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应用安全研究

2024-09-30

智能手机应用安全研究(共10篇)

智能手机应用安全研究 篇1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移动终端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终端设备性能的不断提高,手机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基本的通信、收发短信等功能, 而是有越来越多的功能被开发应用,如移动办公、实时聊天工具、手机在线交易支付、手机定位、身份验证等。截止至2014年底,中国手机用户规模达4.57亿。随着人们对手机应用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应用程序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如窃取通话记录、短信、账户密码、定位信息、浏览器访问记录等个人隐私敏感信息时有发生,利用伪基站进行电信诈骗、盗取他人手机银行账户资金、非法获取他人电话推送垃圾广告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频发,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信息安全甚至人身财产安全[1]。

1应用程序安全威胁现状

实际上,智能手机设备面临的安全威胁是多方面的,如设备的物理安全、数据存储安全、手机操作系统安全、设备驱动程序安全、应用程序安全、漏洞补丁升级和更新安全等[2]。其中, 应用程序安全问题是最为受到关注的,也是最为严峻的,因为应用程序直接与用户交互,与用户最为接近,应用程序安全威胁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常见的智能手机用户应用程序安全威胁主要包括:资费消耗、窃取隐私敏感数据、恶意扣费、远程控制木马、手机病毒等。

1.1资费消耗

恶意应用程序在后台运行服务程序,通过后台拨打电话、发送短信/彩信、启用网络发送用户数据消耗流量等操作,用户完全不知情,最终致使用户遭受资费损失。

1.2恶意扣费

恶意软件通过隐藏执行、欺骗用户点击等手段,订购各种增值业务或使用移动终端支付,导致用户经济损失。例如一些恶意应用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后台发送短信到网络运营商,定制大量的增值业务,或自动拨打特定增值业务号码,然后通过短信拦截功能屏蔽相关增值业务定制后的确认短信和网络运营商的资费提醒短信,偷偷地”吸取”用户的资费。

1.3窃取隐私和敏感数据

恶意程序会收集用户隐私和敏感数据,比如通话记录、短信/彩信、联系人通讯录、电子邮件、照片、定位信息等,随后将这些信息发送到指定的接收位置。近年来,窃取用户隐私和敏感数据行为有呈爆发式增长的趋势。除了用户个人隐私信息之外,一些有价值的用户账户密码信息也是窃取的主要目标。 例如一些恶意应用程序,通过淘宝”忘记密码”这一功能重置手机用户的支付宝登录密码,而重置期间所提示的手机短信,都会被屏蔽,转发给黑客手机服务器,若重置成功,则可盗取用户的淘宝和支付宝账户信息,并将用户账户资金盗走[3]。

1.4远程控制木马

远程控制木马被植入后,攻击者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发送任意指令信息,为所欲为。与其他恶意程序在威胁方式上有较大的区别,这种威胁是呈动态变化的,其产生的恶意行为类型根据攻击者发送的具体指令信息不同而改变,因此用户面临着多个方面的安全威胁,如隐私窃取、吸费扣费、恶意推广服务、更新和下载其他恶意软件等[4]。

1.5手机病毒

手机病毒类似于计算机病毒,它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破坏性的手机应用程序。它以手机硬件、通信服务网络为传播平台,通过发送短信、电子邮件、手机浏览互联网、下载铃声、蓝牙设备无线传输等方式进行传播。手机病毒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导致用户手机死机、无故自动关机、资料损坏丢失、接收或群发垃圾短信邮件信息、自动拨打电话、流量异常等,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和生活上的影响;另外,手机病毒还可能通过不断给通讯网络广播发送信息,导致通讯服务网络的局部瘫痪,造成大面积的用户影响。由于商业利益因素的驱动,单纯的破坏性病毒渐渐减少,出于经济利益目的的病毒越来越多。

1.6系统流氓行为

绝大多数系统流氓软件都会非法获取系统的最高权限,即Root权限。获取最高权限后,恶意软件可以强行结束安全防护软件的进程,将自身程序移动到系统程序目录以伪装成系统应用,使自己无法被删除卸载并且开机自动运行,进一步来破坏用户的手机系统。例如,恶意应用程序服务在后运行,消耗大量内存空间,占用CPU资源,使手机无法运行其他应用,基本处于死机状态。

2建立应用程序安全防护网

面对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带来的安全威胁,需要从手机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对手机安全进行管控,全方位入手,才能标本兼治。整个手机安全产业链从硬件、系统、通信网络、应用程序到终端用户,手机在以上各个节点都可以出现手机安全问题,都需要相关人员、程序控制、设施建设进行安全把关。

对于终端用户来说,提升用户安全意识至关重要。据ii Media Research《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应用研究报告》显示, 36.2%的中国手机网民在“收到短信链接”时缺乏一定的安全防护意识,在移动支付、个人通信信息与账户安全等领域的防护意识尚待加强,个人用户手机安全方面存在较多误区。超过五成的中国手机网民面临“无法卸载部分手机预装软件”的难题, 应用root权限的管理让部分中国手机网民无所适从,中国手机网民缺乏一定的手机安全防护与应用管理教育。17.4%的中国ios系统用户曾越狱过,但仅16.7%的ios越狱用户知晓越狱后面临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37.5%的中国手机用户在更换手机时“将手机恢复出厂设置或格式化”,仅11.8%的用户主动选择“不接入无密码的wifi”;当前,中国手机用户wif接入、移动验证、二维码扫描与位置共享等领域的安全意识尚待加强。安全总是相对,对于任何的安全防护工具而言都无法做到完美无缺,毫无破绽,而这时只能靠用户的能力及安全意识去判断。

对于开发者来说,应用程序应当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好的功能和服务的同时,保障应用安全,保护用户数据,使用户免受伤害,从而形成一个优胜劣汰的良好生态圈。

对于应用发布渠道商、网络运营商来说,组成全产业链联合防范统一阵营,建立有效的管控治理机制是构建整个手机安全体系防护网中的重要一环。例如,从安全角度看,苹果的应用安全问题相对Android少,苹果App Store的质量控制机制和安全审核机制值得借鉴[5]。

对于政府来说,最为迫切的是构建安全监管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长效的安全评估体系。

在整个手机安全产业链中,从用户、开发者、应用发布渠道商、网络运营商和政府监管机构几个方面来看,手机应用发布渠道商对应用的严格管控、政府监管机构对渠道和应用的强力监管应当最为有效的两个环节。

3结语

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工具。我们在享受各种手机应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安全问题。在整个手机安全产业链中,大多数的应用程序安全问题受利益驱使,面对各种安全威胁花样不断翻新,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手机安全威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并做好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就能保护好自己免受其害。

摘要:在移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手机应用安全也日益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该文从应用安全现状出发,介绍了常见的手机应用安全威胁,并提出手机安全产业链中的用户、开发者、应用发布渠道商、网络运营商和政府监管机构几个方面建立应用程序安全防护网。

关键词:智能手机,应用,安全

智能手机应用安全研究 篇2

[关键词]手机网络:系统解剖学:辅助教学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的器官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体系中重要的支柱课程、主干课程、必修课程。该课程多开设于空间思维尚未建立且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一年级阶段,加之内容抽象、复杂,导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部分医学生逐渐丧失了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兴趣。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来临,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学生也进入了全时段手机网络时代。对于QQ、微信等手机软件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弱化了知识的接受水平,为了避免学生玩手机,有的学校或老师采用了禁止带手机上课的高中生管理模式,这种只堵不疏的方式,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并未于模式的严格程度成正比。如何能在信息发达的时代,转变思路,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成为当今医学教育研究中热点之一。我教研室在智能手机应用于系统解剖学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智能手机应用于系统解剖学教学的措施

