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支撑网

2024-05-22

业务支撑网(精选12篇)

业务支撑网 篇1

摘要:首先分析了基于云架构的业务支撑网技术方案及存在的安全问题,结合目前云安全的常用技术,提出了云架构4A认证系统和移动业务支撑网相结合的云安全技术方案以及实现流程,总结了这种方案的优点。

关键词:云计算,4A系统,业务支撑网

1 云计算现状

云计算[1]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云计算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安全性也不容忽视:2011年4月22日,Amazon的云计算服务器再次出现大面积的岩机;2009年2月24日,Google Mail邮箱爆发全球性故障,服务中断长达4小时;同年3月17日,Microsoft的云计算平台Azure停止运行约22小时;众多的案例引发了人们对云计算安全的思考,安全问题解决不好,将严重制约云计算的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云计算的安全问题势在必行。

2 基于云架构的业务支撑网技术方案

目前移动业务支撑系统包括BOSS系统、经营分析系统、运营管理系统等子系统,云架构的移动业务支撑系统平台,通过采用iaas私有云技术,把BOSS系统的众多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库等设备组成“云端”基础设施服务提供给维护人员[2]。并将CPU计算能力、内存、I/O设备和存储整合成一个虚拟的资源池为BOSS业务提供所需要的存储资源和虚拟化服务器等服务。经营分析系统和运营管理系统则通过采用Saa S技术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业务支撑网云平台上,营业厅、客服、渠道、市场部门的营业人员、客服人员、业务管理人员及集团客户经理等用户根据需求通过互联网使用软件服务[3]。

这种模式在为业务人员和维护人员提供快捷便利的同时,业务支撑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不容忽视。采用传统4A系统和业务支撑系统相结合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但仍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账号管理变更频繁,每天营业员、集团客户的权限都有大量的变更需求,不能建立岗位权限互斥的安全模型。(2)随着业务支撑网内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多,各自独立的缺乏关联分析(以自然人为核心进行关联的统一集中的系统登录、登出、正常维护、异常操作)的审计系统已不能满足需要。(3)在日志量达到T级别后,系统的检索性能急剧下降,无法进行有效的数据检索和日志分析,导致无法实时分析和告警正在发生的危险行为。

3 云架构的4A系统应用在移动业务支撑网

云架构的4A系统[4]在系统架构上划分为三层:统一入口层;云采集层;云审计层。

统一入口层:为普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了Web方式登录界面以及堡垒主机群。

采集层:主要功能是实现用户资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资源从账号的收集和同步管理,日志采集以及告警数据发送。为了避免出现日志采集遗漏等情况,并提高采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以及日志解析处理能力,通过使用云架构,使采集系统能够支持分布式采集功能,同时引入搜索引擎,以达到优化底层查询逻辑,减少垃圾数据量,提升用户使用好感度。

审计层:统一身份管理,资源及认证管理,账号授权管理,访问控制管理,安全审计管理,安全合规管理,安全事件管理。云架构的审计选择Hadoop作为审计数据分布式处理的技术框架,通过存储方式的变化、存储结构的变化以及分析、检索框架调整,提供高效、多任务并发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以及高效的审计数据全文检索能力。

4 该云架构的4A系统应用在移动业务支撑网中的优点

云架构的4A系统应用在移动业务支撑网系统架构图,如图1。

4A认证云平台为业务支撑网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多样化的帐号、认证、授权和审计方面的安全服务机制,主帐号与从帐号实现集中化、基于角色的管理,针对应用资源实现角色级授权;针对系统资源的权限控制实现实体级别授权。自然人通过与主帐号的关联,对身份信息和岗位角色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不同应用系统中的帐号的创建、分配、同步进行集成到4A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建立起从帐号的单一视图(业务支撑实体资源-应用资源及后台系统资源),以及主帐号的单一视图管理(业务支撑系统中使用者)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授权变更频繁以及岗位权限互斥的安全模型的建立。

采用基于统一访问入口的主帐号的集中指纹强身份认证方式,并根据用户使用业务支撑网各应用系统中的应用资源和系统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权限分配与稽核,实现不同岗位、角色的用户针对对不同部分实体资源的访问权限控制。建立完善的自然人对实体资源的的授权管理。从而解决问题2(自然人登录缺乏相应从账号的关联问题)。

采用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的可靠数据存储服务对原始数据进行存储,可以轻松应对PB级的海量数据而且硬件成本低;利用Map Reduce技术的高性能并行数据处理服务可以大大提高运算的效率,从而解决了问题3(数据量超大后缺乏有效分析)。

参考文献

[1]Mell P,Grance T.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puting.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Washington,USA:Technical Repor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145,2011.

[2]田峰,等.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4A系统安全技术规范v3.0[S].中国移动集团技术规范,2013,4:88-92.

[3]田峰,等.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数据安全管理办法[S].中国移动集团技术规范,2008,4:1-3.

[4]鲍伟民.基于云计算的安全审计系统研究与设计[J].软件产业与工程,2012(6):41-45.

业务支撑网 篇2

导语:竞聘演讲稿又称竞聘报告、竞争上岗演讲稿、竞聘书,是竞聘者在竞聘会议上向与会者发表的一种阐述自己竞聘条件、竞聘优势,以及对竞聘职务的认识,被聘任后的工作设想、打算等的工作文书。它是公文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是,岁,学历,目前在的岗位从事工作,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各类业务录入指导、渠道拓展管理、渠道酬金结算、各类经营、考核数据提取与分析、规定动作执行检查等方面。今天,我参加竞争的职位是业务支撑一职。今天,我能参加这次竞选,心中百感交集,首先要感谢各位领导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感谢与我同舟共济、朝夕相处的全体同事对我的帮助和信任;我很荣幸自己赶上了这次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大好时机,使我有机会争取一个我喜爱且需要我的工作岗位。

在工作的年里,我将青春与热忱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平凡岗位上,履职尽责,努力工作,先后获得、荣誉,在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我应有的作用。

竞聘该职务我有如下优势:

我从年起就部门从事工作。工作中我热心、仔细、处处以人为本,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我具备了眼界宽、悟性好、出手快的特点,善于把握工作重点,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及时而创造性地完成交办的工作任务;同时我还掌握了业务支撑工作的程序和要求,服务能力、科学判断能力、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责任与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信誓旦旦的喊口号却因为能力不足无法办到绝不是我想要的。我深知新时代的电信部门业务支撑职工应该是一个全面加特长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掌握精深、广博的知识,拥有吃苦耐劳的健康体魄,还要有良好的修养。“学习型”社会强调的就是不断充电,学习的步伐要大于或等于变化的步伐才行。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我无时无刻不在加强学习,提高自己。

如果这次我能竞聘成功,我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找不准位置,也就找不准工作的立足点、切入点、着力点,工作起来也就会茫然。为此首先要做好“战斗员”,围绕业务支撑工作,对上认真执行领导的工作指示和要求,对下加强沟通协调、联系员工,团结大家一起做好部门的各项工作责任。同时,精准把握好工作岗位的角色定位,做到管理无巨细,参谋不决断,助手不揽权,不越权,不越位,不缺位,工作要到位。

一是协调好上下的关系。对上做到尊重而不盲从,服务而不奴婢,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机动灵活,坚持原则,按章办事。对下做到以礼待人,以诚交人,以情聚人。不盛气凌人,不搞瞎指挥、乱指挥,切实做到以大局为重。二是协调好内外关系,外求支持协作,内求团结向上,努力做到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和谐的氛围促发展。

明确自身责任,努力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的要求对待自己,加强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和管理素质,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给予”,并善于“换位思考”。做到爱岗敬业、履行职责,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全力实践“团结、务实、严谨、拼搏、奉献”的时代精神。

古人云: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不论这次竞聘结果如何,我将继续勤奋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及配合全局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心尽责做好各项工作,为公司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以国内基础支撑-国际业务 篇3

品牌是一种文化,将中国品牌国际化,实质上是输出文化。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也只是个经济大国,而非经济强国,根本就没有文化输出。“孔子”与“功夫”多少有一些表现,但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所以,文化输出非常艰难。就算你的消费对象是全球华人和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当然,My Sunny公司进军全球市场,也许可以将之作为企业的突破口,但不能操之过急。

而且,My Sunny公司在前行的方向上,似乎并不明确,既提到收购国际品牌,也提到强化原有企业品牌,到底是要将自己的品牌打向世界,还是不强调民族品牌,直接用国际品牌?

