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儿结局影响(共7篇)
母儿结局影响 篇1
过期妊娠可能导致胎儿窘迫、胎粪吸入综合征、成熟障碍综合征、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及巨大儿、难产。延期妊娠是指孕周41~41+6周[1]。无合并症的孕妇妊娠41周后是否需要常规引产,尚无一致意见。为避免延期妊娠发展为过期妊娠,国内一些医院对延期妊娠的孕妇进行引产。但也有研究显示[2,3],无合并症的延期妊娠引产会增加难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和转儿科率。本研究通过对我院产科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间无合并症的延期妊娠初产妇的资料分析,探讨延期妊娠引产的利弊,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我院收治的孕妇共4983例,其中孕周在41~41+6周,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胎膜早破、单胎、头先露,无内外科及妇科疾病,无引产禁忌证和药物过敏的孕妇中选取自然临产者161例为对照组,未临产经沟通后愿意引产者276例为研究组,两组孕妇之间的孕周、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及分娩时平均体重、宫颈Bisho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按宫颈Bishop评分选择引产方法,Bishop<1分者用米索前列醇加缩宫素引产173例,<4分者用米索前列醇加人工破膜引产86例,<6分者单用人工破膜引产17例。
1.2 观察指标
①产时损伤(子宫动脉损伤、子宫切口明显延长、宫颈裂伤、会阴Ⅲ度裂伤等);②新生儿Apgar评分、羊水Ⅲ度粪染;③产后并发症(产后出血、产褥病率),诊断标准见《妇产科学》第7版;④住院天数。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资料)及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
2 结 果
2. 1 两组分娩方式情况比较 如表1所示,研究组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和平均住院日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母儿结局比较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产时损伤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羊水Ⅲ度粪染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生儿死亡。见表2。
3 讨 论
3.1 延期妊娠对胎儿的影响
有研究认为,延期妊娠易发生胎儿窘迫及胎粪吸入等危险,致使胎死宫内、死产率、围生儿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足月妊娠[4]。
3.2 延期妊娠引产的利弊
采取人工方法诱发宫缩来终止延期妊娠,是否确实对母儿有利,目前尚无一致意见。分析19个比较孕周>41周常规引产与选择性引产的研究,结果显示,不论产次、宫颈条件、引产方法如何,孕41周后引产可降低剖宫产率和围生儿死亡率,而常规引产并不增加器械助产率、孕妇镇痛需要率和胎心异常率[5] 。但另有研究认为,引产增加产后出血和手术创伤的发生率及产妇住院天数[6,7,8,9,10] 。本研究中对延期妊娠患者进行引产干预的研究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剖宫产主要原因为引产失败,引产失败多发生于宫颈不成熟的孕妇。Harris等[11]将宫颈Bishop评分<7分者作为宫颈不成熟的标准,这部分孕妇不仅需要诱导宫缩,而且要促宫颈成熟,从而延长了引产的时间,增加了住院天数,宫颈不成熟也影响了引产的成功率。引产过程中,诱发宫缩可造成宫缩过强致宫颈不能相应扩张而引产失败;有时可致胎位异常,胎盘功能减退,羊水减少者持续较强的宫缩可致胎儿窘迫,致使剖宫产率增加。
另外,引产成功后由于过强宫缩可致产程缩短或急产,可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及羊水粪染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研究组的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产时损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羊水Ⅲ度粪染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由此可知,对延期妊娠孕妇进行引产,可能增加剖宫产率、羊水Ⅲ度粪染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因此,在没有产科合并症的情况下,孕41周孕妇的胎盘功能、胎儿宫内状况能耐受正常的产程进展,可在加强胎动胎心监护的同时,等待自然临产,而不是过早的干预。尤其对孕早期无B超检查、孕中期B超不能核实孕周的孕妇更应慎重。延期妊娠引产可增加住院天数及剖宫产率,医疗风险也升高。孕41周时,利用超声测量宫颈的长度结合母体因素(体重指数、产次、孕龄)可以帮助推断孕妇自然临产发生的时间和需要剖宫产的风险[12]。
本文结果表明,引产指征的确定需根据实际孕周、胎监情况、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B超检查提示胎盘情况、羊水指数、估计的胎儿体重、头盆评分及产妇意愿,进行综合评价,选择适合孕妇的期待或引产方案。
参考文献
[1]尹利荣,马鸿达,王欣,等.过期妊娠胎盘形态及其妊娠解决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7):415-418.
[2]Dublin S,Lydon-Rochelle M,Kaplan R,et al.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 after induction of labor without an indentified induction[J].Am J Obster Gynecol,2000,183(4):986-994.
[3]Cammu H,Martens G,Ruyssinck G,et al.Outcome after elective labor induction in nulliparous women:a matched cohort study[J].Am J Obstet Gynecol,2002,186(2):240-244.
[4]Siozos C,Stanley KP.Prolonged pregnancy[J].Current Obstet Gynaecol,2005,15(2):73-79.
[5]Crowley P.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ng or improving the outcome of delivery at or beyond term[DB].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0,2:CD000170.
