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重塑论文

2024-06-26

诚信重塑论文(共9篇)

诚信重塑论文 篇1

诚信是当前热门话题之一,什么是会计诚信?简单地讲,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诚”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就是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热诚勤勉地做好会计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信”就是讲究信用,树立会计信誉,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提高会计的公信力。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造假案频发,会计行业面临诚信危机的严峻挑战。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的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虚假信息的前提

一般来讲会计信息的制造者都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由于多数不能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这就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可依主观意愿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2. 利益驱动

各种利益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会促使和诱发企业弄虚作假,人为地调节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一些企业领导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从小集团和个人利益出发,授意、指使或强制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上作文章,亏损报盈利,少盈报多盈,以此显示自己任职期间的业绩,借以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作为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得失的考虑,有可能按照单位负责人的要求完成会计工作;作为职工,企业报盈利,不会影响工资、奖金等收入,也有了相应的积极性。

3. 公司制度缺陷是我国会计诚信度低的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有:(1)企业改制的不彻底。目前的国有股仍占绝对控股地位,“一股独大”现象严重,零星“散户”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对大股东形成约束。(2)董事会、监事会存在缺陷。表现为缺乏必要的机制来约束全体董事严格遵守义务,以维护股东的利益。过分突出董事长的地位和作用,削弱董事会的集体权利等。

4. 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二、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1. 净化社会环境,重塑社会信用。

诚信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独立而特殊地存在于各行业之中,尤其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所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尤为重要,特别是提升企业管理者、经营者及监管者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意识,营造“信则共赢,不信则共亡”的氛围,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2. 加强对经济领域内强势群体的诚信管理。

把诚信教育延伸到经济领域的决策群体,加大对经济领域内强势群体的诚信管理,强化对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使他们能自觉维护《会计法》的权威,保护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至关重要。

3. 提升会计人员道德素质,铸造中国会计诚信精神。

会计人员是经济信息的加工者,其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要加强学习教育,认真铺设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符合经济发展形势会计理论的平台。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和工作水平。同时要抓好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把好入门关,真正把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优秀年轻骨干充实到会计队伍中来,才能有效抵制会计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4. 强化会计监督机制,实现会计监督体制创新。

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正作用。要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去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但同时必须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订具体的处罚措施。

5. 修订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随着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日益健全和完善,各财政部门、各行业会计协会应依据我国会计工作和从业人员的现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及时修订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研究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对同一客户不能既做审计业务又做管理咨询业务。

6. 建立会计诚信档案。

建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的电子诚信档案,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会计诚信数据的取得、公示披露以及会计诚信信息共享等制度。各级行业会计协会应特别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和行为的监督检查,检查和处理结果进入其信用档案。

7. 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

实行会计委派制后,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发放及业绩评定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保证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监督职权,敢于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监督,从而有效地遏制了以往“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的现象,较好地保证了《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监督职能得以履行,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的问题。从目前各地试点的情况看,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会计信息的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

8. 加大对会计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

借鉴外国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远远大于其造假的效益,使造假者无利可图,并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切实从根本上防止造假信息行为。

总之,诚信能否被社会广泛接受,关键是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符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市场经济需要会计诚信,所以对未来我们应持乐观态度。自上个世纪以来,潘序伦先生就在中国会计界最早倡导了诚信理念。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已深深植根于会计执业界人士的心中,成为忠诚敬业的座右铭。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思想将会进一步发扬光大。

诚信重塑论文 篇2

社会诚信问题,是关系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问题.现代社会诚信的缺失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许多不良影响.重塑社会诚信,既是社会良知的呼唤,也是经济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 者:葛子明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政法经济系,湖北,黄石,435002 刊 名: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xx 24(4) 分类号:B82-053 关键词:经济学 经济人假设 诚信 缺失与重塑

诚信重塑论文 篇3

【关键词】 会计失信 会计诚信 重塑形象

中国会计最缺什么?是我们的准则、制度没有与国际惯例完全对接吗?不是。是会计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吗?也不是。最缺的其实就是最质朴、最淳厚、最容易遗失的东西:诚信。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如何重塑会计的诚信,成为时下会计界所有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会计诚信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以求会计人员共同探讨。

1.造成会计丧失诚信原则的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做到真实与公允。然而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会计诚信基础已经动摇。造成会计失信的主要原因有:

1.1信息不对称是会计失信的前提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具有不相同的信息。由于现实的经济并非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始终存在,因此信息的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前提。

首先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一般是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而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结果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能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其次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我国的会计陷入“囚徒困境”。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制造虚假信息者又能获得好处,使得会计信息制造者竞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再次,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次品驱逐良品。

我国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上投机盛行,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缺乏研究,造成市场对虚假信息的大量需求,必然导致虚假信息供给的增加,结果导致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挤出市场。

1.2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是会计失信的条件

在日常经济中,由于会计原则或会计标准的选择余地较大,不同的选择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就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一是会计原则为会计信息虚假提供了操作空间。

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诸如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稳健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二是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制造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给投资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三是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

四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造假提供契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定及颁布。这就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

1.3公司制度缺陷是我国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在:

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其他股东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对大股东形成约束。

二是董事会、监事会存在缺陷。

表现为缺乏必要的机制来保障全体董事严格遵守义务,维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三是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机构、业务上没有实现真正分开,与控股股东之间关联交易不规范,导致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操纵。

