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矿模型

2024-06-05

找矿模型(共7篇)

找矿模型 篇1

摘要:红山式铁矿床产于青白口系变质岩中, 属低品位大型沉积一变质型磁铁矿床。此类矿床的岩矿石组合中磁铁矿石具有较强磁性, 石英砂岩、硅质板岩等几乎无磁性。矿床的航 (地) 磁异常一般呈条带状展布, 延伸范围较大, 且与铁矿层的走向基本一致;当矿体出露或埋深浅时, 磁异常连续性好、梯度陡、强度高的单峰异常, 并伴有一定的负值异常。当矿床埋藏深度大时, 表现为强度不大的低缓异常, 是磁测找隐伏矿的地质—地球物理标志。

关键词:红山铁矿,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1 红山铁矿矿区概况

红山铁矿处于天山兴蒙造山带北山构造带中亚带双鹰山复背斜南翼。自西而东由5个矿段组成。赋矿地层为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群第四岩组上部, 矿区内矿体沿罗雅楚山背斜的西段及两翼分布, 走向总体呈近EW向展布, 局部为NE-SW方向 (1) 。其中Ⅰ、Ⅱ矿段出露主要含矿层由透辉 (透闪) 阳起石及铁矿层组成。Ⅲ、Ⅳ、Ⅴ矿段, 铁矿赋存在硅质板岩、石英岩中。Ⅰ、Ⅱ、Ⅲ矿段又称酒钢山铁矿、Ⅳ矿段又称独红山铁矿、Ⅴ矿段又称砂井东铁矿。着重对Ⅰ、Ⅱ、Ⅲ矿段即红山铁矿的酒钢山铁矿加以论述, 其它矿段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可以类比。

红山铁矿具有层位稳定, 沿走向延长较远, 呈层状、似层状, 与围岩产状一致, 以及矿石成分简单的特点。矿石成分主要有磁铁矿、石英、阳起石、角闪石等, 含铁品位24%-36%, 最高45.63%。属低品位大型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床。矿石选矿性能良好, 可露天开采。

2 地质—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

2.1 地质模型

2.1.1 含矿地层

青白口系是本区重要的赋矿地层, 出露比较广泛。大豁落山群可分为4个岩组, 主体以碳酸盐岩为主。第四岩组为红山铁矿的重要含矿岩系, 各矿区铁矿体均产于该层位之中。其顶部为绢云绿泥千枚岩夹石英砂岩;上部为磁铁石英岩、磁铁矿层, 局部地段磁铁矿呈角砾状, 并含少量镜铁矿、赤铁矿, 有时蚀变为阳起石、透闪石、透辉石化磁铁石英岩;中部为数米厚石英白云石大理岩, 石英砂岩, 局部地段出现含砾砂质灰岩, 下部为黑云绿泥绢云千枚岩。

该区青白口系出露较全, 就沉积相而言, 属稳定类型。岩石组分简单, 由富燧石条带的镁质碳酸盐岩及少量碎屑岩组成。与下伏蓟县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2.1.2 构造

测区内主要由罗雅楚山背斜和砂井向斜构成紧密的线状褶皱。罗雅楚山背斜位于测区南中部, 北东与砂井向斜毗邻, 南侧被加里东期石英闪长岩侵入破坏。该背斜为Ml48、-Ml69航磁异常控制矿层展布的主体构造。背斜轴向300°, 出露长22km, 平均宽4km, 向西倾伏, 倾伏角20°~30°。核部由含石墨大理岩、条带状大理岩和白云质大理岩组成, 两翼由含绢云母石英岩、含矿层组成, 南北两翼具对称性, 相背倾斜, 倾角35°~70°。北翼地层出露较全, 南翼由于断层破坏, 造成地层和矿带缺失。

砂井向斜位于测区东部。核部由碎屑岩组成, 两翼由硅质岩、碎屑岩大理岩组成。轴向北西, 向西渐转为东西向, 呈现南东收敛而抬起, 北西开阔而倾伏的形态。核部有闪长岩体及辉长辉绿岩枝侵入。北东翼的贫磁铁矿层分布在砂井东工区次级背斜构造的两翼, 走向稳定, 与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群关系密切。

2.1.3 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 加里东期有石英闪长岩 (δo3) 、辉长辉绿岩 (ν3-βμ3) , 在罗雅楚山背斜核部、砂井向斜北东翼次级背斜核部及独红山工区北西部均有出露;海西期花岗岩 (γ42c-d) :呈岩基状侵入于罗雅楚山背斜与砂井向斜的衔接部位。区内岩脉发育, 尤以测区东部的北东向辉绿岩脉为多, 一般宽数米至数十米, 长200~400m, 最长者可达—公里以上。局部辉绿岩脉由于后期蚀变作用, 辉石颗粒边部析出磁铁矿颗粒, 使岩石具中强磁性。

2.1.4 矿体分布与围岩蚀变

一、二矿区之磁铁产于同一层位, 含矿围岩均为透辉石阳起岩及透闪石阳起岩。矿层上盘为砾岩, 下盘为绢云母石英岩, 东西断续延长6.65km, 一矿区位于罗雅楚山背斜北翼, 地表仅见一层矿, 矿层北倾, 倾角50°左右。矿体露头北侧已施工的钻孔见矿。矿层较稳定北倾, 矿区位于罗雅楚山背斜之倾伏端, 呈马蹄形向北西~南西倾伏, 倾角40°左右。

测区内较普遍地发育着透辉石化和透闪石化, 局部伴有绿泥石化, 在铁矿层及其近旁比较强烈。由地表及钻孔岩芯可见, 黄铁矿与磁黄铁矿含量一般3%~5%, 局部条带可富集成块状磁黄铁矿矿石, 含量可达±65%, 多沿岩石裂隙呈细脉状分布。三矿区矿层赋存予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群硅质板岩及石英岩层中。由于花岗岩体的侵入破坏, 个别矿体呈残体状残留在岩体边部含矿围岩均为透闪石阳起岩。

区内的磁铁矿床与地层关系密切、层位稳定, 矿石成分单一, 所具条带状构造与围岩层理平行, 且磁铁矿具赤铁矿假象。因此, 认为该区磁铁矿床具备沉积变质铁矿的特点。但该区又具备多种围岩蚀变, 深部硫化物有增多的趋向, 反映出该矿床可能经受了多期次的热液改造。

2.2 铁矿区地球物理模型

2.2.1 铁矿区岩 (矿) 石物性特征

按测网系统地采集物性标本, 测定了各类岩 (矿) 石标本的磁参数以及部分标本的密度值, 分别进行了归类统计, 其结果见表1。由物性统计资料表明:

(1) 矿石与围岩之间磁性差异甚大, 可达n×10-n×102倍以上, 磁铁矿在地表引起数千到数万伽玛的强磁异常, 可形成明显、规则具有一定走向的磁异常带。同时, 由于矿体厚度, 埋藏深度的变化又可形成多个异常中心或数级异常, 当埋深较大时, 在地面测得的异常规整、低缓。同一类型矿石标本磁性差异也很大, 磁化率与磁铁矿品位呈正相关系, 也就是说矿石磁性的大小还取决于变质作用的强弱, 变质作用强磁铁矿含量就高, 磁性就强;反之磁性就弱。同一地段磁铁矿磁性垂向变化不大, 说明深部磁铁矿品位无明显增高。矿石与矿化围岩均以感磁为主, 二者的Q值均小于1, 见表1。

(2) 近矿的蚀变岩石 (磁铁阳起岩、透闪阳起岩磁铁变砂岩) 具有一定磁性 (κ=3700-85000×10-5SI, Jr=l00-9600×10-3A/M) , 一般均分布于矿体两侧或与矿体互层, 因而异常是两者的综合反应。

(3) 闪长岩、辉绿岩、辉长辉绿岩由于磁性不均, 蚀变程度不一, 就局部地段讲, 从无磁到强磁者均有, 地表多反应为跳跃不规则的磁场。

(4) 其余岩石为无磁到微弱磁性, 如, 大理岩、石英岩、硅质板岩、变砂岩等, 不足形成磁异常, 均表现为平静的正常磁场。

总之, 在酒钢山一带用磁法圈定磁铁矿其干扰因素只是近矿的蚀变岩石, 其余的岩体 (层或脉) 可以由异常特征加以区分。

2.2.2 磁异常特征

宏观整个测区, 区域航磁异常走向为北西~南东转东西向, 与区内地层走向一致, 如图1所示。区域场是以波动的负磁异常为主, 强度一般在-50~-l50 nT左右, 异常基本上是在南北两条带上分布 (南带异常范围大、连续性好、均为梯度陡、强度高的单峰值异常, 走向N55°~80°W, 处于酒钢山、砂井子一线, 航磁异常 (如:Ml22、Ml45、Ml46、M148、M169、M168、Ml67、M170、M17l、Ml96) 分布地段多有磁铁矿体 (点) 出露。北带航磁异常沿东西向分布, 均以单个的独立异常出现 (如M562、Ml78等) 。

