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重要问题管理

2024-06-26

化学重要问题管理(精选7篇)

化学重要问题管理 篇1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社会对危险化学品的需求量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 而化学物品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也越加的广泛, 虽然危险化学安全生产的状况在逐渐好转, 但是从近些年重大事故发生的频率来看, 形式依然不容乐观, 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不到位是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首要原因, 因此各级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监管力度, 并完善管理内容和细化管理要求, 总结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发现的共性问题, 有针对性的提出管理方法。

一、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重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1. 国内重大危险源事故统计分析

近些年来, 随着石化行业的迅速发展和崛起, 化工生产经营已经占据了整个制造业的30%以上, 带动了化学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的发展, 成为经济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006年—2010年期间全国范围共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49起, 事故造成879人直接和间接死亡, 给国民经济和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490起化学品事故当中有70起属于较大安全事故, 5起属于重大安全事故, 下图1为历年事故发生的次数和造成的死亡人数。

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6年到2010年期间,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次数在逐年减少, 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在逐渐下降, 但是安全事故依然时有发生。从事故发生的类别来看多数属于火灾和容器爆炸以及中毒窒息, 在这些事故中爆炸事故和中毒事故较多分别为227起和168起, 属于化学品事故发生的主要类型, 这主要与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以及生产工艺有很大的关系。而且从整体上来看事故发生的概率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如下图2所示。

从图2中分析可知, 江苏、山东、湖北三个省份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概率极高, 这与地区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有关, 这三个省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较为频繁, 因此事故发生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的省份, 该统计数据可以为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和制定防范措施提供重点监管对象。

2. 地区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某农业大省, 该省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规模较小, 生产技术相对比较落后, 监管方面也存在较多的漏洞, 因此分析研究江西省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可以大致了解国内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情况。

该省多数化工园区的规划不合理, 很多化工生产企业之间只有一墙之隔, 没有确保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距离。也因为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导致化学品事故频繁发生。截止到2013年10份, 该省有备案的危险源共162个, 从2005年开始至今共发生事故26起, 造成42人死亡, 其中较大安全事故6起, 而且该省份的事故发生次数与月份有一定的关系, 如下图3所示。

出现图3中所示的规律其实不足为奇, 这是因为当企业出现事故之后, 园区内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十分严格, 但是随着经济活动的开展和时间的推移, 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意识就会淡化, 管理出现松懈, 导致事故再次发生。

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现状

近些年来, 随着工业技术的高速发展, 相应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则相对比较落后, 因此引发了一些列的重大安全事故, 例如近几年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爆炸事故、化学品的火灾和泄露事故、化学品的环境污染少回顾等, 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000年6月30日, 广东省江门市某烟花生产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 造成36人当场被炸死, 200多人被炸伤, 事故造成附近厂房和多所民居遭受严重破坏, 事故调查总结为:重大危险源管理不到位, 并得出当前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不到位

未按照国家颁布的最新标准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虽然危险化学品辨识标准作了修订, 但是相应的分级和申报等文件和标准却没有更新, 导致很多化学品生产企业按照新标准辨识之后无法与后续的分级、建档和管理等工作有机的衔接, 因此很多企业依然沿用着已经废除的辨识标准, 增加了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2. 重大危险源档案不完善

2011年152月国家安监总局颁布了40号令, 在正式实施之前对化学品生产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并没有具体详细的内容和, 因此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完善的档案, 而当56号文件出台之后, 与新的重大危险源管理标准有很多不同之处,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重大危险源档案梳理工作[1]。

3. 重大危险源监控有漏洞

同样在40号令颁布实施之前, 国家对企业的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 强制性的要求很少, 多数条款是推荐性的, 同时企业在建立监控网络时, 无法对内部的危险源做全面的监控, 监控对象遗漏、监控点位不足等, 无法切实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4. 重大危险源警示标志不全

多数企业没有针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安全警示标志, 虽然有部分企业树立了安全警示牌, 但是内容却不全面, 而且安全警示牌破损之后没有及时进行更换和处理, 难以切实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

5. 重大危险源管理内容不清晰

就目前而言,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内容相对比较新, 颁布的时间较晚, 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在不断的完善当中, 例如: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重大危险源管理人员配备等没有具体的要求, 也就很难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 而且重大危险管理工作和相关文件与企业其他的安全管理工作交叉、混合, 无法形成系统性的管理体系。

三、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降低危险化学品危害的第一步就是对危害性的物品进行识别, 这也是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要分析和判断危险化学品的易燃易爆性、有毒性以及腐蚀性等, 针对这些特性判断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然后向当地的有关部门报告并登记, 为了防止重大拿权事故频繁发生, 必须从政府、企业以及群众等多个方面开展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将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

