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物探数据

2024-10-15

石油物探数据(通用10篇)

石油物探数据 篇1

1前言

随着20 世纪初网页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系统开始采用Web技术开发满足Web可视化需求的软件功能。 为了实现Web可视化需求, 大部分公司将原有的C++ 、C#、JAVA图形展示程序封装成Active X插件并嵌入到网页中使用, 但其缺陷是仅支持IE浏览器,需要安装插件或证书;如果系统直接输出图片,则只能查看而缺乏可交互性。

D3.JS技术是基于数据的Java Script库文件,它能通过使用HTML、CSS、SVG实现基于数据的图形展示和交互功能, 并且大部分浏览器都支持该技术,技术兼容性有保障。 D3.JS可以实现所有二维、三维图形的展示功能,在GIS、工业控制、智能分析上已经有了较广泛的应用。

石油物探数据主要是在石油勘探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数据量庞大、格式复杂的地震数据,包括地震原始、处理、解释数据等, 数据量可从几十k B到TB级以上。 随着Web技术的发展,石油勘探数据管理系统对物探数据的图形展示和交互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将物探数据在B / S模式下的Web客户端实现图形的展示及与用户交互,支持用户对物探数据进行图形操作、分析与质量控制,是勘探数据管理系统研发人员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石油物探数据图形技术的研究, 系统研发人员设计并开发了基于D3.JS技术的石油物探数据网页图形展示交互系统,实现了石油物探数据在Web客户端的图形展示与交互功能, 满足了石油勘探数据管理系统数据质量控制的可视化需求。

2系统设计

2.1 功能架构

基于D3.JS技术的物探数据网页图形展示交互功能采用MVC架构, 分别为数据持久层(Model)、 视图界面层(View)、 控制逻辑层(Controller)。 数据持久层运用JPA技术将物探文件数据或表数据生成持久化对象;视图界面层采用D3.JS技术实现物探数据的点、线、面的展示和放大、缩小、移动、颜色的交互操作;控制逻辑层实现数据的解析、转换、查询、排序,以JSON格式输出到视图界面层。 功能架构见图1

2.2 流程设计

物探数据格式以JSON输出到View层后, 如果数据不标准,则需要对数据先进行转换处理,例如对数据进行线号排序、空值处理、格式转换等。

数据处理后,利用D3.JS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绑定、坐标转换,实现点、线、面的展示。

数据展示后,利用D3.JS技术,实现数据与图形的交互功能,即系统可根据用户设置的图形颜色、实时坐标、线号、关联关系等数据进行图形交互展示。

2.3 算法与技术应用研究

采用冒泡排序算法,按照线号对数据进行排序。

采用Transform算法,根据横、纵坐标,实现点、线、面的位移、比例尺缩小、旋转的图形处理。

采用抽稀算法,对测点进行抽取,实现数据的最小化。

采用角度变换算法,根据线号,按测线角度进行平面旋转。

3图形展示与交互界面

采用D3.JS技术,实现了物探SPS(+)数据、导航数据、速度数据、解释数据的二维图像展示,以及图形放大、缩小、移动、颜色设置、坐标实时展示的交互功能。

SPS (+ ) 数据主要由炮点文件、 接收点文件、 关系文件三种数据组成,为了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用户通常需要对其进行图形展示,对炮点、接收点位置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动态浏览和交互操作。 使用D3.JS技术实现的SPS数据展示功能界面如图2 所示。

在SPS数据展示中,采用了冒泡算法对炮点、接收点数据的线号进行了排序处理。 算法如下:

测点按线号进行冒泡排序

炮点、接收点的横纵坐标一般是十位和八位整数,需要对坐标进行转换,以便将炮点、接收点图形投影到网页视窗范围内,同时,还需要设置可放大缩小的等级。

当鼠标移动到或点击该炮点时,用户可查看该炮点对应的所有接收点分布,即在图中通过接收点的颜色变化展示其位置及分布。

导航数据主要由线号、点号、横坐标、纵坐标、经纬度、高程等数据组成。 用户需要通过与图形交互对测线进行放大、缩小、移动、颜色、坐标设置等操作,对数据进行图形分析和质量检查。使用D3.JS技术实现的导航数据展示功能界面如图3 所示。

实现导航数据的图形展示、放大、缩小核心代码如下:

使用角度变换算法,对线号按测线角度进行平面旋转的算法如下:

地震处理SEGY数据可基于D3.JS实现平面底图的查看,从而控制Inline、Crossline、任意线的剖面绘制与显示。通过关联井位及划线操作,可对地震SEGY数据进行剪裁操作。如图4所示。

使用D3.JS技术,还可实现速度数据的曲线展示以及解释数据的面显示。

4结语

基于D3.JS技术的石油物探数据网页图形展示交互系统实现了物探SPS(+)数据、导航数据、速度数据、解释数据的二维图像展示和放大、缩小、移动、颜色设置、坐标实时展示的交互功能,基本满足了用户对物探数据网页图形展示与交互的需求。 通过该系统,用户能够快速、高效地查看地震炮检点的关系,检查地震测线的数据质量。

未来基于D3.JS技术的网页图形展示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以便满足更多物探数据的图形展示和场景交互操作需求。

参考文献

[1]Bostock M,Ogievetsky V,Heer J.D3:Data-driven Documents[J].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2011,17(12):2301-2309.

[2]胡光强,王洪.基于J2EE的网页上可交互图形的设计与实现[J].微机发展,2015,15(6):130-133.

[3]张运良.使用D3.js的知识组织系统Web动态交互可视化功能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3(z1):127-131.

石油物探数据 篇2

庆石油勘探局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九五”以来,勘探局信息化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全局生产经营目标,狠抓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长庆互联网,开发、推广、应用了一大批专业数据库和生产、管理软件,使我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但是,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数据采集体系不完善、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共享程度低、应用系统集成度低且缺乏对知识的管理、信息安全体系缺乏等。为解决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尽快实施勘探局数据中心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各单位不同时期、不同厂商开发的独立系统有机的联系起来,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彻底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同时将勘探局不同单位部门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挖掘,转换成可靠、实用的信息,以便领导决策。

本文基于长庆石油勘探局信息化建设现状,深入分析了目前长庆石油勘探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以数据管理为核心的数据中心这一框架构想,并对开展实施数据中心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大家一起讨论,旨在理清数据中心建设工作思路,有效地规避数据中心建设可能造成的风险并少走弯路,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确保长庆石油勘探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

一、长庆石油勘探局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石油上游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石油企业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协同攻关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其上游企业的主要业务涉及到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钻井工程、井下作业工程、地面建设、物资管理、经营管理、水电、通讯、医疗卫生等多方面的内容。石油行业的信息化一直伴随着石油企业的发展,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石油数据信息按照油田的生产经营过程以及油田生产信息的采集、处理及使用,可分为地质、地震、钻井、录井、测井、固井、采油(气)、井下作业、试油(气)、油田监测、生产管理、地面建设、原油(气)集输、注水、给排水、污水处理、电力、通信、道路、消防、土地、人力资源、财务、物资、计划规划、市场开发、质量控制、安全环保、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科技信息等,总体上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⑴数据分布极为分散:各油田由于覆盖面积大,地域广阔,这些信息都分布在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的业务系统中,数据分散,比如长庆石油勘探局就横跨陕甘宁蒙四省区;

⑵数据量大:如长庆油田经过三十多年的勘探开发与生产,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图形,其数据量达tb级;

