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2024-08-03

基本介绍(共9篇)

基本介绍 篇1

《智慧健康》杂志 (英汉文)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信息化部主管、工信部电子情报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 (月刊) 。《智慧健康》杂志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国内统一连续型出版物号CN10-1365/TN) 刊载智慧健康学科领域研究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 促进学术交流, 推动学科发展引领智慧健康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实践的创新、发展与运行保障, 聚集医工结合信息前沿态势和研究热点, 推动国内外相关学术领域技术交流与合作。为此, 本刊开设如下栏目, 欢迎广大医工学领域的专家、技术人员和医护人员向本刊踊跃投稿。

征集以下几方面原创性以及综述性中英文科研成果及论文 (包含但不仅限) :

1.数字医学:医学影像的存储、图像通信、影像采集、压缩系统、数字显示设备、激光扫描系统等, X-CT、SPECT、PET、光学CT成像、电阻抗成像、磁性源成像、超声波成像系统、认知科学及认知心理学科研试验等。

2.智能医疗:康复理疗机器人、数字化远程诊断及诊疗系统、多功能家庭监护及诊断仪器、植入性仿真人体器官或起搏器、高新技术康复理疗仪器或设备的研发与应用等。

3.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技术、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电子学、生物医学图像处理重建、光学分析、光电检测、光学诊断、生物建模与控制、生物医学光学与诊断;生物光子学与多光子显微技术;组织光学与散射光学成像、复合生物信息、控制论和生物医学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等。

4.医学工程:医学图像与医学电子学、生物医学机器人和纳米机器人、机器人视觉影像处理系统、机器人信息分析处理系统、机器人传感器及感测器、医疗手术机器人、微型医疗机器人、机器人套件、医疗虚拟现实系统及套件、纳米医学技术、电子电路卡和晶片的研发与应用等。

5.数据分割与图像分析、认知神经科学与技术、人类视觉技术;脑科学与认知技术;TMS, EEG, MRI等、组织构建研究、生物有机高分子基复合材料与复合虚拟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诊断;医学信息与通讯技术、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医学数据挖掘;生物医学分析、微粒子分离方法、复合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等。

6.生物芯片、生物医学材料与纳米技术、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其相关领域具有创新性的基础及应用基础原创性研究论文、反映当前国内外生物科学前沿或热点领域的综述性文章。

7.生物材料研究、组织工程研究、干细胞培养与移植研究、软组织工程研究、器官移植研究、硬组织工程及植入物研究、组织工程实验造模、方法及技术研究、细胞培养与移植、组织构建、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 (天然或合成材料与纳米粒子、人工材料植入体、植入器官及外源性细胞) , 转化医学研究等。

8.临床工程:临床医学工程是运用工程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医学中实际问题的新兴学科。临床医学工程的理论、技术、方法等有关的文章均可。如现代先进医疗仪器设备的构成原理、性能特点、应用功能开发、医用设备和计算机的安全使用技术、设备改装、医疗新技术革新、小发明和专利等稿件。本栏目的稿件要求论述简单明了, 突出技术重点, 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9.质量控制:本栏目稿件为各类医疗设备和耗材等医疗器材的质量控制和计量的具体检测技术的创新经验, 以及质控与计量的管理、监测的内容、方法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也刊发有关因医疗器材质量或功能故障引发的医疗不良事件的统计、调查、分析等方面的稿件。要求稿件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0.科学管理:栏目稿件为有关医疗卫生部门对医疗仪器设备和医用耗材的科学管理技术和运作方法的创新经验, 具体包括医疗设备的购置选型、安装检测、在用设备管理、使用效率研讨、应用效果分析和经济效益分析、报废制度及报废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创新稿件。要求具有创新性, 新颖性、实用性、科学性, 而不是介绍一般常规的医疗设备购置方法、使用管理、报废处理等日常管理的工作总结。

11.中医药现代化:中药研究进展、方剂研究进展、辨证分型研究进展、针灸研究进展、名医经验、思路与方法、临床研究、临床报道、临证体会、中西医结合、针灸经络、制剂研究、实验研究。

基本介绍 篇2

一、什么是ADSL技术

ADSL是英文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的英文缩写,ADSL技术是运行在原有普通电话线上的一种新的高速宽带技术,它利用现有的一对电话铜线,为用户提供上、下行非对称的传输速率(带宽)。非对称主要体现在上行速率(最高640Kbps)和下行速率(最高8Mdps)的非对称性上。上行(从用户到网络)为低速的传输,可达640Kbps;下行(从网络到用户)为高速传输,可达8Mbps。它最初主要是针对视频点播业务开发的,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步成为了一种较方便的宽带接入技术,为电信部门所重视。通过网络电视的机顶盒,可以实现许多以前在低速率下无法实现的网络应用。

二、ADSL技术的特点

ADSL这种宽带接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可直接利用现有用户电话线,节省投资;

2、可享受超高速的网络服务,为用户提供上、下行不对称的传输带宽。

3、节省费用,上网同时可以打电话,互不影响,而且上网时不需要另交电话费。

4、安装简单,不需要另外申请增长率加线路,只需要在普通电话线上加装ADSLMODEM,在电脑上装上网卡即可。

三、ADSL技术与其它常见接入技术的对比

1、ADSL与普通拨号Modem的比较

比起普通拨号Modem的最高速率56K,ADSL的速率优势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它在同一铜线上分别传送数据和语音信号,数据信号并不通过电话交换机设备,所以在线并不需要拨号,这意味着上网无须缴纳额外的话费。

2、ADSL与ISDN的比较

二者的相同点是都能够进行语音、数据、图象的综合通信,但ADSL的速率是ISDN的60倍左右。ISDN提供的是2B+D的数据通道,其速率最高可达到144Kbps,接入网络是窄带的ISDN交换网络,而ADSL的下行速率可达8Mbps, 它的语音部分走的是传统的PSTN网,而数据部分则接入宽带ATM平台。

3、ADSL与DDN的比较

ADSL非对称接入方式,上行最高640Kbps,下行最高8Mbps,相对DDN对称性的数据传输更适合现代网络的特点,

同时ADSL费用较之DDN要低廉的多,接入方式也较灵活。

4、ADSL和CABLE MODEN的比较

ADSL在网络拓扑的选择上采用星型拓扑结构,为每个用户提供固定、独占的保证宽带,而且可以保证用户发送数据的安全性,而CABLE MODEM的线路为总线型,一般国外有线电视承诺的10M甚至30M的信道带宽是一群用户共享的,一旦用户数增多,每个用户所分配的带宽就会急剧下降,而且共享型网络拓扑致命的缺陷就是它的安全性,数据传送基于广播机制,同一个信道的每个用户都可以接收到该信道中的数据包。

四、ADSL的业务功能

应用ADSL技术,能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业务呢?

1、高速的数据接入

用户可以通过ADSL宽带接入方式快速地浏览互连网上的各种信息、进行网上交谈、收发电子邮件、网上下载、BBS等等,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2、视频点播

由于ADSL技术传输的非对称性,特别适合用户对音乐、影视和交互式游戏的点播,可以根据用户自己的需要,任意地对上述业务进行随意控制,而不必象有线电视节目一样受电视台的控制。

3、网络互连业务

ADSL宽带接入方式可以将不同地点的

网或局域网连接起来,避免了企业分散所带来的麻烦,同时又不影响各用户对互连网的浏览。

4、家庭办公

随着经济的发展,通信的飞跃发展已经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部分企业的工作人员因为某种原因需要在家里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他将通过高速的接入方式从自己企业信息库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甚至面对面地和同事进行交谈,完成工作任务。

5、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家里接受教育和在教育以及得到必要的医疗保证将成为一种时尚,通过宽带的接入方式,你可以获得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或者和老师或医生进行随意交谈。

基本介绍 篇3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有收入应纳税”体系

1993年,尼日利亚议会批准第104号《尼日利亚联邦个人所得税法》(PITA),她是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法律依据,之后尼联邦政府以修正案的方式对法案进行了多次修改,最近一次修改发生在2011年6月并于2012年1月1日生效。而PAYE (Pay-AsYou-Earn)体系,即”有收入应纳税”体系,是企业主作为税收管理部门的代理人,履行其代扣义务,负责从企业雇佣工作人员薪金中扣缴个人所得税,是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内容。为此,税收管理部门要求企业主根据企业办公驻地,就近向本地区内的税务部门注册登记。尼日利亚税务联合委员会负责协调全尼日利亚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工作。尼日利亚个人所得税具有“地税”的性质,属于州政府的收入,对每个州来说,各州有相应的州税务局,负责本州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评估和税金征缴。联邦国内税务局负责首都阿布贾地区和其他非尼日利亚当地居民非薪金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工作。