1.4失信成本低是会计失信的动力

公司会计造假的主要原因就是: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在利益的驱使下,关键时刻就会出现诚信问题。而目前的状况是,守信者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失信者未得到严厉的制裁。许多人和企业都从“失信”中捞到好处,甚至一些擅长做假账的人员还成了一些企业竞相聘请的“人才”。正是因为虚假会计信息能实现“多赢”,才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另外,我国对公司造假的处罚力度轻,执法不严,也是我国会计造假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经济处罚是需要由造假公司的权益来承担,而极少影响到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利益。

正是由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不造假的机会成本过于高昂,才会不断上演公司会计造假的闹剧。

2.如何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思考

2.1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

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二是加快制订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三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

2.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制度安排,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次、完善业绩评价机制;三是改变激励措施;四是调整持股结构;五是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六是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财务行为。

2.3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

一是加大惩罚力度。对恶意造假者,要加大处罚力度,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

二是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者,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三是实行市场退出机制。我国要尽快构建有效的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就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信行为后要把其驱逐出相关行业。

2.4推行诚信保险制度;对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要求其在保险公司投保诚信险。

当公司出现失信,导致投资者受到损害时,保险公司必须负责赔偿。

2.5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

对会计造假行为,我们不仅要加大惩罚力度,更重要的是加强诚信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诚信意识。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诚信工程:

一是着力打造信用政府,提高政府的信用度。

二是建立信用档案。要“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

三是加强诚信教育。应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此外,面对虚假财务信息,仅靠“不能为,不敢为”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当具备达到“不愿(屑)为”的诚信素质,真正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秩序,才能坚定地重塑诚信,走向未来。

会计诚信的缺失与重塑 篇4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1.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是会计失信的前提。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 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并为会计市场上的诚信缺失现象提供了前提条件。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 在改制过程中, 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 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所有者缺位、一股独大等问题。在这种公司治理结构下, 董事会和管理当局交叉任职的现象非常严重, 权利被过分的集中于经理人手中, 董事会对管理当局的监督力度相当弱, 监事会更是形同虚设。这无疑为高层管理人员操纵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 由于董事会、监事会对经理人员缺乏有效地制衡机制, 聘任会计师事务所的真正权利落于内部人之手。管理当局可以通过购买会计政策, 为虚假的会计信息披上“真实”的外衣。

2. 会计准则的漏洞是会计失信的条件。

虽然自2007年1月1日起, 我国上市公司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开始走上国际趋同的道路。然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 我国的会计准则势必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这就有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 为会计造假提供契机。

3. 利益驱动是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会计造假在市场经济体系和法制不断健全的今天仍屡禁不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 市场交易人的所有行为选择都是效用趋向的, 是一种效用最大化行为。对于企业而言, 选择守信或失信时, 是以是否满足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为依据的。如果失信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大于其诚实守信所带来的收益, 企业必然会选择失信。对于个人而言同样如此, 只有当诚信与自己的最终价值相符合时, 他们才会诚信。在利益的驱使下, 企业负责人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 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 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 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 他们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 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 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

4. 监管不力是会计失信的动力。

第一, 社会监督不力。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处于买方市场的困境下, 为了占有一席之地, 纷纷迎合上市公司的要求, 出具虚假财务报告, 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第二, 内部监督不力。虽然大多数上市公司设置了内审机构, 或内部审计委员会, 但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天生缺陷, 内审机构受制于高级管理层, 无法起到有效的内部监督作用。第三, 政府监管不力。尽管我国政府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提高证券市场的信息质量,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现行的监管制度仍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政策不完善、目标错位等缺陷, 政府监管力度不足, 使得企业不惜以身试法, 利用虚假会计信息攫取非法经济利益。

二、重塑会计诚信的建议

笔者认为, 解决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应当标本兼治, 据此提出如下建议:

1.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构建约束失信的制度平台。

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公平博弈的规则。只有确保产权的所有者在位, 使企业真正成为信誉价值的索取者, 同时也是失信行为的相应职责的承担者, 才能从根本上抑制会计失信行为, 使坚守诚信成为会计市场的理性选择。

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构建会计诚信重塑的机制平台。

首先, 要切实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 这包括健全董事会、审计委员会, 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 建立基于合约的董事会与经理层委托代理关系等措施;其次, 完善业绩评价机制, 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 使代理人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再次, 改变激励措施, 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 就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最后, 要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 分散大股东的股权, 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 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

3. 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构建会计诚信重塑的政策平台。

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 这可以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与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几方面入手。二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 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最大限度的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

4. 完善法律体系, 加大执法力度, 构建诚信重塑的法律平台。

会计诚信的重塑要有严密的法律规定和严格执行的法律和法规体系作保障。首先, 完善会计信息造假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体系, 避免出现法律法规上的灰色地带, 如修改不及时, 相互之间不够协调甚至存在矛盾等,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其次, 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加大执法力度, 提高法律的威慑力, 使法律真正成为维护会计诚信的有力武器, 为会计市场营造公平竞争、诚实经营的市场环境。

5. 实施诚信工程, 构建会计诚信重塑的信用平台。

诚信重塑论文 篇5

孰料,这样的说法引起了世纪佳缘创始人、CEO龚海燕的不满,龚海燕在微博上反击百合网搞虚假实名制。炮轰百合之后,龚海燕还引用了一篇名为《实名交友成噱头 涉嫌欺诈》的报道。微博上的口水仗就此展开,有关婚恋网站的诚信问题也再度惹得网友热烈讨论。

