乒乓球接发球技术

2024-07-06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精选11篇)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 篇1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乒乓球发球、接发球技术进行探讨, 为提高发球接发球的技术质量和技术水平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发球,接发球,技术特点,训练方法,乒乓球

在乒乓球运动中, 影响运动效果和运动成绩的因素有很多, 但发球和接发球技术极其重要, 也是难度较大的环节。好的发球接发球技术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占据主动, 占据强大优势。发球完全是受到发球者的控制, 但是接发球对发球者在技术上没有任何的限制, 增加了发球的不可测性。因此, 对发球接发球的技术与训练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发球技术

(一) 发球技术的特点。在乒乓球的比赛中, 发球是变化多端的, 也是最容易掌握先机的得分手段, 发球技术无非要求运动员在力量、速度、旋转和落点上相互结合, 相辅相成。而且要加以运用各种技战术, 以达到发球带来的优势, 从而取得胜利。力量是体现乒乓球的速度和旋转的重要因素, 快速击球是为了让对手没有充足的时间判断来球, 争取在最快的反应速度下, 消耗最短的反应时间, 把球回击给对方, 迫使对方应激反应, 难以有良好状态, 无法及时应对。通过制造各种旋转球, 增加对方还击的难度, 从而达到增加对方回球失误概率的目的, 继而抓住机遇出球, 这就是旋转。在比赛当中, 要使得自己建立足够的优势, 也需要通过球的落点调动对手的脚步, 长短球结合, 左右方结合, 迫使对手失误, 这时讲究落点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 力量、速度、旋转、落点是乒乓球技术的基本要素, 要加以融会贯通, 灵活应用。

(二) 提高发球技术得分的方法。

1.关注发球动作的规则。正所谓不懂规则有再好的技术也是浪费, 只有读懂规则, 运用好规则, 使得自己发挥出自己最强势的一面才能赢取比赛的胜利。运用不当, 发球时违反比赛规则, 被扣分的案例屡见不鲜, 所以要认真分析规则内容。

2.关注发球的针对性。说到针对性, 就是要针对对手的弱点去击破对手, 所以在比赛前要做好充足的赛前准备, 了解对手的各种习惯, 要知道对手接什么样的球不稳定, 接什么样的球得率分高。最重要的是研究对手的应变能力, 如果对手应变能力不强, 就要发出变化多端的球, 不要一味发一种球, 要结合性地发球, 让对手对球路捉摸不透, 从而击败对手。如果是老对手, 在关键时候发一些自己不常使用的发球, 会有奇效。

3.运用发球的优势直接得分。加强发球的质量, 如加强下旋的强度, 球的速度, 落点的精确性。使得对手在接发球时回球失误, 或者接发球的球质量不高。所以运动员在发完球后迅速准备第二板的处理, 能直接得分最好, 不能的话要加强压迫性, 为自己建立足够的优势, 找准时机, 一击致命, 拿下此分。在规则的允许范围内, 创造出自己特有的发球方式, 如不按常规的发球姿势发球, 球旋转的角度, 侧旋与上下旋相结合, 挥拍时的动作等等。这些特殊的发球方法会使对手一下适应不了, 无法正常判断来球的性质, 很容让对手造成失误, 给自己的强攻制造极有力的得分机会。

4.发球力量的最佳运用。人们说道发球时力量的运用, 第一反应都是加力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球会不会出台面, 会不会弹得过高。但是通过多加训练, 加力发短球球会有很强烈的下旋, 并且会很低, 落点控制好会让对手很难处理。加力发长球下旋也会很强烈, 球速快, 落点掌握在球台的左右两侧, 也是非常具有威胁性的。这在实践中可以完成, 而且也具有强大的理论支撑。需要在处理加力时, 控制好撞击力和磨擦力的比例。

5.关注发球的旋转。乒乓球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旋转, 这是其他球类不具备的, 也是乒乓球最主要的内容和最难攻克的技术。并不是所有的旋转就叫旋转, 乒乓球的旋转要达到每秒20转才能称之为旋转, 所以在训练中要多加练习提高自己发球的转速。

二、接发球技术

(一) 接发球技术的特点。接发球技术在乒乓球的比赛中的应用, 相比于其他技术在乒乓球比赛中的应用相对难度比较大, 因为它并不是积极主动的, 而是一项被动技术, 完全取决于发球者的发球方式, 由于是取决于对手发球的方法, 所以接发球是不可预测性的, 从而大大增加了接发球的难度。所以要求接发球选手要有灵敏的“嗅觉”, 在对手发出球后迅速判断球的性质, 做出最合理的接发球, 破坏对手的意图。在当今乒坛, 积极主动, 先发制人, 争抢主动权已经成为技战术的主流思想, 而接发球则是体现一位运动员转守为攻的最直观的体现。通过控制, 达到相持, 再力争转入进攻, 争取主动应是接发球中的基本指导思想。

(二) 接发球技术的基本要求。接发球是一项较高难度的击球技术, 因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和技术特征而决定, 运动员需要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才能较好地发挥接发球的威力。

1.还击力的全面性。就某种意义而言, 还击技术是在接发球这一特定时期的特殊运用, 因此还击技术是接发球技术的重要基础, 也就是说, 还击技术越全面, 接发球技术才会更丰富;还击技术越扎实, 接发球技术才能更完善。运动员要想具备出色的接发球技术, 就必须先掌握全面而扎实的还击技术。

2.判断力的敏锐性。判断力是决定接发球运动员的最重要的训练内容, 能够快速准确判断出发球选手发出的球, 是接发球选手做出正确回击的重要因素, 由于发球选手具有主动性、多变性、突然性和隐蔽性, 所以判断对手的发球对于接球者极具挑战性, 对接发球运动员判断性要求非常苛刻, 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最合理的接发球, 才不至于让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所以培养接发球运动员敏锐的判断性是非常困难的一项训练内容。

3.决断力的果断性。对于接发球而言, 同一类发球是有许多种接发球的方法可供接发球选手选择, 能不能恰当做出接发球只是取决于接发球选手采取的接球方法是否合理。而做出正确的接发球, 不仅仅只是对手发出什么样的球, 并且要求接发球选手判断出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为合理的接球方式, 不能因为追求高质量的回球, 自己能力达不到, 造成无谓的失误, 也不能过度保守, 失去进攻机会, 所以要求运动员在一瞬间做出最正确的决断, 需要运动员有对自身水平的充分认识和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而这种潜在的能力和素质, 必须在长期实践中历经千锤百炼。

4.还击力的有效性。由接发球的特殊击球形式就决定了接发球难以避免的被动处境, 而正是难以避免的被动处境提出了接发球必须尽快扭转被动局面的重要任务。因此, 接发球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稳定性, 而且还必须具备有效的攻击力。前者是为了保存自己, 而后者则是为了攻击对手, 两者相辅相成, 或为辅佐。接发球者应在注意力集中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回球的质量, 主动去攻击对方的薄弱环节, 积极破坏对方的意图, 以求实现转被动变主动的战略目的。

5.防御力的坚定性。为尽快摆脱接发球易遭受攻击的困难局面而作出多种努力时, 在比赛中因接球不当而陷入被动局面也是常有之事。因此, 运动员在接球不当而陷入被动的局面下也要沉着应战, 认真做好防守寻找机会发起反击。否则, 一旦接发球不当就会使接发球选手丧失战斗力丢掉这一分。当然, 坚定的防御力是运动员接好发球的重要精神支柱, 是增强运动员接球时的信心和胆略, 更有助于接发球技术的充分发挥。

三、结语

总之, 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是乒乓球运动中一对既相矛盾, 又能相互促进的技战术内容。在训练中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保证训练的整体水平和提高比赛的效率。除了进一步加强发球“前三板”的技术外, 在接发球段和相持段也应坚持主动上手、积极进攻、以快为主、灵活多变的战术原则。

参考文献

[1]陶爱荣.乒乓球接发球技术教法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2]徐鑫明.如何提高乒乓球接发球质量[J].训练百花园, 2010

[3]萨姆索诺夫.接发球一点通[J].乒乓世界, 2007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 篇2

作者:东莞乒乓球网

乒乓球发球技术是乒乓球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比赛过程中,发球占优势的一方,往往能占有主动权,控制着整场比赛的节奏,甚至输赢。下面为大家讲解发球,应该注意的几个要点,希望对东莞乒乓球爱好者有所帮助。

1、发球动作要符合规则

发球动作只有两部分组成,⑴一只手的上抛动作:上抛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抛动作要在球台端线外、高于台面且需垂直上抛;⑵另一只手的挥拍动作:按照发球规则,要高于台面,并且要使两侧居中的裁判和对方运动员的视线,能看清动作。

2、发球要有针对性

发球前,应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基本情况主要有 ⑴是直拍还是横拍;⑵是左手还是右手;⑶ 是亚洲选手还是欧美选手;⑷是生胶还是半长胶;⑸是反胶还是正胶;⑹是近台快攻打法还是削攻打法;⑦是初次见面还是熟手。对上述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通过热身、录像、报导等,了解对方的特长,了解对方发球、击球、落点规律和球路。

3、发球直接得分

通过学习研究各种螺旋发球,练就最拿手的发球和绝招发球,如练发擦边球、回头球、近网边线球,在发球的开局,直接得分。在开局和中局,就争取主动,把比分拉开,这在“+一分制” 中,显深得格外重要;

