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权采矿权(通用12篇)
探矿权采矿权 篇1
造成目前在探矿权、采矿权流转的过程中出现的较为混乱的局面, 既存在行政机关体制上的原因, 也与人民法院认识不统一, 司法确认不到位有关。因此, 当务之急在于对此类案件合同效力的认定和处理原则确立一个统一的标准, 这个标准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关于探矿权, 采矿权转让合同的效力问题
按照《中户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六条、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三条和第十条规定的内容, 对此类合同效力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把握:
(1) 对于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六条、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情形, 当事人签订转让合同并且经过了审批管理机关的批准的, 认定转让合同有效。
(2) 对于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六条、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情形, 当事人签订的转让合同没有经过审批管理机关的批准的, 按照《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 认定转让合同未生效。
(3) 对于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六条、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情形, 当事人签订转让合同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 应当认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六条的禁止性规定, 认定转让合同无效。
2 对于变相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合同效力的认定
对此类合同效力的认定应当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把握:
(1) 当事人签订的承包合同中约定将采矿许可证项下的矿山全部或者部分承包给他人进行采矿, 开采出来的矿产品由承包人享有, 由承包人自负盈亏, 独立核算, 可以按照《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 视为以承包方式擅自转让全部采矿权或者部分采矿权, 认定为无效合同。
(2) 对于变相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认定, 要注意从合同的条文、当事人的履行情况以及争议的标的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在合同中约定了将全部或绝大部分股份、合伙份额进行转让, 明确了涉及矿山企业财产及相关权证的移交, 在实际经营中原来的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已经完全退出了矿山的经营管理, 由新的经营者进行管理, 诉至法院后争议的主要标的系矿山企业及相关权证的归属、投资及收益等, 在审理中能够确认实际是变相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合同。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 (三) 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规定认定合同无效。如在合同中仅约定了部分股份、合伙份额进行转让, 不涉及矿山企业财产及相关权证的移交, 在实际经营中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未发生变更, 在审理中不能过确认实际是变相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合同, 可以认定有效。
3 合同未生效和无效后的处理原则
3.1 合同未生效的处理原则
按照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 》第九条的规定, 对于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六条、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情形, 当事人签订的转让合同没有经过审批管理机关批准的, 至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应当认定该转让合同未生效, 在判决主文中列明。具体可以区分两种情形处理, 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进行处理。如果已经实际履行的, 可以比照合同无效的处理方式, 判决双方相互返还。
3.2 合同无效的处理原则
在涉及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合同被认定无效后, 法院应当判决双方相互返还财产及投资、收益和收取的费用。在确定上述投资、收益的数额时应当注意一下几点:
(1) 加强法院的释明工作, 引导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鉴于目前的现状, 起诉到法院的绝大部分案件都没有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而很多当事人又多按照有效合同的认识来起诉, 和人民法院认定的合同效力不一致。从而导致当事人提出的继续履行合同、支付转让款及违约金等请求不能得到支持, 但就返还财产及投资、收益问题又未能主张和举证。因此, 对于此类案件, 要认真审查合同的效力, 如果通过审理符合上述合同无效的标准, 应当及时对当事人进行释明, 告知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 并引导当事人对需要返还的投资、收益等进行举证。
(2) 认真审查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
对于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要经过双方当事人进行质证, 对于达不到要求的证据不予认定。对于投资、收益数额较大, 证据材料众多, 法院难以凭借自身力量进行认定的案件, 可以委托相关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但在委托鉴定时要注意, 提交鉴定的全部材料必须在法院的主持下有双方进行质证, 双方当事人均予认可的资金才能提交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对于双方当事人由争议的证据, 应当由法院按照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审查, 符合条件的才能作为证据提交鉴定机构。
4 对于多次转让探矿权、采矿权均未经批准的合同效力的认定和处理原则
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未经审批管理机关批准, 擅自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 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改正, 没收违法所得, 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 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因此, 对此类案件的审理, 法院既不能判决相互返还, 大量追加当事人也不现实, 并且当事人所主张返还的探矿权、采矿权其取得的程序也不符合法律规定, 可以考虑对当事人就返还探矿权、采矿权的诉请予以驳回。就此类案件向行政主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书, 由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的内容进行处罚, 责令当事人改正。如无法改正的, 可以考虑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 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在行政主管部门作出了相应的处罚决定后, 当事人就投资等损失问题提前诉讼, 因此时已经不涉及采矿权的归属问题, 人民法院可以进行受理, 按照过错责任进行判决。
探矿权采矿权 篇2
受让人:?????? (以下简称“乙方”)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务院《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规定和《四川省古蔺县岔角滩井田(煤矿)探矿权采矿权拍卖成交确认书》,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本合同。
第二条?甲方依法将拍卖标的“四川省古蔺县岔角滩井田(煤矿)探矿权采矿权”出让给乙方。
探矿权采矿权出让范围:面积7.55平方公里,海拔标高+1000~+100米,范围由以下9个直角坐标拐点圈闭:
拐点xy拐点xy?
13111140356094702311435035610590?
3311434035614311408035611840?
5311400035612400631125613120?
73111060356104708311132035610280?
9311100035609670
勘查开采矿种:煤。
甲方向乙方提供《四川省川南煤田古叙矿区岔角滩井田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报告》。
第三条?本合同出让的探矿权有效期2年,自颁发勘查许可证之日起计算;本合同出让的采矿权有效期30年,自颁发采矿许可证之日起计算。
第四条?本合同出让的标的仅为探矿权、采矿权,不包括土地使用权及其他物权。
本合同出让的探矿权不得延续、转让;出让的采矿权在符合法定条件时,可依法转让和抵押,转让、抵押的有效期不得超过采矿权有效期。
第五条? 四川省古蔺县岔角滩井田(煤矿)探矿权采矿权拍卖出让价款总额为人民币大写???????? 万元(小写¥????? 万元)。此价款不包括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登记费、采矿权登记费及其他有关法定税费。
拍卖成交后,乙方同意在签订《四川省古蔺县岔角滩井田(煤矿)探矿权采矿权拍卖成交确认书》之日起15日内(含节假日,下同)缴纳成交价款的40%(含履约保证金在内);在签订本合同之日起30日内再缴纳成交价款的30%,余款在签订本合同之日起60日内全部付清。
甲方指定收款单位、开户银行及帐号:
收款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国土资源局
开户银行:市农行国窖广场分理处
银行帐号:1664xxxxxxxx2222
第六条? 乙方在本合同签订之日起3个月内,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备齐相关资料并持缴清全部拍卖出让价款凭证到甲方办理探矿权登记手续。
甲方在受理乙方探矿权登记申请之日起40日内,依法为乙方办理探矿权登记手续,颁发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
第七条? 乙方应当在探矿权有效期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备齐相关资料,到甲方办理采矿权登记手续。
甲方自受理乙方采矿权登记申请之日起40日内,依法为乙方办理采矿权登记手续,颁发采矿许可证。
第八条?乙方在受让的探矿权采矿权范围内所进行的勘查、采矿活动,应当遵循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履行各项法定义务,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乙方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九条?对矿区范围内的矿产资源,乙方必须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采用科学的采矿方法开采,依法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生态及地质环境。
