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及分娩结局(精选10篇)
妊娠及分娩结局 篇1
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 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该如何选择变得十分重要。有研究表明[1], 剖宫产后再行经阴道试产相对困难, 由于产程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子宫破裂, 因而手术风险大。且随着无医学指征产妇于头胎选择择期剖宫产的比例上升, 其再次妊娠分娩的困难程度加剧[2]。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选择与结局分析, 以帮助临床实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孕妇160例, 年龄24~38 (30.4±2.8) 岁, 再次妊娠时间为38~41w, 产次2~3次, 其中2次剖宫产者12例, 距上次剖宫产时间1.5~10年, 其中<2年l6例, 2~5年117例, 5~l0年23例, >10年4例;上次手术切口于子宫下段者131例, 于宫体部者29例。160例剖宫产史孕妇中再次剖宫产 (RCS) 者120例, 经阴道分娩 (VBAC) 者40例, 随机选取首次剖宫产者 (PCS) 120例与RCS进行对比, 年龄25~37 (29.3±2.4) 岁, 孕周38~41w;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 (VBNC) 40例与VBAC进行对照比较, 年龄23~37 (28.7±2.8) 岁, 孕周38~40w, 统计对比两组年龄及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60例剖宫产史孕妇给予定期的产前检查, 入院后详细询问妊娠史及前次剖宫产史, 并确定有无头盆不称及子宫下段瘢痕愈合是否良好, 医生与孕妇协商决定分娩方式。 (1) 剖宫产:如具备剖宫产的指征或孕妇不同意试产时选择。 (2) 阴道试产:若无试产禁忌, 并且符合以下条件:子宫下段横切口无延裂, 无感染;此次妊娠时间距前次剖宫产2年以上;此次不存在前次剖宫产的指征且无新的指征;具有连续监护的条件并可随时行剖宫产术;孕妇及家属同意试产可给予阴道试产。阴道试产时需注意:严密观察产程, 注意切口处有无压痛, 并观察有无子宫先兆破裂的征象。 (3) 再次剖宫产。如前次剖宫产为绝对指征, 且此次存在前次的手术指征或有子宫先兆破裂的征象则可选择。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孕妇的出血量、产程、产后发热率、住院天数、新生儿Apgar评分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得到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
16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86例, 试产成功69例, 其中产钳助产7例, 胎吸助产4例, 臀牵引术6例, 出现子宫破裂1例 (改行急诊手术) 、先兆子宫破裂1例。改行剖宫产术的22例中4例为产程延长、胎儿窘迫, 3例自行放弃试产要求行剖宫产术, 13例为继发性宫缩乏力, 1例先兆子宫破裂, 1例子宫破裂。
2.2 RCS组与PCS组
RCS组胎儿娩出时间、产时出血量等均高于PCS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O.05) 。见表1。
3 讨论
由于诊疗技术的进步, 剖宫产已经可以有效解决难产及一些产科合并症, 从而挽救了产妇和围产儿的生命。其指征有:头盆不称、胎儿或胎位异常、胎儿窘迫、脐带脱垂、骨产道或软产道异常、先兆子宫破裂、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及合并有妇科或内外科疾病等[3], 而随剖宫产率的上升而来的则是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选择的问题。
根据研究的结果, RCS组在胎儿娩出时间、产时出血量、严重粘连率等方面均高于PCS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普通瘢痕子宫妊娠, 经阴道分娩在产妇死亡率、输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再次剖宫产术[4]。
综上所述, 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需从多方面综合考虑, 认真评估, 严格掌握阴道分娩的指证, 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相互沟通, 合理选择行阴道分娩, 以降低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术后的并发症。
摘要: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妊娠结局。随机选取16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孕妇, 比较经阴道分娩及再次剖宫产的情况。RCS组在娩出时间、产时出血量方面高于P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O.05) 。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者应合理选择行阴道分娩, 以降低剖宫产率、剖宫产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剖宫产,再次分娩,分娩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燕, 刘艳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分析[J].河北医药, 2009, 10 (9) :2238-2239.
[2]张梅娣, 程晖.剖宫产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 2010, 17 (5) :25-26.
[3]欧萍, 洪淑琼, 魏安玲, 等.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2, 8 (6) :75-76
[4]王爱香.剖宫产术后再妊娠经阴道分娩164例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12, 11 (11) :22-23
妊娠及分娩结局 篇2
【关键词】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分娩结局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of delivery way with outcome of scarred uterus subsequent pregnancy. Methods: Choosed 50 cases of scarred uterus subsequent pregnancy from Jan. 2014 to Jan. 2016 as study group, and choosed 50 first pregnancy women as controlled group. Compared the delivery way and outcome of thes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dex of in-hospital time, blood amount, incidence of neonatal atelectasis, puerperal fever, neonatal asphyxia of these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Choosing appropriate way of delivery is safe for material and infant safe.
