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调查(精选12篇)
群落调查 篇1
木通属(Akebia)是木通科(Lardizabalaceae)的落叶或半常绿藤本植物。该属大部种类的根、藤和果实均作药用,果味甜可食。长期以来,科研工作者致力于木通属植物药用价值的研究,而对木通属野生果树的生境和群落研究得较少。通过对贵州不同地区的木通属野生果树的样地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适宜的生活环境和群落特征,为更好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一果树资源提供依据。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自然概况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 100m左右。全省均为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7月平均气温为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1月平均气温为3~6℃。年均降水量为1 100~1 300mm,多集中在夏季。日照时数为1 200~1 600h,无霜期为270d左右。
1.2 研究方法
根据《贵州省植物志》中木通属野生果树在贵州的分布范围,选取了贵阳市、紫云县、雷山县为调查区域,采取实地调查及访问相结合,实地调查以抽样调查为主,路线调查为辅。在各个调查区域选择10个有木通属植物分布的面积为10m×10m的样方,在每个乔木样方内设置1个5m×5m的灌木样方和1个1m×1m的草本样方,调查每个样方内乔木、灌木和草本的种类,同时记录群落的生境特征,统计植物组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木通属植物的自然生境
木通属野生果树主要生长在海拔800~1 600m的高度,高于或低于此范围,分布较少或无分布;生长地多为岩石山地的坡边、临水沟或路边,越往林内分布越少。说明木通属野生果树较喜阳;生长土层较薄,既能着生于只有薄层土壤的岩石表面,又能生长于土层稍厚的缓坡地带;生长环境中一般只有几种灌木或小乔木,稀有大型乔木,而且木通属野生果树都依附在旁边的灌木或小乔木上,以获得更多的光照和水分。
2.2 木通属植物的群落特征
木通属植物在调查样方内呈零星分布,不能形成群落的优势种,在调查样方内一般生长1~5株。其伴生物种丰富,蕨类植物较多,说明此群落内的水分含量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木通属植物适宜生长在湿润环境。总的来看,木通属植物所在植物群落属常绿阔叶林,没有明显的高大乔木作为上层优势种群,即使有乔木树种,也是生成小乔木或灌木状。
木通属植物的主要伴生植物种类有:乔木种类主要有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L.))、光皮桦(Betulaluminifera H.Winkl)、白栎(Querus fabric Hance)、冬青(Ilex chinensis Sims)、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Hemsl.)Pojark)、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nca Oerest)、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Lour.)harms)、杨梅(Myrica rubra(Loru.)Sieb.et Zucc);灌木和草本种类主要有胡颓子(Elaeagous pungens Thunb)、粉团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 Li.)、黔桂悬钩子(Rubus feddei Levl.et Vant)、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 Wall.)、椤木石楠(Photinia davidsoniae Rehd.et.wils.)、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Thunb.)Harald)、野棉花(Anemone vitifolia Ham.)、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车前草(Plantago asiatia L.)、竹叶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 Sieb.et.Zua.)、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臭草(Lantana camara Linn.)、菝葜(Smilax Chinensis Linn.)、扁竹根(Iris japonica Thunb.)、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 Pall.et.Link)、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 Buch-Ham.et.Roxb.)、凤尾蕨(Pteri cretica Linn.Var.nervossa(thumb.)Ching.et.S.H.Wu)、渐尖毛蕨(Cyclosorus acuminatus(Houtt.)Nakai et Hito.)、肾蕨(Nephrolepisauriculata(L.)Trimen)、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L.)Des Monl)、除虫菊(Pyerthrum cinerarifolium Trev.Ind)、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inn.f.)Ker-Ganl)、野扇花(Sarcococca ruscifolia Staf)、假香野碗豆(Vicia pseudorobus Fisch ex C.A.Meyer)、野棉花(Elaeagous pungens Thunb.)、苎麻(Boellmeria nivea(Linn.)Gaudich)等。
3 结论与讨论
木通属野生果树目前完全处于野生状态,零星分布在海拔800~1 600m的常绿灌木林中;喜阳,喜湿,常生长在岩石山地的坡边、临水沟或路边;伴生植物种类繁多,但上层乔木稀少,灌木和草本层植物丰富,群落结构稳定,在对其开发利用时,应注意营造其适宜的生境。
摘要:通过对贵州不同地区木通属野生果树的样地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适宜的生活环境和群落特征,为其引种驯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木通属野生果树,生境,群落,贵州省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26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代正福.贵州木通科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及其生境类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6):76-78.
[3]贵州植物志编辑委员会.贵州植物志(第2卷)[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4]欧茂华.几种重要木通科野生果树资源及其利用评价[J].西南农业学报,2004(3):368-370.
[5]袁媛,李学林,李露,等.云南木通科野生果树资源及开发利用[J].西南农业学报,2004(S1):212-215.
[6]张晓蓉.湘西地区木通属植物资源的研究(摘要)[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0(5):39-40.
[7]姚淑均,李秀兰,杨荛,等.贵州省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J].种子,2005(9):48-51.
[8]樊卫国,朱维藩,范恩普.贵州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2002(1):32-38.
群落调查 篇2
经过~的详细调查研究,本文着重介绍了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鸟类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环境下,鸟类群落的分布规律和生活习性,为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作 者:徐怀寿 刘永生 刘i发 黄族豪 作者单位:徐怀寿,刘永生(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宁夏,中卫,75500)刘i发(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群落调查 篇3
关键词:黄河兰州市区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在水生态系统中大型底栖动物是分布最为广泛的物种之一,也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组成决定了河流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式。大型底栖动物以各种附着藻类、附着细菌、悬浮有机颗粒物、底埋微型生物以及河岸带的凋零物为食物来源,并可作为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最高级的鱼类极佳饵料生物。大型底栖动物具有易采集、栖息环境固定、分布广泛和对环境影响敏感等优点,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极佳指示类群,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整个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近年来,针对黄河流域兰州段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仅出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本世纪的调查研究很少见报道。为此,于2014年11月通过调查黄河兰州市区段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期为黄河兰州段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基础理论数据。
1.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域概况
黄河兰州段是兰州市唯一的地表水来源,西起永靖县境内的刘家峡水库,东峡谷较多,流速较急,泥沙含量较大。该河段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多年降至景泰县的无佛寺,河段全长358km,河段流域面积8.5万km2。河段河道较大,水量在200~400 mm之间,水量不稳定,90%以上降水集在夏秋季丰水期(5-10月),枯水期在11月至次年4月。兰州市位于该河段中部的河谷盆地中,市区段河道全长78km,流经西固区、安宁区、七里河区、城关区和什川镇,沿途接纳了雷坛河、宛川河等。
1.2采样点位设置
根据黄河兰州市区段的地势地貌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在研究区域共设7个采样点位(H1~H7),其中市区中上游设置6个(H1~H6),市区下游设置1个(H7),各采样点位具体位置如图1。
1.3样品采集方法和种类鉴定
根据黄河兰州段河岸的具体情况,在可涉水的采样点位,使用索伯网(网口为30cm×30cm,网目为60目)采集5个平行样。在不可涉水采样点,于近岸处用改良型彼得森采泥器(开口面积为1/16m2)采集5个平行样。采集的底泥经60目网筛过滤洗涤后转入500mL的样品瓶中,并加入75%的酒精固定保存。此后,再实验利用人工挑选的方法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转入100mL样品瓶,加75%酒精保存。依据相关文献,借助解剖镜和显微镜对底栖动物样品进行鉴定分类并计数,同时吸水后用电子天平称重(精度为0.0001),换算成生物量。
2.结果与分析
2.1底栖动物种类组成
本次黄河兰州段调查中,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大类6种属,其中甲壳动物1种属,为钩虾(Gammarus),占总种类数的16.67%;软体动物2种属,分别为卵萝卜螺(Radix ovata)和中国小豆螺(Bythinella chinensis),占总种类数的33.33%;环节动物3种属,分别为腹平扁蛭(Glossiphonia complanata)、喀什米亚拟扁蛭(Hemiclepsis kasmiana)和水丝蚓属(Limnodri-lus),占总种类数的50.002(见图2)。
2.2底栖动物现存量
黄河兰州段检测到底栖动物的密度在16~203ind./m2之间,平均值为43ind./m2;生物量在1.5573~18.8841g/m2之间,平均值为4.2790g/m2。此次调查期间,在采样点H3未采集到底栖动物,现场调查发现此处采样点底质以硬质黄泥为主,底层水流急,无水草和腐殖质存在,这种生境不利于底栖动物生存。底栖动物现存量最大值均出现在采样点H4,此采样点底质以软泥沙为主,富含腐殖质,而且水草较为丰富,底栖动物以钩虾属为主(见图3、图4)。