当前,手机互联网的应用已经进入全民时代,结合QQ、微信等手机软件开展智能手机课堂也是高等医学教育的趋势之一。因此,解剖学教师可充分发掘智能手机的网络教学资源,作为系统解剖学课堂教学手段之一,将医学生从智能手机的关注力中拉回到关注医学知识的学习中。利用学生着迷智能手机的特点,给学生介绍解剖学图谱相关的3D解剖学图片APP,在课下无法触摸解剖学标本的情况下,通过3D解剖学图片APP可以使学生学习解剖学结构构建形态学思维构架,充分调动医学生对乏味的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在开课时,便建立供学习系统解剖学课程的社交软件群如QQ群或者微信群,并提出在群中的注意事项和个性化教学方式,使之充分理解此类软件的优点,设立群小组组长,每周提出小组学习内容和评价方式,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到他们的学习讨论过程中以带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按照教学计划,教师每周将课件及时分享在群中,并根据学生特点发送不同的教学题材,鼓励学生搜索并为全班分享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素材。比如在讲解眼球结构的内容时,在群中要求分组搜索不同内容的教学素材,有的学生分享了青光眼、白内障等临床疾病的症状,有的分享了如何理解眼球外肌的功能模式图等,教师会及时点赞表扬,让学生体会到被关注的感觉和成就感,进一步促进师生的交流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可以通过手机软件进行。所有的教学手段均是为掌握医学知识服务的,因此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以往的考核方式为终结性评价,授课过程中只讲内容不考核,只是在期末进行一次考试,考试成绩作为该科大学阶段成绩,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出现了前松后紧的学习方式,即开课时散漫学习,结课前一个月甚至两周时间内疯狂背书、考后即忘的情况,致使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掌握和后续课程的应用能力很差。利用智能手机QQ群等软件,发送一些与教材相关的习题,采用集体作答或者点名解答等方式,或者通过@某同学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出题,让班内同学作答,教师及时做出点评,实现对学生的阶段性评价。既能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适时的教学反馈,又能督促那些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同学继续努力,达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的目的。

2智能手机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优缺点

智能手机中的3D解剖学APP具有立体的形态学结构,学生可以随时可以查看手机里的图谱理解,这不仅减少了学生购买纸质图谱的经济负担,也使得解剖学结构变得更具体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形态学结构。手机QQ或者微信等等社交软件可以传输文字、声音、图片、表情、共享资料,也可以进行群聊、视频聊天,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功能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中,让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便捷,让智能手机成为教学工具。这些社交软件的运用,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互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互相的交流沟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被关爱感和积极自主性。同时智能手机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禁锢,解决了传统课堂在五十分钟内一百学生面对一个教师(师生比失衡)导致的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的难题,有力的延伸了有限的课堂教学,进一步优化了教育教学资源。

尽管智能手机具有如此多的优点,但是仍有些细节问题值得引起注意。小部分学生不发言或者发言不积极,导致这些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解剖学教师在积极鼓励学生发言的同时,更应该以传统教学与智能手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让智能手机辅助与系统解剖学教学。由于有的学校并未开通校内免费无线网络,智能手机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笔者同时注意到,学生利用手机辅助学习的积极性在开课的前四周非常高,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渐降低,因此教师应该及时关注和鼓励学生的群活动,保持好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智能手机取证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智能手机,取证,刑侦,工具

电子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发展, 手机如今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兼具实用性与娱乐性的重要工具。而利用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进行违法犯罪行为也已经数见不鲜, 例如短信骚扰、邮件诈骗、非法交易等。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手机犯罪案件不断增多, 对于手机取证技术的研究也不断发展。刑事案件当中涉及到手机取证的情况也日益增多。智能手机当中有着大量的用户信息数据, 利用这些数据往往能够为刑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智能手机取证也成为了提供司法依据、打击犯罪的有效手段, 智能手机取证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

1 智能手机取证概述

如今智能手机电子取证技术不断发展, 对于手机取证技术的研究也走向了新的高度。手机内存、移动运营商以及SIM卡是智能手机电子取证数据的三个主要来源, 可以利用此对手机中的基本信息进行初步数据提取。同时对于一些隐藏的数据, 例如日志空间、系统缓存等, 也需要进一步提取。

智能手机取证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取证对象的移动性, 手机是移动终端, 监管的难度较大;其次为取证范围的广泛性, 如今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多样化, 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有Android、ios、wp等手机操作系统, 这也使得手机电子信息的类型众多, 取证范围大并且手机的软硬件以及数据接口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这也增大了取证工作的难度;此外手机信息技术更新发展快, 产品的周期较短, 使得数据标准难以统一, 取证技术也不断发展。

2 智能手机取证流程

智能手机电子取证需要遵循全面取证原则、及时取证原则以及无损取证原则。全面取证原则是指利用手机技术分析, 确保对手机中的数据进行全面提取, 从而做到不遗漏数据证据;及时取证原则是指随着时间推移, 手机状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例如系统日志以及系统进程使得容量变小, 导致原来的信息被覆盖, 因而对于电子数据需要及时提取;无损原则是指在进行手机取证时, 不能对取证的物品进行任何的修改, 保持手机状态不变, 同时要使手机远离高磁场, 避免灰尘、高温、静电等, 保证提取信息的真实可靠。刑侦工作当中, 针对智能手机的电子调查取证流程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取证准备

取证准备工作为对案件进行初步了解分析, 掌握案件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等基本的情况;同时成立相关的调查小组, 分工实施;针对具体的手机品牌、型号以及软硬件特征, 选取合适的手机取证工具, 充分做好调查取证准备工作。

(2) 证据提取

证据提取工作为对所收集到的检材样本编号, 拍照与记录, 同时确定手机的型号与软硬件信息, 屏蔽手机信号, 预防手机数据变化而影响到证据提取的结果;选取相应的提取方式, 提取有效数据, 记录下检材样本数据。如手机中的短消息数据提取, 以iphone为例, iphone中的短信消息储存在SMS文件夹的sms.db文件当中, 其为SQLite3格式, 需要转化才能够阅读。并且短信消息发送与接收通过INTEGER类型枚举值表示, 其需要同手机中的信息对比才能够确定含义。

(3) 证据分析

证据分析工作主要包括对网络数据库、手机内存、SIM卡以及手机软件的取证分析。证据分析是刑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主要的工作为取证所收集到的数据, 提取同案件相关联的一些数据信息, 对于同案件相关的管理工具例如语音洗洗、通讯录、电子邮件等, 进行研究比较;对于一些隐藏数据、删除工具等更改后证据进行深入分析, 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检测与恢复。

(4) 证据提交

证据分析工作之后, 需要编写分析报告, 对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审查与转换, 并作为证据提交。收集数据信息要在诉讼中发挥作用, 必须要转化为刑事诉讼中规定的证据类型。我国刑诉法规定的八个证据种类有: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子证据。因而手机取证数据需要转化为以上证据种类中的一种, 否则无法作为证据进入诉讼中。

3 常用的取证工具分析

手机用户不断增多, 手机中所储存的信息也越来越重要。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智能手机取证研究当中, 但市场上的手机协议各不相同, 当前取证工具一般为对某种手机的取证, 其全面性有待进一步发展。任何一种取证工具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缺陷, 无法满足所有类型的智能手机的需求, 因而需要取证人员针对性地应用各种取证方式。

4 结束语

随着4G网络的到来, 智能手机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 智能手机取证的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 这也给手机取证工作不断带来了新的变化与难度。因而对于智能手机取证工作,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变化与进步, 努力解决智能手机取证当中存在的问题, 更新观念、完善法律法规, 从而更科学与合理地应用智能手机取证技术, 打击犯罪行为。

参考文献

[1]张明旺.基于手机的电子证据获取技术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 08.

[2]任庆华.电子证据取证规范化初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10, 04.