Key words: scarred uterus, subsequent pregnancy, delivery way, outcome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41-02
瘢痕子宫指的是子宫部位出现大量的瘢痕,进而诱发不孕症状,且已经怀孕的产妇也比较容易发生子宫破裂或是宫外孕现象的一种危险情况。瘢痕子宫通常包括剖宫产术后、子宫畸形矫正以及子宫肌瘤剔除几种诱发原因。本次医学研究就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观察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间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5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为观察对象,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38岁,平均(26.5±6.3)岁,孕次在2次至4次之间,平均(2.7±1.2)次,全部观察对象均有剖宫产史,且本次妊娠与上次妊娠之间时间间隔为12个月至8年之间,超声检查证实子宫瘢痕厚度在0.21cm至0.86cm之间,平均(0.54±0.21)cm。上次剖宫产指证包括:妊高症4例,约占8%,产程停滞7例,约占14%,臂位3例,约占6%,胎儿窘迫36例,约占72%。同时,选择50例正常妊娠的产妇为对照组,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37岁,平均(26±5.1)岁,孕次在2次至3次之间,平均(2.2±1.0)次,由此可见,两组观察对象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通过B 超检查确定: 孕37 周时子宫下段厚度>3.5 mm,子宫下段回声层次连续性好考虑子宫瘢痕愈合良好;子宫下段厚度<3.5 mm,子宫下段回声层次失去连续性或加压时局部见羊膜囊或胎儿隆起,考虑子宫瘢痕愈合欠佳。
分娩方式选择:符合下列条件者可考虑阴道试产: ①此次妊娠与上次手术时间间隔在2 年以上; ②上次手术切口为子宫下段横切口,且瘢痕愈合良好; ③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存在,且无新的剖宫产指征出现;④宫高与腹围之和<144 cm,B超检查提示双顶径<9.5cm,预计胎儿体重<3.5kg;⑤产妇及其家属同意试产。不符合阴道试产条件或阴道试产失败的孕妇均选择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分娩。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分娩后住院时间、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肺不张发生率、产后发热、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体质等分娩结局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加以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方法加以表示,如果数据间比较结果P<0.05,则证实两组观察对象治疗结果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分娩结局
观察组50例产妇中符合阴道试产标准的有19例,其中10例拒绝阴道试产,9例行阴道试产,试产率为18%(9/50),2例于阴道试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改行急诊剖宫产手术,阴道试产成功率77.8% (7/9),再次剖宫产率82%(41/50),无子宫破裂发生。
2.2 两组产后相关指标观察
两组观察对象分娩后住院时间、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肺不张发生率、产后发热、新生儿窒息等观察指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观察对象新生儿体质对比则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导致患者发生瘢痕子宫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即对患者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对患者实施剖宫产术。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后,患者更加容易发生子宫破裂症状[1]。瘢痕子宫是再次剖宫产的主要手术指征,这与医务人员及孕妇担心瘢痕子宫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发生破裂危及生命密切相关。但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不断提高,部分前次剖宫产史孕妇亦可顺利阴道分娩。研究表明,前次剖宫产史孕妇发生子宫破裂的几率为0.32%-1.40%,其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与分娩方式无密切关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无子宫破裂者,但也可能与例数较少相关。同时阴道试产成功率较低,与患者信心不足,担心子宫破裂不无关系,也与严格筛选适合阴道试产的患者相关。现阶段,临床上通常认为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实施阴道试产,需要符合下述几点标准:第一,医疗单位具备抢救治疗、输血、输液以及手术条件;第二,产妇未见任何妊娠并发症现象;第三,产妇宫颈完全成熟;第四,产妇及其家属对于自然分娩具备信心;第五,产妇宫缩状况良好;第六,B超检查证实其子宫下段无薄弱区或是子宫下段前壁完整;第七,胎儿未见头盆不对称现象,且产妇胎头已经入盆;第八,产妇上次分娩与本次分娩时间间隔在12个月以上,上次手术指证已经完全不存在。
对瘢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失败转剖宫产,或直接选择二次剖宫术的产妇,可选择子宫下段横切的方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随着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技术的逐渐发展完善,剖宫产手术过程中控制子宫破裂风险的技术也日渐成熟手术医师需要对产妇的子宫下段恢复效果进行全面检查和分析,通常情况下,子宫下段瘢痕产妇的子宫破裂发生率较高,因而分娩过程中需要更加注意[3]。
同时本次研究表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会对产妇的分娩结局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提高产妇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影响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因此,临床医师应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阴道分娩,从而降低新生儿肺不张发生率,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瘢痕子宫不是剖宫产的完全手术指证,临床医师需要对产妇引导分娩的适应症进行熟练把控,在产妇实际情况允许的条件下,首选阴道分娩结束妊娠。对于再次妊娠产妇,阴道分娩使其最为安全且有效的分娩方式,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产妇需要在密切的监控下,进行阴道试产,从而最大限度保证母婴的安全性,改善其预后,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存质量[4]。
参考文献:
[1]杨亚斌,张艳梅,邱迎春.38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结局的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258-259.
[2]肖志平,朱玉莲.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4):152-153.
[3]张桂英,陈月华,曹素艳,赵俊玲.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分娩结局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5):498-499.
