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大槐树

2024-06-17

故乡的大槐树(精选3篇)

故乡的大槐树 篇1

2009年夏初,终于成行向往已久的洪洞大槐树景区。当我们一行顺了一路彩色旗标引导的洪洞市区,感受着清明节大型祭祖活动犹存的余韵,抵达那由水泥塑造的虬龙盘错、沧桑高古的大槐树根部造型的大门,望一眼“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牌子,这才得知当地政府已经对这一文物景点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但对我来说,仍然是全新的第一次。等迫不及待走马一程下来,感觉却空荡荡的,让假、大、空的景物坏了心情。

那大门里面迎面就是塑在大红底墙面上的金色大字“根”的新照壁(亦称影壁),两边的耳壁上则各有两个竖写的篆字“饮水”“思源”。其后,便是新扩建的景区,一池湖水,四围便是新栽植的花树苗圃,雕塑故事,一点没有遗址与文物的感觉,倒像是个休闲的公园面貌。相比之下,倒是被冷落在东边旧入口处的小了许多的老照壁更耐看更有味道些,那绛红的底色,有所残缺但精致生动的砖雕作品,至少没有新照壁粗糙的活计所显现出的弥漫全社会的浮躁之气,这的确无意间折射出当今商品社会利益驱动之下,一切的艺术都被扭曲和糟践了的事实!听说古代的许多石匠,可能会花一辈子的心力雕刻一件石雕、木雕、砖雕作品,因为他是把这样的工作视为对自身功德的积攒,品行的修炼,精神的寄托,所以用心之专,工艺之精,自然便可想而知了。而今天的工匠们,则是用“时间就是金钱”的经济脑袋,算计每一件活计可以赚取几两银子,并以此投入相应的最经济的成本——材料与工时的,至于质量,只要当下能交工付款,哪怕明天就破损了,也不管不顾了,甚至会高兴,因为又有活干啦!这大概就是全国各地新造文物景点的泥塑雕刻作品几乎无令人满意之作品的因由所在吧。

再说那因见证了大移民而成为景区标志或灵魂所系的大槐树。作为景区主题的宣传,我对大门口的槐树根雕是认同的,欣赏的,但是景区里面的感觉,可就大异其趣了。大概是自己满脑子的“大槐树”概念,所以一进门,就留意到花树间一些新移植的半大槐树,椽一样碗口粗细的褐黑色的主干顶端,抽出缕缕嫩枝绿叶,显然也与历史概念的大槐树关联不起来了。等曲折向后到了供奉祭祀大槐树的地方,见证过移民情景的大槐树已经了无踪迹,有的,只是一座竖立着镌刻“古大槐树处”石碑祭祖亭,两边的柱子上是一副黑底金色隶书对联——“开疆拓土筚路蓝缕启山野,报本溯源铭功昭德兴中华”,铭记了曾经的大槐树对几百年前曾经的大移民事件的历史见证者的意义所在。这也算,遗址更显岁月蹉跎嘛!而就在祭祖亭东侧的高台上,我们见到了一棵据说是第二代的老槐树,已是周身被铁皮片横箍竖拽着的无法倒下去的一具枯尸标本了,近旁还有生机盎然的第三代,感觉不错。可是转过后面,一棵完整巨大、繁茂蔽日的假槐树却突兀呈现。仰望这没有生命的水泥钢筋的怪物,我真的不知道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不管工匠的手艺多么高超,树干的老皮和断折处的年轮多么逼真,我还是一点点的感觉也没有,这毕竟不是在观赏雕塑展览的作品呀!还不如让我看见那棵老槐树朽烂成粉的根部痕迹的感觉更显真实。我坚信,要想感知和对接祖先们的生命信息,最好还是面对尽量久远的文物遗存,哪怕是一片废墟。可是在这新一波造景热潮当中,多少有价值的建筑与废墟就这么被好心地毁坏掉,荡然无存了。