从实际部署看,企业似乎还缺少对研发的投入和对拓展市场的策略。尽管以往也有研发,但针对国际市场,要有新的计划,要有新的投入。面对国际消费者,怎样让他们接受中国品牌,还没有让人信服的分析和办法。

业务支撑网 篇4

面对全业务运营和网络的融合,宽带作为融合的核心,已经成为全业务竞争的焦点。宽带数据业务已成为各大运营商的业务收入最重要的增长点之一。基于宽带的新业务不断地推出,宽带用户数一直保持较高速的增长,并导致宽带业务的快速发展。由此,中国移动明确了积极进入宽带市场的竞争策略。因此,要快速形成宽带业务部署能力,中国移动必须立即开始开发宽带业务支撑系统。

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宽带业务的支撑策略与方案。

1 宽带支撑现状

宽带业务是中国移动业务运营和支撑的薄弱环节,竞争对手在此有着多年投资积累的网络资源基础和丰富的运营经验,是竞争对手最强的业务之一。目前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已部分开展的集团专线(宽带)业务,基本采用包月方式进行计费,使用手工或者简单信息系统管理的方式进行数据管理,缺少专门的宽带业务支撑系统的支撑。存在业务单一、数据分散、效率低下等各种问题。这种情况将无法满足今后大规模开展的家庭小区宽带业务要求的灵活的计费方式、高效的用户权限认证、综合业务捆绑销售等要求。

随着铁通公司与中国移动的融合,须考虑铁通宽带与移动宽带的整合。福建铁通宽带用户全省共有20万家庭个人用户,使用ADSL方式接入。为了满足宽带业务的受理、收费、配线需要,铁通分地市开发了“地市宽带业务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宽带业务的受理、收费(只能包年收费)、号线管理等功能。功能简单,系统分散,系统缺乏整体规划,支撑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在中国移动与铁通宽带业务合作模式未确定的情况下,不适合在铁通原系统架构上做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新建自有宽带业务支撑系统。

2 支撑策略

按照综合业务支撑的方案,宽带业务将与传统语音业务或其他业务捆绑成新的产品套餐。参考其他电信运营商的建设经验,宽带支撑系统已经逐步从独立系统向综合支撑系统融合,不适合建设与现有业务支撑系统 (BOSS) 完全独立的宽带支撑系统。因此,在现有移动业务支撑能力的基础上,遵循中国移动下一代支撑网 (NGBOSS) 总体技术体系规划,确定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宽带业务支撑系统的技术框架,将宽带支撑功能融入BOSS系统中。对BOSS系统功能模块进行改造,使之具备宽带业务支撑功能,这样将便于后续多种业务融合支撑。

而且,这种模式将有利于今后宽带与语音等其他业务捆绑营销,融合计费与综合账务处理,有利于综合业务的灵活支撑。也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BOSS系统硬件与软件资源,缩短开发周期,尽快实现宽带业务支撑,初步形成融合计费、多业务管理的支撑能力。

3 支撑功能分析

宽带业务的接入方案主要有LAN、ADSL和WLAN方式,计费方式主要有包月、限时+超时计费、限流量+超流量计费、上网卡限时等方式,系统要求灵活的费率,可提供针对用户类型、时段等的不同费率政策和优惠措施。而且,要满足宽带用户申请和日常使用要求,宽带业务的主要支撑功能还必须包括宽带用户注册和管理、用户权限认证和控制、宽带费用计算、宽带账务处理、宽带资源管理等主要功能。并且,应采用全省集中的认证计费体系采用集中认证、统一计费的方式管理业务,便于系统的快速部署与管理。

4 系统方案

继承业务支撑系统分层结构的思想,结合业务支撑系统多年来的最佳实践,,宽带业务支撑系统结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 可复用原则:系统核心由一系列服务组成,服务又由一个或多个组件构成,组件的粒度满足高可复用性要求。

(2) 可扩展原则:系统结构可以按层次进行分布式部署,提高系统可扩展性。

(3) 流程与服务分离原则:将流程与服务实现进行分离,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快速部署能力。

根据以上原则,宽带业务支撑系统结构分为接入层、业务层、数据层,如图1所示。

(1) 接入层是宽带支撑系统与外部进行数据交换的平台,由接入逻辑构成。对于系统使用者,提供多样化的集成逻辑,实现对业务逻辑的共享。

(2) 业务层是宽带支撑系统业务处理的逻辑平台,它通过对数据访问子层的调用访问业务数据,实现不同的功能模块,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业务层由若干业务流程组成,通过调用业务组件,为接入层提供业务服务,实现业务逻辑的共享,完成相应的业务功能。

(3) 数据层是宽带支撑系统对业务数据进行统一组织、集中管理的平台,它通过数据访问子层为业务层提供规范、高效的数据服务,实现业务数据的充分共享,是整个宽带支撑系统的基础。

宽带业务支撑系统主要涉及到对系统中的如下部分进行建设:综合采集子系统、统一预处理子系统、综合计费子系统、综合帐务子系统、营销与服务平台:

(1) 综合采集子系统:实现宽带帐号使用计费记录的采集、码制转换、错单剔除、重单检查、数据分发与入库处理,实现上网话单从网元采集到支撑系统,并进行初步处理。

(2) 统一预处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数据接收、格式化、话单分析、数据分发、异常处理、监控等6个功能模块,主要接收来自采集系统的话单文件,根据可配置的分析规则,结合基础资料信息,完成对路由、号码、处理类型的分析,在话单分析过程中规范话单字段信息、加插后续系统业务分析处理过程所需的必要的基础信息,并根据数据源,对包含多种业务的话单文件按业务代码进行分业务的话单文件分拆。并且,对格式化、话单分析、数据分发等模块产生的异常话单进行回收处理;对异常情况下需要冲销、补处理、回退的话单可进行相应冲销、补处理、回退操作。该模块的回收、冲销、补处理、回退均具有人工和自动模式的选择或组合。

(3) 综合计费系统:综合计费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数据接收、批价、数据分发、异常处理、监控等五个功能模块。接收来自统一预处理系统的计费话单文件,对话单完成批价前的分析准备,包括帐期分析、超频等步骤;再根据业务批价规则,对正常计费话单进行批价要素分析后匹配相应费率,完成对话单的标准批价,对套餐用户的话单按套餐资费标准进行批价以供参考或分析所用;可根据设置的高额预置标识高额清单,生成业务清单文件。

(4) 综合账务平台:实现对综合计费系统的计费后话单的合帐处理,生产汇总账单与明细账单,并根据用户账本余额信息,进行销账处理,按照手机用户的新业务套餐方式进行账务管理和处理;按手机用户方式处理月固定套餐费用。如图2所示。

(5) 营销与服务平台:包括业务受理、客户服务、订单管理、用户管理、资源管理、投诉建议模块。实现宽带业务开通、宽带密码变更、宽带用户资料查询、宽带用户状态查询功能;宽带用户管理、投诉等功能,并且,与宽带计费认证系统(Radius)进行实时接口交互,实现用户资料、状态更新。如图3所示。

