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蛋鸡疲劳症

2024-06-04

笼养蛋鸡疲劳症(共8篇)

笼养蛋鸡疲劳症 篇1

笼养蛋鸡疲劳综合症又称骨质疏松症, 是集约化笼养蛋鸡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主要表现无力站立, 移动困难, 骨质疏松, 骨骼变形, 变脆以及蛋壳质量变差。该病主要发生在母鸡, 尤其是在产蛋高峰期发生, 发病率2~20%。

1 病因

1.1 饲料中钙缺乏

饲料中钙的添加太晚, 已经开产的鸡体内钙不能满足产蛋的需要, 导致机体缺钙而发病。

1.2 过早使用蛋鸡料

由于过高的钙影响甲状腺的机能, 使其不能正常调节钙磷代谢, 导致鸡在开产后对钙的利用率降低。

1.3 钙磷比例不当

钙磷比例失当时, 影响钙吸收与在骨骼的沉积。

1.4 维生素D缺乏

产蛋鸡缺乏维生素D时, 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减少, 血液中钙磷浓度下降, 钙磷不能在骨骼中沉积。

1.5 缺乏运动

如育雏, 育成期笼养或上笼早, 笼内密度过大。

1.6 光照不足

由于缺乏光照, 使鸡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减少。

1.7 应激反应

高温, 严寒, 疾病, 噪声, 不合理的用药, 光照和饲料突然改变等应激均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2 发病机理

与人和哺乳动物不同, 成年蛋鸡的骨骼主要以结构性骨和髓质骨两种形式存在。结构性骨包括皮质骨和网质骨。皮质骨对机体主要起支撑作用, 决定骨骼的强度。髓质骨主要存在于腿骨, 在蛋鸡性成熟前发育而成, 为禽类的特有结构, 与产蛋密切相关。髓质骨为机体的主要钙库, 为蛋壳钙的主要来源。髓质骨与皮质骨的形成与吸收呈动态平衡过程。日粮中的钙被吸收后, 一部分钙沉积于皮质骨和网质骨, 一部分通过皮质骨, 网质骨转化形成髓质骨而被储存。

蛋鸡性成熟后, 雌激素的水平显著升高, 抑制了结构性骨的形成, 促进了髓质骨的形成。髓质骨的大量形成导致结构性骨的大量丢失, 皮质骨厚度减少, 骨强度下降, 这是发病的基础因素。由于病因的作用使血钙下降, 结构性骨形成进一步下降, 骨吸收增加, 进而引起病的发生。同时, 钙和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后者分泌过多可导致骨转换和骨吸收增加, 进一步促进了病的发生。

3 临诊症状

发病初期产软壳蛋、薄壳蛋, 鸡蛋的破损率增加, 产蛋数量下降, 但食欲、精神、羽毛均无明显变化。之后病鸡出现站立困难, 爪弯曲、运动失调、躺卧、侧卧、麻痹, 两肢伸直, 骨骼变形, 胸骨凹陷, 肋骨易断裂, 瘫痪。

剖检可见, 血液凝固不良, 翅骨、腿骨易碎, 喙、爪、龙骨变软, 胸骨、肋骨均易弯曲, 肋骨和胸骨接合处形成串珠状, 股骨和胫骨自发性骨折。

正常产蛋鸡的血钙水平为19~22mg/dL, 病鸡的血钙水平往往降至9mg/dL以下, 同群无症状鸡往往也低于正常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

4 诊断

依据病史和临诊特征性症状, 如产软壳蛋、薄壳蛋, 病鸡出现站立困难, 爪弯曲, 运动失调, 躺卧, 血钙水平下降, 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即可作出诊断。

5 防治

防治原则是加强运动和光照, 按饲养标准及时补充钙磷。

改善饲养环境, 敞养, 加强光照, 保证全价营养和科学管理, 使育成鸡性成熟时达到最佳体重和体况。

改善饲料配方, 补钙或调整钙磷比例, 在蛋鸡开产前2~4周饲喂含钙2~3%的专用预开产饲料, 当产蛋率达到1%时, 及时换用产蛋鸡饲料, 笼养高产蛋鸡饲料中钙的含量不要低于3.5%, 并保证适宜的钙磷比例。给蛋鸡提供粗颗粒石粉或贝壳粉, 粗颗粒钙源可占总钙的1/3~2/3。钙源颗粒大于0.75mm, 既可以提高钙的利用率, 还可避免饲料中钙质分级沉淀。炎热季节, 每天下午按饲料消耗量的1%左右将粗颗粒钙均匀撒在饲槽中, 既能提供足够的钙源, 还能刺激鸡群的食欲, 增加进食量。