妊娠及分娩结局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的349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 根据其选择的分娩方式随机分成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240例, 年龄25~42岁, 平均年龄 (33.4±5.5) 岁;孕周35~44周, 两次分娩间隔时间1~9年。阴道分娩组109例, 年龄23~44岁, 平均年龄 (35.5±9.3) 岁;孕周34~42周, 两次分娩间隔时间1~10年。两组产妇在孕周、两次分娩间隔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 分娩成功率及术后损伤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再次剖宫产选择[2]为前次剖宫产子宫下段或体部纵切口或倒“T”型切口;前次剖宫产后有不良症状出现, 子宫壁变薄且瘢痕厚度小于3mm, 子宫下段有压痛;有多次剖宫产史;两次分娩间隔时间小于2年;仍然具有剖宫产指征;胎盘位于瘢痕附近。阴道试产选择为前次剖宫产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 术后无其它症状出现;两次妊娠间隔时间两年以上;不产生剖宫产指征;子宫前壁下段肌壁完整, 子宫瘢痕厚度在3mm以上;骨盆各径线测量正常, 无头盆不称;宫颈成熟度好;估计胎儿体质量小于4000g;向产妇及其家属说明情况, 征求意见。
1.3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的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以卡方检验比较计数资料, 以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以P<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情况比较
两组新生儿分娩成功后有窒息及产后发热等情况出现, 但采用剖宫产及阴道分娩两组新生儿不良情况对比差异不明显, P>0.05, 因此可说明分娩方式的选择对于新生儿来说影响较小, 见表1。
2.2 产妇情况比较
两组产妇分娩后出现产褥感染情况, 其中手术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恢复时间相比较也有差异P<0.05, 由此可说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方式的选择对于产妇影响较大, 见表2。
3 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 在当今优生、优育的情况下, 剖宫产近期和远期的并发症尚未引起人们重视[3], 剖宫产率的上升不仅给母婴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同时给社会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正确认识分娩过程, 减少产妇及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 向孕妇及家属做好宣传工作, 准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探讨瘢痕子宫分娩方式的选择, 分析瘢痕子宫对母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提倡自然分娩[4], 提高产科质量, 保证母婴健康。其难点在剖宫产后再次足月妊娠要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 掌握阴道试产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必须抛弃以往“前次剖宫产, 再次剖宫产”的传统观念, 树立“前次剖宫产, 阴道可分娩”的新观念。技术关键是在阴道试产过程中[5]:要对瘢痕子宫产妇试产时严密观察产程, 注意胎心变化, 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及先兆子宫破裂, 对高危产妇做好开放静脉通道, 配血备用, 连续胎心电子监护, 临产后有专人守护观察, 确保一旦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先兆子宫破裂及时改行剖宫产手术结束妊娠, 第二产程禁止加腹压以防子宫破裂, 尽量缩短第二产程, 适当放宽会阴侧切和阴道助产的指征, 胎盘娩出后常规性宫腔检查, 了解子宫切口瘢痕处有无裂伤。
本研究显示, 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发热、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等症状的出现与阴道分娩组比例相近, 提示分娩方式对新生儿健康状况影响较小。但比较两组产妇情况, 可见剖宫产组出血量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 而且产褥感染率高, 术后住院恢复时间较长, 因此对于剖宫产指征不明显产妇来说, 应尽量征求产妇与家属意见, 优先选择阴道分娩。阴道分娩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 但有些产妇因为难以忍受其疼痛而选择剖宫产, 对自身健康产生影响, 对于新生儿来说, 通过阴道试产对于身体的挤压, 可避免肺液过多的存留产生其它并发症状。但对于剖宫产分娩两次以上的产妇不建议应用阴道分娩, 阴道分娩成功率与第一次行剖宫产时的指征有很大关系, 如果第一次因胎儿异常而采用剖宫产, 如位置异常、胎儿窘迫等, 则第二次应用阴道分娩的成功率较大。但第一次由于产道异常时, 则此阴道分娩成功率较低。分析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及产妇结局可知, 阴道分娩明显减少再次剖宫产对于产妇损伤等并发症。有研究显示再次妊娠时, 如果前一次剖宫产指征消失同时具备阴道分娩条件时优先采用阴道分娩。阴道分娩应在助产人员帮助下, 采用新式助产法, 产妇顺利生产, 并发症较少, 阴道分娩较剖宫产对于胎儿会更加有好处:自然分娩的胎儿经子宫有节奏地收缩, 胸部受到压缩和扩张, 有利于肺活动和出生后呼吸的建立;生产中产道对胎头的挤压, 刺激了胎儿中枢神经, 对于出生后神经运动的建立极为有益;由于免受麻醉和手术影响, 产妇在产后身体恢复较快, 可早日照料新生儿;阴道分娩时子宫的收缩和产道的阻力, 还可将胎儿呼吸道内的羊水挤出, 不仅有利于出生后的呼吸, 还可减少湿肺及羊水吸入造成的吸入性肺炎。
综上所述, 在剖宫产指征不明显时, 对于再次妊娠产妇, 应尽量根据产妇实际情况优先考虑采用阴道试产分娩, 可保障新生儿及产妇身体健康。
摘要: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的方式选择及相应方式会对母婴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349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 分娩后比较两组成功率与对母婴造成的影响。结果 两组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发热等比例相近, 剖宫产组产妇出血及产褥感染比例高于阴道分娩组。结论 分娩方式的选择主要对产妇影响较大, 临床应根据产妇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分娩方式选择,再次妊娠,剖宫产后
参考文献
[1]彭慧英.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 (下旬刊) , 2010, 1 (4) :69.
[2]王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J].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 (15) :22-23.
[3]余姬文, 李芳, 李瑞兰, 等.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J].中国基层医药, 201l, 10 (9) :104.
[4]秘建军.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78例分娩方式l晦床分析[J].海南医学, 2010, 21 (3) :74-75.