业务支撑网 篇5

构建绩效管理体系,支撑业务持续发展

构建绩效管理体系,支撑业务持续发展 (中国大学网 ) 常言道,要什么就考什么,考什么就得到什么。在快速成长型民营企业里,当老板感到市场机会特别多,别人能够抓住,而自己却抓不住时,就认为是对人的管理出了问题,于是就期望通过绩效考核来给员工压力,逼出他们的积极性,但效果可想而知。这类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如下一个或多个绩效管理的典型问题。 1.高层的绩效管理理念没有得到贯彻。首先,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在考核中倡导一种什么的思想不清晰,或者公司绩效理念与政策没有得到贯彻。其次,绩效考核与战略脱节,绩效指标未能成为战略实施和业绩监控的有效工具。再者,没有建立绩效管理平台。只是停留在绩效考核的理念上,没有上升到绩效管理与改进的阶段,缺少计划、辅导、评价、诊断、改进等绩效管理的过程,没有将考核融入到日常管理过程中,变成了为考核而考核,没有起到改进绩效,提升能力的作用。 2.绩效管理组织不健全。考核的组织机构不够完善。没有明确的考核小组,没有明确考核的组织者及监控审核者。同时,没有建立申诉制度,也没有监控机制,存在制度上的缺陷,难于保证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考核的公平与公正。 3.考核方法设计不科学、不合理。没有与工作计划的结合。除了KPI考核外,通常还要结合工作计划进行考核,否则过程失控,如何保证结果?主要实行扣分制。这是做减法,员工心里不容易接受,认为考核就是惩罚。 4.考核指标设计方法不恰当。一个常见的误区是什么都考。没有区分工作的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在指标设计上,往往缺少过程指标。多为结果指标,缺少对过程指标的关注。另外,绩效考核标准模糊,指标缺乏量化,工作成果难于衡量,凭印象考核。指标值设置不合理。某些指标值根本完不成,也就不去关注如何改进了,失去了激励作用。 5.考核运作不规范。前面几个原因导致考核走形式。如果因为客观原因完不成时,考核时可以调整指标值(事后进行)。还有一种情况是鞭打快牛。干得好下一考核周期目标就越高,造成能力强的员工工作上有保留。 6.考核结果没有得到有效运用。没有用于改进工作。没有明确如何针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缺乏绩效改进沟通,没有确定下步工作改进点。考核结果没有有效地运用于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模块当中去。 7.适宜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的文化气氛没有建立起来。 从上面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管理者显然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停留在低层次上。大多数这类企业不仅仅是需要绩效考核,更需要的是体现绩效改进思想的绩效管理系统。 绩效管理系统是一种以实现股东及员工价值为驱动力,以关键绩效指标为载体,通过绩效计划、绩效指导、绩效评估、结果运用四大环节实现对各类人员工作绩效的客观衡量、及时监督、有效指导、科学奖惩,从而调动全员积极性以提高公司绩效,创造股东和员工价值的管理系统。它将公司的战略、资源、业务和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目标管理、以战略实施为基础的平衡计分卡、以使命愿景为目标的关键结果领域与关键结果指标(简称KRA/KPI法)方法等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势,适用于不同管理水平的企业。 对平衡计分卡我就不介绍了,因为市面上有很多这方面的书籍,现在我来介绍一下KRA/KPI法,因为KRA/KPI法在绩效管理的实践中表现出其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提高运营管理能力方面。下面,我想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详细介绍KRA/KPI法的设计步骤。 KRA/KPI法是基于使命愿景及战略目标的,其设计思想如图1。 这里主要分析上图右边的部分,即基于战略目标的硬要求。 公司最高决策层如何经营一家企业?他们有何思路?这是我们首先需要明晰的。如何将他们经营企业的思路清晰的表达出来,从而在公司各个层面进行传播并进行压力分解,这里我们将会用到鱼骨图。 公司需要弄清楚到底需要在哪些领域特别关注,即关键结果领域(KRA),才能不断提升公司的运营管理水平,从而向公司的使命/愿景方向持续地迈进。同时,如何衡量公司在各个关键结果领域上的进展,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可量化的关键指标体系,即KPI体系。 KRA、KPI组合起来,就形成了鱼骨图(如图2)。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公司的鱼骨图各有特点,并不相同。 接下来,我们就要将公司的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并结合部门的职责,形成部门的KPI库。见表1。 生产部KPI管理表 KRA KPI 计算公式 收集部门 审核部门 收集周期 考核周期 考核对象 生产管理 准时交货率 准时交付的批次数/总的交付批次数 销售部 总经理 月度 季度 经理、副经理、工序主管 插单及时完成率 插单的按期完成批次数/插单总批次数 销售部 总经理 月度 季度 经理、副经理、工序主管 生产计划完成率 当月按计划完成的生产计划批次数/当月需完成的生产计划总批次数 计划部 主管副总 月度 季度 经理、副经理、工序主管 生产周期 生产时间*此周期的订单款数/本期订单总款数 计划部 主管副总 月度 季度 经理、副经理、工序主管 补投率 补补投次数/总订单数量 计划部 总经理 月度 季度 经理、副经理、工序主管 …… …… …… …… …… ……&, amp;, lt;, 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 …… 品质管理 客户投诉率 (投诉次数-客户误投诉数)/总的交货批数 市场部 总经理 月度 季度 经理、副经理、工序主管 直通率 各工序合格率相乘 品保部 总经理 月度 季度 经理、副经理、工序主管 …… …… …… …… …… …… …… 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公司短期的策略,即年度经营计划,进行年度内的绩效管理。需要说明的是,绩效管理需要组合KPI、支持KPI的工作计划、以及由此产生的.预算,从而形成一套系统化的绩效管理体系:三张管理表,包括KPI绩效计划表、工作计划表、预算表,三者拧到一起(如图3)。 图3:组织、部门KPI、工作计划、预算制定关系图 下面是某家公司的做法: 某公司绩效管理制度摘录: 1. 每年一月五日前,由公司经营层根据公司的KRA和KPI确定本年度主要经营、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和预算初稿; 2. 每年一月十日前,各部门根据公司目标、计划和预算初稿,从各部门KPI管理表中选取KPI,并拟定KPI目标值、年度计划、年度预算初稿; 3. 每年一月十五日前,由总经理、主管副总和部门经理一起反复沟通确定公司年度KPI及目标、年度经营计划、年度经营预算以及各部门年度KPI及目标、年度经营计划、年度经营预算。 4. 每年一月二十日前各部门根据年度KPI指标及目标、年度计划和财务预算制定第一月的KPI及目标、工作计划、财务预算。每月上旬设定当月的KPI及目标、工作计划、财务预算。 5. 由于公司业务发展计划的变更,组织结构的调整,市场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或遇到一些不可抗拒因素等非个人主观因素,绩效目标确实难以达到,需要调整的,被评估单位负责人可以向总经理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可以进行调整。 通常,对不同层级的人员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比如对于中高层采取述职管理、对于其它员工(管理/专业/营销/研发等)采取绩效评估管理。需要说明的是,绩效管理不太适合于一线生产、检验、后勤人员,对他们我们可以采取更加及时的管理方式,比如制定行为规范,并配合管理人员的检查等措施来提高他们的工作成效。 下面是某家公司的做法: 某公司绩效管理制度摘录: ? 中高层述职是对中高层进行绩效管理一种形式,通过计划制定、过程的跟进、述职评估、结果应用四个环节,促进中高层管理人员明确责任,抓住重点,有效落实公司的战略,不断提升组织的绩效。 ? 员工绩效管理是公司对员工进行绩效管理一种形式,通过计划制定、过程的辅导、考核评估、结果应用四个环节,促进员工明确个人责任,抓住工作重点,有效落实部门的计划,不断提升个人的绩效。 对于目标值的确定,我们建议需要同时制定基本目标与挑战目标: 基本目标是公司和部门的业绩在正常情况下应该达到的目标,是被考核者跳一跳可达到的目标,是大多数人(60%-80%)正常发挥情况下可以达到的目标,是与行业平均发展水平相类似的目标。基本目标也是改正工作中明显缺陷后可便可达到的目标。制定基本目标时应参考:部门计划和预算、上期本指标实际值、行业指标、监管指标等。 挑战目标是上级对下级的很高的期望值,是被考核人需要付出超常努力才能达成的目标,一般情况下,在一个组织内部,只有10%-20%的人才能达到挑战目标。 无论是基本目标还是挑战目标,均需要上下级之间充分沟通,协商制定。同时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目标进行检查:由于一个指标可能要几个部门共同承担,要检查不同部门指标的目标值是否一致;要检查上级目标在下级目标中是否得到合理分解。 设计通过各级评审和人员认可后,接下来就是实施了。然而不同的企业实施效果却差异显著。有的公司凭借这套绩效管理体系真正落实了企业战略、并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业绩大大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而个别企业却强差人意,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内部合作更加困难,好人难于在公司生存,企业的政治氛围浓厚,公司业绩停滞不前。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关注短期绩效而弱化对长期绩效的持续追求、高层一言堂等问题,同时还要建立信任文化,这样才能减小绩效管理实施的阻力,落实企业战略,真正提升员工及组织的绩效。 绩效管理只能解决一部分管理问题,它不是灵丹妙药,需要各方面的配套措施才能有效地发挥效用。这些配套措施当然也包括高层管理习惯的转变,他需要战胜他自己。正如一位公司老板所说的,一个老板的水平有多高,就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够发展到多高,我深以为然。

业务支撑网 篇6

关键词:移动通信;运营系统;支撑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4-0143-02

1引言

本论文主要针对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在面向3G多媒体业务平台时所需要进行的转变及设计展开分析讨论,以期给出一些可供借鉴的平台建设方案和技术指导,并与同行分享。

23G多媒体业务支撑平台要求分析

3G网络所支持的业务与2G网络相比有较大的变化,从基本的语音业务拓展到多媒体业务,新业务的特点对业务支撑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2.1业务捆绑

3G业务众多,针对用户的消费习惯细分客户群,推出各种捆绑业务和服务营销包,业务支撑系统需要支持业务捆绑打包销售。

2.2更灵活的计费方式

3G业务增加了对QoS的要求,除了要实现传统的实时计费和按内容计费模式外,业务支撑系统还需要将QoS作为计费要素之一。业务支撑系统还需要根据不同业务采用按时长、流量和使用次数等方式计费。3G的计费采集点众多,协议复杂。业务支撑系统应该能够统一而不失灵活性地计费。

3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设计及实现分析

3.1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业务支撑平台开发

3.1.1平台的软交换开发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在一个公共的分组网络中承载话音、数据、图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所认同。在这样的业务驱动和网络融合的趋势下,诞生了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模型,实现在分组网络中,采用分布式网。

网管中心软交换综合网管系统遵循TMN系列规范设计,分为网元管理层、网络管理层和业务管理层等功能层次。软交换体系各种设备都提供相应的管理器,实现设备的本地操作维护功能,同时在网管系统中可基于SNMP管理协议与TELNET实现对各设备的集中管理,包括相关参数的指配。

