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喜剧论文

2025-01-31

幽默喜剧论文(精选11篇)

幽默喜剧论文 篇1

情景喜剧中所蕴涵幽默元素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语言上的还是视觉类的, 都为幽默效果的产生和传达起到重要作用, 也正是对这些幽默元素的精心设计, 给美国情景喜剧增添了强烈的喜剧色彩和幽默效果, 无形中提升了美国情景喜剧的质量。

1 语言幽默元素

情境喜剧是在广播喜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所以情景喜剧是一种天然的语言艺术。即使没有图像和画面, 仅凭语言也可以知道故事情节并欣赏到剧中传达的幽默。语言这种幽默元素大致可分为语义产生的幽默、语音产生的幽默、修辞产生的幽默。

1.1 语义产生的幽默

我们在利用语言开展交流的过程中应该遵守一些语言规则或语法规则, 由于这些规则的限制我们的会话才得以有效。但在情景喜剧中, 处于幽默效果的需要, 有时要打破这些限制, 产生语义范畴间的巨大反差, 实现语义的标新立异。这种始料不及的语义转变便是语言的幽默效果。例如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钱德勒在家看电视时, 电视中出现了他的偶像, 雅丝敏·布莉丝, 他便面对旁边的宠物鸡说:CHANDLER:I know.See, yes.That's Yasmine Bleeth, she's a completely differen kind of chick.I love you both.Butin very different ways.其中的"chick"有两层意思:小鸡和年轻女孩。钱德勒利用一个词语两层意思之间的反差距制造出幽默效果[1]。

1.2 语音产生的幽默

对语音语调的巧妙利用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例如《老友记》台词中经常见到谐音双关和同音设歧的妙用, 还有语音飞白和重音转换等手法产生的幽默。语音语调的个性化也是产生幽默效果的语言因素。例如《老友记》中钱德勒常常对重音进行转换、语音和语调都不合常理, 所以, 不管是他本人不时甩出的独具特色的语调, 还是身边的人对他语气的模仿都产生了良好的幽默效果。此外, 默语和停顿也是美国情景喜剧中比较有效的语言幽默元素。在具体应用中, 人物通常做故意逗留和停顿一下, 巧妙的蓄积起听者期望的谜底, 后续接上的话便产生了幽默的反差效果。

1.3 修辞方法产生的幽默

美国情景喜剧中常常使用语言的修辞方法制造幽默, 例如比喻、夸张、双关、对比、矛盾的利用。夸张是为了加强渲染的效果, 故意夸大其词, 把描述对象做艺术性的夸大来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修辞技巧。语言学家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对比, 得出在美式英语中用词更有夸张渲染的倾向。在《老友记》中, 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比比皆是, 例如在第1季第10集中, 钱德勒看到罗斯肩膀上趴了一只猴子走进公寓的时候做了幽默的夸张:ROSS:Guys?There is a somebody I'd like you to meet.CHANDLER:Hey, that monkey's got a Ross on its ass!钱德勒突破常理, 说猴子屁股上有罗斯, 夸张得既巧妙又幽默[2]。

2 视觉幽默元素

2.1 体态语

体态语即肢体语言, 主要通过肢体的变化来反映现实、流露感情。美国情景喜剧幽默的体态语善于以新奇的手势、眼神和面部表情表现强烈的情感, 使观众深刻受到不和谐的人物与场景的“视觉反差”的冲击。例如, 《威尔和格蕾丝》一剧中的同性恋角色杰克, 就通过很多女性招牌动作和眼神形成男女之间的强烈反差, 进而引起观众的笑声。

2.2 客体语

客体语是情景喜剧中以幽默的客体语直接作用于观众视觉的一种幽默元素, 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剧中人物衣着外表和夸张的道具是美国情景喜剧中的重要幽默元素, 它们能够把人物的性格、情感倾向、身份、兴趣爱好、个人气质等表现的更加充分。如果衣着外表和人物所在的环境出现强烈反差就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和反差, 使观众捧腹而笑。例如《老友记》中的罗斯身着笨重的犰狳服装, 以在圣诞节让儿子开心一笑, 样子荒诞滑稽, 一改往常单调呆板的形象, 产生鲜明反差;在莫妮卡的婚礼上, 乔伊居然穿着二战军服主持新娘和新郎的婚礼[3], 在美国情景喜剧向全世界的译制和传播过程中, 这些客体语作为原剧视觉幽默的元素, 会被一五一十地保留, 对幽默效果的传递起着积极的帮助作用。

2.3 画面文字幽默

画面文字幽默指观众能够在屏幕上认清、并以道具形式出现在画面上的内嵌文字。喜剧手法的处理能够使它们产生谬误, 或与承载的传达内容出现极大的不协调感, 从而使观众感到荒诞不经或滑稽可笑。这种视觉类幽默并不是偶然出现的, 而是为了制造更加强烈的幽默效果, 在观众识别与联想的基础上, 与当时一定的情景产生某种联系。例如, 《宋飞正传》中, 应女朋友的要求, 乔治被迫参加智商测验, 他为此寝食不安, 因为他的SAT成绩一直都是假的。之后, 乔治推门进来的时候, 手里便多了几个面包圈和标有SAT字样的厚书, 准备恶补。该书出现在画面上的时候伴随观众的背景笑声。视觉类文字幽默作为情景喜剧的幽默元素之一, 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摘要:幽默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现象, 已经成为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情景喜剧中的幽默元素大体可划分为语言元素和视觉元素两大类。笔者就美国情景喜剧中两种幽默元素进行探讨。

关键词:美国,情景喜剧,幽默元素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言语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4) :56-57.

[2]何自然.非关联和无关联中对话中的关联问题.外国语, 2002 (3) :122.

[3]彭昊文.幽默手段在美国情景喜剧中的运用.长江大学学报, 2010 (4) :75-76.

幽默喜剧论文 篇2

谢旭慧

【摘要】:幽默是喜剧小品的生命 ,幽默语言是喜剧小品最独特、最本质、最深层的魅力。喜剧小品语言的幽默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贴近时代。它是夸张变异的 ,虽然夸张甚至荒谬 ,却在本质上不违情理。它是讽喻警世的 ,寓庄于谐 ,寓教于乐 ,谑而不虐 ,因此 ,它是娱乐的工具 ,亦是教育的好帮手。

【作者单位】: 上饶师范学院

喜剧小品中幽默语言的预设分析 篇3

一、引言

小品,就是小的艺术品。随着小品的兴起,对于小品的研究也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对赵本山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四个小品——《卖拐》、《昨天,今天,明天》和《不差钱》进行转写,并对这三部作品中幽默语言背后的预设进行分析,考察语用预设在喜剧小品中的运用。这四部作品都是受到大家喜欢的喜剧小品,语言特点突出,幽默效果明顯。

二、语用预设理论

预设(presupposition),也称“前提”,“先设”,这一概念最先是由德国著名逻辑学家Frege于1892年提出来的,指的是发话者在说出某个特定的句子时所作的假设。预设,即“表达一个命题的句子或表达其否定命题的句子之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预设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其中较为突出则是否定下的稳定性(constancy under negation)和可取消性(defeasibility or cancellability)。否定下的稳定性指的是当句子结构或者某个词被否定的时候该句子的预设仍然不变。可取消性指的是当背景假设、会话含义和语篇语境发生改变时,话语原来的预设就会被取消。喜剧小品中,预设的这两大特点常常被用来制造幽默的效果。

三、预设与喜剧小品中幽默语言的产生

1.存在预设与喜剧小品中幽默语言的产生。存在预设是指交际双方对世界上的事物和人的存在的认识,这种预设的推知不需要语境。它由专有名词、名词性短语及名词所有格等确定性描述语触发。语言的经济原则时存在预设发挥作用的理论依据。语言的经济原则认为人们要尽量用少的语言表达多的意思。而存在预设就是指某事已经存在,给语言交际双方提供了充足的信息。那么,存在预设是怎样在喜剧小品中运用的呢?先来看看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里的三个片段:

片段一

崔永元: 今天的话题是“昨天,今天,明天”。我看咱改改规矩,这回大叔您先说。

赵本山: 昨天,在家准备一宿;今天,上这儿来了;明天,回去。谢谢!

片段二

宋丹丹: 他就是~~~ 主动和我接近,没事儿和我唠嗑,不是给我割草就是给我朗诵诗歌,还总找机会向我暗送秋波呢!

……

宋丹丹: 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

当观众们欣赏到这三处时都爆发出一阵阵笑声,原因就在“昨天,今天,明天”、“秋波”和“家用电器”含义的理解上。在片段一中,崔永元口中的“昨天,今天,明天”含义为“过去,现在,未来”,他是想让大爷和大妈回顾一下过去,评说现在,展望未来。但是大爷大妈却理解为“昨天,今天,明天”这三天做过,在做和将要做的具体的事情。这里医疗之外的答案造成了幽默的效果。在片段二中,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将“秋波”理解为“媚眼”,但意想不到的是,大妈将“秋天的菠菜”简称为“秋菠”,恰好与“秋波”同音。如此一来,又造成了理解上的偏差,跟人们的预想不一样,打破了常规,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2.事实预设与喜剧小品中幽默语言的产生。事实预设(factive presuppositions)是指交际双方在交流中预先肯定或否定的一些事实情况,他常常体现为一个或一组表征具体事实的经验命题,是一些本已就存在的事实,无需语境的加入。事实预设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认知或已知的实情触发的预设,另一类是由情感实情触发的(这类情感涉及到说话人对事实的情感态度)。下面我们结合小品《卖拐》和这两类事实预设来探讨一下小品中的人物是如何利用事实预设来制造幽默的。下面分别是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的几句台词:

赵本山:就这病发现就是晚期。

范伟:大老板有骑这个出来的吗?

范伟:大姐啊,那这咋早没发现呢?

