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产业

2024-06-02

光通信产业(精选12篇)

光通信产业 篇1

众所周知, 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传统的通信设备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沟通需求。这时我们需要一种新型产业的兴起来达到更好沟通的目的, 光通信设备的出现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光通信就是以光波为载波的通信, 高速, 快捷, 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一、关于光通信设备的介绍

首先, 我们要对光通信有个大致的了解。光通信就是以光波为载波的通信。在发信端, 信息被转换和处理成便于传输的电信号, 电信号控制—光源, 使发出的光信号具有所要传输的信号的特点, 从而实现信号的电一光转换。发信端发出的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出到远方的收信端, 经光电二极管等转换成电信号, 从而实现信号的光一电转换。

那么光通信设备呢?光通信设备大概包括以下几类:各种光端机 (包括发射, 接收设备, 或者收发一体设备) 等有无源通信器件;光耦合器、光复用器、光滤波器、光纤连接器和衰减器、光放大器、光调制器与开关、编解码器、光复用器、光解复用器、网管等;光通信用仪器仪表;通信用电源;电脑和工控机等。

二、我国通信设备的回顾

1966年高锟博士预言光纤可用于通信, 至今已经41年了, 光通信设备的发展可谓经过了多个发展阶段。

当我们提到长城的时候, 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烽火台。烽火台通信, 源于奴隶制国家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对通信的需要。据历史记载, 早在三千多年前, 中国就有了利用烽火台通信的方法。

17世纪中叶, 人们发明了望远镜, 它使得人们可以看得更远了。到1791年, 法国人发明了灯信号, 此后“灯语”通信在欧洲风靡一时。直到今天, 信号灯、旗语、望远镜等目视光通信的手段仍在使用, 但是这一切还是最原始的光通信, 不能算作是真正的光通信。

再后来, 虽然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简单的利用光传递信息的方式仍然在广泛使用, 例如红黄绿交通信号灯, 旗语, 电灯发明之后, 又有了利用百叶窗和灯光的灯语。

不论是烽火台、望远镜, 还是交通红绿灯、旗语, 它们都是光通信的不同形式, 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利用大气来传播可见光, 由人眼来接收。

1870年得出光也可以“走弯路”的结论。1960年7月8日, 美国科学家梅曼发明了红宝石激光器, 从此人们便可获得性质和电磁波相似而频率稳定的光源。后来人们发现了“光纤”, 通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光通信设备产业发展的现状

1. 需求增长迅猛, 用户结构变化显著。

我国光传输网的建设, 经过九十年代的迅猛发展后, 已进入一个平稳增长期, 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目前我国已建成“八横八纵”50条长途干线光缆网, 覆盖全国75%以上的县市, 总投资为100亿元, 光纤用量超过150万公里, 光纤化比重超过80%。今后几年二级干线、本地光纤接入网和CATV将是主要的增长点, 而带状光缆则是接入网的首选光缆。在用户结构方面, 由于各专用网和联通对传统电信网的竞争加剧, 电信用户所占比例开始下降。

2. 生产能力迅速跟进。

随着光通信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 生产厂家也将在目前相当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尽管整体市场看好, 就构成光纤光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品 (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 市场而言, 却有其各自的特点。

3. 光缆市场基本饱和, 增长潜力有限;

高芯数光缆将成为主流产品。主要的光缆需求市场曾由中国电信、铁路和光纤有线电视系统支撑, 由于进入光缆市场的技术壁垒比较低, 目前全国光缆生产企业已经超过200家, 生产能力从5000公里~5万公里不等, 总产能超过100万公里, 远远超过需求量 (99年仅为27万公里) , 导致该市场陷入供大于求、竞争白热化的局面。

4. 光纤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我国光纤技术与国外差距不大, 产业化程度也较高, 但发展不均衡, 光纤生产能力不足而光缆生产能力过剩。这两年, 光纤生产能力有所加强。在市场和技术的双重拉力下, 我国光纤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现共有拉丝生产线30-32条, 设计生产能力约670万公里。1999年我国光纤厂实际生产量约为415万公里, 到2000年底光纤生产厂家已达九家, 光纤生产能力超过670万公里, 基本与国内光纤市场需求相平衡。

通信技术是在2011年的欧债危机、日本地震及核泄漏、泰国洪灾、利比亚战事等一系列恶劣社会经济环境下, 能保持持续发展的少数技术之一。

四、对于光通信设备产业发展的展望

现在的光通信设备产业也不是说就相当的完美了, 仍然有很多的方面需要去进行完善。比如说现在的光纤技术, 距离上就不够完善。对于未来这一技术的展望, 我们希望它能够更大容量, 更高速率, 更远的距离。

另外国内国外的技术也有一定的差距, 国内的光通信设备产业与国外的产业相比, 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我们也相信, 未来我国的光通信设备产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与国外的产业相比, 差距也会越来越小, 甚至是超越。

总结:以上就是对光通信设备产业发展的一些讨论, 既看到了不足同时也不可小觑其发展, 同时我们也对未来进行了美好的展望。

光通信产业 篇2

1.通信高校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的必要性

1.1教学改革和创新是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校想要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不断的提升其教育教学水平,而要做到这一点最为有效和直接的方式就是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我国众多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提升,在教学改革和创新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而通信专业作为高等院校中的重点专业也成为了近几年来教学改革的重点。由于通信专业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对同通信高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通信产业战略转型的背景下进一步促进通信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是高校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经阶段。

1.2使人才更好的满足通信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我国的通信产业正处于战略转型的特殊时期,这对于我国通信产业的发展来说极为重要,能够抓住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就能够促进我国通信产业向着更好的,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能够培养出新一代的,有创新思想的通信人才,在这样的前提和基础上就要求通信高等院校能够进一步的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新型人才,通信高校教育不能仅仅以培养学生专业学习水平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还应当考虑市场的需求,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2.如何提高通信高校人才培养水平

