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检查(共5篇)
内控检查 篇1
一、引言
新形势下, 对企业的调查显示:几乎有90%以上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合同纠纷, 因未签订合同或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 而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经济利益受到损失;因合同履行不力, 而导致经济纠纷或法律诉讼, 损害企业信誉和形象。
合同是企业用法律的手段管理企业经济行为的重要形式, 所以企业应当加强对合同签订前、中、后的全程监控与管理。
本文通过对某公司材料采购、销售、固定资产购买、在建工程等四类业务签订合同的总体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 并立足审计视角, 对公司内控情况浅析如下。
二、合同签订前期
(一) 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 部分合同在签订前, 对对方企业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未作调查, 甚至未作要求直接签约。
2. 企业内部合同授权
(1) 存在未得到授权或被授权到期, 仍然签订合同的现象。
(2) 设计的合同授权书:内容过于笼统, 存在合同签约风险。
3. 格式合同:新旧版本同时并存, 条款中缺少对我方知识产权的保护 (如商标和标识等) 等方面的内容;且形式多样, 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二) 内控情况浅析及建议
1. 制度执行中需要修订的地方
完善内部现行的合同授权书, 对授权的内容等作出明确性规定。
2. 控制薄弱或失控点
(1) 对对方进行资信调查是签约前所进行的一项重要合同管理活动, 因为待合同签约时大多情况都已成为事实, 依据检查的现状看, 公司急需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建议:将市场管理部制定的《客户信用管理办法》中关于客户资信调查相关规定, 真正落实到工作当中去。
(2) 对合同格式文本的建议
在制定上应区分公司主营业务格式合同或重大、特殊合同及部门 (单位) 业务相关的合同文本。
格式合同文本, 要经相关人员讨论、核准, 并经备案 (依据政府相关部门要求) 后, 发放执行。
对外签订合同时:要监督各部门 (单位) 尽量使用格式合同文本, 以更好地控制合同签约前存在的风险。
(3) 统一对外的订单格式, 订单设计内容应当对保护我方的权益等作出应有的规定, 严禁一切随意行为。
三、合同签订与执行
(一) 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 合同评审环节
(1) 重大合同及其补充协议的签订, 未按照内控制度规定执行。
(2) 部分合同评审后, 未按照评审组意见对合同条款进行相应的修订, 使评审流于形式。
2. 合同签订与执行环节
(1) 合同谈判及比价采购过程无记录, 造成事后无法证实合同价款、比价结果的真实性、合理性。
(2) 合同签订后有手工改动现象, 合同文字内容不规范手工填写与电脑打印两种方式同时使用, 无法识别合同条款的有效性。
(3) 为规避内控制度合同审批程序, 有拆分合同现象发生。
(4) 采购业务问题较为突出, 具体表现有:
该招标的不招标, 应当按照比价采购方式进行采购的结果按照单一采购方式进行采购。
大部分采购业务不签订合同, 都是按照订单 (实际是内部计划单) 执行, 很难规避履约中存在的风险。
对已入围公司《合格供方名录》的供应商, 缺少应有的竞价机制, 存在较多单一定向采购情况。
(二) 内控情况浅析及建议
1. 制度需要修订的地方
(1) 重大合同评审制度
建议完善制度, 增加对相应责任人员的激励性条款, 做到奖罚分明、责任到人, 杜绝推诿扯皮现象, 使评审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2) 现行内控制度
建议修改区分重大采购合同的金额标准, 将金额下调至合理的节点上或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评审。
内控制度表格“固定资产购建比价审批单”设计有问题, 上面无采购经办部门主管人员的意见栏, 建议及时修订。
对合同谈判记录、采购比价表单, 没有规定设计统一的标准, 建议立即完善并监督执行。
2. 控制薄弱或失控点
(1) 采购业务
口子太多, 专项检查的20多个部门 (单位) , 几乎都在采购, 未做到采购业务的统一管控, 建议公司管理层考虑成立采购中心进行统一采购。
对已入围《合格供方名录》的供应商 (主要是材料采购) , 后期由谁来管理、如何管理等, 建议作出明确规定, 以形成良好的动态考核机制、竞价机制, 便于优胜劣汰, 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把好公司产品质量关、控好采购价的目的。
