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找矿(共4篇)
物探找矿 篇1
应用航空物探资料评价钾盐找矿前景是通过对区内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定性分析, 在建立找矿标志和模型、异常评序等综合解释基础上完成的。目的是使预测的找钾靶区准确可靠, 评价有据。
1 成盐环境与构造条件分析
本区干旱少雨的气象条件, 低洼封闭的内陆盐湖沉积环境和多源含钾物质的补给, 使罗布泊洼地具备了钾盐沉积的基本条件, 尤其是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发现湖盆周缘山区有大面积富钾岩石出露, 表明湖盆蚀源区内含钾岩石很多, 钾质来源极为丰富。
高精度航磁资料研究表明, 罗布泊地区为磁性基岩埋深达9km的深坳陷, 周边受断裂控制, 具有“高山深盆”成盐构造模式的典型特征。航磁反映的与盐类沉积有关的构造现象有以下两点, 对评价本区找钾远景有其重要作用。
1.1 罗布泊坳陷的东部及南部, 磁场特征比较复杂, 航磁划出了5条^15:
、1^^5:向隐伏断裂, 导致结晶基底自西北向东南逐渐抬升呈现出阶梯状断陷的构造特征。此现象说明该区构造活动强烈, 中新生界盖层构造受深部构造控制, 且继承性较好, 致使古湖盆解体后形成了上述有利于钾盐沉积的多个盐类沉积中心。
1.2 罗布泊残湖以东, 即上述椭圆形低放射性场及其以东地区
在大片平稳负磁场中, 分布有多处局部高频磁异常, 推断是由喜马拉雅期基性火山岩引起, 估算埋深1km左右。强烈的火山喷溢活动, 很可能在该地浅变质基岩之上, 形成一层由玄武岩岩被构成的不透水层。据此推测该地卤水埋深较浅, 水量较丰。做为旁证, 此处不仅地势低洼, 且航空物探发现的5处易溶性钾异常及低阻良导电磁异常等找矿线索均位于区内, 这显然与此处浅埋卤水及钾盐沉积有成因关系。
2 钾异常排序及建模
为优选找矿靶区, 对全区钾异常进行了聚类分析, 以便在归组分类基础上对找矿目的物予以客观的评序。由于预测矿种单一, 成因类型相同, 故聚类后各单元 (异常) 间的亲疏关系比较清楚。在分类谱系图上明显把全区钾异常划分为以下三类:
第I类钾异常共20处, 均由易溶性钾异常引起, 是寻找固、液相钾盐的直接找矿线索。此类异常的地球物理特征是: (1) 产于由石盐壳层引起的低放射性场内, 对应三频航电为低阻良导电磁场区; (2) 铀、钍含量低而平稳; (3) KCI含量较高, 在低背景衬托下钾异常反映得比较清晰。
第Ⅱ、Ⅲ类钾异常, 大部分找矿意义不大, 仅位于湖盆边缘或由富钾岩石引起的钾异常有一定找钾前景, 余者均由岩性引起。
以航空伽马能谱参数为主要判别标志而建立的钾盐地质一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经在多处检验, 表明该找矿模式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
3 钾盐找矿靶区评述
在找钾远景区划基础上, 以钾异常排序为依据, 进一步把I级找钾远景区内那些找钾标志最为明显的异常, 成盐构造较为有利的地段划成一片, 列为需优先安排地面查证的重点找矿靶区。按此原则全区共圈出八级找钾靶区4片, B级找钾靶区2片, 靶区总面积约1200km2, 现分别简述如下:
