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收集作文素材

2024-05-12

教会学生收集作文素材(精选4篇)

教会学生收集作文素材 篇1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初中阶段的写作要求共10条,其中一条就是“注重写作过程中收集素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去收集素材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讲清楚什么是素材。素材就是作者动笔之前在生活实践中,书本里或其他媒介中收集、积累的原始材料。这些尚未经过选择、整理、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就叫素材,它包括印象、事实、人物、图表、数字等。它是写作的基础。收集素材时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茅盾比喻对素材应该有“奸商”的态度:贪多务得。陈桓也主张积累素材要有“竭泽而渔”的狠劲。马克思是把“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总结为几点概括的,彼此紧相连的思想。”如果在作文中没有占有丰富的素材,就如富兰克林曾经说过的那样“空袋子难以直立。”可见占有丰富素材的重要性。

二、让学生认识到素材的重要性

素材对于写文章的重要性,简单地说便是:没有素材就谈不到写文章,没有素材就没有文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平时备足了做饭的“米”,才有可能做出一顿香甜可口的“饭”来。比如有的学生讨厌作文,害怕写作文,原因何在?他们说,是因为写不好,因为感到作文难写,因为自己掌握的词语少,等等。这些当然都是原因,但主要的原因他们却没有认识到——这就是无话可说。写作文就跟平时说话一样,没有可说的话而硬要讲一番话,或者本来只有很少的话却要说上一大堆不可,这种无中生有、扩寸为尺的做法谁也会感到很为难的。但是,如果心里有一番必须说的话,现在又有了一个说话的机会,你一定不去想自己说得好不好,掌握的词汇丰富不丰富,你只知道把自己心中的话一个劲地往外“倒”。这时候,你不是讨厌说话,而是感到非说不可,要说出来才痛快;如果不让说,或不让把话说完,你反而感到很痛苦了。因此,是喜欢写作文还是讨厌、怕写作文,实质上是一个有没有材料的问题;有素材,写起来就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也能写出好文章;没有素材,写起来就便是一件最头痛的事,也写不出好文章。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对素材的重要性有这样的深切体会,而不是停留在一般化的抽象了解上面,学生便会对这个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下决心把它解决好。

三、帮助学生学会收集积累素材

首先,要帮助学生破除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如不少的学生认为收集了素材,作文时用不上,白费劲,不如不收集。又如学生普遍感到时间紧,没有功夫去收集素材,等等。由于这些原因,每次作文,学生一般都是凭脑子所记,凭冥思苦想,搜肠刮肚来勉强完成,都感到写得很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明确向学生指出,那些想法往往都是不实际的。如果认为收集了素材用不上,那只是因为收集的材料太少或者自己不会运用它;如果素材积累丰富了,又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运用它,那么,对于一般的作文题,都会有用得上的部分。至于时间紧之类,更不是问题。关键是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勤写勤记,积少成多,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其次,告诉学生应收集什么样的素材。应该说,收集素材很难有确定的范围,而且因人而异,只要学生感兴趣的都可以收集。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景物,也可以是一段名言、名论,也可以是自己的一种思想、一段感情,还可以是某种有趣的知识,等等。但是,凡是值得收集的都应该是珍贵而难得的。而不是寻常的、一般的东西。即它应该是一种新鲜的意思,或包含某种新的意思,新的意趣、意味等,能给人新的启发,新的感受,新的体验。

第三,给学生指出收集素材的来源。素材的来源很广,我们只要平时做一个有心人,素材随时随地都可以信手拈来。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能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素材。同学聊天,师生聚谈,班会,团小组会,听报告,读书看报,翻阅杂志,看电影,上网,郊游,参观,旅行,走访亲朋……不胜枚举。凡我们目所见,耳所闻,脑所思,身所经历的一切,都可能为我们提供值得收集的东西。正如罗丹所说,“美到处都有。”关键是我们要有心,要留意,要学会捕捉它,并随身带上纸笔,及时把它记下来,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四、督促指导学生做好素材收集工作。