建议公司从长远利益考虑, 对已入围《合格供方名录》且长期供货的, 与其签订一年一次的供货框架协议 (实际结算以订单为准) , 对供货质量等作出相应规定, 以防后患。
(2) 固定资产采购统一归口管理问题
现行中固定资产采购业务, 涉及到各分厂、XX部、XX进出口公司 (进口设备时) 等多个部门 (单位) , 容易出现都管都不管的现象。依据抽查中存在的问题, 建议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并监督执行:
现有相关部门只是各自保管采购设备相关的一些资料, 并自行管理自行备案, 如何协调一致、统一归口管理亟待解决。
固定资产验收, 验收人员执行的标准是企业质量体系标准, 但内控制度对验收也有相应的规定, 抽查中已经频频出现执行部门 (单位) 反映找不到标准的现象, 内部各种制度的整合一事需要解决。
内控制度对设备委外大小修理合同的执行标准, 未作相应的规定, 建议及时填补内控制度漏洞。
(3) 建议填补公司内控制度中如下制度漏洞
销售回款的奖惩制度, 该制度是加强应收帐款管理, 加大货款回收和清欠力度的保障, 是激励销售业务人员、财务人员、市场管理人员等积极参与销售回款事宜的有效方法, 建议及时填补。
问题账款管理办法的规定, 如:销售业务人员在销售过程中所发生被骗、被倒账、收回票据无法如期兑现或部分货款未能如期收回等情况所涉及的账款等, 对这种帐款, 各销售公司及市场管理部应如何应对、计划财务部应如何进行处理?内控制度中缺少相关规定, 建议及时作出明确规定。
四、合同后期管理
(一) 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1. 合同编号:未做到所有合同统一规范编号
2. 各部门 (单位) 档案资料不规范:
(1) 未将供应商、客户资信相关的资料收集齐全并规范入档;
(2) 对方与我方签订框架协议的销售合同, 未将框架协议与相应的订单对应统一归档;
(3) 长期往来供应商、客户的归档资料不更新;
(4) 个别部门 (单位) 签订的合同未集中管理, 分散保存在经办人或责任人各自的手中。
3. 执行完毕的合同后期管理情况
(1) 公司内控制度规定:各部门 (单位) 应在次年1月底前, 将当年已执行完毕的合同档案资料交送公司档案室建档保存, 抽查发现按照规定执行的很少。
(2) 公司产品外销, 是利用购买的外贸公司管理软件在操作, 以系统中电子版的订单为交易依据, 公司对电子版本资料的归档要求内控制度中并未作规定, 目前进出口公司都是将所有电子资料保存3年, 之后便自行删除或处理掉。
(二) 内控情况浅析及建议
制定公司新环境下的档案室《档案管理办法》, 填补现行内控制制度中的漏洞, 解决检查中存在的被检查部门 (单位) 找不到备案的标准、不知如何去备案、合同到期后保存多少时间处理掉、电子版档案如何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
五、折射出的其他问题
(一) 内控制度修订难
1. 个人认为公司治理的过程是一个推行好的制度、弃除不适用的制度、出台并完善新的制度的过程。内控制度要依据公司发展的实际进行修订, 并确保制度刚性和延续性。
2. 内控制度的制定与完善, 需要有相关部门及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来开展。
(二) 内控制度推行难
1. 部分相关部门领导及员工不支持、不重视, 内控制度推行进展缓慢。
2. 推行内控制度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到较大成效, 即使得到了相关部门响应, 却有应付, 流于形式, 而制度本身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六、小结
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治理的重要工具, 公司应当跟得上新形势下全球企业管理发展的最前沿, 站在国际企业的角度来审视和定位自己。
企业应当坚持推行内控制度的管理理念不动摇, 在公司本部及相关子公司等范围内进行全覆盖推行, 以保障集团公司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Kernel.Internal Audit in Modern Corporation[M].BeiJing:China Citic Press, 2006.
[2]王德敏, 王刚, 付伟等.《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全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3]罗胜强, 赵团结, 左强等.《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分析》[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2.
[4]内部控制课题组编著.《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与案例分析》[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8.
