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垦措施(共12篇)
复垦措施 篇1
矿区土地复垦, 指的就是对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 对那些由于开挖、塌陷等行为而造成破坏的土地, 采取相关的整治措施, 使这部分被破坏的土地能够恢复其生产功能。在土地被破坏和复垦的过程中, 都会对土壤本身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 在复垦后, 大部分土地的土壤条件, 无法恢复到被破坏以前而直接影响到复垦的效力和效益, 因此, 在矿区土地的复垦过程中, 应当着重注意对土壤结构的重组, 使其尽可能恢复到能够适应生产和生活的状态, 加快土地的复垦工作的效率。
1 矿区土地复垦应当遵循的原则
在对矿区土地进行复垦时, 首先就应当遵循立足于土地实际情况, 进行合理划分的总原则。同时, 在对矿区土地进行复垦和重建的过程中, 应当坚持与矿区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原则, 其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 从矿区的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矿区的总面积对复垦土地的面积进行合理的布局, 从实际情况出发, 在复垦的同时, 确保水土资源的合理保持, 同时要注重对矿区复垦土的美化和净化, 确保复垦土地的生态环境得到合理的保护;
第二, 在选择煤矿开采时, 对其开采工艺的原则应当与土地复垦的规划相互协调;
第三, 土地复垦以经济使用为基础, 先绿化保持水土, 求得生态环境效益, 并在植物种类的配置上尽可能选择一些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高的植物, 并遵循边开发建设边治理环境、恢复生态的原则。
2 我国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国外矿山复垦的比例大致在50%~70%, 而我国矿山土地复垦率仅为12%左右, 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这方面存在一些主要原因:
2.1 与土地复垦有关的法规和政策有待完善。
法规不健全, 政策配套性差且相对滞后, 可实践性不强, 这些不适应矿区土地复垦的实际需要。国务院于1988年颁布了《土地复垦法规》, 但它并不是一部完全针对矿区土地修复的法规, 由于矿区环境比较复杂, 矿产种类繁多, 不同的矿产对于矿区土地的复垦的要求也是有差别的。所以不能单一依靠一个法规来实施。
2.2 土地复垦融资不足, 渠道不通。
这个主要表现在历史遗留下来的矿区土地复垦资金没有稳定来源、渠道无法着落, 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进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虽然在《土地复垦规定》中对土地复垦费用的来源做出了规定, 但是由于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自负盈亏, 而且他们自身的运转也需要大量的资金, 所以很难再从基本建设中支付专门用于复垦的资金。
2.3 土地复垦技术落后, 复垦土地用途单一。
总的来说, 目前国内土地复垦技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 还只停留在简单整平、恢复、绿化的基础上, 而不能与生态环境恢复、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机结合。
3 矿区土地复垦保障措施
3.1 资金保障措施
资金保障主要指复垦资金的计提、存放、管理、使用和审计的保障措施。
3.1.1计提:本着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 明确土地复垦义务人计提土地复垦资金的具体方案, 计提方案应满足资金分阶段计提、提前计提以及总额计提。
3.1.2存放:明确土地复垦义务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银行建立土地复垦资金专用帐户的具体方案, 方案应保证土地复垦义务人将土地复垦资金按计提计划及时存入土地复垦资金专用帐户。
3.1.3 管理:明确土地复垦义务人接受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监督土地复垦资金使用的具体保障措施。
3.1.4 使用:明确土地复垦义务人根据土地复垦任务安排保证土地复垦资金专项用于损毁土地复垦的具体财务管理制度。
3.1.5 审计:明确土地复垦义务人进行内部审计, 以及主动接受相关审计人员对土地复垦资金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的具体措施。
3.2 组织管理保障措施
明确保障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的组织管理措施, 包括土地复垦组织机构组成及其职责等。矿山企业必须制定年度复垦计划, 并报批国土管理部门备案, 年终进行复垦计划执行情况审核, 没有按计划执行的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复垦规划设计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单位进行规划编制, 保障复垦规划的专业性和合理性。规划设计方案实施前必须由国土部门进行审批。复垦工程承包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 应由国土管理部门组织招投标。复垦工程监理单位必须由国土管理部门进行委托。国土主管部门不定期对复垦工程进度进行抽查复核, 加强监督管理。税务部门不定期对复垦资金使用进行审查, 杜绝复垦资金的违规使用。
3.3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具体土地复垦项目能够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 因为复垦事关群众的具体利益, 只有复垦工作获得了公众的支持, 复垦才能顺利进行。公众参与应包括土地复垦义务人、土地使用权人、土地所有权人、政府相关部门 (国土、城建、林业、水利、农业、环保等) 、土地复垦专家及相关权益人等;公众参与环节应包括复垦方案编制、方案实施、复垦工程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公众参与内容包括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复垦标准与复垦措施、复垦土地的利用和权属分配等;公众参与形式应根据不同环节和参与内容, 合理选择座谈、问卷调查、走访、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公告、公示等。
结束语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由于开矿和采矿对矿区周围的土地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不仅造成了土壤结构的破坏, 也会矿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因此, 加快对矿区土地复垦的步伐, 加强土地复垦的保障措施的建设, 是目前土地资源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我们应当加快矿区土地复垦的进程, 使复垦土地能够尽快的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 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摘要:土地是自然界重要的资源, 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 随着矿山开采工程的不断增多, 对我国的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针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各国开始了一系列的矿区土地复垦工程, 使遭到破坏的土地, 能够恢复其利用价值。就对矿区土地复垦以及其相关的保护措施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矿区土地复垦,保护措施,研究
参考文献
[1]韩明正.采煤塌陷矿区土地整理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4
[2]胡振琪, 魏忠义, 秦萍.矿山复垦土壤重构的概念与方法[J].土壤, 2005 (1) .
[3]彭景权, 顾会明.浅谈矿区土地复垦及其社会生态环境效益[J].科技风, 2010 (13) .
[4]孙冠英.浅谈土地复垦的意义[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4 (19) .
[5]李娟, 赵竟英, 陈伟强.矿区废弃地复垦与生态环境重建[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4 (1) .
复垦措施 篇2
兴隆镇人大办公室:
按照镇人民政府需求,于2010年10月期间成立了复垦办公室。复垦办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和我镇农村建设用地实际情况,汇报工作如下:
一、加强了2009年复垦工作的完善工作 1、2009年共有569片块复垦,15个项目,涉及12个村。通过上级指导对此进行了多次整改并经市、区初步验收。经验收取消了154个片块,有415个片块合格。在这415个片块中,不断的完善资料,现经重庆市土地勘测规划院于2011年4月11日审查,结果是:我镇15个项目复垦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共计23.7161公顷,实施新增农用地23.1786公顷,其中新增耕地21.9356公顷,非耕地1.243公顷。
2、现着手资料完善,交市国土局审查,要求完成时间在5月15日。完善资料审查合格后,就可以按新增耕地21.9356公顷(折329亩)发地票给我镇。(地票可值金额8200万元)
二、办理完善2010年和2011年的土地复垦工作。
1、现完成了2010年度涉12个村137宗复垦申报入库工作并且测绘公司已测绘,正在着手规划复垦实施方案,大约复垦面积100亩。
2、完成2011年度涉9个村122宗约150亩复垦的土地测绘,外业工作,现正在搜集整理资料:核对身份证,姓名,人口,签订复耕协议以及拆房后的去向证明。
三、近远期工作打算:
1、在5约签加班加点完善2009年复耕验收资料,经市国土局审查合格后发土地建设用地指标329亩。
2、从5月16日开始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研究2009复垦资金兑现方案,力争在6月底前兑现施工费和农民复垦补偿费完毕。
3、在6月初完成2011年复垦入库资料在6月中旬,配合规划公司完成复耕规划图及工程实施方案。在7月初开始实施2010年和2011年土地复耕建设工程施工工作。
废弃矿坑复垦创新深度思考 篇3
我国有大小废弃矿山14万座之多,废弃矿山占地数百万公顷,对于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而言,惊人的土地损毁现状令人痛心疾首。被污染的废弃矿山土地,不能耕种,不宜人居,不适绿化,数百万公顷的土地失去了常态化功能利用。如何治理废弃矿山土地,任务艰巨,迫在眉睫。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从1988年起至今,多次下发文件、规定,要求对废弃矿山土地复垦。
一直以来,废弃矿山复垦,惯常办法是改变原矿山功能状态,这其中包括:利用矿山土地建设矿山遗址公园、种植蘑菇、仓储等等。经治理后的废弃矿山,门庭改换,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缓解或改善了废弃矿山的环境面貌。纵观我国废弃矿山治理案例,我们说,效果并不乐观。与人们预期的想法差距巨大,有学者叹:排世界前20名的矿山遗址公园中没有我们的名字。
实事求是讲,治理废弃矿山,我们的思路和创意不高,没有超过西方人。外国人在废弃矿山上建遗址公园,我们便也依葫芦画瓢,一口气建70多家,据说还在建。我国并不缺少园林景观,我们缺的是创新思路。要说矿山土地“废弃”,不如说我们思路“废弃”。治理废弃矿山土地,要全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矿山现状深度思考,从中寻找自身需求,经济效益好,投资少,收益广泛的项目上马。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敷衍治理,弄点好土帖疤痕,面上种点花花草草,表面好看就行,实际却用处不大。很多遗址公园入不敷出,运营情况履步维艰,面对矿山遗址公园的运营现状,不争的事实在说明,我们治理废弃矿山选项有问题。长久以来,面对废弃矿山,着眼点和脑筋都用在了治“废”上,而没有用在创新上。要知道,废弃矿山,存在着前后两个阶段的功能与状态,原有功能状态只代表从前。事物的运动规律没有一成不变的,煤炭资源枯竭指的是煤炭一类物质而言,其他物质仍然存在,其他功能状态仍在。我们说的矿山废弃依据的是原有功能状态,而没有关注现实矿山的新功能状态。如果我们把矿山前后两个阶段分开考虑,便会发现,其实前后两个功能状态中均富含着各自的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所以,我们要换个思路看当下所谓的废弃矿坑,你便会发现,它不但不废,它竟然是风水绝佳宝地。