3.1 A1找钾靶区位于测区中部, 地质上称之“罗北洼地”。区内及其边缘有K-13、14、15及K-12、K-21共5处易溶性钾异常, 其范围与航磁反映的断凹位置相符, 靶区面积约350 km2。表层易溶性钾盐含量较高, 三频航电显示为低阻良导异常, 且与卫片中的暗色影像相互印证, 找钾标志最为醒目。推断区内赋存有高品位固体钾盐和含钾卤水, 尤其是靶区西侧, 因受V向断裂阻隔, 其地下卤水更较东部丰富。据悉, 新疆地质三队继1992年钾异常地面查证工作后, 近年来又由地科院牵头, 在该耙区内开展了地面找钾工作, 经简易勘探, 于地下1m深处发现卤水钾矿, KCI质量分数达1.53%~1.6%。目前仍在勘探, 有望成为新发现的大-特大型钾盐矿床。
3.2 A2找钾靶区位于罗布泊残湖东约37 km的石盐壳层内, 航磁反映的NE向断阶带上, 面积约260 km2。该靶区以K-10钾异常为主体, 全钾含量达3.3%, 三频航电反映为低阻良导异常, 且与卫片中的深暗色影像吻合, 据此推断该地应是寻找固、液相钾盐最有利地区。
1992年11月, 新疆地质三队根据航空伽马能谱异常地面查证建议书提供的资料, 对K-10钾异常进行了地面检查, 发现并圈定了约75 km2的钾盐矿化区, 固体KCI质量分数达5.5%, 且经钻探于2m深处发现卤水, 卤水压。质量分数达1.69%, 达到了工业品位要求。选用丰度估计法估算, 其钾盐远景储量有望达大型规模。
3.3 A3、B2找钾靶区位于测区东南部的石盐壳层内, 靶区面积分别为160 km2和120 km2航磁反映为一基岩埋深约2km的凹陷, 与东部椭圆形低值伽马场分属于两个盐类沉积中心。区内有K-3、4、5三处易溶性钾异常, 尤以A3靶区内的K-3异常范围最大, 找矿前景更为有利。
K-3钾异常位于阿尔金山南坡冲积扇前沿, 与南部钾质量分数高值区连成一片, 其成因可能是由冲积扇中孔隙卤水经蒸发、析盐而成的含钾石盐壳所引起, 表明区内地下径流发育, 钾质补给充分。鉴于该地基岩埋深较浅, 盐壳导电性良好, 故划为寻找卤水钾盐的有利地区。
3.4 A4、B1找钾靶区位于罗布泊残湖南部, 其中A4靶区向南已延出测区。两区内的3处易溶性钾异常, 尤以A4靶区内的K-1异常钾质量分数最高, 全钾质量分数达5.5%, 找钾标志最为明显。
A4靶区位于地势低洼的“耳轮”状影像区内, 基岩埋深较浅, 火山岩十分发育。纵观该区低放射性场和低阻良导电磁场特征, 推断区内除沉积高品位固体钾盐外, 还赋存浅层富钾卤水, 成盐成钾条件十分有利。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罗布泊地区航空物探综合测量找矿效果十分明显, 各种找钾线索准确可信, 据此优选出的找钾靶区或异常, 有的与已知钾盐矿床吻合, 有的经地面查证钻探见矿, 展现了罗布泊地区良好的找矿前景。预测在7 100 km2石盐壳层和1 200 km2的找钾耙区内, 有望发现3、4处大、中型钾盐矿床, 其远景储量可望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
参考文献
[1]物化探局调查组.航空物探工作在地质部[J].航空物探技术, 1988.[1]物化探局调查组.航空物探工作在地质部[J].航空物探技术, 1988.
[2]李立波, 王强.钾盐找矿远景评价[J].物化探计算技术, 1995 (3) .[2]李立波, 王强.钾盐找矿远景评价[J].物化探计算技术, 1995 (3) .
