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培训方法

2024-06-23

新型培训方法(共10篇)

新型培训方法 篇1

本论文通过毛里求斯大学工程系的一个“新型机器人网络接口”项目,介绍了一种机器人基础学习的简单方法。

机器人技术是集机械学、电子学、电脑智能控制技术以及网络通讯技术等多项技术于一身的前沿科技。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勘探、公共服务和医学领域。通过采用某种管理控制模式,人们可以远程控制机器人系统,从而避免使用者直接接触危险环境和去到从前难以到达的地方。随着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发展,利用远程设备,人们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能够实现与机器人的连接。此项目立项的初衷是想利用毛里求斯大学工程系的现有设备,用较少的花费,让学生学习机器人技术,对机器人进行远程编程,进而远程操作机器人。

如今,一旦人们需要信息时,万维网则是获取信息、并且能方便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的有效工具。随着互联网使用者的增加,加上那些实用、易用且相对廉价的技术,万维网已经成为用于通讯交流的强大媒体。

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教授多种学科而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在本项目中,WWW的主要特征———如通讯,已经被广泛使用。该项目的问题之一是如何通过万维网把初学者引入机器人技术领域,还有如何选择呈现模式以及交互模式。另外,不要忘记计算机和Gryphon机械设备要通过网络相连,实现控制。

1 新型远程培训方法介绍

1.1 Gryphon精密机器人

Gryphon机器人网络接口的界面部分由意大利的Italtec公司的Walli机器人小组设计。Gryphon是主要模仿人类上肢运动的传统机器人,并且具有让处于前部平台的肩、手肘、手腕旋转的轴,其中腕部具有两个有效轴,分别用于旋转和升降。机器人身上总共有五个轴和一个爪子(钳子)。两指钳为真空装置,更换容易。其内部需要约5~8巴的空气压力支持。钳子由0和1表示开与关。

机器人有一个控制箱支持其工作。任何其他兼容设备都可以经由控制箱的连接协同工作。每个轴由一个步进马达提供动力,这种步进马达具有光学解码反馈器,可以对轴进行闭路控制。机械臂由四个微处理器控制,如果程序处理得当,机械臂确实能在工作单元(workcell)中和各部分精确配合工作。子处理器经由串行接口和主处理器进行通信,主机通过RJ45和控制板相连。控制板主要用于主机和控制盒的通讯,也用于所有的数控系统通讯。当然在Gryphon机器人中,控制板主要用于主机和机器人之间的通讯。RJ45接口是为串行通讯的专利设计,由一条专用线和RJ45头构成。

我们可以多种方式完成编程。每个轴的数据都可以用名为WALLI3的软件通过屏幕直接编辑输入。Gryphon机器人可以用教学式悬架操纵,也可以人工直接操纵。

1.2 键盘控制的WALLI3系统

WALLI3(Workcell Amalgamated Logical Linguistic Instructions第三版)是专为Windows环境设计的WALLI软件的升级版。正如该软件名称显示的那样,该软件是有关在自动或机械工作单元中的协同工作的(workcell)。该软件能够支持独立的(stand alone)机器人设备,或者是工作单元中设备与零部件的组合,工作单元起到自动产品的组织示范作用。工作单元的内容非常灵活,它可以包括任何数量设备的组合,并根据用户意愿指定和更改这些组合,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

1.3 基于网络的系统

以下几个部分简要描述了为远程用户使用Gryphon机器人而开发的基于网络的接口系统:

1.3.1 Mircosoft IE6.0作为前台浏览器

该机器人控制端网站是用HTML、DHTML和ASP等技术开发的,当然本系统也有一些自己独有的特性,如可根据浏览器性能自动选择不同的浏览器。当前较流行的浏览超文本文档的浏览器有微软的IE和Netscape的Communicator。微软的IE浏览器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浏览器,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所有版本中都带有IE浏览器。它支持多媒体、图形和Active X组件,非常适合ASP的需求。Netscape运行于基于Windows的操作平台,也支持多媒体和图形。但Netscape缺乏对ASP的某些支持,如它不能识别VB-Script的所有语法,但能识别Java Script的所有语法。解决方法当然是选择IE6.0,因为他能有效支持ASP技术和VBScript。何况,既然它是网上最流行、使用最广泛的浏览器,这种选择显然也合乎逻辑。

1.3.2 IIS 6.0作为网络服务器

像处理HTML请求和按请求给客户端浏览器发送静态网页这种关键任务都是由网络服务器实现的。除此以外,网络服务器还能执行能明显加强网站内容的软件。选择某个网络服务器的因素有:执行网络应用程序的速度、安全性、是否支持虚拟目录、是否有能力限制访问一些IP地址。微软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就是一个安全的服务器,它的安全系统和Windows NT相连。IIS和windows NT一同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安全层,在用户到达网站时必须经过这些安全层。参照最苛求的网站所要求的安全特征,它的安全性也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Personal Web Server(PWS)是为Windows95/98设计的服务器。它不具有IIS的所有特征,它更便于开发离线程序而非作为提供健壮、灵活、安全功能的网络服务器。PWS支持虚拟目录,能允许并发访问的用户数量有限。此外,它缺乏安全性。当然PWS无法也无意同IIS竞争,因此,很明显,IIS是健壮、灵活、安全的服务器的首选。

1.3.3 VBScript作为服务器端的脚本语言、客户端的确认

VBScript是一个允许把函数嵌入HTML文档中的脚本语言。VBScript使创造丰富的、动态的、交互的网页内容成为可能。VB-Script拥有丰富的特征集,为开发客户端和服务端应用程序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很多过去要求在服务器端处理的任务现在也能在客户器端处理。这样既减少了客户访问服务器的请求,也减少了服务器上需要为这些请求开辟的空间。但是,由于VBScript是解释型的,服务器上必须要有能正确执行代码的软件。在客户端,网页浏览器必须支持VBScript。IE有这项内建功能,但是很多其它浏览器则需要安装插件才能支持VBScript。

1.3.4 Java Script和HTML作为客户端的编程语言

Java Script是由网景公司开发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在语法上,Java Script与Java相当像,但它并非Java的子集。Java Scrip非常适合开发相对规模较小的程序,这样也易于维护。Java Script是内嵌于HTML文档的脚本语言,也能用来编写程序。所以服务器或者网页浏览器必须要有能执行这些代码的Java Script引擎。IE和网景的Navigator都支持Java Script。

1.3.5 作为编程技术的Microsoft ASP3.0(Active Server Pages)

到目前为止,因为有客户端程序的帮助,一些发布的页面也有某种程度的交互,这都该归功于客户端脚本。但是,一些应用程序则需要访问数据库进行查询。ASP可以描述为服务器端的脚本环境,它可以用于创建和运行动态的、交互的、高性能的网络服务应用程序。ASP综合了HTML、脚本、ASP代码,这样能比只结合HTML有更高程度的交互。ASP可以在HTML文件里直接包含可执行脚本。微软ASP是一个服务器端的脚本环境,允许程序员创建和运行动态的、交互的、高性能的网络服务应用程序。ASP脚本在服务器上运行,而非客户机,而后网页服务器再给客户机送出HTML页。ASP是一个独立浏览器,并且只浏览服务器端处理HTML页之后的结果。ASP应用程序的特点是,完全整合了HTML文件;不需要手工汇编和链接,易于创建;既然脚本和服务器组件在服务器端执行,对用户而言不可见,因而ASP应用程序是灵活和安全的。ASP可以使程序员使用任何提供ASP支持的脚本语言。ASP为微软Visual Basic Scripting Edition(VBScript)和Java Script提供脚本引擎,这个项目我们使用的脚本语言是VBScript。

