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挂职(共12篇)
企业挂职 篇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在培养人才中承担着重大的任务,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 高职教师也面临着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形势下, 要求教师与时俱进, 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还需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同时要能掌握行业实时更新的信息及新技能。高职院校教师挂职锻炼是一个有效途径。基于此, 本文从高职院校教师赴企业脱产挂职锻炼的意义着手, 对高职院校教师赴企业脱产挂职锻炼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解决高职院校教师赴企业脱产挂职锻炼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1 高职院校教师建设现状
目前, 我国高职教师队伍来源主要是由普通教育的教师转岗而来, 高校毕业生和部分企业技术人才。大部分高职教师是从校门走进校门, 缺少社会实践和企业一线实践经验, 不了解社会和企业的新动态, 新经验。近年来, 高职院校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了一大批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他们专业理论强, 但大部分是“出高校, 进高校”, 没有工作经历, 在教学科研方面基本没有积累, 在专业实践方面也缺乏经验, 缺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教学中又缺少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 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用人需求, 导致“学校教的企业用不上, 企业用的学校未学到”, 培养的人才不能与企业有效对接, 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助推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即使是在学校工作多年的具有一定职称的教师, 也普遍存在专业实践技能薄弱, 知识和技术能力相脱节的问题。教师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造成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 实验实训教学很难有效地开展, 导致学校毕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差, 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得不到发挥。
相比之下, 国外好的高职教育对教师的技能是有相当高的要求。目前, 中国高职教师技能欠缺的现状严重影响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为提高教师技能, 高职院校教师赴企业脱产挂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 高职院校教师赴企业脱产挂职意义
高职院校建立相应的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 保障了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效果, 为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能到生产一线挂职锻炼, 身体力行地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 可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提升专业技能。深入企业, 能了解新动态, 洞察新需求, 必定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切合时代要求。同时也了解专业岗位群的具体要求及发展趋势, 获得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第一手资料, 有助于针对性适时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高职院校教师赴企业脱产挂职真正实现了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企业与学院教师共成长、企业与学院同发展的良性运转。企业实践不仅为教学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让教师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大量引用自己的亲身案例, 而且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作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引导。
3 高职院校教师赴企业脱产挂职存在的问题
现实中, 有不少职业院校在落实教师去企业的过程中, 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有客观的困难, 也不乏主观的推托。教师与企业之间缺少沟通的桥梁, 学校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打通这一环节, 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社会和关系找企业, 找单位, 困难重重。企业对教师进厂实习态度不冷不热, 甚至心存疑忌, 怕企业技术泄密, 怕影响企业的正常管理。
3.1 学校教师赴企业脱产挂职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学校教师赴企业脱产挂职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很多高职院校进行教师挂职时出现的问题。学校在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时疏于组织管理, 虽然学校和教师所在的部门对挂职锻炼提出了要求, 但要求笼统含糊, 不能有针对性地做出计划和安排。在很多情况下, 教师挂职锻炼变成了个人行为, 如由教师自己去寻找挂职单位, 自己决定挂职的岗位, 挂职期间工作和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缺乏有效的组织、监控和指导, 影响了挂职锻炼的效果。
3.2 挂职教师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挂职锻炼过程中, 由于对脱产挂职锻炼的目的和要求缺乏正确的理解, 使得教师对于自己的角色出现认识偏离。
高职院校教师压力大, 如教学任务重、科研任务重、职称评审难度大等, 挂职锻炼需要担任企业岗位职务, 无异于是到一个陌生领域, 又增添了新压力。另外, 大多数高职院校更主张在寒暑假进行挂职锻炼, 使得原本是教师教学期间压力缓冲释放的时间被新压力所挤占。而且教师挂职锻炼在评职定级方面并没有明确量化的指标, 教师挂职锻炼期间的津贴会因其不在岗而有所降低。因此, 高职院校教师挂职锻炼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3.3 挂职企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 企业在接收挂职锻炼教师时考虑到自身的利益, 在使用挂职锻炼教师的过程中未按自身员工标准使用。尤其是一些教师挂职锻炼的岗位涉及企业的机密, 企业往往不会让教师参与到企业的活动中。还有一些企业把挂职教师当成“贵宾”看待, 给其安排有名无实或有职无岗的工作;还有些企业考虑到挂职教师的挂职时间短、工作能力和技能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不安排具体的工作, 只给教师安排一些协助性、配合性工作。有的企业总觉得挂职教师是客人, 碍于情面, 一些企业表面上不得不接受教师来挂职, 实际上挂职教师却很难得到真正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企业这样的一些做法, 导致了挂职锻炼对自己的要求放松, 使得其无法融入到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 挂职锻炼实效性差。
4 问题解决的对策
挂职锻炼是高职教育中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不可缺少的环节。要想使脱产挂职锻炼达到预期的目的, 需要政府和学校的支持, 良好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
学校切实加强宣传, 统一思想认识, 使教师深刻认识到深入企业一线是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路径, 只有走进企业才能使自己的职业内涵得到延伸, 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提升, 从而激发教师强烈的求知欲和专业成长意识, 由外压转为内需。在学校制度层面加强规范, 给专业教师制定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或任职要求, 在评优晋级直至奖金福利等激励措施上给予调控, 逐步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在学校管理层面对全校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工作进行统筹规划, 增强计划性, 并在课务安排、时间协调、人员对接等方面对教师给予关照、提供方便, 让教师能够真正有需求、有积极性地走进企业, 汲取营养和真知。
企业搭建好平台, 增强吸引力, 企业要认识到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对本企业员工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技术革新、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要真诚为挂职教师提供实质性的岗位。
教师在挂职锻炼中首先要明确挂职锻炼的目的、作用和重要性等问题, 从思想上对挂职锻炼有明确的认识, 树立正确的观念。其次, 教师要加强与学校、企业的沟通, 将自己在企业挂职锻炼中碰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 请求学校及时出面进行调节。最后, 教师要加强自身管理力度, 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摘要:高职院校教师赴企业脱产挂职锻炼是其职业内涵得到延伸, 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提升的有效的方式。本文从高职院校教师赴企业脱产挂职锻炼的意义着手, 对脱产挂职锻炼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解决脱产挂职锻炼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脱产挂职,技能
企业挂职 篇2
一、 注重学习,不断提高政策和业务水平
到民营企业锻炼,首要的是克服下派锻炼“镀金”思想,要脚踏实地,一门心思想工作、一心一意干事业。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我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学习贯彻市三次 的要求和部署,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真正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二是加强业务学习。业务知识不在于一朝一夕就能学好,而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更好的掌握和运用。两年来,我认真的学习党的民族政策等业务知识,做到不说外行话、不办外行事,掌握工作主动权,为抓好分管的工作任务打好基础。三是向身边同志学习。从行政机关到企业,工作的对象、特点、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我甘当小学生,虚心向身边的同志学习请教,既汲取经验,搞好工作;又密切同干部群众的联系,强化了团队精神,提高实际工作水平。
二、 求真务实,民族工作取得新成绩
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即是上市公司,也是是一家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做好民族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公司党委将民族工作重任交给我,即是信任,也有期待。为此,我理清思路,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加强公司内部各族员工的团结,利用公司《**人》报纸刊登民族团结好人好事,穿插介绍党的民族政策,炒热民族团结氛围,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环境。另一方面,借助《中华民族报》、《**民族宗教》等报刊杂志宣传推介**公司在贯彻民族政策的先进经验,扩大企业影响力,
总结
二是抓好少数民族民族员工的维权工作。积极向公司党委建议,为清真饮食习惯的回族职工增加了副食品补助费,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三是活用民族政策为公司跑资引项。受公司委派,多次到国家民委、省民委争取流资贷款和项目资金。两年来,为公司协调流资贷款2 亿元,争取国家财政贴息764万元,争取无偿技术改造专项资金40万元,为企业发展增添后劲。四是展示民族成药精品,服务少数民族群众。XX年7月,公司组团参加由国家民委组织举办的XX中国乌鲁木齐清真食品暨民族用品博览会,在参展的`过程中,我认真做好组织方与企业间的协调联系工作,使参展工作圆满完成。同时以此次参展为契机,联系西北省份民委部门推公司产品,扩大产品在西北的市场占有率,并让利少数民族群众,使少数民族群众用得起**药品,用得放心。
三、 尽职尽责,服从服务于企业需要
在做好分管工作的同时,我坚持顾大局、讲团结,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廉洁自律,自觉接受公司党委的领导、监督和管理,服从服务于企业需要。坚持参加一年一度的祭拜革命先烈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洗涤净化灵魂;参与一年一度的义务植树活动,积极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与公司党员一起向贫困学生、孤寡老人和困难职工送去祝福和温暖,体现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展示大爱无疆的同胞之情,在公司举办的“烛光追思、祝福汶川”的善款募捐活动中献爱心,沉痛悼念汶川大地震死难同胞;参加XX年工作年会、第二届**与老区经济发展论坛、公司党建工作表彰暨庆祝建党88周年座谈会等重大活动,坚定服务企业的信心,激发干事热情。