我们说废弃矿坑是风水绝佳宝地,是因为我们把废弃矿坑与公墓用地挂钩的基础上提出这一理念的,如果一链接,废弃矿坑不但不废,它变身为公墓项目后,其内含的多重价值不亚于前矿山单一的资源价值,而且社会价值意义重大。
本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快速发展关键期,经济高速发展,各方面社会矛盾也日益突显,土地问题,已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仅就废弃的矿山而言,目前全国就有十四万座之多,这些大大小小废弃矿山占地数目万公顷,人们把这些土地称为工矿废弃地。
众所周知,我国土地面积与人均拥有土地量之间严重不成比例,在此基础上,由于历史矿业开采原因,导致大量土地被破坏浪费,既不适宜人居住,又是耕地和绿化的禁区,从常态化功能利用讲,这些土地绝大部分已经废弃了。
为了挽救废弃矿山土地,使其再生惠民,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复垦。复垦废弃矿山土地,已经成为了国家对土地管理的重要方针政策。
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土地复垦规定》,规定中,对土地复垦做了定义:“对在生产建设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了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同时,规定中明确指出土地复垦施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
2011年3月,国务院下发《土地复垦条例》,该条例再次明确了土地复垦的主体责任,重点加强监督落实措施,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
2012年3月,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发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在河北、陕西、内蒙古、辽宁、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山西十省开展试点,通过对历史遗留的废弃地复垦利用,并与新增建设用地挂钩,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布局。
2013年3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定》,这部我国首部出台的关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废弃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支持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利用试点,继续加大对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的资金支持”。同时把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作为地方政府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2014年5月,国土资源部下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规定中指出:“鼓励土地使用者和社会参与对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复垦。”再次从法律层面把矿业和土地利用联系起来,对存量地(工矿废弃地)的内涵挖潜和盘活利用。
从1988年开始,特别是2011年以来,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每年都有文件下发,这充分说明,我国矿山的土地使用及破坏程度现状是相当严重的。用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所言:“大量的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尚未及时得到复垦,出现了损毁土地旧账未还清,新账又增加的情况。”
人口老龄化问题看似与土地没有必然联系,其实他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我国是老龄化人口大国,截止201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755万人,比列为10.1%,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1.8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7%,到2014年后,我国政府宣布,中国老年人口突破2亿,到2020年,这个数字还要上升。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翻倍增长。有人说:“银发经济”时代到了,并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消费将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这其中,殡葬消费为必须消费支出。
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与此同时带来的人口死亡数量也会相应增加,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恪守着入土为安的生命哲学,入土为安是绝大部分老人生前和生后尊崇的民需习惯,短时间内,这一风俗习惯是没有办法放弃的。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会始终存在。而且,这一矛盾不可避免的愈演愈烈,这并非耸人听闻。
我国每年逝者人数为1555万,到2050年,35年中,按现下人口数加算,逝者人口数超过4亿。这4亿人,绝大多数都会选择墓地殡葬。也就是说,按国家公墓管理相关规定,4亿老人殡葬土地需求量为200万亩,而现实我们的殡葬土地存量已经用尽。对此,未来35年内,国家尚需提供新增殡葬用地200万亩,殡葬用地共给压力巨大,实现这一需求,几乎就是不可能的,即使提倡移风易俗,但短期内完全改变国人入土为安的传统风俗,应该是也没有可能。所以,未来35年内,殡葬用地供需关系紧张矛盾将很难调和。
未来35年,我国殡葬消费总额将达20万亿(按每块墓地4万元人民币计),年市场规模可达到6000亿。减少殡葬需要土地200万亩,置换现下殡葬占地约30万亩,安置殡葬就业人员1000万。
废弃矿山建设公墓,只是废弃土地功能利用设想之一,如果我们开动脑筋,创新思维,所谓废弃土地利用的其它出路还有很多可探索和讨论的空间,我们试想,废弃土地并非废弃的新时代已经开始了。
当今,废弃矿山土地盘活利用,使其再创造出巨大经济价值,无疑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废弃矿山,未来会成为中国最大最有市场空间和最高附加值产业吗?从目前看,虽然还没有什么好办法,但从长远看,这一愿望一定会实现。我国废弃矿山占地数百万公顷,这些废弃地一旦重用,那它的意义将不仅仅局限于数百万公顷的土地,它将会把中国经济发展推动更上一层楼。
废弃矿山土地建设公墓,将大量原有公墓占地置换出用于耕种,给老人拓展投资获利机会,杜绝环境污染,整合中国殡葬业丛生乱象。依据它的外延与内涵的要求,从全国城市所需看,至少有百万亩工矿废弃地得到复垦并产生巨大经济价值。
欧美国家工业发展早于中国,类似废弃矿山危害较早经历,在如何抚平这些疤痕和病灶办法上,做过多种多样的尝试,把废弃矿山改建成可供旅游观赏的公园是基本治理手段。
法国巴黎的比特·绍蒙公园
加拿大维多利亚市的布查德花园
辰山植物园
摩尔多瓦首都的克里科瓦大酒窖
美国匹兹堡市的世界最大蘑菇墙植物场
北京房山区一家公司,利用一废弃煤矿巷道种植蘑菇
废弃矿区的身份转换有多个方向,从湿地公园、植物园、展览馆、博物馆、赛车场、高尔夫球场、文化创意园区、遗址旅游地等。
中国矿山公园项目,虽然其数量在逐年增加,但项目整体质量并不高,全球排行榜的20多个矿山遗产名录中,没有一个是中国的,我国的矿山遗址公园,现实情况是游客寥寥无几,自身缺乏吸引力,经营收入入不敷出,矿山公园创意不足,建设矿山公园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而资金回收期更长,虽然有部分矿山公园变身后有微利收益,也是收入小于支出,我们不能不说,很多矿山遗址公园项目,其实就是赔钱的。
利用废弃矿坑建设公墓项目,主要考虑了九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是废弃矿坑复垦。
其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其三是风水学设计。
其四是环境污染。
其五是土地置换。
其六是投资收益。
其七是就业。
其八是旅游概念。
其九是政策风险。
废弃矿坑建公墓,这一大胆理念将会成为世界级的殡葬典范,该项目的诸多利益点和它的巨大经济价值是目前国内外矿山遗址项目均无法媲美的。
废弃矿坑建公墓具有如下特征:
(1)、示范性:
废弃矿坑建公墓,尚属国内外首创。
(2)、必须性:
废弃矿坑必须复垦,公墓建设迫切需要。
(3)、综合性:
项目内含宗教、孝文化、新风水概念、经济收入。
(4)、独特性:
最新权威的风水理念设计,独特理念才真的称其为是《易》学风水。
(5)、方便性:
火化场和殡葬一条龙服务均移于矿坑捏,大大方便了逝者亲人。
(6)、经济性:
项目投资少,获利大,可产生被置换出土地二次经济价值。
对于废弃矿坑分布情况调查,基本城市(或邻近城市)都有存在,只是,鉴于各地废弃矿山土地现状有异,我们在本章中只列举辽宁省抚顺市西露天矿和重庆市铜锣山矿山废弃地两地做简明区位分析。
首先,我们以抚顺市西露天矿废弃矿坑为例:
抚顺市拥有人口220万,抚顺西露天矿是亚洲最大露天煤矿,西露天矿曾有十里煤海之誉,废弃矿坑面积足有数万亩之多,按国家公墓建设要求:每亩土地可建墓葬330块,平均每块占地2平米,那么,万亩废弃地可建墓葬数百万块,若将抚顺市现在公墓移居于此,火化场和一条龙殡葬服务皆移于此集中管理运营,那将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功绩。我们知道,抚顺周边的沈阳市,系拥有数百万人口的省会城市,两市人口相加近千万人口,若能充分协调沈阳、抚顺两市共用西露天矿一处公墓,仅两市置换出的公墓土地及火葬场用地,将会拥有不可想象的价值前景。
有资料显示:到2020年,全国死亡人数每年将高达1555万人,虽然我们未对两市年死亡人数做过统计,但估算看来,到2020年,死亡人数应该不会下。况且,西露天矿过去是采煤矿区,因煤炭运输需要所建的公路铁路运输线路及排水设施,均可得到很好利用。
我们再以重庆铜锣山 废弃矿坑为例:
重庆铜锣山废弃矿坑,由39个大小矿坑群组成,占地面积4000余亩,该废弃矿坑被重庆市政府规划拟建矿山遗址公园,在规划分项目中,官方给出的地质馆一个项目便需投资上亿元人民币,整个遗址公园总投资情况不详,但根据其它遗址公园项目参考来看,重庆铜锣山项目投资不会低于数十亿,官方消息称,预计建设期要十年。
重庆人口过千万,若把铜锣山废弃矿坑建设成公墓项目,其项目可行性利润空间将是遗址公园项目没法可比的。
对此,我们说,仅就目前复垦废弃矿坑其它项目而言,废弃矿坑建公墓,国家和个人均可互惠互利,并项目有可持续发展空间。从目前公墓案例来看,利用废弃矿坑建公墓,属无案例项目,该项目设想为首创。
在整个殡葬产业中,政策始终是痛点,我们在收集此方面信息时得知,政策痛点的最大因素是土地因素,因为土地资源有限及城市建设原因,国家牢牢控制着审批权和审批数量,而且,近年来有进一步收紧审批的趋势。
以南京为例:20年没有审批过一个墓地项目。
杭州至2020年前也不会再批。
审批公墓项目,是殡葬行业无法突破的瓶颈。对此,一些大的经营公司被逼投入大批资金收购原有墓地经营权,我们知道,公墓市场,本身就存在着供需关系严重不对等情况,由于供给量稀缺,一些人便做起了囤积生意,加上大公司高价收购,公墓价格自然被拉升,最终,为商家买单的便落地了逝者身上。所以,我们可见公墓价格在不断地节节飙升。死不起,成了这个行业的口头禅,出现这种问题,直接原因就是土地供给量,在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而土地供给量却在收缩,这也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
未来20年,国家还要提供出多少土地来满足人们入土为安的需求,这是殡葬市场面临的无法回避的问题。完全无视风俗习惯并不是办法,但为了满足需要继续提供土地资源,未来所提供的土地将需200万亩,这对一个人均拥有土地很少的国家来说,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
前面说过,因为土地资源供给短缺及城市建设等原因,公墓项目审批是一大难题,目前,全国已有公墓为1506处,现在公墓的使用期限与其土地性质和使用年限有关,一般为50年或70年,仅从公墓占地情况看,以上海为例:上海合法经营公墓为44家,占国有土地7500亩,有数据称,上海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2万人,截止目前,上海可使用墓地土地资源仅剩2000亩,如果逝者都选择1平米墓地,将无法满足土地需求。
由于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供不应求是当前我国公墓市场的现状,现有公墓土地已出现告急状态。那么,未来市场又如何解决?