1.3.6 作为后台数据存储器的Microsoft Access

系统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依赖系统后台。SQL server的首要目标是允许数据以多种格式存在,并且能用不同的方式获取。微软不仅想用SQL server提供更强大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还想要提供一种机制,来收集存储对比性信息,和用一致的有用的方式呈现数据。数据库进行复制时是顺向进行的。SQL server复制技术包括拷贝数据、把拷贝的数据移动到不同的位置、同步数据使拷贝具有相同的数值。相对于其他桌面数据包,ACCESS可以创建更好的后台数据包。ACCESS的巨大优势是用户很可能使用WINDOWS作为操作系统,Microsoft Office作为其基本的应用程序。由于Access是Microsoft Office的一部分,因而Access能很好的整合这些数据包,数据在Access和其他Office组件之间传递也相对容易。除此之外,Access对于各个层次的用户而言都是比较容易使用的。ASP也支持Access,作为其有效数据源。Access一个相当大的益处可能是它提供的移植性,这表示在不改变功能和设置的情况下,它可以从一个服务系统移动到另一个服务系统。Microsoft Access是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法,因为它包括了系统要求的所有特征,何况,该项目的设计也没有要求使用大型、复杂的数据设备。

1.3.7 作为与机器人连接的VNC

由ATM Network Computers开发的虚拟网络计算(The Virtual Network Computing)技术是一个远程显示系统,它不仅允许人们在运行着的本地计算机上,还可以在网上任何地方运行着的、各种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上对一个运算的“桌面”环境进行观察。因此VNC非常理想被称作WALLI3软件,用于给远程机器人编程,对其进行控制。

2 结论

我国的远程教育在经历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后,已经进入网络教育,即现代远程教育阶段。

近年来,我国远程教育在硬件、软件、潜件三件建设方面发展迅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不足也是明显的,如建设资金不足、网上资源不足、技术支持不足、理论指导不足等,都是制约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因素。以上提到的国外这种远程教育形式当然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这种教学形式形象生动,以几乎接近真实的方式,极大的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它比较类似民航训练飞行员的模拟座舱,座舱里的仪器设备是和真实飞机中一一对应的,这种模拟训练能在某种程度上代替真实飞行,而且相对真实飞行训练,模拟培训费相对低廉,安全系数也高。对我国现阶段的远程教育而言,笔者认为,实现这种方式的主要障碍是一个是资金问题,另一个是教育机构和产业界深度合作的问题。

虽然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教育事业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依然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特别是一些西部高校、非重点培训机构,即使是和国内一些重点高校相比,差距都相当大。所以要想搭建本文所述的学习平台,筹集足够的资金难度很大。另外,要想有效采用这种培训方式,产业界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培训的学生要面向职场,他们最好在培训阶段就接触当前他们所学专业的前沿,知道这个专业具体都在做什么,怎么做?培训机构和企业的合作笔者认为是最有效的途径。但产学研一体化或者和企业合作办学正是很多高校的劣势所在。这也是阻碍我们采用这种先进教学模式的另一因素。

另外,这种方法善于用在操作性较强的工科课程培训上,文理科是否也有借鉴价值,值得思考。

参考文献

[1]Saravanen M,King Robert T F Ah,Rughooputh,Harry C S.A web-based interface for the Gryphon robot[D].University of Mauritius,2003.

[2]王丽萍,杨鼎,张伟.高校招生信息化研究[J].湖南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3).

[3]徐祥生.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适应式远程教育模式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6(7).

[4]周倩.现代巨型大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J].郑州大学学报,2006(3).

[5]What happened to NetMeeting?[EB/OL].http://www.microsoft.com/windows/netmeeting/default.asp.

加强创业培训 培养新型农民 篇2

一、农民创业培训“五高”模式

1.立足高起点,择优选拔培训学员

按照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产业基础、经济基础和创业能力的要求,洪泽县在培训学员选拔过程中做到“三个确保”,即:一是确保人员高素质。培训对象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年龄在40岁左右的种养殖大户、农民经纪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组干部或外出打工返乡人员,并且学习愿望与创业能力要强。二是确保产业上规模。申请参加水产、畜禽、蔬菜等专业培训的学员都要有一定的养殖、种植或经营规模,从事其他创业项目的也需有相应的基础。三是确保发展有跨度。主动领头创办农场(养殖场)、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年增收有较大幅度,并带动一定农户发展相关产业。

2.围绕高效益,选定培训专业与项目

洪泽县以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培植与壮大农业优势产业,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为目标,确定创业培训专业与项目。在目前开展的培训中,根据农民创业现实需求,主要选择了特种水产、优势畜禽、设施蔬菜、特色蚕桑等高效农业培训专业与项目。

3.着眼高技能,确定培训内容与方式

在培训内容安排上,把创业基本技能、创业意识培养及创业计划设计等作为培训重点,着力提高学员的创业技能。具体培训分本专业最新技术及国内外发展前景、农产品营销知识、创业基本技能、网络信息收集和发布技能等四大模块,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集中授课、生产实践、跟踪指导三个环节相结合,注重了动手能力培养,强化了创业技能训练,确保了培训质量。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培训时间为4个月,其中公共课培训半个月、专业课教学与实践2个月、情景教育1个月、专项考察半个月;农民创业培训普通班,以短期集中培训为主,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实践时间为60~90学时。

4.突出高层次,选聘名校名师开展培训

在实施新型農民创业培植工程试点工作中,洪泽县将学员选送到师资力量强大、实习场所设施齐备、培训积极性高的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和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分别参加种草养鹅专业、特种水产养殖专业的培训学习,设置“导师带学生”制的小班,实施全封闭管理,使培训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在农民创业普通班培训中,根据创业培训对象实际需求,开设“百家讲坛”,将学员集中到县,邀请省、市有关教学、科研、推广单位的学有所长的知名专家、教授,并聘请部分企业家和创业成功人士,为创业培训学员授课,有效地激发了学员的创业热情,拓宽了行业眼界,比较好地引领学员创业。为开展好实践教学,组织学员到农业龙头企业、畜禽养殖场、农贸批发市场参观考察,实行情景教学,让学员了解其产业状况、市场行情、市场运作和发展前景等,增强了学员回乡创业致富的信心,让受训学员想创业、敢创业。

5.坚持高标准,编制创业计划

培训结束后,在采取书面答卷、专家答辩、现场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考试考核的基础上,组织参训学员编制个人创业计划。创业计划内容包括学员基本情况、已有产业基础、创业目标和创业措施等。创业计划由参训学员本人根据实际进行设计,辅导教师对其科学性、实用实效性进行指导,培训单位组织专家、教师对学员创业计划进行点评和论证,为学员创业量体裁衣,修订出符合学员实际的创业项目计划书,为学员回乡创业提供有效指导和优质服务。

二、农民创业培训“三大”保障机制

1.组织协调机制

(1)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实施全国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和全县农民创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与管理小组,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县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十一五”期间全县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具体方案,为组织实施好农民创业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县领导小组的协调下,由县农业部门牵头,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各司其职,全力做好学员的选拔、先期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圆满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