酒钢山工区圈定地磁异常l5个, 其中CZl~CZ3对应航磁异常Ml48, CZ6~CZ8对应于航磁异常Ml69, CZ10~CZll对应航磁编号异常Ml68。按异常特征及分布地段可分为四种类型。

(1) 与出露矿体吻合的异常有CZ3、CZ6、CZl0、CZl3、CZl4, 异常范围狭窄, 幅值高, 梯度陡正负异常紧密伴生, 平面图边界等值线密集。异常的走向范围与出露矿体吻合, 由其强度可和岩体异常区分。

(2) 隐伏矿体异常:此类异常位于出露矿体边缘, 与第一类异常呈垂向及旁侧迭加关系, 异常总的特征是形态规则, 范围较大, 幅值较强。其中CZ7, CZ8, CZll经钻探验证为磁铁矿体引起和出露矿体一样均赋存在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群之中, 且多以薄层状矿体处于背斜构造的两翼, 如:CZ2、CZ7、CZ8、CZ11。

(3) CZ1分布在工区西南部, 异常范围大, 约6×1km2, 北西45°呈扁椭圆形, 梯度较缓, 极值为460 nT, 两翼近于对称且有微小负值出现。

(4) 沿断裂及辉绿岩体 (脉) 分布的串珠条带状负异常, 如, CZ4、CZ5、CZ9、CZ15。异常连续性差, 幅值小, 在剖面平面图上多以点异常出现。

上述前三种异常类型, 反映铁矿所处背斜部位不同, 剥蚀程度也不同, 背斜构造由东向西倾覆, 剥蚀程度由东向西减弱, 第 (1) 类是出露矿体的异常特征, 第 (2) 类是出露矿体与隐伏矿体并存的异常特征, 第 (3) 类是完全隐伏矿体的异常特征。

2.3 探测目标物——磁铁矿体地球物理模型的归纳与推演

(1) 探测目标物——对磁铁矿体而言与探测目的物是一致的。

(2) 主要干扰体, 在矿区为沿断裂分布的辉绿岩体 (脉) , 呈串珠条带状负异常, 异常连续性差, 幅值小, 在平面图上多以点异常出现, 与矿异常有明显区别。

(3) 物探异常依据物性分布模型、地质模型和实测磁异常, 采用“二度半人机结合选择法程序”, 进行探测目的物磁异常演算。

当剥蚀程度较大, 探测目的物——磁铁矿体出露地表并有隐伏矿体存在的情况下, 如图2所示, 磁异常分布在罗雅楚山背斜北翼, 出露矿体顶、底板是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群含砾大理岩和绢云母绿泥石片岩为无磁或弱磁, 矿体有效磁化强度54000×10-3A/m, 有效磁倾角62°, 出露矿体可引起数千nT尖峰磁异常, 隐伏矿体随埋深不同可引起幅值降低圆滑低缓磁异常, 在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群的铁矿已有钻孔控制见矿。

随埋深增加, 磁异常变得更为宽缓圆滑, 埋深在400以下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群含磁铁矿层的隐伏矿体引起500-600nT磁异常。旁侧含磁铁矿层是由

磁异常推测的隐伏磁铁矿体。当剥蚀程度较小, 地表无矿体出露或浅部矿体不存在的情况先下, 如图3所示, 相当有一定埋深的隐伏矿体, 此时磁异常变得低缓 (600nT) , 且两翼对称又无负值, 即隐伏矿体的倾角与有效磁倾角基本一致, 属顺层磁化, 以此作为隐伏矿体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 用来推断隐伏矿体。

2.4 找矿模型的应用

根据红山铁矿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对区内实测磁异常进行了模型类比和解释推断。

在罗雅楚山背斜倾伏段南翼, 地表出露多为硅质板岩, 变长英质粉砂岩, 地表未见磁铁矿体。出现长1500m, 宽500m, 极大值500nT (图1) 的低缓磁异常, 通过异常实测剖面图, 推断低缓磁异常由隐伏矿体引起, 有待钻孔验证。

另在独红山 (Ⅳ) 矿段和砂井东 (Ⅴ) 矿段, 在控矿背斜构造倾伏段南翼, 已知矿体旁侧仍有低缓异常存在, 指示出隐伏矿体存在。

3 结语

1) 磁铁矿是磁法直接找矿的目的物, 又是间接找矿的目标物, 低缓磁异常是寻找隐伏磁铁矿的主要找矿标致。

2) 区内控矿因素, 其构造因素是背斜构造的倾伏端、向斜构造的核部是沉积变质铁矿有利容矿部位;其地层因素是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群是沉积变质铁矿赋存层位。

3) 建立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如图4所示, 按地质——地球物理 找矿模型是指导寻找隐伏矿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参考文献

[1]裴耀真, 谢成连.红山铁矿床成因及成矿机制探讨[J].地质找矿论丛, 2008 (1) .

[2]王忠, 李百祥.甘新蒙北山地球物理场特征与矿产分布的关系[J].甘肃地质, 2008 (4) .

找矿模型 篇2

关键词:内蒙古大兴安岭;模式与找矿

1、对比研究:成矿与找矿的概念模型解剖

通过对大兴安岭南段诸多矿床的研究,按成矿部位、成矿方式、矿化规律、成矿作用,把大兴安岭南段矿床总结为6个矿床概念模型:布敦花式,大井式,孟恩式,好力宝式,白云诺-浩布高式,闹牛山式。

1.1 布敦花式铜矿:外接触带陡倾脉状矿

成矿部位:岩体内外接触带,以外接触带为主,受岩体形态控制。

成礦方式:成矿流体上升充填交代围岩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矿体。

矿化规律:即岩体内有浸染状矿化,近岩体内为网脉状矿化,远离岩体在围岩中表现为大脉状矿化。

成矿作用:构造-岩浆-热液-围岩的综合作用。

找矿启示:白音希那、十二吐、双山、西石匠山等。

该类型铜矿是大兴安岭南段主要的铜-铅锌-银矿成矿型式,如敖尔盖铜矿、安乐锡铜矿等,一般品位高,是公司地质勘查的重点类型。

布敦花分孔雀山和金鸡岭两类矿床,为热液脉状铜矿床。

孔雀山铜矿床主要产出在布敦化杂岩体外接触带的角岩化变质矿岩中,与侵入体关系密切,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本身也含黄铜矿,说明该侵入岩大矿床成矿母岩、矿体受南北向破裂带控制,主矿体与闪长玢岩等脉岩相伴生。成矿方式以裂隙充填为主,热液交代次之。矿石以不规则脉状细脉浸染状矿化为主。围岩蚀变以硅化、黑云母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为主。成矿深度小于1500m,成矿温度较高为300℃-400℃,属于浅成高温热液型铜矿床。

金鸡岭矿区矿体主要赋存于斜长花岗斑岩内外接触带中,主要在外带,矿体围岩有含砾砂岩、砂岩、凝灰岩含砾砂岩,矿体受斜长花岗斑岩形态的控制,在其突出与凹陷部位的外接触带矿化较好,尤其是在岩体突出部位矿化富集。成矿方式为裂隙充填及热液交代,矿石以细脉状、细脉浸染状为主。蚀变以硅化、电气石化、绢云母化等为普遍。说明成矿为高-中温。

敖尔盖、牙马吐、海苏坝、细毛羊场等都具有以上成矿特点,矿床主要产出在二叠系沉积岩内。

1.2 大井式多金属矿:远外围缓倾顺层-陡倾切层脉状矿

成矿部位:岩体远外围层间裂隙、断裂控制。

成矿方式:成矿流体上升与大气降水环流,萃取地层中的成矿物质,在围岩中充填交代成矿。

矿化规律:受地层的层间裂隙、断裂控制,既有顺层也有穿层的脉状矿。

成矿作用:构造-热液-围岩-充填的综合作用。

找矿启示:代黄沟、德勒特乌拉、南大罕等。

该类型矿是大兴安岭地区最重要的铅锌-银-铜-锡成矿形式,一般形成大型-超大型铅锌银矿,是地质勘查的重点。

大井矿床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锡多金属矿床床,其Sn,Ag,Zn达大型规模,Cu, Pb达中型规模。