201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755万人,比例为总人口的10.1%,人口迅速老龄化,导致整个社会的养老成本和税收增加,老龄化社会不可避免地来了,有学者称“银发经济”市场随之而来,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消费将会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老年消费,公墓消费是不可避免的预算内开支,人都说中国老年人有钱,其实,中国老年人不仅是有钱,生前安排身后之事也是中国老年人遵守的民俗习惯。
从全国公墓市场看,占用的国有土地,应该有数十万亩之多(包小产权墓地),而这些公墓所占土地使用期限长一点的也就70年,有些城市的公墓占地处于城市扩容发展的“前沿”区域,提前综合考虑土地置换问题已成必然。
复垦措施 篇4
1 草本植被的品种选择及恢复
1.1 草本植被品种选择
苏北沿海地区土壤以沙土为主, 坡面大多是河底的淤泥, 其含盐量较高, 因此复垦后的坡面影响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土壤的含盐量。在选择植物品种时应该选择耐盐碱的植物, 通过其生长从土壤中吸附盐碱, 从而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为了保证种植的成功并取得好的防护效果, 最好选择本地的耐盐碱植物。在苏北沿海地区常见且种子易收集的耐盐碱植物有碱蒿、田菁 (又名碱青或涝豆) 。据调查, 盐碱地上种植利用田菁, 可以明显降低耕层土壤盐分, 使耕层盐分平均下降30%~50%。
1.2 草生植被的恢复
在复垦后的河坡面上, 第1年主要应种植耐盐碱的植物。通过种植, 一方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新复垦河坡面的植被恢复。同时, 通过植物的吸附作用减少土壤的含盐量, 再加上苏北地区年降雨量都在1 100 mm左右, 通过雨水的冲洗也可以进一步降低土壤含盐量。因此, 在该地种植时不应该大面积翻松土壤, 可以采取鱼鳞坑整地的方法进行块状整地;在种源充足的情况下, 也可以通过条播或撒播的形式, 将准备好的田菁或碱蒿种子直接播种到坡面上。播种一般在夏季进行, 如果工程是在夏季结束的, 播种时间也可以改为秋季。
2 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
通过适生草本植物种植1~2年后, 使土壤的盐碱含量下降至速生树种的生长要求的0.1%以下时, 就可以进行速生树种的栽植。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 在新开挖的河道两旁应分别栽植杨树2行, 具体措施如下。
2.1 杨树品种及苗木选择
苏北沿海地区土壤以沙土为主, 自然气候条件较好, 具有沿海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性的气候特点, 气温温和, 雨量充沛, 水资源充足, 且季节协调、适合杨树生长。根据这种土壤和气候特点, 适合苏北沿海地区营造速生丰产防护林的杨树品种应以69杨、72杨、35杨、95杨等品种为主。苗木一般应选择高度3.5 m以上、干形通直圆满、根茎4 cm以上、梢不弯曲、顶芽饱满、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一年生壮苗, 2年根1年干的苗木更好。
2.2 栽植时间
造林一般应在春季进行, 在苏北沿海地区, 当地温达到0℃以上便可造林, 可持续至4月底。但对于造林面积不大、劳动力富余的地方, 造林时间最好选择在秋末进行, 具体时间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因为这时杨树苗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开始落叶, 而地下部分的生长还未停止, 选择此时造林有利于苗木栽后生根和翌年春季提前放叶。
2.3 栽植密度
营造多行杨树林时应采用小株距、大行距进行栽植, 小株距促进杨树的高增长, 以降低木材的尖梢度, 而大行距则为杨树的生长保留足够的营养空间。根据复垦设计标准河道两旁各栽植2行杨树, 杨树生长的营养空间不是影响杨树生长的主要因素, 合理确定株距才是提高其生长量和增加防护能力的关键。通过多年的实践比较, 栽植2行杨树时应采用2 m×3 m的株行距为宜。在栽植时, 第1行应沿河口线栽植, 第2行应栽植于第1行下方2 m处。对于水位较高的河流, 栽植位置应适当向上平移, 确保所栽林木在夏季高水位时根系不会浸泡在水中而影响其正常生长。
2.4 栽植方法
由于该地区土壤以沙土为主, 所以造林方法不能采用先开塘冻土的方法, 应因地制宜, 采用边开塘边栽植的方法进行。因为沙土失水较快, 如果先开塘冻土就会导致塘内土壤失水, 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 苗木栽植到塘内时反而会导致苗木体内的水分倒流, 致使苗木失水死亡, 从而影响造林的成活率。栽植时还应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方法。
摘要:从品种选择、植被恢复等方面介绍了土地复垦后河坡地的植被恢复和防护林建设技术, 以期为复垦地区进行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复垦,植被恢复,防护林建设,苏北沿海地区
参考文献
[1]胡振琪, 贺日兴, 初士力.参与型土地复垦的概念与方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19 (1) :96-99.
[2]潘国安, 孟泉.滩涂地复垦种草还牧的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 2008 (2) :40-41.
[3]冯金山, 张继雷.阳泉煤矸石山复垦种草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5 (4) :370-374.
土地复垦方案 篇5
甲方:宜君县彭镇武家塬村委会
乙方:铜川市通宇公路机械化养护中心2013年干线公路水毁修复工程项目经理部
一、项目概况和项目区土地利用状况;
1、工程简介
铜川市2013年干线公路水毁修复工程为铜川辖区的210国道、305省道和包茂高速宜君连接线水毁修复和210国道武家塬加筋土挡墙(土桥)改造修复工程,水毁修复工程主要内容为对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施、防护工程和安全设施的水毁路段按原公路技术标准进行修复,210国道武家塬加筋土挡墙(土桥)改造修复工程主要工程内容为6×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1座,桥梁下部采用肋、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长188.2米。桥梁纵断面位于纵坡i%0.467%的直线段内。本桥平面位于直线段内,墩台平行布置。主梁采用预制吊装、先简支后连续的施工方法。本桥为双向2%横坡,箱梁预制时应注意沿路线前进方向,路拱左侧箱梁按2%升坡(左低右高)预制,路拱右侧箱梁按2%降坡(左高右低)预制。
2、项目区土地利用状况
根据查询项目区所在地国土局,所占地为非基本农田,项目区临时用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和其他农用地,项目区及周边土地利用具有以下特点:
(1)、以耕地为主,林地的比重小。(2)、土地利用的生态压力逐渐增大。
本项目区临时用地地块共计4个,总面积为7.8亩。
二、损毁土地的分析预测和土地复垦的可行性评价;
所占地的用途为修建预制梁厂,硬化区域有料仓、拌合站、生活区等,工程完工后即可恢复到使用要求,不会对现有土地改变原貌、损毁。复垦过程没有难度,对自然环境不会造成破坏。
三、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
复垦的目标是使所占土地达到可耕种的要求,不会改变现有的土地样貌、格局和原本具有的生产能力,临时用地施工完后恢复至原有的地形地貌或比原有更改善的状况;恢复原有土地功能,与周围地形地貌相符。
四、土地复垦应当达到的质量要求和采取的措施;
1、预防控制措施
预防控制措施执行“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
则。在使用施工道路时,尽量使用现有的乡村道路,同时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各种施工场地用地面积,防止滥用土地,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在施工过程中,依据水土保持方案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如表层土剥离防护、临时堆土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在施工结束后立即对破坏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原利用功能。这些预防管理措施,对于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土地破坏具有重要 意义。主要的预防控制措施有:
(1)施工区使用的沙石、水泥,应使用不透水的蛇皮布或其它雨布或钢板隔垫,防止沙石、水泥散落进入土壤从而影响复垦;
(2)施工机械应维护良好、防止渗油,施工机械放置场地应采取隔垫措施防止渗油进入土壤从而污染土壤;
(3)场地施工时先确定施工场地的边界,施工时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保证在划定的边界范围内,进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占地,减少土地的扰动破坏。
2、工程技术措施
土地整治工程
在工程施工完毕后,清除在材料运输及施工过程中撒落的沙石、水泥以及施工场地和牵张场地的建筑垃圾,对粒径大于5.0cm的碎石块进行捡选去除,然后采用机械翻松土地,翻松深度不小于20.0cm。
3、生物化学措施
选址在地表植被稀少、易于恢复的地方,尽量避开稻田、果林登农用地;生活区和生产区种植树木花草进行绿化,美化施工环境。
五:土地复垦工程和投资估(概)算;
1、临时用地对于土地的破坏主要为:
(1)、场地道路对土地的破坏是土地整平再压实,浇注混凝 土硬化,不利于种植。
(2)、砼拌合站台座基础对土地的破坏是土地整平再压实,浇注钢筋混凝土,不利于种植。
2、施工方案
(1)、对于搅拌站、生活区的复垦,应与当地土地部门确定其今后用途,如果留有其用,应给其留下。但是如果必须恢复其原状的情况下,我们在拆除彩钢房及一些临时建筑后,必须用机械把地面的混凝土层清除,再用犁地机械将土地翻整,以保证其原始用途。
3、主要工程量
(1)、生活区
破碎混凝土:198m2×0.05=9.9m3(2)、拌合站及钢筋加工厂
破碎混凝土:120 m3
六、土地复垦费用的安排;
设置土地复垦专项资金,在工程结束,梁厂所有设备全部清场后安排专人负责复垦工作。