在小品《卖拐》中,赵本山对着范伟说:“就这病发现就是晚期”。这句话的预设就是“范伟生病了。”范伟一听这话就急了:他本来认为自己是没有生病的,可是赵本山这么一说,自然将这句话的预设设定为“生病了”。发话者在这里仅仅利用了一个词就预设了听话者生病的“事实”,无论是真是假,言语交流的发展方向始终是按发话者的言语一如来进行的,才会产生幽默的卖拐的效果。

再来看看范伟的这句话“大老板有骑这个出来的吗”。“这个”指的是自行车。这句话的预设便是“大老板不会骑自行车出来”。这里的幽默效果在于:第一,通过反问句来否定赵本山的说法“你是做生意的大老板”。范伟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通过反问句,答案可想而知—因为“大老板不会骑自行车出来”,所以“我不是大老板”。说话人通过反问句预设了“大老板不会骑自行车出来”的“事实”,进而反驳了听话人的结论,让听话人自己推断出答案最后达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的效果,从而达到幽默的效果。高秀敏这句尽管也是疑问句,但触发幽默的机制却和范伟的不一样。

四、结语

在我国,语言类节目中的小品已经成为春节联欢晚会中的必不可少的节目,由语言产生的幽默在小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介绍了预设的概念、预设的特性和种类。从存在预设和事实预设两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在喜剧小品中,他们都是如何透过语言来引发幽默的。预设理论是语用学中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理论。不论是在小品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语用理论的运用随处可见。探讨喜剧小品中幽默语言的预设,更深层次地了解幽默产生的原因以便更好地运用预设来制造幽默。因此,在小品创作中适当地运用预设可以增强小品的喜剧效果。

参考文献:

试论喜剧小品的言语幽默 篇4

一、从语言变异角度理解小品中的语言幽默

语言变异性是语言中所含信息的多种可能性, 它使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具有多种选择。也就是说语言中会包含多重含义, 如果听话人不能够在相对应的语言环境中正确地理解说话人的意思, 就会造成误解, 而误解是小品中的一种幽默手段。例如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的话题是“昨天·今天·明天”而小品中三个人的对话, 却出现了误解。

赵本山:昨天, 在家准备一宿;今天, 上这来了;明天, 回去, 谢谢!崔永元:不是, 大叔, 我不是让您说这个昨天, 我是让您往前说。宋丹丹:前天, 前天俺们俩得到乡里通知, 谢谢。崔永元:大叔大妈呀, 我说的这个昨天、今天和明天呀, 不是昨天、今天、明天。赵本山:是后天?崔永元:不是后天。宋丹丹:那是哪一天呢?

崔永元:不是哪一天。我说的这个意思就是咱, 这个回忆一下过去, 再评说一下现在, 再展望一下未来。您听明白了吗?

在这段对话中, 崔永元口中的“昨天、今天、明天”是过去、现在和将来, 但是被这对来自农村的老夫妇理解为表面意义上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对崔永元说的话产生了误解, 也就在这个误解中产生了幽默性, 使得观众开怀大笑。

二、从讽刺角度理解小品的语言幽默

小品中为了达到幽默的效果, 常常会通过刻意贬损他人的话语, 来表达说话人的意思。例如在小品《想跳就跳》中, 蔡明和潘长江的对白, 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蔡明:嘿嘿嘿, 那小孩!潘长江:叫我吗?蔡明:嚯, 这孩子长得真显老!潘长江:哎, 我是成年人!蔡明:成年人的灾难!你要在这干什么呀?潘长江:我练国标啊。蔡明:国标?我看你像鼠标。我这人啊怕乱, 想清静清静。潘长江:啥意思啊, 我们素不相识, 初次见面, 你就要跟我亲近亲近?蔡明:清静, 真是相由心生, 你人是萎缩的, 心还是猥琐的。

在这段对白中, 蔡明使用“鼠标”“灾难”“萎缩”“猥琐”等明显带有人身攻击色彩的词语, 刻意地讽刺听话人。一方面说话人的描述抓住了听话人的语言特点, 另一方面, 也刻画出了一位尖酸刻薄的阿姨形象。

三、从赞美角度理解小品的语言幽默

小品中常常会用到通过赞美他人来达到一种喜剧效果。例如在小品《钟点工》中, 宋丹丹通过自我夸耀来达到一种喜剧效果。

宋丹丹:美国著名明星麦当娜抹啥我抹啥。赵本山:麦当娜是谁啊?

宋丹丹:你不认识啊?她妹妹你指定熟悉。赵本山:谁啊?

宋丹丹:麦当劳么。

这段小品对白中, 宋丹丹通过与美国明星麦当娜对比, 来过度夸耀自己。之后有解释说麦当娜的妹妹是麦当劳来达到喜剧效果。

四、傲慢待人中的语言幽默

在中国, 当面对别人的夸赞时, 人们常常会保持一种谦逊的态度, 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得体的行为。但是在小品中, 发话人常常会以一种傲慢的态度来对待别人的赞美, 对于这种有悖于常理的行为, 会在小品中起到语言幽默的作用。例如在小品《大城小事》中, 就运用了这种手法。

设计师:我受不了了, 我要给你们公司打电话, 换人!弟弟:哎, 哥, 他换人咱不就露馅了吗?

哥哥:大哥, 你别介, 大哥。你看你长得这么帅, 你能不能给我们这些长得没你帅的人留条活路。弟弟:是!

设计师:坐吧, 别给我戴高帽儿, 我不吃这一套!呵呵呵 (笑) , 你们形象虽然不上道, 好歹审美没有跑偏!咱们啊, 试衣服!呵呵呵 (笑)

设计师:我看出来了, 你们不是缺经验, 你们是缺心眼。对不起, 我必须要换人。

哥哥:你看你长得那么帅, 帅人不计小人过。弟弟:哥, 哥, 咱走吧, 咱们不理这个美男子。

设计师:请留步。怎么还有点儿舍不得你们啊?哈哈哈 (笑) , 是你们的诚实再次打动了我, 哼哼哼 (笑) 。

在这段对话中, 设计师表面上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夸赞, 但是当兄弟二人夸赞自己的形象时, 又认为对方是在诚实地表述事实。这不仅表现出设计师是一个很在乎自己形象的人, 而且给人带来一种新奇的感觉, 使得这段对话显得很可笑。

五、总结

在幽默的喜剧小品中蕴含了丰富的语言特点, 通过研究分析小品语言特色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小品的语言幽默, 为欣赏小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刘瑞杰.语用预设与喜剧小品—以“今天的幸福”为个案研究[J].海外英语 (上) , 2014, (1) :223-224.

[2]洪云.身份认同与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以小品《追星族》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0 (2) :148-152.

幽默喜剧论文 篇5

时 间 5月30日上午。

地 点 喜剧学校礼堂。

人 物 武文:喜剧学校校长。

大宝、小宝、光头强、灰太狼、喜羊羊、蜘蛛侠:喜剧学校学生。

第一幕

校 长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节日好!我是喜剧学校的校长,今天是“六一”儿童节,首先祝全校的男孩子,女孩子,大孩子,小孩子,节日快乐!今天我不是空着手来的,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副对联……大 宝 (太阳帽歪戴,朝校长鞠躬)谢谢校长!我们过节你发压岁钱?

小 宝 (太阳帽帽檐朝后)校长,发人民币还是美元?

校 长 大宝,小宝,错了,错了!我是带来一副对联。

大宝,小宝 对对子,可是我们大宝小宝的拿手好戏。(面朝台下)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们兄弟俩给大家展示一下,好不好?

小 宝 掌声在哪里?掌声响起来!掌声再热烈一些!

大 宝 好。我先出上联——大宝唱歌跑调。

小 宝 我对下联:小宝倒数第二。

大 宝 我再出上联——大宝写字歪歪倒倒。

小 宝 我的下联是——小宝书法第一潦草。

大 宝 继续听上联——大宝戴着眼镜。

小 宝 小宝视力不好。

大 宝 太简单了。现在我来个难度系数高一点的——偶尔亲密无间。

小 宝 时常打打闹闹。

大 宝 校长,你也别闲着,给咱哥俩的对联加个横批吧——校 长 (做挠头状,忽然拍手)横批是:一对活宝。

小 宝 校长,你太有才了!我奶奶天天都是这么夸我的!

第二幕

校 长 咳,咳(做清嗓子状)大宝,小宝,听口令:立正!(大宝,小宝故意下蹲)校 长 (大吼)立正。(大宝,小宝故意稍息)校 长 大宝,小宝,两位同学别胡闹,赶紧对我的对联。(从衣袖中掏出写好的上联,展开)请看——大 宝 (故意作近视,凑近对联,一字一顿阴阳怪气地念)考试零蛋,快乐无限!错了,错了。“六一”狂欢,快乐无限!这太简单了,小菜一碟嘛。同学们,你们想听下联吗?大声点,想听吗?“六一”狂欢,快乐无限——武文老师,天天捣乱。

小 宝 我的妈呀,这也叫对联,我——我——也——也能——能对。

校 长 抓紧啊,观众朋友都等着呢!

小 宝 观众朋友,观众朋友,跟我一起倒数五个数,五—四—三—二—一。“六一”狂欢,快乐无限。不发糖果,令人遗憾。

第三幕

光头强 “ 六一”好!(戴墨镜,摘下太阳帽,露出光头,大幅度挥手 )我光头强祝同学们快乐无限。小朋友们好!(转身跟校长握手)校 长 哪来的秃驴?竟敢来此撒野。悟空,八戒—光头强 (摘下墨镜,故绕校长看一圈,一边端详,一边用鼻子使劲嗅。忽然又摔倒,单腿跪地,双手抱拳)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校 长 免礼平身。

光头强 (又起身拥抱校长)哥们儿好!

校 长 (敲其光头)光头强,怎么能叫校长哥们儿呢?没礼貌嘛。很没礼貌嘛!太没礼貌嘛!

光头强 是——是是——没礼貌,再来一遍。(偷笑)校 长 对,对,对!(点头似小鸡啄米)

光头强 节日好,爷们儿!(拥抱)

校 长 什么哥们儿,爷们儿,太——太——太没礼貌!

光头强 对不齿,对不齿,我再来一遍。(偷笑)校 长 好吧!

光头强 姥爷,节日好!(鞠躬)

校 长 (瞪眼,怒气冲冲,欲再敲其头)

光头强 (转身躲开,校长——踉跄,差点摔倒)错——错了,姥姥,节日好!(再鞠躬)校 长 (生气地跺脚,大声吼)光头强,你不知道我武校长叫什么吗?

光头强 你——你还有一名字?

校 长 对,我有名字嘛!

光头强 (歪头托腮帮,做苦思冥想状,猛然大悟,拍手)哦,想起来了,你叫武大郎!我亲爱的郎哥哥,想死我了!(又拥抱校长)校 长 (又敲其头)怎么叫校长武大郎呢?