3.1.2多媒体业务的平台实现

在对3G多媒体业务平台的设计布置中,采用WCDMA3G平台协议,其中WCDMA系统设置了WAP网关、LCS定位服务平台、MMS、Java平台、短信中心和网关、流媒体服务器;CDMA2000系统设置了定位平台、Java平台、多媒体邮件平台、流媒体平台、WAP平台、可视电话平台、BREW平台以及短信中心和网关。其中的多数业务平台对于不同的3G技术是可以共用的,具体情况如下:

短信系统通过信令网与3{3网络相连。WCDMA中,短信系统可以与核心网MSC相连,也可以通过Gd接口与SGSN相连。CDMA2000中,短信系统只与核心网MSC相连,由于WCDMA与CDMA2000所支持的信令协议不同,2种技术应分别设置短信系统。

定位业务既可以通过信令网也可以通过IP网连接3G网络。由于WCDMA与CDMA2000网络所支持的协议不同,而且WCDMA、TD-SCDMA与CDMA2000在无线定位的实现方式上各不相同,3种技术应分别设置。

WAP、Java、彩信、流媒体等同属于口网上开展的业务,它们对不同技术的网络所支持的IP协议是通用的,只要承载在同一个IP平台上,3种技术能够实现业务平台共享。

3.2运营平台对多媒体业务的接入设计

3G时代相比于2G时代,移动多媒体业务成为了应用的主流,这也是3G的魅力所在。然而,要实现多媒体数据业务与平台的接入,在目前的3G网络平台中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为此,本论文主要讨论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多媒体数据的接入,从而实现3G平台的多媒体业务运营支撑。

HSDPA的基本原理是在R99的空中接口体系中,数据重传方式是由RNC来负责完成的,数据重传需要绕经Iub接口。数据重传的周期较长~NodeB仅仅起到一个根据RNC的指令完成物理层编码、传输的功能,NodeB本身基本不具有对物理资源的控制和调度能力,而在HSDPA中,为了在空中接口上实现更大的吞吐能力,对NodeB的功能进行了增强,在NodeB的层面引入了物理层重传和快速资源调度的概念,通过在更靠近空中接口的NodeB上引入这些原本只RNC才具有的功能,加快了重传以及对空中资源调度的效率。

为了实现HSDPA的功能特性,以及更好的完善移动多媒体数据在平台上的介入,需要在物理层规范中引入设计三种新的物理信道:

3.2.1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

在下行链路上,传输用户的业务数据。采用固定的扩频因子,由于需要给公共信道、HS-SCCH及相关的DCH预留可用的信道码,所以最大可用信道数为15。传输时间间隔定义为2 ms(3个时隙),远小于R99中规定的10 ms、20 ms等长度。从而大大缩短了数据重传时终端和NodeB之间的往返时延。

3.2.2高速下行共享控制信道(HS-SCCH)

在下行链路上,传送HSDPA的专用信令,如传输格式和系统资源指示等;采用固定的扩频因子SF=128,每个终端最多可以同时监测4个HS-SCCH。

3.2.3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

在上行链路上,发送反馈信道信息(如信道质量指示CQl)和传输块发送确认信息(承载HARQ进程需要的ACK/NACK信息)。用户终端通过测量CPICH得到CQl信息,cQI的上报周期和映射可由网络定义。NodeB通过用户从上行专用控制信道HS-DPCCH中反馈的信息得到用户的下行信道情况,然后NodeB根据所收集的所有用户的信道情况,通过一定的调度策略,为当前用户分配HSDPA的下行数据传输的物理资源(HS-DSCH、HS-SCCH),同时选择相应的最合适的AMc方案,以此来实现系统吞吐量最大化、用户吞吐量最大化、用户QoS保证等资源调度目标。

4结束语

移动增值业务的终端支撑平台 篇7

随着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的迅速增长,移动用户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随时随地的话音业务,适合市场需求的移动增值业务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自从20世纪90年代移动增值业务在国内出现以来,经过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的不断努力,移动增值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最早的短信业务,到后来的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品牌和中国联通的“联通无限”品牌,我国的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在2.5G网络建成后,开始全面的启动,并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现在中国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已经达到2.33亿。随着3G时代的到来,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还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促进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同时移动通信产业形态也渐渐由单纯的产品经济时代业态完成了向服务经济业态的进化,移动增值服务将取代单纯的移动通信产品,成为这一产业主要的利润来源,对人民的工作和生活发生深远的影响。

1 我国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

1.1 移动增值业务的分类

目前基础的移动增值业务主要有短信、彩信/彩E、WAP、JAVA/BREW以及IVR五大类,随着业务需求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更多的基于开放应用平台务架构的新业务出现,为移动增值服务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短信是各类无线增值服务中发展最早,最为消费者认可,也相对最成熟的业务。但是,短信市场作为成熟市场,其成长空间已经有限,加之市场中各大小SP(SP是指移动互联网服务内容的直接提供者)竞争日趋白热化,以及短信作为信息承载方式容量过小的技术限制,可以预计,短信将不再是未来无线增值服务发展的热点,但是短信和其他业务能够组合起来的新业务能够提供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的服务,相信这会是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2)彩信/彩E是多媒体信息服务,支持多媒体功能,能够传递功能全面的内容和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等各种多媒体格式的信息。是近年来移动运营商着力推广的2.5G标志业务。由于其支持终端匮乏且价格高昂、服务资费居高不下且交互性弱,致使彩信/彩E业务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远远无法达到业内人士的预期。

3)WAP的全称是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是指无线应用协议,是一项全球性的网络通信协议。WAP使移动Internet有了一个通行的标准。两年前中国移动推广WAP服务时由于网络接入速度慢和按时长计费且费率高而受到制约。但随着运营商3G网络的架设与商用,WAP接入的速率大大提高了,WAP业务面临着一次重新崛起的机会。现今,SP推出的WAP业务包括:在线游戏、信息浏览、视频片断下载、手机广告等。

4)Java/Brew都是供可以将下载应用程序运行在不同厂家设备上的环境,都采用基于开放应用平台的移动增值服务架构。在未来几年内,Java/Brew是未来无线数据服务的主流方向。

5)IVR,即无线语音业务增值服务,和目前大家熟知的固定电话声讯服务类似。手机用户拨打指定号码,获得所需信息或者参与互动式的服务。这是移动运营商由2002年开始启动的新业务。IVR业务行业管理规范、用户群庞大,市场前景广阔。现有的IVR业务包括彩铃、在线点歌、语音信息服务、语音游戏、多方会议、背景音乐通话以及聊天交友等。

1.2 我国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各国运营商开展的移动增值业务以及采用的技术基本上有以下方面:基于Java或BREW的下载游戏类业务,基于WAP/Web的信息浏览和信息查询类业务,基于SMS/MMS的邮件多媒体消息传送类业务,以及基于各种定位技术的移动定位业务。从发展移动增值电信业务比较早、市场相对成熟的日本和韩国的经验来看,开展移动增值业务对整个ARPU(即每用户平均收入,用于衡量电信运营商业务收入利润的指标)值的拉动效应十分明显。

在我国,自从移动电话进入千家万户以来,移动增值业务也因方便、快捷而得到用户、企业和服务供应商的普遍欢迎。目前中国移动增值业务运营商主要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中国移动自2002年推出“移动梦网”以来,已经陆续推广了许多新业务,从最初的百宝箱、手机上网、彩信、彩铃到现在的手机钱包、手机影视、手机动画业务等;中国联通从2001年开始启动“中国联通无线数据综合业务系统工程”,目前基本上实现了全国联网,做到各分公司业务共享,打通了与各服务提供商(SP)的通道,实现了SP一点接入,全网服务的目的。其服务包括彩E、互动世界、掌中宽带、联通在信、神奇宝典、定位之星等。可见,我国的移动增值业务已经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2 移动增值业务的开发平台及相关技术

移动网络的承载接入能力很大程度影响着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以前由于相关技术的不成熟,增值业务的发展受到限制,现在,随着3G网络的逐步引入和底层通信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架构的成熟,移动增值业务中的通信需求得到了满足,移动增值业务将成为3G通讯时代最主要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移动用户数量的增多和3G技术的引入,如何加快移动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降低消费价格和构建一个开放性的移动终端业务支撑平台。只有手机上网资费下调,广大的消费者既能买得起又用得起高性能的能畅游网络的中高端手机,同时网络上又存在丰富多彩的移动增值业务时,移动数据业务才能快速地发展起来。