第十条?乙方在矿产资源勘查、矿山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涉及土地、林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事项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其法律责任及发生的费用由乙方承担。
第十一条?因国家重大建设项目需要,影响本合同履行的,按照国家届时的法律法规规定和有关政策处理。
第十二条?本合同规定的出让期限届满,本合同自行终止。乙方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土地复垦等法定义务,并办理采矿权注销登记手续。
乙方如需继续开采本合同约定的矿区范围内剩余煤炭资源,应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向甲方提出采矿权延续登记申请。符合继续办矿条件的,甲方可依照届时法律、法规的规定将采矿权出让给乙方。但乙方未完全履行法定义务或者存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情形的,甲方有权不批准乙方申请。
第十三条? 任何一方对因发生不可抗力且自身无过错造成延误或者不能履行合同义务的,可不负违约责任,但必须采取一切必要的补救措施以减轻造成的损失。
第十四条? 乙方逾期未付清本合同约定的探矿权采矿权拍卖出让价款或逾期不办理探矿权、采矿权登记手续,视为自行放弃探矿权、采矿权,所交履约保证金和已交探矿权采矿权拍卖出让价款甲方不予退还,乙方无权要求获得本合同约定的探矿权、采矿权,甲方有权对本合同约定的探矿权采矿权再行出让或以其他方式处理。
第十五条? 乙方在取得本合同约定的探矿权6个月内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地勘单位,依据地质勘查设计,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乙方在取得本合同约定的采矿权6个月内必须开工建设,开工建设后3年内必须投入采矿生产。乙方逾期不进行勘查或者逾期不投入采矿生产的,视为自行放弃探矿权、采矿权,甲方有权终止本合同。因不可抗力造成勘查、开工建设延迟或者逾期投入勘查、采矿生产的除外。
第十六条? 因甲方过失致使乙方未能按期取得本合同项下的探矿权、采矿权,给乙方造成经济损失的,由甲方依法赔偿。
第十七条? 本合同订立、效力、解释、履行及争议的解决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和管辖。因执行合同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八条? 本合同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和盖章后生效。
第十九条?本合同采用中文书写,合同的中文正本一式捌份,双方各执肆份。
甲? 方(签章)???????? 乙?方(签章)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
(签字):??????????? (签字):
浅析矿山企业采矿权的流转机制 篇3
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第6条第2款中对采矿权予以了界定: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取得采矿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称为采矿权人。《物权法》清楚地将矿业权归入用益物权,确定了在学界备受争议的矿业权的法律属性。《物权法》第123条规定,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受法律保护。根据采矿权的法律内涵,可以看出其带有支配权的性质,是权利主体在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基础上享有的对特定区域矿产资源的勘查、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排他性的一种定限物权。其本质就是经行政特许授权而产生的准物权。物权是绝对权,具有可对抗世间一切人的效力。权利人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可以绝对实现自己的意志,更主要的是,除了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一个第三人都负有不得侵害权利人合法权益的法定义务。因此,《物权法》将采矿权纳入物权范畴,强化采矿权的物权属性,可以切实保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也为采矿权流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二、采矿权流转市场的形成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矿产资源实行国家所有、国家开发政策,并未运用物权或产权机制,主要依靠政府直接管理监督探采企业的办法,开采矿产资源。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走向国家所有、分散开采利用模式,并确立了物权性质的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两种权利。《矿产资源法》第3条明确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分别申请,经批准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并办理登记”。这表明取得采矿权应当通过严格的行政程序来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采矿权只是一种行政特许权而非民事权利。矿产资源因其不可再生性及对国计民生的不可或缺性,国家应当运用行政之力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采矿权依法流转的前提当然是采矿权主体从矿产资源所有者(通常是国家)手中取得采矿权。因此,采矿权的出让形成了以资源所有者和采矿者为市场主体的一级市场或称初始市场。相应地采矿权主体在其权利实施过程中因其他原因将其权利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此形式的流转即形成了采矿权的二级市场。其中采矿权二级市场的实现是以一级市场中采矿权的有偿取得为前提的。
我国起初并无采矿权的二级市场,1986年《矿产资源法》并未以物权的指导思想规范采矿权,对采矿权仍然实行由国家无偿授予并不得流转的制度,致使私营、外商等多种采矿主体出现后,国家对地质勘探工作的大量投入却被各种形式的矿山企业无偿占有,严重侵害了国家利益。随着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制度建立后,对于矿产资源利用的物权化和可流转性提出了挑战,因此,1996年修改后的《矿产资源法》改变了采矿权绝对不可转让的规定,以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为核心,确立了采矿权的有偿取得和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可依法转让的法律制度。采矿权作为一项具有诸多用益物权特性的物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和利益的体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中采矿权由于行政授权无偿取得不得流转的制度,抹煞了采矿权的趋利特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这直接导致了我国长期以来自然资源的低效利用和严重浪费,而修改后的《矿产资源法》和国际通行机制接轨,明确了采矿权的可流转性,为我国采矿权流转机制的形成与完善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采矿权的流转方式
采矿权的流转主要指在二级市场中的流转,具体表现为采矿权的转让、抵押、出租和承包等方式。
(一)采矿权的转让
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的采矿权的流转形式主要是有偿转让。这里首先应明确,采矿权是由矿产资源所有权所派生出来的一种他物权,二者之间是母权利与子权利的关系。采矿权人通过依法有偿取得采矿权,并通过占有使用矿产资源进而获得收益。当采矿权主体因各种情况不再需要这个物权时,必须通过法定程序来进行采矿权流转。但应该明确,采矿权的转让不是矿产资源所有权的转让,无论什么人或单位,不按照《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进行的采矿权转让都是非法和无效的。同时也应明确,由于采矿权支配的客体所具有的不动产性质,采矿权在不同主体间的有偿转让时,必须经国土资源管理机关的登记和批准。
我国《矿产资源法》第6条第2款和《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3条第2款均规定:已经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因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企业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需要变更采矿权主体的,经依法批准,可以将采矿权转让与他人。因此在经原许可或批准单位批准的前提下,采矿权的转让只限于取得采矿权的企业的资产或企业变动而发生转移,也就是只有负载于原企业的变动而变动,不得单独转让给他人。具体而言,采矿权可能因下列原因而发生转让:
1.企业兼并导致采矿权的转让。这项内容设置之目的,在于化解现实中相当企业资金有余但开采能力欠缺的尴尬局面,他们可以通过兼并具备开采能力的企业而完善自身的采矿资质,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这比通过自身技术上的集结力量扩大规模而具备采矿权主体资格要快而且容易得多。这也一定程度促进了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2.企业破产拍卖导致采矿权的转让。在采矿企业破产的情况下,对企业资产的拍卖也必然会包括对采矿权的拍卖。在这种拍卖当中,竞买人若认为原主体的采矿设施还存有使用价值,可为采矿权的行使提供便利,那么,采矿权和相关资产的竞买就会合二为一;否则必然会出现单独竞买采矿权的情况,此时采矿权的转让已非原采矿权主体的自愿行动,而是在破产管理人与权利受让方之间进行的。应注意,整个拍卖过程应受到国土资源管理机关的严格监督,对参加采矿权拍卖的竞买人是否符合采矿权主体的资质要求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资质要求的禁止参加,以免导致程序资源的无谓浪费。
3.因企业的具体需要导致采矿权的转让。有些采矿权主体因为本身的具体情况会自愿转让其采矿权。例如在取得采矿权以后,由于某些非人为的因素导致企业丧失了开采能力,或者在法定时间内不能开始其开采活动,如不转让就会被终止其采矿权主体的资格,那么采矿权主体往往会把其未行使过的采矿权有偿转让出去等。对此类情况,国土资源管理机关应对采矿权的转让条件严格审查,以避免在转让采矿权的外形下,为牟取暴利而倒卖采矿权的违法行为发生。
(二)采矿权的抵押
采矿权抵押已成为国际化趋势,在许多情形下采矿权是一项最保险也是最有价值的财产,因此我们在基于引进外资及先进技术的需要而向外国银行贷款时,将采矿权作为抵押物往往是外国银行的首选。