光头强 你不是姓武吗?

校 长 对,我姓武。

光头强 在家排行老大吗?

校 长 我在家排行老二(伸2个手指)。

光头强 排老二?确定?

校 长 确定,老二(伸2个手指)

光头强 那就是武二郎嘛。

校 长 你还是大灰狼呢!

第四幕

大灰狼 (戴头饰,酒醉状上场,向台下挥手打招呼)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六一”好!(摔倒)“六一”不好,有人恶搞!

喜羊羊 (戴头饰)慢点,走两步,走两步就适应了!

蜘蛛侠 有人叫我蜘蛛侠,有人叫我大龙虾。细腿细腰细胳膊,大风一吹就趴下。欧耶!(假摔倒)

(朝光头强走过去,摸着其头)丫蛋,丫蛋,过节给你点个赞,语数双黄蛋,天天站黑板。

光头强 谁是丫蛋?我的小名叫黑炭。大龙虾,我们庆“六一”,你别瞎捣乱?

蜘蛛侠 我来教你们表演啊?我有表演小品的祖传秘方哩!(故凑近光头强,后大喊)想知道吗?

光头强 (故作娇滴滴的样子)偶好想哎——

蜘蛛侠 (翻遍上衣下衣口袋,没找到,特焦急。突然,从袜子里翻出皱巴巴的纸条)大宝,小宝,光头强,过来。跟我一起念——(三人凑过来,又把纸条倒过来)四 人 一不怕丑,而不要脸,半斤重的鸭子四两重的嘴,赵本山是我大徒弟。

校 长 (手拿大喇叭)同学们,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手机铃声《猪八戒》响起,赶紧摁掉)一个好消息,中央电视台CCTY喜剧网“六一”特别节目组,邀请我们喜剧学校去表演一个节目。

五 生 (鼓掌,尖叫,摔倒等)

校 长 安静,安静。我不要掌声,不要尖叫,我只要低调。

大灰狼 (接手机)喂,喂,谢谢妈妈的节日礼物!下个星期再送一件礼物就更好了。(电话铃声《祝你生日快乐》响起)校 长 (大喊)灰太狼!

灰太狼 (毕恭毕敬走到校长面前,立正,敬礼,声音洪亮)大郎哥哥,请指示!

校 长 我现在是校长,回家才是你兄长。错了,错了。谁是你兄长?校长在讲话,你接打手机很没礼貌,知道吗?

灰太狼 谢谢指教。(又故作摔倒)

校 长 安静。从现在开始,谁也不许说话,不许接电话,不要打扰我讲话。(再次手握大喇叭)同学们,(手机铃声《济公》响起,校长生气地看众人,突然发现是自己手机响,忙摁键)这样的机会,对于我们喜剧学校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手机铃声《我和你》响起,校长摁键,但仍然响,仔细一看,是光头强在接手机)校 长 谁和谁呀?你是光头强,我爸是李刚。

灰太狼,喜羊羊 这个世界真疯狂,老鼠给猫当伴娘。偷菜要上互联网,喜羊羊爱上灰太狼。

校 长 (自己手机忽然响起了)喂,你好!我们是喜剧学校,你们是CCTV“六一”特别节目组吗?对,对。什么?不是打的,而是要坐地铁!(惊讶)五 生 (大笑)武大,武大,我们这是乡下,没有地铁,只有地瓜。

校 长 还不赶紧去挖呀?出发——

幽默喜剧论文 篇6

关键词:语域偏离 喜剧小品 幽默

一、语域及语域偏离理论

语域理论起源于应用语言学的“语言变体”的概念。根据韩礼德的界定,语域指的是“语言的功能变体”[1]。所谓功能变体,就是因情境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情境语境指语言活动的直接环境,包含三个因素,即语场、语旨和语式。

语场即为话语范围,主要指交谈话题以及场地等情境因素。语旨即为话语基调,指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和语言活动的目的。语式即话语方式,指语言活动所采用的媒介或渠[2]。

语言的运用必须适合各自的语言环境。但在日常交际中,人们会为了某种特定的语言交际目的而部分或整体借用另一语域中的语言形式,这就产生了语域偏离。语域偏离是一种文体中借用其他文体或语域的表达方式[3]。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经常会出现语域的转换和语域混合或语域借用的现象,指一个话题借用另一话题的语言形式特征,形式上常体现为语言使用者使用的语言不符合他所处场景的任意一个因素,如在谈论一个话题时使用另一话题的专业术语或表达格式,或在正式场合或严肃的话题中使用非正式的语言,或在口头语言中使用书卷气十足的正式语言,或使用的语言不符合话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及身份地位,都会给人造成不得体、不协调的感觉。这种不得体、不协调的语言即语域偏离[4]的现象。

二、喜剧小品

喜剧小品是中国大众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小品之所以受欢迎在于演员滑稽可笑的表演和风趣幽默的语言。言语幽默是喜剧小品的核心艺术手法,是喜剧小品的生命线,是喜剧小品吸引观众的重要艺术手法。随着喜剧小品的日臻成熟,小品中的言语幽默也成了学者研究的对象。谢旭慧在其硕士论文《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研究》中以大量的实例分析了喜剧小品语言幽默的特点和策略。[5]谢旭慧、牟玉华在《构造喜剧小品语言幽默的语音手段》一文中分析了构造喜剧小品语言幽默常见的语音手段,包括压韵、别解、飞白、不规则停连、方音土调的运用等。邓梦兰在《喜剧小品语言世界的“偏离”与幽默》一文中分析了喜剧小品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产生于对语言世界的语音、语义、语法、语体等各种层级结构中的“偏离”手段[6]。

本文主要运用语域偏离理论,选取小说剧本“唐僧收徒”来分析通过语域转换,混合和借用产生的幽默效果。

三、语域偏离理论在喜剧小品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幽默效果

1、语域转换

语域转换,指的是讲话者从一个语域转入另一个语域,如秘书把领导的口头演讲稿改写成新闻广播稿,或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听众由原来的专家同行变成了初学者而导致发言人对发言内容所做的修改[7]。

观音:悟空!

悟空:又是你?这五百年来,你每个星期都要来一次,你知不知道你很烦啊?

观音:这就是你的错了,我今天来是要告诉你一件好事的!

悟空:要不是放我出去,免谈。我现在很忙,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邀请我做形象代言人, 特奥会都请阿诺德了,我只是挣些零用钱而已嘛。

观音和悟空都是古时之人,悟空对观音一直都是毕恭毕敬的。但是在这个对话里,悟空和观音的对话没有了尊敬的意味,还有一些不耐烦的意思。属于语旨转换。这样的关系转换让人感觉很搞笑,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另外他们之间的对话本来应是用古文的形式,但是却用了纯现代的语言,如“免谈”“挣些零用钱”,具体来说属于语式转换。

悟空:那你今天来是要告诉我什么呢?

观音:你听着。(说话间,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本) ……孙悟空,男,因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而被压在五行山下,现经天竺地区街道管理委员会全体大妈举手表决,将此人指派给唐朝一僧人做徒弟。

这段中,观音把孙悟空要给唐僧做徒弟这一事用现代的任命某人官职的形式宣布出来,属于语场的转换,使古代的故事具有了现代的意味,让人忍俊不禁。

2、语域混合

所谓语域混合,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域在同一个语篇中交错使用的现象[7],如在白话文中混入文言文,在书面表达中混入口头表达。

悟空:大山?要不是为了给如来一点面子,我早就变成一只苍蝇飞走了。只是住在别的地方还要收费,这里山清水秀,又有观音MM来看我,我就只好白天上班,晚上回来睡觉了?

观音:那你今天为什么没有上班呢?

悟空:双休日,understand?

观音:SURE!

在上面一段对话中,既有白话文又有英语,具体的说应该属于语式混合,虽然感觉有些无厘头,但是却可以博得观众一笑,起到幽默的效果。

3、语域借用

所谓语域借用,指的是讲话者在进行语言交际时使用了与已选语域不同的语域,比较常见的是在讲话过程或行文过程中借用其它語域的某个说法[7]。

悟空:这难道就是江湖中失传已久的“摇头咒”?

唐僧:不错,这摇头咒你一经听过,你就会立刻上瘾而无法自拔。一日不听就会筋脉倒流;两日不听就会周身溃烂;三日不听就会气血两亏,脸上长出黄褐斑,前列腺肿大,还会伴有更年期症状,就算吃了哈尔滨制药六厂生产的盖中盖口服液也救不了你了!

悟空:好狠毒!

唐僧:呵呵,正所谓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

在这段对话中,唐僧借用现代的广告词,把紧箍咒的作用描述一番,令人印象深刻。同时还伴随着对现在一些广告夸大其词的讽刺,让人笑,促人思。

四、结语

语域偏离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域转换,混合和借用通过改变语场,语旨和语式来违反语域常规,起到幽默的效果。喜剧小品的幽默可以通过很多形式来实现,但是语域偏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策略。文章通过分析小品剧本“唐僧收徒”,更好的展示了这一点。还有很多的例子,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谢旭慧.“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邓梦兰.喜剧小品语言世界的“偏离”与“幽默”[J].宜春学院学报,2008(6).

浅析喜剧小品幽默言语的制笑机制 篇7

一、“不协调理论”的制笑机制

不协调理论幽默的解释比较全面, 在当今的幽默研究中占主导地位 (Morreall 1997:26) 。首先, 我们先要明确第一个制笑因素——“不协调”的概念。所谓“不协调”指惯常事物的背景与异常事物之间的对立。Mc Ghee指出, 协调和不协调指事物、事件、观点或社会期望的各种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当构成部分的组合与惯常期望的模式不相容时, 事件就被认为是不协调的 (1979:6-7) 。通俗地说, 不协调就是在事件的正常进行中出现了“怪”事, 它是人们的感受与惯常心理模式不吻合, 是期望和体验之间的不匹配。看喜剧小品《我想有个家》中的一例:

黄晓娟:我不是独身。

赵本山:不是独身, 不是独身上这儿扯啥来?