内控检查 篇2
会上,集团公司企业发展部部长高岭向分公司领导和各部室负责人介绍了检查组本次内控检查的目的、意义和检查内容的安排,并介绍了检查组成员。随后,项目负责人张青云介绍了出席此次会的分公司领导和各部室负责人,并代表项目部对检查组到亳州项目检查指导工作表示欢迎,对项目进度、产值目标完成情况现场安全、质量等做简要的概述,希望检查组成员在深入各部室检查过程中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查找和发现各系统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帮助项目部更好的提升管理能力。
在下午的会上,检查组分别汇报了各系统检查情况,并真对各系统的亮点、不足以及改进方面提出了建议,并针对经营、物资、人力资源、法务和文件管理、人工成本和工资总额控制、分包结算的审核、目标责任减亏措施、分包结算等方面项目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最后,检查小组提出要求:要抓好基础管理注重管理能力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加强物资管理细化总量的控制,对供应商管理应注重台账、质保书等证件是否齐全有效,注重经营队伍建设,对合同文本的规范性、合同交底、记录等应加强管理。
内控检查 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控体系;监督体系;内控规范
国有企业推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非消除原有的管理制度建立新型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是对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调整、规范,使其能够符合现行国有企业的发展需求,促进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总结来看,对原有管理制度的调整、规范主要体现在转变企业内部管理观念、规范内部管理程序、优化内部管理结构等。
一、提高国有企业效率,改善内部管理控制
在各种所有制企业中以国有企业效率最低,其原因在于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产权制度改革不及时等,以至于国有企业难以更好的立足于社会经济市场中。1987年世界银行发布发展报告,该报告指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自身的性质(公有、私有)关系不大,其关键在于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质量”。
在中国,国资委能够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权利,其中国资委与国企业经营层之间隶属于委托代理关系,从国企业经营层角度看,国资委属于委托人;从全国人民角度看,国资委属于代理人。基于国资委与国企业经营层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因此出资人可以少的薪金和管理费用督促经理人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以提高出资人经济利益,同时,部分经理人利用自身在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不对称优势,侵占出资人的企业资产,以提高自身经济利益所得,以此导致企业大量的资产流失、浪费,有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为规避上述问题的发生,需要企业不断增强经营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协调好经营管理者与出资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另外,受企业经营管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使得企业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显著,大大弱化了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力度,不利于所有制企业的平稳发展。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内部存在全体国民与国资委,国资委与派出董事、监事,国资委或其派出董事会与选聘的经理人之间的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给予国有企业增强经营管理者职业道德素养,协调经营管理者与出资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得到大大改善,产权关系日益明显,并形成了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此背景下为解决上述存在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和水平,只得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控制。
二、高度有效的内控体系是改善国有企业管理控制的核心措施
内部控制体系是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根据管理学理论之规定,推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是增强国有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责任意识、强化其职业道德素养的关键手段,为更好的落实这一手段,国资委先后颁布《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度,但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笔者认为:上述现象之所以发生,其原因在于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实施必须立于经营业绩真实考核评价与经营责任准确界定的基础之上,一旦企业对经营业绩考核评价不真实,经营责任界定不准确,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将难以充分发挥其高效性职能,从而无法达到推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预期目标。由于加大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创新,保证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仅有助于协调经营管理者与出资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且还能够增强各级经营管理者责任意识,充分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所以国有企业必须重视起内部控制体系创新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国内各大国有企业发现,现行国内多数国有企业普遍认为自身已建立起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只是因为对该项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使得经营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实际上,这种看法存在着较大的片面性,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内部管理制度较为落后,其主要体现在内部管理方法滞后、内部管理理念不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内部管理目标偏离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等,即使国有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用来加大内部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例如,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层在决策前仅针对于决策事项作简单讨论,之后统一意见实施决策,对决策过程中使用的信息数据未进行审核,一旦采用失真的信息数据将给予国有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并且受控制程序疏漏和执行记录缺失的影响,以至于国有企业难以准确判别决策信息的真实性,无法推行激励机制和追究机制,从而给国有企业经营活动造成巨大潜在风险。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指出: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水平,维护出资者的基本权益。因此这就需要我国国有企业结合自身的现状,汲取国外成功经验,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大国有企业内控体系创新,推进国有企业内控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建设,促进我国国有企业在国际经济市场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当前国企推进实施内控规范的重点所在
当前国企推进实施内控规范旨在保障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国有企业需着眼于内控制度设计和运行两个角度把握相关决策的理论依据、执行理念和特点等问题,从而更好的规范经营管理行为,进一步增强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另外,国有企业通过执行内部控制有助于实现代理人的国企董事、经理的经营决策与管理行为及监事的监督行为的透明性、规范性,由此充分发挥国企各级员工的应有价值,为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美国萨班斯法案之规定,国有企业需以书面形式对董事会、经理层等人员作出的关于内部控制的评估报告进行披露,同时由企业注册会计师承担起内部控制评估报告的审计职责,并依据审计结果编制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赞同美国萨班斯法案规定,并指出内部控制评估报告的披露和审计对增强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原因在于:通过完整的记录国有企业决策依据、决策过程及执行过程,极易固化决策参与者、执行者的个人责任,违背了代理人获取个人利益的要求。与其相比,适当弱化企业内部控制将更符合代理人的个人利益要求,而强化内部控制评估报告的披露和审计符合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要求,有能够充分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及创造性。总结来看,通过对内部控制评估报告的披露和审计起到了协调委托代理关系的积极作用,规避了二者之间利益冲突行为。与西方发达国家国有企业相比,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相对滞后,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足,内部控制成效不明显,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披露和审计落实不到位,因此需要国内国有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披露和审计,为增强国内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監事会应在国企内控体系设计有效运行上发挥必要作用
监事会也是影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的重要组织。基于国有企业存在着复杂、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仅以国企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的力量难以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同时,国有企业董事会成员与股东、经理人员重叠问题仍在存在。上述两方面问题导致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国有企业加强与实力雄厚、信誉良好企业的合作,借助合作企业的力量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除此之外,明确各级员工的权限职责,从根本上规避董事会成员与经营人员互有重叠现象的发生,以此确保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然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职责赋予公司董事会的同时,又明确地将“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的职责赋予董事会下设立的审计委员会,虽然它也有“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的规定,但未能将具有独立地位与有利监督角度的国企监事会对企业内控有效性建设的巨大作用清晰定义并严格要求,而国企监事会在国有企业复杂、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恰恰可以对企业内控有效性建设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状况显然不利于推进国企内控设计与运行有效性的建设。
因此,笔者建议将监督企业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作为监事会工作的首要任务与工作重心,明确将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董事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列入监事会的职责范围,并对监事会履行该项职责进行严格的考核。实际上,监事会只要牢牢抓住监督企业内部控制这条主线,也就抓住了履行好监事会其他监督职责的关键,就可以将监事会过去以事中、事后为主的被动监督模式变为以事前为主的主动监督模式,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监督效果。透过监事会工作重心向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监督方面的转移,推进国企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指引就有了具体的着力点,同时也可使监事会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吕秀芝.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研究——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2.罗波夫.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商业,2010(20).