智能手机应用安全研究 篇4

关键词:移动学习;智能手机;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5-0026-03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信息化发展阶段和经济产业结构转型时期,需要大量各行各业的人才,对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学习的需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被广泛使用,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是继数字化学习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形态,已成为新技术教育应用的前沿研究领域[1]。智能手机因为其强大的功能特点及庞大的用户群,正逐渐成为移动学习理想的学习终端[1][2]。笔者认为,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可以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和优化,以满足学习者多元学习需求。

一、智能手机和移动学习

1.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Smartphone)除了具备传统普通手机的接听、拨打电话及收发短信等基本功能外,更是体现在它的“智能”,即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3]。智能手机的外观和操作方式与传统手机类似,包含触摸屏和非触摸屏键盘操作的手机。智能手机通常都装有类似电脑操作系统的软件,如Symbian、Android、iOS、Windows Phone等,现在市场上比较多的智能手机用户是使用Android、iOS操作系统。

智能手机主要有以下功能特点:

(1)具备普通手机和掌上型(平板)电脑的全部功能,可以实现正常通话、收发信息、个人信息管理、日程记事、任务安排、多媒体应用、浏览网页和游戏等;

(2)支持第三方软件,可以安装和卸载应用程序,扩展性好,功能强大;

(3)在GSM网络下的GPRS或者CDMA网络的CDMA1X或3G和4G网络的支持下,可以无线接入互联网,实现网络化的移动学习;

(4)具备GPS定位功能;

(5)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扩展机器的功能,实现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6)操作简单灵活,随身携带方便。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硬件和软件水平不断更新,功能更加强大和全面,是一部集通讯、网络、娱乐、生活、学习、工作多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个人手持终端,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4]。

2.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电子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 4A (Anyone,Any-time,Anywhere,Any device)发生的学习[5]。这种移动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使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并且还能够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目前用于移动学习较为普遍的移动无线设备有智能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

二、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优势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是指以智能手机为学习终端和移动通讯设备,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互联网,借助手机网络软件和应用软件,实现在线及离线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典型的移动学习。根据智能手机的功能特点以及当前网络环境,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具有较强的优势:

(1)移动通讯与计算机通信技术不断成熟,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技术基础,数字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智能手机的外观和屏幕越来越人性化、功能越来越强大、价格越来越便宜,另外中国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遍及全国各地,这些都为移动学习提供了硬件保证。

(2)智能手机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3)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智能手机随身携带方便,通过Wifi或者数据网络连接,可以随时上网,利用闲暇的时间和生活工作的“空档”期,把这些碎片的时间用到手机学习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做到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

(4)学习及时,交互丰富。能够提供丰富、平等的交互活动,适宜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借用QQ、微信、百度、短消息、电子邮件等,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交互自由,利用文字、声音、图片等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学习者或教师进行讨论与协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5)学习个性化。智能手机储存大量的如电子教科书、视频影像、字典词典等学习资源,也可以上网下载需要的资源,通过第三方软件,有目的地去选择学习资源,满足自身能力提高的要求,实现更为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2.高等教育开展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包含学历教育的成人高等教育和各种培训进修教育。高等教育实施办学的主体是高校,教学场所一般都在高校里面,普通高等教育面向的是全日制在校学生,成人继续教育面向的主要是在职社会人员,学生的特点都是成人,有独立自主能力,且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较多。与基础教育、初中等教育相比,学生可以自主安排的课余时间相对要丰富得多,教学模式也有很大的不同[6]。

高校大学生和成人在职学生是年轻一代,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学习的渠道不唯一,需求多样化,高校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可以结合网络教学、移动学习等方式组织实施教学。高校网络环境配置比较完善,覆盖全校范围,中国移动网络信号也基本覆盖全校,针对学生的数据流量也比较优惠,学生手机上网进行移动学习基本上不会有困难。对于成人在职学生来说,因为本身有工作有经济能力,购买智能手机并使用数据流量连接互联网已不成问题,且工作单位大多数也具备网络环境,进行移动学习更具有条件。文献[2][7][8]对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移动学习”的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都得出了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大部分大学生都喜欢用智能手机去进行移动学习。文献[9][10]分析了移动学习的特性非常适合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更多的研究都表明在高等教育中开展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非常有必要。

三、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1.移动学习模式构成要素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构成要素应包含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等5个方面,模式的构建结合各要素的特点展开。移动学习模式一般过程是:管理人员通过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和QQ群、邮件、微信、短信或者校(企)讯通平台等形式向教师下达学期教学任务,并管理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如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教师结合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移动学习资源,并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登录Wifi或者数据流量连接互联网,借用第三方应用软件如UC浏览器、QQ、微信、音视频播放器等学习老师发布的移动学习资源,可以通过WAP网页的实时在线学习,也可以下载配套资源进行线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上网查询搜索,或者通过QQ、微信等进行小组探讨以及咨询老师,最后将完成的学习任务通过相应的学习平台提交。整个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在实施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时,应注意一些关键的问题[11]:

(1)学校搭建的移动网络、无线网络以及有线网络环境应能承载移动学习的应用需求,应提供信息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制作发布学习资源的软硬件,这是实现移动学习的基本保障。

(2)教师在设计制作移动学习资源时,要充分考虑移动学习的特点,即移动学习的自发性、片断性、调节性和灵活性,因此,设计的学习资源应是片状化的,应集中在常识性、趣味性较强、逻辑性较弱、投入智力较少的学习内容,包括英语、计算机等全校公共课,课程案例学习、外延学习、课外辅助练习、教师培训等。

(3)移动学习平台应结合第三方软件,充分利用它们提供的接口功能,把应用广泛的QQ、微信、邮件、校(企)讯通等软件运用到管理系统。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设置不同的用户群和权限角色,各种角色用户之间都有相应的平台进行沟通和交流。

(4)建立学习激励和评价机制。从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效的交流与协作和个性化的需求等方面使学生体验移动学习的乐趣,从评价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效果使学生认可自己,通过书面表扬、转发成果、获得学分等多种手段去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移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交互的积极性。在建立学习评价机制时,应结合各类统计信息综合分析,如学习时间、阅览量、交流与协作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指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度、深度和效果。

2.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移动学习应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一般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受众面广,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和实验中课时非常有限,而课程内容又比较多,在课堂外的知识点只能靠学生自学,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自觉性和针对性,自学效果往往不佳,也导致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吃力。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弥补这个不足,设计课堂教学之外的移动学习资源,让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有目的去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师接到管理人员发布的教学任务时,设计本学期的教学方案,把重点、难点及实验安排为课堂教学,而把一些与课程背景相关的知识、趣闻、延伸实例、课外作业等设计为移动学习资源,这里把相关的资源通过学校的Blackboard 平台发布,同时以微信平台为主要移动学习支持平台,结合邮件、QQ等软件进行交互。应用微信基本服务和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移动学习平台建设。平台提供互动交互、内容推送和内容查询三项基本服务,课程可从 Web 端和移动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其中,互动交互服务是教师和学生在智能手机上通过QQ或微信交互,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管理 Web 界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内容推送功能是发布信息通知、相关阅读资源等;内容查询服务是指使用公众平台的自动回复功能为学生提供的交互查询方式[12]。

四、结束语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弥补了传统高等教育的不足,促进了高校大学生和成人在职学生的个性化、专业化发展,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素质多元需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诸如网络配置不完善、学习资源不丰富等问题,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日益创新,智能手机的性能将得到更大地提升,同时,终身学习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伴随移动学习需求的提升,对移动学习的不断尝试和研究,必将为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宋少婷,王朋娇.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3):80-83.

[2]卓毅,李亚丽.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45-51.

[3]百度百科.智能手机[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35.htm.

[4]曹艳,雷体南.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过程设计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4):79-82.

[5]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0.

[6]苗勇胜.新型“移动学习”教学模式探究——以高等教育阶段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7):21-24.

[7]茆意宏,魏雅雯.大学生移动学习需求的实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8):82-90.

[8]刘敏娜.地方院校师范生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4(7):28-32.

[9]潘莹,包绍明.论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0(4):45-47.

[10]徐和平,吴小建.移动学习应用与成人教育:契合点、应用模式与支撑条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65-68.

[11]郑凯,许骏.高校移动学习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9):20-24.

[12]王萍.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88-95.