一、纳税义务人

根据《尼日利亚联邦个人所得税法案》及有关修正案的规定,任何在尼日利亚工作并有个人收入的本国居民和外籍人员,任何有取得来自尼日利亚收入的外国居民都是尼日利亚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二、应予征税的个人所得(收入)

根据税法要求和“有收入应纳税”(PAYE)体系,企业主依法从企业雇佣工作人员薪金中代理扣缴个人所得税。但不是所有的个人收入都要纳税。根据《个人所得税法》(PITA),任何人的月薪、每周薪金、津贴补助、以及其他收入和劳动所得,包括奖金、津贴、额外补贴(临时津贴) 等等,只要是个人收入性质,全部都要依法纳税。

三、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收入

1.企业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过程中,报销发生的费用。

2.企业职工发生的医疗或看牙病发生的开销。

3.企业公共食堂为外籍员工提供的饮食免征个人所得税;但企业支付给员工餐饮补助的应计入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

4.企业为员工提供车辆使用的,车辆归企业所有的,可只按车辆价值的5%按年调增员工的收入,但企业为员工租赁的车辆,则按企业实际支付的租金额调增职工的收入;企业为员工支付交通补助的,按实际补助额计入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

5.雇主承担外籍员工往返回国休假的机票费用的,视同雇员取得收入,但免征个人所得税。

6.外籍员工因工作需要搬家的,合理的费用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7.实物形式的劳保用品、工作服免征个人所得税。

8.年度免征额是200000+20%的收入。

四、尼日利亚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机关

尼日利亚的个人所得税属于地税性质,征管机关是各级州税局(State Internal Revenue Servic)和联邦税局(首都居民和军方人员、非居民纳税人)。通常根据住宅所在地来确定税务主管部门。根据《个人所得税法》,住宅地被定义为在相关时期内,供纳税人在尼日利亚居住使用的地方。除非当时没有可以长期栖息的住处,一般不包括宾馆、客栈、休养别墅等暂时居住的地方。一旦住宅定下来后,相关税收征管机关就是纳税人相对固定的住宅所在地的税务机构。

五、纳税税率

尼日利亚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2012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税率如下:

须纳税的年收入(货币:奈拉) 税率

0—N300000 7%

N300000—N600000 11%

N600000—N1100000 15%

N1100000—N1600000 19%

N1600000—N3200000 21%

超出320万奈拉的部分 24%

当职工的收入低于250000奈拉时,或职工的年度总收入超过了250000奈拉,但扣除减免项目以后没有应纳税收入,按收入总额的1%缴纳最小额度的个人所得税。

六、个人所得税税款的交纳和纳税申报

尼日利亚个人所得税按公历自然年度计算,日常按月扣缴。企业日常应在税款代扣次月21天之内汇付。在次年的1月31日前,企业需汇总上年度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向主管税务机关递交纳税情况表。这是将来税务部门进行个人所得税稽查的依据。

七、在尼外国人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SCI、Ei基本情况介绍 篇4

医疗器械 (设备) 是一个较为宽泛复杂的专业或领域, 涉及到声学、光学、电子学、信息处理、机械、仪表、甚至核物理等多个学科。参考文献的检索范围广, 要找准找全相关的文献有一定难度。以下就介绍一下最基本及最常用的2个科技文献检索系统。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和《工程索引》 (Ei) 是国际上最著名、应用最为广泛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

SCI是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 所长加菲尔德 (Eugene Garfield) 于1964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 其主要收录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期刊的文摘, 利用它, 可以检索1900年以来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及材料科学等方面的重要学术成果信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 SCI由传统的纸质版、光盘版逐步向网络版过渡。目前, SCI已收录3700余种科技期刊, 涉及基础科学的100多个领域, 且基本上维持稳定;新增期刊则收录在SCIE (SCI Expanded) , 即SCI扩展版 (网络版) 中 (SCI收录的期刊也包括其中) , 现有8300余种科技期刊, 涉及基础科学的150多个领域, 每年的数量还在不断变化。

1975年开始, ISI在SCI的基础上, 每年推出一期《期刊引用报告》 (Journal Citation Report, JCR) , 其提供了一套统计数据, 展示了科学期刊被引用情况、发表论文数量, 以及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情况。JCR对SCIE收录的期刊之间引用和被引用的数据进行统计、运算, 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 (impact factor, IF) 。某一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 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即为该刊物当年的影响因子。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 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这在一方面说明了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因此, 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统计数据及计算的影响因子等指数, 而成为一种期刊评价工具。

基本礼仪:自我介绍 篇5

核心要素:

初次见,报姓名。语气和,体态正。面带笑,吐字清。再见面,不陌生。

活动目标

1、能大方、自然的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等

2、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3、能面带微笑、态度和蔼地讲话

教学形式:团体或小组教学

教学方法:情景表演法 童谣游戏法

活动准备

1.三字言的卡片。

2.玩具、学习用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出话题。教师向小朋友提问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幼儿园,已经成为了中班的孩子,那么如何来让大家认识自己呢?今天我们和“洋洋”小朋友一起去介绍自己吧。

播放碟片《自我介绍》

二、讨论

1、电视里的小朋友是如何介绍自己的?

2、我们应该怎样去介绍自己?

(1)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吐字要清晰,态度要和蔼。

三、师生互动

1、教师自我介绍

2、小朋友进行自我介绍

四、观看碟片,进行判断

五、课程延伸

家中来客人的时候,我们也要主动地自我介绍。

六、表演游戏

差压式气密性检测的基本介绍 篇6

如上图所示, 压力表相当于天平的指针, 测试口与参考腔就相当于天平的两个托盘。当进气阀和排气阀关闭时后, 我们就可以通过位于中间的压力表测量两者气压差的大小。差压检测的方法和压差传感器的制造工艺密不可分。在差压传感器内部存在一个薄膜, 当测试口和参考腔之间存在气压时, 该薄膜就会受到挤压, 平衡就会被破环, 而我们检测的前提条件是假设参考腔是绝对无泄漏的, 所以该压差就应该为测试口引起的。下面简单描述气密性检测的基本工作过程:打开充气气源和进气阀, 向工件进行充气, 当压力传感器输出的值在压力表上显示为所设定的测试压力后, 关闭阀门, 如果数值略有超出, 调节压力阀。经过一段时间平衡后, 关掉平衡阀, 取平衡时间差值后的压差传感器输出的压力差, 再与测试时间作比就是被测工件的泄露率。最后打开排气阀, 放气。压力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波动也各有变化。测试前的等待阶段, 压力值很小, 没有波动;充气阶段, 压力快速上升, 达到设定值, 管道的对称会影响波动的大小;平衡阶段起始, 数值上下起伏, 逐渐趋于稳定;紧接着的测试阶段要注意, 因为阀门关闭的不同步, 又会引起压力差的波动, 因此还要经过测试平衡, 才能采集测试结果。在气密性检测中, 平衡时间是关键, 这个需要大量实验数据, 才能得到不同平衡时间对泄露率的影响, 再选取最佳时间。被测工件的容积, 也就是气体体积, 是计算公式中的重要参数, 因此它的精确度应在百分之一内。数据处理部分采用的公式是基于克拉伯龙方程:

其中, P表示压强, V表示气体体积, n表示物质的量, T表示绝对温度, R表示气体常数;计算泄露速率时, R为常数, 对一定量 (n一定) 的气体, 温度 (T一定, 由于检测环境下温度变化非常微小, 所以基本可以设定检测条件为恒温) , PV为常数。气密性检测分为充气、保压和检测三个过程。设定被检测件的体积为V, 充气结束时往被检测件充入的大气的量为n, 被检测件的压强为P1, 经过保压、检测后被检测件中的大气分为两部分, 被检测件中大气的量为n1, 压强为P2, 泄露到空气的大气的量为n2, 压强为P0则:

