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检查

2024-05-10

DR检查(共12篇)

DR检查 篇1

肠梗阻是临床中非常多见的急腹症之一, 由于病情进展速度非常快, 处理不及时可能造成肠穿孔或休克, 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死亡[1]。因此, 尽早对肠梗阻进行确诊、明确肠梗阻的位置和原因,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治疗非常重要。医院中常用的诊断方式有CT扫描、DR以及超声诊断, 不同的方式各有其优缺点。本文对83例拟诊断为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3例拟诊断为肠梗阻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最小的为17岁、最大不超过76岁, 平均年龄为 (46.54±8.97) 岁;61例患者出现程度不一的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呕吐等, 23例患者伴随发热以及白细胞计数上升。

1.2 方法。CT检查:采用Siemens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加强扫描, 范围由膈顶开始到患者耻骨联合下缘, 进行4期扫描, 电压为120 k V、电流为200 m A、螺距为1、层厚与间距均设定为5 mm。应用高压注射器进驻碘海醇, 延期30、60 s以及180 s进行扫描获得静脉器、动脉期和延迟期的数据图像;DR检查:选择德国进口西门子AXIOM机型为患者进行扫描, 采取站立位、仰卧前后位进行摄片;超声检查:选择美国GE公司生产的彩色超声扫描系统对患者予以检查, 将探头的频率调整为3.5~7.0 MHz, 从患者右上腹部开始检查, 沿着顺时针的方向连续对腹部进行扫查, 然后沿着扩张肠管追踪, 找到梗阻位置[2]。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文章中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患者的检查结果均采取率 (%) 的形式表现, 比较采用卡方值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1) 83例拟诊断为肠梗阻的患者中最终明确诊断的患者有72例, 占总人数的86.75%。通过CT检查得到69例 (95.83%) , 明确梗阻部位的有61例 (88.40%) 、明确了梗阻原因的有60例 (86.96%) , 检出腹部其他病变患者41例 (56.94%) 。55例患者再次行CT扫描进行疗效复查; (2) 通过DR确诊的有61例 (84.72%) , 明确梗阻部位的有54例 (88.52%) 、明确了梗阻原因的有33例 (54.10%) , 有1例患者提示腹部肿瘤, 47例患者再次行DR扫描进行疗效复查; (3) 通过超声检查发现有明显肠梗阻特征的患者有10例 (13.89%) 、明确梗阻部位和原因的有4例 (40%) , 均为肿瘤造成的梗阻。66例患者再次行超声诊断进行疗效复查。应用CT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尤其是明确梗阻原因方面结果较好, 对比两组差异显著 (P<0.05) 。

3 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中常见的急腹症, 受到患者个体因素差异的影响, 其诊断和鉴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需要应用不同的检查方式予以确诊[4]。临床中诊断肠梗阻的主要方式有腹部X线片和超声检查, 前者的基本征象为:腹部有扩张肠袢、结肠内径宽度超过6 cm、小肠内镜宽度>2.5 cm, 梗阻以下的肠管出现萎陷等。当出现假肿瘤、咖啡豆以及扩张肠袢固定征等征象后还提示出现肠绞窄, 对于肠梗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大, 肠梗阻影像学表现多样, 所以往往需要结合CT或者超声予以诊断。CT诊断肠梗阻基本征象有:肠壁薄、梗阻近端肠管发生扩张、可见气液平面;小肠黏膜或者结肠呈袋像, 如果还表现出肠系膜密度增大。血管内出现血栓或气体应, 还提示可能出现肠绞窄。由于引发肠梗阻的病因有很多, 通过CT可以充分对梗阻的长短及邻近的腹腔莫、肠系膜等解剖结构显影, 对于肠梗阻病因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有临床资料显示, CT对于肠梗阻病因的诊断准确率在73%~95%[5], 本文中CT诊断患者的肠梗阻病因结果较好, 达到86.96%, 相对于常规DR检查对患者的治疗起到更好的作用, 对患者进行疗效观察过程中, 可以采用CT增强扫描或者联合超声检查, 能够得到更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世胜, 杨超, 郑燕, 等.CT、DR、超声检查在诊断肠梗阻的临床应用[J].四川医学, 2013, 34 (2) :301-303.

[2]苏芬莲, 陈小勋, 莫旭林, 等.超声、CT和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14) :2333-2335.

[3]潘春球, 武钢, 周望梅, 等.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3 (8) :1221-1224.

[4]谭少庆, 张捷.64层螺旋CT、超声及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对比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21 (7) :1052-1054.

[5]方慧, 刘国伟, 徐庆华, 等.超声和腹部X射线平片在诊断儿童急性肠梗阻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 2014, (3) :405-407.

DR检查 篇2

一.申请购买直接数字成像系统(DR)和数字胃肠机的必要性

我院正在使用的500毫安X光机已近十年,该设备陈旧,工作故障频发,已多次维修,摄片图像质量差,且工作人员操作流程繁琐,工作效率低,工作量大,给临床诊断造成很大不便。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分级诊疗工作的不断推进,门诊和病房的工作量势必会大大增加,对所检查所需设备要求更高,图像质量要求更清晰,为了提高我院影像诊断技术和工作效率,有必要对我院放射诊断设备进行更新,直接数字成像系统(DR)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数字化影像诊断设备,它彻底解决了常规放射影像信息处理中的数字化问题,使检查者从登记到获取诊断报告一次性完成,提高了诊断质量,缩短了检查时间,减少了以往的中间工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可全方位满足受检者之所需,体现出了医学影像人性化服务的理念。

2、和传统X线成像比较,直接数字成像系统(DR)优势:(1)成像迅速、工作流程快、工作效率高。数字化成像获得影像数据的时间为0.125秒,省却了投照中的暗室环节(装片、洗片等),可以连续大量检查病人,门诊检查报告均能在较快时间内完成。

DR检查 篇3

【关键词】数字X线摄影;DR平片;髋臼骨折

髋臼骨折的发生是因为骨盆骨折时,耻骨坐骨或者髂骨骨折进而波及到髋臼,部分患者可以由于髋关节中心性的脱位所导致的[1]。临床实践发现,髋臼骨折是一种由于高能量、严重暴力所导致的骨科创伤性疾病。为观察数字X线摄影(DR)平片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供临床工作参考和借鉴。本文对2009年8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47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DR检查,并进行临床综合诊断。以综合诊断为标准,观察DR诊断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47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8例(占59.57%),女性19例(占40.43%);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56岁,平均年龄为(38.32±1.12)岁;车祸伤20例(占42.55%),坠落伤18例(占38.30%),跌倒伤9例(占19.15%)。

1.2 方法 对2009年8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47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DR检查,并进行临床综合诊断。以综合诊断为标准,观察DR诊断准确率。