[6]Olesen AW,Westergaard JG,Olsen J.Perinatal and maternal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postterm delivery:a national register based study,1978-1993[J].Am J Obstet Gynecol,2003,189(1):222-227.
[7]Hannah ME,Hannah WJ,Hellmann J,et al.Induction of labor as compared with serial antenatal monitoring in post-term pregnancy.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the canadian multicenter post-term preg-nancy trial croup[J].N Engl J Med,1992,326(24):1587-1592.
[8]Allen VM,O′Connell CM,Baskett TF.Maternal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cesarean delivery without labor compared with Induction of labor at term[J].Obster Gynecol,2006,108(2):286-294.
[9]Maslow As,Sweeny AL.Elective induction of labor as a risk factor for cesarean delivery among low-risk women at term[J].Obstet Gyne-col,2000,95(6Pt1):917-922.
[10]Glantz JC.Elective induction vs.spontaneous labor associations and outcomes[J].J Reprod Med,2005,50(4):235-240.
[11]Harris BA,Huddleston JF,Sutliff G,et al.The unfavorable cervix in prolonged pregnancy[J].Obstet Gynecol,1983,62(2):171-174.
[12]Rao A,Celik E,Poggi S,et al.Cervical length and maternal factors in expect-antly managed prolonged pregnancy:prediction of onset of labor and mode of delivery[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8,32(5):646-651.
延期妊娠引产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住我院时孕周已达到41周或住院后等待生产超过41周, 但是又<42周的, 共有138例, 以下称之为引产组, 孕妇的平均年龄为28.6岁;同时将我院周期正常的孕妇175例为参考对象, 孕妇的平均年龄为29.3岁, 以下称之为正常组。2组孕妇的产前检查均符合孕周, 无妊娠高血压, 无胎膜早破, 无妇科疾病, 无药物过敏, 无妊娠合并糖尿病, 肾病等影响胎盘功能的疾病, 2组孕妇的年龄没有显著的差异。
1.2 观察指标
(1) 产时损伤 (子宫动脉损伤、子宫切口明显延长、宫颈裂伤、会阴Ⅲ度裂伤等) ; (2) 新生儿Apgm评分、羊水Ⅲ度粪染; (3) 产后并发症 (产后出血、产褥病率) , 诊断标准见《妇产科学》第7版; (4) 住院天数。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2.0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分析
2.1 2组分娩方式情况及住院天数的比较
引产组剖宫产66例 (47.8%) , 正常组40例 (22.9%) ;引产组阴道助产7例 (5.1%) , 正常组2例 (1.1%) ;引产组顺产65例 (47.1%) , 正常组133例 (76%) , 顺产引产组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和平均住院日显著高于正常组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9, P>0.05) ;引产组平均住院 (8.69±2.60) d, 高于正常组的 (4.30±1.98)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01, P<0.01) 。
2.2 2组母儿结局比较
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产时损伤发生率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的羊水Ⅲ度粪染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组均元围生儿死亡。
3 讨论
3.1 期妊娠对胎儿的影响
多数研究学者认为随着妊娠的延期, 胎盘发生老化、广泛纤维化及钙化导致胎盘功能降低, 再加上胎儿过度成熟, 其肾小管对抗利尿素敏感性增高, 尿量少, 从而导致羊水过少, 这些变化均能改变胎儿生活的宫内环境, 胎儿处于一个逐渐加重的慢性缺氧和营养不良状态, 胎儿缺氧时, 肠系膜血管局部缺血而增加肠蠕动, 肛门排便污染羊水, 容易导致胎儿窘迫及使新生儿窒息,
3.2 延期妊娠引产对孕母的影响
孕龄太长是巨大胎儿产生的原因之一, 巨大胎儿手术时的死亡概率比正常胎儿明显增高, 当产力、产道、胎位都正常时, 常因胎儿过大导致头盆不称而发生分娩困难, 如果处理不当, 将会引起严重并发症, 尤其以新生儿并发症更为严重, 如窒息、骨折、肺炎、神经损伤、留下后遗症, 甚至会出现死亡等。因此延期妊娠对孕母的危害很大, 主要是由于孕周的增加, 胎儿的体重增加, 导致头盆不称, 产程延长, 增加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率。
