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绦虫病诊治

2024-11-19

蛋鸡绦虫病诊治(精选8篇)

蛋鸡绦虫病诊治 篇1

自2004年入秋、2005年冬春以来至今, 黑龙江省笼养产蛋鸡绦虫病大面积流行, 进入秋冬季, 产蛋鸡群在生长期6~7个月以上普遍发生, 这是以前少见的, 以前仅发生于产蛋后期并且卫生条件极差的老龄鸡群。

1 症状

蛋鸡绦虫病主要的危害是夺取营养、损伤肠壁, 代谢产物可使鸡体中毒, 大量寄生时能堵塞肠道。由于寄生虫种类及数量不同, 病鸡症状各异。轻者鸡冠发白、打蔫并倒伏, 鸡干吃不胖;严重感染时, 鸡生长受阻, 消瘦, 产蛋率下降, 一般下降10%~15%, 蛋壳轻微异常, 精神不振, 采食减少, 饮水增多, 粪便稀薄, 有时带血, 可视黏膜黄染, 鸡体贫血、衰竭。节片戴文绦虫的代谢产物引起鸡体中毒后, 出现脚腿麻痹、进行性瘫痪、头颈扭曲等症状, 棘沟赖利绦虫代谢产物可引起鸡突发癫病, 痉挛死亡。

2 实验室虫体检验与鉴定

常见虫体为较粗大、白色、扁平、带状, 测量虫体长100~250毫米。取完整头节于载玻片上, 压上盖玻片, 在高倍显微镜下镜检, 可见虫体有两个卵圆形的吸盘, 吸盘上无钩;顶突上有一圈大钩。脱落的绦虫节片压片镜检, 可见虫卵呈椭圆形, 虫卵表面具有两条明显的细带。经检索为圆叶目双壳科漏斗带属漏斗带绦虫。

3 临床诊断

(1) 看粪便。清晨新排出的粪便表面明显有芝麻大小的白色虫卵, 能蠕动, 有时变成蘑菇型, 有时呈椭圆型, 一堆粪便中有的有十几个, 有的粪便带有泡解, 停药后反复, 必须驱虫治疗。

(2) 解剖后腹腔可见小肠间断性粗细不匀, 在空肠前段及十二指肠降部可检出大量绦虫, 肠黏膜肿胀, 有米粒至绿豆大出血灶, 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肠管内有白色的节状扁形的虫体, 且肠道内有大量的泡沫, 直肠泄殖腔粪便中有脱落的绦虫节片。

4 防治措施

(1) 产前预防驱虫。在开产前105日龄~130日龄间, 用丙硫苯咪唑按20~25毫克/千克体重拌料, 连喂两次;或灭绦灵按150~20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性拌料;最好用吡喹酮10.0~12.5毫克/千克体重一次性拌料。

(2) 及时清除舍内鸡粪, 并堆沤发酵, 杀死孕卵节片中的虫卵;清除鸡舍外污秽物, 并用杀虫剂喷洒, 消灭中间宿生 (苍蝇、七星瓢虫等) 。定期给鸡群投药驱虫。

(3) 治疗时必须用吡喹酮, 以15~20毫克/千克体重的剂量, 一次性拌晚上一顿料, 并连续3天勤清粪, 禁止粪便掉到料槽、水槽里, 导致重复感染。吡喹酮治疗效果很好, 且不影响产蛋, 但如果同一批产蛋鸡短期内使用两次以上将会影响产蛋率。

蛋鸡球虫病诊治及预防措施探讨 篇2

关键词:蛋鸡;球虫病;诊治;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8-0015-01

柳州市柳南区自2006年发展“公司+农户”模式规模饲养蛋鸡至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成为广西蛋鸡养殖第二大县(区)。球虫病是危害蛋鸡养殖的重要疾病之一,多发于青年鸡,有死亡率高、愈后产蛋率低等特点,易在规模蛋鸡饲养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依据多年来对患有球虫病的蛋鸡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治疗效果的跟踪分析,总结出该区域蛋鸡球虫病的特点及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蛋鸡球虫病的临床症状与分析