1. 政府相关部门应各尽其责

首先是各级监管部门要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对化工生产和经营企业实行重大危险源登记、上报制度;其次相关部门要根据企业提供的重大危险源信息, 制定有真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 并制定重大事故发生后的减灾措施;再次要建立三级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体系, 包括:国家、省和市。各地方政府必须对辖区内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的调查、评估和监察, 主要是为了检验企业是否按照相关标准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和控制[2]。最后要建立国家、省和市三级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对于突发的重大危险事故要确保将后期灾害降到最低, 减少对公共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安全生产责任

首先企业要根据国家颁布的重大危险源管理法规, 对企业内部存在的重大危险源有正确的认识和辨识, 并将重大危险源的详细信息上报给政府的主管部门, 为相关部门制定安全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其次, 企业自身要对内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 主要包括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发生之后产生的后果, 并结合评估的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事故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最后要采取完全的安全技术和组织管理措施, 如:建立危险化学品组织管理措施是避免化学品产生危害的重要举措, 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实施管理, 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安全管理教育, 并组织和建立应急救援工作队伍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因此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应急救援方案, 并且要在企业中经常性的进行救援演练, 不仅可以提高工人的防患意识, 而且遇到危险事故时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人身伤亡[3]。

3. 将重大危险源管理纳入法治的轨道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是执法监管部门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在当前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 只有将重大危险源管理纳入法治的轨道,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重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尴尬局面。

4. 企业要发挥职工的监督作用

职工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同时也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职工是接触重大危险源的第一主体,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职工的监督作用, 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赋予职工监督企业安全管理漏洞的权利, 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重大危险源对群众生命健康的威胁和危害。

结束语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忽略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 因此需要对当前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在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方面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析, 为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着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态度,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监管, 并开展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专项整治行动, 坚决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唐敏康, 郑宇, 黄同林, 夏巍巍.江西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及事故统计分析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4, 11 (03) :1-6.

[2]吴宗之, 张圣柱, 张悦, 石超, 刘宁, 杨国梁.2006-2010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14 (07) :5-9.

[3]王爽, 王志荣.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 45 (05) :120-124.

化学重要问题管理 篇2

关键词:监督管理,财务管理,煤炭企业,问题探究

2012年以来, 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影响, 煤炭供需趋于宽松, 煤炭市场呈下滑态势。财务部通过加强管理作为主题, 立足于学, 立足于实、立足于做、立足于效, 切实抓好生产组织和质量标准化建设、成本管控、创新推动、风险管控、考核体系优化完善等重点工作, 推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一、宏观经济对煤炭行业的影响:

1. 煤炭需求大幅减少, 产能相对过剩。

2012年3月份以来, 国内煤炭价格风向标国内煤炭库存节节攀升, 其中环渤海煤港库存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相对于煤炭市场需求的大幅减少, 煤炭产量持续增加, 当前我国煤炭产能已经达到35亿吨以上,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 煤炭产能的不断释放, 会给全行业带来市场冲击。

2. 我国煤炭企业的进出口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

2012年以来随着我们周边国家的煤炭价格下滑, 并且海运费的成本降低, 我国煤价虽然也下调了一部分, 但价格方面仍然处于劣势, 这样的话就致使国内的煤出口量下降, 甚至进口量有所增加。由于国际煤价较低, 价格对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是一种很大的诱惑, 进而放弃从国内购煤,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国内的煤炭的需求量大大降低;另外一个方面, 国际煤价的下滑速度始料未及,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国内煤炭的市场, 国内煤炭的市场就形成了供大于求的现象。

二、面对煤炭市场危机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1. 煤炭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系统构建的总体设想

财务管理系统对企业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功能是筹集必须的资金并对这些资金的运转起到控制的作用。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财务方面的支持。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必须按照系统科学的基本观点并采用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的方法。

2. 树立“效益为先, 现金为王”的经营理念, 强化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控制与管理

(1) 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 具体说来是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加强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 这样做不但有利于资金的回笼, 降低企业的应收账款, 使的资金利用率增高, 减少风险, 保持资金顺利运转。如果因财务管理者造成管理的疏漏, 则有可能造成企业资金短缺, 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2) 存货。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部分, 与企业流动资产的大小密切相关, 适当的流动资产可以满足企业日常的生产需求, 但企业的流动资产特别是存货占用企业货币资金较多的话就会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 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 进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企业可以通过尽大可能的利用内部市场化系统优化材料的收-发-存结构, 降低库存原材料, 同时根据井下消耗材料的情况制定材料采购计划, 减少不必要的材料采购。