矿区主要出露上二叠统林西组一套淡水湖泊相沉积的粉砂岩、细砂岩夹中粒杂砂岩及泥灰岩,其中碳质板岩、粉砂岩和细砂岩是主要容矿围岩。矿区广泛发育有侏罗纪英安斑岩、霏细斑岩、辉绿玢岩、玄武玢岩、煌斑岩等浅成、超浅成岩脉,但未见任何深成岩体。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NW,NWW,NE、及近W- E向等4组,其中由多条NWW和NW向断裂组成平行密集的断裂带,为主要容矿构造。整个矿床由大小690余条矿脉组成,而实际可开采的主矿脉仅30多条,大部分为隐伏矿,多呈NW或NWW走向,北倾,倾角变化较大,多在25-75°,有沿层间裂隙充填的顺层矿体,一般与容矿地层斜交。主矿体一般长300-600 m , 厚 0. 2-2. 5 m、延伸300~ 400 m矿脉与围岩界线清楚,围岩蚀变不强,主要在矿脉两侧围岩中形成充填细脉,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

1.3 孟恩式:岩体中受断裂控制的高角度脉状矿

成矿部位:岩浆岩体内部断裂带控矿。

成矿方式:岩浆岩体沿断裂充填交代成矿。

矿化规律:岩体内断裂控矿,大岩体内发育晚期脉岩与矿体关系密切。并有成矿后期的脉岩。

成矿作用:在早期大岩体中下部断裂发育,晚期小岩体侵入,分异出含矿热液。沿小岩体外接触带充填交代成矿。

找矿启迪:西石匠山铅锌银矿、十二吐第三矿段、双山南矿段等。

这类矿床的共同特点是:中深成侵入的岩浆岩就是矿体的直接围岩,岩体规模较大,已剥蚀到了岩体的中偏下部位,矿体呈脉状,严格受岩体内断裂构造控制。由于该类矿床品位高,是地质勘查的重点。

孟恩陶勒盖矿区发育多期岩浆岩,花岗岩呈岩基产出。岩基主要由两种类型的花岗岩组成,黑云母斜长花岗岩为岩基为主体,年龄为281 M a,白云母二长花岗岩、白云母斜长花岗岩侵入黑云母斜长花岗岩中,年龄为212-251 Ma,它们是不同期次的侵入产物。两类花岗岩都含有较高的Pb,Zn,Ag,In,Sn等成矿元素。另外有少量闪长玢岩脉、辉绿岩脉穿切两种花岗岩。成矿晚于花岗岩的侵入,矿体主要产在切穿岩体的东西向断裂中。全矿床44条矿体沿东西向断裂分布,单个矿体长400-2 000 m,延深250-500 m以上。矿床具有明显的矿化分带现象。根据矿石物质组成,由深到浅分为下、中、上三个矿脉群。下脉群位于矿床西部,以Zn-Cu为主,主要矿物为闪锌矿和黄铜矿,向东依次为中脉群和上脉群。其中中脉群以Pb-Zn为主,主要矿物为方铅矿和闪锌矿,伴生银,上脉群以Pb-Ag为主,主要矿物为方铅矿和众多的独立银矿物,可以圈出银的独立矿体。该矿床除富银外,含金富锡、铟、镓、镉是其主要特点,构成银-铅-锌-铜-锡-铟-镓-镉-金组合的多金属矿床。

1.4 好力宝式:斑岩体内细脉浸染状斑岩型矿化

成矿部位:斑岩体顶部。

成矿方式:岩浆热液交代成矿。

矿化规律:岩体上部发育密集小裂隙,矿体面状硅化、钾化关系密切,外围发育青磐岩化带。

成矿作用:斑岩体晚期小岩体侵入,分异出高位侵入,分异出含矿热液,向上部渗滤-扩散交代成矿。

由于大兴安岭南段特殊的地质条件,斑岩型矿化铜品位比较低,找到典型的具工业价值的斑岩型矿的概率比较低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成矿地质条件,也应给予适量的关注。

好力宝矿床在成因、空间与时间上均受斑岩体的控制。斜长花岗斑岩侵位于二叠系大石寨组火山岩中,按岩体中金属矿物共生组合,可划分出三个矿化带,由强矿化的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铜铝矿化带-铜矿化带-磁铁矿化带。铜钼矿化带赋存于斜长花岗斑岩中心部位的角砾岩带中,矿化带长约-400m,宽约200m。矿带内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偶见闪锌矿。它们主要呈星散浸染状与细脉浸染状产出。铜矿化带分布在铜铝矿化带的外侧,宽约200m,长400m左右。带内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偶见辉钼矿。矿化以脉状、细脉状为主。磁铁矿化带出现在斑岩体的边部。矿带内主要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仅见星点状产出的黄铁矿。斑岩体内主要矿化类型有星散浸染状、细脉状、脉状和团块状。矿物共生组合可划分为黄铁矿+黄铜矿组合;黄铁矿+辉钼矿组合;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组合;磁铁矿+赤铁矿+钛铁矿组合。

1.5 闹牛山式:火山机构次火山岩相赋矿浅成低温矿

成矿部位:火山通道顶部,火山口相,次火山岩中及接触带。

成矿方式:次火山热液充填交代成矿。

矿化规律:发育中-酸性脉岩群并与矿体空间关系密切,矿体与放射状、环状断裂、线状硅化等蚀变有关。

成矿作用:火山活动晚期次火山岩侵入,分异出含矿热液,在火山通道相断裂中充填成矿。

莲花山铜矿、毛登锡铜矿等都为这一类型,一般品位较高,有一定的规模,因此是地质勘查的重点。

找矿启示:上要尔吐,宝力格等。

闹牛山矿区出露最老地层为二叠系下统西乌珠穆沁旗组,为一套浅变质的变质砂岩、砂板岩、砾岩等浅海相碎屑沉积建造,它构成了本区中生代火山喷发的基底层。上覆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中基性一酸性火山碎屑岩、熔岩类广布全区。主要为一套灰黑色一灰绿色玄武安山岩、安山玢岩、安山质凝灰角砾岩、角砾安山岩流纹岩、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等火山岩建造。

突泉-白辛NE向斷裂与金字屯-永安NW向断裂交汇部位控制了区内的火山机构和侵入岩的分布。与之有关的环状、放射状断裂控制了次火山岩、隐爆角砾岩、脉岩及矿化的产出。

本区NW向一NE向断裂交汇部位控制了火山机构,范围约30km2。该火山机构由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次火山岩、环状及放射状断裂、隐爆角砾岩、脉岩、矿脉等构成。中生代火山岩类产状向四周缓倾斜,一般为20-25°,靠近火山部位产状较陡,一般为50-70°,说明在火山喷发的晚期、次火山岩侵入体在上侵过程中将上覆火山岩类顶起。这些次火山侵入杂岩与火山岩类组成了本区的火山穹隆。

主要铜矿化在空间上与斜长石英斑岩密切伴生,分布在斜长石英斑岩上下盘的隐爆震碎热液角砾岩中。斜长石英斑岩的产状及分布特征控制着铜矿体的展布特征。主矿体为3号矿体,产于NE、NW向两组斜长石英斑岩脉的交汇部位,该部位是隐爆发生的中心,斜长石英斑岩沿火山断裂侵入,在此形成岩柱体,而堵塞了热液通道,致使发生隐爆,在斜长石英斑岩中形成隐爆角砾岩,上下盘形成隐爆震碎热液角砾岩。正因为3号矿体产于隐爆中心,形成厚大的富矿体。由于受隐爆作用的影响,在斜长石英斑岩两侧围岩及顶部安山玢岩中产生隐爆破裂裂隙带,含矿热液也充填在裂隙带中形成另一种矿石类型的铜矿体及铜矿化体。由此看来,闹牛山铜矿化与斜长石英斑岩、隐爆震碎热液角砾岩关系十分密切。

1.6 白云诺-浩布高式:岩体与灰岩接触带矽卡岩化交代成矿

成矿部位:小岩体边部中及接触带。

成矿方式:热液交代为主,次为充填成矿。

矿化规律:矿体产在矽卡岩中,富矿体与矽卡化后期的绿帘石化、硅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

成矿作用:热液与灰岩、大理岩交代成矿。

白音诺矿区出露主要地层为下二叠统黄岗梁组砂质板岩、大理岩或结晶灰岩和泥质板岩。早二叠世地层在矿区构成轴向NE向SW倾伏的背斜构造。背斜两翼的层间张扭性断裂及次级褶曲的顶部虚脱部位是主要的赋矿部位。

矿区岩浆岩为一套时空关系密切的酸性火山-侵入杂岩。其中燕山期超浅成-浅成小侵入体与矿化关系较为密切,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等。它们常沿黄岗梁组地层层间破碎带上侵,为成矿提供热源及部分成矿物质。

燕山期侵入岩与二叠统大理岩的接触带发育大量钙矽卡岩,以辉石矽卡岩和石榴石矽卡岩为主。除矽卡岩外,还发育有绿泥石化、钠长石化、角岩化、绿帘石化和碳酸岩化等围岩蚀变。