⒋ 发球为抢攻做准备

用各种方法提高发球的质量,增加对方接球的难度,使对方回球质量不高,从而为抢攻创造了条件。发球抢球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利用对方的漏洞、和弱点,在落点、旋转、力量、曲线上不断地变化,从而提高发球的质量,创造抢攻的机会;

⑵研究发球的规律,在发球时,就大体上可以预测对方回球的线路,从而提高抢攻成功的概率;⑶利用组合发球的威力,调动对方。如发近网、短而转的球,组合发底线,左、右、近身、长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利用旋转的组合,如发近网转和不转的球,及发近网侧下旋球和“左爆冲侧上螺旋

球”,把球发到对方左边线。这样旋转的组合,使对方感到难于适应,从而控制了比赛的节奏,使攻球频频得分。

5、控制发球的力量

发球加力,人们常会联想到加力的后果:不是球飞出界,就是球弹跳太高。但是实际上,发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转、又低、落点好;发加力长球,球又长、又急、又转、落在左右边角上,正是体现了乒乓球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它不仅在实践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论上也是正确的。只要我们在加力时,控制好撞击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适当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时的螺旋线的长度、减少磨擦厚度、适当延长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时间,就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6、发球的旋转

乒乓球旋转的多样性产生了曲线的丰富性,在所有的球类运动中是独一无二的。想要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旋转,特别是动作相似而性质不同的旋转,主要应注意如下几条:

⑴用球拍不同部位击球和磨擦球,发出不同旋转的球。如用拍面下侧与拍面上侧击球和磨擦球,就可以发出相应时的转与不转球;

⑵用螺旋线引拍,如果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向击球和磨擦球,会产生不同旋转。下螺旋线方向触球会产生下螺旋;上螺旋线方向触球会产生上螺旋;

⑶用手腕发力方式不同,产生不同的旋转:如果是弹击发力,则不太转,如果是上螺旋线形摩擦发力,则是上螺旋式旋转;

⑷适当增加海绵厚度,增强球拍粘性,可以增强乒乓球的旋转。特别是在使用大球以后,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⑸增加合力作用在球拍上的时间和距离:如在发加转螺旋球时:应用靠近拍面右侧的部位摩擦球;如在发不转螺旋球时:应用靠近拍面左侧的部位摩擦球;

⑹ 动作适当加大,加快摆速,并切得薄:这样在摆速方向远离球心的条件下,摆速越快,击球力量就越大,球拍摩擦球的力量也就加大了,因此球的旋转就得到加强;

⒎ 发球的变化

发球是为了控制比赛的节奏和得分的,发球时要注意分球的落点、力度、旋转和对手的情况,只有发球变化的多了,那么球也就打活了,当要注意的是:不要刻意去追求多变,也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尽量发自己掌握得比较好的球。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 篇3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训练方法一、前言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纵观历年大型国际赛事,中国队夺得的骄人战绩与绝对优势令世人所不能望其项背。所以,乒乓球技战术教学尤为重要。接发球技术在乒乓球运动中占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乒乓球的运动中,接发球完全受到发球的控制。而伴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发球技术的质量越来越高,其主动性、攻击性,多变性、隐蔽性也越来越高,并将两个以上的属同类别的发球进行科学组合配套,加以运用,进而增强发球的威胁,这样就必须要求接发球技术也要相应的提高。力争积极主动性,改变单纯求稳的意识,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强攻,争取直接得分。

二、接发球技术

1.接发球的站位及步伐移动

要想把对方发过来的各种变幻莫测的球接好,首先,是要做到合理的站位。其合理性在于是否能够为本方变被动为直接主动进攻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接发球时,是要依据对手发球的位置来决定自己的站位。接发球站位离台一般为30~40厘米左右。

快速移动是要以合理的站位、准备姿势及快速准确的判断为基础,以腿部力量为原动力的。首先起动要及时,当对方发球时,球弹离球拍后的一瞬间,快速、及时的起动,这是接发球步伐移动的关键环节。起动后,要按照正确的移动步法的方法进行脚步移动。

2.接发球的判断力

(1)旋转的判断

在判断旋转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是在板形方面,在接不同旋转的发球时,选择相适宜的拍面角度。要正确地判断发球方的拍形,如在对方发上旋球时,拍形相对比较竖、直。在发下旋球时,拍形相对比较平、斜。其次,是弧线判断,上旋球和不转球一般运行较快,发短球时弧线低、平,容易出台;下旋球运行比较平稳,弧线略高,不易出台。最后,是出手判断,上旋球和不转球一般出手比较快,突然动作含糊;下旋球出手速度较慢一些。

(2)对速度和落点的判断

对长球的判断,一般情况下,长球的第一落点是在接发球方台面的端线附近。如果力量相当时,那么侧上旋与不转球的球速要明显快于侧下旋与下旋。如果接的球为侧上、侧下旋的斜线长球,就要特别注意一下第二弧线有侧拐;如果是直线长球,要特别注意平推的或者是略带外拐的球。

对短球的判断,与长球相对,短球的第一落点一般距球网较近。在接短球时,要特别注意手不要过早伸入台内,以免侧上旋短球的第二弧线向上“拱”,使手失去对球的控制。

三、学生接发球技术的训练

经过多次的我院乒乓球俱乐部的课堂练习,并访谈了一些乒乓球教师,发现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比较注重弧圈球、相持球和搏杀球的训练,而对于接发球技术的训练所占比重不足。因此,在日后应加大接发球训练所占的比例。在乒乓球专修班的教学中,学生们大多认为接发球技术是由自己揣摩的技术,是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经验中而逐步掌握的,是在平时的比赛和一些别的技术学习和训练中自己慢慢体会的再加上训练内容相对比较单调,很难引起学生们锻炼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接发球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发球训练进行的,但是却存在着明显的主次之分,接发球的训练者一般都是作为陪练者、配合者的角色进行训练的。

四、接发球技术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乒乓球俱乐部学生接发球技术训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乒乓球技术的掌握状况良好,但是还存在不少不足。针对我院的现状,提出了乒乓球接发球技术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多组织与安排专门的接发球技术的练习

依据调查表明,由于教师涉及此方面的教授不多,使得学生无法完整地掌握接发球技术。虽然大多数学生认为接发球技术是很重要的,但是在接发球技术进步不是很大,再者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是需要长时间练习的,并且过于单一的练习,也会使学生过早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每节课中应该穿插一些有关接发球技术的介绍和讲解,结合学生轮换发球进行接发球技术的练习,期间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帮助,并及时纠错动作。或者每两个星期安排一堂课专门练习发球与接发球技术,从而调节乒乓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进而提高接发球技术。

2.接发球技术要与发球技术结合进行练习

根据调查表明,多数俱乐部接发球技术和发球技术是在一起进行练习的,但是这种练习是存在明显的主次之分的,接发球方只是作为陪练的角色。因此在训练时,要接发球技术与发球技术结合起来一起练习,发球者练习各种发球,而接发球者练习对各种来球的判斷及回接能力。采用这种练习方法,没有主练和陪练之分。这样发球与接发球双方可以收到双重效益,一举两得。发球方按照自己的打法,将基本的或者具有不同特点和性能的发球,根据实战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练习。同时,接发球方可以根据对方的发球特点,结合自己的打法,进行接发球技术的练习。

3.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要使学生掌握接发球技术,首先要使学生在理论上先了解各种发球在速度、旋转、落点上的特点和性能。教师可通过最初的讲解与示范,使学生了解各种旋转球性能、发球的拍形、触球部位以及球的运动路线,通过讲解使得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单一的接发球技术,让学生明白应该用哪种方法回接最为合适及固定回接方法的动作要领。然后进行用固定的方法回接单一旋转或落点来球的训练,教师可在训练中采用多球训练,这样对初学者会更为有效。对于同一种发球,由于对手打法不同,就需要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回接同一种发球。此种练习方法要求发球者为陪练,发球方可以用单种发球将球发至固定的位置,接发球者站在击球前准备姿势的位置上,根据来球快速移动至合理位置,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回接同一种发球。当学生的接发球技术达到一定水平时,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无规律的接发球综合性练习。这种练习方法以多球单练的形式效果最佳,也是目前各级运动队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接发球训练方法。在接发球技术训练中,一定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

五、结论

在乒乓球训练中,如果仅仅依靠平时练习中掌握的那些技术,很难应付对手在发球时迅速而又突然的变化。鉴于对我院乒乓球专修学生接发球技术分析,得出我院专修在乒乓球在训练中应该进行专门性的和系统性的接发球训练,接发球技术练习要与发球技术练习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为了适应比赛的需要,还应运用模拟练习法和针对性的实战练习法进行训练,使我院专修学生乒乓球接发球技术得到很好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良西,韩志忠.发球与接发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刘建和.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新规则后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探讨 篇4

关键词:新规则,乒乓球,接发球技术

1、引言

随着乒乓球新规则的实施, 许多新的发球技术应运而生, 这对接发球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对接发球技术要求变得更高。 本文通过新规则实施后接发球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在提高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基础上, 使运动员进一步认识接发球技术的重要性, 更好地去掌握接发球技术,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2、新规则实施后接发球技术发展的特征

2.1、接发球技术的重要性

接发球是乒乓球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挑、点、拨、拉、 拧、攻, 以及晃、撤、推、搓削、摆短等技术。接发球技术水平高的运动员, 极可能直接得分。 反之水平较低, 则会处在被动的状态。 加之心理恐慌, 将产生一系列的失误, 最终导致失败。 因此, 提高接发球技术的能力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2.2、接发球技术越来越强调主动性和稳定性

