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方法(共12篇)
重塑方法 篇1
1. 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同时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集中体现为人与人素质的较量。对于素质的界定, 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 通常将其构成要素界定为“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观和科学品质”[1]这四个要素, 由此可看出科学方法对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三个维度, 也谈到了“方法”, 可以看出, 方法教育是课程目标的要求之一。而且这三个维度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 特别是“过程与方法”在“课程目标”中与其他两者有着深刻的联系, 而且科学方法的教育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2. 新课程理念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的理念集中体现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 》中, 它对物理学科的界定为:“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它所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2]从以上界定可以看出物理学本身包含着对“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研究, 而方法的本质就是“解决某一实际问题, 从实践上或理论上所采取的各种手段或方法的总和”[3]。既然科学方法是物理学的内在要求, 那么, 物理学的发展一定伴随着科学方法的发展, 物理学的教育当然也离不开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 物理科学方法。
物理学本身是一门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学科, 它特别强调正确而有效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严谨缜密的推理和归纳。而物理学研究所采用的科学方法, 从物理研究的一般顺序来讲可以理解为“物理学科学方法就是研究物理现象、描述物理
2.2.2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一直以来困扰着教育工作者, “长期以来,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最不清楚的问题之一”[5]。对于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疑惑主要集中在其内涵、途径、价值这几方面。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界定简而言之就是“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有目的、有组织、有意识地渗透和传授研究方法, 使学生在逐步掌握科学方法的同时, 增强科学素养的活动”[6], 而更为完整的阐述为“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就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授和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 逐步掌握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物理科学方法, 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增强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进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7]。相比前者, 后者更加明确了方法同知识、能力、科学观的关系, 较为集中地体现了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价值。
3. 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
3.1 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从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概念的界定不难发现:高中物理课程目标中的每一维度都与科学方法有着深刻的联系。
3.1.1“知识与技能”与科学方法。
3.1.1. 1 科学方法寓于知识之中, 又高于知识。
首先, “知识”与“方法”相互渗透, 不可人为地割裂。任何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都是和一定的现象或者知识联系起来的, 或者说方法都是渗透在知识之中的。脱离了知识的方法, 只能是毫无生气的、教条的、无法适应变化的;而同样知识也不能脱离方法而成为“纯粹的知识”, 否则就会因为失去了贯穿知识的方法而成为一盘散沙, 知识的学习也会变得低效和枯燥。
其次, 掌握科学方法能够促进知识的学习。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知过程, 而“学生的知识结构包括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 它不仅包括掌握一般原理, 而且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通过科学方法的参与, 客观存在的物理知识结构才能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正确认知结构。准确、合理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学习”[8]。由此可见, 科学方法的掌握并不是独立于知识学习之外的, 而是可以有效促进知识学习, 并使之更为高效和丰富多彩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方法教育不但渗透于知识教育之中, 而且“科学方法教育比知识教育具有更长远的意义[9]。
3.1.1. 2 科学方法是技能培养的重要内容。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 》对“技能”的要求为“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 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 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2]。高中物理对技能的要求偏重于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技能, 以及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这里的“技能”不再是单一的实验操作, 而是更为高级的独立操作能力、应用物理理论的能力。而能力的获得和方法的掌握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般地说,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完成某种任务的方法, 就意味着他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完成这种任务的能力。人们完成任务的能力, 与他们掌握完成这方面任务的方法的自觉程度和熟练程度是密切相关的”[10]。也就是说, 技能的“习得”过程, 也是方法的掌握过程, 两者共同在一个过程中完成。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方法的掌握与否可以成为衡量某一技能掌握与否的重要指标, 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对于能力的培养是必然的选择。
至此, 知识、技能、方法之间的关系十分明显:方法是联系知识和能力的桥梁;方法渗透于知识之中, 但又高于知识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11]) ;方法的掌握是技能培养的重要内容。
3.1.2“过程与方法”与科学方法。
从这个目标可以清楚地看出它已经包含了“方法”, 更为重要的是还有“过程”, 这也提示我们, 在实现课程目标的同时, 必须重视诸多过程———比如物理史上重大发现的过程、重要理论的形成过程、重要公式的推导过程等。加强“过程”的呈现, 首先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物理学家是怎样经过艰辛的努力去认识客观世界的, 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逐渐形成不畏艰难的意志, 这也有利于科学态度的培养, 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把科学方法贯穿其中, 使得知识、科学方法的融合更为自然。其次, 科学方法教育能够优化物理的教学过程, “在物理知识教学过程中, 同步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能够引导学生透过事物的现象深入本质的科学思维方法, 从而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 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不仅知道知识的本来面目, 而且知道知识是如何获得的。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有利于学生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对知识本身的理解, 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的知识结构”[12]。
因此,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在使得知识与方法紧密结合的同时, 还可以使得教与学更加高效, 这就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3.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科学方法
由于物理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物理学家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加深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历史, 也可以说是一部科学方法创新的历史, 因此, 在展现物理过程、阐述物理方法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给学生以精神上的熏陶, 会促使其认识到历代物理学家坚韧不拔、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精神, 以坚定终身学习的信念、树立崇高的理想。