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收集素材的情况,可以通过抽查、浏览审阅等形式,看学生是否做了这项工作,并督促他们长期坚持下去,养成习惯。对所记的内容,开始时有简单、平淡等毛病无妨,但要逐步提高。否则,较长时间停留于这种状态,学生会认为收集素材没有意思而难于坚持。因此,教师要采用典型引路等办法克服这些毛病,使他们的素材收集工作越做越好。尤其要引导他们把收集的素材恰当地运用到各种形式的作文练习中去。一旦看见收集的素材在作文中发生了作用,收集的兴趣就会得到巩固和强化,做这项工作的自觉性也就被真正调动起来了。随着收集素材的增多,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将素材分类,并要求他们空闲时翻阅以便熟悉。这样,作文时就能自如运用这些素材。

摘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去收集素材是很关键的,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素材,认识到素材的重要性学会收集积累素材,督促指导学生做好素材收集工作,从这几点作为出发点。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师,指导,收集素材

教会学生收集作文素材 篇2

究》课题方案

发布:虎语男时间:2011-5-19 21:13:46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125 讨论:5《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研究》

课 题 方 案

中宁九小 虎语男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症,究其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诸如:

1、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2、教师包办。从作文命题、立意、选材、列提纲到习作的评改,教师一人包揽,学生只能按教师设计好的“图纸”砌砖,完全剥夺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权。

3、说写脱节。学生作文光写不说,取缔了“说”这一必要的训练形式,割断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这一密切相关的统一体。叶圣陶先生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此深有感受,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除了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外,更主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写真人真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1、是新课程深入实施的需要:

随着新课程的步步深入,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研究有效课堂的教学有许多,但针对城市小学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成果很少,许多成果对城市学生的要求过低,导致学生兴趣低下,学习自主能力下降。

2、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

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无味,学生学的无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无效组织的活动多,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少;课堂上预设活动多,生成的活动少;教师组织检查的活动多,有价值的引导活动少;单纯追求完成任务的活动多,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少;单一的教学资源多,丰富的有文化含量的活动少。有效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学得是否有趣,活动是否有效,教师教的是否轻松为主要评价目标,鉴于此,开展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和及时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通过丰富学生习作素材,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挥教师指导作用这几个方面的研究,志在探索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途径。

2、提高教师习作指导能力,丰富习作教学经验,探索提高习作教学效果的规律。

3、探讨“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教研对教师有哪些具体要求。有效习作课堂教学对教师集体备课、上课、提问、教学活动、批改作业、练习设计等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

4、探讨“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对学生有哪些具体要求。有效课堂习作教学对学生上课、发言、纪律、活动形式、开展游戏活动、合作学习等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

5、探讨影响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因素有利于开展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有哪些因素不利于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教学的开展,如何克服等。

6、探讨“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与新课程实验有哪些冲突及解决方法。

7、探讨“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研究主要有哪些实施步骤。

8、探讨如何在“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研究学习中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学生怎样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学生怎样在活动中各有所学,共同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具备哪些基本功,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收集素材,并有效处理,提高习作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生活实践与学生习作兴趣高低的调查研究。

2、学生观察能力和收集、整理信息能力的研究。

3、习作教学指导,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个案研究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应用课外调查和课内实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课外调查主要调查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及我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内实施主要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组织的方法、原则和途径,以及对教师、学生有哪些具体要求,与新课程实验有哪些冲突及解决方法和实施的主要步骤。

2、集体讨论法。借助集体的力量,来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功之处。使课题组每位成员都能自觉进行教学研究,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去粗存精,取得预期的成果。

3、文献研究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并进行验证和实验。

4、实践操作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案调查与综合调查相结合为主,问卷调查为辅,重点测试、个别走访、小型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并举,以实际调查为切入点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5、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与教训,修改、完善和补充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五、课题研究步骤及阶段任务:

1.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3月),完成校内有效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调查报告)。

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调查学校作文教学及学生作文情况,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及方案,确立课题组成员、研究对象、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进行课题论证与开题。做好研究的准备工作,着手进行作文课堂教学研究。

2.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3年7月)

深入课堂,进行作文课堂教学研究,定期开展作文教学研讨,认真总结,撰写心得、论文。开展作文实践活动,拓宽渠道,综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按计划操作研究,举行中期汇报,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调整课题方案。

3.总结阶段。(时间2013年8月---2013年10月)

