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编研

2024-10-12

数字化编研(精选10篇)

数字化编研 篇1

在电力行业当中, 每天都需要处理的电力档案可谓庞杂。而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电力档案的管理工作和管理事务咋电力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相应的管理进程当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 在新时期的电力档案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 信息技术网络和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电力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进程当中, 从而成为其加强档案管理效率, 促进相应的电力档案的管理规范和实际的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 在这种社会发展背景之下, 电力部门探索相应的档案编研工作的计算机技术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及其重要性, 从而寻找出档案编制管理的信息化、科技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轨道成为其今后稳定和纵深发展的重要考虑方面。下面将从新时期电力档案数字化编研的发展方向和其在电力部门相关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两个方面去进行讨论, 从而最终提高对电力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编研工作提供重要认知性指导。

1 新时期电力档案数字化编研的发展

电力档案承载着电力部门和电力行业的各种行业信息和相应的发展资料, 对于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数字化编研, 则是通过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去对档案进行电子化的编写和记录。电力档案数字化编研, 也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载体和不同记录手段和具体形态去对相应的电力行业的档案信息进行计算机信息录入, 从而建立相应的档案两级目录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著录、电子扫描系统和档案实体文件和文书的影印扫描、档案信息的数据库存储格式的换转、电子数据的存储和保管整理为一体的档案管理系统。通过上述的各种管理方式, 把档案中的所对应的文字、图片、录像和音频等信息转化成为计算机所能够识别的符号形式, 从而形成有利于人们管理档案信息原件、利用相关的信息系统建立一系列完备化和数字化的电力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库。

而在电力档案数字化编研的发展方面, 应该抓好下面的两个关键关节:

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性对于电力档案数字化编研的影响。在实际的电力档案管理过程中, 其中最为基本的工作环节就是保证和维护档案信息的严密性和安全性。目前, 计算机行业当中对于数据的安全性的保护工作也有着较为完善的发展。诸如防火墙技术、数据的转译和加密等都是信息安全化方面的主要采取的手段。但是, 在实际的档案管理档案中, 容易出现因为编写上报工作时丢失相应的电子数据或者计算机受到外来黑客入侵的威胁。因此, 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同时具备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从而为全面促进电力档案数字化编研提供重要的保障。

在电力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编研过程中, 既要有相关的档案业务人员进行配合工作, 也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在实际的业务操作过程中, 档案管理人员在充分听取了有关业务人员的专业意见的基础上, 利用自身的专业基础和知识素养的支持去阅读和分析相关的业务技术内容和工作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恰当地采取正确的手段和方法去反映相关的管理工作的技术特点和操作内容, 进而为选择科学合理的编研题目和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手段类型、完成对电力档案信息的编译和安全性加工、开发出档案信息资源和管理人力资源的最大潜能提供重要的指导。例如, 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对各种安全工作的法规定和相应的工作环节的运行情况、工程安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实际的工作技术和工作流程等有一个具体科学的认识。

2 新时期电力档案数学化编研的重要性

新时期电力档案数字化编研对于电力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促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这种背景下, 对于电力档案数字化编研的重要性认识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

电力部门应该在编研电力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 应该把其重要性的宣传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过程当中, 从而为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和强有力的技术职称。在实际的工作当中, 电力部门应该和相应的形成管理部门形成一个合作机制, 在政务公开和企业管理的有关事项当中全面提升电子文件的存储和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特别是在涉及到企业决策和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方面, 如电力改造、重大的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等应该通过企业的门户网站进行实时的公开发布。

把握信息室电力档案数字化编研的重要性认识作为推进电力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推器。其中, 最重要的对比认识则是来自与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之间的区别。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具有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数据稳定和及时满足客户的档案信息工作要求等各个方面的主要优点。而另一方面, 纸质的档案则要受到保管储存条件、保管时间和周边的环境情况的制约。于此同时, 纸质档案也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导致受潮而出现档案文件的字迹不清的情况, 最终给档案的安全性带来不利的影响。

促进新时期电力档案数字化编研的重要性认识, 为档案资源的管理开创出一条行业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的崭新路径。通过对数字化编研手段, 电力档案的相关文书资料可以通过实时的网络渠道和数据库共享路径去实现资源的分享。在实现远程在线查询和翻阅的基础上, 电力职工不仅可以浏览到本部门的相关技术性档案文件, 也可以对联网单位的文件实行实时的查询, 从而促进了档案存储信息的数字化传播。

3 结论

网络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已经广泛地渗透到各个社会经济领域和各个社会行业, 其技术的配套和应用在各个行业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这种社会发展背景之下, 电力部门探索相应的档案编研工作的计算机技术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及其重要性, 从而寻找出档案编制管理的信息化、科技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轨道成为其今后稳定和纵深发展的重要考虑方面。

参考文献

[1]黄项飞.论现代档案馆文化性及其保障体系[J].档案与建设, 2002 (4) .

[2]汪春泉.论新时期电力档案数字化编研的发展及重要性[J].图书与档案管理, 2007 (14) .

档案编研“为谁编” 篇2

李正平:一般情况下,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编研更能引起重视,但编研要时间,我们只能增强预见性,走在可能的中心工作的前面。编史修志人员对档案的需求往往比档案编研内容更深入,所以为修志人员编,我觉得不应是主要目的。同理,为某一方面的研究人员编也可能因视角或水平等问题,达不到研究人员的深度。社会大众对档案的需求在现阶段还停留在档案的存证功能上,编研的内容,很可能只能引起部分读者的兴趣。所以,我觉得应主要为党政中心工作而编,为党政领导决策而编,能借鉴过去,减少决策失误。

王富忠:档案编研的“主体”决定着档案编研成果的“受众”。编研工作离不开人力、物力的支持,基层档案室的编研需要单位领导的支持,其编研主要是为其单位服务的;专门档案馆的编研需要有主管领导的支持,其编研主要是为其专业服务的;综合档案馆的编研也需要党政领导的支持,其编研主要是为党政领导服务的。这是任何编研部门都不可逾越的事实。当然,编研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为公众服务,这也是档案编研部门的永恒主题。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以往的编研模式,探索新的编研机制,以档案室、馆藏为依托,大胆尝试利用社会人才编研、利用社会资金出版等新路子,使编研工作更加社会化,在保证为领导服务的同时,编研出一些更有保存价值、欣赏价值的公众读物,使编研成果的“受众”更多地趋向社会、趋向公众。

吕颜冰:我认为档案编研的重点是为党政机关服务。档案的首要作用是资政,档案编研的主要对象应是党政机关。同时,编研对象要看档案所归属的档案馆系统。综合性档案馆一般是以行政管理活动形成的档案为主体,对象自然是党政机关。比如中央档案馆,重要的中央领导人文献,编研成果有人物传记、文选等。对于高校档案馆,常见的成果有校志、名人校友录、校史、组织沿革等。对于专门档案馆,特殊载体档案可利用形象直观的优势编研出面向大众的产品。