另外,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蕴含着对物质世界本质的看法, “物理学是关于物质的基本性质和能量转化的知识体系, 可以说, 物理学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基础。物理科学方法必然与世界观密切相关……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鉴赏力, 培养创造性能力, 加快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只有了解了科学方法的内在规律和过程, 才能在更深层次上理解科学, 从而提高学习科学知识的自觉性。学习科学方法论也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唯物辩证法,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13]。
总之, 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唯物论和辩证法, 促进科学世界观的建立。
3.2 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有利于课程标准中“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中物理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了达到这个最高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 包括课程目的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结构 (注重共同基础, 体现选择性) 、课程内容 (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 最后新课程标准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制定了载体和评价的标准———“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物理学科高中阶段新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 从一定意义上讲, 课程目标的实现与否直接制约着高中物理教育最终目标———“培养目标”能否实现。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 就必须在深刻理解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完成课程目标, 而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科学方法教育对于三维的课程目标的完成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有效的科学方法教育就成为实现“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
3.3 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世界教育的趋势。
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里, 为了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 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制定课程目标时, 都将科学方法列为目标之一, ……世界各国, 特别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 普遍强调要让学生懂得‘研究方法’, 要掌握‘获得知识的程序和手段’, 要学会‘科学思维’”[13]。如1996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颁布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物理教育中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都必须能够反映物理学本身的研究方法, 强调把科学探究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有效方式;在美国哈佛大学担任校长十年、现任哈佛名誉校长的陆登庭认为:“哈佛大学给予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14]而英国的科学教育无论是从分科教育向综合平衡的科学教育转变, 还是从知识教育向科学探究转变, 都突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世界发达国家虽然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但是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 在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这一认识上一致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4. 教学建议
既然科学方法教育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必需的, 那么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就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4.1 方法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统一。
如果能够在知识的传授中合理渗透科学方法将是极有效果的:不仅能让学生了解科学方法, 而且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布鲁纳的理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认知过程”, 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应只包括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 而且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通过科学方法的渗透, 学生才有可能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动态的认知结构, 这样也为学生进一步地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方法与知识的不可分离的特性决定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人为地把它们割裂开, 而应采用多种途径去实现它们的统一。比如可以采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所以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需要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 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内容各有侧重,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常常是相互交叉的, 不能因为在这里要采取隐性方式就一点显性教育的内容都不敢提, 隐性起步、及时显化是科学方法教育的特点, 当某一方法在某一知识教学中达到‘呼之欲出’的程度时, 就应及时进行显性教育。当然不能因为要采取显性方式就系统地讲述科学方法知识, 显性教育方式的精髓在于点到为止、适可而止的科学方法的学习”[12]。
4.2 知识与技能的获得, 方法的培养, 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同“过程”的统一。
首先, 知识与技能的获得, 以及方法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通过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 以及认知的重构, 反复进行才能实现的。因此, 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科学的方式以帮助学生完成这个过程;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更是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 这就要求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将其考虑在内, 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使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富有成效。
其次, 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也只能在学生学习具体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展开, 教师的教是由教学过程来实施的。因此, 无论是教师的教, 还是学生的学, 都需要合理的过程, 以完成既定的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 加强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在高中物理教育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和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 从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入手, 深刻理解科学方法教育, 可以高效开展物理教学, 更容易实现“课程目标”、“培养目标”。同时, 这也是世界教育趋势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重塑方法 篇2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对家的依恋是所有游子共同点。可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至,许多游子有了“客舍似家家似寄”的陌生感触。传统的乡村文化在巨大的改革浪潮前,开始淡出农村的生活,拜金消费文化开始占据农村重要的空间。强化农村教育,重塑乡村文化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农村教育是维系乡村文化的重要手段。乡村文化是所有离乡游子的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不能强化农村教育,重塑乡村文化,那么必将影响社会主义新的建设,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当前部分地区却未能做好农村教育,加速了的乡村文化消逝。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如: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上学成本增加,子女随父母打工异地就读,上学人数减少;家长不重视教育;政府教育经费紧张等。
面对乡村文化的消逝,游子“失根”的尴尬处境。我们不能消极处理,坐视不理,而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采取果断措施,切实改变这种“失根”的危险。