2.1正确分析我国通信产业的发展现状

正确分析现状是采取行动,推动教学改革并进一步促进教学创新的首要举措。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我国的通信产业得到了较好的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我国通信产业的发展不够规范,各地区通信产业发展的水平不够平衡且东西部通信产业的发展势头差异较大等。这一系列的现实因素都是通信高校在推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我国通信产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期,这一战略转型阶段为我国通信产业的发展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同时使我国通信产业之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更加的复杂化,在这样的前提和基础下就要求我们的通信高校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现状作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通信产业获得较好的人才补充,同时也能够使我们的学生更好的就业,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2.2专业课程随需而变

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职责和使命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对于通信院校来说,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专业人才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同样重要。因此,我国通信院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使人才能够更好的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不仅仅是从学生自身就业的角度出发,同时也是从我国通信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近几年来,我国的通信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课程设置方面过于死板,课程内容过于老套,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不能够真正的培养出高质量的通信人才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使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日后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通信产业战略转型时期,我们应当做到的是对通信高校的教学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有效的改革,使课程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能够与通信产业发展现状相接轨,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此同时,增强课程的多样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课程的选择,最重要的是做到因材施教,更好的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2.3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发展与学习的环境息息相关,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就应当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的氛围,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的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当中。对于任何通信院校来说,仅仅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是远远不够的,更主要的是将一部分的企业文化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当中,使企业与学校相接轨,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除此之外,我国通信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明显不够,相较于其他的专业,通信专业的市场导向作用较为明显,这种脱轨的现象不利于通信院校学生的进一步的发展,除此之外,当下我国的通信产业处于战略转型的特殊时期,这一特殊性要求学生能够时刻的掌握通信产业发展动向,因此,使企业与学校教育融合并与个人融合是提升通信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又一重要途径。

2.4增加社会实践

从我国近几年通信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当今社会,通信产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型人才,同时需要实战型人才,即人才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经验和实践经历,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国的通信院校注重的往往只是对学生技术和知识方面的培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没有足够的投入。在通信产业战略转型期间,我国的很多企业和个人在人才需求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变化,我国的通信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在这样的前提下,就要求学生能够进一步加强课外实践,培养自己的实战能力,并且对通信产业战略转型期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把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

奥运会见证通信产业升级 篇3

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到2008年北

京奥运会,奥运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已经成为全人类的体育盛会。在这个过程中,通信技术应用对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奥运会历史上,从最初的现场观看,到无线电广播收听,再到电视媒体出现之后的电视转播,奥运历史几乎成为一部当代通讯技术发展史。各种通信新技术不断升级,不但把世界与奥运紧紧连在一起,也将一届届奥运会点缀得更加精彩。

洛杉矶奥运会

——信息科技大规模介入

大型电子信息系统首次介入,并普遍采用了电脑和光纤通信等先进技术,标志着现代信息科技大规模介入奥运会。IBM、惠普等IT厂商为奥运会建造了遍布洛杉矶乃至加州的计算机网络,从而打造了一个高科技奥运会。此后,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成为国际奥委会对承办国的规定要求。

洛杉矶奥运会为解决通信不便,技术人员搭起了一张“网”。这个网络是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混合体,它的终端分布在奥运会的有关场地。对于超过40个字符BP机无法发送的呼叫信息,持机人可以就近找到一个终端,与呼叫者通话。并且,所有的信息都储存在网络中,形成了一本工作日志。一位当年参与洛杉矶奥运会筹备的人感慨道:“这个网太方便了,远方说话的人就像在自己身边一样,有了它什么事都能办到。”

EMS是负责运动会现场比赛成绩处理的专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它将处理好的比赛成绩及时传输到EMS并不断更新原有成绩记录,使人们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各项比赛成绩。现在看来,这是很平常的,但在当时却是一个历史性跨越。

汉城奥运会

——发展民族通信产业

汉城奥运会在信息通信系统方面主要选用了本国技术和生产商,如韩国科技系统工程中心、数据通信公司、双龙公司和电算株式会社等,极大地促进了韩国民族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汉城奥运会直接盈利4.7亿美元,间接经济效益却高达70亿美元。

在采用最新科技设备方针指导下,汉城奥运会现场安装和使用了检查、监视、反恐安全设备,并建立了电脑联机情报处理系统、有线通讯网、移动式电话等。

巴塞罗那奥运会

——首次采用数字传输技术

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首次推出可满足一切项目的计时测速和记分需要的“全能运动操作系统”,使原来分散在各个赛场的电子计时器、光电测距仪和自动记分装置通过网络联结起来。首次试用高清晰度电视;首次出现了计算机系统的比赛组织管理系统;建立了功能强大的信息网络系统AMIC,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查询;对奥运空间实行计算机控制。

此届奥运会第一次采用了数字传输技术,实现了现场即时报道,为广播电视记者研制的“体育评论员系统”,通过计算机触摸式显示屏,可以跟踪所有比赛的进展情况。

亚特兰大奥运会

——第一次与互联网联姻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互联网被首次引入比赛组织管理系统和转播中。这届奥运会共建立了三个主要网站,一是IBM与本届奥委会为发布奥运会信息共同设立的网站;二是奥委会官方网站;三是NBC奥运会网站。这是现代奥运会第一次与因特网“联姻”。另外,还首次出现了用网络计算机运行的比赛组织管理系统。这是一次划时代的尝试,由此开启了网络奥运新时代。

早在1995年4月11日,奥运会主办单位就同IBM合作推出了奥运网站,提供播放软件、与奥运相关的影音文件、37个比赛场馆的介绍和立体图像、赛程以及亚特兰大的旅游信息。亚特兰大组委会还给每位奥运代表注册了一个免费的电子信箱,用于他们的日常交流。

拥有奥运独家转播权的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不惜重金通过互联网转播比赛,使奥运迷们首次不受时间及空间限制,可以随心所欲地观看比赛。亚特兰大奥运会还推出了手机上网服务,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无线数据通信最新成果用于奥运会。亚特兰大奥运会还第一次使用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悉尼奥运会