为什么不赚钱

婚恋网站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强烈的生活服务属性。但是有别于58同城、赶集网等分类信息网站的完全免费策略,婚恋网站从未免费为用户服务过,一颗红豆或者一株百合2块,贴一张邮票2块,送虚拟礼物还需要另外再付费,婚恋网站是中国互联网界为数不多的以收费为主的网站。但是,却依旧不赚钱。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市场环境的不成熟。以全球最大的婚恋网站Match.com为例,其之所以可以创造行业奇迹,在2011年年收入超过4.5亿美元,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欧美国家的婚恋网站服务是基于本国计算机普及、相关法律体系完备、电子商务成熟、消费者心理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国内网络消费市场原本还不够成熟,发展网络婚恋产业的一些重要条件也并不具备,都成为制约婚恋网站发展的桎梏。

除此之外,国内同质化的竞争也难以让婚恋网站找到更为有效的盈利模式。以百合和世纪佳缘为例,统一的粉色调,大同小异的展示界面,就连虚拟礼物的售卖方式也差别不大。而据iResearch调研数据显示,国内用户对网站内容失去兴趣是离开婚恋交友网站的首要原因。相似的网页风格、服务内容,大众化的产品,相同的顾客定位、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使同类产品间的可替代性很高,消费者从不断增加的相似服务中得到的满足感不断减少,经营者难以满足网民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从而使市场竞争陷入低水平竞价的恶性循环。

而有别于其它SNS网站的更大不同在于婚恋网站用户向来目的明确,这就导致其粘性较低,一旦在网站完成了找对象的任务,那么这个网友就很难再回来。当然,这种一次性的买卖并不是只出现在婚恋网站,卖房网站也一样,网友的买卖只限于这有效的一到两次,但是二者的差别在于网友即便已经买到了房,也会常常上房产类网站,关注一些有关装修、或者政策类的相关信息,甚至会代替身边人查阅房产类网站,而婚恋网站则不一样。君不见多少婚外情都发源于婚恋网站。找到适婚对象的爱侣们有几个还愿意在婚后继续登录婚恋网站呢?所以,摆在婚恋网站面前的问题就是,服务越好,用户离开越快。相应的,另一个问题就摆在了广告商面前,如何保证自己投放在婚恋网站的广告持久有效。

体验经济助力网络婚恋

诚信问题在中国互联网界也已经是一个泛滥的话题,而被提及最多的还属婚恋网站。那么婚恋网站究竟要如何突破诚信瓶颈,这犹如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被业内人士广泛讨论,但是它并非哥德巴赫猜想,答案始终是有的,只是看婚恋网站是否愿意践行。

1999年美国战略地平线LLP公司的共同创始人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撰写的《体验经济》一书中将体验定义为“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体验经济是通过满足人们的各种体验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在体验经济时代,顾客每一次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在本质上不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商品或服务,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体验。

体验经济其实适用于任何公司,而婚恋网站也不例外。真正的体验经济无需大张旗鼓的活动,只需要婚恋网站从细节上去落实,也能够为消费者带来良好的体验。

首先,婚恋网站是否可以考虑简化网站收费模式。收费问题一直是婚恋交友网站较为敏感的问题,这不仅是因为消费者需要考虑成本,更重要的是现在许多网站消费方式并不透明,各种套餐模式差别不大但噱头很多,使消费者在初始期间就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热情。若能做到简化收费模式,以层递式推进方法,在提供不同特色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叠加套餐,让消费者从被动消费转为主动消费,那婚恋网站的角色也会在这其中发生转变。

其次,是否考虑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信用评价体系有多种,针对会员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目前似乎不够妥当,但是是否考虑对婚恋网站自己的红娘建立呢?目前针对婚恋网站的诚信问题的拷问,已经不仅仅是活跃在网站的各大骗子,还有对红娘服务态度和服务效率的质疑。如果婚恋网站可以借鉴类似安居客(房产网站)、猎聘网(招聘网站)等网站的经验,对经纪人或者猎头展开评价,那么用户在选择红娘之时,心中大致会有判断,也会促使婚恋网站的体验效果更佳。

再次,加大用户隐私保护力度。众所周知,婚恋网站的主要盈利来自免费会员向收费会员的转化,因此,网络婚恋市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用户处在一种观望消费向实际消费的蜕变过程。体验经济要求消费者注重每一个细节,那么在这个消费过程中,任何细微的变故都可能导致消费者态度发生极大的转变。因此,婚恋网民对于自身的隐私问题和个人资料的保密性相当注重,尤其是那些确实希望通过网络进行婚恋的消费者,往往由于担心资料外泄可能产生的不必要的麻烦而在网络婚恋这种模式面前举棋不定。尤其是百合网在倡导和实行实名制以后,网友对隐私的要求必然更高,若婚恋网站能够提高私密管理性,保障用户的基本权益,那么消费者也会更愿意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继续停留。

据内部人士透露,近年来婚恋网站的用户数增长已经趋于平缓,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网络婚恋模式发展已基本成熟,未来更大的市场在于二三线城市的拓展和培养。当婚恋消费也逐步成为众多网站紧盯着的下一个市场,婚恋网站的未来前景依旧广阔。但是,若不能正视自身问题,及早改善行业自身,中国的婚恋网站也难逃中国特色互联网的厄运,只会在无尽的口水仗和争吵中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