⑶数据结构复杂:在石油勘探开发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非常复杂,包括野外数据、地震数据、解释数据、地质数据、钻井数据、试油压裂数据、生产经营及管理决策数据等;

⑷存储介质多,格式复杂:数据存储介质多样,格式复杂给各油田数据统一管理带来巨大困难;

⑸软件使用的环境复杂:目前各油田单位的应用系统使用了ibm、sun、windows等多种操作系统和专业应用平台;

⑹数据利用价值高:石油信息由于包含了各种地理、地质等国家基础信息,以及各油田的专业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十分重要,任何数据的丢失都会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二)国内外石油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国际上大石油公司的信息化发展普遍经历了四个阶段:数据集成、专业集成、部门集成和企业集成。上个世纪80年代,国际石油公司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解决了不同格式的井筒、地震等数据的统一和数据兼容性问题,统一了专业数据格式和数据采集规范,达到本专业的数据集成。进入90年代,信息系统建设达到了专业集成应用阶段,如世界著名的斯伦贝谢石油公司建立了高速计算机网络传输平台,使公司内部的研究、勘探、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及日常公司管理业务在一个网络系统下运行。90年代中期,各石油公司纷纷采用项目管理的工作方式,既采用地质、测井、地震、油藏工程等多学科协同工作的项目组方式,构建资源共享的地球模型,提高研究水平,缩短项目周期,降低成本。使自己的软件集成化起来,逐步形成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并建立公司级或国家级数据管理中心,将数据资产转化为知识资产。2000年以来,一些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公司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达到企业集成、智能决策阶段。

国内石油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无论

是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在专业数据库与应用系统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效。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油田主干网已基本覆盖了企业所有的科研、勘探、开发、辅助生产和后勤保障单位,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在勘探开发与生产经营过程中,建立了油气田勘探数据库、开发数据库、钻井工程数据库、井下作业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其它一些综合管

理信息系统,其中以中油财务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管理信息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数字油田建设方面,大庆、胜利、塔里木油田都相继进行了数字油田建设规划,并在数据整理和统一应用平台搭建工作中取得了进展,为数据集成与应用集成奠定了基础。目前大庆、塔里木等油田已经着手实施数字盆地、数字油藏、数字地面工程建设。

(三)长庆石油勘探局信息化建设现状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长庆石油勘探局已经建成了由西安、庆阳、延安、银川、靖边五个中心构成的覆盖陕甘宁的大型企业网。该网络服务于长庆油田及长庆炼油化工总厂,在石油系统尚属先进水平。截止目前,已有67个单位的87个节点与网络实现了互联。在勘探局内部已经基本实现了各个二级单位与局机关处室的互连互通,形成了覆盖全局的、统一的网络平台,为在全局范围内、各业务系统之间实现及时、准确地数据交换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2、专业数据库建设

在专业数据库建设方面,长庆石油勘探局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建立了钻井工程数据库、井下作业数据库,满足了勘探开发与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以石油钻井、井下作业为核心专业的信息技术在油田生产经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在综合信息管理建设方面,长庆石油勘探局内部已经建立起了一批纵向业务管理系统,基本上实现了所覆盖业务的垂直信息化管理。这些综合信息管理应用系统都已经在各自的业务领域范围内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相应的业务活动提供有利、高效的管理措施,并逐步体现出了信息化管理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的经济效益。建立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有:

⑴人事劳资信息管理系统;

⑵中油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⑶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⑷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⑸生产运行管理系统;

⑹市场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⑺质量安全环保管理系统;

⑻办公自动化系统;

⑼长庆数字校园网应用系统。

4、长庆石油勘探局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石油行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长庆石油勘探局的信息化建设由于起步较早,在不断推进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⑴缺乏有效的数据管理机制。勘探局经过近二十年,特别是近五年来的信息化建设,在专业应用系统中建立了一大批专业数据库,主要包括钻井工程数据库、井下作业数据库、生产运行、财务管理、资金结算、人事劳资、设备管理、物资管理、档案管理、质量安全等。这些系统在勘探局各级单位部门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勘探局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已具备了计算机辅助业务处理的能力,并积累了大量的宝贵数据资源。然而丰富的数据资源由于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数据采集、维护、使用管理机制,造成了很多基础数据不能按照业务流程及时采集入库,数据分散、丢失现象严重,并且没有把数据作为资产来管理,数据的不完整和不一致也使得数据资源难于访问、管理并获得有效的决策支持。

⑵信息标准规范不完善。勘探局现有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由于建设时期的不同,以及在建设过程中也没有进行统筹规划和统一部署安排,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各单位、各部门各自为政,并且缺乏广泛的沟通交流,使得分专业建设的数据库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难以在全局实现信息资源的完全共享。同时数据库和专业应用软件没有实现集成,专业软件不能直接存取数据库中数据,无法实现跨学科系统的集成,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分析研究能力。

⑶信息资源不能实现完全共享。虽然勘探局骨干网及大部分二级单位的局域网现已基本建成,但多年来分散开发或引进的应用系统由于软件运行的平台不统一,兼容性差,应用集成度低,互联性差,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缺乏共享的网络化信息资源,使得油田潜在的信息资源难以实现综合管理与应用。勘探局引进的专业分析软件,比如landmark的钻井工程软件包、maurer、fracpropt、dowell、workbench等,一般来自不同的厂家,其功能强大,但由于运行平台不同且它们都有自己不同的数据输出格式,输出的成果很难被其它系统调用实现共享。如何将上网工程与各应用系统集成融合起来,使勘探局内部的信息流畅通是我们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⑷应用系统分散、集成度低,不能提供决策支持分析,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勘探局现有的大部分应用系统还主要集中在报表的编制、数据的简单查询与汇总上,简单应用的多,能通过互联网实现跨地域生产运行管理和决策支持分析的还相对较少。生产经营过程中蕴藏的巨大信息资源,尚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加以利用,信息资源的增值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⑸应用系统建设照搬现有业务流程,管理效率得不到实质性提高。各单位大多数的应用系统仍然停留在对现有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模仿和简单计算机化上,多数应用系统基本上是报表的录入和管理。在系统设计的初期,没有将现代管理的思想容入到企业的管理系统中去,从而优化和规范企业的生产和管理。

石油物探数据 篇3

摘 要:在石油企业的运销过程中,以服务油田生产为中心的基层供应站库是重要的枢纽和基础单元,在“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的目标和任务之下,要注重石油企业的基层供应站库的运销专业工作,要以能源物资供应的稳定和衔接有序为切入口,加强运销工作的有序、可靠运行,要对运销数据进行时效性的把握和控制,充分发挥市场化运作工程,建设“数字化站库”,使运销供应数据管理成为油田发展的生命线。

关键词:石油企业;运销数据;时效性

石油企业的能源供应是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生命线,在油田企业建设过程中,有依据油田划分区域不同而设置的供应站以及其下属库房,这些基层供应站库是油田企业开发建设的物资供应枢纽和基本单元,在基层供应站库之中要涉及种类繁多的物资,如:大型钢材、工具、化工、建筑五金、管阀配件、消防器材设施等,还有数量庞大的专用器材,如:抽油机、油管、油杆、螺杆泵、压力容器等油田企业的专用设施,石油企业基层供应站库要对运销物资的装卸、验收、搬运、保管、出库、交付、结算等诸环节负责,保证石油企业运销数据的准确统计,为油田企业的效益核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1 石油企业基层供应站库运销的职责阐释及工作流程分析