七、土地复垦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
1、土地复垦工作安排
2014年10月下旬工程完工后,开始土地的复垦工作,为了使土地复垦工作顺利、保质完成,我分部成立土地复垦工作小组,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两名,安全工程师一名,环保工程师一名,负责复垦工作,全过程监控,在技术、机械、人力、资金资源全面到位的保证下,复垦工作计划在15日内全面完成,复垦工作完成后,交由当地村委会、村民验收,并交付使用。
2、保证措施
在工程完工后,将复垦纳入重点工作来对待,复耕完成后通过地方政府及村民验收,确定符合优良土地耕种条件。
土地复垦费应专款专用,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并接受财政、物价、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3、质量保证措施
我部严格执行《土地复垦规定》,依靠科技,合理配置资源,开展标准化作业,加强管理,细化措施,安排专人,全程监控,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勤检查,保证复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盖章)
煤矿的充填开采及复垦技术探析 篇6
关键词:煤矿 沉陷 控制 方法院 研究
0 引言
煤炭的开发为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然而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对矿山及其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日益突出,开采沉陷造成的矿区环境灾害主要有土地塌陷或积水,农田减产或绝产、道路塌陷、房屋变形破坏等,这都是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是造成矿区塌陷灾害和区域变形的根源,有效控制和减轻地面塌陷程度是解决
此问题的根本之路。随着煤炭形式的好转,各集团公司都加大了环境的防治和治理,对煤炭事业来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 煤矿开采中如何防止地表的沉降
沉陷破坏的防治技术途径可以从两方面考虑;①对开采沉陷的控制,即通过合理选择采矿方法和工艺、合理布置开采工作面、采取井下充填法、覆岩离层带空间充填等措施,来减少地表下沉,控制地表下沉速度和范围,达到保护地表和地面建、构筑物与耕地的目的。②开采沉陷破坏的恢复和整治,运用土地复垦技术和建筑物抗采动变形技术,对开采沉陷破坏的土地进行整治和利用。
1.1 全部充填开采 在煤炭采出后顶板尚未冒落之前,用固体材料对采空区进行密实充填,使顶板岩层仅产生少量下沉,以减少地表的下沉和变形,达到保护地面建、构筑物或农田的目的。其中水沙充填是充填采煤法中减少地表下沉效果作好的方法,其次是风力充填和矸石自溜充填。但充填采矿法需要专门的充填设备和设施,还需要有充足的充填材料。矿井初期投资大,吨煤成本相应的增加。
1.2 条带开采 根据煤层和上覆岩层组合条件,按一定的采留比,在被开采的煤层中采出一条,保留一条。由于条带开采仅是部分地采出地下煤炭资源,保留了一部分煤炭以煤柱形支撑上覆岩层。从而减少覆岩移动,控制地表的移动和变形,实现对地面建、构筑物的保护。但该方法采出率低、巷道掘进多,工作面效率低。
1.3 覆岩离层带充填 根据采空区上方覆岩移动形成三带的岩移特性,在煤炭采出后一定时间间隔内,用钻孔往离层带空间高压注浆,充填,加固离层带空间,将采动的砌体梁结构加固为稳定性较好的连续梁结构,使离层带的下沉空间不再向地表传递,以减少或减缓地表下沉,保护地面建、构筑物或农田。但该技术难度大,再近一步研究。
1.4 限厚开采 根据矿区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和建、构筑物抗变形能力,以不产生地表积水和满足建筑物所要求的保护等级为依据,确定可开采的煤层厚度,开采是仅回采这一厚度的煤,其余各煤层均不开采,以实现减少下沉保护地面建、构筑物及土地的目的。但该技术采出率低,仅在薄煤层中应用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1.5 协调开采 厚煤层分层开采时,合理设计各工作面的开采间距,相互位置与开采顺序,使开采一个煤层(工作面)所产生的地表变形和开采另一个煤层(工作面)所产生的地表变形相互抵消或抵消一部分,以减少采动引起的地表变形,保护地面建、构筑物。但该技术要保持一定的错距,因此组织生产难度较大。我国尚未开展这种工业性实验。
1.6 “采-注-采“三步法开采 充分利用覆岩结构对岩层移动的控制作用,应用荷载置换的原理,进行小条带开采-注浆充填固结采空区-剩余条带开采的三步法开采,有效的对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的控制,解决了大面积开采地表沉陷控制、提高了煤炭的回采率,保护了地面建、构筑物,但也存在工艺复杂,成本较大等缺点。
2 将矿山地表恢复成耕地
2.1 煤矸石充填复垦和粉煤灰充填复垦 地下开采产生的大量煤矸石运到地表排放,既占地有污染环境。利用煤矸石作为充填材料,即可使采煤破坏的土地得到恢复,又能减少矸石的额占地。
2.2 平地和修建梯田复垦 对积水沉陷区、潜水位较低的边坡地带,可采取平整土地、改造成梯田的方法复垦利用。梯田的水平宽度和梯坎高度,应根据地面坡度抖缓、土层薄厚、工程量大小、作物种类、耕种机械化程度综合考虑确定,田间坡度的大小和坡向,应根据原始坡度的大小、有无灌溉条件、复垦土地用途来决定。
2.3 输排法复垦 开挖排水渠道,将沉陷区浅积水引入河流、湖泊、坑塘、水库等,作为蓄水用,是沉陷水淹地重新得到耕种。
2.4 深挖垫浅复垦 运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将局部积水或季节性积水沉陷区下沉大区域挖深,适合养鱼、蓄水灌溉等,用挖出的泥土充填开采沉陷较小的地区,使其成为可种植的耕地。
2.5 积水区综合利用技术 对地面大面积积水和积水深度很大的沉陷区,科学的综合利用,发展网箱养鱼、围栏养鱼、蓄洪作灌溉水源、建造水上公园等。
2.6 固体微生物复垦技术 煤矸石添加适量微生物活化剂,经过一个植物生长期(约6个月)就可建立起稳固的植物生长层,形成熟化的土壤。
3 小结
开采沉陷是造成矿区环境地质灾害的直接原因,有效控制和减轻地面沉陷程度是避免开采沉陷环境灾害的基本途径。充填采煤法是减少地表下沉效果作好的方法,近年在山东有些矿区正在做膏体充填的实验,这种方法可使采场没有或减少垮落带,能更好的减少地表下沉。但它的技术含量很大,输送倍线大,管路易阻塞,如果成功那将是煤矿开采的一次技术革命。
开采沉陷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各个煤矿应该应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合理应用防止和控制开采沉陷技术和土地复垦技术,矿区生态复垦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对地表塌陷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矿区的环境、农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杜计平,汪理全.煤矿特殊开采方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陈荣光.矿山企业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强制性标准执行手册[M].宁夏大地出版社.2004.
[3]郭广礼.王悦汉.马占国.煤炭开采沉陷有效控制的新途径[J].中国矿业大学报.2004.(3).151-153.
复垦措施 篇7
1.1 矿区概况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呈“北山、中川、南滩”之势。焦作市是我国的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同时又是重要的能源基地,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焦作矿区地跨焦作、修武、辉县等县(市)。北起薄壁,南至大高村,东起辉县,西到柏山,东西长60 km,南北宽20 km~25 km,含煤面积1 660 km2。主要生产低中灰、特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无烟煤,是我国六大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河南省大型煤炭基地中的六大矿之一。
矿区位于太行山南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标高介于85 m~250 m。区内有沙河、王村河、峪河等季节性河流,分别汇入卫河。由于地貌类型的多样性,造就了潮土、褐土、石质土、骨质土、棕壤土等繁多的土壤类型。
本区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极端最低气温-16.9℃,极端最高气温43.2℃,年平均气温为14.8℃。年平均降雨量624 mm。全年无霜期238 d。最大冻土层深度0.19 m,最大风力11级,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
矿区水资源丰富,主要有第二系、第三系、第四系沙砾层水,水位1.63 m~21.18 m,水质为重碳酸镁钙型,矿化度308 mg/L~316 mg/L。资源开采后,一般不会出现积水。
1.2 塌陷区概况
由于长期受采煤的影响,导致采区的地表大面积变形和塌陷,大量房屋建筑、公共基础设施、耕地植被等遭到严重破坏,给塌陷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
采煤塌陷的深度平均在3 m左右,最深达到7 m,采空区面积与地表影响面积的比例为1∶1.3左右。塌陷地多位于丘陵地,对地表的形态特征影响较小,但是开采后出现裂缝,增加了水土流失,塌陷区内土质较差,肥力较低。
2 复垦工程措施
土地复垦工程措施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土壤重构、植被重建、配套工程和监测与监管工程。
2.1 土壤重构工程
土壤重构工程根据不同的地表形态包括充填工程、土壤剥覆工程、挖深垫浅、平整工程、坡面工程、生物化学工程和清理工程,具体详见图1。
1)塌陷地充填利用土壤、煤矸石、粉煤灰和露天矿排放的剥离物等容易得到的矿区固体废弃物,填充采煤塌陷地,使之恢复到设计地面高程,然后进行机械压实整平等处理,可以直接用于林业,或者进行覆土用于农牧业,或者进行地基处理用于城镇建设。
2)土壤剥覆工程把采煤塌陷区表层30 cm~70 cm土壤利用工程机械进行剥离并且统一堆放。