3. 继续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1) 编制预算: (1) 编制年度经营预算。根据年度内各项可预见的经营活动, 指导和约束预算的编制, 确定企业年度预算目标, 编制详尽的年度全面预算任务书。 (2) 细化预算。一是对物的细化预算, 即设计各类预算表和预算编制说明格式时应考虑周详、全面、完整, 体现可控性原则;二是对人的细化预算, 对煤矿企业各级责任部门、责任人和每个员工的责任目标具体明细化。

(2) 预算执行:企业中所有业务可支配的经济资源一定要在预算的范围内按照预算的程序执行, 保障预算的总目标以及分目标一致。这就要求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严格执行, 每个预算部门按照预算的指标执行, 然后将每月的实际支出与预算做对比。企业中的财务管理者或者管理办公室严格监督每个部门的预算与实际支出, 不定期抽查, 然后及时对比分析。如果在实际执行中各部门如果有费用结余的显现, 不能违反规定而想办法用尽预算, 预算执行单位在执行预算时, 如预算费用节余, 不得违反经济活动的常规性, 用尽预算。另外, 要健全重大差异汇报制度。执行预算后发现和预算有重大差异时应及时汇报。

(3) 预算调整:煤矿企业在每月预算已上报的情况下, 根据临时急需的支付的材料和工程款项及时向集团公司报批调整预算, 确保了在控制付款额度的同时及时保证了急需材料的供应, 确保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

(4) 预算与实际执行时的差异及时进行分析。每月预算及时与实际执行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及时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且进行分析, 差异较大的找出原因, 确保全年预算指标的实现。

4. 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如:某煤矿按照某地区能源统一要求从今年元月份建立了财务危机预警4大指标体系: (流动性指标、结构性指标、盈利性指标、成长性指标) 。该煤业财务部每月5日及时汇总整理上月各项数据, 准确计算出各项指标数值进行分析流动性指标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财务通过流动性指标分析该矿的目前各项可变现资产的比例, 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煤矿产生现金的能力。结构性指标, 通过对该类型指标的分析, 可以及时反映煤矿各项资产及费用所占的比例通过对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增长率等盈利性指标进行分析及时反映该矿的目前的盈利状况, 并与同行业进行比较, 找出不足及时向领导提出建议。

5. 顺应市场变化, 调整营销策略

加大市场调研力度, 针对目前煤炭销售不景气的现象, 企业加大调研力度, 多次进行走访调研, 及时掌握竞争对手的销售策略变化, 了解到货、销售、库存及贸易商利润情况, 第一时间反馈, 为矿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确保各个贸易商的拿货量和出货速度, 及时开拓潜在客户和发展新用户。通过积极开发新用户和发展潜在用户, 以优质的煤炭质量、灵活方便的发运政策和”市场导向, 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赢得了用户的尊重和认可, 为煤炭销售拓宽了渠道, 不仅保证了煤炭的销售安全, 而且进一步优化了煤炭用户结构;细化发运制度, 针对各个客户需求量的差异和各个贸易商经营实力不等的实际情况, 企业制定煤炭发运的批量优惠制度, 对重点贸易商和重点用户指定基准量、第一台阶发运量、第二台阶发运量3个等级分别执行不同的优惠制度, 不仅维护各个个重点贸易商的利益, 而且照顾了部分经营实力较弱的用户的利益。

6. 成本管控降消耗

企业狠抓经营管理, 依托内部市场化和精细化管理, 明确制定成本费用标准, 落实成本费用管控责任坚持做到有制度、有考核、有落实、有兑现、特别在成本管控中结合部门的特点, 推出成本考核方案, 使各部门自觉建立。“购、存、领、耗”全过程的成本考核制度, 将财务管理的内容细化分解、再整合到成本管理过程之中。

总之, 我国目前处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特殊时期, 将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作为财务工作的重点即是社会的需要, 也关系到煤炭企业本身的兴衰存亡。通过本文介绍的财务控制体系, 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能够使煤炭企业发挥现有的财务管理优势, 使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真正实现建设现代化管理公司的战略目标。由此煤炭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 建立健全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不断创新财务管理观念, 与时俱进, 建立起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财新观念, 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泽.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会计之友, 2009 (3) .