当今乒乓球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快速、凶狠、积极主动。前三板积极主动, 先发制人不但体现在发球抢攻方面, 在接发球方面也应抢先上手, 力争主动。在激烈乒乓球比赛中, 运动员应不断增强和提高接发球的主要技战术, 其稳定性提高后, 心理压力就会减弱, 就能使各技术动作结合发挥更大的优势。 在接发球上就可能取得主动权。

3、新规则实施后对乒乓球接发球技术发展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1、改用大球对接发球技术的影响

比赛用球直径比原来增加了2mm。 以致球的表面积、质量也随之增加。由于球体的改变,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的增大, 球在运动时的空气摩擦增大, 以及球的弹性降低等各种因素导致球的旋转和速度也下降。从技术方面分析, 处理台内短球时应主要用挑打技术。 主要针对侧身抢位和侧身抢攻进行练习, 其次加强抢冲、挑打、接发球抢位技术训练, 加强正手攻球的威力。

3.2、无遮挡发球对接发球的影响

无遮挡发球, 就是发球员或者其双打同伴, 以不会挡住接发球员视线为限, 进行无遮挡的发球, 无遮挡发球技术出现, 也使接发球技术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球速减慢旋转弱致使来回球增多, 从而吸引了更多乒乓球爱好者, 为乒乓球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4、新规则实施后有效提高接发球技术的方法

4.1、提高接发球技术的综合能力

准确的判断和观察对方发球的性能是接发球技术的关键环节, 练习各种不同旋转、落点和速度的发球, 掌握发球性能, 并通过判断, 摸清对手发球的旋转变化。学习观察优秀运动员的接发球技术, 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的进行不同性能球拍的接发球练习。 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综合分析, 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4.2、加强乒乓球接发球创新技术能力

当今乒乓球运动发展的主题是创新, 对于同一种发球, 我们可以运用不同接发球技术, 增加对手接球的难度。 如控制下旋球的常用技术是摆短。 在平时训练和激烈的比赛中, 接发球不再是一个被动环节, 要建立主动的接发球意识, 不断强化质量意识。从而加强乒乓球的创新技术能力。

4.3、明确练习接发球的指导思想

在比赛过程中发球是对手无法干扰的, 所以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应注意:加强对来球旋转、落点和技术的判断能力;注意整体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运动员应加强心理调节能力, 在根据自己接发球技术的风格和特点上综合运用。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在比赛中争取主动权尤显重要, 准确的判断来球且勿被其假动作所迷惑。 在这个基础上, 附用其它乒乓球来球的判断方法, 对来球进行精确的判断。

4.4、提高接发球技术练习方法

在日常接发球的练习中, 前三板是乒乓竞赛中的重要部分。 应不断加强对前三板技术的练习, 从而增加乒乓球的接发球能力。 训练方式以单球或多球进行接发球练习, 同时发球和接发球应结合进行练习, 比赛对抗的方式进行也是不错的练习方法。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现今乒乓运动处在一种顶峰状态, 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技能全面、争抢激烈、衔接紧凑、攻防均衡, 朝着凶、快、转、变的乒乓球倾向发展。只有加强乒乓球技术的创新研究, 提高乒乓球的技战术水平, 才能让乒乓球运动保持长盛不衰。

5.2、建议

(1) 新规则带来的变化, 给乒乓球接发球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我们应加强思想认识, 时刻了解乒乓球技术的发展趋势, 掌握其内在规律, 树立全新的作战思维模式, 建立新的训练导向, 使乒乓球各技术动作更为锲机, 使之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不断的创新。

(2)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是乒乓球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训练时, 我们要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 在训练时应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 加强个性化训练。 使接发球技术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形成独自的打法特点和技术风格。 实现竞技能力的个性化。

参考文献

[1]高纪明, 张邵兴.对乒乓球比赛中接发球技术的统计分析[J].学园:教学科研, 2011, 10 (20) .

[2]迟培莉, 王艳.第48届世乒赛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前三板技术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8, (1) .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 篇5

关键词:张继科;乒乓球;反手拧拉;台内球

中图分类号:G8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1-0098-04

第52届巴黎世乒赛由两位进攻大师张继科、王皓携手推向最后的高潮,这并不是一种意外的巧合,恰恰反映了当今国际乒坛的技术发展趋势。本来在北京奥运会之前,更凶狠更主动的进攻理念已经成为国际乒坛的主要发展方向,但随后无机胶水的推出对选手的进攻杀伤力形成了明显制约,这一方面给了朱世赫这样的以防守见长的选手更好的生存土壤,另一方面也让以张继科、李晓霞为代表的具有强大整体穿透力的优秀男女选手迅速确立了技术领先优势。特别是张继科从接发球环节开始,就能从台内上手发动进攻,而且具备很强的旋转制造能力,而其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更是堪称张继科成功卫冕的法宝。

本研究在借鉴相关文献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张继科在第51、52届世乒赛上的比赛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了解张继科的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战术运用情况,找出一些反手拧接台内球的制胜规律,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以及基层乒乓球运动反手拧接技术的练习和有效运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技术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的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并以第51、52届世乒赛冠军张继科比赛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情况为分析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安阳工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查阅了大量有关乒乓球研究方法和技战术分析的资料和论文,检索了 2000-2013 年关于接发球、反手拧、反手拧接台内球的相关文献40余篇并进行归纳整理,收集查阅了中国乒乓球官方网站、乒乓世界等关于反手台内拧方面的相关文献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参考。

1.2.2录像观察法

下载并观看 2011 年第51届世乒赛中四分之一决赛张继科对阵王励勤、半决赛对阵波尔、决赛对阵王浩,以及2013年第52届世乒赛中四分之一决赛张继科对阵鲍姆、半决赛对阵许昕、决赛对阵王浩的比赛录像,统计比赛中张继科对手的发球技术运用情况以及张继科的接发球技术尤其是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的运用情况。

1.2.3数理统计法

将比赛数据运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学处理,为分析提供支持。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1期2014年2月 郑丽霜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技术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的运用研究No.1 20142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的运用情况分析

2.1张继科比赛中对手发球技战术分析

通过录像观察可以发现(表1),为顺应“控制对手,抢先上手”的比赛理念,对手一般会采用发短球、下旋球来控制张继科的第一板进攻,使其较难形成有效的回球和起板进攻。在统计的比赛中短球、下旋球发球占总发球数量的71.42%,而上旋球的使用仅为2.79%,并且发球的落点多是分布在右半台,占总发球数量的70.38%,说明对手将大部分发球落在张继科的正手位,使其既不能成功正手强攻,也不能使用其擅长反手技术拧拉球,这也是对手在充分研究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技术优势的情况下做出的有效对策,也足以显示对手对张继科该技术的忌惮。

比赛中对手极少发出长球和上旋球,长球发球仅占发球总数的16.03%,上旋球仅占发球总数的7.32%,在为数不多的长球发球中,一般也会将落点选择在张继科的左半台,一方面抑制张继科正手的起板抢攻,另一方面也不便于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的使用,从比赛录像的观察可见,这一针对性的发球战术的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张继科比赛中接发球技战术分析

通过对张继科比赛中所使用的接发球技术统计发现(表2),各项接发球技术使用率依次为反手拧拉台内球、正手摆短、反手拧拉出台球、反手摆短、正手拉球、正手挑打。其中台内拧技术占所有反手接发球总数的72.34%,占所有接发球总数的46.89%,排在张继科所有接发球技术使用数的第一位,为乒乓球横拍打法运动员提供了一个新的接发球思路,为形成全台进攻战术理念找到了突破口。就每场比赛接发球技术的平均使用次数而言,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平均使用23.13次,这一数据比其他接发球技术平均使用次数之和还要多。接发球成功率依次排名为正手挑打、反手摆短、正手摆短、反手拧拉台内球、正手拉球、反手拧拉台内球,由于正反手的摆短是最传统,也是最基本的接发球方式,成功率位列靠前属于正常现象。而反手拧拉台内球一项成功率为92.65%,可见此技术是张继科除传统接发球技术之外擅长的、常用的接发球技术。

在高水平的乒乓球比赛中,对手的发球一般都会发至本方弱侧区域,保证球不出台或者半出台,以便有效避免本方直接起板形成进攻,而正反手的长球只会当本方接发球站位不准确或者偶尔偷袭才会使用。对于不出台或者半出台球,张继科的反手拧拉技术的克制对象,因此也成为他最常用的接发球技术。此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利用反手拧拉台内小球争取主动,比赛中能够抢先上手,变被动为主动。并且作为进攻型选手的张继科,反手拧拉比别人力量大,在充分撞击球的基础上增加板面与球体的摩擦,使得反手拧拉成为他克敌制胜的法宝。比赛录像观察也发现,张继科接发球技术特点非常鲜明,对于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运用非常熟练,也非常有信心。

数据统计显示,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使用次数、直接得分次数以及最终得分次数都是各项数据的第一位,这也说明这一技术已经成为张继科主要的接发球技术,在整个技战术部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比赛录像也显示,张继科的其他战术如接发球后拧球回对手中路球、对手侧身时回球对手正手位等也都会以反手拧拉球为技术基础,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几乎成了张继科各项战术的核心部分。综观当今一流乒坛赛事,各队员的相持技术和能力都已经非常出色,想在相持阶段寻求得分的机会已经比较困难,所以在比赛中谁能最先发起主动进攻,抢先上手,谁的得分赢球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张继科的反手拧拉台内球这一技术正是从接发球环节出发,第一时间变被动为主动,使对手措不及防,实现球台的全方位进攻,进一步完善进攻体系,增加得分几率,进而赢得比赛。