3)挖深垫浅工程,挖深区通过打井抽水降低地下水位、表土层剥离和开挖土方后修葺鱼塘进行水产养殖;回填区通过铲运机进行表层熟土的剥离、回填重构、土地平整重建、翻耕和施肥进而达到作物种植的目的。
4)生物化学工程通过施用易溶性磷酸盐、含Ca2+化合物、添加营养物质提高土壤的肥力。
5)平整工程、坡面工程和清理工程通过平整、局部平整、梯田改造等达到作物种植的目的。
2.2 植被重建工程
植被重建工程包括林草恢复工程和农田防护工程,具体详见图2。
植被的重建工程首先应注重植被的筛选与引种,选定植物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干旱、潮湿、瘠薄、盐碱、酸害、毒害、病虫害等不良立地因子有较强的忍耐能力,对粉尘污染、烧灼、冻害、风害等不良大气因子也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根系应具有固氮根瘤,可以缓解养分的不足;根系发达,有较快的生长速度;播种栽培较容易,成活率高。
植被的重建工程其次注重植被的配置,可以混播牧草(种籽)、榆树(截干苗)、大白柠条(两年生苗)等进行配置,也可以柠条(一年生苗)、章子松(容器苗)、榆树(一年生苗)、混播牧草(种籽)、小叶锦鸡(一年生苗)进行配置。
2.3 配套工程
配套工程包括灌排工程、喷(微)灌工程、水工建筑物、集雨工程、疏排水工程和道路工程,具体详见图3。
配套工程根据区域内地形地貌不同设置方向不同,露天采场多设置截排水沟,道路工程,沉砂池,消力池,陡坎;非积水塌陷地多设置塘坝、地堰、水平沟、鱼磷坑、谷坊等工程,道路工程;季节性积水塌陷地多设置疏排水工程,灌排工程,道路工程;积水塌陷地疏排水工程,灌排工程,道路工程;排土(岩)场多设置截排水沟,道路工程,集雨工程,边坡砌护,消力池,陡坎;尾矿库多设置截排水沟,道路工程,灌溉工程,沉砂池,消力池,陡坎;矸石山多设置截排水沟,道路工程,灌溉工程,沉砂池,消力池,陡坎;赤泥堆多设置截排水沟,道路工程,灌溉工程,沉砂池,消力池,陡坎;工业场地多设置灌排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道路工程,监测管护工程。
2.4 监测与管护工程
监测与管护工程包括监测工程和管护工程,具体详见图4。
1)监测工程包括原地貌地表状况监测、土地损毁监测和复垦效果监测,其监测标准按照《土地复垦技术标准》为准,监测频率至少一年一次。
2)管护工程包括植被管护、草地管护和建筑设施管护,植被管护时间应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及植被类型确定,一般地区3年~5年,生态脆弱区6年~10年;渠道、水库、塘坝、泵站、水厂、堤防、田间道路、简易桥梁、防护林、电网等,应该按时有计划地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设施的无损坏,使得复垦项目区正常生产工作。
3 结语
矿区废弃地复垦是关系焦作市土地整治、环境治理、造福后代的系统工程,是一项投资大、涉及面广、历时漫长、某种程度上见效慢的复杂系统工程,因此在治理之前,必须做好前瞻性的规划设计,有计划有步骤的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摘要:结合焦作市矿区的地质情况,从土壤重构、植被重建、配套工程、监测与监管四方面阐述了该矿区废弃地复垦工程采取的措施,以期通过土地复垦工作促进该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的良性循环。
复垦措施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原平是太原市以北唯一的县级市, 辖7镇、11乡、3个街道办事处, 520个行政村, 49.3万人;总面积2 560 km2, 耕地面积7.4万hm2;矿产资源丰富, 富含煤、铝、铁、石灰岩、钾长石、硅石、铜矿、黏土等20余种矿产资源, 其中煤炭储量约11.2亿t, 含煤岩系展布面积400 km2, 煤层平均厚度19~20 m, 且埋藏浅, 煤质高, 是山西省主要煤炭生产基地。
1.2 试验设计
以原平市轩岗矿区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 该区2010年完成工程复垦, 于2011年4月在生物复垦前采集基础土样, 随后布置试验, 试验设5个处理, 具体措施见表1。3次重复, 小区面积为60 m2。无机肥为氮磷钾复合肥 (18-12-10) , 有机肥为腐熟的羊粪, 供试作物为大豆 (晋豆25) , 取2011、2012年复垦2年后的土样进行对比研究。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每季作物收获时测定作物产量和生物量, 每年秋季收获后采集耕层土样, 测定其有机质的含量。土壤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容量法。产量测定方法是每小区单收, 测定籽粒产量和生物量。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Excel和SPSS 11.5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复垦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从表2可知, 复垦后第1年, 各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的增加表现出了促进作用。其中, 作用较明显的有OM和OM+CF处理, 在0~20 cm土层中分别比CK增加了56.15%、35.29%, 比自然恢复处理分别增加了39.05%、20.48%;在20~40 cm土层中分别比CK增加了66.67%、43.83%, 比自然恢复处理分别增加了58.82%, 37.06%, 但二者差异不显著。CF处理在增加土壤有机质方面表现一般。
复垦后第2年, 各处理表现出了与第1年相同的趋势, 处理间的差异性也表现更加明显。OM和OM+CF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显著高于CK和自然恢复处理。
从图1可知, 复垦后第1年各处理土壤有机质都有所增加, 只有CK处理出现了减少趋势, 这可能是因为农业耕作促进了土体原来有机质的矿化, 从而造成土壤有机质减少。经过1年的耕作和休养, 复垦后第2年, 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增加量明显提高, 尤其是OM+CF处理, 提高幅度最为显著, 这与该处理大大促进作物生长, 增加了作物根系生物量和根系分泌物, 提高土壤有机质有密切的关系。整体而言, 施肥处理, 尤其是有机肥的施用, 极大地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增加[6,7], 无机肥处理和自然恢复处理虽然也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但是增幅甚小, 效果缓慢。总的来说, 各处理在增强土壤有机质方面是OM+CF>OM>CF>自然恢复>CK。
(g/kg)
2.2 不同处理对复垦土壤生产力的影响
从表3可知, 不同施肥处理对矿区复垦土壤都有一定增产效果, 其中OM+CF处理增产作用最显著, 复垦第1年, OM+CF和OM处理产量分别是CK的12倍和11倍, 复垦第2年差距逐渐变小, 分别为CK的3倍和2倍, 这与CK地力逐渐恢复, 生产能力增强有一定关系;随复垦年限增加, 不同处理作物产量都有所增加, 其中OM+CF处理增幅最大。
各施肥处理生物量比自然恢复区的生物量增加, 但CK生物量较少, 主要是因为清除地表植被, 而种植的作物在缺乏肥料供应的情况下出现长势较差, 生物量较小的结果。
2.3 复垦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生产力的相关性研究
从图2、3可知, 0~20 cm土壤有机质与作物产量和生物量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达0.735和0.744, 这是因为工程复垦后土壤肥力较低, 有机质含量已成为复垦土壤生产力的限制因子, 有机质含量增加能显著提高复垦土壤生产力, 所以在矿区复垦生产实践中, 必须施有机肥, 增加土壤有机质, 从而改变土壤质量, 才能提高土壤生产力。
(kg/hm2)
3 结论
研究表明, 矿区土壤工程复垦后, 地表植被可自然恢复, 土壤有机质也可逐渐积累, 但过程较缓慢, 采取一定农业措施可加速这一过程, 在复垦初期, 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措施最有效, 复垦2年中, 有机肥+无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增加量是自然恢复的7.2倍, 复垦土壤生产力是自然恢复的3.6倍, 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 提高复垦土壤生产力。
摘要:为阐明矿区工程复垦后, 农业措施对复垦土壤有机质和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以原平露天矿区复垦地为研究对象, 比较了人工农业措施干预下的复垦地和自然恢复的复垦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地生产力的变化, 同时分析了有机质和土地生产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施肥尤其是有机肥施用相对自然恢复可以显著提高复垦土壤有机质含量;方差分析表明, 在种植相同作物情况下, 有机肥+无机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同时提高复垦土地生产力;相关分析表明, 有机质和土地生产力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农业措施,复垦,有机质,生产力
参考文献
[1]张乃明, 武雪萍.矿区复垦土壤养分变化趋势研究[J].土壤通报, 2003, 34 (1) :58-60.
[2]白中科.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
[3]刘飞, 陆林.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4) :612-620.
[4]李新举, 胡振琪, 李晶.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质量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报, 2007, 23 (6) :276.
[5]靳东升, 张强.山西省采煤区土地复垦区划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 2009, 37 (6) :54-58.
[6]王伯仁, 徐明岗, 黄佳良.红壤旱地长期施肥下土壤肥力及肥料效益的变化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8) :21-28.