一是优化配置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合理并校、建设住宿制小学,以优质教育质量服务于农村。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改善农村落后的教育现状;减轻上学成本;切实强化农村教育,培育乡村文化生存的土壤,稳住离乡游子的“根”,为优秀传统文化重放光彩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提供力量源泉。
二是加大农村企业的发展,增强农村教育基础。积极鼓励农村企业发展,增强地区经济实力,吸引农民工本地就业,农民工子女就地就读,切实改变学校学生人数少的现状。以经济反哺农村教育,为重塑乡村文化的提供持续动力。
三是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各种专项宣传活动,改变农村错误的消费文化观念,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正确引导家长的教育理念;增加人民的法律意识,改变农村地区的暴力、赌博等现象。增强社会安全感;寻回乡村生活逐渐失去的独到文化精神内涵。
四是多方式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组建村活动中心,组织丰富多彩的农村集体活动,如评选和谐家庭、模范丈夫或妻子等,改善现在淡漠和紧张的领里关系,构建新时期下和谐农村生活方式。
重塑伟男子 篇3
龙道畴教授而今是湖北省烧伤整形学会的主任委员、医大附一院整形外科主任。由于他在阴茎延长术方面的成就而被海外媒介誉之为“龙一刀”。
下跪者要他勇闯新路
龙教授首创的“阴茎延长术”,往日的医学书上自然没有记载过。那他何以想到要跨出这第一步的呢?龙教授向我们叙述了原由。
那是在1983年。湖南有位老伯带着儿子到他名下就诊。这儿子幼时不慎被狗咬掉阴茎,虽经缝合止血,但自此发育不良。现在已经21岁,长成了一个壮实的小伙子。可他那“宝贝”,虽已发育长粗,但无龟头,仅留阴茎根部,即使勃起,长度也仅有5厘米。
尽管调查资料一再证明,正常男子的阴茎虽有少许长短大小的差异,但通常并不会影响性生活,更不会影响男女任何一方的性快感。可这既短又小的5厘米,也实在太不起眼了。
偏偏小伙子又是三房之中的“独苗”,大家庭原本寄希望于他能完成“传宗接代”任务的,现在面对这不起眼的“宝贝”,显然难担重任。他父亲和他的亲友又怎能不为此而急煞、愁煞呢?他们当然要不惜代价、四处求医了。然而,北京、上海等地各有关医院都已去求治过,可他们的治疗意见:只能在残留阴茎前加一段既无感觉也无勃起功能的皮管。所以,他们总是抱希望而去,携失望而回:众多医务人员尚无良法可以为之解除痛苦。当做父亲的听说湖北医大附一院整形外科的“医术不错”时,就立即带着儿子来到了龙医师的诊室。这一次,幸运才真的降临到父子俩的头上。
起始,面对这样的病例,龙道畴这位当年的主治医师也深感棘手。好在他有一颗认真负责、热诚待人之心。既然自己不十分明白,那就虚心向同行、向上级医师求教;他还一次次邀请院内及武汉地区的各路名家会诊,以便同商解除病人痛苦的大计。遗憾的是,大家还是拿不出好办法来。原来,父子俩对这次治疗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手术后要使阴茎达到接近正常的长度;
二是阴茎延长后要保持勃起自如的功能;
三是性生活时自我要有感觉。
应该说,父子俩的要求是合理的,可在当时,这三个条件又是高难度的。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父亲认准了这位责任心、事业心都强的主治医师,含泪跪在龙道畴的面前,恳切地要求龙医师另辟蹊径,找出医疗新法,并且表示愿让他的儿子作“试验品”。
巨大的信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动力。龙医师一方面深感肩上的担子之重,一方面也加强了他要攻克难关的决心。他不愿让这父子俩失去希望,也不愿让有同样疾患的人失去希望。他在暗暗使劲:要勇闯新路!
用新方法塑造伟男子
压力成了动力。龙医师脑海里始终想着那小伙子的难言之隐疾,始终想着那真挚地怜爱儿子的慈父所提的三个条件。他发愤地翻阅医学资料,他操起刀进行尸体解剖;他研究、对比,他计算、求证。
爱因斯坦说过:“凡是有强烈愿望想搞研究的人,一定会发现他自己所要走的道路。”事情正是这样。龙医师终于找到了解难之路,他设计出了一种独创的阴茎延长术。
原来,从解剖角度看,阴茎约有20厘米长,但“外露”而在性生活时起作用的部分仅及一半左右。假若把深藏在阴囊后人所不识的一部分“解脱”出来,岂不就能使“宝贝”自然而然地加长了吗——它原本就属于自身的那部分,所以勃起、感觉等等也就不会有多大异样。
龙医师自然还得考虑:“东西”被解脱出来后,保留部分能不能经得住性生活的冲击?为此,他在如何缝合、如何紧紧“拉”住后边部分等一系列问题上做了细致、周密的研究。待感到一切考虑就绪、觉得有了可靠把握之后,他才把那位湖南小伙子推上手术台。龙医师将连接阴茎与耻骨的两条韧带切断,解脱出耻骨前的一段“命根子”,并予以妥贴缝合,顺利地使小伙子的阴茎延伸到勃起时达12.6厘米的长度。
龙医师一刀成功
结果证明:手术达到了父亲所要求的那几点。小伙子后来结婚并生育了下一代,一家人沉浸在欢乐之中。他们不止一次地专程到武汉向龙医师拜谢。
龙医师能够塑造伟男子的消息不胫而走。龙道畴的大名传遍四方。
李金木先生是马来西亚一家橡胶园的园主,48岁了,虽富甲一方,却无法成婚,原因是他的“命根子”也过于短小。他到过世界各地求治,但没有效果。通过龙医师3小时的精心手术,使那“东西”达到了正常的指标。李先生激动地说道:“我今天才觉得自己像个堂堂正正的男人。”从武汉返回马来西亚后不久,他就与相好已久的女友结了婚,过起了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自从用新法开展延伸男性阳刚之路的手术以来,龙医师已为近千名国内外的患者解除了痛苦,“龙一刀”的声誉日隆。日本、美国、加拿大、南非等国的医学博士、学者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或邀约前去作学术报告,或要求能传授绝技;龙医师还被美国加州医大附院聘为客座教授。与此同时,“阴茎延长术”在1992年也被国家教委授予科技进步二等奖。
原因与对策
采访中,龙道畴教授告诉我们,阴茎短小这种男性羞于启齿的疾患,其发生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先天性的,与遗传因素有关。例如,欧美地区的男士要比亚洲地区男士的阴茎大些,黑色人种一般就更长一些,这是不同遗传基因导致的。
二是某些性器官疾病,如小阴茎畸形等。
三是后天性的,主要与营养有关。后天营养差,会使机体某些器官发育不良,其中也包括阴茎在内。因此,要让孩子自小就有合理而全面的营养。
四是与性启蒙、性教育较晚有关。男孩的性器官通常在13岁左右开始发育,18岁左右发育基本成熟。如果缺乏必要的性启蒙、性教育,有可能延迟到16岁左右开始发育,这也可能造成阴茎短小。
五是与阴茎包皮过长或包茎有关。龙教授说,向他求治的患者中,约30~40%有包皮过长情况。由于包皮过长,紧缩龟头,就会影响阴茎的发育。所以,美、日等发达国家,到5岁若发现包皮过长,则常规作包皮环切手术,过长包皮切除以后,减少了阻力,就有利于阴茎的正常发育。
龙教授认为,各人种、各民族的男女性器官都是相互适应的,一般自以为阴茎短小者,往往是心理感觉不良所致,实际上他们都能过正常的性生活。对那些极少数过于短小者,首先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雄激素治疗(20岁前)——通常都有一定效果;如果无效,可考虑作阴茎延长术,或在“延长”的同时作阴茎加粗术。至于被狗、被猪咬掉或因外伤等意外事故而失去“宝贝”的,可视情重建一个有勃起和感觉功能的阴茎。
近几年来龙教授还研究出用岛状真皮辦加粗阴茎,取得非常好的疗效,有的病例可使阴茎加粗1倍。若真皮辦太厚,可改用自身颗粒脂肪移植于阴茎下加粗阴茎。另外他还创用神经移植的方法改善再造阴茎的感觉功能。
不管怎么说,对“自愧弗如”的男士而言,恢复自尊、还我阳刚的方法还是有的,要紧的是克服自卑感、挺起胸膛来。
重塑方法 篇4
城市是一个不断生长变化的有机体, 如同人的身体一样, 城市也需要新陈代谢。街景整治的有效实施可以城市街道空间重新焕发活力。建筑界面改造作为街景整治的一部分,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街综合整治规划工程案例, 探讨街景整治中建筑界面的重塑方法。
1. 建筑界面——城市街景的灵魂
建筑界面是构成城市街道的重要元素, 同时也是街道空间的背景, 是其中最富表现力, 也是形成街道景观特征的重要因素[1]。
建筑是一门由实体界面围合空间构成的造型艺术, 空间和实体是有机的统一体。我们身处建筑中很难区分出实体和空间, 但是对于设计者和建筑者而言却存在认识、区分、联合两者的问题, 由此我们才得出建筑外界面的正确涵义[2]。
现代建筑的发展使结构与界面可以发生分离, 这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深远的。这里我们所提到的建筑外界面, 是相对于建筑内部空间而言的, 限定了建筑整体空间的外部元素, 具体概念为建筑外部界面的构筑方式与表现手法。“界面”的概念关注的是建筑外界面与建筑内外空间的关系, 相邻建筑的外界面共同构成了街道的整体建筑脉络。这种建筑脉络是人们对一条街道的最初记忆, 也是主导人们行为的最根本原因。
人们常说, 建筑与其所处的空间环境以一种共生的关系存在。建筑形态构成在反映其内在功能与结构逻辑要求的同时, 还需对其所处地点的总体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并赋予环境以特定的意义和氛围[3]。当这样的环境变成城市街道时, 建筑界面的塑造就变成了城市街景的灵魂。
1.1 建筑界面是街道风格的体现
建筑界面是一座城市建筑艺术设计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 作为建筑内部空间与街道空间的衔接, 同时参与城市空间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塑造。街道与周边环境的相互融合共同形成街道风格, 建筑界面作为空间围合的重要元素, 最能直接反映城市文化和历史文脉的延续, 这也是建筑界面作为街道风格集中体现的原因所在。
1.2 建筑界面是街道功能的体现
街道功能的塑造依托于街道两边的建筑物。建筑通过它特有的表现力为人们营造了独特的街道氛围, 并为人们提供了交往与观赏的舞台。由于街道功能业态的不同, 街道建筑的配比也会产生较大差异, 集中体现在建筑界面上。
1.3 建筑界面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街道景观
建筑界面往往是构成街道第一印象的关键所在。这种第一印象可以产生深刻的记忆, 对后续景观有先入为主的初始效应, 对之后的环境评价也有很大的影响[4]。建筑界面的视觉效果有多种表达方式, 建筑师通过对不同材质的自然肌理和质感特征的解读, 在充分考虑人的心理效应和各种材质综合搭配的协调的基础上, 选择最佳设计方案。通过对其基本形体的切割、叠加和相交构成组合形体, 使人们通过材料运用的比例、质感、肌理、色彩的特征被感知。
2. 街景整治中建筑界面重塑的关键问题
2.1 如何定位街道气质和性格
一条街道吸引人的魅力在于它的与众不同, 这些特色背后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因素, 这便是街道气质。这种性格与气质的形成往往源于自然、地理、历史、社会等因素, 在历史的沉积下酝酿成自身独有的地方文化特色。人们根据经验为他们所熟悉的街道赋予心中的职能, 大多数是根据他们记忆深处对这条街道的理解。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街道的这种气质性格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时代的潮流赋予了同一时期建成街道相同的面貌, 以及相同的功能。这种趋同性使街道失去了它本应存在的与众不同, 呈现出“千城一面”的形势。
2.2 如何划分沿街天际线
城市天际轮廓线是城市审美对象中最具有感染力、震撼力的形态要素, 通过对天际线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城市的性格特征。人们通过对韵律、和谐、秩序、层次感、整体性等美学要素对沿街建筑群体以及天际线做出评判。只有既符合城市历史发展的特质、带有地方个性特征的城市天际线才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存在。