3.姚梅芳,王艺霖,潘宇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8).
4.学习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四)[J].福建纸业信息,2010(19).
5.刘志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和探索[J].会计师,2011(6).
6.杨敏.谈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J].交通财会,2011(3).
7.李真丽.浅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J].现代商业,2011(26).
内控检查 篇4
昆明中支在组织开展的对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内控安全管理及案件防控工作的联合检查工作中, 由于各方面的准备比较充分, 考虑也比较细致, 截至2011年4月8日, 派出的7个检查组、118名检查人员, 克服生活上的困难, 发扬不畏辛劳、连续作战的精神, 加班加点, 原计划用一个月完成的工作任务, 仅用了20天左右的时间, 提前完成了对全省人民银行系统的内控安全管理及案件防控工作的现场检查任务, 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组织得当, 措施有力
这次联合检查由于涉及面广、业务量大, 为了按时、高效、高质完成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及昆明中支安排的各项检查任务, 有效组织全省各州市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完成对本级及辖区县支行的自查工作, 根据昆明中支党委的安排, 由周振海行长亲自指挥, 王建东副行长具体负责, 内控办制订方案及牵头, 组织抽调业务骨干组成的7个检查组分别由7位处级领导带队, 内审人员担任主查, 各专业人员具体负责本专业的检查内容, 并采取下查一级、集中动员、分口培训的方式, 开展对全省人民银行各州市中心支行内控安全管理及案件防控工作的联合检查。
二、要求一致, 标准统一
这次联合现场检查前, 内控办统一下发了《关于开展内控安全管理专项检查和案件防控工作的通知》到全省人民银行各州市中心支行, 要求各州市中支组织开展自查的同时, 做好昆明中支组织开展的检查准备和配合工作;统一规定操作程序和检查形成的文书格式;统一设计检查发现问题分类统计表;统一汇编了10个专业的《XX专业业务内控专项检查表》, 现场检查中, 各检查组均严格按照检查表规定的内容遵循统一检查标准, 并根据“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要求, 按专业科室出具事实确认书, 由被检查部门及行领导签字、盖章确认。同时在检查前, 组织全体检查人员及相关处室领导共124人参加的动员培训会议。由王建东副行长进行检查前的动员, 保光友处长提出检查要求和注意事项, 最后由相关业务处室负责对本专业抽调的检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三、高度重视, 积极响应
本次检查涉及到会计、支付、反洗钱、国库、科技、保密、发行、保卫、征信、外汇管理等业务处室的领导都高度重视此次检查, 所有涉及到的业务处室都做到认真组织, 负责人亲自挂帅, 详细布置。一是为保证检查标准、检查方式、检查结果的统一性, 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规定格式检查表的制作, 制定较详细、完整的检查内容。二是为保证检查的质量, 各处室认真选派检查人员, 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精、检查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检查组。特别是科技处和征信管理处, 在自身工作异常繁重的情况下, 仍精心挑选了16名人员参加了检查工作。
四、领导关怀、增强信心
本次检查的第六检查组承担了对保山、怒江、德宏三个人民银行中心支行的检查任务, 因时间战线长, 任务相对艰巨, 第六检查组人员都较疲惫。2011年4月6日, 昆明中支周振海行长一行亲临德宏州中心支行看望检查组的全体同志, 并对全体同志节日期间加班未休息的奉献精神表示赞赏和感谢, 同时代表昆明中支党委勉励大家要再接再厉, 希望通过本次检查促进全省州市中心支行加强内控管理, 也希望全省州市中心支行效仿昆明中支的做法, 认真组织对辖区支行内控检查工作, 通过内控检查达到上下沟通、交流学习的目的, 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系统业务管理, 同时检查组人员也可以借此增加知识和才干。
五、认真检查、如实反映
银行分行内控合规检查管理规定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明确全行内控合规检查程序,规范检查行为,提 高检查质量,统筹管理检查监督资源,加强对重要业务和高风险领域的检查,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依据《中国##银行内控合规检查管理办法》、《中国##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尽职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等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内控合规检查管理是指管理行对辖属分支机构组织开展的各类检查,但不包括业务主管部门日常监测检查和营业单位的岗位制约检查。