物探找矿 篇2
1 蒙西铜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1.1 矿床地质概况
蒙西铜矿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 (Ⅰ级) 准噶尔微板块 (Ⅱ级) 唐巴勒—卡拉麦里复合岛弧带 (Ⅲ级) 琼河坝古生代岛弧带的东部。区域地层属北疆-兴安地层大区北准噶尔地层分区之北塔山地层小区。出露地层有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和第四系。
1.2 密度特征
矿区岩石密度具有以下特征 (见表2) 。闪长岩和凝灰岩密度最大, 值在2.79~2.8g/cm3之间。凝灰质砂岩和花岗斑岩密度次之, 密度值在2.61~2.62g/cm3之间。凝灰质砂岩和花岗斑岩密度值小于2.67g/cm3的地壳平均密度值, 该两种岩石产生低于正常背景的重力场。闪长岩和凝灰岩与地壳平均密度值有0.12g/cm3的密度差, 有一定规模并在某一方向有密度差异时可单独也可组合引起弱重力异常。
1.3 极化性与电性特征
依据所测物性资料表明, 闪长岩和凝灰岩磁性和密度最大, 如果两种岩石出露地表则产生高磁异常, 当有一定规模才能产生重力异常, 不出露地表 (随埋深增减) 则可能产生弱磁异常和重力异常, 磁异常相对重力异常变化性较大, 影响因素较多也就是说电阻率异常的影响因素 (干扰) 多, 激电异常的干扰因素少。
1.4 磁场特征
矿区磁场相对较低, 其值在-500nT~500nT。以0nT为磁异常的下限, 有两个磁异常。由西到东呈北西向宽带状展布的磁异常为闪长岩和凝灰岩的引起, 其中局部磁场中的负磁条带状异常系由闪长岩和花岗班岩的接触带引起。
2 地球物理场特征可类比性
矿区围岩与矿体密度差异小;激电在斑岩体反映为高阻、高极化率的似斑岩铜矿的物探特征, 造成高阻是因为斑岩铜矿大都为浸染状分布, 连通性不好。矿区磁测异常主要由闪长岩、凝灰岩引起, 花岗斑岩和凝灰质砂岩反映为低、负磁异常。
3 地质-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式
(1) 蒙西铜矿床位于塔尔巴哈台—三塘湖—琼河坝一线形成岛弧带东部, 为古陆边缘构造岩浆活动带。
(2) 矿床围岩蚀变较强烈, 与矿有关的主要是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
(3) 区域重力场的梯度带、航磁的低值带以及铜含量高背景区中的Mo、Au、Sb、Zn组合异常是寻找该类型矿床的重要区域物化探异常标志。
(4) 高极化率 (ηs>3%) 的电异常和明显中低阻 (ρs<600Ω·m) 的大地电磁异常的组合异常, 是追踪控矿构造及地表氧化矿的物探异常标志。
4 应用模型的工作步骤
(1) 圈定矿带: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圈定Cu、Mo、Au等元素异常区带;1∶20万~1∶50万区域重力, 航空磁测, 圈定重力梯度带与航磁低磁带。
(2) 圈定含矿岩体:1∶5万激发极化法、高精度重磁测量。
5 建议
在琼河坝古生代岛弧带以西广大区域, 开展以蒙西铜矿找矿模型为主的地、物、化面积性工作, 即围绕着剩余布格重力异常与极化异常开展大比例尺的 (1∶1万~1∶2万) 物探面积性工作, 寻找似蒙西铜矿床[6]。
摘要:应用激发极化法、磁法、重力、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激发极化法测井等综合物探方法, 在完成了矿区的物探面积性工作基础上, 根据物探、地质综合资料对蒙西铜矿床找矿规律性进行了研究。初步提出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并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效果。
关键词:物探,蒙西,斑岩铜矿,找矿模式
参考文献
[1]李金铭.地电场与电法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5, 7.