——最“e”化的奥运会

悉尼奥运会的信息科技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三套核心系统:奥运信息检索系统、奥运竞赛结果系统和奥运管理系统。如果再加上互联网的大规模介入,那届奥运堪称历年来最“e”化的奥运会。悉尼奥运会上,奥运会唯一指定通信商、澳大利亚电讯建设了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最为庞大的通信网络——澳大利亚电讯千年网,将固定、无线、IP等技术的综合通信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澳大利亚电讯千年网将固定、无线、IP、广电功能都集中到网络中,并通过光纤将比赛场馆及非竞赛场地连接起来,接入到澳大利亚电讯遍布全国的网络中。澳大利亚电讯也因出色地完成了奥运会通信工作而广受称赞。

雅典奥运会

——高端无线网络技术崭露头角

雅典奥运会第一次启用了多个3G网络。在奥林匹克主赛区,3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雅典奥运会推出的手机上网服务,是历史上第一次将无线数据通信最新成果用于奥运会。游客下飞机后,只要就近买一张手机卡,装在手机上,就能进入奥运会专用网站。

奥运组委会还通过手机短信方式,随时发布紧急通知或通告,不仅满足了运动员和观众的需求,还帮助各国新闻记者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资讯。除了固网宽带的普及,高端无线网络技术也在雅典奥运会上崭露头角。这种专用于奥运会的无线宽带系统被称为“无线奥林匹克工程”。使用者可以从公共WAP网站获得信息,发送e-mail或交换文件,强大的功能和移动通讯便利,使移动装置成为奥运会赛场工作人员的理想工具。

北京奥运会

——3G服务登场亮相

2008年,中国自主研发的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作为新3G网络服务于北京奥运会。这张3G网络的服务包括通过手机对讲服务、收看奥运快讯、奥运手机电视,享受奥运视频点播、奥运多媒体彩铃和无线宽带上网等TD特色服务。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天津、厦门等八个城市展开了TD-SCDMA试验商用。

宽带的大规模使用,是本届奥运会信息应用的另一大特色。中国网通在奥运场馆内铺设了用于数据传输的各式光缆、电缆;并新建局所、改造机房、安装电话交换机,新增ADSL接入端口;完成了近万个信息点的赛时综合布线系统。这些通信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用,实现了奥运场馆“全光纤网络覆盖”。

另外,许多网络新技术也投入使用。包括采用浅压缩高清视频传送技术,将原始的高清电视信号完全没有损伤地在国际间传送。此外,中国网通研发使用基于IPv6(下一代互联网协议)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对奥运场馆和奥运指挥中心等重要场所进行实时监控,提供端到端、场内和场外“7×24小时”的保障系统。

中国网通还为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新华社、盖蒂图片社等五大通讯社组建了一张连接各场馆和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的专网,通过虚拟局域网(VLAN)的方式,对不同通讯社的用户数据进行隔离,在同一网络内为不同用户的组建虚拟专网。

事实上,北京奥运会在通信领域的新看点还不止这些。第一次建设多语言呼叫中心,提供母语或英语咨询服务;第一次应用插卡式媒体宽带卡,使用户在奥运场馆和酒店都可享受到不限流量的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

北京奥运会通信无处不在。2008年5月8日,“祥云”火炬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为了保障奥运历史上海拔最高的火炬传递,中国移动在海拔6500米处建立了移动通信基站,赢得业界惊叹。

运营商驱动:光通信产业全线飘红 篇4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三网融合”、“宽带中国”、“互联网+”、“提速降费”等战略的实施,对光纤光缆需求巨大,也给光纤光缆厂商带来巨大市场机会。

运营商集采与光纤厂商财报比翼齐飞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光纤化改造正火热开展,中国移动也在加码固定网络的布局,尤其是近期中国移动启动规模约6114万芯公里的2016年度普通光缆集中采购,引起行业热议。

尽管相比去年有所减少,但不出意外,中国移动本次采购规模依然是全球第一。中国移动去年采购了G.652光纤9452万芯公里、普通光缆8847.5万芯公里、非骨架式带状光缆659.1万芯公里、骨架式带状光缆314.81万芯公里。业内人士分析,中国移动明年还将启动第二批次集采招标,覆盖2017年6~12月的需求量,预计总规模将不低于第一批次。

除中国移动外,中国联通表示将跟进2016~2017年度光缆集采,需求量将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电信也表示光缆需求量增长将随新增项目形式体现。

运营商对光纤光缆的大规模集采给光纤光缆厂商带来增长新契机,从我国几家主流厂商的财报便可见一斑。2016年上半年业绩显示,烽火通信实现营收77.1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6.06%;净利润3.87亿元,同比增长16.39%;长飞实现营收36.78亿元,同比增长20.6%;净利润3.55亿元,同比增长16.3%;亨通光电实现营收80.48亿元,同比增长48.61%;净利润3.82亿元,同比增长171.95%。

几大光纤光缆厂商营收的大幅增长除了得益于我国运营商对光纤光缆的大量集采外,与各自的海外战略也密不可分。例如长飞海外客户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7.1%;烽火通信海外业绩增长速度令人瞩目,实现营收10.1亿元。目前我国整个光纤光缆产业已从之前产能过剩的局面成功转变为供不应求。

新型光纤研发提上日程

作为网络最为重要的“基石”,在光网络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光纤技术也在加快发展步伐。降低光纤损耗延缓光传输信号衰减和扩大光纤有效面积抑制光传输非线性效应,成为新型光纤研发的两大重要方向。

在超低损耗光纤方面,康宁等企业因起步较早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我国厂商正在加快追赶。例如,长飞的超低损耗光纤在1550nm的衰减已低至0.158d B/km,烽火通信已能提供在1550nm处衰减达到0.160~0.170d B/km以内的超低损耗光纤,而且这种光纤还具有可达G.657A1的抗弯曲能力,大幅提高了超低损耗光纤的应用范围。近几年正是业界开发和推出超低损耗光纤的黄金时期。