2.1 移动增值业务平台的研究

传统的移动网络是两层体系,最底层是基础设施层(Infrastructure Layer,包括基站、路由、交换等),其上一层是无线基础业务支撑层。随着移动增值服务的发展,在这两层的基础上,还将逐渐形成稳定的无线增值业务支撑层,该层将是面向应用的端到端的开放计算机平台架构。随着3G技术的引入,该架构将逐渐成熟,如开放的应用下载方式、丰富的表现形式等,将成为未来移动增值服务的主流形式。

架构基于开放应用平台的移动增值服务的目的是建立基于Internet、服务于特定应用领域的数据增值的开放式平台,是手机终端到服务端的解决方案。该架构中传统的基于单机应用的操作系统的概念得到了发展和延伸,使得应用程序能从开始就以网络应用概念为基础,使用嵌入端开放软件平台、手机端和服务端应用支撑平台和无线数据协议接口。

在设计基于开放应用平台的移动增值服务体系时可参考以下三点:

1)明确设计目标是为提供面向行业或特定细分市场的移动数据增值应用平台,使应用和服务开发商能够容易地在此平台上获得丰富而强大的增值服务功能。

2)采用基于Java、Brew或其他自定义的开放应用平台标准,屏蔽掉终端操作系统和服务接入端的平台异构性。

3)从商业运营角度出发,要能够有效支持运营商和开发商的智能管理和定制化、个性化服务。

如图1所示,只有做到从终端定制到业务平台的端到端的整合,才能实现为用户提供完美的增值业务使用体验。

业务平台和终端的融合,必须和手机生产商共同配合,从应用层到平台层进行深度定制,如图2所示。

2.2 移动增值应用体系架构及产品分析

移动增值服务体系的开放应用平台可分成信息型应用和事务型应用两类,通常用于架构复杂的企业级无线应用或特定市场细分领域。“信息型应用”是指将信息内容传递和发送给移动设备的应用,比如:股票证券、新闻娱乐报道、天气预报等,该类型的应用一般不需要移动用户与后台数据库进行频繁交互,主要面对消费型用户;而“事务型应用”需要用户与后台数据库的频繁交互,例如:移动股票交易、个人帐务信息管理及移动电子交易等。

与“信息型应用”相比,“事务型应用”对软件体系结构的要求更高,因为“事务型应用”需要在无线设备和企业后台信息系统间建立稳固的数据交换通道,以保证在无线设备上的业务处理数据被快速、准确和安全的送达后台处理系统,被后台处理系统正确的处理和高效地执行,确保关键业务数据不会丢失或被错误处理;而“信息型应用”如果在发送数据时失败,还允许移动用户通过重新发送请求获得数据的重传。通常企业和业务决策人会选择更好的“事务型应用”的解决方案,满足无线领域应用需求。对于企业级应用的软件系统架构,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分别是浏览器访问方式和客户机/服务器方式。

1)浏览器访问方式:通过在无线设备上安装通用的WWW浏览器,后台服务器上安装例如微软的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使用脚本编辑语言(如JavaScript、ASP等)和ActiveX技术,实现用户界面,实现业务逻辑,完成对数据库的访问。

浏览器本身的主要用途是用于链接Internet的超文本信息,它的优势在于浏览器对于颜色、图形和信息的显示,因此,它是解决“信息型应用”的最佳选择,而较少用于解决“事务型应用”的需求。

“事务型应用”要求服务器完全控制客户端与服务器间的连接,而浏览器方式是由客户端控制连接的,而不由服务器控制,因此连接事务的完整执行就无法得到保证,基于这点,“事务型应用”的需求浏览器方式无法全部解决。比如,当用户还未完成某种连接事务时,此时用户又输入其它的URL地址,或是单击其它链接,这样都会导致某个正在执行的事务的异常中断,而因为服务器不负责连接,所以也就无法得知客户端的执行状态,从而导致服务器停止,留下未处理完的事务、数据库记录和相关的日志。一般来说,浏览器是为访问Internet设计的,所以浏览器对一般外围采集设备的输入是不支持的。

2)客户端/服务器方式(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方式包括两种结构,分别是胖客户端方式和瘦客户端方式。

客户机/服务器方式,是指在客户端的移动设备上基于Windows CE、Linux、Symbian等操作系统平台编写的用户界面,通过中间件或中间层的解释,从而达到访问后台企业数据库信息系统、实现业务逻辑的方式。从广义上理解,终端仿真方式和浏览器方式属于瘦客户机/服务器方式的一种。

胖客户端方式,是指用户的业务逻辑、界面显示、数据库接口实现都在客户端的无线设备上完成,客户端直接访问企业后台数据库;而在瘦客户端方式中,服务器端负责定义输出(界面显示、提示声音等)和解释来自移动设备的输入,处理后台业务逻辑和对数据库的操作,客户端程序只负责显示图形用户界面和处理与后台应用系统的通讯。

胖客户端与瘦客户端各有利弊,胖客户端中,客户终端的无线设备承担更多的任务,服务器的负担相对较轻,但用户与后台系统的交互性差;瘦客户端中,终端设备的负担轻,与后台系统的交互性强,但当客户端的数量不断增多时,服务器端的承载就非常重。

目前移动增值业务发展正如火如荼,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许多服务提供商跃跃欲试,跳入洪流,一个新的服务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未来的体验经济时代亦杏帘在望。究其本质,服务的核心存在形态是应用,高性价比的应用需要开放的软件系统平台承载,这将导致在未来的移动增值服务领域中,计算体系与通讯体系在无线网络环境下的完美统一。

3 基于Java/Brew平台的移动增值业务

3.1 Java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早在1996年,Sun公司就推出了Java语言的三种版本,J2ME是其中的一种版本,它是专门为资源受限的小型消费性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开发而设计的Java平台,目前已经被广泛地用于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小汽车导航系统以及电视机顶盒等众多小型资源受限的设备中,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J2ME的主要技术优势在于:其应用程序小巧且有良好的跨平台能力,能很好地运行在任何不同手机的不同的操作系统上;有着与J2EE后端的无缝结合能力,利用J2ME技术编写的应用程序可升级至J2SE和J2EE平台;保留了Java语言的优良特色,网络传递极为安全;现有的Java平台上广泛的开发工具,企业、开发人员能够为J2ME提供良好物质和人力支持。

无线Java技术解决了无线Java应用软件与手机底层软件的适配问题,同时促进了无线下载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网络服务器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将程序下载到用户的Java手机中,使用Java手机的用户可以在移动网络中浏览、搜索和下载各种Java应用程序,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手机功能。

采用无线Java技术后,应用程序编写者(CP)和服务提供商(SP)就无需关心手机中采用什么操作系统了,手机生产商也无需考虑由谁来提供增值业务。有了开放、统一的无线Java技术后,在CP、SP、手机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之间形成了一条统一、高效、完整的移动数据增值业务产业链,从而为用户提供灵活、个性化、内容和方式多样化的增值业务。

不仅如此,Java手机还是一款具有计算功能与处理功能的智能手机,而相比之下,WAP手机只是一个显示终端,其所有的计算、处理工作都必须在网络服务器中完成。

在移动通信技术中采用Java平台能够屏蔽手机终端自身系统平台的差异性,形成手机端的开放式平台,通过Java语言和Java库能够实现复杂逻辑和功能的业务。以前由于技术、设备等各方面因素,Java的业务盈利并不明显,但随着技术的成熟,Java作为未来的竞争力,是应该进行大量前期投入加以培植的业务方向。

3.2 Brew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Brew是由美国高通公司发明的封闭技术,现在只能运行在高通公司所提供的CDMA芯片上。Brew是介于手机底层操作系统与应用之间的一个匹配软件平台,为上层应用提供对底层软硬件设备的调用与管理。

Brew的优势在于其二进制的运行环境可以高效地利用FLASH和SRAM,利用流媒体应用,其运行速度比Java要快,,但其安全性和保密性则逊于Java。

Java和Brew提供业务的目标是相似的,都是提供可以将下载的应用程序运行在不同厂家设备上的环境,编程者无须知道手机底层软件。Java的安全性较高,但运行速度受到一定的削减。Brew的速度快,但安全上的缺陷导致应用的提交、认证过程的复杂性。当前基于这两种技术的业务均已经商用,孰优孰劣还有待市场的评判。

随着3G技术的引入,基于Java/Brew开放应用平台的移动增值服务架构将更加成熟,采用Java/Brew的开放应用平台标准将会更加完善,在移动数据增值业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 总结

当前,在全球的移动增值业务呈现平稳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增值业务将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业务市场也渐渐走向成熟和规范。3G技术的商业运营将为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强有力地促进移动增值业务市场更加迅猛地发展。与此同时,移动通信运营商需要提供统一的业务开发接口和业务执行环境,屏蔽用户终端的差别,这样同样的业务就可以在不同品牌、不同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上运行;统一的业务开发接口又提供了电信级的API调用,可以让移动增值业务开发人员专注于业务的开发,而无需深入地了解底层的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技术。

面对未来,中国两大移动通信运营商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加强对增值业务平台建设的认识,做到进行统一全面规划并分步建设与实施,以实现业务平台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詹舒波,易文强.面向移动通信终端的业务支撑平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29(增):61-62.