企业挂职 篇3
关键词: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实践技能;企业挂职锻炼
一、商务英语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原则及必要性
1.遵循原则。商务英语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是提高其实践技能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学校对此十分重视,但受限于校企合作模式,教师企业挂职锻炼需要遵循一定原则。首先是针对性原则,即在专业目标明确的前提下,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企业岗位,比如商务英语专业最好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外贸公司或外资企业等;其次是前瞻性原则,即商务英语教师企业挂职锻炼不仅需要提升自身商务英语实践能力,还需要时刻关注和掌握本行业的产业现状和时代发展趋势;再次是实践性原则,商务英语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实质目的是提高实践技能,因此需确保挂职锻炼的实践性;最后是主动性原则,教师应该在企业挂职锻炼中体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动,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2.必要性。商务英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既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同时又能熟练地掌握商贸运作,能够独立处理商务过程中的专业性英语事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师通过企业挂职锻炼来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技能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来源多是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其在英语表达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但在商务专业方面缺乏足够的实践,因此下企业挂职锻炼对商务英语教师而言十分必要。
二、商务英语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实践实施
1.制订实践计划与实践目标。学校层面应结合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的实践计划,比如以每年的暑假或寒假作为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的时段。此外,学校还应针对商务英语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设置专项费用,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校企合作项目。此外,时间计划的制订以及校企合作项目的设置需以明确的实践目标为指导,学校应制订明确的实践目标,确保商务英语教师挂职锻炼获得良好效果。实践目标的设定主要侧重三个方面:一是学习外贸流程知识,了解国外礼仪等专业知识;二是收集教学资料,结合实践开展教学研究;三是结识企业专业人才,聘请为商务英语专业兼职教师。
2.实施多样化企业锻炼形式。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商务英语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可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具体措施:一是岗位交流互换模式,学校与企业互派培训与实践人员,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下企业岗位锻炼,企业专业人才去学校兼职教学;二是委派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去企业兼职,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提升实践技能;三是短期培训模式,学校与企业建立双向培训机制,定期派送商务英语教师去企业培训。
3.发展多元化实践活动途径。首先,学校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确定教师实践岗位,并询问注意事项、公司规章,确定教师实践内容与工作任务;其次,注重企业实践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教师虚心学习,掌握行业发展情况;再次,注重企业实践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相结合,将企业商务运作中涉及的商务英语部分事务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创设实践情境;然后,加强对外贸流程的分析和研究,教师将企业外贸流程在教学中给学生展示,增加教学的实践性;最后,教师通过企业锻炼来提升自身形象,以企业员工的角色完成企业商务英语事务运作。
三、商务英语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成效分析
从商务英语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实践效果来看,教师收获很大,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将企业实践运用于教学中,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大大提高。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教学思路,对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设计等环节带来极大的帮助。此外,教师企业挂职锻炼不仅提升了商务英语实践技能,且对企业的用人要求有了直观的了解,对于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直接的帮助,间接提升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总之,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无论是从教师自身素质层面,还是从学校教学层面都有积极的意义。
商务英语教师企业挂职锻炼虽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仍存在一定困难和局限,尤其在校企合作方面,构建校企双赢模式最为困难。一方面,教师挂职实践较短,还要兼顾教学,这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压力较大;另一方面,由于教师与企业正式员工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多数企业考虑到成本问题并不愿意接受教师挂职,这也造成了校企合作的困境。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应重视校企合作,努力构建校企双赢模式,为教师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企业挂职 篇4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理论基础、教育水平, 这时专业教师的发展目标, 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人力资源基础。高职院校传统的专业教师培养手段在新时期已经表现出不适应实际和不适应市场的缺陷, 必须进行方法、思想上的创新, 以此来确保专业教师水平和能力的长期发展, 进而能够实现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赴企业挂职锻炼是近一段时间高职院校推出的一项重要策略, 对于亟待发展的专业教师来讲有着重要的价值, 应该看到赴企业挂职锻炼存在的问题, 要加强制度建设, 以思想工作和辅助工作为手段, 为赴企业挂职锻炼的专业教师创设优良的环境, 在持续沟通和有效协调的基础上, 形成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机制, 在全面提升专业教师能力和素养的前提下, 加速高职院校的发展。
2. 专业教师挂职锻炼的意义
2.1 提高挂职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
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来源于高校的毕业生, 在学历和学位上虽然有优势, 但是在实践工作经验, 处理专业生产、管理和服务问题的能力上还有较大的差距, 这会造成高职院校教师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脱节, 进而会造成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授课时的困难。而将专业教师指派到企业之中, 使其参与到实际生产、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 这样不但可以实现对教师知识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更能够得到专业技能的发展, 而且还能够使专业教师了解到市场的趋向和技术发展的动态, 为后续的专业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对于专业教师驾驭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及时调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和方向
专业教师进入到企业可以展开对专业的调查和研究, 实现对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的跟踪, 进行形成市场需求和专业发展的科学判断, 这样有利于在专业教学中实现教学重点的改进, 通过课程体系的调整、教学大纲的变革形成对市场的改变, 以培养重点和方向的及时调整做到高职院校教育水平和综合发展能力的提升。
2.3 密切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
通过专业教师有效地沟通可以整合企业资源和高职院校教育资源, 不但使学生获得实习和实训的锻炼, 更可以利用教师专业和理论方面的优势实现对企业发展的促进。这样就能够形成高职院校、企业共同进步的格局, 并且有利于专业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3. 赴企业挂职锻炼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3.1 运行机制不健全
由于赴企业挂职锻炼这项工作开展不久, 而且相关主体诉求又存在很大差别, 导致当前没有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来确保赴企业挂职锻炼的管理, 这容易形成企业对专业教师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 高职院校有失去对专业教师的有效控制, 导致了各种问题的产生。特别是在赴企业挂职锻炼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机制, 最终影响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成效[2]。
3.2 缺乏必要的思想指导
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企业都没有对专业教师形成行为管理和思想指导的体系, 这会导致一些教师在赴企业后产生对挂职锻炼的负面心理, “混时间”的心理在相当数量的教师中普遍存在。这些教师没有看到赴企业挂职锻炼的真正价值和长远意义, 只留心做表面文章, 丧失了对赴企业挂职锻炼这一宝贵机遇的利用
3.3 没有全面地沟通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是赴企业挂职锻炼的三个主体, 由于三方面诉求不同, 有没有有效地配合机制, 导致三方面不能进行全面地沟通, 这会大大降低赴企业挂职锻炼的价值, 影响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效果。
4. 提高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效果的思考
4.1 完善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应该利用教师挂职锻炼的技术对教师的成长进行干预和管理, 要建立专门的机制来促进教师挂职锻炼积极性的提高, 要形成对挂职锻炼教师的政策性倾斜, 保障教师获得必要的奖励与支持, 并做到物质上和待遇上的全面提高, 形成对挂职锻炼工作运行的良性循环机制, 这时当前高职院校迫切应该解决的问题[3]。
4.2 促进专业教师的心理转变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思想工作, 让教师理解挂职锻炼的价值与积极意义, 明确参与挂职锻炼对自身的发展作用, 使教师能够端正对挂职锻炼的心态, 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服务于企业生产, 实现挂职锻炼的综合目标, 加速完善和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4]。
4.3 较强交流活动
高职院校应该采用主动的做法, 积极与挂职教师和企业展开多种形式的交流, 了解教师和企业的实际需要[5], 同时也把高职院校的要求和希望传递给教师和企业, 使学校、教师和企业之间能够无缝沟通, 形成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局面, 加速高职院校的创新与改革。
结语
通过本研究对挂职锻炼这一活动的分析, 我们应该看到高职院校执行挂职锻炼政策的重要性, 也应该看到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实现挂职锻炼的必要性, 新时期, 高职院校要继续发挥挂职锻炼的优势, 通过机制完善和不断沟通来确保这一政策的实际效果, 将挂职锻炼的专业教师真正培养成专业过硬、动手能力强、教育教学水平高的专家型教育者, 进而实现对高职院校各校改革和创新的支撑, 在锻炼和培养出一直优秀教工队伍的同时, 开发出高职院校教育变革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关锦文.到企业挂职锻炼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36) :36-37.