今年兼具低损耗和大有效面积的G.654.E成为业界热议重点,目前全球很多厂商都已开展了G.654.E光纤的研究工作。

例如,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已开始在实验室进行G.654.E光纤的传输性能研究。中国联通已经进行基于G.654.E光纤的400G现网试点验证,评估其传输性能和环境适应性,为未来G.654.E光纤在骨干高速传送网络上的引入奠定基础。中国联通的试验项目得到了长飞、烽火通信、亨通、中天、康宁、西古光通等众多光纤光缆厂家的支持。

光通信产业 篇5

第一章 概述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科学设计、功能完善、节约成本、快捷高效”的原则,建立覆盖全市的应急通信系统。

二、建设目的建立统一、快速、高效的应急通信系统,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以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映灵敏、运转高效为目标,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通信保障能力,以最大限度消除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的依据

1、《云南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云南省无线电管理应急预案〉的通知》(云无管〔2006〕4号;

2、《**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昭政发〔2005〕54号);

3、《**市无线电台站址规划》(待定稿)。

四、技术标准

1、gb 12638-90《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安全要求》;

2、gb 13617—92《短波无线电收信台(站)电磁环境要求》;

3、gb12572-90《发射机频率容限》;

4、gb13421-92《无线电发射机杂散发射功率电平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5、gb12046-89 《无线电发射的标识及必要带宽的确定》。

第二章 计划方案

一、基本情况

**市辖10县1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介于北纬26°34′—28°40′,东经102°52′—105°19′之间。北与四川宜宾等10余县市毗邻,东和贵州威宁等3县接壤,南与云南会泽县相连。全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典型的高原山地构造地形,山高谷深,地势陡峻。最高海拔为巧家县的药山4040米,最低海拔为水富县的滚坎坝267米,平均海拔1685米。

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的特点,我市地震、泥石流、滑坡、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群体性重特大事件时有发生。在发生重特大事件时,原有的有线、无线电通信会遭到一定程度甚至完全破坏,不能满足应急期间通信需要。为了提高政府应急处理能力,保证应急通信需求,急需建立一套完整、独立的应急通信系统。

二、设计方案

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建立卫星通信和地面短波、短波通信两个系统,互相独立、互为补充。

(一)卫星电话

1、卫星电话是基于卫星网络,以提供话音、数据为主的全球个人通信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卫星网络、地面网络、移动用户。系统业务允许在全球任何地方进行语音、数据通信。通信的特点是星间交换,直到所拨打用户所在地区上空的卫星。66颗低轨卫星分布在6个极平面上,每个平面分别有一个在轨备用星。在极平面上的11颗工作卫星,就象电话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一样,进行数据交换。七颗备用星随时待命,准备替换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工作的卫星,保证每个平面至少有一颗卫星覆盖地球。卫星在 780公里的高空以27000公里/小时的速度绕地球旋转,100分钟左右绕地球一圈。每颗卫星与其他四颗卫星交叉链接,两个在同一个轨道面,两个在临近的轨道面。

地面网络包括:系统控制部分和关口站。系统控制部分是铱星系统管理中心,它负责系统的运营,业务的提供,并将卫星的运动轨迹数据提供给关口站。系统控制部分包括:4 个自动跟踪遥感装置和控制节点,通信网络控制,卫星网络控制中心。关口站的作用是连接地面网络系统与铱星系统,并对铱星系统的业务进行管理。

2、卫星电话优点是,通信无盲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进行通话,在抢险救灾中能及时、快速的传递信息,大大提高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缺点:一是受地形和大气影响比较明显,在阴天多雾的气候状况和隐蔽地点通信效果不理想,甚至无法进行通信;二是使用和维护费用昂贵。

3、基于卫星电话的特点,拟购置2台。其中1台作为主设备,另外1台备用,并在卫星信号不理想时在相邻合适地点使用。

(二)地面短波、超短波通信系统

采用短波、超短波交叉覆盖方式进行。

1、短波通信系统

(1)短波通信特点

短波通信主要靠电离层反射,通信距离远,有噪音。近距离通信稳定,远距离受天气影响。

(2)布局

全市考虑4台短波电台。其中1台设置于市应急办,1台设置于市信息产业办公室,2台为车载台。

(3)应用

光通信产业 篇6

首先,IT整体规划与电信业务规划和建设要保持一致。

统一规划和统一建设是电信企业根据业务发展的规划,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浪费。大范围的网络覆盖将提高企业的成本,减少企业的盈利空间,尤其是对非盈利地区的投入必将带来企业的亏损。如果开放经营,在盈利地区就可能出现重复建设、投资过度。所以,一方面要避免网络建设由于投资不足满足不了业务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度投资,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企业运行成本。

其次是引入IT咨询服务,诊断目前基础网络建设情况,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证了信息收集和分析,在业务不断扩展的情况下,也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完善管理流程。

还有一些价值活动则需要具体分析。例如,电信企业的支撑系统或计算机综合应用系统(包括诸如计费系统、网间结算、业务受理、客服系统等),究竟是由企业自己开发好还是外包给软件公司好,不可一概而论。如果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才资源,并具备相应的条件,从熟悉行业背景与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当然是自己开发比较好。但倘若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或人才,或者采取外包能够更好地降低成本,则选择外购更为有利。

以广东联通的计费和信息中心为例,该部成立初期仅有GSM计费营账网络系统,且因营业厅数量稀少,故仅能将网络覆盖到16个地市分公司,此网络成为后期广东计费支撑系统的骨干网络。由于公司业务在2002年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各种业务子系统包括193、165、CDMA、OA办公、IP数据业务支撑系统纷纷上马。但由于各业务支撑子系统在建设初期仅从本业务范围内考虑网络建设和规划,故每套业务支撑系统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子系统,各网络子系统相对独立,计费支撑整体网络建设缺乏全局性规划。