田润:档案编研为谁编,就档案馆而言,我认为首先要为自身编。只有深度挖掘自身馆藏材料,选中合理科学的目标并陆续汇集成册才是首要任务和责任。档案工作最终是为了向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档案利用服务,优质服务的重要一点是快和准,即快而准地把现有馆藏档案提供给利用者,而发掘自身馆藏档案进行编研是实现快和准的一项措施。一是编研材料能让工作人员不断细化地摸清家底,从而在提供利用档案时不断提升快而准;二是编研材料能将零碎的档案材料进行合成,省去了工作人员和利用者对同一问题的多处查找,提高了查找的速度。

亓晓华:档案编研的内容大致可分为编纂档案史料或文件汇编、编写各种专题参考资料、进行档案和历史研究三个方面。档案编研的目的是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服务、为历史研究服务、为社会各方面需要服务,所以,档案编研应为服务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需要而编、为服务历史研究需要而编、为服务社会各方面需要而编。

王建祥:从理论上说,档案编研的主要对象应该是社会大众,但是由于长期的惯性做法和人员素质等原因,导致了档案编研成果很难找准大众的欣赏口味,再加上市场的因素、经费的问题,所以,现在档案编研的主要对象就成了党政机关。但为大众提供高品位的文化消费是文化强国所急需,档案部门要想为大众提供高品位的文化消费,是需要档案编研下苦功夫才能完成的。首先是从编研的方向上来说要满足大众的欣赏口味,其次是编研的内容要是大众所需要的,能做到这些确实很难。

余厚洪:档案编研应该坚持为社会公众服务,个人认为现阶段应该致力于“城市记忆”相关的编研工作。2012年,龙泉市档案局的编研成果《龙泉民国档案辑要》,社会大众评价很高,在全省165项优秀编研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浙江省第十一次优秀档案编研成果一等奖。2012年首次发布的《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第一辑(晚清时期),收录了29个晚清时期的龙泉司法档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龙泉司法档案整理与研究项目也名列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之中。从龙泉司法档案的整理与编研这一事例看来,档案编研的主要目标是经过整理、编目与选编出版等工作,使档案能够供学术界方便地研究使用。

马刺王朝:我觉得不同性质的档案馆的编研产品的受众会有较大差异,或者说编研产品质量的评价标准有差异,但是不管何种档案馆,其编研的基本服务对象都是所在单位或者地区的普通民众,然后才能扩展到整个社会民众。比如高校档案馆,它的编研产品首先考虑的是为所在高校服务,为高校师生和校友服务,其次才是为社会普通民众服务。同时,我也不赞同现在的编研还主要是为资政服务的观点,虽然资政效用的体现会为档案馆带来政府的关照,但是想通过编研来资政一方面难度大,另一方面想有效果难。

白桦:我认为,档案编研首先是为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而编。这就要求档案编研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打造高质量的档案编研精品,提供全方位的优质编研服务。其次是为服务民生而编。这就要求档案编研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编研成果的特有价值。

味道:档案为资政服务的比例现在是越来越低而且数量越来越少,而对民生服务却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多,多编些与民生有关材料实际作用可能更大些。

浅草:档案编研更应该为社会大众服务。档案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利用,编研就更不例外,能让更多的人看到,甚至是喜闻乐见,这才是档案编研的目标。个人认为,编研工作应该把握“时尚”,记录历史,面向大众,启迪未来,不仅自己这个圈里的人爱看,而且越来越多的人都想看。

一井水:档案编研“为谁编”?首先应该明确编研的主体是谁,如果是档案室,其编研重点应该为本机关服务;如果是档案馆,其编研重点应该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搞编研,做好服务。

李宗富:档案编研“为谁编”?我认为,档案编研部门和人员首先应该明确本单位编研的主要服务对象和重点服务对象及其需要的主要编研成果形式,在此基础上,看有无拓宽服务群体范围和丰富编研成果形式的可能,即立足现实,丰富成果、扩大服务范围。比如大学档案馆,其编研就应该主要为学校的党政、教学、科研、管理服务。

赵彦昌:档案编研“为谁编”?这要看是什么档案了。历史档案,基本上都是为史学研究服务的,尤其是出土的历史档案,比如,甲骨档案、简牍文书,等等。这些历史档案的编研都是为学术研究服务,涉及历史、语言文字、文学、科技等诸多领域;对于保存在档案馆的明清档案、民国档案的编研,也主要是为了明清史学者编研,但已经有了政治色彩,比如,前几年出版的《上海解放档案文献图集》、《杭州解放60周年》,等等。

小鱼儿:档案编研“为谁编”,个人认为,作为基层来说主要有两个对象:一个为党政领导。首先是各级地方档案馆,比如,我们县档案馆所编研的《档案馆指南》、《历次机构改革汇编》,对于新到我县工作的领导,我们都会主动送去一本,以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本县各单位的基本情况。其次是基层档案室,例如,近几年在基层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认证中要求编研的《大事记》、《组织沿革》、《年鉴》等编研材料,基层单位领导非常满意。另一个为普通老百姓。近些年,来档案馆查找各类登记表的人员越来越多,从各类登记表上可以获取个人信息,为他们退休工龄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据此,我们在基层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认证中引导基层单位档案室编研《基础数字汇编》时,重点编研单位各类登记表,为单位职工提供了维护自己权益的有力依据。

张荣利: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大,向外来宾朋客商宣传介绍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大好形势,逐渐成为档案编研工作一项重要内容,外来宾朋客商成为档案编研服务的重要对象。例如,2013年,开封市档案局(馆)配合开封创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编辑出版的《古风宋韵·印象开封》一书,以散文的手法,图片的形式,集反映开封历史、风景名胜、古街老巷、风土人情的精美图片于一体,凸显开封深厚历史沉淀和文化品位,起到了积极推介“开封是一个值得一看、值得一游的旅游休闲城市”的作用。

飞熊:档案编研“为谁编”,我以为既要很好地确定编研题目,又要高质量地做好编研工作,让编研作品符合服务对象要求,又体现作品思想性、可读性等。

王凤珍:档案编研“为谁编”,不能一概而论,除要考虑社会利用价值外,还应该清楚自己的“家底”,看库藏重点有什么档案,然后再确定编研选题。就县级档案馆而言,目前馆藏还是党政文件居多,为工作查考提供服务仍占主导地位,所以县级档案馆档案编研的重点还应侧重于为党政领导服务。

郭东升:档案编研“为谁编”,也可换个角度说话,档案编研为历史而编,为现实而编。为历史而编,必为现实社会认可才传得下去,否则也就没有什么为历史而编可言。为领导也好,为人民也好,编出好东西来才好。

沧海一粟:档案编研“为谁编”,其实就是一个阅读对象的问题,许多编研成果很难说是专门适用于哪一类对象阅读,如大事记,只要编得好,不仅党政领导欢迎,研究人员、编史修志人员、外来宾朋客商和其他读者同样欢迎。“为谁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和“编什么”紧紧相连,它还取决于馆(室)藏到底有哪些“家底”,取决于参与编研者的人才结构如何。说到底,编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编研成果,才是硬道理。