2.3 如何解读原有建筑界面
对原有建筑界面的重塑, 区别于新建建筑, 只有正确的解读才能达到较好的改造效果。在城市快速发展建设的大潮中, 大肆渲染如包装纸一般的沿街商业建筑立面虽然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 背面和侧面却经常被忽略;很多时候沿街建筑的兴建并没有考虑观赏者的视点问题, 过长没有变化的沿街立面很难让观者产生印象, 失去了建筑本应该有的特色效果。对原有建筑界面的解读, 应发现其问题所在, 提出最切实可行的重塑方案, 用最少的造价创造最佳的效果。
3. 实践案例——乌兰察布街街景综合改造
3.1 项目背景
乌兰察布街西起呼伦贝尔南路, 东至二环东路, 全长5.59公里, 是呼和浩特市串接老城和新城的东西向重要城市干道。随着呼市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和居民生活的不断提高, 现有的乌兰察布街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城市形象和居民高品质生活的要求, 迫切需要进行更新和整治。在这种形势下, 对此街道进行建筑、景观、交通等的综合整治, 打造一条富有特色的城市街道满足新的需求。
3.2 街道风貌定位
乌兰察布街作为呼和浩特城市中一条重要的生活性街道, 其形式源自中国传统的沿路商业形式——“街市”, 其商业活动分布在道路两侧, 人流、车流从中间穿过, 这种形式加大了沿路的商业价值, 也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 形成了线性公共活动空间。从功能角度分析, 这条街道拥有居住、商业、文教、办公等多元活力因子, 属于比较有活力的生活型街道。
3.3 建筑界面重塑原则
形象识别的原则:通过一些可行性的界面整治重塑手段, 对沿街建筑原有界面做出视觉上的调整, 使其与周围环境更加协调、美观。不触及原有结构的易行方案, 在强调其功能的同时, 突出建筑的可识别性, 为其添加历史人文的因素, 同时在适当地方加入地方风貌性的标志, 呼应人们内心的城市记忆。
控制性引导原则:设计师面对街道的整体街景改造时, 确定街道风格后, 往往会通过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来控制引导具体的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设计。在改造设计中只需对依附于建筑界面的广告牌、店招等, 提出相应的风格、照明、规格、位置等要求, 具体的交给专业人员处理。这样有利于整体效果和秩序, 丰富沿街建筑界面视觉效果。
可持续性原则:一条街道的形成隐藏着城市历史人文脉络的沉积, 这些不仅表现在街道形态上, 也同时反映在街道的每座建筑中。应该为需要改造的建筑选择有效合理地装饰风格、色彩方案、建筑细部、以及在城市风貌背景下的文化元素。这些都是对城市风格的一种沿袭, 试着为不同的路段选择不同的建筑界面重塑风格, 丰富整条街道的内容。
3.4 建筑界面重塑方法
1.新旧建筑界面的对话
旧楼改造工程与新建项目工程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有着较大的区别, 建筑界面的改造只能在不改变其建筑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乌兰察布街两侧建筑大多兴建于20世纪60—80年代, 如何实现新旧建筑的对话至关重要。
首先是对建筑风格的定位, 仿现代主义方盒子式的建筑, 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趣味, 它们的界面方式平庸而缺乏特点。其次是对原有建筑材料的解读, 在何处加入新的材料, 何种新的材料, 多少新的材料, 都是需要权衡的课题。最后是对城市空间的考虑, 只有了解建筑在街道中的既定意义, 才能在为原有建筑界面赋予时代气息的同时, 尊重既有建筑的功能和性格。
2.建筑界面的具体改造方法
对建筑原有墙体构件进行更换或增加:这种改造方式不需要改变原有建筑的结构和内部空间关系, 属于对原本形象改变最少的方法, 实施较方便, 在实际工程中较多采用。
乌兰察布街两侧建筑中有大量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住宅、商业和办公建筑, 这类建筑需要考虑其建筑性格, 尊重原有的形体和功能, 对原有构建进行更换或增加, 对立面进行划分, 通过加设遮阳构件的虚实对比手法提升视觉效果。在重点位置设计了色彩丰富的视觉焦点, 统领空间。 (如图1)
建筑外界面的整体改造:建筑外界面的整体改造, 一般是出于对建筑性质的考虑。这种改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原建筑外界面构成形式的限制。但是, 在对建筑界面肌理的处理和局部构建以突出凹入的处理比直接进行外饰面装饰要灵活的多, 玻璃幕墙或百叶的处理方式使视觉效果突破了原有建筑的界面限制。这种改造方式切断了建筑界面与其内部构件的衔接, 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建筑逻辑的真实性。
如图2所示, 该建筑修建于2000年左右, 外立面比较具有时尚感, 但材质单调、缺少维护, 局部有些破旧。通过对原有建筑界面的保留, 在外表面设置广告牌位置以丰富其色彩, 加设广告显示屏以增加整体区域的商业气息。
建筑造型的整体改造:乌兰察布街沿街界面西部起点部分的内蒙古图书馆建筑界面改造 (如图3) , 运用的建筑造型整体改造的方法, 这种改造方式在一般的街景改造中出现的次数比较少。建筑造型的整体改造不仅使建筑立面的形象发生根本的变化, 建筑界面的功能和技术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相应的空间品质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改造方式也是在对建筑原有体型和支撑结构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原有建筑的支撑结构、功能关系和形体的配合是建筑界面整体改造能否成功的关键。
3.5 构建弹性引导机制
建筑界面作为城市街道的灵魂, 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决定着整条街道的气质和性格, 充当着整个街道景观的背景, 并决定着沿街天际线的划分。街道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设计的表层, 而必须从地区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等方面总体来考虑。
街道风貌的形成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演化, 是不同历史阶段街道形态的叠加, 它的发展是有延续性的。弹性的引导机制才能真正起到设计本应有的指导作用, 为城市街景改造中的一系列设计以及后期的施工提供依据。
4. 结语
建筑界面的重塑需要充分考虑到上诉因素, 为街道建筑提供弹性的参考因素, 对部分建筑进行门窗更换, 在增加建筑内部舒适度的同时达到了节约能耗的目的。根据建筑所处的不同位置, 对其风格进行分析, 提供简洁富有韵律变化, 清新淡雅的重塑方案。
建筑界面作为一座建筑的要素决定着整个建筑的风格和性格。在街道中, 人们通过沿街建筑的界面构成方式组织自己的行为方式。如何处理好建筑内外关系、尊重建筑原有性格气质、考虑人在建筑内外的活动方式等, 都需要我们纳入建筑界面重塑设计的思考中去。希望通过上面的文字, 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哲嵩.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要素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 2010.9
[2].李小海.现代建筑外界面设计策略初探[D].四川:重庆大学, 2004.10
[3].张鹏举.界面——从城市环境看建筑形态构成[J].新建筑, 1997.1
营销案例:重塑“李宁” 篇5
在遭遇成长的上限之后,李宁公司开始激活业已老化的品牌,使自己的品牌成为一种被高度认知的价值承诺:它提供的决不仅仅是体育用品,而是一种生活品质和生活境界。李宁重塑品牌的一系列动作可圈可点,但要有效地激活一个老化的品牌,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本刊特约记者原燕飞一个个普通的男孩女孩,出现在很平常的马路、天桥、空地、天台、胡同,没有专业的运动场地,没有观众,没有喝彩,他们正在跑步、踢足球、打篮球、打羽毛球……一切看似平常……他们都身着李宁服装,眼神里流露出对运动无尽的专注与陶醉―
―他们好像已经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小院里晾着衣服,他们站在两边打网球;胡同中的铁门上划上一个白圈,就成了投蓝板;屋子里,一个孩子以一个标准的投蓝动作干脆利索地关了灯钮……最后,画外音响起:“只要你想,一切皆有可能”。
这是李宁公司新的广告片呈现的情景。广告在世界杯期间投入播放,长达一分钟。
一位一直关注李宁公司的广告从业者说:“这个广告跟以往的李宁广告的风格完全不同,让人耳目一新。定然有高人指点。”成功的广告可以称为“意义的快速注射”――用精心营造的场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丰富的意义传达给受众。曾经为诺基亚、宝洁、微软、SAS等公司做过广告策划的托马斯・盖德(ThomasGad)认为,一个成功的品牌应该有四个维度:功能效用、社会身份认同、情感的享受和心灵的感召。与之相应,一个成功的广告要让其目标受众迅速地产生对产品或服务的认知,意识到这种品牌给予自身的身份归属感,体验到一种使用同类产品或享受同类服务时难以体验到的感受,最后――也是最难达到的,是感受到一种生动的生活信念和生活境界。
如此看来,李宁公司新推出的这个广告是相当成功的。与它以前推出的广告主题(“我运动我存在”,“运动之美,世界共享”,“出色源自本色”)相比,“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ispossible!)给LI-NING品牌的定位精准得多。在年轻、充满活力的人面前,外界的限制都形同乌有,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都可以从无到有,“一切皆有可能!”。它以生动可感的画面,向观众强烈地暗示一种价值承诺:拥有李宁牌产品,不仅仅是拥有一种生活用品,而是拥有一种生活质量人生境界。
这非同寻常的“一分钟”透露出一个重大的信号:LI-NING牌将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它标志着李宁公司谋划已久的重大工程――重塑LI-NING――全面启动了。
成长的上限在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上,李宁的销售收入是8亿多,位居第一,相当于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中国销售额的.总和。(图一)
但这些年从来都没有超过10亿。(图二)
这是任何一个公司都可能遇到的难题:在经过成功的快速扩张后,企业成长的速度骤降,直至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企业上下都感觉到,有一种近乎魔障的东西在阻止企业的规模、效益无法再向上增长。
在李宁公司总经理张志勇的眼里,这一切意味着李宁品牌已面临着危机。张进入李宁公司已有9年,去年3月份接任北京体育用品公司的总经理。在此之前,他先后做过财务会计、财务主管、财务部经理和财务总监。
财务出身的张志勇天生对数字敏感,喜欢从数字中发现问题。他把李宁与耐克、阿迪达斯在不同的城市的销售额作比较,发现李宁在对品牌不太敏感的二类城市售额一直都不错,而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品牌充斥的大城市,李宁的销售额总是上不去。这可以自然地得出一个结论:李宁的品牌号召力已经停滞,或者在衰减,公司已陷入品牌老化的困境,虽然这种困境还没有到毁灭性的程度。