浅谈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篇6

关键词:会计,诚信,对策

1 建设有利于会计从业人员发挥独立性的制度

1.1 发挥有关会计独立性法律法规的保护作用

在我国随着公司治理机构要求的日益完善和保障小股东利益制度的健全, 为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真正发挥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在刚性法律制度中给予与会计人员独立性相对应的地位十分必要, 而新《公司法》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其中增加的第一百七十条指出:公司聘用、解聘承办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 由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就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表决时, 应当允许会计师事务所陈述意见。第一百七十一条指出:公司应当向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 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会计从业人员作为劳动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在劳动力使用过程中需要得到的劳动保护与我国现行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保护内容存在一定差别。对会计人员来说, 受到用人单位的主要侵害往往不在劳动基准内, 而更可能是因受到单位负责人诸如强令、指示、暗示、胁迫实施违反《会计法》的行为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和对未来可能承担法律责任的恐惧。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执法水平落后, 造成了在现行《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基准外, 又出现了用人单位与会计人员间地位不平等而带来的权利义务失当。因此, 在《劳动法》中应考虑针对劳动精神损害的条款。

1.2 保障会计从业人员的待遇及地位使其得以人格独立

没有经济上的独立, 就没有人格上的独立, 若在经济上始终依附于他人, 那么人格上就脱离不了他人的牵制。从前文的分析可知, 每个人都有自利、享乐的一面, 片面的以奉献来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有违人性, 而且在实践中也会最终归于失败。政府和企业是各项资源投入通过契约结合而成的整体, 会计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也存在着契约, 如何让其在遵守会计伦理的前提下履约归根结底是激励约束问题。因此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待遇, 促使其人格的独立。应当指出此处的待遇除了基本的工资和福利以外, 还包括对其发展和工作环境的有力促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会计从业人员已经解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 关键是如何保证其尊重需求的实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爆发即是尊重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人格变异。

在我国, 会计从业人员长期处于压抑的工作环境中, 心理在服从领导安排、保住饭碗和会计职业道德二者之间不断动摇、备受煎熬。这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分析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上司或雇主可以很轻易地就剥夺其利益, 或者对其前途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建立相关的保证制度, 以此来对抗人为的随意性。如从法律的角度规定并贯彻会计从业人员不能被随意解雇的条文。让会计从业人员可以不必完全遵从于强权, 可以从容地至少是有所依靠地去践行会计伦理的要求。当然就具体如何让会计人员得到尊重的保障可以再行商议。

2 加强会计伦理教育

所谓会计伦理教育, 是针对会计人的道德教育。它是社会总体道德要求和具体会计伦理要求转化为会计从业人员道德品质和社会会计伦理风尚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会计人员的道德品质是后天形成的, 是在接受社会总体道德和具体会计伦理的教育过程中形成的。

首先, 提高会计伦理认识, 就是通过会计总体道德和会计伦理的教育, 使会计人员认知和理解一定的包括会计伦理在内的道德理论、原则、规范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明确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会计义务和会计职责, 形成正确的善恶、是非、美丑、荣辱观念, 并能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伦理知识和标准来提高选择行为和识别善恶是非的能力, 从而增强履行会计伦理义务的自觉性。

其次, 培育会计伦理情感, 就是通过社会总体道德和会计伦理的教育, 使会计从业人员心理上具备由会计伦理义务和会计伦理现象而引发的义务感、正义感、责任感、荣誉感、幸福感、羞耻感、病根感、鄙视感等爱憎好恶的情感。因为会计人员的会计伦理行为不仅受会计伦理认识的支配, 更受会计伦理情感的驱使, 只有当会计伦理认识转化为一定的会计伦理情感时, 才能成为会计伦理行为的真正理性的机制。

再次, 磨炼会计伦理意志, 就是通过社会总体道德和会计伦理的教育, 使会计人员在会计伦理实践中表现出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勇往直前的坚强毅力与精神。虽然会计伦理意志是以会计伦理认识和情感为基础, 但会计伦理意志反过来又成为会计伦理认识和情感付诸会计伦理实践的主体性保证。因为如若没有坚毅顽强的会计伦理意志, 就很有可能在会计伦理认识和情感已作出选择的会计行为过程中遇难而退, 甚至屈服于私欲或恶势力而半途背弃。

最后, 确立会计伦理信念, 就是通过社会总体道德和会计伦理的教育, 使会计人员树立起发自内心的对会计伦理要求所具有的真诚信仰和强烈责任感。会计伦理信念虽然是在会计人员已有的会计伦理认识、情感、意志的基础上树立起来的, 但它却是深刻的会计伦理认识、强烈的会计伦理情感和坚定的会计伦理意志的有机统一, 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事业的精神支柱, 会计人员一旦确立了正确的会计伦理信念, 就能自觉地、坚定地依照这一信念来选择自己的会计行为活动, 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 发挥舆论的引导、监督作用

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 消除个人意见差异, 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如果有人违反了“共同意见”, 就会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甚至唾弃。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经将此“共同意见”定义为“同情”, 他认为最初的伦理规范来源于会在相同或相似的境遇里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以及在此情感上的相互交流和相互评价。因此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失信行为及其人格重塑而言, 舆论的作用也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首先, 舆论在会计行业领域的作用在于引导, 即通过各种舆论宣传方式如文字、声音、图片, 使会计从业者熟悉会计行业的诚信标准和诚信要求, 使其不仅仅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行为, 而且使其明白哪些是失信行为, 使会计从业者处于一个共同的行业行为规范当中, 并且明确告知其不恰当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这是对其应有文化人格和心理的潜在要求和约束。

