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证书

2024-06-14

3+证书(精选3篇)

3+证书 篇1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与沟通需要加强, 要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 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协调发展。广东省作为教育强省, 在大力发展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方面一直积极努力。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提到要大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 尤其是在中高职有序衔接方面的发展。

广东省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中高职“三二分段”模式、高职自主招生模式和“3+证书”模式。其中“3+证书”考试是针对中专、职中、技校学生参加的高考, 所谓的“3”是指语文、数学、英语, “证书”是指专业技能课程证书包括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颁发的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考试证书及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证书。通过这种考试, 中职院校的学生能够进入高职院校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学习更深的理论知识,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模式之一。

但在实际广东省3+证书模式的中高职衔接运作过程中, 还存在很多问题, 难以满足贯通人才培养通道的要求。特别是会计专业, 中高职教育涉及到的职业院校相互独立, 各自为政, 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等教学标准上缺乏与中职院校沟通交流, 导致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课程建设、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着断裂和重复现象, 这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同时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本文主要针对广东省3+证书招生会计专业现状进行调查, 以会计专业课程衔接为出发点, 探讨并解决问题, 从而实现不同层次与阶段的会计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存在的问题

调查主要针对广东省内涉及“3+证书”中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和学生, 采用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教学标准, 课程标准等资料, 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 专业课程重复

本文收集广东省多数开设会计相关专业的中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经过分析对比发现, 中职的专业课程和高职阶段专业课程基本都一致, 两者的区别无非是高职开设的数量多于中职。而且在教学内容方面, 两者也基本一致没有区别。例如基础会计这门课程, 内容几乎完全相近。在教材选择上, 甚至出现了会计中职、高职采用完全相同的教材的现象。从课时安排来看, 同一门课程中职的课时数基本多于高职课程的课时数。进入高职的中职生普遍反映专业课以前都学过, 学习积极性不高。高职教师则反映招收的高职生以前学得似懂非懂, 比招收的普高生还要难教。

(二) 文化基础课程存在脱节

文化基础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处于基础地位, 极为重要。高职院校的文化基础课基本上都是按照固定的标准, 采用统一的教材, 以普通高中为参照系, 致使中职生学习文化基础课困难, 形成脱节现象, 特别是英语与数学课程。“3+证书”招收的学生在文化基础课程方面严重跟不上普招学生, 这将严重影响中职学生对会计高层次理论的学习, 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和升华存在认知障碍。比如, 中职生在学习基础会计和初级会计实务方面, 一开始比较轻松和容易, 因为以前学习过, 有一定的基础;但是随着学习的层次提高, 在学习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时, 由于基础知识缺乏, 对一些知识很难理解, 出现学习瓶颈。

(三) 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衔接错位

理论上, 学生在高职阶段在实践操作技能上应当比中职有更高的提升, 然而现状缺并非如此。中职会计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经过长期积累, 有自己一套成熟的经验, 培养的学生基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高等职业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的惯性作用下, 偏离了职业教育的轨道反而偏向学科性教育, 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仅仅放在理论课程学习之后的短期实习中, 专业实践课程开设的数量和质量普遍达不到会计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校内实践基本局限于财务会计核算与成本计算初级实训。校外实践 (实习) 基本是属于流于形式, 原本应该在专业操作技能上高中职一筹的高职却也会出现技能培养反不如中职的“倒挂”现象。特别是点钞、手工填制凭证、编制报表等课程, 高职实践技能培训的层次还不如中职。

二、原因分析

首先是中职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 职业教育在办学目标上, 就业和升学是一对矛盾。中职教育在单考单招制度的推动下, 部分中职学校在功利主义思想的驱动下, 偏离了“以就业为导向”, 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升学的学生, 加强考试科目的学习, 对专业理论课的学习。考试科目进行弱化教学, 以保证中职生能够通过高职入学考试的要求, 偏离中职的培养目标。