3.讨论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河流环境中的生境多样性和稳定性,这些生境主要包括河道底质、水深、流速以及水温等。调查显示,黄河兰州市区段由于人为活动影响严重,河床底质扰动频繁,生境稳定性较差,使得底栖动物种类组成较为单一,主要以甲壳动物(钩虾属)为主。这一调查结果与袁永锋等调查的黄河干流中上游底栖动物和殷旭旺等调查的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从现存量来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都相对非常小,这与黄河水体自身的特征有很大关系。黄河水体具有水流快、含沙量大、河床腐殖质和水草稀少等特点,这些生境特征对底栖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不利影响。本次调查的结果与黄河兰州段上世纪90年代的两次调查结果相比,底栖动物种类数相对较少,现存量也相对较小,这说明底栖动物对其生境的变化能敏锐地响应。
此外,兰州是一个以石油化工为主要产业的重工业城市,大量的石油类有机污染物是黄河水质受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而且兰州市地处黄河上游,黄河自西向东纵穿整个城市,它的水质好坏不仅仅影响兰州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工农业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黄河中下游人民的用水健康。因此,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治理水质污染,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及流域生态平衡迫在眉睫。
群落调查 篇4
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滨水区是城市的开放空间,具有城市的“门户”和“窗口”的作用,是水域和陆地交界的地带,是城市中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结合处,是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当今新兴的城市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城市居民基本的活动空间,又是表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也是外来旅游者开展观光活动的场所。在滨水区的建设与改造中,植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是构成滨河景观的基础,也是体现滨水带生态效益的决定因素,另外它还具有提供户外游憩场所的功能。城市滨水区植物群落关系着城市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及生物多样性。现在诸多完成的研究中,基本上都只是对滨水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和简单分析,而对滨水植物组成的结构特点、影响因素等研究相对偏少。本研究对郑州主要城市滨水区进行了实地踏查,分析了各滨水区植物群落的组成及入侵物种,总结了郑州城市滨水植物结构组成的特点,分析研究了城市扩建、开发利用等因素对滨水区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为郑州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的建设与保护提供建议和意见。
2 城市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城市概况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北临黄河,西依嵩山,市区境内有大小河流124条,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郑州市生态水系工程水域面积不断增加。郑州城市水体资源较为丰富,种类多样,其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4%。这些城市水体大部分作为休闲娱乐使用,有的还兼有交通、水产养殖等作用。本研究选取了8个郑州主要城市水体的滨水区植被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黄河、金水河、索须河、贾鲁河以及郑州市有代表性的城市湖泊如西流湖、雁鸣湖、如意湖、绿园湖(表1)。这8个城市滨水区在地理分布、自然类型、开发利用等方面较为多样,能够反映出郑州城市滨水区植被群落的组成及分布特点。
2.2 研究方法
在8个城市滨水区植被带中共选择样地38个,应用样方法(样带法)调查滨水植物组成。湖泊采用样方法,每个样方为25m×25m;河流采用样带法,每个样带面积为25m×100m。乔木记录物种、个体数量;单株灌木记录物种、个体数量;片植灌木、水生植物、地被均记录其物种、面积。本文主要通过物种组成、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Jaccard相似性系数等方面对城市滨水植物群落组成与特点进行分析。调查中为了便于统计,植物的各品种、亚种均记为一个物种。本研究中涉及以下3个计算公式:
(1)Shannon-Wiener指数。
H=-∑ |ni/Nln(ni/N)
式中:ni为第i个种的个体数目,N为群落中所有种的个体总数。
(2)Simpson指数。
D=1-ΣPi2
式中:Pi种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
(3)Jaccard相似性系数。
CJ=j/(a+b-j)
式中:j为2个群落或样地共有种数;a和b分别为样地A和样地B的物种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郑州主要城市滨水植物的物种组成特点
3.1.1 物种组成现状
在所调查的8个滨水区样地中,共有植物58科101属137种。乔木共计25科50属52种,主要以蔷薇科、杨柳科、豆科、七叶树科、松科植物为主;灌木共计22科40属53种,主要以木犀科、蔷薇科、忍冬科、小檗科植物为主;地被植物共计18科25属30种,主要以鸢尾科、禾本科、百合科植物为主;水生植物共计9科12属12种,主要以禾本科、千屈菜科、鸢尾科、睡莲科植物为主。
在物种多样性方面,8个滨水区中乔木的平均物种数最高为11.5,平均Shannon-Wiener指数为0.7410,平均Simpson指数0.4741,乔木层的优势种是垂柳(Salix babylonica)、杨树(Populus simonii)、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等;灌木的平均物种数为10.5,Shannon-Wiener指数成株灌木0.7320、片置灌木0.6796,Simpson指数成株灌木0.2184、片置灌木0.1031,灌木层的优势种是小叶女贞(LigustrumquihouiCarr)、海桐(Pittosporum tobira)、枸骨(llexcornuta)等;地被植物的平均物种数为8.5,Shannon-Wiener指数为0.5406,Simpson指数为0.2432,地被层的优势种是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白花三叶草(Triofliumrepens)、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等;水生植物的平均物种数3.8,Shannon-Wiener指数为0.3280,Simpson指数0.1254,水生植物的优势种是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睡莲(Nymphaea alba)、荷花(Nelumbo nucifera)等。
总体看来,郑州城市滨水植物群落中乔灌木种类较为丰富,水生植物群落则较单一。在园林绿化中,对乔灌木比较重视,而水生植物的种植及利用较为薄弱,同时对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水生植物群落的生长发育。
3.1.2 乡土物种
乡土植物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从保护自然、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角度来看,选用乡土植物进行园林绿化,是维持和保护当地自然景观特色的方法之一。据郑州市园林局统计,郑州市区乡土植物共有215种,而在所调查的滨河区,实际应用的乡土植物种类为85种,占乡土植物数量的39.53%。这85种乡土植物,占调查中所有滨水植物种类的62.04%。调查物种中,乔木中乡土树种有31种,占调查乔木总物种数的59.61%,灌木中乡土树种有25种,占调查灌木总物种数的47.17%,地被植物中乡土物种有8种,占调查地被植物总物种数的26.67%,水生植物中乡土物种有5种,占调查水生植物总物种数的41.67%。调查发现主要乡土物种乔木有七叶树、朴树(Celtis sinensis)、垂柳、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白蜡(Fraxinus chinensis Roxb)、女贞(Ligustrum lucidum)等;灌木有海桐、枸骨、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小叶女贞、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 Hayata)等;地被有白花三叶草、麦冬、石蒜(Lycoris radiata)等;水生植物为芦苇、菖蒲(Acorus calamus)、荷花等。从统计数据来看,在郑州城市滨水区植物群落中乡土物种已占有一定地位,这主要与部分滨水区改造保留原有物种及原有植物群落的演替趋于稳定有关。但乡土物种的数量在滨水区植物群落中仍偏少,因此还应加大乡土树种栽植力度。
3.1.3 入侵物种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外来生物进入新分布区成功定居,并得到迅速扩展蔓延的现象。自1958年Elton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在近几十年里,生物入侵已成为生态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入侵种能在新的生境中建立庞大的种群并向周围地区扩散,对新分布区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明显的损害和影响。生物入侵不但会对区域生态系统平衡产生影响,而且还会降低生物多样性。
表2显示,调查的8个城市滨水区中,除如意湖、黄河、绿园湖所选样点在调查期间没有发现入侵物种,其他5个城市滨水区均不同程度的受到入侵物种的威胁。入侵物种主要是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个别样地还出现了大薸(Pistiastratiotes),这2种入侵物种均生长在滨河的水陆交接地带。在出现入侵物种的滨水区中,索须河、贾鲁河等已采取利用拦网减小空心莲子草的生长范围及遏制入侵物种对滨水区的影响。
3.2 城市扩建等对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本次调查的8个城市水体分布在郑州市的不同地区,这些地区的城市建设状况、开发时间、城建历史等不尽相同,滨水植物群落组成也有一定的差异。按照开发时间、规模不同将8个城市滨水区分为2类,即早期建设组与新建设组。早期建设组包括金水河、索须河、贾鲁河、雁鸣湖。其中金水河、贾鲁河开发历史较悠久,开发时间最短的雁鸣湖周边在2005年前也已经建成大量成熟的住宅社区;新建设组基本均在2005年后开始进行开发、改造,包括:西流湖、如意湖、绿园湖、黄河。黄河沿岸多年来人为活动没有中断,但开发形式多以工厂码头、桥梁建设等为主,植被保护及种植少之又少。近年来随着郑州城市扩建,对北站附近黄河沿岸进行了环境整治和园林景观绿化工作。如意湖位于郑州新东区近年来郑州市政府投入相当大,周围配套公园绿地较多,也有高层写字楼及居住区。绿园湖是郑州市政府2009年为承办第二届中国绿博会修建的,周围植物较为丰富。
因为植物的生长、景观形成需要时间,早期建设组中的滨水植被基本经过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生长与养护,已初具规模,除当初人工栽植的植物外,一些地域性植物也进入了群落中,尤其是水生植物和灌木。而新建设组中的植被多为近年才开始栽植与养护的,植被以新栽植的为主,且应用种类相对较少、长势较慢,明显早期建设组的物种多样性优于新建设组,但野生草本植物进入群落较快,因此早期建设组与新建设组的地被植物差异不是很明显。
3.3 滨水区类型对群落相似性的影响
对Jaccard相似性系数进行分析发现,由于黄河及其他7个城市滨水区的共有物种数相对较少,与它们的平均相似性系数相比,8个城市滨水区间的平均相似性系数明显处也比较低。这是因为黄河的地域环境与其他城市滨水区有较大的区别,因此造成与其他群落产生了较大的差异。由于剩余的7个群落都是人工或半人工开挖修建,物种组成则较为相近。这说明郑州滨水区在园林植物种类选择上,不同类型的滨水绿地差别相对不是很大,未能更好体现各类绿地在文化内涵、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将这7个城市水体按开发目的、利用类型划分可分为2类,即公共绿地类:金水河、索须河、贾鲁河、如意湖。公园类:雁鸣湖、绿园湖、西流湖,其中公共绿地类共有物种数54种,公园类共有物种数84种,2种类型相同的物种数为45种。这是由于公共绿地与公园的性质、功能基本一致,都是为市民营造良好的休闲娱乐空间。但免费的公共绿地与收费的公园相比,整体植物种类明显要比公园绿地逊色,可能是因为投入相对较小,硬质场地较多,绿地面积较小,物种选择余地少(表3)。
4 结论与建议
(1)加大水生植物的引种与栽植力度。