母儿结局影响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03年1月—2005年6月产妇分娩总数2 260例, 剖宫产940例, 剖宫产率为37.16%。其中因第二产程阻滞行剖宫产病例54例, 设为研究组;因第一产程阻滞行剖宫产病例192例, 设为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8.5岁 (21~36) 岁, 平均孕周 (40.0±1.6) 周, 2组患者年龄及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麻醉均采取蛛网膜下腔麻醉, 手术方式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均为初产、单胎、头位, 无妊娠合并症。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产程剖宫产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对2组剖宫产指征、羊水性状、新生儿窒息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性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胎头方位异常比较研究组以胎头方位异常为指征者33例 (61.11%) , 对照组59例 (30.73%) ,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2组患者羊水性状、新生儿窒息及产妇并发症比较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表3。
2.3 研究组先露高低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胎头先露较低组32例 (S+2~S+3) , 窒息率较高为37.5% (12/32) ;胎头先露较高组22例 (S0~S+2) , 窒息率较低为22.7% (5/22) , 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χ2=3.70, P>0.05) 。
3 讨论
3.1 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儿的不良影响
剖宫产是解决某些难产最终和最有效的手段, 但不是惟一手段, 如果应用不当, 不仅增加了母儿的危险性, 而且还破坏了女性身体的完整性。本研究显示, 第二产程以胎头方位异常为指征者, 产妇产后出血、产褥病率、子宫裂伤、羊水污染及新生儿窒息者均高于对照组, 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第二产程剖宫产潜在着对母婴更多的危险因素, 故应把握好时机, 尽量减少宫口开全后的剖宫产。活跃期异常在整个产程中占重要地位, 绝大多数难产都在此期内表现出来[1]。因此, 我们应当尽可能在宫口开全前正确地做出是否存在难产的判定, 不要等到第二产程延长时, 方宣布试产失败。而此时子宫下段明显扩张, 变薄, 胎头多已深陷, 手术时极易发生切口偏低及切口撕裂[2]。
3.2 重视产程图及头位分娩评分法 (四项评分) 在产程中的应用
头位分娩四项评分是根据骨盆、胎儿大小、胎头方位及产力强弱四项指标进行评分;产程图是将产程中宫口扩张、胎头下降、子宫收缩、胎心率、产程时间等各项指标详细记录的图表, 两者结合是判断有无难产发生的重要手段。有学者认为:头位分娩四项评分有助于估计分娩难易程度, 以10分为界限, >10分为正常, 10分及10分以下需剖宫产[3]。引起难产的主要原因是胎头方位异常, 从本组观察结果看, 第二产程因胎头方位异常的剖宫产对母儿的危害很大。有学者认为:轻度胎头方位异常占胎头方位异常的绝大多数, 所以, 处理好枕后位和枕横位, 是解决胎头方位异常导致梗阻性难产的关键[4]。故而对宫口开全伴胎头下降阻滞者, 要做阴道检查, 对枕后位和枕横位进行徒手转动胎头, 重新进行头盆四项评分, 尽早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3.3 第二产程剖宫产并发症的防治
临床上杜绝第二产程剖宫产是很难做到的, 这个时期往往胎头位置偏低, 或胎头被阻滞于骨盆某一平面, 加之胎头长时间压迫盆底组织, 儿头变形, 使术中取头较为困难, 因而极易发生新生儿缺氧窒息、子宫切口延裂、产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为尽量避免取头困难, 必要时术中请助手经阴道上推胎头, 以利胎头顺利娩出。
3.4 规范剖宫产手术指征, 加强年轻医师的业务知识、基本技能培训
梗阻性难产处理不当造成母婴伤害已成为妇产科纠纷的主要原因, 高剖宫产率使产科医生忽略了对阴道分娩质量的关注, 年轻医师失去了积累阴道分娩处理经验的机会, 降低了技术能力, 剖宫产率也因此继续上升, 形成恶性循环[5]。由于年轻医师对产程观察, 难产早期识别, 产程处理的技巧、经验极少, 缺乏阴道助产技术, 使一些胎头方位异常患者在进入第二产程后, 只能依赖剖宫产处理, 使第二产程剖宫产率大幅度上升。以胎头方位异常 (枕横位、枕后位) 进入第二产程, 大都说明骨盆无明显异常, 如果在第一产程活跃期末和第二产程开始时, 能行徒手旋转胎头成枕前位, 有助于阴道分娩率增加;若第二产程胎头骨质部分最低点下降至S+3及以下, 可行产钳及胎头吸引阴道助产, 减少剖宫产率, 从而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儿的危害。
摘要:目的 分析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5年6月在我院住院行剖宫产手术患者。第二产程剖宫产54例为研究组, 第一产程剖宫产192例为对照组。对2组胎头方位、羊水性状、新生儿窒息、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①以胎头方位异常为指征的剖宫产, 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②2组羊水性状、新生儿窒息及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③胎头先露高低与新生儿窒息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第二产程剖宫产潜在着对母儿有更不利的因素, 故要把握时机, 尽量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
关键词:剖宫产,第二产程,胎头方位异常,新生儿窒息
参考文献
[1]于秀丽.头位难产16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J].2006, 22 (9) :717.
[2]王德智.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7) :396-397.
[3]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44.
[4]周玮, 蔡汉中.胎头位置异常与梗阻性难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 (2) :88-90.