智能手机应用安全研究 篇5

关键词:智能手机,Android,安全,数据

1. 引言

经过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系统、电报等, 移动终端已然被人们接受并得到推广。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手机, 甚至很多人同时使用多部手机。其中手机操作系统种类繁多, Android系统更是与人们密切相关。然而, 手机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2. Android系统的分析

Android的系统架构采用了分层架构的思想, 分别是应用程序层、应用框架层、系统库和Linux内核, 如图1-1所示。

2.1 Android系统架构[1]

2.1.1 应用程序层

该层提供核心应用程序包, 例如电子邮件、短信、日历、浏览器和联系人管理等。同时, 可以利用Java语言设计和编写自己特色的应用程序。

2.1.2 应用程序框架层

该层是Android应用开发的基础, 包括活动管理器、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者、视图系统、包管理器、电话管理器和XMPP服务等十个部分。在Android平台上, 开发人员可以完全访问核心应用程序所使用的API框架, 并且, 任何一个应用程序都可以发布自身的功能模块, 其他应用程序则可以使用这些已发布的功能模块。基于这样的重用机制, 用户就可以方便地替换平台本身的各种应用程序组件。

2.1.3 系统库

系统库包括9个子系统, 分别是图层管理、媒体库、OpenGLEState、Free Type SGL和libc等。Android运行时包括核心库和Dalvik虚拟机, 前者既兼容了大多数Java语言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 又包括了Android的核心库, 比如android.os、android.media等。后者是一种基于寄存器的java虚拟机, Dalvik虚拟机主要是完成对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的管理、线程的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等重要功能。

2.1.4 Linux内核

Android核心系统服务依赖于Linux内核, 如安全性、内存管理、进程管理和驱动模型。Linux内核也是作为硬件与软件栈的抽象层。驱动包括了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键盘驱动、Wi-Fi驱动和电源管理等。

2.2 android应用程序

2.2.1 应用程序的权限管理机制

权限是对Android设备上代码或数据的访问所施加的一种限制, 以防止关键数据和代码被滥用而给用户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2]

Android应用程序权限的设定应该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如果一个应用程序需要使用到系统提供的API及其他服务, 而这些API和服务受权限保护, 需要在相关文件中定义所需访问API以及服务的权限, 无论是需求方还是授权方都需要对应用程序的权限进行设置。

2.2.2 Android应用程序检测方法

这是一种基于Android权限分类的静态分析方法, 用于检测Android应用程序的恶意代码。[3]为了便于处理Android中的大量权限, 将其权限划分成四个等级, 并将能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的权限视为锚点, 引入灰函数来描述其他权限所对应的函数, 然后利用块与函数变量关联表生成引擎构建块和函数变量关联表, 采用静态污点传播和其他静态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变量关联表进行分析。该方法在分析Android应用程序时是有效的, 能够大大减少人为的分析难度和强度。

2.3 Android自身所具有的安全防御措施

2.3.1 沙箱机制

Android“沙箱”的本质是为了实现不同应用程序和进程之间的互相隔离, 即在默认情况下, 应用程序没有权限访问系统资源或其它应用程序的资源。通过加载自身的驱动来保护底层数据, 属于驱动级别的保护。因此要求应用程序必须明确定义要共享的资源和数据。应用程序通过声明来获取它们所需要但基本沙箱所不具备的额外能力。[4]

2.3.2 应用程序签名

每个Android应用程序都必须被签名。通过私有密钥以数字证书的形式签署一个即将发布的应用程序, 从而识别代码的作者, 检测应用程序是否被修改, 在应用程序之间建立信任。通过信任关系, 应用程序可以安全地共享代码和数据, 使用相同数字签名签署的两个应用程序可以相互授予权限来访问基于签名的API。

2.3.3 使用权限

权限作为Android平台的一种安全机制, 目的在于允许或限制应用程序访问受限的API和资源。默认情况下, Android应用程序没有被授予权限, 通过不允许它们访问设备上的受保护API或资源, 确保了数据的安全。

3. Android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3.1 常见问题

恶意扣费、隐私窃取、远程控制、手机病毒、资费消耗、系统破坏、诱骗欺诈、流氓软件、数据破坏等。[5]

3.2 主流安全防御措施及其优缺点

安装安全防护软件中腾讯手机安全管家、百度手机卫士和360手机卫士可以说是国内移动安全领域前三强, 都可为银行APP、电商软件和第三方支付软件提供安全保护。

360手机卫士拥有防垃圾短信, 防骚扰电话, 防隐私泄漏, 联网云查杀恶意软件等功能。

腾讯手机管家也是一款免费的手机安全与管理软件, 提供病毒查杀、软件权限管理、手机防盗等安全防护, 并且可以满足用户流量监控、软件管理等智能手机管理需求。

百度手机卫士为用户免费提供垃圾清理、骚扰电话拦截、恶意软件查杀等服务, 致力于防吸费、省流量和病毒查杀。

4. 增加安全分区来保护用户隐私

4.1 加密技术的应用

数据加密技术是指将一个信息经过加密钥匙及加密函数转换, 变成无意义的密文, 而接收方则将此密文经过解密函数、解密钥匙还原成明文。

基于指令系统的加密方法通过制定的一些简单的变化规则对现在可执行文件中的指令集合进行分组加密, 如果想要执行文件, 必须先通过合法用户的身份验证, 再使用指定的变化规则对指令集进行反方向操作后才可以运行。因此需要保护这些信息, 进行一定的加密, 在读取时需要合法的用户身份验证才能被应用, 从而防范恶意代码的直接读取造成对用户安全的危害。

4.2 增加安全分区

首先设置一个安全分区, 该分区被信任, 该分区采用一种特殊的加密算法, 其次, 想要对这个分区中的数据进行操作也需要应用特定的函数来操作请求, 根据现有的静态和动态的检测方式构建一个安全分区, 随后对这些操作进行判断, 如果请求合理即可通过安全防范进行下一步操作, 如果该分区认为该操作不合理, 即发出危险通知请求使用者给出权限允许或拒绝。即当安全分区运行的时候, 安全分区所保护的内容不会直接被访问到, 相当于对一些敏感文件增加了一层保护壳, 任何需要读取这些敏感信息的申请都会先经过这层保护壳的审核, 如果通过审核, 会有专有的函数对信息进行操作, 或者是返回读取的数据。

其余分区相对就被认为是普通分区, 其内容只有最低的运行权限, 需要用到一些隐私数据时即向安全分区发出请求, 经过安全分区的分析来判断该操作的合理性即做出下一步操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将用户的私密数据和用户安装的程序进行隔离, 对用户安装的程序的安全权限限制到最低, 限制程序中可能存在的恶意代码对程序的攻击。具体处理流程如图1-2所示。

5. 小结

本文首先分析了Android系统架构和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然后阐述了对应用程序进行权限限制、系统数据的操作进行限制等的重要性, 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区的概念, 将重要的数据存储在安全分区中, 并将该分区进行加密, 该方法为其他智能手机数据安全的研究提出一种参考。

参考文献

[1]http://blog.csdn.net/wenhuihhwh/article/details/6939058

[2]http://book.51cto.com/art/201305/395989.htm

[3]吴俊昌、骆培杰等, 基于权限分类的Android应用程序的静态分析.第四届信息安全漏洞分析与风险评估论文集, 2011 (5)

[4]http://baike.baidu.com

[5]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595030.html

[6]网秦.2011年第一季度全球Android手机安全报告[Z/OL]2011-4-14

基于智慧旅游的智能手机应用研究 篇6

本研究在分析智能手机使用状况的基础上, 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 调查旅行应用的用户使用行为和需求因子, 为旅游应用的开发、设计及营销推广等环节提供一定的参考, 也为游客了解智慧旅游、参与智慧旅游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智慧旅游研究和手机应用研究现状