第三条 内控合规检查分为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两类。综合 检查是指我行整合业务主管部门监督检查职能后每年固定开展的综合多项业务检查,主要包括经营指标完成真实性检查、内部控制评价和案件风险排查等。综合检查由省行内控合规部按照总行、省行及外部监管要求统一布置安排,在全行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是指针对特定业务或事项组织开展的各种检查,主要包括某个单项业务检查、业务主管部门尽职监督检查、整体移位检查、飞行专项检查、行为排查、尽职调查和内控合规部门组织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等。专项检查可由内控合规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开展。
第四条 内控合规检查组织开展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统一管理原则。内控合规检查实施计划管理,由省行 及二级分行内控合规部门统一规划和统筹安排。内控合规检查应
遵循统一的工作程序和规范要求,确保各项检查工作有序进行。
(二)突出重点原则。内控合规检查要建立在对全行各项业 务综合评估的基础之上,突出对全行的重点单位、重点业务、重要环节、重要岗位和高风险领域,以及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事项进行检查。
(三)成本效益原则。内控合规检查项目安排应综合考虑实 施成本与预期效益,加强检查信息共享和检查成果综合利用,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二章 各类检查管理
第五条 检查项目实行计划管理。
(一)编制检查计划。每年12月底前,省行及二级分行各部门要将次年检查需求报送本行内控合规部门,报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检查目的、检查内容及重点、检查依据、检查对象、检
查方式、检查范围、检查时间等内容。内控合规部门在汇总、分 析和整合的基础上,确定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项目,制定检 查工作计划,经主管行长审批后下发相关部门统一执行。
(二)临时增加检查项目。因工作需要,上级行安排、本行 行长指令和外部监管要求、有关部门临时需在检查计划外组织开展的检查项目,应填写检查需求申报表,报主管行长审批后,报送内控合规部门审查。由内控合规部门整合检查需求后,报主管行长审批安排。特殊情况下,可由行长或其他主管长审批安排,然后报内控合规部门备案。
第六条 检查报告路径管理。
(一)总行安排的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省行将组织开展情况和发现的主要问题形成汇总报告和统计表,经省行行长或主管行长审批后,按要求上报总行。
(二)省行自行安排的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将汇总报告经 省行行长或主管行长审批后,抄报总行相关部门。
(三)二级分行自行安排的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将汇总报 告抄报省行内控合规及相关部门。第七条 检查工作质量管理。
(一)主办部门实施检查项目时,要对编制检查方案、收集 检查证据、编写检查日记和工作底稿、出具检查报告、归集检查档案等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
(二)检查人员参加项目检查时,检查组长必须与主办部门、检查组成员与检查组长签订《检查项目责任书》,以明确工作目标,提出工作要求,规范工作行为,落实检查责任。
(三)检查组成员组成应具有符合检查项目要求的专业资质,检查人员应具备职业谨慎性和良好的专业胜任能力。
(四)检查组长应对检查人员进行必要的指导或培训,检查 时要加强督导,确保严格遵守检查工作程序,保证工作质量。
(五)进行检查抽样时,检查人员应以合理方式选取样本,严格控制样本误差,并对抽样结果进行必要的评估,以确保抽样结果具有较高的置信度,降低抽样风险。
第八条 检查工作成果管理。
(一)由内控合规部门组织开展的检查项目,内控合规部门 应对检查发现问题按业务类型进行分类汇总,并将其送达有关业 务部门,提示相关部门改进管理。
(二)由其他部门主办组织开展的各项检查,在检查工作结 束后,要将检查方案、检查发现问题底稿和检查报告等重要资料报送内控合规部,检查成果统一管理。
(三)有关部门经主管行长批示后,可向内控合规部门调阅 各项检查成果,形成成果共享机制。第三章 检查工作程序
第九条 检查立项。各行各部门根据检查工作计划或经 审批程序确定临时增加的检查项目立项,并明确具体检查的主办部门和协办部门。
第十条 组建检查组。主办部门按照检查项目的需要选配合 适的检查人员,组成检查组,并确定检查组长。
第十一条 制定检查方案。在检查方案中要明确检查工作的 目标、范围、时间、时限、对象、内容、重点、组织分工和工作要求等。
第十二条 开展非现场检查。查阅有关报表、内外部监管资 料等,或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对业务运营和管理系统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搜寻问题线索。