加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研究,培养学生收集习作素材的能力,做好课题资料的汇总、整理工作,完成结题报告,举行结题会,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1、课题研究的参与人员:

高年级组全体语文教师。

2、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研究组成员

组长:虎语男

成员:陈建新 高 娟 尚 军 李玉洁 潘红波

张 俊 刘 霞 朱 辉 张海娟 温对香

(2)人员分工:

虎语男(课题负责人):主要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研究报告的撰写。

陈建新 高 娟 温对香:

负责专题研究活动的组织开展、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工作。尚 军 李玉洁 潘红波 张 俊 刘 霞 朱 辉 张海娟:

负责各班专题教研活动的组织开展、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工作。

3、课题组活动方式:

(1)课题组定期集中,由课题负责人主持,探讨课题组成员实践研究状况;撰写教研活动总结分析材料;课题组负责人收集、整理研究材料、撰写论文。

(2)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课题交流会,探讨教研活动开展的现状,展示研究成果,征求各方意见,及时改进教学方案。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对儿童心理学和作文之间关系的研究,了解儿童成长中的需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方向,探索一条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新路子,让学生从学写作文起就明白:作文一定要倾注真情,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让学生坦诚地展示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充分抒发从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真挚感情,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使学生真正获得酿自生活的思想。

3、初步学习并研讨了小学作文教学中习作素材收集的途径及方法。

教会学生收集作文素材 篇3

如何帮助中学生广积素材呢?笔者认为教师可通过以下六个途径予以引导、鼓励。

一、仔细观察, 处处留心皆学问

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多彩的种种特色, 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 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 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说, 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 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 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 中学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 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 并把观察所见、所知、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 如此才会使写作材料越来越丰富, 写作时才能厚积薄发, 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 正确立意。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 要侧重方法的指导, 通过课内分析讲解、课外观察示范等, 教会学生由整体到部分地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 由此及彼、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等, 从中准确认识事物, 把握事物特征, 发现事物变化规律。这样积累的材料, 既具有丰富性, 又具有准确性。此外, 还要教会学生多角度、多侧面观察, 如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上位和下位、远视和近视、仰视和俯视等;到写作时, 就能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材料, 并能由近到远、由今到古, 通过广泛联想, 把平时观察积累的不同时空的材料按照某种特征或写作目的组织起来, 思接千载, 情通万里, 澎湃时间长河, 激荡空间风云, 使文章内容生动, 立意升华。

二、认真阅读,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学生生活阅历不深, 阅读面窄, 脑子里的东西少得可怜。自然环境海阔天空, 社会生活瞬息万变, 大千世界内容丰富, 人们靠直接观察所获的材料, 只能是凤毛麟角, 必须借助间接观察大量补充。间接观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阅读。阅读包括课内外, 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 主要指课外阅读。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 知识丰富, 经验纷繁, 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 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 更是中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师要鼓励和指导中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首先要从培养良好习惯开始, 主要培养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自觉指兴趣浓, 千方百计找书看, 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文社会、哲学经济、文学艺术广阅博览并持之以恒;动笔墨指阅读过程随时动笔圈、划、点、批、摘、记, 将书中有用的材料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 形成读书卡片、笔记, 到写作时, 便可自如运用;多形式如粗读、精读、详读、略读、泛读、速读等均需掌握, 并会根据需要和读物内容决定读书方式, 提高阅读效果, 积累广泛而又精要的材料。“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要想笔下生辉运用自如, 非从阅读始不可。

三、扩大视听, 开拓视野

广大青少年早已自发地而且饶有兴趣地通过多种渠道积累信息, 但往往只凭兴趣爱好, 缺乏选择性和目的性, 娱乐消遣性强。家长多以影响学习为由加以阻止, 教师则往往忽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实际上, 教师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从现代化视听渠道中积累丰富的材料, 如新闻联播、环球45分钟、好望角、动物世界、假日晨曲、各种节日、晚会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 都对学生有益智、励行、激情、开拓视野、丰富生活体验等作用, 均属积累写作材料的范畴;同时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 克服纯消遣娱乐性收视倾向, 并学会动态观察, 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的材料质量。