患球虫病蛋鸡临床上出现严重的下痢与贫血症状,蛋鸡的鸡冠呈白色,粪便中带有血丝,并在病发后的6 d出现死亡的症状。患病鸡场进行单纯、传统的磺胺类药物治疗,治愈效果并不明显,在个别蛋鸡养殖场发现运用这类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仅治愈效果慢,还会有死亡率上升的情况。在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中发现,一方面,养鸡场在设备与设施的建设上很简单,并且其室内的温度较高,促使病鸡在精神状态上一直处于萎靡的状况;另一方面,在饮食上也发生了绝食的情况,同健康的蛋鸡相比,出行活动减少,尤其在病鸡的羽毛出现明显的蓬乱现象。且伴有闭目缩颈的现象,排西红柿汁一样的血便。此外,发病鸡场大多有环境卫生较差、周围蚊虫较多等特点。

2 病鸡的剖检情况

对死亡的蛋鸡进行剖检,发现其盲肠肿胀,颜色深红,伴有凝血块。病鸡十二指肠肠壁有大量的血斑,肠黏膜严重增厚。有个别的病鸡出现肺脏变白与肿胀,其横切面有黏液渗出,其他肾脏器官并没有发现异常现象。通过实验室检验,发现其在病变的肠黏膜中有大量的球虫卵囊,经镜检,发现许多正处于发育期的球虫。

3 综合防治

3.1 蛋鸡球虫病的治疗

通过临床观察,单纯使用磺胺类药物治疗患球虫病病鸡效果并不明显。在投药同时,应在饮水中加入葡萄糖与多种维生素,能够有效缓解患鸡的病情,降低同场鸡群的感染。

3.2 蛋鸡球虫病的预防

通常情况下,球虫病多由饮食进行传播与流通,因此应加强饲养各环节的管理。

(1)对粪便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养殖场及周围环境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消毒工作。

(2)注意灭杀蚊虫。蚊虫也是球虫病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在对进出养殖场人员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养殖场及周边的蚊虫进行有效的杀灭。

(3)注意养殖场环境调节。夏季是蛋鸡球虫病的易发季节,高温极易导致度鸡群的整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因此,在鸡舍两边加装挂帘、两头加装通风风扇以及在屋顶加装喷雾装置能有效降低鸡舍的温度,从而达到提高鸡群舒适度,降低患病风险的目的。

(4)特别注意育雏环节管理,尤其是春、夏季节育雏的养殖场,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葡萄糖与多种维生素,增强青年蛋鸡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4 小结

绵羊绦虫病的诊治 篇3

辽宁省建平县某羊场羊存栏891只, 有杜泊绵羊120只, 其中成年母羊50只, 羔羊66只, 公羊4只。于2012年3月有个别杜泊羊只出现消瘦, 腹泻, 下颌水肿等病症, 到2012年9月共有发病羊27只, 死亡10只, 因病出售12只。由于该病主要以消瘦, 下颌水肿, 曾疑似羊肝蛭和附红细胞体病, 经过对疑似病例羊只进行针对性治疗和预防, 效果不佳, 并且病羊还在发病中, 没有得到控制。

2 发病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初体温正常, 食欲略有下降, 精神不振。多数羊只只是由于流产、感冒等疾病之后表现渐进性消瘦。所有病羊均在发病后5~7d时表现腹泻, 应用止痢药物治疗很快痊愈。病程约在20~30d左右, 中后期表现下颌有水肿。剖检变化, 消瘦, 被毛粗乱, 贫血。心肌柔软无力, 心内膜有出血斑点, 肠系膜淋巴呈索状肿胀, 切开内质混浊, 胆囊肿大, 胆汁稀薄。小肠外观肿胀, 切开肠管内有绦虫, 经观测虫体长约5m左右, 宽16mm, 有横条纹, 呈乳白色, 疑似为扩展莫尼茨绦虫。