假槐树的近旁,是一座规制宏大、几进纵深的寺院,是个煤老板出巨资在原来的遗址上恢复重建的广济寺。当年即将远离故土、迁徙四方的人们,就是在广济寺院门前的大槐树下集合的。而今,故事的主体背景虽然布景一般再现了,却被淹没在无限扩大的景区之中,与一棵并不相识的水泥槐树形影相吊,构成一处历史记忆的幻象。人们明知道曾经的记忆并非今天重重构筑的庙堂殿阁、水泥大槐树,却为了金钱而不是纪念地这么可劲地做着,如之奈何?而且,面对这种时空错位地对一种文化记忆的放大复制性的情景再现,真的还不如面对真实的图片旧照、黑纸白字的历史记述来得更真实可信些。

而那座三殿相连、坐北朝南、巍峨壮观的“祭祖堂”,尽管大殿正面逐级向上密密麻麻排列着姓氏牌位,前面当然少不了祭拜与供奉的摆设了,但仍让我想到全国各地许多新造庙堂宫殿给人的相同感觉——大而空。我实在没有耐心从中找见自己所归属的李姓,因为那些新刻写上去的电脑印刷体汉字的平板面貌,一点也没有积淀镌刻了岁月痕迹的厚重与丰富的历史感,没有足以吸引我探寻的民族精神文化信息,更无法接受仅仅借明朝时期多次比较集中地迁山西之民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的故事,就把汉民族的总根扭转附会在这一处,多少有些夸张了,那全国各地原有居民的根又在哪里呢?难道在这种煞有介事的声势浩大的回归与祭拜的仪式当中,就可以完成一个民族历史的繁衍血脉和一个民族文化魂魄的传承延续了吗?

至于西侧另一座大殿里以经营不计其数的姓氏族谱和锦盒装起来的始祖铜版刻像的商业氛围,可能达到了市场化运作的效果,但却完完全全破坏了我心中寻根问祖的神圣感。本想转一圈就出去,却被一个经营始祖刻像柜台的女服务员叫住,问贵姓?说不买没事的,了解一下自己的祖先是谁,增加一点知识也是有意义的。待我报上姓氏后,她就边在柜台里面寻找李姓始祖,边顺口问了一句知道是谁吗?我说真正的始祖,应该追溯到皋陶,他在舜时代曾担任掌管刑狱工作的大理官职,因官职得理姓,后人因躲避商纣王的追杀,才借李树的谐音改姓为李。服务员取出来打开锦盒的盖子,里面的白描人物头像下的名字则是李利贞,就是因进谏被纣王杀害的理征的儿子,李姓正是由他而始。从始称李姓的角度说,或许也对。不过要是按这样的界定法,要寻找与大槐树移民相关联的直系李姓祖先,首先要查清祖先是否是被迁徙的成员,然后应该找到当时被迁徙的李姓族群,再细加甄别,找见属于自己的那一族,即可,没有理由找到李利贞那里了。可这么讲,又总觉得有点数典忘祖的味道。不过要按我那样一路找回去,李姓据说要找到皋陶的曾祖父、上古东夷族首领少昊氏那里,而绝大部分中国姓氏,大概都可以找到黄帝、炎帝和蚩尤那里了,如此以来,这里也就没有这么多的形形色色的始祖头像可卖了。我没有把李利贞的刻版头像请回家,并不是在乎它99元的价格,而是因为关于他的故事,实在与整个中华民族的上古历史一样,早已遥远漫漶成了模糊虚幻的神话一般,因此这种感觉,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的有机组成部分,早不再具有属于某一个家族的狭义概念的祖宗的意味了。如此,我只想通过阅读,从中捕捉任何一点具有文化信息与历史趣味的故事传说轶闻之类,细加品味,努力从中辨析出一个伟大民族多姿多彩的血脉来路,得到一种灵魂有所归依的踏实感就足够了,而不愿意像宗教皈依似的,搞类似的形式主义的顶礼膜拜。