黄晓娟:我叫于慧贤, 今年三十五岁, ……我和我八岁的儿子跟婆婆生活在一起。

在这段对话中, 黄晓娟的“我不是独身”构成了一处不协调。在小品中, 包括赵本山在内, 他们都是来参加电视相亲节目的, 因此, 上节目的比啊哟条件之一就是单身。而黄小娟的言语“不是单身”使所有观众都觉得不合理, 产生迷惑。这与人们在正常心理中预期的“单身”身份极为不协调。赵本山的对白“不是独身, 不是独身上这儿扯啥来?”则呈现出不协调的幽默效果。而在后面黄晓娟的叙述中人们才理解这个模糊的“我不是独身”真正含义。如人们不能在开始意识到言语模糊所带来的不协调性, 制笑机制则不能产生。再举一例, 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的一段:

崔永元:二老都这么多年了, 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了, 为了看个电视, 觉得不值得。

赵本山:可不是咋的, 后来更虢了, 这家伙把我们家的男女老少东西两院议员全找来了开会, 要弹劾我。

看电视的分歧导致老夫妇闹离婚, 妻子召集家里所有人来为她评理, 而这里赵本山用到“弹劾”一词, 并将家庭成员说成“两院议员”, 这些词都用来政治界的重要任务, 用在一对农村老夫妇身上是极不协调的, 但恰恰是这样的不协调制造出了幽默的效果, 让人忍俊不禁!

喜剧小品中所包含的不协调对产生艺术效果不可或缺, 需要观众深入思考才能领略和享受其中精妙。小品中言语幽默的种种不协调, 能够更加容易和迅速地纳入人们基于共享知识背景和纷繁复杂的人生体验的轨道中, 以获得合理解释。突然爆发的大笑或即刻的微笑表明对幽默言语中所反映的不协调有了立竿见影并带愉悦的理解。

二、“认知语境”的制笑机制

认知语境是关联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关联理论的语境观是指从人的心理状态来考察交际推理时的环境, 认为听话者将对世界的假设以概念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 构成用来处理交际时新信息的认知语境。认知语境包括语言使用涉及的情景知识、语言上下文知识和背景知识三个语用范畴, 也包含社会团体所共有的集体意识, 储存在个人的知识结构里, 使个人的语言行为适合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所应用的认知语境, 只是认知环境中互为显映的部分, 当双方的认知语境显现的事实或假设相同时, 认知环境会出现某些重叠, 成为双方共同的认知环境, 这共同的认知环境, 便成为双方交际成功的前提人的知识结构是对外部世界抽象的结果, 而具体场合及个人经常用到的语言使用特征, 也可以在大脑中结构化。如一提到某一具体场合, 便会自然想到在该场合可能使用的语言表达, 或一提到某种语言表达, 便会自然想到与这种表达有关系的具体场合。

不同的认知语境导致对话语的不同的理解, 同一话语在不同的认知语境中意思完全不一样, 语境隐含是由话语的命题内容结合语境假设推导出来的。下例为小品《追星族》可以清楚地说明认知语境对喜剧小品中幽默言语理解的影响。

赵丽蓉:我就知道有藏族、苗族、维吾尔族。那么追星族是哪个地区的少数民族?

郭达:妈, 这追星族, 它不是少数民族。

赵丽蓉:那是啥族?

赵丽蓉在小品中饰演奶奶的角色, 和十几岁的小孙女有着很大的认知“代沟”, 当饰演爸爸的郭达解释说女儿是“追星族”, 这让奶奶很困惑。在奶奶的认知语境中, “族”代表“民族”、“种族”的概念, 而“追星族”则超过了奶奶的认知语境范畴, 而恰恰是这个奶奶“认知语境”有限, 使得奶奶产生了语义可笑的理解, 使得观众们捧腹大笑, 认知语境的制笑机制在这个例子中得到很好地体现。我们再举一例, 《如此包装》, 小品中的幽默言语同样让人忍俊不禁。

巩汉林:那就不行啊, 你看那些国际的大牌明星, 哎哟, 他们的名字叫出来非常的漂亮。什么这个“马丽蒙太丝”, “波姬小丝”。都带个丝字儿。因此, 我决定称呼您为:“麻辣鸡丝”。

赵丽蓉:麻辣鸡丝?

巩汉林:怎么样?

赵丽蓉:这么说我们都是“丝”字辈儿的?

赵丽蓉在这个小品中饰演一位老艺人, 她的演艺策划人 (巩汉林饰) 想为她改一个时尚的名字, 他认为带有“丝”字的名字很好, 就列举“马丽蒙太丝”、“波姬小丝”都不错。老人理解是这些名字都带“丝”字, 和中国人名字的辈分有关, 如家里有两个孩子, 一个叫欧阳成旭, 另一个叫欧阳成昊, “成”字就是这一辈分共有的字。老人对这些外国名字和中国名字的“认知语境”又产生了差异, 就是这个差异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认知语境对幽默言语的理解和表达至关重要, 幽默言语的理解和表达离不开认知语境, 认知语境为幽默言语的生成及其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认知语境不仅对幽默言语具有解释制约的作用, 而且使理解和表达幽默言语成为可能。因此, 交际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话人是否使说话人意欲的语境假设。在理解话语时, 只有结合具体的知语境才能有效地理解话语的含义。

三、“文化因素”的制笑机制

文化是一个内容广泛而复杂的概念, 它包括知识、信仰、政治、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民族由于历史背景、宗教信仰、风俗民情、社会条件、思维以及语言结构的不同, 便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背景又是通过该民族的语言来表现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和传播工具。言语幽默作为幽默的重要表现形式又以语言为其表现形式沉浸于语言文化之中表征着特定的文化现象虽然这种幽默在各民族中有其共通性的一面, 但终究是要受一定文化背景制约的理解, 领会某语言的幽默也就是在其内含的文化信息与含义的基础之上的领悟。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就有一个精彩片段是对“文化因素”制笑机制的有力证明。

崔永元:大叔啊, 大叔这么说不对, 其实大妈现在看上去都挺精神的!

宋丹丹:现在不行了, 现在是头发也变白了, 皱纹也增长了, 两颗洁白的门牙去年也光荣下岗了。

赵本山:哈哈哈!这词儿整的!

崔永元:知道这下岗还用这儿了还。

“下岗”一词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意指“失业”的特殊词语, 宋丹丹扮演的农村老妇人用“下岗”一词来形容门牙的脱落, 是观众们会心一笑。这个幽默的制笑机制就要求听话者必须拥有相应的文化背景, 必须要理解“下岗”这一词语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意思, 才能充分体会此处的幽默。“文化因素”制笑机制在小品《拜年》中也有很好地体现:

高秀敏:我们衷心祝愿乡长, 年年健康, 岁岁平安,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赵本山: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小品对话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会使中国观众捧腹大笑, 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中, 能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人通常都是指已经故去的人, 用在这个场合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 就是因为在此处的不合适使得观众忍俊不禁, 如果听众对中国的文化没有认知的话, 则制笑机制在此处就不能成立, 就达不到幽默的效果。

分析表明, 在特定的文化幽默话语中, 听话人必须具有与此话语单元所表达的相关文化知识才能感受幽默, 一旦话语超出了听话人的文化认知范畴, 听话人就没有解读话语所需的认知基础无法接受, 结果性语义得不到生成, 制笑机制也不会形成。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喜剧小品中的幽默言语的制笑机制三大因素, 从分析看来, “不协调因素”对幽默言语的产生具有解释力之外, 笔者认为“认知语境因素”和“文化因素”也都不可忽视, 因其包含了交流者所处的共同环境、共同背景知识以及自身的认知能力。喜剧小品的言语幽默具备明显的文化性和民族性。这三种因素都可以成为制笑机制的关键因素, 相反也可以成为制笑机制的障碍。

摘要:本文主要浅析喜剧小品中幽默言语的制笑机制, 从分析看来, 不协调、认知语境和文化这三种因素对于幽默言语的产生都是不可或缺的, 都对其制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关键词:幽默言语,制笑机制,不和谐因素,认知语境因素,文化因素

参考文献

[1]谭达人.幽默与言语幽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2] Morreall, John Humor Works[M].Amherst, Massachusetts: HRD Press, 1997.

[3] McGhee, P.E.Humor-I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M].San Francisco:W.H.Freeman and Company, 1979.

[4]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 (4) .

[5]李燕飞.言语幽默的语用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6]娄珍莲.认知语境与幽默言语的理解[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5.

幽默喜剧论文 篇8

一、歧义的界定和类型

现代语言学词典(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 and phonetics,沈家煊译)给歧义性(ambiguity)定义为“指一个词或句子表达不止一个意义”。语言学家对歧义从不同角度界定歧义。Leech从语义角度出发,认为语言的歧义现象属于言语范畴。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歧义是指语句的部分或全部具有两个或多个意义的现象。也就是说,某些词、短语和句子如果有不止一种理解,这些语言形式就存在了歧义,其结构就是歧义结构[3];Lyons从语法层面界定歧义,认为可以用另一个语法结构分析的句子是有歧义的[4];Kooij认为歧义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对短语或句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解释[5]。语言学家对歧义分类依据其定义界定不同而迥异。Hirst认为歧义分为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6],其中词汇歧义次分为一词多义(poly semy)、同音异义(homonymy)和分类歧义(categorical ambiguity);Deemster&Peters认为,歧义分为语义歧义(semantic ambiguity)和感知歧义(perceived ambiguity)[7];伍谦光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分类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8];廖定中把歧义分为词汇歧义、句法歧义和语义歧义[9];林汝昌和李曼珏认为,其可划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语法歧义[10];程工认为,歧义可以分为词汇歧义、结构歧义、指称歧义和言语歧义[11]。

如果把语言使用者纳入歧义的划分因素,那么可以从三个方面划分歧义:语言层面、说话者意图和听话者反应。

二、语用歧义

随着话语研究的不断发展,话语的语用意义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语用歧义主要是研究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的种种客观因素、语言环境、非语言环境因素和社会文化背景因素对言语交际的作用和规律。语用歧义是指说话者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这类现象[12~13]。从交际效应的角度划分,歧义可分为有意歧义(intentional ambiguity/motivated or purposive ambiguity)和无意歧义(unintentiona ambiguity/accidental ambiguity)。修辞学中的比喻、双关、委婉语等语用歧义都属于有意歧义。它是表达者对语言形式内在矛盾的积极利用,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如:

(1)语文课上,老师说:“父亲死了叫先父,母亲死了叫先母。”