[2]白云锋.无线增值业务平台研究与实现[D].天津:天津大学,2007:1-4.

[3]刘岩.我国移动增值服务的现状及趋势[J].中国数据通信,2006(15):1-11.

[4]刘东明.移动增值业务介绍及发展[J].电信网技术,2003(8):6-9.

业务支撑网 篇8

以产品融合运营为核心

根据全业务支撑系统规划目标积极推进各项目建设开发, 我们初步构建起“331”全业务支撑体系, 包括如下内容。一是“三项流程贯通”, 包括项目运营流程、服务开通流程与投诉处理流程, 打通客服系统、BOSS与EOMS这3个系统间的服务开通与投诉处理流程, 实现售前、售中与售后的流程全面贯通。二是“三类业务受理”, 通过系统融合支撑与流程贯通, 实现了专线业务、宽带业务、固话三类业务营业受理与业务管理。三是“一个系统融合支撑”, 全业务支撑各专项项目均遵照总部NGBOSS规范, 统一在BOSS系统中安排改造开发, 实现全业务融合受理、融合账务与融合计费。

完成融合运营的升级改造

福建移动信息系统部在分析全业务产品特性和NGBOSS系统的特点后, 认为融合运营是全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针对性地启动并完成了融合的产品管理项目, 对BOSS系统产品模型进行升级改造, 构建面向为TD业务、家庭业务、集团业务、固话业务、宽带业务、互联网业务等业务融合发展的产品运营核心。

在该项目中, 我们通过建立统一的产品目录, 搭建共享的、全方位的产品信息视图, 提供灵活的产品组合和包装能力, 为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销售管理等前端应用以及融合计费、综合账务、服务开通等后端应用提供业务支撑能力。以统一的CRM承载融合的全业务、全产品客户运营, 实现全渠道一体化的营销、服务、业务受理, 以强大的融合计费引擎和灵活的账务配置支撑融合的全业务产品设计和实现, 缩短新业务开发周期, 提升全业务快速支撑能力。

率先具备宽带业务融合支撑能力

福建移动信息系统部经过半年多宽带业务支撑改造项目的建设开发, 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在BOSS系统中具备宽带业务融合支撑能力, 实现了宽带业务受理、用户管理、服务开通、账号认证、计费账务处理等宽带业务运营支撑, 同时汇编了《广电合作宽带运营支撑体系》, 作为总部宽带PBOSS规范编制参考以及全业务运营支撑经验交流材料。

同时, 福建移动还启动了“中国移动福建公司IP认证计费系统优化改造项目”, 协调配合龙岩、泉州等分公司逐步将本地系统支撑的宽带用户迁移整合到BOSS系统, 实现了自建自营、广电合作、铁通合作等多种模式宽带业务运营支撑与市场推广。

从2009年开始, 在固话业务支撑方面, 福建移动在统一营销支撑、统一受理支撑和统一服务保障的融合支撑方针指导下, 目前已完成有线固话、集团固话、无线固话和铁通合作固话等业务支撑系统的改造。当年1月实现了基于窄带交换机 (企业直连) 、IMS核心网不同方式的固话业务运营支撑, 提供面向个人用户和家庭市场的固话业务支撑解决方案。4月在现有集团语音专线业务的基础上, 建设开发了集团固话业务支撑平台, 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具备了面向集团客户的固定语音业务运营支撑能力。5月启动无线固话业务支撑, 7月实现了一阶段需求, 进一步完善了全业务系列产品线。

业务支撑网 篇9

电信运营商传统以电信资源制胜的市场法则已不再适用,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全业务时代的来临, 运营商管道化的趋势正在加剧。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实现资源服务向业务服务的转型?目前运营商已意识到云计算所带来的机遇, 着手利用云计算建设企业内部信息化, 以提高运维、决策效率, 以及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

业务支撑系统 (BOSS) 作为运营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资源平台, 规模每年都快速增长, 然而烟囱式的建设模式造成了平台资源无法共享、系统总体利用率偏低、系统资源配制不合理、维护难度大、成本高等系列问题, 所以为实现业务支撑系统的能力快速交付、灵活调优, 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云平台建设便首当其冲。

稳定可靠是基本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纷纷开始研究云计算在内部IT系统的运用:中国移动发布大云研究计划, 在IT支撑系统中试点使用云技术;中国电信启动云业务, 着手启动BI云化系统的改造工作;中国联通启动了云计算应用于IT支撑系统的试验工作等。

山西移动业务支撑系统副总经理王峰表示, 为更好地支撑业务发展, 业务支撑系统正向云计算模式、虚拟化模式转型。

另一方面, 对于运营商, 业务支撑系统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同时云计算作为一项新技术, 还存在不小的挑战, 特别是如果贸然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引入云计算技术会存在巨大的技术和业务风险。在王峰看来, 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云平台建设需遵循三个原则——按需选型、平滑过渡、稳定可靠。

“相比于互联网公司, 电信运营商有更多样的应用场景, 应该根据不同系统的需求进行选择, 合适的就是最好的。”王峰说道。在云化改造的同时, “不能以牺牲性能和可靠性为代价”。

三架构层次改造思路

记者从山西移动处了解到, 山西移动按照业务支撑系统应用普遍采用的接入层、中间层 (应用层) 、核心层 (数据层) 的三层架构进行横向整合,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建设, 目前已初步完成云化改造, 正式上线。

在核心层 (BOSS/CRM核心数据库系统) , 包含了关键数据库, 并且应用复杂, 出于对稳定性、高性能、可靠性的考虑, 山西移动采取的仍是传统的异构平台, 对集中的数据库按照地域和功能进行拆分, 部署松耦合的应用架构, 并减轻单一节点失效的影响。所以在技术选型方面, 此层采用中高端小型机的动态分区模式, 使用专有CPU和IO满足系统对性能和可靠性的需求。

在中间层 (中间件、一般数据库及后台应用) , 针对分区数量大、种类多、系统变更快、负载变化快、单一区能力需求可控以及具有通用性和集中部署的特点, 山西移动在该层级实现了软硬件解耦, 使用虚拟化技术从技术资源、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三个方面, 全面提高资源共享度和交付灵活度。在该层主要采用中端小型机, 使用高级虚拟化模式, 在兼顾可靠性和高性能的同时, 提高分区的灵活度, 满足快速部署的需求。

在接入层 (Web Servie服务器和小应用系统) , 因小型应用数量大, 应用自身具备群集运行特点, 对单节点可靠性和性能要求不高, 所以采用了基于linux技术的虚拟化与x86服务器虚拟化方案的结合, 控制了成本, 并有效利用原有设备, 充分发挥了价格优势, 同时还开发基于SaaS层的应用云平台。

未来朝Saa S服务提升

据悉, 山西移动业务支撑系统基础架构云建设, 在业务支撑系统中间层采用了IBM PowerVM高级虚拟化软硬件解决方案, 在搭建云平台的同时, 还为不同业务系统安全区域服务提供虚拟化资源池, 实现了业务系统的横向整合。目前山西移动已部署了各类业务支撑系统中间件业务, 包括业务渠道中间件、后台应用、非核心数据库、接口系统等共计80余个业务分区。同时, 其业务支撑系统不仅系统资源利用率、系统敏捷性显著提升, 在动态扩展、资源按需使用的灵活性方面也得到了提高。

业务支撑网 篇10

随着电信业竞争的日趋白热化, 客户选择电信业务及电信企业的余地越来越大, 电信企业之间对客户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不断的价格战, 导致电信市场出现了严重的“增量不增收”现象, 大量低忠诚度的客户转网或变更业务。电信企业虽纷纷开展具有一定优惠期限的活动以降低客户的流失率, 但优惠期结束后, 很多客户仍然纷纷离网或弃卡重新入网以换得新的优惠, 也造成了企业收入的下滑和客户发展的低效率、高成本。另一方面, 电信客户近年来高速增长, 形成了需求差异很大的客户群;适用于不同客户群的各种新业务不断推出, 电信企业需要通过细分市场、细分客户群, 将最合适的业务推销给最需要的客户, 以实现业务和客户的最佳匹配。

在这种局面下, 如何运用科学的经营分析方法, 实现精细化管理和营销, 以高质量的服务吸引、留住客户, 扩大市场占有率, 就成为当前电信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淄博联通积极采取各项措施, 利用规模发展和重点突破, 实现了移动业务的快速发展。但随着市场精细化营销水平和深度运营能力的不断提升, 各种经营分析和营销活动对后台支撑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原先的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经营分析和营销工作的需要。鉴于此, 为向市场一线提供可靠、精准、灵活、高效的支撑系统服务, 淄博联通信息化支撑中心今年5月份开发建设了移动业务综合支撑系统, 8月正式上线, 并收到了初步成效。