适当补充维生素D, 平时要做好血钙的监测, 当发现产软壳蛋时就应做血钙的检查。

将症状较轻的病鸡挑出, 单独喂养, 补充骨粒或粗颗粒碳酸钙, 一般3~5d可治愈。有些停产的病鸡在单独喂养, 保证其能吃料饮水的情况下, 一般不超过1周即可自行恢复。同群鸡饲料中添加2~3%粗颗粒碳酸钙, 每千克饲料添加2000U维生素D3, 经2~3周, 鸡群的血钙就可上升到正常水平, 发病率明显减少。钙耗尽的母鸡腿骨在3周后可完全再钙化。粗颗粒碳酸钙及维生素D的补充需持续1个月左右。如果病情发现较晚, 一般20d左右才能康复, 个别病情严重的瘫痪病鸡可能会死亡。

北方地区笼养蛋鸡高产高效技术 篇2

(1)可充分利用空间,单位面积养鸡数量多,房舍利用比较少经济。

(2)不与地面及粪便接触,可减少寄生虫和传染病的发生。

(3)鸡全干净并可避免相互挤压。

(4)劳动强度小,便于机械化管理。

因此,越来越被养鸡大户及养鸡场所采用。但由于蛋鸡笼养是离开地面,高密度、立体结构的一种饲养方法,又得不到阳光直接照射,不喂青饲料,所以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高。笔者在实际生活中走访并观察了一些养鸡大户的养鸡状况,发现他们的经济效益不是很高。 本文就本人士在笼养蛋鸡高产高效技术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成功经验浅谈如下:

1.认真配料,科学合理

笼养鸡在生长发育和产蛋的各个阶段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不一样,而这些营养物质都需从饲料和水中获得。因此,在各生长阶段须选用科学的配方,既满足笼养鸡在各阶段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全面营养成分和充足的全价配合饲料,又不造成营养过剩,并可降低饲料成本。在饲料配方中必须注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配合含量,避免因供给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疾病的发生。笼养鸡以喂颗粒料或干粉料为宜,定时定量供给。

1.1蛋雏鸡的饲料配方

玉米62%,麦麸3.2%,豆粕31%,磷酸氢钙1.3%,石粉1.2%,食盐0.3%,添加剂1%。

1.2蛋鸡育成鸡的饲料配方

玉米61.4%,麦麸14%,豆粕21%,磷酸氢钙1.2%,石粉1.1%,食盐0.3%,添加剂1%。

1.3产蛋鸡的饲料配方

玉米58.4%,麦麸3%,豆粕28%,磷酸氢钙1.3%,石粉8%,食盐0.3%,添加剂1%。

2.要及时认真搞好免疫接种,并经常观察鸡群,抓好疾病防治

蛋鸡基本免疫程序如下:1日龄内接种马立克氏疫苗,7-10日龄时用新城疫II系疫苗滴鼻,2-4周龄期间进行传染性囊病疫苗及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接种,2月龄前后用新城疫Ⅲ系或IV系疫苗饮水免疫。上笼时进行鸡新城I系苗的免疫接种。疫苗接种虽然能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但并不是绝对的。因此,在生产实践中要经常观察鸡群,发现病鸡应及时隔离治疗,对其他鸡进行药物预防避免疾病传播。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专业户养鸡要做到“四勤”“六干净”,“四勤”即勤观察(精神、呼吸、采食、粪便等状况)、勤清扫、勤消毒、勤检查,“六干净”即鸡舍内、用具设备、周围环境、饲料饮水、鸡体本身和管理人员要清洁干净。

3.要给鸡断喙

在雏鸡6-7日龄时,用断喙器将上喙1/2,下喙1/3切掉,也可用剪刀剪断,然后用烙铁烙一下,以消毒止血。断喙应以夜间8-10时进行为好,这样可减少应激,鸡断喙后就可入睡,有利于伤口的恢复。断喙后可防止鸡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癣,防止钩甩饲料,减步浪费,有助于鸡群生长发育整齐,提高成活率。

4.要限喂控制体重

蛋鸡的骨骼,肌肉和生殖器在育成阶段都在迅速生长,由于采食力强,容易过肥和发育不均,从而影响产蛋量和蛋重。因此育成期(一般为60-150日龄)时必须实行限制饲喂,使鸡的生长发育速度及体重符合该品种的要求。

5.要定期补喂砂粒

鸡没有牙齿,饲料未经咀嚼就进入食道然后到达嗉囊、腺胃和肌胃,一切坚硬的食物均靠肌胃的收缩力与其食物中的砂粒磨碎而代替牙齿起咀嚼作用。因笼养鸡无法自己采食砂粒,故必须人为供给砂粒以帮助消化,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也可起到补充一点矿物质的作用,一般每隔二周喂米粒大小的砂粒一次,喂量以占日粮的1%-2%为宜。