第十三条 下发检查通知书。各行各部门对下开展的各项检
查,必须下发检查通知书,检查通知书统一由内控合规部门下达。一般在实施现场检查三日前,向被查单位下达《检查通知书》,也可根据需要由检查组进驻时送达。
第十四条 开展现场检查。检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按规定程 序完成以后,开始实施现场检查。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组织进点会谈。在现场检查进点会谈中,检查组应向 被查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通报来意,讲明检查的目的、内容、范围和要求,争取被查单位的支持和配合。
(二)调阅相关资料。现场检查操作中,检查组就需要调阅 的原始凭证、会计账簿、管理报表和有关文件等,填写《现场检 查调阅资料清单》,规范资料交接手续。
(三)审核检查资料。检查组首先要对被查单位提供相关业 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进行现场审查。然后,根据检 查方案,按检查内容采用各种检查方法对被查单位的有关业务资 料进行审查,对实际运行状况进行现场查勘。
(四)编制工作记录。在现场检查过程中,每个检查人员都 要按照时间顺序建立《现场检查工作日记》,并在工作日记中逐日记载当天检查工作的全部过程,包括检查开展情况、非现场检查提供线索的核实情况和发现被查单位的违法、违规事项等。
(五)编写工作底稿。检查人员对发现问题要编制检查工作 底稿,并附足够的检查证据;工作底稿应客观地描述检查发现的问题、风险和缺陷及有关证据,经检查人员签字后交检查组长,检查
组长审核签字后,交被查单位经办责任人及负责人签字并盖单位公章确认。如检查事实清楚但被检查单位拒绝签章认定的,不影响底稿的引用,但检查人员要在工作底稿上注明原因。
(六)检查组长审核。检查组长全面评估、检查现场工作完 成情况,审核、整理各项检查取证资料,并在与检查人员交流后 做出初步检查意见。初步检查意见可与被查单位进行沟通。
(七)撰写检查报告。检查组应在汇总工作底稿和检查统计 表的基础上,撰写检查报告,检查报告按着规范格式,措辞严谨、表述清晰、结论准确,报告的正文应包括检查范围、时限、总体评价、检查发现事项及建议等。
(八)检查总结会谈。检查报告完成后,检查组长要与被查 单位总结会谈。总结会谈由检查组长主持,被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检查总结会谈应重点对事实的评价进行讨论,而不是事实的判断。如被查单位对检查报告有异议,并提出充分证据和理由的,检查组应在进一步核实后合理调整检查报告有关内容。
第十五条发送整改意见书。主办部门应根据检查报告反映 问题形成《检查整改意见书》,明确陈述检查发现的重要违法违规事项、风险和缺陷,提出整改意见、整改期限和书面回复整改情况等要求,并督促被查单位整改。
第四章 问题整改及后续检查
第十六条 根据检查发现问题风险程度,检查主办部门要将
检查发现的问题分类为重大类、严重类和一般类,并建立问题整 改台账。
(一)重大类是指检查发现问题已经形成事实风险,已经造 成重大损失,严重违反中国##银行规章制度或法律法规,造成重大不良影响。
(二)严重类是指检查发现问题尚未形成事实风险或损失,但存在的问题多次发生,问题较为典型,情节较为严重。
(三)一般类是指检查发现问题尚未形成事实风险或损失,问题不普遍且较为轻微。第十七条 问题整改。
(一)问题整改及后续检查工作坚持“谁主办,谁负责”的 原则。由检查主办部门下发整改意见书,问题所在行负责整改。
(二)全行综合类检查,主办部门要将检查发现的问题除按 行下发整改意见书外,横向要按专业下达整改意见书;专项检查由主办部门负责下达整改意见书。各专业部门负责对本专业条线问题整改督办,并对整改结果把关确认;问题所在行要制定整改方案,并负责落实对责任人追究处理。
(三)综合类检查、专项检查主办部门要及时将被查单位在 规定时限内整改结果形成报告报行领导,同时报送内控合规部门。
第十八条 问题整改认定标准。分为已整改、部分整改、未整改三种。
(一)符合以下四种情况之一的认定为已整改: 1.被检查单位已按照检查意见的要求进行了整改; 2.因制度不健全或缺陷导致的问题,由于时间等因素致使 问题本身已无法直接纠正,被检查单位已制定相关制度进行规范,从而避免此类问题再次产生;
3.因制度执行不到位或没有执行制度,由于时间等因素致 使问题本身已无法直接纠正,被检查单位已采取补偿性措施并对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
4.受被检查单位职责权限所限,致使被检查单位无法自行 落实整改,需上级主管单位制定措施才能解决的问题,被检查单位已采取正式书面形式向上级主管单位进行了情况汇报。
(二)符合以下两种情况之一的认定为部分整改: 1.正在整改。被检查单位依照检查意见的要求正在落实整 改,因时间关系尚未整改完毕;
2.局部整改。被检查单位在整改期限内整改不彻底、未能 全面落实整改意见。
(三)符合以下两种情况之一的认定为未整改:
1.检查意见中已提出明确整改意见,被检查单位对整改意 见未采取任何整改措施,问题依然存在;
2.检查意见中未提出明确整改意见,被检查单位也未采取 任何措施。
第十九条 后续检查程序。
(一)接收检查项目资料。内部检查项目收工后,主办部门 应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或电子介质接收检查项目相关资料,包括《检查工作底稿》、《检查报告》、《检查结论书》、《检查意见书》、《检查处罚处理决定书》及其它必要的附件资料等。外部监管检查项目资料通过正式函件及其它方式接收,包括《工作底稿》或《事实确认书》等资料的原件或复印件。