目前郑州城市滨水区乔灌木配置相对较丰富,但水生植物群落则较为单一,有待种植更多的水生植物,特别是乡土水生植物的引种种植。水生植物不仅有观赏价值,最主要的是能够净化城市污水,改善城市水质。除目前已经在郑州滨水区大量栽植的菖蒲、芦苇、睡莲、荷花外,还应该引进以下物种:如鸢尾(Elanus leucurus)、水葱(Scirpus crassipes)、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香蒲(Typha angustata)、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inn)、石菖蒲(Acorusgramineus)等。
(2)在重视乡土物种的同时控制外来入侵物种。
从调查来看,郑州滨水区的植物物种中,乡土物种所占比重较少,且个别样地还出现外来入侵物种。建议在恢复及建立滨水区植被时,应首先考虑乡土物种,使乡土物种成为滨水区园林绿化植物的骨干。对空心莲子草、大薸等外来物种入侵的群落要加大管理防治力度,采取生物防御防治、生态环境恢复技术、化学物理防治等措施控制其繁衍。
(3)维护早期建设组滨水植物群落,同时加大新建设组植物群落改善力度。
在城市不断扩建的今天,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生态资源,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必然会在城市建设中受到影响。早期建设组滨水区因周边城建基本结束,植物群落已经形成规模体系,变化不会很大,目前只要做好合理的维护和养护工作;而新建设组由于开发时间较短且目前还在建设,所以滨水植物种类较少、群落建设还不太成熟,因此应当积极引进新品种改善植物种类群落平衡;合理科学的规划配置,以弥补因开发时间较短而造成的不足。
(4)增加不同滨水植物群落间的差异,丰富滨水植物景观。
从调查来看,8个滨水区绿地绿化形式基本相同,物种都较为单一,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低。建议滨水区植物配置应与水系、地形及周围环境相结合,充分显现滨水区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特征。考虑植物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发挥自我更新能力、体现滨水区自然景观风貌及景观效果。目前郑州各城市水体除黄河外,其他人工半人工的城市滨水植物群落差异性较小,没有突出各自地域特色,同时金水河、索须河、贾鲁河等河流与其他城市湖泊的植物群落差异性也应当增强。
摘要:对郑州市8个主要城市滨水区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群落相似性系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城市滨水区植物群落中乔灌木配置较丰富,水生植物则比较单一;郑州滨水区的植物物种中,乡土物种所占比重较少,且个别样地还出现外来入侵物种。早期建设的滨水区绿地在物种多样性方面都要优于新建设绿地;滨水区绿地绿化形式基本相同,物种都较为单一,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低。对城市滨水植物的应用与保护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
生物群落教学反思 篇5
高二生物 张丹丹
《生物群落》是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在学生已了解种群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生物群落的有关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知识的构建上保持了连续性。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于让学生掌握生物群落的相关概念,能够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研究。要求学生在能够理解物种丰富度的基础上,观察识别常见的土壤动物并能够设计研究方法,调查物种丰富度,最终在获得生物群落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本节课仍采用1+1教学模式,学生先利用一节自主学习课独立完成学案内容,教师进行批阅。在批阅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都能理解生物群落的基本概念,但仍有一些问题出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⑴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组成成分;⑵优势种的概念,出错的原因是书上没有相关叙述,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设计。
在课堂上,我首先针对学案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纠正,对书上没有的、而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并留出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整理记忆。然后对群落与种群的概念进行了区分,此环节我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概念——比较区别——练习理解,让学生当堂掌握。比如通过《赢在课堂》上的相关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哪个属于群落,哪个属于种群,在做题——分析的过程中掌握种群和群落的区别与关系。
本节课我着重引导学生突破核心知识的内容,即调查某一地区土壤动物的丰富度。由于时间限制,该环节主要采用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共同完成核心知识突破的题目。学生的参与性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热烈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自主解决大多数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不够,不能立即找出关键信息点,因此有些题目仍然需要通过老师引导来完成。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地位,既不能完全主宰课堂,也不能完全放手课堂,而是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最后通过当堂检测,帮助学生回顾整节内容,梳理知识,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整体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仍需要进行改进:
1、对物种丰富度的调查活动可以采用视频与实际调查相结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课堂上结合视频寻找实验设计上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当代西南艺术群落 篇6
[关键词]当代西南 艺术群落发展状况地域性
引言
以西南艺术群落的整体发展整体状况为基本点,着眼西南当代艺术的发展,以及西南艺术群落在整体发展中,入驻个体艺术家在这个群落中所面临的问题作一个论述性研究。
一、当代西南艺术群落的整体发展概况
文化的发展,需要文化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进而促使文化的不断发展。艺术也同样,艺术工作者与艺术工作者的交流,使得艺术的发展更加多元化。每一种文化形态都需要一个交流的平台,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有一个利于艺术工作者与艺术工作者、艺术工作者与评论家、艺术工作者与策展人、画廊、媒体等相关个体及群体机构之间的一个交流平台。这个平台就是由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组成的艺术工作室。艺术工作室构成体所涉及的面非常的广,以西南来说,在成都已经形成了由艺术家工作室衍生出来的具备很高的专业性质美术馆,而这个由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组建的交流平台,促进了艺术文化交流的多元性,使之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西南在中国当代艺术文化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并发挥着重大的文化发展推动作用,从“伤痕美术”到“乡土绘画”至“八五新潮”运动,西南出现了许多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在中国的艺术改革浪潮中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今天,西南各大城市纷纷建立了“当代艺术工作室”,这是艺术向上的、积极的发展态势。西南主要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代表,贯穿了以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为重要的艺术脉络,主要有:重庆的“501基地”、“十一间”、“坦克库”、“黄漂族”,成都的“蓝定艺术中心”、贵阳的“城市零件”、“六栋空间”,昆明的“上河创库”等一系列由众多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组成的西南当代艺术群落。
在诸多的当代艺术群落中,它们均有着一个共性,即众多艺术工作者聚集在一起画画、探讨交流艺术、喝酒聊天、谈论艺术。这是一种以创作、交流、学习、共同促进的一种生活氛围。在这些当代艺术群落中,还有一个共性就是均进驻了许多领军艺术家,同时,吸收了青年一代有所志向的青年艺术工作者,这让我们看到了当代艺术群落的发展前景。
由成都、重庆、贵阳和昆明所代表的西南,三十年来,艺术界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创作活动分别发生于西南不同的城市。后文革时期代表性的伤痕画风和社会批判主义艺术以及形式主义风格,拉开了一个区域和一个时代的序幕。自八五新潮发展出来的现代性思潮和艺术社会化的进程,更是不仅将西南地区带上了全球化的舞台,同时也是将另一种城市叙事的维度置入了中国语境。新时期以来,随着西部开发政策的启动,给西南地区注入了新的力量,今天,在新的现代化和城市化热潮的推动下,西南各大城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高速都市化过程。[1]这对艺术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和创造新的城市文化样式的机会。这也给西南的艺术工作者们带来了一种机遇,同时,也带来一种考验。
在一个没有当代美术馆和公众艺术气氛、没有画廊和艺术传媒、没有收藏家和观众的城市中,艺术工作者自己建立的那些自营空间和艺术工作室,艺术工作者营造的公共空间以及艺术工作者出没的场所中,当代艺术却异常的活跃并显示出日益旺盛的生命力。[1]在这样的当代艺术群落中,似乎也带来了一种喧闹。在时下的大小展览中,开幕式那一幕,是多么令人向往,形形色色的人物齐聚一堂,给展览现场带来了一些气息。在相当短的一段时间,消于平静,这是一种信号,说明我们的城市,在艺术领域给予艺术工作者这个群体太少的关注,社会对艺术关注远远不及我们所想的那样。似乎是艺术工作者与艺术工作者自娱自乐的滑稽场。我们承认艺术工作者普遍生活是很低调的,生活于世俗,又似乎脱离世俗。与他(她)们相伴的时间最多的还是他(她)们手中的画笔与自己的艺术作品。而我们的社会事实上,人们的艺术修养、艺术教育似乎还没有到达一定的高度,这也无疑给艺术工作者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阻碍性。
二、西南四大城市当代艺术群落分布及个体发展
近年来在中国西南部城市中发生的当代艺术活动,主要出现于艺术工作者工作室和临时场所,尤其是一部分艺术工作者自营空间之中,他们不断向体制挑战。这些艺术来源地分别是:昆明的“创库艺术家社区”、成都的“蓝顶当代艺术中心”、重庆四川美术学院旁的“十一间工作室”和“坦克库艺术中心”等,贵阳的“城市零件当代艺术空间”。[1]诸多的艺术群落中,有21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成名的艺术家,也有九十年代至今刚崭露头角的青年艺术工作者,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他们是时代象征,也是艺术发展的需要,而这样的群落也是当代艺术不断发展的产物。
(一)成都“蓝顶”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最大的艺术群落之一
成都这座多元化的城市,以开放的姿态,吸引着国内外各艺术工作者纷至沓来。[1]首先我们从成都的“蓝顶艺术中心”说起,“蓝顶”由周春芽、何多苓、赵能智、郭伟、杨冕、罗发辉等国内十四位顶尖艺术家组建的“蓝顶艺术中心”,由于领军人物的进驻,从起初的A区,发展到了后来的B区、C区、D区、E区,这样一个庞大的艺术群落。周春芽说:“蓝顶四年来,吸引了大批国内外著名的艺术批评家,美术馆长、策展人、艺术经纪人、画廊老板和画商。“蓝顶”也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最大的当代艺术部落之一”。[3]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艺术群落给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而群落这股力量也在不断的壮大。因本土当代艺术的不断发展,原来的创作环境有所局限,而年轻的艺术工作者不断的涌入,都想在这群落里和发展契机中分一杯羹,给这个创作环境带来了新的冲击。导致原蓝顶十四位创建人另觅新地,才有了“蓝顶艺术中心二号坡地”[3]的建立,蓝顶二号坡地是继老蓝顶后创作环境、配套设施相对完整的一个新的艺术群落实验地,蓝顶美术馆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以展示当代艺术为主的美术馆,现在的新蓝顶艺术中心还建立了艺术工作者入驻交流模式,以年轻艺术工作者为主要帮扶对象,以短期入驻蓝顶艺术中心,在中心进行艺术创作,以互相交流的形式做展览,达到让优秀年轻的艺术工作者向外发展的目的。