数字化编研 篇3

关键词:档案编研,编研成果宣传,抗战档案

一、档案编研成果宣传利用的意义

开展档案编研成果的宣传利用工作, 以各种形式将编研成果传递给公众, 能使公众更好地了解编研工作。公众通过对编研成果的利用, 就会发现编研工作的重要作用。档案工作者通过重新整合零散的档案信息资源, 使档案信息中的隐性价值通过编研工作得到充分挖掘。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档案界积极行动了起来, 深入挖掘档案史料, 形成了多种形式的编研成果。这些档案史料有利的揭露日本侵略者反人类罪行, 警醒世人反对战争, 珍爱和平。

二、档案编研成果宣传利用的形式

档案编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有以下几种宣传利用方式:

(一) 编撰、出版专题材料。编撰、出版专题材料主要是由档案工作者将繁杂的档案信息重新整合, 形成编研成果。编研成果主要有公开出版物、内部参考等。这是档案编研成果宣传利用的主要形式。例如《中央档案馆藏日本侵华战犯笔供选编》, 由中央档案馆主编, 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此书共选收800多名日本侵华战犯的笔供, 数量之多、内容之巨为历年来之最, 绝大部分供述为第一次公布, 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 建立网站, 通过网络提供档案信息。在网络非常普遍的情况下, 这种服务方式是档案编研成果宣传利用的主要形式。例如国家档案局网站上制作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专题”版块, 使公众能更直观地了解历史。

(三) 举办档案展览。举办档案展览主要是以档案原件或者复制件为材料, 并且按照一定的主题内容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例如北京市档案馆举办的“见证抗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京津冀档案文献展”。这次展览是由京津冀三地档案局 (馆) 首次联合推出的, 展品是从三地档案局 (馆) 馆藏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其中有一部分档案是首次向大众展示。

(四) 电视、广播。我国的广播、电视拥有相对稳定的听众和观众, 因此, 它们也是进行档案编研成果宣传利用的一个重要平台。例如国家档案局联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制作的7集文献纪录片《抗战大事记》在央视2台播出。节目以时间为线索, 讲述了中国人民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壮举。

(五) 社交媒体。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的社交媒体的出现, 给信息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 社交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即时性和便捷性等优点。档案界也积极抓住这一新机遇, 不断拓宽档案编研成果宣传利用形式。例如天津市档案馆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对编研成果进行宣传, 拓宽受众面。天津市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推出“天津抗日群英谱展播”, 该展播以文件、照片、电影、文献等档案资料的展示和有关遗址、实景的拍摄等手段全面再现了我国民众与日本侵略者顽强斗争的英雄事迹。

三、档案编研成果宣传利用情况分析

本文选择了我国同一级别的省级档案馆作为调查对象, 共28个, 未包括台湾省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其中西藏、青海、湖南网站未能打开。本次调查主要依据各省级档案馆的网站。

(一) 宣传利用手段丰富多样。通过对省级档案馆的调查, 笔者发现在对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档案编研成果宣传利用过程中, 省级档案馆界在坚持采用传统宣传手段的同时积极加入新的宣传手段, 广泛扩大受众面。五种宣传手段的受众群体、宣传效果等不尽相同, 省级档案馆界积极采用它们的组合体, 宣传效果很好, 无论中老年人还是更多的90、00后都能看到或者听到关于抗战胜利70周年档案编研的相关信息。例如天津市档案馆录制推出了百集人物视频《天津抗日群英谱》。该片以文件、照片、电影、文献等档案资料的展示和权威专家的采访、有关遗址和文物实景拍摄等手段, 全面再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 广大共产党员、爱国官兵、进步人士在天津城区与郊县广袤的战场上, 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斗争的英雄事迹。

(二) 宣传利用手段差异明显。首先表现在地区间的差异。其中有两个省级档案馆五种宣传手段都利用到了, 而有的省级档案馆只利用了一种宣传手段, 显而易见, 哪个宣传效果更好, 信息获取更容易。例如天津市档案馆在宣传《天津抗日群英谱》时, 利用广播、电视、微信、网站、展览等形式向公众展示我国广大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斗争的英雄事迹。其次表现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利用上。传统宣传手段比重较大, 其中展览和网站分别占到了86%和93%, 而作为新社交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只占到了32%。大部分的省级档案馆积极制作视频、图片展览, 这样的宣传形式有比较稳定的受众群体, 而对新媒体, 大部分档案馆都表现的不太积极。

(三) 善于抓住特色编研成果宣传。特色档案是一个档案馆具有相对馆藏优势的某种范围或特征的档案集合。作好馆藏特色档案编研成果的宣传, 有利于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扩大受众面。例如福建省档案馆举办的“百年跨国两地书——福建侨批档案展”内容丰富, 图文并茂地向观众展示了侨批的产生背景、运营情况、内在价值、世界意义等内容。

我国档案界在对抗战胜利70周年档案编研成果宣传过程中, 有值得借鉴的做法, 比如说多种宣传手段的利用, 使得受众面很大, 这些成功的做法, 在以后的档案编研成果宣传利用中要积极地推广利用;也有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 比如对新媒体的利用比较少, 在以后的工作中应适当加大引入新媒体, 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

参考文献

[1]王亚欣, 朱立涛.论档案编研成果的宣传利用[J].山西档案, 2014 (1) .

[2]天津档案网[DB/OL].http://www.tjdag.gov.cn/.2015-9-10.

[3]福建档案信息网[DB/OL].http://www.fj-archives.org.cn/.2015-9-10.

关于档案编研工作的思考 篇4

1.1 题材不宽。长期以来,在档案编研工作中,重文书、轻科技;重历史、轻经济;重纸质、轻声像;重古代、轻现代;重中心工作、轻民生的现象较为普遍,致使与经济、民生密切相关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档案信息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开发,从而较少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 形式不多。许多单位的档案编研工作从编写参考工具起步,即使有些深度,也不过是编纂分类资料汇编、项目概况等介绍性材料。编研成果也以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文件汇编等为多,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没有扣紧中心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没有突出特色,没有为领导决策、生产科研一线、单位改革发展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和支持,造成编研成果销路不畅,无人问津,挫伤了编研人员的积极性。

1.3 质量不高。档案编研工作编的成分多,研的成分少。编研成果基本是汇编、选编类的初级产品,多为原始档案的翻版和集合,精品少,档次低,深层次编研成果较少。有些单位为应付任务,片面追求速度和数量,编研工作与现实需要脱节,编研成果利用率较为低下。许多单位为了申报等级、应付检查,个别同志为评职称,靠简单拼凑和堆砌,大搞突击式编研。

1.4 数量不多。目前,由于档案各项工作较繁重,机构改革后各部门人员比较紧张,缺乏文字功底深厚的编研人员。档案编研是一项深层次的信息开发工作,需要投入较多精力,各级档案部门腾不出更多人力,档案编研方面投入少,编研成果也少。

1.5 理论滞后。尽管人们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但对于高层次信息资源开发的档案编研工作,却没有放到应有的位置。这既有认识上的不足,更有理论滞后的问题,编研工作的理论应在指导业务的基础上,推出更新的研究成果。现实呼唤理论,理论推进实践,编研理论应在整个档案理论中占有更加显著的位置。