3 鉴别诊断

该病易于羊肝蛭和附红细胞体病混淆应鉴别诊断, 与附红细胞体病鉴别, 临床症状附红细胞体有高烧症状, 附红细胞体病采病羊耳尖血, 涂血片, 用瑞士染色。有发光的附红体附在红细胞的表面, 由此鉴别;羊肝蛭与绦虫病的区别在与肝脏肝管中有肝蛭虫, 而绦虫寄生在小肠内。经过上述剖检和化验室进行鉴别诊断。

4 防治措施

(1) 全群羊用丙硫咪唑片口服, 每千克体重按15~20mg计算, 每天1次, 连续投药3至5d。对病羊按20~25mg/kg体重连续应用4d。对于病羊要适当对症治疗, 防止发生死亡, 体质虚弱羊应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 还应该每天1次10%葡萄糖500ml, 1~2瓶, VC20ml, VB110ml, 还应加强肌苷、三磷酸腺苷等营养药物, 已恢复体力。

(2) 羊场内粪便应集中堆积发酵, 防治虫卵的继续传播。

(3) 禁止羊群到潮湿、低洼地有地螨的地区放牧, 在该地区用5%的硫酸铜消毒。

5 小结

(1) 由于该羊场缺少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 没有每年定期的进行寄生虫病的驱治, 造成今天的后果。

一例鸡绦虫病的诊治 篇4

湘东区湘东镇某鸡场500余羽40日龄土鸡2013年10月11日出现严重下痢, 粪中混有血色粘液, 并出现死亡, 用抗生素、抗病毒药不见好转, 到10月13日止, 死亡100余羽。

2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 饮欲增加, 羽毛粗乱。鸡冠黏膜出现贫血 (白色) 变化。排白色带有血块稀粪, 偶有白色绦虫节片排出。病鸡伴进行性麻痹, 从两脚开始, 出现瘫痪。

3 解剖病变

脾肿大, 肝肿大并呈土黄色, 并伴有脂肪变性;腹腔积水严重;小肠有点状出血, 伴有虫体阻塞肠道情况;病变肠道有黄色小结节, 肠壁增厚, 并能发现虫体。

4 治疗

根据诊断结果, 确认该病为鸡绦虫病。按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及时开展粪便清理堆积发酵、笼舍清洗消毒和虫卵杀灭等工作, 同时对全群鸡按每公斤体重15 mg投服吡喹酮, 2 d后再服一次, 经过治疗, 3 d后未出现死亡, 一周后粪检未发现孕卵节片和虫卵, 全群鸡恢复良好。

5 小结

5.1 本病容易误诊, 在治疗时, 如果使用肠道消炎药效果不好, 并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 应考虑为鸡绦虫病并及时观察粪便情况, 尽快确诊, 对症下药, 减少损失。

5.2 鸡粪便要堆积发酵杀灭虫卵, 病死鸡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如化尸窑等) 避免疫病扩散。

5.3 鸡群除了做好免疫工作外, 还应做好定期驱虫保健工作。

一起山羊绦虫病的诊治及体会 篇5

1 发病情况

上杭县泮境乡某养羊专业户, 存栏羊85只 (其中母羊30只) 。2012年4月中旬开始以来户主陆续发现羔羊食欲降低, 饮欲增加, 精神不振, 越来越消瘦, 离群, 腹泻、肛门周围沾有糊状粪便, 户主用止泻药、抗生素、维生素B12等药物进行治疗, 并用阿维菌素驱虫, 但效果不明显, 病情反反复复, 且发病羊越来越多, 到2012年6月5日就诊时有13只羊发病, 并有4只羔羊死亡。