[2]侯建国.关于加强河北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9) :87-88.
[3]郑春贤.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思考[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08, (02) :50.
[4]许琰.浅谈如何突破职业教育教师下企业难的瓶颈[J].江南论坛, 2007, (11) :52.
企业挂职锻炼总结报告 篇5
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高文香
一、背景介绍
在2010年7月20至8月30日的暑假期间,本人到乐山沙湾区长兴铸钢有限责任公司挂职实习,长兴铸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有八年发展历史,主要从事铸锻件、有色金属铸造机械加工的企业。以西部企业为中心,该公司绝大部分业务是来料加工,经营范围主要是生产一些加油设施厂、水利发电厂、水泥厂、矿山开采场、医疗设备等企业设备、设施的零配件,服务过的客户有乐山市肿瘤医院、乐山东方电机厂、山峡水电站等,现有企业员工126人,总资产为13718万元。在企业我的主要工作是协助销售部进行销售工作,熟悉企业的销售流程与销售架构及营销策略,由于我在大学所学习和目前所教授的课程都与市场营销专业有关,还有本人曾经在北京飞利浦灯具有限公司工作的经历,使得本人对该公司的实际业务还是比较熟悉的,但作为第一次来到钢铁企业销售部门实习,对该行业的营销策略、行业使用的一些专用术语和产品特点都比较陌生,但企业对老师的挂职锻炼持较欢迎态度,给予我很多锻炼和学习的机会。通过这短短40天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以下就是本人对这次企业挂职锻炼的总结。
二、本人对教师挂职锻炼的思考
一)、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1、了解作为一家钢铁企业,由于钢铁产品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其交易行为有着与消费品不同的交易行为,采用直接渠道,其主要的销售策略
是客户关系管理,与老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发新客户方面则主要是通过网络和通过老客户介绍新客户的办法,通过这一些系列销售措施,保证在现有的产能下产品的顺利销售。
2、由于资金的有限性,该企业主以西部企业为中心,销售面比较窄,要扩大企业的产能和竞争力,还面临很多因素的制约,如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大的钢铁企业对市场的瓜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因此有必要整合整个生产流程,加强库存、与其他钢铁厂家合作开发新的附加值高的产品,并对不同的客户签订合作协议,本着互利双赢的原则,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保证在扩大产能的基础上扩大产品的销售。
3、营销人才的缺乏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发展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个人的社会关系成为了主要的营销渠道,该企业的网络销售是一个重要的销售平台,但由于人才的缺乏,制作简单、缺乏新意、画面粗糙,本人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该企业的网络售销平台做了一定的改进,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其它方面能力的提高
在长兴铸钢有限责任公司的挂职锻炼,我不仅学到了专业方面的知识,还学会了着眼全局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全盘考虑处理事情的工作方法;提高了办公自动化的应用能力,提高了处理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领导和同事们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也深深影响着我;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关心、支持、帮助时时感动着我。两个月工作,我拜了老师,交了朋友,开阔
挂职现象调查 篇6
作为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挂职对于干部的培养和锻炼,对于中国现实政治的运行,无疑具有深刻影响。
为了了解挂职在不同地区的运行状况,作者先后在河北武安市、湖南株洲市、吉林省吉林市、江西九江市等4个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和现场观察。在这4个点的调研中,作者不单搜集了大量的地方相关文件,还对54名地方干部进行了访谈,包括一场焦点小组讨论。
准程序化的政府实践
调查发现,挂职通常有四种形式:一是到下级机关挂职,即“下挂”,最为典型的是通常所谓的基层锻炼;二是到上级机关乃至中央国家机关挂职,即“上挂”;三是到其他地区的机关挂职;四是到国有企事业单位挂职。然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许多地方政府往往突破常规,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挂职锻炼形式。
尽管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专门的条例来规范挂职的运作,但各地都按照某种既定的操作方案安排不同挂职活动,而且各地已经根据实践发展出趋同的“准制度安排”。这种准程序化的政府实践方式,为比较不同地方的挂职活动提供了一个起码的依据,也是今后中央提供相关制度供给的基础。
各地在选派挂职干部时,不仅强调政治素质好和工作能力强,而且对年龄和学历都有硬性要求。如武安和吉林选派挂职干部时,规定年龄不得超过40岁;而株洲和九江则规定挂职人员必须在35周岁以下。至于学历,基本上清一色要求大专以上。此外,不同的挂职类型还附加一些特殊的标准,如到基层挂职往往强调热爱农村工作;到异地挂职则强调纪律观念和大局意识;到上级机关挂职往往是一些重要后备干部。
有人认为挂职人员的选派过程充满着权力斗争,比如一些单位领导更愿意将那些不服从自己领导的“异见分子”派出去,有些单位领导可能出于平衡的考虑将彼此不合的下属“挪”一个出去,还有的则是因为面临升迁但职位又不够而“暂时”被安排去挂职。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在挂职的选拔程序上,个人自愿所起的作用似乎更大。如果一个人自己不愿去挂职,不管领导怎么安排,不管单位怎么推荐,也很难成事。
接收单位的选择方式更多地跟挂职类型相关,跟地方政府的差别关联较小。颇有意思的是,异地挂职的启动有时取决于两地领导的人際关系。在异地挂职相对较多的两个调研地区,其成功背后都有着很强的人际色彩。
挂职人员的职务安排一般包括两种类型:一是虚职,如xx助理,农村工作指导员;二是实职,包括副县长、乡(镇)党委副书记、副乡(镇)长、副主任等党政副职和村党支部书记等少量正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下派挂职一般担任实职居多,而去异地挂职和“上挂”,绝大多数都是出任虚职。这种差别的出现主要跟接收单位的谈判能力有关,下级政府肯定要义务性地给“上面”派下来的人以实质性的锻炼;而上级政府和其他地区则可能出于种种顾虑而不敢让挂职人员担纲。
各地对挂职人员的管理与考核也基本上大同小异,而挂职的评价则涉及挂职成效与提拔使用。除九江外,其他三地的各种挂职文件,都清一色地规定了“挂职期满后,表现优秀的人员,可优先提拔使用”。像吉林,还将挂职成效分为“优秀”与“特别优秀”两个层次:对于经考核为优秀的人员,可优先考虑职称、职级晋升;对于特别优秀而且具备提拔条件的,要予以提拔重用。
尽管九江市委组织部的官员反复强调,挂职(哪怕表现很优秀)并不意味着提拔,它只是一种正常的干部锻炼途径,然而庐山区的挂职实践,似乎刚好与此说法相反。据笔者观察,庐山区的驻村挂职干部中,表现优秀的,基本上都被提拔了。
可见,不管是书面规定上还是实际政治实践中,挂职已经成为影响干部升迁的一个重要因素。唯一需要厘清的是,挂职在提拔条件里面占据多大权重,提拔依据的是组织部门的书面考核结论还是干部的实际挂职成效。
挂职出发点与效果的差距
调查发现,挂职的运作并不尽如人意,而是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挂职这项准制度的出发点和现实效果之间存在较大“出入”,影响了该制度的绩效。
从挂职人员、派出单位、接收单位三方分别来看,首先挂职人员自身存在认识偏差。有些挂职人员把挂职锻炼看做一个过场,将自己视做当地的一个“短暂过客”,认为挂职期间只需应付一下就可以。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们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满足于敷衍被动地开展工作,而非主动承担相应的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有些挂职人员(主要是下派挂职干部),则将自己置于挂职单位的约束之上,借助原单位的强势地位,无端干涉接收单位的工作,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这两种极端的认识,都偏离了挂职人员应有的角色定位,造成了负面效果。
其次,挂职人员派出单位有不少“尴尬”。参加挂职锻炼的人员,一般是年轻的、有培养前途的公务员,将他们派出去挂职,对于派出单位来说在短期内无疑是一种损失,特别是那些人员较少、工作量大的单位。而且在此期间,派出单位还要负担挂职人员的工资奖金以及一定量的挂职补贴,有的地方甚至要求派出单位作为对口支持单位而对挂职地区(一般是乡镇和村)进行资金方面的支持。有的派出单位干脆形象地将这种做法称之为“为他人作嫁衣”。正因如此,有些派出单位要求挂职人员兼顾原来的工作,而不是按规定彻底与之脱钩。在访谈的33名挂职干部中,挂职期间真正与原单位工作脱钩的不到50%。
同时,挂职人员接收单位颇有“顾虑”。一是职位安排上的顾虑。挂职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年,出于对挂职人员不熟悉情况和短期行为的担心,接收单位一般不敢安排主管或分管某方面工作的实职,而只是安排一些辅助性的虚职,这样挂职人员很难得到实际的锻炼。在一些沿海地区,前来挂职锻炼的干部太多,多的乡镇领导干部达到20多个,少的也有15~16个,这种“僧多粥少”的现实导致接收单位很难合理地给挂职人员安排工作。二是费用方面的顾虑。尽管挂职人员的工资奖金由原单位承担,但接收单位要为挂职人员提供相应的办公场所和经费,如果是挂领导职务,还要配备秘书、司机和小车,这些费用累计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对于那些财政收入较少的贫困地区来说,这无疑是一项沉重的负担。三是后果方面的顾虑。如果挂职人员的工作确有成效,接收单位负担上述费用还是值得的,但如果挂职人员的工作毫无起色甚至出现负面效应,接收单位无疑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制度的缺失