母儿结局影响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入我院产检的孕周>20周、高度怀疑Hp感染的孕妇284例为研究对象,经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或经胃黏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及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Hp感染孕妇135例(阳性组),无Hp感染149例(阴性组)。所有孕妇均排除多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其他慢性疾病及精神性疾病。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入组时孕周及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方法及观察指标
以电话、门诊、住院等方式跟踪观察至产褥期结束,记录子痫前期(分为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发病情况及母儿结局(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胎儿窘迫、围产儿死亡、胎盘重量、1 min Apgar评分、胎龄及新生儿体重)情况,孕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参照文献[7,8,9]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除3例(阴性组1例,阳性组2例)失访外,其余孕妇均顺利完成随访,获得281例(阴性组148例,阳性组133例)完整数据。
2.1 阴性组与阳性组孕妇的子痫前期发病情况
阴性组与阳性组孕妇的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组高于阴性组,见表1。
例
2.2 阴性组与阳性组的母儿结局
除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胎儿窘迫、围产儿死亡率外,阴性组与阳性组的胎盘重量、1 min Apgar评分、胎龄及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组优于阴性组,见表2。
2.3 Hp感染与孕妇的子痫前期发病及母儿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经相关分析发现:Hp感染与轻度子痫发病、重度子痫发病呈正相关(分别为r=0.326、P=0.002,r=0.671、P=0.000);Hp感染与胎盘重量、1 min Apgar评分、胎龄及新生儿体重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524、P=0.000,r=-0.463、P=0.000,r=-0.659、P=0.000,r=-0.702、P=0.000)。
3 讨论
Hp感染不仅属于胃肠内疾病,可能也参与胃肠外疾病的发生、发展。Hp感染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具有相关性[10],Hp感染也可以引起宿主全身系统性炎症反应,从而促进IL-6、TNF-α等细胞因子大量产生[11]。Hp感染也可增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12],最近有临床研究[13]证实在排除高血压其他危险因素影响后,Hp抗体(Hp-Ig G)仍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并认为Hp感染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子痫前期属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系统,而Hp感染与子痫前期的关系研究在国内外尚处于初步阶段[3,14,15]。
本研究小组随机选择孕周>20周的孕妇进行临床研究发现:Hp阳性的孕妇轻度子痫发生率为15.79%,重度子痫的发生率为12.03%,均显著高于Hp阴性的孕妇(轻度子痫发生率为6.76%,重度子痫的发生率为3.38%)。李桂清等[3]临床研究发现子痫前期孕妇胃Hp抗体(HP-Ig G)的阳性率为47.2%,正常孕妇HP-Ig G的阳性率为33.7%,本研究结果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Hp感染与子痫前期的关系。在跟踪观察至产褥期结束发现除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胎儿窘迫、围产儿死亡外,Hp阳性孕妇与Hp阴性孕妇在胎盘重量、1 min Apgar评分、胎龄及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p阴性的孕妇母婴结局显著优于Hp阳性的孕妇。在相关性分析中也发现Hp感染与轻度子痫发病、重度子痫发病、胎盘早剥、胎儿窘迫、新生儿围产期死亡呈正相关,Hp感染与胎盘重量、1 min Apgar评分、胎龄及新生儿体重均呈负相关。子痫前期是指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高血压、蛋白尿,常伴有水肿与高尿酸血症,子痫前期患者心肌梗死风险升高,容易并发心脑血管事件[16]。Kountouras等[17]认为,Hp通过释放炎症因子诱发心脑血管事件,也有研究[12]发现Hp感染不仅与高血压有关系,与高血压造成的肾损害等病变也有相关性。国内也有临床研究[18,19]证实Hp可能影响血脂代谢、炎症反应而导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Hp感染成为高血压患者发生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另外Hp感染与妊娠妇女消化不良有密切的相关性[20],而妊娠期消化不良、营养状况差也是导致子痫前期发生[21]、新生儿低体重、早产等母儿不良结局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中子痫前期、母儿异常结局(胎盘早剥、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等的发生率高于常见的文献[22]报道,可能由于样本量小、而且研究对象的选择为孕吐剧烈的孕妇引起了易感性偏倚或其他原因造成;产后出血发生率在阳性组低于阴性组可能由于病例数少、产后出血病例少引起了偏倚,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所选研究对象均为大于20周的孕妇,关于Hp感染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因果关系及机制需要选择早孕期的孕妇进行相关检测,增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行深入的研究。
母儿结局影响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近2年收治的318例初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除外合并严重贫血、心肝肾肺疾病产妇、前置胎盘、胎儿畸形病例。产妇年龄21~35(30.34±2.12)岁。孕周37~42(39.67±1.32)w;体重48~82(63.17±1.52)kg。根据新产程管理标准,对第二产程时长不同进行分组,以第二产程时长<2h为对照组(117例);第二产程时长≥2h为观察组,观察组又分为三组:2h≤第二产程时长<2.5h为甲组(105例);2.5h≤第二产程时长<3h为乙组(65例);第二产程时长>3h为丙组(31例)。四组基线资料P>0.05,研究有较强的可行性。
1.2方法对四组的相关指标进行观察:(1)剖宫产率;(2)产妇不良结局率;(3)新生儿不良结局率。其中,产妇不良结局主要观察产后出血(产后24h内出血病例)、产后尿潴留(排尿困难,产后需留置尿管至少3d)和产后发热(体温>37.5摄氏度)。新生儿不良结局主要观察巨大儿(出生体重≥4kg)、新生儿窒息(出生1分钟Apgar评分<7分[2])和住院新生儿。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数据统计软件为SPSS 21.0软件;剖宫产率、产妇不良结局率、新生儿不良结局率均统一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衡量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 结果