6.要适时转群上笼

蛋鸡笼养有一个从地面转到笼上的转变过程,如转得过早,骨骼发育还不健全,易造成体格不够强壮,影响日后产蛋量;如转得过迟,则会影响到鸡对新鸡舍还未熟悉就要开产,易造成蛋的破损率太多。在生产实践中,最好在开产前3-4周上笼。

7.要防止和减产应激发生

蛋鸡,特别在高产期,非常敏感,任何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如抓鸡转群、上笼、换料、陌生人闯入、噪声等均能引起鸡群骚乱而发生应激反应,轻则产蛋率下降,重则发病及死亡,因此,进行抓鸡、上笼、防疫、断喙等时应尽量在晚上进行,变换饲料要逐步进行,保持鸡舍内外环境安静,要有固定的饲养人员,防止陌生人、鼠、猫、狗、鸟等进入鸡舍,如突然停电,应及时采用其他照明措施。

8.要注意光照时间及强度

产蛋鸡随着产蛋量的提高而需要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在育成期一般每天8小时,北方地区自然光照即可,开产初期10-12小时即可,但在产蛋高峰期要确保每天光照16-17小时,自然光照不足时用人工光照补充,早开灯晚熄灯,一般人工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2-3瓦为宜,光源在鸡舍中要分布均匀,离地高度2米左右,光照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易引起蛋鸡啄癖及脱肛多光照时间不足或太弱,则影响蛋鸡的高产、稳产。

9.要注意通风和鸡舍卫生

笼养鸡一般饲养密度大,鸡的体温高,新陈代谢旺盛,呼吸量大,湿度也较高,同时鸡粪亦产生有害气体,这些因素易造成鸡腹水症的发生。因此必须及时清除鸡粪,搞好舍内卫生,加强鸡舍通风换气,降低湿度和排除有害气体,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要注意经常换气。

10.要做好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工作

北方地区冬夏温差较大,而蛋鸡最适宜的产蛋温度为l3-23℃,过高过低,对蛋鸡的产量都有不利影响,夏季高温,蛋鸡采食减少,饮水增加,产蛋下降,因此在高温季节,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如绿化降温,湿帘降温等,加强鸡舍通风,提高日粮蛋白质含量,全天供应凉水平,冬季寒冷季节,做好保暖工作,关闭部份门窗,防止贼风,提高日粮能量水平,饮用温水等。

11.要及时淘汰停产或低产鸡

蛋鸡群中会经常出现一些因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停产或低产鸡。这些鸡俗称“白食鸡”,它的存在影响了群体产蛋率的提高,增加了成本,故必须及时发现并淘汰掉。这类蛋鸡从外形看:鸡冠和肉垂小,色浅呈淡粉色,粗糙无光,无温感,脸色淡;泄殖腔小、紧缩、干燥、发黄,耻骨间距窄,换羽早。

高产蛋鸡的饲养是门科学,也是一项技术,关键是劳动者的素质,只有技术也是不够的,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断总结养殖、防治疾病的经验,活学活用专业知识,多思考问题,就会使养殖事业蓬勃发展。

笼养蛋鸡福利浅析 篇3

1生产措施引起笼养蛋鸡福利问题

1.1高密度饲养

笼养虽然提高了饲养密度, 但却限制了鸡的活动和自由。从福利角度, 蛋鸡需要至少750立方厘米才能自由活动, 表达天性, 如刨食, 转身, 整理羽毛等。而目前母鸡的空间一般是16~25只/平方米, 多的达到42只/平方米, 每只鸡所占的空间很小, 鸡不能正常活动。因笼养母鸡缺乏运动使骨骼的韧性显著降低, 产蛋期母鸡为了产蛋时形成蛋壳, 往往动用骨骼中的钙, 导致产蛋鸡骨骼丢失大量的钙, 使其骨质变轻、变脆、不能支持母鸡的体重, 导致瘫痪或骨折, 发生一种被称为“笼养产蛋鸡疲劳综合征”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不能站立, 但仍能采食和饮水, 鸡只逐渐消瘦, 容易发生骨折, 甚至死亡。据报道, 89%的产蛋鸡患有骨质疏松症, 6%的母鸡在捕捉和运输之前会发生骨折, 骨折导致非常严重的动物福利问题。高密度饲养时, 鸡为争夺采食空间还会进行激烈的争斗, 严重的会被啄死。

1.2人工强制换羽

母鸡到达产蛋高峰后, 随着日龄的增加, 产蛋量逐渐减少, 蛋壳质量变差。在实际生产中, 常采取人工强制换羽的方法以延长蛋鸡的产蛋周期和利用年限。目前我国最常采用的强制换羽方法为饥饿法, 又俗称三停法, 即停料、停水、停补光。该方法可引起钙的缺乏, 导致骨骼强度急速下降, 同时还增加了疾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 不仅严重损害了鸡的健康, 更违背了蛋鸡免受饥渴的动物福利要求。因此, 欧洲大部分国家已经禁止强制换羽。