四、亲历活动, 体验情感

学生天性好动, 要他们端端正正把手摆在桌面上, 无可奈何懵懵懂懂听“天书”是不科学的, 这种枯燥无味的死板说教只会使学生昏昏欲睡或是如坐针毡。教师必须把学生的双手解放出来, 把有趣有益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 让学生动手去玩、去做, 动脑去想、去探索, 在开心的活动中积累大量的素材。在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实践中, 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也是中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而且这些材料情感性强, 心理活动素材多, 动态发展变化内容多, 为其它积累渠道所少有。为此, 语文教师应积极组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如采取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自编小报刊、课外阅读成果展、社会调查、专题辩论等中学生喜爱的形式, 同时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节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 指导学生积极参与, 有意观察, 强化体验, 从中积累真情实感, 体验活动中各种人际交往的真伪虚实、优劣美丑, 观察活动过程中各种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变化。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印象深刻, 记忆牢固, 再现容易, 而且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 达到文情并茂。

五、勤于练笔, 熟能生巧

上述各种途径的材料积累, 均属无形积累, 储存在大脑中, 使用时不仅要再现、梳理、选择, 而且得考虑材料的文字表达。有形的文字材料积累 (除动笔墨读书外) 被忽视了, 即练得太少。因此, 教师要提倡练笔积累, 要引导学生在材料积累的过程中勤于练笔, 积累有形的文字材料, 并从中提高语言运用技能。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 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 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 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 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为养成写作的习惯, 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 也非多做不可。写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产经验的文章, 作抒发内容情思的文章, 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 绝不放过, 这也是而且必须做到的。”据推算, 中学生写作水平要能基本达到大纲要求, 各类练笔不得少于50万字。因此, 教师应在对中学生材料积累的指导过程中, 给予练笔指导, 并把练笔也当成材料积累的重要途径。

六、熟记名篇, 融会贯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让学生赏析名篇佳作, 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从而喜爱上语言文字, 进而培养出敏锐的语感, 体会到运用语言文字的快乐。名篇佳作、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等, 在阅读欣赏之后, 学生还必须反复吟诵, 琅琅上口, 达到熟练背诵, 到写作时, 就能整句整段引用、模仿或迁移, 成为锦上添花的写作材料, 这属于兴趣积累。中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最佳时期, 且能在理解基础上形成长久记忆。元朝程端礼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中谈到作文要读韩愈的文章时说:“日熟读一篇或二篇, 亦需百遍成诵, 缘一生靠此为作文骨子也……”所以, 学生应该背诵一些名家名篇, 如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吴伯箫的《菜园小记》, 陶铸的《松树的风格》, 杨朔的《荔枝蜜》, 茅盾的《白杨礼赞》, 袁鹰的《井冈翠竹》, 峻青的《秋色赋》等。教师应提倡、鼓励和指导并严格要求学生强记部分经过选择的名家名篇, 让学生终身享用。此外, 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均需尽量多地强记熟读。

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 根据中学生的特点, 帮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良好习惯, 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题材与阅读和写作知识紧密联系起来, 就能促使他们形成技能技巧, 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只有这样, 才能让大量积累的材料为写作服务, 快速提高写作水平。

摘要:中小学学生常囿于生活经历、经验积累不多, 苦于作文言之无物, 不能激起写作兴趣。本文作者认为教会学生广积写作素材, 是增强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阅读、扩大视听、体验活动、勤于练笔、熟记名篇等。

小学作文名言素材收集 篇4

2. 要在座的人都停止了说话的时候,有了机会,方才可以谦逊地把问题提出,向人学习.——约翰?洛克

3. 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英)卡莱尔

4. 我们刑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中)周恩来

5. 我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7.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9. 我们不要把眼睛生在头顶上,致使用了自己的脚踏坏了我们想得之于天上的东西.——冯雪峰

10. 一人勇敢而率真的灵魂,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照,用自己的心去爱,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不做影子,而做人。——罗曼·曼兰

11. 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列夫·托尔欺泰

12.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13.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管仲

14. 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管仲

15. 不要对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谨慎而坚定.——德谟克里特——爱默生——罗曼.罗兰

16. 无论何人,若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英)培根

17. 人生能有几次博。——汉族格言

18. 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示出非常的气节;……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侯,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莎士比亚

19. 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卢梭

上一篇:流动服务管理下一篇:人类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