其次, 舆论在会计行业领域的作用在于监督, 即舆论要通过自身的行为方式, 使会计从业人员和公众知晓在会计行业内有哪一些典型的诚信行为和失信行为。通过反映、放大一些社会上的会计行业诚信“热点”、“焦点”问题引起大家的注意, 使诚实守信的会计从业人员和机构得到大家的认可, 为其将来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穿透力、威慑力和影响力, 使一些失信的人员和机构得到披露和曝光, 让其无法在会计行业生存, 对害群之马起到惩罚作用, 对其他会计从业者起到警示作用。这一监督最终会促成会计从业人员健全人格的形成。

中华民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十分重视“礼、义、廉、耻”, 是一个很爱“脸面”的民族, 一旦形成一个基本统一的“意见”, 这意见就成为评判标准, 这是舆论能够发挥作用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千百年来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无一不是官方舆论与民间非正式舆论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舆论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群体性的人格塑造和文化人格有着极强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慧, 邹雅君.我国会计失信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 2006 (12) .

诚信重塑论文 篇7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包括:一是爱岗敬业, 忠于职守;二是熟悉法规, 依法办事;三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四是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五是改革创新,搞好服务;六是保密守信, 这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信息和商业秘密, 严格保密, 不得外传。

诚信对一个会计人的发展是第一位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主席、香港会计界知名人士容永道先生谈到他在30年会计职业生涯中总结出来的“会计人才成长三要素”时说:诚信是会计人最为重要和宝贵的要素,容先生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把一家3个人的小事务发展成上千人规模的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坚持诚信。那么如何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做到会计诚信呢?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价值取向的扭曲和经济利益的膨胀是会计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1.伦理道德价值观的歪曲。

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优胜劣汰, 最终加剧贫富悬殊, 少数人获得较大利润而使多数人走入困境。在竞争中处于弱势的人群, 他们为了生存或者改善竞争地位而不被淘汰, 只有采用不诚信的方法, 才能摆脱困境。在这样的环境下, 没有一定抵制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的会计人员, 也一样会受到影响。

2.利益驱使是诱因。

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一些单位的管理层,在单位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失去了理性,走上了唯利是图的道路。"会计造假的受益主体很多,单位和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主管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可以因为“业绩优秀”而谋取更高的职位,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甚至全体职工也可以因为单位的“效益好”而多拿工资奖金。于是在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下,一些抵制力不强的会计人员就会视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视自己的职业声望名誉于不顾,不惜铤而走险,采用会计造假等手段谋取利益,去银行贷款将资产做大,去税务局交税将收入做小,向上级邀功将利润做大,欲私设金库将利润隐瞒……究其原因无非是,造假者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其造假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能自觉的恪守诚信原则呢?可见,见利忘“义”是会计诚信缺失者的主要动因。

3.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不健全,处罚不力是障碍。

有不少法律条文只是罗列“不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却没有给出“违反了怎么处理”的后文。这类条文的规定,明示了造假行为预期“成本”的上限,但是处罚力不足。如果法规能够具体明确规定处罚的主体、标准、责任人及标的物等,并由国家在规定时限内强制执行,那么会计诚信缺失将会有所收敛,而在现阶段由于“权”大于法,“情”大于法,“执行难”、“难执行”现象还时有存在,造假的成本远小于获得的利益。可见处罚不力是会计诚信的最大障碍。

二、强化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议

针对上述情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首先,我们会计人员自身要加强价值观和人生观修养, 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诚信的基础, 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保持公正务实的高尚品德。

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做老实人, 办老实事, 说老实话, 从原始资料的取得、凭证的整理、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 到经济活动的分析, 都要做到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正确记录;严格以经济业务凭证为依据, 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数字准确、编报及时, 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失误, 严格按照国家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记账、算账、结账, 保证账证、账账、账表、账实相符。公正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不为个人和集团利益截留上交款项, 不偷税逃税损害国家利益, 不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不报送虚假的会计报表。做到尊重事实, 不为他人所左右, 不因个人好恶而取舍, 不欺上瞒下, 不唯领导是从, 不弄虚作假。

2.其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们会计人员要坚决抵制物质利益的诱惑,廉洁自律,重视职业声望。

不断提高职业品质,要有干好本职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廉洁自律,重视职业声望。会计工作是一种直接涉及国家、单位、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经济利益的活动,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廉洁自律,见利忘义,必然会损害第三者的利益,人们就会失去对会计职业的信任。会计人员由于所处经济环境的特殊岗位,极易产生损公谋私的不道德行为。因此,正人先正己,无私才无畏,只有依靠个人的良心、内心信念的力量,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做到不图私利、奉公守法、一身正气。同时,也要增强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能力,敢于同违法违纪现象作斗争。

3.再次,会计人员还要恪守规则,依法办事。

会计工作涉及面广,为了正确处理各方的关系,要求财会人员必须熟悉财经方针政策和各种会计法律法规与制度,确保财务处理的合法性。会计工作以法律法规为指导,以会计处理为载体,涉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所有经济事项和各色人等,财会人员必须自觉遵守《会计法》和相关的会计规章制度,做到“不唯上,不唯情(钱),只唯法”。为此,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财经法制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既不助纣为虐,又不监守自盗,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永立潮头。

4.