对于采矿权能否抵押,我国大多学者对此持否定意见,理由是所谓权利抵押权,是指以不动产他物权为标的而成立的抵押权,是担保物权,依照物权法定意义,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创设物权,而我国现有法律没有明确将采矿权列为可以抵押的财产范围,所以,采矿权不能抵押。笔者认为,《担保法》第34条规定的可以抵押的财产中虽未明确将采矿权列为可以抵押的财产,但同时规定“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也可以抵押,采矿权作为财产权的一种,属用益物权,用其抵押融资以发挥资产的最大经济效益,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其他法律法规也没有“采矿权不得抵押”的强制性禁止规定,根据民法中“法无明文禁止即是许可”的原则,以采矿权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的履行也是实现其财产价值属性的一种形式,其抵押应当是合法有效的。将于2007年10月1日实施的《物权法》使得采矿权抵押的法律效力进一步确定化、合法化。该法第5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第123条规定:“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将采矿权明确归属于用益物权。同时,第180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其中第(七)项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这条规定改变了《担保法》关于可抵押财产包括“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的规定,大大扩大了可抵押财产的范围。因此,采矿权抵押并无法律上的障碍。
采矿权抵押贷款既为矿山企业解决了融资担保难的问题,也充分发挥了采矿权作为物权的担保价值。对于银行来说,资金收回的可能性是左右其放贷与否的砝码,而抵押物的价值及社会需求度又直接决定了贷款的能否收回。矿产资源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利益必然导致采矿权拍卖时竞买者的络绎不绝,这在极大程度消除了银行放贷的后顾之忧,所带来的积极效应便会使资金融通更加顺畅,因此采矿权成为银行最理想的抵押物之一。另外,对于因采矿建设需要而向银行贷款的情况,银行在要求其以采矿权作为抵押的同时,还可以要求贷款企业必须把贷款全部用于矿山建设和矿山开采之中,并将所形成的矿山设备一并抵押,在其不能还贷的情形下可将用贷款购置的机器设备、建设的矿山工程等生产投入与被抵押的采矿权一起进行拍卖还贷,已经形成的生产规模和矿山生产提供的便利条件既有利于抵押权的实现,又同时避免了因重复建设而导致的资源浪费。
(三)采矿权的出租和承包
与抵押采矿权类似的是,对于采矿权的出租和承包,法律也未做出明确规定,如上文所述,采矿权只有在特定情形下才可以转让。除此之外,在其他任何情形下变更采矿权的,均不符合法律规定。这种法律界定的真空导致了现实中以出租、承包的形式将采矿权移转他人开采的现象大量涌现。对此,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15条虽然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但强大的利益驱使使得现实中擅自承包出租采矿权的现象屡禁不止,由此造成的严重危害后果显而易见:一方面采矿权被出租承包后,大多采矿权人对矿山的开采从生产到经营完全放任不管,而承包方或承租方为在有限期限内获得最大效益,必然采取采富弃贫的短期行为,使得国家“合理科学地利用矿产资源”的原则形同虚设,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由于规避了主管机关的行政审查,承租方或承包方的采矿资质无从保障,这不仅使登记管理机关在发证时对采矿权人的资质审查成为无用之功,而且还为安全开采和有效利用矿产资源深埋了隐患。因此,对采矿权出租和承包立法上应尽早地予以明确和规制,以健全完善其管理体制。
四、立法建议
采矿权会计核算初探 篇4
一、采矿权的会计确认
在对采矿权进行会计确认时, 一般按照规定将其确认为资产。企业通过支付采矿权价款的方式获得国家出资形成的采矿权, 在取得后享有在规定区域内开发、获得矿产品并通过转让、出售等方式取得收益的权利。这一过程符合资产在企业中的一般常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做出了定义: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由于采矿权无形态, 且具独立性, 能够从企业中分离并转让, 满足可辨认性的特点。因而, 我国规定采矿权为无形资产。但是, 由于, 采矿权与其他无形资产相比较具有投资额大, 使用周期长, 风险大等特点, 在现有计量模式下, 还存在一定问题。
二、采矿权的会计处理
采矿权在日常的企业活动中主要有取得、分期缴纳、摊销、计提减值准备、对外投资、转让这几项会计业务, 在会计处理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 采矿权的取得根据我国法律相关规定, 按采矿权取得方式来区分, 主要有三种:
(1) 出让方式, 通过参与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方式从国家登记管理机关取得。该方式分为招标出让采矿权、拍卖出让采矿权、挂牌出让采矿权。 (2) 申请方式, 适用于法律法规另有规定以及主管部门因特殊情况不进行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采矿权。 (3) 转让方式。采矿权转让是指采矿权人通过出售、作价出资、合作、重组改制、出租、抵押等方式从出让方取得。
企业以不同方式取得采矿权, 会计处理不尽相同。 (1) 通过出让方式取得, 借记“无形资产—采矿权”, 贷记“银行存款/现金/其他应交款——应交采矿权价款”。 (2) 通过申请方式取得, 借记“无形资产——采矿权”, 贷记“地质勘查生产/银行存款”。 (3) 通过转让方式取得, 借记“无形资产——采矿权”, 贷记“银行存款/实收资本”
(二) 采矿权的后续计量及核算采矿权的后续核算包括交缴采矿权费用及摊销, 计提减值准备、对外投资及转让采矿权等事项:
(1) 分期缴纳。借记“其他应交款——应交采矿权价款”, 贷记“银行存款”。
(2) 摊销。采矿权作为无形资产, 应按照规定, 以收益年限平均分期摊销, 计入各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贷记“无形资产——采矿权”。
(3) 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依据会计稳健性原则, 应对可能出现减值迹象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对采矿权来说, 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年末对已入账的采矿权进行减值测试, 检查该项采矿权预计给企业带来的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如果出现明显减值迹象的, 就对其提取减值准备。借记“营业外支出——采矿权减值准备”, 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采矿权”。由于采矿权在提取减值准备后, 很少出现价值转回的情况, 因而一般不予转回。如果确实各种政策影响和市场不利因素已消除, 并且使得原计提过减值准备的采矿权价值又得以恢复时, 应当在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借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采矿权”, 贷记“营业外支出——采矿权减值准备”。
(4) 对外投资。以采矿权进行对外投资的前提是补交齐采矿权价款或按规定转增资本。借记“无形资产——采矿权”,
贷记“银行存款/实收资本”。投资时, 会计处理如下:借记“长期股权投资”, 贷记“无形资产——采矿权”。
(5) 转让采矿权。转让采矿权的前提是补交采矿权价款或按规定转增资本。借记“其他应交款——应交采矿权价款”, 贷记“银行存款/实收资本”。在获得转让价款后, 借记“银行存款、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采矿权”, 贷记“无形资产——采矿权”。其差额, 贷记“营业外收入——无形资产收益”科目或借记“营业外支出——无形资产损失”科目。
三、采矿权会计处理的问题及改进
现在的采矿权会计处理主要存在的问题为矿产品的核算成本偏低。现有的采矿行业的矿产品成本仅包括制造费用, 即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交通, 人力等各项费用, 并不包括原材料费用, 因此, 矿产品的核算成本中不包括也不能体现矿产资源的价值, 由此造成了矿产品的核算成本低于实际成本的现状。作为采矿企业, 他们意识不到矿产资源的价值, 又在销售过程中获得高额利润, 导致采矿企业对矿产资源开始了无节制的开采, 加速了资源的消耗, 使得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完善的应用, 影响着我国的矿业技术进步及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应设立科目核算矿产资源的价值, 并将其列入成本。如将采矿权设立为一级资产类科目, 下设矿产资源科目, 余额反映存量, 发生额反映矿产资源的流量。采矿权这一长期资产的价值随着资源的开采逐渐转移到资源产品中去。取得采矿权时, 其会计处理为:借记“采矿权——矿产资源”, 贷记“银行存款/实收资本”。待形成矿产品时, 其矿产资源价值逐渐转移到矿产品中去, 其会计处理为:借记“生产成本”, 贷记“采矿权——矿产资源”。这样, 不仅使得矿产品的成本更为真实, 也使采矿企业充分意识到矿产资源的价值, 抑制了资源的浪费, 实现了节约式开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应具备的条件 篇5
探矿权、采矿权转让是指探矿权、采矿权人依法将探矿权、采矿权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作价出资、合作、重组改制等。探矿权、采矿权的出租、抵押,按照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管理,由原发证机关审查批准。
各种形式的探矿权、采矿权转让,转让双方必须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办理变更登记手续。采矿权人不得将采矿权以承包等方式转给他人开采经营。
(一)转让探矿权的具体条件
.时间条件:自颁发勘查许可证之日起满两年,或者在勘查作业区内发现可供进一步勘查或者开采的矿产资源。
.投入条件:完成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第一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 2000 元;第二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 5000 元;第三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 10000 元。探矿权人当年度勘查投入高出规定额的,高出部分可计入下一个勘查年度的勘查投入。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力的原因,致使勘查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探矿权人可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申请核减相应的最低勘查投入的报告;登记管理机关在收到报告 30 日内批复。
.权属条件:探矿权属无争议。
.缴费条件: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了探矿权使用费、探矿权价款。
.其它条件: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它条件。
(二)转让采矿权的具体条件
.时间条件:矿山企业投入采矿满一年。
.权属条件:采矿权属无争议。
.缴费条件: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了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
.其它条件: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它条件。
探矿权采矿权 篇6
关键词:矿产资源;地质找矿;探矿权立项选点;地勘单位;资料开发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地质找矿工作则承担着矿产资源稳定供给的艰巨任务。近年来,伴随国家和社会资金找矿投入的不断加大,地表有露头、有民采信息的矿点多已进行过勘查工作。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探矿权立项选点工作,使地勘经费有效投入,为国家找出更多的矿产资源,已成为各地勘单位面临的一大问题。以湖南省为例,“十一五”期间,仅省级专项财政用于全省地质找矿工作的投入年均在1.5个亿左右,若加上中央和社会资金,年均近4个亿。大好形势面前,部分地勘单位却苦于找不到好的项目,亦或是项目立项依据不足,错失了良机。
新形势下的探矿权立项选点工作,关系国家资源保障和地勘单位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不容忽视。