在自己惆怅若失地转出那无一不闪烁着“新意”的一殿一石一栏一树一桥,回头瞭望偌大的公园般的景观的时候,就只剩下了弥漫在空旷的暮色当中的“空”。真是可惜!何必要把凝聚了特定历史事件的悲壮肃穆的一滴“牛奶”搅入这扩大散漫休闲的公园之“水”中,换取如此寡淡乏味的效果呢?显然,这一切都是这个物欲横流、惟利是图、充满浮躁的造景时代的又一大败笔。这些景观的策划设计者们,在好大喜功的宏伟构造当中,恰恰忘掉了遗失了或破坏掉了历史景观的文物性质的这一特质,忘了那才是景观的价值和灵魂所本,才是历史信息与民族魂魄依附传递的凭借。没有了那些浸透了历史年轮与岁月呼吸的大槐树、手工青砖与黏土砌就的建筑的脸面坚守,那些再高大宏伟的崭新建筑的复制与杜撰,只能是一种虚伪的幻象,所以只能是空洞了。反倒是被弃置冷落在东边花树间那座传统的砖脊瓦檐、肉红色的墙体、拱形山门洞和两扇铆了铁钉门环的暗红色的木门、上方镶嵌着长方形黑底黄字的“迁民遗址”的旧入口大门,以它并不是多么古老,但是却平实、古朴、内敛的建筑格调,让我终于感觉到了一点点实在可信的感觉,因为它才更像是一副历史面貌的恰当的记忆与存在。

故乡的大槐树 篇2

槐树( ) 苍虬( )

2.本义的叙事线索是 ,叙述的顺序是 。 (2分)

3.朗读第⑥段时,重音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如此 B.长大 c.一定 D.季节

4.本文中第②~④段依次记叙了三件往事:② 、槐树下嬉戏、。(2分)

5.结合语境,解释②③段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每小题2分)

(1)绿的云团: 。

(2)香山: 。

6.扎根山塬,挚情奉献,这是村槐和祖父的共同特征。品读第⑤段,在原文中找出两处具有共同特征的相关句子,并用“ ”画出来。(2分,每处1分)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本文借物抒情,借对村槐的赞美,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

B.本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C.文章以村槐为题,托物言志,表达了扎根故乡、倾情奉献的志向。

D.文章结尾不仅照应开头,而且深化了主题。

8.假如你要把本文推荐给你的同学小强,请把你的推荐理由写在下面。(4分)

提示:可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某一方面作答。

《故乡的槐树》的现代文阅读答案 篇3

再过几个月,煦暖的春日就会蹒跚而至。站在逼仄的庭院中,留恋地打量着这棵虬劲苍然的古槐,一片茫然;我决计在冬末春初开解她。

古槐移栽至此已有百年历史,沧海桑田,犹然春萌夏华,枝叶丰茂。槐根盘根错节,破土兀立,穿屋基而出。枝干侧仰,右侧有碗大空洞;枝条旁逸斜出,贴墙而上。槐体枯干葱茏,枯干处,树洞存贮清水斗许,澄澈可鉴,至冬日而不枯;葱茏处郁郁苍苍,参天而立,槐叶随风飘逸可人,花朵串串,清香四逸,满园春色。秋风萧瑟处,遍地秋叶秋蕊,脚踏上去,松软沁骨,心神俱静,秋的韵致便清清爽爽地驶入眼底。这时,泡一壶酽茶,夜坐槐树下,听秋风穿墙而过,听槐蕊落地有声,听秋虫鸣唱心曲,仿佛进入一个通灵的天地。