年4月,张志勇请盖洛普公司为李宁品牌做了一次全面的消费者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出李宁牌的种种问题:
一,目
重塑核心业务系统 篇6
一年前,如果问秦皇岛市商业银行副行长赵军朝:秦皇岛商行最大的发展瓶颈是什么?他多半会说,是银行核心业务系统难以支撑业务发展需求。
但是,在一年后的今天,这个问题迎刃而解。秦皇岛市商业银行不仅重塑了核心业务系统,同时还在秦皇岛市城市一卡通建设项目中争得了先机,为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核心系统一波三折
秦皇岛市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建设经历了4个阶段。作为商行电子化应用的初始,商行在1995年建立了第一代单机版核心系统建设,甩掉了手工记账和铁算盘,员工也不用横平竖直的翻打计息余额表,即便在决算日也不用通宵达旦的加班。1999年,为了解决千年虫的问题,商行开始开发第二代网络版核心业务系统,彼时,商行和合作伙伴双方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几乎是从每一笔交易的需求设计开始做起,点滴累积并如期开发完成。
对此,赵副行长如数家珍:“如果说第一次核心建设的意义在于我们甩掉了手工记账提升了核算效率,那么第二代网络版核心系统的建设带给我们的则是管理效率的提升,数据大集中使我们能够快速的提取、加工、整理和分析数据,为业务决策提供依据,全面提升了我行的管理质量。”
但是,相较前两代核心系统建设取得的成效,商行第三次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并不能算是成功的。记者了解到,进入到21世纪,秦皇岛商行的金融产品和电子服务渠道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原有的以模拟手工记账流程为基础的核心系统已然满足不了业务需求,其架构也无法容纳越来越多的外围产品的接入。
为此,2006年商行本着“小核心,大外围”的建设思路开始了第三代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虽然,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全行一本帐的瘦核心体系,外围系统通过前置渠道接入”的建设理念是先进的。但是建设过程却并不顺畅,以致最终没能完全实现设计思想。“核心系统的停滞不前,让新的电子支付渠道无法接入,严重制约了我行业务的发展。”赵副行长对此深感无奈。
小核心 大外围
到2008年,在秦皇岛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秦皇岛商行完成了增资扩股,完善了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剥离了历史形成的不良资产。与此同时,秦皇岛市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河北省城市一卡通试点城市,这给秦皇岛商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是,一卡通项目的推进必须基于借记卡平台的基础建立,对于秦皇岛商行来说,现有的核心业务系统还远远达不到要求。因此,在秦皇岛市商业银行面前就只有一条路,重塑核心业务系统,全面开展IC卡系统建设。
鉴于以往的经验,赵副行长表示:“核心业务系统是一个高风险的建设项目,做好选型工作极为关键,不仅需要考虑系统与银行实际需求的结合,确保系统安全上线运行,还要符合本行中长期科技系统建设规划的要求。”
为此,商业银行成立了新核心系统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在全行抽调力量组成了优秀的项目建设团队,从三个方面确定了项目选型的基本原则:新核心要体现以客户为中心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坚持小核心大外围的总体设计思路,具有高度的参数化水平。
2010年9月新系统的开发工作正式启动,秦皇岛商业银行和合作方神州数码融信软件有限公司(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企业)组成了从项目决策委员会到项目总监、项目经理、各模块专业组的组织体系,为保证开发质量,采用了基地开发模式,商行的项目团队到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研发基地进行封闭开发数个月,确定数百个需求差异和上百份差异需求文档,高质量的需求文档为后续的编码及测试工作打下了基础。
由于上线时间紧迫,经过充分论证,项目组决定将既定的顺序进行的3个测试过程合并为1个综合测试,节省时间的同时也保证了质量。上线日项目组准备了包括100多个步骤的严密的方案,各环节各部门有条不紊紧密配合,严格执行既定方针,保证了系统的成功上线。
为产品创新铺路
“经过一年的开发工作,新系统在9月23日上线试运行,目前来看效果不错。”赵副行长表示,“新核心系统为外围应用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行风险控制管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提高了我行利用技术手段防范风险的能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秦皇岛市商业银行正在实施新的三年规划,在未来发展中通过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综合管理水平和金融产品创新能力的提高,实现由地方银行向区域银行、由小型银行向中型银行、由创业型银行向创新型银行的转变。
在此基础上,秦皇岛市商业银行开展以网银为代表的电子化支付手段和渠道的建设,客服席位、电话银行、短信平台等为客户提供电子化咨询服务手段的系统建设,以及影像后督、信贷直连等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实施方神州数码融信软件公司总裁刘盛蕤介绍道,新系统体现了SOA的设计理念,坚持开放、松耦合的设计原则,规划应用系统功能分布,涵盖了银行渠道层、整合层、产品层以及管理层的应用,面向应用、数据整合的两大基础性平台,实现银行服务和信息的共享。
目前,新系统总分支三级清算体系及本外币合一的设计能够满足区域外经营的需要,2000多个参数化配置,银行级、产品级、账户级等多级分层的参数体系结构,可以对客户需求进行细分,实现金融产品的快速定制和创新,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此外,赵副行长介绍到,伴随着新系统上线,秦皇岛市商业银行同步上线了指纹密码授权系统,用生物识别技术取代了数字识别,提高了业务安全性。同时上线的电子验印系统取代手工验印,有效降低票据风险。同步进行的信贷管理系统的直连改造,信贷风控体系与核心账务体系成为一体,提高了授信产品的风险防范水平,充分发挥了新系统“小核心,大外围”的设计优势。
记者观察:运维也是关键
在采访中,秦皇岛市商业银行主抓信息科技建设的赵副行长多次强调合作方运维服务的重要性。他认为,核心业务系统的上线并不是双方合作的结束,恰恰相反,这正是合作的开始。
重塑美加净 篇7
事实上, 近两年来, 各大美容论坛里支持国货的声音一直不断, 各种国产品牌的试用报告受到热烈追捧。当下的年轻人们对经典国货的记忆、怀旧与追捧为美加净等老品牌的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情况下, 美加净也开始蠢蠢欲动, 悄悄琢磨着它的复兴计划。
到目前为止, 美加净已研制开发出多款适合年轻人的产品线, 并尝试着与国际一流的设计包装公司合作, 以摆脱原有的陈旧形象。在此基础上, 美加净正努力转变传统思路, 采用新媒体、大公关及创新内容营销等方式, 积极向年轻消费者靠拢。
令其欣慰的是, 这些行动颇有成效, 相当一部分年轻消费者 (22~28岁) 很快便成了美加净的忠实客户。如今, 不论是3-12岁的儿童人群, 22-28岁年轻女性, 28-35岁的轻熟龄女性, 还是35岁以上的熟龄人群, 他们中间都有大量的美加净拥护者。
艰难重生
作为经典的国民个人护理品牌, 美加净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成为国内个人护理品类的开创者。它推出了国内第一款发乳、第一罐洗发香波、第一瓶摩丝和第一款护手霜, 同时开创了数个畅销至今的明星单品。
1990年, 美加净进入巅峰期, 以占据全国护肤品市场六分之一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成为行业的第一品牌。单是美加净香波的市场份额, 就接近20%, 销售收入达3亿多元。
但好景不长, 在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外嫁风潮”中, 美加净于1990年与庄臣合资, 这个知名商标从此被束之高阁。
被收购后的第一年, 美加净的业绩就骤降至600万元。待1994年上海家化忍痛买回美加净时, 市场环境早已发生了巨变, 这一品牌风光不再。在上海家化的等待和犹豫中, 美加净又经历了将近10年的徘徊期。失去了市场优势的美加净, 被视为“上一代使用的比较老旧的品牌”, 品牌形象一度一蹶不振。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陈旧、老化的品牌形象阻碍了美加净的拓展之路, 也让上海家化颇为头疼。与此同时, 宝洁等跨国企业强势的品牌价值与功能诉求, 也对美加净的重塑形成了挑战。
尽管有诸多不利, 但上海家化立志于改变目前的局面。在家化看来, 美加净要成功“复兴”就必须做好产品的创新和品牌的再定位。具体说来, 它需要对消费者的形态进行研究, 不断转变观念;之后再根据目标消费者的特点与需求找到全新的品牌定位, 新产品还要做到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
基于这些要素, 上海家化开启了美加净的品牌复兴之路, 试图让这个曾经的国民护肤品经典品牌重塑辉煌。这场史无前例的变革计划囊括了品牌定位、品牌策略、渠道建设等, 目标则是, 在22-28岁的女性人群中建立品牌美誉度。
上海家化明白, 产品是品牌资产最重要的基础。于是从2010年起, 美加净便根据年轻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了产品细分, 先后进入沐浴、防晒、洁面、洗护发等多个全新品类, 突破了过去单一的护手霜为强势的局面。除了横向扩充品类, 美加净在纵向加快了产品的升级换代, 先后开发了天然真颜护肤系列、果凝护手系列以及花漾年华等升级产品。
以“美加净天然真颜系列”为例, 国货品牌中很少有如此丰富的产品线:整个真颜系列中包含蜂蜜倍润滋养系列、翠竹密集保湿系列、白睡莲水嫩美白系列、莲子紧致修护系列, 且囊括霜、乳、柔肤水、爽肤水等各个护肤品类, 与如今消费者的护肤习惯相吻合。
而在2013年上市的“美加净花漾年华护肤系列”中, 更加采用了精油、花水等高端稀有的原料, 独创的“花精美颜法”, 以花水打开肌肤通道, 以精油渗透滋养肌底, 两者相辅相成, 令美丽加乘, 水嫩新肌如花般漾现!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 新产品与美加净长久以来的品牌理念一脉相承, 即始终坚持天然路线, 并且以更加合理的价格, 带给消费者超越期待的护肤体验。
事实上,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消费者开始不再盲目追求国际大牌和高价格产品, 那些历史悠久、品质可靠的品牌渐渐回归人们的视线。况且, 当今的80后或90后消费群心目中, 大多对美加净品牌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消费体验。这种情况下, 美加净开始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
美加净去年的产品概念、包装设计、广告形象等, 纷纷以年轻化为目的, 希望拉近和年轻消费者的情感联系。就2013年上半年上市的防晒系列、洁面系列及洗护发系列来说, 这些产品的共同点是运用年轻人推崇的“鲜果”成分, 以抢眼的色彩包装预抢占年轻消费市场。