小明悄声说;“那么,奶奶死了就叫先奶”,引起周围同学哄堂大笑。

例(1)中,由于汉语语言中没有像“先父”、“先母”这类相对应的词语来形容去世的祖母,“先奶”被误解为“鲜奶”,在语言交际中,说话者有意使用双关的修辞手法,造成歧义,从而产生幽默效果。无意歧义是语言形式内在矛盾的自然流露。交际双方——说话者和听话者通过传递信息达成交际目的,如果听话者被忽略,造成信息接受者的缺失,从某种程度上看,必然也会导致交际失败。所以,听话者也是言语交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从听话者角度来看,大体有两种歧义:潜在歧义(latent ambiguity)和激活歧义(activated ambiguity)。在某些情况下,即使说话者无意造成歧义,也会由于听话者的理解激活潜在歧义,产生效果。可以说听话者得到说话者无意表达的意义。如:

例(2)中,说话者学生A陈述被校长开除,可能离校的事实,听话者学生B不是仅从字面理解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而是推测其暗含意义,从而激活言语歧义。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产生的语用歧义现象是一种有意歧义(motivated or purposive ambiguity),是言语歧义和非言语歧义的扩展。

三、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的语用歧义

1. 说话者意图

情景喜剧《武林外传》能够取得成功,其中的重要因素是幽默言语的表达,而如上所述,歧义是幽默言语的源泉,以下将从语用视角分析《武林外传》中的歧义。语用歧义源于交际双方———说话者和听话者在语言交际中的意图和反应的误差所产生的言语交际失误。言语歧义对《武林外传》人物话语幽默效果触起的重要作用。从说话者角度出的有意歧义尤为如此。如:

(3)L:你回来啦。

G:回来了,瞧见没有。

L:瞧见了,乌眼睛,心疼死我了。

G:去死了,我是说小六。

例(3)中吕秀才故意回避郭芙蓉的回答,通过语境歧义表达其对郭芙蓉的关心,而避而不谈捕快小六是否来过。可见言语活动包括说话者的表达和听话者的理解两个方面,在正常的交际中,说话者表达思想、组织话语都有明确的语义内容,听话者只有正确理解其意思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二者要做到统一。当二者不完全一致时,就出现了语境歧义现象。《武林外传》其中有一集旅客住店的情景,但该旅客不知客栈是否安全,当他问跑堂的白展堂客栈是否是黑店时,通过歧义句的使用,白展堂巧妙地回答了旅客的问题。

(4)K:最后一个问题,你们这不是黑店吧?

B:这哪儿都亮堂堂的,灯火辉煌的,咋能是黑店呢!

例(4)中回答本身具有歧义,这种幽默机智的回答不仅避免了问题所引起的尴尬,同时缓和了紧张的交际气氛。交际双方所处的这种语境被称为显性语境,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目的、对象以及上下文等因素。

在无意歧义现象中,隐性语境包含对交际有影响的隐含因素,其中有说话者和听话者的预设、双方共同具有的背景知识以及交际所处的社会、时代环境。语言使用者所提供的信息本身存在歧义,而说话者无意地在言语交际中表达了这点,可以得知,这种歧义也是偶然发生的。可以根据偶发歧义的结果和影响把其次分为:消极偶发歧义和积极偶发歧义。前者致使交际失败,后者一般会触发幽默效果。如:

(5)T:这就是你娘的剑法啊!

G:不许骂人!

T:这就是你娘的剑法?

G:你还骂!

T:这个奔雷剑法不是你娘教的吗?

例(5)中掌柜的佟湘玉对郭芙蓉的会奔雷剑法一事非常吃惊,询问是不是其母所传,但由于佟湘玉话语本身的歧义以及所表达时的语气,使郭产生误解,偶发歧义的积极性也自然表现出来。再如:

(6)T:你烦不烦,我们不容易来玩一回,就别上网了!

M:上网,你们是打鱼的吧?

(7)L:再丢三落四的,我炒了你!

M:吃人是犯法的!

例(6)、例(7)是莫小贝在梦境中与佟湘玉和吕秀才的对话,在莫小贝的梦中,其他人都身处现代社会,而自己还在古代,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交际的社会、时代环境,背景知识完全迥异,歧义现象的出现不可避免。句中“上网”、“炒”都是现代用语,双关的歧义另听话者无法识别听话者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2. 听话者反应

语言使用者对言语交际过程的参与缺一不可,作为信息的传递者,说话者在言语活动中表达特定交际意图,成为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同样,听话者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大体来说,由听话者所触发的歧义有两类:潜在歧义(latent ambiguity)、激活歧义(activated ambiguity)。在话语活动中,即使说话者表达言语意图,使用歧义言语,听话者有时会有意或无意的忽视歧义的存在,这种潜在歧义现象往往使话语产生幽默效果。如:

(8)B:醒醒!醒醒!我需要你呀!

T:你,你刚才说啥?

B:我真的真的需要你啊!

T:展堂,你知道我等这句话都等了多长时间吗?

B:什什什么话呀?

T:既然你都说了,还好意思问人家。

B:噢,我说的是手,手呀,我需要你!老板娘等着我给她干活呢!

例(8)中,佟湘玉误以为白展堂在向自己表白,实则是白展堂正在对着自己的手“说话”,话语“我需要你”本身有歧义,作为不同语言交际情境的听话者,白展堂和佟湘玉都有意或无意的筛选所收到的信息,使整个交流环节含混不清,说话者意图和听话者的反应相互混淆,从而引发幽默。有时说话者无意使用歧义句,听话者却有意激发潜在歧义。多数情况下,听话者所理解的歧义是听话者本无意表达的。如:

(9)G:好吃,再剥一百个。

L:啊?嘿嘿,你真坏!

G:我坏?通过这次这件事,我觉得你也挺坏的!

L:得了吧,谁不知道你郭芙蓉坏呢!

G:你才坏呢!

L:你才坏!

G:你更坏!

L:你更坏!

G:你坏你坏你最坏!

L:你坏你坏,没人比你坏!

G:看来你还真是觉得我很坏呀!

例(9)中,吕秀才对郭芙蓉要求说自己“坏”不以为然,然而作为听话者的郭芙蓉,在交流过程中激发了潜在歧义,曲解吕秀才对“坏”的不断表达。

四、结语

幽默喜剧论文 篇9

情景喜剧 (situation comedy) , 也叫做处境喜剧, 是一种喜剧演出形式。这种形式普遍认为出现在美国广播的黄金时代 (1920年代至1950年代) , 90年代以后, 它逐渐占领了电视连续剧的黄金时段, 成为非常受欢迎的节目类型。Friends堪称美国情景喜剧的代表, 它由华纳兄弟公司制造, NBC电视公司从1994年开始播放的。主要讲述了六个生活在纽约一间公寓的朋友之间的友情、爱情和工作方面的故事。该剧凭借六位主角精湛的演技、精彩绝伦的台词, 再加以独具人物特色的幽默语言风格, 在美国电视屏幕上驰骋了十年之久。剧中尤其以Chandler的台词最为幽默, 因为剧中Chandler的个性特点就是幽默, 而且父母离婚后, 他用幽默来疏远跟他人的关系。

2. 幽默与合作原则

美国语言学界的哲学家格赖斯 (H.P.Grice) 在1975年首次提出了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他发现人们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 交谈双方都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双方有义务提供足够而且准确的信息, 不啰嗦, 不让谈话走进死胡同, 力图做出有关的反应, 等等。格赖斯把此原则总结为四个准则: (1) 量的准则 (Maxims of quantity) 。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2) 质的准则 (Maxims of quality) 。努力使自己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而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或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 关系准则 (Maxim o relevance) 。所说的话要有联系, 不能答非所问, 避重就轻或故意绕弯子;4) 方式准则 (Maxims of manner) 。要清楚明白, 避免晦涩和歧义, 要简练、井井有条。格赖斯还发现:在实际交际中, 人们并不总是都遵守这些准则的, 有时出于需要人们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当人们违反合作原则时, 会话含义也就因此产生了。人们用会话含义来表达另外一种意思, 而幽默也时常在这时产生。

不同于严格的语言规则, 上述原则是可以违反的。在实际交际中, 说话人故意蔑视某条准则, 听话人应能够从他所听到的话中推导出说话人有可能表达的言外之意。而会话中的幽默机制就蕴含在这些弦外之音中。下面将以美国室内情景喜剧Friends中Chandler的台词为例, 解释由于违反合作原则中具体的某一条原则而引发的幽默。

2.1 违反量的准则产生的幽默

量的准则要求说话者给出的信息既不能比需要的多, 也不能信息不足。信息缺失会产生歧义或者造成语义模糊, 从而达到幽默的效果。信息量超过了应该的详尽范围, 同样也会表达一些言外之意。下面几个例子分别是信息量过多以及信息量不足造成的幽默。

例1.Chandler:Where is the book you are reading?

Monica:It’s in the living room where there is also light and no one will kick you in the shin.

Chandler:What?

这是Chandler和Monica的对话。Chandler失眠不能入睡, 于是打开灯问Monica要她平时看的浪漫小说, 因为这些女人们看的东西对他来说很有催眠功效。而Monica此时正朦胧欲睡, 被灯光惊醒, 大为恼怒, 于是告诉他书在客厅, 并且客厅“也亮着灯, 但是没有人会踹你”。她的回答违背了“合作原则”中量的准则, 即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对于要找书的Chandler来说, “it’s in the living room” (书在客厅) 就已经足够, “客厅也亮着灯, 但是没有人踹你”是不需要的信息, 所以他才不解地问“what”。而Monica故意违反量的准则, 是为了警告Chandler:虽然客厅也亮着灯, 但是没有人会踹你, 言下之意就是:现在你亮着灯在妨碍我睡觉, 有人会踹你。那么这个人是谁, 观众马上就知道了, 下一句台词就是Chandler的一声惨叫。他赶紧关了灯, 灰溜溜地逃到客厅。

例2.Ross:All right, see you guys.

Chandler:Look out kids.He is coming!