1.3断喙

集约化养鸡生产中, 鸡只易形成啄羽、啄肛、啄趾等恶癖, 鸡群互相啄食不仅影响生长发育和胴体质量, 严重时可将腹壁啄穿, 拉出内脏, 引起死亡, 并且一旦形成啄癖则很难去除。光照过强、通风不良, 饲养密度过大等因素发生啄癖的比例还会增加, 尤其是对于困在笼中的鸡来说, 它的许多行为都不能施展, 一旦发现异物就会引起好奇心去啄, 而红色血腥会激发鸡的啄击欲望, 导致鸡群伤亡率上升。我国一般采用断喙来避免鸡发生啄癖。但断喙时因鸡的喙、软骨和软组织被切穿, 喙尖端被切伤的神经形成纤维束并持续生长, 使得疼痛不断延续, 容易引起应激, 增加死亡率。

1.4运输

家禽运输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家禽的福利, 如运输中缺少饲料和水、生活环境改变, 拥挤, 通风不良等而诱发疾病。因此在运输过程中, 运输时间不得超过9小时, 夏天车里要安装冷气或是晚上凉爽时运输, 冬天要安装暖气保暖。

2笼养引起行为缺失的福利问题

2.1筑巢行为缺失

在自然状态下, 母鸡产蛋前会在枯草多的地方做一个简易的窝, 把蛋产到窝里。鸡笼放置巢箱时, 95%的鸡蛋产在巢箱里。而集约化笼养系统没有巢箱, 母鸡不得不把蛋产在金属网上。据发现, 在产蛋前期剥夺母鸡的筑巢行为, 会出现抑郁, 进而导致母鸡产蛋急性疼痛。因笼养鸡没有巢箱, 产蛋后子宫仍被暴露在外, 发生子宫脱落, 从而导致繁殖机能下降。

2.2栖息行为缺失

母鸡的习性和生理使它有栖息行为。在自然条件下, 母鸡晚上在窝里或树枝上栖息。笼养时因没有栖木, 母鸡长期站立在倾斜的铁丝网上, 始终处于一种紧张和无可奈何的状态之中, 肌腱被拉紧, 导致较高的弯曲趾发生率。在鸡笼中提供栖架有利于蛋鸡的腿骨发育, 改善蛋鸡的行为和生理状况。赵芙蓉等观察栖架饲养下蛋鸡趴卧时间显著低于地面平养的蛋鸡, 同时, 其趴卧、梳羽、舒展等行为频次则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的蛋鸡, 其中木质栖架更受笼养蛋鸡喜好。

2.3沙浴行为缺失

沙浴是家禽一个自然行为, 在自然环境中占据大量的时间, 有规律的沙浴可以使鸡的羽毛保持良好的状态, 同时还能调节体温。笼养鸡渴望沙浴, 但由于笼子没有底板只能在光滑的铁丝地板上运动, 导致增加脚部疾病, 羽毛状况恶化。

3展望

笼养蛋鸡绦虫病的诊治 篇4

1 症状

蛋鸡绦虫病主要的危害是夺取营养、损伤肠壁, 代谢产物可使鸡体中毒, 大量寄生时能堵塞肠道。由于寄生虫种类及数量不同, 病鸡症状各异。轻者鸡冠发白、打蔫并倒伏, 鸡干吃不胖;严重感染时, 鸡生长受阻, 消瘦, 产蛋率下降, 一般下降10%~15%, 蛋壳轻微异常, 精神不振, 采食减少, 饮水增多, 粪便稀薄, 有时带血, 可视黏膜黄染, 鸡体贫血、衰竭。节片戴文绦虫的代谢产物引起鸡体中毒后, 出现脚腿麻痹、进行性瘫痪、头颈扭曲等症状, 棘沟赖利绦虫代谢产物可引起鸡突发癫病, 痉挛死亡。

2 实验室虫体检验与鉴定

常见虫体为较粗大、白色、扁平、带状, 测量虫体长100~250毫米。取完整头节于载玻片上, 压上盖玻片, 在高倍显微镜下镜检, 可见虫体有两个卵圆形的吸盘, 吸盘上无钩;顶突上有一圈大钩。脱落的绦虫节片压片镜检, 可见虫卵呈椭圆形, 虫卵表面具有两条明显的细带。经检索为圆叶目双壳科漏斗带属漏斗带绦虫。

3 临床诊断

(1) 看粪便。清晨新排出的粪便表面明显有芝麻大小的白色虫卵, 能蠕动, 有时变成蘑菇型, 有时呈椭圆型, 一堆粪便中有的有十几个, 有的粪便带有泡解, 停药后反复, 必须驱虫治疗。