1.3统计学方法 将观察数据录入到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具有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7例患者经过临床综合诊断,其中简单型骨折26例,DR诊断准确25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21例,使用DR诊断准确14例。(详见表一)

(表一)数字X线摄影(DR)平片在简单型骨折和复杂髋臼骨折诊断准确率的比较

骨折类型例数DR诊断准确诊断准确率

简单型骨折26例25例96.15%

复杂型骨折21例14例66.67%

合计47例39例82.98%

χ2 14.23

P <0.05

3讨论

人体的髋骨是由髂骨、坐骨、耻骨共三个部分共同组成[2],髋骨的外侧面存在一个较大、较深的窝,临床上将这个窝称为髋臼,其和股骨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为人体髋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髋关节的负重比较大,剪力也比较大[3],同时具有血供少的特点,所以髋关节部位很容易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损伤的发生。

髋臼骨折是因为骨盆骨折时,耻骨坐骨或者髂骨发生骨折进而波及到髋臼部位,也可以因为髋关节的中心性脱位导致。临床实践发现,髓臼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性骨折[4],临床上对髋臼骨折的处理正确性直接影响着最后的临床康复效果,对患者髖关节的功能恢复十分重要。为观察数字X线摄影(DR)平片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供临床工作参考和借鉴。本文对2009年8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47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DR检查,并进行临床综合诊断。以综合诊断为标准,观察DR诊断准确率。

数字x线摄影平片检查的简称为DR检查,是一种二维图像检查方法,是一种可用于身体检查的临床医学检测设备,其临床检测的原理是采用数字平板探测器,使得放射检查的影像资料转化为数字化资料,临床检查时间比较迅速,大多仅需要几秒钟就可以完成一次临床检查,对于有效缩短患者的临床检查、候诊的时间,近些年逐渐受到各大医院的重视。

数字x线摄影平片检查技术具有以下重要特点:可以显著降低X线的曝射剂量,进而有效提高影像资料的清晰程度,进而提高对相关疾病的临床检出率、临床诊断准确率;检查时间短、摄影速度快,在对患者进行X线摄影之后,所配套使用的DR系统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完数字化处理,最后将患者的医学影像以直观的形式显示出来[5],这一点要较传统的X线平片较有显著性的优势,大大缩短了检查后等待结果的时间;所显示的图像更加清晰, 数字X线摄影平片检查技术所呈现的图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广灰阶度,其获取临床资料信息的能力更为强大,降低了有价值影像信息的丢失,减少了图像畸变的发生;该技术的图像处理能力也比较强,使用到的计算机软件窗口处理技术可以对检查对象的目前图像进行放大和缩小、窗宽窗位、图像的旋转和黑白翻转以及标记测量等实用性的图像处理方法;所获取的临床检测信息量更大,因为数字系统具有动态范围广的特点,所以临床医生可以在同一次临床摄影图像资料中观察到人体的多种组织结构,并且可以相应的电脑软件进行影像的调节;对所得图像的保存十分方便,较传统的X线胶片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存放在磁盘或者光盘中,保存不但方便并且安全。

本组47例患者经过临床综合诊断,其中简单型骨折26例,DR诊断准确25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21例,使用DR诊断准确14例。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数字X线摄影平片检查依旧是二维图像,所以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髋臼的骨质结构存重叠,所以对于复杂性髋臼骨折诊断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综上所述,使用数字X线摄影(DR)平片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价值较高,对简单型骨折的诊断效果好,但是对复杂型骨折仍较低。

参考文献

[1] 王朝颖,16层螺旋CT与DR平片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7):170—170.

[2] 王华.X线平片CT平扫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作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5):445—446.

[3] 刘璠,保国锋,朱文峰,等,不同影像学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创伤骨科杂志,2005,7(4):310—313.

[4] 许文联,不同影像学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7):824—826.

DR检查 篇4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6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38岁。

1.2 检查方法

使用使用GE公司生产的Definium 8000数字摄片机进行采集。输入患者信息,选择胸部DE-PA或DE-AP程序进入,在控制界面同时选择3个AEC自动电离室,根据患者体型选择曝光参数。一般认为体厚22~27 cm为中等成人,小于22 cm为小成人,大于27 cm为大成人。高管电压范围在110~150 kV,低管电压为60~80 kV。进行2次曝光。将采集到的两帧原始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得到标准像、软组织图像及骨骼图像。对这些图像还可以进行再处理,包括亮度对比度的调节等。

2 结果

60例中,30例临床诊断气胸,其中29例大、中量气胸标准胸片图像和后处理图像均发现;1例少量气胸标准胸片不能观察,而双能量减影可以发现。26例骨折病例中,25例标准胸片图像和后处理图像均发现;而1例双能量减影后可以发现。3例后处理图像发现肺小结节。1例后处理图像发现气道肿物。如图1~3示。

3 讨论

双能量减影利用骨与软组织对X光子的能量衰减方式不同,以及不同原子量物质的光电吸收效应差别将在对不同能量X光束衰减强度的变化中更强烈地反映出来。而康普顿散射效应的强度在很大范围内与入射X线的能量无关,可忽略不计。DR系统以不同的X线球管输出能量(KVP)对被摄物体进行2次独立曝光,将其进行图像减影或2种效应的信息进行分离,选择性去除骨或软组织的衰减信息,得出能够体现组织化学成分的组织特性图像,即软组织和骨像同时保留标准图像。

对于少量气胸的患者,病变易与肋骨和肩胛骨重叠,常规胸片显示不清楚,很容易造成漏诊,延误治疗。采用双能减影后,软组织像完全剔除了骨组织,病变显示清楚。对于一些肋骨骨折的患者由于心影、胸骨、胸椎、纵隔、横隔等的重叠,对一些细微骨折很容易漏诊。采用双能量减影技术在骨像上去除了软组织结构(特别是隔下肋骨),骨组织图像能很清楚地得以显示,且能重新后处理图像,也可黑白反转,这样就能很清晰地显示病变结构,提高了骨折诊断的准确率。肺结节的检出是由于在软组织像上剔除了肋骨组织,气道肿物的检出是由于剔除了颈胸椎体,使和肋骨重叠的小结节及和气道重叠的椎体显示出来。对于肺内是否钙化还是软组织影,一般在骨像上留下的影像为钙化影,而在软组织像上留下的为软组织影像,以此进行判断。

双能量减影要求患者在屏住气的情况下一定要保持身体不能移位。患者的体型一般认为体厚在22~27 cm为中等体型;小于22 cm为瘦体型;大于27 cm为体型较胖者。不同的体型要选择不同的参数,这两点是很重要的,负责就不能完全减影或减影图像失败。但双能量减影对移动性伪影如心脏的跳动性伪影等问题还有待解决。

总之,双能量减影解决了常规胸片不能解决的问题,为临床提供了更可靠的诊断依据,能够满足临床需要。对其他部位的应用有待前瞻性研究。

参考文献

[1]储诚奇,翟辉,王中秋.直接数字化成像双能量减影对肋骨诊断价值的探讨[J].医学研究生报,2006,19(12):190-191.