2.4张继科比赛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得失分情况分析

从统计的与对手比赛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的使用情况来看(表4),张继科反手台内拧拉接发球直接得分22次,平均每场直接得分3.6次,这个得分是比较高的。因为接发球一般情况下会陷入比较被动的情况,张继科能在此状态下反被动为主动,接发球直接得分对对手的心理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打乱对手的作战部署,这为接下来的比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赛中张继科接发球间接得分54次,平均每场接发球间接得分9次,通过录像观察也发现,张继科良好的接发球技术造成了高质量的回球,使对手难以第一时间上手发动进攻,只能是被动地防守,从而落入张继科的进攻套路,在既定的进攻策略下张继科就会比较容易接发球间接得分。从总体来看,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得分率达到55.88%,足以看出该技术对于张继科大满贯成绩的取得有决定性的作用。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对决而言,对手的技战术特点是必须的情报。虽然大家都知道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的优势,但是作为进攻型选手的他正手位的强攻更是让对手忌惮,因此更多的发球还是给到反手位,造成高达136次的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给了张继科更多的主动得分的机会。比赛中其他对手对于张继科的这一技术都给出了最大力度的限制,使张继科该技术的使用次数和得分次数都在平均次数以内。但首次对决的鲍姆仅在该技术上就失分多达15次,这使得张继科在1/4决赛中,在先丢一局后连赢四局,4:1逆转获胜。尤其在双方的第三局,鲍姆进攻欲望强烈,搏杀凶猛,不断攻击张继科的正手空档,迅速取得优势。张继科主动进攻失误较多,很快就5:10落后。危急时刻张继科并不慌乱,从接发球入手放开手脚打出得分高潮,顶住压力连取7分,以12:10翻盘获胜2:1反超,一举奠定胜局。

同时也发现在比赛中张继科在使用该技术处理近网短球时,也出现了较高的失分,在统计的比赛数据中直接失分达到了11次,一方面因为对手有意识地控制张继科擅长打法,另一方面在处理近网短球时,拍型和拍面的控制要求都比较高,在此基础上的发力更需要稳定的掌控,这方面也是张继科今后训练的要点。

3结论与建议

3.1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处理台内下旋球发球时与传统的接发球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比赛中争取主动,抢先上手,变被动为主动。这一技术将逐渐完善传统的搓、推、摆短、劈长以及抢拉等接发球体系。

3.2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是张继科主要的接发球技术,使用该技术时回球质量高,球的弧线低、速度快,对回球落点也有针对性的控制,给对手的反应时间很短,有效地遏制住了对手的进攻战术,成为他获取近几届世界大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

3.3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动作要求较高,对于拍型和拍面的要求尤其严格,张继科在使用中还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合理利用该技术和有效控制发力仍然是他今后训练的重点。

3.4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高水平竞技乒乓球比赛中已经被广泛使用,这也为基层乒乓球训练和业余乒乓球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有效借鉴,这一技术必将在乒乓球运动中被不断推广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黎.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力学原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95-96.

[2]黄海城,赖佳新.横板选手的反手台内拧拉[J].乒乓世界,2012(2):102-103.

[3]翟洪军,李振彪,赵卫滨. 张继科右2/3台反手侧拧接发球技术效果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78-82.

[4]胡静涛. 对王皓在第49届世乒赛男团比赛中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47-48.

[5]江小燕,赵坤. 关于张继科反手拧拉技术在接发球中的应用价值与探讨[J].科技信息,2010(22):246-247.

[6]秦志戬.许昕反手拧拉后接侧身位强攻[J].乒乓世界,2011(11):94-97.

[7]尹明坤.51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张继科的技战术特征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2.第30卷第1期12014年2月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Vol.30 No.11February 2014

数据统计显示,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使用次数、直接得分次数以及最终得分次数都是各项数据的第一位,这也说明这一技术已经成为张继科主要的接发球技术,在整个技战术部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比赛录像也显示,张继科的其他战术如接发球后拧球回对手中路球、对手侧身时回球对手正手位等也都会以反手拧拉球为技术基础,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几乎成了张继科各项战术的核心部分。综观当今一流乒坛赛事,各队员的相持技术和能力都已经非常出色,想在相持阶段寻求得分的机会已经比较困难,所以在比赛中谁能最先发起主动进攻,抢先上手,谁的得分赢球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张继科的反手拧拉台内球这一技术正是从接发球环节出发,第一时间变被动为主动,使对手措不及防,实现球台的全方位进攻,进一步完善进攻体系,增加得分几率,进而赢得比赛。

2.4张继科比赛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得失分情况分析

从统计的与对手比赛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的使用情况来看(表4),张继科反手台内拧拉接发球直接得分22次,平均每场直接得分3.6次,这个得分是比较高的。因为接发球一般情况下会陷入比较被动的情况,张继科能在此状态下反被动为主动,接发球直接得分对对手的心理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打乱对手的作战部署,这为接下来的比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赛中张继科接发球间接得分54次,平均每场接发球间接得分9次,通过录像观察也发现,张继科良好的接发球技术造成了高质量的回球,使对手难以第一时间上手发动进攻,只能是被动地防守,从而落入张继科的进攻套路,在既定的进攻策略下张继科就会比较容易接发球间接得分。从总体来看,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得分率达到55.88%,足以看出该技术对于张继科大满贯成绩的取得有决定性的作用。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对决而言,对手的技战术特点是必须的情报。虽然大家都知道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的优势,但是作为进攻型选手的他正手位的强攻更是让对手忌惮,因此更多的发球还是给到反手位,造成高达136次的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给了张继科更多的主动得分的机会。比赛中其他对手对于张继科的这一技术都给出了最大力度的限制,使张继科该技术的使用次数和得分次数都在平均次数以内。但首次对决的鲍姆仅在该技术上就失分多达15次,这使得张继科在1/4决赛中,在先丢一局后连赢四局,4:1逆转获胜。尤其在双方的第三局,鲍姆进攻欲望强烈,搏杀凶猛,不断攻击张继科的正手空档,迅速取得优势。张继科主动进攻失误较多,很快就5:10落后。危急时刻张继科并不慌乱,从接发球入手放开手脚打出得分高潮,顶住压力连取7分,以12:10翻盘获胜2:1反超,一举奠定胜局。

同时也发现在比赛中张继科在使用该技术处理近网短球时,也出现了较高的失分,在统计的比赛数据中直接失分达到了11次,一方面因为对手有意识地控制张继科擅长打法,另一方面在处理近网短球时,拍型和拍面的控制要求都比较高,在此基础上的发力更需要稳定的掌控,这方面也是张继科今后训练的要点。

3结论与建议

3.1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处理台内下旋球发球时与传统的接发球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比赛中争取主动,抢先上手,变被动为主动。这一技术将逐渐完善传统的搓、推、摆短、劈长以及抢拉等接发球体系。

3.2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是张继科主要的接发球技术,使用该技术时回球质量高,球的弧线低、速度快,对回球落点也有针对性的控制,给对手的反应时间很短,有效地遏制住了对手的进攻战术,成为他获取近几届世界大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

3.3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动作要求较高,对于拍型和拍面的要求尤其严格,张继科在使用中还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合理利用该技术和有效控制发力仍然是他今后训练的重点。

3.4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高水平竞技乒乓球比赛中已经被广泛使用,这也为基层乒乓球训练和业余乒乓球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有效借鉴,这一技术必将在乒乓球运动中被不断推广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黎.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力学原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95-96.

[2]黄海城,赖佳新.横板选手的反手台内拧拉[J].乒乓世界,2012(2):102-103.

[3]翟洪军,李振彪,赵卫滨. 张继科右2/3台反手侧拧接发球技术效果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78-82.

[4]胡静涛. 对王皓在第49届世乒赛男团比赛中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47-48.

[5]江小燕,赵坤. 关于张继科反手拧拉技术在接发球中的应用价值与探讨[J].科技信息,2010(22):246-247.

[6]秦志戬.许昕反手拧拉后接侧身位强攻[J].乒乓世界,2011(11):94-97.