(2)争取多方支持。洪泽县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得到了农业部、省市农业主管部门以及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等院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落实帮带责任。建立了县领导联系、县直部门挂钩和镇领导蹲点、科技人员结对指导的帮扶机制,帮助创业对象制定年度创业计划,协调解决创业中的实际问题。

2.扶持服务机制

(1)政策服务。凡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除了可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还提供土地流转、创业项目包装、电力、交通等服务。

(2)技术服务。洪泽县在农民创业培训中不仅请教授讲台传经,而且还请专家现场送宝,确保农民创业有人扶,技术有人帮。明确县农业、畜牧、水产等部门有关专家、科技人员分别与创业培训学员结成对子,在学员回乡创业后专访学员,对学员创办的企业或生产经营实体进行诊断,根据其创业需求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提供后续技术服务和产销技术信息,建立学员与创业辅导专家的长期互动关系,指导其健康发展。

(3)资金服务。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多渠道解决创业培训学员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短缺、贷款难问题,涉农金融部门提供了优惠信贷支持。

(4)信息服务。在创业培训后续服务中,进一步为创业学员培训网络信息知识,发展网上交易,拓展销售空间。

(5)平台服务。通过建立农民创业者协会等载体,为创业农民加强信息、技术、营销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和合作提供平台。

3.宣传激励机制

(1)典型宣传。编印了《创业致富50例》宣传图书,组织创业事迹报告团深入县、镇巡回演讲;组织人员进行创业典型现场观摩,强势宣传他们的创业致富经历,激励更多的创业者学典型,赶先进,争当创业致富的排头兵。

(2)表彰奖励。每年推荐一批优秀创业农民,由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县政府给予表彰奖励,以此激发广大农民创业热情。

三、农民创业培训的主要成效

1.创新理念,创业意识普遍增强

农民创业培训学员通过了解和学习本专业最新现状、最新品种、最新技术,经过创业理念的灌输,培训后学员普遍开阔视野,增强本领,增加信心。一是增长了创业见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参观学习,学员了解了所从事产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一揽子信息,看到了创业的发展前景。二是增强了创业意识。培训学校创业理念的启蒙,擦亮了学员创业的双眼,点燃了心中创业的火种,跳出了传统小农经济的桎梏,转变了创业发展的观念。三是增加了创业胆识。培训后学员的创业意识、市场意识和开拓意识明显增强,创业发展的信心更足,创业致富的干劲更大。

2.增长技能,创业能力明显提高

创业培训学员因人制宜地学习了畜禽、水产、蔬菜、蚕桑等主导产业最新技术、发展前景和创业技能,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学员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明显提高。特种水产养殖班刘言起、刘长来等学员,学成回乡后引进养殖了翘嘴红白、鳜鱼等发展潜力大的新品种,并将无公害生产新技术和新资材应用到生产中。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在十分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技能的同时,还初步掌握了运用信息网络的基本技能,部分学员利用网络了解市场行情、采购生产资料和进行产品销售等,生产手段和经营手段有了新的变化。同时通过学习,培训学员的生产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生產中许多疑难问题也有了“答案”,且创业技能尤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力显著增强,明确了自身发展的新定位,确立了自身发展的新目标。

3.拓展经营,创业效益显著增加

新型农民培训与思考 篇3

相对于传统农民, 今天我们更需要新型农民。作为农业大国, 我国传统农民身上有一些特殊的优点:勤劳、朴实、善良等, 同时, 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保守、目光短浅、缺乏市场经验、生产效率不高等,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传统农民显然已跟不上节奏。从而, 培养符合现代发展的新型农民成为必然[1]。

2 新型农民培训的目的

社会发展, 主要是在农村, 新农村需要建设, 就需要勤劳、懂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是当代建设新农村的基础, 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之一。

2.1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 新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 对新型农民的需求量十分巨大

只有具有一定数量与一定素质的新型农民, 新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才可能成功。因此, 新型农民已成为新农村建设最迫切的力量。新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动力, 只有农民的基本素质上去了, 才可能增加经营渠道, 进而推进农业的现代化步伐[2]。

2.2 在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国策下, 新型农民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一方面, 新型农民可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收入, 使新农村建设稳定根基。从前农民只满足于温饱等需求, 而今天,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国家政策给予农民很好的发展机会, 新型农民可很好的抓住发展机会, 完成脱贫致富。

2.3 新农村的建设

对新型农民的需求已成为必然, 其中, 有效的培养新型农民, 使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完成转型, 其中包括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人员, 同时应适应社会工业化推进, 可有效地促进农民向新型城镇人口或市民转化, 做到高素质、稳定的推进社会发展[3]。

3 开展新型农民培训

我们结合每个地方农业与农民的实际情况, 以主导产业为中心, 对农民进行专业化培训, 如果条件允许, 可在每一个村建立学习指导班, 同农民打成一片, 更有利于培养效率。首先, 可以选择有显著特色的专业村庄, 在这个群体中, 可选择以从事养殖业能手、擅长科技能手等为主要的培养对象, 因为这个群体相对来说接受能力要强一些, 从而以此为示范, 从小群体入手, 开展与农业相关的培训, 在有效范围内, 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生产技术水平, 使其成为勤劳、懂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 在这之后, 可适当调整农业的生产产业结构, 推动建设新农村, 发展当地的农业特征, 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具体而微, 可从如下几点出发[4]:

3.1 结合当地农村的特点与季节需要

有效地开展各种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技术、经营、管理的培训。同时应注意农民的学习能力, 尽量做到使农民易学、易懂的培训。

3.2 在新型农民培训过程中

首先应注重的是新型农民培训的实际效果;要坚持培训的内容具有实际意义, 同时, 在新型农民培训时, 结合当地情况, 做到针对性强, 实际意义强, 同时可使农民尽快致富, 提高其生产学习的积极性。

3.3 培训内容

在新型农民培训, 其首要目的是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水平, 包括与农业相关的技术、知识等方面;结合现代发展的需要, 新型农民培训应提高当地农民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 使其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尽量做到农产品对环境无伤害、食品安全、无食品添加剂等;新型农民培训可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能力, 同时可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管理能力;新型农民培训可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职业道德、遵守相关的法律等;新型农民培训可提高农民再就业能力。

4 培训核心工作

针对新型农民培训的培训工作, 以下几个方面应特别注意[5]:

4.1 新型农民培训应能提升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

在新型农民培训过程中, 农民吸收现代的先进文化, 使其转化为文化型的农业从业人员。其有效的途径有:

4.1.1 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4.1.2 加强建设现代社会的公共文化设施

4.1.3 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4.2 新型农民培训可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

在新型农民培训过程中, 可适当地用现代科学技术培养现代农民, 可使其具有更多的现代技能。其有效的途径有:

4.2.1 专业技能培训

4.2.2 专业技术的指导

4.2.3 典型科学技术的示范提高

4.3 新型农民培训可提升农民的道德文化

在新型农民培训过程中, 可用中华文明熏陶农民, 塑造文明型的现代农民。其有效的途径有:

4.3.1 法制教育与宣传

4.3.2 加强建设思想道德

4.4.3 文明活动的开展

5 结 论

本文就培养新型农民的目的, 介绍了培养新型农民的现实重要型, 详细介绍了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方式, 详细叙述了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过程中的关键点, 通过有效的新型农民培训, 培养出千千万万的懂技术, 有文化, 善于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 从而达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艳辉, 杨伟坤, 徐文苓, 阎东彬, 胡秀花, 杨建永.河北省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 (10) :58-61.