石油企业基层供应站库运销专职即是以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为运作对象,对石油和天然气运营过程中的生产动态加以把握,在原油调运的各环节中进行统筹布控,并以“账物相符、账据相符、账表相符”为原则,对石油运输和调度过程中的运销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对各类票据实施分类、统一的管理,并对基层供应站库内的物资进行盘点清库工作。石油企业的基层供应站库,对每天发生的运销数据都要及时进行把握,并提供每日的运销数据,保证其时效性功能,为油田企业的效益核算提供依据,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地增长。

随着原油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石油企业基层供应站库的原油供应量也呈攀升态势,以中石化公司天津某输油站为例,它作为原油输送中转站,内设有21座储罐,负责接收附近原油进站的任务,并向燕山站等附近终端油站输送原油。在这一供应站中转的过程中,要对石油进行计量交接,在计量交接的过程中分别产生了相应的运销数据,即:收油数量、输油数量、销油数量。如下图所示:

天津油站的运销数量显示表

[年份\&收油数量\&输油数量\&销油数量\&2014年\&2300万吨\&1130万吨\&1200万吨\&]

在这些输油数据的背后,是每天繁忙的输油站运销工作,在油田企业不断扩大的态势下,输油站的运销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流程进行运作,其工作流程如下:上午上班领取集油报表和计量凭证——进行集油报表和计量凭证内审工作——收油外审和输油外审——所有数据登录系统进行整理分析——汇总而成每日的运销数据日报表——整理上报日报表。油田企业的基层供应站库内的运销员每天要按照上述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在每一个关键步骤阶段,都要进行仔细而全面的核对和交接,待核对和交接无误之后,才能输入运销数字化系统,集成为输油站的运销凭证,再利用数字化系统对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以作为收油和输油的审核凭证。最后,在各种油种收发的过程中,经过最终确认和核对,完成当天的运销数据上报过程。

2 石油企业运销数据上报的时效性不强的因素分析

2.1 油田基层供应站库的运销专业人员变动性较大,影响了运销数据的及时上报。

石油企业的基层供应站库在不断发展的规模下,人员也呈现频繁的变动态势,在基层供应站库的原油输运过程中,其主要的运销负责人员为了弥补各站点人员不足的劣势,经常要进行人员调剂和补充,这样,就导致了油田企业基层站点的运销工作不连贯,新运销专业人员对业务不熟悉而迟滞了运销数据的上报过程。

2.2 油田基层站点的运销专业的人员存在计量不规范的问题。

在油田基层站点中,对石油和天然气的计量交接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衔接部分,这一衔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如何,直接关联着接收油单位和输送油单位的经济利益,因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步骤,然而,在现实的石油和天然气计量交接过程中,存在计量、化验等手法不规范的问题,依据《原油动态计量油量计算》规程办法,计量、化验相关人员要以此为原则,对石油、天然气输送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密度、含水率等数据进行准确的计量和计算,对其中含有的纯油量要进行精准的计算,必须将密度和含水率的误差降低到最低,而计量、化验人员的手法不规范,将会对原油的纯度造成关键性的影响。

2.3 现有的边收边付计算方法不适应高时效性的要求

在石油企业之中,各种油种品种繁多,输油工艺也相对复杂,存在普遍的边收边付的现象,在同一个储罐里会发生十多种边收边付的状况极不利于运销数据的时效性。由于储罐在收油、出油的计量过程中有不同的计量参考依据,即:超声计量、泵排量计量、储罐液位计量等方式,这些不同的参考依据会在计量人员计算的过程中发生偏差,再加上化验手法不规范而产生的误差,将极大地影响运销数据的准确和及时提供。

3 增强石油企业运销数据时效性的对策研究

在石油企业的基层站点中,输油站每天都要有大量的进油和出油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数据,并要生成报表上报。针对石油企业基层站点运销数据时效性较差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

3.1 加强石油企业基层站点运销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工作

在石油企业的基层供应站库中,要针对其业务状况和工作特点,进行以岗位为重点的人才培养工作,要重点加强运销专业岗位的人才培养,在实践中考量和提升运销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在输油的全过程中获取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增强对运销过程的实践认知和操作技能水平。同时,石油企业还要针对内部运销人员调动频繁的现状,进行调动转岗人员的提前培训工作,必须对转岗前的运销专业人员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和相关操作技能的培养,使他们能够迅速地进入角色,调整自己的工作位置和工作心态,用准确、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实施运销岗位的专业操作和各项输油任务操作,提高专业水平和素质。

3.2 提升石油企业基层供应站库运销人员的计量水平

对于石油企业基层供应站库中的石油、天然气计量、化验等工作,要健全计量标准,在统一的计量标准之下,组织运销专业人员进行计量规范性操作,为了实现运销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可以通过举办计量人员、化验人员的岗位技能操作考核等形式,对计量、化验人员进行岗位考核技能操作,对于岗位中的关键部位要进行现场校验,对易出现误差的失分点要进行及时的纠正,以规范计量、化验人员的操作水平。同时,要在日常工作中与岗位实践相结合,采取日常考核方式,以增强对计量、化验人员的工作规范化,可以对计量工作中的油样进行抽查或留存油样复样审核。这样,通过岗位技能操作考核与日常工作抽查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计量、化验工作规范性和标准化,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的激励机制相挂钩,可以进一步地促进标准化的实现。

3.3 统一油量计算参考依据,调整计算误差

由于油量计算有三种不同的参考依据,因而,针对油量计算的参考依据不同的问题,要采用统一的油量计算参考标准,即:用泵排量标准为计算依据,计算出某一时间段内的付油量,并以此计算出收油量,最后再调整误差,制订出相应的上报报表。

3.4 开发输油站运销系统的数字化软件,满足时效性要求

由于输油站的运销人员日常所读取的数据是各储罐的初级信息,而对于较复杂的信息却无法准确获取,如:储罐位、温度、压力、体积等,运销人员为了得到高级的数据需要进行查询并计算才能获得,而数字化的软件开发应用,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日常需求,可以极大地提升运销数据计算的时效性。

基于LabVIEW图形化编程软件平台的运销系统软件,就可以用于输油站的运销过程,在该数字化系统内,可以有四大界面内容,即:储罐容积查询界面、信息存储界面、历史信息查询修改界面、报表生成界面,在这些不同界面之下,可以实现完成日常烦琐的工作,通过最终报表的生成,可以反映出基层供应站库内的各班组内的储罐进油出油情况,并且可以盘点出每日的油库总库存量,制作出盘点报表。这样,在对该数据库软件进行访问的前提下,最终生成每日需要的上报报表,简单直观而高效,有利于提升运销数据的时效性。

4 结束语

在石油企业的石油、天然气的基层供应站库中,输油的进出运销专业工作繁琐而复杂,为了保证运销数据能够及时、实效地上报,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计量、化验规范化和标准化、技能考试和日常考核、统一油量参考依据等方面,进行健全和完善,并以数字化软件为基础,开发应用于输油运销的全过程,从而增强运销数据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唐克.“葡北油库”数字化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 2014.

[2]朱文娟.PLC在油库建设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4.

[3]王冲.油库自动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4]张之栋.油库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理工大学,2014.