妊娠及分娩结局 篇4
关键词硬膜外分娩镇痛产程进展分娩方式
长时间的疼痛严重影响产妇的情绪,消耗体力,并可能因宫缩乏力引起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等因素使剖宫产率增高。随着麻醉医学的发展,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成为孕妇和医务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将100例足月妊娠、单胎、初产、头位、无合并症孕妇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50例采用硬膜外腔阻滞;对照组50例不用任何镇痛措施。所有试验对象均宫口扩张3cm,胎儿宫内情况良好。两组孕妇年龄、身高、体重及孕周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镇痛方法:镇痛组孕妇在宫口开大3cm时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取L2~3或L3~4间隙穿刺硬膜外腔成功后,头向置入导管3~4cm,取L2~3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利多卡因试验量,观察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固定导管。给予负荷量0.25%罗哌卡因+0.005%芬太尼10ml分次注入,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然后接自控式镇痛泵,给维持量0.125%罗哌卡因+0.002%芬太尼10~15ml/小时输注。若产妇镇痛效果不佳可硬膜外追加0.2%罗哌卡因5~10ml。镇痛后孕妇全程心电监护,电子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变化,所有孕妇镇痛后均感产痛明显好转,无1例麻醉意外发生。待阴道检查发现宫口开全后,关闭镇痛泵,会阴切口缝合时重新开放,产妇离开产房时拔出硬膜外导管。对照组产程中无任何镇痛措施。
检测指标:观察两组孕妇的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程中缩宫素使用情况、剖宫产率、母婴合并症等。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孕妇产程时间比较:镇痛组经阴道分娩(包括阴道助产)产妇的活跃期较对照组明显短(P<0.05),而第二产程较对照组长(P>0.05),第三产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及缩宫素使用情况的比较:镇痛组产妇的阴道顺产率、阴道助产率较对照组高,缩宫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率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母婴并发症的对比: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两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对产程的影响:硬膜外阻滞麻醉未超过T10平面,不影响子宫体运动神经,故子宫收缩未受到干预,而由于阻断了L1~4和S2~4运动神经支,使子宫颈、盆底肌肉、阴道张力减弱或消失,因而宫颈扩张加速,故本研究中镇痛组孕妇活跃期时间较短。但第二产程则不仅需要子宫收缩力,而且需要腹肌、膈肌、盆底肌肉以及产妇主动屏气等共同作用。硬膜外分娩镇痛使盆底肌肉松弛,胎头下降时压迫盆底组织的感觉减弱,这样孕妇宫口开全后主动屏气的能力减弱,故鎮痛组第二产程较对照组长。
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有效的镇痛解除了产妇对疼痛的恐惧心理,使人为性剖宫产率下降;对某些盆底和阴道软组织坚厚、宫颈坚韧的产妇,硬膜外阻滞降低了宫颈、盆底肌肉和阴道张力,致经阴道自然分娩率升高。
母婴合并症的比较:硬膜外分娩镇痛使盆底软组织松弛,不会增加产道的损伤,而宫缩的影响多可被催产素的使用所消除,故镇痛组产后出血无明显增多,罗哌卡因是一个新型的长效酰胺类纯S型局麻药,与母体蛋白结合力强,在新生儿体内半衰期短,复合芬太尼能增加镇痛的效能,缩短起效时间,是较为安全的局麻药,不增加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几率,对母婴均较为安全。
妊娠及分娩结局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8 月~2014 年8 月我院产科收治的40 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产妇进行研究, 年龄27~36 (27.54±2.17) 岁; 孕龄39 ~42 (39.72 ±1.89) w; 其中初产妇32例, 经产妇8 例。 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40 例作为对照组, 年龄23~32 (28.21±3.04) 岁;孕龄37~40 (39.27±2.06) w;其中初产妇33 例, 经产妇7 例。 两组孕产妇均为足月妊娠, 产妇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产妇的年龄、孕龄及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B超诊断[3]: 对检测最大羊水暗区的垂直直径进行测量, 若<2.0cm即可诊断为羊水过程少。 或者当羊水指数 (AFI) AFI<5.0cm即可诊断为羊水过少。 (2) 羊水测量诊断:阴道分娩者, 待产妇破膜时在其臀下放置聚血盆进行接收, 若其中的羊水总量<300m L即可诊断为羊水过少;剖宫产分娩者, 在产妇手术过程中采用吸引器对其羊水进行收集, 若其中的羊水总量<300ml即可诊断为羊水过少
1.3 临床观察标准收集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 观察两组孕产妇的妊娠并发症情况 (过期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脐带异常情况、分娩方式选择情况、围产儿情况 (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胎儿畸形、死亡) 等指标, 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 χ2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诊断情况研究组40 例患者中, B超诊断36 例, 占 (90.0%) , 产时羊水测量诊断4 例, 占 (10.0%) 。
2.2 两组患者的妊娠并发症情况比较研究组产妇的过期妊娠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研究组产妇的脐带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3 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情况比较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 (17.5%) 明显低于对照组 (52.5%) , 剖宫产率 (82.5%) 明显高于对照组 (47.5%)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4两组产妇的围产儿情况比较研究组出现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胎儿畸形及围产儿死亡等不良情况的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医学研究和超声诊断技术的逐渐进步, 明显提高了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检出率, 现今临床上主要通过B超检查方法对羊水过少进行鉴别诊断。 羊水过少发生的原因主要与羊水的产生减少、羊水外漏及吸收的增加等因素有关, 少数患者的发生原因依然还未明确, 其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胎盘血流灌注不足或功能降低等也可以引发羊水过少[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产妇的脐带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表明脐带异常也是造成羊水过少的重要因素。
羊水过少产妇常伴有妊娠并发症, 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过期妊娠等, 与本次研究结果亦表明研究组产妇的过期妊娠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研究组出现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胎儿畸形及围产儿死亡等不良情况的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妊娠期并发症是造成羊水过少的重要因素, 其会导致产妇子宫内环境恶化, 造成胎儿宫内缺氧, 这就会对胎儿的生产发育造成影响, 从而明显提高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提示羊水过少会对产妇的分娩方式造成较大的影响, 提高产妇的剖宫产率[6]。
综上所述, 临床上应加强对孕产妇的围生期保健和产前检查工作, 以便及时终止妊娠, 改善围产儿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张清云.羊水过少原因调查及妊娠结局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14) :1556-1557.
[2]唐华.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 22 (6) :790.
[3]周建新, 王欣.妊娠未足月羊水过少171例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 2012, 18 (17) :2885-2888.
[4]吴学毅, 尤奎成.妊娠合并羊水过少妊娠结局观察及产科处理[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3, 15 (5) :673-674.
[5]苏萍.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与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4, 24 (7) :3886-3887.