[2]罗斗强,石木兰.双能量减影数字化胸部X线摄[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3):259.

DR简介(X光机) 篇5

DR(Digital Radiography),即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是由电子暗盒、扫描控制器、系统控制器、影像监示器等组成,是直接将X线光子通过电子暗盒转换为数字化图像,是一种广义上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而狭义上的直接数字化摄影即DDR(DirectDigit Radiography),通常指采用平板探测器的影像直接转换技术的数字放射摄影,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

DR与CR的共同点都是将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影像信息,其曝光宽容度相对于普通的增感屏-胶片系统体现出某些优势:CR和DR由于采用数字技术,动态范围广,都有很宽的曝光宽容度,因而允许照相中的技术误差,即使在一些曝光条件难以掌握的部位,也能获得很好的图像;CR和DR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如各种图像滤波,窗宽窗位调节、放大漫游、图像拼接以及距离、面积、密度测量等丰富的功能,为影像诊断中的细节观察、前后对比、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对两者的性能比较如下:1.成像原理:DR是一种X线直接转换技术,它利用硒作为X线检测器,成像环节少;CR是一种X线间接转换技术,它利用图像板作为X线检测器,成像环节相对于DR较多。2.图像分辨率:DR系统无光学散射而引起的图像模糊,其清晰度主要由像素尺寸大小决定;CR系统由于自身的结构,在受到X线照射时,图像板中的磷粒子使X线存在着散射,引起潜像模糊;在判读潜像过程中,激光扫描仪的激发光在穿过图像板的深部时产生着散射,沿着路径形成受激荧光,使图像模糊,降低了图像分辨率,因此当前CR系统的不足之处主要为时间分辨率较差,不能满足动态器官和结构的显示。3.DR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就目前而言,DR电子暗盒的结构14 in×17 in(1 in=2.54 cm)由4块⒎5 in ×8 in 所组成,每块的接缝处由于工艺的限制不能做得没缝,且一旦其中一块损坏必将导致4块全部更换,不但费用昂贵,还需改装已有的X线机设备,而CR相对费用较低,且多台X线机可同时使用,无需改变现有设备。4.CR系统更适用于X线平片摄影,其非专用机型可和多台常规X线摄影机匹配使用,且更适用于复杂部位和体位的X线摄影;DR系统则较适用于透视与点片摄影及各种造影检查,由于单机工作时的通量限制,不易取代大型医院中多机同时工作的常规X线摄影设备,但较适用于小医疗单位和诊所的一机多用目的。事实上,CR和DR系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一对并行发展的系统。数字X线机是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X射线放射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先进的X线机。在原有的诊断X线机直接胶片成像的基础上,通过A/D转换和D/A转换,进行实时图像数字处理,进而使图像实现了数字化。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X线机的观念,实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模拟X线图像向数字化X线图像的转变。

特点:

第一,它最突出的优点是分辩率高,图像清晰、细腻,医生可根据需要进行诸如数字减影等多种图像后处理,以期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

第二,该设备在透视状态下,可实时显示数字图像,医生再根据患者病症的状况进行数字摄影,然后通过一系列影像后处理如边缘增强、放大、黑白翻转、图像平滑等功能,可从中提取出丰富可靠的临床诊断信息,尤其对早期病灶的发现可提供良好的诊断条件。

第三,数字化X线机形成的数字化图像比传统胶片成像所需的X射线计量要少,因而它能用较低的X线剂量得到高清晰的图像,同时也使病人减少了受X射线辐射的危害。

第四,由于它改变了已往传统的胶片摄影方法,可使医院放射线科取消原来的图像管理方式和省去片库房,而可采用计算机无片化档案管理方法取而代之,可节省大量的资金和场地,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此外,由于数字化X线图像的出现,结束了X线图像不能进入医院PACS系统的历史,为医院进行远程专家会诊和网上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外,该设备还可进行多幅图像显示,进行图像比较,以利于医生准确判别、诊断。通过图像滚动回放功能,还可为医生回忆整个透视检查过程。

数字化X线的临床应用

数字化的图像质量与所含的影像信息量可与传统的X线成像相媲美。图像处理系统可调节对比。故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摄照条件的宽容范围较大;患者接受的X线量减少。图像信息可由磁盘或光盘储存,并进行传输,这些都是数字化图像的优点。

数字化图像与传统X线图像都是所摄部位总体的重迭影像,因此,传统X线能摄照的部位也都可以用DR成像,而且对DR图像的观察与分析也与传统X线相同。所不同的是DR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的象素所组成。

数字化图像对骨结构、关结软骨及软组织的显示优于传统的X线成像,还可行矿物盐含量的定量分析。数字化图像易于显示纵隔结构如血管和气管。对结节性病变的检出率高于传统的X线成像,但显示肺间质与肺泡病变则不及传统的X线图像。DR在观察肠管积气、气腹和结石等含钙病变优于传统X线图像。

用数字化图像行体层成像优于X线体层摄影。胃肠双对比造影在显示胃小区、微小病变和肠粘膜皱襞上,数字化图像优于传统的X线造影。

DR检查 篇6

用于VMware Virtual Infrastructure 3(v13)的DR要求你的所有VM(虚拟机)都需要定期复制到远程站点,从而消耗了大量的存储和网络带宽。而我们则尝试通过在VMware主存储系统上使用NetApp重复数据删除,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你的主存储环境中的数据量。数据量的减少会使得你的下游基础设施的优势不断加强,从而减少复制所需的带宽以及DR站点上所需的存储。

使用重复数据删除所节约的成本可以使DR在成本可能会受到控制的情况下变得切实可行。例如,有个企业曾报告在重复删除其VMwa re Virtual DesktopInfrastructure(VDI)环境之后,为其桌面提供DR所需的存储和带宽变得很少了,并且为其VDI环境和V13环境添加DR切实可行。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通过VMwareDR实施重复数据删除所需要采取的措施。我还将讨论利用你的DR环境中的复制数据用于DR测试及其它目的的情况。

在主VMWare环境中实施重复数据删除

由于VMware环境中的每个虚拟机都要求为其操作系统采用专用的存储,因此会出现大量的重复数据。你可能有很多VM安装了同一个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如果100个VM运行同一个操作系统,且每个虚拟机需要10GB至20GB的存储空间,即1TB至2TB的存储空间专用于同一数据的几乎相同的拷贝。应用重复数据删除可以有效消除此冗余。

