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蛋鸡饲养管理

2024-10-17

秋季蛋鸡饲养管理(共7篇)

秋季蛋鸡饲养管理 篇1

1) 合理通风, 稳定环境。蛋鸡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3℃、相对湿度为50%~70%, 过高和过低都会降低其产蛋率。在早秋季节天气依然比较闷热, 再加上雨水比较多, 鸡舍内比较潮湿, 蛋鸡易发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 为此必须加强通风换气。早晨舍内空气比较污浊时, 进行强制通风, 以8~10min为宜, 通风时不留死角。每天要认真观察鸡群, 如果有冷风直接吹入, 可以看到特定位置的鸡群拉稀的现象, 及时调整后, 这种条件性疾病就会改善。

2) 调控温度, 减少应激。产蛋鸡舍内温度以保持在18~23℃为宜, 秋季白天外界最高温度可达到30℃, 夜间最低温度可达到16~18℃, 所以要控制好舍内的温差。减少温差, 最好的方法是安装温控仪, 这样可以保证鸡舍温度的稳定。随着天气逐渐变凉, 及时调整设置的温度, 在保证最低通风量的基础上, 确定夜晚最低温度, 然后逐步升高每个风机的设定温度, 使夜里温度不致太低;白天气温高时增加风机开启数量, 减少昼夜温差。还应关注天气预报, 注意夜间的保暖工作, 避免鸡群因温差应激和着凉而引发呼吸道疾病。

3) 加强饲料营养, 确保饲料新鲜。鸡群经过长期的产蛋和炎热的夏天, 已经很疲劳, 入秋后应多喂些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以尽快恢复体能。给予易消化的优质饲料和维生素, 特别是B族维生素含量要充足。此时鸡群的食欲有所增加, 必须保证饲喂量充足, 添加饲料时要少喂勤添, 每次添料不超过食槽的1/3, 尽量让鸡把料槽内的饲料采食完。入秋后空气湿度还比较大, 要注意保存好饲料, 防止发霉和变质。

4) 加强光照的管理。秋季自然光照逐渐缩短, 养殖户应及时调整光照时间, 注意保持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的恒定, 以免影响产蛋。产蛋前期光照时间9h, 在鸡群产蛋率达5%以上时逐渐递加, 每周增加0.5h, 直到产蛋中期保持光照的平稳 (光照时间14~15h) ;产蛋后期40周龄左右可以适当增加光照, 每周最多增加不超过0.5h, 光照时间不能超过16.5h。

5) 定期消毒。定期消毒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可降低舍内微生物的含量, 杀灭一定数量的细菌、病毒。秋季也是各种疫病的高发期, 要坚持带鸡消毒, 一般在气温较高的中、下午进行, 消毒时要面面俱到不留死角 (尤其是进风口处) 。还要交替使用消毒药, 防止病原产生耐药性。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秋季蛋鸡饲养管理要点 篇2

1 防止应激

夏季一过, 天气逐渐变冷, 夏秋季过渡时, 鸡群极易发生冷热应激, 从而改变产蛋周期。此时, 养殖户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创造一切条件来保障鸡群的高产稳产, 并尽量延长产蛋高峰期。鸡舍及周围环境要保持安静, 避免惊吓、转群、捉鸡等可能的应激发生, 防止鼠害、其他家养动物如猫、狗等冲入鸡舍而使鸡群受到惊吓, 解决因通风温度下降和密闭空气质量下降之间的矛盾, 饲料加工车间应远离鸡含。临近秋末要注意鸡舍入冬后的防寒保暖, 搞好设施维修。做到有备无患, 不致因气温突然下降而过分降低母鸡的产蛋率。

2 强制换羽

人工强制换羽可强制蛋鸡停产, 使体质得以恢复, 整个鸡群同步换羽同时开产。

人工强制换羽一般采用的是高锌日粮, 即在日粮中加入2.5%氧化锌或4%硫酸锌。饲喂期间不停水, 光照可降至6~8h/d。经过7~8d鸡体重可下降至原体重的75%左右如体重下降幅度不足, 则继续饲喂高锌日粮并停产。此时改喂产蛋前期料, 第1天喂30~40g/只, 然后每天增加10g直至日采食量达100g后, 可让蛋鸡自由采食恢复。正常饲喂时开始逐渐增加光照时间至16h/d。