(2) 解剖后腹腔可见小肠间断性粗细不匀, 在空肠前段及十二指肠降部可检出大量绦虫, 肠黏膜肿胀, 有米粒至绿豆大出血灶, 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肠管内有白色的节状扁形的虫体, 且肠道内有大量的泡沫, 直肠泄殖腔粪便中有脱落的绦虫节片。

4 防治措施

(1) 产前预防驱虫。在开产前105日龄~130日龄间, 用丙硫苯咪唑按20~25毫克/千克体重拌料, 连喂两次;或灭绦灵按150~20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性拌料;最好用吡喹酮10.0~12.5毫克/千克体重一次性拌料。

(2) 及时清除舍内鸡粪, 并堆沤发酵, 杀死孕卵节片中的虫卵;清除鸡舍外污秽物, 并用杀虫剂喷洒, 消灭中间宿生 (苍蝇、七星瓢虫等) 。定期给鸡群投药驱虫。

笼养蛋鸡瘫痪的防治措施 篇5

1 病因

一般认为是因钙磷不足, 维生素D3缺乏以及运动不足造成无机盐代谢紊乱引起的。产蛋鸡多出现在产蛋高峰期, 最高产的母鸡受害最严重, 因此, 有人认为与产蛋鸡缺钙有关, 每只鸡每天形成蛋壳要从体内带走3~4g钙, 饲料中不能满足这种消耗时, 就要动用骨骼中的钙。饲料被黄曲霉污染时, 会发生继发性缺钙。维生素D3缺乏时, 骨骼中钙磷减少, 骨骼不能进行钙化。锰过量也能影响钙磷的利用。有的认为可能是由于饲料无机磷不足引起的, 但未能得到证实。也可能与运动不足有关。

2 发病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蛋鸡初产期和高产期, 开始鸡群中每日或隔日早晨1~2只鸡瘫痪或死于笼内, 而白天鸡群神态、饮食均无异常。随着产蛋率升高, 一段时间内病鸡增多, 而后又减少, 当产蛋率为60%左右时发病逐渐停止。由于发病鸡均为开产鸡, 造成产蛋率上升缓慢, 若伴有不良应激因素或合并继发感染可延长病程, 同时发病率增高。产蛋率达40%左右的鸡群发病, 因开始病鸡出现较多, 故有产蛋率暂时下降现象, 而产蛋率达60%以上的鸡群一般仅为个别发病, 对产蛋率上升无影响。

3 剖检分析

剖检瘫痪病死鸡, 虽然可见各器官的充血或出血现象, 但主要病变在直肠下段和泄殖腔以及输卵管阴道部。首先由泄殖腔炎的上行性感染引起输卵管阴道部发炎, 出现黏膜水肿、管腔扩张受限。当蛋行至发炎部位, 该处变得收缩无力, 致使蛋宿留不下。一方面, 宿留蛋压迫粪道和输尿管, 阻碍了粪尿的排泄, 使鸡感到严重不适而惊恐发出尖声嚎叫;另一方面, 宿留蛋压迫神经造成后肢麻痹, 若能及时采取人工助产, 病鸡症状很快缓和, 半日后即可恢复正常, 否则, 蛋宿留部位长时间压迫和细菌的大量繁殖而致周围组织坏死, 全身症状加重, 病鸡很快死亡。

由此可见, 蛋鸡初产期瘫痪是由输卵管阴道部蛋宿留所致;而蛋宿留是由输卵管阴道部发炎肿胀, 引起管腔狭窄、收缩无力所致;而阴道部发炎则由泄殖腔炎的上行性感染所导致;泄殖腔炎是由大肠杆菌病的症候群之一。

另外, 剖检时, 实质性脏器不见肉眼病理变化。卵黄发育正常。仔细剥离皮肤和肌肉, 可发现一处至数处骨折, 骨质脆弱, 骨壁菲薄。在骨断端处常发现肌肉出血或皮下淤血, 有的肋骨凹陷, 有的病鸡的成熟蛋滞留在输卵管中。

4 治疗措施

用于治疗大肠杆菌病的首选药物, 如氟哌酸、庆大霉素、痢特灵等, 均能有效地控制本病。但是, 本病常常是群体中长期零星发病, 如果全群用药代价太高, 且停药后又很快复发。究其原因, 泄殖腔部受粪、尿、蛋三方面的刺激, 黏膜炎症很难恢复。故此, 应采用以下综合治疗措施。

选用肠道不易吸收的抗菌药物, 我们在病程后期采用“利高霉素” (主要成分林可霉素、壮观霉素) 进行饮水, 药物剂量前4d稍高于治疗量, 维持量稍高于预防量, 保证药物达泄殖腔部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治疗量每千克饮水加2g, 配成0.2%的药液。

用1%白矾溶液饮水, 不但对肠道炎症部位有收敛作用, 而且对致病性大肠杆菌亦有抑制作用。宿留于阴道部的蛋可用手指轻轻拨出, 或将蛋戳破取出蛋壳, 助产可使多数鸡病情缓解, 有利于药物治疗。