1、智慧旅游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研究主要着力于智慧旅游的概念和内涵等, [2,3]而总体构架研究方面的成果则相对较少, 如朱珠等 (2011) 提及智慧旅游管理平台, 指出该体系架构主要涉及了全面感知层、云平台构建层、应用服务层三个部分;[4]张凌云 (2012) 则提出智慧旅游理论体系需要从智慧旅游的能力、属性及应用三个层而来构建等。[5]智慧旅游的相关技术方面, 杜军平 (2012) 提出以移动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核心构建智慧旅游的公共服务平台, 以提升其智能化水平。[6]金卫东 (2012) 以南京为例, 系统分析了物联网和云技术支撑下的智慧旅游应用模式。[7]

(1) 智能手机应用研究现状。由于发展的历程较短, 国内外关于智能手机应用的研究成果较少。现有研究多为智能移动终端与传统在线旅游结合下的电子商务研究。如Chang, Chen等在系统分析智能手机外观、电池、重量的基础上, 对智能手机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和移动支付进行了探讨, [8]并从网络、安全性、续航能力等方面的系统需求出发, 提出了智能手机的功能化框架。[9]Patton等 (2005) 就手机网络技术开展了系统性研究, 不仅分析了现有的移动网络、WLAN、Wi Fi、蓝牙等主流连接技术, 还提出了全球互操作性微波接入技术 (Wi MAX) , [10]该技术能使用户在没有物理连接的情况下浏览互联网, 并能提供高达30英里的长距离传输。[11]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智能手机市场和发展方面。如黄开键 (2011) 通过手机市场总量、市场集中度, 并分析了我国手机市场的结构及行为;[12]李宗恒等 (2010) 以手机操作系统分类分析了智能手机的发展现状, 并指出未来产品市场多分天下的格局。[13]另一主要研究领域为手机软件应用的开发研究, 如航空订票系统, [14]基于位置相关旅游信息的主动推送服务系统[15]等。

(2) 国内外研究多在智慧旅游或智能手机的单一范畴内展开, 对于两者结合下的旅游前沿性问题探讨不足。且多为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成果较少。研究内容主要着眼于宏观的发展战略和模式, 或是微观细化到应用开发的具体技术, 对于旅游产业发展变革研究的系统性不足。智能手机是智慧旅游的主要终端设备, 手机应用是智能手机的功能载体, 智慧旅游在用户层面依赖智能手机来实现, 智慧旅游在路径上又依赖手机应用的入口和平台, 三者之间关系密不可分。本文将以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支撑下的智慧旅游为背景,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系统研究智能手机作为智慧旅游移动终端的应用情况, 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以供业界参考。

二、智慧旅游下智能手机应用研究

1、调查方法

(1) 问卷设计及量表制定。问卷共设有四大类题型。第一类为样本基本情况, 含1-5题;第二类为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 含6-10题;第三类为旅游应用情况, 含11-16题;第四类为开放性题设置在最后。

(2) 数据收集。本次调研集中在2013年4-5月期间, 采用实地和网络问卷两种形式进行调研。考虑到智能手机用户高学历、高收入、年轻化的特点, 网络问卷重点面向在校大学生、白领等年轻群体, 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江浙沪皖四地展开。最终共回收纸质问卷86份, 网络电子问卷444份, 总计530份, 其中有效问卷525份, 问卷综合有效率99.06%。

(3) 样本构成。如表1所示, 本次受访者中男性268人, 占51.0%;女性257人, 占49.0%。年龄以18-30岁为主, 占到89.3%, 其他年龄层均有覆盖。且大部分有高等教育背景, 其中本科及大专 (含在读) 学历的有382人, 占72.8%, 拥有研究生学历的84人, 占16.0%。样本的年收入水平偏低, 这与样本年龄层偏低有关, 其中年收入在2万以下的 (含无收入) 占61.3%, 3-5万的占18.3%, 6-10万的占16.8%。受访者的职业以在读大学生和白领为主, 学生321人, 占61.1%;企事业单位职员75人, 占14.3%。其他职业如公务员、商人个体户、服务人员、教师等都基本在10人以上, 样本覆盖面广, 代表性强。

2、调查分析

(1) 智能手机使用分析。如表2所示, 本次调研中, 未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51人, 仅占9.7%, 智能手机的使用率为90.3%, 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与受访者的高学历和年轻化有关。至今只使用过一部智能手机的有206人, 占比39.3%, 其次为使用过两部智能手机, 有156人, 占29.7%。样本中的智能手机使用年限多在一年以上, 其中33.1%的使用时间一年左右, 29.1%的使用时间为两年左右, 三年及三年以上的占19.0%。受访者使用手机的操作系统最多的是安卓, 其次为苹果公司的IOS系统, 分别占57.5%和17.5%;搭载WP系统和塞班系统的手机使用用户较少;其他系统手机 (如阿里云手机、百度易手机) 也占一定的比例。

移动应用商店是智能手机下载应用以拓展功能的重要渠道。由于大部分手机都预装了应用商店, 使得应用商店成为移动端下载应用的主要渠道之一。调查数据显示, 有46.9%的用户了解或者使用苹果的官方应用商店———App Store/i Tunes Store。相比之下, 塞班系统的Ovi Store、谷歌的Google Play以及微软的Windows Market Place的受众则较少。一方面由于IOS系统的封闭性导致i Phone无法下载App Store之外的应用, 即便安装第三方应用也会容易出现问题;另一方面, 安卓系统应用商店或者WP系统应用商店的本土化程度低、用户体验较差, 导致了大量的客户流向第三方应用商店。[15,16]在三大运营商提供的应用商店的选择中, 选择移动手机应用商城的有244人, 达46.5%, 电信和联通应用商城相对较少, 分别占到22.9%和14.1%。此外, 豌豆荚、百度应用、91手机助手等第三方应用商店也占据一定比例。除移动应用商店之外, 应用的官方网站也是下载应用主要渠道之一。用户在移动端下载应用时, 应用商店是他们的首选渠道, 但在PC端用户则主要通过应用的官方网站进行下载, 这主要是由于PC端网络接入方便, 网速快, 且官方网站应用的安全性高, 版本更新及时。

(2) 旅游应用使用情况分析。本次调查中选择了几个较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类应用, 覆盖率排在前4位的为百度地图、大众点评、去哪儿旅行和携程无线。其中兼有定位、导航、搜索、本地服务的百度地图应用覆盖率最高, 达到70.9%。基于地理位置的本地生活服务类应用的大众点评覆盖率紧随其后, 占到57.1%。由于在线旅行商凭借优势的核心资源, 大力拓展移动端业务, 将PC端的服务内容同步转移到移动端, 由两家在线旅行 (OTA) 商携程和去哪儿提供的应用人气颇旺, 覆盖率分别达53.9%和39.4%。

在旅游类应用的客户使用行为方面 (图2) , 受访者中安装或者使用过团购类应用的占到42.7%, 表示在旅途中会分享见闻和照片的占到67.4%, 使用手机应用预定过酒店占到25.7%, 使用手机应用预定过车船票、机票、门票等票务的占到29.7%, 使用过手机应用寻找餐饮设施的占到70.5%, 使用过手机应用设计旅游路线的占到38.1%。游客使用手机应用辅助旅游活动已经有了较高的渗透率和较成熟的市场。

3、调查小结

智能手机发展呈现覆盖率攀升、用户年轻化的特点。安卓和苹果手机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旅游应用下载渠道以应用商店和官网下载为主, 第三方下载应用为辅。用户常用的旅游应用有传统OTA的移动客户端、地图、LBS、天气等。旅游应用的使用用途主要为旅行预订和旅途导航, 旅行社交也占到相当比例。结果显示, 智能手机的覆盖率在年轻群体和发达地区较高, 达90%;且超过半数的人使用过两部以上的智能手机。旅游应用的下载渠道以应用商店和官方网站为主。应用商店大多为手机内置安装, 所下载应用适配性好, 选择余地大。官方网站的应用版本更新及时, 安全性高。通过搜索引擎、第三方应用安装工具的安全性较差, 因而选择该渠道的也就较少。受访者当中, 大部分人都装载或者使用过旅游类的应用, 其中地图导航类应用和综合类应用覆盖率最高, 因为这些应用基本上满足了普通游客出游的绝大多数需求。旅游应用的用途方面, 使用最多的功能为在旅途中寻找餐饮设施和服务, 有近1/3的样本利用手机预定过酒店或者车船票、机票、门票等票务。