妊娠及分娩结局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瘢痕子宫产妇共101例, 平均年龄33岁 (22岁~44岁) , 平均孕次3.5次 (2~5次) , 平均孕周36周 (32周~40周) 。其中选择再次手术者87例;剖宫产术后拟阴道分娩者14例。选择再次手术的产妇第1次剖宫产均系子宫下段横切口, 无术后感染及晚期产后出血, B超显示子宫下段延续好, 没有缺陷, 瘢痕厚度达0.3 cm以上。剖宫产术后拟行阴道分娩者再次妊娠应具备以下条件[2]: (1) 上次剖宫产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或者腹膜外剖宫产, 切口愈合理想, 无晚期产后出血、感染, 术后2年以上; (2) 临床上既无新的剖宫产指征, 也不存在上次剖宫产的指征; (3) B超检查显示子宫下段瘢痕厚度≥0.3 cm;瘢痕处无胎盘附着; (4) 先露头达中骨盆以下, 估计胎儿体重3 500 g以下, Bishop评分>4分; (5) 产妇同意进行阴道分娩; (6) 专人密切观察产程, 做好随时手术、输血、抢救的准备。同时从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中随机抽取87例作为对照, 患者平均年龄34岁 (28岁~40岁) , 平均孕次3次 (2~6次) , 平均孕周36周 (32周~40周) 。
1.2 方法
对101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后有无并发症以及新生儿评分等进行分析;再次剖宫产组与初次剖宫产组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比较2组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盆腹腔粘连、子宫切口愈合、子宫复旧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再次剖宫产组与初次剖宫产组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比较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剖宫产其产后出血、盆腹腔粘连发生率较首次剖宫产者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2组新生儿评分、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子宫复旧情况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4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经阴道分娩, 有7例成功经阴道分娩, 成功率高达50%, 其结果与近年来有关文章报道为50.0%~57.5%相符。所以, 瘢痕子宫产妇具备阴道分娩条件应该选择阴道正常分娩, 并不是必须选择再次手术。而且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各种先进监护技术的应用, 许多潜在性高危因素得到了及时的发现, 阴道试产的安全性得到了保证, 因此瘢痕子宫并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手术指征。
3讨论
剖宫产手术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妊娠以及挽救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 但是其安全性是相对而言的, 剖宫产对产妇的身体恢复以及新生儿抵抗能力等多方面不如阴道分娩者[3]。子宫下段横切口是沿着肌纤维的走向, 收缩力弱, 瘢痕病理变化少, 而且既往有过剖宫产手术史的孕妇第二次妊娠时很多孕妇的原手术指征已经不存在, 从而具备了阴道试产的条件。对于准备阴道试产的孕妇, 产科医生除了要检查孕妇和胎儿的常规项目外, 还应该重点检查原手术切口的情况, 探查原手术瘢痕的愈合情况以及手术切口方式, 从而避免盲目试产带来的不良后果[4]。因此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有明确意愿选择阴道分娩者, 应该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并且认真评估后与孕妇及其家属积极沟通, 增强其阴道分娩的信心, 并且签字告知其试产的风险, 从而为其提供阴道试产的机会。临产后要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密切关注子宫切口处有无压痛, 注意先兆子宫破裂的表现, 尽可能缩短产程, 避免第二产程因为子宫强烈收缩而导致子宫瘢痕破裂[5]。产前应该做好输血输液的术前准备, 联系麻醉科, 以利于及时抢救。分娩后应该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并且行宫腔探查, 以便了解子宫壁是否完整, 有无裂伤。
总之,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不是绝对剖宫产的指征, 只要严格掌握阴道分娩的适应证, 阴道分娩结局优于再次剖宫产。剖宫产率的下降是围生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 产科医生应该摒弃传统观念的影响, 给其阴道充分试产的机会, 而不应该过度强调子宫破裂的风险, 防治产科合并症及其并发症, 降低再次剖宫产率, 提高产科质量。而且瘢痕子宫分娩方式的选择应该针对每位孕妇的具体情况, 严格遵循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试产原则, 制订出个体化的分娩方案, 尽量避免盲目阴道试产带来的不良后果。
摘要: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及疗效, 寻求确保母婴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101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其中87例选择再次剖宫产, 其产后出血、盆腹腔粘连发生率与初次剖宫产组比较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4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拟选择经阴道试产者, 最终7例成功经阴道分娩, 成功率为50%。结论 瘢痕子宫非决定剖宫产手术指征, 再次剖宫产致产妇并发症增加, 适合阴道试产者应提倡阴道试产。只要严格掌握阴道分娩适应证, 阴道分娩优于再次剖宫产。
关键词: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再次剖宫产,分娩结局
参考文献
[1]杨峰.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6 (12) :145-146.
[2]邓文英.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 (5) :428-429.
[3]王美林.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26) :29-30.
[4]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81.
妊娠及分娩结局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分娩的125例的疤痕子宫妊娠产妇为实验组,年龄分布21~33岁之间,平均年龄(26.5±2.1)岁,此次妊娠时间同上次妊娠时间相差18~100个月,平均61个月,孕周为37~43周,平均孕周(39.5±2)周。选取同一时间段120例非疤痕子宫妊娠产妇为对照组,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5.9±2.3)岁,孕周为36~42周,平均孕周(39.4±1.9)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探究方法和指标
探析两组产妇剖宫产的主要原因,记录两组手术总出血量、手术用时,胎盘粘连、子宫异常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剖宫产原因对比
对本次剖宫产的原因进行比对,可知两组剖宫产原因均以社会因素最高,以结扎为主,其中实验组73例,占60.8%,对照组48例,占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胎儿问题、巨大儿、生产异常、脐带绕颈等情况要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手术情况对比
数据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手术总出血量、手术时间、恶露维持时间、子宫破裂率均要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疤痕子宫是剖宫产和子宫肌肉剔除术引起的[2],但疤痕子宫并非绝对的剖宫产指征,不过大多数疤痕子宫产妇选取再次剖宫来结束分娩,在很大程度上同产妇、家属,以及医务人员担心出现不良妊娠后果相关。此外,大多数剖宫产手术是由普通医院和年轻医生操作下完成,手术整体水平较低,术后容易遗留诸多后遗症,所以产妇和医务人员对疤痕子宫阴道生产缺少自信,主要对疤痕子宫是否能承受宫腔压力而不造成子宫破裂感到担忧。有学者研究发现,剖宫产术后产妇子宫下段厚度要比正常分娩产妇薄,如果在生产前通过超声波子宫下段疤痕厚度检测,则对疤痕子宫产妇生产类型选择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当前我国学者认定,自动下段疤痕不超过3 mm时,子宫破裂的可能性增大。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社会因素是造成疤痕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实验组73例,占60.8%,对照组48例,占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手术总出血量、手术时间、恶露维持时间、子宫破裂率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表明,剖宫产也是造成高位妊娠的一大原因。针对临床中无决定剖宫产指征的产妇,尤其是单纯由于想同期进行结扎术的产妇必须增强宣传教育,为其介绍科学的避孕方式,不能将结扎当做剖宫产的指征之一。与此同时,医务人员要时刻关注生产过程、产妇用药情况,并做好心理指导。综合而言,疤痕子宫妊娠分娩的风险要显著高于非疤痕子宫妊娠,在临床过程中,应对无临床医学指征剖宫产加以更加严格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陈诚,常青,王琳.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01(04):23-24.