[7]尹明坤.51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张继科的技战术特征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2.第30卷第1期12014年2月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Vol.30 No.11February 2014

数据统计显示,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使用次数、直接得分次数以及最终得分次数都是各项数据的第一位,这也说明这一技术已经成为张继科主要的接发球技术,在整个技战术部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比赛录像也显示,张继科的其他战术如接发球后拧球回对手中路球、对手侧身时回球对手正手位等也都会以反手拧拉球为技术基础,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几乎成了张继科各项战术的核心部分。综观当今一流乒坛赛事,各队员的相持技术和能力都已经非常出色,想在相持阶段寻求得分的机会已经比较困难,所以在比赛中谁能最先发起主动进攻,抢先上手,谁的得分赢球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张继科的反手拧拉台内球这一技术正是从接发球环节出发,第一时间变被动为主动,使对手措不及防,实现球台的全方位进攻,进一步完善进攻体系,增加得分几率,进而赢得比赛。

2.4张继科比赛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得失分情况分析

从统计的与对手比赛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的使用情况来看(表4),张继科反手台内拧拉接发球直接得分22次,平均每场直接得分3.6次,这个得分是比较高的。因为接发球一般情况下会陷入比较被动的情况,张继科能在此状态下反被动为主动,接发球直接得分对对手的心理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打乱对手的作战部署,这为接下来的比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赛中张继科接发球间接得分54次,平均每场接发球间接得分9次,通过录像观察也发现,张继科良好的接发球技术造成了高质量的回球,使对手难以第一时间上手发动进攻,只能是被动地防守,从而落入张继科的进攻套路,在既定的进攻策略下张继科就会比较容易接发球间接得分。从总体来看,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得分率达到55.88%,足以看出该技术对于张继科大满贯成绩的取得有决定性的作用。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对决而言,对手的技战术特点是必须的情报。虽然大家都知道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的优势,但是作为进攻型选手的他正手位的强攻更是让对手忌惮,因此更多的发球还是给到反手位,造成高达136次的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给了张继科更多的主动得分的机会。比赛中其他对手对于张继科的这一技术都给出了最大力度的限制,使张继科该技术的使用次数和得分次数都在平均次数以内。但首次对决的鲍姆仅在该技术上就失分多达15次,这使得张继科在1/4决赛中,在先丢一局后连赢四局,4:1逆转获胜。尤其在双方的第三局,鲍姆进攻欲望强烈,搏杀凶猛,不断攻击张继科的正手空档,迅速取得优势。张继科主动进攻失误较多,很快就5:10落后。危急时刻张继科并不慌乱,从接发球入手放开手脚打出得分高潮,顶住压力连取7分,以12:10翻盘获胜2:1反超,一举奠定胜局。

同时也发现在比赛中张继科在使用该技术处理近网短球时,也出现了较高的失分,在统计的比赛数据中直接失分达到了11次,一方面因为对手有意识地控制张继科擅长打法,另一方面在处理近网短球时,拍型和拍面的控制要求都比较高,在此基础上的发力更需要稳定的掌控,这方面也是张继科今后训练的要点。

3结论与建议

3.1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处理台内下旋球发球时与传统的接发球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比赛中争取主动,抢先上手,变被动为主动。这一技术将逐渐完善传统的搓、推、摆短、劈长以及抢拉等接发球体系。

3.2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是张继科主要的接发球技术,使用该技术时回球质量高,球的弧线低、速度快,对回球落点也有针对性的控制,给对手的反应时间很短,有效地遏制住了对手的进攻战术,成为他获取近几届世界大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

3.3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动作要求较高,对于拍型和拍面的要求尤其严格,张继科在使用中还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合理利用该技术和有效控制发力仍然是他今后训练的重点。

3.4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高水平竞技乒乓球比赛中已经被广泛使用,这也为基层乒乓球训练和业余乒乓球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有效借鉴,这一技术必将在乒乓球运动中被不断推广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黎.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力学原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95-96.

[2]黄海城,赖佳新.横板选手的反手台内拧拉[J].乒乓世界,2012(2):102-103.

[3]翟洪军,李振彪,赵卫滨. 张继科右2/3台反手侧拧接发球技术效果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78-82.

[4]胡静涛. 对王皓在第49届世乒赛男团比赛中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47-48.

[5]江小燕,赵坤. 关于张继科反手拧拉技术在接发球中的应用价值与探讨[J].科技信息,2010(22):246-247.

[6]秦志戬.许昕反手拧拉后接侧身位强攻[J].乒乓世界,2011(11):94-97.

浅析乒乓球发球技术的发展与提高 篇6

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每一分的开始, 是乒乓球技术中唯一不受对方制约、主动性强的技术。一个高质量的发球, 可以起到先发制人的作用。正是由于发球技术在比赛中独特作用, 国际“乒联”才不断地对发球规则进行修改, 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给对方造成的威胁, 使比赛更具观赏性, 以此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就乒乓球运动各个发展时期的主要发球以及为限制发球的威胁而修改的规则进行阐述, 并针对现阶段的发球训练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与要求。

二、乒乓球发球技术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当前乒乓球发球技术的发展特点及趋势主要是:多以侧身发球为主, 突出正手 (包括侧身) 抢攻。此种发球的特点是:站在侧身位, 容易发出斜线大角度球, 再配合发出直线球加以牵制, 有利于将对手锁在中间, 并有利于正手抢攻。发球时, 站在侧身位, 就为正手抢攻让出较大空间, 不必再移动脚步来勉强抢攻侧身位球。从发球性能上看呈现出以下两种趋势:一种是以速度、落点为主配合旋转, 发球出手动作很快, 而且落点严格, 长球则长, 短球则短, 或者是近似出台却又未出台的短球。另一种是以旋转反差为主, 配合落点和速度变化, 而发球动作又很相似。

三、提高发球质量的四大要素

从发球规则演变的历史来看, 各个时期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所造成的威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发球的质量, 做到让对方即使能看清球的旋转, 也照样“吃”发球, 就必须增强发球内在的技术质量。而衡量发球质量优劣的标准, 主要取决于发球的速度、旋转和落点的配合上。

1、重视发球技术的地位。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弧圈球打发占据主要地位。从而促使运动员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其他技术的培养上, 往往忽视了发球技术。使得很多运动员有着较高的“过程球”技术和只有粗糙的发球技术。在乒乓球技术中, 发球是基础, 好的发球直接影响到比赛的主动权, 同样是赢得比赛的关键。所以在不断提高其他竞技水平和技术的同时要抓住发球的优势和特点, 积极练习发球技术, 使技术更全面。

2、加强发球旋转的变化。

乒乓球的旋转, 在现代乒乓球技术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首先, 用球拍合适的部位触球, 有利于增强球的旋转, 如:用正手发下旋球时, 用拍面的左侧接触球, 就能制造较强的旋转;反之, 便很难制造旋转。其次, 加强摩擦是制造旋转的关键。摩擦是指作用力线远离球心, 但并非越薄越好, 如果过薄, 反而造成球在拍面上打滑。因此击球时先要使球拍“吃”住球, 再增大球的摩擦力。

3、控制球的落点。

控制发球落点变化是发球中的一个主要环节, 发球落点必须长短结合、轻重结合、左右结合。如果只发短球而没有长球的配合, 即使发的再短, 落点再刁, 也很难给对方造成威胁。因此, 要做到用同一个手法发出不同落点和旋转性质的球。

4、提高球的速度。

发球时, 球速的快慢与球拍挥动的速度有关, 与球拍触球的一瞬间作用到球上力量的大小有关。如果在摩擦球的基础上, 触球时的爆发力越大, 其发球的质量就越高。因此, 要充分利用引拍, 就像助跑一样。必须有一定的挥臂时间。在具备了一定的抛球高度的同时, 充分发挥前臂、上臂、手腕和腰、腿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加快挥拍速度, 使旋转与速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四、发球训练的要求和训练的方法

1、要有恒心。

发球训练是比较枯燥的, 而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 它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积累。要练好发球, 除了要充分认识发球的作用, 更主要的是要从小培养对发球的兴趣, 只有对发球有了浓厚的兴趣, 才有可能持之以恒地去琢磨它、研究它。

2、吃透发球规则的精神。

高质量的发球必须规范, 特别是对青少年运动必须讲明规则的要点, 尤其是规则, 必须对发球规则做到理解渗透。在进行发球训练时, 就要注意纠正违规的发球技术, 特别是要注意避免正手发球时用自己的身体、手臂、衣服等遮挡对方的现象。

3、建立正确的概念。

在发球练习前, 要让运动员了解球的旋转、落点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帮助运动员弄清各种发球的特性, 明确各种发球方法及技术要领。要尽可能使发出的球具备力量重、落点刁、旋转强、速度快等特点。

4、发球训练的手段。

(1) 多球训练。这是发球训练中最基础的训练方法, 它对于摸索发球规律、提高发球质量是很有效的。多球训练大大的减少了出发球之外的不必要时间, 无形的使发球联系时间增多, 受到良好的效果。

(2) 高水平队员陪练。发球和接发球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技术, 其互练的效果最好。如果接球方的接球能力较强, 水平较高, 就更有利于发球者尽快提高发球技术。而且可以在高水平接发球队员的指导下, 有针对性地练习发球技术的某一环节, 突破某一难点。

(3) 配套成龙, 精练一套。为了某一种发球能发挥作用, 必须要有配套的干扰配合。如强烈下旋球, 要有不转球配合;短球要有长球配合等。一套发球的变化应尽量多, 包括速度、旋转和落点变化。但在训练中要求“精”, 要根据自己特长, 掌握一两种技术精、质量高的发球, 切忌贪多求全而技术不精。

五、总结

21世纪的体育竞技是科学的竞技, 科学的不断进步带动着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随着乒乓球运动的不断进度和创新, 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打法都逐渐被人们公认。同样, 乒乓球的发球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 不断的进步。从乒乓球的起源到由于乒乓球的发球使乒乓球规则的修改甚至“革命”都说明了发球的地位不可泯灭, 发球技术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乒乓球的发展, 推动了乒乓球运动的进步。由此如何进一步的提高发球在乒乓球运动中的地位和切实有效的提高发球技术, 并再次推动乒乓球发球技术的发展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摘要:在乒乓球技术当中发球是唯一不受对方制约、主动性强的技术。发球直接影响到比赛的主动权甚至比赛的成败, 而好的发球在乒乓球比赛中往往起决定性作用。通过总结乒乓球有关的发球规则和技术发展特点, 就乒乓球发球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作一阐述。

关键词:乒乓球发球规则,发球技术,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乒乓球理论与实践[M].体育院系通用教材, 1992.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 篇7