(二)建立后续检查项目台账。内部检查主办部门要根据接 收的项目资料设立《后续检查台账》。《后续检查台账》属于动态报表,要素信息包括原检查项目要素信息、被检查单位整改反馈信息和后续检查项目要素信息三部分组成。
(三)制定后续检查方案。后续检查方案应明确以下主要事 项:
1.后续检查对象、后续检查项目组合; 2.后续检查重点和思路;
3.根据不同风险程度确定的后续检查方式; 4.后续检查时间和人员组成,职责、分工安排。
(四)发送后续检查通知。内部检查主办部门应向被检查单 位发送《后续检查通知书》和《被检查单位检查发现问题整改一览表》。
1.《后续检查通知书》应包含的基本要素:标题、接收机 构、检查项目描述、需落实整改的问题、整改完成时限、发送机构、发送时间等。
2.《被检查单位检查发现问题整改一览表》属于动态报表,所包括的要素信息由原检查项目要素信息和被检查单位整改反馈信息两部分组成。
(五)开展非现场后续检查。内部检查主办部门应根据整改 标准、时限要求,或被检查单位反馈的整改计划,分阶段不定期地向被检查单位追踪整改落实情况,掌握整改进度。
在整改落实的最后时限,内部检查主办部门通过收集《被检 查单位检查发现问题整改一览表》监督整改落实情况。
(六)开展现场后续检查。内部检查主办部门通过现场后续 检查方式核查相关资料,验证、评价整改落实效果,包括验证处理处罚以及整改依据的真实性、评价补偿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
(七)持续督办未整改、部分整改事项。对于被检查单位未 整改、部分整改的问题,内部检查主办部门须持续监督被检查单位继续整改,直至可接受为止。
(八)后续检查情况反馈。
1.后续检查主办部门须将后续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被检查 单位;被检查单位对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的问题,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继续落实整改,直至整改到位为止。
2.后续检查主办部门须将后续检查结果及时报告给主管行 领导,同时报内控合规部门。
(九)编制《后续检查评价报告》。内部检查主办部门在实施后续检查后,应编制、提交《后续检查评价报告》。多个检查项目合并
组织实施后续检查的,只需编制一份《后续检查评价报告》。《后续检查评价报告》是对被检查单位落实检查结果及时性、真实性、有效性的总结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后续检查项目概况;
2.被检查单位整改情况,处理处罚有关责任人情况; 3.被检查单位采取补偿措施情况; 4.后续检查新发现问题情况;
5.有关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6.被检查单位就《后续检查评价报告》签署的意见。被检 查单位拒不签字的不影响报告的使用;
7.附件:被检查单位检查发现问题后续检查整改情况清单; 后续检查新发现问题清单及底稿原件;
8.编制《后续检查评价报告》的内部检查主办部门名称、后续检查项目组成员名单及分工、时间等。
(十)报送《后续检查评价报告》。后续检查项目主办部门应将《后续检查评价报告》报送主管领导,并抄送被检查单位。被检查单位应当自接到《后续检查评价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无异议。
第二十条 再监督部门实施抽查。省行及二级分行内控合规 部门,要对综合检查发现的问题已分解给专业条线及被检查单位后续检查问题整改情况、专项检查主办部门开展的后续检查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将抽查结果报告本级行领导,并抄送有关部门,纳入
内控评价及年终考核内容。
第五章 检查工作权利义务及纪律 第二十一条 检查组可行使下列权利:
(一)检查组在授权范围内,对被查单位的业务经营管理活 动实施检查监督,并根据查证的需要可实施延伸检查,扩大检查范围;
(二)检查组有权要求被查单位报送业务资料、会计报表和 有关经营管理性文件。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暂时封存相关的文件和资料;
(三)检查组就检查事项的有关问题有权向被查单位和有关 工作人员进行调查、质询、取证。对口头询问的重要事项应做笔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询问人员分别签字确认;
(四)检查组有权劝阻或制止被查单位正在进行的违法、违 规、违纪行为。必要时可建议暂时停止有关人员的工作,被查单位必须无条件接受;
(五)对拒绝接受或不配合检查、拒绝提供或提供虚假资料、打击报复或陷害检查人员的单位和人员,检查组有权向其上级行反映,并要求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和处理,保证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检查组认为被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有关法律、法 规和##银行的现行规章制度相抵触,有权要求被查单位停止执行,并同时报告其上级行。
第二十二条 检查人员对已知悉的被检查单位的商业信息应当保密,并不得私自利用其相关信息。