更重要的是, 在外资化妆品质量问题频繁曝出的时期, 上海家化已经拥有了国内一流的物流配送体系、精益化的管理体系和供应链团队。公司表示, 会愈加注重产品安全, “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成本最优化为始终追求的目标, 确保提供给客户满意的产品与服务”。
不管如何发展, 对产品力和质量的追求、天然温和的配方成分以及为消费者提供物超所值的产品体验, 都是美加净始终如一的坚持。
新媒体先行
美加净要成功复兴, 除了不断推出创新的产品线外, 精心策划的品牌传播也至关重要。
在家化看来, 美加净需要更加时尚的品牌元素和传播互动, 从而令消费者切实感受到这一经典品牌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 公司考虑再三后, 选择了更符合年轻人沟通习惯的社会化营销模式, 希望切入年轻人的网络语境, 来进行传播互动。
具体说来, 美加净在2011年首先尝试了当时最新颖热门的网络创意视频。在网上推出了微电影《七年之痒, 是门还是槛》, 片子通过一个结婚多年夫妻间的动人故事, 来表现美加净对于人与人之间纯朴的情感的追求。同年, 美加净的官方微博正式建立, 在社会化营销上又迈出了一步。此后, 微视频和社会化营销始终占据了品牌传播的重要位置。2012年, 美加净又推出了一则创意网络视频《抹香香》, 以国民护肤品的大众回忆为主打, 展现了从上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 美加净品牌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 希望加强品牌在人们生活环境中的渗透。同年年底, 微信异军突起, 迅速成为年轻人群中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于是2013年, 美加净又迅速建立了微信账号, 更加实时的和消费者进行互动。
《重塑能源》 篇8
出版时间:2014年7月1日
全书极富前瞻性地提出了具有商业可行性的新能源转型具体方案, 获得了包括国家能源局局长、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内的30多位政治、工商业人士的大力推荐。本书为读者绘制了一幅全新的新能源商业开发全景路线图, 建构了一个到2050年实现人类从传统矿物能源到新能源的全面转型的、价值近3万亿美元的商业解决方案。
流通体系亟待重塑 篇9
各地菜价的节节高涨引发了全民关注, 寻找农产品价格推波助涨的“幕后推手”引发了政、企、学等各界的强烈关注。在目前促使物价持续高攀的诸多因素中, 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过高已经被证明是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自进入2010年下半年以来, 尽管地方政府在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过程中启动了多项应对措施, 但农产品价格上涨却仍然刹不住车。在2010年11月16日举行的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中, 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表示, 根据商务部的检测, 之前一周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个品牌的蔬菜价格环比上涨33%。10月份, 蔬菜价格环比上涨10.1%, 猪肉价格上涨1.5%。而根据2010年10月份的C P I数据显示, C P I同比上涨4.4%, 食品价格的贡献率为74%, 其中蔬菜价格上涨了31%。
对于近一段时间以来的物价飞涨,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对外表示, 由于国内蔬菜的流通成本已经占到了蔬菜价格的1/2至2/3, 而蔬菜从田间地头至百姓餐桌, 一般要经过五至六个中间环节, 且每个环节都会有所加价, 因此菜价的不断走高最终形成。
“流通成本过高与中国尚未形成高效畅通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有很大的关系。”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秉廉告诉记者。在他看来, 当前国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分散、低效、多样化、组织程度低的弊病, 这不仅导致了交易成本、市场风险的居高不下, 而且还会造成农产品的污染损耗、增加值低等问题。
不过, 人为干预市场的行为不可持续并难以长久, 而通过行政手段压缩流通成本的空间亦较为有限。在这种情况之下, 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同时也是解决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办法。
从2010年12月22日~23日举行的“2010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 记者了解到, 商务领域的“十二五”规划将包括一个总体规划、三个国家级专项规划和六个部内专项规划, 而其中的国家级专项规划《国内贸易发展规划》将就农产品等内贸流通领域的发展出台重要的措施。
流通链条需优化
为了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2010年财政部、商务部决定在河北、辽宁、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海南、重庆、新疆等九个省 (市) 份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 并在大连、上海、南京、无锡、杭州、宁波、青岛、重庆、昆明、成都等10个城市开展肉菜流通追溯系统建设试点。农业大省海南省此次就被入选作为试点地区。目前海南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是以传统的批发市场、集贸 (自由) 市场为载体, 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外地运销商贩、加工企业为主体, 以产品集散、现货交易为基本流通模式, 以原产品和初加工产品为营销客体的基础流通格局。尽管这种流通体系一度让海南的农产品走向了四面八方, 但从总体上看, 海南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仍旧存在组织化程度低、管理落后、粗放经营等问题。
传统的流通体系也决定了目前的流通链条, 在全国各地, 采购、运输、批发 (一级、二级) 、配送、零售的流通链条一直占主导。而在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 70%以上的农产品都需经过批发环节, 甚至城市消费的蔬菜的90%要经过批发环节。而从2009年开始的“农超对接”项目试点正是要改变、优化这种被拉长的链条, 从而降低流通成本。
“不过, 由于批发商在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衔接了供求, 提供了交易信息, 且很多批发商同时也是物流配送商, 他们为农产品的流通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作用, 因此, 即使在很多时候这个环节会增加流通成本, 但倘若找不到更合适的替代者, 批发环节仍将发挥作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一研究员告诉记者。
但是, 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是, 在传统的流通体系下, 由于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批发商在信息的获取上不仅成本高、难度大, 而且往往会遇到很多风险。而这种难度和风险即是成本, 也是加大流通成本的一个因素。
另一个加大流通成本的因素是流通过程中农产品的损耗。“在我国目前的农产品流通过程中, 果蔬等农产品的损耗率已经达到了20%~30%, 而发达国家仅占5%左右, 有的国家更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签名告诉记者。
此外, 农产品在批发、零售环节中, 批发商要向批发市场管理部门缴纳市场管理费、摊位费、包装费、配送费、工商管理费等费用, 而从目前来看, 这些费用中仅个别费用存在压缩的空间, 因此, 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成本降低在此处作用不明显。
相比“农超对接”, 传统的流通体系的确增加了流通成本, 但鉴于目前这种流通体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砍掉批发商的流通模式并不能在短期内见效。而这样一来, 如何更好地优化这个链条将成为降低流通成本的重要课题。
流通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改变传统的流通模式, 由财政部、商务部开展的“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或许将成为破题之选。
据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常晓村司长介绍, 财政部、商务部开展的“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背景是2006年以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开展的“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等工作。
常晓村表示, 截至目前, “双百市场”工程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5亿元, 支持936家市场和企业建设和改造了1565个项目, 新增冷库库容200多万吨, 占全国冷库容量的20%。2009年“双百市场”工程承办市场成交额突破5000亿元, 带动就业近百万人。2009年, 农超对接工作安排财政资金4亿元, 在17个省份支持建设了205个项目, 有些好的项目农民销售农产品价格平均提高了15%, 超市售价下降了15%, 农民、消费者、企业三方均受益。可以说, “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工作的开展对于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 缩短农产品流通环节, 提高农民收入, 保障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工作。
据介绍, 此次“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要继续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改造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设施, 完善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等功能;推动农贸市场改造交易和配套等设施, 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支持农产品连锁超市建立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 提高农产品配送率;支持农产品冷链设施建设, 鼓励企业建设和改造冷库等设施, 延长农产品销售期。要打造现代化农产品流通链条。开展“农超对接”, 鼓励大型连锁超市与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产销对接;引导批发市场紧密联系农产品生产基地, 开展团体、超市配送服务, 进而减少流通环节, 降低流通费用和农产品损耗。要推行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和包装化。鼓励农产品流通企业和批发市场参与编写和实施农产品流通标准, 对鲜活农产品实行分级包装, 培育自有品牌, 开展订单农业, 为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打下基础。