邬贺铨:大数据价值堪比石油 篇4

邬贺铨解释说,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容许的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规模的标准是持续变化的, 当前泛指单一数据集的大小在数据TB和数据PB之间。比如安全监控的数据量, 现在视频监控摄像头广泛应用于国内多个城市的主要道路、热点地区、地铁和居民小区的安全监视, 在北京差不多就有80万个, 在北京只要一个人去了公共场所, 一天至少被拍8次以上。

邬贺铨认为, 由大数据引发的产业变革已经开始了, 比如推动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Gartner公司发布的2012-2016年的IT发展趋势表明, 大数据、云存储、移动应用、社交网络、网络安全, 这些将影响IT业若干年后的发展。现在社交网络是大数据的重要源头, Gartner指出大数据使社交网络的内容分析支出年增45%。智能终端作为大数据应用重要出入口, 可产生与消费者有密切关系的数据, 全球数十亿用户足够使这一数据价值连城。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互联网成为大数据市场争夺的制高点之一, 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推动了IT企业的转型。现在终端PC越做越薄, 手机智能终端越做越大, 两者差距越来越小。一个手拿得下是智能手机, 两个手拿得下的是平板电脑。智能终端里通信的属性已经在下降, 在边缘化, 消费终端的属性逐步增加。

石油物探数据 篇5

核心数据汇总

★煤炭:一季度,全国煤炭产量达8.5亿吨,同比下降3.5%;煤炭销量达8亿吨,同比下降4.7%。铁路煤炭发运5.4亿吨,同比下降9.2%。进口4907万吨,下降41.5%。3月末,煤炭企业存煤9000万吨,比年初增长4%,全国重点电厂存煤6281万吨,可用19天。主要港口存煤5430万吨,比年初增长14.5%。1-3月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1.2%。★电力: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主要受市场需求乏力及气温偏暖等因素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同比大幅回落,工业用电量负增长,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增长乏力,三产用电量保持稳定增速。火电发电量同比大幅回落,其他类型发电量快速增长。水电利用小时同比提高,火电和核电利用小时同比显著下降。电源投产规模同比增加,火电新开工规模大幅提升。一季度,全国发电量累计完成12699.68亿千瓦时,同比降低0.60%,增速较上季度下降2.03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129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全国工业用电量890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7%,增速比上年同期低5.9个百分点;全国制造业用电量6587亿千瓦时,与去年持平,增速比上年同期低5.6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电厂水电发电量17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1046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7%,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8.4个百分点;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954小时,同比下降84小时,降幅比2014年同期扩大48小时;全国跨区送电完成5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1807万千瓦,其中水电159万千瓦、火电994万千瓦、核电109万千瓦、风电199万千瓦、太阳能投产346万千瓦。

★钢铁:一季度,全国粗钢产量20010万吨,同比下降1.7%,去年同期为增长2.4%;钢材产量26640万吨,增长2.5%,增速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焦炭产量11252万吨,下降2%,降幅同比扩大1.7个百分点。铁合金产量820万吨,下降4.8%,去年同期为增长10.6%。钢材出口2578万吨,增长40.7%;进口323万吨,下降10%。铁矿砂进口22706万吨,增长2.4%。焦炭出口232万吨,增长19.1%。一季度,钢铁行业实现利润181.3亿元,同比下降36%。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83.5亿元,下降49.3%;钢铁冶炼及加工业(不含黑色金属铸造)利润103.1亿元,下降0.7%。

★化工:一季度,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增速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乙烯产量441万吨,增长4.5%。初级形态的塑料产量1781万吨,增长11.4%;合成橡胶产量123万吨,下降7.3%;合成纤维产量991万吨,增长13.8%。烧碱产量756万吨,下降1.2%;纯碱产量650万吨,增长2.0%。化肥产量1731万吨,增长5.8%;其中,氮肥、磷肥、钾肥产量分别增长3.0%、10.3%和24.4%。农药产量91万吨,增长7.1%。橡胶轮胎外胎产量21579万条,下降3.5%。电石产量588万吨,增长5.2%。一季度,化工行业实现利润862.8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肥料制造业利润56亿元,增长13.8%。★建材:一季度,全国水泥产量42792万吨,同比下降3.4%,去年同期为增长4%;商品混凝土产量30720万立方米,增长10.5%,增速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19472万重量箱,下降6.0%,去年同期为增长1.7%。一季度,建材行业实现利润856.1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水泥制造行业利润32.3亿元,下降67.6%;平板玻璃行业利润9.1亿元,下降26.6%。

★石油:一季度,原油产量5218万吨,同比增长1.3%;原油加工量11635万吨,增长2.5%,成品油产量7354万吨,增长4.2%;成品油表观消费量6578万吨,增长4.7%,其中汽油增长10.5%,柴油下降0.1%。月底成品油库存环比提高173万吨,同比增加75万吨,处于较高水平。

石油物探数据 篇6

关键词:石油企业,运销,数据,时效性

能源供应的稳定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准确及时地对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运销数据进行统计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核算, 也是国家进行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1]。

石油企业运销专业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及时掌握生产动态, 合理安排原油调运;整理汇总原油调运、销售及库存情况;归类各类票据, 定期组织盘库, 做到“账账、帐物、帐据、账表”四相符。基层站库运销员每日上报运销数据在保证企业运销数据时效性上尤为重要。

1 运销专业工作流程

以中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天津输油处天津输油站为例, 天津输油站属于中间站, 管理21座10万吨储罐, 承接着接收曹妃甸油库、曹妃甸商储库、塘沽油库来油, 向沧州输油处、石家庄炼厂、燕山站、天津石化输送原油的任务。并与天津石化做计量交接, 同属结算站。天津输油站计量工作数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依次是收油量;输油量;销油量。2014年天津输油站收油2300万吨, 输油1130万吨, 销油1200万吨, 并呈逐年增长趋势。

下图为天津输油站运销工作流程:

运销员每天上午八点准时到到综合计量班收取集油报表和天津石化销油的计量交接凭证。审核计量凭证阶段, 核对交接凭证与生产执行系统上的数据, 审核通过后, 在生产执行系统上生成销油凭证。审核无误后, 将数据整理, 作为收输量复查和收油、输油外审的依据。

上述工作完毕后, 相关人员通过通讯工具联系处运销管理的主管、上下站库, 核对站与站之间各个油种的收发油量, 确定数据的准确性, 然后将集油报表中的各个油种的收发油量、当天库存录入生产执行系统。对录入的数据再次确认后, 在生产执行系统中, 审核通过运销数据采集, 并生成运销日报, 核对无误后完成当天的数据生产执行的上报过程。

2 影响运销数据上报不及时的几大因素

经分析, 影响运销时效性的主要因素有:

2.1 运销人员调动频繁。

我站职能人员数量不足且调动频繁, 为了平衡站内的工作, 不得不对职能人员作出调整, 新岗位人员对业务存在从熟悉到熟练的过程。

2.2 班组人员化验手法不规范。

根据GB9109.588《原油动态计量油量计算》规程, 计量人员需要记录原油提计量、温度、压力、密度和含水率用以计算原油纯油量。其中, 密度和含水率的示值误差将直接影响纯油量的计算[2]。因此, 精确的原油化验对油量的计算十分关键。

2.3 边收边付计算方法不统一。

天津输油站输油工艺复杂, 同一储罐存在十二种边收边付的情况。在动态罐收油付油量计量时, 有三种计量参考依据, 包括超声波流量计计量、泵排量计量以及储罐液位计量。由于计量人员参考依据不同, 或以来油超声波流量计累计流量为依据推算输油量, 或以输油方向平均排量为依据推算收油量, 再加上化验结果可能带来的误差, 当上报的收油或付油量与上下站不符时, 需要做相应调整, 使边收边付储罐油量计算存在时效性差的问题。

