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处理

2024-06-04

卫生处理(共10篇)

卫生处理 篇1

《羊屠宰检疫规程》检疫对象有八种疫病, 包括口蹄疫、痒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炭疽、布鲁氏菌病、肝片吸虫病、棘球蚴病。笔者根据多年的检疫经验, 总结了各种疫病的检疫要点。

1 各种疫病检疫要点

1.1 口蹄疫检疫要点

1.1.1 宰前鉴定

病畜发热, 体温可升至41℃, 流涎、精神沉郁、跛行。蹄部有水泡, 烂斑, 甚至化脓、溃烂以致蹄壳脱落。乳房有水泡突起, 有的水泡破裂形成烂斑、结痂。口腔黏膜、舌有水泡, 溃疡。

1.1.2 宰后鉴定

胃肠有出血性炎症。心脏扩张质地松软, 心肌脂肪变性, 坏死, 切面呈现淡黄色斑纹或不规则斑点, 俗称虎斑心。心内、外膜有出血点。

1.2 痒病检疫要点

1.2.1 宰前鉴定

共济失调, 病羊伸颈摆头, 步态蹒跚, 转弯困难, 不能跳跃, 遇沟坡时反复跌倒, 或是因体能衰竭而卧地不起。步态高举, 头颈、胸腹部肌肉细微震颤。有瘙痒症状, 多发生在臀部、尾根部、腹部、头顶部和颈背侧。病羊常频频啃咬、蹬踢、摩擦发痒部位, 造成大面积脱毛和皮肤损伤, 甚至破溃出血。

1.2.2 宰后鉴定

肌肉, 内脏缺乏明显的、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 需要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1.3 小反刍兽疫检疫要点

1.3.1 宰前鉴定

病畜发热, 体温可升至41℃, 精神沉郁, 眼、鼻分泌物较多, 流涎。口腔黏膜、齿龈广泛行充血、出血, 口腔溃疡, 有坏死性病灶, 严重病例病灶可波及腭、颊部、舌头、咽喉等处。腹泻, 严重者排血水样便。咳嗽, 呼吸困难, 腹式呼吸, 胸部有啰音。

1.3.2 宰后鉴定

结膜炎、坏死性口炎。皱胃溃疡, 结肠和直肠结合处有斑马纹状出血。脾有坏死性病变。气管充血、出血, 肺充血、出血。

1.4 绵羊痘和山羊痘检疫要点

1.4.1 宰前鉴定

病畜发热, 体温可升至41℃, 体表少毛、无毛处及可视黏膜处有痘疹、痘肿或痘痕, 主要集中在眼睑、嘴唇、鼻部、腋下、尾根、公羊阴鞘、母羊阴唇等处。

1.4.2 宰后鉴定

咽、食道、胃、肠等黏膜上出现灰白色痘疹, 有的表面破溃形成溃疡。气管、肺部出现灰白色的痘疹或痘斑。

1.5 炭疽检疫要点

1.5.1 宰前鉴定

本病主要是宰前鉴定, 怀疑感染本病禁止剖检。发现可疑病畜, 不能急宰, 必须先做血片检查, 未经检验, 不得放血。炭疽主要症状有高热, 突然发病, 站立不稳, 倒地后全身痉挛, 呼吸困难, 可视黏膜发绀, 很快死亡;口鼻流出煤焦油样血液, 血液凝固不良, 尸僵不全。体表、直肠、口腔黏膜处发生炭疽痈症状。

1.6 布鲁士菌病检疫要点

1.6.1 宰前鉴定

母畜流产, 生殖道炎症, 排污灰色或棕红色恶露, 乳房炎症状, 乳房有肿块。公畜有睾丸炎, 睾丸或附睾肿大。有的病畜呈现关节炎症状, 表现为关节疼痛、肿大, 跛行。

1.6.2 宰后鉴定

母畜生殖道炎、子宫炎, 子宫黏膜增厚如皮革样, 绒毛膜充血、肿大, 上覆黄绿色渗出物, 乳房有实质性坏死性炎症。公畜精囊、睾丸、附睾出血或坏死, 慢性患畜睾丸及附睾结缔组织增生、肥厚、肿大、粘连。关节囊、滑液囊有化脓性炎症

1.7 肝片吸虫病检疫要点

1.7.1 宰前鉴定

病羊消瘦, 肋骨突出, 被毛错乱无光泽, 精神沉郁, 衰弱, 贫血, 可视黏膜苍白, 粪便稀薄呈黄绿色, 有的粪便带血。

1.7.2 宰后鉴定

有腹膜炎症状, 红色腹水沉积。肝肿大, 充血, 出血, 表面覆盖一层纤维素性假膜, 与周围器官粘连。切开肝脏, 可发现寄生虫。胆管扩张, 管壁增厚, 内有大量虫体。虫体呈棕红色, 体长20~35mm, 宽5~13mm。

1.7.3 镜检

取新鲜粪便5g, 加10倍清水搅匀, 沉淀后去上清液, 再加入同量清水搅匀, 沉淀后再去掉上清液, 如此反复几次, 直至上清液清亮为止, 最后去上清液, 吸取少量沉淀镜检。可发现肝片吸虫虫卵, 呈长椭圆形, 金黄色, 一端有卵盖, 内有大量卵黄细胞。可区别其它虫卵。

1.8 棘球蚴病检疫要点

1.8.1 宰前鉴定

病羊消瘦, 体弱, 被毛错乱, 发育不良。有的羊有咳嗽症状, 咳后往往卧地, 不愿起立。

1.8.2 宰后鉴定

羊棘球蚴主要寄生在肝、肺, 肝、肺体积显著增大, 表面凹凸不平, 有大小、数量不等的囊泡, 囊泡内含有棘球蚴。切开肝、肺实质, 亦可见到棘球蚴囊泡。有时在脾、肾、肌肉、皮下等处也可发现棘球蚴。

2 卫生处理

2.1 运送

运送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应采用密闭的, 不渗水的容器, 装前卸后必须消毒, 根据GB16548-2006规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2.2 处理

(1) 口蹄疫、痒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炭疽、布鲁氏菌病病畜及其产品销毁, 其中炭疽、痒病必须用焚毁。 (2) 肝片吸虫病、棘球蚴病病畜及其产品销毁或化制。

卫生处理 篇2

一、根据《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案例》突然发生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2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甲类、乙类、非典肺炎在内的传染病。

三、医院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任组长,防疫妇幼为组员。

四、小组成员分别落实到10个村屯,每个村屯落实到人头,有情况按要求逐级上报。

五、医院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药品、医疗器械、交通工具、防护服装等准备工作,做到有备无患,一旦有情况可立即行动。

六、每个村村医为报告人,有疫情上报医院及时处理。

卫生处理 篇3

关键词: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1.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6.040

近年来,随着多种动物疫病的持续暴发、流行,病死畜禽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进而加大了无害化处理的难度。如不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会导致人畜共患病以及重大动物疫病蔓延及扩散情况的发生,尤其是病死畜禽流入消费市场后,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直接危害。因此,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以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畜禽死亡后多自行处理

病死畜禽主要分布于农村散养户,其自身防疫意识较差,不按照规定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将其乱丢于公路边、河塘内或者垃圾房外,进而给周围环境、居民带来较大影响,不仅不利于防控动物疫病,而且还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分居民为减少经济损失,存在化油变卖、变价处理病死畜禽的情况,存在较大的疫病隐患。

1.2 避免疫情扩散隐患主要应用掩埋法

目前,养殖户主要应用掩埋法避免疫情扩散隐患,如掩埋深度、地点或者方法不当,则会存在较大隐患。如在暴雨季节,被掩埋的病死畜禽尸体可能经雨水浸泡或者被洪水冲出后导致疫情扩散;如被犬等动物扒出来后发生病源感染扩散的情况;还可能被安全意识不高的人将其挖出加工变卖或者食用,加重安全隐患。此外,如掩埋地点不当,会给河塘或者地下水源造成污染。