2 改进当前档案编研工作应培养的几种意识

2.1 开放意识。档案编研的路子要想越走越宽,在思想观念上必须开放,走开放式的社会化的编研道路。编研项目要抛弃“门户”之见,敞开大门搞编研。洛阳市档案馆在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馆内人员的专业特长,又聘请了史志办的退休专家和历史文化知识丰富的学者参与,效果显著。

2.2 发展意识。更新档案编研观念,适应信息社会对档案编研的需求,是档案编研实践发展的要求。开辟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新途径,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档案编研信息资源。大众传媒的需要使档案编研的新形式不断出现,多媒体技术手段拓展了档案编研领域,贴近了社会需求。

2.3 精品意识。讲求编研成果内在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多出精品、满足社会需求,是档案编研的重点。精品是社会需求对档案编研工作有效的检验和推动。提高质量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以满足社会需求。档案编研要有精品计划,并对精品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编制,争取更多的精品推出。

2.4 服务意识。档案编研的服务对象要从为领导决策和学术研究服务的狭小范围走出来,向为人民群众的需要服务转变。档案利用不能停留在提供个别的档案凭证和依据层面上,而要以新的社会需求为目的,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让档案编研成果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是档案编研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洛阳市档案馆坚持以利用为导向,编写了《中国共产党洛阳市委员会领导名录》、《河南省洛阳地区“建国”以来自然灾害纪实》、《中共洛阳党史专题》等专题编研资料,为中心工作和文化建设服务,成效显著。

2.5 特色意识。在编研的选题中,专题编研要体现独特性、新颖性,专题不要追求大,要能反映出一个地方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特色,在讲求编研成果内在质量的同时还要注意挖掘地方特色。洛阳市档案馆“十一五”期间的编研成果基本上都与洛阳有关,如《洛阳市牡丹花会概要》等,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2.6 合作意识。我们不能仅靠馆藏档案资源开展编研工作,在依托和立足馆藏档案资料的同时,吸取社会信息资源作为补充,以求编出更完整系统的编研产品,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更使档案部门可以不受馆藏的限制,编研成果成为多家的合作成果。

2.7 效益意识。档案编研工作的目标是通过社会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来减少重复劳动,实现档案信息编研开发的最大价值。现阶段的档案编研还必须付出一定成本,在对外合作中,档案馆与其他机构、团体或个人的合作已成为一种市场行为,需要进行成本与效益的核算,尽可能以最少的编研成本投入,获得最大化的编研信息效益。

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刍议 篇5

一、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存在问题

1. 多编辑而少研究。

多数编研人员只是把现有的档案材料进行挑选、整理、汇总而忽视了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研究, 从而导致编研材料质量普遍不高。

2. 为编研而编研。

大多编研材料只是用来应付档案检查、达标升级而做的, 真正有计划进行、实用的、有价值的、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编研成果并不多。

3. 编研选题内容陈旧、形式单一。

多数企业的编研内容还只停留在最基础的编研材料上, 如:组织改革、大事记、基础数字汇编等, 内容缺乏新意, 形式没有突破。

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有很多, 既有主观原因, 也有客观原因;既有社会因素, 又有企业自身的原因, 致使企业的编研工作满足不了利用需求, 影响了档案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做好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企业档案部门如何真正搞好编研工作, 使之方便、有效地为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提供准确、详细的参考依据, 笔者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根据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和馆 (室) 藏现状确定编研选题。

(1) 明确企业一定时期的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满足企业和社会对各类档案的利用需求。所以要在编研选题之前, 明确企业档案利用的趋向, 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实际工作需要, 保证编研选题的方向和企业的中心工作保持一致, 不偏离利用需求, 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和主要业务工作。档案人员可经常深入企业各部门, 广泛与业务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 熟悉业务工作具体内容及流程, 从而了解他们的利用需求。首先, 要确定普遍性的、有实际意义的利用需求类型, 如最基础的全宗介绍、大事记、组织机构改革、基础数字汇编等, 这些编研成果既具有现实意义, 也具有积累企业历史资料的长远意义。其次, 编研选题应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那些服务于单位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的题目, 应以直接的服务对象为出发点。同时, 还要侧重于满足单位当前的现实需要。 (2) 全面了解和充分掌握现有馆 (室) 藏档案现状。企业和社会对档案的利用需求确立了档案编研题目的必要性, 而馆 (室) 藏现状则决定着编研题目的可行性, 编研不是随意杜撰, 它必须以现有档案材料为依据, 是在分析、研究现有档案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题目对其进行取舍的, 有些编研题目所需要的数据不能直接从档案中取得, 而需档案人员分析、计算。所以, 我们不仅要充分了解现有档案材料的结构、数量, 掌握现有档案数量和完整程度, 还要分析、了解相关档案材料的内容价值及档案材料符合编研需要的程度。这样, 我们在编研时, 对所需档案就会做到心中有数, 开展编研工作也就游刃有余了。

2. 在对档案材料进行编辑同时, 加强分析研究。

要针对企业中心工作和业务特点提供专业性强、实用价值高、具有企业特色的深加工档案编研材料, 要在全面了解、收集有关的档案资料时, 分析档案信息的价值, 挑选那些符合要求的档案信息, 并保证与编研题目有关的档案信息的典型、实用、完整、准确, 要以丰富、充实、完整的档案信息反映汇编题目中涉及的各个方面, 以体现档案信息之间的有机联系, 全面满足档案利用的整体要求。

3. 丰富编研成果内容, 创新编研成果形式。

除了开展编研最基础的成果类型, 还需档案人员将编研工作的重点放在能系统提供档案信息的二、三次加工编研产品上。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开展一些具有企业特色的成果编研工作。如企业志、企业历年科研、成果汇编、设备分类统计、产品获奖统计、多年销售情况统计分析等。

随着当今社会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档案编研成果的形式已不拘泥于以往的表格、文字、数据等纸质形式, 可采用丰富的计算机图表处理软件、三维动画、幻灯片等多种形式使编研材料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从而更快捷、方便地为广大利用者提供新颖的档案服务。

院校档案编研工作探析 篇6

一、深刻认识档案编研工作的意义

档案编研是把档案馆 (室) 中大量的、杂乱的档案资源, 围绕一定的题目进行信息的搜集、筛选、审核、加工、整序、评价等一系列活动, 编成成果对于领导科学决策、机关工作指导、武器装备研发、开展学术研究等具有重要参考。

(一) 编研工作有利于加快推进档案工作转型发展

对档案室来说, 推进档案工作转型发展, 需要摒弃封闭保守、“重藏轻用”的思想观念,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由档案资料收集保管为主向收集保管与开发利用并举转变,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为院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档案信息资源保障。而服务方式的主动性, 正是档案编研工作区别于档案原件提供服务的主要特征。档案部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编研题目和内容, 并采取多种方式输出档案信息。随着档案编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必将促进档案人员思想观念和服务理念发生深刻转变, 必将促使档案管理体系从实体管理转向信息管理、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开放、从单一性服务转向综合性服务, 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二) 编研工作有利于促进档案各项业务建设实现良性循环