由于挂职牵涉到作为具体实施单位的组织部门、派出单位、接收单位和挂职人员等诸多行为主体,它需要极为精巧和完善的制度设计,否则其中的任何纰漏都会影响挂职效果。调查发现,挂职管理体制至少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改进。
一是实施单位、派出单位、接收单位和挂职人员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各主体的权限和责任有待进一步明确。二是对挂职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出现“真空”状态。作为实施单位的组织部门一般满足于结束阶段的考察,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接收单位的日常业务管理很难与组织部门的终期考核相衔接,而派出单位在人事行政上的管理则“鞭长莫及”,这种管理与考核上的“真空”,容易导致挂职人员放任自流甚至违法乱纪。三是挂职与提拔使用的关系。挂职是不是提拔的必要条件?如果是,它在提拔条件里该占多大权重?如何衡量挂职优秀与否?这些问题,各个地方的挂职文件中都未详细加以说明,只是笼统地规定“挂职表现优秀的,优先提拔使用”。四是全国缺少一部统一的挂职条例。目前对挂职进行部署和安排,都是依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专门文件进行的,缺少一部全国统一的条例。在《公务员法》中,挂职锻炼只是作为公务员的交流形式之一而被简单提及,缺少具体的操作性规定。
在调查中,笔者经常听到地方干部对于“制度匮乏”的感叹。他们告诉我,虽然制度并非万能,但若没有一项全国性的挂职条例或规则,开展工作时总感觉无所适从。
由于制度不足,在挂职中真正起着调节作用的是中国社会和政治文化,以及盛行于官场的各种“潜规则”。这些文化和“潜规则”,积极进步的成分很少,消极落后的成分居多。
例如,由于挂职后可以留任,个别事业单位成员将挂职当做转入国家机关的跳板;因挂职人员要到接收单位所在地区工作,那些家人分居两地的人将挂职变成了亲人团聚的好机会;有的干部借异地挂职之名,行旅游观光和走亲访友之实;还有的单位领导将选派干部挂职当做“发配”机关人员的合法手段。如果是带着上述目的去挂职,很难想象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接收单位出于不愿与人为敌,宁愿一团和气、与人为善的考虑,导致难于有效管理和评价挂职干部。
企业挂职 篇7
关键词:挂职锻炼,专业能力,桥涵基础施工,教学改革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合格一线技能型人才。鄂州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该校的重点建设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与管理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能胜任施工员及相关一线施工与管理岗位的高技能人才。要更好地为道路与桥梁企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需要一支敬业精神强烈、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扎实的专业师资队伍。然而, 在专业技能方面正是专业教师所欠缺的, 需要加强专业技能方面的锻炼, 到企业挂职锻炼就是提高专业师资队伍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挂职锻炼的收获
2014年暑期笔者被安排到中建五局吴楚大道工程 (西段) 3标B段项目部进行挂职锻炼工作, 该项目约5.2公里。起点位于武四湖西岸, 路线向东跨越武四湖, 至武四湖东岸, 路线全长5.177km。在项目上挂职的工作中, 笔者主要参与五四湖大桥工程的桩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这项工作正好对应着在学校担任的一门教学专业课程《桥涵基础施工》, 所以非常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内容, 跟随项目部的技术人员一起工作, 观察他们每一天的工作情况, 熟悉工作日程与工作安排, 熟悉工作流程, 熟悉每一项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并做好笔记, 把工作的细节如实记录下来, 进行归纳整理, 与施工技术人员探讨交流, 总结出与教学相关的内容, 为教学服务, 把施工现场的经验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 强化自己的“双师”素质。在挂职工作中, 主要接触了桩基础工程施工中原材料的检验、编写施工技术交底、控制工程质量、工程的质量检测与验收以及工程资料的编制与整理等工作内容, 这都是《桥涵基础施工》课程要培养的能力, 教学资料上的内容很多, 需要整理提炼突出教学重点, 才能和工程实际情况更好接轨。在与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过程中, 得知在基础施工中, 冲击钻成孔灌注桩在实际工程采用最为广泛, 施工工艺最为成熟, 施工经验最为丰富。在基础施工现场进行质量控制最为重要, 主要是施工员的工作职责, 他们都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管理, 保证工程质量。在工程施工过程质量员和施工员这两个职业岗位需求也很大, 这两个工作岗位要求有良好的团队配合和组织能力, 除了检查工程本身的质量, 还需要检查其它技术人员 (如试验员、测量员、资料员等) 的工作质量。因此两个职业岗位的要求很高, 涉及工程知识广泛, 工程经验丰富, 工作能力高, 但最重要的还是工作要踏实细心, 扎扎实实, 具备协同合作的敬业精神。在教学方面应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整理, 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素质的培养。
三、挂职锻炼对《桥涵基础施工》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 课程知识重构, 内容项目化。
职业能力是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 纯粹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 纯粹的工作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 只有当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 个体能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任务时, 才能说他具备了职业能力。因此对课程知识的重构要根据质量员和施工员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把课程内容项目化, 编制《桥涵基础施工》课程标准。具体将课程桩基础施工内容项目化为预制桩桩基础项目施工、成孔灌注桩施工两个子项目, 根据每个项目的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要求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教学项目, 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使知识、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有机结合。
(二) 强化教学主体, 调动自主能力。
在高职课程中, 打破以往仅仅关注“知识点”的观念, 引入结构观念, 不仅要关注让学生获得哪些职业知识, 更要关注让学生以什么结构来获得这些知识。现在的高职学生的现状是普遍学习氛围不够浓, 缺乏学习主动性。课程内容除了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外, 更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机会, 调动学生自主能力。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 围绕课程项目化的工作项目, 根据项目的实施工作过程, 对项目任务化。如成孔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子项目, 任务化为冲击钻成孔灌注桩施工、旋挖钻成孔灌注桩施工和人工挖孔桩施工三个工作子项目。以冲击钻钻孔施工子任务任务为例, 工作过程为:施工准备→施工定位→埋设护筒 (挂职项目上为下钢套筒) →钻机就位→一次清孔→下钢筋笼→下导管→二次清孔→质量检验→灌注混凝土成桩。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掌握冲击钻钻孔施工的施工过程, 能正确进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 具备质量员和施工员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 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实行综合考核, 突出团队精神。
团队是一个为实现共同目标或完成共同任务而紧密结合、相互高度依赖的组织。团队精神, 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 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 核心是协同合作, 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 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 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在当今社会中, 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都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教学中笔者把一个教学班的同学以4~6个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组成一个工作团队, 强调团队整体的成绩, 考核以团队为考核单位, 实行“团队成绩+沟通协作+职业素质”的综合考核。学习好能力强的同学要能带动其它的同学, 将任务分解, 任务分工, 同学各尽其责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增加相互间的信任度, 培养同学之间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职业素质。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融入时代气息, 使同学们适应现代化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需求, 使学生具备施工员职业岗位能力素质。