概括地说,如果将x个虚拟机指定给一个存储卷,在重复数据删除后,你所需的操作系统存储空间量将是非重复数据删除环境下所需存储空间量的1/x。很显然,所获得的实际结果将取决于卷中有多少个VM和这些VM相似程度。

实际上,企业用户在ESX V13环境通常可以节省50%或更多的空间,某些情况下存储空间节省可高达90%。这是对整个VMware存储环境(包括应用程序数据,而不仅仅是操作系统)进行重复数据删除。在VDI环境下,用户通常可节省高达90%的存储空间。

NetApp重复数据删除的另一个优点是它不仅可以在主存储设备上运行,还可以在任何现有的NetApp卷上运行。即使你的VMware基础设施建设很完善,也可以运行重复数据删除并节省大量存储空间。只需提供重复数据删除许可证:(免费)和目标存储系统上的NearStore许可证即可进行操作。

灾难恢复配置

虽然主存储环境中的存储空间使用量得到减少本身已经是一个重人益处,但是在使用NetApp SnapMirror实施灾难恢复时,从重复数据除中获得的真正收益更加明显。因为重复数据删除大大减少了必须复制的数据量,从而减少了DR化置所需的空间和站点间所需的网络带宽。进行重复数据删除以后,你也许可以配置DR以尽可能低的速度进行链接,将更容易和更快速地让你的DR环境维持运转。

如果配置DR,首先请在存储数据的主VMware存储环境中对所有卷执行重复数据删除。然后在DR站点的主卷和目标卷之间创建SnapMirror关系。

与许多其他复制解决方案不同,SnapMirror 不要求目标配置与源配置完伞一样。如果需要,你可以在DR站点中使用不同的NetApp存储系统和价格较低的磁盘(如SATA磁盘,而不是光纤通道磁盘)。

当SnapMirror第一次运行时,它会将每个源卷与其目标卷同步。此过程通常是SnapM irror实施时最耗带宽的部分,但是因为源卷都已执行重复数据删除,因此要传输的数据量会比实际量少很多。此方法是以下用户的理想之选:链接速度慢、没有足够带宽执行初始同步但可以管理此后出现的增量更新。

请注意,因为重复数据删除在卷级起作用,所以你必须使使用VolumeSnapMirror来获得最大收益。VolumeSnapMirror在整个卷上执行,因此你的镜像始终与源卷有相同的重复数据删除级别,还可以省音容、减少带宽利用以及加速镜像更新过程。

一旦完成初始同步,你就可以配置SnapMirror按计划运行,让DR站点内容始终保持最新。在每次迭代时,SnapMirror仅传送已更改的数据块,因此它能更有效地利用网络带宽。

你将需要在主站点定期运行重复数据删除。根据你的特定需求,可在以下时间运行重复数据删除:

★按指定的时间表

★卷中有20%的新数据时自动运行

★在需要时手动运行(例如,在安装大的修补程序以后)

使用SnapMirror后,无论主卷上有什么更改,都会自动反映到辅助卷上,因此不需要在你的DR站点运行重复数据删除。由于辅助卷是镜像,它们从主卷“继承”重复数据删除状态。

利用DR环境

获得DR站点的所有数据并通过SnapMirror定期更新后,并不意味着事情到此结束。NetApp还可以利用DR站点存储的数据进行DR测试、发或各种其他用途。

在典型的DR测试环境中,在一测试开始前必须将用于测试的所有数据复制到另一组磁盘。这意味着你需要两倍的存储空间,并且在开始测试前的复制操作也很耗时间。

借助NetApp FlexClone技术,你可以使任意或所有DR卷都成为具有空间效益的可写克隆;只在更改克隆卷时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这些FlexClone卷便于你及时捕捉DR数据在固定时间点的静态视图,而不用中断进行中的SnapMirror更新,也不需要人容量的额外存储。

使用FlexClone,你可以将进行DR测试的时间从24小时或更长时间降到几个小时,这是因为该过程快速、可靠、高效且无需使用密集资源。电也以通过类似方式对应用程序开发工作、数据挖掘、修补程序测试等使用FlexClone。

DR站点代表大量的资源投资。借助FlexClone,你可以和利用这些资源执行其他任务,而不会负面影响DR就绪。通过简化DR测试,FlexClone使它更容易符合公司规定的DR测试需求以确保DR就绪。

总结

DR检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所观察的264例患者均为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乳腺疾病就诊与我院的患者。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21~73岁, 平均44岁。其中208例患者因乳房疼痛或发现包块就诊, 16例患者因体检时发现乳房有包块复诊, 仅有40例患者是制定了乳腺疾病筛查计划。

1.2 方法

我院采用的是LORAD的Selenia系列的钼靶机是HOLOGIC非晶硒直接数字化探测器, 高通透性蜂窝状 (HTC) 滤线栅, i-AEC智能自动曝光控制。对此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数字化DR钼靶检查技术对乳腺疾病进行诊断, 所有患者均做病理检查, 同时跟踪患者的病理结果, 与临床诊断准确率对比。然后分析其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且所有图片均要求清晰、层次明显、乳头处于切线位平行于摄影台。

2 结果

此264例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钼靶诊断经病理核实后结果, 见表1。

3 讨论

目前世界范围内, 数字乳腺摄影系统 (FFDM) 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设备, 并成为主要的趋势。乳房X光摄影检查是目前唯一经临床验证有效的乳腺普查工具, 尤其适用于绝经后的患者, 它可以在出现临床症状前1~2年发现亚临床乳腺癌, 并可使人群中乳腺癌的死亡率下降30%[4]。目前, 美国、英国、澳洲等国家均建立了早期乳腺癌X线摄影普查机制。

注:对比其病理结果可得出, 钼靶诊断的正确率约为85%

结合我院数字化DR钼靶检查技术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应用, 其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3.1 利用数字化技术, 提高图像质量

利用数字化DR钼靶检查技术, 首先注意观察乳房的形状、然后注意肿块所在的象限、大小、形状、数量、边缘是否光滑、以及与邻近结构的影响。

(1) 肿块的形态及肿块的边缘。乳腺肿块有圆形、卵圆形、分叶状及不规则形等。肿块的边缘可分为清晰、模糊、边缘不清及毛刺现象。边缘清楚图像可变现为:肿块的边缘界限分明, 与周围组织无相关牵连, 此种情况多见于良性肿瘤。肿块边缘模糊:图像所见不能明确肿块的边界, 可出现慧尾征、恶性晕圈征。此种情况多考虑恶性肿瘤。但此图像尚需排除乳腺组织重叠所照成的假象。边缘出现毛刺现象, 图像可见肿块的边缘辐射出长短不一的线性阴影, 临床成为:白星状影。此种情况多考虑恶性肿瘤 (图1、2:病灶直径约为:4~5mm) 。