(二)重庆——当代艺术语言的官方地
重庆因地理环境、文化传承的优势,让重庆这个城市在文化艺术领域发展得非常迅速。四川美术学院就坐落在这座城市,也因四川美术学院的存在,给西南当代艺术提供了最为宽广的实验场。重庆当代艺术以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著名艺术评论家王林、著名当代艺术家张晓刚、庞茂坤、杨述、张小涛等都聚居在重庆这个当代艺术盛行的城市,让重庆的当代艺术发展得非常活跃。“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的重要实验场,以罗中立、张晓刚、庞茂坤为代表,这些艺术家早在八十年代就已功成名就,影响着年轻一代艺术工作者,也正是因为他们的领衔,“坦克库”也同样吸引了国内很多年轻的艺术工作者慕名而来。
但近年来,当代艺术市场泡沫逐渐显现,2006年以前,只要作品还不算很差,都能出售出去,因这个泡沫做得太大,最终导致了艺术市场的崩溃。
北京有“北漂族”,重庆则有“黄漂族”,[4]在今天随大流、赶大潮的社会风气中,“黄漂族”的延续,给生活在重庆的当代艺术群落增添了另一道色彩,他们的构成体主要以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生和一些老漂成员组成。“黄漂族”里面也有成功的案例,最早以赵能智、何森、陈文波等为代表,而这仅仅少数成功者,却引起很大的“温室效应”。
(三)贵阳——野生的“现代性”艺术
贵州,当代艺术发源地之一。贵阳,这个城市因相对封闭,受外来文化影响相对就较小。也正是因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小的原因,艺术作品更具备架上绘画的本源,完整的保留着绘画的本土性这一重要特点。
贵阳的“城市零件当代艺术工作室”创建于2006年,由董重、夏炎、谷旭等艺术工作者创建。[5]由起初的十多位青年艺术工作者入驻发展到今天的二十几位。“城市零件”艺术社区的建立是贵州的首个艺术社区。“从原始地带出发”到“城市零件”艺术区的建立,是贵阳的“当代艺术生态发生可喜变化的一个标志,也是贵州当代艺术家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持续追求“野生”的现代性艺术建构的一个逻辑结果。[1]也是董克俊、曹琼德、谌宏微、蒲国昌、任小林、陈启基等老一辈艺术家一直坚持工作的基础上的一种升华。贵州当代艺术生长于地老天荒的山地文化背景,以其强烈博大的生命意识和“野”、“怪”、“狂”、“丑”的美学品格,对既有的文化格局形成了冲击,其意义在于,重新确立其文化对生命和现实的关怀,让文化重新回到人的本位。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野生的“现代性”也是一种诗意的、批判的、“现代性”。[9]这个群体中的艺术工作者与成都、重庆的艺术群落有所不同。成都、重庆的当代艺术群落是由在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成功老一辈艺术家所领军的群体。而贵阳的“城市零件”则是由刚在艺术界展露头角的艺术工作者领衔,刚创建不久的“六栋空间”也是如此。在贵阳,很多艺术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认识态度存在偏差,一部分人认为当代艺术太商业化、利益化、没有什么学术价值,认为学院派更有学术性。文化历来都是在继承文化传统的同时,谋求新的发展方向,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断更新衍生出新的文化。
香港K11房地产业介入贵阳“城市零件当代艺术工作室”,在创建至今的发展道路上,“城市零件”的艺术工作者们的作品逐渐参加国内外重要的当代艺术展览,对外交流逐渐增加,野生性“现代性”艺术语言引起外界对贵州当代艺术的关注,2007年,在王林、曹琼德、谌宏微、管郁达、董重,特别是叶永青等人的努力下,由叶永青策划组织的“口传和耳闻的四方”第三届贵阳双年展,以西南四大城市的当代艺术工作者作品为主的本届展览,让贵州的当代艺术走向了新的起点。在新的发展道路上,香港K11以文化产业的方式介入,为“城市零件”建立了新的创作空间,从此,贵阳的当代艺术群落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四)昆明,“上河创库艺术家主题社区”
云南向来是一个艺术家辈出的地方,在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领域尤为显著,如廖新学(1902- 1958)、刘自鸣、姚钟华、蒋铁峰、丁绍光、张晓刚、潘德海、叶永青、孙国娟、曾浩、朱发东、何云昌、刘建华、唐志冈、李季等等。云南如同贵州一样,到现在都没有一家专业性的画廊,“上河创库艺术家主题社区”由唐志冈、毛旭辉等艺术工作者组建。[7]并邀请国外艺术家进驻,这是成都、重庆、昆明这些艺术群落对外交流的一种举措。这种举措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外界新的艺术理念。
如今,昆明的艺术工作者都大量移师北京、上海,昆明呈现出一派人走楼空的景象,但艺术本身还是需要回归本土,回归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与心灵,艺术创作才赋有它的本源。
三、当代艺术的地域性
民族的、本土的即是世界的,在当代艺术逐渐走上艺术史舞台的今天,作为艺术工作者更应该以独善其身的姿态,还原艺术家心灵的那份执着,以纯粹的艺术创作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作品。
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文化与文化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地域文化的界限也逐渐模糊。随大潮、赶大流互相借鉴,逐渐丧失了地域性的文化特征,这是严重病态的文化发展趋势。
在面对当下许多新兴的、鲜活的艺术现象和艺术思潮麻木不仁,黯然失语的同时,今天的中国文化艺术界又陷入了一场集体怀旧的“造神”运动之中。[10]我们常谈罗中立、张晓刚,时代已不允许我们与罗中立、张晓刚等艺术家比较。他们的时代是艺术改革的时代,而我们是转型时代。在改革时代,参与改革者,改革成功则是建功立业,转型则是建立在改革成功的基础上的一种渐变,我们应该立足于地域性、本土性这一基础上寻找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个体特征。
我们重谈艺术群落,并不是以圈地盘的方式去认识这一点。艺术群落以集体的方式出现,在艺术群落中艺术工作者以不同的艺术理念、艺术语言呈现个体区别于集体的方式,以集体向外发展,寻求更大的发展契机,这才是我们重谈艺术群落真正的价值所在,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叶永青 编著.《口传与耳闻的四方》第三届贵阳双年展.序[J]
[2]严斌.编著.《蓝顶艺术中心落户荷塘月色》[N].四川新闻出版社.2007.1.18
[3]王嘉.编著.《当代艺术聚落“蓝顶艺术中心”》[N].四川新闻出版社.2008.2.15
[4]张宁宁.编著.《涂鸦街》.《“黄漂”漂进美术馆》[J]《涂鸦街》编剧部,
Published by出版社出版.2007.10.第3期
[5]董重.“城市零件”当代艺术工作室展序[J].2006年
[6]管郁达.“城市零件”当代艺术工作室展序[J].2005年
[7]叶永青.《口传与耳闻的四方》[J].2006年4月
[8]张奇开.《传说、神话、时尚共存的重庆艺术》.《口传与耳闻的四方》[M]2006年4月
[9]管郁达.《贵州当代艺术源流》[J].2006年
[10]管郁达.《“八五”美术新潮的神话与妖魔化》[J]/OL.2007年12月24日
[11]《当代美术》.艺术杂志[J].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2006年9月第七期
[12]李诗文.编著.《解读人体》[J].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2005年1月第1版,2005年9月第二次印刷.书号;ISBL 7—80725—011—9/J?011
作者简介
群落调查 篇7
长丰鲢 (Changfeng silver carp) 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采用极体雌核发育方法, 经连续2 代异源雌核发育和2 代生长性状为主要指标的鲢鱼群体选育后获得的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脊间刺少、容易烹饪等特点, 是大宗淡水鱼类中重要的品种, 适宜在全国范围淡水水域中养殖。目前此品种在陕西地区进行推广, 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本文以培育长丰鲢的苗种池塘作为调查对象, 研究其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动态变化, 以期为养鱼池塘水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4,5,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池塘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择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调查池塘位于渭河干流北岸, 进排水方便, 附近无工业和生活污染源。池塘东西走向, 长45 m, 宽120 m, 日照充足, 水深1.4~1.6 m。长丰鲢苗种放养密度为390 万尾/hm2, 苗种平均体长0.68 cm, 平均体重3.41 mg。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 生石灰用量1 125~1 200 kg/hm2。 培育前期不投喂饵料, 中后期投喂豆浆, 每天泼洒豆浆2 次。培育期间不换水, 定期添加新水以补充蒸发和渗漏引起的水分消耗。池塘配有1 台3 k W的叶轮式增氧机, 以备溶氧不足情况时使用。
1.2 浮游植物采集与实验室分析
试验时间为2015 年5 月20 日至6 月17 日。根据池塘具体情况, 每隔6~8 d进行浮游植物采样。采样位置选择在进水口、出水口和池塘中央, 浮游植物样本的采集参照《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 定性样本用25# 浮游生物网 (孔径64 μm) 采集, 定性样本用5 000 m L采水器取1 000 m L混合水样, 现场进行固定 (加入1.0%~1.5%的鲁哥试液) 。固定的样本带回实验室静置48 h, 用细小虹吸管浓缩定容至30~50 m L, 加1~2 m L福尔马林溶液保存。浮游植物的定量样本使用0.1 m L计数框在10×40 倍生物显微镜下鉴定并计数。
浮游植物密度计算公式:
式 (1) 中:N为1 L水中浮游植物细胞数 (ind./L) , V为采样体积1 L, Vs为沉淀体积 (m L) , Va为计数体积 (m L) , n为计数所得的个体数。
浮游植物生物量计算参照赵文主编的《水生生物学》, 根据各种类的湿重进行换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
长丰鲢苗种培育期间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31 种 (属) , 隶属5 个门。其中绿藻门占有绝对优势, 有20 种 (数) , 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64.52%, 蓝藻门5 种 (属) , 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16.13%, 硅藻门3 种 (属) , 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9.68%, 隐藻门2 种 (属) , 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6.45% , 裸藻门1 种 (属) , 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3.22% (图1) 。
从时间水平来看, 浮游植物种类数随时间推移变化不大, 变换范围19~23 种, 平均种类数为22 种。5 月26 日采集的样本种类数量相对较少, 有19 种, 6 d后, 种类数量有所增加, 出现相对较大值, 有23 种, 此后种类数基本保持平稳 (图2) 。培育期间出现的浮游植物优势种有栅藻、空心藻、小球藻、平板藻、蓝隐藻和微囊藻。从总体来看,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从单一到丰富的变化, 种类组成呈现出多样化。
2.2 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