2 移动业务综合支撑系统的建设目标

移动业务综合支撑系统的建设目标, 是建立面向企业运营的统一数据信息平台, 为移动业务的客户服务、市场营销、经营决策、业务实施、渠道管理等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撑, 同时进一步支持市公司对所属分公司、电话局、营销中心、营销经理等经营活动的管理和指导, 为企业的精细化运营提供系统数据基础支撑。

3 移动业务综合支撑系统的功能

3.1 经营分析

系统基于OLAP的多维分析技术, 按照轴、面、群的分析方法, 对移动业务指标从品牌、客户变化、ARPU值、时间、地区、用户特性等维度进行层层分解, 并对分解出的群中所包含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客户数、收入、发展量、增值业务等。分析粒度覆盖分公司、营销中心、电话局、渠道经理、代理商、营销经理各个层面, 提供日报、月报、自定义时间段的相关统计数据, 对各级营销部门都提供全面的支撑。系统还重点对各类营销活动进行质量和收益分析, 为各项经营决策提供辅助分析工具, 有效避免“增量不增收”情况的发生。

3.2 客户消费分析

系统提供未出账用户分析、优惠到期预警、客户消费层次分析、消费异动预警、客户流失分析、客户增值业务分析等功能, 与前台营销、维系等市场经营活动充分结合, 为前台的营销和维系活动提供目标客户清单, 使相关工作有的放矢, 大大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3 渠道管理

系统为渠道管理人员提供对渠道业务发展情况的分析、考评与监控的工具, 保证渠道管理的高效有序。具体功能包括:渠道信息管理、渠道业务统计分析、渠道绩效考核、渠道星级管理、渠道经理走访管理、渠道信息短信收发平台、佣金稽核等。

通过绩效考核与星级评定, 对渠道的市场拓展、业务宣传、客户服务、新业务营销等方面予以考核奖励, 提升社会渠道的积极性和忠诚度。

通过渠道预警功能, 对渠道监控开卡量、发展量等情况到达预警阀值时自动生成预警短信, 依据预警级别自动发送给渠道经理直至相应管理人员, 以提升社会渠道的控制力和发展效能。

通过短信平台, 实现佣金短信通知, 做到及时发放, 奖罚透明;另外, 系统通过短信向代理商实时发送各类通知信息和实时指标进度, 实现基层渠道服务的信息直达, 简化中间传递环节, 缩短信息传递时间。系统还面向代理商建立短信建议平台, 并可跟踪、监控建议处理结果, 加强双向沟通, 促进渠道管理的不断完善, 提升社会渠道的满意度。

通过物料管理功能, 实现宣传物料发放和库存管理。通过定制机管理, 实现对定制机使用的全面自动稽核管理。

3.4 营销绩效考核

通过系统, 还可为各级营销部门和人员制定计划任务, 并提取各部门和人员各项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 对员工绩效实现全面量化考核, 为公司推出的各项营销劳动竞赛提供全面支撑。

3.5 客户维系管理

系统将所有在网客户分解到电话局和营销经理, 营销经理对各自名单上的客户进行维系。营销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查看自己负责客户的收入、欠费、流失、消费异常等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欠费催缴、客户挽留等工作, 有效避免客户流失。

3.6 动态报表与动态考核

系统设计充分考虑了各项功能的动态管理和可扩展性, 通过动态报表功能, 技术人员可以自定义实现新增报表的开发, 及时有效地支撑前台的统计需求变化。动态绩效考核功能不仅实现了对考核对象的动态设置, 对于考核指标还可实现动态配置, 其中新增自动指标还可由技术人员配置后台自动生成算法, 最大程度地适应考核管理不断变化的需要。

4 移动业务综合支撑系统的应用效果

系统上线后, 有效弥补了Info系统对区县以下统计支撑的不足, 全市156个各级营销部门和1100多名营销经理可以方便地提取各自的收入、发展、欠费等情况, 并对各项营销活动做全面的质量分析;同时还可提取各类营销维系工作所需的目标数据, 有效指导了日常的经营分析和营销工作。通过对各类竞赛活动、绩效考核的支撑, 对部门和员工绩效实现了全面量化考核。在渠道管理方面, 为渠道经理和代理商提供了管理和服务平台, 提高了社会渠道的掌控能力, 实现了对全网渠道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为渠道管理和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5 结束语

业务支撑网 篇1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會对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信息环境和信息获取方式不断更新,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范式正改变着经济社会的结构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在某些特殊领域(商业领域、文化领域等)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以无形资产与社会财富的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为了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更高效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开发和利用大数据的队列中。审计依数据而生,其发展和进步需要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变革。只有发掘海量数据背后的信息,对其进行整合与分析,才能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和价值,实现审计事业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一、大数据内涵解析

(一)大数据颠覆了传统生产关系

作为自然资源、经济资产与市场商品的共生体,大数据以一个生态系统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当今社会,由于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整个过程都处于数据的包围之中,使得大数据彰显出明显的生产优势,社会发展的各个产业都可能在这一新的生产力的作用下发生重大变革。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因果生产关系遭到了挑战,并逐渐向相关关系转变。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大数据改写和颠覆了部分传统经济理论。

(二)大数据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推手

当前,大数据市场已经开启,各种与大数据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大数据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和社会发展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引擎。更为重要的是,大数据的出现已经对经济社会的传统组织架构带来了全新挑战甚至是不同程度的“破坏”,无论是各级政府、公共事业单位还是制造业、流通业的参与者,都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对数据处理方式和组织架构做出全方位变革。

(三)大数据是庞大的多源数据集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进程不断发展,无论是社交网络的日渐成熟、移动网络的不断完善,还是云计算、物联网的应用逐渐丰富,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大数据被动开启,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新现象。在大数据场域中,信息多源、实时流动、彼此交互,在互联网络和移动即时通讯等工具的作用下,数据之间的时空障碍被打破,各个领域数据集之间产生了大量交集,数据的深度跨域关联性更强,是一种突破性极强的经济与技术力量。

(四)综合利用大数据会产生更多价值

作为信息时代洞察未来的新型能力,大数据正逐渐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并以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与新型资产的形式存在其中。这是因为,对大数据的全面运用和对其中核心数据的绝对控制,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成为衡量国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二、大数据对审计实践的影响

(一)对审计程序的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注册会计师除了要通过舍弃数据、简化模型促使鉴证三方承担一定审计成本,还应收集更多因成本收益限制而难以取得的审计数据,以保证审计证据更加充分和适当,降低审计实践的不确定性,全面降低审计风险。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审计工作要从不同角度对审计数据予以挖掘,重构审计程序。在数据概化阶段,注册会计师要借助概念描述等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概括,以掌握其一般属性和特征,通过和正常财务报告的对比,分析出有异常状况的虚假财务报告;在关联分析阶段,注册会计师要找到被审计单位不同数据项的关联,对其中的异常联系予以关注;在预测分析阶段,要从预测变量出发,借助审计数据的出现频率推断出其管理层某种特殊行为的出现次数,为下一步的审计研判提供数据支持。

(二)对审计范围的影响

在大数据的影响下,传统审计实践的“样本=总体”的审计思维模式受到了挑战,注册会计师也因此得到了更大的访问权限,从之前的以交易样本为主扩展到了以全部总分类账与数据库为主,审计范围得到了充分扩展。这样一来,审计人员不但能够了解到被审计单位的各项隐蔽信息,还能通过对大量审计数据的研判及时发现不当行为、例外事项和其他任何不合理的事项。因此,大数据时代的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实践时,要采用总体审计的技术方法,以整体审计的视角,突破传统审计抽样的局限,降低绝对随机性差,提高延展性。

(三)对审计决策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进步表明,数据能够推动企业发展和进步,也能使社会组织的运营更加高效。同时,数据革新了人类的行为决策模式。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数据逐渐成为审计实践的主导。但是,现行的审计决策范式尚未能适应大数据的要求。这是因为,被审计单位会根据竞争的需要持续强化其信息化、数据化建设,在这一背景下,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只有不断更新数据决策模式和运用方式,才能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化生存保持一致,才能在海量数据中获得有用的审计数据,为提高审计绩效提供帮助。这样一来,审计时间的决策模型就要从先验性向数据主导转变,从战略决策向事实决策转变。

(四)对审计证据的影响

大数据具有体量大和多样性的特点,能够很好地弥补小样本的缺陷,提高审计人员认识被审计对象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决策失误的概率。更为重要的是,在大数据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使传统经营管理的成本大幅降低,数据密度不断提高,对数据的尊重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审计实践中,不能再以成本效益权衡为接口随意改变审计范围,而是要通过收集被审计单位的全部数据,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和综合分析之后再作出审计研判。此外,大数据技术的出现还使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证据收集、存取和分析成本大幅降低,传统的技术限制被打破,注册会计师只有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审计数据)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系统分析,才能使审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而不是通过减少审计证据,缩减审计环节。