2.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2.1、矿床类型

大兴安岭南段矿化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

(1)岩浆热液型:该类型为近成高角度脉状矿体,矿体产在紧临岩体的外接触带林西组、黄岗梁组、大石寨组地层中,倾角较陡。有分为围岩为沉积岩(布敦化式)和花岗岩(孟恩式)两种。

(2)斑岩型:矿体产在斑岩体顶部内接触带,以浸染状、细脉状为主,与硅化、钾化等蚀变关系密切,蚀变为面状蚀变。成矿元素以Cu、Mo、Sn为主。

(3)远成浅成低温裂隙充填脉状矿:离岩体较远,大气降水与岩浆热对流在岩体外一定范围内形成大规模流体活动,主要靠裂隙充填成矿。有顺层低角度和穿层陡倾两种矿体。如大井、代黄沟等。该类型矿的特点是矿体产状变化大,矿体多,但矿体一般厚度和长度较小,厚度变化大,很难找到主矿体,矿体连接困难。蚀变为线型蚀变,以硅化为主。成矿元素主要为Pb、Zn、Ag、Cu、Sn等。

(4)火山-次火山岩型:该类型矿主要产在沉积带火山盆地中的火山通道相、火山口相,常发育环状断裂与放射状断裂。矿体主要为脉状,以裂隙充填为主。蚀变为线型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碳酸岩盐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萤石化为主。成矿元素为Pb、Zn、Ag、Cu、Sn等。

(5)矽卡岩型:该类型矿主要产隆起区花岗岩与灰岩接触带上的矽卡岩内,矿体为脉状、透镜状。蚀变有面状和线状两种,成矿元素主要为Cu、Pb、Zn、Sn、Fe、Mo。

2.2、控矿因素

(1)边缘海槽控相

成矿环境背景分析可以看出,该区古生代时期是两大板块之间发育程度不尽相同的局部海盆。在新洋盆打开与早古生代板块消减作用下,分别形成沟-弧-盆体系。从构造环境上可以看出,早古生代该区的边缘海槽处子伸展一拉张环境,为海相火山喷发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多金属硫化物富集与矿床的形成。

(2)深大断裂控岩控带

西拉木伦河东西向深大断裂控制了全区的沉积作用,它对区域地层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具有长期的发生、发展演化历史。受深断裂影响矿带以北东向张性断裂为主,矿源层的展布方向及矿床成带出现受其严格控制。

该区在板块俯冲影响下,受构造挤压,地壳增厚,继而在隆起区背景上局部拉张,产生断块运动。由于中生代断裂大多承袭、改造先期的NE向和EW向基底断裂,因而形成NE-NNE向相间排列、斜列式产出的断陷带(火山喷发带)和断隆带(火山基底隆起带),并由此形成区内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具北东成行,东西成列的空间展布特征。

(3)次级断裂控位

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受中-新生代北西南东向挤亚,区域上广泛形成北西向与北东向为主的次级断裂,其次是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断裂。这些密集的小断裂为热液充填交代成矿提供了有利构造空间。

(4)地层控源

与成矿成矿带内火山岩型与热液型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成生和分布与地层关系密切。晚古生代下二叠统大石寨组与黄岗梁组、上二叠统林西组等是重要的矿源层与赋矿层位。地层中成矿元素浓集系数多数大于1。

成矿带二叠纪地层广泛发育,已发现的矿床与矿点均产于二叠纪地层分布区,它是大多数矿床的直接围岩,既是容矿岩石,又是矿源层。

(5)岩浆控热形成环流热液

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主要为华力西晚期和燕山期岩体。矿床的成矿围岩为晚占生代中酸性火山岩系,主要岩石类型为安山岩、英安巖、凝灰质熔岩、流纹岩和凝灰岩等,属钙碱火山岩系列的中酸性岩,它们是地壳拉张变薄,软流圈上拱侵位-断裂拗陷带内岩浆活动的产物。岩浆活动除了本身提供一定的成矿物质外,他最大的贡献是提供了热源,以岩体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大范围的热力场,加热层间水与大气降水在矿源层中环流,形成了含矿热液。

(6)火山构造控压

火山爆发,在喷发中心形成减压扩张区,是构造阔容带的中心,与火山管道相连直通岩浆房,并使深部周围的环流热液上升在火山喷发中心汇聚。

火山构造与多金属矿有密切关系,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矿点或矿化点集中区,与火山喷发断裂带及其火山机构的时、空关系密切,具内在直接成因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通过东西向断裂与北东向深断裂复合构造控制的中心式火山构造、深源岩浆作用及其热液矿化综合体现出来。已知不同类型的矿床(矿点)与矿化集中区大多数围限于火山环形构造区带内。

2.3 成矿模式

大兴安岭有色金属矿是在燕山期火山-岩浆系列中在不同的深度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一系列有成生联系的一组矿床。这个成矿系列分为5个矿床类型,6个矿床型式是其典型代表。可以用统一的成矿模式来说明其成矿作用。

岩浆热液充填交代成矿因围岩条件不同、岩浆活动期次的不同,分为布敦花式和孟恩式,成矿是与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的。早期花岗岩只是围岩,只有空间关系,没有成生关系(图1)。

矽卡岩型矿是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在一定深度岩浆岩与灰岩发生双交代以交代为主形成的矿床(图2)

3、找矿方向、项目优选与排序

3.1 找矿标志

对找矿标志的总结,有助于筛选靶区和指导找矿。根据几次的野外地质调研,总结该区找矿标志如下:

(1)脉岩群:脉岩大量出现,可能指示深部有隐伏岩体。从基性到酸性,岩性越复杂越好。特别是脉岩成群出现,成环状放射状,可能指示火山喷发中心或火山通道,是有利的成矿部位。如果脉岩群走向一致,呈有规律的排列,指示该方向是主要的构造方向。岩浆能充填成岩,热液也可能会充填成矿。因此,有规律排列的脉岩可能指示主矿体的走向。

(2)边缘相:小岩体顶部和边缘是热液集中的地方,也是岩体中最容易成矿的地方。岩体的边缘相粒度较细,脉岩发育,常有面状或线状蚀变。其它如火山盆地的边缘、隆起区的边缘等。

(3)过渡带:成矿部位常与过渡带有关,如隆起与凹陷的过渡带,沉积岩性岩相的过渡带,火山岩相的过渡带等。

(4)构造转折点:如东西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的转折点,断层陡倾与缓倾的转折点等。构造特征的突然变化会引起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有利于成矿物质沉淀,品位变富。

(5)线状蚀变带:在岩体外接触带常发育线状蚀变,绿帘石化、硅化、碳酸盐化呈密集的小裂隙,指示成热液活动中心,深部有大脉或面状蚀变的小岩体。

(6)岩体顶部面状蚀变:岩体顶部发育硅化、钾化,面状蚀变强烈,可能指示有浸染状矿化。

(7)褐铁矿化:矿体中常含磁铁矿、黄铁矿等含铁矿物,在次生作用下,会形成褐铁矿化,对矿体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但要区分这与含角闪石、辉石等矿物的表生次生变化引起的褐铁矿化不同。

(8)铁帽:金属矿物在次生作用下会发生矿物成分的变化,常出现孔雀石、铜蓝、铅矾、黄钾铁矾等。银铅锌矿常出现黑色锰帽,有时呈裂隙状出现。

(9)角砾岩带:角砾岩带造成减压区,这个负压带是有利的容矿扩容带。有构造角砾岩、隐爆角砾岩、侵入自碎角砾岩、液压致裂角砾岩等。经常发现有矿液胶结以上角砾的角砾状矿石。

(10)断裂、裂隙密集带:找矿必须先找主体构造,主构造除了明显的断裂外,常伴随密集的小断裂和裂隙。这些裂隙和小断裂常被脉岩和石英等热液矿物所充填。

(11)物探异常:低阻高激化异常一般会反映深部硫化物的存在,磁异常一般会反映深部含磁铁矿的闪长岩体。因此,低阻高激化异常和磁异常的边部是成矿的最佳部位。

3.2 找矿方向

(1)找矿类型以岩浆热液充填交代的脉状矿、次火山岩型、远成大气降水环流脉状矿为主,主要是布敦花式、闹牛山式、孟恩式和大井式。

(2)主攻金属以铅锌银铜为主,综合评价镓、铟、镉、金等。

(3)地层以林西组、黄岗梁组、大石寨组为主,其次考虑上侏罗统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

(4)找矿构造主体是北西向和北东向密集裂隙及断裂带,火山机构环状、放射状构造及隐爆角砾岩。

3.3 项目优选排序准则

对公司项目进行有选排序,分层次按重点,轻重缓急的有次序安排工作。对项目进行优选排序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从公司发展角度考虑,哪种矿床形式最容易突破。