三、主要发展对策与建议

适配性方面, 移动应用的用户具有高学历、年轻化的特点, 旅游应用开发应做到与用户适配。开发者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受众的不同属性和不同用户的接受程度。其次, 系统适配方面, 在应用开发和测试过程中应该兼顾高低版本, 覆盖主流机型、系统。

网络接入方面, 随着网络技术设备的升级, 网络接入的选择趋于多样化, 目前近半数的APP请求来自于Wi-Fi方式, 但开发者仍关注在2G和3G网络下数据传输的问题。尤其对于旅游活动而言, 部分景区景点地处偏远, 网络覆盖不足。旅途中的网络接入条件的改善, 一方面需要交通、民航、景区等相关部门通力构建网络接入环境;另一方面应用设计应在数据量和信息量之间寻求平衡, 在不降低获取信息质量和数量的同时, 尽可能减少数据流量的耗用。

应用的分发方面, 除了应用商店, 官方网站等主流渠道之外, 借助旅游活动各个环节进行分发推广。在如机场、车站、景区门票、官方微博、旅游酒店等设置使二维码的下载入口, 形成立体的分发途径。同时, 将传统大中型旅游PC互联网站点移动化, 调整为适合手机阅读、浏览的方式, 方便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 满足客户的深层需求。结合云计算技术处理用户的大量需求数据、位置数据和交易数据等, 把握市场动向, 实现精准营销和消息推送。

品牌塑造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 多数应用的交互过程和界面设计在使用前都是透明的, 用户无法获得直观的操作体验, 因而用户的选择更多的基于公司的实力基础和声誉。因此应用开发公司一定要重视培育品牌影响力, 打通客户的口碑营销渠道。

安全保障方面, 重视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旅游预订及消费信息做严格加密处理, 同时升级防火墙的等级, 预防移动网络的安全事件。移动支付过程中, 对于使用自有支付模块的应用, 一定要有足够的财产监管能力, 并承诺对监管不力对用户造成的损失进行赔付;对于依赖第三方交易平台支付的, 应做到交易状况的及时告知, 线下消费过程中要做好信息的二次确认。

智能手机应用安全研究 篇7

1. 高效、便捷、互动、分享式学习

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其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打电话和发短息。如今基于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的出现, 更使得智能手机具有了堪与电脑媲美的良好性能, 更使得通联作业方便快捷化。4G网络的发展使得智能手机可以流畅下载、观看视频等学习资源, 其便携性使得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得到有效利用, 在公交、地铁、休息厅等都可以随心使用。APP应用的大量存在, 以及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的存在, 使得互动交流便利, 双方甚至多方之间都可以通过语音、视频等相互学习, 分享学习心得, 且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2. 学习成本低, 易使用兼具时效性

相对于PC平台的学习系统而言, 智能手机APP的制作成本低, 基于PC平台的学习系统需要收费注册或者购买学习卡;而智能手机APP资源基于海量公开的学习资源, 仅需要简单注册就可以使用开放式的资源, 基本满足学习需求, 这就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成本。

3. 灵活性、个性化学习设计

智能手机APP软件在设计中置入了学习计划设置模块, 系统可以自动规划每天的学习计划, 并设置提醒功能提醒学习者按时完成。移动学习实质上是非正式的学习方式, 是学校、课堂等学习之外的补充, 其主要作用就在于满足了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二、基于智能手机APP应用的移动学习策略

1. 学习内容

学习者利用APP学习的时间是零碎的, 由于工作等原因, 很少有学习者能在一天中抽出完整连续的1~2个小时来学习。这就要求APP移动学习需要进行学习内容的碎片化、优化处理, 即将复杂的学习内容简单化、模块化, 采取层次递进学习法, 由简入繁。如果学习内容需要强化记忆, 则在设计中按照学习者的“遗忘曲线”来安排复习进度, 在复杂内容之前尽量安排简单的技巧性学习内容, 既要做到各部分内容是一个独立的知识模块, 同样需要前后内容有一个良好的承接和连贯性, 从而使学习者在完成所有内容后能厘清知识结构。

2. 呈现方式

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手机的适用性不断提高, 手机存储空间得到有效提升, 这就使得学习内容不再受到空间的制约, APP中可以通过下载储存一定的学习内容, 并在内化学习内容之后, 将此部分删除更新内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都可以在APP中实现良好的融合, 即便手机空间不受限制, 但学习内容依然不能过大, 或者超过传统一节课时45分钟。在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方面, 必须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等进行良好的交互融合, 根据学习内容采用最佳的呈现方式。以英语单词记忆APP为例, 可以将文本内容和音频融合, 在完成一定量的学习内容后, 学习者可以进行听音复习, 或者通过视频进行单词的实用性学习。多重呈现方式的应用可以实现视觉、听觉双向的信息刺激, 经过符合记忆规律的强化, 学习者可以牢固掌握学习内容。

3.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原动力, 基于智能手机APP应用的移动学习, 突破了学习时间、地点的限制, 同时也失去了家长和老师的有效监督。这就需要学习者自身完成自我监管, 在APP上自动设置学习计划的基础上完成需要的学习任务。对中学生来说, 正常传统课堂学习外, 辅助移动学习, 教师可以将班级划分小组, 推荐与之相适应的APP, 小组成员计划学习内容和时间安排, 并在APP中随时评论交流, 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进行评论, 实现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

三、结语

良好的使用智能手机APP应用, 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 我们可以在娱乐中收获知识, 在零碎的时间里轻松的吸收知识信息。

参考文献

[1]李远, 翁家隆.移动学习视角下微型学习视频资源设计研究[J].软件导刊, 2013, 2 (2) :179-181.

智能手机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篇8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人们对小区物业的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如何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 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物业管理系统[1,2,3,4,5], 人们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开发和应用。比如文献[1]中设计的系统使用MapX平台开发, 系统注重综合信息的查询展示, 特点是能实现对点、线、面空间数据的编辑;文献[2,3]中的系统除了提供GIS可视化展示外, 突出了对空间数据分析, 比如最短路径、网点决策等;文献[4]中系统特色之处是提供了GIS的三维显示功能;文献[5]中系统除了提供物业管理外, 还具有网上购物及电子商务等附加的功能。上述系统虽各有特点, 但是由于客户端均为PC机, 对物业管理中的某些突发性物业报修 (比如管线爆管) , 不能主动地现场实时处理。只能被动等待有人通知, 才能对事件进行立案, 并派人维修。以这种方式立案, 使报修案件的立案处理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无法及时准确地实施维修。如果为物业巡检人员配备便携式设备, 并在设备上开发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业务处理软件, 就可以在巡检人员每天的巡检过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 在现场实时进行报修案件的立案、追加资料、结案等处理, 克服了以PC机为客户端的物业管理系统无法现场实时处理的缺点。通过对比目前已有的几种便携式设备, 以智能手机最为适合, 原因如下:

① 体积小, 价格低, 携带方便。

② 智能手机上均安装有手机操作系统, 并且具有二次开发的编程接口。设计人员使用编程接口, 可以开发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应用系统。比如物业报修案件管理。

③ 智能手机可加装GPS模块, 可将巡检人员巡检坐标传回服务器, 从而对巡检轨迹实施监控。

1 基于智能手机的物业管理系统设计

系统分为两大部分, 如图1所示, 由①-⑤组成的基于Arcserver的物业管理信息系统, 用于物业客服中心报修案件管理, 以及基于GIS的物业信息查询和展示;另一部分由②、④、⑥组成的基于智能手机的报修案件管理。这样使得案件报修既可由客服中心被动立案, 也可由佩戴智能手机的巡检人员现场主动立案。立案方式更加灵活和高效。