调查期间, 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5.182×107~2.570×108ind./L, 平均密度为1.264×108ind./L。从时间水平来看, 长丰鲢苗种培育池塘浮游植物密度总体保持增加趋势, 与浮游植物种类数的时间分布趋势存在差异。浮游植物密度在放苗后7 d左右 (5月20日) 出现最低值, 为5.182×107ind./L, 培育后期 (6月17日) 浮游植物密度达到最高值, 为2.570×108ind./L (图3) 。从群落组成来看, 蓝藻门的种类密度占绝对优势 (7.205×107ind./L) , 其次是绿藻门, 密度为4.886×107ind./L, 再次是硅藻门和隐藻门, 密度分别为3.126×106ind./L和2.091×106ind./L, 裸藻门藻密度相对较小 (2.400×105ind./L) 。
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346 1~0.761 4 mg/L, 平均生物量为0.620 5 mg/L。从时间水平来看, 长丰鲢苗种培育池塘浮游植物生物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 与密度的时间分布趋势不一致。浮游植物生物量在放苗前期 (5 月20 日) 生物量最高, 为0.761 4 mg/L, 放苗后21 d左右出现最低值, 为0.346 1 mg/L (图4) 。从群落组成来看, 绿藻门的种类生物量占绝对优势 (1.547 mg/L) , 其次是硅藻门、裸藻门和隐藻门, 生物量分别为0.602 4、0.479 7、0.418 1 mg/L, 蓝藻门生物量相对较小 (0.049 21 mg/L) 。
3 结论与讨论
在1 个月的培育时间里, 通过5 次试验调查发现, 长丰鲢苗种培育池塘浮游植物共有5 门31 种 (属) , 其中绿藻门占总种类数的1/2 以上, 这种以绿藻为主的种类组成与国内许多淡水鱼养殖池塘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相一致。从浮游植物种类数来看, 随着池塘水温的升高和鱼苗摄食量的增加, 浮游植物种类数没有出现太大变化, 这主要是因为浮游植物不同种类对温度的适应程度不同, 浮游植物的群落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了演替, 此起彼伏, 总体种类数保持了相对稳定。从结果可以看出, 培育期间浮游植物的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生物量的趋势存在较大差异, 这主要是由于在培育的不同阶段, 浮游植物组成中占优势的种类发生变化, 虽然培育后期 (6 月17 日) 浮游植物密度达到了高峰, 但是由于主要种类为个体较小的绿藻和蓝藻, 因此生物量表现的相对较小。从浮游植物总体数量分析, 浮游植物在整个培育阶段表现出藻密度较高的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 这种变化有利于维持池塘生态平衡。
池塘水体藻相, 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是水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不同的浮游植物种类对鱼类可食性和营养价值不同, 浮游植物浓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溶解氧, 从而影响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养鱼水体中, 藻相与水色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到浮游生物, 特别是浮游植物的影响, 而浮游植物的群落变化又受到水温、水深、光照、氮、磷营养盐等理化因素以及浮游动物、鱼类和贝类滤食等生物因素的影响。营养盐是水体浮游植物的物质来源, 在水体中其他环境因子都适宜的情况下, 浮游植的生物量主要取决于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不同营养水平的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组成、优势种、生物量等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般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密度等会随着营养物质的增加而增加。因此, 在长丰鲢的苗种培育池塘, 适量施肥 (尤其是有机肥) 有助于保持水体处于 “肥、活、嫩、爽”的状态, 达到稳定水质、促进苗种生长和提高成活率的效果。
摘要:长丰鲢夏花培育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长丰鲢苗种培育池塘浮游植物共有5门31种 (属) , 其中绿藻门占总种类数的1/2以上, 培育期间浮游植物的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生物量的趋势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营养水平的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组成、优势种、生物量等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般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密度等会随着营养物质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长丰鲢夏花,培育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
参考文献
[1]朱晓荣, 顾建国, 曹卢, 等.潜流湿地净化技术对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影响[J].水产养殖, 2014, 35 (4) :21-28.
[2]张爱菊, 朱俊杰, 蒋文枰, 等.三角帆蚌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动态及其多样性指数[J].淡水渔业, 2014, 44 (5) :67-72.
[3]王小冬, 朱浩, 时旭, 等.高位循环水池塘与普通池塘高温时节浮游植物群落的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 2014, 42 (12) :279-283.
[4]郭永坚, 朱长波, 阴晓丽, 等.凡纳滨对虾-鲻网围分隔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J].南方水产科学, 2015, 11 (1) :45-54.
[5]唐金玉, 戴杨鑫, 李由明, 等.浙江诸暨三角帆蚌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理化环境[J].渔业现代化, 2015, 42 (2) :60-66.
群落调查 篇8
1.1 站位布设
在红海湾遮浪至白沙半岛海域共设置了4个采样站位 (图1) 。S1站位设在西部近岸海域, S2和S3分别设在调查海域的南部和北部, S4设在离岸较远的海域。
1.2 浮游植物样品采集与观察
2013年8月23在设定站位进行浮游植物样品采集。浮游植物样品采集采用浅水Ⅲ型浮游生物网由底层至表层一次垂直拖网的方法采集。采集到的样品按照《海洋监测规范》, 先用5%的甲醛固定, 然后带回实验室采用0.1m L浮游植物计数框进行种类鉴定和计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特征
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88种 (含变种、变型) 。其中硅藻门28属73种, 甲藻门9属14种, 分别占总种数的83.0%和15.9%;蓝藻门1属1种 (图2) 。硅藻以角毛藻属 (Chaetoceros) 和根管藻属 (Rhizosolenia) 为优势种群, 分别为19种和10种;甲藻以原多甲藻属 (Protoperidinium) 种类最多, 有6种。
2.2 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特征
2013年8月调查海域各站位浮游植物细胞数量范围为 (4.54~21.89) ×107个/m3, 平均为14.61×107个/m3, 最高值出现在S1站, 最小值出现在S3站 (图3) 。红海湾电厂海域浮游植物数量主要由硅藻主导, 其中硅藻细胞数量约占细胞总数的99.9%。
2.3 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
硅藻是红海湾电厂海域浮游植物最主要的优势种群, 本次调查共有5种优势种, 优势度指数Y≥0.02 (表1) 。第一优势种是中肋骨条藻, 其个体数量范围为 (2.36~11.5) ×107个/m3, 站优势度范围为46.58%~65.87%, 平均数量为7.83×107个/m3;在全区站位中出现, 高值区出现在S3站;第二优势种是尖刺拟菱形藻, 其个体数量范围为 (8.46~71.9) ×106个/m3, , 站优势度范围为18.51%~32.85%, 平均数量为40.1×106个/m3, ;在全区站位中出现, 高值区出现在S1站。
2.4 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在调查期间, 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40和0.37, 物种多样性较低, 种类分布不均匀, 少数优势种细胞数量过于集中。
3 结语
1) 红海湾电厂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是一个以硅藻为主导型的浮游植物群落, 硅藻分别占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83.0%和99.9%。角毛藻属 (Chaetoceros) 和根管藻属 (Rhizosolenia) 为硅藻种类中的两大优势种群, 甲藻中原多甲藻属 (Protoperidinium) 的种类最多。浮游植物优势种类较少, 其中中肋骨条藻和尖刺拟菱形藻为绝对优势种。
2) 各调查站位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变化较大, 其中最高值出现在靠近海岸的S1站, 最小值出现在调查海域南部S3站, 细胞总数平均值为14.61×107个/m3, 其中硅藻细胞数量为14.60×107个/m3。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不高, 中肋骨条藻和尖刺拟菱形藻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占据了大量的环境条件和生存空间, 导致其他浮游植物在种类和数量上较少, 使得整个海域的生物多样性较差。
摘要:2013年8月对红海湾附近海域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 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细胞数量、水平分布、优势种群以及生态学指数。此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88种, 隶属于3门38属, 其中硅藻28属73种, 占83.0%, 甲藻9属14种, 占15.9%, 此外还鉴定出蓝藻。在调查期间, 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范围为 (4.5421.89) ×107个/m3, 平均数量为14.61×107个/m3, 其中离海岸较近的S1站位生物量最大;中肋骨条藻和尖刺拟菱形藻是主要优势种类, 优势度分别是0.536和0.275。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指数和均匀度不高, 优势种较为单一, 数量分布不均匀。
群落调查 篇9
水生生物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浮游植物是天然水域的初级生产者,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通过“上行效应”直接影响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在生态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2,3]。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能更好地反映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也直接或间接通过“上行效应”和“下行效应”对水生生物的分布和丰度产生影响,也是较佳的水环境质量特征指示类群[4,5,6]。大型底栖动物在水域生态系统中也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作用,处于食物链中的关键环节,其通过钻营、翻耕和摄取底泥,加速水体的自净过程,对环境的变化具有敏感响应。因此,保持水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对流域生态平衡的维持意义重大。基于此,于2015 年春季对渭河滩华阴河段人工湖水生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以期为渭河滩湿地的科学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点位设置
所调查的人工湖是2014 年修建的集旅游、观光、休闲、科研及保持生态平衡于一体的湿地集水区。湖区长方形,南北走向,水深1.2~1.6 m,水域面积98.6 hm2。 根据人工湖的具体形状选择在进水口、湖中央和出水口各设置1 个采样点进行现场采样。
1.2 样品采集与鉴定
1.2.1 浮游植物的调查。 浮游植物样品用有机玻璃采水器在水面下取混合水样1 000 m L, 加入1.5%鲁哥试液固定,固定样本在室内静置48 h,用虹吸管浓缩定容至30 m L。混匀浓缩样品,依据水生生物参考资料,在生物显微镜下鉴定种类并计数。