开展档案编研工作, 应该建立在档案实体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等各项业务建设秩序良好的基础上, 对这些业务建设具有检验和推动作用。此次编研工作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本部档案管理各项基础环节存在的差距, 尤其是档案收集归档制度落实不够严格, 鉴定、整理工作不够规范。通过开展编研, 收集征集了已经形成但散存于业务部门和个人手中尚未归档的文件资料, 使该单位档案逐步齐全完整。针对本部门和所属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档案收集归档工作的意见。

(三) 编研工作有利于扩大档案部门影响

档案部门不是重点热点部门, 相对封闭, 多满足于管好档案不出事, 提供档案不误事, 与中心工作处于若即若离状态, 长此以往将难以摆脱被边缘化的境地。开展编研工作, 档案室只有与业务部门广泛接触、深度沟通, 才能确定切合实际的编研题目和内容, 才可能编研出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编研成果。实践证明, 编研工作开展的过程, 就是档案工作融入中心工作、增强服务保障能力的过程。编研高质量的档案研究成果, 就是服务保障能力增强的具体体现。开展编研工作, 不仅拓展档案室的职责功能, 自身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同时赢得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支持认可。

二、目前院校档案编研工作暴露出来的问题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面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及院校对档案信息的迫切需要, 依然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重视不够, 认识不深入。院校档案是一所院校文献信息的重要组成, 是一所院校发展历程的鉴证。相当一部分院校领导对档案重要性认识不深入, 不够重视档案编研工作;二是编研选题无前瞻性, 内容利用价值低。部分院校编研工作是基于原有资料基础上开展的, 选题无新鲜感、落后, 内容也与院校中心工作的联系不密切, 造成现实价值不足;三是重“编”忽“研”, 只进行一些数据统计、材料整理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在此基础上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否则编研就会失去其原有的巨大价值;四是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所不足, 满足不了院校档案编研工作的高效率开展;五是缺乏创新, 信息化应用不足。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早已提出的课题, 然而由于缺乏创新、档案信息化建设缓慢, 档案编研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方式层面上, 显现阻碍了编研工作的创造性发展;六是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文化教育功能。院校当档案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教育功能, 然而由于档案人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经验及文化涵养, 赋予不了档案这一功能, 从而档案未能真正反映出切实诉求。

三、加强档案编研工作的建议

对档案室来说, 档案编研工作只是刚刚起步, 还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解决, 需要各级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对编研工作的组织领导, 努力探索编研工作新路子, 使编研工作真正成为档案业务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投身强军实践、聚焦保障打赢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要院校领导真正认识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性。档案编研是院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校领导应当给予足够重视,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才能为经费投入、场馆建设、人员配置提供保障。

二要选配合适编研人员, 为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档案人员在编研工作要有所建树, 不仅要精通档案专业, 还要熟悉了解党史军史。编研工作本身是一项科学研究活动, 研究性贯穿于选题、选材、考订、加工、编排、公布、出版的全过程。档案与历史紧密相连, 组织开展编研工作, 选配具有一定档案专业知识、党史军史知识、熟悉军兵种发展史的人员, 否则, 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编研成果。在编研工作起步阶段, 特别是编研力量不足的情况, 积极协调争取军内编研能力较强的部门支持协作或开展联合编研, 也不失为锻炼队伍、积累经验、促进工作的有效尝试。

三要围绕服务中心工作选题, 稳步推进档案编研工作。档案部门开展编研工作, 编制印刷各种编研成果, 目的不是为编研而编研, 而是为了满足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信息资源保障需要。选定编研题目应充分考虑实际工作需要, 既包括当前各项工作的实际需要, 也包括科学和历史研究等工作的长远需要。起步阶段, 注意量力而行, 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安排选题, 确保取得实效。从掌握的科技档案资料和现实需要情况看, 以精简整编单位档案整理编研为突破口, 分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两条线展开编研, 文书档案编研重在传承历史、促进工作, 装备科技档案重在挖掘整理、指导业务, 这是较为现实的选择。

四要纳入业务工作计划, 确保档案编研工作连续性。《档案法》明确:“各级各类档案馆应当配备研究人员, 加强对档案的研究整理, 有计划地组织编辑出版档案材料, 在不同范围内发行。”编研工作是一项长期业务建设, 应根据室藏档案资源状况和院校建设需要实际, 科学制定档案编研工作计划, 不能浅尝辄止, 搞出一二项成果就一劳永逸。根据上级指示要求, 围绕中心工作、重大任务和重要活动, 有针对性地编研专题档案信息, 为领导决策和机关指导提供参考;加强与研究室、陈列馆等部门交流协作, 积极配合做好编史修志、装备展示等方面档案信息服务, 努力提高自身编研工作水平;着眼服务基层部门建设, 做好档案信息服务保障;结合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在确保安全前提下, 积极运用技术手段, 搞好本部门档案信息资源加工整合、提炼挖掘, 建立各类档案专题数据库, 逐步形成系统集中的编研成果。

五要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 加强创新。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使信息技术在档案编研工作广泛应用, 促进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 能使院校档案编研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所以应当基于校园网成立档案网站,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等信息整合起来, 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档案, 实现档案编研形式的创新, 为档案管理注入一丝新鲜血液。

六要将档案编研与文化教育功能相结合, 利用档案开展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档案编研的育人功能。比如, 注意收藏优秀校友的典型事迹, 然后加大宣传力度, 使之成为学生积极成长的典范。

摘要:档案室开展编研工作, 有利于加快推进档案事业转型发展, 促进档案各项业务建设实现良性循环, 扩大档案部门影响。本文阐述开展档案编研的重要意义, 对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提出了切实可行、有效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档案资源,编研,良性循环,问题

参考文献

[1]王英玮.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部门的生存与发展策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罗军.中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上海世纪图书出版, 2011.

[3]吕丽莉, 奇伟.校园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2 (6) :706-709.

档案编研工作的时代特征 篇7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是档案编研工作的时代特征

档案编研工作必需把握时代特征, 紧跟国家发展战略, 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开展编研工作。我国档案编研工作以有利于阐明和研究客观规律、有利于推动社会前进、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编研工作的总方向。围绕党中央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方针, 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服务。我们要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编研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注意把握时代特征、地方特点, 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投身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中去, 使档案工作真正在“三个文明”和“两型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是档案编研工作的根本宗旨

档案编研工作要紧紧围绕城市中心工作, 以城市精神为思想灵魂, 根据“植根历史、基于现实、紧跟时代、引领未来”的原则, 使档案编研工作和城市发展共同前进, 为社会提供更好地服务。以鹤岗市为例, 档案编研以城市精神为根本宗旨, 较好地体现了档案编研工作的历史传承, 体现了档案编研工作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追求, 展现城市和社会的核心理念、传承中国的历史魅力、积淀档案编研工作的精神气质。

三、信息化和资源利用, 是新时代对档案编研工作的需求

从实践来看, 开辟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新途径, 是把对内部馆藏资源的编纂发展到对外部馆藏及现实的信息资源的挖掘, 通过开展民俗、民风、民间工艺、民间艺术、地方剧种、风景名胜、文化古迹等方面的编研介绍, 弘扬地方优秀文化。鹤岗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 有大峡谷、大湿地、大森林、大界江, 具有大量珍贵资源等待我们去挖掘, 要大力开展地方名人、名产、名企编研宣传工作。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档案编研的“有作为”要靠服务于社会需求来创造, 而档案编研的“有地位”要靠服务社会需求来提升, 服务对象要从为领导决策和学术研究的需要服务的狭小范围走出来, 向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服务转变。