化学重要问题管理 篇3

1 化工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安全生产

在现代化生产中, 科学发展观的重心是以人为本, 将以人为本贯彻到化工企业中, 不仅有助于安全管理, 对优化生产也有很大作用。同时, 做好员工生产意识培训, 改善技能, 也是保障群众财产与生命安全的方式, 它满足现代生产要求, 对深化社会主义绿色生态建设与科学发张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安全管理, 不仅有助于提升与培养生产技能与安全意识, 通过健全管理制度、模式、方案, 同时也是促使安全管理向着规范、科学、制度等方向发展的方法。

1.2 有助于改善企业竞争力

管理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工作, 它对生产力、生产效益具有重大影响。从化工企业来看:减小成本、做好风险防控、提高效益是其主要措施。受化工特殊工作性质影响, 如果企业产生安全事故, 很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破坏企业形象, 甚至让企业陷入破产的危机。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化工企业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 增强安全管理, 这样才能做好风险成本防控工作, 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与经济效益。

1.3 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

控制与防范安全事故, 确保居民财产与生命安全, 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影响。考虑到化工行业特殊生产过程, 一旦没有做好安全生产, 将对人民群众和财产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 最后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必须结合生产需求, 加大安全管理, 从源头上推进化工行业安全管理工作。

1.4 装备设置的作用

化工行业具有复杂的生产工艺, 其运行条件相对复杂, 在生产中也需要化学与物理过程, 对于低温、高压、高温、真空等施工条件要求严格。如果在工艺环节上出现事故, 将带来不可预想的后果。与此同时, 生产过程大型化、连续性强、规模大、自动化要求高等特征, 如果某个部位出现故障, 将直接影响到全局。

2 加大化工行业安全管理的建议

2.1 加大安全管理理念

在化工企业经营中, 理念作为一切行动的先驱, 为了增强化工安全管理, 必须从安全理念着手推进化工行业发展。在化工企业领导、决策与管理层都必须以经济、社会、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效益为基准, 从作风、思想、行动上注重安全管理工作, 通过加大物力、人力、财力投入, 改善安全管理地位;通过配备工作与管理人员, 最大程度的改善人力资源和安全管理基础, 让员工树立起良好的责任、大局和安全意识。

2.2 健全安全体系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 健全与完善安全管理结构是做好化工行业安全管理的关键点, 它关系着每位员工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对此, 在实际工作中, 化工企业每位员工都必须结合安全体系工作, 这样才能拥有良好的市场空间, 谋得长远发展。自原材料入场开始到每个成品, 做好工序管理与安全保障, 这样才能让员工树立起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 确保生产安全。自车间到各个部门都树立起自我管控、检查的意识, 通过健全规章制度, 在防微杜渐的情况下, 有效遏制和预防事故, 这样才能将隐患扼杀在萌芽阶段。

2.3 优化管理制度

制度对化工企业发展具有稳定、长期、根本等作用。在安全生产与管理中, 必须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主动打破安全事故缔造的牢笼, 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方面出发, 为广大工作人员构建有利的工作空间, 最大程度的完善与健全培训制度, 共同建造有利的培训基地;通过对工作人员生产操作、生产知识、职业建设等方面进行多维培训, 从根本上改善安全管理效果。

2.4 增强安全监管

安全监管作为化工行业建设的核心部分, 利用科学的监管体制, 有助于落实工作。完善安全管理绩效考评, 有助于建立目标责任制度, 落实工作职责。而对于执行不力、管理不到位、操作存在问题的生产事故, 即使是小事故, 也必须进行批评或者处罚, 严重时必须给予行政与经济制裁。

2.5 整合培训渠道

为了优化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 必须做好与其他渠道的整合的工作, 通过调整资源配置, 强化管理模式, 进行多种渠道的化工管理。如:争取政府扶持, 加大与大中专科研单位、院校的合作,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 充分利用综合能力、专业素养, 优化员工安全管理进程, 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建设发展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2.6 增强安全管理多元化、多元化发展

在传统的化工业经营中, 其安全管理模式以讲解为主, 和实际生产结合较少。对此, 当今的化工企业必须整合科学技术, 充分利用已有设备与工作经验, 创新生产模式, 促进员工发散思维, 使用多元、多样的管理模式, 帮助员工加深安全生产的记忆。

3 结语

化工安全生产对降低生产危险, 减少安全事故, 确保居民财产、生命安全具有重大影响。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从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重要性出发, 从各方面完善安全管理, 使用行之有效的方法, 优化生产与管理, 让化工企业向着持续发展、安全规范等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新建, 葛水荣, 胡小平等.化工行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问题探讨[J].化工管理, 2014, (29) :88-88.

化学重要问题管理 篇4

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一大支柱,化工行业无疑是工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领域。化工行业不仅为我国的各类成产部门提供了各种材料,又极大便利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但是,由于其行业本身的制约,化工行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如果相关部门不能够做到对这些安全隐患的及时排查和管理,则安全隐患很容易诱发事故的发生,这极为不利于企业的安全生产,也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所以,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进一步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化工企业必须要加大隐患排查和安全管理的力度,最大限度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 化工行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 顺应现代化生产的基本要求

现代化生产是区别于传统生产的新的生产模式和生产观念,在生产工艺上强调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在生产理念上要重视人的价值,做到“以人为本”。在化工行业的生产中,尤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生产理念,要真正做到安全管理,充分保障生产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要积极培养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训练员工的专业技能,从而使化工生产高效化、集约化,并且安全化。