土地复垦体系构建研究 篇9
国外开展土地复垦工作较早,无论是法规政策、监督保障系统、资金投入,还是复垦技术研究方面,都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自1988年实施《土地复垦规定》以来,虽然已形成一些比较成熟的方法和技术,但由于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各项机制、法律法规不健全,待复垦面积大,资金投入不足,加之公众认识度不高,土地复垦率一直不高。对此国家于2011年3月5日颁布《土地复垦条例》,在原《土地复垦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土地复垦的范围,对土地复垦的责任主体、资金来源、土地权属、规划、验收、监管等作了原则性规定,补充和完善了土地复垦的政策法规,但由于技术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至今仍然未形成一套完整、适合的土地复垦体系来指导土地复垦工作。
该文在分析国内外土地复垦研究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复垦行业自身的特点和各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土地复垦工程实例,提出构建土地复垦体系[1]的设想。
1 土地复垦体系
土地复垦可以对因生产或建设活动造成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破坏的土地和洪灾、滑坡崩塌、泥石流、风沙等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以期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2]。可见,土地复垦本质上是一种建设活动[3]。
结合工程实例,土地复垦工程一般分为项目规划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验收及验收后的管护阶段,土地复垦体系是在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中各阶段所涉及各项内容的具体体现,是对土地复垦从项目规划到实施完成,以及以后的管理所进行的分解和归类。
2 土地复垦体系的构建原则
2.1 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是制定土地复垦体系最基本的原则,其一方面要考虑所建立体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土地复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土地复垦起步晚,待复垦面积大,复垦任务重,各地区待复垦的土地情况差异很大,加之不同破坏类型的土地需要采取的复垦技术不同,这就要求土地复垦体系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还必须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复垦技术水平相适应,对土地复垦工程的生产活动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
2.2 动态性原则
土地复垦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既要着眼于现在,又要考虑将来土地复垦的发展。随着土地复垦工作范畴的扩展和工作要求的提高,管理技术体系也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补充。
2.3 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
土地复垦涉及多行业、多科学和多领域,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构建土地复垦体系要与全局结合,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其内容应涵盖土地复垦项目从立项到项目实施完成后管理运营每个阶段的各项内容。
3 土地复垦体系构建
按照系统工程的原理,在全面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宏观控制与微观管理的需要,将整个土地复垦体系分成理论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监管体系4个部分的内容。其中,土地复垦理论体系是基础,土体复垦技术体系是核心,土地复垦管理体系和土地监管体系共同指导技术体系,并保障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实施。这4个部分共同构成土地复垦体系。其既能反映各体系各自的属性特点,又能反映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内在联系。土地复垦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
3.1 土地复垦理论体系
土地复垦是一门兴新的交叉学科。过去土地复垦常常被当作纯工程问题,尚未建立其理论体系[4]。国外土地复垦研究具有多学科专家参与公关的特点,即土地复垦吸引了采矿、农业、林业、土壤、生态、野生动物、湿地开发、化学、地质、生物、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着或者管理人员[5]。
土地复垦理论体系包括学科理论和基础理论2个部分。学科理论是由景观生态学、土壤学、工程经济学、农田水利学和水土保持学等多学科组成。基础理论是各学科基本理论的交叉渗透。学科理论是从微观方向研究土地破坏机理[6]、破坏土地损失理论[6]、土壤重构理论[7]、土壤溶质迁移理论、生态重建理论[7]、污染土壤修复理论等的基础。构建土地复垦理论体系是为整个土地复垦体系提供科技支撑,为土地复垦建立丰富坚实的理论基础。土地复垦理论体系构建如图2所示。
3.2 土地复垦管理体系
土地复垦是一项涉及技术组织和管理等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有专门的复垦管理机构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督促各部门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复垦工作,保证复垦的顺利进行。土地复垦管理过程实质是一个协调过程[8]。土地复垦管理体系包括土地复垦法律法规、土地复垦政策和土地复垦制度3个部分。土地复垦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2011年3月5日新颁布的《土地复垦条例》等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和一些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其以立法的形式为土地复垦体系提供有力依据,并指明土地复垦管理的内容和形式。
土地复垦政策包括《土地复垦规定》《关于加强矿山土地复垦及环境保护恢复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工作的通知》等国家层面的政策和一些地方性的政策,为土地复垦事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提高企业社会参与土地复垦的积极性,引导土地复垦工作走上良好、正确和有序的轨道。
土地复垦制度由基础性制度、配套保障制度和相关制度3个部分组成,其为土地复垦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土地复垦基础性制度由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土地权属制度和土地复垦规划制度等组成;土地复垦配套保障制度由土地复垦资金配套制度、土地复垦监督检查制度及土地复垦推广机制等组成;土地复垦相关制度由土地复垦环境评估制度、环境监测制度和企业自身的环境保护制度等组成。土地复垦管理体系构建如图3所示。
3.3 土地复垦技术体系
土地复垦技术体系的建立是在全面分析相关行业及本行业标准、特点和规范等相关内容,如1995年《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9]中提出的内容,将各相关内容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归并和界定,并结合中国目前土地复垦项目实践,收集已实施项目的相关内容,对体系进行构建。
土地复垦技术体系是土地复垦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土地复垦标准、土地复垦规程规范、土地复垦规划、土地复垦分区、土地复垦分类、土地复垦模式、土地复垦技术、土地复垦项目评价和土地复垦信息系统9个部分,为土地复垦体系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土壤复垦技术体系构建如图4所示。
(1)土地复垦标准。包括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土地复垦投资标准、土地复垦竣工验收标准、国家和地方的一些其他标准4个部分。土地复垦标准是土地复垦技术体系的重点,能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土地复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能促进土地复垦事业的有序发展。
(2)土地复垦规程规范。包括项目勘察设计规范、项目规划设计规程规范、项目监理规程规范、项目勘测规程规范、项目施工规程规范等。土地复垦规程规范的制定主要为土地复垦各阶段具体工程的实施提供依据。
(3)土地复垦规划。按照土地复垦规划的时限和规划范围不同,可将土地复垦规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县(市)级3个层次,各层次规划又包含近期、中期和远期3期规划。土地复垦规划是对一定区域范围内土地复垦在时间和空间上作出的具体部署和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其是一个多层次的分级体系,不同层次的规划有各自的任务,起着不同的作用,上一层次的土地复垦规划对下一层次的规划起着控制作用,是土地复垦设计的基础。
(4)土地复垦分区。包括按地理分区、按地形分区、按行业分区、按重点区域分区和其他分区5种方式,分区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全国各地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选择分区划分。建立全国土地复垦分区体系,以便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使有限的土地资源能够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过程中增量增值。
(5)土地复垦分类。按《土地复垦条例》的内容,将土地复垦的类型分为生产建设破坏类和自然灾害破坏类2类。其中生产破坏类主要是指矿山开采、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生产建设活动临时占地等所引起的土地的破坏;自然灾害破坏类主要是指泥石流、洪涝、风沙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土地破坏。在土地复垦分类的基础上可以针对不同的破坏类型采取不同的复垦技术。
(6)土地复垦模式。分为自然灾毁类土地复垦模式和人为破坏类土地复垦模式2类。自然灾毁类的土地复垦是针对因自然灾害引起的土地破坏而进行的复垦,对不同的灾毁类型采用不同的复垦模式,如水毁地复垦模式、塌方滑坡灾毁复垦模式和风沙灾毁复垦模式等;人为破坏是指因人类生产生活等非农建设活动所引起的土地的破坏,其模式有矿区采挖破坏土地复垦模式、公路铁路建设破坏土地复垦模式和废弃坑塘土地复垦模式等,建立土地复垦模式使土地复垦的实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更有效的指导土地复垦。
(7)土地复垦技术。分为工程复垦和生态复垦2类。工程复垦主要是采取挖深垫浅、充填和疏干排水等一定的工程措施对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使其恢复到可供人类利用的状态,生态复垦主要是采取生物、微生物等措施对破坏地进行复垦,注重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塑。土地复垦技术是土地复垦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充分分析破坏地现状基础上采取不同的土地复垦技术。
(8)土地复垦评价。分为土地复垦项目实施前评价、项目实施中评价和项目实施后评价3个阶段。项目实施前评价是决定项目能否实施的关键过程,项目实施中评价可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改进,以提高项目实施水平。土地复垦项目后评价是指对项目实施及使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实际运行效果、实际投资效果等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过程。它对其他同类项目及本项目进一步方案设计或改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
(9)土地复垦信息系统。包括定位系统、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等4个部分,其中定位系统以GPS技术为核心,信息采集系统以RS技术为核心、数据分析以GIS为核心。通过建立信息系统收集、汇总和发布土地复垦数据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提出预警,为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监管及决策服务。
3.4 土地复垦监管体系
监管是指具有法律地位且相对独立的政府监管机构,为实现一定目标、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对被监管对象在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过程或行为[10]。土地复垦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复杂,新问题多。土地复垦行业监管不仅要对各类专项资金的征收、使用和复垦成果进行监管,而且也包含同其他行业一样的政策制订与市场管理等职能。科学划分复垦责任和监管职能,健全监管体系,以保证复垦资金的高效率使用和复垦后的效果。
土地复垦监管体系由土地复垦监管法律法规、土地复垦监管政策、土地复垦项目监管、土地复垦财政监管、复垦区土地资源监管、土地复垦监管预警系统和公众参与等组成。我国土地复垦监管体系建设滞后于土地复垦事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土地复垦监管体系能有效地推动土地复垦事业法制化进程,也可以使土地复垦的监管工作更加规范;通过科学的组织、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以及信息化监管技术,降低监管的成本,提高监管的效率和质量,达到“低投人、高产出、高质量”的目的等作用。土地复垦监管体系构建如图5所示。
4 结论
土地复垦是缓解我国人地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构建土地复垦体系能从宏观上指导土地复垦的实施。该文在分析国内外土地复垦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复垦工程实例,初步研究构建了土地复垦体系,包括土地复垦理论体系、土地复垦管理体系、土地复垦技术体系和土地复垦监管体系4个部分的内容。体系对土地复垦从规划设计到项目完成后的运用管理各阶段的内容进行分解和归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填补了中国土地复垦体系的空白。
土地复垦体系是一个滚动、需要不断完善的体系。同时,随着土地复垦形势的发展、工作内容的不断增多和工作要求的提高,构建的土地复垦体系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以适应土地复垦行业的发展要求[11,12]。
摘要:土地复垦是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手段,但经历20多年的发展仍未形成一套完整、适用的土地复垦体系来指导土地复垦工作。通过分析国内外土地复垦管理、技术等研究现状,采用理论研究、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具体的土地复垦工程实例,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土地复垦体系,包括土地复垦理论体系、土地复垦管理体系、土地复垦技术体系和土地复垦监管体系4部分。土体复垦体系的构建可以为研究和编制土地复垦其他相关标准、规范等提供科学、系统、全面的依据,以促进我国土地复垦事业科学的发展。
关键词:土地复垦,理论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余建新,温熙胜,郑宏刚,等.土地复垦管理技术体系研究报告[R].昆明:云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010.
[2]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开发整理标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10-11.
[3]王金满,白中科,罗明,等.基于专业序列的中国多层次土地复垦标准体系[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5):312-315.
[4]张磊,才庆祥,彭竹,等.大型露天矿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技术初探[J].露天采矿技术,2008(3):51-57.
[5]胡振琪.国外土地复垦心进展[J].中国土地,1996(10):41-42.
[6]张绍良,张国良.土地复垦的基础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报,1999,28(4):389-393.
[7]胡振琪,卞正富,成枢,等.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31-151.
[8]张欣.构建矿区土地复垦的支撑体系[J].国土资源,2008(S1):44-45.
[9]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S/OL].[2012-02-13].http://www.zgtdfk.com/webs/news/news_show.aspx?nid=134.
[10]刘凡.中国广告业监管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7.
[11]李晓.潞安矿区土地复垦模式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11(6):41-43.