Ross在黑暗中用球拍不小心将一个小女孩打伤, 使得小女孩从楼梯摔下来后只得呆在医院治疗双腿。在咖啡馆和朋友讨论怎样弥补自己的过错后, Ross准备离开。这时Chandler提醒所有的小孩子小心, Ross来了。Chandler没有给出所有的信息:为什么小孩子要注意, 但是观众可以根据之前的谈话判断出是因为Ross使一个小女孩受过伤, 从而发出笑声。

2.2 违反质的准则

由于说话者违反质的准则产生的幽默比较常见, 很多的修辞手段, 比如隐喻、反讽、双关、弱言、夸张等都是通过明显不真实的话语表达出真正的会话含义的。比如:

例1.Rachel:Maybe it’s not that bad.Maybe they won’t think it that way.

Chandler:Absolutely.Because tush can mean both ass and good worker.

Rachel事业有成之后, 聘请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Tag作助手, 并很快与他谈起了恋爱, 两个人每天打情骂俏, 不亦乐乎。但是有一次她乐昏了头, 居然在员工评估表上大肆抒发自己对Tag的爱, 而且是以毫无掩饰的方式, 比如说自己喜欢他的tush, 这个词在俚语中是屁股的爱称, 大约可以翻译成“小屁屁”。Rachel这么肆无忌惮是因为评估表是由Tag自己交上去的, 她以为Tag会看一看, 如此就只不过是情人之间一封特殊的情书。可是Tag老老实实地将评估表直接上交, 于是Rachel大起恐慌。回家以后, 想到自己前途堪忧, 既担心, 又总想安慰自己:也许情况不会那么糟糕, 也许上司不会往那方面想。这时Chandler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 说出一句不符合事实的话 (“当然, 因为‘小屁屁’既可以指屁股, 也可以指优秀员工”) 。Chandler这样说的目的是讽刺Rachel, 并使她推导出自己的语用含义, 那就是“小屁屁”绝对不会指优秀员工。

例2.Chandler:Boy, if this is medium well do they still walk around when you order it rare?

例中Chandler在饭店就餐时发现上来的牛排太生, 他没有直接表达这个意思, 而是问侍者:“如果这样的牛排算是正好的话, 那么你们提供半熟的牛排是不是还在地上到处走啊?”任何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生的牛排都不会在地上走了, 更不要说烹饪过的。

2.3 违反关系准则产生的幽默

关系准则的要求就是要相关, 不要讲与主题无关的话, 但有时候为了化解尴尬或者避免正面回答问题, 说话人会故意违反这一原则。

例1.Ross:So, I just finished this fascinating book.By the year2030, there’ll be computers that can carry out the same amount of functions as an actual human brain.So theoretically you could download your thoughts and memories into this computer andand-and live forever as machine.

Chandler:And I just realized I could sleep with my eyes open.

虽然是好朋友, 但是由于性格差异, 个人关注的话题是不同的, 对于Ross这样学究型的人来说, 他关心科技发展动态, 可是Chandler对这个话题没有兴趣, 所以他没有做出和话题内容相关的回答, 而是表示自己意识到有可能有一天自己会睁着眼睛睡觉。这个反应和电脑技术的进步没有关联。

例2.Monica: (Visibly upset) she picked Rachel.I mean, she tried to back out of it, but it was obvious.She picked Rachel.

Chandler: (Visibly upset) He took my joke, he took it.

Monica:It’s wrong.You know what else is wrong?Phoebe picking Rachel.

Chandler:You know who else picked Rachel?Ross, and you know what else Ross did?He stole my joke.You know what?I’m going to get a joke journal, you know?And document the date and time of every single one of my jokes.

在对话开始时, 二人各自展开各自的话题, 中间没有任何相关性, 当他们意识到违反了合作原则之后就试图努力使谈话恢复关联, 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

例3.Chandler:Hey, Monica, I wanna ask you a cooking question.If you are cooking on a stove, does that mean your new secre boyfriend is better in bed than Richard?

这是Chandler的一句台词。他和Monica刚开始相爱时, 暂时不想公开, 大家只是知道Monica有了一个new secret boyfriend。但Chandler急于知道在Monica心目中自己和Richard (Monica以前的男友) 哪个更好, 于是就问了这么一句没来头的话。“关系准则” (Relevant Maxim) 要求话语之间应该有关联。当Chandler说要问Monica一个“关于做饭”的问题时, 观众等待的是与做饭有关联的问题, 比如糖要放多少之类。结果他却问出了自己和Richard哪一个“床上功夫更好”这么一句完全无关的话, 彻底违反了关系准则, 观众如何不发笑?

2.4 违反方式准则产生的幽默

方式准则不仅仅是一条语用学准则, 很多时候它更是一条社会交往准则, 有礼貌, 言谈简洁, 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表达清晰, 避免晦涩。但是有时候为了顾及到听话人的面子, 人们经常会采用委婉, 甚至啰嗦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真正想法。并且避免直接指出别人的缺点或者一味提及自己的优点。但是下面例中说话人违反了这一准则。

Ross:I talked to Rachel’s sisters, none of them can come.

Monica:OK, um so, I still have to invite Dillon and Emma and Shannon Cooper.

Joey:Woah, Woah, Woah, um no Shannon Cooper.

Phoebe:Why not her?

Joey:Cause she, uh, she steals stuff.

Chandler:Or maybe she doesn’t steal stuff and Joey just slep with her and never called her back.

一帮朋友在筹划Rachel的生日会。在商量邀请谁参加时, Joey提出不能邀请Shannon Cooper的原因是因为她偷东西。当然其他朋友都不怎么相信。这时Chandler不顾Joey的面子提出:Joey和她上床后没有再打电话给她。拙劣的借口跟实情的对照引来阵阵笑声。

3. 幽默与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 (Relevance Theory) 是由Sperber和Wilson于1986年在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来的。他们所提出的关联理论将语用学的重点移到了认知理论上 (何自然, 1997) 。关联理论“既不以规则为基础 (rule-based) , 也不以准则为基础 (maxim-based) ” (何自然、冉永平, 2001) , 而是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人对话语的理解 (utterance interpretation) , 这超越了格赖斯的纯语用推理, 更合理地解释了交际过程。对于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 如幽默、反语等, 关联理论则更具有解释力。下面, 笔者将运用关联理论分析上文实例, 从而验证关联理论较之合作原则对幽默的解释更令人信服。

3.1 认知环境与互明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实质上就是对交际双方所处的认知环境 (cognitive-environment) 的认识。交际成功与否看交际双方对认知环境是否达到互明的效果。所谓的认知环境即语境 (context) , 又称语境假设 (contextual assumption) , 是语言交际的前提。这里的语境不仅仅指上下文和说话时的社交环境, 还包括双方的各种期待、设想、信念、记忆等。因此, 语境假设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关联理论不仅使用认知环境来代替以前的语境等说法, 而且指出一个人不仅对他所处的实际语境能有所了解, 还具备一种认知环境的能力, 这两者加在一起叫做听话人的“总的认知环境” (total-cognitive environment) , 这种总的认知环境, 对不同的听话人总不等 (何自然, 1997) 。这是因为听话人之间存在许多个体性差异, 他们的逻辑信息 (logical information) 、词汇信息 (lexical-information) 和百科信息 (encyclopedic-information) 是不尽相同的。既然不同主体对环境的认知存在差异, 那怎样才能达成成功的交际呢?这就需要靠双方的互明机制 (mutual-manifest) 。也就是说双方都努力使自己的话语清楚明白,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意图, 从而对认知环境中的事实或假设做出共同的认知和推理。虽然互明是客观存在的, 但由于个体差异, 明白程度却是有区别的。因而交际能否成功进行, 依靠听话者对说话人所说话语的明白度。有时正是因为听话人没有明白说话人意图而产生幽默效果。下面这段对白就体现了因这一因素而产生的幽默

例1:Rachel:Oh, God, get out!Get out, get out, get out!

Chandler:Let’s go.

Rachel的预产期过了, 但孩子还是没有要出来的迹象。心烦意乱的Rachel在冲Ross发完火后, 坐在咖啡厅沙发上几个朋友的旁边, 然后对着自己的肚子大喊“Get out”。但是Chandler等一帮朋友看到发脾气的Rachel, 就想避开以免惹祸上身。所以Chandler借以将其理解为让他们离开咖啡厅, 而全部撤离。

3.2 幽默中的交际主体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中存在两个交际主体, 即交际者 (communicator) 和交际对象 (audience) 。他们有各自的分工又互相合作, 推动交际的进程。说话人是信息源, 给出示意, 听话人是交际目标, 对说话者的话语进行推理, 做出回应, 从而获得交际效果。同时, 交际双方也共同遵循关联的原则进行合作, 即说话人保证话语与议题关联, 而听话者也应尽力理解说话者意图。

(1) 交际者与明示行为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者发出话语主要有两个意图:信息意

图 (informative intention) 和交际意图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

信息意图也就是话语的字面意义, 告诉受话者信息。但是交际者说话目的是什么?这就涉及话语的交际意图了。信息意图刺激受话者, 使其通过推理获知话语的交际意图。显然, 在交际过程中隐藏在信息意图后的交际。那么怎么样才能使听话者更好地了解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呢?说话者往往需要采取一种明示行为 (ostentation) 。明示行为就是明白无误地示意, 说话者通过明示显现自己的交际意图。以下就是交际对象只看信息意图而忽视交际意图产生的幽默。

例1.Rachel:Both of them are here?Both of them, both of them are here?

Chandler:Well, we could count again。

关系不和的父母都来参加Rachel的生日party。为了避免刚吵了架的父母再次争吵起来, 一帮朋友将其分别安排在两个房间, 开了两个party。Rachel知道两位老人都来后, 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不断地反问:“他们都来了, 都来了, 两位都来了?”根据她的手势和表情的明示行为, 她需要得到的只是“是”、“不是”或者来自朋友的安慰。而Chandler没有注意她的交际意图, 只根据其信息意图“是不是两个”, 所以提出“可以再数一遍”, 这样就达到了幽默的效果。

3.3 幽默产生的明示—推理过程

交际是一个涉及说与听双方面的互动过程。我们已经知道了说话者和听话者各有自己的任务。说话者的“明示总是为受话者提供相关信息和认知环境。而受话者就事由发话者的明示激活有关的认知语境, 努力寻找关联, 并进行推理以明白对方的交际意图, 获得语境效果……交际之所以成功, 就是因为双方都遵循一个这样的认知模式—相关原则” (赵艳芳, 2000) 。也就是说, 交际实际就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那么听话者是如何寻找关联做出正确推理的呢?这就涉及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两个概念。所谓的最大关联是指在同等条件下, 认知效果越大, 关联性越大;加工努力越小, 关联性越大。最佳关联则取决于两个前提:具备足够的关联, 值得H加工处理;与S的能力和偏爱相符, 能产生足够的认知效果。听话者一般都根据省力原则, 在与命题相关的种种解释中选择最相关最省力的对象。“从RT的视角来看, 幽默效应来自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间的反差。反差越大, 幽默效应越强, 反之亦然” (涂靖, 2003) 。

例1.Monica:Alright, I’ve got a leg, three breasts and a wing.