1 区域和矿种的选择
探矿权立项选点工作,要以国家和市场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突出对重要成矿区带和重点矿种的评价。在区域的选择上,应着眼于在成矿地质条件有利、资源潜力大、已开展过一定基础地质工作的区域和已发现重要矿床(区)的周边地段上做文章;在矿种的选择上,要以国家急需、区内紧缺和优势的矿种为主攻对象,如“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将重点开展铜、铁、锰、金、铅锌、煤炭等矿种的勘查工作。
区域和矿种的选择应符合各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即应围绕规划明确的重点勘查区域和重点勘查矿种展开,避免在禁止勘查区域和禁止勘查矿种上做无用功。
2 技术方法浅谈
探矿权立项选点工作有别于区域性的成矿预测研究,其目标范围相对较小,一般是在几个至几百个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和已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寻找目标矿种的成矿有利因素,确定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地段是否有开展勘查工作的必要性。
(1)确定目标范围
目标范围的确定主要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和以往地质工作情况,对于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且已提交过成矿预测报告、1∶5万地质矿产调查报告、面积性物化探调查报告等成果资料的区域应成为研究重点;已发现大中型矿床(区)的周边地段亦是探矿权立项选点的重要目标。
(2)全面收集资料
目标范围确定后,即应到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或其它藏馆单位查询并收集区内以往地质成果资料,包括历年来所形成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重砂、遥感及科研成果等资料;在已发现大中型矿床(区)的周边地段开展工作,还应收集该矿床(区)的勘查报告或生产成果资料等。资料的全面收集是探矿权立项选点工作的重要一步。
(3)资料开发研究
对已有资料的二次开发研究,要结合近年来形成的找矿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并将其贯穿于开发研究的整个过程。在特定的地质背景下寻找某类型的矿床应具备什么样的地质条件、主要的控矿因素是什么、成矿的直接与间接标志是什么、此处与同类型矿床在矿产示踪信息方面有何异同、新的找矿方法可否适用?带着这些问题去分析,找资料、研究资料、重新认识资料,提高资料开发的深度,以使“死”资料变为“活”资料。在资料的开发研究过程中,有的可以直接发现良好的找矿线索,可作为探矿权立项的重要依据,但对于隐伏、半隐伏矿和难识别的矿,则需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方能确定是否有必要、有依据进行立项。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隐伏、半隐伏矿的立项,物化探资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信息来源,特别是1∶5万化探扫面圈出的异常。对此类异常的评价,不能以单一的认识模式去对待,要配合物探、遥感等资料以及地层、构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含矿地段和含矿地层、构造成矿的可能性。以湖南省城步县平滩矿区钨矿预查为例,该项目的立项建立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的W、Sn等综合异常基础上,结合1∶20万重力异常和矿区岩体、构造开展资料综合研究,成功获批省级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勘查项目。该项目前期的勘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发现了规模较大的钨矿脉1条,目前已转入普查工作阶段。
(4)圈定勘查范围
根据主要的控矿因素预测矿床产出的空间位置,从而初步圈定拟设探矿权的范围。圈定范围时应将物化探异常浓集中心、含矿地层(段)、成矿有利构造等圈定在内,沿走向和倾向合理外推。范围的圈定要避开铁路、高速公路、水源地及风景名胜区等,充分考虑勘查及资源开發可能带来的安全和环境问题,同时,要符合《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
(5)踏勘与信息核实
立项申请范围初步圈定后,即应组织技术人员进行野外踏勘与信息核实。踏勘中应结合已有资料对区内地层及含矿性、岩体、构造等情况进一步认识,如有可能,采取少量样品进行化验分析,增加项目可行性论证材料,便于编写立项报告。信息核实工作主要是到省国土资源厅和市、县国土资源局查询申请范围是否符合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区内矿业权设置情况等。若存在问题,应及时进行范围调整。
(6)编写立项报告
立项报告的编写应符合省国土资源厅规定的大纲要求,对区内地质情况及以往地质工作情况要真实、客观的反应,立项依据阐述合理、充分。为减小勘查投入风险,在矿产示踪信息不是非常明确、前景把握不大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开展预查工作,即先期开展一定的地表工作和少量的探矿工程验证是否有进一步工作的必要。
3 结语
新形势下的探矿权立项选点工作,其核心是有的放矢的做好以往资料的二次开发研究。此项工作对地质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且需要对目标区域的地质矿产情况有相当程度的熟悉,难度不小。虽然如此,只要地勘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必将在探矿权立项选点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尔臻,金丕兴.关于开展二次资料开发的几个问题.吉林地质.1994年3期.
[2]卢作祥,范永香.成矿预测研究的几个问题.地球科学.1982年3期.
浅议勘测阶段探矿权的评估 篇7
一、评估勘测区程度的调查
对于勘测阶段的定义, 本文所指的勘测阶段就是指在市场中, 国家对于寻找固体矿物的一个通用的称呼, 这是一个矿业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个矿业为主的企业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勘测, 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 建设与开发, 矿上的生产, 闭矿。所以这里所说的勘测阶段仅仅就是一个开始的阶段。而在这里所讲的就是勘测矿产, 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并找到矿产。勘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选区研究, 踏测, 登记注册探矿区, 详细野外和室内工作, 进行地质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测量, 靶区的验证, 靶区的证实。
具有开采背景而为勘测探矿权的一般有着以下的特征:矿产的资源埋藏条件十分好, 有一些矿产流露在地表, 借助地表露头和极少量的探矿就有条件进行边采边探的方式;矿产的质量或者规模较小, 在以往的开采技术和矿产市场上不能开采;随着矿产品的价格以及采选的技术进步, 该矿产资源的质量可以满足目前最低工业的水平, 以及通过现有的技术开采依旧可以获利。
对勘测探矿权的价值分析, 对于具有开采背景的勘测阶段探矿权的价值而言, 一般是处于初级勘测阶段, 属于探矿权的空白地, 但是矿产品的开采活动可以表明这一类的探矿权在目前具有一定规模数量资源的矿产地, 对于矿产资源开采就可以获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矿产资源的所有权是归国家所有的, 一般都是在对价值进行评估之后, 通过竞价的手段缴纳价款之后才可以获得, 通过招标或者拍卖的方式才能顺利出让。
现在的初级勘测公司在勘测阶段也是越来越重要了, 由于勘测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勘测公司最重要的不是规模化生产, 初级的勘测是要求高度的灵活, 对勘测阶段十分重要, 大型的矿业公司, 可以对勘测进行前三个阶段, 这也是一个系统的运转。
二、勘测阶段的投资以及收益
对于勘测阶段的投资与收益的基本特征, 勘测阶段属于一个高风险领域, 而投资中会蕴含着极大的风险, 勘测的项目一般只有不到2%的最终能够成为一个长期的矿山项目, 绝大多数都是在勘测阶段的时候终止, 勘测的项目少数是在预可行研究和可行性上终止, 所以勘测的项目究竟是不是能在最终得到回报收益, 主要的就是看勘测地质筛选靶区, 这取决于矿产区的找矿能力的见解和方法, 选取的找矿模式是不是正确, 以及野外的实际经验, 最后就是所用的找矿技术是否先进。
对于勘测阶段的评估原理, 探矿权与矿产资源是相互依赖的, 如果矿产资源极少, 探矿权就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探矿权的价值是体现在已经探到的和以后未来有可能探到的资源上, 对于处于在勘测阶段的探矿权而言, 选择好区域是非常重要的, 就是首先要根据勘测程度估算资源的总量, 能够估算出资源储量的区域, 就可以估算资源储量为基础按照收益途径的评估方法和评估价值, 而不能估算出资源总量的地区, 就应该以将来有可能找到矿产资源的前景作为最重要的考虑, 优先的是采用市场的途径, 最后考虑的才是成本途径的评估方法来估算其价值, 所以这一类探矿权的储量区和无储量区的价值的总和, 就是这个探矿权的总价值。
对于勘测阶段的投资回报的特点, 第一点就是投资和回报没有任何的相关性, 因为这是与其他企业最大的不同, 投入不管多少, 如果在勘测阶段没有很好的选择, 就有可能得不到一点回报, 但是也有可能得到和惊人的回报, 这些都是探矿权的风险, 所以对于勘测阶段的投资是属于风险投资的, 首先勘测是把资金投向大量的一个高风险的领域, 每投入一个勘测项目, 都是一次新领域的开发;其次就是找到一个好矿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勘测投资不能通过融资的方式。矿产上的勘测具有高风险, 具备了投资的筹集、运作、退出、回报, 都是与勘测阶段的探矿权的评估理念有关。
对于勘测风险资本的退出, 勘测投资是一个在任何阶段都可以退出的勘测运作, 这是勘测投资是否顺利、连续运行的关键。对一个成功的勘测投资者来说, 通过及时合理退出也可以达到实现投资的效益, 通过表明对市场矿权的价值和增值的认可, 对于初级矿产勘测公司的并购, 探矿权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升值, 这也是通过期权的方式提供了风险投资的一种合理的退出途径。
三、对于勘测阶段评估方法的选择
根据现在市场的条件, 本文根据勘测阶段的筹资与高风险的特点对勘测阶段的探矿权评估的选择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放弃重置成本法, 其在本质上是一个成本法, 是反映着市场物价的一种成本法, 但是在实际的勘测的过程中, 与勘测的投入以及日后的收益都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 利用成本法来评估勘测阶段的探矿权的价值问题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只有非常少数的现矿显示的预查普查的探矿权在出售时得不到应有的一个高风险相应的高回报, 所以通过重置成本法以及其本质, 来对市场进行评估是非常不合适的, 矿产勘测的高风险投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利润, 而是高风险资本的高成长空间。旧的重置法尽管考虑了勘测工作的风险性, 各个勘测区域的勘测的程度都是在同个阶段, 但是勘测的风险也仍然是有区别的, 所以勘测评估所使用的普查的风险系数也是不合适的。其次就是各个地域的成矿条件和赋存形态存在很大的不同。地质勘察的风险以及风险的系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地质勘查项目就是属于勘测风险在不同时期和对同一种矿种, 但是属不同的矿床的项目也是有所不同的。因而仅仅考虑数字的差异, 而忽略各勘测区的实际情况, 也同样会出现区别。