妊娠及分娩结局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浚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1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 首次分娩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79例, 古典式子宫切口12例;年龄23~42岁, 平均 (32.6±2.5) 岁;两次分娩间隔2~8年, 平均 (3.6±0.5) 年;孕周38~42周, 平均 (39.4±1.5) 周。入选标准[3]:首次分娩为剖宫产, 且无感染史;二次分娩距首次分娩间隔时间2年及以上;二次分娩均为足月单胎, 且无产科严重的合并症。根据产妇医院及是否符合手术指征, 合理选择再次分娩方式, 其中45例行剖宫产术 (剖宫产组) , 年龄23~42岁, 平均 (32.6±2.5) 岁, 孕周38~42周, 平均 (39.4±1.5) 周。46例行阴道试产 (阴道试产组) , 年龄23~42岁, 平均 (32.5±2.5) 岁, 孕周38~42周, 平均 (39.5±1.5) 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阴道试产指征
首次剖宫产为子宫下段低位横切口术式, 且切口愈合良好, 无撕裂、感染、晚期产后出血;B超检查显示子宫下段前壁无缺损及薄弱区, 子宫下段各层回声连续且均匀;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 mm;本次妊娠期间未出现首次剖宫产指征, 且宫颈评分高, 无炎症产科及外科并发症;产妇对阴道试产分娩的风险知情。
若出现以下情况则需终止阴道试产, 而中转剖宫产:宫颈扩张停滞超过2 h, 宫口开全胎儿仍未衔接;子宫瘢痕出出现持续性疼痛, 疑似有子宫破裂事件发生;胎儿宫内窘迫。
对符合阴道试产产妇行胎心全程监护, 根据分娩需要, 适当运用助产技术和会阴侧切技术, 尽量缩短第二产程, 并合理控制腹压, 预防子宫破裂, 待胎盘免除后, 宫腔探查子宫下段瘢痕出有无异常, 若发生异常立即中转剖宫产术。
1.2.2 剖宫产指征
本次妊娠仍有首次剖宫产手术指征;本次分娩存在剖宫产指征, 合并其他高危因素;首次剖宫产为古典式子宫切口;首次剖宫产术后发生感染、愈合不良, 厚度<3 mm;产妇耻骨联合部位有自发性疼痛或压痛;B超检查显示子宫下段薄弱, 自浆膜面膨隆, 呈菱形状突出;单纯自愿接受剖宫产;阴道试产失败。
对符合剖宫产指征产妇采用原下腹正中纵或横切口, 常规分离腹直肌, 充分暴露膀胱, 在膀胱顶下2 cm处, 分离膀胱前筋膜直至膀胱浅肌层, 术者将宫颈前筋膜剪开, 并将膀胱翻转, 上推反折腹膜, 以此将子宫下段充分暴露, 随后将胎儿及胎盘取出, 最后常规逐层缝合子宫肌层, 膀胱复位, 固定膀胱前筋膜。
1.3 观察指标
观察阴道试产组成功分娩情况, 并记录试产失败的原因, 同时, 对比两组产程时间, 并对比两组分娩结局, 包括先兆子宫破裂率、产后出血率、产后发热≥38.5℃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
1.4 统计方法
所有观察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n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2.1 分娩情况
46例阴道试产组, 成功分娩35例, 阴道试产分娩成功率为76.1%, 11例阴道试产失败中转急诊剖宫产, 中转率为23.9%, 试产失败原因:先兆子宫破裂4例, 原发性子宫收缩乏力3例, 活跃期延长及停滞2例, 胎儿宫内窘迫2例。
2.2 两组产程、出血量和Apgar评分比较
两组产程、出血量和Apgar评分比较, 见表1。
2.3分娩结局比较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 见表2。
3 讨论
长期以来, 临床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上一直存在争议, 也成为产科医师关注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4]。既往因担忧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时, 可能发生子宫破裂, 故此临床医师常将瘢痕子宫作为再次剖宫产的指征, 由此常倾向于选择再次剖宫产作为终止妊娠的方法, 该研究结果也显示, 阴道试产组先兆子宫破裂率为8.70%, 明显高于剖宫产组, 但剖宫产组在术后产后发热和产后出血方面明显高于阴道试产组。结果提示, 阴道试产可有效避免再次剖宫产手术给产妇带来的危险性及并发症。故此, 选择合理的再次分娩方式, 最大限度保障母婴平安, 提高产科质量, 减少产后并发症, 则突显的尤为重要[5]。
据相关研究报道[6], 经过严格筛选, 瘢痕子宫孕产妇再行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可高达80%以上。另有研究表示[7], 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子宫破裂发生率低于1%, 且经阴道分娩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及盆腔黏连、新生儿呼吸综合征发生率。近年来, 随着助产、会阴侧切指征放宽, 可进一步保障瘢痕子宫妊娠产妇经阴道试产的成功。此文研究结果显示, 两种不同分娩方式, 于产后新生儿窒息率及1 min 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 但阴道试产组于产后产后发热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剖宫产组, 证实了经阴道试产的可行性, 与张小荣[8]报道较为接近。但是, 在经阴道试产过程中, 蔡蕊[9]研究认为子宫破裂的风险较正常分娩增加, 在阴道试产期间, 需严格把握试产指征, 了解产妇和胎儿的情况并进行评估。杨顺红[10]研究认为加强产程管理, 适当应用催产素、助产术合理缩短第二产程, 能够减少子宫破裂等险情的发生, 即使在满足阴道试产的适应症, 在阴道试产过程中, 若出现先兆子宫破裂征象, 需随时做好中转急诊剖宫产术。
综上所述, 阴道试产可降低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患者的出血量和1 min Apgar评分, 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彩娟, 刘娟.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的相关性[J].河北医学, 2013, 19 (11) :1644-1646.