1.2 促进化工企业的经济发展

人永远是最宝贵的资源,所以任何企业都要注意发掘人的最大潜能,注重人才的培养。在化工行业的生产中,更要重点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及操作能力的人才,鼓励员工安全生产、规范操作,这对于促进化工企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企业如果实现了安全生产,对于其产品质量和声誉都具有积极作用。

2 加强化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要加大化工安全管理力度

加大化工安全管理,首先要让化工生产企业真正形成一个安全管理的意识,使其真正了解到安全管理对于企业经济发展、保障员工生命安全、提升企业信誉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对此,化工生产企业一方面要增加与安全管理相关的资金投入,引入相关的人才,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加大各生产单位的监督力度,安排检查人员对每一项具体操作进行安全检查,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

另一方面,企业也要积极开展安全管理观念的宣传和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员工安全管理的意识,从而让员工在生产中自觉地做到规范操作,以一种积极的姿态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之中。我们相信,只要企业上下一心,必定可以实现安全生产。

2.2 借用社会资源,整合化工安全管理渠道

化工企业除了在内部进行安全管理宣传教育之外,还要善于结合其他的渠道,借用社会中的公共资源,凭借多方之力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方案,实施多方面的安全管理模式。比如,化工生产企业可以开展与当地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设立相关的高校实习基地,发挥高校高水平教育的优势,在让大学生进入企业的同时,让生产员工也参与到其中,实现员工的安全管理教育。同时,可以吸引高校人才进入企业,提升企业的人才竞争力。

2.3 借鉴国外化工行业安全管理经验

借鉴国外化工行业安全管理经验表现在引入行业学会的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地方性或者全国性的行业学会数量众多,这些学会虽然是以非官方的形式存在着,但在各种安全生产中发挥着政府机构的助手和桥梁作用。有些西方国家政府中并未设立相应的安全生产部门,但其注重发挥行业学会的作用,使之与政府工作共同开展,并将政府的部分职能转托给行业学会。

一般来说,行业学会中都会设立安全机构,他们会定期为相关行业组织安全技术培训,对员工进行技术指导,分析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向政府进行报告。行业学会的存在,对于实现各行业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化工行业安全管理也需要借鉴这种模式。

3 结语

总之,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作用明显,不仅有效地减少了生产中安全隐患的出现,以从根源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在提升企业信誉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及品牌形象、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上也具有良好的意义。因此,化工企业要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提升管理水平,规范生产,真正做到安全生产、高效生产。

参考文献

[1]邢桂媛.化工行业安全形势及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问题研究[J].化工管理,2016,(06).

[2]梅强,刘素霞,陆玉梅.化工行业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现状与对策:以江苏省某市为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S1).

化学重要问题管理 篇5

(一)农村财务管理意识的缺失

在农村中,大部分居民的财务知识都比较薄弱,对于农村财务管理的认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财务管理中,人治的地位往往是高于法治,人们一方面由于文化程度以及财务管理法治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中长期的人治观念影响,大部分人对于财务管理制度表现出的都是冷漠和无知,不能讲财务信息以及经济管理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财务管理的发展。

(二)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农村是由村来为基础来进行经济的治理的,在村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着缺失,往往由一人身兼财务管理部门的多个职位,这造成了村财务管理的严重问题,将财务权利与财务审核集中在一个人或几个人身上,违背了财务管理的原则。

(三)财会人员素质问题

农村财务中的会计基础是影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会计基础主要是指会计人员的基础知识、核算能力以及会计人员的素质,这些能力的不足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得不到发现等问题。农村财会人员的会计水平基本上偏低,操作的随意性很容易带来各种问题。因此,在农村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以提高农村财务工作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

(四)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

财务监督是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的关键手段,在当前的农村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较为简单,财务审核机制也十分宽松,在农村财务管理机制运行的过程中,财务信息虚假的现象十分常见,财务违纪的现象总是得不到解决,农村财务监督力度明显不足。在农村的财务管理单位中,会计核查以及会计监督工作往往是混在一起的,这就使会计监督人员及核算人员的职能得不到全面的发挥。此外,会计监督的责任感落实也是制约会计监督作用发挥的重要方面,很大一部分的会计人员的自我监督没有做好,会计的合格性得不到保证。所以,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培养也很重要

(五)会计基础工作的不足

虽然我国有制度对农村的会计核算进行规范,但是,制度不可能将现实当中的所有问题考虑全面,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与现实脱节的情况。此外,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制度正在逐步与国际进行接轨,原先的农村会计准则渐渐的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会计制度需要不断地完善。