物探找矿 篇3
关键词:物探工作方法,测网,观测,成果解释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使我国现代化技术也在日益成熟。其中, 在矿产资源的开展过程中, 物探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原理是将相应的地质信息进行收集, 因此在相关领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然而, 该方式在具体的工作中, 会因为各种而致使该技术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没有对质量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致使造成物探数据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 从而发生浪费的情况。因此, 物探工作品质的优劣对物探工作是否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提高物探工作质量要保证测网的敷设精度
物探方法是依据物理场在空间所具备的特征处理所产生的问题, 虽然在野外中所得到的数据误差可以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中, 假如相应的测点、测线等没有确切的位置, 那么也会致使物理场出现歪曲的情况, 不能对实际情况准确的表现出来。
1.1 测网的密度及精测剖面
为了确保所设计的网度可以准确的呈现出异常状态, 相关人员就应当将相应的剖面亦或是测线都应当最大程度控制到探测对象所形成的发展趋势, 测网的敷设工作涵盖很多种, 如测点、测线等一系列工作, 这些都应尽可能满足精度的有关标准。例如相关人员将重力法进行改变的时候, 高程和布伽异常数据存在密切的联系, 对有关剖面的定量计算时所得到的结果也和地形之间存在联系。因此, 这两种工作要求对水平距的距离进行测量, 而且还应当将相应的高程也要测出来。
1.2 测量面积要足够大
在一个地区的情况下, 进行找矿工作来说, 同样也会存在没有足够大观测面的情况。因此, 相关人员采取物探手段进行找矿的过程中, 往往会将测区进行限制, 可以将面积进行缩小而减少找矿时间。但是对远景区域的找矿工作确带来了不便。随着相关人员在最近几年中积累的经验, 增强对自然规律的掌握, 采取新型的勘查手段、引进新设备等方法, 对远景区域的找矿工作日益扩大。另一方面, 将高密度仪器的使用情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它可以将视电阻率所产生的不同极距变成可能, 使工作质量得以提高, 所得到的数据更加具有准确性, 减轻了人力物力的使用, 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物探工作的时间, 充分了解这种情况, 测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益处的。然而, 倘若测区太大, 那么一定要增加工作量, 花费大量的时间, 不能起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不管选择哪种测区, 都应当在实际面积中符合具体的要求。
2 提高物探工作质量要保证成图的精度
2.1 图纸的统一
例如:在举国上下全民找铁矿的热潮中, 某个地区被划归几家公司所有, 每家公司都在自己的矿区内进行了各种方法的物探及其它地质工作, 其中也包括在异常极大值处打钻验证等, 但没见矿, 于是各家公司就都放弃了, 最后由另一家公司收购了区内的所有公司, 他们将资料集中一处, 进行统一编图, 结果发现了矿体。总结这一事件不难看出, 如果各家公司能够把物探工作的范围扩大到自己的矿区以外, 或者各家公司之间能互相交换资料, 编制大面积的物探的统一图纸, 这个矿区的矿体可能早就发现了, 可是他们当时无法做到“扩大测区到自己的矿区以外”, 也不可能做到“交换资料”。
2.2 等值线图的质量
编制等值线图质量的重要性。编制等值线图实际上已反映了制图者对异常的看法, 如果主观和客观不一致, 例如主观的将本来是扩大的异常勾成封闭, 或者编图时认为低值异常没有意义, 只勾异常值大的曲线而忽略低值部分, 就会带来漏矿或漏深部矿、漏大矿的后果。为此, 物探异常的等值线图一定要带上原始数据, 以便于后人在利用图件时还能根据原始数据对图件质量做出判断, 以提高物探原始数据和图纸的利用率。
3 提高物探工作质量要认真做好岩、矿石的物性测定工作
物性测定工作是野外工作的重要部分, 它对于分析工作区内产生异常的原因、对于异常的定性解释等方面是不可缺少的资料, 因为各种岩、矿石本身的物理性质并不是均一的, 各标本间有着很大的差异, 其数值的准确性往往是一种统计规律的结果, 因此标本的采集不仅要种类全、分布面广, 而且同类岩、矿石的标本采集数量都要合乎要求, 所得结果才趋于真实。
4 提高物探工作质量要有全面的工作方法
在一个地区做物探工作要用何种物探方法, 要根据物探工作的任务及工作地区的地质及地球物理条件来确定, 常常是为了配合一种主要的方法, 还要作其它的方法, 以利于对异常性质的判断, 例如在石英岩脉和其它的高阻岩脉上都会测出高阻异常, 但石英脉有明显磁性低的特点, 辅以磁法测量则有利于对与石英脉有关的矿产进行定性解释。
5 提高物探工作质量要保证成果解释的质量
作物探结果的定量推断时, 一定要有岩矿石的物性参数资料, 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就推断不准。例如说, 磁异常的特点有时就只与地质体的体积与其磁化强度的乘积有关;重力异常的特点有时就只与地质体的体积与密度差的乘积有关;电磁法异常的特点有时就只与导电体的宽度与导电率的乘积有关。定量推断时, 不知道物性参数, 就不能从体积与参数的乘积中求出异常, 这是研究岩矿石物性的重要性所在。
就物探工作成果进行稀释而言, 相关单位应当对地质资料以及有关资料, 从而达到工作水平, 提高工作的整体流程, 要求对物探工作所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好工程揭露, 获得相应的资料, 为物探稀释工作带来益处。比如, 相关单位采取电测痰法对沉积岩的性质进行探索过程中, 应当依据相应曲线的规律变化, 打好适量的钻孔数目, 为获得电参数提供方便, 做好准确的判断工作, 将地质构造的的问题进行处理。因为浅部地质离地表的位置较近些, 有着较大的影响, 处于浅部地质处于变化的情况, 对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影响较大, 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利用有关的研究手段对深部矿体进行探索的过程中, 往往都会因为所得到的数值不准确而带来判断上的误差。
6 结论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 可以得知在长时间的发展形势下, 使物探工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所产生的稀释情况往往被错误的认为一种数学物理运算进行处理等, 但是随着本文例举了几方面内容充分的表明物探工作所产生的地质效果和找矿存的联系, 对相关单位在具体工作中带来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郭相海.物探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J].江西煤炭科技, 2016 (3) .