(2)找矿信息提取最大化,地质、物探、化探信息套和较好。

(3)反映找矿信息的深度,按坑道-钻孔-探槽-地表露头排序。

(4)构造发育程度,断裂裂隙的密集成带

(5)大范围强蚀变,密集的线状蚀变,特别是在面型蚀变的基础上叠加的线型蚀变。

(6)真铁帽及与矿化有关的褐铁矿化发育程度。

4、找矿思路与勘查部署

4.1 目的

(1)筛优选找矿靶区,迅速筛选出0.5 km2左右甚至0.1km2更具体的找矿靶区,快速实现从面到点、面中求点的转变。

(2)通过矿化信息填图研究与蚀变矿化带采样,快速圈定矿化体,将重点工程布设集中在0.01-0.1 km2以内。

(3)通过钻孔对矿化体进行深部验证与经济意义的评价。

4.2 指导思想

(1)、以岩浆-次火山热液成矿理论为指导,以热液充填交代脉状矿为重点,研究华力西-燕山期岩浆作用和火山作用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2)根据多类型、多矿种矿床共生、复合的“六位一体”规律,对已知地表矿体明确深部找矿方向。

(3)根据地层及岩性与成矿的关系,围岩以林西组、大石寨组、黄岗梁组为主,其次是青凤山组、新民组、满克头鄂博组、白音高老组等。研究东西向基底构造及北东向、北西向构造,特别注意层间断裂。直接追踪已知矿体的容矿地层或控矿构造向深部的延伸,并实施钻探验证。

(4)、通过模式(成矿模式、综合信息模式)类比,根据研究矿床分带与岩体岩相分带,及二者的空间关系,指导探矿工程的布设。

(5)、在已知矿体外围选取靶区和筛选类似模式异常,分析异常的成因,并实施钻探验证。

(6)通过成矿系统分析,综合探测、立体填图,系统查明矿区成矿系统的时空分布和三维精细结构,在此基础上优选深部成矿靶区,大胆实施科学钻探验证。

4.3 技术关键

(1)成矿规律与控矿因素的正确认识。

(2)矿床型式的正确对比与概念模式的建立。

(3)找矿信息的高度集成与靶区准确优选。

(4)工作的层次性与重点。

4.4 工作思路与工作层次

(1)在一个矿区优选1-3个0.5km2甚至更小面积的矿化蝕变带作为重点工作区,开展1:2000矿化信息填图,把褐铁矿化、各类型蚀变、铁帽、构造等信息表现在矿化信息图上。

(2)重点蚀变矿化带按20×5采样,分析Au、Ag、Cu、Pb、Zn等,圈定矿体。

(3)矿体内按10m间距采样,样长1m,或探槽控制,确定矿化体品位和厚度、产状变化。

(4)对矿体、矿化体见矿最好位置布设钻孔,同时设计预留钻孔。

4.5 重点工程布设

(1)第一批钻孔按线距100m,先打2-3条线2-3个钻孔,进行斜深100m深度的控制。

(2)第二批钻孔按线距100m,控制到5条线,进行斜深100m深度的控制。

(3)第三批钻孔控制以上3-5条线,进行斜深200m深度的控制。

找矿模型 篇3

关键词: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标准样本,同系统性

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在世界上都是占据首位的。要想找到更多的矿产资源, 一面要进行成矿研究, 找到深层矿产;另一面要在开采过程中运用合理的开发技术, 提高矿产的利用效率。实践证明, 在矿产勘查开发中, 地球化学找矿模型能更好地帮助找矿人员获取找矿信息, 对资源进行准确地预测评价。就以铜矿床为例, 地质、地理环境的形态、变化是形成铜矿床最主要的关系因素, 一般来说, 不同地区的地质地貌差异越大, 形成的铜矿床差异也就越大。而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的建立是确定找矿区域的基础[1], 是一个标准样本。

1建模的基本思路和理论基础

任何一个模型的建立都不是随意搭建的, 必须建在一个基本思路上, 要知道矿产的形成一般都存在着巨大的地域差异, 建立找矿模型第一个要从这方面考虑。因此, 这里首先是分析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 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利用GIS技术进行, 具体定位时以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数据作为主要控制方向, 再综合利用各种中大比例尺地球化学资料, 主要是以Ⅲ级成矿带为观点, 进行各类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的归纳分析。也就是说, 建模过程一面观察各种地球化学异常参数的常规数据, 也要注意到其中的变量;另一面就是通过基本地质特征和数据信息弄清楚成矿作用, 即源-动-储的变化过程。

2建模的主要内容

我们这里分析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主要针对Ⅲ级成矿带, 建立基础是在典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和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的基础上扩展开来[2], 并不断演化。主要包括预测矿产的地质特征, 还有地球化学特征, 具体有四个方面内容。 (1) Ⅲ级成矿带内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带成矿系列中各类已知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 (2) 成矿带内形成的矿源层或成矿岩浆岩体里各种地球化学示踪指标, 比如主要成矿元素等等。 (3) 成矿带里出现的各类异常地球化学统计参数, 比如成矿元素、土壤因素等等。 (4) 成矿带内已经勘查到的典型矿床中控矿因素, 抓住重点形成条件等等, 做好分析统计。

3建模的实例剖析

按照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建立各方面要求和特点, 在这里以西藏冈底斯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建模为例, 系统收集资料, 统计分析具体流程。

3.1区域地质概况

矿集区以二叠系-白垩系为主, 属于冈底斯岩浆弧内地层, 并且在念青唐古拉走滑断裂以西有大量沉积物, 主要是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或多碳酸盐岩等等。形成是由于两大板块相互碰撞, 还有山体构造演化中, 岩层不断发生碰撞, 特别是高温下的熔融变化等, 逐步产生了剧烈的火山-岩浆活动, 在活动中生成一系列的岩浆杂岩体。分布特点表现为EW向带状展布, 规模较为广泛。在这个背景下, 叠加的北东向断裂构造决定了大部分的控岩控矿构造, 形成交错的分布规律。其中决定能否成矿的关键因素是花岗岩石等物质基础, 属于喜马拉雅晚期。

3.2矿床地质

甲玛矿区内的地层出露较为明显, 其中下白垩统林布宗组主要有泥质板岩, 还有少数的砂岩和石英砂岩, 在底部位置出现明显的角岩化现象, 这是矿体的顶板, 夕卡岩型矿体是在多底沟组夕卡岩中形成, 多半是层状或似层状的状态。在地表位置, 只有岩脉可以产出花岗斑岩, 但是岩石蚀变在层状矿体北侧较为突出, 具体为角岩化和绢英岩化, 这里出现了强烈铜、钼硫化物矿化, 主要有斑岩型和角岩型铜、钼矿体。在甲玛矿区三种岩型的化学变化主要是因为矿区北侧深部隐伏的花岗斑岩体受到侵位所造成的。

3.3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针对甲玛多金属矿床特征, 这里主要从多元示踪矿质来源和成矿岩浆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这两方面来探讨的, 首先要系统认真收集前人的相关统计数据, 然后通过资料对比分析, 探查主要矿源, 可以分析出他们大部分来自中新世含矿中酸性斑岩体。

含矿中酸性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勘查研究中, 我们知道甲玛矿床内产出的岩浆岩主要有四种, 即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闪长玢岩等, 按照一定的分析向外放射分布。其中大部分斑岩具有似埃达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4结语

至今对于各类矿床成因的讨论和争议依然没有停止, 找矿工作客观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想要建立先进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还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探索。让整体在矛盾争议中不断实现进步的目标, 同时, 随着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在不断的补充与完善。该文通过实例探讨, 希望建立更完善的地质找矿模型。

参考文献

[1]莫宣学, 董国臣, 赵志丹, 等.西藏冈底斯带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壳生长演化信息[J].高校地质学报, 2005, 11 (3) :281-290.