三、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实践的支撑体系

(一)数据可视化

在传统的审计实践中,需要处理的审计数据大多具有结构化的特征。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审计实践要求处理的数据更多具有非结构化特征,且种类繁多、关系复杂,继续采用传统的显示方法是无法满足需求的。为了使数据更好地呈现在审计人员面前,将大量的数据表和繁乱的关系图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加入到审计实践之中,提高审计人员对数据信息的读取效率,应该在数据可视化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在大数据背景下,审计数据可视化指的是借助计算机图形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可视计算技术和各类办公软件,把审计数据或者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转换,使之以图形、图像、表格、文件等立体化形式呈现出来。与传统的审计数据分析相比,这种立体化的审计数据能够对审计对象进行不同侧面的描述,能够全方位的对审计对象进行多角度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这样一来,审计数据的记录将会更加高效也更加全面,弥补传统审计数据分析的不足。

(二)建立云計算平台

已有的经验表明,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能够为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数据分析工作提供更多便利。在审计实践中,借助云计算技术,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审计人员到审计现场搭建审计数据的工作量,也能通过环境分析,减少任务负荷。但是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从审计实践出发,建立云计算平台,同时为审计活动和计算行为服务。此外,还应借助“聚集供应”模式完成对审计软件和相关数据的整合与集成,以便突破审计数据分析的时空限制,保证审计系统、数据类型以及和软件之间的兼容性,为实现审计实践的信息化与网络化奠定基础。

(三)构建分布式处理系统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审计时间对数据的实时处理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分布式处理系统运用,能够为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数据的高效分析提供条件。实际上,在大数据时代,对数据处理的时效性要求不断提高。审计实践支撑体系的构建要求能够更加高效地对审计数据加以分析,以便能够使注册会计师获取更有价值的审计证据,提升审计绩效。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要借助大数据构建分布式处理系统。

四、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业务的重构

(一)正确认识大数据审计分析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推动大数据在审计领域的顺利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正确认识大数据审计实践的艰巨性:一是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时代审计实践具有较高的操作难度。无论是普通的审计人员还是注册会计师,都要对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和审计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与优化,并将其与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征与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融合,以便创造性地解决审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二是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对系统分析人员与审计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些参与者除了要与被审计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良好的协调和配合外,还应在大数据生成、传输、报送与利用等阶段,提高审计质量,确保审计安全。三是明确大数据审计实践和审计业务较强的技术性,对其在审计方面的要求,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要求做出积极反应,促使审计人员不断加深综合知识储备,全面理解和把握大数据对审计实践的影响。

(二)拓展审计领域,转变审计方式

在前文的分析中指出,大数据使审计实践的决策模式发生了改变,以大数据驱动的决策系统已经产生。而为了制定理想中的审计决策方案,需要借助大数据环境不断拓展审计领域,使更多有价值的数据能够参与到审计决策与管理之中。此外,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还应进一步发挥自身专业性,在对数据进行调查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审计信息,以便为审计战略的制定与决策提供支撑。同时,审计人员还应以大数据环境为依托,通过连续审计等方式,使大数据技术和审计实践相结合,在对审计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时,能够更好地掌握被审计单位的运营状况,及时对其决策风险、管理风险予以实时控制,降低风险、提高审计绩效。

(三)深入开展数据挖掘,从大数据审计的试点项目中总结经验

业务支撑网 篇12

从我国金融行业目前报文系统的建设现状看, 大多数中小银行仍然没有专门的报文系统, 对业务报文的处理仍然停留在手工或半手工的处理模式。如采用SWIFT的PC Connect或WorkStation、CNAPS前置MBFE等。这都使得银行业务的处理效率低下, 耗费大量人力, 无力支撑业务的大量开展。

另有部分大中型银行虽然已经建立了针对某一标准的报文系统———例如针对SWIFT MT标准的报文系统, 但这些系统或者不提供报文的路由与分拣功能;或者是独立的系统, 难以与银行内的业务处理系统集成, 无法支持业务的直通处理。更重要的是, 这些系统一般都仅支持一种报文标准, 无法满足银行加入多个清算体系的需求, 不利于金融产品功能的延伸, 造成资源的重复投入, 对系统维护和业务管理也带来不便。下面, 本文就如何建设金融报文网关系统提几点建议。

一、建设目标

鉴于银行目前的业务背景, 可以看出金融报文网关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将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动态的支持多个报文标准

系统需要支持多个报文标准, 并且支持的报文标准必须是可动态增加的。一方面随着银行业务开展的需要不断增加业界已公布的报文标准, 或者因为替换银行原报文系统时, 需要增加原报文系统处理的报文标准;另一方面,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的发展, 可能会出现新的报文标准, 系统必须能够在不影响已有报文标准的使用上, 增加对新报文标准的支持。

2、动态的支持报文标准升级

SWIFT的MT和MX标准几乎每年都会进行升级, 国内支付清算的报文标准也会有升级的需要, 这就要求报文系统必须能实现报文标准的动态升级。一方面必须紧随各标准制定组织的步伐, 在尽量避免系统改动的前提下, 实现报文标准的参数化升级;另一方面, 在某个标准进行升级时, 不影响到系统中其他报文标准的正常使用。

3、强大的应用整合能力

报文系统必须具备与银行行内业务系统快速集成的能力, 只有实现了与行内业务系统的集成, 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报文系统对银行业务发展的支持, 同时减少银行的人力投入和管理成本。具体要求体现在:一方面必须对业务系统屏蔽报文标准, 同时实现报文内容与业务数据间的自动转换, 支持实现业务的直通式处理;另一方面, 支持银行内各业务系统的不同通讯协议和连接方式, 减少行内业务系统的改造。

二、设计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 要求尽可能的实现业务处理与报文处理的分离, 报文处理系统将作为处理网关, 统一向业务系统提供报文接入、报文标准升级、报文标准解析、报文标准转换等服务, 业务应用系统仅需关注客户的业务需求, 从而提高业务的应变速度, 降低整体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标, 金融报文网关的核心设计必须是提供一个弹性的规则库, 该规则库包含组织关系、权限管理、报文格式标准、格式检验标准、路由策略、接口参数等, 使得业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业务处理流程, 动态的修改系统配置, 实现“应需而变”。具体设计思路如下:第一, 系统支持多个报文标准,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一个或多个标准, 并可支持标准的动态增加;第二, 报文标准以参数配置的形式保存及升级, 实现标准的互不干扰、动态化、非程序化更新;第三, 提供多种接入方式, 向外系统屏蔽复杂的报文标准, 以业务数据的形式实现与外部系统无缝集成;第四, 参数化的业务流程控制和路由分发, 可以按照用户需求灵活配置;第五, 严密而丰富的用户角色及其业务权限管理机制;第六, 提供增值的可定制的报文监测预警能力, 如OFAC、黑名单检测等。

三、结论

综上所述, 金融报文网关的建设将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将为银行带来以下价值。

1、整合现有业务系统的报文需求

金融报文网关实现报文的统一转换及接入, 向各业务系统屏蔽复杂的报文标准;同时提供灵活的系统接口, 实现与相关业务系统的无缝链接, 从而帮助用户降低开发难度及成本。

2、提供集中的报文处理平台

金融报文网关是一个大集中的报文处理平台, 在用户权限控制下, 提供完整的报文收发、路由、编辑、查询、打印等功能。在该集中处理平台上, 各操作用户通过行内网络, 在同一系统内完成各自权限范围内的操作。

3、为用户带来丰润的经济效益

金融报文网关作为一个大集中的系统, 降低了系统部署及后续维护的成本;集中、直通的业务处理降低了资金的在途占用, 提高了业务处理能力, 为银行带来更高的资金利用率及更大的业务收益。

四、典型应用

基于金融报文网关的设计思路, 东南融通公司研发了金融报文交换系统E@ble Switchman。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大型商业银行利用东南融通的E@ble Switchman陆续完成了新一代报文系统的建设, 在系统中包含了CFXPS报文标准、SWIFT的MT报文标准等, 并计划在将来增加SWIFT的MX报文标准。这些系统的上线, 使银行能够集中管理进出全行的所有报文, 为银行内部的业务系统建设 (如整体清算) 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S.W.I.F.T.SCRL:SWIFTStandards MT November2008[Z].2007.

[2]S.W.I.F.T.SCRL:SWIFTNet Exception and Investigations1.1[Z].2006.

[3]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大额支付系统与商业银行接口方案v2.3[Z].2006

[4]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境内外币支付系统与直接参与机构业务系统接口规范[Z].2008.

上一篇:圆周运动问题归类下一篇:最美天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