1.2.2 浮游动物调查。 用有机玻璃采水器取30 L上下层混合水样,用25# 浮游生物网过滤浓缩至30 m L后,现场加入5%甲醛溶液固定。混匀浓缩样品,依据水生生物参考资料,在生物显微镜下鉴定浮游动物种类,并记录个体数量。
1.2.3 大型底栖动物调查。 底栖动物样品采集使用1/16 m2蚌斗式采泥器,从每个采样点采集泥样3 份,泥样经孔径为60 目的筛绢网洗涤,剩余物置于白瓷盘中, 以肉眼所见为准,挑出底栖动物,样品用70%酒精固定。依据水生生物参考资料,样品进行种类鉴定、计数,然后将每个物种放在吸水纸上,用镊子轻轻拨动,30 s后用电子天平称重(精度为0.000 1 g),并换算成1 m2的生物量。
1.3 数据处理
密度计算公式:N=(Vs×n)/(V×Va)
式中:N为1 L水中浮游植物(动物)个体数(ind./L),V为采样体积(L),Vs为沉淀体积(m L),Va为计数体积(m L),n为计数所得的个体数。
生物量依据各种类个体湿重换算。
2 调查结果
2.1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此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五大类24 个种属,硅藻门和绿藻门占主导。其中,硅藻门的种类占总种类的53.6%,绿藻门占24.2%,隐藻门占10.4%,蓝藻门占5.1%,裸藻门占6.7%(图1)。优势种为小球藻(Chlorella sp.)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其密度分别占总密度的12.5%和68.6% 。 此次调查数据统计显示,浮游植物总密度为1 237.8×104个/L,总生物量16.766 mg/L。
2.2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此次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四大类12 种属,桡足类占主导。其中,轮虫的种类占总种类的12.5%,枝角类占12.5%,桡足类占71.0%,原生动物占4.0%(图2)。优势种为毛饰拟剑水蚤(Paracyclops fimbriatus)和无节幼体(Nauplii),其密度分别占总密度的73.9%和15.2%。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浮游动物总密度为633.4 个/L,总生物量为17.602 mg/L。
2.3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此次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 种属,其中静水椎实螺(Lymnaea stagnalis)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的腹足类肺腮亚纲基眼目椎实螺科椎实螺属,其密度为116.7 ind./m2, 占总密度的9.7%;中华米虾(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隶属于甲壳动物亚门的十足类、腹胚亚目、真虾下目匙指虾科,其密度为438.1 ind./m2,占总密度的36.4%;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隶属于环节动物门的水栖寡毛类近孔寡毛目颤蚓科水丝蚓属,其密度为31.3 ind./m2, 占总密度的2.6%;羽摇蚊幼虫(Tendipus gr.plumosus)隶属于水生昆虫类的有翅亚纲双翅目摇蚊科摇蚊属羽摇蚊,其密度为617.4ind./m2, 占总密度的51.3% ( 图3)。 底栖动物密度为1 203.6ind./m2,总生物量为43.703 0 g/m2。
3 讨论
水生生物是生活在各类水体中的生物总称,其种类繁多,有各种微生物、藻类、水生高等植物、各种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其生活方式也多种多样,有漂浮、浮游、游泳、固着和穴居等。按功能划分,水生生物包含自养生物(各种水生植物)、异养生物(各种水生生物)和分解者(各种水生微生物)。不同功能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构成特定的生物群落,不同生物群落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进行着相互作用、协调,维持特定的物质和能量流动过程,对水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本次调查发现,华阴渭河滩人工湖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比较多样,共检测到5 个门类,主要以硅藻门的种类为主,占总种类数的50%以上,此外浮游植物的数量也较为丰富,这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浮游动物的组成相比浮游植物较为单一,以桡足类为主,其种类数占到了一半以上。从现存量来看,浮游动物的数量较多,多以单体生物量较大的桡足类毛饰拟剑水蚤为主,其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差。大型底栖动物组成也较为单一,以羽摇蚊幼虫和中华米虾为主。此次调查由于人工湖为新建工程,湖区水生植物和野杂鱼类群落结构尚未形成,出现的个别物种对湖区的生态影响较小。因此,渭河滩华阴河段人工湖水生生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稳定性相对较差,受环境影响较大。
群落调查 篇10
植物群落是校园绿地的基本结构单元, 直接决定着绿地的结构和功能[1]。在人口密度相对城市较少的校园环境中, 校园绿地植物群落的植物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等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 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 其类型复杂, 并在一定强度的人为干扰以及管护下维持着特有的景观和分布格局[2,3]。由于学校所占城市面积较大, 其植被结构状态如何, 对于城市植被系统的组成、区域对珍稀植物或多样性的保护方面, 以及城市环境的调节和改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构建科学、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 使生态环境稳定、高效和健康地发展, 是校园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4]。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校区进行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研究, 旨在为进一步了解广州地区部分建校历史较长的学校在植被的组成上的特点, 及从生态学的角度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2 研究地与研究方法概况
2.1 研究地概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校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北部, 白云山旁边, 地貌形态多样, 以低山、平地和坡地为主。广州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霜日少、日照多、风速小、雷暴频繁, 年平均气温21.9℃, 年降水量1696.5mm, 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800h以上[5]。由于人为活动频繁, 原生植被破坏严重, 人工化痕迹明显, 市区植被基本上是以人工景观植被为主, 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校区由于就近白云山, 部分原生态植被被保留, 值得进行调查研究。
2.2 研究方法
选取广州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校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园林绿地、道路绿带以及居住区绿地作为调查地点, 选择集中成片的代表性群落共计30个, 其中每个具有代表性的群落设置3~5个样方, 共计样方数为140个。在代表性群落中包含:园林绿地群落12个, 道路绿地群落8个, 居住区绿地群落10个。
借鉴样地最小面积原则及绿地景观异质性原理, 测量时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 根据各绿地形状与面积, 样方面积为5m×5m、10m×10m、5m×20m不等, 以利于最好地反映出各群落的特点。在群落调查时, 对乔木层树木进行每木检尺, 记录种名、株数、高度、胸径和冠幅, 灌木层记录种名、多度、盖度、高度等;草本层根据不同群落特征, 采用典型抽样法进行调查。
在此基础上分析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合理性。乔木密度和冠幅面积比采用如下公式计算:乔木密度 (株/m2) =乔木个体数样地面/积样地面积;冠幅面积比 (%) =乔木冠幅总面积/样地面积×100%。数量统计方法如下。
其中物种多样性指数通常用Simpson指数进行计算, 其公式为:
D1为优势度指数, 其数值越高, 则多样性越低;
D3才为多样性指数, 即其数值越高, 多样性越高。
式中, Ni为种i的个体数或重要值;N为全部种类的个体数或重要值。
均匀度指数公式为:
式中, H为Shannon-Wiener指数;S为样地内植物种类数, 在这涉及到Shannon-Wiener指数, 其公式为:
式中, pi是种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
物种丰富度指数采用Margalef指数:
式中, S为样地内植物种类数;N为全部种类的个体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主要园林植物群落类型
根据建群种、优势种以及群落相似性特征, 所调查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校区30个样地植物群落根据植物群落的密度、冠幅面积比和种类, 可分为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开花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藤本植物、竹类7种类型, 各植被类型的建群种及在所有群落样方中所占的比例见表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地处典型中亚热带, 典型地带性植物群落是常绿乔木, 尽管目前该校区的园林绿地中以常绿乔木面积占绝对优势, 但从表1可以看出, 常绿乔木群落类型相对比较单调, 建群种数量少;而常绿灌木和藤本植物群落类型数量最丰富, 可丰富绿地景观类型的多样化;落叶灌木、开花乔木群落类型数比例较小, 而竹类最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校区的园林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地带性特征, 但过渡性植被类型如:常绿乔木在园林群落营造中占优势, 而地带性植被开花乔木不够显著, 其类型数量少而单调。在校园园林植物群落建设中, 应增加开花乔木群落的物种数, 丰富与强化具有地域性的植物群落外貌景观, 营造出多层次、种类丰富的生态环境[6]。
3.2 园林植物群落结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校区园林植物群落结构以复层结构为主, 但有4%的园林群落中只有乔木层而未配置灌木层。同时, 乔木层中84%、85%和73%的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 (常绿与落叶) 乔木层由单种组成。群落的层次和物种单一不仅影响群落的景观和外貌, 还影响群落的生态功能。群落水平结构也是影响群落功能的重要参数, 密度和冠幅是比较重要的2项指标[7]。群落中的乔木密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和群落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表2中是较为典型的群落类型的数量特征。
样地群落中, 有4个群落样地灌木层缺失, 还有10个群落样地中乔木密度大于灌木, 这2种群落类型占调查样地的14%, 其余的样地群落的灌木密度都大于乔木。目前普遍强调绿地尽快成型, 所以密度问题比较突出, 多数群落主要乔木树种的密度偏大, 需要适度干预调整。
另外, 不同群落类型间、不同样地间相同类型群落内的乔木密度差异较大, 平均冠幅在不同样地间也同样表现出较大的波动。如密度较大的路旁绿地区美丽异木棉群落密度远远高于密度较合理的宿舍居住区广玉兰群落, 但优势度远低于宿舍居住区紫玉兰群落。部分高山榕群落的密度过高, 造成个体间资源竞争过分激烈, 影响了群落个体发育和整体景观, 这在校区南边宿舍区的高山榕群落中也表现极为显著。常绿针叶林由于建群种冠幅较小, 通常配置成较大面积的密度较大的纯林, 同时在乔木层中常绿针叶林单位面积上平均株数最高, 密度最大[8]。可见, 根据群落结构现状及其生长习性进行密度调整是优化群落景观的有效途径。