3 调整日粮

3.1 增加饲料营养成分

鸡群经过长期的产蛋和炎热的夏天, 体力消耗很大, 此时一定要多补喂些动物性蛋白鱼粉、血粉等, 弥补身体的不足。这时鸡非常敏感, 在添加高营养的饲料时, 必须慢慢添加, 逐渐过度, 否则极易造成应激而换羽停产。

3.2 添加添加剂

在蛋鸡日粮中可以添加激蛋添加剂, 按0.25%的比例混入饲料中, 自由采食;在蛋鸡日粮中按照0.05%添加维生素C;在蛋鸡的日粮中添加0.1%~0.15%的小苏打, 均可以提高产蛋率和增加蛋壳厚度。

4 调整鸡群

结合人工强制换羽, 开始对鸡群进行调整。主要将超过2年、体质弱、产蛋量少的蛋鸡挑出分舍饲喂, 以能量饲料为主, 短期育肥, 作为下架鸡淘汰上市。与此同时, 要不断补充新的蛋用雏鸡, 并与其它不同龄的蛋鸡分舍饲养, 按各自不同的要求饲养, 直至产蛋。

5 补充光照

蛋鸡产蛋高峰期间, 每天需16~17h的光照。入秋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 此时鸡舍应适度补充光照, 光照强度以3W/m2为宜。第1次补充光照时间为早晨6∶00~7∶00至天亮, 第2次补充光照时间为天黑时至22∶00~23∶00。如果碰到阴天, 白天也要补充光照。注意人工补充光照要有循序渐进, 并持之以恒。

6 卫生防疫

早秋雨水多, 空气湿度大, 天气依然很热, 鸡舍内潮湿闷热, 鸡群易患鸡瘟、球虫病、减蛋综合症等疾病。因此, 加强蛋鸡卫生管理和防疫驱虫至关重要。

6.1 消毒

对鸡舍墙壁、地面、饲槽、饮水器等用具等要进行定期消毒。消毒试剂可以选用以下几种试剂如2%~3%的烧碱溶液、2%~4%的来苏儿溶液、0.2%~0.5%过氧乙酸溶液、0.1%新洁尔灭溶液消毒。

6.2 防疫驱虫

给蛋鸡注射新城疫Ⅰ系疫苗、霍乱弱毒疫苗各一次, 同时驱除鸡体蛔虫和绦虫, 驱虫药物选择四咪唑, 剂量为0.4~0.5g/kg·bw;给药途径为混于饲料中饲喂。

6.3 治疗

产蛋鸡群的秋季管理 篇3

1 管理措施要到位

1.1 提高营养成分

鸡群经过长期的产蛋和炎热的夏天, 鸡体已经很疲劳, 入秋后应多补喂些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补充尚未换羽的鸡继续产蛋, 促进已换羽的鸡迅速长成羽毛尽早恢复生产。由于这时鸡的神经非常敏感, 在增加较高营养的饲料时, 要注意缓慢增加, 以免鸡的神经受到刺激而换羽停产。给予易消化的优质饲料和补充维生素, 特别是B族维生素含量要充足。刚开产的鸡群依开产日龄和产蛋率及时更换饲料。

1.2 补充人工光照

产蛋期的光照宜逐渐延长而不宜逐渐缩短, 光照强度可渐强而不可渐弱, 也不可突然一次长时间增加, 应循序渐进。秋季自然光照逐渐缩短, 及时调整开灯时间, 注意保持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的恒定, 若光照不足, 可采用早晨和晚间各补光一定时间。不可忽长忽短, 以免鸡群换羽、啄癖, 影响产蛋。注意调整舍内光照分布均匀。在鸡舍内增加40 W的灯炮, 并安装灯罩, 电灯距地1.5~2 m, 每天光照16 h为宜。