[2]杨树军.物探方法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35) .
物探找矿 篇4
随着矿产资源的强力开发, 资源瓶颈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随着找矿深度、难度的增加, 找矿方法也采用多元化, 找矿的手段、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这对指导找矿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本次主要采用激电中梯和电测深两种方法, 对矽卡岩型铅锌矿体周边或中深部进行测量和解译, 并采用钻探工程对异常进行中深部工程验证, 成功发现并控制厚大铅锌矿体产出部位, 有效地指导了矿区找矿工作。本文是利用物探成果来指导矿山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对指导该区找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矿区地质特征简述
卢氏县柳关铅锌矿区地处华北地台南缘, 构造区划属崤山~熊耳山断隆区。区域构造线呈近东西向展布。主要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熊耳群马家河组安山岩夹凝灰岩及官道口群龙家园组燧石条带白云岩。区内岩体为柳关岩体, 属燕山期花岗斑岩, 呈岩株状填充于柳关破火山口中, 周边发育龙家园组陷落的白云岩, 是成矿的主要赋矿围岩。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强烈, 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
矿体主要产于庙梁子~银洞沟~沙沟畔一带的白云岩中, 受构造控制明显。区内可圈出两个矿体。I号矿体呈75~110°方向展布, 长90m, 北倾, 倾角65~85°, 一般在80°左右。矿体厚度0.7~1.5m, 局部2.5m, 平均1.44m。矿体形态较复杂, 总体上下呈柱状, 平面上呈透镜状, 向南西有侧伏现象, 在走向与倾向上均具尖灭再现特征。Ⅱ号矿体产于花岗斑岩与白云岩接触带的外接触带白云岩中。矿体总体呈不规则鞍形产出, 鞍形矿 (化) 体SW翼较陡, 倾角约65°, NE翼较缓, 倾角约50°。矿体呈鞍形延长总体约为260m, 厚度为2.05~8.29m, 两翼变薄。矿石品位锌2.5~6.95%, 平均6.46%。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闪锌矿, 其次为磁铁矿、铁闪锌矿, 黄铁矿、方铅矿、褐铁矿;脉石矿物以矽卡岩矿物为主, 主要为透辉石、石榴子石、阳起石、透闪石、绿帘石等, 次为石英及方解石、白云石等。
矿石结构多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 微粒状结构及条带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角砾状构造、块状构造、斑块状~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及细脉~网脉状构造。矿石类型按结构、构造划分为浸染状~网脉状矿石、条带状矿石、块状矿石;工业类型为矽卡岩型铅锌矿或闪锌矿矿石。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
3 矿区物探异常特征及解译
2010年7~8月,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对该矿区开展物探激电中梯和电测深两种方法, 对矽卡岩型矿体周边或中深部进行解译,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成果总结如下:
3.1 激电异常特征及解译