2 临床症状

成年羊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幼羊表现精神不振, 体况不良、被毛粗乱而无光泽, 渐进性消瘦, 腹部膨大, 山上采食时落伍、离群, 粪便变软, 后发展为腹泻、肛门周围有糊状粪便, 细查粪便中有黏液和孕节片, 进而症状加剧, 贫血, 有时有明显的神经症状, 患羊衰弱, 后期卧地不起, 头向后仰, 经常做咀嚼动作, 口吐白沫, 精神极度迟钝甚至消失, 死前迅速臌气, 最终死亡。

3 解剖症状

解剖2只病死羊, 尸体消瘦, 黏膜苍白, 贫血, 胸腹腔渗出液增多, 小肠中发现有绦虫, 虫体呈带状, 由许多结节组成, 虫体寄生处有卡他性炎症, 肠黏膜增生、出血并布满虫眼, 有的虫眼已溃疡, 肠壁扩张、变薄并有穿孔。

4 实验室检查

在患羊粪球表面有黄白色孕节片, 形似煮熟的米粒, 将孕节涂片镜检, 可见到大量灰白色、特征性的虫卵, 用饱和盐水浮集法镜检可见大量的虫卵。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解剖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可确诊为山羊绦虫病。

6 治疗

1) 对羊舍内外、用具用20%生石灰水彻底消毒, 全场清除粪便、污染物, 并进行堆积发酵杀死虫卵, 及时处理, 消灭传染源。

2) 双威阿苯达唑片, 按每千克体重20 mg配成混悬剂后1次口服, 连用3 d。

经过以上治疗, 一周后检查羊粪未发现孕节片, 采集羊粪用饱和盐水浮集法镜检未发现虫卵, 发病羊的症状明显减轻, 精神状态良好, 体况逐渐恢复。

7 体会

1) 该病在发病过程中有腹泻等症状, 民间兽医往往误诊为肠道疾病, 用止泻药、抗生素、磺胺类等药物治疗, 不仅无效且拖延病期。因此治疗期间, 对患羊排出的粪便要仔细观察, 在羊粪球表面是否有孕节片, 应尽早确诊、对症下药, 才能取得很好疗效、减少经济损失。

2) 阿维菌素是一种驱虫良药, 但阿维菌素对线虫和节肢动物有极佳疗效, 对吸虫、绦虫及原虫无效。因此用阿维菌素驱过虫的羊只仍可能发生绦虫病。

3) 对发病羊只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病死羊要深埋并做无害化处理。

4) 定期驱虫, 由于山羊在早春放牧开始就可感染, 因此应在放牧后4~5周每千克体重用双威阿苯达唑片10~15 mg或吡喹酮片10~35 mg进行“成虫期驱虫”, 此次驱虫2~3周后应再进行第2次驱虫, 经过驱虫的羊要及时转移到干净的山坡进行放牧。

5) 加强饲养管理, 在易感染季节避免在低湿地放牧, 尽可能地避免在清晨、黄昏、雨天放牧。

6) 平时应搞好羊舍和牧场卫生, 可用20%生石灰水喷洒羊舍、洗刷饲具, 一般每月消毒1次。每天对羊舍内的粪便进行清扫, 特别是驱虫后的粪便及污染物要集中处理、堆积发酵, 利用生物热杀死虫卵。

摘要:山羊绦虫病是由绦虫寄生于山羊小肠内而引起的疾病, 以莫尼茨绦虫危害最为严重。该病对羔羊危害严重, 常引起幼羊腹泻、贫血、消瘦等, 影响幼羊生长发育, 严重者导致死亡, 给养羊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流行病学、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解剖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蛋鸡绦虫病诊治 篇6