为了建立成本型经济,广东联通聘请IBM对该中心的核心计费支撑网络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和了解,从网络规划、网络架构、网络性能、网络运维、网络安全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评估;从应用数据流向着手,逐步分析目前网络结构设计和应用数据流向之间不合之处,发现目前核心网络中存在的重大隐患,并参与隐患的清除工作;从应用程序入手,分析数据流向,根据应用数据流向来进行网络规划设计,为我部提出今后的网络建设思路和解决方案。

通过网络优化并建设综合传输平台,广东联通计费与信息中心的网络运营维护工作有了质的飞跃,避免了浪费,节省了投资。在综合传输平台建成前,该中心占用了多套全省干线电路,包括ATM、帧中继、DDN、SDH等多重传输资源,干线2M线路多达350条,且骨干路由器多达100台。平台建成后,他们仅使用SDH传输资源,且干线2M线路需求下降到246条,骨干路由器仅使用44台,撤换下来的路由器仍旧使用,大大缓解了各地市营业厅接入路由器缺乏的状况。

第三,统一设备和服务供应商,既可以降低运维成本,也可以精简内部IT人员配置。

价值创造的不断分解,使市场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相对独立且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增值环节。这些原本属于某个价值创造的环节一旦独立出来,就未必只对应于某个特定的价值创造,而是有可能加入到其他相关的价值创造中去。于是出现了新的市场机会——价值创造的整合。这意味着企业可以设计一个新的价值创造,通过市场选择最优的环节,把它们连接起来创造出新的价值。

光通信产业 篇7

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研发可两步走:一是瞄准关键指标, 如速率、器件和关键部件, 实现技术突破;二是面向产业应用, 如集成化高度封装的灯光系统、高精度定位系统。

技术方面, LED照明器件实现通照一体化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也是可见光通信未来发展能否突破瓶颈的关键问题。目前, 国国内外的企业、研究院所对LED照明元器件方面最关心的是光效如何提升, 提升到何种程度, 但对其它重要参数, 如调制带宽、兼容性等研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测试结果也并不理想, 存在带荧光粉的LED调制带宽一致性差、LED老化等为题, 对于解决这些元器件的问题目前面临较大的困难。因此,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各方的合力与投入, 从材料研究、外延生长、器件封装、调制带宽等方面加大研究。另外, 灯光上行方面, 目前有很多解决方案, 如红外、激光器, 但这些都各有各的缺陷, 因此如果要接入大容量、大数据量的网络, 上行就成为另一个困扰我们的较大的瓶颈。

产业应用方面, 业界提出了灯光上网、高精度定位等许多应用设想, 但还没有提出相关的“杀手级”应用, 如据目前的研究结果, 定位精度最高可实现毫米级, 但什么地方, 什么人需要这么高的定位精度, 如何能让用户买单, 如何进行差异化的竞争, 如何调整自身的优势点与其它技术进行融合或取代同类技术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田辉教授:提供真正无缝的、随时随地接入的通信体验

可见光通信的组网、光源的铺设、确保照明均匀、保证照明同时又能实现用户的正常通信,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关键要解决以下问题:室内, 信道模型、室内组网、上下行、组网切换等问题;室外, 可见光通信如何与广电网、通信网及计算机网络实现三网融合, 如何从终端、网络、业务等不同层面进行融合。首先, 终端层面要支持可见光通信和其它无线通信;第二, 网络融合涉及网络协议的兼容性, 具有良好兼容性的网络只需要细小的改动就能支持与移动通信等其它网络融合, 这需要从信令、接口、网络协议的设计上考虑;第三, 业务上要从资源利用率、成本等因素考虑, 可见光通信应用将对其它网络通信起互补作用。

可见光应用领域需得到不断拓展, 带来更大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 才能推动与其他通信方式的融合, 提供真正无缝的、随时随地接入的通信体验。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光电工程系陈长缨教授:可见光通信应该“接地气”

大家注意到没有, 在新一轮可见光通信的炒作热潮中, 最先涉足可见光通信的日本却少有报道, 他们干什么去了?他们在默默找寻可见光通信的市场化之路。商场如战场,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为此有必要搞清楚可见光通信的所长缩短:

1.可见光通信的最大特长是“可见”, 能够实现“精确限域”通信——其通信范围能够精确限制在光束照射区域内, 如本人完成的“可见光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及其产品” (广州市2003年科技攻关项目) 便体现了该特长:可目视对准、不易被窃听。

2.可见光通信的另一特长是照明通信“兼用”, 目的是节约资源实现低成本。为此要求做到1+1<2:一个可见光通信装置的费用要低于原因两套单用装置的费用才有市场竞争力。

3.白光LED的短处在于通信速率暂时不高。

综上所述, 高明的做法是“扬长避短”, 可见光通信应该“接地气”。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 目前高速可见光通信芯片、接收系统的成熟和普及应用可能要等上5年至10年, 因此, 企业应该从低端切入, 从接地气的地方切入, 如在低端的定位、低速通信上进行产业化研究, 把低端的问题解决好。前期先开发一些中低速、高性价比的可见光通信特色产品。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刘立林副教授:Ga N基的材料器件将是VLC的发展方向

可见光通信有两条研究路径:一是只考虑VLC, 即通信;另一个是照明和通信两者都要考虑。在后者的层面上, 目前基于RGB LED的可见光通信系统在应用上较难实现, 更多的是采取蓝光LED加荧光粉。在器件层面要做的工作是保证正常照明的情况下使带宽进一步提高。在发射端, 我们已实现正常工作电压下, 器件带宽达到60 MHz, 后续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另一个方向是仅考虑VLC的性能, 对于最近兴起的视觉通信应用, 只考虑通信不考虑照明, 带宽可实现超过400MHz;在接收端, 目前大多采用硅基探测器, 其敏感波段是红外光, 而LED蓝光基底大约在460nm, 这也成为了探测端的瓶颈。在解决这一器件瓶颈问题上, 目前提出了Ga N (氮化镓) 基的LED, 它基于石英成分, 可连续可调, 因此探测端可以实现宽频率的响应。为以后除了在空间、时间上, 在色域上也提供了更多的通道。