同时、高职院校过分强调“高等教育”的属性, 受“学术形态”学校观的影响, 高职院校倾向于与普通本科院校一样, 招收专业零基础的普高生。当然, 中职生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也是不被高职院校看好的原因。然而, 对会计专业而言, “普高+高职”培养模式在教育制度的设计上, 不符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 “中职+高职”的教育制度才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恰当之路。高职院校由于惯性思维, 看不到“3+证书”规模扩大的趋势, 不重视中职生源, 与中职学校也缺少交流的渠道, 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了解甚少。在课程设计时往往以普高生为起点, 以零起点设置专业课程内容, 部分高职虽然考虑了中职生源, 也仅仅是免修《基础会计》、《财经法规》而已, 实质还是与普高生采用同一教学标准, 这是造成中、高职课程内容重复、文化课脱节的根本原因。

三、建议对策

(一) 制订统一的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标准, 消除会计课程设置重复现状。

首先, 教育主管部门应统筹规划和协调部署, 同时充分发挥会计行业指导委员会、职教联盟、职教成教学会等行业组织的指导作用, 根据不同培养目标对应的会计职业岗位群, 确定相应层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及其形成过程, 进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 根据中高职会计专业的特点和要求, 制定科学衔接的课程标准, 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框架, 制订教学标准, 在课程教材选用、内容衔接上进行编制规划, 一体化设计, 这样能有效避免课程重复设置, 形成连贯有序的有机整体。

(二) 定位课程目标, 避免教学内容重复。

中高职会计课程衔接的课程目标应具有能力递进的特点, 要根据基础性、实用性和个体性的原则来定位中高职会计课程内容。中职阶段注重学生基础素质教育, 高职阶段注重对学生会计理论知识、会计技能和财经道德素养的多方位培养, 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按照两个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 确定初、中、高级技能人才的不同分类, 并根据能力、知识、素质、岗位目标的要求, 细分定位中高职阶段各自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 这样确定的课程内容能实现衔接的连续性, 教师根据课程要求, 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和使用, 有效地规避课程内容的重叠,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 根据中高职不同的培养目标, 构建会计模块化课程体系。

中高职院校应该集合财务行业专家、课程建设教育专家、骨干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形成会计课程开发团队, 专业对接产业, 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对会计职业岗位进行调研, 根据会计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要求, 确定中、高职分层级的培养目标, 以及不同类型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 按照国家职业 (行业) 标准和职业鉴定考核需要, 以“宽基础、活模块”为原则进行课程整合, 从职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通用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三个方面构建模块化课程衔接体系:

1. 职业基础课程模块。

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及人文知识修养,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开拓创新精神, 为其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精神, 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按照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执行。其中, 中职阶段开设的课程有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高职阶段开设的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高职语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体育等。

2. 专业通用课程模块。

中职阶段专业通用课程模块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 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而高职阶段, 注重培养学生在职业岗位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因此,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考核要求, 中职阶段主要开设基础会计、会计实务、出纳实务等课程, 而在高职阶段主要开设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财政与金融等课程。

3. 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一般分为三类课程, 第一类课程只在中职阶段开设, 高职阶段不必开设的课程, 如点钞训练、账簿书写训练、数字输入操作等;第二类是只在高职阶段开设的课程, 如会计多媒体实训、审计多媒体实训、行业会计等;第三类是中高职都开设的课程, 但要求不一样, 高职须进一步拓展深化的课程。中职开设会计实务课程, 高职也开设初级会计实务和中级会计实务, 在中级会计实务课程里加大了课程的难度和深度。会计电算化课程中职偏重于基本账务操作, 而高职偏重于理解并灵活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等。为了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实际财务问题,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会计岗位适应能力, 中职一般顶岗实习一年, 高职一般顶岗实习半年, 并开展毕业设计环节。

4. 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实现职业技能全面衔接。

中高职衔接本质是技能的衔接, 教育部门、财政部门、人事管理部门等应根据经济发展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确定培养的人才从事初、中、高级的职业资格标准, 规定证书等级与对应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教育层次之间的关系, 使中、高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形成系统性和连贯性。根据现代财务体系的要求, 对不同财务岗位群设置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标准。按阶段、分时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中职阶段进行初级培训, 高职阶段进行中级、高级培训, 分别获得从业资格证书, 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5. 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角色, 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的设置都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来实现。因此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中高职流畅衔接的重要保障。教师的职业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要不断参与教师培训和进修, 才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形势下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教育部门要完善教师培训进修制度, 切实提高职业学校的师资水平。

参考文献

[1]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15) .