矿业用地复垦技术研究 篇10
一、矿区土地复垦技术概述
矿区土地复垦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土地复垦规划技术、土地复垦工程技术、土地复垦生物技术。
1、土地复垦规划技术。
土地复垦规划技术主要包括以复垦方向决策、工程措施选择为主的总体规划和主体工程设计、配套工程设计在内的工程设计。
2、土地复垦工程技术。
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以矸石充填复垦、粉煤灰充填复垦、其他充填复垦为主的充填复垦和以疏排降复垦、挖抬平复垦、梯田式复垦等为主的非充填复垦。
3、土地复垦生物技术。
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改良的生物技术、生态工程技术和快速植被恢复技术。
矿区复垦方式, 依据所处的生态环境、土地破坏的方式和土地利用现状, 一贯采用的复垦方法有两种:工程复垦和生物复垦。
1、工程复垦。
工程复垦以工程技术手段为主, 采空区主要采用回填、覆土等整理技术。针对排土场、废弃物压占地一般采用机械进行土地平整, 调整和固定边坡等技术。在此基础上, 将植被采用穴植、条植的技术进行土壤改良, 植被一般依据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速生的品种。
2、生物复垦。
生物复垦是一种综合复垦技术, 要依据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土壤学等相关专业相结合, 共同作用的一种复垦方式, 主要有:改良土壤、植物栽植、农林业发展等方案, 这种技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还原系统平衡、恢复土地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具有很好的作用, 已成为现在最为提倡的复垦技术和研究热点。
二、矿区主要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施工工艺
1、表土剥离。
矿区的复垦过程始于矿区土地利用。首先应将拟破坏或占用的土地表土进行剥离, 剥离的表土用来快速恢复地力、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所剥离的表土不仅包括耕地的耕作层, 也包括园地、林地、草地的腐殖质层。表土剥离厚度一般根据原土层厚度、复垦土地利用方向及复垦土方需求量确定。对于位置集中、剥离厚度较大、便于机械操作的区域, 可采用机械剥离。对于地形复杂, 机械施工困难的区域采用人工剥离。对于剥离后表土一般放置于临时表土堆放场, 需要做好临时防护、养护工作。一般表土剥离的施工工艺流程, 如图1所示。 (图1)
2、裂缝充填。
裂缝充填主要是针对井工开采而言。由于矿区进行多层或分层开采, 随着工作面的不断向前推进, 地表会发生变形产生裂缝。对于轻度裂缝一般可就地进行平整。对于中、重度裂缝, 应取回填物进行充填。在充填部位或削高垫低部位覆盖耕层土壤。对于尚未稳定的沉陷区域, 充填后应略比周围田面高出5~10cm, 待其稳定沉实后可与周围田面基本齐平;在充填裂缝距地表1.0m左右时, 每隔0.3m左右分层应用木杠或夯石分层捣实, 直至与地面平齐。裂缝充填施工工艺流程, 如图2所示。 (图2)
3、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主要针对露天矿的排土场、井工开采的裂缝区、沉陷区。主要指对排土场进行平整或消除开采造成的附加坡度以便于耕作及排水。对于低潜水位不产生积水的沉陷区域, 可采用一般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平整即可;对于丘陵区, 地面沉陷形成高低不平且坡度较大的地貌时, 可沿等高线修整为梯田。土地平整施工工艺流程, 如图3所示。 (图3)
4、田间道路。
田间道路主要分为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类。复垦区道路应满足复垦工程和耕作时的人行与农业运输要求。
田间道路应可通行大车和小型农用机动车, 每平方公里布设约为3km。生产道路为田间耕作通行道路, 每平方公里布置5km。对于原有道路产生破坏的, 进行维修。田间道路施工工艺流程, 如图4所示。 (图4)
5、灌排设施。
灌排设施主要包括水源设施 (蓄水池、半地下式水窖等) 、田间灌溉设施及排水设施。在一些干旱地区, 进行复垦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地降水情况、水利设施状况及土壤的保水蓄水与抗旱能力, 减少因旱灾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的歉收及给人畜用水带来的困难, 在适宜地区可以考虑修建集水设施。
田间灌溉设施, 主要根据当地的灌溉情况, 对开采造成破坏的灌溉渠道进行整修或重建, 一般根据其控制灌溉面积计算渠道断面, 确定渠道的规格。灌溉渠系一般均沿道路布置。
田间排水设施, 主要为防止雨季道路两侧产生积水, 对周围耕地产生影响, 一般在道路两侧或一侧布设排水沟。主要根据汇水面积确定排水沟断面尺寸。灌溉渠道施工工艺流程, 如图5所示。 (图5)
排水沟施工工艺流程, 如图6所示。 (图6)
从复垦工程的紧迫性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表土剥离、裂缝充填工程需要及时进行。当矿山企业根据生产进度安排需要占用优质农用地时, 必须及时地进行表土剥离, 防止未剥离直接压占的情况, 使珍贵的表土得以保存, 为后期复垦提供条件。当资源开采产生裂缝时, 需对裂缝进行及时的充填, 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对于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灌排设施、生物措施等工程可以待项目区稳沉后采取措施统一治理。
依据土地整理的经验, 一般项目开工后, 遵循以道路铺筑为先导, 以土地平整为主线, 以灌 (排) 渠施工为重点, 配套设施及时跟上的原则。所以, 考虑各工程自身特点, 土地复垦工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先后顺序:以裂缝充填为基础, 以道路铺筑为先导, 以土地平整为主线, 在此基础上进行灌排设施布置、农田防护林网建设。
三、河北省矿区主要土地复垦生物措施
矿区土地复垦生物措施与土地复垦工程技术措施均为土地复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复垦工程技术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采取土地复垦生物措施则可以间接创造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土地复垦方案中的生物措施主要包括:土壤改良、快速植被恢复、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等。
1、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主要指增施有机肥料, 如沤肥、土杂肥、人畜粪尿等。增施有机肥有助于改良土壤结构及其理化性质, 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在施肥时, 可将有机肥料与化学改良剂、化肥等结合使用。但需注意肥料的交叉作用, 避免混施造成肥效降低或失效。
种植绿肥牧草和作物也可用于土壤改良。新垦土地准备辟作农田时, 可先种几年绿肥植物, 改良土壤、培肥土地, 然后再种植大田作物。可在一个轮作周期内进行草田轮作, 适当安排种植一段时间牧草的种植改良土壤。或采用草田带状间作, 即在坡地等高线方向, 以适当间距划分若干等高条带, 每隔1~3带农作物种植一带牧草, 形成带状间作, 牧草带能够拦截、吸收地面径流和拦泥挂淤, 明显减少水土流失。
2、快速植被恢复。
矿区土地复垦的直接目标是为矿区土地利用服务, 因此应因地制宜尽快使矿区土地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在考虑矿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等因素的同时, 考虑树种的适应能力、固氮能力、根系情况、生长速度、成活情况;选择树种或草种。一般应采用本土化树种或草种。
3、农田防护林网建设。
农田防护林规划是农田规划和生产布局的组成部分。一般需确定防护林的类型、分布、林木覆盖率、占地比例等。
农田防护林工程一般可考虑在田间路与生产路的单侧或两侧、项目区周边处种植树木;也可在引水渠、排水沟两侧及沟底种植花草。这样既可以美化环境、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 也可以调节农田小气候。林木栽植施工工艺流程, 如图7所示。 (图7)
四、结语
矿业用地复垦对保持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矿业用地复垦, 盘活矿业存量土地, 不仅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而且可以恢复生态平衡。因此, 采取土地复垦规划技术、土地复垦工程技术、土地复垦生物技术等方式搞好矿业用地复垦, 对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矿业用地是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管理的双重载体。在坚持耕地保护的前提下, 矿业用地土地复垦是实现矿区土地资源有效配置和提高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矿业用地土地复垦规划技术、土地复垦工程技术、土地复垦生物技术等方面分析土地复垦技术, 阐述主要土地复垦工程设计、施工工艺及土地复垦生物措施。
复垦措施 篇11
据合作社负责人吴西平介绍:“这个养牛场是在41团10连老居民点废墟上建成的。通过对原居民区土地复垦,拆除平房54套,盘活国有低效用地,实现连队转型发展。养牛场现存栏能繁牛仔1000头,今年可出栏1万头。明年存栏能繁牛仔要达到5000头,年出栏10万头,产值达到1.5亿元,实现利润3000万元,全连人均承包外收入10万元。”
近年来,随着41团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连队职工逐渐向镇区集中,使得连队老民点的土地闲置、低效利用。面对此种状况,该团加快撤连并居步伐,对原连队居民点危旧房进行拆除,并充分利用连队原有砖房和“三通一平”的设施,将其改造成养殖或种植小区。以盘活存量土地,转换发展功能,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目前,该团已拆除连队土坯平房696套,拆除面积达到3.2万平方米,改造成养殖小区3个。
41团10连人多地少的现状,成为制约该连农业发展的一道难题。而通过对连队原居民点进行土地复垦,依托畜牧业发展,促使连队功能转型,使该连找到了未来发展的出路。通过能人牵头、干部带头、职工入股,入股1200万元成立了“天旺”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原来连队1万亩棉花种植效益作比较,通过对连队老居民点复垦,依托畜牧业,实现功能转型,在经济效益上实现了“再造一个连队”的目标。今年,该团有12个连队以发展畜牧业为主,有一半以上原居民区实施土地复垦,实现连队功能成功转型,使土地资源利用重现生机。在新建养殖区内,共饲养肉羊5000多只、奶牛15000头。
今年,该团启动国有土地流转经营试点工作,在稳定完善农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扶持职工家庭联户经营和建立现代职工家庭农场,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土地集约化经营效益。该团13连27户职工将1500多亩土地通过农业经营公司流转,在连队的协调下,这些职工就近到一家道路建筑公司务工,每人每月有4000元的工资收入,实现了流出与流入“双赢”。
据悉,近年来,41团依照老居民点复垦规划,加快推进连队老居民点复垦工作,落实项目相关单位主体责任,下达老居民点复垦任务,突出抓好土地复垦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质量,努力破解城镇化发展与用地需求的矛盾,在节地挖潜、盘活存量上下功夫,效果凸显。,该团采取居民自主管理、包户宣传动员、市场公开评估、阳光操作服务等措施,加快镇区老居民点土地复垦和危旧平房的拆迁。
新庄煤矿土地复垦探析 篇12
1 矿井概况
新庄煤矿是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干企业, 位于豫、皖两省交界的永城市苗桥乡境内, 矿井南北长约7.5 km, 东西宽约3.0 km, 面积约20.3 km2。新庄煤矿原系河南省勘探 (1974年) 、设计 (1977年) 、施工 (1978年) , 1980年初下马停建。1982年改由河南、江苏两省联合开发, 并委托江苏省煤矿设计院设计, 于1984年初建井, 1995年12月18日正式投产。该矿原设计生产能力90万t/a, 1997年矿井改扩建后生产能力达到180万t/a, 实际核定生产能力已达到225万t/a, 为大型煤矿。