此外, 财政部门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规范会计人员职业行为的各种财经会计法律、规章、制度,建立会计行业失信惩罚机制,加大对会计不诚信行为的惩治力度,这是会计诚信建设的保障。执法不严是我国会计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过去我们对查出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罚,轻外部公开处理。2004年11月30日国务院颁布了《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了财政监督的执法权限与手段,明确了财政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加重了对责任人员的处分。财政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督之职,运用手中的处罚处分权力,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施以重拳,加以打击,该罚的就罚,该通报的就通报,该追究责任的坚决追究责任,迫使相关人员和单位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以维护财政监督的威信和财经法规的严肃性,提高全社会的会计诚信度。

5.

要在全行业着重开展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内容的诚信教育,培育"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行业诚信文化。要同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发动和耐心细致、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造就一支一个有过硬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队伍。使之成为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熟练的业务技能、模范执行财会法规,忠实维护财经纪律和敢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的会计工作者。财政部门还要进一步通过媒体宣传、专题讲座、举办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会计诚信的宣传和报道,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让人们普遍认识到会计诚信的重要性,通过全社会的不懈努力, 来达到根治会计信息失真, 建立完善的会计诚信体系的目的。

诚信重塑论文 篇8

会计诚信缺失行为同其他违法性经济行为一样, 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人的趋利性行为和特定制度背景下的产物, 其实质是有关当事人在对利弊得失权衡后做出的选择。因此, 探讨会计诚信缺失的真正原因就必须结合现实的会计环境、市场条件以及有关当事人或者参与者的行为机制进行分析, 并做出客观解释。

(一)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主要缺陷是行政色彩过于浓烈, 行政权力和行政机制几乎控制了企业从股票发行到上市及公司运作的全过程。股权结构不合理, 使管理当局成为国有企业事实上的控制者, 企业会计行为的价值取向直接受制于管理当局的价值偏好。

(二) 会计自身的特点及缺陷是会计失信的条件。会计准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操作空间。如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 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 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针对同一经济事项, 会计人员可能有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以做出不同估计, 如果会计人员出于特定的目的, 不能排除利益的干扰, 而有意识地采用某种方法, 就违背了客观性原则。

(三) 利益驱使是会计失信的动力。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银行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 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等经济利益。大股东在其利益与国家、其他小股东、债券人发生矛盾的情况下, 会对管理者施加影响, 粉饰财务报告。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四) 失信成本低也是会计失信的重要原因。我国会计造假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对于造假者的惩处力度不够, 失信成本太低。我国《税法》、《公司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对违法者的惩处力度不足于对其产生震慑。一些企业宁可通过非诚信行为追逐个人利益, 进一步助长了会计失信行为的滋生和蔓延, 致使会计造假屡禁不止, 愈演愈烈。

二、诚信缺失的危害

(一) 诚信缺失。

会使许多企业因丢失信誉而蒙受巨大损失。在发达市场经济中, 企业出售的不仅是产品, 而且是企业的信用和信誉, 外商稍加包装, 贴上商标, 拿到国际市场可赚几十美元。原因在于外商在国际市场上有形象, 有信誉。有关研究表明, 我国一些企业因信用不高乃至失去信誉所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 这些年来已高达几千亿人民币。

(二) 影响金融市场正常运转和效率。

良好的信用环境是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支持发展力度的前提, 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保障。在我国, 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简直成了我国经济运行中一大顽症。这不仅使许多企业的正常经营难以为继, 而且使许多现代信用工具也难以推广。目前发达国家的信用结算高达90%, 现汇只有10%左右, 而我国现汇支付高达80%。许多交易退化为现金交易。信用缺失使银企关系也紧张, 使本来有投资价值而急需资金的企业得不到应有贷款, 严重影响银行和企业的效益和发展。

(三) 干扰价格信号, 破坏公平竞争。

投资者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上买股票, 体现了他们对上市公司发布的信息是真实的基础上。若上市公司缺乏诚信, 存心圈钱而编造虚假信息, 出现像“郑百文”, “银广夏”之类虚增利润及一些的恶性事件, 必然使广大投资者对整个市场丧失信心, 证券市场的应有功能就会丧失。所有这些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或健康发育危害极大。

三、诚信危机的治理——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会计诚信的缺失, 不仅造成会计信息的虚假, 更重要的是破坏了社会公信力, 动摇了社会信用基石。会计诚信建设必须纳入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之中。实施诚信工程, 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 加强会计诚信教育, 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判断力的会计师是宝贵的资源, 这种资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要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包括法制教育, 培养会计人员按照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中的内容严格要求自己, 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是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 建立股东对经营者的强力约束机制, 并完善监事会制度。以法律方式规范公司董事会的构成、责任等并对经营者进行制衡和激励。二是在做好企业内部监督工作的同时,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并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三) 提高会计失信成本, 减少会计造假的可能性。

1.加大对会计造假的惩罚力度。提高会计失信成本, 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利益, 以此消除利益驱使而造假的可能。对于造假的会计不但要进行行政处罚而且要给予经济上的处罚, 且惩罚的数目要远远超过他造假的所得;对于唆使会计人员做假账的经营者同样进行处罚, 严重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要加重处罚。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面, 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 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

2.建立民事赔偿机制。借鉴国内外做法, 我国应尽快建立民事赔偿机制, 对参与造假, 无论是投资者或经营者、律师, 还是评估师、会计师, 只要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要求赔偿。当违规成本大幅提高时, 会计造假行为自然会一定程度的减少。