此外, 在使用设备之前采用标准漏孔对设备进行标定, 可保证设备的可靠性;通过定期对设备进行标定, 则能够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在设备系统调试和多次实验的过程中, 发现以下因素会影响检测精度:a.检测容积的影响:在预设特定的泄漏率后, 发现被测工件容积越大, 腔内气压平衡的时间就越长, 测试阶段也会相应延长, 耽误生厂线后续环节。若不想法减少容积或者加快充气时间, 可能无法达到测量要求的灵敏度。这时可以采用前面提到过的快速充气法。b.检测压力的影响:泄漏率一定程度上依赖测试压力和实际的测量条件。具体而言, 例如表面租糙, 多孔的材质, 这种依赖性增强, 多孔性较低, 影响变小。另外压力增加, 温度也随之升高, 平衡时间又会加长。因此, 最好在一定压力值范围内对被测工件进行气密性检测, 然后挑选一个既能满足测试要求, 压值又比较低的确定为最终测试气压。还要考虑耐压值, 要低于被测工件各个机构对于最大压力的承受能力。c.温度对检测的影响:温度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是影响测量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一升高, 腔内内部压力跟着升高。而且测试压力越高, 温度影响越大。这是采用差压法测量考虑依据, 当准备的标准件和被测工件有着相同参数, 例如容积、外形时, 充气本身造成的温度变化可以用差压法自行消除。但是如果和环境温度差别太大, 就没有办法了。在汽车发动机生产线上, 就是把气密性检测仪安装在工件清洗之后, 可以兼顾到用水冷却之前的加热环节。冷却至室温后, 减少温度的影响。发动机的材质、几何尺寸、表面积大小等都会影响温度变化。表面积越大, 容积越小, 材料导热性强, 温度影响就明显。这种影响效果如果不容忽视, 就必须考虑采取措施降低影响。d.封堵方式对测量的影响:封堵零件的要素就是要保证在封堵过程中, 必须保证接缝密合, 这就需要工件和封堵装置的位置不能发生改变。一般的做法是在封堵位置的终端, 增加挡铁可以保证钢件和开口的接触。举例来说, 一直一个测试件的容积是二百立方厘米, 测试压力为十的五次方帕, 封堵面积为二十立方厘米, 假使在测试过程中, 封堵位置发生了零点零一厘米的变化, 那么体积相应变化了一百帕, 这个数值就已经非常接近测量的不合格极限值了。不过这是一个比较特殊极端的例子, 一般情况下封堵面积和测试体积的比值没有那么大, 要小很多。但是, 即是例子极端, 也不能忽视这个在封堵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应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除了上述封堵位置变化可能引起的压力变化外, 在气密性检测仪和调试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 封堵元件要作用在零件的坚固位置, 例如支撑结构上, 否则可能对零件造成破坏产生新的泄露点。尤其本设备采用气缸控制夹具和封堵部分, 如果忽视会产生调试困难, 延长工期的问题。在车间调试气密性检测仪时, 由于初始封堵设计方案, 没有考虑前面提到的问题, 封堵和充气接头在自动控制下, 气缸动作带动接头作用在了相对脆弱的宿料骨架上, 使得塑料骨架和铝合金骨架中间产生了缝隙, 出现新的泄露点, 影响气密性检测仪对于正常发动机的检测评价。然后经过整改, 接头作用在铝合金骨架上, 这样一来, 反作用力回到气缸上, 不会产生新的泄露点。

差压式是目前气密性检测技术的主流。当然有一点要说明, 在很多要求精度不高的实际生产中, 绝对压力法已能满足其要求, 它测量系统简单, 不需要标准件作参考, 造价较低。因此具体用哪种方法, 也并不是绝对的。

参考文献

[1]盛敬超.工程流体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2]吴孝检, 闫荣鑫.泄漏检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基本介绍 篇7

带刀片帮机为鞋帮部件片削加工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工艺手段, 在现代制鞋厂中对提高产品质量及企业的技术经济效益, 有重要作用。

(1) 带刀片皮机的用途

剖削分层—带刀片皮机可以将皮革剖分成多层, 其上的粒面层用于高档鞋面, 二层革则可以采用高频模塑等方法制成移膜革;局部片削—可以将鞋帮的局部剖削, 比如鞋帮前尖部位局部剖削后, 再印制热塑性内包头;高效片削—带刀片皮机与鞋帮模具配合, 高效率平皮和片边可同时进行;艺术片削—利用鞋帮艺术花纹模具与带刀片皮机配合使用, 在绒面革上片削出装饰性花纹、细沟槽线条等。

(2) 带刀片皮机的基本结构

带刀片皮机是一种工艺水准要求较高的精密设备。除普通机型外, 还有新的应用电子技术的带刀片皮机, 操作时可通过选择速度, 保证各种不同材料片削的质量要求;更为先进的电脑带刀片皮机, 可以自动调校刀的位置、张力以及显示厚度数据等。

基本介绍 篇8

1 西伯利亚鲟的分类地位

学名:西伯利亚鲟;拉丁名:Acipenser baerii;分类: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鲟科Acipenseridae[8]。

2 地理分布

西伯利亚鲟分布于从鄂毕河至的科雷马河之间的西伯利亚各条河流之中。在叶尼塞河、勒拿河、英迪吉尔卡河、亚纳河、哈坦加河水系内一般也可见到, 有时在柏少拉河下游也可以发现个别西伯利亚鲟[3]。

3 养殖西伯利亚鲟概况

西伯利亚鲟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肉质好、鱼籽酱品质高等优点, 已推广至德国、日本、法国和匈牙利等国进行人工养殖[9]。西伯利亚鲟自1996年首次被中国引进, 居中国鲟鱼养殖产量的第1位[10]。养殖方式包括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水库养殖、流水养殖、网箱养殖等多种模式[7]。

4 西伯利亚鲟的生物学特性

4.1 形态特征

西伯利亚鲟体呈长纺锤形[3], 向尾部延伸变细。口裂与其他鲟鱼相比较小, 口前有四根吻须, 吻须形状为圆柱状, 头部上端有喷水孔, 下唇有断开处, 鳃膜相互断开, 不连接, 鳃丝部分外露, 鳃耙数最多为29[1]。体表裸露无鳞片, 躯体有5行骨板, 5行骨板共有49~98枚, 其中背骨板10~20枚, 侧骨板32~62枚, 腹骨板7~16枚[11]。鲟鱼较小时骨板较锋利, 养成成鱼之后成钝状, 并且在大骨板之间有很多小骨板和颗粒。背部为灰色或黑褐色, 幼鱼为墨黑色或灰黄色, 腹部扁圆, 灰白色。西伯利亚鲟鱼体鳍条总数为63~115, 其中鳍条数为30~50;腹部鳍条数为16~30, 臀鳍不分支, 鳍条数为17~35。鳍条都是不分支条的, 其中头长占全长的14.1%~21.3%, 吻长占头长的29.50%~47.6%, 体高占全长的9.0%~14.3%。西伯利亚鲟成熟个体一般体长95~125 cm, 体重20~30 kg。

4.2 生活习性

西伯利亚鲟对水质要求较高, 水体要清澈, 溶氧需求较高, 环境安静, 噪声过大可能引起其发病, 对光线也比较敏感[3]。另外其适应能力也较强, 生活的温度范围较大及能生长的p H值跨度也较大, 是一种广温性鱼类, 能生存的水温为-4~30℃, 最适生长温度为17~23℃。在冬季, 西伯利亚鲟在冰下仍然会不停觅食。

西伯利亚鲟因分布范围广, 而且各地环境差异较大, 故其分为三种生态类型, 分别是半洄游型、河居型和湖河型[3]。半洄游型种群是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湾和河湾内, 等到了繁殖季节则游到位于江河上的游产卵场。河居型种群则在河流的中、上游的河汊处生活, 繁殖季节进入产卵场, 产卵场一般位于河流上游。湖河型种群栖息在湖泊中, 到繁殖季节, 则会洄游到河道中进行产卵[8]。

4.3 食性和摄食

西伯利亚鲟食性为肉食性, 主要以底栖动物为主食, 食性较广, 在不同生长阶段及不同区域摄食对象存在差异[3]。幼鱼则以水蚯蚓、摇蚊幼虫和软体动物的等为主食, 成鱼则多以甲壳类、小型鱼类以及虾类为食[8]。性成熟个体基本不进食, 产卵期间基本是空腹。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 刚孵化的水花开始一般投喂水蚯蚓等, 随后加以驯化, 投喂配合饲料。西伯利亚鲟在不同生活区域其吃食对象也不同, 如在鄂毕河中, 其主要食物有毛翅目、蜉蝣和花鲈等。在叶尼塞河三角洲地带, 寡毛类动物和端足类动物是其主食。在叶尼塞湾, 端足类和软体动物是其主食[3]。

另外西伯利亚鲟的吃食情况也与水温密切相关, 水温低于17℃或高于23℃, 其摄食强度明显下降。冬天温度很低时, 西伯利亚鲟虽有摄食, 但是量相当少, 几乎不生长。当春季来临, 水温不断升高, 其摄食强度不断增加, 当水温为17~23℃时, 其吃食量达到最大, 生长速度达到最快。