2.1 剖宫产率相比较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升高,χ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产妇不良结局率比较观察组中甲组产妇不良结局率跟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乙组和丙组相比于对照组产妇不良结局率更高,χ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2。
注:对照组跟甲组比较,χ2=6.024,P=0.031;对照组跟乙组比较,χ2=7.226,P=0.020;对照组跟丙组比较,χ2=12.052,P=0.000
注:对照组跟甲组比较,χ2=1.523,P=0.088;对照组跟乙组比较,χ2=9.685,P=0.000;对照组跟丙组比较,χ2=11.523,P=0.000
2.3 新生儿不良结局率比较
观察组中甲组、乙组新生儿不良结局率跟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丙组相比于对照组新生儿不良结局率更高,χ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3。
注:对照组跟甲组比较,χ2=2.091,P=0.072;对照组跟乙组比较,χ2=2.633,P=0.068;对照组跟丙组比较,χ2=11.934,P=0.000
3 讨论
第二产程指的是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为分娩中关键且高风险的环节。新产程管理标准对第二产程作出了新定义,对于初产妇来说,若实施硬脊膜外阻滞,第二产程时间>4h,产程无进展则可诊断第二产程延长;若未实施硬脊膜外阻滞,第二产程时间>3h,产程无进展则可诊断第二产程延长[3]。
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较为复杂,临床研究显示,导致第二产程延长的首要因素是胎头位置,其次是宫缩乏力和巨大儿。对晚期头位难产产妇来说,第二产程延长为主要表现[4]。
第二产程延长对产妇的危害体现在: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明显升高,而剖宫产和阴道助产又可增加软产道裂伤风险,导致产后出血风险提高,增加产褥期感染率,导致伤口愈合不良[5]。虽然目前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提高、宫缩剂的使用和术前术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产后出血和感染有所减少,但仍会造成一定的影响[6]。在本次研究中,产程时间2h内剖宫产率为0%,2h≤第二产程时长<2.5h者剖宫产率为4.76%,2.5h≤第二产程时长<3h者剖宫产率为7.69%,第二产程时长>3h者剖宫产率为12.90%,可见,产程时间在2h以上可不同程度增加剖宫产率。另外,产程时间2h内和2h≤第二产程时长<2.5h者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产后发热发生率接近,但2.5h≤第二产程时长<3h者和第二产程时长>3h者的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产后发热发生率均显著提高[7]。
第二产程延长对新生儿的危害体现在: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明显提高。有研究显示,第二产程延长可显著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且随着产程时间的延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越高[8]。在本次研究中,产程时间2h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0.85%,2h≤第二产程时长<2.5h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86%,2.5h≤第二产程时长<3h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08%,第二产程时长>3h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2.90%,可见,产程时间在2h以上可不同程度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第二产程为胎儿高危期,在该产程中,胎头位于盆底,需承受盆底阻力,胎头受压,容易出现酸中毒,导致胎儿心输出量降低,子宫胎盘血流减少,出现宫内缺血缺氧,导致胎儿窘迫[9]。
本研究结果显示,新产程管理下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儿结局的影响体现在:第二产程时长≥2h可对母儿结局产生不同程度影响,2h≤第二产程时长<2.5h影响分娩方式,可导致剖宫产率提高;2.5h≤第二产程时长<3h影响分娩方式和产妇结局,可增加剖宫产率和产妇并发症;第二产程时长>3h影响分娩方式、母儿结局,可增加剖宫产率和产妇、新生儿并发症,跟赵瑞芬等[10]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目前,随着社会进步和优生优育的宣传,为提高围产儿存活率,确保出生人口质量,医院需加强对围产期的监测,避免因难产带来母婴不良结局和医疗纠纷,减少因第二产程延长对母儿的损害。
摘要:目的 研究新产程管理下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近2年收治的318例初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根据新产程管理标准,对第二产程时长不同进行分组,以第二产程时长<2h为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长≥2h为观察组,观察组又分为三组:2h≤第二产程时长<2.5h为甲组;2.5h≤第二产程时长<3h为乙组;第二产程时长>3h为丙组,对比4组的母儿结局。观察指标:(1)剖宫产率;(2)产妇不良结局率;(3)新生儿不良结局率。结果 (1)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升高,χ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中甲组产妇不良结局率跟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乙组和丙组在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产后发热方面相比于对照组产妇不良结局率更高,χ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3)观察组中甲组、乙组新生儿在巨大儿、窒息、住院率方面的不良结局率跟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丙组相比于对照组新生儿不良结局率更高,χ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新产程管理下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儿结局的影响体现在:第二产程时长≥2h可对母儿结局产生不同程度影响,2h≤第二产程时长<2.5h影响分娩方式,可导致剖宫产率提高;2.5h≤第二产程时长<3h影响分娩方式和产妇结局,可增加剖宫产率和产妇并发症;第二产程时长>3h影响分娩方式、母儿结局,可增加剖宫产率和产妇、新生儿并发症。
关键词:新产程管理,第二产程时长,母儿结局,影响
参考文献
[1]黄丽华.初产妇第二产程活跃期自发性用力临床实践[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2):1760-1761.