3 提高运销时效性的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的三大因素, 我们制定了相应措施, 并予以实施。

3.1 为避免因运销人员调动频繁造成运销数据时效性差的问题, 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 首先根据岗位特点和现实需要, 综合考量人才素质和专业知识, 实现人才与岗位的良性互动;其次要重视人才的培养, 对待转岗人员提前介入, 创造培训条件, 保证运销人员业务素质。

3.2 针对计量人员做样手法不规范及标准不一致现象, 一是通过举办岗位技能操作考试, 对每位员工在操作中的失分点现场进行纠正, 规范标准化操作。二是要重视日常的考核和评比, 职能人员每周检查, 运销人员不定时抽查, 检查取样、检尺和化验操作是否规范, 并对留存油样复样检查, 将考核结果与月度奖金挂钩, 建立奖惩制度。

3.3 鉴于计量班组对计算三进四出油量参考依据不同, 统一参考依据:用外输泵的平均排量, 计算此时间段付油量, 再根据 (收油量=后罐存-前罐存+付油量) 计算出收油量, 并依据误差做出调整。

4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造成运销数据未能及时上报的原因, 汇总出三大因素, 针对运销人员调动频繁这一原因, 提出建立人才队伍建设, 重视人才培养;针对原油化验手法不规范, 通过强化标准操作并举办岗位技能操作考试以及加强日常的考核和评比来改进, 强化标准操作;对于边收边付参考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通过统一参考依据, 减少计算时间, 提高计算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李延彬;浅谈确保管道油气顺利运销的策略[J];科技信息;2008年第22期.

[2]茹德武, 秦海洋;降低原油交接中的计量误差[J]油气储运;2005年2期.

石油物探数据 篇7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孤岛,数据统一,信息数据资源建设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外石油公司都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作为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战略举措。20 世纪80 年代中石化就着手建设勘探开发数据库,至今上游板块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已持续近30 多年,但是由于不同时期机构、职能的变化,不同阶段管理目标的侧重,甚至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就会开发一套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开发了很多的管理信息系统,但依然没能满足勘探开发生产管理的需要,没能有效支撑勘探开发业务人员的工作,不能支撑管理层优化决策的需要。重复开发、信息过载、数据标准不统一、接口不同、不能共享、信息孤岛等问题愈发严重,进行勘探开发信息数据资源建设规划显得尤为必要。

1 石油企业勘探开发信息数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数据库建设不规范

数据库字段建设往往根据某一特定的信息系统软件创建,各数据库建设编码不统一、基础数据内容不全面;油田板块的很多重要数据字段未建立或字段定义不全,数据记录缺失,对日后油田各板块系统融合、更改造成很大的困难。

1.2 数据采集不规范

虽然开发基础数据都可通过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基础数据录入及查询系统完成,但是对于录入数据的审核未建立严格流程规范,没有有效的数据检查机制,数据准确度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基础数据的采集自动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有些数据需要手工二次录入;自动采集的数据不全面,难以提供分析所需的多种参数等。这些都会造成后续利用数据的不真实性,对分析决策易形成失误。

1.3 数据管理不规范

数据管理机制不太完善,进行数据备份、数据共享和数据权限管理时没有系统的、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机制,数据备份没有定时进行备份,数据备份服务器方案不健全,无规范要求和考核。数据的共享缺乏机制管理,共享随意、权限不清晰。这些不规范的数据管理在各应用系统或多或少存在。

1.4 数据整合性差

在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时没有统一规划,没有关注如何整合各油田板块信息数据资源,没有建立基于元数据管理的各数据库有机联系的数据库视图体系,数据需求调用分散,整合自动化程度低,数据利用性差,开发重复度高,信息孤岛现象频现,不仅浪费了企业人财物力,最终也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这些都成了石油企业信息化道路的绊脚石。

2 石油企业勘探开发信息数据资源建设目标及工作要点

油田企业信息化从20 世纪80 年代就着手建设,信息化技术已经在石油勘探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油田企业是一个跨学科、多专业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协同攻关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油田企业勘探开发信息生命周期长、使用频率高、反复应用次数多,是核心信息资源,勘探开发信息涉及的数据类型复杂,数据量大,各油田板块信息并发量多,数据流复杂,建设管理难度大。随着各种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应用建设与开发,数据堆积越来越严重,以致影响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因此油田企业迫切需要进行统一的勘探开发信息资源数据整合管理。

2.1 石油企业勘探开发信息数据资源建设目标

石油企业勘探开发信息数据资源建设时应考虑油田板块各业务单位需要,数据要集中采集、集中存储、集中管理和集中使用,要能支持勘探开发各专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要能够提出油田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方案,并组织实施。要建立完整的数据加工、管理、服务所必需的软硬件设备,建立油田数据资产进行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数据管理和应用体系。确保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及时性。

2.2 石油企业勘探开发信息数据资源建设工作要点

石油企业勘探开发信息数据资源建设规划要考虑以下工作要点:(1)要重视基础数据的完善、建立油田勘探、开发、经营等领域的生产、管理和科研方面的数据库,合理规划设计,确保数据的正确、完整,杜绝冗余数据的发生。(2)对数据库进行合理分类,例如建立实时数据库,图形数据库等主题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以便能够随时对有关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分析,为领导决策服务。(3)建立信息资源元库,管理全部信息资源,数据调用有其根源。(4)要制定数据管理流程、工作规范、技术标准等体系,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化体系。(5)建立标准的、一体化的数据应用管理及服务平台。使调用数据有统一的服务接口,各类应用人员、油田应用系统、外部数据服务都能友好连接。(6)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在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的同时加强数据安保措施,设定层级访问权限,运用保密技术手段,确保数据应用安全。

3 石油企业勘探开发信息数据资源建设实施方法

石油企业勘探开发信息数据资源建设要根据油田企业的特点,采用以信息工程方法论为指导的理论方法来建设实施。信息工程方法论是为建设“计算机化企业”的自顶向下规划设计和自底向上建造实现相结合的一整套技术方法。在油田企业勘探开发数据建设上,要对信息工程方法论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发展,在强调石油企业勘探开发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数据资源建设规划,其建设规划的实施方法如下。

3.1 软硬件基础环境

石油企业勘探开发信息资源数据建设需要配套的软硬件环境,这是做好数据建设规划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等硬件设备,与硬件配套的系统管理软件、服务器负载平衡机制、网络服务管理软件、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硬件容错机制等。

3.2 建立源头数据仓库

用信息工程方法论建立的企业数据中心存储数据,主要是一些主题数据库,其基本特征是:面向业务主题建立数据库,而不是面向报表建立数据库;严格遵照统一数据、统一信息模型,强调信息共建共用,而不是部门自采自用数据;实现数据从源头一次一处采集输入,而不是多次多处重复采集输入,保证数出一处,共享集成。规划建设好源头数据仓库,为今后数据集中管理和共享使用奠定了基础。