4.4 生长

西伯利亚鲟是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广的鱼类[3], 生长最适温度为17~23℃, 也可在严寒酷暑的条件下生存, 即便是寒冬水面结冰的情况下, 其也能少量摄食, 缓慢生长, 在温水中西伯利亚鲟生长较快。夏季水温高达30℃甚至更高时, 西伯利亚鲟才会出现不适症状[3,8]。西伯利亚鲟总体的生长速度并不快, 也因区域、气候和水质环境的不同, 生长速度表现出差异, 以体长为标准如在鄂毕河5龄个体全长可达64 cm, 在贝加尔湖5龄个体全长才57.3 cm, 相差达到6.7 cm。西伯利亚鲟生长速度还与地理位置经纬度有关, 生长速度以体重为标准计算表现出由西向东逐渐缓慢起来, 把西伯利亚地区的西伯利亚鲟转移到欧洲各个水域的则其个体的生长要加快[3]。如在贝加尔湖1龄个体西伯利亚鲟平均全长23 cm、平均体重45 g, 2龄西伯利亚鲟个体平均全长39 cm、平均体重221 g, 把贝加尔湖1龄的西伯利亚鲟鱼种移入波罗的海养殖后, 于第2年底测量发现其体长达到45~49 cm, 体重420~510 g[3]。

4.5 繁殖习性

野生鱼性成熟年龄都较长, 西伯利亚鲟也不例外。在天然水域中西伯利亚鲟的性成熟年龄一般雄鱼为16~18龄, 雌鱼为18~20龄, 怀卵量一般为30万~60万粒, 产卵周期一般为4年左右[3]。但在不同的水域、不同气候和不同区域的条件下, 其性成熟年龄也会发生变化, 在温水条件下, 西伯利亚鲟性成熟年龄大大提前[12,13], 雄鱼性成熟在4龄左右, 雌鱼性成熟在6龄左右。每年春末夏初之际, 西伯利亚鲟上溯到河流上游进入产卵场, 通过发出如琴音的声音, 促进促性腺激素的释放。水温回升到19℃时, 在产生泡漩水, 底质为沙砾的河段进行排卵受精, 受精卵为黏性、沉性的[3]。受精卵的孵化与水温密切相关, 水温为18℃时, 孵化时间一般为5 d。

人工养殖条件下, 因饵料充足、营养丰富、水温常年保持较高水平, 故西伯利亚鲟性成熟年龄大大提前[3,8,14]。人工繁殖时应选择体格健壮的, 成熟度好的亲本, 体重雄鱼应达到4 kg, 雌鱼6 kg左右, 雌雄比例应为1∶1.2左右。在搭配分组前检查性腺成熟度也是繁殖是否成功的关键一步, 通常雄鱼可以通过挤压, 发育较好的雄鱼精液会流出, 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精巢处于哪一期, 对于挤不出来的雄鱼和雌鱼只好采用挖卵器的方法[14], 取出相应的性腺观察加以判断[14]。将选择好的亲本放入产卵池一段时间后, 进行人工注射催产针, 所用催产激素主要有鲤鱼的脑垂体,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LRH-A) 等, 一般采用二次注射法, 中间间隔10 h左右, 效应时间为24 h左右。亲鱼在产卵池相互追逐发情、产卵, 用集卵器在出水口收集受精卵, 随后放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出西伯利亚鲟水花。孵化时对溶氧要求较高, 应保持在8 mg/L左右[15], 应不断冲水使环道孵化池形成流动水[16], 受精卵不沉底, 不粘附池壁等, 保持水温在18℃左右, 5 d左右能出水花。

4.6 苗种培育

西伯利亚鲟水花孵化出来后放在椭圆形的池子中暂养, 保持池水流动[16], 此阶段水花主要靠卵黄囊提供, 不能保持身体平衡, 需借助流水的力量游动。当卵黄囊消耗完时, 出现了腰点之后, 水花能正常游动了则投喂开口饵料, 一般是投喂水蚯蚓等[17], 需经过多次的诱食才能成功。随着水花的长大, 逐渐以配合饲料代替, 以驯化西伯利亚鲟苗种吃食饲料, 完成苗种培育。在这过程中应注意时刻保持养殖水体中较高的溶氧, 及时清除死苗和清理污物, 保持水体清澈, 水质良好[18]。培育时还应注意苗种的密度, 根据苗种的大小, 及时疏散养殖, 保持密度适中。

4.7 成鱼养殖

鲟鱼成鱼养殖主要有几种模式: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水库养殖、流水养殖、网箱养殖[19,20,21,22], 根据西伯利亚鲟的没有降河入海的习性, 更易在水库或者湖泊中养殖。西伯利亚鲟属广温广盐性鱼类[3], 能在大多水域中生存食性广, 易养殖。我国幅员辽阔, 水域面积很大, 但是南北气候也相差很大。而西伯利亚鲟是广温性鱼类, 尽管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7~23℃, 但能在30℃及以上存活, 在-4℃也能存活甚至摄食[3]。这表明我国南北方虽然环境条件差异很大, 但都能进行西伯利亚鲟养殖, 存在这个条件。考虑这个繁殖时西伯利亚鲟需要的水温较低而生长时在温水中较快, 故结合我国南北方的地理环境优势, 实现“北繁殖, 南养殖”模式, 充分发挥西伯利亚鲟养殖产业的潜力, 能使其得到更好, 更快的发展。

5 养殖模式

从20世纪90年代鲟鱼人工养殖起步开始, 对鲟鱼养殖模式也展开了相应的研究, 并在实际生产养殖中加以应用, 逐步形成了几种相对成熟的养殖模式, 分别是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大水面养殖[7]。鲟鱼苗种培育主要是通过工厂化养殖来实现, 成鱼养殖根据各地的实际养殖条件及养殖效益加以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 各种养殖模式在合适的条件下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养殖效益。

网箱养殖主要是结合集约化养殖和大水面养殖的优势, 在湖泊、河流湾或者水库架设网箱进行养殖, 能极大提高养殖密度, 从使养殖效益显著提高[23]。

池塘养殖是较为传统的一种养殖方式, 优点在于可以随时放苗, 养殖池塘易建成, 更适合农户进行养殖。缺点在于面积小, 生态系统不稳定, 水质易变化, 需加大管理力度, 也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4]。

工厂化养殖的优点在于是占地面积小、养殖用水可以循环使用, 节约了水资源。养殖周期因鲟鱼生长较快而变短, 水质及相关养殖条件可控程度高, 基本是自动控制, 节省人力资源, 是鲟鱼养殖模式中一种最先进的养殖方式。但是缺点是投资大, 运行成本高[19]。

基本介绍 篇9

下面分几个方面对本书作扼要的介绍:

一、混凝土生产技术发展与产业特点 (略)

二、我国预拌 (商品) 混凝土产业现状 (略)

三、国际混凝土工业的发展状况 (略)

四、我国混凝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性问题

五、我国混凝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体制性问题

六、现阶段我国混凝土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4 我国混凝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性问题

我国现代混凝土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 或称瓶颈技术问题,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是混凝土原材料的生产水平和质量问题。这不仅是因为对目前混凝土来说, 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的真正解决只有通过混凝土原材料, 特别是砂石骨料的升级换代才能实现。我们国家还十分缺乏合乎这些要求的工业原材料, 还难以大量生产真正意义上的高性能的混凝土。还因为我国的砂石集料生产水平和质量水平还很“原始”, 难以很快“迎头赶上”, 较长时间内始终会成为影响混凝土水平提高的瓶颈, 如果不马上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不仅目前商品混凝土产业难以为继, 我国混凝土基本水平很长时间也无法提高。更因为我们国家目前大多数行业的领导者和工程技术人员, 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他们仍然把混凝土原材料, 尤其是占混凝土体积60%~70%以上的砂石集料, 看成是没有必要改造的材料, 只是“填充材料”、或“地材”, 没有必要“过分要求”, 不是混凝土的关键问题。因此造成我国混凝土行业, 经常甚至普遍地在为各种原材料的“无米之炊”、“滥竽充数”、“认识差距”而苦恼, 这是十分令人担心甚至可怕的上层思维。