四、引入市场机制, 是档案编研工作的有益尝试

档案编研工作要健康发展, 就要努力通过市场解决文化产品的出路问题, 以扭转补贴出版的被动局面。走出去找市场并将市场机制引入编研业务实践, 是现今编研工作的有益尝试。档案编研的市场运作有以下三点启示。一要增强市场意识。带着市场意识去研究馆藏, 带着市场意识去捕捉机遇。在档案与社会之间找到了结合点, 也就找到了市场, 编研开发工作也就做活了。二要运用市场机制。要在市场中求发展, 就必须掌握市场规律, 并努力学会运用市场规则保护自己。三要遵守市场规则。各方受协议合同约束, 要恪守承诺, 确保按时保质推出编研成果。

五、创新理念、拓宽路子, 是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要创新档案编研工作理念。档案工作者必须改变原有的观念、职业认知和情感, 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思想, 同时树立“社会档案观”。档案编研工作除为党委政府、各级机关服务外, 还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广大人民群众,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精神需要为目标, 树立“民本思想”, 捕捉社会热点问题, 为人民群众编研出更多好成果。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认真研究历史发展新时期的新规律、新特点, 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对我们的新要求, 树立大编研的思想, 面向社会, 面向市场, 积极探索编研工作的新思路。二要立足馆藏资源, 拓宽档案编研路子。档案编研要立足馆藏, 但又不能拘泥于馆藏, 要在馆藏的基础上, 敢于突破馆藏的局限, 根据选题积极征集馆外资料, 弥补馆藏的不足, 这样才能使编研成果更完整、更系统、更权威。

六、建立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 是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保障

人才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 要提高档案编研工作水平, 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要加强档案干部的政治素质的培养, 档案编研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 及时捕捉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信息, 有针对性地开展编研工作, 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要加强对档案编研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培养。三要对编研人员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要走出去, 拓宽视野, 扩大档案工作的交流, 学习档案编研的先进技术、方法、成果, 培养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丁卉.档案编研成果的出路问题[N].中国档案报, 2001

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研究 篇8

一、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

(一) 档案编研工作具有内部性。

由于企业档案工作是为本单位工作服务的, 档案编研的选题、选材、使用范围通常只限于本单位。一般说来, 企业单位不搞档案文献的出版, 在档案编研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选编要求方面, 与党政机关的档案汇编及档案馆史料编纂不同。

(二) 档案编研方法灵活多样。

目前, 企业档案编研活动发展迅速, 富有活力, 编研成果千姿百态。在内容上, 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编研。在加工方式上, 一次、二次、三次加工都有, 有档案部门编的, 也有档案部门组织技术业务部门编的。

(三) 企业档案编研状况总体水平不高。

这是因为企业档案编研工作人员缺乏专业训练, 只能自我摸索、仿制。有些单位只是单纯应付档案工作验收, 突击编几种材料。有些成果材料在准确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二、当前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现状

就整体而言, 国内不少企业对本企业档案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表象上, “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不忘掉”, 有不少企业只知道档案, 根本不了解档案编研, 也从未想过档案编研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一) 企业领导重视不够, 制约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

企业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 没有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企业各项工作议事日程, 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就更没有地位了。

(二) 思想观念落后, 制约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和创新。

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思想保守, 观念陈旧, 固步自封, 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每天只忙于一般性的管理工作, 对自己所管理档案的潜在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 更没有一种探索超越的精神, 档案利用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和重视。

(三) 档案编研形式单一、利用率低。

在当前科技高度发达、网络方便快捷的信息社会, 直观、醒目、生动的图、文、声、像多种形式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 网上资源共享的快捷方便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追求, 而绝大部分企业档案编研材料仍停留在纸质载体、内部印刷件, 甚至是打印件上, 这大大影响了利用效果。

(四) 企业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 影响档案编研工作水平提高。

有的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文化程度较低, 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很少, 更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这就很难适应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

三、做好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举措

(一) 争取领导的支持和重视。

一个企业档案编研工作能否开展起来并取得实效关键在领导。领导应将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其他各项工作同等看待, 做到与其他工作同布置、同计划、同检查、同考察、同总结、同表彰, 要把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真正列入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 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档案工作, 站在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去认识档案工作, 为企业档案编研工作打造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平台, 确保档案编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二) 立足创新服务, 确立选题。

选题是编研工作的龙头, 要坚持全方位多元开拓。一是立足于服务企业发展大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思考, 当前企业最需要我们提供的信息支持是什么, 比如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何发展循环经济、怎样打造产业链等等, 从而明确编研方向和目标。二是立足于服务生产经营。档案人员要主动联系各职能部门, 开展座谈、问卷调查等调研活动, 熟悉业务工作具体内容, 了解他们的利用需求。三是立足于服务企业文化建设。要打造个性鲜明的“企业名片”, 对外树立企业形象, 对内鼓舞职工士气, 在企业兼并重组、战略合作、国际化发展中树立企业形象。四是立足于服务重大活动。企业档案编研要引起重视, 开始时要配合重大活动选题, 制作短平快编研成果, 这是因为企业重大活动领导参与多、层次高、影响范围广, 易引起关注。

(三) 建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信息化浪潮。信息技术已进入企业档案管理中, 据有关资料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和普及, 未来的档案管理必将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因此, 要做好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必须实现档案管理电子化、网络化。只有这样才能给档案编研人员猎取信息创造有利条件, 实现资源共享, 才能提高档案编研的效率和质量。

(四) 加强编研人才队伍建设。

新时期企业科研生产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企业档案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档案业务知识, 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如广博的知识结构、英语应用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这样才能逐步地实施档案编研工作的现代化和数字化。

参考文献

[1] .李红.对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几点思考[J].档案学研究, 2008.2

疾控特色档案编研工作刍议 篇9

档案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编研工作作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体现了一个档案馆的档案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疾病控制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级疾控部门的档案工作也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特别是自档案目标管理活动开展以来,更是将档案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随着档案工作的发展,研究如何提高档案编研工作,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已成为疾控中心档案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疾控档案有关要求为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科学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充分发挥档案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等规定,定义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即在疾病控制、卫生监测、健康教育等活动中形成的各种门类、载体档案的总和。在开展编研工作时,在突出疾控部门专业特色上做文章,使编研材料有很强的专业性、实用性,才能受到业务人员的欢迎和好评。

2 疾控档案编研工作的原则

2.1 以疾控业务档案为主体的取材原则。疾控部门在以开展疾病控制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文书、业务技术、科研、基建、设备、声像、实物等档案材料。但由于疾病控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故而反映与记录此项工作的主要载体和业务档案也就具有了极强的专业性。此外,疾病控制在业务上又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对疫情流行规律的认识以及在开展疾病控制的监测过程中,都必须以业务档案为依据。因此,在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时,应首先从业务档案入手,编研材料才可能有专业特色,才能更有效地为中心开展卫生防病、监测工作服务。