① 空间数据库 为Arcgis的file geodatabase格式, 用来存放小区地物的空间属性数据和普通属性数据。用于属性信息的GIS查询。

② 系统数据库 与GIS无关的实体属性数据存放在该数据库中, 以支持系统正常运行。比如物业报修案件数据, 维修项目数据等。

③ GIS服务器 本文使用Arcgis Server 9.2, 用于构建集中管理、支持多用户的企业级GIS应用平台, 它运行SOC和SOM。SOM即Server Object Manager, 负责管理调度SOC中的服务器对象 (Server Object) 。SOCS即Server Object Containers, 可以有多个。SOM和SOC可以运行在同一台机器上, 也可以采用分布式部署, 以提高GIS server的整体性能。

④ Web服务器 本系统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的IIS, 有两个作用:一是通过使用Web 应用程序访问GIS server 并调用GIS server 的对象来实现GIS 功能, 然后把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Web浏览器) , 客服中心报修案件管理Web程序也部署在上面;二是注册了与智能手机端进行交互的Web service (Web服务) , 智能手机上的报修案件管理系统调用Web service, 实现对系统数据库的查询、更新、删除和修改等操作, 进而完成报修案件的立案、案件资料追加和结案等功能。

⑤ Web浏览器 客户端的IE浏览器。用户使用它进行物业报修案件的处理操作。

⑥ 智能手机 用户使用在其上开发的客户端程序, 即报修案件管理系统, 实现现场实时报修案件处理。

2 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智能手机的物业管理系统软件包括两个部分:手机端和服务器端。手机端程序包括GPS模块交互程序和报修案件管理系统。服务器端程序是一个数据库操作类, 发布为Web service。类中包括数据的插入、更新、查询等函数, 用于实现手机端程序对数据库的操作。服务器端程序之所以采用Web service模式, 是因为手机端环境与服务器端环境跨平台, 而且手机属于移动客户端, 这种跨平台的远程调用最适合使用Web service方式进行交互。此外, 由于项目需求, 在服务器端开发了巡检轨迹监控程序, 客服中心用户使用Web浏览器, 以时间段和手机号为查询条件, 可在选定的图层上生成巡检轨迹。下面对软件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模块实现进行阐述。

2.1 GPS模块交互程序

GPS模块交互程序通过Windows Mobile中的GPS Intermediate Driver (GPSID) 中间驱动层和GPS模块本身的驱动程序访问模块硬件, GPSID提供了一套API函数, 用于对NMEA格式GPS报文数据进行解析, 最终获得其中的经纬度坐标信息。GPS模块交互程序读取GPS数据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GPS模块交互程序读取GPS数据的核心是对GPSID中API函数的调用, 其步骤如下:

① 创建一个Windows Mobile事件对象。

② 创建一个GPS模块连接。

③ 重复调用WaitForMultipleObjects () 并在其中调用GPSGetLocation () 获取GPS信息中经纬度坐标。

④ GPS模块交互程序调用服务器端的Web service中相应的函数, 把坐标写入服务器端数据库中。

⑤ 调用GPSCloseDevice () 关闭设备。

2.2 报修案件管理系统

报修案件管理系统运行在联想ET860智能手机上, 实现报修案件立案、案件核实、资料追加和结案处理。

案件立案用于巡检人员巡检时发现问题的新问题上报。巡检人使用手机, 登录到报修案件管理系统, 进入案件立案界面, 录入基本的案件信息, 指定当时现场拍摄的照片在手机上的存储路径, 提交时调用Web Service。手机客户端与Web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采用通用无线分组业务 (General Packer Radio Service, 即GPRS) 。案件核实、资料追加和结案处理功能模块与服务器端Web Service交互过程和工作原理与案件立案相同, 只是手机端的界面不同, 因此不再赘述。程序在模拟器中运行截图见图3所示。

2.3 巡检轨迹监控系统

智能手机在物业管理中的使用, 主要是实现巡检过程中对需要报修的事件及时进行案件处理, 并实施维修。巡检人员能否按时按线巡检, 是保证巡检工作效率的前提条件。巡检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历史的和当前的巡检轨迹的回放。巡检轨迹监控系统使用Arcgis Server 9.2提供的Web应用开发框架 (ADF) 实现。历史轨迹具体实现过程如下:使用ADF 中的GraphicElement类, 在地图上创建临时的内存图层, 把从数据库中提取GPS坐标点画到该图层上, 再依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坐标点连接起来, 就可在巡检区域所对应的图层上画出巡检轨迹。巡检轨迹见图4所示。

2.4 应用效果分析

目前, 该系统已在某大型国企的物业管理公司中投入试运行。该物业公司共负责10个住宅小区, 每个小区配一部智能手机用于热力管网和小区巡检。在系统投入之前, 已有一套基于ASP技术的物业报修管理系统。所有物业报修案件包括小区内的建筑物、公共设施以及住户室内水电设施等, 均使用监控中心的客服电话以被动立案方式进行立案并实施维修, 每月立案记录约3000条。使用笔者开发的系统试运行一个月, 电话被动立案记录2100条, 手机主动立案900条, 平均一个小区一天手机立案3件。使用智能手机后, 被动立案是原来的70%。被动立案数量的降低, 说明一部分物业维修问题已由巡检人员主动进行了立案, 从侧面反映了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3 结 论

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使用经过二次开发的智能手机参与到物业管理过程中, 提高了物业报修案件的维修效率, 使物业管理日常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因此, 系统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钟珞, 李兵, 夏红霞, 等.基于MapX的智能小区物业管理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6 (3) :111-112, 115.

[2]张萍, 赵文光.基于GIS的城市住宅区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3, 20 (3) :30-32.

[3]钟广锐.基于WebGIS的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J].测绘科学, 2007, 32 (1) :148-149, 102.

[4]周文生, 张子平.住宅小区可视化物业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0 (2) :102-103, 98.

智能手机进入“云应用”时代 篇9

不同于以苹果和谷歌公司提供平台接入大量第三方开发本地应用程序的智能手机,阿里云OS将带领智能手机用户直接享用100GB云空间和各种云服务。把智能手机直接推动至“云应用”时代。

目前,国内用户所接触的智能手机,以苹果公司的iOS系统和谷歌公司的Android系统为主,其显著特色是提供平台接入了大量的第三方开发的本地应用程序。而且,通过手机客户端访问Web服务有许多的限制,同时下载和不断更新手机上相关客户端软件带来使用上的不便利性,对于开发者来说,客户端的开发门槛和成本比web开发要高许多。

云应用采用互联网的Web开发模式从而降低开发的复杂程度,使得开发者能够更加关注如何在移动终端上创造或引入精彩纷呈的互联网服务。

云OS的出现将数据中心和手机变成了一个统一的云计算平台,使移动设备具备可运营的特点,从而促成了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的真正结合,给开发者提供了无限精彩的互联网体验和广阔的商机。资料显示,云OS包含有阿里云自行设计运行在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其自行设计运行在移动终端上的虚拟机全面兼容Android应用程序。

云OS系国内首家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的、同时支持数据中心和手机终端的互联网平台,亦是云计算技术在国内移动终端的首次大规模产品化应用,采用云OS的手机将是云智能手机。

而采用云OS的智能手机能直接享用100GB云空间和阿里云提供的各种云服务(如地图、电子邮件等),还能使目前互联网上的海量web服务,通过阿里云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方便接入手机终端,保持本地应用一样的流畅用户体验,把智能手机直接推动至“云应用”时代。

根据介绍,支持云应用是云OS的一个创新,云应用有着和本地应用一致的用户体验,又具备Web服务的便利特性,用户无需下载安装软件,即可实时享受互联网服务。

阿里云计算公司总裁王坚认为,“以云计算为核心技术的云应用将释放出手机终端的最大潜力 - 把互联网搬到了手机上,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给用户带来的巨大价值”。阿里云计算公司在过去3年为此在研发上投入了超过1200名工程师。