4.1 我国混凝土集料现状及其对预拌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如果把我国混凝土集料目前的质量与先进国家稍作比较, 就知道我国目前这方面的差距之大。欧洲国家的采石和加工企业以及生产线都是集中的、大型的、可以同时生产人工碎石和人工砂的联合加工场。通过超大型运输车辆或驳船在河道或运河运输砂石。为了运输建筑材料, 欧洲在20世纪初就建设了运河网或联合运输作业的经济运输系统, 形成一个独特的交通网络。这些人工碎石和人工砂等正规的产品有严格的产品标准, 包括颗粒粒型标准 (球度系数或方正率) 。人工碎石一般都是单粒级产品, 可以按照用户的要求供应单粒级或混合粒级。由于都是湿法或半湿法生产, 因此都很干净。人工砂的标准也很严格, 作者在法国搅拌站做筛析试验, 发现人工砂筛余曲线整合度的精度很高, 因而细度模数的精度完全能够达到±0.1以内。如果不是精良的工艺线生产, 绝不可能做到。因此, 欧洲砂石无论是级配、粒形、干净程度都比我国好了不少, 这是一个十分良好的基础, 有了这些保证, 才可能实现混凝土单方水泥用量比我国平均少5%~10%, 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工程混凝土裂缝 (指有害裂缝) 问题。

但我国目前人工碎石生产方式仍然以星罗棋布的乡镇或民营企业的小型采石加工场为主, 大型现代化采石加工场极少。这些小型采石场生产规模小, 设备落后, 生产线布局不合理, 生产环境恶劣, 产品未上高档次, 颗粒基本粒形差, 检测手段缺乏, 有害物质失控, 大都没有建场技术论证, 矿山资源不稳定。大型现代化采石加工场最重要的技术特征是单机生产能力大, 单线人工碎石年产量大都在200万m3 (520万吨) 以上, (台时产量2000吨以上) , 还加上30%~40%左右的5mm以下颗粒可以加工成人工砂。所以, 单线生产人工砂石能力可以在280万m3 (740万吨, 台时3000吨) 以上, 生产工艺先进。

我国目前的混凝土所用的人工碎石, 除了质量很难稳定, 波动很大, 杂质含量过大之外, 主要问题是粒型较差或很差。试验结果表明:片状骨料含量的增加, 在大流动度混凝土中, 主要增大混凝土的工作度的损失, 使混凝土长距离运输以后, 难以达到泵送的要求, 而且均匀性严重下降, 影响质量。同时对刚出槽的混凝土也加重了其离析、泌水、泌浆等现象。对于抗压强度的下降似乎不是主要的。但这只是对基本粒形较差的骨料而言的, 如果粗骨料的基本粒型较好 (可以用球形系数、方正率或凹凸系数等表示, 一般应达0.70以上) , 则片状骨料含量的增加明显降低了其抗压强度。反映片状骨料的底部积水在混凝土静置后很容易失去, 导致混凝土坍落度的过快损失, 它的形状也严重破坏紧密堆积的结构, 而对片状很多的碎石的堆积结构, 影响却不大。花岗岩人工碎石中, 基本粒形对混凝土的流动度 (流速和扩展度) 、混凝土用水量以及均匀性, 特别是流动度的经时损失有重要影响。基本粒形好的骨料 (方正率≥0.75) 配制的混凝土, 单方混凝土用水量可以减少3~5kg, 不减水时流动度增加十分明显, 流动性的损失也比基本粒型差的混凝土少。片状骨料含量的增加主要影响混凝土的流动度和流动度的损失。因而影响泵送性能及混凝土质量。这种影响在粗骨料基本粒型较好时更为显著。

关于混凝土用细骨料———砂子, 我国历史条件造成了建设工程过分依赖天然河砂资源, 主要河流沿岸长期形成对河砂资源的掠夺性开采, 给河道安全、洪水灾害防治、河流交通、生态环境保护、堤坝与桥梁的保护带来大量问题, 这已经是社会共识。

天然河砂从质量上有一定的优势, 主要是比较干净, 含泥量较低, 级配比较合理, 坚固性也较好, 能够满足大部分混凝土的要求。但是, 即使资源充沛, 生产方式———缺乏规划的掠夺性抽吸开采也造成重大的混凝土技术问题, 主要是细度模数难以控制, 含水量波动很大, 给混凝土带来大量的配方调整的工作量, 往往成为混凝土质量波动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河流下游的河砂的主要质量问题是:①细度模数波动过大, 水分测定缺乏更好手段, 生产难以控制;②碱活性问题越来越多, 可能影响混凝土耐久性;③沿海出海口的河砂含盐量问题可能会加速钢筋锈蚀, 已经成为社会普遍担忧的问题。

开发和使用人工砂是混凝土行业必然的出路。这早已是世界性的潮流。我们必须尽早跟上这个大潮流, 为子孙后代留下较好的环境与生态。把人工砂与人工碎石一起放在采石场加工工艺中解决是最好的出路。现在的采石场, 无论是什么石源, 经过破碎加工后, 都要留下30%~40%的小于5mm的颗粒, 如果没有专门的再加工, 一般难以用于混凝土工程。因为级配不合理, 粒度连续性差, 细粉 (<0.16mm) 含量过多, 粒形也过于偏片状, 使混凝土流动性变差, 只能用于各种垫层, 使用价值大大降低。按照现代混凝土的理论, 对于和易性和浇筑性能来说, 砂子级配的重要性可能远超过粗骨料级配。如果在碎石加工工艺上增加机制砂加工流程, 经过棒磨机粉碎和适当的筛分或分级工序及最终混合的流程, 就可以得到级配合理、粒型较好的机制砂, 完全可以用于各种混凝土工程, 其效果 (流动性、强度) 会大大好于天然砂。这种联合生产模式, 最终废弃的细粉不会超过10%。不仅符合资源利用的要求, 而且会降低人工砂石的成本, 得到最好的经济效益。

为此, 作者强烈呼吁:政府、社会和企业认真关注现代化的大型砂石采集和加工企业的建设和运行的各方面问题。尽快让我国摆脱这种“貌似现代, 实则原始”的混凝土砂石骨料局面。

4.2 其他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问题

简要介绍如下:

⑴至今我国粉煤灰还没有得到较为认真的管理, 令人担忧。虽然有国家标准, 但生产、销售、品质监控环节还远不够规范, 离正规产品相距甚远。特别是粉煤灰销售中间环节 (通过大多缺乏资质和管理的中间商销售) 及产品检验的高度缺乏, 对混凝土的质量隐藏着大量的风险。社会、用户和生产方均不放心。

⑵对细磨高炉矿渣粉在现代混凝土中的作用, 社会上的认识差距仍然很大。对于这种实际的“准水泥”, 它的良好的使用性能, 它对混凝土结构的形成和耐久性, 尤其是对钢筋的保护性能, 一无所知, 甚至认为它比粉煤灰更“可怕”。实际上, 我国水泥行业长期把我国2/3以上的矿渣用于水泥生产。但是必须指出, 水泥行业使用矿渣某种程度是一种浪费。混凝土行业即使想用, 也面临“无米之炊”。我国目前高炉矿渣的排放量约为2.0亿吨。历史原因, 目前用于水泥混合材的高炉矿渣约为1.5亿吨, 精加工成细磨高炉矿渣用于混凝土工程仅为0.5亿吨。这种资源的配置显然不够合理, 还没有达到更充分利用矿渣这种高品质的辅助胶凝材料的目的。必须看到, 矿渣用于水泥混合材的时候长期面临着下列问题:水泥混合粉磨工艺无法发挥矿渣的良好性能 (早期强度过低, 28天强度也未如理想) ;矿渣水泥工作性能的离析泌水和泵送性能不够好, 用户不欢迎;矿渣的掺量与工程设计需求及施工要求也难以配合等。作者早已指出,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让大部分矿渣经过专门精加工成为细磨矿渣用于混凝土。其中, 还需要理解更深层次的原因, 简言之, 混凝土各种细粉磨的胶凝材料之间, 应该具有更科学的粒度分布和功能协同, 才能使混凝土的流变性能及工作性能、结构形成及发展、界面性能、强度发展、耐久性能得到更好的改善和更加合理, 而这, 只有用混凝土配方设计和加工技术才能解决, 靠水泥生产设计是无法解决的。用加大混合材掺入量来提高水泥产量的办法实际上是不够科学的, 科学的使用矿物掺合料的方法应该在混凝土生产环节寻找, 而不是在水泥生产环节。这个认识至今在学界之中仍有不同。从经济效益上, 由于细磨矿渣粉价格低于水泥, 混凝土行业得到明显的好处;催生的矿渣深加工行业大大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益 (卖矿渣粉的利益大大好于售卖原矿渣) ;对于水泥行业, 水泥的品质反而提高了, 摆脱目前水泥产量“虚高”的现象。因而是一种三赢的局面。对于这一点, 实际上要到现代混凝土工业集团形成以后, 才可能实现。很简单, 上下游统一的水泥混凝土企业不会把矿渣用于水泥生产, 因为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