[2]吴景平, 尚雅琼.186例瘢痕子宫妊娠后的分娩方式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8) :1177-1179.
[3]王进, 朱玉香.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对母婴影响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 1 (2) :304-306.
[4]陈家琼.瘢痕子宫产妇进行阴道试分娩与进行剖宫产分娩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7 (11) :98-99.
[5]钟小琼, 刘美霞.孕晚期子宫下段全层厚度检测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15, 12 (14) :102-103.
[6]刘冉冉, 姜涛.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应用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5, 8 (1) :145-147.
[7]唐明, 陈杨.符合条件的阴道试产方式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分娩的意义研究[J].北方药学, 2014, 15 (7) :201-203.
[8]张小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的分娩方式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5, 6 (11) 87-88.
[9]蔡蕊.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妇女子宫瘢痕状态及分娩方式选择[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4 (23) :65-66.
妊娠及分娩结局 篇9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产程及分娩结局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36—01
分娩是女性的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会产生剧烈疼痛,造成母体和胎儿内环境混乱。随着经济文化和围产科医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采用适当的镇痛措施减少产程疼痛,能够更好改善母体和胎儿的氧供平衡,促进顺产。甲磺酸罗哌卡在低浓度下就可以阻滞分离感觉和运动感觉,对心脏和神经的毒性低,适合硬膜外麻醉进行分娩镇痛[1]。现笔者对我院126例顺产分娩的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顺产的足月初产妇126例,根据是否要求分娩镇痛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6例,年龄为21至32岁,平均为26.5岁,妊娠为38—42周,均为单胎,头位,未发现妊娠合并疾病及宫缩乏力,无椎管内硬膜穿刺禁忌证,ASA I或Ⅱ级。对照组50例,年龄为24至35岁,平均为27.5岁,妊娠为37—42周,均为单胎头位,未发现妊娠合并疾病及宫缩乏力。两组在产妇在年龄、孕期等差异比较,p>0.05,可进行比较。
1.2 麻醉方法
1.2.1 观察组 产妇进入产程活跃期,当宫口打开3cm后入产室,开放静脉通道,按常规在(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确定导管在硬膜外腔4—5cm,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后,将甲磺酸罗哌卡因10ml复合芬太尼2ml加入38ml生理盐水中,稀释成0.18%的罗哌卡因和2μg/ml芬太尼混合液,共50ml,接电子泵行硬膜外产妇自控镇痛。首次给5—6ml,后根据产妇的宫缩情况增加麻醉药量,待宫口接近或已经全开后,停止泵。给药后要密切监测胎心,定时产前检查,了解产程进展,查看宫缩情况。分娩结束后,撤离硬膜外导管。
1.2.2 对照组 待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后,有助产士指导产妇在宫缩时进行规律性深呼吸,并按摩产妇子宫、腰骶部,在分娩过程中,允许1名亲属陪伴,给予产妇精神支持,减少产妇恐惧心理,减轻分娩疼痛。
1.3 评价指标 根据VRS(Verbal Rating Scale)评分法[2],以宫缩时产妇自觉疼痛反应为诊断标准,分为以下四个级别:0级:无疼痛感觉。I级:轻度疼痛,可忍,不干扰睡眠。II级:中度疼痛,辗转难以入眠。III级:重度疼痛,吵鬧。观察产程及产后2h出血量、分娩方式及胎儿宫内窘迫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指标以均数χ±s标准差表示,组内及组间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药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镇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详细结果,见表1。
2.2 两组产程及产后2h出血量 两组在三个产程和产后2h出血量相比,p>0.05,差异不大,详细结果,见表2。
2.3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顺产例数比例多于对照组,产钳分娩和剖宫产例数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胎儿窘迫情况比较,p>0.05,详细结果,见表3。
3 讨 论
当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子宫的收缩程度会加强,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疼痛程度随着子宫开口加大而加重,过分的疼痛会造成产妇的心理压力,导致生产时大喊大叫,消耗体力,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因而引起子宫缺氧,发生胎儿窘迫[3]。故必要时,在产妇清醒可参与分娩的过程中,追加局部麻醉,可减少产妇的痛感,促进生产[4]。
甲磺酸罗哌卡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醉药,因通过硬膜外麻醉,阻滞了子宫下段的运动神经、阴道神经和盆骨底,未阻滞子宫体部神经,对子宫收缩影响小,即可以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促进顺产率[5]。本研究在用药后的监测中,生命体征无异常变化,并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三个产程和产后2h出血量、胎儿窘迫情况均差异性不大,但是产妇疼痛程度明显降低,顺产率也大大增高。
可见,小剂量甲磺酸罗哌卡因可用于分娩镇痛,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可缩短产程、提高产妇顺产率和围生期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苏中宏,马欣,等.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最低有效浓度探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183—186.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工作组,等.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9):769—777.