对于试点中提到的“农超对接”, 沃尔玛、物美等零售机构颇有体会。据沃尔玛中国京津冀公司事务总经理张涛表示, 通过“农超对接”, 沃尔玛至少减少了流通过程中的两个环节, 如此一来, 农产品价格也比从传统渠道采购的同种产品价格降低了10%~15%。
“农超对接”在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产品的新鲜度。张涛以沃尔玛设在北京密云县的蔬菜基地举例说, 该基地收割后的产品, 只用一天时间就能到达超市柜台, 较之过往的流通体系缩短了一天时间, 从而让农产品更加新鲜。
截止目前, 仅沃尔玛一家零售企业就先后在全国的18个省市建立了62个直接采购基地, 面积达63.7万亩。而按照沃尔玛方面的预计, 到2011年, 沃尔玛中国超市销售的农产品将有1/3来自“农超对接”基地。
而物美董事长吴坚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 物美日均售出的150吨蔬菜中, 80%的蔬菜来自物美的农业基地, 而通过“农超对接”, 物美的果蔬价格一般要比市场价低20%以上, 促销商品的价格更要低到40%以上。
健全制度是关键
毫无疑问, 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是造成此轮物价飞涨的重要原因, 但并非唯一的因素。在上述研究员看来, 今后国家在重塑流通体系的过程中, 也应当在相关制度上有所作为。比如说严格挤掉流通环节中出现的不正常的加价行为, 着力构建更有效的农产品“绿色通道”、解决长期存在的运输车辆客货混装的问题、解决农民进城卖菜难的问题、完善价格补贴机制、把握好农产品收储、投放的节奏和时机等问题。
有专家指出, 在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的过程中, 政府不能优柔寡断, 必须果断行事。比如, 进一步扩大“菜篮子”相关产品政策性保险制度的覆盖面, 分散蔬菜、生猪养殖户的经营风险;鼓励配套建设冷藏保鲜和流通加工设施, 延长生鲜食品的供应周期;加大力度建设“绿色通道”, 降低蔬菜运输成本;积极发展农产品期货, 使农业生产摆脱“蛛网怪圈”等等。
事实上, 在流通环节因素外, 此次物价飞涨还与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串通涨价、搭车涨价有很大的关系。其中, 农产品的资本化运作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相关机构运用自己的资本和炒作期货的方法, 把某些农产品比如蒜、姜、绿豆、糖等, 从市场上收购并囤积起来, 然后再通过自己的连锁经营和短缺性的市场供给以及暗中的哄抬价格, 把其炒作起来, 牟取暴利。
对于这种流通环节上的价格上涨, 专家认为, 基本的对策就是加强市场价格变动上的日常监管, 切实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合理的经营利润。而对于一些市场寡头和垄断行业产品价格的向上调整, 要实行成本收益审核与价格变动报批制度。
重塑零售价值 篇10
零售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 重塑零售价值, 是这个新时代的开端。但愿对零售价值的思考与追寻, 来自零售人、零售当家人与零售行业的内心呼唤, 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号召”。政府要做的是企业不能做、做不好的事, 凡是企业能做且能做好的事, 应该交由市场与企业来完成。错位了, 就会发生混乱。纠正这些混乱的成本极高。
重塑零售价值的首要任务是发现我国零售的缺陷。最近20年零售业的发展,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引进新业态, 以我为主;第二阶段是贴身竞争, 以学习竞争对手为主;第三阶段是差异求变。发展到第三阶段才比较关心顾客是谁、买什么、怎么买等问题, 但对顾客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顾客心目中的价值是什么?那才是顾客真正想要的东西。零售的一切价值, 归根到底来自于顾客所感受的价值, 即顾客满意与忠诚。
对零售商来说, 最重要的是做三件事:一是把顾客引进来, 即客流量;二是让顾客买得更多, 即客单价;三是尽可能节省成本, 即财务控制。
对顾客来说, 放心便利的多样化选择与购物体验, 是零售的核心价值。德国的阿尔迪可以“只放一只羊”, 只卖少数几百种商品, 却把单品做到超越沃尔玛。但面对喜新厌旧、生性多变的中国消费者, 多样性选择尤为重要。“流通是桥梁与纽带”, 这个提法讲了几十年, 但直到改革开放以后, 其作用才在市场体系建设中逐渐释放出来。如今的流通犹如自来水管道, 大管道到小管道, 小管道到终端, 零售就是自来水龙头, 什么地方有人生活就安上一个, 使用方便且廉价。对消费大众来说, 方便与廉价, 是零售的“原始价值”。
零售的价值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是那些具有时代精神的企业家为了迎合经济发展与顾客需求, 才创造了不同时代的零售价值。零售的每一次变革, 都伴随着消费革命。尤其是网络的发展, 不仅会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而且也必将改变营销法则, 从而导致零售价值也发生转折性变革。过去消费者购买行为受广告影响, 如今的消费者更注重自己和朋友的购物体验, 消费者在决定购买行动前需要“搜寻”其他消费者的“口碑”, 在购买后则又会让其他消费者来“分享”自己的购物体验。消费者一旦拥有“网络”, 就拥有了把抱怨告诉全世界的本领。如果零售不能适时改变自己, 肯定没有前途, 不管以前有多么辉煌。
零售主导市场更能体现零售价值:在过去的60年中, 我国零售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产主导,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 在国家计划框架内由制造商与批发商共同控制着零售市场。第二阶段批发主导, 改革开放以后, 计划分配体制逐渐被瓦解, 中国消费者如刚睁开眼睛的婴儿, 面对新产品尤其是进口家电产品趋之若鹜, 不仅被国外品牌不仅骗走了不少血汗钱, 还造就了洋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价值, 同时一大批传统国有品牌被打垮兼并, 失去自己的品牌以及自己的消费者, 这是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背后所付出最惨痛的代价。如上海的便利店, 快速发展至今, 培育了一个比较稳定的顾客群, 内资坐享“地盘优势”, 但如果禁不起外资收购的诱惑, 稍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新东西什么都想要, 但供应有限, 便使拥有货源的批发商成了市场的主导, 那就是“官倒商倒全民倒”的时代, 是批发主导的时代。第三阶段零售主导, 零售业依靠连锁组织模式快速成长, 出现了批零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零供关系从原来的批发主导逐渐转变为零售主导, 由此也产生了新的零供矛盾, 并激化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 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 包括出台相应的规范政策。
在这个关键时刻, 经济法规与行业自律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流通的宏观角度来分析, 最重要的管控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消费维权;二是公平竞争。与这两个方面相比, 零供关系虽然可以纳入公平竞争的范畴, 但是这一关系主要还是应该通过竞争与较量来维持, 不存在绝对的“弱势”与“强势”, 在市场中, 只有消费者才是弱势的, 所以, 最关键的是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但目前问题是:零供关系被一再推到风口浪尖, 甚至还想把进场费当做商业贿赂来加以禁止。我国流通监管中最缺的是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规体系与实施体系, 如广告法就应该重新修订, 很多商业行为没有必要控制, 但必须控制虚假的商业行为, 广告虚假就是危害最大、最典型、最无耻的行为, 应该加以严惩。在前述的零售三项基本活动中, 宣传、促销、环境等方面也存在一系列不道德的、虚假的、不良诱导的行为, 如卖肉的用红色的灯、百货公司的折扣销售、服务人员的虚假推荐、超市现场加工食品的安全状况、顾客购物动线的强制规定等等, 都应该通过立法来加以控制, 给消费者维护自己的权益提供法律保障。现在的《食品安全法》以及实施细则, 虽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但仅是食品安全还远远不够, 其他商品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而且对消费者的赔偿应该从“有害赔偿”转变为“无害赔偿”, 就是说, 只要商家存在不良行为尤其是欺骗行为, 无论消费者实际是否收到伤害, 都应该严惩并实施对消费者的赔偿。只有这样的法律才能起到威慑作用, 才能真正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中国人对企业使命的理解, 对利润的追求渴望, 以及实现零售利润的理念, 还不够现代化。在我国常常把企业的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分离开来, 把社会责任看作是经济责任以外的某种负担。实际上, 任何企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本来就包含了法律责任、经济责任、伦理责任, 以及慈善责任。可见, 企业并不是单纯的营利性组织, 首先是承担社会责任的组织, 如果违背了这一条, 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至于企业的伦理责任, 是指未写进法律的行为准则和行业标准。商业伦理作为一种社会责任, 其实并不是单纯的个人道德问题, 而是广泛地涉及到投资者、消费者、员工、法制体系和公众等众多的相关利益团体。伦理并不是虚无缥缈、高不可攀的道德信条, 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 如投资者为了获取最大回报, 否决员工提薪计划;为了获取企业的最大价值, 高价出售给外商;为了推销产品, 对顾客过度称赞;酒吧提供停车服务, 导致醉酒开车等等。
社会进步会促进企业增强责任意识, 但首先需要通过立法来强化经营者主动平衡上述四种责任。
消除眼袋 重塑美丽 篇11
什么是眼袋
眼袋是指下眼睑部组织松弛、眶隔内脂肪堆积过多,或眶内脂肪组织经眶隔的薄弱部位向外疝出,造成的下睑皮肤下垂而且臃肿的袋状畸形。眼袋的产生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往往有家族史,多见于年轻人,眶内脂肪过多为主要原因;继发则多见于中老年人,是因下睑支持组织结构薄弱松弛引起。
由于个体的差异以及组织老化程度的不同,眼袋所表现出的形式也大不相同。临床常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眶脂疝出型 以眶隔内脂肪向外下方突出为主,而无下睑皮肤和肌肉松弛,多见于中青年人。
皮肤松弛型 以下睑皮肤松弛、皱纹增多为主。
皮肤和眼轮匝肌松弛型 下睑皮肤和眼轮匝肌松弛下垂严重,但无明显脂肪膨隆。
混和型 兼有眶隔内脂肪突出与皮肤、肌肉松弛的特点,这种情况最多见。
眼轮匝肌肥厚型 特别要提出的是这种类型其实不属于眼袋。其形成源因在于下睑缘眼轮匝肌肥厚,形成下睑缘下方条状凸起,而其本身并无眶脂的疝出。但与眼袋的区别是,当笑态时眼袋的膨隆缩小,而眼轮匝肌肥厚的膨隆却加重。