地质要素评序法也要小心使用。这个方法对于勘测阶段的实质的理解是非常正确的, 探矿权的价值取决于探矿权区内蕴藏了矿产的储量的多少, 基础的成本的思路是正确的, 对于按照面积的计算, 保留下来探矿权的一个平均价的成本, 是一个公平的起点。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关于探矿权区内的储量或者潜力的判断是否准确, 所以在判断的方法上, 权重的选择是需要非常小心谨慎的。通过仔细的研究发现, 矿床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采用富矿构造部位的起了决定性作用。对于找矿模式的指导或者及其地质现象的反应, 始终应放在勘测阶段探矿权的价值评估的第一位, 而且在我国也没有足够的权威和对市场负责的评估公司, 所以在这个方法的使用上一定要谨慎。它的价值的收益基本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个收益变化情况, 按照投资理论, 投资是为了获得收益, 如果该项目在转让时连成本也没有办法收回, 那么这个项目的风险过高, 一般是不会考虑投资的, 所以在使用此方法时, 还是要考虑到资产的保全性。
粗估法非常具有实用性, 评估人员在积累了大量的国内外勘测阶段的探矿权的评估结果之后, 结合了矿产的价格以及勘测筹资市场的供求关系之后, 考虑到了勘测的成果的显示之后, 进行粗略的估计, 因为勘测阶段的探矿权的价值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粗估的评估的结果为风险投资机构和证券交易所的评估上市能够接受, 有着非常大的实用性, 这个方法非常值得推广的。
四、结束语
国外的矿权评估有着百年的发展历史, 而我国还处于一个刚起步的阶段, 我国的矿业的价值评估的方法是借鉴无形资产的评估上初步发展来的。由于评估方法还处于探索期,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 探矿的储量区就是要根据面积地质等规模及其可靠性, 再通过合理的勘测区采用收益的途径的评估方法进行价值评估;勘测阶段的投资这也是一个非常高的风险, 具有高风险的特性, 所以地质要素法评估会使得价值过高, 设置也不合理, 勘测成本的现在的价值和未来的开发是没有直接价值的, 因此, 采取粗估法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晓方、文志岳:地质勘查风险与风险勘探投资[J].中国矿业, 2000 (5) .
[2]王四光:矿产资源资产与矿业权评估——原理, 规则, 案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3]翁春林、邓永胜:探矿权评估方法综述[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 .
[4]詹朝阳、崔彬、欧阳瑜华:国外矿业权评估方法综述[J].中国矿业, 2003 (2) .
[5]胡爱民:详查探矿权评估方法与参数探讨[J].采矿技术, 2006 (3) .
[6]晁坤:应用DCF法进行采矿权评估时折现率的合理确定[J].煤炭经济研究, 2004 (6) .
[7]李英龙、李柏林、李文瑶:采矿权项目评估中的贴现率测定[J].有色矿冶, 2002 (6) .
采矿权市场建设经验浅谈 篇8
1 统筹规划合理科学设置采矿权
从根本上讲, 矿业权市场的建立与矿产资源的全面规划有着不可分的关系, 因为矿产资源规划对矿产开发起着“龙头关口”和“调节阀”的作用, 所以没有一个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矿产资源规划, 要想建立矿业权市场也就无从谈起。同样, 矿产资源规划的有效实施也需要一个健康的矿业权市场。通过市场, 使矿产资源配置和规划落实更科学合理。有鉴于此, 矿业权市场建设和矿产资源规划的落实是一体, 相互促进, 充分利用矿产资源规划手段, 对积极促进矿业权市场建设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为此, 第一要编制好全市矿产资源规划。通过科学合理规划, 划出四种规划区, 即鼓励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和允许开采区。同时, 要确定矿区最低开采规模、调控矿产开采总量等。这些规划分区一旦划定, 矿业权申请人就不得申请规划设定的禁止开采区内的矿产资源, 无论该矿产地的市场前景有多好, 申请人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矿业权管理机关都不在禁采区内设置矿业权, 更不得到市场公开出让。第二矿业权的设置和出让必须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开采规模必须与矿区矿产储量相适应。在同一个矿区范围内, 不能交叉和重叠设立多个采矿权。第三小矿体的采矿权设置, 要从严掌握, 未按要求进行地质工作的矿区不得设置采矿权。
2 采取有效措施为启动采矿权市场做准备
建设用砂石是当地当家矿种。几年来, 泰来县就采取一系列措施, 积极为启动采矿权市场做准备。措施之一:继续加大治理力度, 2001年以来, 全县共查处非法采矿4起, 查扣非法采砂设备2台, 2名非法采砂者受到处罚教育。为采矿权市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措施之二:将砂石采矿许可证变为一年一换, 到期的采矿许可证全部收回, 对砖瓦粘土采矿许可证到期后, 提前一个月告知矿山企业办理采矿许可证延续手续。泰来县国土资源局在治理整顿非法矿山时坚持做到稳、准、狠, 绝不留情。在处理采矿许可证到期的问题上, 积极为合法矿山企业办理延续手续, 向上级部门及时报送办理延续手续要件, 保证矿山企业正常生产。措施三:因地制宜多种形式。泰来县国土资源局把矿产分散的矿山企业实行资源整合。砖厂由原先13家整合为10家。多次深入矿区, 耐心细致地做矿主的思想工作。矿主们不但非常理解, 还支持且积极参加资源整合工作, 重新整合企业做大做强。目前, 全县整合后未发生一起上诉案件。泰来县的经验表明, 采矿权有偿出让不仅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好方法, 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机遇, 对原有的矿山重新整合, 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矿业结构调整使通过竞争购得采矿权的矿主们自觉把矿山做大做强。在近几年的时间里, 泰来县国土资源局通过采矿权有偿出让, 对全县矿山结构和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 根据当地的实际划分了禁采区、限采区和开采区。禁采区为的采矿许可证到期后一律不再重新出让予以永久性关闭, 开采区内的矿山要实行规模化开采, 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切实保护环境, 禁采区、限采区和开采区不仅有规划, 而且其不按规划办事, 做到了禁采区关停, 限采区内收缩, 开采区内集聚。措施四:年检工作取得四项成效。一是采矿权人依法办矿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矿山企业依法开采、有偿开采、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明显增强。二是矿山企业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泰来县局在年检工作中认真对照生产台账和年度生产报表对国有矿山企业三率指标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认真审查核实, 强化了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意识, 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益。三是维护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加强矿产资源规费的征缴, 对极少缴拒缴或欠缴矿山企业则认真清理, 对确有困难的矿山企业下达限期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通知并督促其制定缴费方案。四是巩固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成果, 年检工作中对非法开采活动进行清理查处, 对不按设计方案进行采矿造成资源浪费的矿山企业进行了严肃查处。
3 为了采矿权市场建设规范全县矿产资源开
发秩序工作, 我们本着整顿和规范一起抓, 治散与治乱一起抓, 治标与治本一起抓的工作思路, 开展了“三结合”, 其主要做法是:
3.1 矿序整顿与学习宣传矿法相结合。
我们通过县广播、电视台播发了《泰来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实施方案》;请县人大主任做了《矿产资源法》宣传教育专题讲座;组织了矿管干部和国土资源执法人员进行了相关业务学习和培训;召开了全县矿山企业负责人参加的采矿管理工作会议;特别是2010年3月19日, 在《矿产资源法》颁布20周年之际, 国土资源局出动宣传车4台, 到四个乡镇国土所检查指导乡镇开展《矿产资源法》宣传活动。设置宣传站和咨询台10个 (每个乡镇一处) , 下发矿产宣传单1000份, 矿管工作人员分别下乡到厂砖进行面对面的宣传活动。通过县人大主任的电话讲话, 扩大了矿产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的社会影响面, 营造了良好的全县矿业整顿和规范的舆论氛围, 使全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掀起了高潮。
3.2 矿序整顿与资源储量动态管理相结合。
针对开采十几年的老砖厂用土不规范问题, 县国土资源局请齐齐哈尔地勘总院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矿山企业进行占用矿产储量和开采量的复核工作。在储量复核工作中, 依法纠正了由于储量不足而进行异地取土的不规范行为;对原界限不清的给予澄清;对在河道内超采土料用于修路的个别用户进行了法制教育;对有越界倾向的小砂厂下发了整改意见书和警告, 要求他们依法申请增地, 对矿山储量不足而生产的矿山企业责令限期重新办理储量登记, 严格要求矿山企业必须按年度开采计划进行开发利用, 按开采量核算矿产资源补偿费, 矿产资源补偿费由原来从价计征, 过渡到从量计征, 在矿产资源占用储量与开采量动态管理上破解了矿产资源补偿费丢失的难题。
3.3 矿序整顿与地质环境保护相结合。
我们在“三查”工作中, 对公路、铁路、江河沿线, 及重要风景区的小取土场进行了依法关闭。特别是今年春季开展的村村通公路建设过程中, 需要大量砂石土, 为了规范化管理, 县政府召开了专项工作会议, 下发了《泰来县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整治非法开采乱采滥挖砂石土行为的紧急通知》, 把公路、铁路用砂石土列为专项清查整顿之中, 重点查处了未经审批随意取土、挖砂及破坏地质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坚决依法取缔在“三线”两区 (铁路线、公路线、江河线和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主要风景区) 开采砂石土行为, 要求国土局把村屯修路取土都规划到指定取土点, 不允许在路边再有新的取土坑。修路用砂石必须到砂场去拉, 由县政府组织交通、国土、水务、安全等相关部门到砂石场办公, 完备砂场各项经营手续、规范砂场经营活动。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 鼓励对原废弃砂石厂采坑进行恢复治理工作。由乡镇或村承包给村民进行治理复垦, 治理后由村民经营 (种地、种树) 30年。对生产的矿山企业, 要求边开采, 边治理, 制定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鉴定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协议书, 存缴小型矿山闭坑抵押金, 从根本上实现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范化, 使采矿权活动再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成为历史上的无头债。
4 为了落实好采矿权市场的建设和采矿权设
置新制度, 泰来县国土资源局依据《矿产资源法》及配套法规, 制定了《泰来县砂石土矿山开采准入制度》、《泰来县砂石土矿山采矿权出让管理制度》、《泰来县矿产资源实行规划预审管理制度》、《泰来县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制度》、《泰来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管理制度》并将责任落实到主管领导,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直到矿管员和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使采矿权设置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有规可守, 真正把规范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收到了实效。