[2]周建华, 王锡锋.新型农民培训:瓶颈与对策[J].江苏农村经济.2012 (03) :125-129.

[3]张力, 王汉奇.创新思路发挥特色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27) :212-215.

[4]苏现.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为农民致富插上了翅膀[J].甘肃农业.2010 (12) :132-135.

基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及对策 篇4

关键词:职业农民 现状 对策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民是最大的人口群体,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演变,新型职业农民的涌现,农民教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农业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现状

1.科技文化素质低下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培育新型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求,说到底“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我国农民基数大、素质相对偏低。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在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6.7%,接受过系统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49%。根据栾川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全县农业人口约为28万人,农村劳动力11万人。其中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者占41.2%,比全国平均数据高4.5%,初中文化程度者占49.2%,高中文化程度者占8.6%,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0.08%。从以上数据显示我县劳动力文化水平远低于全国水平。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制约了先进技术示范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制约了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制约了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和制约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绊脚石。

2. 基层人才流失严重

栾川县属山区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主要表现为:“数量较大、素质较低、分布较广、技能较差”。据统计全县农村劳动力男性8.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6.3%,女性10.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3.7%。形成女多男少的劳动力现状的原因主要是男劳动力中外出务工造成的。当前农村大量的优秀“农村人”通过升学、参军、打工、经商等脱离农村。从上述劳动力组成结构看,农村生产要靠妇女和老人,以及农村许多“留守儿童”的现象不只是一个地方的问题,而是全县乃至全国农村的一个共性问题,也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受机构改革及其它因素制约,农村基层科技人员年龄偏高,加之退休,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懂技术人员和农民的拥有比例严重下降。

3. 农民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

栾川属典型的深山区县,基本地貌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制约,出现了“民工荒”与“民工潮“的不对接状态。由于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农业效益低,使农民主动接受培训提高素质的内在需求动力不足。农民培训能力不足,接受培训内容单一,数量少,覆盖面小,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缺乏职业技能。这不仅成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严重制约。近年来,各级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农业部实施的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等对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每年直接获益培训的农民仅占农村劳动力的14.3%,除各类涉农部门外,直接承担农民培训服务的机构不多,培训形式单一,培训能力薄弱。

二、当前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对策

1. 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完善培训体系。我国参与农民培训的机构很多,但始终没有形成协调统一完善的培训体系。近年来虽然政府加大了对新型农民培训的宏观管理,但是受机构改革影响,目前培训机构人员偏少,专业教师偏少,在培训中往往力不从心、顾此失彼。因此,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合,多方参与的形式实施农民培训很有必要。首先要建立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的培训机构的管理考核与认定,建立统一的农民培训师资队伍。二是建立以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技术推广为一体的新型农民培训服务体系。对现有的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技术推广等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形成以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的农民科技教育网络。同时还要广泛发动和依靠农业产业协会、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更好推动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开展。

2.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筹措农民培训经费实现培训资金共享。要想提高农村整体文化素质,除了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以外,更需要农村农民提出自我发展思路想法。近几年国家虽然加大了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投入水平相对低下,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和制约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因此加大新型农民教育培训,需要各方筹措经费,地方政府除中央财政投入,受培训主体、社会应共同分担,各种机制并存,多渠道筹措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的新机制,不断增强新型农民培训投入,实现培训资金共享。

3. 新型农民培训要与当地农村发展实际相结合,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新型农民与传统上的农民有很大不同,新型农民是综合各种要素的新生产者。农业的发展,农民和农村稳定除了需要进行一系列重要的制度改革和政策扶持外,还需要综合素质良好,能够全面了解,掌控农业生产及其相关政策动态的职业农民。因此,在提高新型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同时更要重视培训的实效性。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提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十分重要。如“项目式”培训模式、“示范基地式”培训模式、“创业式”培训模式、农业教育培训模式、具有栾川特色的“专业社+基地+社员+农户”经营模式等等。通过技术培训,每年可带动274个农户,实施种植猪苓、天麻、冬花、金银花等名贵中药材,每667平方米年产值可达到1.5万元;食用菌、药用菌高产种植技术,规模发展,每年可创利润在10万元以上的农户不计其数。这些实践探索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缺乏对新型农民培训的实际需求研究,在培训中农民往往缺乏积极能动性。所以在新的背景下,不断优化新型农民培育模式,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大力推广新模式的实际成果。加快推进培训新型农民的步伐,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市场决定新型职业化培训的规模和方向,背离了市场规律的新型农民培训体系必然使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效率低,效果差,缺乏快速集成培训供给的能力和协调整合培训资源的机制,所以培训的实体必须遵循市场的客观规律,才能使培训产生最大的效益。

(作者单位分别为:栾川县农广校 栾川县新农办 栾川县植保站 )

参考文献

〔1〕王泰群农民教育激励机制初〔j〕农业科学.2011(06)

〔2〕钱淼 元伟 农民职业化培训的市场化研究

〔3〕梁艳萍《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4〕郝婷 构建农民培训机制 来源网络

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思考 篇5

1 吃透上头, 准确定位培训目标

“吃透上头”就是要深刻领会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随着农业农村发展阶段性要求不断深入, 先后开展了农民技术骨干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多个培训项目。据统计, 仅“十一五”期间, 国家共落实农民教育培训资金150亿元以上, 年开展各类农民培训1亿人次以上[3]。

由于农民培训种类较多, 培训目标不同, 因而实施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但许多基层农广校并没有认真研究相关培训项目出台背景, 没有吃透领会上级精神, 总是“以不变应万变”, 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吃透国家政策, 领会上级部门要求是基层农广校一门重要必修课。比如,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是2006年由农业部、财政部组织实施, 主要针对我国大量没有接受过基本的职业技术教育, 缺乏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 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民而开展的, 目的是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 增加收入;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在2012年中央1号文件中首次提出, 其主要培训对象是种植、养殖、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及农村经纪人等新型市场经营主体, 培训目的是培养一批以农业为职业、具有较高素质和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根据2类培训出台背景分析, 两者在培训对象、培训要求上存在明显差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点是吸引“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 并把农业生产作为终身职业, 从技术型的农民转变成市场化的农民, 因此更加注重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基层农广校在制订培训方案、选择培训对象时, 要充分理解这种差异, 有的放矢地做好培训工作, 提高培训效果。

2 摸清下头, 科学制订培训方案

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 基层农广校只有把下情摸清、摸透、摸细, 才能使培训方案更加科学, 更具有针对性。而摸清下情的唯一途径便是调查研究。

2.1 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区域经济是综合反映区域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 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上。掌握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特点是科学制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的前提。基层农广校应注重加强对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的现状、布局、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将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要求在培训方案中予以体现, 同时根据培训对象、产业特点不同,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2.2 掌握区域农村劳动力现状

基层农广校应充分掌握区域农村劳动力现状, 如劳动力年龄、性别、素质结构与数量比例、务工务农比例、人员区域分布等基础数据, 重点瞄准农业生产企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种养大户等培训人选, 这群人具备成为职业农民的潜质, 可以培养成为生产技能型、经营管理型、技术服务型和市场营销型等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端“职业农民”。