1.3 监管不完善

随着动物防疫工作和重大动物疫病形势越来越严峻,尤其是基层乡村动物防疫人员,不仅要承担任务比较繁重的屠宰检疫、产地检疫工作,而且还要加强畜禽饲养场的防疫监管和技术指导。由于监管人员数量较少,畜禽养殖场关于病死畜禽是否无害化处理,缺乏有效监督。

2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有效应对措施

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具有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等的特点,进行处理时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要从体制、机制上为促进无害化处理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足够的人员、组织、政策以及资金保障,具体应对措施如下。

2.1 制定财政补偿长效机制

为有效落实国务院制定的促进畜禽生产政策,要求各级政府要在财政中长期纳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补偿费用,对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标准对病死畜禽的畜主给予相应补偿。只有有效保证政策连续性,才能够促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2.2 将“掩埋法”处理方式转变为“密闭井”沉尸和“焚烧炉”焚烧相结合的处理法

近年来,在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以及生猪高热病等重大动物疫病严峻的防控形势下,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目前,农村处理病死畜禽主要应用掩埋法,不能够将病原彻底消灭,且具有再次污染隐患,不能保证病死畜禽彻底无害化处理,因此需要有效改善处理方式。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区域已经大大改善了无害化处理方法,如浙江省杭州市主要应用建设“密闭沉尸井”的方式对病死畜禽尸体进行有效处理;江苏省张家港市加大投资力度,建造家禽尸体焚烧炉,主要应用焚烧法对家禽批发、交易市场内的病死家禽实施无害化处理,且该市还投资购买移动焚尸炉,可对病死畜禽进行现场处理,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实用性以及灵活性,但焚烧处理能力较小,不适宜用来处理大量病死畜禽,因此,可推荐应用“密闭井”沉尸和“焚烧炉”焚烧相结合的处理法。

2.3 提升全民防范意识,加大培训及宣传力度

加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防疫法》以及《畜禽病死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等技术规范、法律法规的宣传,有效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加大养殖场和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指导其做好无害化处理,能够及时消灭病原,有效防止发生病源扩散及蔓延的情况。

2.4 加大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力度

要求动物防疫站监管人员严格落实责任、明确职责,市动物卫生监督要加大监管、培训力度,如违反《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防疫法》等法律规范,要加大处罚力度,保障无害化处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 结语

总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特点,不仅关系到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以及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和广大养殖户的切身利益具有直接关系。因此,要严格执法、明确责任,最终保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持续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陈庆如,王明芳,陈传莲.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9(05):93-93.

[2] 史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畜禽业,2013,10(290):42-44.

[3] 周江山.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4,14(249):55-56.

鲜蛋的品质检验和卫生处理 篇4

1.1 感官检查:就是靠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来鉴别蛋的品质

(1) 检查方法:先观察蛋的形状、大小、色泽、清洁度、有无霉菌污染, 然后仔细检查蛋壳表面有无裂纹和破损, 将蛋靠近耳边轻轻摇晃, 或轻轻碰击, 仔细听声音, 用鼻子闻蛋的气味是否正常, 最后将蛋打破轻轻倒入碗内, 看蛋白、蛋黄的色泽形态。

(2) 感官标准。 (1) 新鲜蛋。蛋壳表面有一层霜状粉末, 蛋壳完整清洁, 色泽鲜明, 粉红色或洁白, 无裂纹, 无凹凸不平, 手感发沉, 轻碰声音发脆不沙哑。 (2) 陈蛋。蛋表面粉霜脱落, 皮色油亮或暗灰色, 轻碰声音空洞, 在手里掂量很轻飘。 (3) 劣质蛋。形状色泽、清洁度和完整性等方面有一定缺陷, 比如腐败蛋外壳常呈灰白色;受潮霉蛋外壳常污秽不清洁, 有大理石样斑纹;孵化漂洗过的外壳异常光滑, 气孔暴露很明显。

1.2 光线透视检查

将蛋卡在跟蛋粗细相当的硬纸筒上端, 大头向上, 紧贴手电筒, 使蛋的纵轴与手电筒约成30度倾斜, 从大头端观察气室大小和内容物透光程度, 然后将蛋迅速旋转一圈, 根据蛋内容物移动情况判断气室状况、蛋白粘稠度、系带松弛度、蛋黄和胚胎稳定程度, 及蛋内有无污斑、黑点等异物。新鲜正常的蛋气室小 (高度不超过7mm) , 位置固定, 蛋内完全透光, 呈淡橘红色;蛋白浓厚清亮, 包在蛋黄周围, 蛋黄位于中央偏钝的一头呈朦胧暗影, 中心色浓, 边缘色淡, 蛋内没有斑点斑块。

1.3 蛋黄指数检查

把蛋敲开到水平瓷盘里, 看蛋黄高度与蛋黄宽度的比值, 比值越大, 蛋越新鲜。

2 蛋按品质分类

2.1 新鲜蛋

(1) 特级鲜蛋。蛋内完全透光, 整个蛋呈橘红色, 蛋黄只有很浅的阴影并位于中心, 内容物不转动, 气室小, 高度在3mm以下, 蛋内没有任何斑块和异物。蛋壳清洁坚固, 没有裂纹。

(2) 一级鲜蛋。全蛋黄红色, 蛋黄所在处颜色稍有暗影, 蛋黄膜包得很紧, 蛋黄隆起呈扁球形。蛋内容物微微转动, 蛋白浓厚清亮, 包在蛋黄周围, 气室高度在5mm以下。

(3) 二级鲜蛋。全蛋内容物呈黄红色, 蛋黄有阴影, 能转动, 位置偏离中央而移向气室, 气室高度10mm以内。

(4) 三级鲜蛋。蛋黄鲜明可见, 容易转动, 并上浮到接近气室, 气室位置容易移动, 高度不超过蛋长轴的1/3。

2.2 次蛋

(1) 一级次蛋。 (1) 裂纹蛋。蛋壳破裂有缝, 相碰有沙哑声。 (2) 硌窝蛋。蛋壳局部破裂凹陷, 蛋壳膜没破。 (3) 流清蛋。蛋壳膜破裂, 蛋液外流, 破口直径小于1cm。 (4) 血圈蛋。透视时蛋黄呈鲜红色小血圈。 (5) 血筋蛋。透视时蛋黄呈网状血丝。 (6) 壳外霉蛋。鲜蛋受潮, 外壳生霉, 但壳内壁和内容物完全正常。 (7) 绿色蛋白蛋。透视时蛋白发绿, 蛋黄完整;打开后除蛋白颜色发绿外, 其他与鲜蛋无异。

(2) 二级次蛋。 (1) 血环蛋。血筋蛋胚胎死亡, 蛋壳发暗, 手摸光滑, 透视时蛋黄上呈现血环, 环中和边线有少许血丝, 蛋黄周围有阴影。 (2) 重流清蛋。蛋壳破口较大, 蛋白大部分留出;红粘壳蛋的蛋黄上浮, 贴在蛋壳上, 透视时气室大, 粘壳处呈红色。 (3) 轻度黑粘壳蛋。红粘壳蛋形成时间很久后, 粘壳处变黑, 透视黑色面积占粘壳蛋黄面积的一半以下。打开后可见粘壳处有黄中带黑的粘连痕迹, 没有异味。 (4) 散黄蛋。受热受潮后蛋黄变稀, 透视时可见蛋黄不完整, 散如云状, 打开后见蛋白和蛋黄混杂, 但无异味。 (5) 轻度霉蛋。透视时壳膜内壁有霉点, 打开后见内容物无霉点和霉气味, 蛋黄和蛋白界线分明。