从卢氏县柳关铅锌矿物探异常及大理岩带推深图 (图1) 可以看出, 本区由极化率异常下限2%, 圈出2个激电异常带和3个相对孤立的激电异常, 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与大理岩的接触地带。
3.1.1 DJ1激电异常
位于该区西北侧, 呈长轴状, 长轴方向北西, 极化率2%等值线圈出异常, 长约为700m, 最宽约为200m, 最大极化率值为4.5%。反映了引起该异常的为矿化体, 走向北西西。
3.1.2 DJ2激电异常
DJ2由DJ2-1、2激电异常组成异常带, 该带呈北西西向展布, 长约为1100m, 宽约为160m, 两翼基本对称, 梯度基本相当, 反映了引起该异常带的矿化体呈带状, 基本呈直立。
DJ2-1由极化率6%的等值线圈定, 位于该带的北西侧, 呈长轴状, 长轴方向北西西, 其长约为280m, 最宽约为70m, 最大极化率值为8.6%。反映了引起该异常的矿化体极化效应较强, 有可能局部富集成矿。矿体为近直立长透镜体, 走向北西西。钻孔ZK125在900m标高见矿, 验证了该异常是由矿体引起的。
DJ2-2位于该带的南东侧, 呈长轴状, 长轴方向北西西, 其长约为340m, 最宽约为80m, 最大极化率值为8.8%。反映了引起该异常的矿化体极化效应较强, 有可能局部富集成矿。矿体为近直立长透镜体, 走向北西西。
3.1.3 DJ3激电异常
DJ3由DJ3-1、2、3、4激电异常组成异常带, 该带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该带大而宽缓, 长约为1840m, 宽约为300m, 两翼基本对称, 梯度相当, 反映了引起该异常带的矿化体呈带状, 基本呈直立。
DJ3-1, 由极化率6%的等值线圈定, 最大极化率值为6.6%。位于该带的北西侧, 呈长轴状, 长轴方向北西西, 其长约为320m, 最宽约为28m, 反映了引起该异常的矿化体有可能局部富集成矿, 矿体为近直立长透镜体, 走向北西西。钻孔ZK122在900m标高见矿, 验证了该异常是由矿体引起的。
DJ3-2, 位于该带的北西侧, 呈长轴状, 长轴方向北西西, 其长约为320m, 最宽约为22m, 最大极化率值为6.5%。反映了引起该异常的矿化体有可能局部富集成矿, 矿体为近直立长透镜体, 走向北西西。
DJ3-3由极化率6%的等值线圈定, 位于该带的中部, 呈长轴状, 长轴方向近东西, 其长约为280m, 最宽约为30m, 最大极化率值为6.3%。反映了引起该异常的矿化体有可能局部富集成矿, 矿体为近直立长透镜体, 走向北西西。
DJ3-4位于该带的南东侧, 呈长轴状, 长轴方向北西, 其长约为360m, 最宽约为130m, 最大极化率值为8.5%。该异常在该带中强度最大, 又处于该矿化带的转折部位, 反映了引起该异常的矿化体有极可能局部富集成矿, 矿体为近直立长透镜体, 走向北西。
3.1.4 DJ4激电异常
DJ4位于该区西南侧, 呈椭圆状, 长轴方向北西。极化率6%等值线圈出异常, 长约为130m, 最宽约120m, 最大极化率值为8.7%。该异常强度较大, 反映了引起该异常的矿化体有可能局部富集成矿, 矿体为呈囊状椭球体。
3.1.5 DJ5激电异常
DJ5位于该区北东侧, 呈长轴状, 长轴方向北西, 极化率2%等值线圈出异常, 长约为340m, 最宽约为100m, 最大极化率值为4.4%。反映了引起该异常的为矿化体, 走向北西西。
3.2 EH4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的电阻率异常特征及解释
在矿区内自北西向南东布置四条电测深剖面, 编号依次为1、2、3、4线, 测线方位1线40°、2线50°、3及4线230°, 剖面总长1.66km, 电测深点90个。