四、结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企业挂职期间, 笔者通过观察、虚心请教、动手实践的方法对桩基础工程施工有了深入的了解, 但是面对新的领域、新的产品和新的知识还是感到自身知识的匮乏, 才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只有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践运用相结合, 才能完全掌握专业技能, 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 《桥涵基础施工》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改革, 必须结合桩基础施工现场的生产实践进行改革, 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顾云华, 姚志平, 吴国庆.大学教师到企业挂职的实践与探索[J].市场周刊, 2007
企业挂职 篇8
1 现状分析:专业教师队伍年轻化, 专业知识结构要深化
1.1 我院旅游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的实践知识
我院教师可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 两者都毕业于高等学府。据了解, 专业教师只在自己学习时有过实习或实训锻炼, 大多数老师是在教学实践中边教学、边摸索。师资来源的“先天性不足”明显制约着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教师缺乏实践知识, 在教学中遇到相关的专业问题时往往力不从心, 很难把旅游现象或案例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中。这在年轻教师登上讲台的最初几年尤为明显。这种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以学科知识代替专业能力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教师发展的专业化程度。
1.2 我院旅游专业师资队伍现状之原因:走出校园, 走进校园的探索者
我院旅游专业都是出校园入校园的探索者, 实践能力较弱。这种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 无实践经验, 加之“专业要求”的迅速变化, 导致专业课教师从教时间越长, 实践能力越弱, 以至于只会按课本内容“讲案例”, 而不会真正“处理突发事情”。这种现象在专业课教师中最为明显。虽然部分教师具有旅游专业资格证, 但大都是“会讲不会操作、会操作不适应市场要求”, 与“双师型”教师的实质性要求相距甚远。
2 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专业教师入企业锻炼
2.1 旅游专业教师下企业是教学的需要
每个学校使用的旅游专业教材几乎都不大一致,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绝大多数院校所使用的旅游专业教材均是“过期版”、“理论版”, 很少会有教学和出版时间很相近的教材。如《餐饮服务与管理》, 有2003、2006年版本, 甚至有1999年9月第三次印刷的教材, 这说明我们的教材太陈旧。而这些专业知识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旅游活动的要求。简言之:学生学的知识用不上!学生到了工作单位, 例如饭店, 得重新学习。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更新教材, 这一点永远赶不上旅游专业时代性明显的特点。只有在原有的理论上加入旅游新知识, 那么教师下企业锻炼就可以解决这个矛盾。下企业学习, 使得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加入专业知识的新“血液”, 使学生不仅有扎实的理论, 更有实际工作的基础, 走出校门, 就能走进企业, 走上岗位。
2.2 旅游专业教师下企业是专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是学校的主要“用户”, 要使学校的人才“产品”适销对路, 不仅要搞好市场调研, 选准专业发展方向, 而且要在微观层面开展校企合作。吸引先进企业提前介入学校教育, 争取在本地优势企业中形成相对稳定的客户群。对于学校而言, 过硬的师资力量是学校发展之根本。如何使师资过硬成为一个不得不研究的课题。在校企合作中充分发挥挂职教师的作用, 通过挂职锻炼, 引进先进的专业技能, 从而带动相关的专业发展。
2.3 旅游专业教师下企业是实现“双师型”教师的有效措施
“双师型”教师除具有“双证”外, 还应同时具备两种能力, 即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岗位专业知识与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后者是对高校专业教师的必然要求。注重知识整合要打破学科界限, 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充分研究教材, 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使教学内容在层次性、条理性和逻辑性等方面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规律。旅游教师在实际导游带团或星级酒店对客服务过程中能充分体会服务意识, 理解旅游产品的无形性、一次性和不可储存性, 理解个性化和标准化的兼而有之。专业教师的切身体会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一过程, 达到理解知识的事半功倍。
3 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 我院实施的教师挂职锻炼正处于探索阶段。学校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 慎重选择挂职单位, 精心选拔挂职教师, 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绩并实现了一定的社会效果。然而, 该项工作在很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笔者认为高校教师挂职锻炼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高校教师挂职锻炼从本质上看, 是高校与企业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 对高校而言应当将其作为加强实践教学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企业而言此项工作有利于提高部门人员的理论水平和部门工作质量, 并且能够缓解人员短缺等问题。因此, 高校应当适当考察相关企业, 了解其工作环境、项目等基本情况, 选派相应专业特长教师去挂职锻炼。对于专业教师一般以专业对口挂职为宜, 比如, 旅游专业教师可以到星级饭店或旅行社挂职、法律专业教师可以到司法部门挂职、物流专业教师可以到物流企业挂职。
第二, 高校挂职教师应当转换角色, 积极投身于挂职工作。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 由于高校的工作方式、工作环境与企业部门有所不同, 对于教师而言从高校到企业应当尽快融入挂职工作中, 而不是仅仅置身于外做些工作。因此, 在挂职过程中要注意转变角色。根据萧山科技学院教师挂职工作计划的总体安排, 笔者到宋城集团杭州第一世界大酒店挂职半年, 通过挂职工作, 实践体会到酒店工作的特殊性、行政工作的程序性、对客服务的灵活性, 深刻感受到在挂职工作中角色转变的重要性。
企业挂职 篇9
一、以人文的关怀接纳, 关注服务细节
挂职园长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幼儿园, 走进陌生的环境她们往往比较拘谨, 更有挂职园长表现得很紧张、不自信。因此, 我们首先以友好、平等的态度接纳她们。总园园长只要没有特殊事务, 都会亲自到场接待, 详细介绍我园的发展历程和团队建设、园区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并就挂职园长学习计划和活动安排征求意见, 使挂职园长感受到幼儿园对她们的重视和尊重。在学习期间, 总园园长、教育教学园长和各分园园长会分别陪同挂职园长, 随时与她们沟通交流, 答疑解惑, 听取建议, 提高学习的实效。
为使挂职园长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我们细致做好各项接待工作。挂职园长来园前, 我们与带队园长联系, 了解住宿、来园时间等信息, 告知园所的地址和乘车路线等。挂职园长来园后, 为每个人准备一份资料袋, 里面包括幼儿园简介、挂职学习活动安排、笔记本和笔, 使挂职园长对幼儿园的整体情况和学习安排有清晰的认识。每天安排上下午水果加餐, 中午午餐加菜等, 使挂职园长感受到幼儿园对她们的关心和照顾。我们还特别关注细节, 为大家的学习营造一个温馨、有序的环境。比如有时挂职学习的园长比较多, 为避免水杯混用, 我们会在每个杯子上贴上数字或图案, 便于园长们识别、使用。
二、以开放的胸怀共享, 搭建研究平台
在历次接待中, 我们一直秉承着一种共享的理念, 就是尽可能把我们研究的成果、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开始的时候我们也心存疑虑, 担心如果好的经验都让别人学去了, 我们的优势就没有了。但是总园宁园长经常说:“我们要有一种开放的胸怀, 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与大家共享, 从而让更多的幼儿园提高办园质量, 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她的言行激励着我们与挂职园长形成研究共同体, 共同行走在每一天的教育现场。