Chandler:Well, how do you find clothes that fit?

Monica问Chandler和Joey有没有吃过东西, 他们剩下有一条鸡腿、三份鸡胸肉和一个鸡翅。但因为Monica的表达方式可以理解为“我有一条腿、三个乳房和一个翅膀”。所以Chandler选择了最相关最省力理解, 反问道:“那你怎么觉得衣服都那么合适?”这种反差从而引起了观众的笑声。

4. 总结

通过对以上多个例句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在违反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可以产生幽默, 但是对有些用合作原则解释不了的幽默, 使用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则可迎刃而解。此外, 礼貌原则等也被广泛应用于对幽默的解释, 但是因为时间及版面的限制, 笔者在这里没有将剧中Chandler的台词整理出来。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1997.

[2]何自然, 冉永平.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3]李琪, 应学凤.从关联理论视角看《老友记》中的幽默[J].电影评介, 2007:52-53.

[4]涂靖.幽默的关联理论阐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 (5) :92-94.

[5]魏琳.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看美国情景喜剧《六人行》的幽默翻译[J].科技信息, 2008:660-661.

[6]姚凤华, 张晓明.合作原则与英语幽默的解读——以美国室内情景喜剧《老友记》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5-77.

幽默喜剧论文 篇10

关键词: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言语幽默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 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传受信息进行有效交往的重要手段。言语幽默 ( verbal humor) 是人类独有的交际与沟通方式, 不仅可以调节气氛, 而且还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更能培养幽默能力并促进完备的幽默知识体系的形成与认知结构体系的完善。言语幽默的研究始于柏拉图时期, 目前已经涉及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很多领域研究。语言学界的研究大致集中在语义学、认知语言学、修辞学、语用学、功能语言学等。因此, 笔者尝试运用评价理论分析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的言语幽默。

二、评价理论研究回顾及实证分析

Martin ( 2000 ) 的评价理论 ( Appraisal) 是在Halliday ( 2000) 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大元功能之一人际功能的基础上创立的, 是对人际功能延伸发展的新突破。人际意义是指人们使用语言建立和维系人际关系的同时, 表明说者或写者的态度, 达到影响听者或读者态度的效果。语气和情态等语法系统可以用来表达人际意义, 然而, 语气和情态仅可以揭示人际关系的远近亲疏, 不能表达说话者的态度。因此, Martin创立了评价理论 ( Appraisal theory) 填补了这一空白。评价理论集中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创始人对评价理论的界定是“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 即语篇中各种协商的态度, 所涉及到的情感强度, 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 ( Martin & Rose2003:23) 。

评价理论包括态度 ( Attitude) 、介入 ( Engagement) 、级差 ( Graduation) ) 三个子系统。态度又细分为情感、判断、鉴赏, 介入包括单声和多声, 级差由语势和语力构成。在整个评价理论中, “情感”是核心的。语言使用者的情感受到刺激, 他就会通过自言或他言的形式介入到对他人、事件、事态的评价上。态度的显性与隐性和介入的程度不同形成了等级。态度是我们表达对周围事物环境发表见解和评价的方式。态度包括情感 ( Affect) 、判断 ( Judgment) 、鉴赏 ( Appreciation) 。情感系统如下表所示:

以下是情感理论在《生活大爆炸》中的应用

场景一: Raj、Howard、Sheldon和Lenard四个人在食堂里正在讨论如何过情人节。

Lenard在情人节这天正好要去瑞士参加一个科学会议, 其实他想带女朋友去, 但是想在朋友面前卖个关以引起大家的注意与猜测。然而, Sheldon因为对科学具有强烈的兴趣并且和Lenard又是好朋友, 理所当然地认为Lenard会带他去, 并且出奇的高兴与兴奋打算马上回家整理行李。这一幽默的产生是因为误会而表现出来的特别高兴的情感所致。

以下是判断理论在《生活大爆炸》中的应用。

场景二: 四个伙计从网上购买了一台时光机, 但体积较大。他们在讨论是否使用停用了两年的电梯而进行的对话。

电梯已经停用两年, Sheldon建议找人去维修一下使用电梯进行搬运, 然而Howard说没有必要并且说自己具有硕士工程师学位。事实上, 只有他是硕士学位其余三人是博士。Howard的自吹自擂这种行为明显属于社会约束总的判断参数不诚实的表现, 并且Howard也没有能力 ( capacity) 去维修好这个电梯, 所以观众的笑声告诉我们幽默产生于Howard不诚实 ( not veracity) 以及不具备能力 ( not capacity) 。

以下是鉴赏理论在《生活大爆炸》中的应用。

场景三: Penny去Lenard、Raj、Howard和Sheldon住的公寓去观看摩登表演, 除了Sheldon其余三人也很喜欢这档节目。

除了Sheldon其他三个人也和Penny一样非常喜欢看这个节目, 看到漂亮的女人就会情不自禁的发表评价以及感慨。Raj虽只说look at those women表面上没有发表什么评价, 但实际上已经表达了隐性的鉴赏。Lenard使用gorgeous这一显性评价表现他对这种壮观的现象作出一个反应 ( reaction) , 并且这个反应不仅能吸引他注意而且他也非常喜欢, 具体体现为反应中的影响力 ( impact) 和品质 ( quality) 。很明显, Raj和Lenard使用的隐性与显性的鉴赏语言制造了幽默。

三、结束语

评价理论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研究的一个延伸, 它可以应用于不同的语篇。而本文运用评价理论对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的言语幽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实证该理论对该语料的研究分析具有可行性、实用性以及科学性。同时, 评价理论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可以用于外语写作和阅读教学中, 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3]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mold, 1994.

[4]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Pek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胡壮麟, 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2005.

[6]李战子.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与问题[J].外语研究, 2004, (5) .

幽默喜剧论文 篇11

随着时代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电视剧通过网络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同时, 为那些不懂英语的观众提供字幕的网络字幕组也应运而生。这些字幕组往往不以盈利为目的, 由爱好者们根据个人兴趣组成。由于字幕组是一种民间自发的个人团体组织, 很多成员都是英语爱好者而非专业字幕翻译者, 再加上中国观众们对字幕速度的高要求, 字幕组字幕翻译质量也参差不齐。这一问题在情景喜剧字幕翻译中最尤为明显。因为, 情景喜剧的一大特色便是罐头笑声 (canned laughter) 或背景笑声, 一旦观众发现就算借助字幕也无法随着这些背景笑声哈哈大笑时, 字幕的质量就会受到质疑。因此让那些希望通过情景喜剧获得片刻轻松愉悦的观众通过字幕理解和欣赏情景喜剧中的幽默就成了字幕翻译者的一项重要也十分艰巨的任务。

2 功能对等

尤金·奈达博士在《论对等原则》 (Principles of Correspondence) 一文中这样描述翻译中的对等思想:确切地说, 语言之间不存在绝对对等, 翻译中, 译者必须用最接近于原语的对等语表达出原文信息。对等分为两类, 形式对等 (formal equivalence) 和动态对等 (dynamic equivalence) 。形式对等着眼于原文形式和内容, 要求译文贴近原文结构,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原文语言特点 (词汇、语法、句法结构等) ;而动态对等则倾向于从语义到语体, 在译文中用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 重点把握原文表达的意义和精神, 不拘泥于与原文形式的对应。动态对等的目的是希望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 把焦点放在了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上。不少人常常将动态对等错误解读为原语和译语的内容一致优先于形式一致, 翻译只需要强调译文的效果。为了消除误解, 1986年, 奈达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对等 (functional equivalence) 理论, 要求译语和原语不仅要在信息内容上形成对等, 还要尽可能地在形式上对等。随后, 在《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 一书中, 奈达以译文与原文间的近似度为基础, 将功能对等分为两个层次:最低层次对等 (minimal equivalence) 和最高层次对等 (maximal equivalence) 。前者指译文读者能够理解和欣赏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后者指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在欣赏和理解时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总体来讲, 低于最低层次的译文是不可接受的, 而作为翻译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最高层次则往往由于两种语言存在较大文化和审美差异, 永远无法达到。

让观众能借助字幕与原语观众 (或罐头笑声) 同步对剧中幽默做出同样的反应是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的一个基本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恰恰可以以奈达功能对等的两个层次为指导, 即:尽量实现字幕与原语在最高层次上的功能对等, 让中国观众能和原语观众对剧中幽默作出基本一致的反应;若是由于幽默段子中涉及的语言文化和审美等差异较大, 无法达到最高层次对等, 则至少保证字幕能让中国观众理解原语观众对剧中幽默的反应。

3 功能对等在《老友记》幽默翻译中的应用

《老友记》中主角们的幽默段子大体可以分成这样的三大类:通俗易懂的幽默, 具有文化内涵的幽默以及言语幽默或双关语。第一类幽默不涉及特定的语言文化知识, 几乎可以跨越语言文化障碍, 在不同语种的观众中产生几乎同等的幽默效果;第二类幽默往往涉及某个特定的背景知识, 缺乏该知识的观众往往无法理解欣赏该幽默;第三类幽默包括英文的一语双关或文字游戏, 利用英文单词的构词、多义产生幽默效果。

1) 通俗易懂的幽默 (universal humor)

正由于该类幽默不涉及特定语言文化背景知识, 通俗易懂, 翻译时, 必须以达到最高层次功能对等为目标, 让中国观众在欣赏和理解时所作出的反应和原语观众保持基本一致。

例1 (第二季14集)

Joey:Some girl ate Monica.

Monica:Shut up, the camera adds ten pounds.

Chandler:Ahh, so how many cameras are actually on you?

字幕:

Joey:那女的吃了莫妮卡。

Monica:闭嘴, 镜头会让人多十磅。

Chandler:那到底有几个镜头在拍你呢?