找矿模型 篇4

关键词:始兴,钨锡多金属矿,模型

测区地处粤北“瑶岭-石人嶂-梅子窝钨矿带”, 以钨矿为主要矿产。结合前人的工作成果, 目前区内已发现各类矿床、矿 (化) 点56处 (不含温泉、铀等) 。其中金属矿床、矿 (化) 点44处, 本次调查新发现11处;非金属矿 (化) 点12处, 本次调查新发现1处。详见附图1。测区内矿种繁多、矿产丰富, 但矿床成因类型复杂。以经济价值最大的钨矿为例, 有气化—高温热液 (细脉浸染) 型矿床、高温及高—中温热液型矿床 (石英单脉和石英细脉带型) 、破碎带蚀变岩-石英脉复合型、矽卡岩型和砂钨矿床等成因类型。前人对测区及邻区有关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矿床分布及矿化规律的分析总结, 为我们在测区开展矿产远景调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经验。

1 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1.1 地层因素

钨矿与锡多金属矿、铅锌矿主要赋存在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和侏罗系中。上述地层中成矿元素含量高, 可作为初始的矿源层, 对区域成矿岩浆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另外, 寒武系、奥陶系为浅变质岩, 泥盆系在与花岗岩的接触带也发生了接触变质。岩层内裂隙发育, 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容矿空间。

1.2 构造因素

本区主要矿种集中分布于近东西向的贵东构造岩浆岩带与北东向的青嶂岩体的交汇地带。该区褶皱、断层及次级裂隙发育。断层及次级裂隙有北东向、近东西向、北西向及近南北向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 控制了本区矿脉的产状、形态和规模。

1.3 岩浆岩因素

燕山三期花岗岩为本区钨矿及锡多金属矿的成矿母岩, 有钨矿分布的地方, 一般在其附近或深部存在燕山三期花岗岩体。一般以小岩株、岩瘤最利于成矿, 多数大岩基内往往仅有小型矿床或矿点。另外, 据有关信息, 在罗坝发现存在燕山晚期成矿花岗岩, 并通过钻探验证, 在深部打到岩体型钨矿。

1.4 地球物理因素

本区矿床集中分布于正、负磁场的过渡区及负场区。其中钨矿、锡多金属矿及铅锌矿主要分布于正、负磁场的过渡区。

1.5 地球化学因素

本区赋矿围岩中W、Sn丰度较高, 可为燕山三期壳源成矿岩浆活动提供了物源 (包括矿源) 。另外, 本区局部异常发育。由钨矿床引起的异常, W、Bi、Sn、Mo、As异常强度较高, Cu、Pb、Zn、Ag异常强度中等, 有时出现Sb、F、Au等的异常;由锡多金属矿引起的异常, W、Bi、Sn、Mo、As、Cu、Pb、Zn、Ag异常强度均较高。铅锌矿异常主要为Pb、Zn, 次为Cu, 一般强度均不高。

2 找矿标志分析

2.1 地层标志

⑴寒武系水石组碳酸盐岩夹层、泥盆系天子岭组碳酸盐岩与燕山三期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的接触带是寻找矽卡岩型钨矿的重要地段。

⑵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及侏罗系是本区钨矿及锡多金属矿、铅锌矿的主要控矿层位, 该层位地表有细-网脉状含钨石英脉或石英云母线出现, 预示深部可能存在石英脉型钨矿。另外, 注意在该层位构造破碎带找矿。

2.2 构造标志

⑴在燕山三期花岗岩与围岩接触带, 节理、裂隙发育地段, 应注意其内石英脉特征及发育情况。

⑵在有断层通过地段, 若其旁侧裂隙发育, 岩石有明显硅化等蚀变现象, 应注意找矿。

2.3 岩浆岩标志

本区钨矿、锡多金属矿与燕山三期的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且主要产于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因此, 燕山三期花岗岩, 尤其是其小岩株、岩瘤的出现有利于成矿。当燕山三期花岗岩侵入碎屑岩时, 有利于形成石英脉型矿体, 周边出现破碎带蚀变岩型铅锌矿;当燕山三期花岗岩侵入碳酸盐地层时, 利于形成矽卡岩型矿体, 局部形成石英脉型矿体;当燕山三期花岗岩侵入早期岩浆岩时, 由内向外依次可能形成 (细脉) 浸染型矿体-石英脉型矿体-破碎带蚀变岩型矿体。

2.4 围岩蚀变标志

本区钨及锡多金属矿、铅锌矿的围岩蚀变较发育, 可作为找矿标志。其中, 云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电气石化、毒砂化、萤石化等可作为石英脉型钨矿的找矿标志, 钠 (长石) 化、云英岩化、绿泥石化可作为 (细脉) 浸染型钨矿的找矿标志, 矽卡岩化、褐铁矿化可作为矽卡岩型钨矿的找矿标志, 地表绿泥石化、云英岩化、褐铁矿化及钻孔中绿泥石化、黄铁矿化、萤石化可作为锡多金属矿的找矿标志, 断层带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可作为铅锌矿的找矿标志, 等等。

2.5 物探标志

区域有利成矿部位为正、负磁场的过渡区及负场区, 以前者为主。

2.6 化探标志

⑴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的异常, 当异常元素组合复杂、衬度高、具浓集中心、分带较明显且相互重合, 则预示有中-小型矿床存在;当异常元素组合相对简单、分带不明显或无分带现象, 衬度低, 则往往为小型矿床或矿化引起。

⑵大比例尺土壤测量异常常能显示矿 (化) 体展布及物质组分, 具良好的找矿意义。

2.7 其他标志

⑴原生含矿石英脉露头。根据本区矿床矿化的垂直分带规律 (石英脉型矿床的五层楼模式) , 在剥蚀较深或地形切割较深的地段, 地表可见含矿石英微 (细) 脉带或薄脉组甚至大脉体。

⑵残坡积砂矿 (转石) 。在矿床的附近河沟、坡地可见矿石或脉石英碎块 (转石) , 冲积物和残坡积物中钨 (锡) 砂矿 (包括重砂异常) 。它们对寻找原生矿意义较大, 可作为指示有含矿岩体和脉体存在的标志。

⑶民采老窿或采坑。区内钨矿为开采历史悠久的老矿区, 民采钨锡一直较盛。因此民采老窿或采坑可作为寻找原生矿化的直接标志。

3 区域找矿模型的建立

找矿模型 篇5

1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床简单介绍

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床位于晚华力细褶皱带的东南部 (所谓的晚华力细褶皱带是指:西伯利亚古板块与中朝古板块之间形成的晚泥盆世, 经发展, 在二连浩特与贺根山的触碰带发生隆升运动, 随后又发生裂陷变成海洋, 随后经晚华力系运动形成) , 也就是内蒙古的东南部, 该矿床具有丰富的铜、锌、金、银、铅等矿产资源, 因此, 被地质构造研究者所关注。另外, 有大量的研究证实, 铜金矿床的形成往往由裂谷张拉环境以及大陆边缘裂谷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床具有明显的火山岩组合特点, 与裂谷张拉环境以及大陆边缘裂谷发育具有相通性, 可见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床的形成与裂谷张拉环境以及大陆边缘裂谷发育 (火山岩的组合形式) 有关, 且探究其综合信息找矿模型需要从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床的地质条件分析抓起。小坝梁铜矿床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南西50km。 矿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缝合线北侧附近, 与贺根山蛇绿岩带共生。 长期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和多期构造-成矿作用的复合叠加, 造就了本区复杂的构造样式和地层-构造岩片的叠覆并置。

2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床的地质条件分析

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床的矿体形态、规模以及产状:

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床的表面呈透镜状、似层状, 而且该矿床的似层状以断续的方式分布在矿床的东西, 长度约为2km, 南北的宽度大约为200m, 是一种狭长带状结构, 而且内部覆盖有火山角砾岩以及细碧岩。 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床的剖面形态呈漏斗状。 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床的整体走向为接近东西, 大多数具有南倾特点, 极少部分为北倾, 矿床的倾斜角度在600-750范围内。 另外, 该矿床的铜品位为0.30%-5.36%, 通的平均品位一般在0.7%-2%范围内。 内蒙古小坝梁矿床是大兴安岭中南段的一个中型Cu-Au多金属矿床, 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二叠世海相火山岩、热水沉积岩、层控特征以及同沉积断裂的系统研究, 认为小坝梁矿床在二叠纪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可能曾经有重要的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发生。 内蒙古小坝梁矿床是大兴安岭中南段的一个中型Cu-Au多金属矿床, 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二叠世海相火山岩、热水沉积岩、层控特征以及同沉积断裂的系统研究, 认为小坝梁矿床在二叠纪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可能曾经有重要的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发生。

另外, 由于原生铜是阴凤华作用以及氯化林滤作用形成的, 在该矿床中, 所形成的深度已经高达60m氧化带, 因此, 在铜矿床体遭受破坏时, 往往会伴随非工业金矿体的产生, 会逐渐的形成相应的金矿床。而且金矿床与铜矿床是紧密伴生的关系, 因此, 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床目前已经圈出的金矿体达17个, 金的品味一般在3-7g/l范围内, 其中最高品味可以高达12.72g/l。 除此之外, 与通矿体伴生的金, 其品味一般在0.5-3g/l, 一般都在1g/l左右。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金矿石主要是以土状氧化矿石以及角砾状氧化矿石为主, 其次便是浸染状原生矿石以及块状原生矿石。