第二十三条 检查人员应履职尽责。在检查工作中要坚持原 则,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徇私情。
第二十四条 检查人员要廉洁自律,自觉遵守廉洁自律有关 规定。
(一)不准接受被检查对象的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
(二)不准在被检查对象报销因公、因私费用;
(三)不准泄露应保密的检查信息;
(四)不准向被检查对象提出任何与检查工作无关的要求;
(五)不准接受被检查对象安排的旅游、宴请。第二十五条 被查单位必须做到:
(一)被查单位及有关人员必须接受检查组在其职责范围内 实施的检查,并为检查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二)被查单位应支持、配合检查工作,接受检查人员的询 问,协助检查人员进行查证,及时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并对其 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三)被检查单位不准向检查人员赠送礼品、礼金和各种有 价证券;不准给检查人员报销因公、因私费用;不准安排检查人员旅游;不准安排检查人员到高档娱乐场所消费、宴会;不准超标准安排检查人员食宿。
第二十六条 被查单位享有下列权利: 1.申请有利害关系的检查人员回避;
2.对检查事项进行必要的说明或解释;
3.向有关领导、部门反映检查人员的不正当行为; 4.申请对某检查事项进行复议。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七条 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依据有 关规定进行处理。应进行罚款处理的,交由内控合规部门依据《中国##银行审计处罚处理暂行规定》标准进行罚款处理;应违规积分处理的,交由内控合规部门依据《中国##银行违规行为积分管理办法(试行)》进行积分处理;应组织处理的,交由人力资源部门处理;应给予纪律处分的,交由监察部门依据《中国##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交由监察或保卫部门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八条 被检查单位在问题整改中存在弄虚作假、违规 违纪、拒不整改的行为,按照规定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的。第二十九条 被检查单位在整改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单位负责人或相关部门负责人从重处罚处理。
(一)提供虚假整改证明材料的;
(二)用违规违纪的方法整改的;
(三)在规定的时限内整改不到位且不做出承诺的;
(四)存在其他弄虚作假、违规违纪行为的。第三十条 移送一般程序。
(一)对经检查认定的违法违规违章行为,按照规定,需要
给予经济处罚、纪律处分或其他处理的,由内部检查主办部门经主管行领导签署意见后,移送内控合规、监察、保卫或人事部门处理。
(二)移送处理时,应备齐以下资料: 1.业务检查报告;
2.对认定事实的意见和责任的建议; 3.违法违规违章事实的证据材料;
4.对有关责任人和被查单位所持不同意见的说明。
(三)移送处理时,应履行以下手续:
1、移送部门:填写《违反规章制度行为移送处理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一式两份,移送部门和受理部门各持一份;
2、受理部门:在收到移送部门送达的《登记表》后,应对 移送材料进行审查,符合移送规定的,应予受理;不符合规定的,可以退回补充有关材料;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的,移送部门应积极配合,协助调查;不需要给予经济处罚、纪律处分或其他处理的,退回移送部门。
第三十一条 特殊情况处理程序。
检查人员在检查中发现重大违规、重大案件线索、重大责任 事故时,应立即向主管领导报告,主管领导要及时安排内控合规、监察、保卫及相关业务部门组成工作组,进行专项核查,及时处置。
第七章 建立检查档案
第三十二条 内部检查主办部门要建立完整的检查档案。
(一)各级行开展的各项检查相关资料,都要装订成册,归 档管理,以备查证。
(二)检查档案包括:《检查方案》、《检查通知书》、《检查报告》、《检查工作日记》、《检查工作底稿》、《检查台账》、《被检查单位整改报告或反馈意见》、《承诺书》、《处罚处理决定书》及需要保存的其它资料等。
(三)档案保管。哪级行主办的检查项目,档案由哪级行档 案管理部门按“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及保管年限进行保管。
(四)检查档案的利用。建立检查档案能够清晰界定、鉴别 检查人员在开展检查工作中履职尽责情况。检查中应该发现未发现,发现问题应该上报未上报,酿成经济、刑事案件或造成经济损失的,检查人员要负检查事项的历史责任。
(五)档案调阅,须经有权审批人审批签字后方可调阅。第八章 附 则
【内控检查】推荐阅读:
内控检查 公章方面09-07
银行内控合规检查方案05-13
内控检查实施方案01-17
内控监督检查评价报告08-19
银行分行内控合规检查管理规定01-11
内控管理与内控环境11-23
内控部门工作总结税务部门内控工作总结06-26
企业内控12-17
内控实施07-18
内控标准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