另一个瓶颈是, 调制电路在500Hz会出现光退现象, 这将对以后的高速通信造成影响, 基于Ga N基的新型材料器件可以有效解决LED光源衰退的问题, 今后基于Ga N基的LED、Ga N基的探测器、Ga N基的控制器件将是VLC的发展方向。

更多嘉宾精彩观点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陈小娅: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 建立统筹结合技术创新和发展需求的可见光通信产业联盟, 将大大推动可见光通信的规模化集约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科研部部长朱智强:可见光通信是产值可达万亿元的新兴产业, 希望科研院校能够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合作, 实现可见光通信产业化, 走技术与产业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道路, 提升中国可见光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thomaslittle:美国也积极开展可见光通信领域的研究。目前, 已成功研发出四色多通道可见光传输系统及室内可见光定位系统, 且即将应用于沃尔玛超市。当前可见光通信技术发展上还存在诸如led产品传输速率有限、集成化微型化、摄像头并非接收器、可见光会伤害眼睛、单应用与双应用等问题需要解决。

日本庆应大学教授haruyamashinichiro:作为最早进行可见光通信研究国家之一, 目前日本在可见光通信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可见光通信技术在日本的运用主要包括室内定位系统, 重点是协助视觉障碍人群的室内导航、进行超市人流统计以及精确位置测量等, 通过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实现定位, 精度可达到1毫米。

中科院无线光电通信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光通信与网络研究中心主任徐正元:较完整的led照明产业链为可见光通信奠定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并为照明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短期内可应用于定位与低速通信领域, 未来市场将主要是基于位置的大容量服务方面。可见光通信也面临着技术点多、涉及面广, 可参考方案少, 需要形成完备的“生态系统”, 探索可行化的商业模式还尚有一段路要走。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元秀华教授:VLC要跟现有网络 (包括移动网, 有线网) 联系起来, 可见光应用要以照明为主, 兼顾通信。研究的关键点在于光电集成、光学结构和相关器件上。

深圳光启智能光子技术有限公司刘京京博士:低速和中速可见光通信产品会逐渐成熟并迅速占领市场, 而高速可见光通信需要在技术和成本都有较大突破的情况下, 才会被市场接受。尤其是在双向通信的情况下, 下行信号采用可见光通信, 上行信号可采用红外、射频等其它技术来实现。

光通信产业 篇8

受益于运营商光纤化改造及固网建设,我国光通信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本届通信展上,烽火、长飞、亨通、通鼎、中天、西古等主要光通信企业悉数亮相,展示了一系列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昭示了目前光通信产业旺盛的发展态势。另外,硅光子、SDN、新型光纤等技术让人应接不暇,可见光通信技术升级换代也在加快。

全光网时代将开启

目前业内热议我国已进入全光网时代,但其实已进入全光网时代的表述并不准确,全光网应是全部传输、交换、接入都在光域实现的端到端光网络,控制允许在电域实现。当传输和接入都实现光纤化,交换层也引入ROADM和OXC后才能构成严格意义上的全光网。但全光网时代即将开始,ROADM即将在骨干网和城域网的传输节点部署。

在此次展会上,华为便进行了极致网络的展示,包含超宽接入、超宽传送和极致IP三个部分,在传送领域,展示了最新的全光交换设备,OTN电交叉和ROADM光交叉完美融合,实现全颗粒业务调度,构建灵活高效的骨干网。

新型光纤加快400G部署速度

随着新业务需求的出现,400G等超100G系统的商用也在加快步伐,而超低损耗、大有效面积等新型光纤有助于400G的成功落地,因而成为展会热点。

超低损耗光纤可以与现网光纤有效对接,接头损耗很小,维护方式、维护习惯不会变化,受到维护部门的欢迎。中天展示了超低损耗光纤;长飞则展示了远贝超强大有效面积光纤G.654光纤,该光纤已经用于中国联通400G干线实验网;通过光纤光缆展示也可以发现,目前超低损耗、大有效面积等新型光纤也将逐步成熟。

SDN/NFV助光网络转型升级

光网络技术发展有两大突破性趋势:一是网络架构的重构,逐步走向基于SDN/NFV软硬件解耦的开放网络架构;二是物理层的变革,逐步走向以硅光子和新一代光纤等创新技术为代表的新物理层。

SDN/NFV也成为本届通信展的热点,目前SDN/NFV已经深入到网络层面,助力网络更加灵活。例如中国电信展示的SDN网关备受瞩目,SDN智能网关是通过电信自主研发的系统软件,可将网关升级成具有转发与控制分离的智能网关。SDN网关具有更强大的安全防护能力、更丰富的业务应用、更良好的用户体验,将网关变身为用户的智能伙伴。

“高大上”的硅光子技术也亮相本届通信展,华为硅光再上新台阶,真正实现模块化商用能力,现场展示率先使用硅光技术的自研CFP。

通信产业创新模式探析 篇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话用户和手机用户大量增加, 另外通信行业也由原来单一由电信垄断转变为电信、移动、联通、铁通多足鼎力的局面, 通信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 通信运营商怎么能在4G时代取得自己稳定的市场份额, 形成良性的竞争局面, 找到自己的业务新增长点, 从而来保证自己在市场中的稳定地位, 推动我国通信事业良性地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 通信业界已经达成了共识:整合由通信运营商、网络系统提供商、传统服务提供商、应用/内容提供商、终端厂商等市场各角色参与的通信产业链, 是促进数据业务发展的关键。