1 基本情况

2016年6月初, 湖南攸县莲塘坳镇凉江村一黑山羊养殖场发现3只母羊瘤胃慢性臌气, 食欲下降, 拉稀与便秘交替出现, 精神沉郁, 消瘦等症状, 初诊为附红细胞体病, 用头孢噻呋钠、三氮咪、安基比林、复合维生素B进行治疗, 未见明显好转, 病羊逐渐增多, 并出现死亡现象。6月中旬, 羊发病达40多只, 死亡20多只。7月初, 畜主才到攸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请技术人员进行会诊。

2 临床症状

病羊表现消化不良, 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粪便抽检可见绦虫的孕卵节片。多数病羊精神沉郁, 腹部膨大, 行动迟缓, 离群呆立, 口腔粘膜、眼结膜苍白。严重病畜不能站立, 经常做咀嚼样动作, 口周围有泡沫, 精神极度萎靡, 有轻度神经症状, 最后衰竭而死。

3 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 贫血, 胸腹腔渗液增多, 肠粘膜、肠系膜有出血点。心、肺、肝、脾、肾等内脏器官色淡, 血液稀薄如水, 小肠内发现数量不等虫体。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初诊为山羊莫尼茨绦虫病, 经实验室检查和试验性驱虫得到进一步确诊。

4.1 虫体检查

虫体头节小, 近似球形, 上有4个吸盘, 无顶突和小钩。体节宽而短, 成节内有两套生殖器官, 生殖孔开在节片的两侧。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子宫呈网状;卵巢和卵黄腺在节片两侧构成花环状。睾丸数百个, 分布在整个体节内。虫体的节间腺为一列小圆囊状物, 沿节片后缘分布。虫体长1~2m不等, 呈乳白色带状, 分节明显。

4.2 节片检查

羊圈粪便中检查, 发现米粒大小、黄白色长约1cm的莫尼茨绦虫孕卵节片。

4.3 虫卵检查

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 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发现近似“三角形”的虫卵, 卵内含有梨形器, 梨形器内含有六钩蚴。

4.4 驱虫试验诊断

对初步诊断为莫尼茨绦虫病的患羊用下列方法进行诊断性驱虫, 肌肉注射氯氰碘柳胺注射液0.2 m L/kg·bw;丙硫咪唑15~20 mg/kg·bw, 一次内服。用药24小时后即可见到有大量白色虫体随粪便排出。

5 治疗

确诊后, 按以下方案全群用药, 肌肉注射氯氰碘柳胺注射液0.2 m L/kg·bw;丙硫咪唑15~20mg/kg·bw, 一次内服, 同时对病情严重者应用抗生素和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防止继发感染和对症治疗, 用药24小时后即可见到有大量白色虫体随粪便排出, 病羊停止死亡, 3天后, 羊群整体情况开始好转, 食欲逐渐恢复。15天后回访, 羊群食欲正常, 被毛光亮, 未再出新的病例。

6. 防控措施

6.1 科学引种

引种前要详细了解种羊场疫病流行情况, 免疫接种情况和定期驱虫情况, 必要时作粪便虫卵检查。引种后隔离观察30天, 并作1~2次预防性驱虫, 粪便作无害化处理。

6.2 合理放牧

攸县地处湘东丘陵地区, 春夏季节多雨潮湿, 沟渠、小溪遍布, 气候潮湿, 造成莫尼茨绦虫的中间宿主地螨猖獗, 大多数山羊养殖场依山而建, 常年放牧, 极易感染发病。因此建议: (1) 要避免在雨后或早晚有露水时放牧; (2) 采取圈养和放牧相结合或采用轮牧以减少羊吞食地螨而感染; (3) 及时补充微量元素、多维, 避免羊缺少微量元素啃食泥土而感染地螨。

6.3 定期驱虫

根据莫尼茨绦虫的生活史, 每年5~6月份进行预防性驱虫, 7~8月份对带虫羊进行成虫期驱虫, 如果发现羊感染莫尼茨绦虫, 应进行治疗性驱虫, 驱虫后10~15天检查仍有虫卵, 进行加强驱虫。