采矿权售后回租核算初探 篇9
一、采矿权与售后回租的概念
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范围内, 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煤炭企业在获得采矿权后一般设置一级账户“递耗资产——采矿权”核算采矿权的初始成本, 设置账户“累计折耗”核算采矿权的摊销价值。
售后回租是将自制或外购的资产出售, 然后向买方租回使用。售后回租交易是指承租人在不改变其对租赁物的占有权和使用权的前提下, 将固定资产 (租赁物) 及类似资产向流动资产转换的过程。
会计准则并没有明确限定售后回租的适用范围, 笔者认为采矿权作为煤炭企业的主要递耗资产, 价值量很大, 可以作为煤炭企业售后回租的新主体。
二、售后回租的优势
由于售后回租的租金一般是每季或每年支付, 而贷款的归还则通常是一次性的, 因此售后回租的还款压力较小, 期限较长。并且售后回租交易的实质具有融资性, 交易结果具有节税效应。
通过售后回租, 企业不仅能达到融资的目的, 增加流动资产的比例, 而且增强了长期资产的流动性, 提高了全部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样, 一方面解决了企业流动资金困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盘活了长期资产, 有效地利用了现有资产, 加速了资金周转循环, 产生了资本扩张效应。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 (国税函[2010]13号) 规定, 售后回租业务可获得如下税收优惠: (1) 根据现行增值税法和营业税法的有关规定, 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的行为, 不属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的范围, 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2)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 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人出售的资产不确认为销售收入, 对融资性租赁的资产, 仍按承租人出售前原账面价值作为计税基础的计提依据, 租赁期间, 承租人支付的融资利息部分, 作为企业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
另外, 售后回租也可以作为一项纳税筹划的新方法。
三、案例分析
西部某煤业有限公司是西部某省与沿海某省政府按照国家开发中西部战略在整合西部相关煤矿的基础上合资组建起来的一家大型煤炭企业。该煤业有限公司的煤矿探明总储量为7 324.8万吨, 采矿权设计服务年限为26年。截至2008年底, 该煤业有限公司采矿权的账面价值为25 102 800元, 累计折耗为3 199 920元。
该煤业有限公司因资金短缺, 已将采矿权售后回租, 其售后回租合同规定:出售价款为25 000 008元, 在采矿权的设计服务年限内回租, 尚可使用24年, 内含利率为7% (根据银行历年贷款利率估算值确定) 。
单位:元
1. 根据上述资料, 该煤业有限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1) 采矿权出售时的会计处理。
(2) 租赁合同签订日的会计处理。
(3) 租赁期的会计处理 (以第一年为例) 。
2. 采矿权售后回租对企业税收的影响。
(1) 对营业税的影响。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3号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的规定, 企业可免交营业税1 250 000.4元 (25 000 008×5%) 。
(2) 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根据国税函[2010]13号文件的规定, 企业“递延收益———未确认售后回租损益”的账面价值为-102 792元, 计税基础为0, 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2 792元, 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25 698元;融资租入递耗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5 000 008元, 计税基础为25 102 800元, 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2 792元, 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25 698元。
因企业出售采矿权不属于销售行为, 其出售款可以不确认为销售收入, 所以可少交企业所得税6 250 002元 (25 000 008×25%) 。由于租赁期间支付的融资利息可作为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 因此企业第一年可少交企业所得税437500.14元 (1 750 000.56×25%) 。
我国采矿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 篇10
一、目前我国采矿权流转面临的问题
(一) 采矿权流转法律制度立法粗疏, 规定不统一
因为采矿权法律属性不明, 长期以来我国的法律界对采矿权的定位一直存在着公权与私权、用益物权与准物权的争议,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采矿权的自由流转, 随着国土资源部相关规定的出台和《物权法》的颁布实施, 采矿权作为一种准物权的属性逐渐被认可, 但作为专门调整矿产资源法关系的《矿产资源法》却一直未进行修改。
(二) 法律法规对采矿权转让条件规定苛刻, 手续繁琐, 审批时间长
采矿权转让是《矿产资源法》修改的一大重点, 1996年《矿产资源法》修改之前, 采矿权是禁止出租抵押的, 1996年修订时删除了“采矿权不得买卖、出租, 不得用作抵押”的条款, 但是却保留了“禁止将探矿权、采矿权倒卖牟利”这一带有浓重计划色彩的条款, 而且在我国《矿产资源法》和《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中, 都对采矿权转让设置了过于严格的条件①。
此外繁琐的手续也严重限制了采矿权的转让, 《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申请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 审批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转让申请之日起40日内, 作出准予转让或者不准转让的决定, 并通知转让人和受让人。准予转让的, 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自收到批准转让通知之日起60日内, 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受让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有关费用后, 领取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 成为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 批准转让的, 转让合同自批准之日生效。”从此规定可以看出, 在转让合同批准后, 受让人领取采矿权证之前, 仍不能获得合法的采矿权资格。根据《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的规定, 矿业权人在转让矿业权时, 矿产资源储量应进行核实, 并按照认定办法的规定进行储量的评审和认定, 否则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不受理矿业权的转让申请。
二、采矿权交易评估制度不完善, 采矿权价值未予充分体现
采矿权的合理转让必须建立在拥有完善的采矿权交易体系的基础之上, 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门机构的人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要求, 采取适当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和计算, 而采矿权交易体系的健全又要求必须具备交易场所, 交易环境等硬件设施, 还需要具备健全的规章制度等软件设施, 通过市场化的途径, 实现采矿权的价值, 保护采矿权人的利益②。而我国现行矿业法律、行政法规并未规定采矿权的转让必须在特定的交易场所或交易机构进行。
而且由于矿产资源本身的特殊性, 国家对采矿权转让程序做出了规定, 这其中包括转让价格必须经过评估程序, 《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九条明确规定, 转让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必须进行评估。但是对于不是国家出资勘查所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是否需要评估才能实现转让我国法律法规并未作出规定, 致使采矿权人在转让此类采矿权时没有切实可依的法律为依据, 也严重阻碍了采矿权转让市场的有序发展。
三、采矿权流转问题的完善
(一) 减少采矿权流转的限制性条件
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 大多数的采矿权转让的主体并不是不愿意去通过合法的途径来实现采矿权转让的目的。因此国家应当根据市场规律, 制定合理的采矿权转让条件, 在适当监管的前提下, 充分的发挥价值规律这支无形的手的作用, 让采矿权转让双方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完成采矿权的转让, 达到实现国家利益、矿业权人利益的双赢。
(二) 逐渐弱化采矿权转让二级审批程序, 赋予下级主管机关采矿权转让审批权
采矿权转让过程中的两级审批制度大大增加了当事人关于采矿权转让的交易成本, 笔者认为, 应当逐渐的弱化两级审批机制, 并赋予下级机关以采矿权转让的审批权限, 使采矿权转让的审批机关与登记机关一致, 尽量的减少外在的条件限制, 充分的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
(三) 完善采矿权交易体系和评估制度
采矿权的转让, 应该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 要有独立的采矿权交易的场所, 这就要求加大政府投入, 为采矿权转让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条件, 同时应该较少目前立法对采矿权转让的不必要限制, 完善采矿权转让的具体制度和程序, 统一操作流程, 填补制度空白点。并针对采矿权评估活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完善有关采矿权评估方面的立法, 使采矿权评估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甚至可以建立专门的《矿业权评估法》。
摘要:现代社会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越发严重, 由于矿产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通过国家立法来最大限度的实现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国家作为矿产资源的所有人, 并不能直接的通过自己的行为实现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而是将相关权利收于特定的主体来实现, 从而衍生出相关的矿业权制度。
关键词:采矿权,采矿权流转
参考文献
[1]李园.矿业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 2010.