1.3 调节舍内环境

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 使鸡舍内的小气侯变化幅度不太大, 注意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蛋鸡比较适宜的温度为13~26℃, 相对湿度为50%~75%, 过高和过低都会降低鸡的产蛋率。早秋季节天气依然比较闷热, 再加上雨水比较多, 鸡舍内比较潮湿, 易发生呼吸道病, 为此必须加强通风换气。白天打开门窗, 加大通风量, 晚上适当通风, 以降低温度和湿度, 有利于鸡体散热和降低鸡粪中的水含量, 减少鸡舍内鸡粪酵解的条件, 防止产生过多的有害气体和某些疾病的发生和蔓延。到了秋末冬初, 要及早检修好鸡舍, 安好门窗, 做好取暖避寒的准备, 以防气候突变引起鸡群发病, 影响产蛋率。

1.4 注意饲料质量

添加饲料时要少量多添, 每次加料不超过食槽的1/3, 尽量让鸡把料槽内饲料采食完, 入秋后空气湿度还比较大, 要注意保存好饲料, 防止发霉和变质, 有条件的在鸡的日粮中添加l0%的青饲料和2%的砂砾摩擦剂, 既可补充鸡对多种维生素的需要, 又可促进饲料的消化和利用, 并降低成本。

1.5 加强饲养管理, 减少操作应激

(1) 防止饲料突变, 尽量保持饲料稳定。更换饲料应循序渐进, 不使用霉变饲料。 (2) 固定工作流程。定时完成灯的启闭、饲料、添水、捡蛋、清粪等规定的日常工作;对食槽、水槽、地面、墙壁、顶棚经常涮洗, 定时消毒。勤擦灯泡, 及时捡蛋, 保持舍内卫生, 定期消毒, 以确保蛋鸡有一个安静、清洁的环境。防止打破鸡的“生物钟”。 (3) 防止惊群应激。为保持鸡舍内环境相对稳定, 要定人定群饲养管理, 开放式鸡舍要注意天气骤变和恶劣天气对鸡群的影响, 尤其是秋季昼夜温差大, 晚上要注意适当保温;防止麻雀、老鼠猫等动物进入鸡舍骚扰;非管理人员免进鸡舍, 以免引起骚动炸群。 (4) 定期投喂VC、VE和维生素电解质药品, 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降低各种天气突变疫苗接种等应激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1.6 做好各项记录, 便于指导生产

记录喂料量、鸡存栏量、产蛋量、蛋重、死淘数等经济技术指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2 鸡病防治要细心、严格防疫措施

夏末秋初, 气候多变, 根据气候特点, 鸡群保健要点主要是根据“防重于治”的方针, 切实搞好卫生、防疫、防应激的管理工作。此时秋季气温适宜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 鸡易患各种疾病, 应搞好鸡舍的环境卫生, 定期进行消毒。对鸡场大环境, 鸡舍墙壁、地面、用具等用2%~3%的烧碱水溶液消毒和0.2%的过氧乙酸溶液鸡舍内消毒, 保持良好卫生环境, 及时采用高效低毒药物扑灭和驱赶蚊、蠓等吸血昆虫。预防感冒、鸡痘, 大肠杆菌、传染性鼻炎等呼吸道病的发生。同时蛋鸡经过一个产蛋盛期, 到秋末时体质变差, 易发生传染病, 因而必须加强防疫措施。重点做好鸡新城疫 (每1.5~2个月间, IV疫苗4~6倍饮水1次) 和禽流感的免疫工作。此外, 还要做好驱虫工作, 按25~30 mg/kg体重剂量将盐酸左咪唑碾为细末投入到饲料中, 于晚间1次喂服。也可用2‰的阿维菌素0.1 g/kg体重, 鸡服药后5~7d内要彻底清除鸡粪、并撒布生石灰粉消毒。必要时, 间隔7~10 d重复给药1次。