6.4 精确诊断

快速和精确诊断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 对发病羊只除常规检查外, 配合剖检和实验室检查, 尽快找出病原, 避免误诊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6.5 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羊感染羊莫尼茨绦虫病时, 应及时进行治疗, 治疗莫尼茨绦虫病的药物很多, 除本次治疗方案外, 还可选择应用以下药物:硫双二氯酚:75~100 mg/kg·bw, 分二次服, 间隔半小时;氯硝柳胺:每只羊每次1g, 连服二次, 间隔1小时;丙硫咪唑:15~20 mg/kg·bw或每只羊400 mg, 一次内服;吡喹酮:8~15 mg/kg·bw, 一次内服。

摘要:山羊莫尼茨绦虫病是山羊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 2016年6月开始攸县莲塘坳镇一黑山羊养殖场首次暴发该病并引起大批死亡。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山羊莫尼茨绦虫病, 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控措施, 取得明显的效果。

鹅矛形剑带绦虫病的诊治体会 篇7

关键词:鹅,矛形剑带绦虫病,诊治

2014年3~4月, 我镇有数家养鹅户前往镇兽医站求诊, 主诉自家饲养的白鹅, 每年到这个季节鹅就出现异常情况, 所饲养的白鹅突然食欲降低或废食, 喜欢饮水, 伴随腹泻, 站立不稳, 消瘦、衰竭死亡。发现该情况后, 畜主曾求诊村动物防疫员, 隔离患鹅, 对症下药 (如腹泻用氟哌酸加入水中饮用, 并在饲料中加入喹乙醇进行治疗等) , 但最终患鹅的症状并未得到改善, 特来求诊。笔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患鹅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 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 诊断为鹅矛形剑带绦虫病。确诊后, 给患病鹅服用丙硫苯咪唑, 及时改善了患鹅的临床症状, 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病因调查分析

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发病鹅村子里的农户其村庄水沟、水坑和池塘中均有水草, 鹅就放在此地饲养;水面中发现有大量剑水蚤。如成年鹅有绦虫寄生, 绦虫卵排出体外, 被剑水蚤吞食后, 迅速蜕变, 在剑水蚤体内形成囊尾蚴, 鹅误食含有囊尾蚴的剑水蚤而感染发病, 如此循环, 危害鹅的健康。

2临床症状

雏鹅发病, 表现腹泻、精神萎靡、食欲降低、生长停止、迅速消瘦。病情严重的雏鹅, 会突然倒去, 呈划水样, 直至衰竭死亡[1]。成年鹅患病时伴有贫血, 放牧时经常离群, 出现口渴喜饮, 伴随腹泻, 发育不良, 体重减轻, 产蛋量下降, 个别停产;病情严重的鹅, 羽毛杂乱易掉落、行动迟缓、发呆, 头弯到翅膀下面;个别废食, 喜饮;先便秘, 后腹泻, 粪便腥臭, 粪便中见有绦虫节片。发病后期出现神经症状, 翅膀下垂, 行走不稳, 食道膨胀, 衰竭死亡。

3病理解剖

患鹅消瘦、贫血, 肝肿大, 胰脏有出血点, 肠黏膜变厚出血、有黄色黏稠稀便占满肠腔。经剖检10羽成鹅, 患鹅的小肠以及直肠部分存在大量绦虫, 虫体数量1~10条, 最多的可达30多条, 而自然死亡鹅体内的绦虫大多寄生在空肠段。虫体形态:乳白色, 呈矛形剑状带, 长约28~128 mm。虫体的头节较小, 前段窄细, 后面渐渐加宽, 最小的蠕虫长36 mm、宽4.8 mm。整个蠕虫分为头部、颈部、躯体等3个部分。