[2]余振国.论矿业权的物权属性及其法律完善[J].资源.产业, 2004, (01) .
探矿权采矿权 篇11
2007年10月5日,甲公司出具一份法人授权书,授权张某为该铁矿全权办理年检、安检、延续手续,甲丙公司对于此次合作都很积极,反响热烈。同年10月16日,甲公司就与丙公司签订了《转让合同》,并且约定:甲公司将铁矿转让给丙公司,转让费200000元整,而甲公司收取的乙公司的转让费则在甲公司与乙公司解除合同后由丙公司偿还。《转让合同》签订后,双方又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书》,并先后在《转让合同》和《项目合作协议书》上加盖了公章。为了能更快地投入生产,丙公司立即向乙公司交纳了已经由甲公司收取的转让费215000元,在乙公司的同意下,如愿地解除了甲公司与乙公司的合同。而甲公司在先后收取了丙公司175000元转让费之后,也将采矿权证交给了丙公司。
拿到采矿权证的丙公司全体员工都很高兴,在积极筹划与不断努力下,终于在较短时间内顺利投入生产。可是,在高兴之余,丙公司全体员工左等右等,却始终没有等来甲公司为其办理转让的变更登记手续。无奈之下,丙公司多次要求甲公司为其办理转让的变更登记手续。但事与愿违,甲公司无论如何也不为其办理相应的手续。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别无他法的丙公司将甲公司告上法庭。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的《转让合同》及《项目合作协议书》合法有效。且根据案件事实,双方已经实际履行了转让合同,甲公司在享受合同权利的同时,也应该履行在合同中未履行的义务,因此对丙公司的诉请应予支持。据此,一审法院判决:甲公司继续履行和丙公司的《转让合同》及转让协议,由甲公司办理采矿权的变更登记手续,于判决生效3个月内办理完毕。
甲公司不服,提起上诉称2007年10月16日签订的合同尚未生效,原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一审判决错误判定履行尚未生效的合同,且错误判定跨越审批程序直接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应予纠正,请求改判。二审法院认为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的《转让合同》和《项目协议书》依法成立,但依据《合同法》和《矿产资源法》的规定认定合同因未办理行政审批尚未生效,一审法院结合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判令甲公司在三个月内为丙公司办理采矿权变更手续并未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及双方的约定,因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未经审批的采矿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如何?
我国立法对此并无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未经审批的合同为未生效合同。合同的生效要件可以分为一般生效要件和特殊生效要件。一般生效要件是指行为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具备以上要件时合同即告成立生效,而如果法律规定了特殊的生效要件,如批准,则合同还需满足该特别生效要件后才能生效。对于采矿权转让合同,行政审批就是其特殊生效要件,因而采矿权转让合同在经过行政审批之前具有合同约束力,但是不具备合同的履行效力。因此,采矿权转让合同在获得行政审批之前为成立未生效合同。
采矿权转让合同报批义务由谁来承担呢?
立足于“合同有效说”,报批义务乃合同主给付义务,该义务的承担可分以下两种情形:
一是采矿权转让合同明确约定报批义务人以及权属登记义务人的,按合同约定。在我国采矿权转让相关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由谁承担报批义务的前提下,应遵循合同法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承担报批义务及权属登记义务。
二是当合同没有约定时,由转让方承担报批义务和权属登记义务。如前所述,报批义务是合同主给付义务。根据《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8条的规定,申请转让采矿权时,须向审批机关提交以下材料:转让申请书、转让合同、受让人资质条件的证明文件、转让人具备法律规定的转让条件的证明、矿产资源勘查或者开采情况的报告以及审批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资料。由此可见,在申请应向行政机关提交的材料中,多数由转让方提供,如转让人具备法律规定的转让条件的证明材料等。因此,若由受让方办理,则可能由于转让方的不配合,导致受让方无法取得相关的材料影响审批申请,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反之,由转让方办理,能避免转让方不配合的情形,更具效率,促进市场经济的运行。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法学院)
采矿权最优拍卖方式分析 篇12
为了实现矿产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矿产资源的作用, 促进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已经明确提出, 要积极探索用市场方式配置矿产资源, 逐步实行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出让采矿权。作为采矿权出让方式之一, 采矿权拍卖是当前矿业权管理的一个重要话题, 是运用市场手段实现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有力措施, 这一举措, 将为矿业权市场的迅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各种采矿权拍卖方式中, 分析、选择最优的采矿权拍卖类型, 有利于最大化地维护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即国家) 的利益,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增加其预期收益, 实现矿产资源的最有效配置。
1 采矿权拍卖是矿产资源有效配置方式
在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 建立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是发展和完善矿业权市场的关键[1], 而采矿权拍卖, 正是市场形成价格的基本形式之一。在这种价格形成机制之下, 通过市场竞争选择矿山经营者, 不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能将采矿权以最高价出让, 而且竞价最高的矿山企业为了获利, 必然要用最优的技术和最佳的管理来经营矿产资源, 这就使矿产资源得到了优化的利用, 是有效的矿产资源配置方式。
采矿权拍卖的过程也是一个搜寻采矿权市场真实价值的过程。由于采矿权出让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以及采矿权竞买者———矿山企业事先都不知道待采矿山矿石数量、矿藏品质、开采难易程度等指标的真实值为多少, 这些数据只有等到整个矿山开采完毕以后才能为开采单位所了解。所以, 在采矿权配置中不存在权威的价值。不过, 每个采矿权竞买者都可以依据公开的地质资料、实地勘探以及各自的开采成本来对矿山做出自己的价值评估。每个采矿权竞买者的价值评价为其私人估价信息, 不为其它竞买者所了解[2]。采矿权拍卖解决的就是采矿权价值的不确定性, 以及竞买者估价的不可知性。因此, 选择最优的采矿权拍卖方式, 真正体现采矿权拍卖过程中人们常说的“物有所值”, 既解决采矿权的不确定价值评估和采矿权的配置, 也能实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预期收益最大化。在标准的拍卖方式中有五种拍卖类型:荷兰式拍卖、双方叫价拍卖、英式拍卖、密封式拍卖 (包括第一价格密封式拍卖和第二价格密封式拍卖) 。
2 采矿权最优拍卖类型分析
2.1 荷兰式拍卖和双方叫价拍卖