3.3 园林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校区林植物群落共包含植物32科78属112种。在所有物种中乡土植物仅52种, 占总物种数的50.7%, 这说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校区园林群落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来植物。在此次调查群落中的植物区系中, 热带性分布有23属, 占总属数的36.5%;亚热带性分布有55属, 占总属数的50.4%。在该校区园林植物中, 亚热带分布型占优势, 其次为热带分布, 这一规律与广州市植物区系特征基本一致。
3.4 园林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数量指标分析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可以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多样性指数是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的综合指标。
根据以上几个公式, 从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三个角度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校区园林植物结构特征进行分析 (表3) :其中表3中反映了在3个植物群落中, Simpson指数 (D) 显示居住区绿地乔木层的多样性是最高的, Simpson指数所指示的乔木层多样性大小顺序为:居住区绿地群落>园林绿地群落>道路绿地群落;而在灌木层当中, 居住区绿地群落多样性还是最高的, 但Simpson指数大小顺序却有所变化:居住区绿地群落>道路绿地群落>园林绿地群落;最后看看草本层的情况, 居住区绿地群落仍然是最高的, 而大小顺序和乔木层一致。
表3中也反映了在3大群落当中, 乔木的均匀度比较大, 均匀度指数变化不大, 其中以园林绿地的乔木均匀度指数最高, 这说明在园林绿地当中, 同时出现同种的植物较多;而灌木层的均匀度指数变化却比较大, 尤其以居住区绿地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高, 这有可能涉及到在居住区内很多植物都是经过人工栽种的, 有人为的干扰存在。
表3中还反映了在乔木层和灌木层当中, 居住区绿地群落的丰富度是最高的, 这显然是受到了人为因素干扰的原因;而在草本层当中, 则是园林绿地群落的丰富度指数最高, 在这3个群落当中丰富度指数都处于最后的是道路绿地群落, 这可能存在着多种原因, 例如:在学校里面, 车辆比较少, 忽视了道路绿地群落的建设;还可能是学校领导的重视问题等等。
4 结果与讨论
4.1 植物群落结构的数量参数特征分析
将以上计算所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湖南长沙的中南大学进行比较分析:首先, 在多样性指数方面, 广外的乔木多样性指数为0.803, 灌木和草本的多样性指数均为0.839;而中南大学方面, 其乔木的多样性指数为0.325, 灌木为0.636, 草本为0.742[9], 相比较得出:广外在物种多样性方面比同类型的综合性大学要丰富。但是从国外的情况来看, Athens的城市森林的乔木多样性指数为0.981[11], 灌木和草本的多样性指数为0.997[11];与国外比较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均匀度方面, 广外的乔木均匀度为0.739, 灌木为0.614;而中南大学的乔木均匀度为0.881和0.785[10];国外Athens的城市森林的乔木均匀度为0.907[11];明显看出:广外的植被均匀度略低。
在丰富度方面, 广外的乔木丰富度为1.984, 灌木为2.561, 草本为0.556;而中南大学方面的数据和广外的相当, 分别为:1.97、2.55和0.55[10];国外Athens的城市森林的乔木丰富度为2.356, 灌木为3.412, 草本为1.182[11]。
这样对比下来, 现在的广外在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方面在国内仍处于比较好的状态, 而与国外优秀的森林景观相比较仍有一定的差距, 尤其在均匀度方面就更有待改进。
4.2 园林植物群落优化对策
此次调查涉及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校区典型的绿地植物群落, 大致揭示了该校区园林植物群落的基本情况。通过植物群落及生长状况调查, 分析群落景观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结合群落动态发育过程和变化特征的预测, 在该校区园林植物群落构建和调整时可因地制宜, 从增加物种丰富度, 大力增加乡土树种的比例, 优化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等方面对群落景观加以优化调整[12]。
4.2.1 增加物种丰富度, 构建物种多样性的植物群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校区园林植物群落物种丰富, 且以地带性乡土植物为主, 但与区域所具有的乡土植物物种总数相比其比例仍非常低, 目前广东省自然分布的维管束植物有254科1 340属5 492种, 其中蕨类植物53科135属642种, 裸子植物8科24属38种, 被子植物193科1 181属4 812种, 植物区系成分丰富, 可为不同地域和小环境条件下的城市绿化提供丰富的物种资源, 所以进一步丰富校园园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着良好的基础, 更多的乡土植物有待开发利用[13]。
丰富建群种种类, 建群种对整个植物群落的外貌起决定性作用。
目前广州市植物群落中的建群种出现频率最高的主要是榕树、广玉兰、马尾松、桂花等, 基本上都是常绿植物, 其中广玉兰、榕树等基调树种的优势较为明显, 种群占总乔木数目的比例非常大占据的生存空间也是最宽广的, 而地带性植物群落中常绿植物群落的树种数较少, 没有构成典型的地带性植物群落景观。因此, 应从地带性植物种类中选择大量的常绿树种用于群落构建。另外, 也应增加一些景观效果好的落叶植物如苏铁 (Cycas revoluta Thunb.) 、油杉 (Keteleeria fortunei (Murr) Carr) 、南方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var.mairei (Lemee et Levl.) Cheng et L.K.Fu) 、大花枇杷 (Eriobotrya cavaleriei (Levl.) Rehd.) 、红椿 (Toona ciliata Roem.) 、重阳木 (Bischofia polycarpa (Levl.) Airy Shaw) 、三角枫 (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sinensis (Tobl.) Rehd.) 、南酸枣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 Burtt et Hill.) 、棱角山矾 (Symplocos tetragona Chen ex Y.F.Wu) 、青冈 (Cyclobalanopsis glauca (Thunb.) Oerst.) 、苦槠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Lindl.) Schott.) 、七叶树 (Aesculus chinensis Bunge) 、灯台树 (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 (Hemsl.) Pojark.) 、冬青 (Ilex chinensis Sims) 等, 并适当控制优势种群在整个植物群落中的比例, 达到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协调。
增加群落中灌木、蕨类、藤本植物的种类。目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白云校区) 园林植物群落中的灌木种类还较少, 牵牛 (Pharbitis nil (L.) Choisy) 、飞龙掌血 (Toddalia asiatica (L.) Lam.) 、炮仗花 (Pyrostegiaignea venusta (Ker-Gawl.) Miers) 等少数几种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植物群落, 具观花、观果价值的乡土灌木资源开发不足, 建议根据不同观赏特性和栽培条件增加灌木树种的数量和种类, 如南天竹 (Nandina domestica Thunb.) 、厚皮香 (Ternstroemia gymnanthera (Wight et Arn.) Beddome) 、云锦杜鹃 (Rhododendron fortunei Lindl.) 、醉鱼草 (Buddleja lindleyana) 、紫花含笑 (Michelia crassipes Law) 、火棘 (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 Li) 、绣球 (Hydrangea macrophylla (Thunb.) Ser.) 、蝴蝶戏珠花 (Viburnum plicatum Thunb.var.tomentosum (Thunb.) Miq.) 、糯米条 (Abelia chinensis R.Br.) 、红果山胡椒 (Lindera erythrocarpa Makino) 、绣线菊 (Spiraea salicifolia) 等。应用丰富的乡土蕨类植物、藤本植物, 根据其不同的适生环境, 在不同的土壤条件和林型下进行合理配置, 将丰富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 增强稳定性, 如海金沙 (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 、乌蕨 (Stenoloma chusanum Ching) 、野木瓜 (Stauntonia chinensis DC.) 、云实 (Caesalpinia decapetala (Roth) Alston) 、凤庆南五味子 (Kadsura interior) 、扶芳藤 (Euonymus fortunei (Turcz.) Hand.-Mazz.) 、常春藤 (变种) (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sinensis (Tobl.) Rehd.) 、络石 (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Lem.) 、地菍 (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等。
将物种丰富度与均匀度结合, 将多样性的物种应用于群落中, 使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明显增加, 加上恰当的配置方式, 使群落结构单一的缺陷明显改观[14]。
4.2.2 优化绿地植物群落结构
如果配置的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合理, 则群落趋于稳定。应在水平和垂直空间上合理布局树种, 以减缓或避免竞争, 构建长效、健康的植物群落景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校区园林植物群落中普遍存在过密的现象, 应适当疏通和创造林隙等来优化调控群落结构。在疏通调整时, 可以采用不规则疏通方式, 调整群落空间的异质性, 为林下植物的生长、更新创造良好生境[14]。
各类园林植物群落的构建应以创建近自然式植物群落为原则。细化、优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校区园林植物群落设计, 克服目前绿地植物群落构建中单纯采用“常绿乔木+色块色带”模式的不足, 遵循自然演替规律, 借鉴潜在自然植被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特点, 营造以乔木为骨架和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乔、灌、草复层群落。优先应用乡土植物, 结合一些适应广州市生境条件的驯化植物, 上层配置喜阳的落叶速生先锋树种, 下层种植演替顶极阶段的耐荫常绿树种, 建设高生物量、高多样性、高生态效应、少管护的近自然型、有广州地域特色的植物群落, 形成具自然属性的校园景观[15]。
摘要:指出了校园作为城市园林植物的避难所, 对校园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校区典型植物群落进行取样调查, 计算了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 综合分析群落类型、种类密度、冠幅等对群落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校区的绿地植物群落类型以常绿乔木为主, 落叶乔木次之, 部分群落结构简单, 植物群落种植密度过高, 群落物种中外来植物的比例较大, 但绿地植物与植物区系特征基本一致。相对于湖南长沙中南大学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均匀度指数略低、丰富度指数基本持平, 根据以上情况提出了优化园林植物群落结构、构建多样性植物群落的措施。
营造创业企业“生态群落” 篇11
肖主任:一般创业园的孵化器比较集中,占地面积大,但是青岛情况特殊,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张,基本无地可用。
因此,青岛创业园的孵化基地分布比较零散,目前有创业大厦、生物创业园、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高科园科技创业中心、高新创业园、中国海洋大学创业园、青岛大学科技园共八个孵化器,建筑面积13.9万平米。另外正在建设的高新创业园二期等,建筑面积9.6万平米。各个孵化器之间相隔较远,自成体系,各有特色。
《科技创业》:在土地资源少的情况下,青创园如何实现孵化面积的不断扩大?