1 乒乓球发球技术特征分析

从乒乓球的比赛过程可以看出,乒乓球比赛实际上就是无数“次”与“场”的集合,“次”由“场”组成,而“场”由“局”组成,“局”由“分”组成,“分”也就是分数,是乒乓球比赛的数值单位,也是基础性单位。每一“分”都需要由发球者和接球者共同完成。由此可以看出,乒乓球的击球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发球;二是接球;三是还击。在乒乓球发球的过程中,发球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发球的角度和位置,不受接球者的影响和控制,而接球者要根据发球者的位置来确定自己的位置,根据发球者的情况来进行还击。按照乒乓球比赛规则,乒乓球比赛通常是采用轮换式的发球制度,双方发球的机会是平等的,发球者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每一次机会,这样才能在乒乓球比赛中真正掌握主动权。接球者能否赢得比赛,主要取决于接球者能否变被动为主动,而发球者发球水平对比赛的胜负有很大影响。

2 乒乓球发球技术的要求

2.1 全面还击力

乒乓球发球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也是乒乓球选手必须具备的能力。发球技术实际上是还击技术在特定时期的关键运用,还击技术是乒乓球发球技术运用的前提和基础。乒乓球运动员只有全面地运用还击技术,才能让发球形式更加丰富,还击技术越完善,发球技术也才能更完美。因此,要想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水平,就必须先训练运动员的还击技术。

2.2 判断力

判断是乒乓球发球的依据,只有准确地判断乒乓球的位置才能进行有效的还击。乒乓球发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主动性;二是多样性;三是突然性;四是隐蔽性;五是攻击性。乒乓球选手只有具有敏锐的判断力,才能主动还击,发球才能准确无误。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乒乓球运动员判断力训练的重要性,培养乒乓球运动员敏捷的判断力。

2.3 决断力

事实上,乒乓球发球手段是比较丰富的,而且发球者不需要考虑接球者的情况,更多的是考虑自身的发球技术与反击技术,避免发球失误。乒乓球运动员要在发球之前就做好合理的决策,而且要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这属于乒乓球运动员的潜在素质,但是也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得到。

2.4 攻击力

乒乓球发球者和接球者的地位是相互变换的,也是相对立的。发球者只有具备较强的攻击力,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发球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稳定性,这样才能实现战略目的。

3 乒乓球发球技术教学方法分析

3.1 建立概念

在乒乓球技术中,还击技术属于接球和发球技术训练的基础,教师必须先训练运动员的还击技术和能力,才能提高运动员的发球水平。乒乓球还击技术有以下几种:一是推挡;二是搓球;三是削球;四是攻球;五是弧圈球。针对不同形式的打法应该采用不同形式的乒乓球发球技术教学训练方法。乒乓球运动员第一项需要训练的是推接球和搓球,这属于乒乓球发球技术中比较简单的,也是基础性的动作,在掌握基础性技术之后再训练难度较高的乒乓球发球技术。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手段展开乒乓球发球训练:一是讲授;二是示范;三是对比;四是体验,这样可以让乒乓球运动员更好地领悟发球技术的特征,掌握发球的基本方法和形式,明确乒乓球发球的要领。教师首先要亲自示范乒乓球发球动作和技术,然后让乒乓球运动员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练习,最后让乒乓球运动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熟练运用发球技术。

3.2 提高判断力

在发球的过程中,乒乓球运动员需要判断以下因素:一是速度;二是旋转;三是落点。乒乓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判断力,这也是乒乓球教学训练的关键内容。教师可以为乒乓球运动员播放发球训练的视频,并让运动员模仿视频中的动作,反复练习,并互相探讨,积累经验,摸索发球的规律,进而提高自身的判断力。

3.3 专门练习

乒乓球发球练习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多球练习,另一种是单球练习。乒乓球发球专门练习的方法为:发球者采用单球发球的形式,把球发至一个固定的落点,接球者可以采用单球或者多球的形式回接,也将球击到固定的落点,乒乓球发球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发球水平,接球者努力配合。多球练习则更需要接球者和发球者完美配合,发球者需要熟悉自身在发球时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练习,保证腰部和腿部的协调发力。

3.4 综合技术练习

乒乓球教师可以把发球方法训练穿插到其他技术教学训练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乒乓球发球技术还可以提高其他方面的技能和运动员的整体素质。综合技术练习是建立在基础性练习的基础之上的,发球人员只有掌握了乒乓球基础技能,才能把各项技能结合在一起,实现综合技术练习的目标。综合技术练习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乒乓球运动员要有耐心。综合技术练习需要他人的帮助,需要陪练人员模拟乒乓球比赛的场景,这样可以增强乒乓球运动员的竞争意识,取得最佳的练习效果。

4 结语

在乒乓球发球的过程中,发球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发球的角度和位置,不受接球者的影响和控制。由此可以看出,在乒乓球比赛中,发球者是占主动地位的,接球者处于被动的地位。发球者要想始终保持主动地位,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发球和还击技术,避免发球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判断是乒乓球发球的依据,只有准确地判断乒乓球的位置才能进行有效还击。判断力是可以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形成的,这就要求运动员有耐心、有恒心,坚持不懈地训练发球技术。教师要采用分层训练的形式,在掌握基础性技术之后再训练难度较高的乒乓球发球技术。教师也可以让乒乓球运动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熟练运用发球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乒乓球发球技术。

参考文献

[1]胡勇卿,李元.乒乓球发球技术特征和教学方法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2(7):20-21.

[2]白杨.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技术及其教学训练方法的探析[J].运动,2014(2):4-6.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 篇8

重点词:乒乓球;站位;反拍弹击

方法: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

研究对象:山西省运城市星河乒乓球10个, 8~10岁的小队员;其中对男队两名重点队员进行跟踪研究并整理成文字资料。

研究对象的选择:

1.研究对象:正规练球三年以上的小队员, 能够正确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术, 以及本年度进步比较快的小队员。

2. 研究对象的年龄:8~10岁的小男孩力量和协调性都按要求很好地做出动作, 并能完成研究中的反手弹击的练习, 以及所在练习过程中教练和研究方法提出的要求。

3.调查时间:2013年6月~2013年9月, 三个月, 一直在加强反手弹击的练习, 从中找出问题所在。

从小每个练习乒乓球的运动员, 都会听到教练说发球很关键, 因为发球时乒乓球运动中唯一不受限制的, 它可以决定一名运动员的打法风格和整体技术走向。练好接发球的重要性:接好发球, 打破对方打法风格和整体技术格局, 使对手跟着自己的技战术走, 牵制对方, 从而赢得整场比赛。

乒乓球的反手弹击技术, 主要是针对对方台内不转略高的短球进行的一种具有进攻性和一定威胁性的基本技术, 小队员们练习反手弹击技术可以使比赛中的反手近台这个技术方面更完善。

例:卫二豪、孟令晨 (化名) , 横拍队员, 球龄分别为3年和3年半。两个小队员的身体特点:卫二豪优点手腕力量好身体协调, 不足之处是近台反手比较差, 性格比较着急, 接发球特别时容易失误;孟令晨优点手感好、身体素质好, 不足之处注意力不够集中, 属于慢热性个性。

练习过程:反手弹击练习

第一个月, 教练先让卫二豪、孟令晨练习反手台内中等力量对攻100~500下, 加强培养小队员的注意力, 用20天时间练习手感熟悉球性。

第二个月, 前10天反手发近台左弹区练习反手发台内球, 感知对方发球过去时的位置以及落点。要求质量要高, 动作要领以前臂、手腕为主, 腰部辅助, 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站位:站位左半台, 右脚稍前或半左前方。

第三个月开始, 练习反手弹击球技术:

1.第一周站位与引拍判断来球的旋转以及落点, 调整好击球位置, 以多球左半区台球上手为主。

(重点提一下乒乓球的站位) :乒乓球的基本站位分别为近台、中近台、中远台、远台。

近台30~50厘米, 适宜快攻打法。

中近台50~70厘米, 适宜弧圈打法。

中远台70~100厘米, 适宜削攻打法。

远台100厘米, 适宜放高球。

这里练习的反手弹击球要求站位不超过70厘米。

2.第二周, 两个小队员相互发球、接发球。反手弹击的动作要领以引拍时肘关节前顶、前臂后引至胸腹前、身体略向前倾含胸收腹、球拍向外撇、拇指压球拍, 做完动作后, 注意还原。卫二豪做这个练习非常到位, 孟令晨的腰部力量稍差向外撇时做得不到位。

第三周, 卫二豪、孟令晨都有很大进步, 同时本周中技术动作出现的问题是:击球时球拍向前方挥动时摆臂不够, 以肘关节为肘击球的意识不够强, 也不能通过前臂和力弹击, 撞击球的相对多一点。

结论:一个高水平的运动员, 注意力、协调性、手感、身体素质肯定是超群的, 人只有在高度集中时, 才能有创造性、才能够发挥好自身的技术。乒乓球是一项要求极高的运动, 所谓精力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注意指向及其持久性。通常, 接发球方都会有几种百分比分配:在比赛中, 如果自己的接发球能让对方注意力指向分配越多就会更多影响对方的技战术格局以及发挥, 使自己的技战术得到更好的发挥。接好每一板球要贯彻到日常训练中, 使训练与比赛技术相结合。

摘要:结合案例, 简单阐述了队员如何练习乒乓球横拍反手弹击技术。

关键词:乒乓球,横拍反手弹击技术,站位

参考文献

[1]苏丕仁.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5:30-35.