(四) 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 规范会计行为, 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在当今的环境下,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扩散程度比以往更猛烈、更迅速, 所以要建立起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可信性和透明度, 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推动会计准则国际化, 改进收益确认原则, 准则制定部门应谨慎赋予企业会计选择权、加快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 使会计准则制定和规划具有超前性;贯彻“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作为首要目标。促进会计及审计标准统一化, 建立监管体制和扩大指引范围。从总的趋势上看,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不断靠拢, 但还会保留一些切合我国国情的东西。因此, 应该在研究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 向有关部门建议, 制定一些切实符合我国会计实际的高质量的会计标准。

1.尽量减少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缩小会计选择的范围。比如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要求哪些信息必须披露, 如何披露, 应做出明确的规范, 不能由上市公司自愿选择。

2.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做到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分离、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的分离、财务报告的存放与形成单位的分离, 会计业务处理过程的公开透明, 使会计人员超脱于企业经济利益、人事管理之外, 不被企业所左右、不受上司所胁迫、不为利益而驱动, 清除造假的温床, 确保诚信的实施。

3.协调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各方的利益都在有关准则及制度中得到充分体现, 消除或减少对准则及制度的抵触和抵制行为, 增加各方对准则及制度的认同。

参考文献

[1].陈继兵, 刘然.会计诚信问题研究在会计理论体系中的定位[J].商业研究, 2005

[2].杨保敏.浅谈会计诚信[J].集团经济研究, 2006

诚信重塑论文 篇9

1 心灵契约的内涵

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和杰里·I·波勒斯从《财富》杂志程度的有利的选择。

(2) 建立公共信息平台

红旗连锁虽然配置了先进奥博克连锁系统, 可以便捷的传送与收集数据, 但是其只是内部的系统, 并且其应用的范围并不是很广。因而, 建立统一的、信息范围广的公共信息平台, 可以把需求、供给的信息结合起来指导其供应链管理。此外, 公共信息平台也能降低零售服务的顾客的等待成本的保证。同时, 便捷的网点定制, 还为顾客更轻松地选择服务地点打下了基础。

(3) 供应商的战略联盟

红旗连锁的合作供应商的数量众多, 这给其建立主导地位建立了基础。为了更快、更高质的提供配送服务, 红旗连锁应该用组合拍卖的方式挑选优秀的供应商企业, 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然后, 与其建立战略合作的关系, 采用共同配送、VIM等方式加快配送的速度, 同时也降低服务的成本。

(4) 构建决策支持系统

在服务与产品提供之前应该对其自身提供的量有一个准确的预测。这可以利用供应链上的大量信息资源来进行预测, 指导决策。

5结语

以服务为导向的研究可以从一种崭新的视角来帮助企业创新运营与管理。但服务的无形性加大了以服务为导向的研究复杂性, 基于定量的分析总是很难找到精确地变量或者是对象来进行相应评选的世界500强中选取了包括GE、沃尔玛、惠普等18家卓越非凡、长盛不衰的企业, 进行了为期6年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得出卓越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拥有教派般的文化, 通过信仰灌输、严密契合和精英主义的深入实施, 形成了企业员工工作的原始驱动力, 实现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1], 这就是心灵契约。

心灵契约是指双方从内心认可并共同遵守的一种精神理念和道德标准, 这种契约已经固化成为人的潜意识, 指引着人们按照这种契约做出行为[2]。心灵契约是心灵上的, 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 而不是书面的, 不具有法律效力, 但它仍然有着较强的约束力, 从精神和理念的高度指引着人们的行为。心灵契约使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形成相应的秩序与之均衡, 实现企业与消费者利益的相互统一。

2 心灵契约重塑诚信的经济学分析

2.1 规避不对称信息的道德风险

委托代理理论假设在诚信市场中授信主体和受信主体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存在差异, 受信主体对自身经营及信贷资金配置风险等情况比较清楚, 授信主体则难以获得相关信息, 进而产生信息不的研究。因而, 在今后的研究当中, 要更多地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以服务为纲来契合两者。

参考文献

[1]菲茨西蒙斯.服务管理:运营、战略和信息技术 (第2版) [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3]宋华, 于亢亢.服务供应链的结构创新模式[J].商业经济与管

理.2008, (7) .

[4]傅烨.供应链与服务链管理比较研究[J].物流技术.2005, (2) .

[5]田宇.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中的供应商选择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

与实践, 2003, (5) .

[6]申成霖, 汪波.物流服务供应商的选择决策问题[J].南京林业大学

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1) .