3 适当的调整鸡群

秋季老鸡开始换羽, 新鸡开产, 是调整鸡群的季节, 应有计划地对鸡群进行调整、鉴定等。为提高养鸡经济效益, 应根据鸡的生理变化, 留养高产鸡将无治疗价值的病鸡及时淘汰。可以从精神状况、鸡冠肉髯的鲜红度、耻骨开裆的大小、腿的色素等方面进行观察鉴别。

浅析秋季蛋鸡管理及疾病防治措施 篇4

1 外在因素

1.1 温度

在秋末冬初, 日常气温变化比较大, 昼夜温差大, 在华北地区, 晚间最低温度12~15℃, 中午气温能达到24~27℃, 昼夜温差在12~15℃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 鸡群应激性比较高, 就容易出现惊群、啄癖和脱肛现象。

1.2 光照

秋末冬初, 晴朗天气比较多, 光照相对于阴雨天气突然增强, 鸡群应激性增高, 容易出现惊群、啄癖、脱肛。这时应该注意夜间的保温和白天的通风, 这两个工作要加强。

1.3 通风

秋季通风的管理, 实际上是根据外界温度的变化, 确定夜间的最低温度值, 以减少昼夜温差。鸡舍内温度的相对稳定及舍内空气的清新,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鸡群的生产性能。

1.4 饲料原料

玉米是蛋鸡饲喂的主要原料, 秋季正是玉米青黄不接的时候, 陈玉米价格较高, 库存不多, 难于采购。一些养殖户开始饲喂新玉米, 但是新玉米在饲喂过程中, 会相应出现一些问题。因为新玉米水分相对偏高, 玉米采收后水分在18~24%, 相对于陈玉米12~14%, 水分提高了6~10%, 这会使鸡感到营养浓度快速下降, 造成采食量快速增加, 由于营养浓度下降, 会出现鸡粪变稀, 产蛋率下降, 蛋质量降低。新玉米采收后, 体内还存在一些活性因子, 如玉米的赤霉烯醇, 会使鸡群出现雌激素样症状, 鸡群警觉性增高, 惶恐不安, 容易出现脱肛现象。尤其是在新开产的蛋鸡、粉壳、白壳蛋鸡脱肛现象在这个季节表现尤为突出, 造成啄癖增加, 死淘增加。所以, 在玉米饲养中, 应该有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 新玉米和陈玉米要搭配使用, 在能量不足的情况下应考虑在饲料中添加高能量物质例如食用油1%左右, 使能量比水平相对稳定, 生产能力得到保证。

2 疾病因素

2.1 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 秋末冬初又到了禽流感防疫季节, 温和型禽流感连续多年在一些养鸡集中区大面积发病, 它可以使鸡群产蛋率从90%下降到20%, 甚至绝产, 个别鸡群在有效救治办法下可以恢复一定产蛋水平, 但是大部分鸡群很难恢复, 造成了鸡群早期淘汰现象严重, 给养殖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对禽流感的防疫高度重视, 禽流感发病在冬春季节较多, 每年的11月份就是发病季节。所以, 要对初产鸡群或产蛋鸡群在冬前进行一次普防或者补防, 做好禽流感H5和H9的免疫工作, 预防禽流感带来的损失。

2.2 慢性呼吸道病

秋冬季气温变化快, 天气突然变冷, 鸡舍保温效果不佳, 往往会引起鸡支原体感染, 引发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慢性呼吸道病, 特征为咳嗽、流鼻涕、呼吸道啰音和张口呼吸。病情严重时造成鸡免疫力下降, 可以继发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做好支原体感染防治工作, 是防止呼吸道病的有效途径, 预防办法就是接种疫苗, 入冬季节还可以添加黄芪多糖和抗支原体的中药, 配合阿奇霉素一类的西药进行预防, 防止呼吸道病的发生。