[2]彭茹凤,龙秀红,谢蓉,等.长强穴按摩对初产妇第二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6(2):28-29.
[3]梁丹丹.第二产程剖宫产70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2):37-38.
[4]徐焕,蒋红元,李桂英,等.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9,36(5):634-636.
[5]陈晓琴,罗晓菊,吕行,等.不同分娩方式对第二产程延长母婴结局的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1):69-70,94.
[6]Koyama S,Tomimatsu T,Kanagawa T.Cervical insufficiency following cesarean delivery after prolonged second stage of labor:experiences of two cases[J].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Research,2010,36(2):411-413.
[7]王金艳.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184-1185.
[8]徐凤.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190-191.
[9]贾海珍.第二产程剖宫产母婴结局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3):1020.
母儿结局影响 篇6
本研究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且无其他剖宫产指征, 自愿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的产妇进行研究。观察其产程、产时内分泌的变化及母儿结局。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实验分组
随机双盲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妊娠期高血压初产妇370例, ASA II~III级, 孕周35~40周;年龄25~42岁;身高152~170 cm;体重69~108 kg;血压19~24/12~18 k Pa。以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的186例为实验组, 不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的184例为对照组。
1.2 麻醉方法
实验组产妇在宫口开大3 cm左右时使用分娩镇痛, L3~L4间隙进行麻醉穿刺, 操作成功蛛网膜下腔给予舒芬太尼2.5μg (容量3 m L) , 硬膜外腔留置管接PCEA泵, 予以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 (0.2μg/m L) 持续剂量5 m L/小时, 自控给药量6 m L/次, 锁定时间20分钟, 产妇镇痛不完全时, 由产妇或助产师按自控键给药, 直至镇痛效果满意。
1.3 观察指标
分别监测所有产妇活跃期 (检查发现宫口开大3~4 cm) 0小时 (T0) 、1小时 (T1) 、2小时 (T2) 、3小时 (T3) 血糖;活跃期T0及宫口开全时 (T4) 产妇静脉血皮质醇 (Cor) ;产程及分娩方式;新生儿脐血皮质醇及血气分析, 出生后1小时内末梢血糖及阿氏评分值。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产妇年龄、孕龄、新生儿体重、产前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活跃期始静脉血皮质醇 (Cor) 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CSEA分娩镇痛对PIHS产妇产时内分泌的影响
两组产妇活跃期始末梢血糖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活跃期1小时、2小时及3小时末梢血糖值比较, 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且实验组活跃期血糖相对平稳。活跃期末 (T4) 两组产妇血清皮质醇水平比较, 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2.3 CSEA分娩镇痛对PIHS产妇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实验组脐血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新生儿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3。
2.4 CSEA分娩镇痛对PIHS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实验组活跃期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 ;实验组缩宫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4。实验组剖宫产率 (26.9%) 明显低于对照组 (35.9%) , 两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5。
3 讨论
3.1 CSEA分娩镇痛对PIHS产妇产时内分泌的影响分析
Kirwan等[1]研究显示, 妊娠糖尿病产妇与健康产妇的血Cor水平均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Cor水平升高可以刺激糖异生、肌肉蛋白水解、糖原分解, 诱导胰岛素外周 (肌肉) 抵抗, 从而限制肌肉组织摄取葡萄糖。本研究中, 两组活跃期末 (T4) 血清皮质醇水平比较, 实验组低于对照组, 且实验组产时血糖水平较对照组平稳。原因可能是分娩镇痛减轻了产妇疼痛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 从而降低了产妇的皮质醇水平, 也减轻了应急性高血压反应, 使产时血糖相对平稳。
3.2 CSEA分娩镇痛对PIHS产妇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分析
邹永纯等[2]研究发现, 早产儿血清皮质醇水平与其低血糖有关, 皮质醇水平越低, 早产儿越易发生低血糖。但本研究中, 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的新生儿血糖并未因脐血皮质醇的降低而降低,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积累病例研究。
目前的临床资料普遍认为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新生儿的胎心率、脐血血气、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均无不良影响[3,4,5]。本研究中,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报道一致。
3.3 CSEA分娩镇痛对PIHS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分析
对于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至今仍存在不同的意见。一是认为椎管内阻滞后子宫收缩力减弱, 第一、二产程延长, 催产素的使用率和手术助产率增加[6,7,8];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 因分娩镇痛可促使机体释放大量儿茶酚胺, 抑制子宫的有效节律性、对称性和积极性宫缩, 因此对分娩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 同样会使产程延长。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子宫收缩基本无影响, 也不影响第一、二产程, 甚至可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9,10]。本研究中, 实验组使用缩宫素的几率增加, 实验组活跃期时间明显缩短, 第二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这说明只要合理使用缩宫素, 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产程的进展无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 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可以缩短妊娠期高血压产妇活跃期产程, 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血糖及皮质醇等内分泌指标的波动, 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因疼痛所承受的痛苦, 降低剖宫产率, 改善新生儿结局, 值得进一步在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分娩时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Kirwan J P, Hauguel De Mouzon S, Lepercq J, et al.Alpha is a predictor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human pregnancy[J].Diabetes, 2002, 51 (7) :2207-2213.