在挂职园长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提出一个观点:输入和输出要平衡。也就是说, 我们不仅要让挂职的园长们学有所获, 我们还要为她们提供表达和展示的机会, 从她们那里得到宝贵的经验和建议。因为挂职园长来自不同的园所, 都有各自的优秀经验, 她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教育现场, 甚至提出质疑, 会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这种近距离、跨园所的交流和分享, 形成了群体智慧的碰撞, 实现了双赢。
三、以严谨的态度规划, 精心安排学习内容
企业挂职 篇10
一、选派高校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的意义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高校年轻干部自身的素质与条件发展亟需前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 中国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十分期待这些高校年轻干部的加盟与帮助, 但这仅仅表明高校年轻干部前往乡镇挂职锻炼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同时, 选派高校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 选派高校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可以更好的锻炼我们长期处在高校环境气氛中的年轻干部, 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又是我国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同时, 没有经历过基层锻炼的干部们往往不具备比较开阔的工作眼见, 导致我们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也不利于我国别的工作的全面展开, 因此, 只有将这些高校的年轻干部派到基层去进行挂职锻炼, 才能更好地提升这些年轻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 选派年轻干部, 尤其是选派高校年轻干部到乡镇基层去进行挂职锻炼, 也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县的重要举措。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高校的年轻干部都是经受了十分全面扎实的理论学习的高素质人才, 选派高校年轻干部到乡镇基层进行挂职锻炼, 解决了乡镇对一系列急需人才的需求。再次, 选派年轻的高校干部前往乡镇基层进行挂职锻炼, 是促进我国高校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在乡镇基层的挂职锻炼中, 高校年轻干部可以更好地摆脱学校书生意气的严重影响, 对我国基层的社情民意进行更全面, 更通透的了解和掌握, 才会更好地将自己所学应用到改善人民生活, 富强国家发展的实际中去,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培养个人的求真务实观念, 更好地培养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培养驾驭复杂社会环境与局面的能力, 提升其作为一个国家干部该有的能力与水平。
二、选派高校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的做法分析
选派高校年轻干部前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是很好地提升我国干部能力与水平的重要途径, 也是一件十分谨慎与浩大的工程, 我们对于高效年轻干部前往乡镇挂职锻炼的选派是十分谨慎的。首先, 在对挂职干部人员的确定上, 我们一定要在高校年轻干部可以接触到的范围内张贴十分醒目的通知, 在高校年轻干部们自愿参加的前提下, 根据原干部对年轻干部骨干的推荐过程中, 积极结合各个岗位的现实需要, 选取适宜岗位需要的年轻干部下到乡镇基层去进行更好的锻炼, 在整个高校年轻干部下乡镇基层挂职锻炼的过程中, 一定是结合所涉及人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挂职岗位的岗位特征决定的。其次, 在将高校年轻干部派往乡镇挂职锻炼之前一定要对高校的年轻干部实现定点定量的培训, 将所前往乡镇的基本情况告诉被派遣的高校年轻干部们, 从而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明白派遣到乡镇的主要目的, 这样的派遣活动才是更具有针对性的, 也是对于高校年轻干部更具有深远的影响。再次, 要对这些接受选派的高校年轻干部们的岗位进行全面的运行情况检查, 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有利于将这些岗位进行统一管理, 从而也可以将这些参与岗位培训的年轻干部们在乡镇挂职锻炼的全过程进行一个整体的评价和考察作为他们今后提升的标准之一。这样做的目的有利于这些参加培训的高校年轻干部们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与参与精神。也只有这样, 这些被派遣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高校年轻干部们才可以在乡镇的挂职锻炼的过程中得到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最后, 在被派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干部挂职锻炼结束后, 建议所有参与挂职锻炼的高校年轻干部进行一个比较完整的后续交流会, 这种小型的交流会有利于参与挂职锻炼的高校年轻干部们针对自身情况进行一个整体的检讨, 在多方的相互交流中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对自身工作的全面认识, 也可以将这些经验更好地运用于其它的工作过程中。
三、针对高校年轻干部赴乡镇进行挂职锻炼并取得成效的分析
在将高校年轻干部们抽调到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过程中一方面无疑取得了更好地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的作用, 另一方面无疑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与完善我国现有的干部队伍, 进一步提升了我国乡镇工作的效率和可行性。在被派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干部们被普遍认为进行比较好的自身素质, 责任心和事业心乃至竞争意识都比较强, 他们具有相对而言比较开阔的视野, 具有比较敏捷的思维方式, 在这些被派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高校年轻干部们一旦对乡镇工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和体验后, 便开始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高素质、高责任感、高效率的特点, 能对自己所分配的相对适合发挥自身专业能力的岗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思考, 甚至可以更好地提出一些相对而言具有建议性的意见和建议, 使得乡镇许多以前没有解决的难题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 使得乡镇许多并不属于常规化的工作进入正轨, 提升了乡镇工作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 为推动乡镇经济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更加长远的发展。同时, 在将高校的年轻干部们抽调到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过程中, 十分有利于培养与挖掘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们, 长时间的深入了解与讨论, 这些年轻干部们自身的能力与特点都完全被人们所认同与熟知, 同时, 他们在面临新的突发问题时的应变能力与所作出的反应都是对他们自身能力的一个完整的交代与展示, 对于增加我国后备干部的储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另外, 乡镇工作复杂、工作条件又相对比较艰苦, 在对多种情况的体验与考察中, 对年轻干部们各项能力的集中锻炼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大家都很清楚的明白21世纪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 中国干部的能力大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因而将高校年轻干部选派到乡镇进行挂职锻炼不仅锻炼了中国干部的自身潜质与能力, 也有利于中国未来的进一步更好更快的发展。最后, 将这些高校的年轻干部们抽调到乡镇进行挂职锻炼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行政管理的透明程度, 这是因为将一些年轻干部们选派到乡镇去进行挂职锻炼, 由于他们对乡镇的情况不甚了解, 需要乡镇各个部门之间的通力配合才能将乡镇的全面情况更好地展示给这些刚刚融入乡镇集体的新干部们, 在整个乡镇情况的介绍管理过程中, 乡镇的各个部门更需要更好更全面的配合, 这样就有利于乡镇许多情况的公开透明, 同时, 将这些思想相对比较公平正义的高校干部们派往乡镇本身就对乡镇的许多工作是一个很好的监督过程, 在对整个挂职锻炼的总结过程中, 派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干部们也纷纷表示乡镇的工作还是比较公开透明的, 这也是侧面反映了我们所强调的将高校年轻干部派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还是十分有利于乡镇工作行政管理的公开透明的。
四、针对高校年轻干部被派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不足的解决措施分析