新庄矿主采三2和二2煤层, 二2煤层共分4个水平开采, 其中一水平的12采区和11采区、二水平21采区已回采结束, 二2煤的22采区煤柱正在回采, 原预计2012年回采结束, 三水平的31和32采区正在回采, 二煤四水平正在进行采区准备。三煤的12采区已回采结束, 11、21、22采区正在回采, 三煤的31、32采区正在进行开拓准备工作。
2 地面塌陷问题分析
煤炭作为地下资源, 随着开采强度的加大, 必将带来一系列的环境与生态问题, 特别在平原地区, 问题将更加突出:①造成大量的可耕地塌陷, 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②土地塌陷减少了农业耕地面积, 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③逐年增加的塌陷地资金赔偿, 加重了企业负担, 使企业背上了沉重包袱;④造成工农关系紧张, 工农矛盾突出, 影响到社会稳定。
目前, 新庄煤矿井田范围内已形成大范围采空区和地面塌陷。经现场调查并核对矿山采空区资料, 确定矿山已形成地面塌陷面积9.6 km2, 积水面积2.14 km2。地面塌陷已迫使井田范围内新庄村、高楼村、黄水寨村等7个行政村共22个村民组实行原地或异地搬迁, 现状条件下地表遭受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危害, 危险性极大。
生产期内新庄煤矿将产生新的地面塌陷, 并伴生地裂缝灾害, 且随着采空区的不断加大, 地面塌陷与地裂缝范围也将逐步扩大。因新庄煤矿相邻的刘桥矿井、葛店矿井均为生产矿井, 相邻边界均已产生不同程度的地面塌陷。因此, 存在相邻边界时, 预测地面塌陷区边界以矿井井田边界为准。经计算, 最终地面塌陷面积将达到17.65 km2。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为严重。
新庄煤矿所在的永城市共拥有耕地面积1 164 km2, 现有人口133万人, 人口密集, 人均耕地面积约880 m2, 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其中, 全市含煤面积572 km2, 约占当地耕地面积的50%, 如不注重搞好开采后的塌陷区复垦和环境治理, 若干年后, 仅煤炭开采一项就将使一半的可耕地遭到破坏, 一半的人口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生态环境将急剧恶化。
到目前为止, 新庄煤矿因煤炭开采引起的塌陷, 已使22个自然村的村址和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 塌陷深度一般在2~3 m。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以及深部煤层的开采, 以后每年新增塌陷地面积会逐步增长。由于矿区地处平原, 地势平坦, 水位较浅, 凡塌陷1 m以上的地区均可能造成大面积积水, 如不及时复垦就会造成耕地减少, 同时企业补偿也会逐年增加, 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以致造成企业无力进行新的投入, 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3 治理规划和环境预测
根据新庄煤矿实际生产情况, 初期对13采区地面塌陷与地裂缝进行治理。
(1) 治理区范围与面积。
治理区西起工业场地, 东至井田边界, 北与21采区相邻。长轴方向近南北, 长1 850 m、宽850 m, 面积1.27 km2, 安排近期治理。
(2) 治理工期。
治理时间为2013—2015年。
(3) 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
治理区地面高程30.1~30.4 m, 平均煤厚2.8 m, 开采结束后将形成地面塌陷, 周边将形成缓坡地, 并伴生地裂缝。
4 治理方案
采用“挖深垫浅法”实施工程治理, 对缓坡地段以土地平整及人工填埋地裂缝为主。
(1) 治理标准。
治理后要达到以下标准:耕地熟土厚度不小于0.3 m, 复垦后雨水排泄畅通, 不得出现常年或季节性积水, 土体内砾石含量不大于5%, 覆土后场地平整, 地面坡度不超过7%, 复垦后第2年农作物产量恢复到原耕地作物的45%以上, 2~5年内全部恢复到原有作物的产量水平。复垦后耕地达到24 h降雨50 mm时, 水不出地、土不流失、肥不出田的“三保田”标准。
(2) 治理原则。
①尽量增加农业用地面积。井下煤矿开采破坏大量土地, 将造成耕地资源紧缺, 因此, 在地面塌陷治理工程实施时, 除确定无法恢复耕地情况下可用于非农业用地外, 其他情况均以恢复农业生产为目的。②接近破坏前的土地资源适宜性。新庄煤矿土地资源破坏前多为宜耕土地, 被破坏土地的复垦, 要使土地的适宜性和生产力、生产潜力同破坏前相近, 以保证矿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③ 改造为新环境条件下的可垦土地。当恢复原景观困难较大且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时, 要视具体地段因地制宜, 根据矿区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 考虑挖设坑塘进行水产养殖或开发为蔬菜生产基地, 使复垦后的土地生产力和生产潜力与复垦前有较大改观。
(3) 治理措施。
根据预测的开采后地面塌陷范围及特点, 治理对象分3部分:塌陷区积水区的治理、塌陷裂缝的整理和塌陷坡地的整理。①塌陷积水区的治理。采用“挖深垫浅”方法实施治理, 由于新庄井筒潜水位埋深一般3~4 m, 治理方法是:将地面1 m左右的表土取走, 堆在四周, 把沉陷较深的地块规划成取土坑, 挖出的土充填在浅部塌陷区。首先设计取土坑的位置, 将表层土下的砂礓层及深挖出的土垫在沉陷较浅的地块内, 然后将熟土覆于其上。取土坑深度视取土量而定, 一般4~6 m。深挖后的取土坑可进行渔业养殖, 浅部充填区域则进行复垦, 还田于民。采用矸石充填措施, 该方法是将煤矸石一次性回填至沉陷区, 回填至设计标高时填土、整平, 为农业提供生产用地。新庄煤矿矿井排矸量为13.3×104 t/a, 均可用于矸石充填, 具体方法是:在采空区上方预计要发生下沉的区域, 将表土取出堆放在四周, 预计下沉深度和范围, 用矸石充填到预计水平后, 将堆放在四周的表土覆盖在矸石层上面覆土成田。充填复垦时要根据沉陷深度合理安排回填物结构, 首先把对植物生产不利的回填物填在下面, 再回填矸石, 把体积较大、不易风化的矸石填在下面, 石块较小且容易风化降解的矸石充填在离地面较近的空间, 回填区边缘不得有矸石外露, 然后用推土机推平, 压路机压实, 提高矸石的密闭性能, 以免透气造成矸石自燃和覆土后由于降水下渗造成表土流失;矸石充填完毕后, 其上覆盖表土, 厚度为30~50 cm。②塌陷坡地的整理。采煤塌陷区有厚土层覆盖, 可对塌陷后局部坡度较大地段进行平整, 采用“生熟土混堆法”进行复垦, 深施农家肥和化肥, 运用先进的生物复垦技术[4], 选用适宜的作物和优良的品种, 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当年便可达到平产甚至超产的效果。③塌陷裂缝的整理。不同的地面塌陷破坏程度适用不同的裂缝处理方案。对于轻度破坏 (裂缝宽度小于20 cm, 延伸长度小于5 m) 类型采用填堵法, 即将裂缝挖开, 填土夯实。裂缝回填夯实后, 要求密度在1.4 t/m3以上;对于破坏程度严重 (裂缝宽度大于20 cm, 延伸长度大于5 m) 裂缝, 由于其变形严重并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考虑采用反滤层的原理去填堵裂缝孔洞。即首先用粗砾料填堵空隙, 其次用次粗砾, 再次用砂、细砂、土填堵。当塌陷稳定、用反泥层填堵后, 可防止水土流失, 使生态逐渐恢复。
5 预期效益分析
该工程由征迁复垦部负责, 主要工作量为土地平整与复耕面积0.89 km2, 开挖水塘面积0.38 km2, 道路与排水沟工程500 m。13采区地面塌陷治理1.27 km2, 2013年, 开展13采区地面塌陷治理工程, 首期工程费用500万元;2014年, 继续开展13采区地面塌陷治理工程, 二期工程费用500万元;2015年, 完成13采区地面塌陷治理工程, 工程费用624.2万元。根据矿方实际统计数据, 13采区实际采出煤量合计为516万t, 地面塌陷治理直接工程费用为1 624.2万元, 则地面塌陷治理直接工程吨煤成本为3.15元/t。
(1) 经济效益。
到2015年, 治理工程耕地恢复地0.89 km2, 开发鱼塘0.38 km2, 通过提高土壤肥力, 增加农作物产量, 每亩旱地按年收入1 200元计算, 每年可获收入160万元;鱼塘发展养殖业后, 年产鲜鱼5 t/hm2, 按4元/kg计算, 每年可获收入约76.0万元, 合计每年收入为236.0万元。
(2) 社会效益。
综合治理方案实施后, 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和发展水产养殖业, 使土地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增加本地区农业的发展后劲,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缓解当地劳动力多、耕种土地少的紧张局面。新庄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实施, 将会改善矿区居民的生存条件、生活空间和生活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将改善本区域的经济发展、经济投资的外部环境;矿山地质环境的良好恢复, 将有力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新庄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方案的实施, 将使该煤矿成为真正的绿色矿山, 社会效益明显。
(3) 环境效益。
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 可有效保护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在发展矿业生产的同时, 避免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 治理工程按计划实施, 还可有效消除以地面塌陷为主的矿山地质灾害;煤矸石与矿坑水的综合利用, 避免了环境二次污染, 而且地面塌陷治理后形成高效农田, 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提高土壤质量, 恢复地貌景观, 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促进和保持当地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 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空间, 环境效益显著[5]。
6 结语
通过土地复垦, 可大大减轻企业的补偿负担, 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生产和发展, 增加企业的活力和发展的后劲。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 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结合新农村建设, 对矿区村庄进行统一规划,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土地复垦后地块面积的增大, 使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土地复垦后池塘水面的增加, 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种植结构调整, 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其综合效益显著。
摘要:分析了新庄煤矿井田范围内形成的地面塌陷的危害, 提出了地面塌陷与地裂缝治理工程的具体措施。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的治理改善, 会使矿区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生活质量得到快速提高, 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地面塌陷,生态环境,土地复垦,绿色矿山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 (第1版) [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9.
[2]徐永圻.煤矿开采学 (第2版) [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9.
[3]国家煤炭工业管理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第1版) [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0.
[4]张合兵, 王庆林, 刘文锴.永城矿区生物复垦技术应用浅析[J].中州煤炭, 2005 (4)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