乒乓球发球训练方法探索 篇9

乒乓球竞赛记录成绩的基本单位是“分”, 任何一“分”球都必须是由一方发球开始, 另一方接发球, 然后进入连续对攻阶段, 直到一方失误为止。发球是第一次击球, 发球方可以不受制约, 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 按照自己的战术意图把球发到对方球台上的任何一个落点, 可以说是主动发, 所以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会优先选择发球权, 因为发球可以直接的为自己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并破坏对方的进攻从而得分, 有些发球技术较好的运动员甚至可以让对手直接吃发球而得分。所以, 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先发制人的第一个环节。乒乓球比赛中采用轮换发球制, 一场比赛中对抗双方发球的机会大致各占一半。由此可见, 运动员在发球时, 能否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是制胜的重要环节, 所以发球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提高发球质量的要素

国际乒联对发球规则不断的推陈出新, 因此在做到发球不犯规, 也就是做到发球瞬间不遮挡, 不合力等要求下, 也照样让对手“吃”发球, 就必须提高发球的速度、增强旋转变化及变换其落点等。

(一) 提高球的速度。

发球时, 出球速度的快慢与手臂挥动、手腕瞬间抖动的速度以及手指瞬间发力有直接关系, 触球前手臂要放松, 接触球的一瞬间手臂、手腕和手指突然发力, 这样球拍作用到球上的力量就会很大, 触球时的爆发力越大, 质量就越高。

(二) 加强旋转的变化。

乒乓球的旋转是几个要素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要素。一是用球拍上胶皮的不同部位击球去摩擦球, 可以发出不同旋转的球。如用拍面下侧摩擦球, 发出的球就是下旋球, 如果用拍面上侧触球, 就会发出不转球。如用想发出侧旋球, 则要把球拍立起去摩擦球的左侧或者右侧, 就会发出左侧或者右侧旋球, 球的旋转变化越多, 对手越容易被迷惑, 当然, 动作需相对隐蔽, 高水平运动员很容易判断出球的旋转, 有了隐蔽的动作, 就可以影响对手的判断能力;二是用引拍, 如果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向击球和摩擦球, 会产生不同旋转;三是适当增强球拍粘性, 可以增强乒乓球的旋转;四是用腰部, 发球一瞬间腰部转动, 与手臂手腕同时发力并收住, 发出的球质量较高;五是动作力度适当加大, 加快摆速, 并切得薄。摆速越快, 击球力量就越大, 切得薄, 球的旋转就得到加强。因此击球时先要使球拍“吃”住球, 再增大球的摩擦力。

(三) 发球落点的控制。

发球落点的变化也是发球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发球落点应轻重结合、长短结合、左右结合。如果只发短球而没有长球的配合, 即使发的旋转再强, 落点再刁, 也很难给对方造成威胁, 反之亦然。因此, 要做到用同样的动作发出不同旋转的一成套发球。一般情况下, 如果想把球发得很长, 第一落点多在自己本方台面的端线附近;如果是直线长球, 要特别注意平推过来, 或者是略带外拐的球, 因为这种球除了有很快的速度外, 容易发出线路比较直的球, 客观上加大了球的角度, 给接发球者造成较大的难度。如果想发短球, 第一落点应该落在近网的位置, 这样球就不容易出台, 手腕不能发太大的力量, 应收住一点, 所以, 短球一般速度较慢, 主要是靠落点与旋转给对手加大难度。

三、注意发球与技战术的配合

(一) 发球应该根据自己的整体技术特点来选择。

如果是下旋球起板威力较大, 则应该发侧下及下旋短球, 控制对方上手, 逼着对方搓过来, 从来自己下旋球起板。如果相持球是强项, 则应该多发侧上旋及不转球的长短球结合, 等着对方上手后压着对方打相持, 从而把球打到自己的套路上来, 赢得比赛的胜利。

(二) 注意发球的针对性。

要充分掌握对手的打法情况和特点, 如:是左手还是右手、是直拍还是横拍、是生胶还是长胶、是反胶还是正胶、是近台快攻打法还是削球防守打法。对上述情况, 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条件的话, 最好通过热身、了解对方的技术特长、薄弱环节, 了解对方发球、击球、落点规律和球路。

四、发球训练的最佳方法

(一) 发球训练要遵守规则。

发球必须规范, 要做到发球无遮挡、无合力等犯规状况的出现。

(二) 发球训练要了解球的特性。

在练习发球前, 要让运动员了解球的落点、旋转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帮助运动员明确各种发球方法及技术要领, 弄清各种发球的特性。要尽可能使发出的球具备力量大、落点刁、速度快、旋转强等特点。

(三) 发球训练的手段。

一是多球训练法, 它是摸索发球规律、强化发球技术和提高质量的有效方法, 也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二是陪练法, 二人互练能尽快提高发球技术, 一发一接, 交换练习, 经常变换对手, 以适应各种选手的发球。

(四) 发球训练要有恒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对发球有了充分认识后, 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积累, 最终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

(五) 发球训练的推陈出新。

发球不仅要适应新规则, 还要出新招;不断提高发球质量, 还要创造新的发球技术, 出其不意从而让对方措手不及。比如说下蹲式发球、砍式发球、逆旋转发球, 假动作发球等等, 在比赛中都会给对手带来很大的威胁。

总而言之, 乒乓球有各式各样的发球方法, 也包含很多技巧。面对当今世界乒坛不断花样翻新, 变化莫测的发球技术, 我们需要不断努力钻研, 培养出类拔萃的高水平运动员。

摘要:为更好地发挥发球与接发球技术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 在训练实践的基础上, 本文对在比赛中以及在关键时刻如何运用好发球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 并对接发球的判断等技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发球训练,技术判断,训练实践

参考文献

[1] .周瑞琪.对乒乓球前三板技术训练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1

[2] .郝英杰.对乒乓球发球技术的探讨[J].北方经贸, 2011

[3] .张爱莉.浅谈乒乓球发球接发球技术与训练[J].湖北体育科技, 2000

[4] .毛亚杰.谈乒乓球前三板技术的教学[J].科技资讯, 2008

浅谈乒乓球接发球的方法 篇10

[关键词]乒乓球;接发球;技术

一、接发球的重要性和要求

乒乓球的比赛首先是从发球和接发球开始的,每局比赛双方接发球的机会与发球相同。比赛中如果接发球不好,不仅会给对方较多进攻的机会,而且更重要的是常会引起自己心理上的紧张和畏惧,造成一连串的失误,甚至导致全局的失败;反之,如果接发球接得好,不仅有时可以直接得分,而且还可以破坏对方的抢攻,从而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接发球也是乒乓球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接发球的手段很多,既可以用搓、推、短摆、撇侧旋等方法,也可以用点、拨、拉等方法抢攻。只有比较全面的掌握各种接发球技术,才能在比赛中减少被动,争得主动。

对接发球的要求,首先,在思想上要具有先发制人,力争主动的意识。接发球时能拉的一定要拉起来,能进攻的要大胆发动进攻,即使没有机会进攻也要设法控制好落点,使对方不能进攻。其次,在接发球技术上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是接好台内短球(包括转与不转短球)。另一个是在接发球时要特别注意速度、落点、旋转的变化,也就是要突出“快”和“变”。一个乒乓球运动员在接发球时,如能做到有拉有搓(以拉为主),有快有慢(以快为主),时长时短,忽左忽右,就能使对方不能随心所欲或无所顾忌的去抢攻,有利于使自己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并为抢先进攻创造机会。

二、接发球的站位和判断

(一)要把对方发过来的球接好,首先必须根据对方发球的位置来决定自己的站位。如果对方准备用正手在球台的右角发球,接发球的站位应在中间偏右;如果对方用反手或侧身在球台的左角发球,则接发球的站位应在中间偏左一些。但对方究竟要发长球还是短球,事先却很难估计,所以接发球站位离台的远近只能根据自己的习惯打法来决定。为了有利于照顾球台的各个部位,站位不宜过远或过近,一般离台30—40厘米左右。

(二)为了识别对方采用哪一类的发球,必须注意他在发球时的挥臂动作和球拍移动方向。一般来说,对方发斜线球时,手臂常会向斜前方用力;对方发直线球时,手臂多由后向前用力;对方发急球时,手臂动作幅度较大;对方发轻短球时,手臂动作幅度较小。此外,还要全力注意来球落点的变化,迅速移动步法去接球。但对方在发旋转球时,必须注意球拍与球接触瞬间球拍的移动方向。为此,除在理论上要懂得各种旋转球的性能及其作用外,还必须在反复的练习或比赛中逐步去提高观察及判断对方发球的能力,这样才能较好的运用各种不同的回接发球方法。

(三)要根据对方发球时摆臂振幅的大小和手腕用力的不同程度来推断来球落点的远近和旋转的强弱。一般来讲,凡是摆臂幅度大的发球,其落点会比较长,比较远;凡是在发球时手腕抖动得比较厉害,其旋转就比较强。但如果运动员采用假动作去发球,则情况将会有所不同。

(四)要根据来球的飞行弧度和速度来判断球的旋转性能。如果来球飞行弧度较高,球速快,落台后有一定的冲力,一般属上旋球或不转球;反之,来球飞行弧度低,球速慢,冲力小,则为下旋球。