2.3 鸡痘

秋冬季节, 蛋鸡常发疾病比较多, 其中一个就是在一些地区普遍流行的鸡痘, 痘疹可发生于皮肤、口腔和咽喉部的粘膜, 根据发痘部位, 鸡痘可分为皮肤型、白喉型和混合型。白喉型和混合型病情严重, 死亡率较高。皮肤型比较缓和。鸡痘的病原是痘病毒, 通过健康家禽和病禽直接接触而发生传染, 脱落和碎散的痘痂, 吸血昆虫都是鸡痘病毒散播的形式。对鸡痘,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 一般采用对症疗法。鸡痘是病毒性病, 没有好的治疗办法, 只有用疫苗预防免疫, 要及时接种, 控制病的发生。发病严重的鸡群, 可以给抗病毒的西药, 如病毒灵、利巴韦林, 清热解毒的中药, 如清瘟败毒散、鸡痘散, 再配合氟苯尼考、甲砜霉素来治疗, 会取得良好效果。

3 小结

秋季蛋鸡多产蛋有高招 篇5

1 调整鸡群

淘汰产蛋少的鸡、停产鸡、弱鸡、僵鸡、有严重恶癖的鸡、产蛋高峰期短的鸡、过肥或过瘦的鸡和无治疗价值的病鸡。

2 增加营养

经过漫长的产蛋期和炎热的夏季,老蛋鸡已经很疲劳,入秋后应多喂些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在饲料中加入多种维生素,促使蛋鸡尽早恢复产蛋。春天饲养的新蛋鸡也必须供给营养比较丰富的饲料,以提高产蛋量。

3 增加光照

入秋后自然日光照时间逐渐缩短, 蛋鸡产蛋期间应适度补充光照。补充光照时, 地面光照强度以3勒克斯为宜。每天开灯2次, 第一次凌晨4~5时开灯至天亮, 第二次天黑时开灯至20~21时, 阴天白天也要开灯。

4 强制换羽

强制换羽可促使蛋鸡同步换羽, 同时开产。人工强制换羽可采取以下方法:在蛋鸡的日粮中加入2.5%氧化锌或4%硫酸锌。喂高锌日粮期间不停水, 光照可降至每天6~8小时。7~8天后, 鸡体重下降25%左右 (如体重下降不足25%, 继续饲喂高锌日粮) 并停产, 此时改喂蛋鸡前期料, 第一天每只鸡喂30~40克, 然后每天增加10克, 增至每天100克后即可让蛋鸡自由采食。恢复正常饲喂时开始逐渐增加光照时间至每天16小时。

5 适时驱虫

秋季蛋鸡特点及养殖技术 篇6

1 秋季蛋鸡生理生产特点

蛋鸡受到夏季高温应激之后, 入秋天气转凉, 昼夜温差加大, 鸡群体能储存消耗较大, 尚未恢复, 肠道脾胃等消化系统机能较弱, 代谢不畅, 长期营养负增长, 卵泡生长受阻, 生成缓慢。入秋后白天日照逐渐减少, 光照强度逐渐减弱, 短时间形成光应激, 鸡体需要逐步过渡调整, 导致鸡体生殖激素减少, 卵泡生成时间延长。因此, 秋季蛋鸡生产性能不理想, 产蛋率不高, 出现薄壳蛋、砂壳蛋、软壳蛋、畸形蛋等, 蛋壳颜色变浅, 小蛋增多, 出现零星死亡现象, 产蛋率下降后恢复缓慢或较难恢复, 初产蛋鸡上高峰缓慢[1,2]。