⑶在混凝土外加剂方面, 我国外加剂品种基本齐全, 与我国预拌混凝土目前产量基本上相适应。但是, 以聚羧酸类为代表的高端产品目前产量仍不高 (<30%) , 在我国研发速度仍然缓慢, 发展不够平衡, 且很多国内产品达不到要求, 外国技术和产品仍然大量占领中国重要市场。必须看到, 我国建筑工业技术的发展, 已经对混凝土外加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越来越高, 更重要的是对新拌混凝土的施工工作性能、品质及其保持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第二代减水剂的性能已经在很多工程上难以满足要求, 而我国研制和开发第三代高效减水剂的步伐还落后于这个发展。这里明显存在我国科技发展的投入不足和认识程度差距的问题。与欧美日发达国家相比较, 我们不重视第三代研发的观念是落后的。

另外, 我国外加剂企业不仅规模小, 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也十分突出, 也是影响混凝土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问题。1500多家外加剂企业中, 只有350多家是生产外加剂母体的化学合成企业, 其余的都属于复配加工型企业。前者一般具有较高的技术资质, 后者资质差别非常大, 而且它们行业管理的归属并不明确, 分不清是属于化工行业管理, 还是建材行业管理。在复配型企业中, 实际上还有很多没有资质和无牌经营的企业, 包括在混凝土公司内部自行复配生产的外加剂, 更加缺乏管理。生产的外加剂品质良莠不齐, 其中的有害物质更加缺乏监管。由于外加剂品质问题导致混凝土质量事故的例子屡见不鲜。

⑷水泥的质量现状及其管理模式方面, 我国水泥工业经过近十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 已经具有很大的行业规模和较高的资质, 行业管理也比较规范, 其中70%以上的水泥生产已经进入现代产业 (技术完善的大型干法回转窑生产) 的范围, 并且大都具有集团式经营的规模。为我国混凝土工程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与欧美日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大水泥工业产品 (除了落后的地方水泥以外) 的差距主要是水泥质量的稳定性和水泥的建筑性能 (即使用者角度的使用性能) 方面。这些差距大多并不是我国水泥技术装备和生产技术造成的, 而是我国水泥技术标准和历史原因造成的, 也是我国水泥行业与混凝土行业长期分割留下的问题。

据作者的了解, 欧洲水泥企业的单生产线出厂水泥的抗压强度月标准偏差都能在0.5MPa以内, 出厂水泥抗压强度的月极差大都不超过1.5MPa。标准稠度用水量月平均标准偏差一般都不超过0.25%;凝结时间月平均标准偏差不超过1.0小时。对我国大型干法水泥产品, 没有大范围调查和统计数字, 但据作者观察, 绝大部分水泥的三个指标都达不到这个水平。例如某个名牌的大型水泥连续观察的结果是, 抗压强度月平均标准偏差大约是1.0MPa, 月极差大约在2.0MPa。标准稠度月标准偏差约0.5%, 初凝时间月标准偏差是1.5小时。这些偏差大约为国外的一倍左右。其他品牌大水泥大都高于这个数字。可见我国水泥的质量波动性高于国外先进水平。其直接影响就是我国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普遍高于国外水平。另外, 国外水泥从使用到标准都已经开始使用“建筑性能”来评价水泥的技术质量。人们普遍认为水泥最重要的建筑性能是:同样条件下的和易性和需水量, 硬化体的体积稳定性, 水化热, 与外加剂的相容性, 抗腐蚀性和耐久性, 品质的均匀性与稳定性等, 这些才是用户最关心的水泥基本性能。现行水泥标准只涉及水泥最基本的品质, 距离水泥作为现代混凝土工程和有更高耐久性需求的结构材料有不少差距。因而目前水泥标准需要更加贴近水泥使用的实际, 更加考虑混凝土工程的需求, 从而推动水泥品质的更新和混凝土质量的进步, 并推动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 水泥的建筑性能还没有被列进改革的进程, 甚至还没进入大多数人的视野, 预拌混凝土行业没有多少人能够从水泥建筑性能方面全面分析混凝土的问题。

综合上述, 影响我国混凝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 已经十分明确:混凝土原材料产业的生产方式、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管理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原材料质量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混凝土工业迈向现代化的严重瓶颈。

5 我国混凝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体制性问题

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 我国混凝土产业链至今仍然是上下游各自独立的, 互相作为市场的分散的多产业结构, 大多数上下游产业还没有经过相互兼并和重组成为规模足够大的产业集团, 更没有出现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的现代混凝土工业集团。现阶段预拌混凝土产业内的大部分企业的规模还都较小, 兼并联合还不够多, 缺乏产业规模优势, 还没有向上下游联合发展的趋势。

把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生产以种类和生产方式分割开来, 然后汇合起来进行混凝土生产, 进一步实现混凝土工程施工, 这个生产链和产业结构, 是历史形成的, 有其天然的、专业技术的原始合理性。但是, 这种上下游分割的产业结构在混凝土生产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 已经越来越多的暴露了其诸多的不合理性和弊病, 对混凝土工程技术的提高产生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也为政府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不符合技术上、社会效益上和社会化管理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它直接的、明显的弊病可以列举如下几项:

5.1 原材料质量和标准的问题

原材料的质量标准都是国家相关部门主持制定的, 这样的标准本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就是为最终混凝土工程质量和社会的总体效益服务。但是实际上, 在混凝土上下游生产链相互割裂的情况下, 这些标准和规范却有很多缺乏科学性、整体性和先进性, 实际上代表不同行业的行业利益, 也难以全面切实执行, 往往与混凝土工程的实际需要严重脱节。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

⑴目前的混凝土砂石集料产品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的要求过于落后, 用现行标准和规范难以提高砂石集料的质量。例如, 仍然没有对人工碎石的基本粒型提出等级要求 (包括检测表征方法) , 仍然停留在对针、片颗粒含量要求上, 用这样的标准控制的砂石无法满足现代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对各个粒级的颗粒分布要求过于宽松, 使得实行粗骨料级配十分困难。细骨料没有按照河砂与机制砂品质和性能的不同分别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对其级配的要求也过于宽松;在使用性能上, 找到其细度表征与用水量相联系的科学方法和工程需要含水率的快速测定方法更有实际意义。可见, 这些标准是与目前落后的骨料生产方式相呼应的, 对提高质量很不利。

⑵由于历史因素, 水泥行业长期独立, 在建材行业是强势的企业, 因此水泥品种的国家标准就很难说是完全为混凝土工程质量和社会效益服务的。其中, 有关水泥掺加矿物质混合材的标准 (品种、用量等) 的要求, 在现代混凝土时代应该与混凝土工程的需求相一致, 而不是只照顾水泥行业的经济利益, 或与水泥产品作为独立产品时的“水泥品质”相一致。如果认真考虑混凝土工程质量、技术要求和社会效益, 以及参考国际上的做法, 大部分矿物掺合料, 尤其是优质矿物掺合料 (例如粉煤灰、矿渣) 应该主要作为混凝土掺合料 (blending) 使用, 而不是作为水泥生产中的混合材 (inter-grinding) 使用。道理很简单, 现代混凝土产品已经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绝对不是几种混合材水泥品种能够满足的;经过专门加工的矿物掺合料使用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 才能够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和易性、稳定性、可泵性、保持能力等) , 和混凝土的某些耐久性能;反之, 如果水泥中使用混合材多了, 普遍了, 混凝土中使用的可能性、灵活性就大大减少, 同时又会使水泥的实际使用范围狭窄。关于水泥标准中混合材品质和使用量的检测, 执行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不仅因为检验各种混合材的技术方法不够齐全, 检测方法的可靠性也不够好;也因为水泥生产工艺水平提高后, 熟料质量大幅提高, 给水泥工业使用混合材留有很大的空间, 它们对用于水泥的混合材的质量控制并不需要很严格, 混合材的用量也难以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国家的标准在这方面形同虚设, 水泥质量因而难以稳定, 波动范围大大增加。我国为了这个问题争论了几十年, 除了形式上淘汰了P.O.32.5品种水泥以外, 至今无法解决通用水泥的混合材问题, 就基本上是因为水泥与混凝土行业分离的现状造成的。简言之, 上下游产业统一以后, 这个争论就自然解决。水泥的使用性能也会自然解决。