目前在某种程度上我国大部分通信运营商存在通信网络利用率不高、几乎无自主创新能力、一些关键与核心技术大部分甚至全部靠引进, 从而从根本上受制于人, 因而也导致企业效率低, 其根本原因主要是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低下。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 应加强知识管理, 加强自主创新, 才能确保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 我国通信产业应着手解决创新模式方面的问题

(1) 相比于发达国家, 我国的通信产业几乎无自主创新意识, 自主创新方面的研发投入很少。经过几十年, 我国通信产业也只在通信技术方面自主创新方面取得过微乎其微的成果, 且创新活动大部分是针对于终端的市场需求展开的。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创新的必要性, 但我国通信运营企业还是把研发工作的重点, 更多地放在对各业务部门现实性需求的支撑上。而对于在网络技术和新业务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上, 仍然相对淡漠, 研发投入相对较少。所以我国的通信产业应把创新的重点放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2) 我国的通信运营商经历了市场的残酷教训, 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但是在合作创新方面仍还处在摸索阶段。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 我国通信运营商与相关成员间的合作虽然越来越频繁, 但仍然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 而且合作大多还处于短期的合作创新, 还没有建立长期合作的想法。尽管现在我国的移动通信产业已处于第四代通信技术研发, 然而我国的通信产业链的大部分运营商合作创新还是基于市场开发方面的合作研究, 并且合作同时还缺少相应的保障机制, 都是靠临时签订一份合作协议, 没有长期的合作的保障文件。

3. 通信产业综合创新的对策及建议

(1) 重视研发投入、重视自主创新

我国通信技术的自主创新首先要增强R&D研发投入, 一方面应争取到政府大力的支持, 通过政府手段设立一些相关的国家实验室、科学院、教育投资、科技基础设施、研究基金;另一方面要采用激励机制, 提高研究人员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 尽可能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让他们没后顾之忧。同时应有效的整合产业链的创新资源。对于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的自主创新活动, 我们要采用引进技术、消化和吸收引进的技术, 然后再创新引进的技术, 这样就可以缩短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周期, 加速推进移动通信的发展速度, 并增强我国移动通信业的国际竞争力。要自主创新我国的通信产业, 我们不但要在通信内容进行创新, 还要有核心技术研发。

(2) 重视合作共赢、协同创新

我国的通信产业链由多家经营, 这些产业链间为了共同的利益要建立起以通信运营商为核心的产业链合作共赢、协同创新的模式。现在各种新兴数据增值业务种类开发不够是制约通信运营商业务发展的主要绊脚石, 为此我国的通信运营商与他自己产业链其他节点成员应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 加强技术联系, 突出自己的客户产品在数据业务和功能应用上的功能特色。我国的通信运营商不应该总是高高在上, 要主动降低旗下产业链门槛, 以便更多专业领域的SP被吸纳进来, 为用户提供多样化服务, 从而满足用户的各种各样的需求。但合作的同时通信运营商与旗下的产业链要建立有效和合理的合作制度。另外通信运营商还应加强与生产厂商之间的合作, 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 未来通信应将多种功能和应用集于一身, 实现可视化通信, 最后, 运营商还应进行跨行业合作, 发展行业用户, 实现数据业务价值链成员的多元化。

(3) 鼓励合作伙伴的业务创新

通信行业竞争激烈, 单纯的运营商与它旗下的生产商之间的合作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所以我们要采用多项措施来解决, 鼓励合作伙伴的业务创新, 对小型SP积极扶持, 鼓励其大力发展, 大力支持他们发展新业务, 并投入一定的风险基金, 用于合作伙伴的新服务、新内容的开发。这样就与合作伙伴风险共存, 共同受益, 增强了合作伙伴的积极性。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通信产业链的现状和通信产业结构, 以创新为模式, 讨论了我国通信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构建了通信产业新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通信,创新,模式,建议

参考文献

[1]刘锦英.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构成及运行机制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8, 4:70-72.

光通信产业 篇10

3月21日, 工信部召开“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 对于2014年宽带网络的建设目标做了明确规划。从2014年的部署规划来看, 相关目标较去年有所变化, 新增FTTH覆盖家庭用户数相比去年减少500万户, 仅为3000万户;同时重点强调了TD-LTE基站的建设, 年内完成30万个的建设目标, 同时TD-LTE用户达到3000万户, 此前则一直强调3G用户数的发展;在宽带接入速率上则重点推广8M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 并着力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50M和100M宽带。此次行动计划的重点指向了提网速、铺4G。

“宽带中国”战略自去年出台以来, 一直被视为国内光通信产业未来发展的强劲动力, 上下游产业都在密切跟进“宽带中国”战略的后续政策利好, 而工信部每年所提出的宽带提速目标计划, 将直接反映当年有线宽带市场的规模。从今年工信部所提出的FTTH覆盖目标来看, 有线宽带的覆盖用户数相比去年有所减少, 有线宽带网络的建设步伐已经明显放缓。

FTTH已不是核心驱动力

宽带中国战略自去年提出以来, 其范畴已经得到进一步扩展, 不仅仅是围绕传统的有线宽带网络来展开, 移动宽带网络的建设也被纳入进来, 同时随着4G牌照的发放, 新一轮围绕LTE网络建设的浪潮全面袭来, 运营商的固网投资热情明显降低。另一方面, 前两年电信运营商大规模推进FTTH的建设, 在网络覆盖、用户推广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甚至超过了工信部所规划的发展目标。以中国电信为例, 2013年新增FTTH覆盖家庭户数就超过4000万, 远超工信部2013年所规定的3500万这一全行业新增目标。

此前的超前部署已经让中国电信的FTTH覆盖范围遥遥领先于其他电信运营商, 宽带网络方面的竞争优势已经非常显著, 而在LTE高速发展期的当下, 投资重心的适当倾斜, 更有利于其提升移动宽带网络的承载能力, 提高竞争力。