5 预防措施

早发现早治疗。正常产蛋鸡的血钙值为4.8~5.5mmol/L发现产软壳蛋时及时采取措施, 能很快恢复。及时给病鸡吃大量骨粉, 笼底铺垫厚纸。病例较多时, 用米粒大蛎壳粉, 撒在饲料上, 以增加食钙量, 其饲喂量为2%~4%, 一般2周左右, 可使发病鸡群的血钙上升到正常范围, 此时蛎壳粉的用量可改为2%。一般在日粮中补充磷酸二氢钠和维生素D3或钙都是有效的。有条件时, 平时可做好鸡群血钙的监测工作, 低于正常指标时, 要及时补钙。

舍饲笼养蛋鸡缺钙症的防治 篇6

1 发病情况

原州区清河镇西关村刘某2007年笼养蛋鸡2000多只, 在饲喂大北农蛋鸡饲料时, 产蛋量一直较稳定, 后因价格问题停止进料, 改由自己配料, 在饲喂自配料20 d后, 其产蛋量开始下降, 到30 d后, 产蛋率由正常时的70%下降到30%, 破蛋率由2%上升到近10%。发病初期, 除产蛋率下降外, 其他无明显变化。随病程延长, 病鸡站立不稳, 呈“企鹅型蹲式”, 易误认为是产蛋姿势。进而出现爪弯曲, 冠、垂和脚等皮肤苍白 (约占全群的15%) , 严重者胸骨弯曲, 瘫痪, 破蛋率明显上升, 并出现软壳蛋。

剖检7例本病尸体发现腹腔有软壳蛋和大量蛋黄者3只, 占42%, 角膜稍有混浊者2只, 占28%。气管有分泌物者2只, 占28%, 肺脏有淤血者1只, 占14%。部分尸检鸡骨质疏松, 有骨折裂痕。

根据临床症状, 剖检病理变化, 及查验其饲料配方 (钙比例只有标准量的一半) , 即确诊为蛋鸡缺钙症。

2 防治措施

将发病瘫痪鸡及时挑出, 进行散养, 让其自由采食。喂给含钙量高于常量一倍的饲料, 加强管理, 细心饲喂, 防止因行走不便影响采食而引起新的死亡。

给病鸡群的健康鸡饲喂含钙量4%的日粮, 即混合饲料中加贝粉8.6%, 骨粉按比例增加, 饲喂两周后不再出现病鸡时恢复正常量。

病鸡每只肌肉注射维生素D3 1500 IU, 连用2 d。另外可进行紫外线照射治疗。

3 小结

为使蛋鸡在开产后, 保持旺盛的生产能力, 不因缺钙而引发疾病, 使产蛋率下降, 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我们应该“未雨绸缪”, 提前做好准备。可在产蛋前一周在饲料中加入3%贝粉, 使钙水平保持在3%以上。随着产蛋率不断提高, 要逐渐增加饲料中钙磷含量, 产蛋高峰期, 即产蛋率达70%~80%时, 日粮中钙含量要保持在3.75%的水平。做到及时补钙, 同时保持钙磷平衡, 只要能做到这一点, 鸡只就会很少发病。

本病病因主要是营养失调, 尤以缺钙较为明显。虽呈群体发生, 但无传染性, 多因营养失衡导致衰竭而死亡。

笼养蛋鸡腹泻的病因与治疗措施 篇7

(1)饲料配比不合理,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及钙含量过高,过多的蛋白质及钙质难以吸收导致蛋鸡腹泻。这种情况多发于青年鸡和初产前后的青年鸡。

治疗措施: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和钙含量的配比,增加多种维生素含量;药物可用利水中草药缓解症状,同时提高鱼肝油和复合维生素B含量,增强鸡只抗病能力。

(2)鸡舍通风换气不良或饲料保存不当,造成饲料中某些原料发霉变质,均可引起排水样粪便。

治疗措施:排除病因。

2 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腹泻

由于滥用抗菌药物或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导致机体消化功能紊乱,肠道内菌群比例失调,易引起腹泻。

治疗措施:停用抗菌药物,使用缓解肾脏症状的药物,饮水中添加鱼肝油、多维、葡萄糖,饲料中添加益生素改善肠道菌群比例,必要时使用鞣酸蛋白、药用木炭末。

3 维生素缺乏引起的腹泻

饲料中维生素缺乏时往往会出现腹泻,如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易引起痛风,导致尿酸型腹泻。