[2]邹永纯, 龚放, 李乔红, 等.早产儿低血糖与胰岛素、C肽、瘦素及皮质醇的关系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 2009, 27 (10) :959-962.
[3]张渺, 杨慧霞.产程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对母儿影响的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5, 8 (4) :265-267.
[4]Shokry M, Manaa E M, Shoukry R A, et al.Effects of intrapartumepidural analgesia at high altitudes:A randomized controllde trial of two formulations of analgesics[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2010, 89 (7) :909-915.
[5]滕奔琦, 侯红瑛.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对脐血血气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 32 (6) :799-802.
[6]Bodnr-Adller B, Bodner K, Kimberger O, et al.The effect of epidural analgesia on obstetric lacerations and neonatal outcome during spontaneous vaginal delivery[J].Arch Gynecol Obset, 2003, 267 (3) :1070-1072.
[7]唐桂圣, 沈洪.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 2004, 33 (2) :259-260.
[8]孟凌新.分娩镇痛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2) :102-103.
[9]李琼, 李传翔, 刘艳, 等.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母儿预后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 28 (6) :1070-1072.
母儿结局影响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经产妇26例,初产妇38例。孕妇年龄19~54岁,平均27.8岁,分娩时平均孕38+5周(31~41周)。孕前有血小板减少病史者9例,其余患者均在我院产前检查和分娩时确诊为血小板减少。参考文献[2],根据孕期血小板计数的最低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50~100)×109/L为Ⅰ组,共20例,其中初产妇12例,经产妇8例,中位年龄26.8岁;(30~50)×109/L为Ⅱ组,共16例,其中初产妇9例,经产妇7例,中位年龄27.9岁;(10~30)×109/L为Ⅲ组,共15例,初产妇9例,经产妇6例,中位年龄28.6岁;<10×109/L为Ⅳ组13例,初产妇8例,经产妇5例,中位年龄28.3岁。以血小板计数最低值有2次或2次以上符合相应范围者入组。各组患者的中位年龄,经产妇与初产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有凝血功能障碍者除外。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regnancy associated thrombocytopenia,PAT):既往无血小板减少病史,妊娠中首次发现血小板计数<100×109/L,抗血小板抗体阴性,肝肾功能及其他临床指标如抗核抗体、凝血时间等正常,即诊断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妊娠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白血病经血液内科医师通过骨髓检查等确诊。产后出血:产后24 h出血总量>500 m L。所有患者均参照《内科学》中的诊断标准[3]进行诊断。
1.3 处理治疗
按照本院孕期管理及治疗标准,无禁忌证者给予氨肽素、铁剂等,同时根据不同病因给予对症治疗:孕期在无全身自发性出血情况下,维持母体血小板计数>(20~30)×109/L,血红蛋白>70 g/L,白细胞>(2~3)×109/L。血红蛋白<70 g/L,红细胞压积<25%时输注压积红细胞;有出血倾向时,输注血小板以提升血小板计数;ITP患者血小板计数<(20~30)×109/L或有出血倾向时,根据患者经济情况可仅用泼尼松治疗[1 mg/(kg·d)],或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400 mg/(kg·d)],静脉滴注3~5 d治疗。对于上述治疗无效者,若血小板<10×109/L或有出血倾向时间断输注血小板;根据患者产科情况及血小板水平选择分娩方式及麻醉方式,剖宫产术前或分娩前使血红蛋白>70 g/L,血小板计数>30×109/L。分娩期处理临产后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阴道流血情况,同时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如出血倾向较明显或有头盆不称、胎儿窘迫、先兆子宫破裂、脐带脱垂等产科指征行剖宫产,否则自然分娩。对患者的病因诊断、临床处理、孕期并发症、分娩及新生儿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经产后随访母儿预后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等级资料与计量资料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检验采用趋势χ2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及血小板计数情况
6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分类中主要包括PAT、HDCP、ITP、AA、SLE及原因不明,占比依次减低。各种病因疾病中血小板计数分布无明显规律性,见表1。
注:“*”表示该组无此类疾病患者
2.2 各组患者母体孕期及产后并发症及分娩情况
6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母体孕期主要并发症包括HDCP、贫血、早产、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等。HDCP的发生情况四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发生与血小板减少程度无相关趋势(P>0.05)。贫血、早产、产后出血的患病率均随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而具有增加趋势(P<0.05),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Ⅰ和Ⅱ组间、Ⅱ和Ⅲ组间、Ⅲ和Ⅳ组间比较,贫血患病率χ2=26.35、27.43、28.47,P<0.05;早产患病率χ2=23.45、24.71、25.80,P<0.01、0.05、0.05;产后出血患病率χ2=8.97、9.12、7.43,P<0.05、0.05、0.01;“*”表示该组无此类并发症
2.3 各组围生儿情况比较
围生儿主要并发症包括足月低体重儿1例,血小板减少18例,颅内出血2例,其中,围生儿死亡、足月低体重儿及颅内出血四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患病率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21,P=0.021),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患病率随母体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有增加趋势(χ2趋势=17.806,P趋势=0),见表3。
注:血小板减少各组间比较,χ2=14.521,P=0.021;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患病率随母体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有增加趋势(χ2趋势=17.806,P趋势=0);“*”表示该组无此类并发症
3 讨论
3.1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其处理措施