肖主任:应该说这方面是我们的特色之一。针对可利用土地短缺的情况,园区主要借用社会力量,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与大型企业合作。由企业自筹资金,在自有用地上按照孵化器功能建设办公楼或通用厂房,创业服务中心协助企业共同管理、服务。
二、与村(居)集体合作。村集体往往拥有大量的闲置土地,创业服务中心动员他们投资建造,建成后再由创业服务中心整体租赁、管理和服务。
三、与高校结合。青岛拥有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多所高校,由他们利用自身的科技成果、人力资源、闲置土地等,自筹资金建设或改造创业基地,创业服务中心输出创业品牌、政策和服务。同时也能为高校的研究成果转化提供便利渠道,一举多得。
四、与民营企业合作。中心采用输出品牌、政策、服务,协助招商等形式和业主组建孵化器管理公司,共同管理。
五、腾“巢”引“凤”。也叫腾“笼”换“鸟”, 产业区周边零散分布的闲置厂房、楼宇等资源,都是我们积极挖掘、盘活的对象。中心严格控制进入的项目,腾传统产业之“巢”,引高新技术产业之“凤”。比如原先青岛舒美家具公司的厂房,原年产值约300万,改造后,1万平米的建筑面积已实现高新技术产值过2亿。
《科技创业》:在解决了用地问题后,孵化器如何保持持续的造血能力?
肖主任:孵化器本身其实存在着很多商机,比如,每个孵化器里那么多企业,都需要基本的物品供给。我们就可以统一联系,寻求差价。这样,不仅解决了企业零散购买的繁琐,也增加了我们本身的收入。另外,一些日常的服务费用,也是一个造血点。
最明显的是对企业入股。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遭遇资金瓶颈的时候,我们经过评估遴选,投资入股,等它做大做强了,我们再退出,这中间就存在一个升值的空间。
《科技创业》:您对孵化器有些什么个人感悟呢?
肖主任:我个人有两点感触比较深:首先,孵化器的管理经营观念必须创新。以往人们对企业孵化器的认识比较扁平,认为就是提供场地和一些商务服务。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应该打造真正的社会环境和软环境的优化结合,提供创业文化氛围、切实有效的咨询服务、培训等。
比如在青创园,我们实行了企业联络员制度,采用“定单式”培训。联络员深入企业中,询问企业发展遇到的各方面问题,汇集后,选取共同的问题邀请专家来讲课、讨论解答。使小企业入孵、大企业入驻,两者并举。
我们还创办企业俱乐部、策划共同的活动、交流等。定期为他们联络合作伙伴,比如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这样,园区内的所有企业都会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沟通氛围,营造创业企业“生态群落”,将有限的资源利益最大化。
其次,必须有政府支持。孵化器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有利的政策环境,在此基础上公平、有效发展。另外,政府担任一个统筹全局的角色,整个大环境还是需要政府来统一协调。
《科技创业》:您刚才提到了“生态群落”概念,可以详细解释一下吗?
肖主任:这是一个新观点。群落(community)最初是生物群落(biocoenosis)的简称,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命种群的集合。
群落内的各种生物并不是偶然散布、互相孤立的,他们之间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的复杂联系,并具有发展和演变的动态特征。
创业企业生态群落的也是受到生态学的启发。其中孵化器是构建创业企业生态群落的重要载体和催化剂。青岛创业园突破了狭隘的孵化概念,着重拓展孵化器建设的领域和空间,使创业基地建设多元化、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
目前主要采用四种配套方式:一、“无缝”配套,提高产业的本地配套率;二、“莲藕”模式,上下游企业扎堆发展;三、“母鸡带小鸡”龙头企业引领行业发展;四、“循环再生”,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群落调查 篇12
1 园林植物群落与阔林植物群落概念应用追溯
1926年,植物群落的理念被H.A.Gleason所提出,到了20世纪中期,植物群落的观念逐步开始兴起,得到了各国研究人员的广泛认同,尽管在植物群落的研究领域内,存在着植物群落性质机体论、植物群落性质个体论2种学说,各种学说的支持者之间也存在很多争端。但是,人们对植物群落技术的认同是一致的,随着世界的发展进步,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与阔林植物群落概念,逐渐又被应用到了人工营建植被的领域中。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实施的园林绿地项目以及城镇植被建设,正是植物群落理念的一个体现。20世纪90年代初期,园林植物群落在我国得到推广应用,21世纪的今天,植物群落技术已经在我国趋于成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了有关领域研讨的热点项目。
追根溯源,植物群落概念在我国开始广泛应用之初,就有学者提出“公园中各类型园林植物群落,是人们依据各种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及人们的审美需要配置形成的”。这一观点点明了人工建设园林植物群落的设计机制,说明建设植物群落必须要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虑分析。放眼现在,园林植物群落与阔林植物群落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已经充分得到应用。然而,如何将园林植物群落与阔林植物群落概念进一步延伸,如何更加准确化、科学化、合理化,诸多问题摆在了研究人员的眼前。就目前来看,要保障园林植物群落与阔林植物群落概念能够合理应用,大部分还是要依靠工作人员的个人素养。由此可见,必须要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来确保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与阔林植物群落概念能够被正确的认知,合理的应用。
2 园林植物群落与阔林植物群落鉴定
理论必须要联系到实际,园林植物群落与阔林植物群落的鉴定问题,是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第一步,也是植物群落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首要环节。由于各种园林植物群落与阔林植物群落,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自然发育过程,空间地带、外貌特征、地形地貌、土壤环境,所以,对于园林植物群落与阔林植物群落的鉴定,需要工作人员依据实际情况,客观地进行鉴别。尤其是人工构建的植物群落与城市的环境紧密相联,有时甚至出现片断化、破碎化,所以鉴定的时候具有很高的难度,这也正是植物群落领域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有学者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依靠实践研究,做到重视问题、思考问题、大胆尝试、总结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广大工作人员一定可以探究出有效的方法摆脱这些束缚。
3 未来园林植物群落概念与阔林植物群落概念的应用方向
3.1 明确技术定位
要全面整合植物群落的设计理念,以生态学原理为前提,重视群落结构、群落功能,努力实现植物造景的核心目标。
3.2 落实群落单位
要依据实际地形、土壤、功能等因素,对植物群落的空间单元进行划分,以群落为单位来设计、建设植物景观,为环境效应的实现奠定基础。
3.3 细化设计内容
要重视景物之间的配置,合理选择植物种类,既要使各种植物在结构、色彩等方面相互协调,又要使植物与山石、水体、道路、建筑物等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美化植物群落的空间构成。
4 结语
时代在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无论哪一项技术,都必须要符合时代的背景,符合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更要符合高生活水平下人们的精神需求。群落技术是新时代的一道风景线,它代表了人类文明程度的进步,符合人们与时俱进的生活理念,更是现代化城市、乡镇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有关领域还必须要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设计和建设理念,使植物群落技术更好的服务于大家,为社会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气息,推动人类走向更高的文明程度。
参考文献
[1]衣官平,卓丽环,汪成忠等园林植物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9,27(3)
[2]张明丽.上海市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效果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 30(2)
[3]沈洁,史童伟.人工植物群落调查与评价方法设计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 2009,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