2 秋季蛋鸡养殖技术

2.1 环境调控

蛋鸡生长发育受温度、湿度、光照、有害气体、惊吓、噪声、环境卫生、消毒、蚊蝇等环境因素影响。产蛋鸡的适宜温度为18~25℃, 20℃时产蛋率最佳。高温热应激时不良反应有鸡冠苍白、贫血、抵抗力降低等, 产蛋率下降10%~20%, 平均蛋重下降5%~10%, 蛋壳质量下降体现在薄壳蛋、破损蛋、软壳蛋、无壳蛋增加, 死亡率上升, 并且对输卵管、卵巢损伤是不可恢复的。因此, 提高热应激能力以及预防热应激是保证夏秋季蛋鸡经济效益的保障。秋季昼夜温差加大, 冷空气侵袭逐渐增多, 会造成气温起伏波动, 此时要根据天气变化, 注意夜间保暖, 避免鸡群因受凉而发生感冒及呼吸道疾病。鸡舍通风不良可以导致氧气不足。由于气温高, 鸡只的饮水量大, 使鸡粪变得很稀, 容易发酵产生大量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而造成应激, 不仅使蛋鸡产蛋性能下降, 而且特别容易引发鸡呼吸道病。其中氨气破坏气管纤毛、内壁, 病毒、大肠杆菌进入呼吸系统, 导致呼吸道疾病。

2.2 饲料配制

母鸡产蛋率不高的情况, 是和饲料有直接关系的[3], 特别是饲料中VA、VD、泛酸、烟酸、叶酸、胆碱生物素等含量。高温季节蛋鸡的采食量普遍偏小, 在一般饲料配方中, 能量可满足其需要, 其他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会出现不足, 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由于受热应激的影响, 蛋鸡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加大, 而饲料中维生素受高温影响, 破坏加剧, 含量减少。特别是玉米, 其维生素含量普遍低于新鲜玉米, 而且劣质玉米 (如霉变) 多在夏秋季节上市, 更加重了原料质量差的危害。以上因素造成了蛋鸡所需的脂溶性维生素的不足, 严重影响了蛋鸡的产蛋性能。

鸡天生对霉菌毒素敏感, 饲料中较低的毒素含量就会造成鸡群大量死亡。霉菌毒素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 降低免疫应答, 对蛋鸡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免疫力下降, 疫苗免疫效果差;卵巢和输卵管萎缩, 产蛋量下降, 产畸形蛋;采食量减少、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种蛋的孵化率降低。不同霉菌毒素对蛋鸡造成的危害有所区别。在已经知道的霉菌毒素中, 对蛋鸡影响及毒害作用较大的有麦角毒素、单端孢霉毒素、腐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

由于受热应激影响, 鸡采食量低, 为了保证产蛋必须根据鸡的采食量, 来适当提高日粮中能量水平与营养浓度, 缩小日粮体积, 以补偿热应激引起的营养摄入量的减少[4]。

2.3 疫病防治

一是温和性流感。H9感染鸡群一般会出现零星死亡, 零星呼噜, 产蛋率下降15%左右, 畸形蛋、软皮蛋、小蛋增多, 部分出现深绿色或者黄绿色粪便。死亡鸡只冠字尖发紫, 基部发白, 后期继发感染严重。发病高峰的鸡群体内各种抗体消减速度加快, 经过2013年暑热高温后体质亚健康增多, 入秋后昼夜温差加大, 管理不当, 鸡舍环境恶劣的鸡群发病速度加快, 病毒暴发时间缩短。二是温和性新城疫。ND感染后鸡群以零星白皮蛋阴阳蛋出现为主, 并伴有部分咳嗽声。大群零星死亡, 死亡鸡只一般较干瘦, 发病时间长。不严重者产蛋率一般下降5%左右。严重既发感染者产蛋率下降严重。剖检死亡鸡只, 结合现场以及实验室检测, 一般较易确诊。三是鸡痘。每当秋季来临的时候, 鸡痘也会悄然而至, 一般产蛋鸡群感染鸡痘后, 不严重的, 产蛋率会下降5%左右。皮肤型鸡痘一般在鸡冠、眼角、喙周围等皮肤裸漏处出现痘斑, 产蛋鸡近期眼型及白喉型鸡痘较少出现。病程一般15 d左右。及早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注意观察大鸡和小鸡的变化, 发现问题, 采取措施, 及时治疗。四是寄生虫。秋季是蛋鸡驱虫的最佳时期, 特别是蛔虫, 夏末秋初是最好的驱除季节, 可选用理想药物进行防治。五是新母鸡病。室内外通风不良时造成血氧含量过低, 呼吸性碱中毒, 热应激造成体温升高, 血液黏稠度增高, 初产蛋鸡易出现新母鸡病。晚上12:00至次日1:00增加光照1 h, 使鸡群适当的活动饮水, 及时隔离病鸡, 可有效防止新母鸡病。六是鸡传染性脑脊髓炎。该病在禽场中已广泛存在, 引起产蛋严重下降, 持续时间长, 恢复后产蛋很难达到原来水平, 且蛋壳变白色, 产无壳蛋、软壳蛋或畸形蛋。七是传染性支气管炎。产蛋鸡出现产蛋量下降, 蛋品质量下降。一般在雏鸡的输卵管发生永久性的病变, 以致性成熟时不能产蛋, 或产畸形蛋, 这种鸡群的产蛋量比正常的减少20%以上。在产蛋鸡产蛋量急剧下降, 粗壳蛋、畸形蛋增多, 部分鸡蛋的蛋白稀薄呈水样。