2.2 满足疾控业务特色需求的选题原则。档案编研材料要有特色,要把好选题关。选题应围绕和反映单位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业务活动。脱离业务工作的选题,就谈不上编研材料的专业性。为此,档案人员应做到两个了解和掌握。

2.2.1 把握疾控业务中心工作整体需求。在安排全年的档案编研工作时,首先要摸清单位档案利用需求的趋向,以此来确定编研选题,从而确保编研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单位实际工作的需要。然而,对档案的

利用往往都围绕着单位的中心工作,因此,只有了解

和掌握单位的中心工作,才能对当年的编研工作的开展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保编研选题在大的方向上与单位的中心工作保持一致,不偏离利用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业务工作。如近两三年来疾控部门的绩效考核工作是为上级的综合考评做准备工作,而绩效考核标准要求各科室出具近几年的业务工作、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对此,档案室及早做出反应,在制订编研计划时,就安排编制反映这一内容的编研材料,为及时满足疾控业务的利用需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2 注重疾控业务中心工作个性需求。疾控部门的主要业务是开展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的预防和免疫规划工作的发展以及食品安全的监测、检测。档案人员在具体做各专业口的编研计划时,应针对以上各业务工作的特点和内容来确定编研材料的题目和适合的类型。为此,档案人员应经常深入科室,广泛地与业务人员交流,了解各科工作职责和范围,熟悉各业务工作的流程和具体内容,从中掌握业务人员的利用需求。此外,还可通过在借阅中开展专题利用登记、发放利用意见表和分析利用效果登记等形式,充分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业务人员的利用需求。这是确保编研选题具有专业性并能符合业务需求的重要环节。

2.3 符合系统实用的档案编研材料组织原则。档案部门在分析利用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原始档案的内容和特点,可以开展多种层次的编研加工。如各疾控部门的档案中均有历年来国务院、卫生部及市政府颁发的关于传染病管理及卫生的法规、条例、程序及业务技术规范,而疾控部门作为卫生行政事业部门在履行其职责时必须依据有关的法规条例进行。档案部门如能编制有关的业务依据性文件汇编,就会十分有效地满足业务工作的需要。这种文件汇编具有实用性,操作上也具有简便性。

然而,由于疾病控制业务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在开展疫情的分析预测、制定防治策略以及对疾病控制实施监测的过程中,都需要掌握和对比以前年度的监测数据,特别是在开展预防医学科学研究时,更需要以较长年度的相关数据做依据。因此,档案部门如能将分散在各年档案中的监测数据集中起来,做出有针对性的统计和分析,就可以使档案的利用变得更系统更直观,就可以极大地节省业务人员的时间。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对档案信息除进行上述初次加工外,还应将编研工作的重点放在能系统地提供多次加工的档案信息上。从实践中看,根据各专业口的需要,开展专题性的统计分析更为适宜。如疾控部门所编制的“传染病分析”,“麻疹监测分析”,“流脑发病、死亡人数统计与分析”,这类编研材料被业务人员应用于科研、专题调查等实际工作中,显示很强的实用性。

3 疾控档案编研工作的措施

3.1 争取业务部门参与,加大成果专业深度。档案部门根据所选题目,以疾控部门收藏档案为依据,在完成对各年度相关数据统计后,可交予业务科室,由专业人员做出分析性报告。这样的编研材料既内行,又有一定的深度。

3.2 扩大统计时间断限,提升编研成果价值。统计分析材料的时间跨度越大,越能揭示出规律性、本质性的信息,越能有助于业务人员认识和总结疾病流行规律及疾病控制发展趋势。如果所跨年度过短,就没有多少实用的价值,不能为了凑编研材料的数量而忽视编研材料的实用性。

3.3 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准确揭示编研主题。编研不是杜撰,必须以档案材料为依据,在分析档案原件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题对数据进行取舍。如实地采用档案数据,是决定编研质量及可靠程度的前提,因此,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十分重要。有时,某个编研题目所需数据不能从档案上直接得来,就需要档案人员认真研究档案材料,找到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而得出,不能图省事而主观杜撰。另外,数据必须准确完整,不能随意遗漏,要保证所采用的数据能系统全面地揭示编研材料的主题。要根据数据间的有机联系进行分类,同类项目才能进行有关的计算。计算要正确,并要经过复核。

3.4 重视形式新颖美观,增强成果应用成效。编制专题性统计分析,往往以表格、数字、文字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刻板。我们可采用计算机丰富的图表处理软件,使编研材料做到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直观,新颖美观,使编研成果既具有可读性,又具有可观瞻性,增强成果的应用效果。

4 疾控档案编研人员的要求

档案人员要努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做到编研材料有特色,为疾病控制业务服务,这是疾控中心档案工作不断发展和进取的需要。同时,这项工作也对档案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作为疾控部门的档案人员,做好编研工作,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应有两层含义,一是档案编研专业知识,二是疾病防控专业知识。目前的疾控部门档案人员多为“半路出家”,因此,加强对档案编研工作的认识和编研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十分必要,这是做好编研工作的基础。另一方面,档案人员只有学习和掌握了疾病防控专业知识,才能阅读和分析业务技术报告和总结,才能选择反映专业特点和内容的编研材料题目及适合的类型,这是确保编研材料具有专业特色的前提。此外,在编研材料的编制过程中,即使请有关的业务人员配合进行,也需要档案人员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与业务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才能共同完成对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档案人员要成为预防医学专家,但应该做到“耳熟能详”。还有,档案人员还应走出去,向兄弟单位学习编研工作的经验,这也是提高编研水平的捷径。

总之,为进一步开展有专业特色的编研工作,深入开发疾病控制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人员应注意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5 结语

综上所述,将疾控档案进行编研,是疾控中心贯彻我国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基本原则而建立的一种档案管理模式,它符合疾病控制业务工作的特点和需要,随着业务档案编研实践的发展,它将会更加完善,一定会为疾控部门业务工作的开展发挥重要作用。

编研工作是档案利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部门系统、广泛地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有了编研工作,才能通过主动提供档案的编研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各项事业,有助于推动和促进地方人文历史、社会科学的研究。

浅议高校档案编研工作 篇10

关键词:高校档案,档案编研,特点,原则

高校档案部门作为社会档案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为社会与高校服务的双重责任。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是高校档案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开展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有效方式, 是高校档案部门有目的、有计划地以馆藏档案资料及其他档案资料作为编辑和研究对象, 以满足学校和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求为目的, 按照一定的要求, 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挑选、编辑、评价的活动。它是高校档案馆主动完成档案工作, 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主动服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 更是推动档案事业向前发展的一项必要性工作。通过科学的、深入细致的研究, 深入挖掘档案信息资源中的潜在价值, 将档案信息变成系统、完善、精炼的档案资料, 提供给利用者使用, 使档案材料的信息功得到充分发挥。

一、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是在整理加工、分析研究原始档案资料的基础上, 编辑档案材料, 形成编研成果的活动, 档案编研工作自身就有其独特的特点。