2.3 掌握区域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业产业化是以主导产业为中心, 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地方发展, 形成贸工农、农工商、产供销、农科教等一体化经营模式[4]。基层农广校应充分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离不开农业产业化。从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规模化、市场化、一体化 (产业链) 、科技进步与农村社会发展5个方面[5]评价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并对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3 借鉴外头, 实现培训形式创新

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中国尚处于理论探索与实践试点阶段, 且与传统的农民科技培训在培训对象和要求上存在着本质差别, 因此, 基层农广校应充分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艰巨性, 在因地制宜开展培训基础上, 应合理借鉴国内外成熟的培训经验, 实现培训形式的创新。

3.1 借鉴先进国家培训理念

国外比较成熟的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分为东亚、西欧和北美3种。其中东亚模式以日本、韩国为代表, 这一地区共同的特点是人多地少、资源有限, 很难形成较大的土地规模经营;西欧模式以法、英、德国为代表, 主要指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农业经营单位进行农业生产, 通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的模式;北美模式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 主要结合自身自然资源丰富, 土质肥沃, 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特点, 构建以农学院为主导的农业科教体系。基层农广校应结合国情和本区域农业生产特点, 有选择地借鉴先进国家职业农民培训理念。

3.2 借鉴发达地区培训形式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基本可分为“三类十一型”模式[6]。其中, 政府主导类包括政府工程型、院校培育型、远程教育型、创业扶持型和文化活动型;政企配合类包括园区依托型、推广服务型、科研项目型和科技示范型;市场运作类包括合作组织型、产业促进型。基层农广校应根据不同经济区域、不同产业领域、不同的培训目标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 并实现由政府主导类模式向政企配合类模式转变, 条件成熟的可以过渡到市场运作类模式。

4 抓好里头, 确保培训实施效果

由于区域资源条件、主导产业、发展基础和理念存在较大差异, 基层农广校在借鉴先进国家和发达地区成功经验时, 要因地制宜, 苦修内功,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做到“知天时、明地利、谋人和、接地气”, 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

4.1 知天时

培训选时应根据农事、农闲或开展专项活动前后等, 便于扩大培训范围。例如, 农作物种植培训课选时应抓住农业生产关键时期:秋种前、开春后、小麦拔节期、果树幼果期等, 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时段。

4.2 明地利

要善于利用地利, 因地制宜, 合理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和培训地点安排等。在充分考虑区域地理环境、资源现状等基础上, 围绕主导产业设置专业;在课程设置上, 除了常规的种植、养殖技术外, 应开设农产品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经纪人实务等专业课程。在培训地点安排上, 除常规的课堂集中教学外, 还可将课堂搬到田头、地头、船头或组织到先进地区学习, 提高培训实效。

4.3 谋人和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农业、教育、共青团、妇联、财政、基层政府等部门, 因此基层农广校应善于加强与各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 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 共同推进。一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在经费、人员、政策、物资等方面的支持, 争取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建立起以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为主体, 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4.4 接地气

许多农民培训工作之所以变成“走过场”、“花架子”, 其共同原因是培训工作脱离生活、脱离实际, 脱离百姓。基层农广校要把“接地气”作为培训效果评价的重要标准。一是“走近”群众。采用送教下乡、教师进村等方式, 把教育培训办进农村、办进田间、办进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二是“求教”群众。甘当小学生, 真心实意地拜群众为师, 不能“门缝里看人”;三是用群众语言。用农民耳熟能详的语言授课, 使农民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 避免成为“空中楼阁”式的培训。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 将实现中国梦贯穿始终。基层农民农广校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主体, 责无旁贷。在培训实施中要注意把握政策、熟悉下情、加强交流、注重效果,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摘要:当前,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愈来愈受重视, 而农广校培训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提出基层农广校应坚持“四头并举”, 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即吃透上头, 准确定位培训目标;摸清下头, 科学制订培训方案;借鉴外头, 实现培训形式创新;抓好里头, 确保培训实施效果。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参考文献

[1]马跃.全力加强农民教育推动实现中国复兴梦[EB/OL]. (2013-10-10) [2013-10-18].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010/c40537-23153211.html.

[2]农业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EB/OL] (2013-07-19) [2013-10-18].http://www.moa.gov.cn/zwllm/zxfb/201307.20130719_3531505.htm.

[3]张桃林副部长在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2011-12-28) [2013-10-18].http://www.moa.gov.cn/govpublic/kjjys/201112/t20111228_2446994.htm.

[4]肖非.吉林省农业产业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7.

[5]张雪峰.江苏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 (7) :49-51.

加强新型农民培训的一些思考 篇6

一、分类型分对象开展培训

根据不同类型培训对象特点和需要, 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 是新型农民培训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一是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培训对象以从事农业经营管理, 包括种植业生产服务人员、畜牧和渔业生产服务人员、兽医服务人员、农机服务人员等为主。培训内容以农业生产及管理技术、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农机操作及维修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及农村社会管理知识等为重点, 辅助开展以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培训。二是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培训对象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包括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和村级农技员等为主, 其中, 突出培训种养和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内容以农业科技知识、农机化实用技术等为重点。三是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培训对象以在农村有创业愿望并有创业基础、年龄不大、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农民, 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头人、涉农企业创办人、农民创业带头人、大中专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等为主, 其中, 突出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头人、涉农企业创办人、农民创业带头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内容主要是创业理念、创业技巧、经营管理和相关专业技术等。

二、积极引导农村中学毕业生参加职业教育

各类职业学校是培训新型农民的重要阵地。2011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 提出落实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 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农村初中、高中毕业生有相当部分将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成为新一代的农民。要大力宣传国家面向农村的优惠职业教育政策, 将农村中学生就读职业学校实行免学费的扶持政策、六盘山区广西11个连片特困地区29个县户籍的学生可享受国家助学金、“雨露计划”范围的12县户籍的学生可享受扶贫困难补助、就读涉农专业可享受国家助学金等扶持政策宣传到广大农村, 吸引广大农村中学毕业生就读各类职业学校, 培养大批年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引导农村中学毕业生就读涉农专业, 如农业机械化技术、农村经济管理、水产畜牧养殖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发展现代农业急需的农村实用技术, 为现代农业发展培训实用人才。

三、加强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 大部分基层培训机构设施陈旧, 师资队伍年龄老化、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 已不能适应新型农民培训需要, 必须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建设。一是加强培训机构建设。整合现有培训资源, 改造和完善一批教育培训机构, 扩大培训机构规模, 提高档次。办好县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改善办校条件, 扩大招生规模, 完善就业服务。规范县级农机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 加强校际联合, 实现教育培训机构资源的优势互补, 增加培训项目。二是创新培训形式。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和用工市场情况确定培训形式。坚持初、中、高级培训相结合, 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 技术等级证书培训与学历培训相结合, 职业技术培训与上岗后的再培训相结合, 大力实行订单、定向、委托培训。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加速培养、积极引进、聘请结合”的办法, 造就“双师型”师资队伍, 努力解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协调, “双师型”教师和专业教师短缺的结构性矛盾。