眼袋手术 重塑美丽
眼袋一但产生,除了手术切除,其他方法很难消除。对于不同类型的眼袋,手术的方法也不同。只有眶脂疝出的眼袋,可以从下眼睑的结膜入路切除脂肪,无需缝线,皮肤不会留有任何痕迹。其他类型的眼袋都需在离下睑睫毛缘1~2毫米处切开,切口平行于下眼睑边缘,稍微超过外眼角,这样手术后刀痕隐蔽,一般看不出来。手术不仅可以切除多余的脂肪,还可提紧松弛下垂的皮肤和肌肉。
行眼袋整形术者大多为中、老年人,故如同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者,应先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此外,术前一周应禁用激素、扩血管和抗凝血药物。
术后自我护理
在进行了眼袋消除术后,合理恰当的自我护理十分重要,因为它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速伤口的愈合:
1. 术后未拆线前,洗脸时注意不要打湿伤口,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
2. 术后24小时内,可以用冰袋局部冷敷,预防伤口的继发性出血,减轻水肿。如果一旦发生出血不止,应及时到医院复诊。
3. 术后应有安静舒适、空气清新流通的环境休养,避免头部位置过低而加重伤口肿胀。在饮食上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同时多吃水果和新鲜蔬菜,促进伤口的愈合。
4. 手术当日,伤口会有些疼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轻。不要急于服用去痛片,因为阿司匹林类药物会加重伤口出血。
5. 术后5~7天拆线。拆线一天后可局部热敷,促进水肿尽快消退。
网络重塑传播行为 篇12
1.1 网络突破了区域界限,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生活在“地球村”里
网络的出现将单个人真正推到了全世界媒介面前, 人与人之间的地理距离概念由于信息自由高速的流通而变得模糊, 传播学先驱麦克卢汉在三十多年前提出的“地球村”的概念正由理想变成现实。正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这样写道:海关警察可以查禁我带的书, 但我照样可以自由地传输比特。小小的屏幕将世界一网打尽, 在任何一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都可以自由畅通地与全世界的计算机交换信息, 它使得世界各个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虚拟的世界里, 万里之外的不同网民可以当面交流思想、研讨学术、交换信息;人与人之间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 消除了由于空间距离所带来的种种不方便和不经济。
1.2 网络突破了时间界限, 信息可以瞬间传给每个“村民”
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网络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另一方面表现在网络新闻传播的全时化。在因特网上, 海量的信息以光速在四通八达的网路上流动, 信息始终处在动态更新的状态中, 其时效性的优势是其它媒介可望不可即的;另外, 广播、电视即使能现场直播还是要受播出时段的限制, 于是, 很多情况下, 媒体往往对许多突发事件猝不及防, 延误了新闻的报道。网络则解决了这个问题, 它全天候都在运作着, 其信息的及时传递, 就像若干个CNN的24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频道, 这个速度是任何一个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
1.3“比特信息海”扑面而来
网络的传递数据的单位为比特, 而比特的特征之一便是无限存储, 它所掀起的海量信息必然是汹涌地扑面而来的。这种“海量”不仅表现在广度上, 也表现在深度上。从广度上看, 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连接了起来, 每一个用户都是面对着来自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信息资源, 具有空前巨大的选择余地。从深度上看, 垂直网站日益增多, 它们提供的信息更加个人化, 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含金量。于是, 我们在“比特海”肆意遨游, 享受着网络带给我们的信息快感。
2 网络的巨大作用促使我们在多种环境下“有所作为”
首先, 网络使得我们的娱乐环境更加多元化, 我们享受着娱乐化的饕餮盛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阐释精神”逐渐失去了市场, 我们已经走入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而网络将这一娱乐精神推向了新一轮的高潮。
其次, 网络颠覆了传统的购销环境, 我们享受着网上购物的乐趣。网络打破了传统实体店的购物方式, 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购物环境与销售环境。活跃在网络社会中的人们, 足不出户便可购买如意称心的物品。现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促使网络购物逐渐走向成熟, 诸如淘宝、当当、卓越等知名购物网站, 不但有着精确的销售系统, 也有着较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 如果网民不满意购买的货物, 可以轻松进行调货或退货。另外, 由于网络销售天然没有租赁费、装修费都各种实体店必须的费用, 他们销售的货物自然低于实体店的价格, 但物美价廉的同时自然对网友们的鉴别力有所提高。
第三, 网络打造了全新的学习环境, 为我们获取知识提供了广泛的途径。“我遇到了……问题, 知道该怎么解决吗?”“去百度一下呀!”,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 可见人们遇到问题时求助网络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 而传统获取知识的方式主要是课堂听讲、前辈传授、自己的深入实践探知等途径得到的。在网络传播环境中, 人们只需轻轻的点击鼠标, 熟练的运用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便可以轻松得知天下事。
3 我们在网络中有所作为, 网络也重塑了我们的传播行为。
3.1 网络使得超时空的交往方式得以廉价的实现。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曾谈到“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 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 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互联网作为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兼具的产品, 不仅实现了马恩两位大师的预言, 并且称得上是一种名符其实的全球化传播工具, 它实现了跨国界、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以及信息资源的全球共享, 并且这种传播和共享是廉价的。无论你是置身于娱乐环境、购销环境还是学习环境、沟通环境甚至于四重条件都具备的复杂环境, 网络让我们对时空观念变得模糊, 网络让我们不必担心因联系远方的人所产生的高额费用, 网络为超时空的交流不断打着折扣。你只需交纳上网的费用, 即使相隔天涯海角, 即使身处不同半球, 绘声绘色的聊天也变得轻而易举起来, 送货上门也可借助鼠标的点击得到实现。
3.2 一对一、一对多甚至于多对多的无中心传播方式可以同时进行
事实上, 关于互联网属于何种类型的媒体, 学者们一直没有定论, 原因就在于网络不断呈现出的特征使得他们无法界定它的类型。互联网突破了传统大众传播模式的框架, 传统大众传播中, 传播者处于传播的中心, 占据主动;而网络传播是无中心的, 传者与受者处于同等地位, 无论是获得信息还是发表言论都享有前所未有的平等, 于是受众处在无中心传播的大环境下, 自如地进行着一对一、一对多甚至于多对多的传播。这几种传播方式在网络沟通环境中表现得极为明显, 加之音视频等技术因素的协助, 使得这三种方式在实施过程中简单易行, 我们很难想象在给多人讲述一件事情而同时获得他们的反馈, 很难想象我们沟通时的动作竟是“复制”或者“粘贴”, 而今天, 无论是邮件的互来互往, 还是QQ群聊无不掺杂着三种传播方式并用的情形。
3.3 网络真正实现了信息选择的主动性
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过程, 是传播者向受众单向流动的过程, 由于受众的不确定性及受众对信息的被动接受, 使得信息传播的方式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噪音”和高冲突:报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往往根据自己的倾向性和编辑思想决定的信息内容, 却往往因不能满足接受者的需要而不为接受者接受。
3.4 网络使得我们的传播行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互动性、高参与性。
传统媒体采取的是发布一传输一接受的单线传播模式, 这种传播方式在结构上是固定的, 缺少变化性, 一经确定就不能更改, 尽管我们的传播学教科书上的传播流程图都忘不了画上反馈的箭头, 但这掩盖不了一个尴尬的事实:在大众传播时代, 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分水岭是清晰的, 与大众传媒发布的使人目不暇接的信息相比, 受众的反馈显得微不足道, 根本不能与之等量齐观。而网络兼容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特征, 从而形成了传播发布一传输一接受双向互动、循环往复的传播模式, 它突破了传统文本传播的单向性与呆板性, 受众具备了信息的传者与受者双重身份, 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由点到面的多元化传播之中, 每个人都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 用尼葛洛庞帝的话说:“在网络上, 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网络的交互性为网民提供了空前的权力和自由空间, 用户可以自由的选择、发布信息, 甚至可以度身预订自己需要的信息, 互动传播时代真正到来。
当然, 网络在展现其优势之时并不是完美无瑕的, 那么, 我们的传播行为在网络的引领下也不可能精准到位。任何一种事物在其诞生之初都必然带有一定的劣根性, 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社会自然要学会与网络媒体主动地融入, 合理的利用其优势作用, 趋利避害, 做一名积极健康的“数字公民”, 享受在网络中遨游的每一刻, 体验虚拟社会带给我们的温存与感动。
摘要:本文探讨了网络的技术优势, 在此基础上, 笔者调查了一批比较有代表性的80后如何利用网络的作用而“作为”的, 通过统计, 笔者认为, 他们的行为反映出网络的技术优势改变了我们的娱乐环境、学习环境、消费环境及沟通环境, 使得我们在多种环境中可以有所作为, 从而影响了我们的传播行为。
关键词:网络,环境,传播
参考文献
[1]常昌富, 李依倩.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王文宏.网络文化的表现形式及特点.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