(五)在遇到使用长胶粒与反面胶皮相结合的两面不同性能球拍的对手时,可以听对方球拍击球的声音。一般来讲,击球声音较响的一面是长胶粒,声音不太响的一面是反胶。

三、接发球方法及其教学

接发球的方法基本上是由点、拨、拉、推、搓、削、摆短、撇侧旋等各种技术综合组成的。当运动员还没有掌握点、拨、拉、推、搓、削、摆短、撇侧旋等技术的时候,就根本无法接发球。所以,对于任何一个运动员来说,必须要求他初步掌握点、拨、拉、推、削等技术,才能开始研究接发球。从这个意义上说,运动员接发球能力的强弱,往往取决于基本技术水平的高低。也就是说,要提高接发球的能力,除了要在理论上搞清各种旋转球的性能,并通过反复训练和比赛提高观察、判断能力外,还必须努力提高各种基本技术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把点、拨、拉、推、搓、削等技术用之于接发球和用于对打是有所不同的。因为接发球时,对方不仅可以随意的把球发到任何位置,而且还可以用很大的力量或很快的速度去击球,从而大大增加了发球的多变性,加之各种不同类型打法的运动员所掌握的发球种类很多,特长也各不相同,因而大大增加了接球的难度。接发球时除了要适应对方发球的旋转、落点和速度变化外,还要将球有把握的回击到比较恰当的位置上去,才能避免遭到对方的攻击。如果我们仅仅依靠平时练习中所掌握的那些技术,就很难应付对方在发球时迅速而又突然的变化,因此必须进行专门和系统的接发球训练,才能适应实战的需要。

乒乓球下旋发球用力技巧探讨 篇11

关键词:乒乓球,下旋球,发球,力,技巧

围棋是中国发展最广的古代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其中许多人熟悉的定式,经过了千百年的实践运用,现在研究发现仍需修正或补充。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开展广泛,研究者也不在少数,对于下旋发球,也有不少论述。纵观世界乒坛,国手比赛多以下旋发球开球,下旋发球对于乒乓球运动的重要可想而知。查阅中文期刊网,可以看到许多关于下旋球研究的文章,尽管如此,在下旋发球教学训练方面,仍需要探讨。在长期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下旋发球时总有太多的困难,和许多业余乒乓球爱好者一样,练习花了不少时间,力量也有,但球总是发不转。除了资质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训练方法和手段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探索出一套乒乓球下旋发球用力技巧的方法,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进无止境,本文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更多的乒乓球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把乒乓球下旋发球的成功经验与大家分享。

1 下旋发球训练(以右手执拍为例)

在乒乓球教学训练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发球,还是打球,都存在着力作用不到球上的现象,也就是说看上去力量很大,实际上作为运动员也是满头大汗,可每一拍打在球上,球的速度不快,也没什么旋转,其原因是:首先,用力不协调。在发力的过程中,腿、腰、大臂、前臂都用了力,可用力次序不对,拍触球的瞬间速力量不集中,也就是说,腰、腿、臂各自用力,甚至互相对抗,力量反而变小,所以球的速度不快,虽然有摩擦,球的旋转也不强。其次,用力僵硬。整个身体都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状态,力量都是在“内耗”——肌肉相互对抗,就好比汽车油门踩得很大,挡位却放在低挡,车怎么会跑得快。另外,在发球过程中,对球下落速度的判断也是至关重要的。发力合理流畅,击球时机不对也不会有高质量的发球,甚至有可能碰不到球,反过来,为了碰到球,只好降低摆臂速度,这样的触球速度必然力量小,同样发不出高质量的球。为了发出高质量强烈的下旋球,必须做到发力大且流畅,击球时机恰到好处,保证球和拍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同时尽量增加远离于球心的力。知道了旋转的因素,找到了不转的原因,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方案了。

当然,要发好下旋球有很多因素,如球感、击球点、球的落点、过网的弧线等等都需要经过大量练习才能,同时也需要用正确的方法,这些因素另文讨论,本文重点讨论用力的技巧。发下旋球徒手动作练习分以下几个步骤。

(1)两脚开立,右手手心向上,向右侧平举,迅速向左下挥臂下切。

(2)立正站立,然后右脚金鸡独立,两臂左右平伸,左膝平抬,猛烈收腹,两手迅速收拢在腹前,同时左脚用力踏地。

训练要点:做这个练习时,重心要迅速下降,两臂回收快速有力,左脚踏地要和身体动作配合发力,要求动作伸展放松,协调自然。

(3)右手持拍,身体立正站立,左手手心向上向身体正前方平举,右手持拍正手向上向身体正右方平举,提左膝至大腿平行地面,右膝略弯曲。猛烈弓背收腹,同时左手猛拍向右肩(可以不触肩)右手球拍向腹前用力平砍,同时进行的还有左脚用力踏地。

训练要点:注意左臂的发力要和右臂相反,这是初学者最快掌握发力要领的关键,这样身体协调,右手球拍的挥砍路线要平直。

(4)左手向上做抛球动作,然后向右引拍,注意把右臂伸直了,以距离换发力惯性,然后在弓背收腹的同时,身体猛烈收缩,右臂回收和踏步、收腹一起进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判断一个发球质量的高低,其质量要素取决于速度、旋转、落点。但在实际比赛运用中,仅有绝对的速度和旋转是不够的(没有速度和旋转一定不是高质量的发球),只有不断变化速度、旋转、落点才称得上有一个高质量的发球。发下旋球时要注意的是发出的球的绝对速度一定要快,这是下旋发球的必然趋势!本训练方法是否有效,实践是最好的的检验方法。

2 实验研究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长江大学大一新生乒乓球公选学生(10个班386人)。通过一年的教学,随机抽取学生实验班(5个)和对照班(5个)各100名,每人发20个下旋球。

2.2 结果分析

2.2.1 练习状况

对上课的5个实验班18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收回180份)。调查表明(见表1),不受条件限制的徒手动作练习、球感练习、击球点练习学生在课外经常做练习,而落点练习、球过网弧线练习、多球训练由于受球台的限制,学生只能在课堂上练习。显然,如果有条件把后面几项也多做些练习,表3中的发球测试效果会更好。

2.2.2 兴趣性

调查结果表明,182名中学生有8名学生没有自制乒乓悬挂练习球,其它学生都在各做了一个,或悬挂在床上或悬挂在书桌边,有部分学生还灌了沙。学生说,球时刻悬挂在那里,下课回到宿舍,空闲时随手玩玩,有时用手掌,有时用笔,用书本用筷子抛球摩擦球都玩过,真还挺有意思。实际上学生这时做的练习更多的是一种球感练习和兴趣的培养。从表2可以看出,95.5%的学生发力集中,认为做蹬腿转腰收小臂动作做多了,现在知道怎样把力量集中到一点了。93.3%的学生认为通过以上方法练习发球,不仅仅只是能把力量集中到手上,也能把力量集中到其它地方,如手指、肘等,现在做其它的运动明显知道怎样发力了,例如有人从前打篮球投篮使不上劲,现在跳投也能用上劲,说明练习发力出现了迁移。96.7%学生认为做了徒手动作、玩了悬挂的球,就有到乒乓台上去试试的欲望,所以现在比从前打乒乓打得多多了,有人还表示只要空闲下来就想去打球。这说明学生打乒乓球的兴趣明显得到了加强。

2.2.3 实用性

为了验证这一套发球训练方法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实验。在长江大学乒乓球公选10个班中,选取5个班作为实验班,5个班作为对照班,按照教学大纲上课。在下旋发球环节教学时,实验班采用以上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一年结束教学时,分别随机抽取学生实验班(5个)和对照班(5个)各100名,每人发20个下旋球。实验室徒手动作练习地面是水泥,在水泥地面上画四条线:一条在球网垂直投影上(假设A线),一条在球台中线(与球网平行)垂直投影上(假设B线),第三条平行线在端线投影上(假设C线),离开C线0.6m再画一线(假设D线),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分别称这些线分隔的区域为A区、AB区、BC区、CD区和D区,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各个区域的球旋转依次减弱,即下旋特强的球会回跳到A区,下旋很弱或不转球将滚落到D区。发球实验开始后,球停在哪个区域处决于球的旋转,不落桌的球回跳触网计入A区。

分别统计各个区域的球,得到表3。对表中试验班和对照班的击球数据进行t测验,结果发现:就A区的落点数据而言,实验班学生要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班级(P<0.01),并且数量上也达到了三倍之多;从AB区的球来看,实验班也极显著高于对照班级(P<0.01);BC区球的旋转低于AB区,在这一水平段实验班仍极显著高于对照班级(P<0.01);D区的球下旋少和不转,从数量看实验班的学生极显著低于对照班(P<0.01);另外,实验班发球失误也极显著的少于对照班级(P<0.01)。从几个落点的区域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学生经过发球训练后,大部分同学的发球都落在了较旋的BC区,并且还有部分同学的发球落在A区AB区;而从对照班级来看,大部分同学的击球落点在下旋少和不转的D区,这就说明,训练效果十分明显,能够显著提高的学生的发球水平,使同学们发出下旋球的概率大大增加。

3 结论与建议

(1)根据学生学习一年后的调查与分析,乒乓球初学者应多做徒手练习,方法最好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尤其是用力方法,是普通大学生体育活动的薄弱环节,要加强训练和培养,发球能把力作用到球,学习攻球拉球等内容时就容易使上劲,如果能有效迁移协调性,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2)尽管测试结果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但D区10.3%的球和11.1%的失误说明还需更多的练习时间,每学期15次课,一年60学时,还要学习其它内容,学生练习发球时间其实很少,建议学校开放教学场地,增加教学时数,提供多球训练场所,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和练习时间。

上一篇:统计数据的金融危机下一篇:初中英语课堂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