2.3 劣质蛋

(1) 泻黄蛋。蛋内透光度差, 蛋黄蛋白混杂, 呈均匀的灰黄色或暗红色, 打开后蛋液呈灰黄色, 并有不愉快气味。

(2) 黑腐蛋。蛋严重变质, 由散黄蛋、霉蛋、泻黄蛋等继续变质而成, 蛋壳乌灰色, 蛋大部分或全部不透光, 呈灰黑色, 打开后蛋液灰绿色或暗黄色, 有硫化氢样恶臭味。

(3) 重度霉蛋。透视时蛋壳及内部均有黑色或粉红色斑点, 打开后蛋膜和蛋液内有霉斑, 或蛋白胶冻样霉变, 有严重霉味。

(4) 重度黑粘壳蛋。由轻度粘壳蛋发展而成, 粘壳部分超过整个蛋黄面积的一半以上, 蛋液变质发臭。

3 卫生处理

经过鉴定和分级, 销售生产单位应按《蛋与蛋制 (下转P22) (上接89) 品卫生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1) 新鲜蛋可鲜售食用。 (2) 一级次蛋应标明品质, 限期销售;二级次蛋不许鲜售, 但可供高温作其他蛋制品的原料。 (3) 变质和劣质蛋不能食用, 可作非食品工业用或肥料;孵化蛋原则上按劣质蛋处理, 但有食用习惯的地方, 经当地卫生部门同意后, 按规定条件食用;为防止由水禽蛋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在制作冰淇淋、奶油点心、煎蛋饼、煎荷包蛋等加工时, 不得使用鸭蛋或鹅蛋。 (4) 用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保存的鲜蛋, 销售加工或食用前, 应先放置一定时间, 异味散发后再进行。

卫生部门监督检查有经肠道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的蛋不能销售, 但可供高温复制品用。

摘要:蛋是营养很丰富的食品, 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蛋类, 不仅不能提供营养, 还常导致人类食物中毒, 或成为禽类疾病流行的因素, 及时做好鲜蛋的品质检查, 并对不同品质的蛋按法律规定做相应的处理, 对保证蛋类食用安全以及阻断禽类疾病流行环节是有重要意义的。

卫生突发事件紧急处理预案 篇5

白泡子乡中学 2007年9月6日

根据市教委、市卫生防疫站对学校食物中毒的一系列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突发事件管理工作,坚决防止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制度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市教委、市防疫站对食物中毒的要求和精神,学校做到对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全力以赴对校园出现的食物中毒事件,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的稳定。

二、严格信息报告制度

为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各项检查纳入值周值宿工作范围,做到24小时有人值班。一旦发现学问题立即报告,报告程序是:值周值宿教师或班主任、保健教师——校长或突发事件领导小组——乡卫生院、教育局、防疫站。

三、指挥系统

总指挥:刘学军

副总指挥:郭景福

场:王俊喜

救治:白丽萍

疏散:李运庆

情况上报:刘学山 后勤服务:吴国臣

保卫:吕洪军

四、严格落实监控措施及责任

班主任在历行班级工作时,注意观察群体有无反常情况,值周值宿教师在历行工作时,注意观察群体有无反常情况,保健教师在晨检时注意观察群体有无反常情况,一旦发现群体中有反常情况,要一查到底,并及时按有关报告程序报告,不准延误和不报。

五、应急措施制度

学生中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学校立即启动实施“预防突发事件紧急处理预案”做到不慌不乱、紧张有序、积极稳妥、责任到位。

首先,保健教师深入突发现场,进行紧急处理,送到乡卫生院,并通知家长协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配合治疗,对其他学生由班主任和全体教师做好思想工作,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对突发事件的学生、学校要从人力、物力、现金等方面给予最大的关怀,使他们减轻痛苦,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争取尽早尽快恢复健康。

对突发事件严重患者,经乡医院同意可以到市人民医院救治。总之,不能延误治疗、坚决保证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

六、责任追究制度

1、校长负责、各学年、各班组明确具体分工,层层落实,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此时发挥领导、指挥作用。

2、无论在信息通报、应急处理、安全保卫、生活保障等各工作环节,都要做到组织严密,领导指挥得力,信息畅通无阻。

卫生间门口渗水问题的处理对策 篇6

1 目前卫生间防水的做法

普通住宅卫生间地方狭小, 并有排水管穿楼板情况, 故常用涂料防水而绝少采用卷材防水。卫生间一般采用全空间防水, 包括平面和立面, 做法如下:

1.1 平面——地面防水

(1) 卫生间防水处理前地面找平。地面向地漏方向找坡, 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均可, 但表面要平整、无开裂、不起砂。门口附近坡度小, 地漏附近坡度大; (2) 管线根部加强防水。管线穿楼板根部, 加强防水。管根建筑密封膏封严, 水泥抹平滑护脚后, 刷防水涂料时贴玻璃丝布加强层1~2层, 地漏附近同样措施; (3) 涂刷防水涂料。涂料厚度不小于1.5mm, 一般两遍成活, 第一遍无起鼓至少4h干燥后方可第二遍大面积涂刷。防水层至少涂刷至门口外300mm, 向墙面上返300mm。

1.2 立面——墙面防水

墙面处理干净平光无浮灰、小颗粒, 墙地面交接处抹小原角或坡角。刷防水涂料时贴玻璃丝布加强层1~2层。住宅卫生间有淋浴要求, 墙面防水高度至少1.8m。

2 卫生间渗水问题

卫生间渗水主要有以下方面: (1) 管根渗水。管道根部渗水是卫生间渗水的主要现象, 原因主要有管道吊模不合格、管根防水处理不合格, 一般处理方法主要是管根底部注浆 (一种聚氨酯类遇水发泡剂) ; (2) 顶板渗水。一般出现顶板渗水, 表示防水层出现了破损, 主要在装修是破坏, 这种情况需要拆除饰面层, 重新做防水; (3) 墙根渗水。墙根渗水主要防水层破坏或者穿墙管松动, 防水层破坏就需要拆除周围饰面层, 重新做防水;穿墙管松动只需要重新嵌缝即可; (4) 门口渗水。卫生间门口渗水成因比较多, 主要表现形式为门口两侧墙体出现水渍。

3 卫生间门口渗水问题分析

卫生间门口渗水问题比较特别, 多出现在简装修住宅, 简装修住宅又多出现在回迁工程中。所谓的简装修多以除吊顶、家具、地面饰面层外的装饰装修形式出现。简装修的结果为卫生间瓷砖地面比室内地面高, 下面以某房屋回迁工程实例介绍:

(1) 卫生间简装修做法为: (1) 地面铺厚度为10mm、300mm×300mm的陶瓷面砖, 墙面铺厚度为10mm、300mm×600mm的陶瓷面砖; (2) 厚度为30mm、1:3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3) 厚度为20mm、1:3水泥砂浆找平层; (4) 地面厚度为1.5mm聚氨酯防水涂料3遍涂膜, 墙面1mm水泥渗透结晶满刮; (5) 刷基层处理剂; (6) 厚度为50mm的C20细石砼随打随抹平; (7) 现浇结构楼板。

(2) 室内地面做法为:4cm细石混凝土找平 (见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 卫生间最薄处有11cm, 降板5cm, 找坡2%, 室内4cm地面, 卫生间门口完成面比室内高3~4cm, 这将造成门口瓷砖下的砂浆层外立面无防水保护直接暴露于室内。由于卫生间狭小, 泼水面能够到达门过石处, 水从瓷砖缝渗入砂浆层, 由于砂浆层容易吸水, 门口两侧墙体抹灰层与其相连, 水渗到门口两侧墙体抹灰层, 造成门口腻子发霉、脱落。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 的原因主要是设计缺陷和施工工序预防不到位。这种问题也是近两年主要出现在回迁住宅简装修中, 设计方和施工方没有积累足够经验, 缺乏预防意识。