⑶社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的优势问题。

目前这种上下游产业分割的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 最大的弊病还在于大量浪费社会资源, 难以大幅提高建设工程的生产效率, 特别是难以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的技术水平与工程质量。政府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进行管理, 却无法管理到位, 得到的常常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工程建设的成本因为大量的中间经营环节和大量的重复税收而无法降低, 因此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首先, 混凝土生产由于缺少自己的原材料生产基地, 原材料来源无法稳定, 经常改变供应渠道, 混凝土生产的质量就不容易保证。目前我国大多数预拌混凝土为了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和适应企业资金周转的需要, 在各种原材料供应来源中频繁地进行选择, 缺乏长期固定的供应渠道和协作关系。这样做表面上维护了混凝土企业自身的利益, 实际上却给企业生产运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企业运行很不稳定, 大大影响了混凝土的技术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原材料当中, 砂石资源、质量和来源的不稳定对混凝土生产的影响早已成为了决定我国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 混凝土行业与上游原材料行业的整合或联合的优点十分明显。水泥企业与预拌混凝土企业整合, 是解决混凝土工业目前存在问题的中心途径。不仅预拌混凝土企业减少了后顾之忧, 不用考虑水泥质量的影响, 经济效益明显上升;水泥工业的产品销售也有了稳定的渠道, 有了“旱涝保收”的效益。无论国内国外, 水泥与混凝土联姻的企业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混凝土行业与原材料行业进一步大面积整合的情况下, 原材料的质量基本上交由集团内部的混凝土部门与原材料部门通过行业标准和沟通来管理, 集团内部应该制定更为详细有力的内部规范来约束, 原材料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只是原则性的指导, 政府部门对原材料生产只起督导作用。混凝土行业的政府管理的重心放在混凝土加工、工程施工的环节, 以及混凝土工程验收的环节。

5.2 混凝土生产与施工分离的产业结构、管理体制对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影响

混凝土行业的从业人员对混凝土生产与施工分离的体制的弊病都十分清楚, 其实不需要过多叙述。

总体上, 混凝土加工企业与混凝土施工企业之间对混凝土质量的认识不容易统一。搅拌站认为标准养护下合格 (符合国家验收规范) 及符合供货合同技术要求的混凝土, 现场施工后结构验收不合格是施工方的责任;施工方则认为搅拌站没有考虑现场施工条件 (结构特点、施工方式) 和实际情况 (施工进度、设备工况) , 出现了各种到场混凝土或施工后混凝土质量问题 (坍落度不合实际需要、塞泵、断桩、开裂、断料等) , 也没有及时调整配方和混凝土性能。不少施工方认为混凝土应该能够在各种自然条件下简单养护或无需养护就应该能够及格, 没有必要按照规范进行养护, 搅拌站则认为混凝土缺乏必要的施工工序和养护措施, 出现问题不应该由自己负责。混凝土结构施工后出现的抽芯强度不及格、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是搅拌站的责任, 搅拌站则认为国家标准仅要求标准养护下标准压力试验合格, 没有要求抽芯强度试验。更加严重的情况出现在施工方的施工队伍缺乏技术素质, 缺乏管理, 无证上岗的情况下, 不按施工操作规程办事, 造成人为的质量事故。这种事故一般都难以追诉责任, 或者片面地归咎于混凝土质量问题。上述问题在我国实在不胜枚举, 每天都在不断发生。

所有这些经验和教训反复证明:混凝土工程从建筑行业中分离出来是完全必要的。但是, 仅仅把混凝土加工的工序分离出来是不够的, 这个改革是不完全的。经验已经证明, 混凝土加工与施工的体制分离的效果是不好的。建筑行业进一步的改革势必要把混凝土加工与施工重新整合起来, 成为一个完整的、互不分离的工序。也就是说, 把混凝土工程完整地从土木建筑行业剥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 是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

这种体制改革的好处在于:①促进土木建筑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便于与国际接轨。②完成混凝土工程体制改革重要的一步, 使混凝土加工与工程施工合并在一个体制管理之下, 大大减少管理的难度, 可以消除大量工程隐患。③混凝土工程可以增加向社会的透明度, 置于较严格的监管之下, 对于工程质量提高有很大好处。

5.3 产业结构及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及途径

⑴混凝土上游产业体制改革的途径

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 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混凝土工业上下游整合基本上靠的是市场的推动和经济手段的整合作用。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的驱动促使水泥行业收购兼并混凝土企业, 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促使混凝土行业主动向水泥行业靠拢, 同时向其他上游行业靠拢, 这种上下游联合的企业马上呈现了巨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因此很快就扩散开来。在中国, 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的主体和核心是国有企业, 建设领域也是一样, 大型建筑集团和建材集团大多数属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改革的牵涉面比较资本主义私有体制国家大得多, 政府也必须参与其中, 并且在关键时刻要起重要作用。因此产生了中国建设领域是否应该存在着与国外不同的混凝土工业的发展道路的问题, 与此相关联, 也产生了中国混凝土上下游工业整合到什么范围和程度比较合适, 怎样才能结合建筑行业体制改革的进行, 同时进行建筑行业和建材行业的整合?

中国目前的建材领域中, 大型水泥企业经过近年来大量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与重组, 企业规模和技术质素已经大大发展。我国大部分大型水泥企业以国有体制为主。部分大型国有水泥企业已经启动向下游产业, 例如预拌混凝土的发展, 成为联合体, 例如华润水泥集团。但是目前这个趋势还不明显。水泥企业向混凝土发展的动力还不大, 其中重要阻力来自国有体制与民营体制上的差异。反过来, 大部分预拌混凝土企业属于民营企业, 他们大都资金周转比较困难, 很愿意争取国有融资, 向国有靠拢, 但后者积极性并不高。能否实现国有的水泥企业与民营的混凝土企业的“混合”, 成为国有民营混合的经济体?如果这个问题能够解决, 我国, 特别是我国南方大量的水泥与混凝土企业就可以大规模进行联合或兼并, 成为上下游合作的企业集团, 在这过程中真正做大做强, 同时在整个预拌混凝土行业中推动“优胜劣汰”的行业整顿。只有这样, 才能实行有效的预拌混凝土行业的整顿工作。

但是, 建材集团不能仅有水泥—混凝土两个板块, 还必须包括混凝土砂石集料生产的板块。在我国, 与砂石板块联合的意义特别巨大, 上面已经重点阐述过了。但是, 这个联合的困难又特别巨大, 因为砂石生产企业在我国大部分是地方性很强的乡镇企业, 它们占据地域资源优势, 高度分散, 规模过小, 生产方式落后, 往往对国土资源和环保具有掠夺性, 良莠不齐十分明显, 但在市场竞争上具有特别的优势。与这个板块的整合牵涉到地方资源的重新分配, 与地方利益关系的调整, 生产关系和所有制的重大调整, 生产方式的更新换代, 产品与市场竞争优势等问题, 并不容易解决。这是下一步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只有把砂石集料生产纳入混凝土集团板块里, 混凝土生产方式的改革才能基本完成。看来还是要采取不同所有制“混合”的办法, 经过大量的工作才能完成。

⑵混凝土下游产业体制改革的途径

从我国多年的实践看来, 实现混凝土生产与混凝土工程施工的一体化的整合所具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甚至比混凝土与上游行业的整合更大。作者认为, 可以采取分阶段实现的方法。

首先第一阶段, 可以从试点工程开始, 选择资质和信誉良好的混凝土公司和愿意合作的建筑工程施工队伍, 进行混凝土公司与施工单位共同进行工程施工的试点, 学习和积累经验。然后, 可以过渡到由混凝土公司提出施工方案, 进入现场指导混凝土工程施工。工程验收的结果可以由开始时双方共同负责, 逐渐过渡到由混凝土公司负全责。在混凝土公司指导施工试验的初始阶段, 混凝土施工的经济效益可以归属建筑公司, 到了由前者完全负责以后, 施工的经济效益就应该大部分归入混凝土公司名下。在这个阶段里, 要求混凝土公司大力培训自己的施工力量。

第二阶段, 审批资质及信誉良好的混凝土公司成立自己的施工专业队伍, 进行混凝土公司指挥自己的施工队伍, 完全负担混凝土施工的工程试验。这时, 混凝土公司要全面接受监理方和质监部门的监督, 对混凝土工程质量和工期负全责。而且, 混凝土公司要作为专业承包公司, 参与工程的投标和建筑合同的签署对工程质量和工期等负法律责任。

在上述两个阶段, 是否可以不经审查的扩大工程施工试点范围, 让其它有意愿的工程也进行联合施工或转让施工职责。肯定有些地方或工程会有这样的意愿。作者认为, 只要工程监理和监督到位, 不妨适当放开试点范围, 只要按规定上报这种试点计划, 明确施工职权责任, 是可以放开这种社会试验, 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教训。