除此之外, 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床的岩系主要为超镁铁质基性岩、酸性火山岩、硅质岩、基性岩等, 岩石主要是通过蛇纹岩以及滑石的组合, 发生积压, 形成强烈的破碎, 在坚强的自变质作用下形成岩质分异, 在矿床内进行流动, 最终收集各种各样的矿物质, 形成现有的铜金矿床。另外, 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床的的层孔特征主要表现为:凝灰岩分布最广, 并且有效的构成矿体的围岩, 而分布最广的凝灰岩与宁辉脂粉砂岩夹层, 分布区在凝灰岩之中, 导致该矿床层出的高度约为2km, 且产状比较稳定, 整个矿床的规模巨大, 能够承载大量矿物质生产与加工。

3探究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床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及其成矿原因

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床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及其成矿原因主要与裂谷张拉环境以及大陆边缘裂谷发育有关, 根据资料调查, 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床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主要是伴随裂陷槽的发展与演化而形成的,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裂陷槽内断裂盆地的沉积作用, 早火山爆发活动中, 使得各种矿物质分散分布, 且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形成加强的矿体时空分布, 并且在层砾岩的形成过程中, 各种各样的矿物质呈空间展布的状态, 而且在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床中, 火山爆发的余热或者热液可以作为角砾状矿石形成的佐证, 也就是所谓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另外, 针对成矿原因, 主要认为是:晚华力细褶皱带的发展、演进, 利用海相火山热液成矿原理以及露相热液成矿原理的有机融合, 从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床地质条件入手, 我们能够清楚的得知:沉积断裂作用是矿床形成的主要原因, 而且认为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床是海底火山喷发作用所导致的。

4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以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床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及其成矿原因探究为例, 发现:火山喷发所形成的沉积断裂作用是矿床形成的主要原因, 且火山爆发的余热或者热液可以作为角砾状矿石形成是构建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的基础, 对内蒙古铜金矿床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及其成矿原因的还需要结合昂的研究资料以及实地考察更加深入的分析, 本文的阐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但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期望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效用。

摘要:内蒙古小坝梁矿床为内蒙古境内重要的铜、金矿床之一, 铜金矿床资源比较丰富, 对内蒙古铜金矿床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及其成矿原因的研究, 需要从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出发。本文以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床为例, 浅谈其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及其成矿原因。

关键词:内蒙古,铜金矿床,综合信息,找矿模型,成矿原因

参考文献

[1]陈郑辉, 朱裕生, 王保良, 邵和明, 张履桥.内蒙古主要成矿区带及其矿产资源潜力分析[J].西部资源, 2005 (04) .

[2]徐毅, 赵鹏大, 张寿庭, 王长明, 王宝荣.内蒙古小坝梁铜金矿地质特征与综合找矿模型[J].黄金, 2008 (01) .

[3]白大明, 刘光海.黄岗梁—乌兰浩特铜多金属成矿带区域综合找矿模式[J].物探与化探, 1996 (06) .

找矿模型 篇6

关键词:找矿技术,大比例找矿,找矿预测

由于我国找矿技术工作者对找矿技术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学习和探究, 使得我国的找矿技术不断推陈出新, 也越来越扎实。其中, 大比例找矿技术就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之一, 该项技术不仅应用范围广泛, 找矿效果好, 更是大大地体现了我国地质找矿技术工作的科学性, 合理性, 时效性。大比例找矿技术有着其特定的找矿预测范围, 因此, 在实施大比例找矿技术工作时, 应严格遵循地质找矿原则进行, 以确保地质找矿工作的效率。

1 大比例尺找矿预测的任务和工作特点

1.1 大比例尺找矿预测的任务要求更明确、具体

在应用大比例找矿技术时应当格外注意其使用范围和应用标准, 在不同的比例选择中, 所采用的方法和模型都应给出相应的调整。在此主要介绍两种情况下大比例找矿技术的应用, 分别是以1:50000为比例的地质找矿工作和以1:25000-1:10000为比例的大比例找矿工作。前者的操作基础是中比例找矿技术, 并结合对其找矿区域边界范围的分析, 得出有效的预测结果。而对于后者或者更大的比例尺找矿工作而言, 则需要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同时对其找矿范围也有了更加严格的限定和要求。也因此使得这种比例的大比例找矿工作对矿体的基本信息能够有一个更为准确可靠地预测。

1.2 适用于研究程度和地质工作程度更高的地区

地质找预测工作可以在已知矿田区域进行勘测, 亦可在未知区域进行探测。而像大比例找矿技术尤为适用于已知矿田区域及其矿体深部或外围区域和那些地质工作程度高的地区, 如Ⅳ、V级成矿带。由于大比例找矿技术的实施需要以丰厚的矿体地质资料和成熟的控矿成矿条件, 因此, 在这种地区更有利于大比例找矿技术的展开与应用。

1.3 大比例尺找矿预测分层

由于有些矿体具有隐伏性或矿体较深, 对于地质找矿工作的实施比较有难度, 因此在应用大比例找矿预测技术时可划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以1:25000-1:50000为比例的, 另一个是以1:10000或者更大为比例的。二者的预测目标不同, 因此其预测要求也有所不同。前者的预测目标是矿床, 而后者则是矿体。因此前者在进行预测工作是首先应将矿田边界确定下来, 而后者则是需要更为准确更为细致的缩小也测范围来进行深度的勘测。

1.4 是多工种、多学科的联合预测

大比例尺找矿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 在其应用过程中要涉及到包括地质、矿产、重砂在内的多门学科。其中, 物化遥技术的应用更是十分重要的。在矿体的发现、追踪以及研究矿群引起的局部异常工作中, 物化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 在各种控制体系的探究工作中, 该项技术也是十分关键的。

1.5 大比例尺找矿预测贯穿整个工作进程

找到矿产资源是地质找矿工作的目标。目前我国的地质找矿工作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发掘勘测深部矿以及隐伏矿成为矿体预测的新目标, 新任务, 随之而来的难度也是在不断加大的。唯有更好地利用大比例找矿技术, 才能体现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因为大比例找矿技术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技术与实体的有机结合, 并且能过不断完善和修正相关的预测结果以及预测资料, 使得找矿工作更有效更科学地完成。

2 大比例找矿预测准则和方法技术

2.1 大比例尺找矿预测准则

2.1.1 相似类比和求异准则。

在找矿预测中, 虽然没有完全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 但是经过比较相异条件比较。我们发现:属于同种矿系列的矿床都会存在相似的控矿因素和成矿条件, 作为依据, 从而根据预测区和已知矿化标志的相似性, 类比结果, 达到找矿的效果。矿产预测通过矿床出产地质条件比较, 从而发现相似矿床。对于不认识或者未知的矿床类型, 一般应用存同求异的准则, 研究成矿特殊性和环境, 预测新矿床以及矿化类型。2.1.2控矿因素组合准则和综合预测准则。矿区成矿概率主要取决于控矿条件和成矿主导因素的相互搭配。因而, 在矿产预测时, 必须注意各种成矿作用和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 从而弄清成矿的有利因素和主导因素, 从而了解成矿的相关条件。综合预测主要分为:综合方法预测和综合评价预测。综合方法预测是指充分利用分析测区的物化遥、地质、重砂成果, 让矿产预测和要求资料一致。综合评价预测主要是进行伴生有益元素和共生矿产预测, 根据矿种共生关系, 从一种矿床出现, 预测另外的多种矿化产生, 这主要是在矿田或者矿区范围内。

2.2 大比例尺找矿预测方法技术

2.2.1 良好的资料基础, 研究总结成矿规律。

曲调图件资料是大比例尺找矿的基础资料, 在大比例尺调查完成后, 通过更大比例尺地质填表和新的矿产地勘查、开发, 增加新资料和信息。因而, 在大比例尺找矿预测中, 必须运用新资料, 对相关资料和地质图件进行科学的预处理和修整, 提高大比例尺预测精度。2.2.2搭建找矿模式, 发挥物化探作用, 优化找矿靶区。控矿模型和成矿模式是当下地质预测的主要方法, 是从各种信息或者标志进行预测的方法。物化遥、重砂成果资料是矿产获得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 对于地质程度难度大的深部矿、预测隐伏矿,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对地质进行测量、研究, 深入了解成矿模型、控矿因素。从而开展大比例尺立体地质填图和立体矿产预测。

3 矿产预测GIS应用

GIS技术在预测中主要体现为:数据采集、空间分析、整理、决策以及可视化表达, 贯穿整个大比例尺找矿预测。大比例尺预测GIS技术, 首先根据各类地质找矿数据, 建立空间数据库, 通过分析, 提取标志, 建立综合预测评价模型, 确定变量, 运用预算, 优化远景区, 对资源进行科学评估。

用于GIS资源预测的评价数据主要分为:矿化地质信息 (直接、间接、二次信息) , 主要为变质岩、地层、脉岩以及矿体深埋等;勘察信息, 主要表现为物化遥、汇水盆以及剥削深度;组合信息, 即:矿化地质信息和勘察信息的综合。

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和信息提取, 以矿产、物化遥、地质等基础空间以及数据处理形成中间性空间数据, 对物化遥、重砂等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和提取, 从而建立和成矿有关的各类信息标定的成矿远景, 构造空间数据库。

针对目前的技术领域和软件系统, 国内外引用的矿产预测领域应用GIS系统, 主要以美国ARCINFO、ARCGIS等比较广泛, 我国自主研发了Super Map、Spsce MAN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束语

大比例尺找矿技术作为我国找矿战略的主要技术, 对矿产预测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 在工作中, 我们必须将计算机软件科学知识、极地矿产、GIS系统等连接起来, 从而为矿产地的开采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杨成华.地质找矿中大比例找矿技术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23) :103-104.[1]杨成华.地质找矿中大比例找矿技术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23) :103-104.