摘要:介绍了规模养殖条件下蛋鸡的生理、生产特点以及饲养管理技术, 包括环境调控、饲料配制、疫病防治等内容, 以期为蛋鸡规模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特点,养殖技术,秋季

参考文献

[1]刘伟, 王洪才.影响蛋鸡产蛋性能的因素及提高措施[J].现代畜牧兽医, 2006 (3) :16-17.

[2]刘书生, 粉玲, 周楠.影响蛋鸡产蛋性能的因素与应对措施[J].农村养殖技术, 2009 (10) :13-14.

[3]李瑞泽, 刘洁.影响蛋鸡产蛋性能的因素[J].四川畜牧兽医, 2012 (9) :45-46.

秋季产蛋鸡全饥饿强制换羽方法 篇7

进入秋季, 随着气温降低, 日照减少, 鸡就要进行自然换羽。产蛋鸡经产一年后, 也要休产换羽。这种自然换羽约需6个月左右的时间。为了避免休产换羽期的效益损失, 养鸡户都是在产蛋一个周期结束后将产蛋鸡全部淘汰, 继而再购进雏鸡进行第二周期的蛋鸡饲养, 这其实并不是最经济实用的办法。最好是使育雏1次利用1个产蛋周期变为育雏1次利用两个产蛋周期, 这样可降低饲养成本, 增加养鸡经济效益。产蛋鸡全饥俄强制换羽方法, 就是在一个产蛋周期结束后, 用全饥饿的方法使鸡强制换羽, 周后即可进入第二个产蛋周期。

全饥饿强制换羽开始前, 先整顿鸡群, 淘汰病、弱、残鸡只, 注射疫苗, 并选择一定数量的鸡只作称重记载, 一群鸡约称50只, 算出平均体重, 作为确定强制换羽时间的依据。然后, 实行停食停水。停食10~15天, 具体时间根据鸡只失重情况和脱毛情况掌握。停水1~3天, 以后正常供水。同时停止人工光照。为了掌握鸡只体重下降情况, 在断料后第五天再称重1次。当鸡群中有80%的鸡体重下降28%~30%时, 开始恢复喂食, 并要用高蛋白饲料, 供应充足的蛋氨酸和胱氨酸, 促使羽毛迅速再生, 尽早恢复产蛋。对饲料具体要求是每公斤日粮含代谢能11.7千焦耳, 粗蛋白质16%~17%, 钙3%~4%, 磷0.7%。开始喂食后, 第一天喂原日粮的1/3, 第二天喂2/3, 第三天达到全日粮。喂食1周后即可见蛋。见蛋1周后产蛋率可达50%。第二个产蛋周期可利用270天, 产蛋率虽然降低10%左右, 但蛋重可增加10%, 总蛋重基本与第一个周期相当。

强制换羽时只要掌握好时机, 死亡率一般不会超过2%;若发现其死亡率超过5%, 即为不正常, 应及时查清原因, 采取必要措施。

上一篇:主动应对下一篇:利润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