我国的农村在实际工作中普遍运用的是现金收付的会计核算制度,在这种制度当中,所有的经济业务处理都是以现金收付的实际值来确定的,因此,在基础计算的过程中不论是否出现了需要补偿的现金流动,都直接当作应急费来处理;在现金支付中,只要是本期的现金流动,不论是否出现了不在本期中的现象都应该计入本期中。现金支付制度虽然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现金流,但是它却不能够反映农村的结算以及盈余,导致了某种程度上的会计核算信息缺失。

二、农村财务管理的发展对策

财务管理的效果会极大的影响到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针对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建议。

(一)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体制

农村财务管理机制一直处于相对缺失的状态,在农村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将农村的特性考虑进来,形成村级经济的财务管理制度。在组织结构上,财务管理可以由上级机构代为管理,例如乡镇财务部门。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农村财务管理中人员素质、意识方面的问题,避免财务管理制度缺失带来的管理漏洞,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水平,降低农村财务管理形成的成本,将农村财务信息管理统一化。此外,这样的模式还能够实现财务上的管控权利的分离,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独立性,使村民对财务的参与性得到提高,从而加强农村经济的财务监督。

(二)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者的素质

财务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水平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够解决当前农村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业务工作适应难的问题。所以,农村要自觉地组织员工进行学习,使农村的财务工作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以及业务水平,让他们掌握过硬的本领,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以及娴熟的会计技能。

(三)强化农村的财务监督

农村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应该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实现对农村财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通过相分离的职责实现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分离。同时,农村还应该做出对财务活动的全过程监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管理,真正地发挥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应该使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互相监督,推动农村的管理进步。此外,农村还应该尽量地借助外部监督力量,用社会监督的力量来提升农村内部的管理质量,促进农村会计核算能力的提高,弥补内部监督的不足,实现农村的有效管理。

三、结束语

我国的农村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整体规模以及农村的产业结构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巩固我国农村经济的过程中,财务管理将会占据重要的地位。农村应该尽快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最适合自身的财务管理方案,推动农村经济的继续增长。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整体规模和产业结构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财务管理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农村经济中财务管理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为提高农村经济中的财务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村经济,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姚玉平.农村财务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

化学重要问题管理 篇6

1 人事档案管理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人事档案管理的意义在于它具有社会性。人事档案的形成是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进行的, 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 只要进行人事管理活动, 就会形成相关的人事资料, 就需要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立卷、保管和利用等人事档案工作, 人事档案就具有存在和利用的社会价值。

人事档案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存在意义和使用价值。在计划经济时期, 人事档案是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身份的重要凭证, 是办理招工、提干、调动、退休等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信息已成为重要的社会资源, 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社会工程, 作为人员信息主要载体的人事档案有了更加广阔的价值空间。市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和从业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企业自身的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日趋社会化的人事管理和社会保障工作等都需要真实、详实、科学的人员信息为依据、支撑和连接, 而这些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都离不开人事档案工作的有效运转。因此, 要正确认识人事档案存在的价值, 充分发挥人事档案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资料收集范围狭窄, 只注重领导干部档案, 而忽视了普通职工档案的完整性

人事档案的收集对象和范围应是单位的每一个员工。无论员工现任何职, 是否出众, 都是该单位宝贵的人力资源, 和其有关的个人材料, 都是单位的宝贵财富, 人事部门均应根据规定收集齐全。当前, 一些企事业单位在人事档案收集整理过程中只注重领导干部的材料整理, 认为选拔、使用人才只是领导干部的事, 从而忽视了普通职工的材料整理, 造成了领导干部档案资料齐全, 普通职工材料缺失的现象时有存在。

2.2 档案管理的软硬件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 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当前许多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没有将这项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档案管理人员大多都是兼职的, 他们大都没有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精力投入也不足。由于平时对档案资料收集意识淡薄, 也没有很好的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熟, 只是随便将档案装进袋子, 锁进柜子, 认为只要不丢失就可以了, 没有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去做, 造成档案资料缺失时有存在。且档案管理工作大部分靠手工操作, 未使用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 费时、费力, 效率低。

在设备配备上, 大多采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原则, 多数档案室设备陈旧。当前, 就我们公路系统来说, 许多基层单位甚至没有专门的档案存放库房, 管理档案人员除身兼数职外, 档案存放也只是在办公室摆一两个柜子放入档案就行了, 这种融办公、存放、调阅为一体的管理手段在基层单位普遍存在, 防火、防潮、防蛀等根本达不到标准, 调阅档案也是采用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 多数档案由于反复调用和阳光多次照射, 造成纸张发黄变脆、字迹褪色等现象, 直接影响到档案的使用寿命和完整性。