(2) 肿块密度。肿块的密度可分为[5]:高密度、中等密度、低密度、混杂密度等。图像所见的此四种密度的临床情况如下:高密度一般是由少数软组织密度均匀增高或组织结构致密导致的, 肿块内也可出现高密度影。通常乳腺腺瘤、乳腺癌、淋巴瘤、脓肿等乳腺疾病可出现中等密度影。而乳房的脂肪瘤、囊肿等常表现为低密度影。此外, 混杂密度是有:低密度、中密度以及高密度并存的现象造成的, 临床多见于:乳腺纤维腺瘤、脂肪瘤等乳腺疾病。

3.2 探查早期的乳腺癌病变

数字化DR钼靶检查技术可应用于对微小病变的定位、引导穿刺取活检及治疗。临床上对不宜触及的微小肿物以及无法明确确定病变位置的多发结节样增生、及肿物位置较深, 乳房较大, 直接取活检术困难者均可在数字化DR钼靶检查技术的引导下定位及进行穿刺、治疗。由于乳腺钼靶DR的独特性能, 已成为临床乳腺疾病筛查的首选方法, 其能够清楚的显示乳房内直径约为几毫米的病灶, 并能够对病变准确定位, 而医生通过临床体检仅可以发现直径约为1cm大小左右的肿块。文献报道[6], 乳房X线摄影可早于临床检查3年发现最早期的乳腺癌。

目前世界范围内, 数字乳腺摄影系统 (FFDM) 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设备, 并成为主要的趋势。因此, 应广泛推广数字化DR钼靶检查技术在乳腺疾病疾病中的筛查、诊断作用, 提高广大患有乳腺疾病患者的诊断、为治疗争取更多时机。

参考文献

[1]朱立祥, 潘永泉, 赵政文.DR技术与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 (S1) .

[2]姜辉.X线数字摄影 (DR) 的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4) .

[3]雷益, 朱嘉英.乳腺疾病的钼靶X线与MRI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 38 (8) :864~867.

[4]兰大海, 兰宇.X线钼靶摄影在妇女乳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 2010 (12) :25.

[5]师文福.乳腺钼靶摄影技术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04 (7) .

DR检查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166例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 其中男124例, 女42例, 年龄15岁~75岁, 平均年龄 (46.7±8.3) 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致伤者92例, 高处坠落致伤者42例, 挤压致伤者26例, 击打致伤者6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

1.2 方法

患者联合应用DR和CT方法进行检查。应用DR摄片时, 选用GE公司Definim 6 000全数字化X线机, 通常患者实施立位前后位、坐位及仰卧前后位进行胸部摄片, 得到的影像资料经高年资医师予以诊断。CT检查时, 选用GE公司Brightspeed单螺旋CT扫描机, 所应用参数为[2]:管电流120 m A, 管电压120 k V, 螺距1.0, 层厚与间距10 mm, 对于患者局部创伤病灶实施薄层扫描或予以高分辨率扫描。

2 结果

单纯应用CT检查、DR检查, 两种方法联合检查的结果, 见表1。

在本文所选取的166例患者中均具有肺挫伤症状, DR上主要表现为云雾状, 中等偏淡密度增高影像, 边缘出现模糊状, 为片状高密度增高影。应用CT均达到确诊, 临床表现为:肺内部并无节段性规律性, 边缘呈现模糊、片状或云絮状阴影像, 密度呈现不均匀性;患者发生肺撕裂伤时相对比肺挫伤更为严重, 影像学显示椭圆形、圆形或长条形, 存在大小不一的气囊肿或气液囊, 可清楚发现液平面。皮下、纵隔气肿患者有66例, 应用DR确诊62例 (93.9%) , 临床表现为沿纵隔边缘方向透亮带, 具有明显胸壁及颈部软组织内散在透亮影。66例患者应用CT均得到确诊, 临床表现为纵隔大血管、气管周围出现片状或点状气体影像, 皮下气肿大部分出现在肋骨外肌肉层内, 不规则性条带状低密度影像。在肋骨骨折时, CT检测率较高, 但是对肋骨骨折数目不易确定。

3 讨论

伴随临床医学发展, 影像学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进步, DR检查在临床中具有效率高、速度快、辐射剂量低、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3], 此检查方法属于无胶片化及影像数字化。其缺陷性也较为明显:特异性差、敏感性低、易受体位影响等, 极易发生漏诊情况。CT检查方法能够一次性将胸部创伤检查完毕, 从而减少患者来回搬运次数, 降低发生2次损伤的概率[4]。此检查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找到患者病变部位, 针对组织密度差别具有较高敏感性, 可以快速对危重患者予以合理处理。DR漏诊时往往是由于大部分被胸腔积液所掩盖, 应用CT检查, 其分辨率相比较DR要高, 显著增加肺部创伤检出概率。DR在检查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心脏破裂时往往具有较高的漏诊率, 因此若发现异常现象需立即采用CT检查进行确诊。DR与CT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 能够合理规避各自缺点, 使得各自优点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增加诊断准确率。两种方法对于闭合性胸部创伤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可以按照对患者的诊断结果及其自身状况设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寿命[5]。

本文结果显示, CT检查过程中, 对于肺挫伤、肺不张、肺撕裂伤、气胸、胸腔积液、纵隔血肿等具有较高的阳性诊断率, 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肋骨骨折、皮下及纵隔气肿疾病阳性诊断率无较大差别。由此可知, 单纯DR检查方法对于一些气胸、血胸诊断具有一定困难性, 极易发生漏诊;但在CT检查中可以获得较高组织分辨率, 组织间所具有的轻微差别即可予以鉴别, 由此能够对气胸、胸腔积液、纵隔血肿等症状进行诊断。CT检查胸部创伤能够一次性完成, 尽可能减少患者搬动, 降低2次损伤。CT可以准确查找病变位置且确诊, 对组织密度差别具有较高敏感性, 可以更好地检测危重病患。DR成像具有较高速度, 空间分辨率强, 辐射低, 对于实现影像数字化与无胶片化具有重要价值, 但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低, 受体位因素影响较大, 易漏诊。

综上所述, DR及CT联合检查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互补优缺点,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康慧.CT影像对胸主动脉钝性伤的病灶形态分类的意义探讨[J].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 (3) :207.

[2]谢雷.创伤性膈疝29例诊治体会[J].山东医药, 2010, 50 (19) :96.

[3]张谦.多层螺旋CT在肺挫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山东医药, 2011, 51 (25) :107.

[4]赵鹤亮.多层螺旋CT在肺挫伤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 2010, 50 (28) :81.