从电阻率断面图和通过的岩性可以看出:本区安山岩电阻率在100~200Ω·m, 大理岩的电阻率在200~1000Ω·m, 花岗岩电阻率100~1000Ω·m, 矽卡岩电阻率50~200Ω·m, 第四系的电阻率10~100Ω·m。矿体电阻率10~50Ω·m。矽卡岩化和破碎带使岩石电阻率降低, 岩石的致密程度和含水性是岩石电阻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从卢氏县柳关铅锌矿1线EH4视电阻率断面图 (图2) 可以看出:1线方向为北东向, 穿过激电异常DJ2-1和DJ3-1, 而穿过的岩性地表主要为第四系或花岗斑岩, 可以看到在20m和160m地段有一高阻区域电阻率在200~1000Ω·m, 其下部在较浅部位为大理岩, 在160m和400m地段大理岩渐次加深, 在180m和320m地段900m标高的低阻体为铅锌矿体。这已经被ZK122和ZK125验证, 浅部的低阻带为第四系和浅部脆性断裂带引起。
从卢氏县柳关铅锌矿2线EH4视电阻率断面图 (图3) 可以看出:2线方向为北东向, 穿过激电异常DJ3-2, 而穿过的岩性地表主要为第四系、花岗斑岩和大理岩, 以剖面160m地段为分界, 以南出露安山岩, 以北出露大理岩。可以看到剖面160~320m地段有一高阻区域电阻率在200~1000Ω·m, 由于地表为大理岩出露, 其下到600m标高, 200Ω·m等值线以北, 下部均为大理岩。在40m和160m地段浅部为安山岩, 950m标高以深呈串珠状的低阻带为隐伏的矿 (化) 体或矽卡岩化带, 推测750~800m标高是矿化富集地段。
3线方向为北东向, 穿过激电异常DJ3-3以西和DJ2-2, 而穿过的岩性地表主要为第四系或花岗斑岩, 但其以北出露大理岩, 以南为燕山早期的集块岩。因为在320m和120m地段以下有一个电阻率梯度带和串珠状异常, 推断电阻率梯度带和串珠状异常为两岩性的接触带, 在320m和400m地段较深处为大理岩, 在120m和320m地段较深处为火山集块岩, 在0~120m地段较深处为安山岩, 剖面320m下的接触带有串珠状低阻异常带为矽卡岩化带。
4线电测深剖面方向为北东向, 穿过激电异常DJ3-4西, 而穿过的岩性地表主要为第四系或燕山早期的集块熔岩, 其两侧出露大理岩。因为在剖面100m下有电阻率梯度带, 推测电阻率梯度带为两岩性的接触带, 在剖面0~100m地段较深处为火山集块熔岩, 100~400m较深处为大理岩。剖面上在240m和380m地段下方的低阻异常, 可能为矿体。
4 物探取得的找矿成果
2011年上半年, 卢氏县柳关铅锌矿根据物探异常及解译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后, 决定用钻探工程进行异常验证, 取得了可喜的找矿成绩。
经钻探施工, 原来推测750~800m标高是矿化富集地段, 实际见矿标高为700~750m, 穿矿厚度20~30m, 矿化以块状闪锌矿、磁铁矿、硫铁矿为主, 含少量方铅矿;矿石品位Zn0.22~21.39%, 平均7.27%;Tfe19.22~39.21%, 平均28.51%;S14.15~36.20%, 平均22.88%;伴生Ag10.2~25.2×10-6, 平均11.81×10-6;Pb0.01~0.06%, 平均0.02%。
通过矿区开展物探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和电测深两种方法, 对矽卡岩型矿体周边或中深部进行异常解译, 通过钻探施工, 找到工业矿体, 充分显示了物探在找矿中的指导意义。
5 结语
物探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和电测深方法, 对寻找矽卡岩型铅锌矿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物探激电异常和电测深剖面异常形态、规模与有利成矿地段或矿 (化) 体赋存部位较吻合, 平面吻合, 剖面上稍有位移;异常中心明显, 指示矿化最强部位所在;“沿着构造走, 围着异常转。”是寻找该类矿床的找矿方向;在寻找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的地质勘查过程中, 合理有效地采用物探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和电测深方法可以, 减少找矿盲目性, 降低找矿风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