4 卫生间门口渗水问题的处理方法

卫生间渗水问题处理方法: (1) 设计预防。由于门过石标高控制一般为线下1m, 不能通过降低卫生间标高来避免出现砂浆层相连的问题, 只能通过过门石下阻隔水流, 在二次结构时做混凝土门槛至门过石标高, 防水翻过门槛, 门过石采用薄贴法; (2) 施工过程预防。施工过程预防只能在卫生间贴砖的时机内补做门口立面防水来预防, 先贴门口内地砖, 然后地砖立面补做防水, 最后再贴门过石; (3) 善后维修。设计与施工未做预防, 后期出现门口渗水问题, 凿除门过石, 补做门口内侧立面防水, 再恢复门过石, 此种维修方法还需要拆除卫生间门套, 维修难度大, 经济损失大。

5 结束语

卫生间渗水是严重影响居住舒适性的质量问题, 回迁工程中出现的新的装饰装修方案, 造成施工方交房后出现卫生间门口渗水问题, 不仅施工方出现大量经济损失, 更重要的是对回迁百姓造成严重影响, 而回迁工程大部分都是地方政府主导, 也会对政府信誉造成影响, 因此建设方、设计、施工方必须仔细审视简装修方案, 不能按通常的毛坯房和精装修房来定设计、施工方案。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日益增多。房屋回迁工程的质量关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也关乎地方政府民生政策的形象。卫生间防渗漏又是回迁房屋质量的重中之重, 卫生间防渗体系到目前已经很成熟。然而新形势下, 卫生间防水出现了新的问题——卫生间门口渗水。

谈卫生间地面渗漏的处理方法 篇7

关键词:卫生间,地面,渗漏,处理方法

0 引言

卫生间防水是整个民用建筑中防水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使用效果和日常生活。例如,活水顺着管道、板缝漏下来,泡湿了顶板、墙面,甚至引起墙皮粉化剥落,会严重影响卫生间的使用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建筑的功能。因此卫生间的防水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必须引起广大建筑设计者和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将试图分析卫生间地面渗漏的原因,提出应对地面渗漏的处理方法。

1 地面渗漏的原因分析

1.1 设计环节

1)设计施工图纸不明确,缺乏深度。图纸中未说明管道与楼板间缝的处理方法,而该处是卫生间渗漏的主要部位;或未明确卫生洁具底部以及靠墙位置的施工方法;或卫生间楼面的防水施工不明确,任由施工人员处理,工艺不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2)设计图纸不及时,安装与土建不协调。如工程主体已完成,而暖卫图纸才到,施工单位无法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正确预留洞口,造成事后现浇板上任意凿洞,致使板缝开裂,引起渗漏。

1.2 施工环节

1)管道孔洞预留不准确。在主体工程楼板混凝土浇筑之前,管道安装工要进行大量而细致的预留工作,如有半点疏忽就会导致漏掉预留孔洞或孔洞错位,造成重新砸孔,如果砸孔过大,甚至会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2)填充管洞的材料不符合设计要求。按规定填充管洞应使用与楼板同标号的细石混凝土,而有些工地的施工人员随意用砂浆或碎砖、碎石作为孔洞的填充材料,给卫生间地面的渗漏留下了严重隐患。3)施工单位为了抢进度而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的强度时就在上面作业施工,造成楼板裂缝,从而发生严重的渗漏。

2 应对地面渗漏的处理方法

管道穿楼板漏水。1)在渗漏的管道根部周围混凝土楼板上,用凿子剔凿一道深20 cm~30 cm,宽10 cm~20 cm的凹槽,清除槽内浮渣并用水清洗干净,在潮湿情况下,用03型堵漏灵块料填入槽内砸实,再用砂浆抹平。2)涂膜堵漏法:将渗漏的管道根部楼板清理干净,涂刷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并粘贴胶体增强材料。

卫生间墙的四周与地面交接处。1)沿渗水部位的楼板和墙9 成品保护根交接处,用凿子凿出一条截面为倒梯形或矩形的沟槽,深20 cm左右,宽10 cm~20 cm,清理槽内浮渣,并用水清理干净后,将03型堵漏灵块砸入槽内,再用水泥砂浆抹平。2)贴缝法:如墙根缝较小,渗水不严重,可采用贴缝法进行处理,即在裂缝部位涂刷防水涂料,并加贴胶体增强材料将缝隙密封。3)如地面倒坡较大,最好将原地面拆除,重新找坡形成地面。如倒坡轻微,地漏高出地面较小时,可在原地面上二次找坡,加铺砂浆和铺贴地面材料,使地面水能流入地漏中。

积水沿楼板面缝隙渗入下层生成渗漏。1)填缝处理:有显著的裂缝,宜凿15 mm×15 mm的凹槽,清除浮渣,用水冲洗干净,刮填防水材料或其他无机盐类防水堵漏材料。2)大面积渗漏时,拆除地面的面砖,暴露漏水部位,然后重新涂刷防水涂料,除“确漏时”涂料及聚氨酯防水涂料外,通常会加铺胶体增强材料进行修补,做完防水后进行闭水试验,不漏后再铺地面饰面材料。

3 改进和预防措施

3.1 设计改进

1)GB 50209-2002中4.10.8条强制规范规定: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体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120 cm,施工时结构层标高和预留洞部位应准确,严禁乱凿洞。必须打洞时要用钻孔机打洞,防止地板受振破坏混凝土原有结构。

2)改进卫生间给水和排水管线暗装布管方式。卫生间可采用下沉式、垫层式和管道墙式3种给水和排水管线暗装的布管方式。不同的布管方式有不同类型的坐便器和地漏与之配套。下沉式布管方式是将卫生间的结构楼板局部下沉,在下沉的楼板面上做防水,按设计标高和坡度敷设给水、排水管道,并将混凝土预制板架空设置,找平后再做一层防水和面层。为确保符合卫生间净高2.20 m的规定,下沉空间控制在0.35 m~0.40 m之间。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也可用焦砟等轻质材料填实代替架空混凝土板。垫层式布管方式是将给水、排水管道敷设在轻质材料的垫层中,垫层高度在0.15 m~0.20 m之间,居室地坪与卫生间地坪有高差,选用性能好的多通道地漏。这两种做法保证了水平给水、排水管敷设在本户内,避免了检修时牵涉邻居的弊端。管道墙式布管方式是在卫生洁具后方加设一堵墙,间隔0.20 m左右,形成布置管道的专用空间,户内排水支管标高高于本户楼板,卫生间内给水和排水干管、水平管以及竖向管均敷设在夹墙内,这种做法适宜于卫生间面积较大的户型,并须选用悬挂式洗面器和坐便器,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也可用柱式洗面器和后排水式坐便器代替。

3.2 防水材料的选用

1)对预埋管件,应除锈并在管外边先涂抹一层高标号混凝土,再嵌一层水泥∶砂=1∶1和水∶促凝剂=1∶1的快凝砂浆,留一点空间用干硬性水泥捣固,干硬性水泥中不加砂或少加砂,干硬性水泥用手握能成团,散手后可开裂。干硬性水泥捣固后,上层再用水泥浆抹平。2)一般选用大面积涂刷防水涂料。3)增补胎体选用。目前,住宅卫生间墙体面层一般采用瓷砖墙裙作为防水面层。瓷砖防水效果较好,但住宅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墙裙的高度不够,卫生间墙裙普遍高度在1 500 mm~1 800 mm范围内,上半部都做普通抹灰,不做防水处理,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卫生间都安装了淋浴设备,淋浴喷头距地面高度一般在2 000 mm~2 200 mm范围内,洗浴时溅水可达的高度(直立洗头时)在1 800 mm以上。因此,住宅卫生间(设沐浴功能的卫生间)的墙裙高度宜大于2 000 mm,有条件的最好贴至顶棚底。卫生间墙裙瓷砖的选择很重要,一般应选择釉面合格产品。许多不合格的釉面瓷砖遇水很快就会泡胀、开裂、变松动,甚至脱落。另外瓷砖贴完毕后,一定要用水泥灰擦缝,从而保证不在瓷砖接缝处形成渗水通道。