在将高校的年轻干部们派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过程中还存在的各种问题, 需要采用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改进。结合一些已经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提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 一定要尝试着提升挂职锻炼工作的科学性, 这主要体现在进行挂职锻炼的前期选拔过程中, 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乡镇岗位的需求实际, 要结合所选派干部们的自身实际实行分配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和水平。第二, 一定要树立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 主要是针对在挂职锻炼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干部们进行一定程度的表扬与嘉奖, 从而提升干部们对挂职锻炼的积极性。第三, 一定要尝试着积极提升挂职锻炼的力度, 经过我国干部管理办法的总结, 挂职锻炼对于提升干部的素质队伍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的, 因而, 各个相关部门一定要采取更加科学的方式对选派干部队伍进行把关从而更好地提升干部素质, 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摘要:人才辈出的时代对我们年轻的干部提出了更多更切实的要求, 尤其是诞生于高校中的年轻干部, 更是由于长时间在高校中从事了许多主要与学生、与提升课堂质量相关的锻炼而渐渐远离了这个社会许多更切实际的需要。中国的乡镇由于结合了中国许多现实的国情因素, 充分展示了一个完整国家生活生产的完美缩影, 因而, 高校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是十分有必要的, 充分总结高校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的实际, 我们也能得到许多有意义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年轻干部,乡镇挂职锻炼
参考文献
[1]黄文涛, 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的实践与思考[J],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挂职年轻干部的角色定位 篇11
一、变“挂职”为“任职”。由于挂职干部在责任、权力、义务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往往容易出现原单位鞭长莫及管不着、现单位无名无分不好管的现象。因此,挂职年轻干部要正确对待挂职干部这一特殊身份,把挂职当任职,在心理上克服三种不良倾向。一是克服临时观念。挂职锻炼一般为一到两年,最短不少于三个月。虽然挂职有期限,但挂职年轻干部要安下心、沉住气,强化扎根观念,把挂职当做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和重要财富,真正工作在基层、心思在基层,努力提升自身的领导能力和水平。二是克服自傲心理。挂职干部一般来自上级机关,有一定的职务职级,学历层次比较高,专业知识比较扎实,思路比较开阔,和基层干部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但不能因此而自大自傲,感觉自己高人一等,官气十足,颐指气使,指手画脚,更不能认为基层干部都是“泥腿子”、“土把式”而瞧不起人家,应该谦虚谨慎,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把基层干部当知己,与普通群众交朋友,展示自身的良好形象。三是克服畏难情绪。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年轻干部离开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到条件相对比较艰苦的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所遇到的困难多,矛盾复杂。面对这种情况,年轻干部不能怕苦畏难,消极应付,而必须坚定信心,勇于迎接挑战,敢挑重担,与当地干部群众同甘共苦,通过在基层艰苦环境中的摸爬滚打来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增长才干。
二、变“客人”为“主人”。一般情况下,挂职干部的行政关系、工资关系都保留在原单位,在挂职单位不占编制、不拿报酬,因此往往被基层单位奉为上宾,礼遇有加。对此,挂职年轻干部要有正确的认识,要不做“客人”做“主人”,不做“看客”做“干将”,工作做到三个主动。一是主动请缨。年轻干部要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尽快熟悉基层情况,熟悉分管工作。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专长和优势,找载体、搭平台、争项目、求发展,在穿针引线、牵线搭桥、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主动沟通。一方面,主动与挂职单位人员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双向交流,坦诚相待,以心换心,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身错误,弥补不足;另一方面,主动向原单位领导汇报挂职情况,争取信息、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帮扶。三是主动参谋。对挂职单位的重大事项,要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向主要负责人反映,为其决策提供参考。对需要决策表态的事情,既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又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力争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切不可固执己见或人云亦云。
三、变“镀金”为“充电”。有人认为,年轻干部在基层挂职是一个“镀金”的过程、补基层经历课的过程。对此,年轻干部要有清醒的认识,端正动机,把挂职锻炼当做一次“加油”、“充电”的好机会,勤奋学习,探求新知。一是善于学习新知识。年轻干部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自觉摒弃陈旧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和领导方式,主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二是善于积累新知识。除了学习政治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外,年轻干部还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学习经济、管理、法律、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做复合型人才。三是善于追踪新知识。对于代表未来发展和前进方向的新文化、新技术、新成果,年轻干部都要积极关注、及时追踪和认真学习了解,培养自己宽广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科学的决策力。同时,要坚持学用结合,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联系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联系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把理论学习与推进工作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领导能力和知识水平,使挂职经历真正成为自己的一笔宝贵财富。
企业挂职 篇12
一、“校区共建”学生党员挂职街道存在的局限性
“校区共建”学生党员挂职街道取得了一定成效, 实现了社区服务、社区育人的双重功能, 但“校区共建”模式由于制度、现实、社会环境的原因, 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目前, 大学生挂职街道, 承担社区服务的功能, 但青年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学习, 活动范围也主要在学校, 进入街道开展各种服务的时间受到限制, 从学校到服务地点的距离也成为服务效果受限的现实因素, 出现对社区帮扶对象服务的不连续性, 同时也降低了社区服务的质量。作为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校区共建”平台, 同样缺少服务的过程监控、评价体系, 在挂职过程中出现空间、时间、服务的不连续性。
二、学生党员挂职街道的网络模型的实现
为扩大服务的时间性、有效性, 延长服务的空间, 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在培养和教育过程的管理, 建立基于网络的“校区共建”服务平台模型, 实现服务功能的最大化显得尤为重要。社区服务系统主要是在居民居住集中的住宅小区设立电子服务智能终端, 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等技术的应用, 使居民通过智能终端足不出区, 就能享受到各种便利服务。基于网络的“校区共建”服务平台模型的基本功能包括: (1) 挂职人员管理系统:实现对挂职街道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个人信息、工作情况、服务质量进行管理; (2) 社区弱势人群管理系统:全面掌握社区弱势群体, 实现群体的动态管理; (3) 服务呼叫系统:社区弱势群体通过共建平台建立互动信息交换, 完成社区服务的各项预约、查询和需求服务; (4) 社区服务评价系统:对社区服务进行全过程监控和评价; (5) 远程教育应用系统:教育是社区居民关心的问题, 而网上教育更是一个发展方向, 通过共建平台, 实现专业职业技能学习的远程教育平台, 使社区居民可以在社区的网络环境下, 实现网上课程的在线点播、直播和学习; (6) 虚拟图书馆应用系统:社区用户向共建平台提供服务请求后, 由共建平台调用虚拟图书馆的集成服务, 集成服务执行引擎根据定义执行各个真实图书馆的服务方法, 并把服务结果整合, 返回给用户; (7) 社区休闲娱乐系统:点播电影、电视、歌曲, 提供出行、旅游、住宿、医疗、宾馆等信息, 丰富家庭文化生活; (8) 心理帮扶系统:提供社区居民心理档案建设、检索和统计、心理测试、结果评价、心理案例分析等功能, 同时支持在线咨询等功能; (9) 社区服务调度系统:在异地的网络环境下, 实现社区服务的并行进行, 充分利用在线资源。