[2]高章红.大比例尺找矿预测及GIS应用[J].安徽地质, 2006, 16 (3) :197-203.[2]高章红.大比例尺找矿预测及GIS应用[J].安徽地质, 2006, 16 (3) :197-203.

找矿模型 篇7

1 大比例尺找矿预测的任务和工作特点

1.1 与传统技术相比大比例尺预测更加精确细致

在1:50000中, 大比例尺找矿主要是在中比例尺找矿预测的基础上, 根据圈田边界, 从而有效的预测出隐伏矿床相应的地段, 以及矿床规模、产出范围、矿床类型和资源量, 从而根据相关情况对地质找矿工作部署。对于1:25000-1:10000或者更大的比例尺, 则要求在已经圈定的预测区和1:50000找矿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更进一步的缩小范围, 寻找矿区, 从而预测出隐伏矿体的深度、位置、规模以及矿床类型。一般预测的矿靶区的面积在12平方千米以内, 进而提出深层部署地质找矿工作的相关建议, 并且验证。因此, 大比例尺找矿预测任务更明确、具体。

1.2 被用于高研究和地质工作程度当中

一般在已知矿田以及Ⅳ、V级成矿带进行, 或者在已知矿区内的矿体深部, 以及矿体外围进行。该地区是进行过相应物化遥和1:50000曲调工作的地方, 已经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矿产进行了勘查, 拥有典型的矿床勘查成果资料。对于主要控矿因素和成矿地质条件大概了解, 从而拥有开设大比例尺找矿预测的基础和相关条件。

1.3 用大比例尺找矿技术要预测分层

对于寻找深部矿、隐伏矿的矿区。大比例尺找矿预测分为:1:25000-1:50000以及1:10000或者更大的两个层次。1:25000-1:50000要求圈定好矿田边界, 以预测矿床为目标, 从而预测出矿体可能产出的矿化范围和产地。1:10000主要是通过进一步缩小远景区和预测区范围, 找出矿靶区, 预测好矿体, 进而有效预测深部矿和隐伏矿的具体地理位置、矿化范围、埋深以及资源量。

1.4 属于多方面联合的预测

多工种、多学科是指矿产、地质、重砂、物化遥等多种综合和联合。大比例尺找矿预测中, 必须保证充分利用物化遥的成果资料。大比例尺矿产、物化探工作主要围绕矿产预测中的各种要求和问题进行。物化遥可以发现、追踪、研究矿群引起的局部异常, 进而研究各种控制体系, 圈定和推断出矿物富集地段, 加大对深部矿床和隐伏矿的追寻。

1.5 找矿工程的主线是大比例尺找矿

矿产普查是以找到矿资源为目的, 在深部矿、隐伏矿为任务的新形势下, 难度不断提升, 为了提高地质找矿效益, 开设大比例尺找矿是最好的途径。大比例尺找矿贯穿整个勘查工作, 是物化探和地质紧密搭配的联合预测。从而解决找矿工作的相关地质问题, 快速发现矿产地。同时, 预测成果能够为普查找矿提供相关有用信息, 从而方便找矿工程部署, 普查找矿结果不断改善和修正矿产预测资料, 从而完善预测精度, 知道发现矿床, 让看成工作具有更高的实战性。

2 大比例找矿预测准则和方法技术

2.1 大比例尺找矿预测准则

2.1.1 相似类比和求异准则

相似类比是矿产预测的基本准则, 在当今找矿技术中, “地质类比法”找矿的实质就是成矿地质环境相似类比, 从而提高找矿的命中率, 在找矿预测中, 虽然没有完全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 但是经过比较相异条件比较。我们发现:属于同种矿系列的矿床都会存在相似的控矿因素和成矿条件, 作为依据, 从而根据预测区和已知矿化标志的相似性, 类比结果, 达到找矿的效果。

2.1.2 控矿因素和综合预因素的测准则

不同类型的矿床形成是由多种条件和因素构成的。矿区成矿概率主要取决于控矿条件和成矿主导因素的相互搭配。因而, 在矿产预测时, 必须注意各种成矿作用和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 从而弄清成矿的有利因素和主导因素, 从而了解成矿的相关条件。

2.2 大比例尺找矿预测方法技术

2.2.1 数据库整理清晰是找矿工作的前提

为了搜集更多更精准的地质矿产资料, 需要在基本的调查之后, 采用大比例尺找矿调查, 随后进行数据分析填表制作分析表, 在总体数据信息统一后进行研究评估考核, 最后进行决策施工, 只有这样分步进行, 有条不紊地进行才可能把找矿采矿完整的进行。在预测中, 要实时更新数据库, 随时使用新的资料, 将相关资料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加工, 仔细对矿产的勘查和开发的地质图件进行修正, 从而有效提高大比例尺找矿的精准度。相比较磁法勘探, 电法勘探, 以及重力法勘探等物理性的找矿方法, 大比例尺找矿既节省了时间, 又节省了精力, 具有调查便捷, 范围大, 成本低等特点, 既不受地面限制又会将数据统一分析, 准确地把丰富优质的矿田找出。因此, 良好的资料基础是必须的, 这关系到找矿的精准度, 若资料基础备用资源充足, 还可通过大比例尺研究总结出部分成矿规律。

2.2.2 建立找矿的探测模式, 提高物理性的探测技术, 优化矿产结构

控矿模型和成矿模式是当下地质预测的主要方法, 是从各种信息或者标志进行预测的方法。物化遥、重砂成果资料是矿产获得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 对于地质程度难度大的深部矿、预测隐伏矿,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对地质进行测量、研究, 深入了解成矿模型、控矿因素。从而开展大比例尺立体地质填图和立体矿产预测。

结束语

矿业新技术大比例尺找矿预测已逐渐成为我国找矿产业的重要技术, 并且成为找矿战略的主要技术。对矿产预测的改进方法有很大的影响, 增强采矿的产业质量与技术质量, 为社会创造更多能源, 增加矿产企业的产量和效益, 实现收益最大化, 支出最小化, 加强企业产业链的运行, 并且带动选矿采矿、冶炼分离、氧化物深加工等多个相关产业链, 为我国创下历史性的贡献。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 还要把计算机相关软件的技术融入到采矿技术当中, 二者相互融合, 以极地矿产的资源作为目标, 运用其他高科技系统作为辅助, 逐渐将采矿产业的触角伸到极地两端, 这样不仅是我国, 也是世界新能源矿产业的最大的突破。将信息处理和作为最基本的前提, 把握好大比例尺的测量精准度。大比例尺找矿技术能够查明工作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和矿产形成的条件和因素。提供大量的实际可靠信息, 着实方便的找矿技术我们要充分利用, 把我国的矿产企业规模迅速发展起来。

摘要: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时代, 我国工业化道路越来越兴旺繁荣, 尤其是近几年,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提高, 开采矿物量在逐渐增长, 而大量的开采矿物使我国矿物资源减少。从前煤矿较多, 开采起来很容易, 但现今煤矿渐渐变少, 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却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矿物资源, 在大比例找矿的工业发展的道路上, 我国一直在把为社会提供丰富且优质的能源作为最大的发展主题。

关键词:找到优质矿藏,大比例找方法,实施

参考文献

[1]杨成华.地质找矿中大比例找矿技术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23) :103-104.[1]杨成华.地质找矿中大比例找矿技术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23) :103-104.

[2]高章红.大比例尺找矿预测及GIS应用[J].安徽地质, 2006, 16 (3) :197-203.[2]高章红.大比例尺找矿预测及GIS应用[J].安徽地质, 2006, 16 (3) :197-203.

上一篇:饭店安全下一篇: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