3.3 对住宅卫生间墙体的内粉刷进行防水设计

卫生间墙体内粉刷应增加防水层,在目前的卫生间防水设计概念中,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墙面的防水设计,在以往的设计中,几乎没有对卫生间墙体采取有效的防水设计,为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不仅仅要对住宅卫生间的楼面加设防水层,同样对卫生间墙体也应该引入防水层设计的概念。墙体应设防水涂料,如聚氨酯防水涂料三度、防水涂料的涂刷高度可至2 000 mm左右为宜。标准较低的且较为简单的防水层是采用防水砂浆作为防水层,一般选用1∶2.5或1∶3水泥砂浆做打底砂浆及结构层砂浆,并在水泥砂浆中添加3%~5%的防水剂。

3.4 严把卫生间地面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关

在找平层施工时,基层要清扫干净,并洒水湿润,找平要以门口为分水线分别向地漏找坡,坡度一般以1%为宜,并在阴阳角位置做好圆弧。如果采用聚氨酯防水涂膜,管根周围的找平层宜做成倒圆弧,这样在防水施工时,可以将涂料灌入倒圆弧中,从而增加了防水层的厚度,为水的通行设置了一道屏障。防水层施工时要加强过程控制,涂刷遍数、厚度及高度都要达到设计要求及相关材料的使用说明,聚氨酯涂膜的厚度应在1.50 mm以上。防水施工完成后应做1次~2次蓄水试验,发现渗漏要查找原因及时修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卫生间地面的渗漏预防是一个涉及原材料、设计及施工工艺的系统工程,各个方面都必须考虑周到、细致,措施要合理、到位。实践证明,只要认真对待,卫生间的地面渗漏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周勇.厨房卫生间地面渗漏的防治[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0(1):77-78.

[2]陆善辉.浅谈下沉式卫生间渗漏水预防措施[J].住宅产业,2008(10):44-45.

[3]宋慧军.如何处理卫生间渗漏[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8(8):79-80.

卫生处理 篇8

1 政府与部门的关系

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处置中起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制定方针政策、规划和预案、指挥调度资源, 履行政府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职能。部门是政府的组成部分, 承担政府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职责。在实际工作中感觉到, 政府仍需要加强以下工作: (1) 明确划定政府各部门在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职责。这是有效应对和处置的前提。如核辐射、生物、化学污染事件, 涉及军队、武警、公安、环保、安监、卫生等多个部门, 如果没有明确分工, 就没有明确职责, 没有明确职责, 就不能作有效的准备, 没有准备, 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2) 为部门履行职责创造政策基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处置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 政府的应急能力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达的标志。必须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处置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壮大应急的物质基础。 (3) 政府对部门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有明确的目标要求, 并采取相应的考核措施, 以保证政府的政令落实。作为部门, 必须创造性开展工作, 为实现政府的应急目标作出自己的努力。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 应主动承担部门责任, 防止部门间互相推诿。充分履行部门的行业指导职能。壮大本级直管单位的实力, 指导基层落实应急规划和任务。

2 部门与部门的关系

政府各部门在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都具有职能, 只是职责的主次而已。 (1) 部门与部门必须协调一致。政府部门都掌握着应急资源, 在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要做到功能互补, 优势互补。只有协调一致, 才能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 部门间要防止互相掣肘, 以邻为壑。因职责和任务的原因, 一部门对另一部门负责的工作往往不容易放在突出位置, 这就要求部门站在全局利益的高度, 主动承担任务, 不要事事都要政府出面协调。 (3) 部门之间要建立固定的联动机制, 形成惯性运转。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可以把一些需要多部门同时应对、同进处理、经常要做的工作, 可以用部门“合作机制”的形式固定下来。双方按约定, 共同履行承诺。如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控问题, 涉及卫生和农业部门, 需要同时掌握信息、同时出动人员、同时进行处理, 以快速扑灭疫情, 最大限度地减轻事件危害。如极端天气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问题, 卫生与气象、与民政建立固定的联动机制, 可以快速掌握灾情信息, 为救灾防病争取时间。

3 军队与地方的关系

军队与地方结合, 在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具有绝对优势, 这已经在历次地震、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中得到充分证明。下一步需要协调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的是: (1) 二者的功能需要对接。军队主要是应对国防需要, 因此, 在人员配备、军械装备和功能布局上, 主要考虑战时需要的多。如部队野战医院, 主要为战伤、烧伤以及核生化损伤而备。但地方需要救援的主要是灾民生活救济、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应急控制等。地方有技术优势, 但地方装备不行, 如果二者结合起来, 优势就更明显了。可以把地方医疗力量作为预备役补充, 平时作好训练, 一旦需要, 可以快速补充到预备役部队参与救援。有些一次性投资大、维护难度大的器械, 如远程医疗指挥车、消杀车、救援直升机等, 应急时支援地方使用。 (2) 军地需建立信息交流机制。特别是需建立定期进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磨合演练。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特别是特重大自然灾害应急, 需要军队和地方共同参与。如果建立联合演练机制, 平时注意磨合, 战时发挥的效益就更大。此外, 可建立信息互换机制, 地方传染病疫情、处置方法研究进展等, 定期与军队交流。军队可以把一些先进的处置方法介绍给地方。 (3) 军地需建立“合作机制”。军队与地方在当地政府的主持下, 将二者的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职责、任务、信息互换、人才互补、装备互用等双方的合作事项固定下来, 形成常态机制。

4 行政部门与专业机构的关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处置涉及到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广泛。有:医疗机构, 主要负责患者救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主要负责传染病等疾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实验室检测鉴定;卫生监督部门, 主要负责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化学中毒等调查处理;精神卫生机构, 主要负责突发事件心理援助;还有健康教育机构、采供血机构、急救中心等。承担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部门与专业机构之间有的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有的不是, 如何组织协调得当, 关系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处置效益最大化的问题, 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1) 行政机关要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及时制定明确的规划、计划和各种工作的规范, 以利专业机构有章可循;必须为专业机构创造必要的工作基础和工作条件, 为专业机构开展工作扫除障碍;行政机构对专业机构下达的行政指令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2) 专业机构必须处理好单位职能与应急职能的关系。单位职能可能是多方面的, 但一旦赋予了应急职能, 就必须全力做好, 不可因单位利益而影响全局利益;必须处理好应急准备与紧急应对的关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未发生时, 应做好各项准备, 提升能力, 以备应急, 当事件发生时可以及时派上用场。事件发生时, 一旦调用, 专业机构应雷厉风行, 不打折扣。

5 专业队伍与群众参与的关系

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必须群专结合, 这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过去靠发动和依靠群众, 消灭了天花等烈性传染病, 去年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湖北省通过医院、学校、社区三条线, 坚持专业队伍和群众参与相结合, 成功防止了疫情的蔓延, 取得了防控工作的重大胜利。但如何做好专业队伍与群众参与的结合呢, 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要注意发挥两方面力量和作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专业队伍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但群众参与的作用也不可替代。平时工作中, 一方面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使之能胜任公共职能。同时, 要把一些应急的科普知识交给群众, 多组织类似救生、疏散、抢险一类的演练, 以提高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一旦发生事件, 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专业基础。二是要依法有序。没有法律依据不行, 那样做会引起法律后果。去年在阻止境外甲流感传入阶段, 卫生部及时发出公告, 将甲流感作为乙类传染病纳入甲类管理, 作为国境检疫传染病, 解决了外国人患病采取隔离措施的问题, 解决了居委会如何对可疑人员实施控制措施的问题。三是要在政府的严密组织下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 专业化处置要求高, 没有政府的严密组织, 可能小事件变成大事件, 要规范群众参与的时机和程度。