缺乏维生素B时也会出现腹泻,以雏鸡表现最为敏感。

治疗措施:增加维生素含量,口服葡萄糖增强机体抵抗力。

4 气侯因素引起的腹泻

夏季炎热,鸡呼吸加快,体内水分消耗过多,饮水量增加,使排尿量增加,造成粪便稀薄如水,粪便水样,粘度不均匀。冬季寒冷,为了保温,忽略了通风换气,鸡舍空气污浊,易使鸡呼吸道黏膜充血,口腔干渴而表现大量饮水以至出现腹泻。特点:上笼鸡腹泻严重,下笼鸡腹泻症状轻微或排正常粪便。

治疗措施:既要做好保温工作,又要保证通风换气。腹泻严重的可适当使用抗菌药和补中益气类止泻中药。

5 脾胃气虚引起的腹泻

多发于高产蛋鸡或产蛋高峰或日龄过大的母鸡,病因主要是中气不足,脾胃气虚所致。鸡群一般食欲正常但饮水量明显增多。

治疗措施:用补中益气类中草药或鞣酸蛋白拌料,电解多维饮水。

6 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

笼养蛋鸡疲劳症 篇8

1 欧盟禁止蛋鸡传统笼养的进程

在欧洲公众眼里, 农场的动物福利与食品质量和安全、环境保护、生态和谐、人类发展等有着必然的联系。欧盟消费者宁可花更多的钱去购买动物福利好的产品。在2005年的一次民意调查中, 25个成员国有9个成员国的大多数消费者会去购买动物福利良好的产品, 这些人相信如此做法会对动物福利产生积极影响。在2008年3月“欧洲特别调查”中发现:89%的欧盟老百姓希望把类似的动物福利标准应用到从欧盟以外进口的食品上。RSPCA外联部部长David Bowles指出:“欧盟日益上升的动物福利标准主要是受消费者的期待和要求所驱动, 而不是象一些评论家所想的那样, 是由于成员国想要对自由贸易设置“技术避垒”而做的努力”。

两个世纪以来, 欧盟一直在推进动物福利。但是, 由于欧盟各国之间还存在着经济体制和发达程度上的差异, 很难一下子对动物福利全面实施或统一标准, 欧盟对此首先采用“食品标签制度”以推进动物福利进程, 如2004年1月“欧盟各个成员国的所有鸡蛋都必须标注有生产方法”———有机的、栏养的、笼养的、还是散养的。英国的防虐待动物协会 (RSPCA) 在1994年设立了自由食品计划, 要求在产品上标有“自由食品标签”, 自由食品计划自实施以来, 其由农场主、运输公司和屠宰厂组成的会员已由最初的119家增至2200家, 约有3800万只动物受益于这个计划, 约有6000家商店销售自由食品, 福利生产的鸡蛋月销售量由1994年的10万枚增至2009年的8000万枚。在法国也有类似于自由食品计划的行动——Neuland计划。德国的家禽饲养业较为先进, 德国从2007年1月1日已禁止生产和安装传统的笼子, 早在2009年所有蛋鸡就已经淘汰掉传统的笼养方式, 德国还设置了6家养殖试验场, 用以专门研究大笼养殖方式对家禽的行为、伦理、福利、性能、效益、健康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影响。

近10余年来, 欧洲各国都在不断地缩减蛋鸡的传统笼养比例, 相关的数据表明, 2009年荷兰产蛋鸡采用非笼养的比例最高, 占本国饲养总量的54%, 其次是英国 (40%) 和德国 (37%) 。在奥地利, 传统的蛋鸡笼养方式已于2008年底被废除, 并且计划在2020年取消大笼饲养方式。瑞典在1989年决定禁止传统笼养, 其准备期为10年。比利时在2012年1月准时取消产蛋鸡传统的笼养方式, 也计划在2024年取消大笼饲养, 改为散养方式。

2 欧盟禁止蛋鸡传统笼养的后续影响

2.1 加快了蛋鸡的福利饲养进程

动物福利提出, 基于两个方面:第一出于人道主义, 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 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 另外动物也有等同于人类的感受 (疼痛感、恐惧感等) 和欲望 (合群欲、性欲、求生欲等) , 人与动物同在生死间, 所以, 人类不应该粗暴残忍地对待动物, 善待动物应是人类的天性、良知和本份。第二, 基于对动物产品质量、生物安全或某种商业角度, 改善动物饲养方式和待遇, 可最大限度地为人类服务。

动物福利 (aninmal wefare) 是指为使动物达到康乐状态的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给动物提供的相应的外部条件。推行动物福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动物的生活质量, 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 “康”是指动物身体方面的健康, 包括正常的生长发育、无疾病和损伤等;“乐”是指动物的心理感受, 包括无紧张压抑、无枯燥感等。目前在国际上普遍用“五大自由”来表述动物的康乐标准状态。这五大自由是: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威胁的自由;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动物福利对象包括所有的动物:农场动物、试验动物、观赏动物、家养畜禽、伴侣动物、野生动物等等。禁止蛋鸡传统笼养, 采用大笼饲养、自由散养、棚舍平养和有机饲养, 可以更好地增加动物福利, 如:大笼饲养, 每只产蛋鸡占有面积扩大到750cm2以上, 笼内设产蛋窝、垫草和栖木, 以满足蛋鸡的啄草、嬉戏和栖憩等本能需求, 与传统的笼养相比, 其福利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2.2 欧洲人对大笼饲养方式的热议