四、加强实用科技培训

农村实用科技是新型农民重点培训内容。培育科技生产型农民, 培育大批农村实用型人才, 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前提和基础, 是广西农民人均收入倍增计划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多年来, 大多数的农民还是习惯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粗放的耕作方式, 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实用型农民不多, 大力培育科技实用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要加强农技干部队伍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农业专业技术水平, 增强他们为农民服务的本领, 使他们尽快成为农民增收的谋划者、农民利益的维护者和“三农”工作的服务者。加强农业技术骨干培训, 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和专业户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使他们成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发挥模范示范作用。面向广大农民分类分层地扎实推进农业实用科技培训。要创新培训方式, 更新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上要采取在农闲时间利用乡镇农技校集中办班开展培训的基础上, 在生产季节委派科技特派员、组织科技宣讲小组进村入户, 深入田间地头适时开展科技宣讲、科技示范、疑难问题解答, 促进产学结合、增强科技培训的实效;培训内容要因地制宜, 以水果、蔬菜、食用菌丰产栽培技术, 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水产畜牧养殖技术, 种养品种改良等技术为主, 做到授其所需、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五、创新培训工作机制

在充分发挥政府公共部门培训机构作用的基础上, 通过市场机制, 充分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技术协会等的作用。培训模式上, 采用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发放技术明白纸相结合的方式, 实现培训、指导和服务三位一体。项目管理上, 建立目标责任制, 调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性, 形成工作合力。建立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 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 了解培训工作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引入竞争机制, 农民可以持培训券, 跨区域自主选择培训机构, 形成竞争, 提高培训质量。在竞争的基础上, 引入淘汰机制, 对于培训合格率低的培训机构, 取消其参与农民培训的资格。

六、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逐步探索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 企业、社会和农民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投资体系。要整合培训专项资金, 将“阳光工程”补助资金、困难补助资金、“雨露计划”培训资金统一纳入专户管理。各部门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对新型农民培训资金投入和硬件投入, 不断扩大资金规模, 完善培训条件。加大企业培训投入力度。用工单位负有培训本单位农民工的责任。认真落实“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 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 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 可按2.5%提取”的规定, 积极督促用人单位培训经费落实到位。鼓励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金融部门应创新服务方式, 设立小额救助贷款, 缓解新型农民培训资金困难, 资助其完成培训学习。

摘要:文章就当前广西新型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新型农民培训的一些思考和措施。

赣南新型职业农民英语培训 篇7

( 一) 问题

1. 赣南农民受小农意识和落后保守思想的影响, 导致其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培训, 使得职业农民的发展受到阻碍。

2. 赣南农民数量大, 居住分散, 传统单一的培训模式不能达到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

3. 职业农民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 完善基础设施, 改善培育条件都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撑, 培育经费不足影响了赣南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 二) 原因

1. 赣南农村教育发展长期滞后, 农民继续教育工作长期处于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设施、设备不完善、师资严重欠缺, 农业经济、教育、技术推广相互脱节, 有限资源被无限地瓜分和浪费的状态。

2. 由于赣南地区长时间的闭关自守和经济条件限制, 广大农村的英语教学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3. 赣南许多地方根本就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设备, 现有的、有限的现代传播媒体也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造成赣南新型职业农民科技水平、英语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二、赣南新型职业农民接受英语培训的必要性

1. 有利于促进赣南新型职业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入WTO以及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之后, 赣南的农业已经不能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只有通过进一步的英语培训, 他们才能够更好地面对知识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2. 有利于树立赣南新型职业农民终身教育的观念。赣南新型职业农民一生可能会碰到不同的生意对象, 会接触到各种新研究出来的农产品, 或农业科技, 这就要求他们努力提高英语水平,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与要求。

3. 更好地促进赣南新型职业农民在工作中注入新认识、新思维、新战略。缺乏交流的人才必然会固步自封, 通过英语培训赣南新型职业农民们有更多的机会同外国同行进行交流, 出现问题时他们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积极性, 广泛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 对问题将会有新的认识, 解决问题也不难有新的思维和新的战略, 从而使他们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4. 英语培训有助于赣南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接受了一定的培训, 突破了语言的障碍, 他们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其他国家的农业类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 其中, 赣南新型职业农民英语培训也可列入到行列中, 由于加入WTO以及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之后, 教育类的交流合作也是势不可挡。因此, 我们可以预见, 赣南新型职业农民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将会是深层化发展, 其广度也不容置疑。

三、赣南新型职业农民英语培训的方法

1. 必学增强赣南新型职业农民终身学习的意识。知识经济的发展, 迫切要求我们必须终身教育。首先必须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调整政府教育部门的思路, 为因各种条件限制无法到高等学校受教育的人提供机会, 接受终身教育和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加速培养适应加入WTO以及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新环境的人才。

2. 必须增加赣南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教育方面的投资, 为办好各类职业教育, 包括英语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建立教育培训网点,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这正是全民教育, 农、科、教的结合点, 是实现“四化”目标的具体形式。

3. 必须建立一支既懂农业科技知识, 英语水平又较高的教师队伍, 培养一批骨干人才。以点带面, 逐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 提高抵御经济全球化带来风险的能力。

4. 改革英语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更新英语教学内容。

( 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改革英语教学手段。建议除政府按财政承担能力, 有计划地划拨教育培训经费外, 加强与有关产业、企业合作办学。企业出资, 拥有设备、技术部门或单位提供设备、技术, 教育、培训部门负责选派师资和行政教学管理。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共同受益。使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运用、发展有资金、设备、技术作保障, 为广大农村培养更多的人才。

( 2)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提倡的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传播技术手段和教育理论, 实现教学优化。它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系统设计教学环境, 优化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记忆,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 3) 更新英语教学内容, 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赣南农业经济市场化, 产品外销的机会越来越多, 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交往的机会也会越来越频繁。英语教学内容除应包括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其它相关专业英语知识外, 还应补充具时代性、实用性、技能性、针对性较强的一些内容。例如, (1) 产品 ( 质量) 特点介绍; (2) 产品制作工艺流程; (3) 产品合同样本; (4) 商务礼节; (5) 贸易规则; (6) 洽谈技巧等内容以及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内容。

( 4) 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积极主动支持和鼓励建立近、远程教育学习网站, 以便满足渴望终身教育、继续教育人士的需求。既可以共享高素质的师资、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 还能够保证教学质量, 扩大受教育面。

总之, 加入WTO以及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之后, 赣南的农业如农产品、市场、产业结构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赣南农业现存的各种矛盾可能会激化, 而解决这些问题, 迎接挑战, 就要提高赣南农业各个方面的科技含量, 加强对赣南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 包括英语培训, 使赣南各类新型职业农民更能够符合市场经济需要, 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熊学萍, 何劲.中国农民面临“入世”的挑战及其对策.南方农村, 2002, (03) .