6 应急处置与应对媒体的关系

所有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都是媒体想知道的, 在处置过程中, 如何来应对媒体呢?一是要尽可能地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真相及时告之公众。而媒体就是代表公众, 应第一时间告之媒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都涉及到老百姓的生命安危, 特别是一些罕见的新发传染病, 不知道它的传播力有多大, 毒力有多强、病死率有多高, 假如就在身边发生, 也想知道真相, 只有知道了真相, 才有可能消除恐惧。当公众看到政府的措施、看到控制成效时, 也就树立了信心。如果不涉及危害国家安全问题, 事件发生的信息就应该依法及时果断告之。二是要把握所披露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所谓全面性就是既要告之事件的危害和事实, 又要告之处理的措施和成效, 使人民群众树立战胜危机的信心。所谓真实性就是, 既不夸大、又不缩小, 绝不能披露虚假信息。三是要处理好向主流媒体提供信息和向其他媒体提供信息的关系。两者都要向他们提供信息, 但在方式的选择上, 要把握好主从关系。主流媒体就是信誉度高, 在群众中享有威望的媒体, 这样的媒体, 要主动地、第一时间向他们提供权威信息。一旦主流媒体披露了权威信息, 就为工作争取了主动权。

7 应急措施与保障公众利益的关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 全社会的任务首先是考虑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挽救生命, 控制和消除紧急状态, 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因此, 我国宪法赋予了政府在紧急状态下更大的行政权力。在紧急状态下, 政府可能动员更大的社会层面, 消耗更大的社会成本, 可能要限制人身自由, 使一部分人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在紧急状态下, 既要妥善处理好事件, 尽快消除危害, 又要保障公众正当的利益, 如何兼顾二者之间的关系呢?一是紧急状态下的政府行为都要依法。目前, 国家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方面, 已经颁发了《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等, 为政府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如何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奠定了法律基础, 政府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应充分遵循法律。第二, 在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下, 政府应该及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原则, 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 以做到有法可依。三是紧急措施一定要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产生, 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作出决策, 避免在事件处置中危害公众的利益。

8 应急与谋远的关系

现在谈到应急往往都会说一句流行的话, 即:应急的最高境界是无急可应。这是一个理想, 但也是真理。如果把预防工作作好了, 起码可以避免大部分人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做到少应急呢, 需要处理好应急与谋远的关系。一是要未雨绸缪, 预备在先。要加强应急管理规划建设, 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建设发展统筹考虑。要加强预案体系建设。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 都要建立完备的预案体系, 这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重要的基础。预案制定之后, 要有专门的管理措施, 要定期修订、要定期演练, 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善于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教训化成经验和财富。突发事件具有事发紧急、不确定性强的特点, 处置方法也有不可重复的特点, 在处置过程中, 往往都会采取不寻于往常的措施, 采用不同于往常的方法, 这些都是十分难得的验历, 如果善于总结, 归纳提炼, 这从中可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可以变成可资遵循的规律。三是要情况清楚, 心中有数。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多发、易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都要事先有所预测, 有些需要调查了解清楚。是风险隐患的, 逐个排查到位、整改到位, 是本地区能力不足以应对的,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想办法加强建设, 提高能力。如:在2009年抵御甲型H1N1流感疫情战役中, 迫切需要扩大流感网络实验室, 但建一个实验室需要上百万资金, 省政府在短短的两个月内, 即完成了全省9个流感网络实验室的新建、扩建、改建, 快速形成了全省流感网络监测系统, 为及时发现流感病毒新的变异、及时研判疫情形势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要有战略眼光。今天别的地区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可能明天就在这里发生, 要借助发达的信息优势, 充分借助“外脑”, 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 建立各种分析、研判、评估机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升, 但各种疾病, 自然灾害仍然是人类要面临的风险, 正确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在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需要协调各种内部和外部关系, 掌握和处理好各种关系的原则和方法, 是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王陇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M].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曾仕强.领导的方与圆[M].第一版.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0.

卫生处理 篇9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是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现代意义的垃圾卫生填埋已发展成为底部和四周都密封的结构, 从而防止了渗滤水的流出和地下水的渗入, 并且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收集和处理, 有效地保证了环境的安全。在垃圾填埋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高浓度渗滤液。渗滤液控制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渗滤液水质的控制;二是渗滤液水量的控制。本文重点讨论渗滤液水量控制。

渗滤液的产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降水的渗入, 包括降雨和降雪, 它是渗滤液产生的主要来源;二是原有垃圾中含有的水分;三是垃圾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水分。渗滤液控制系统设计主要包括:防止渗渗滤液扩散、减少产生量、调解+回灌/回喷、完全场内处理。

2 工程简介

新宾镇目前城区人口约7.8万。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 生活垃圾产生量也不断增加。据统计, 到2009年城镇生活垃圾达100t/d。原有简易垃圾填埋场, 采取露天裸堆, 简易填埋的方式, 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极易污染周围地下水及下游水体。因此建设新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已迫在眉睫。

经过专家论证, 选定蓝旗北沟作为新建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址。该场位于新宾镇西8.5km, 场区总面积8.9万m2;设计服务年限为20年。垃圾填埋场分三个功能区:管理区、垃圾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工程设计主要包括:截污坝、垃圾坝、截洪沟、渗滤液导排系统、气导排系统、地下水、雨水导排系统、渗滤液调节池、回喷/回灌系统、渗滤液处理以及辅助设施等。

3 雨、污分流系统设计

临时或永久性截洪系统重点考虑填埋场场与周围功能区的关系, 合理设置雨水截流系统, 可最大限度地实现清污分流。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设置了场外截洪沟、场内截洪沟和雨水坝截流三种方式。

3.1 永久截洪沟

设置了全场封闭的场外截洪沟, 总长度约1990m。由于本场的服务年限相对较长, 截洪沟过流能力按20年一遇降水设计, 50年一遇降水校核。截洪沟采用毛石加混凝土结构形式。

3.2 场内临时截洪沟

由于区域面积较大, 地势起伏, 分布很多沟壑, 截洪沟无法闭合。因此, 设置了两条独立的临时截洪沟。在一期填埋时, 场内截洪沟起清污分流的作用;在二期填埋时, 可作为辅助渗滤液集排管线。

3.3 雨水坝截流

在汇水面积较大的北部和南部增设两座土坝, 用以拦蓄场区地势较高部分的地表径流。并在地下铺设了管径D1200的钢筋混凝土管道, 当雨水较大时, 直接向场外排水。

4 防渗系统

4.1 水平防渗设计

新宾垃圾填埋场不具备天然防渗的条件, 需进行人工水平防渗设计。基底衬垫系统位于填埋场底部和四周, 来隔离固体废弃物, 以免对填埋场四周地域或地下水造成污染。

我们采用铺设防渗层做法, 在填埋场基底铺设一场粘土压实, 上铺土工布防渗PE膜。

4.2 垂直防渗设计

为防止渗滤液外排污染周围环境, 在垃圾坝下游设置截渗设施, 主要由截污坝以及基岩帷幕灌浆组成。截污坝位于沟谷地段, 两侧岸坡部分采用截渗墙, 截污坝底部基岩均采用帷幕灌浆防渗。

4.2.1截污坝及基岩帷幕灌浆

截污坝为混凝土重力坝, 坝基坐落在基岩上, 坝底标高由现场开挖情况确定。坝高22m;坝轴线长45m。坝体分3个坝段, 每段15m, 坝段之间为双层止水带连接, 并充填沥青油膏。坝体混凝土分区浇筑。基岩灌浆分坝基固结灌浆和水泥帷幕灌浆。坝前设3m宽止水板, 与坝体之间有止水带连接, 止水板上进行水泥帷幕灌浆。灌浆孔分两排, 孔距1.5m, 排距1.0m, 交错布置。