[2]高原.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05) .

[3]叶小明.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4 (07) .

3+证书 篇2

承包方:

注册地址:

担保人:

注册地址:

发展商: 无锡亿百置业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

发展商与承包方于 年 月 日签订协议约定由发展商委托承包方执行 市 无锡茂业一百项目的裙楼和塔楼幕墙深化设计及施工工程,并约定由双方签订正式合同(以后简称为“合同”)。

鉴于发展商对承包方的委托,承包方与担保人谨此向发展商作如下的保证: 1.承包方会正确地履行和遵守合同中根据其真正目的、意图和含义需由承包方履行和遵守的条件和规定。

2.如果承包方违约时(由发展商所发出的书面通知已能作为承包方违约之充分证据)及发展商索取赔偿时,担保人应就此向发展商承担因违约之相关连带责任,担保人须于收到该书面通知索偿时向发展商赔偿因此而蒙受的损失,并不能要求其它证据证明承包方是否违约或索偿金额是否恰当。直至赔偿额达到人民币 元(合同总价的10%)后,此履约保证书的责任才可解除。

3.发展商无须对承包方提出诉讼或采取任何法律上之行动或得到法庭之裁定或判决,便可执行于此履约保证书之权利。

4.发展商承包方双方同意对合同条件的更改,或工程的范围或性质的更改,和发展商按合同所宽限的时间,或发展商对合同有关事物的任何忍让皆不会将担保人的责任解除。

项目名称:无锡茂业第一百货裙楼和塔楼幕墙 优化设计及施工总承包工程 招标编号:WX-WXYB-3a LY/1

5.当工程竣工证书最终签发及索偿(如有)获得解决时,此履约保证书的责任才告终止。

6.此履约保证书对承包方及担保人双方本身、其继任人及受让人均共同和分别地有不可撤销的约束力。

承包方与担保人于 年 月 日盖章/签署:

承包方:

法定代表人签署

姓名 职位

担保人:

盖章

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署

姓名 职位

出具执行证书申请3 篇3

申请执行人:杨龙,男,1988年11月4日生,身份证号:***1046115,电话:***。

被申请执行人:孙春雷,男,1981年3月13日出生,现住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康景苑小区,身份证号:***3130058,电话:***.被申请执行人:廉琴,女,1985年12月27日出生,现住同上,身份证号:***2270326。

事实与理由:

申请执行人与被申请执行人孙春雷、廉琴于2012年7月16日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签订了《抵押贷款合同》,该合同中约定:

1、被申请执行人向申请执行人贷款人民币贰拾肆万陆仟元整;

2、贷款期限为4个月;

3、还款方式为现金;

4、抵押物: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西纬六路北12号楼1单元502室的房屋,房产证号为:鄂房权证康巴什区字第057117号;

5、上述合同经你公证处公证并赋予合同强制执行效力,公证书编号:(2012)东证内经字第3619号。

申请执行人与被申请执行人(孙春雷、廉琴)于2012年7月1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房产局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并于2012

年7月17日取得抵押登记证明。申请执行人按照上述合同约定,于2012年7月16日向孙春雷、廉琴发放了该笔贷款。

被申请执行人孙春雷、廉琴自2012年11月16日未归还贷款本金人民币贰拾肆万陆仟元整,未支付利息为人民币17712元,从 2012年11月16日至2013年3月4日被申请执行人逾期108天未归还贷款本金及利息。

申请执行人已于2012年11月16日开始几次通知被申请执行人孙春雷、廉琴上述合同项下贷款到期,要求偿还全部贷款本息,至今未履行还款义务。

因此,根据上述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抵押贷款合同》的约定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的规定,特向贵处申请对被申请人就上述借款及抵押担保出具执行证书,以维护申请人的合同权益。

申请执行人:

上一篇:自动化高层仓库下一篇:低电压台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