[3] 姚天一.分娩镇痛对提高围产质量的重要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2):67—68.
[4] 长巍.等离子刀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J].徽刨医学,2009,4(4):402.
妊娠及分娩结局 篇10
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术,妊娠分娩,妊娠结局
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 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 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 研究表明有年轻化趋势, 是妇科常见病症之一。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为冷刀锥切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1]。随着宫颈锥切手术的不断改进, 其术后对患者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的影响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为了分析曾行LEEP术后对孕产妇的妊娠分娩方式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笔者所在医院对曾因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而行LEEP术, 术后妊娠并分娩的48例孕产妇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曾因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而行LEEP术, 术后妊娠并分娩的48例孕产妇作为研究组, 所有患者均有生育要求, 在行LEEP术前经阴道镜、细胞学、组织学检查, 均确诊为CINⅠ~Ⅲ。研究组, 年龄21~38岁, 平均 (29.2±2.6) 岁;CINⅠ级8例, CINⅡ级26例, CINⅢ级14例。另随机选取同期入院体检, 孕前未行任何宫颈手术的48例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 年龄22~39岁, 平均 (30.5±2.8) 岁。两组孕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在妊娠前曾行LEEP术治疗, 治疗方法如下:取膀胱截石位, 消毒外阴、阴道。宫颈涂卢戈氏碘溶液确定病变范围, 2%利多卡因进行局麻后切除宫颈病灶。对于CINⅠ级病变组织的切除, 其边缘应在非染色区外的3~5 mm;CINⅡ级的切除, 应在病灶边缘的3~5 mm;CINⅢ级的切除, 应在边缘≥5~8 mm。环切宫颈病变部位组织, 包括病变周围3 mm内的正常组织, 切除深度视病变而定, 通常为1.0~2.0 cm。止血时采用电凝止血, 术后采用含有抗生素的纱布填塞阴道, 24 h后取出, 切下组织标记后送至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孕产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 并对两组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儿及宫颈裂伤、产后出血发生率等妊娠结局进行分析与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妊娠分娩方式比较
研究组剖宫产率为33.33%, 略高于对照组的31.2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例 (%)
2.2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研究组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儿及宫颈裂伤、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例 (%)
2.3 术后至妊娠的时间间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术后间隔≤12个月、术后间隔>12个月妊娠者的早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自然流产、胎膜早破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详见表3。
例 (%)
3 讨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常见于育龄女性, 有年轻化趋势。对该疾病的治疗多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冷刀锥切手术、电刀锥切及激光锥切等方法进行, 而各种治疗方法对妊娠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是当前临床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临床研究表明, 对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 容易造成宫颈管粘连, 使宫颈管肉芽组织不断增生与促进瘢痕的形成, 由于新生组织比较较脆, 当宫颈扩张时就会导致宫颈裂伤出血。而这些因素的存在容易对术后妊娠孕产妇的妊娠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造成影响[2]。
宫颈环形电切术 (LEEP) 是一种利用高频电波作用在组织细胞上, 使其产生阻抗, 在细胞由水分子振荡的瞬间产生高热, 以对病变组织进行切割, 从而起到治疗的目的。宫颈电环切除术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 对宫颈异常病变部位进行切除, 可获得比较完整的组织标本, 进行病理切片明确诊断。虽有报道, 患者接受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后, 宫颈新生组织形成瘢痕, 可影响宫颈管的弹性, 宫颈扩张较困难, 容易引起宫颈性难产[3]。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剖宫产率为33.33%, 略高于对照组的31.2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见在妊娠前曾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 对妊娠分娩方式无明显的影响。杨燕等[4]认为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对术后妊娠孕妇的妊娠分娩方式无明显影响, 本研究与此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 当宫颈环形电切术环切的半径在16 mm时, 对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较小;当环切的半径在25 mm以上时, 则容易引起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膜早破、宫颈裂伤、产后出血等,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杨丽[5]认为, 在宫颈环形电切术中, 由于已切除部分宫颈组织, 使宫颈长度相对缩短, 宫口较手术前松弛, 对妊娠后的支撑作用减弱, 容易导致宫颈弹性不足及宫颈伸展功能受损, 从而容易导致早产的发生;宫颈管腺体减少, 分泌黏液栓减少易引起上行性感染, 发生羊膜炎, 造成流产和早产;通常情况下, 若患者在接受LEEP治疗后<6个月妊娠, 则容易发生早产, LEEP治疗后>12个月妊娠, 则能有效降低孕妇早产率。本研究中, 术后间隔>12个月妊娠者的早产率为0, 显著低于≤12个月妊娠者的14.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为了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应在LEEP术治疗后超过12个月才能开始妊娠。
在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剖宫产率为33.33%, 略高于对照组的31.2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在妊娠之前曾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 对妊娠分娩方式无明显的影响。而研究组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儿及宫颈裂伤、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在妊娠之前曾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 术后对孕产妇的妊娠分娩方式无明显影响, 但对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分娩结局的影响比较大, 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赵爱华, 张红华.不同的子宫颈锥切术后对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3, 15 (2) :10-11.
[2]龙寄河.LEEP术在宫颈病变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2 (32) :152-153.
[3]冷雪花.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 2013, 19 (6) :70-71.
[4]杨燕, 米颖.宫颈LEEP术对妊娠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选择[J].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 (2) :175-176.
【妊娠及分娩结局】推荐阅读:
83系统精讲-妊娠、分娩及产褥期-第八节 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的护理09-21
妊娠分娩心理护理05-08
妊娠分娩期并发症05-26
高龄初产妊娠分娩论文07-06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娩期护理07-04
分娩结局影响08-07
妊娠结局08-06
妊娠结局影响06-14
终止妊娠时机及方式10-20
高危妊娠管理及分析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