DR检查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本院就诊的肺部间质性病变患者58例,男37例、女21例,年龄59~81岁,主要临床表现:反复咳嗽、气喘及限制性通气障碍等症状。

1.2 方法

(1)传统屏-片组合系统使用感光速度为200的屏-片组合,曝光条件控制使用专用的胸部自动曝光系统,120k V,焦-片距150cm。(2)CR系统使用kodak-CR9000型自动曝光,将曝光剂量调整为相当于速度是200的传统屏-片组合,120k V,焦-片距150~180cm。影像的处理采用厂商提供的标准模式。激光打印机为柯达-Dry view6800型,胶片是柯达Dryview。打印的胶片不使用数字放大和边缘增强功能。(3)DR系统使用RAD SPEED-DR的Canon探测器。这种探测器是由碘化铯层和非晶硅光敏二极管层复合在一起.X线光子经碘化铯层转换为可见光,光敏二极管又将可见光转换成电子。最后薄膜晶体管A/D转换器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影像的处理采用厂商提供的标准模式。探测器矩阵大小是2048×2048像素,空间分辨率是2.5lp/mm。自动曝光系统调整为传统屏-片组合的400,120k V,焦-片距150~180cm。激光打印机为柯达-Dry view6800型,胶片是柯达Dryview。打印胶片不使用数字放大和边缘增强功能。2组均由放射医师对胶片进行独立的影像评估,允许医师在做影像质量评估的时候使用强光灯或者持片自由观察,没有时间的限制。

2 结果

与传统屏-片组合相比,DR系统和CR系统在肺部间质性病变解剖结构中的表现能力均优于传统胶片;DR系统在表现肺部间质性病变的细微结构方面优于CR系统。

3 讨论

肺部间质性病变患者病理表现为炎性改变及纤维化,影象技术能充分反映肺间质病变的分布及特征,及早发现肺部疾患,对临床诊断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即包绕肺小叶核心结构的椎状纤维系统的增厚,其病理基础为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结缔组织增生、间质水肿、淋巴管受阻性扩张及其周围间质纤维化;小叶内间质异常病理基础为小叶内细支气管、小动脉周围间质增生,小叶实质内的隔纤维常与邻近支气管及肺实质互相牵拉收缩,导致肺小叶多边形轮廓消失,可相互交织呈网格状改变[2]。目前CR和DR在许多医院已经普及,影像设备数字化,数字图像信息经比特表达、后处理,数字图像可以减少存储空间,图像融合,无需人力或传输工具传输到异地,同时减轻技师的劳动强度,而且相对普通的屏/片组合成像得到很大的改善,密度分辨率大大的提高,且有较大的曝光宽容度,有很大的后处理功能,为实现以网络为前提的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数字化影像医学也使医生能够快速获得各种影像设备的数字影像,并运用多种数字影像对疾病作出综合诊断[3]。

CR系统的使用剂量比传统的X线摄影剂量小,它能提供多层次的影像信息来满足诊断的要求,其工作原理是X线照射到人体后不直接作用于胶片,而是照射到影像板上(IP记忆板),形成潜影,再把照过的影像板放入激光扫描机内扫描,获得X线衰减数值的数字矩阵,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后重新成像。其数字图像可利用计算机进一步处理、显示、存储和传输,分辨率比普通的X线胶片高,诊断信息丰富,并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提高X线摄影检查的诊断价值[4]。CR可以在多台X线机上使用,具有动态范围大,线性好的特点,能减少重拍率,降低X线剂量;CR的不足是时间分辨率较低,不能满足动态器官和结构的显示,而且由于荧光漫射也使空间分辨率有所下降。

DR系统是将信息载体X线经过影像增强器转换成可见光,由电荷耦合器或摄像管将可见光转换为视频信号,再经过图像进行模/数转换成数字矩阵图像。DR的工作流程为:X线发生器-影像增强器-电荷耦合器(或摄像管)-电视-模/数转换数字系统。其最大优点是它的实时性和对患者医生的低剂量,它在摄影方面可即时确认、即时采集,连续性大大超过快速换片机,操作简单,曝光参数自动设定,不必担心因参数错误重拍,提高了检查成功率,缩短了检查时间,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高。DR的X线摄影剂量又明显较CR减小,DR的图像信息十分丰富,使高低密度的组织能很好的在同一影像上显示,提高了显示能力[5];优于CR系统。DR还可以动态的观察器官和结构,并可进行多种后处理而改变图像质量[6];DR系统主要不足是不能多台X线机应用,噪声较明显,信噪比较低,价格贵。

笔者在观察中发现DR系统在表现肺部间质性病变的细微结构方面不但优于传统屏-片,也要明显优于CR系统。提示DR系统在肺部间质性病变影像诊断上的优势是明确的,建议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使用。而且数字化的影像医学技术对当今的医学知识结构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影像医学要求,医技人员要掌握有各方面的知识结构,除医学知识外还要有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才能在数字化医学实践中自如地应用数字化影像信息作出准确的综合诊断。医技人员只有掌握了数字化的影像技术,医学影像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脉搏和科技的发展。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CR系统和DR系统在肺部间质性病变患者影象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本院就诊的肺部间质性病变患者58例,分别采用CR系统和DR系统进行了影像检查,并与传统屏-片系统的检查结果做了一个对照比较。结果与传统屏-片影像检查结果相比,DR系统和CR系统在肺部间质性病变解剖结构中的影像表现能力均优于传统胶片;DR系统在诊断肺部间质性病变的细微结构影像表现方面优于CR系统。结论DR系统在肺部间质性病变影像诊断上的优势是明确的,建议基层医院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肺部间质性病变,CR系统,DR系统

参考文献

[1]朱萸,周永明.HRCT对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2008,17(2):104~105.

[2]修建军,李轶忻,崔允峰.间质性肺疾病的高分辨CT(HRC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7):585~588.

[3]郭启勇.数字影像-PACS-远程影像学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12(6):381.

[4]王骏.我国医学影像技术近十年发展概述[J].影像技术,2004,(3):6~11.

[5]谭长生.计算机放射摄影(CR)的前景分析[J].医疗设备信息,2006,(4):63~64.