4实验室检查

收集鹅的粪便, 检查时发现粪便里存在虫卵, 虫体长达28 mm。虫体的头部较小, 呈梨形, 还有四个吸盘, 八个钩出现在顶部突出部分, 虫体的颈部较短;另外, 每一个虫卵都有一套雌雄生殖器官, 在稍微靠右的地方是睾丸, 呈3个一排的状态分布;卵巢分两半, 在卵巢的下方, 卵黄腺呈椭圆形;子宫横着陈列;节片的一侧, 生殖孔开口;子宫膨胀, 挤满了孕卵中部;卵呈椭圆形, 外面并没有裹着卵囊[2]。

5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病理变化, 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 确诊为鹅矛形剑带绦虫病。

6治疗

1) 隔离患鹅, 迅速处理病死鹅, 及时焚烧。

2) 清理粪便, 堆积发酵, 杀灭虫卵。

3) 禁止鹅群饮用携带病原的自然水。

4) 口服丙硫苯咪唑: (1) 对健康鹅按每千克体重20 mg, 口服一次。 (2) 患鹅按每千克体重25 mg, 口服一次, 2周后, 再口服一次[3]。

7体会

农村现有饲养鹅的方式使得病原大幅度扩散, 作为中间宿主的剑水蚤在自然环境中受到感染后大量繁衍, 从而使鹅群发病。因此, 为了保障人们健康养鹅, 促进农村养鹅业的稳定发展, 可在每年春季以及秋季, 对成年鹅采取驱虫等预防性措施;放养后20 d左右, 对雏鹅用药驱虫, 随后间隔1~2个月, 再进行一次驱虫, 降低发病率。同时, 要想有效地防治鹅矛形剑带绦虫病, 必须对饲养进行科学严格地管理, 确保饮水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启明.鹅剑带绦虫病的诊治[J].中国禽业导刊, 2008, 25 (6) :33.

[2]刘文涛, 刘春静, 王先进, 等.鹅矛形剑状带绦虫病的诊断与治疗[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3 (8) :46.

蛋鸡绦虫病诊治 篇8

吉水县水南镇养鹅大户刘某, 2013年饲养四川白鹅1 300只, 均注射过鹅瘟血清、副粘病毒疫苗和血清。4月底鹅群陆续发病、死亡300多只。用大华农肠炎清之后, 病情好转, 死亡数急剧下降, 但每天仍有3~5只发病、死亡。

2 临床表现

病鹅精神萎靡、少食或不食、羽毛松乱、贫血、消瘦和拉稀, 粪便多半为绿色或灰白色。不愿走动, 缩颈蹲伏。两翅下垂, 两脚麻痹软瘫。两眼周围羽毛潮湿、流泪、眼睑呈轻度水肿, 鼻孔有粘液, 不时甩头、张口呼吸, 呼吸时颈部气囊明显增大。

3 剖检

病鹅出现纤维素心包炎, 心包积液, 心包膜混浊、增厚, 并有纤维渗出, 严重的整个心包被一层白色纤维包裹。有的鹅肠道充满虫体, 有的病鹅肺脏布满大大小小的灰白色或黄绿色霉菌结节, 肺脏充血、出血。

4 实验室诊断

采取病鹅的肝、脾、肺等病料触片染色镜检, 发现有革兰氏阴性杆菌, 经细菌培养, 分离鉴定为大肠杆菌。取肺脏上的灰白色或黄绿色的结节碾碎, 置于载玻片上, 用生理盐水1~2滴, 稍加热后放上盖玻片镜检, 发现有不少曲霉菌的菌丝和分化的孢子。取肠道中的虫体节片和头节, 进行虫种鉴定, 为矛形剑带绦虫。

5 防治措施

5.1 清除鹅粪, 并堆积发酵, 利用生物热灭菌和杀虫灭卵, 运动场用20%石灰乳彻底消毒。

5.2 及时处理死鹅, 进行无害化处理。隔离病鹅, 保持清洁用水。

上一篇:网络教育远程教育下一篇:常用词汇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