1. 真实性

高校档案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原始记录, 是反映学校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全面、系统、完整、真实的记录, 因此, 高校档案自身便具有真实性的特点。而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是在认真研究高校档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编辑、加工与整理活动。档案编研工作必须本着尊重原始档案、尊重档案历史、尊重档案科学的原则, 坚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 在档案编研的选题上要注重科学性、选材上要忠于原始档案, 编研环节上要认真分析研究、耐心细致, 才能保证档案编研的内容、成果、数据不失原始档案的真实性, 准确无误。

2. 实用性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具有实用性, 实现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这不仅是档案编研的出发点, 更是档案编研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档案编研工作不应只是停留在对历史资料的研究中, 更应该从社会以及机关内部的实际需要出发, 发掘出档案材料的实用价值, 发挥档案材料的引导和参考作用。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 汇集成册。为高校师生和社会服务, 为社会提供正能量。

3. 文化性

高校档案是传承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 档案自身就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蕴含着许多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档案编研活动本身就是一项文化智育的活动, 是整个档案工作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档案编研在选题上就是要选择那些符合社会主流文化、有利于弘扬社会先进文化的、有利于社会文化建设的精品进行加工、编排、整理、注释并出版。编研出的成果既是对档案文化的积累、传播和创造, 同时也是对档案文化的继承与延续。

4. 技术性

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同时也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知识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编研成果的好坏与编研者的文化素养、政治素质、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是密不可分的。其素质越高编研成果质量越高, 反之则质量越低。

5. 系统性

高校档案的归档工作通常是以年代为准, 将这一年度产生的档案材料分类归档。档案材料的整理同样也是按年代进行的。这就说明同一类的档案材料分别分散在不同之处, 不利于对档案材料的利用。而档案编研工作就是将零散的档案材料科学地、完整地、有机地、系统地组合起来, 以专题的形式将反映同一问题的档案文件汇集成册。如校庆汇编、档案馆志、科研成果汇编、学术活动汇编等。为利用者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档案信息, 使利用者一目了然、方便利用。让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由零散的提供资料向系统的提供材料转变, 更好地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应坚持的原则

1. 在编研方式上注重“编”与“研”相结合

档案编研中“编”通常是指对一次档案文献材料“原封不动”地进行加工、整理和汇集;“研”通常是对二次或三次文献进行的加工、考证和研究。“编”与“研”二者既是独立存在又是相互联系的,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研”是“编”的基础和前提, “编”是“研”的目的和结果。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是确保档案编研工作质量的关键。因此, 在档案编研方式上我们应注重编与研相结合的原则, 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 充分开发利用, 才能编研出高质量的编研成果。

2. 在编研对象上注重“史”与“今”相结合

所谓“史”通常是对过去历史的研究, 所谓“今”通常是对社会现实的指导。高校档案编研成果往往集中在对校史文化的编研方面, 而对反映高校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作品较少。因此, 高校档案编研在编研对象上应注重史与今相结合, 改变传统的编研思想, 立足于现实实际需要, 以社会热点、学术前沿、公众生活为切入点, 下大力气进行深入研究, 编研出反映各个时代特色的, 反映现实需要的、针对性强的优秀作品。

3. 在编研来源上注重“内”与“外”相结合

所谓“内”通常是指档案馆馆藏资源。所谓“外”通常是指馆藏档案之外的社会信息资源。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不仅要立足于馆藏资源, 更应发掘馆藏档案之外的史料进行加工、整理和编辑。在编研来源上注重“内”与“外”相结合, 从而打破馆藏信息资源单一的格局, 丰富馆藏信息资源, 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档案编研作品。

三、怎样做好高校档案编研工作

1. 转变编研观念, 增强编研意识

高校档案编研意识主要体现在:高校领导对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视程度、档案编研人员是否具备主动、自觉的编研意识以及社会对高校档案编研成果的认可等多个方面。目前, 高校档案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着高校领导对于档案编研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档案编研意识薄弱, 容易被学校忽视的情况。这就导致了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在人员配备、编研设备、编研经费的投入等方面不足的现象。而高校档案编研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的支撑, 这就更需要高校领导的重视, 只有领导重视了, 才有可能增加对档案编研工作的投入力度, 为开展档案编研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因此作为主管档案工作的学校领导首先要认识到档案编研的重要性, 提高档案编研意识。而高校档案编研人也应转变传统的档案编研观念, 化被动为主动, 不断增强对编研工作的认识程度。如果档案编研人员自身的档案意识薄弱, 就很难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档案编研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才能编研出优秀的研究成果。同时, 高质量的编研成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可以说编研意识的增强能够提高编研成果的质量, 质量高的编研成果能够影响编研意识的提升。

2. 强化编研人员素质, 提高编研水平

档案编研工作是一项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研究性很强的工作, 其研究成果的效果如何, 取决于编研工作的主体———档案编研人员素质的高低。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做好档案编研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决定着编研成果的质量。因此, 我们要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外出进修学习、学术交流、自学等多种方式来提高档案编研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结构和编研水平。同时, 针对不同层次的档案编研人员开展不同阶段的继续教育培训, 不断提升档案编研人员的素质。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档案编研人员必须具备如下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能力。首先, 应当掌握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档案基础理论、档案法律法规、目录学、以及档案编研、复制、修裱等档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次, 还应该掌握编辑学、历史学、写作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第三, 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文学写作能力和艺术品鉴赏能力。第四, 掌握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 熟练掌握电脑写作编辑, 学会灵活运用现代化设备、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的能力。第五, 学会借助网络及时了解传递档案专业信息。最后, 具有一定的管理、社交和信息获取能力。高校档案编研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 更新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逐步挖掘自身潜能, 提升自身工作能力, 才能成为合格的档案编撰者, 更好地为高校档案编研事业的发展服务。

3. 明确编研选题, 推出编研精品

选题是档案编研工作的前提, 是档案编研工作的首要环节。明确编研选题对整个编研工作和编研成果的质量都会产生全局性的重要影响。选题的确定是否具有重要意义, 是否能体现重要价值, 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编研工作进行速度与质量, 对编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在选题的思路上要具有整体规划, 应有新思路、新方向,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确定选题。第一, 以现实焦点来确定选题。选题要符合客观实际需要, 具有现实意义。以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为切入点确定选题。如以校园文化建设, 校庆活动, 以优化教育结构、改善教育质量, 推进素质教育确定选题。第二, 以教学档案为侧重点确定选题。教学档案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各类档案中利用最为频繁的档案材料, 经调查教学档案的利用率占利用人次的80%以上。因此, 我们要针对教学档案的利用规律和特点, 编辑历届新生录取名册、历届毕业生名册、教学大纲等档案来满足师生实际需求, 为教学、科研以及学校管理活动提供系统的教学档案信息服务。第三, 以人才的培养来确定选题。第四, 以利用价值来选确定选题。选题要围绕那些利用价值比较高的档案来进行。因为没有利用需求, 就没有档案编研的必要。因此, 从实际需求出发, 针对利用价值很高的档案编研题目, 以满足现实需要。第五, 以丰富馆藏来确定选题。如将散落在师生个人手中的珍贵史料收集上来, 汇集成册, 不仅可以形成专题, 还可以丰富馆藏资源。

4.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创新编研形式

上一篇:技术变迁的立场下一篇:如何上好初中生物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