2.3 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 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人事劳资管理工作信息化、科学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有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还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 计算机技术还没有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广泛运用。目前, 就我单位建立的“甘肃省公路局人事劳资管理系统”使用情况来看, 虽然人事劳资管理向科学化管理体系迈进了一步, 但在实际操作运用中还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首先, 初期的信息录入就是一项很繁琐的过程, 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根据原始档案逐条录入每个人员的人事、工资等基本信息。其次, 遇到人员有职务晋升、调动、退休、死亡等变化时, 就得逐个进行修改, 否则“系统”显示的人员信息状况和实际不相符, 提供的数字也不准确。加上公路系统目前基层劳资人员配备有限, 各单位几乎没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因此对“人事劳资管理系统”的更新往往因工作繁忙而没有及时调整, 造成“系统”人事档案的缺档或断档现象普遍存在。

工资信息录入方面, 不能将财务软件生成的每月工资表的电子表格直接导入“工资管理系统”, 对工资信息有变动的, 只能逐个逐条进行修改, 造成重复工作。

3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

3.1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 单位领导不能把这项工作看成是简单的材料收集、整理, 应付外调和查档。要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议事日程上来, 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成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 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2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头绪多、琐碎繁杂的工作, 如果没有一定的制度来制约, 就会无章可循、无所适从。结合多年实际工作, 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健全保密制度。档案机密是企事业单位机密的一部分, 也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 因此要对人事档案进行妥善保管, 有效保守机密;二是确保人事档案材料的完整性, 防止损坏。一份完整、详实的人事档案能为单位识别、选拔人才提供真实、准确、实用的个人信息, 也是单位对每位职工认真负责的具体表现;三是严格材料鉴别, 完善归档制度。收集人事档案材料是人事档案工作的基础,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收集与档案有关的各种材料, 认真整理, 仔细鉴别, 做到取之有据, 确保材料齐全完整, 保证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四是要建立检查核对制度, 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核对。对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要及时进行处理, 手续不全的材料要退回形成材料的部门进行补办;五是要建立好转递、统计制度。在转递中应遵循保密原则, 不能交本人自带, 收档单位在收到档案, 核对无误后, 应在回执上签字盖章, 及时退回。同时, 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档案统计登记工作, 对库房现存档数量、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补充、档案保管、档案利用以及库房设备等情况进行统计, 做到心中有数。

3.3 强化自身建设, 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集服务与保密为一体的技术性工作。因此, 在对档案管理人员选拔任用上一定选择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职工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要进一步改善档案管理设施和设备, 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专用库房, 库房内配置铁质的档案柜、空调机、去湿机、灭火器等设备, 定期对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光、防高温的设施和安全措施进行检查。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人员信息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人事信息管理时效性, 就需要对人事档案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 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现代化设备和技术, 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计算机, 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 将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 实现人事档案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的管理模式。把档案管理从传统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 减少因手工调阅造成档案材料的磨损, 延长档案使用寿命, 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 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创新, 通过网络实行不属于保密范围的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 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档案信息, 为各行各业人才信息交流搭好桥梁, 这样才能大大提高人事档案的实际价值和社会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邓绍兴, 陈智为.新编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1986.

[2]陈小薇.对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初探[J].就业与保障, 2007 (1) .

试谈我国的化学品环境管理问题 篇7

关键词:化学品,环境管理,GHS,立法

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化学品生产和使用快速增加的过程, 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给我们的生产带来效益、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在生产、存储、销售、运输、使用以及作为废物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 由于化学事故处理或处置的不当, 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造成了区域或全球性的环境和健康危害。近十几年, 我国经济发展迅猛, 环境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种类和数量激增, 化学品环境危害形势严峻, 化学品环境管理问题日益严重起来。

化学品环境管理是环境管理的一个具体和专业的方面, 是从生态规律以及化学物质反应规律出发, 运用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针对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处置等进行的环境管理活动。由此可见, 化学品环境管理的范围广泛, 涉及各个生活领域、不同类别的化学品等诸多环节;化学品环境管理的主体具有多元性, 涉及政府机构、非营利性团体、个人和企业等。化学品环境管理具有公益性, 由于环境的整体性和共有性, 化学品危害的流动性、交叉性, 导致一旦发生环境危害行为, 就有可能危害许多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化学品环境管理与传统“三废”环境管理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化学品本身是一种商品, 而非环境污染物。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核心环保法律, 侧重于化学污染物的末端控制, 缺乏化学品“环境市场准入”制度, 对化学品危害不能产生预防作用。这就使得即便通过末端控制技术使污染物的排放达到了排放标准, 但某些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 (PBT) 的化学物质因在环境中不能被降解 (分解) , 仍会因长期滞留环境而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近年来, 发达国家日益关注“隐性”的化学品环境问题及其健康风险, 并通过一系列加强立法措施淘汰高环境和健康风险的有毒化学品。2001年, 欧盟发布了《欧盟未来化学品管理政策白皮书》, 对化学品实施评价和登记的旧有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建立一套对市场约30000种生产或进口的现有化学品实施 “登记、评估、特许” 的新管理系统。2003 年 12 月, 经过对现有农药重新严格的环境和健康安全性评估和审查, 欧盟正式禁止在欧洲销售320种农药。2006年1月1日, 欧盟实施一项旨在控制电子废物中有害化学品污染的《电子垃圾处理法》, 其中禁止应用汞、镉、六价铬、五溴代二苯醚和溴代联苯等有毒化学品的电子设备进入欧盟。