该片段中, 六位主角聚到一起观看Ross和Monica的家庭录像。之前的剧情已经告诉观众们Monica之前一直是个胖女孩, 录像中胖胖的Monica一出现立刻引起一片笑声。画面中胖瘦Monica鲜明对比让Joey立马开起玩笑“Some girl ate Monica.”。接下来, Monica试图用上镜头会让人胖十磅进行辩解, 观众当然看出和现在比起来, 当时的Monica绝对不只是胖了十磅。Chandler正是抓住这一点, 幽默地还击道“how many cameras are actually on you?”。字幕准确地抓住了原语的各个幽默点, 并准确地在译语中表现出来。观众通过字幕能够作出和原语观众一致的反应, 与罐头笑声同步大笑, 达到了最高层次功能对等。

前文已提到, 功能对等要求译语和原语不仅要在信息内容上形成对等, 还要尽可能地在形式上做到对等。在情景喜剧中, 幽默不仅会通过台词内容体现, 还会结合人物说话的方式、说话时的动作表情等等。与台词中的玩笑话直接逗乐观众相比, 它们往往是一些隐性幽默元素, 需要观众自己去发觉思考, 联想体会。

例2 (第一季9集)

Chandler:We just finished this magnificent Thanksgiving dinner.I have—and I remember this part vividly—a mouthful of pumpkin pie, and this is the moment my parents choose to tell me they're getting divorced.

Rachel:Oh my god.

Chandler:Yes.It's very difficult to appreciate a Thanksgiving dinner once you've seen it in reverse.

字幕:

Chandler:我们刚吃完一顿感恩节大餐。我——这部分我记得非常清楚——包着满满一口南瓜派, 就在这时, 我爸妈告诉我他们要离婚了。

Rachel:天哪。

Chandler:是的, 当你有了把这顿节日大餐狠狠吐出来的体验后, 就很难再好好享受这种大餐了。

本场景中, Chandler用父母在感恩节餐桌上宣布他们要离婚的故事向Rachel解释自己为什么从那之后再也不吃感恩节大餐了。本场景的罐头笑声出现在Chandler说完“in reverse”之后。“in reverse”本意为“反过来, 相反”。通过前后的语境以及演员的动作, 我们知道, 这里Chandler是想表达自己由于震惊, 没能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去, 而是做了相反的动作, 吐了出来。字幕用“狠狠吐了出来”确实能够让中国观众找到了台词的幽默点所在。但是Chandler并没有用呕吐的英文单词来直白地讲述自己的经历, 而是通过自己的表情和一个表示呕吐的动作让原语观众自己去联想体会出笑点所在。而“狠狠吐了出来”却让中国观众失去了这样的联想体会的过程。我们并不需要将诸如此类的促使笑点产生的隐性元素显化在台词中, 因为这类元素往往也是可以跨越文化障碍, “通俗易懂的”。因此, 有了演员动作的帮助, 字幕的最后一句可以修改为:是的, 当你这样做了之后, 就很难再咽下这种大餐了。

2) 有文化内涵的幽默 (cultural humor)

此类幽默往往与某语言中特定的背景知识有关, 可以借用某个传统习俗、某个典故, 或是像《老友记》这样的情景喜剧一样经常提到某个名人人名、某个电影名或歌名。这样的幽默段子产生幽默效果的前提必须是观众们熟知这些文化信息。

例3 (第五季12集)

Monica:Am I on fire today or what?Those birds are browned, basted and ready to be carved.

Chandler:Okay, easy Martina.

剧中, Chandler带Monica跟老板打网球, 好胜心极强的Monica只顾获胜, 不给对方任何机会。台词中的Martina是著名女网球明星辛吉斯的名字, Chandler想告诉Monica, 只是玩一玩, 不要像专业选手那样狠, 要给老板留点面子。然而, 即便是原语观众, 如果不了解网球, 不知道Martina是著名网球选手的话, 也会对这段的笑点感到困惑。而中国观众如果所看的字幕只是名字的音译, 同样也会迷惑不解。这时, 字幕翻译者的任务应该是解“惑”, 即让字幕达到功能对等的最低层次——让目的语观众理解原语如何产生幽默效果。在字幕中加上如“著名女网球手”这样的注释往往能达到效果。

但是, 注释并不是这类幽默翻译的万能公式。由于字幕自身的空间限制以及出现的时间限制, 上述的注释如果过长仍然会影响字幕的效果, 阻碍观众对台词的理解。这时还得结合字幕翻译的特点进行周全的考虑。

例4 (第七季14集)

Chandler:Would you put that back on?Monica’s gonna be here any minute!

Joey:But it hurts my Joey’s Apple.

Chandler:Okay, for the last time.It’s not named for each individual man.

字幕:

Chandler:你能把领结扎好吗?Monica马上就要回来了。

Joey:可是我的乔结好疼。

Chandler:好吧, 再跟你说一遍。喉结不是专用在姓候的人身上。

本段对话中, 领结让Joey的喉结感到很不舒适。英语中, 常用“Adam’s apple”来表示喉结, 而Joey则认为名字是Adam的人才用“Adam’s apple”, 如果是自己的喉结就要用自己的名字来表示。这里则是用Joey对“Adam’s apple”这个词背景知识的缺乏来制造幽默效果。“Adam’s apple”表示喉结的一个解释来自于圣经故事, 与偷吃禁果的人类始祖亚当有关。而这个故事根本不可能在字幕中用注释的形式三言两语解释清楚。为了让字幕能像原语台词那样为观众制造幽默的效果, 虽然放弃了讲述与原台词有关的圣经故事, 但是却用归化翻译让中国观众至少在看到字幕的时候不会迷惑不解, 会与原语观众一样哈哈大笑,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 也基本达到了功能对等的要求。

3) 言语幽默或双关语 (verbal humor/puns)

此类幽默可以看做是玩文字游戏, 通常会在单词的读音或组成形式上做文章, 以此来产生幽默效果。那么, 理想的字幕就是要使原语与译语在双关的表述形式、表现意图、观众反应等方面完全吻合, 让字幕翻译达到功能对等最高层次的要求。

例5 (第三季13集)

Joey:Ah, now, Rachel, these ah, these little women.

Rachel:Yeah.

Joey:How little are they?I mean, are they like scary little?

字幕:

Joey:Rachel, 我说, 这些小妇人……

Rachel:恩?

Joey:她们到底有多小?会不会小得很恐怖?

本段中, 从没有听过名著Little Women (《小妇人》) 的Joey误将题目中的“little”理解为指人的体型小。英语中, “little”有多重意思, 可以指年龄小、体型个头小等。同样汉语中, “小”也既可指人的年龄大小, 也可用在体型个头上。这种意义上的重合正好可以为翻译所用, 让看字幕的中国观众完整体会出了该笑料的幽默之处。但相比之下, 这样的意义重合并不多见, 通常很难在汉语中找到英语某一双关语的完全对应。

例6 (第三季8集)

Joey:I've got a science question.

Ross:Hmm?

Joey:If the Homo sapiens, were in fact'Homo-sapien', is that why they’re extinct?

Ross:Joey, Homo sapiens are people.

Joey:Hey-hey, I'm not judging.

英语单词Homo sapiens来自拉丁语, 其中Homo的意思是“人”, sapiens的意思是“智慧”, 合在一起就是“智人”, 全体人类的一个共有学名。由于科学知识有限, Joey只知道这个单词与古人类有关, 与“homosexual (同性恋) ”一样以“homo”开头, 以为这样的前缀就代表单词与同性恋有关, 所以才会问Ross, 智人灭绝是不是因为他们是同性恋。接着Ross试图解释“Homo sapiens”就是人类, 但由于用的是“people”这个简单的英语单词, 又让Joey产生了Ross以为他歧视同性恋的误解。汉语无法复制英语单词这样的构词特点, 翻译时只有舍弃双关表述形式的对应, 着眼于双关的幽默效果。英文中, “bent (有冒犯之意) ”和“straight”也可以分别表示同性恋和异性恋。受英语的影响, 汉语也开始用“弯”和“直”来分别表示同性恋和异性恋。抓住这点, 字幕可以修改为:

Joey:我有个科学上的问题。

Ross:恩?

Joey:直立人是直的, 怎么还绝种了呢?

Ross:直立人不是直人。

Joey:哦, 原来是这样。

字幕将“智人”换成了“直立人”, 虽表示不同概念, 却同为古生物学方面的用语, 利用“直人”与“直立人”只差一字, 容易混淆的特点制造出与原语类似的幽默效果。后文也根据这一概念的变化, 在意思上进行调整, 延续了前文的幽默。这样的字幕虽未能让中国观众充分体会理解原语文字游戏的奥妙, 功能上却做到了和原语台词一样, 让观众与背景罐头笑声一起开怀大笑。

4 结束语

翻译好比人与人间的交流, 如果一方对另一方的话没有任何反应, 交流也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同样, 字幕若无法让观众理解欣赏外国情景喜剧中幽默, 只能无反应地被动接收字幕内容, 得不到他们所期待的愉悦感, 那么他们自然就会放弃观看。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译语读者对译文反应的重要性, 正可以成为翻译情景喜剧中幽默的指导原则。而让中国观众和原语观众对情景喜剧中的幽默有基本一致的感受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功能对等的指导下, 根据对目标观众的认知背景、对字幕可能产生的反应做出推测, 持续不断努力做出最佳翻译选择的过程。

摘要:与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流行时尚等不同, 美国情景喜剧更侧重于通过大量的美式幽默将美国文化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那些没有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中国普通观众通过字幕尽可能地理解和欣赏美国情景喜剧是字幕翻译者的一项艰巨任务。该文将尤金·奈达博士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指导, 选取经典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主角们的幽默语言作为典型个例, 将幽默语言分为三类:通俗易懂的幽默, 具有文化内涵的幽默以及言语幽默或双关语。并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对各个类别的翻译进行分析, 提出各个类别对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功能对等,美国情景喜剧,翻译

参考文献

[1]Venuti L.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M].2nd edition.Lon-don&New York:Routledge, 2004.

[2]Nida, Eugene 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钱绍昌.影片中双关语的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 2000 (4) :17-20.

[4]刘兵.浅议美国俚语的幽默感[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9, 11 (2) :66-67.

[5]孙致礼.文化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 (127) :41-46.

上一篇:农机对策下一篇:引导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