4.3 监控及其他

在截污坝下游设置3口监测井, 定期对整个防渗系统水质进行监测, 如发现有渗漏现象, 可采取补救措施。

5 渗滤液调解池、回灌/回喷系统

5.1 渗滤液调解池设计

渗滤液水质受垃圾成分的影响很大, 有资料表明, 垃圾渗滤液中, 有机物浓度高, COD, BOD指标一般在数万mg/L到数千mg/L之间变化。另外, 水文地质的差异, 雨水时空分配不均匀等, 也影响渗滤液产生量。因此, 设计调解池库容设计为7000m3。主要有三方面作用:第一, 可以均衡垃圾液水量和水质, 有利于后续渗滤液的处理;第二, 利用其表面蒸发作用, 可削减部分渗滤液水量;第三, 考虑到雨季等因素, 足够的库容可防止渗滤液外溢。调解池设计水深5m。岩土堆砌压实, 底部及四周铺设PE防渗膜, 上面浆砌混凝土砌块。

5.2 回灌/回喷系统

回灌/回喷系统能实现渗滤液的循环处理, 进一步降低渗滤液浓度和减少产生量。它是利用填埋场覆盖层土壤净化作用、垃圾层的降解作用及最终覆盖层地表植物吸收作用进行。利用调节池内污水泵将渗滤液提升至配水井或回灌井。回灌井设在垃圾堆体内部, 进入配水井的渗滤液由PE管输送至回灌井。回灌井左右各设计50m×2m×0.5m回灌区, 中间是Φ100mm的PE穿孔配水管, 四周填充级配砾石, 上覆土工布。

另外, 回灌井里的管道上设置三通, 晴天干燥时可以连接水龙带, 在垃圾堆体表面堆筑小型土梗, 形成数片方格, 在方格内喷淋渗滤液, 利用热量蒸发, 有效削减渗滤液水量, 但要采取喷药等措施, 以控制臭味。回灌/回喷系统的设计, 可以有效减少渗滤液的处理规模, 在较大程度上节省渗滤液处理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6 渗滤液处理

在垃圾液处理技术工艺上, 我们采用了碟管式反渗透 (DTRO) 两级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 浓缩液仍采用回灌处理。实现了垃圾液的无害化处理和排放,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7 结语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控制系统是垃圾场设计的最重要部分。在选取可靠的防渗措施的前提下, 要把减少渗滤液产生量作为渗滤液控制的首要因素, 同时要加大调解池容积, 对渗滤液进行均质和调峰。这将减少渗滤液处理的负荷, 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

摘要:对新宾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设计与施工中, 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和控制进行了工程总结, 论述了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卫生处理 篇10

1 农村病死畜禽处理现状

根据流行病学疫情调查, 发现在部分地区的农村中, 病死畜禽尸体不足20%被埋掉。部分规模化养殖场 (户) 常将病死畜禽卖给屠宰、加工、病死畜禽的专业户;前者得以挽回一小部分经济损失, 后者则乘机大发其财。造成城乡收购、屠宰、加工、销售病死畜禽屡禁不止。近期现场调查显示, 农户多将濒死肉鸡低价卖给个人肉品加工户。对于散养的病死畜禽处理则更加随意化, 在乡间个体养殖场, 由于意识薄弱, 死猪和零星病死鸡到处乱扔, 任其污染环境甚至水源。

2 农村病死畜禽随意处理的危害

畜禽尸体随意处理不仅造成疾病大面积和远距离的传播, 而且造成了疫情此起彼伏的恶性循环, 疫源的扩散和对养殖环境的深度污染。这些潜伏的病原体在次年一旦环境及气候因素适宜时, 则引起疫情的再度发生。由乱扔病死猪禽尸体造成的养殖环境深度污染, 容易使疫情重复发生, 导致病原体变异的现象十分普遍。当前非典型新城疫、非典型猪瘟、非典型禽流感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这种现象的蔓延使当地的畜禽防疫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也造成了当地畜禽防疫程序的混乱, 给畜禽重大疫病的防控增加了难度。

更为严重的是, 随意丢弃的畜禽通过对环境的污染、病死畜禽流入市场等情况对人体健康存在着直接威胁。按照国家权威部们公布的数字, 我国猪的总死亡率为8%, 禽的总死亡率为12%。假定死亡的猪禽中有20%被出售、屠宰、加工、销售, 其数量和危害是相当惊人的。病死猪禽尸体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毒素和动物临死前的治疗药物, 可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3 原因分析

3.1 思想认识层面

农村散养规模下, 养殖户对随意处置病死畜禽造成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 农民不愿加大在病死畜禽处理的投入, 加之国家防范的网络体系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使养殖户将病死低价卖给个体屠宰户畜禽的现象屡禁不止。而且, 现行的动物法律法规都没有明文规定, 农民把自家饲养的病畜禽和死亡畜禽尸体卖给个体屠宰加工户应负何种法律责任或应受何种法律制裁的条款。因此, 动物疫病防控意识薄弱是一些地区农村中病死畜禽尸体得不到无害化处理的重要原因。

3.2 技术水平层面

一方面, 对于科学养殖技术的普及存在改善空间, 散养式的畜牧经济还占有很大比例, 而饲养技术、疫病防控技术跟不上, 抗生素滥用等原因造成动物疫病的反复发生, 导致养殖中畜禽的死亡率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 缺少统一的无害化处理地点和设施, 对病死畜禽尸体缺少有效可行的无害化处理方法或无害化处理不规范。例如, 养殖户对病死畜禽掩埋时, 缺乏无害化处理常识, 在处理过程中常出现选址不合理、掩埋不深、消毒不严等问题。造成对周围环境和地下水源的污染, 也给动物疫病的防控留下隐患, 而且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起不到真正的无害化处理效果。

3.3 执法能力层面

基层动物卫生防疫监督制度不健全, 缺少监管、督查工作, 致使病死畜禽随便丢弃, 不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尤其是在一些地区的城乡结合部, 屠宰定点不力, 缺乏长效管理措施, 又恢复到原来的私屠滥宰局面。有调查统计近20年的动物重大疫病防控, 结果表明, 检疫工作和防疫工作一样, 一旦存在薄弱环节, 畜禽重大疫病就会重复发生和肆虐流行。

4 对策与建议

4.1 完善管理体系

第一, 把责任落实到各个环节建立政府投入和财政保障机制, 完善监控、报告、处理制度;建立补偿和处罚机制, 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管理;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 切实做到依法管理。国家动物防疫法已颁布多年, 但至今没有颁布配套的实施条例或实施细则,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无害化处理规程”只是处理方法和执行标准。因此, 出台一部适用于农村具体操作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办法”的法规已刻不容缓。由于我国猪禽饲养量巨大和总死亡率较高, 农村中病死畜禽长期得不到无害化处理已直接危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对人畜共患病的防控造成很大的影响, 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所以法律法规应明确规定, 无论是出售还是屠宰加工病死畜禽, 都应受到行政处罚和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明确谁是执法主体。宣传要逐村逐户, 强制执行, 违法必究。

第二, 应建立有效合理的无害化处理的政府财政补贴制度。出于公共利益原因, 动物尸体管理必须借助政府之手。建议建立动物尸体管理的激励补偿制度。简单的说就是国家出钱买“动物尸体”。这样会产生五点益处:一是可以及时尽早发现疫情;二是防止病死畜禽传播扩散病原;三是直接支持了农民的养殖, 降低了养殖业风险, 四是总体上国家投入不会上升;五是对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起到间接保护。