[8]刘伟华, 季建华.两级物流服务供应链任务分配模型[J].上海交通

大学学报, 2008, (9) .对称。信息不对称程度愈高, 诚信市场中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愈大, 授信主体的信息成本就愈高, 市场的交易费用也就愈高。心灵契约可以内化于个人内心之中, 建立一套独特的符合市场经济的有关企业及个人的诚信评级体系, 传递给授信主体一个安全的信号, 一种站在同一风口浪尖的精神, 一种荣辱与共的勇气, 使授信主体获得尚无法通过市场得到的真实信息, 提高诚信市场中成本约束, 避免因信息不对称程度使主体双方承受着超常的风险, 使经济人讲诚信的收益大于失信所付出成本, 就有可能以最小的投资赢得最大的回报。

2.2 弥补制度缺损

市场竞争中的自利者不一定会自然讲求诚信, 在不完善的市场条件下, 人们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大于成本, 导致经济人看到选择机会主义行为有利可图, 必然要损害到别人的利益, 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 进而造成市场失灵和秩序混乱, 这正是诚信失范的根本原因。利益受损方并不甘心遭受损害, 而是会想尽办法保护自己的利益, 按照科斯定理, 不讲诚信会引发和增加交易费用, 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因为当交易费用大于零时, 法定权利的初始安排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在经济人讲诚信的收益大于失信所付出成本的情况下, 心灵契约通过对经济人的目的约束影响其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行为选择。随着行为约束规则的变化, 当事人为了增加收益预期, 最后会使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趋向守信, 特定制度会导致特定的经济人行为, 当事人会极力避免损人利己行为, 降低交易费用, 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3 防止道德败坏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第一卷描述“人们往往钦佩富人和大人物, 轻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3]”这说明在未受“道德限制”时, 当我们要获得他人同情, 所带来的愉悦、所表现的行为往往都是炫耀性质的, 并且这种愉悦导致认同的愉悦感、不认同的排斥感, 这就是道德情操败坏产生的原因。在人类将个人经验累积成人类经验的过程中, 因为人的天赋保证, 形成所谓理性经验。亚当·斯密通过累积原则认为, 当人类的同情“经验”推展到社会仲裁 (也就是“公正的旁观者”) “理性”的时候, “公正的旁观者”就会出现。心灵契约通过担当“公正的旁观者”, 为人类的经济活动制定了“合宜”与“公正”两个价值判断标准, 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良性的人心秩序和社会秩序, 这些一般准则又成为规范人类经济伦理的“神圣的规则”——社会 (人类总和) 的价值观 (对何种行为感到愉悦, 对何种行为感到排斥) , 当这些一般行为准则在我们的头脑里由于惯常的反省而被固定下来时, 心灵契约就可以反向制约个人的行为, 进而避免了道德的败坏。

3 心灵契约的实施

3.1 塑造“以客为尊”的经营理念

“以客为尊”的企业经营理念, 是服务消费者最基本的动力, 同时又可以引导决策, 连接企业所有部门共同为消费者满意目标而奋斗。麦当劳的创办人克罗克曾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注释“以客为尊”的经营理念:“品质、服务、整洁、价值”。实现“以客为尊”大致有三个层次:一是消费者至上。要求企业把消费者放在经营体系的第一位, 使消费者感到上帝身份的真实存在, 从而在心理上对企业产生认同和归属感;二是消费者永远是对的。要求企业一切要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 想消费者所想, 急消费者所急, 消费者的需要就是企业的需要。因此, 要想一切为了消费者首先要知道消费者的需要是什么。在现代社会, 人们进行消费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 而且还要享受生活的乐趣, 满足精神的需要。因此, 消费者对商品的需要就不仅仅局限于实用功能, 还要追求多方面的满足。

3.2 肯定消费者计划

国际著名管理顾问尼尔森认为, 为顺应未来趋势, 企业经营者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目标与需求, 设计出一套低成本的“肯定员工计划”[4]。这种思想同样适用于诚信的重塑。经济人在完成一次交易后, 最需要的往往是来自消费者的感恩, 而非只是简单的高质量。如果管理者走入一个误区, 以为质量可以解决一切, 那就错了。我们最需要的是与消费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满足消费者内心深层次的要求, 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构建心灵契约, 从而达到双方默契度的提高, 与消费者构建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心灵契约。所以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消费者满意为方针, 从消费者的角度、观点来分析消费需求。在产品开发上, 以消费者的要求为源头, 产品价格的制订考虑消费者的接受能力, 销售点的建立以便利消费者为准则, 售后服务要使消费者最大限度的满意。通过深度满足消费者需要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3.3 回报消费者

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都要围绕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来展开, 而且给予消费者超值回报, 并从赢得消费者忠诚的角度出发, 设计企业的整个经营系统, 与消费者建立起“投桃报李”式的良性互动关系;促进经营观念转变, 强化自己与消费者的合作关系, 真正地做到一切从消费者需求出发, 让消费者找到“上帝”的感觉;开发新业务, 扩大经营商机。有了消费者的参与, 企业就又多了一个非常现实的信息渠道, 这对开发引进新产品、发现企业内部的真实问题尤为重要;培育消费者忠诚。“参与”与“责任感”是一对“孪生子”, 凡经消费者参与并被企业认可的事物, 都会增加消费者对该企业的一份感情, 这对培养消费者忠诚意义重大。

“无诚则有失, 无信则招祸”, 那些践踏诚信的人也许能得利于一时, 但终将作茧自缚, 自食其果。“商场无小事, 轻诺必寡信”, 在现代经济社会, 即使一个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和现代化的机器设备, 有誉满全球的品牌优势, 但如果它在财务报表、在商品、在服务上做假, 欺骗商品客户和投资者, 丢掉了诚信资本, 所有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就失去了意义, 企业必然会陷入困境, 并最终在市场中消失。因此, 市场中的每一个企业都有义务从自身做起, 恪守诚信, 让诚信成为企业为人做事的准则。只有这样, 我们的生活才能绚丽多彩, 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吉姆.柯林斯, 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5.

[2]徐燕华.浅谈心灵契约的建立[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3) :41~43.

[3]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

上一篇:营销策划机构下一篇:阅读教学的深度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