3.3 信息资源数据流规划设计

从油田企业进行信息化开始经历了3 个阶段。在初级阶段,油田各业务板块为提高工作效率,进行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自行开发或引进了各种应用系统,信息数据也是自行采集、自己使用,不考虑石油各个业务板块信息的协同规划,“信息孤岛”比较严重。中级阶段,由于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迫切需要,信息开发已趋向协同性。由于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没有统一的技术规划,信息冗余和孤岛现象仍然存在。所以信息资源建设的高级阶段是建立各业务应用存取数据中心的共享主题数据库,这也是实现业务板块间信息共享的快捷、安全、经济的技术途径。石油企业勘探开发信息资源数据建设前要进行全面信息资源规划,要对石油勘探开发所涉及的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和利用进行全面规划,要做数据流分析,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做总体规划。建设开发数据流要分析钻井、地质研究、物探、测井、录井、井下作业、采油气、集输、生产管理等业务生产的输入、存储和输出数据流,各生产业务单位之间以及生产业务单位与外部发生联系产生的数据流等,为实现油田企业及相关业务信息资源共享、彻底消除“信息孤岛”做好基础工作。

3.4 业务应用系统的集成化建设平台

数据统一,数出一处,实现共享集成,则要有统一的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共享平台,要建设集成化系统平台,为油田业务的生产应用、综合研究与经营决策提供基础的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平台。油田各业务单位的数据库系统在逻辑上和管理上统一纳入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管理范畴,它们的数据源采集流程及数据质量保障则纳入标准化体系。在统一的平台上可以进行源头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存储、数据查询统计、决策分析等。油田企业业务板块内部的生产管理、决策分析,业务板块之间调用的数据均是基于元数据管理的各数据库,这些有机联系的数据库视图体系均来自于源头数据库。油田企业业务板块外与企业之间的数据联系管理在集成化平台上也留有接口等,为石油企业勘探开发信息数据资源建设提供一个数据管理的集成化平台。

3.5 建立勘探开发信息数据资源,建设统一的数据标准化体系

石油企业信息数据标准化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所谓“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是指那些决定信息系统质量的、也是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基本的标准。这些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有: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等。石油企业勘探开发信息资源管理在建立基础标准时,应进行整体规划,在目前数据管理和服务基础上,逐步完善数据标准体系,包括勘探、开发,储运、经营管理等业务内和业务间以及业务外联系的数据管理标准体系,使油田所有数据在一开始就按照规范的标准进行收集、整理、进库。要建立科学实用的勘探开发一体化数据模型和统一的数据标准;在开发或引用信息应用系统时,都要参照已建立的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执行统一的数据标准,按一体化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库设计,对引进的软件系统要调整和修改其数据结构,必须要符合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要不断探索数据服务方法和流程,逐步形成规范的数据服务方法,利用各种标准化的服务流程,逐渐形成强大的数据服务体系,为进一步实现信息数据共享集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3.6 建设完善的安全体系

在进行数据建设的同时要规划数据资源,确保数据的正确性,保证数据资源的安全保密性。要有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做到既保证数据的安全保密性,又能够及时为用户提供正确的数据服务。要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安全认证体系,在石油企业各业务板块用户账号进行统一分配,信息资源管理、数据调用、查询分析等严格进行权限控制。要建立通过高速网络连接的异地数据容灾系统,建设系统容错体系架构、服务器负载平衡体系等,既确保数据安全、系统安全以及服务器资源充分利用,又能消除访问瓶颈。

4石油企业勘探开发信息数据资源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信息数据资源建设中人的问题

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它与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性质与文化、人员素质和观念等因素紧密联系,除在技术上要及时更新外,还要注意企业信息化人员观念更新、信息化组织管理等问题。决策层、管理层、技术层、作业层各层面人员在信息化建设中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沟通不畅、各部门协调不畅、信息化政策执行不利、人为拖沓等一系列问题等,这些来自企业内部各个层面的人员对信息化的阻力,造成了基础数据收集困难、信息数据建设实施缓慢。因此要加强信息化技术培训,争取在各个层面建立较稳定的信息化技术支持队伍,加强沟通,保证企业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

4.2 信息数据资源建设中数据保密性的问题

信息资源与人力、财力、物力和自然资源一样,都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因此,应该像管理其他资源那样管理信息资源。有些数据具有很强的专有性和保密性,有的甚至是国家机密,不能进行共享。这些信息资源管理要加强数据保密性,必要时申请专利保护。在强调数据共享的同时一定要考虑专有的私密性,做好保密性数据的界定,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不做违反法律约束的任何行为。

4.3 信息数据资源建设中的系统环境变化问题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既要尽可能地保持开放性和长远性,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延续性;同时又能随时根据企业环境和技术进步做出相应的调整。注重环境变化,合理预测,在规划中留有余地,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要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长期性。

4.4 信息数据资源建设中的历史数据迁移问题

随着信息系统的更新变化,企业历史数据库数据资源迁移也是企业进行数据化资源管理建设考虑的重要问题。由于历史数据库与统一的信息化资源数据库的结构差异,造成工作了量巨大,企业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详细的迁移和补录方案,通过一定的技术指导完成自身企业历史数据迁移问题。

5 结语

在石油企业勘探开发信息化的道路上,管理人员要及时更新观念,科学的组织信息数据资源建设,建立健全统一的数据管理标准,注重源头数据库的建设管理、加强数据安全环境,建设集成化的数据共享平台并在油田企业板块整体推广应用,避免信息数据资源的浪费,尽可能地消除“信息孤岛”,为石油企业勘探开发信息数据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平生.基于数据仓库的河南油田数据中心建设[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2]孙建光.面向数字油田的信息资源规划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石油物探数据 篇8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应用, 其中的数据可能包括企业机密, 这些数据的泄露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大数据时代下跨国石油公司要面对业务上的挑战, 只有做好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才能确保跨国石油公司数据信息的安全。

1 大数据时代跨国石油公司的业务挑战

近年来, 随着跨国石油公司的发展和对数据的依赖, 数据中心朝着大容量、高能力、大规模、运营模式与业务模式共存等方向发展, 使得跨国石油公司数据中心正面临严峻考验。

1.1 黑客攻击

随着网络的发展, 黑客入侵跨国石油公司行为越来越多, 数据中心储存着公司关键信息, 这也成为了黑客攻击的对象。由于安装在服务器上的软件规模增大、复杂程度增加, 涌现出大量的漏洞, 2009年, 由Symantec记录的漏洞达到4910个, 在2010年达到6574个, 受影响的石油公司由317增加到752个。入侵攻击带来的威胁日益增长, 特别是混合威胁中的风险, 黑客攻击、木马后门、蠕虫病毒等泛滥, 使得公司数据被窃取、篡改和破坏, 对跨国石油公司造成严重的损失[1]。

1.2 安全防护的需求

跨国石油公司中由多个分公司与成员公司组成的, 分公司与成员公司中细分出多个部门, 部门的数量就成百上千, 公司数据集中后, 各个部门使用一个数据处理中心, 部门都希望获取专属的防护服务。专属的防护服务中包括部署安全策略、查看独立的日志报表、享有独立资源。

1.3 安全隔离

跨国石油公司业务复杂, 部门之间的安全需求与保护级别不相同。公司要对自身网络资源进行等级和区域的划分, 使各个分公司与成员公司都能享有网络资源。网络区域指的是在网络中有相似资源访问权限的集合, 划分网络区域主要是根据公司部门进行划分的, 例如市场部、财务部、研发部就要划分出三个不同等级的区域,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 使公司能够正常运行[2]。

1.4 网络性能瓶颈

跨国石油公司将数据集中后, 给数据中心和网络系统增加了压力, 分公司与成员公司集中访问数据中心, 增加边界网络流量, 计算和储存网络资源会使数据中心内部流量激增, 不管是边界网络或是内部网络都有可能面临瓶颈的问题。