从整个产业层面来看, 过去几年依靠光纤到户的普及建设所带来的市场驱动力已经逐步减弱, 相关产业环节的发展也面临供过于求等现实困境。从近期部分线缆厂商所发布的2013年财报中就可见一斑, 室内软光缆的市场需求在过去几年一直处于井喷状态, 然而在2013年, 运营商在室内软光缆的集采量明显减少, 对相关线缆厂商的营收带来较大压力。

不仅如此, 为了节省成本,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在研究基于现有的铜线网络改造升级, 以实现网络提速的目的, 这样的举措也进一步减小了有线宽带市场的规模。

LTE的部署带来新机遇

传统固网市场的走低已是既定事实, 中国电信近两年已经大幅减少固网市场的投资, 以补贴无线宽带网络的建设。这对于国内光通信产业而言, 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作用, 尤其是过去市场需求紧俏的“畅销货”, 逐渐无人问津, 积压于库房之中。一位线缆厂商高层指出, 由于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 已经使得线缆市场的产品种类需求发生较大变化。应用于无线通信当中的线缆需求量大幅提升, 虽然固网市场的线缆需求量有所下降, 然而LTE的部署则对线缆市场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 上述专家指出, 光纤光缆的整体市场需求量依然保持增长。

及时调整自身的产品结构, 以满足国内宽带市场的需求, 是国内线缆厂商抓住今年产业发展机遇的关键。

LTE的部署同时也将拉动回传网络的建设, PTN、IP RAN的部署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扩张, 与此同时, LTE对于大带宽的需求, 也促使城域网、干线网进一步升级, 100G等超高速干线的部署也会进一步扩大,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进行了2014年的100G OTN的集采, 后续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将进一步跟进。而Small Cell的大规模应用也为PON作为回传承载技术提供了发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 LTE与FTTH的协同发展, 已经成为各运营商的共识, 短期内FTTH的部署虽有所放缓, 然而这仍将是运营商的长期战略, 仅是短期内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中移动的固网投资仍不容忽视

工信部所提出的宽带推进计划对于各运营商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固网宽带的投资已经历时较久, 已经具备了明显的领先优势, 相比之下, 去年刚刚拿到固网牌照的中国移动则依然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对于2014年中国移动在固网上的投入, 多位受访专家也纷纷表示看好。

近两年来, 中国移动在光纤光缆上的集采量非常庞大, 屡次超过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集采总和, 大规模的集采量以远远不是其无线网络所能消化的, 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认为, 中国移动依然是在发力有线宽带网络的部署, 大量的光纤光缆都将应用与接入网当中。为其后续开展固网宽带业务做铺垫。

CDMR推动无线通信产业标准化 篇11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国公用移动通信不但成功地实现了第一代模拟制式的退网,第二代数字制式的发展和普及,而且成功地实现了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升级。然而当前,我国专用无线通信仍处于模拟和数字混存阶段。近日,在杭州召开的专业数字无线通信技术论坛(CDMR:China Digital Mobile Radio)对这一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集中讨论。

由于数字无线通信成本较高,国内大部分对讲机生产商和用户还处于观望阶段。摩托罗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无线对讲渠道业务总经理王海明对《计算机世界》记者透露,摩托罗拉数字对讲机目前在全球销售了100万台,在国外应用已较为普遍,但国内市场仍待进一步开拓。在“模转数”的大趋势下,对讲机和集群通信产业发展遭遇瓶颈。目前,很多厂商为了在新一轮发展中占据先机,积极推行有利于自身的数字集群标准,市场上各种标准并行竞争,通信产业标准化成为令人瞩目的热点。

這时,更加需要相关厂商联合起来,结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产业联盟。CDMR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论坛设立的宗旨包括以DMR数字通信技术为基础,促进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积极推动专业无线通信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加强产业界与政府部门的联系;推广专业无线通信技术和产品的广泛应用等。

优能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政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个论坛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每个厂商都能找准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找准定位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绿色通信产业迎来新机遇 篇12

对此, 国内三大运营商均在今年进一步扩大节能工作的规模, 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常规考核进行管理。在技术方面, 运营商专注“云”化数据中心和逐渐增加的基站等领域的节能, 采购众多节能设备和配套节能设施, 给产业链带来新机遇。

节能工作面临新挑战

通信业并不是国民经济领域中的高耗能行业, 占全国能耗总量的比例在千分之二以下, 每万元增加值能耗仅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8%。“但随着3G网络发展建设和互联网服务市场的兴起, 云计算数据中心和移动基站的能耗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张峰司长在2012年一次行业会议上表示。

据了解, 随着2012年云计算从概念到落地的迅速发展, 运营商在建设新数据中心的时候, 都趋向建设“云”化的大规模数据中心, 如何让这些大规模数据中心实现全面“绿化”, 也是需要运营商仔细考虑的问题。

2011年, 通信行业企业在取得自身节能突出成绩的同时, 通过ICT技术对全社会节能的贡献也进一步加大。迈入2012年以来, 通信行业节能进入精细化运作的常规发展阶段。目前, 三大运营商正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包括通信网络和服务增加, 能源费用却不同步增加, 经营压力大;专项资金投入少, 难以进行大规模节能改造;节能效果难以评估和预测, 一旦失败, 风险太高等。

运营商节能动作频繁

运营商基站数量陡增, 能耗压力巨大, 促使三大运营商高度关注节能减排, 尤其是基站配套设备节能, 如采用节能空调技术、一体化电源、智能通风系统、电池恒温柜等。

从去年北京通信展算起, 一年来, 运营商对节能新技术的试点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如中国移动联合新奥集团、上海贝尔等在河北廊坊部署了风、光为主要能源来源, 氢为储能系统的基站用绿色能源系统。该站点完全离网, 无需市电引入, 可实现自循环、零排放, 并能快速部署。中国移动对该新能源项目的目标是完善目前的廊坊单站, 为2013年启动100基站试点做好技术准备。

上一篇:精神的盛宴下一篇:相间后备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