DR检查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PACS系统中搜集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诊断为髋臼骨折患者21例, 其中单侧受伤19例 (右侧11例, 左侧8例) , 双侧2例, 共计23个髋臼。男性10例, 女性11例;年龄13~95岁, 平均51.6岁。所有病例均为外伤所致, 致伤原因车祸4例, 高处坠落伤3例, 跌伤14例, 就诊时间为伤后1h~5d。

1.2 检查方法

21例患者采用Kodak公司DR 7500摄片检查 (除5例摄骨盆正位片外, 其余16例均摄单侧髋关节正位) , 后使用GElightspeed 4层螺旋CT机平扫, 病人取仰卧位, 行双髋轴位扫描, 自髋臼顶部髂骨翼至坐骨结节水平扫描, 层厚5~10mm, 层距5~10mm, 螺距为1~1.5, 对疑有髋臼骨折者追加1.25~2.5mm螺旋扫描, 螺距为1.5, 所得原始扫描数据经输入工作站进行骨组织的多平面重建 (MPR) 和容积重建 (VR) , 多角度、多方位并结合轴位认真观察髋臼骨折的情况和关节腔内游离碎骨片, 用骨窗和软组织窗分别观察骨组织、软组织及盆腔脏器的受损情况。

2 结果

23个髋臼骨折的分型 (图1、2) , 伴发骨折、脱位、关节内碎骨片 (图3) 及关节囊内肿胀情况的CT与DR显示见表1。

注:括号中为所占百分比

3 讨论

髋臼是组成髋关节的重要结构, 是由前柱 (髂骨耻骨柱) 与后柱 (髂骨坐骨柱) 所构成的倒“Y”形凹陷, 分为4个壁2个柱:前壁为耻骨体, 后壁是坐骨体, 顶壁为髂骨体, 内侧壁由髂、耻、坐骨体的盆壁部分构成, 又称方形区或四边体;前柱始于耻骨支, 经方形区前方延伸达髂前上棘或髂嵴, 后柱始于坐骨大切迹经髋臼上方负重区和髋臼面后方向下达坐骨结节。较大的暴力尤其是坠落伤、严重的车祸而易致髋臼骨折。由于该部位血供较差, 骨折处理不及时或不适当都会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合理使用影像学检查, 迅速而准确地判定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成为影像科和骨外科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

3.1 CT较DR在髋臼骨折检查中的优势地位

由于髋臼及其周围组织解剖结构复杂, 传统X线平片需摄骨盆前后位、髂骨斜位 (骨盆向患侧倾斜45°) 及闭孔斜位 (骨盆向健侧倾斜45°) 3个角度投照位置 (本组全部病例只行常规髋关节或骨盆前后位片) [3];但因髋臼结构复杂, 骨骼及软组织重叠较多, 肠道气体干扰, 损伤后的骨盆解剖发生变化, 加之患者受伤较重和合并复合伤, 多因受伤部位剧烈疼痛不能配合多体位检查等诸多因素制约, 影响髋臼全貌的显示, 常难以对臼窝的骨折线和移位及关节腔内碎骨片作出精确的诊断。CT检查并结合多平面重建, 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4]。据文献报道, X线平片斜位片检查的可能性很小, 检查难度大, 诊断困难[5]。本资料中23个髋臼骨折DR平片明确诊断简单骨折8例, 漏诊2例, 复杂骨折7例诊断准确, 6例仅能发现1处骨折, 造成误诊, 对关节腔内的碎骨片只发现3处。而CT只需患者平卧在检查床上接受检查, 横断面扫描避免了组织的重叠和肠道气体的干扰, 对骨结构和软组织具有高度分辨率, 所以髋臼骨折的显示充分而全面, 对髋臼骨折诊断准确率为100%;对关节腔的碎骨片也能清晰显示, 8处关节腔内碎骨片CT均能显示。

3.2 CT与DR在髋臼骨折分类中的应用比较

髋臼骨折是一种累及关节面的复合损伤, 髋臼骨折的类型多种多样, 分类方法很多, 根据Letournel分类法将髋臼骨折分为简单骨折和复杂骨折两大类[6]。简单骨折包括前壁骨折、前柱骨折、后壁骨折和后柱骨折;复杂骨折指包含上述两类或两类以上的骨折[7,8]。我们沿用上述的分类法, 根据骨折线的多少和走行来分类, 本组资料显示CT对复杂性骨折分型的准确性明显高于DR, 当然造成DR误诊的原因可能与只摄前后位片而未摄双斜位片有关。我们认为此分型简便、实用, 有利于影像医师的诊断和骨科医师掌握。另外髋臼骨折往往还并发其他部位的骨折和髋关节的脱位及关节囊的肿胀, CT和DR平片在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本组资料表明, 对髋臼骨折的判定CT较DR平片有如下优势: (1) 显示骨折解剖位置准确, 对复杂性骨折分型更为准确; (2) 对骨折线的走向和数量、关节腔内碎骨片多寡及移位情况显示清楚, 判断准确; (3) 能清楚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因此, 在髋臼骨折的分型、碎骨片的显示及随访中, CT较DR平片对临床具有更重要的指导意义。但DR平片检查仍然是影像诊断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方法, 它可作为常规的外伤筛选检查方法, 而CT可作为重要的补充, 尤其是临床高度怀疑而DR平片阴性者, 必须行CT检查, 这样就可为临床提供较全面详实的检查结果。

参考文献

[1]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3-54.

[2]纪年尚, 马建林, 蓝孝全, 等.16层螺旋CT与DR在髋关节创伤诊断中的对比与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 19 (7) :896-898.

[3]王如清, 黄胜, 巴奇, 等.螺旋CT与X线平片在诊断髋关节创伤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 12 (6) :421-423.

[4]杨涟, 顾金林, 张宗军.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学, 2008, 36 (3) :210-211.

[5]FISHMAN E K, MAGID D, DREBIN R A, et al.Advancedthree-dimensional evaluation of acetabular trauma:volumetricimage processing[J].J Trauma, 1989, 29 (2) :214-218.

[6]LETOURNEL E.Acetabular fractures: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J].Clin Orthop, 1980, 151 (1) :81-86.

[7]BRANDSER E, MARSHJ L.Acetabular fractures:easier classi-fication with a systematic approach[J].AJR, 1998, 171:1217-1228.

DR在医院放射科的价值分析 篇11

【摘要】目的:提高DR数字摄影的影像质量、合理使用设备以降低辐射剂量。方法:合理使用机器设备及做好基础校定。结果:取得满意的DR数字摄影效果。结论:经过严格全面的图像质量管理与控制。优质片率大于95%,大幅度降低了患者受辐射剂量。

【关键词】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DR摄影技术) 放射科 优势

自DR摄影技术应用于临床检查以来,正以其高质量的图像、高工作效率高图像后处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X线摄影技术成为当今数字X线摄影技术的代表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设备。日本岛津800MAX光机、德国数字X光机。

1.2 分析方法。①DR和传统X线机摄取同一部位的摄影条件取得的图像进行分析和比较两者的图像质量。②通过应用中的技术操作、图像质量控制模块与后处理技术、被检者检查及医师发报告时间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两者的优势与不足。