庭院暗狭,前后被大伯、二伯两家院墙夹堵,拘谨而急促。父亲几欲搬迁,但又对老屋恋恋不舍,安土重迁。后来家中人口渐次增多,院落更显得捉襟见肘。最后,家人反复磋商,决定伐掉古槐,挪开一片天地,备兄弟姐妹舒腰展足。不过,父亲后来还是改变了初衷。父亲讲,就在当晚,一位布衣布袍、手拄龙头木拐的老者进入他的梦乡。老人神情黯然,面容憔悴,自言身为槐神,历陈功过是非,只说得父亲心酸凄怆,欷歔不已,难以自持。飒然惊觉,竟是南柯一梦。父亲披衣出户,但见月色如洗,清幽苍凉,古槐枯叶,飘落满地。自此,父亲打消了开解它的念头。

古槐屡遭困厄祸灾,想来令人凄悲。日军入村,各家搜寻,凡能值钱的物品尽被掠夺。祖母拿不出像样的东西,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挥舞着军刀向槐树猛砍,借此恐吓祖母。日军离

去后,浑身颤栗的祖母用厚厚的棉布把槐树的伤口裹了又裹,心疼流泪,担心她会枯萎而逝。

国军驻扎在离村子不远的高山上,经常进村骚扰。母亲养了几只下蛋的老鸡,国军饿虎扑食,进家猛追,可鸡偏偏飞上了槐树,几个兵端起步枪一阵猛扫,那只母鸡自然难以幸免,就连槐树也枝断叶残,伤痕累累。母亲急得哭天抹泪,对槐树全然是内疚和心疼。破四旧那些年,村里揪人批斗,斗来斗去,没有什么花样,不知怎地就扯到我家的百年古槐。队长出语惊人,没有比这更旧的了,不破它破谁?天才的构想自然是悲苦的结局,一村人将我家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槐树被用粗麻绳捆绑起来,村长拿着几张破纸煞有介事地胡说了一通,三十八条罪状成立,随之,山呼海啸,三五个彪形大汉用粗壮的狼牙棒对树猛击,可怜那棵古槐转眼间皮开肉绽。我就站在惊魂中的.母亲背后,满眼含泪地看着这惨烈的场面,脑中一片空白。对于这棵槐树,我觉得它对尘世已然倦怠,必不会复活。谁知,来年开春,嫩芽从枯枝下悄无声息钻出,绿油油,嫩青青,给这尘世顿时带来些许暖意。

对这棵百年古槐,我充满万千感激。艰难岁月,她向困窘中的全家无私地献出槐叶槐蕊,让我们渡过难关;在我精神极度消沉时,她以昂然的姿态和溢眼的绿意给了我精神的慰藉。

我的决计开解古槐,其实是私心在作祟。古槐百年,天灾人祸,沧桑岁月,磨折不断。千难万险中,她可曾有过伤心苦痛的泪水?可曾想寻得一丝温心的安慰?可曾有清风细雨、雨露甘霖?我将以刀砍斧削这种最残酷的方式让她得以解脱对今世的愁肠百结,或许,她将在春意盎然中像凤凰涅槃般获得永生。

站在院落里,仰望古木参天,肃然中有点愧疚和不安。再过几个月,又会春意浓浓,对这棵生死相依相伴的古槐,我会改变开解她的初衷吗?

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在全文当中的作用。

2、简要分析本文塑造的槐树形象,我全家对它的情感又是怎样的?

3、这篇散文的主旨内涵丰富,请从语言应用、艺术手法、作品结构中任选一个角度入手,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篇散文主旨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内容方面:点出本文写作对象故乡的槐树,交代古槐的生长环境逼仄的庭院;暗示开解古槐的原因是庭院的局促;一片茫然交代了我对古槐的矛盾心理。结构方面:开解她和结尾照应,为文章讲述古槐的历史做铺垫。

2、(1)古槐历经沧桑却枝繁叶茂,兀然挺立;

(2)古槐屡遭困厄却勇敢面对,生命顽强;

(3)古槐几乎遭弃,但仍然无私奉献,斗志昂扬。我全家都无比珍爱古槐,古槐是全家的精神寄托。

上一篇:操作实例下一篇:舞蹈特质与艺术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