第三, 引进动物保险机制。长期以来。动物饲养者、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运输和经营者在动物防疫方面过于依赖政府监管, 缺乏主动承担动物防疫义务的责任意识。这种状况, 不利于动物防疫工作全面而有效地进行。动物防疫引进保险机制, 将使他们主动承担动物防疫义务的责任意识大大加强。通过保险政策的调节, 使广大动物饲养者、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运输和经营者都能主动投入动物防疫工作。与此同时, 有关保险公司也会参与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监督管理。这样, 政府和广大动物饲养者、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运输和经营者以及保险公司形成合力, 齐抓共管, 必将使动物防疫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 要落实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所需经费, 从而保证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动物无害化处理是长期性的工作,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来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 处理病死动物成本偏高, 所需费用如果全部由养殖户承担, 此项工作就很难正常开展。因此, 政府部门应将此项工作所需经费纳人财政预算, 建立动物尸体处理的激励补偿机制, 制定合适的补助标准。增加养殖户处理病死动物的积极性, 断绝不法商贩的市场货源。防止病死畜禽传播扩散病原, 确保病害动物及其产品的处置到位。杜绝进入流通环节和加工环节, 降低养殖业风险, 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卫生。落实病死畜禽尸体“四不”原则, 即对病死畜禽尸体不宰杀、不销售、不食用、不运输, 并将病死畜禽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置。

4.2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及畜禽疫病防治水平

要逐步改变一家一户零星散养的传统养殖习惯, 积极推行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饲养模式。一旦发生疫情, 便于控制和防治。提高农村兽医人员的待遇, 鼓励专业院校毕业生下乡服务农民, 服务农村养殖业。县乡级要定期进行兽医疾病防治技术培训, 提高农村兽医防疫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 对农户家养的畜禽, 要实行统一的、程序化的防疫。对发病的畜禽, 要及时会诊治疗, 尽量减低畜禽的病死率。

4.3 广泛深入开展宣传, 普及科学知识

加大对《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畜禽病死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宣传, 加强对养殖人员、兽医从业人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和屠工屠商人员无害化处理技术知识的培训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从而使他们正确、规范处理病死动物尸体, 杜绝动物疫情扩散和危害人畜健康。同时通过宣传, 使全社会每位公民积极参与管理、参与监督, 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使广大农民懂得人畜共患疫病的危害性, 懂得正确处理方法, 服从政府组织指挥, 杜绝感染的机会和途径。

各级政府尤其乡村级政府应定期开展短期班的培训, 以提高广大农民、饲养场工作人员以及中小学生的防疫意识。主要讲授一些传染病的防治措施;乱扔病死畜禽尸体给传染病的预防带来的困难;给饲养业带来的损失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觉悟, 使人们真正意识到乱扔病死畜禽尸体不仅害人, 而且害己, 更害社会。利用广播、电视、宣传专栏、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 加大宣传力度。对农民进行科学卫生安全宣传和教育, 不食不售不抛死畜禽, 保持生活环境卫生, 消灭疫源, 防止疫情传播。食品安全、畜牧兽医、公安、卫生等部门可以向社会公布24 h举报电话, 鼓励社会各界对以上不法商贩进行举报, 增强公共卫生意识。促使人人支持治理乱丢病死畜禽工作。应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发现病畜禽应及时隔离治疗, 对无治愈希望的应急宰后按有关规定处理, 从而减少感染率和死亡率。

成立专项领导组织机构,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成立以政府负责人为组长。其他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 切实加强乱丢病死畜禽的整治工作。通过村、组等行政机构加强宣传和监督, 严禁农民将病死猪尸体到处乱扔、乱抛, 养猪户应在基层兽医人员的监督下将病死猪尸体作烧毁和深埋处理。对于出售、收购、宰杀病死猪和加工销售病死猪肉的违法行为, 依照动物防疫法的规定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和疫情赔偿责任。依法从严从重查处专门收购病死猪的不法个体户, 并把典型案例在媒体上曝光, 使之成为过街之鼠, 人人喊打, 无处藏身。由农牧部门牵头, 会同工商、质监等部门, 于每年的疫病流行期加强对各屠宰场点、农贸市场的督查, 严防病害畜禽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开展整治收购、捡拾、加工病死畜禽的不法分子的专项治理。对于病死畜禽不准杀, 不准吃, 不准买, 不准卖, 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 做到分工不分家。对辖区内的黑加工点要扒锅挑灶, 使其不能生产, 重罚不法业主以及收购病死畜禽的不法商贩。卫生部门对食堂、饭店使用病害肉坑害消费者的行为要进行查封, 吊销卫生许可证。使之不能从事这一行业。各养殖公司和农户要认真规范自己的养殖行为, 对病死畜禽必须实行无害化处理。

4.4 规范病死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程序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是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 要严格执行农业部《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国家环保总局《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规范病死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工作程序。在农村养殖业集中区设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池, 统一集中处理病死畜禽。病死动物作无害化处理必须有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派出的技术人员到现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技术指导, 处理结果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此外, 可以建立村规民约和举报奖励机制, 鼓励群众对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采用多种方式对病死畜禽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是一门技术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 要求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规范进行操作处理。运送病死畜禽尸体或其产品时应采用密闭、不渗水的容器。装前卸后必须要消毒。销毁:应根据当地的条件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焚毁:方法一, 可将病死畜禽尸体及其产品浇上油类或其他易燃物, 点燃进行焚烧。本法比较方便, 投资少, 但有时燃烧不充分, 一些病原微生物不能完全死亡。方法二, 用焚化炉彻底杀灭病原微生物, 本法投资大, 需要大量的能源及设备。目前, 一般的饲养场或农户还很难推广。深埋法:应选择离学校、公共场所、居民区、饲养场、屠宰场、水源地、河流等较远的地方进行深埋。深埋前应对病死畜禽尸体及其产品进行一定处理 (如焚烧、消毒等) , 坑深应在2 m以上 (根据尸体量的多少而定, 要求病死畜禽尸体及其产品上层应距地表1.5 m以上) , 坑底要铺2 cm厚生石灰, 掩埋后需将土夯实。掩埋后的地表环境应使用有效消毒药喷洒消毒。本法作为一种无害化处理方法, 虽然是一种不彻底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但在广大农村缺少完善的无害化处理设施的情况下, 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无害化处理方法。永久窖式坑藏法:本法比较费工费时, 投资也比较大。可用砖、石砌成窖式坑, 深度应在2~3 m或更深 (应根据地势而定) , 直径2~3 m, 底部大, 口部适当收小, 上面加盖 (密封性能要好) 。地址也应选择在离学校、公共场所、居民区、饲养场、屠宰场、水源地、河流等较远的地方。坑底撒上生石灰, 厚度10~20 cm。病死畜禽的尸体可随时扔到窖内, 并用有效的消毒液消毒窖口及周围。本法优点是方便、利用年限长, 可有效避免乱扔病死畜禽尸体的现象。建议每个自然屯应设置1~2个尸体窖, 只有这样才能对一些恶性传染病的尸体进行妥善处理, 避免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本法虽然不符合我国现行的一些标准和要求, 但针对我国目前尚不能在每个乡、镇、村、屯都设立无害化的焚烧设备这一实际情况, 建设价格较为低廉的窖式化尸池是一条较为可行的措施。

综上所述, 病死畜禽是动物疫病发生的重要传染源。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否到位, 它关系到畜产品质量是否安全;关系到公共卫生是否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是否健康。所以各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监管工作, 改善公共卫生环境, 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摘要:近年来, 畜禽重大疫病频繁发生, 严重威胁着地方养殖业和人体健康。动物卫生安全问题已经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文章就病死畜禽处理方面进行浅析, 以期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公共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王雪玲.关于病死畜禽危害性及监管问题的探讨.河南畜牧兽医:市场版, 2012 (7) :44-44.

[2]朱建军, 黄薇, 曾雄.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方法.畜禽业, 2011 (7) :25-26.

[3]张其星.发展畜牧循环经济推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山东畜牧兽医, 2011 (4) :68-69.

[4]贺洪君.浅谈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中国动物保健, 2011 (5) :6.

上一篇:水稳碎石底基层施工论文下一篇:冶金成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