2 大数据时代跨国石油公司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在大数据时代下, 跨国石油公司网络系统在管理上、物理上和操作上存在着各种漏洞, 从而使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尤其是网络系统的复杂性与资源共享性使技术组合变得格外重要。攻击者会使用渗透原则, 在有利的时间点, 从网络系统中薄弱处进行攻击, 所以, 全面、系统的对跨国石油公司系统中安全漏洞和威胁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估, 从网络各个层次防范是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的设计基础, 目前的技术有访问限制、网络隔离、数据加密、入侵检测、病毒防治、数据备份、安全审计等[3]。

2.1 安全防范的技术

2.1.1 访问限制

访问限制是网络防范的主要策略, 进行访问限制, 能够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进行权限认证与控制, 确保网络非法访问与非法使用, 可以在用户身份认证过程中, 设置访问目录与文件权限、控制网络设备的权限等。访问控制是以用户认证为前提, 实施各种防范策略来规范用户在系统中的动态, 达到保护网络资源与维护系统安全。

2.1.2 网络隔离

大数据时代下, 跨国石油公司将防火墙作为网络隔离手段, 防火墙能将网络划分成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 在外部网络中可能存在大量的威胁。防火墙能够决定哪些内部服务可以被访问;哪些外界人员能够访问内部服务;哪些外部服务能够被内部人员进行访问。防火墙通过对内外网络数据进行检测、控制、分析和管理, 保证内部网络免受非法用户侵入。防火墙是用网络隔离与限制访问控制访问权限, 只对授权数据予以通过, 防火墙本身也能免渗透。

2.1.3 数据加密

任何情况下, 数据加密是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方式, 可以通过加密算法与加密密钥将数据转化为密文, 将数据信息进行隐藏, 加密后再传播出去, 保证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即使加密的数据在传输时被截获, 窃取者也不能破解数据的内容。跨国石油公司可以针对不同的数据进行不同的加密方法, 制定不同级别的控制措施, 杜绝机密数据泄露与窃取事件的发生。要保证大数据时代跨国石油公司网络安全, 必须要有完善的加密策略[4]。

2.1.4 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是通过采集与分析网络系统中的关键因素, 判断非法用户的入侵与合法用户浪费资源的行为, 做出反映的技术。入侵检测能够主动进行防御, 不仅能对网络实现内外部攻击与误操作保护, 可以弥补防火墙中的不足, 还能结合网络产品, 对网络进行全面保护。其具有主动性与实时性, 是对防火墙的补充。

2.1.5 病毒防治

在大数据时代中, 防范病毒攻击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预防。病毒防治包括病毒的检测、预防和清除, 第一时间内能够阻止病毒入侵网络中。病毒防治的行为是用户进行操作的, 可以再网络中安装软件、定期进行软件升级、为系统安装补丁、数据下载前进行扫描等。一旦网络被病毒感染, 应当立即对病毒进行定位, 确定病毒的种类, 将感染的程序和文件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2.1.6 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是防范的最后防线, 能够在数据丢失时恢复原有数据。在大数据时代中, 数据备份就是复制数据, 当网络出现故障时, 能及时恢复有效数据, 保持网络正常运行。为了维护网络安全, 必须要对数据进行备份, 防止各种故障、黑客破坏和病毒入侵等, 能快速的将数据进行恢复, 即便有防火墙也要对数据备份, 保证数据安全[5]。

2.1.7 安全审计

网络安全审计是稳定性强的网络安全方式, 它通过网络旁路的方式, 获取、监听、分析网络上的数据包, 还原出原始信息数据, 准确记录访问中的关键信息。安全审计有记录网络访问、记录邮件访问、控制上网时间、禁止访问不良网站等功能。安全审计能够通过设置策略, 职能判断出异常行为, 可以对异常行为记录、阻断和报警, 确保网络正常运行。

2.2 安全防范的意识

网络没有绝对的安全, 网络安全是靠技术和管理来运行的, 因此, 除使用安全技术外, 还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网络管理制度、设备访问控制措施、应急方案等, 加强对软件的管理, 增强网络的安全性能。为了保证网络安全运行, 除了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外, 还要增加跨国石油公司人员的安全意识, 使人员自觉安装软件、及时进行补丁、设置访问口令等, 只要工作人员增加安全意识, 就能防止发生网络安全事件[6]。

3 大数据时代跨国石油公司网络安全发展前景

大数据特点就是多样化、海量、快速、灵活、复杂, 与传统方式相比, 能够增加网络安全管理。跨国石油公司中应用的云计算就是以大数据为前提的, 使云计算的服务创新与业务创新成为现实。事实上, 大数据时代能够为跨国石油公司竞争力提供保障, 能够让公司在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未来发展中, 大数据时代将会引领经济发展的方向, 对石油公司发展趋势也会有影响。

4 总结

在大数据时代中, 网络安全是综合性的课题, 涉及到技术、使用、管理等队方面, 不仅包括网络系统本身安全问题, 还有物理与逻辑上的技术措施。跨国石油公司要根据安全防范的技术及意识, 使网络技术人员增强网络安全性能, 增加分公司与成员公司人员网络安全意识, 从根本上保证大数据时代跨国石油公司的网络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陈明奇, 姜禾, 张娟, 等.大数据时代的美国信息网络安全新战略分析[A].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 2012:4.

[2]孙溯源.国际石油公司在世界石油体系中的影响和作用[D].上海:复旦大学, 2010.

[3]宋国华.某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电子科技大学, 2012.

[4]王书伟.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3.

[5]陈建昌.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分析[J].中国新通信, 2013, 17 (15) :13-16.

石油物探数据 篇9

通常工作流计算任务可以用一个有向无环图 (DAG, Directed Acyclic Graph) 表示, 其中, 节点表示一个计算任务, 边表示计算任务之间的关系。假设工作流计算任务集合用C={C1, C2, …, Cm, }表示, 云数据中心中的计算节点集合用R={R1, R2, …, Rn, }表示。在工作流计算任务执行时, 必须在计算任务与计算资源之间做一个合理的匹配或映射, 这即是所谓的工作流计算任务的调度问题。设计合理的工作流任务调度算法对于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率以及用户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本文考虑工作流计算任务之间的控制依赖特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复制的重调度优化算法, 并基于Cloud Sim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一、基于任务复制的重调度优化算法

WQR (Work Queue with Replication) 是一种典型的计算任务复制调度算法, 通过在计算任务集合中随机选择一个计算任务调度到某一空闲的或者可用的计算节点上执行。对于某一计算任务来说, 这种调度算法并没有考虑计算任务本身的特性, 因此调度的结果往往造成为该计算任务分配的计算节点并不是最佳的。当系统中出现某一计算节点的计算能力强于目前所分配的计算节点时, WQR实现了一种复制调度策略, 即将该计算任务复制一个副本, 重新调度到计算能力更强的计算节点上执行, 如此可弥补之前非最佳调度造成的性能损失。但采用WQR算法, 在系统中可能同时执行同一个计算任务的多个副本, 造成计算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 当某个副本先执行完, 将立即触发其它副本中止执行, 及时释放资源。