新型培训方法 篇8

关键词: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效果

一、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调查区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是对新疆新型农民培训方面所进行的一次调查, 调查范围是昌吉州的5个县市, 以此作为调查样本的采集地, 这5个县市分别是: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和五家渠市。调查的对象是这5个县市的农民。

本次调查所采取的调查方式有问卷式和访谈式。对所要调查的对象通过发放问卷能快速、有效地获取需要的信息, 同时用访谈式加以辅助, 以便更详细、更全面地收集信息。调查方法则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即从这次选定的调查对象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人或单位作为样本, 通过对样本的随机式调查研究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数据主要来源于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所得, 还有与被调查者的访谈, 以及统计年鉴上的相关数据。调查问卷分别在昌吉州的五个县市各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 总计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 (附录) , 最终收回有效问卷492份, 问卷有效率达98.4%。男性占调查样本的比重为63.2%, 女性占36.8%;汉族占调查总体的53.8%, 少数民族占46.2%;年龄在41—50岁的人数最多, 占45.2%。被调查样本中, 大多数农民都没有参加过技术培训, 占到调查总体的74.6%。在收入方面, 家庭收入的来源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果树、蔬菜栽培方面, 其中养殖业所占的比重最多, 达到了80.5%;整体上看年收入是相对较高的, 90%以上的农民年收入都达到了5 000元以上, 但是依然有27.4%的人不满意自己的收入, 只有17%的人是非常满意自己的收入。

总之, 各项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调查样本总体呈现正态分布特征, 且能够反映当前新疆农户的基本特征以及其培训情况,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调查情况分析

1. 获取培训信息渠道广泛

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 作为农民科技培训的信息, 其渠道也会因为地区、具体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在昌吉州所调查的5个县市中, 获得培训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在这6个获取信息的渠道中, “村干部通知”占41.1%;通过“培训组织人员通知”获取信息的有123人, 占25%;通过“家人、亲戚朋友口头相传”获取科技培训信息的有98人, 占19.9%;通过“当地政府人员登门宣传”获取信息的有34人, 占6.9%;通过“报纸、网络等传媒上的招生信息”获取培训信息的有23人, 占4.7%;从“其他”方面获取培训信息的有12人, 占2.4%。这说明目前农民获取科技培训的信息虽然广泛, 但主要还是靠村干部的通知来获取信息的。

2. 培训内容以养殖技术为主

通过这次调查, 我们了解到目前农民科技培训的内容主要是以下6个方面:农民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养殖方面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占培训内容的35.1%;其次是种植知识方面的内容, 所占比例为32.6%;法律知识所占的比例为23.5%;文化知识所占比例为6.3%;管理金融等知识所占的比例为1.8%;外出务工技能仅占0.2%;其他方面的内容所占比例为0.5%。这不仅说明了农民科技培训的内容较广泛, 也间接证明了培训工作的实用性。

3. 个因是导致没有参加培训的主因

导致农民没有参加科技培训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其中, 主要原因集中于“培训时间、地点不合适”和“培训费用较高”这两个方面。前者有198人因此没有参加培训, 占40.2%;后者有179人因此没有参加培训, 占36.4%。其次, 因为“不知道什么地方举办培训”没有参加培训的有45人, 占9.1%;选择“就是不想去, 没有原因”的有32人, 占6.5%;因“培训内容不切合实际”没有参加培训的有15人, 占3.1%;选择其他原因的有23人, 占4.7%。调查分析结果说明了导致农民没有参加培训的主要还是培训方式的原因, 与其他主体的原因关系不是很大。

4. 专家在田间和课堂讲授是培训的主要形式

培训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但根据调查, 当前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的主要形式是以下6种。培训的主要形式是“村委会组织的专家田间或课堂讲授”, 这种形式的培训占49.7%;其次是“合作社 (协会) 组织的培训班”, 占35.7%;“上过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农广校) ”的占3.5;“在大中院校上的培训班”占2.4%;“外出务工技能培训班”占1.5%;其他形式占6.8%。分析结果说明, 由于集中上课式的培训所占比例较少, 所以培训的形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5. 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民培训的动力

在回答“您目前最希望政府帮您做的事情”这道问题中, 农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愿望对以下选项做出了排序, 它们的顺序依次是:“B建立健全农民的社会保障, 如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A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让农民得到实惠”;“D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修整村容村貌”;“H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和其他产业”;“F完善农民的教育体系建设 (学校、师资等) ”;“C进一步激发农民从事种植业和其他农副业的积极性”;“E改善乡风民俗, 提高农民的道德和文化素养”;“G大力提升农民的科学技术和技能水平”。

三、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效果分析

1. 农民科技培训效果显著

这次所做的调查显示, 农民科技培训效果很显著。69.5%的人认为培训非常有效果;132人认为培训一般有效果, 占调查总体的26.8%;只有18人认为培训没有效果, 占调查总体的3.7%;没有人认为培训是完全没效果的。

此外, 在通过培训后取得的证书方面, 近85%的农民通过培训取得了各种培训证书。

2. 增加农民收入

从调查和访谈情况看, 开展了培训工作的县市农业经济形势多少都有良好的发展;相关的培训技术对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促进作用, 甚至还能带动周边的农民得到收入增加。昌吉州统计局调查资料显示:55 689名培训人员中接近一半的学员家庭收入都有所增长。

3. 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

农民进入市场能够降低风险的前提是提高组织化程度, 这也是农业发展的向上趋势。散户在获取市场信息、技术和资金支持上的能力是不强的, 因而就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这不仅很容易造成农产品资源的浪费, 还会给农户带来损失, 打击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而且散户因为分散, 所以在农产品供给方面就不能形成规模效应, 就不能满足大企业对原料的需求。呼图壁县在培训中结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向广大农民学员介绍和宣传, 提高他们的认识。

4. 理论指导实践, 培训切合实际

之所以在农民学员对于培训的方式满意度和培训效果上都取得了成功, 原因就在于理论指导实践, 培训切合实际的需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充分考虑到了农民每个学员的特殊性和需求性, 在传授理论的前提下, 以“一对一”的培训方式让学员在短期内就能够理解所学技能, 为技术的更进一步掌握打下基础。与此同时, 培训的内容与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一致, 培训内容不是随意的, 而是经过专家及相关部门考察后所定的。这种有针对性的培训最终起到了实用的效果, 为当地农民的技能提高起了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雨.农民科技培训的培训模式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07, (8) :581-584.

培育新型农民创新培训模式的思考 篇9

关键词:新型农民;新农村;农村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篇章中谈到了培养新型农民的问题,强调: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只有培训好新型农民,才能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和农民增收增富,才能又好又快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新型农民培训模式重构原则

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创新新型农民培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前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状况,培训内容、形式甚至培训时所用的语言一定要适应农民的实际,语言尽可能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培训方法尽量简便,便于接受;方式上尽量用案例法或实体展示,便于掌握,尽可能作到“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2.实用性原则。培训应以农民为本,突出农民这个核心和主题,以尊重农民意愿和满足农民需求为出发点。我国现有新型农民培训有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四个工程。要作到“农民想学什么,就教什么”。

3.针对性原则。新型农民培训的对象是农民而非一般学生,他们是成人,成人学习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较为成熟,自主性强,并且有很强的“即学即用性”。因此在设计培训方案时应考虑到这些,力争使每位参加培训的农民均有所收获,都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达到培训的效果。

二、创新培训模式研究

1.直接参与培训模式。直接参与培訓模式是指在农村生产第一线,现场农民直接参与讲解、示范、操作和解答等活动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一是直接面对农民。指导人员和农民直接面对面交流。二是直接在实际现场开展培训。三是培训内容紧密围绕实际生产和工作中所需的知识,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2.职业院校(成人校)为培训主体的农民培训模式。近几年,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基本形成了“每个地(州、市)有一所高职院校,每个县(市、区)有一所职业学校”,大多数乡镇都有成人教育中心校或农社区教育中心的格局,职业院校有大量从事农业的技术力量和教师。