“校区共建”平台, 能为社区管理与服务提供统一的支持环境, 并以它作为各挂职部门的集成框架, 支持各类异构环境系统的要求, 以便满足不同社区居民用户的需求。社区服务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相应的配套服务提供支持, 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信息集散中心, 提供信息的服务商将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送到社区服务系统, 服务终端从系统中获取所需的各类信息, 在这种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过程中实现了服务功能。只有信息服务系统而没有服务商提供服务内容, 就像有高速公路而没有车。因此, 在平台实现过程中, 必须充分考虑平台的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
1. 学生党员挂职街道的网络化模型体系结构
学生党员挂职街道的网络化模型采用三层C/S结构。三层C/S结构能方便地和Internet捆绑起来, 从而使社区服务的C/S应用扩展到整个Internet范围。同时, 三层C/S结构通过将用户业务逻辑集中到中间层, 使系统获得了对业务逻辑的独立性, 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具有用户界面简单、支持各种网络结构和异构平台等优点。
学生党员挂职街道的网络化模型, 使用Web技术、Java技术和CORAB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第一层为客户端浏览器, 客户端通过Http发出请求, Web服务器接受请求, 并将结果返回客户浏览端, 在执行请求的过程中, 如果为静态页面, Web服务器直接将结果返回给客户, 如果是一个动态页面, 包括网页中镶嵌的Java所产生的Class文件和Jsp程序, Web服务器将通过公共网关接口执行结果, 并将结果返回给Web浏览器, Web浏览器负责信息的显示, 包括二维及三维图形数据的显示。第二层为中间层, 负责进行业务逻辑处理, 包括Web服务器和RMI服务器, Web服务器接受来自客户端的请求, 并传递请求到RMI服务器, 第三层为数据处理层, 客户查询数据将SQL请求发送到RMI服务器, RMI服务器上的存根再将SQL请求发送到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处理层负责处理SQL请求, 将结果发送到中间层, 中间层再将结果发回到客户端。
2. 社区服务流程管理的设计和实现
在社区服务过程中, 服务活动一般表现为任务创建、任务通知、网上服务、服务评价。作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服务流程管理的任务是对社区服务的整个形成过程进行控制、评价, 并对服务过程进行跟踪、延续。
为了有效的进行社区服务流程的管理, 必须建立一个包括服务过程中所有重要特性的结构化的过程模型, 该过程模型描述了构成社区服务工作流的各过程步骤在逻辑上的串、并行关系。为此, 首先必须确定所有有关的过程步骤, 通过对过程步骤的分析, 将它们抽象成一些构成社区服务过程的基本的任务单元, 通过对这些基本的任务单元的有机链接来构造不同的社区服务管理过程。每一个基本任务单元都有至少一个入口和至少两个出口 (如图1-1所示) 。在任务入口部分需要给出任务的完成模式、任务参与人员列表以及任务的工作对象等;在任务出口部分需要提供任务活动的成功和失败等出口。
过程模型确定以后, 则可以将过程模型中的每一个过程步骤与功能对象相关联, 并通过功能对象来对工作流中的各过程步骤进行控制。同时, 每个功能对象也需要同能执行或接受这项任务的系统用户、用户组或角色等相关联 (如图1-2所示) 。
通过系统的社区服务工作流管理功能, 用户可以对社区服务过程中各种复杂的过程进行管理。图1-3显示了一个典型的社区服务管理的处理过程。在该工作流程中, 社区服务的发起者如某个个人、某个小组或某个部门发出服务申请书, 社区服务工作流管理模块将申请书发送给有关的挂职人员, 进行服务批准的过程。假如申请没有获得批准, 社区服务工作流管理模块将会向服务的需求者发送有关信息, 整个过程就此结束。如果服务申请得到批准后, 社区服务工作流管理模块将会向经授权的执行者发送服务任务单。接下来执行者根据任务单对需要服务的对象进行网上服务。服务过程结束后, 再经过评价系统的评价过程, 如果检验得到通过, 社区服务工作流管理模块将服务对象的相关属性存入档案库, 同时向下次可能为该对象服务的所有挂职人员发放通知书。
同时, 在社区服务工作流管理模块中运用并行工作的思想, 通过分析和修改传统的串行工作流程方式, 并对服务形成过程中的各个工作步骤进行有效控制, 可以使一些服务工作过程得以并行执行, 从而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社区服务质量。
3. 权限的设置和管理
作为一个实用的信息系统, 要求不同用户在特定的阶段数据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 并要保证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易于管理和监督整个系统的运行。
“校区共建”平台从组织社区服务过程和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 要保持社区服务的完整性、有效性、一致性和安全性, 要求系统中应该包含强大的权限管理功能, 以实现对参与服务过程的人员进行适当的权限设置和管理。
首先, 要求在构造系统时, 需将社区服务人员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划分, 使每个服务人员分属于不同的服务组。一个服务组可以包含多个不同的服务人员, 而一个服务人员也可以属于多个不同的服务组。此外, 可以通过角色定义的方法来为不同的服务人员指定不同的角色, 并使他们与服务关联起来。同样, 不同的服务人员可以属于不同的角色, 同一角色类型也可以包括不同的服务人员。所以, 我们可以根据各个服务人员所属服务组或角色的不同, 来规定其在社区服务系统中所享有不同的功能操作权限和范围。典型社区服务人员角色包括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家教人员、义工等。
在角色定义时, 为了便于角色的管理, 可以采取一种层次式的角色结构。即将具有最少权限的角色置于角色结构的最底层, 从它们开始通过逐层赋予新的用户以新的权限, 从而派生出处于不同层次并具有不同权限的新角色。同时, 处于更高层次的角色将自然继承了更低层次角色的所有权限 (如图1-4所示) 。
权限管理通常是通过为服务人员、服务组或角色定义不同的规则来实现的。规则是服务人员执行某项活动必须满足的一个或多个简单的或组合的条件的逻辑集合。多种规则可以组成规则库。服务人员在请求执行某项服务活动开始后, 首先需要检查该活动的执行者是否具有执行此项活动的权限 (如图1-5所示) 。只有当用户权限检验获得通过, 社区服务人员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否则, 社区服务人员请求将被拒绝, 系统将通知社区服务人员其无权进行该项活动, 活动同时也将会终止。
此外, 因为社区服务过程中, 要求社区服务系统还要能够实现动态权限的管理。如在社区服务过程中, 社区服务活动设计者拥有对活动计划的修改权限, 但到了签审阶段, 设计者就只能拥有对其设计的计划的浏览权限。动态权限管理的实现, 能够更加有利于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4. 服务跟踪及评价
学生党员挂职街道参与社区服务, 网络化模型的建立解决了必须到现场的难题, 做好服务评价成为衡量党员挂职社区参与服务取得效益的重要标准, 同时也成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的重要途径, 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评价标准、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通过Web模式由被接受服务的社区居民进行评分, 同时系统通过过程监控, 组成服务对象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的跟踪评价体系。
三、结束语
学生党员挂职社区网络化模型的建立, 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服务范围, 解决了服务时间的限制, 增加了服务人群, 同时也是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利用信息化渠道, 直接参与社区服务的新途径, 学生党员可以通过现实服务和虚拟服务相结合的方式, 体验社区服务, 增加服务的自觉性, 扩大社会的接触度, 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社区的多层次育人环境, 使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能接触到社区这一社会基层单元的真实情况, 了解社会发展状况, 通过自身专业服务社区。
通过网络化服务模型, 加强学校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 通过评价体系, 增强对服务效果的了解, 街道办通过评价体系, 可以形成挂职街道到选拔人才的新途径, 将优秀的挂职党员吸收到社区。网络化服务模型在技术层次提供了新平台, 但人的思想是多层次, 需要于更多的教育化形式相结合, 形成科学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宏勇.基于NET平台的社区服务系统的研究和实现[J].2006.11.8.
[2]王小敬.社会信息化的崭新服务模式[M].上海信息化, 2002 (2) .
【企业挂职】推荐阅读:
企业挂职总结10-26
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总结08-08
企业挂职工作总结09-02
挂职重点企业工作汇报06-27
企业挂职锻炼心得体会10-09
赴企业挂职锻炼申请书07-09
新疆派少数民族干部赴在疆中央企业挂职07-29
大路镇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赴重点企业挂职帮扶11-21
从高校选派人才到企业挂职工作会上的发言10-23
挂职干部挂职情况报告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