2 结果

2.1 DR的图像清晰,动态范围广DR的空间分辨率高达2.8~3.6线对,密度分辨率可高达1000万像素,所以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明显优于传统X线机。

2.2 DR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增大图像信息量DR强大的质量控制模块和后处理技术保证了图像质量的稳定性,操作的简易性和图像质量的稳定性明显优于传统X线机。

2.3 DR的数字化,改变传统放射科模式DR从工作流程登记―投照―直接成像―传输到影像储存器―传输到医生工作站―医生阅读影像图片并发报告,其检查时间比传统X线机摄影减少了70%,DR检查的平均时间明显少于传统X线机,具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DR的核心技术是它的主板(FP),采用一个带有碘化铯闪烁器的单片非结晶硅面板,将吸收的X光信号转换成可见光信号,再通过低噪声光电二极管阵列吸收可见光,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低噪声读出电路将每个像素的数字化信号传送到图像处理器,由计算机将其集成为X线摄影,因而其图像层次丰富,影像边缘锐利清晰,细微结构表现出色。DR强大的质量控制模块的后处理技术保证了图像质量的稳定性,避免了散射造成图像的畸变、模糊与失真。图像质量提高,提高了诊断医师的满意度,大大减少了疾病的漏诊和误诊。DR条件设置自动是根据患者部位、体形等级统一设定,曝光时应准确把握患者体形分类,将照片个体化,方便工作,得到满意图像。传统X线能使人体在荧光屏或胶片上形成影像,主要是由于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作用和感光作用等特性,同时也因为人体组织结构有密度和厚密的差别,导致X线透过人体各种不同组织结构时,导致X线吸收的程度不同,到达荧光屏或X线片上的X线量出现差异,从而在荧光屏或X线片上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传统X线摄影时曝光参数范围小,需要准确掌握曝光参数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影像效果,增加了曝光条件选择的难度。由于受传统X线成像设备限制,随着数字化影像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平板探测器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在普通的X线摄影上,使普通X线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3.2 DR能显著降低患者照射的X线剂量摄影体位同普通摄影基本一致,摆放患者时动作轻柔、迅速准确,选择适当曝光条件、照射野、焦片距,这是图像质量的根本,并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照射剂量。传统X线投照患者接受的X线剂量明显高于DR。DR很低的X线量就能成像,通过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能获得理想的诊断图像,而传统X线需较高的X线量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诊断图像。

3.3 DR质量控制模块和丰富的后处理功能保证了图像质量的稳定性在影像处理站可以根据需要对图像进行不同处理及图像对比增益法功能可用对比度控制、细节增强控制、动态控制,窗宽、窗位调节,辅以图像切割、局部放大等处理,使图像显示结果达到最佳状态,提高影像对比度和分辨率,保证了图像质量的稳定,降低了漏、误诊率。

3.4 DR明显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DR是直接式数字摄影,在曝光后26s即可成像,再通过PACS网络约10s的输送存储,即可供影像工作站即时调用,调用时间为2~4s,从摄影到影像生成共需2min。而传统X线摄影中,从患者检查至发报告,共约7min。DR和传统X线摄影比较将检查时间减少了70%。由此可见,DR能更有效地缩短病人检查和获得报告时间,从而改善了医疗服务质量。

3.5 DR与普通X线成像技术的不足DR影像与普通X线影像一样,所得也是二维平面影像,缺乏立体效果,而且对被照体的设计要求高,对呼吸和肢体运动造成的影响更加敏感。摄影参数过高或过低会对影像结果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摄影条件过低时,图像噪声大,影像颗粒粗且均匀性差,使影像对比度、分辨和清晰度下降;条件过高,图像的对比度反差过大图像显示较差,甚至因图像信息丢失而不能得到组织影像。多级图像对比增益容易夸大图像增益,过高反而各项参数值或搭配不当,就会失去显示优质图像的意义。传统X线采用屏-胶成像,其增强效率受增感屏的种类、质量的影响很大,且易发生散射造成图像的畸变、模糊与失真。在实际工作中,影响影像质量的因素很多,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操作环节,传统X线成像系统没有后处理功能,X线胶片一旦曝光就无法对影像进行补救,图像动态范围小,因此,要想得到理想的图像,就必须掌握曝光条件,否则图像显示较不理想。DR应加强操作者的软件应用能力培养和医师对增强影像的适应和认识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对细节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DR摄影在放射科使用中以其功能强、性能稳定、图像清晰、投照成功率高、能量减影、组织均衡、断层三维合成等高级应用功能进一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而备受医务人员青睐。DR的临床应用实现了放射科无胶片化、數字化、网络化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的美好前景。在科研、教学方面为放射科和临床医生提供了方便的服务,为广大患者提供快捷准确的服务。因此,数字X线的优势将越来越被医院所认识。

参考文献

[1] 尹志军等.数字X线摄影技术的进展[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3,25(12).

DR维修实例 篇12

1 软件问题

1.1 故障现象

由于医院业务繁忙, DR每天需要为几百名患者拍摄, 所以DR主机内资料累积非常快, 1个月需要清理一次以腾出硬盘空间。某次软件无法清除档案, 硬盘无法存储资料, 导致系统无法工作, 患者严重积压。

1.2 故障分析

机器启动正常, 无硬件报错, 进入DR诊断程序正常, 但是档案仍旧无法清除。初步判断为软件问题, 重启机器后, 故障仍然存在, 进一步判断DR程序可能出现问题, 多次实验DR诊断程序软件其他功能正常, 经反复检查考虑后, 判断为权限问题。

1.3 故障排除

因为轮班使用人员比较多, 所以在使用过程中有人擅自修改了用户名, 没有得到管理员权限, 从而导致无法删除档案。更改XP用户权限后, DR工作正常。

2 主机问题

2.1 故障现象

DR在患者诊断过程中, 频繁自动重启, 导致机器无法正常运行, 医生得不到正确结果, 无法进行诊断。

2.2 故障分析

测试X线部分没有问题, 判断为主机问题。排除软件问题后, 考虑硬件可能出现问题。经检测, DR无错误报告, 打开机器目测也未发现异常。进一步判断可能是内存或者显卡出现问题, 经测试, 内存损坏。

2.3 故障排除

更换内存后, 机器运行正常。

3 DR定位灯

3.1 故障现象

定位灯位于探测器内, 检查床的正上方, 其方便医生定位照片的部位。某次定位灯损坏, 工作台上没有灯光, 导致患者需要频繁调整部位, 极大延长了单个患者的诊断时间, 降低了工作效率。

3.2 故障分析

目测定位灯不发光, 打开机器拆下定位灯, 测试供电正常, 判断定位灯损坏。更换新的定位灯, 出现了定位灯光照面积只有原来一半的情况。打开机器仔细查看, 无部件遮挡问题。经比较新老定位灯, 发现新定位灯比原定位灯大, 因新定位灯为国产定位灯, 其灯泡体积过大, 才导致只能产生半边的定位效果, 故判断为定位灯体积问题。

3.3 故障排除

更换原产定位灯, 机器工作正常。

4 维修总结

上一篇:微生物下一篇:决策、设计、实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