本文基于WQR算法的复制思想, 考虑工作流计算任务之间的控制依赖特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复制的重调度优化算法, 目的是加速工作流计算任务的执行时间, 同时减少由于执行计算任务的副本造成的资源浪费。算法过程描述如下:1) 根据工作流计算任务之间的控制依赖关系, 将计算任务分层表示, 如图1例子所示, 包括12个计算任务;2) 对于没有先行任务的计算任务, 随机调度到一个空闲或者可用的计算节点上执行, 如果有先行任务, 必须等到先行任务执行完才能起到执行;3) 当所有的计算任务都分配了计算节点后, 如果系统中仍存在其他空闲可用的计算节点, 优先选择具有后续任务最多且没有被复制过的计算任务进行复制, 如果处于同一层内的计算任务具有相同数量的后续任务, 优先选择具有最少副本数的计算任务复制;4) 当某一计算任务的副本数量达到了规定的上限, 但系统中仍存在其他空闲可用的计算节点, 则重复3) 步;5) 如果某一计算任务的某个副本执行完成, 则中止该计算任务其他副本的执行, 释放计算资源。

二、仿真分析

本文在Cloud Sim仿真平台中搭建了一个仿真环境。以图1所示的工作流计算任务集合为例, 选择无复制的调度及WQR算法为比较对象, 分别从任务执行时间及计算资源使用情况两方面来验证上述算法的有效性。

从图2所示的仿真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本文所设计的复制重调度优化算法由于考虑了工作流计算任务之间的控制依赖特性, 在选择计算任务进行复制及副本数量控制方面做了一些优化, 因此任务执行时间优于WQR算法及无复制的调度。但本文所设计的算法与WQR算法均需执行一定数量的副本, 相比无复制的调度而言, 造成了一定的计算资源的浪费。

三、结论

本文研究石油生产云数据中心中工作流计算任务的调度问题。考虑了工作流计算任务之间的控制依赖特性, 设计了一种基于任务复制的重调度优化算法。基于Cloud Sim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石油物探数据 篇10

互联网数据中心是基于Internet网络, 为集中式收集、存储、转发数据的设备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相关服务。IDC提供的主要业务包括主机托管 (机位、机架、机房的出租) 、虚拟主机业务、系统维护业务、管理服务以及其他业务支撑、运行服务等。传统的国家三大电信运营商利用已有的互联网通信战略、带宽资源建立标准化的电信级机房环境, 为企业、政府及个人提供相关增值服务, 即服务器租用和托管服务。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专网拥有同样的机房环境, 在石油、石化企业内部可以实现对三大运营商的服务支撑, 对于降低石油、石化企业集团在信息技术建设上的投资意义重大, 对增加专网通信企业的收入将起到推动作用。

2 石油、石化通讯专网机房现状调查

石油、石化通讯专网机房都是由大企业集团出资建设, 初期建设标准高, 机房面积大, 空调设备、新风设备齐备, 并且配置级别与电信三大运营商相当, 随着软交换的引入和三网融合步伐的加大, 程控交换机已经或部分退出历史的舞台。体积庞大且耗电较高的程控设备被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的软交换设备取代。机房空余出60%~70%的面积, 控制环境温度、湿度的大型风冷设备将有更多的余量为其他设备提供支撑, 为IDC设备的引入提供了物理平台。由于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的环境必须满足计算机等各种电子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声干扰、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方面的要求。所以, 一个合格的现代化通信程控机房, 应该是一个安全可靠、舒适实用、节能高效和具有可扩充性的机房。

3 当前石油、石化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情况

石油、石化企业集团, 在石油勘探、开发、炼化及油气储运、销售各个产业环节中, 大量应用信息技术, 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科技进步与管理水平, 及时地传递信息、分析数据、监控生产、指挥调度。可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也带来了企业集团大量的重复投入。比如地方石油、石化局级企业为其数十家二级单位分别投资采购信息化建设的高端服务器, 造成设备成本的大量支出。如何降低石油、石化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投入的巨额成本, 提高信息化安全性, 实行统一化平台管理已经摆在石油、石化企业面前, 利用现有石油、石化专网通讯互联网平台, 统一的服务器阵列投入、硬盘资源的合理分配, 系统的共享, 安全性的统一保障能够成功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上述问题。

4 互联网数据中心在石油、石化企业专网的建设、运营思路

4.1 互联网数据中心提供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以一次性投资建设的高端各类服务器阵列为平台, 可以为企业用户提供虚拟主机服务。石油、石化地方企业集团的各个二级单位不需要采购服务器, 而是由运营专网的高端服务器为其分配硬盘空间和技术支持, 统一的防火墙管理, 专业的技术团队, 保证了各个二级单位数据的安全性, 而且面向用户利用专网通讯的互联网平台提供电子商务等增值业务服务。

IDC机房的建设可以为不具备机房建设条件的二级单位提供主机托管服务, 因为在通信专网机房可以规范化地创建各种型号尺寸的主机机架、机框, 提供主机托管服务。

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的阵列高端服务器也可以为通信企业自身提供一个存储、交换平台。比如我们基于软交换和互联网业务的增值项目。IPTV业务的开展, 就可以充分利用高端服务器资源进行建设, 减少通信企业的投资, 还可以利用此平台为生产企业创建IPHONE网络视频电话 (此项技术已经成熟) , 提升生产企业、生产岗位可视化通信、监控等服务, 降低生产企业通信资费, 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因为石油、石化专网通信运营企业都与国家公网运营商建立了互联互通体系, 利用数据业务的千兆、万兆出口平台, 通信企业可以申请域名, 建立自己的主页, 提供基于主页的广告服务、电子邮箱服务、网络移动硬盘存储服务, 完成移动办公。为用户提供电信资费查询、欠费催缴等服务, 提供服务的同时扩大了专网通信企业的知名度, 为增加用户、提高运营收入提供了保障。

4.2 互联网数据中心“去电信化”时代的运营

来自互联网的竞争比传统电信竞争更可怕, 从专网运营商基础电信业来看, 话音收入在下降, 非话音收入上升。电信运营商非话业务收入占比近50%, 电信基础业务已经岌岌可危, 转型成为必须。因此, 去电信化被频繁提及。

所谓“去电信化”并不是物理上的去电信化, 电信这个行业不会消失。“我们应从两个层面上理解这一概念。首先是指专网运营商高利润业务不复存在, 逐渐回归普通行业收益水平, 不再是主导者, 而是参与者。另一方面, 从营收来说, 传统语音和数据业务不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 而是互联网增值业务。”虽然专网通信运营商不愿意提及“去电信化”, 但是, 一直以来公网电信运营商都在进行默默的转变, 推进电信增值服务。

对于专网通信运营商“去电信化”后的最终发展方向, 有两个趋势:一个是专网通信运营商基础网络和基础语音将会逐渐转化像供水、供电一样的公共基础服务;另一方面, 专网通信运营商的增值业务逐渐从基础业务中分离出来, 实现网业分离。去电信化, 不是单纯的互联网化, 而是一个专网通信运营商与企业管制机构在通信运营商的转型过程中, 把公用事业化与互联网化作为变革长期趋势, 寻找在普遍服务社会保障与行业发展增长之间的平衡点的过程。

5 结语

专网通信运营商管道化、边缘化、低值化趋势难以逆转, 利用现有程控机房基础设施进行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专网通信运营商向互联网业务的探索和转型不会停止, 商业模式转变是成功的关键。专网通信运营商传统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下基本失效。

专网通信企业需要最终创建基于互联网平台这一应用环境的新型商业模式, 这是专网通信企业能保持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专网通信运营商继续以管道为主, 提供基于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综合业务平台, 并向信息服务方面延伸, 为数字石油、数字石化建设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安民.中国电信IDC业务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2]秦华.电信企业收入流失的原因与对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上一篇:无线智能终端下一篇:轧制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