荷兰式拍卖, 又称递减式拍卖, 拍卖者首先喊出一个最高价, 然后逐步降低喊价, 直到有某个竞买者接受当前的喊价为止, 比较适合那些需要迅速卖掉、易变质的大宗物品, 如鲜花、粮食等等。而双方叫价拍卖, 有多家卖方和多家买方, 买卖双方均采取竞争方式报价, 价格从高到低排列, 以显示大致的供求状况, 根据买卖双方的报价, 最大限度交易量将通过卖方报价与买方报价相平衡的方法来确定, 较适合于那些质量已知的物品, 如股票、公债等有价证券的交易。显然, 这两种拍卖方式都不适合采矿权的拍卖出让。
2.2 英式拍卖
英式拍卖, 又称为升价拍卖, 是最常见的一种拍卖类型, 典型特征是, 所有的竞买者公开竞价, 直到没有人愿意再抬高出价, 这时拍卖停止, 标的物归最高竞价者。在广泛运用的英式拍卖模型中, 竞价连续逐步升高, 竞买者陆续退出竞争。所有竞买者都可以观察到其竞争对手是否退出竞争, 任一竞买者, 一旦退出竞争, 则不得返回重新参与拍卖, 同时竞买者亦不可以采用跳跃性出价来试图阻止竞争对手。英式拍卖采矿权不利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采矿权拍卖的一个目标是吸引尽可能多的矿山企业 (即竞买者) , 鼓励竞争增加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收益。英式拍卖在这方面尤其糟糕, 因为它允许某些矿山企业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和打压竞争对手的竞价。这样一来, 其它矿山企业参与采矿权拍卖的积极性就会很低。如果矿山企业存在较高的参与成本, 他们就甚至根本不会参与。
采矿权拍卖另一个重要的目标是抗合谋的稳定性。在英式拍卖中, 尤其在参与竞买的矿山企业数量较少的情况下, 竞买者之间极有可能出现合谋行为, 而损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经济利益,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无法实现收益最大化。一种情形是, 每个矿山企业都可以观察到整个采矿权拍卖的过程, 可以用拍卖初期竞价仍然非常低时的价值, 向最终可能获得采矿权的其它矿山企业发送信号, 从而达成互不提价的默契协议。英式拍卖也提供了惩罚对手的机制———报复, 特别是当若干相同的矿山企业连续参加多场采矿权拍卖时, 这种报复性的竞争可使采矿权达到一个特别高的价位, 从而促进默契合谋。另一种合谋的情形是, 在英式拍卖前, 矿山企业的一部分、甚至全体联合起来, 协定互相协调各自的竞买行为, 以期压低竞价, 在拍卖中获得比各自单独行动更高的收益。这些都非常类似于市场中其他产业的类似策略。一般地, 矿山企业的合谋必将给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造成损失。不同拍卖方式下合谋的难易程度不同, 这一点对选择哪一种采矿权拍卖方式很重要。一个结论是, “在英式拍卖和密封式拍卖的比较中, 英式拍卖更容易发生合谋”。
2.3 密封式拍卖———第一价格密封式拍卖和第二价格密封式拍卖
密封式拍卖遵循的仍然是英式拍卖价高者得的原则, 所不同的是竞价是保密的, 矿山企业相互并不知道竞争对手的报价, 属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密封式拍卖在促进竞争, 防止合谋、破坏行为上要优于英式拍卖, 从而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带来更大的预期收益, 适合于采矿权的拍卖。
相比英式拍卖, 采矿权密封式拍卖受合谋的影响较小。每一矿山企业同时选择“最好和最后”竞价, 不能通过他们的竞价“交流”, 只有拍卖结束才可观察到竞争对手竞价。由于矿山企业不能利用竞价作为信号, 形成默契合谋尤其困难;任何矿山企业都不能惩罚拍卖过程中的偏离行为, 从而合谋在密封式拍卖中比在英式拍卖中难得多。
英式拍卖中, 优势矿山企业能有效地阻止弱势的进入。相比之下, 在密封式拍卖中, 弱势矿山企业可能以一个优势矿山企业可以但没有选择的竞价赢得采矿权拍卖。这是因为, 在密封式拍卖中, 矿山企业对竞争对手策略的了解少的多, 从而优势矿山企业的优势难体现。一个优势矿山企业可能能够赢得一个采矿权拍卖, 但他必须在不知道竞争对手的情况下, 选择自己的最终竞价, 由于他总会想获得一些剩余, 故可能会冒险选择一个低竞价, 而且他不能改变其竞价。密封式拍卖导致了参与采矿权竞买的矿山企业的“策略不确定性”, 估价低的竞买者也可能在采矿权密封式拍卖中胜出, 但不可能在英式拍卖 (在此拍卖中, 矿山企业的策略直观且容易预测) 中胜出。因此, 在密封式拍卖中, 会有更多的矿山企业进入, 实际上也就打击了合谋的形成。如果优势矿山企业形成合谋, 他们就更可能吸引弱势竞买者进入, 试图在竞价上胜过合谋者, 因此, 优势矿山企业在密封式拍卖中就更可能独立竞价, 从而使拍卖竞争更激烈, 增加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收益。
根据最后成交价所采用的竞价, 密封式拍卖又分为第一价格密封式拍卖和第二价格密封式拍卖。在第一价格密封式拍卖中, 各矿山企业不知道其它竞买者的竞价, 每一竞买者单独提交其竞价, 出价最高的获得采矿权, 成交价为该赢家的竞价。在第二价格密封式拍卖中, 竞价最高的获得采矿权, 支付的是第二高矿山企业的竞价。在第一价格密封式拍卖和第二价格密封式拍卖的对比中, 采矿权第二价格密封式拍卖更容易发生合谋, 从而影响国土资源部门的拍卖收益。
假设全部的矿山企业都参与了合谋协议, 他们选出一个被指派的赢者, 其它矿山企业都答应相互协调各自的竞买行为。因为密封式拍卖过程中, 没有矿山企业能阻止采矿权拍卖合谋团伙的违约行为, 合谋团伙将面临协议的实施问题。要实现合谋协议必须是自我实施的。假设存在采矿权拍卖的保留价, 即采矿权的最低出售价。一般地, 在拍卖实践中,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根据评估机构的采矿权估价设定一个保留价, 有权在竞买者的最高竞价低于保留价时不卖出采矿权。
首先考虑采矿权第一价格密封式拍卖。合谋协议要求被指派的赢者把竞价确定在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保留价 (假设已知) 大致相等的水平上, 同时, 采矿权拍卖合谋团伙的其它矿山企业放弃竞买或者竞价低于保留价。但这些被要求放弃竞买或者竞价低于采矿权保留价的合谋团伙成员, 实际上可以通过确定比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设置的保留价稍高的竞价来获利, 这就必然会有矿山企业违反合谋协议。所以, 这个采矿权拍卖合谋协议是不稳定的。在第二价格密封式拍卖中, 这个被指派的矿山企业估价最高, 他会按照自己的估价竞价, 同时协议中的其它矿山企业尽可能地出接近保留价的低价。在这种情况下, 没有矿山企业能通过违反协议来获利, 因为没有竞买者愿把竞价确定在比被指派的矿山企业更高的竞价水平上, 所以国土资源部门获得的收益至多为其保留价, 不能实现采矿权拍卖出让方式的收益最大化。
3 结论
因此,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采矿权最优拍卖方式是第一价格密封式拍卖。采矿权第一价格密封式拍卖, 能吸引更多的矿山企业参与采矿权竞买, 解决竞买者进入阻止问题, 使拍卖过程更激烈、竞价更充分, 更能揭示和确定采矿权的市场真实价值;能更有效地减少采矿权拍卖的合谋, 维护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产权利益, 将采矿权配置给对其有最高估价最好经营能力的矿山企业, 实现政府收益最大化和矿产资源的最优配置。
摘要:采矿权拍卖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用市场方式配置矿产资源, 实现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有力措施, 推进了矿业权市场的持续发展。而在五种标准的采矿权拍卖方式中, 第一价格密封式拍卖, 更能揭示和确定采矿权的市场真实价值, 有效地减少采矿权拍卖的合谋, 将采矿权配置给对其有最高估价和最好经营能力的竞买者, 实现政府收益最大化和矿产资源的最优配置。
关键词:采矿权,拍卖,最优
参考文献
[1]杨维兴, 等.矿业权与土地使用权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6.
【探矿权采矿权】推荐阅读:
探矿权抵押合同10-23
探矿权管理信息系统12-28
探矿权办事流程延续07-13
探矿权评估报告备案程序11-15
探矿权行政管理合同01-05
审查通过的探矿权申请01-13
19981214国土资勘发[1998]11号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06-01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