第三阶段, 推广工作。这期间, 仍然可以允许两种体制并行, 进行市场竞争。并且与建筑行业的体制改革的深化同步, 推动建筑行业的专业化进程, 催生一大批专业性强的施工公司和社会化的建筑工程承包管理和监理机构。

第四阶段, 立法和制定规范, 全面推行专业化的混凝土工程施工。

6 现阶段我国混凝土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我国混凝土产业今后发展的最大问题, 基本上不是数量上的问题, 而是我国混凝土产业的基础性和体制性问题。体现在产业的基础相当薄弱, 管理的体制性和产业的结构性存在问题十分突出, 社会对此的认识还严重滞后, 因此缺乏整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目前, 在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混凝土产业及其管理体系之前, 我们必须认真整顿现有商品混凝土的产业结构, 理顺混凝土市场和建筑市场的次序, 培育一大批适当大而必须强的混凝土产业队伍, 尤其是打好现代混凝土产业的原材料基础和管理体制的基础。才能迎接真正意义的现代混凝土时代的到来。

6.1 现阶段政府部门管理功能的体现

我国经济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府对市场起到指导、监管和调控作用。现阶段, 在现代混凝土工业及其管理体系形成之前, 政府管理功能必须率先向混凝土上下游产业的协调和一体化管理过渡, 即由各部门协调管理过渡到一个政府部门一体化管理整个混凝土工业领域。为今后的混凝土工业体系形成做好引导、催生和促进的工作。在这过程中, 政府应该 (才能) 逐步退出对建设工程领域的具体管理工作, 过渡到督导的角色。现阶段政府的下列工作还必须加强:

⑴进行全面的产业规划, 一句话, 是规划本地区建设工程在一段时间内应该消耗多少混凝土, 应该如何布局, 预拌混凝土企业的规模应该多大, 整个原材料供应体系应该如何布局等。

⑵控制和调节现有预拌混凝土产业规模, 严格准入审批制度和淘汰制度。鼓励适度竞争, 但避免导致过度竞争;同时鼓励市场和行业发挥调节作用。

⑶建立混凝土原材料市场管理和激励的机制。政府应该把对混凝土行业日常管理的重心, 转移到对混凝土原材料的管理上, 努力开拓混凝土原材料资源, 整顿混凝土砂石资源的布局、企业素质、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 从源头上解决原材料的资源紧缺和质量问题;克服原材料质量管理的不平衡、不协调。激励混凝土行业向上游行业合作发展。

⑷严格实行混凝土企业的资质管理。对企业资质审核中, 必须补充更严格和更具体化的条件和要求, 包括硬件和软件条件。

⑸对建设工程中的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质量实施监督管理。制定更为具体可行的地方法规, 直至国家建筑法规, 紧密依靠监理、业主、社会三方对工程施工进行立体化管理。

⑹认真整顿目前的混凝土市场和商品混凝土企业。培育良好的市场秩序、公平竞争的环境。首先制定可操作的合理的混凝土价格形成机制, 由行业协会领导下的“混凝土交易市场”执行。然后, 制定更完善的政策法规, 对混凝土生产方和混凝土工程施工方的关系作更加明确的规定和限制。对于所有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出现的质量事故制定必要的记录、监控、评价、公布系统。所有混凝土生产和使用方重大的的技术、质量、经济纠纷的处理应该设立专门的政府、质监、协会、专家组成的组织解决。

⑺必须充分发挥混凝土行业协会的作用, 使之在行业中有足够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能代表行业的整体利益, 随时协调解决行业内的各种问题, 同时成为行业与政府及社会沟通、协调的桥梁, 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6.2 全面提升混凝土企业质素及管理水平

⑴技术层面上应该做的工作

①混凝土产业目前最重要的技术工作, 莫过于开拓和稳定原材料资源, 加强与原材料行业的合作, 一方面解决“无米之炊”的危机, 另一方面还必须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合乎工程要求。这方面的工作实际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必须与技术人员合作进行。目前企业的采购人员普遍缺乏技术素质。

②目前配方设计技术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一个科学合理而又符合实际需要的配方设计原则和日常技术调整的原则。这方面我国实际上还很落后。我国国家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虽然近年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但仍远落后于现代混凝土工程技术的进步, 很多方面仍然固步自封, 抱残守缺, 对实际工程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企业掌握配方设计的人很多只有狭窄的工程经验或宏观结构工程概念, 又缺乏学习和交流, 往往缺乏材料学的专业知识和现代混凝土认识, 对于如何改善混凝土结构的不均匀性、增加密实性和提高体积稳定性、增加耐久性缺乏基本观念, 只能在强度-工作性-成本上打转。我国社会对混凝土的认识遗留的和争论的问题还很多, 例如对矿物掺合料———辅助胶凝材料的认识和应用的问题还没有比较统一的观念, 导致在一些地区使用矿物掺合料成为不可公开的“秘密”, 对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没有好处。

③产品检验和生产控制上的问题是搅拌站中生产控制的水平和产品检验的力度仍很不平衡, 大部分搅拌站的管理水平仍处于管理良好与管理较差之间, 甚至没有经常检验原材料质量, 生产控制凭经验办事, 出现事故才调整。技术数据不够完整, 甚至虚填虚报。因此存在着建筑工程质量的较大隐患。

6.3 企业内管理体制层面上的问题

下面简单讨论目前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⑴原材料供应和采购的管理。目前预拌混凝土行业大都是向外采购各种原材料。由于经济成本的考虑, 完全有定点供应原材料的搅拌站只占很少, 一般都是与原材料供应方 (大多属于中间供应商) 签订短期供应合同, 供货量和质量由购买方在原材料到场后计量验收。搅拌站使用的原材料来源变化很大, 质量差异自然也较大, 砂石集料来源引起的差异最大, 矿物掺合料、尤其粉煤灰差异也很大, 外加剂差异也较大, 水泥差异相对较小。原材料的采购与管理即使是资源丰富的地区和时段, 对混凝土行业运行的影响也是首要的。可以说, 绝大部分混凝土质量问题都是原材料质量波动造成的。企业必须把原材料采购的管理放在首位。但仅靠混凝土行业是不可能解决的, 必须有政府协助, 及动员社会力量共同解决。例如目前的海砂利用问题, 如果政府能从海砂资源规划利用、水洗砂企业布局和管理上下多一点功夫, 解决混凝土企业燃眉之急就能事半功倍。

⑵混凝土公司搅拌站经营运作模式。混凝土行业经营的经济管理模式依所有制的不同差别很大。国有企业一般有资金实力和靠山, 运营较为顺畅, 对它的运营质量有一定的保证。私有企业依其资金实力差异很大。一些资金实力或借贷能力不强的企业经常要为采购原材料发愁, 这样就必然影响它产品供应和质量。行业管理者需要做的是, 审查企业的资金运作规模与能力, 对于资金实力和能力确实有问题的企业, 要按照其实际情况或给予借贷扶持, 或促进其兼并、或取消其运营资格。所有的混凝土企业的经济运作水平都要纳入其管理水平的评价体系。企业都要千方百计提高这方面的水平, 要努力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操作, 有一套保证资金流通和运转的措施, 努力减少欠款额度, 依循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应该认真规范预拌混凝土行业的经营理念, 激励和培养良好的经营理念与路线, 鼓励混凝土企业做大做强。从培养企业社会贡献, 尤其是社会诚信度入手, 大力抑制“只顾赚钱, 不顾工程质量”, “只顾赚快钱, 不顾企业的诚信度建设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甚至“经营手法恶劣, 不惜偷工减料, 贿赂摆平”等问题。

⑶混凝土生产技术人员培养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混凝土企业, 尤其是私企, 都普遍遭遇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难以满足企业资质规定的要求, 更难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按全国现在近六千家混凝土搅拌站的数目估计, 这个缺口全国可能达到中等 (工程师) 混凝土专业人才一万以上, 初等 (技师或助理工程师) 级二万以上, 技工级人才四万以上。会计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同样有相似的问题和数目, 但技术人才短缺是主要的。搅拌站之间抢夺人才, 互相挖角的现象非常普遍, 一角多用, 角色重叠的现象也很普遍。实际生产中只是依靠经验数据和不经过试验直接使用的配合比, 带来混凝土质量不及格和大量工程赔付。人才短缺的直接原因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技术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高等教育没有建筑材料专业设置, 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或技工学校的建筑材料或混凝土材料专业的数量几十年来没有增加。另一个原因是混凝土企业缺乏人才培养的风气, 一方面人才流失严重, 另一方面互相挖角拆墙, 导致人才竞争成为目前我国预拌混凝土行业的一条风景线, 严重影响混凝土企业的运作水平。

上一篇:实验室建设水平下一篇:财经名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