智能手机应用安全研究 篇10

1 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界面设计的原则

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在界面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考虑交互顺序、结构、逻辑以及优化的前提下, 同时兼顾不同交互方式同智能手机系统的影响。在界面设计的过程当中, 应当针对用户的需求、功能、任务还有界面当中可能出现的要素来合理进行简化, 这不仅体现在应用的信息呈现界面, 还应当体现在用户操作和对于用户心理的影响方面。

1.1 尊重用户心理

尊重用户心理要求设计人员从用户角度考虑, 将应用功能以及操作界面设计得尽量符合用户日常经验所衍生出的对于系统以及环境的印象。移动应用界面的设计内容同用户的心理模型越是匹配, 用户对于移动应用的界面体验也就会越好, 否则有可能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尊重用户心理在移动应用界面设计当中主要体现在两个领域。一方面是新应用的界面设计应当同已有的应用界面实现迭代设计。也就是在设计新应用界面的过程中, 为保证设计符合用户心理, 采用用户已有经验, 并将其映射到界面设计当中。通过尊重用户心理, 让用户可以迅速理解移动应用界面当中各个元素含义以及功能操作的流程。例如可以将现实生活当中的常见元素应用到界面设计当中。软件更新之后, 用户会通过先前设计相似度判断其操作方式。换言之, 用户倾向于使用同记忆相似的那些设计, 而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就完全接受陌生系统。因此如果移动应用的界面迭代作出较大调整, 容易导致用户难以适应的问题, 所以需要在尊重用户心理的前提下, 实现循序渐进的设计改变。

1.2 友好用户反馈

用户在操作任务的过程中, 移动应用的界面应当告知行为的结果, 也就是要实时反馈。反馈目的是确保用户了解系统状态。比如用户分享文件之后, 如果成功则先是文件已分享, 如果不成功则限制分享失败, 请再次尝试。用户使用的过程难免出现误操作问题, 应用系统需要尽量包容用户的一般错误, 确保这些错误可以还原到之前的情况。例如因为某个原因导致用户的操作难以完成, 界面需要应该浮现醒目对话框, 以文字说明这一操作失败原因并给出相应撤销的操作。如果因为用户的主观原因导致难以保证应用的顺利运行时, 界面需要浮现出对话框, 用简洁文字说明原因或者告知用户合理操作的步骤, 当用户删除特定的信息时, 界面需要先是对话框询问用户是否确定执行该操作, 同时为用户提供可供撤销选项。

第三, 保持界面的一致性。一致性的原则可以帮助用户将已有的经验使用到新的应用当中, 从而更快适应新的应用, 减轻用户学习记忆复旦。应用界面的信息表达应当接近用户思考的模式, 用户自然就越容易熟悉应用。移动应用的界面设计保持一致性集中体界面系统操作方式以及问题处理的步骤方面, 同用户思维保持一致, 尤其是界面系统当中的各个模块间要保持交互特性的相似, 集中体现在视觉、功能、信息架构以及操作方式等方面的一致。

2 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界面设计的方法

2.1 信息架构设计

信息架构也叫做信息组织结构, 信息架构的目的在于合理设计信息以及功能组织分类, 在用户认知以及信息间建立沟通的纽带, 确保用户可以高效获取信息。因为移动应用受智能手机设备屏幕以及使用方式等方面的约束, 功能架构往往在树状结构前提下进行。例如通讯录设计方面, 用户可以按照字母顺序而快速查找通讯录当中的联系人。除此之外, 在游戏等娱乐型的应用当中, 信息架构的方式万网设计成为深而广形式, 也就是用户应当在操作的过程当中, 经过探索思考才可以最终找到答案。移动应用在信息架构方面, 应当结合智能手机以及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信息架构需要尽最大程度实现功能简单、占用时间短、信息量小以及操作简便等特点。首先需要实现轻量级信息排布。因为移动应用的信息组织, 应当将核心集中在用户核心任务方面, 有效避免多余信息, 同时依据智能手机的特点, 尽可能使用扁平化信息构架的方式。为遵循用户思维习惯以及操作习惯, 应用架构应当尽可能设计成浅而窄, 从而保证信息流畅。其次是应当尽可能减少输入以及层级。用户往往会在碎片化的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 信息构架当中的层级要避免过深或者是过于复杂, 需要尽量降低层级分类以及节点间横纵跳转, 同时控制平衡信息层级的广度以及深度, 并且要结合移动特性, 而避免非必要的步骤。输入方式方面, 移动应用需要提供更多的选项, 降低用户需要手动输入的信息。最后是要做好清晰分类以及准确命名。移动应用的信息构架应当在符合用户心理基础上, 做好功能分类, 同时各个功能以及任务间要保证逻辑清晰, 同时命名需要准确易懂, 避免使用专业词汇或者行业术语。

2.2 流程图设计

流程图是用简单的文字图形, 来说明应用界面当中任务过程不同环节的顺序以及关系。在移动应用的界面设计当中, 流程图同用户任务的过程、顺序以及决策是密切联系的, 主要目的是辅助设计人员理清思路, 从而设计验证应用界面当中各个元素关系以及逻辑方面的合理性。移动应用的界面流程图可以描述用户在使用移动应用过程当中的行为路线, 因此产品研发人员应当根据服务器的日志所收集到的用户数据显示用户在浏览应用信息架构方面的行为。移动应用流程图可以说是用户执行常用任务的主要路径。流程图是用户的目标路线地图, 用户的所有操作步骤都需要被认真考虑。用户在流程当中的操作, 系统应当给出及时的校验反馈, 比如用户面临选择的时候, 点击是或者否, 界面信息需要呈现正确或者错误之后的反馈信息, 还有相应返回的按钮。通常情况下, 界面的流程图是完整以及循环的操作指引, 因此为保证用户体验, 应当将流程图设计得简单顺畅。

2.3 导航设计

导航指引用户从一点转移到另一点, 通常在互联网网站的设计当中应用比较广泛。在网站当中, 因为所有的信息难以展示在一个页面当中, 这就需要提供页面间的跳转链接。导航是组织引导链接的媒介, 从而帮助用户顺利完成任务。除此之外, 用户还可以通过导航来了解网站页面与内容间的关系。因此导航是用户的指南针, 在体验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界面在导航方面也是由内容以及结构所组成的, 设计人员需要首先确定同内容相关的信息, 进而思考同实际内容有联系的导航结构, 同时根据应用、用户以及智能手机的特点, 将界面导航设计聚焦在用户的常用任务, 尽量删除不必要的信息。移动应用界面导航主要由主界面导航以及次级界面导航所组成, 次级界面导航是从主界面的导航分解来的, 作用是配合主界面导航样式让导航形成整体, 所以次级界面的导航样式设计应当保持单一, 而主界面导航作为导航系统的核心模块, 会直接影响到界面布局以及操作方式, 所以需要重点设计。

综上所述, 现阶段移动互联网应用爆炸式发展, 给应用开发人员带来巨大挑战。如何避免产品的同质化以及低质化问题, 让应用满足智能手机用户需要并适合用户使用, 从而提高应用的市场竞争力, 需要开发人员基于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界面设计活动特点去解决用户体验问题, 从而开发设计出人性化的应用界面以满足智能手机用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世良, 谷海颖.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402-405.

[2]唐京海等.人机自然交互过程中情态的识别与融合[J].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3:126.

[3]刘德寰, 刘向青等.正在发生的未来——手机人的族群与趋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60-162.

[4]周陟.UI进化论:移动设备人机交互界面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116-118.

[5]智力, 贾敏.体验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 2013.12 (10) :401-402.

[6]刘瑞芬.设计程序与设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97-99.

[7]尹定邦, 陈汗清, 邵宏.设计的营销与管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186-188.

上一篇:肺/防治下一篇:土建类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