所有血小板低于100×109/L的患者需在临床和实验室筛查先兆子痫、血液系统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引起孕妇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如PAT、妊娠期高血压疾病、ITP、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ICP、SLE、APS、DIC、叶酸缺乏、先天性血小板异常等。本组资料中6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分类中主要包括PAT、HDCP、ITP、AA、SLE及原因不明。其中PAT占比最高,约45%,PAT是一种良陛自限性临床症状,是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的原因。多发生在中晚期妊娠,孕前无血小板减少,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程度轻,一般无出血倾向,血小板抗体、抗核抗体均阴性,不增加孕产妇及胎儿出血风险,产后恢复快,一般不做特殊处理。其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不明确,有人认为[4]在妊高征时出现血管痉挛性收缩,内皮细胞受损,前列环素合成酶相对减少,而血栓素合成酶相对增加,导致血小板黏附聚集增加,加快血小板清除及破坏。其次占比较高的是HDCP,占比约为17%,血小板计数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5],随着产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好转,血小板逐渐正常。机制可能为血管痉挛收缩后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被激活,释放出缩血管物质,包括TXA、内皮素等,导致血管收缩,促使血管内皮进一步损伤,促进血小板凝集,增加了血小板消耗而使血小板减少。第三位原因是ITP,本文有11例(17.2%)。ITP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机制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所致,常有临床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及黑便等。其确诊主要靠实验室检查,如反复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G、抗GP抗体)的测定,骨髓象检查等。妊娠可加重ITP病情,对母婴构成威胁,根据患者经济情况可仅用泼尼松治疗[1 mg/(kg·d)],或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400 mg/(kg·d)],静脉滴注3~5 d治疗。对于上述治疗无效者、若血小板<10×109/L或有出血倾向时间断输注血小板,关于输注血小板悬液,一般不主张长期、多次输入以达到提升血小板目的,因为血小板输入将刺激体内产生血小板抗体,加快血小板破坏,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不同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其临床特征也不同,除了血常规检查外,还可行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测定,必要时可行骨髓穿刺。
2.2血小板减少程度对母体孕期并发症及分娩情况
本研究对母体并发症的分析表明,主要并发症包括HD-CP、贫血、早产、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等。其中贫血、早产、产后出血的患病率均随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而具有增加趋势(P<0.05),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贫血的具体机制不详,可能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引起的骨髓造血系统改变有关[4]。但本组资料中患儿的围生儿的孕期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并非终止妊娠的绝对指征[6,7],经过严密的围生期保健、监测和治疗,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母儿结局。但孕期保健及监护中应注意对妊娠并发症的监测,但由于贫血会进一步增加母体出血、感染等风险,同时影响胎儿、胎盘循环,因此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应注意血红蛋白的监测及纠正。积极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早产的发生不仅与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有关,与母体其他并发症也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中,为了减少早产的发生,控制血小板减少程度的同时还应注意母体并发症的预防和监测。
3.3 血小板减少程度对围生儿的影响
本研究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患病率为28%(18/64),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患病率随母体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有增加趋势。而围生儿颅内出血、足月低体重儿及围生儿死亡率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发病与既往认为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及阴道分娩等高危因素不相关,与大多数研究者的结果一致[7,8]。目前观点认为血小板减少主要增加围生儿的发生率,造成早产、足月低体重儿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和颅内出血等[9]。本组资料中颅内出血2例,足月低体重儿2例,各组分布无规律性,与母体血小板减少程度未见相关。
综上所述,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复杂,产科工作者的充分重视,积极做好各项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同时,母体贫血、早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孕妇血小板减少程度密切相关,因而为获得较好的母儿结局,完善围生期保健和系统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Sainio S,Kekomiki R,Riikonen S,et al.Maternal thrombocytopenia:apopulation based study[J].Ae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00,79(9):744-749.
[2]Veneri D,Franchini M,Randon F,et al.Thrombocytopenias:clinicalpoint of view[J].Blood Transfus,2009,7(2):75-85.
[3]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99-915.
[4]尹红亚,辛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01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0,26(3):27-330.
[5]倪冬梅,黄沁.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91例临床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9,19(1):93-97.
[6]陈哲,梁梅英,王建六.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程度对母儿结局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5):267-272.
[7]王大鹏,梁梅英,王山米.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26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6):401-405.
[8]Bussel JB,Primiani A.Fetal and neonatal 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progress and ongoing debates[J].Blood Rev,2008,22(3):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