欧盟蛋鸡禁止传统笼, 是蛋鸡全面禁笼的一个良好开端, 荷兰蛋鸡研究专家皮特·范·豪恩认为, 近几年内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将会采用大笼饲养方式。

德国研制的Kleingnuppenhalnmg system大笼养殖方式可确保产蛋鸡尽快适应环境, 对鸡的腿部和骨骼发育及健康状况有利, 在保护产蛋鸡健康、福利及食品安全上具有较高的效率, 与传统的笼养相比, 产蛋量差别不大、死亡率降低、不需要断喙。荷兰作为德国的主要鸡蛋供应国, 已采用了德国的Kleingnuppenhalnmg system大笼养殖方式。

菲克斯·范·尼科尔克博士等针对大笼饲养方式进行了福利与生产性等多方面的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蛋鸡在大笼中能很好地利用人工设置的栖架、产蛋窝等设施, 有95%蛋可以产在产蛋窝里面, 有将近一半的鸡白天使用栖架, 到了夜晚几乎全部使用栖架;在大笼饲养方式条件下所产的鸡蛋1级率为92.27%, 与传统笼养的93.29%相差不显著, 博士也建议配备可靠的护蛋装置并及时进行收集, 以防止破损和污染;大笼饲养方式下蛋鸡饲料消耗反而比传统的笼养方式低,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尼科尔克认为, 大笼饲养时鸡乐于在栖架上安静地休息, 减少了运动, 能量消耗较少一些;大笼饲养方式下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与传统笼养差别不大。

众多的爱好动物福利的欧洲消费者还是对大笼饲养颇有异议, 他们认为“笼子毕竟是笼子”, 他们对大笼饲养方式生产的鸡蛋仍不够认可, 他们会认为自由散养和有机模式下生产的鸡蛋才是真正的福利鸡蛋或是安全鸡蛋。比如:2011年在英国的四大知名超市中仅有2家决定销售大笼饲养方式生产的鸡蛋, 而其它两家中有一家未决定是否销售大笼饲养方式的鸡蛋、另一家则干脆拒绝销售。

2.3 欧洲鸡蛋生产与贸易将出现缺口

皮特·范·豪恩研究表明, 大笼饲养会使劳动力和养鸡设施投入提高, 从而会使鸡蛋生产成本增加8%~10%。如果采用自由散养、舍内平养, 其成本还要成倍地增加。

近些年, 随着欧盟《蛋鸡福利欧盟指导性计划》的逐步实施, 欧洲许多国家鸡蛋产量已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 2002~2007年欧盟鸡蛋生产量从740万t下降至720万t, 下降了2.5%。欧盟占全球产量从12.4%下降到10.6%。以欧盟禽蛋大国—德国为例, 笼养规模从2008年12月的79.4%下降到2009年12月的71.4%, 到2010年3月份已降至67.7%, 鸡蛋的总产量当然会随之下降, 2009年德国鸡蛋数量减少了11亿个, 下降幅度为11.4%, 鸡蛋产量下降对德国贸易与消费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010年第1季度自给率下降至54%, 德国通过增加进口和减少出口来缓解国内供需矛盾。2009年进口比上年增加了8.39亿个 (增加了13.9%) , 其中从荷兰、波兰、比利时进口分别增加18.7%、12.7%和9.8%。欧盟立法规定2012年生产商必须放弃传统的笼养模式, 欧洲一些小生产者会不得不放弃鸡蛋生产, 加上棚养、散养和有机饲养等方式的鸡蛋产量都低于笼养, 所以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建立新的大型农场来弥补蛋产量的减少, 因此, 未来几年内欧盟鸡蛋自给率大约只能保持60%左右。

2.4 欧盟禁笼给中国蛋鸡出口带来契机

中国禽蛋产量占世界总量的45%以上, 名副其实的禽蛋生产大国。受地域、品质和加工水平等因素影响, 我国禽蛋出口主要集中在周边国家和地区, 2010年我国对亚洲出口禽蛋金额为13392.9万美元, 然后依次是北美洲 (663.8万美元) 、大洋洲 (110.1美元) 、欧洲 (33.1美元) 。我国禽蛋出口的目标过于集中、市场过于狭窄, 不但容易因地域经济发展波动而失去平衡, 而且会制约我国禽蛋出口贸易增长, 所以, 我国应该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充分发挥禽蛋大国的作用, 同时增强抗风险能力, 尤其要进一步拓展欧盟市场。

上一篇:项目价值下一篇:铁路运价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