职业院校(成人校)为培训和体的农民培训,首先,要以提高劳动者生产技能为主。其次,要改变内部培养农业人才的传统模式,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产业外急需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而扩大劳动力就业的出路,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

3.团队讨论式培训模式。团队讨论式是以同类型培训的学员为团队,通过开放式的讨论,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和智慧,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别人的经验,碰撞创造的火花,开拓想象的空间。充分利用培训、考察、讨论等多种手段,给农民更新知识,通过“耳目一新”,实现“脱胎换骨”。

4.“点面”结合模式。“点面”结合式新型农民培训模式是立足当前,通过一系列培训与服务,在农村培养一批科技、经济和管理能人,再通过这些能人影响和带动一方百姓共同富裕的培训方法。这种培训模式在培训人员和内容上有一定的要求,一是培训对象要求较高,是新型农民中的精英。二是在培训内容上要求要按照农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要求,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经济知识等的系统教育与培训。

5.流动模式。针对一些乡村居住分散偏远,利用逢集或走村的形式,组织技术人员,组建县、乡两级流动培训服务队深入各地开展培训。这种方式人员组织灵活,对于农民急需解决的紧急问题可以迅速作出反应,迅速解决。由于培训组织自由,形式灵活,能够使培训人员与农民之间实现更好地交流。

此外,根据具体的培训对象和培训目的不同,培训模式还有订单式、网络式、基地辐射等多种形式。

三、结论

农民培训模式不能总是保持不变,应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其动态发展性,一方面表现为对培训内容的充分关注,另一方面体现为多层次、多规格的培训目标。培训应创新模式,采取多种方式,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兰.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

建立面向新型企业的有效培训机制 篇10

关键词:新型企业,培训,机制

何谓新型企业?即拥有先进生产力, 包括先进生产工具和先进劳动者的企业。生产力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首先由少量先进的劳动者进行创造型劳动, 然后推广到广大劳动者, 这一过程不是自然生成的, 而是双方的互动过程, 即教与学,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劳动者培训。

为什么要进行劳动者培训呢?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技术不断地进步, 当劳动者不能适应新型生产工具时, 生产力就会被束缚, 生产效率就得不到提高, 为了使劳动者更好的驾驭先进生产工具, 劳动者培训便出现代企业的管理之中了。

从旧有的培训看其弱点, 我们原先的培训基本是古老的延续, 即师傅带徒弟, 师傅负责把徒弟教会, 教会了, 徒弟就出师了, 培训结束, 然后徒弟再教徒弟, 一直延续至今。这种培训是最原始的培训, 即口传心授的“一帮一、一对一”的培训方式。然而这种培训方式优点是徒弟会了, 缺点是仅仅是会皮毛而已, 正所谓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不可避免的是师傅总会留一手, 这样下去徒弟会一直退化下去。遇到天赋高的徒弟, 就产生天才,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不缺乏天才, 而缺乏人才的原因, 而企业需要的正是大量的人才。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就需要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培训机制。

作为化工界老大的杜邦公司在培训方面独具特色。公司的企业理念的第一条就是重视人材, 其中, 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尤为突出。杜邦公司不仅注重对每一位员工的培训, 而且培训方法也很独特。

一、系统的培训方案

杜邦公司不仅具有严密的管理体系, 而且拥有一套全面的、独特的培训体系。公司的培训协调员只有几个人。每年, 他们会根据杜邦公司员工的素质、工作经验、各部门的业务发展需求等拟出一份培训大纲。此份大纲上清楚地列出了该年度培训课程的题目、培训教员、培训内容、拟达到效果、授课时间及地点等。

二、平等的培训机会

公司中每个员工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都有所不同, 因而要根据员工不同的需要给予不同的培训。在年度工作总结中, 每位员工都可以向自己的上级提出自己的培训需求。上级主管会根据员工的工作范围, 并结合员工自己的需求, 参照培训大纲为每个员工制定一份培训计划, 员工会按此计划参加培训。

三、特殊的培训教员

杜邦公司的培训教员一部分是公司从社会上聘请的专业培训公司的教师或大学的教授、技术专家等, 而更多的则是杜邦公司内部的资深员工。在杜邦, 任何一位有业务或技术专长的员工, 小到普通职员, 大到资深经理都可作为知识教师给员工们讲授相关的业务知识。

杜邦公司如此特殊的培训方法, 令全体员工素质普遍提高。因而杜邦的“人员流动率”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 在杜邦总部连续工作三十年以上的员工随处可见, 这在美国应是很难得的。

从杜邦的培训方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思路:

(一) 培训的主体

即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两方面。

1、建立专业的兼职培训者队伍。

工程师加培训者的队伍, 特点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导, 从基础上充实被培训者的基础知识。

技师加培训者的队伍, 特点是以操作为主体, 在实践上提高被培训者的能力。

培训者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培训的质量, 培训质量要从四个方面控制:

(1) 培训者选拔的控制流程:自我推荐与强制认证。自我推荐作为提高型培训的主体, 强制认证为基础型培训的主体。

(2) 动态化的培训者管理:培训者队伍与企业聘用专业技术人才一样, 合格的任教, 不合格的退出。

(3) 培训者的认证标准:通过国家的相关考试及企业内部的考核标准来认证。

(4) 培训者的等级划分:按照培训对象的等级不同划分。

2、面向的被培训者

应是最广泛的企业职工。分为三部分:

(1) 最急需培训的初级员工:以年龄结构轻, 有基本理论基础, 但没有实际经验的人为主体。这部分人员必须进行强制培训, 不合格的不能录用。

(2) 已经掌握基本技能的中级员工:即有一定工作经验, 能基本满足于现状的人员。这部分人员强制培训与提高培训相结合, 从而为达到更高一级打好基础。

(3) 达到一定技术标准的高级员工:各类管理技术拔尖人才、技术大拿, 则以提高型培训为主导。

(二) 培训的过程

1、培训分为硬培训与软培训

软培训是操作技能式培训, 以出师为目的;硬培训是资格认证式培训, 以取证为目的。我们所说的培训应以二者的结合为基础, 达到软硬件双丰收。

2、立足岗位学习

这是解决工学矛盾的必由之路, 任何脱产的学习都将对工作产生影响, 尤其在用人少, 工作量大的单位表现更为突出。培训的目的就是要学以致用, 以提高工作绩效为本。

3、相互学习

教与学互动进行, 融化在实际工作中, 使双方都从培训中受益。培训是自学与教学的结合体, 双方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这样带来的不仅是良好的培训效果, 而且提高了双方的工作绩效。

4、最后演化成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

形成企业全员学习的氛围, 把企业建成学习型企业。一个现代企业如果缺少了现代培训文化的企业, 它将会走向一个保守的道路, 成为一个自我满足、没有进取精神的企业, 因此我们就要从人着手, 从培训开始。

(三) 培训的考核。

1、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这是检验培训成果的第一步, 是表面的承认培训结果。是被培训者认证教育的依据。

2、成绩与激励惩罚相挂钩

用经济杠杆等激励法刺激培训的主动性, 使培训者的知识充分体现其价值, 使被培训者的学习更加积极。用适当的惩罚作为督促培训的工具, 使轻视者重视, 使保守者开放。

3、工作绩效与培训结果相关联

培训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工作绩效, 如果工作绩效没有提高, 应视为培训失败。工作绩效才是培训结果的最终体现。

上一篇: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干预下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