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起步较晚, 在工业化学品环境危害控制方面尚无立法, 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些先进的化学品管理制度、措施、方法仍未建立, 无法实现对持久性有毒化学品等高环境关注化学品危害的预防与控制。表现在:一是化学品环境管理的基础体制相对落后。受国家整体化学品安全管理体制的制约, 化学品环境管理所基于的基础体制相对落后, 无法适应化学品环境管理发展的需要。二是化学品环境管理基本制度不健全。尽管近年中国在立法中初步建立了一些化学品环境管理制度, 但尚不健全, 如缺乏现有化学品的风险评价与优先管理制度, 没能对高风险有毒化学品形成有效地控制, 致使一些国际上禁止或限制的有毒化学品仍在中国生产和使用。三是化学品环境管理体制不统一。在我国, 化学物的管理体制分为综合管理体制、专业管理体制两类。如发生突发事件时, 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应急, 这就是综合管理体制。专业管理体制分为化学物销售管理体制、质量监督管理体制、进出口管理体制、安全管理体制、卫生管理体制、运输管理体制和化学物污染环境管理体制, 形成了十几个部门对化学品齐抓共管的局面。然而, 由于彼此之间职能交叉、缺乏协调, 呈现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 在管理成本加大的同时, 管理实效反而差强人意。具体表现为协调不够, 管理体制分野太明显, 没有协调执法和联合执法的机制, 部门立法却忽视其他部门依法享有的法权等。

尽快完善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体系, 一是要改革现行化学品危害分类系统, 加快采用GHS系统对化学品危害进行分类。我国对化学品管理以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为主导、环境管理相对薄弱根本原因, 在于沿用传统危险化学品分类系统。而GHS系统则是国际社会即将普遍推行的、代表着化学品环境及安全管理的未来方向、更为科学的化学品危害分类系统。因此, 尽快采用 GHS系统应是中国化学品环境管理乃至安全管理改革发展的一个首要目标。二是要加强综合性化学品环境管理立法。全球环境立法的趋同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各国环境立法中出现的一种广泛的立法倾向。这种趋势的出现绝非偶然, 与当代环境问题的背景及全球环境保护思潮有着紧密的联系, 是人类社会的伦理观念在20世纪所发生的改变表现于法律及其规范之上的一种信号, 昭示着人类思想和行为将在21世纪出现新的变革。因此, 我们需要在化学品环境管理立法时借鉴国际的先进立法理念, 即改变过去重化学品安全管理轻环境管理的观念, 将化学品安全管理与环境管理协调起来, 让“两只脚一起走路”。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既要促进贸易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又要注意与国际化学物质环境公约要求及国际化学物质控制法规体系接轨。三是建立化学品安全及环境管理的整体行政协调机制。我国目前化学品安全管理涉及产业经济、农业、卫生、质检、劳动保护、环保、交通、海关等广泛的管理部门, 而化学品环境问题产生于化学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建立化学品环境及安全管理整体行政协调机制, 既是实现有效实施化学品环境管理的重要保证, 也是目前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四是加强中国化学品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设。包括建立基于中国国情的现有化学品风险评价与优先风险管理制度、有毒污染物 PRTR制度、有毒污染物环境监测制度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管理等。

当前, 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产生了全球性的各种环境问题, 如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有毒化学品问题 (PBT) 、臭氧层消耗物质问题 (ODS) 、内分泌干扰物质问题 (EDCs) 、有害化学品泄漏事故问题、有害化学品及其废弃物的跨国转移和处置问题等。我国作为世界上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建立完善的化学品环境管理制度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污染控制司.化学品环境管理立法调研报告[R].北京:环境保护部污染控制司, 2005 (10) .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国内化学品污染及环境立法管理状况调研报告[R].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 2007 (6) .

[3]毛岩, 常纪文.化学品环境管理形势与立法思考[J].法制经纬, 2008 (4) .

[4]王晓冬.中韩化学品环境管理立法比较[J].理论界, 2009 (2) .

[5]曾思育.环境管理与环境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词汇习得效果下一篇:在线播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