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设计应用

2024-08-01

改造设计应用(共12篇)

改造设计应用 篇1

摘要:自控系统在泵站运行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某泵站,依据控制原则和要求,从PLC、SCADA和网络方面,设计了自控系统更新改造的方法,包括6台基本控制柜、2台就地控制柜、触摸屏、工控机和通信,并应用到泵站实际运行中,实现了2台变频泵和4台定速泵的控制、一体式触摸屏的信号监视、中控室工控机的监控与操作、数据服务器的存储和查询,以及与调度中心的远程通讯。

关键词:泵站,自动控制,PLC,SCADA,监控

0系统概述与改造目的

某泵站自控系统更新改造属于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扩建二期的一个部分。共改造六台基本控制柜(四台由二台高压变频通过“一拖二”的方式调速控制[1])、二台就地控制柜和一台配电柜。泵站的液位、流量等工艺参数和泵组、机械设备的工况需上报中控室,泵站的运行接受中控室工控机的控制和调度[2]。

具体为:更换PLC主机和模块,使信号得到恢复,通过基本控制柜上的触摸屏监视信号;通过PLC采集泵站中水位、流量、泵组工况、闸门状态等信号,并传输至中控室,再由中控室远程传输至调度中心;恢复并升级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通过中控室工控机进行泵组工况的监视,对泵机进行遥控;监控电站的相关数据;数据存储与查询。核心为PLC接线和编程的正确性[3]、PLC与工控机和触摸屏之间的通讯、液位流量等信号与工控机和调度中心的通讯、工控机和触摸屏SCADA软件的编写和操作、数据库软件的编写和数据存储[4]。

1 更新改造的方法设计

整个自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分为三层控制[5]:污水二期调度中心控制、中控室工控机控制及基本柜现场控制,泵站控制层次如图1所示。

更新改造主要包括基本控制柜和中控室就地控制柜的更新改造。在整个过程中,先对三台基本控制柜做改造,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对中控室的二台就地控制柜做改造,采用双机冗余控制,达到工控机可以读取相关数据和控制基本控制柜的效果后,再对另三台基本控制柜做改造。

1.1 网络布线

在更新改造期间,由于原来的通讯是通过Genius网络,改造后新的通讯方式为以太网,所以先敷设光纤,线路与原Genius网络布线保持一致。此外,由于基本控制柜并不是一次性全部更换,所以原来的Genius网线将暂时保留并短接,以确保尚未更换的基本控制的数据仍能不间断上传,中控室工控机安装临时的监控软件,确保基本的运营需求。同时,通过无线通讯构建一个临时的远程通讯网络,从中控室工控机将数据打包远程传输给调度中心。

1.2 SCADA设计

六台就地控制柜均配置触摸屏,中控室配置一台工程师工控机、二台操作员工控机(双机冗余)、一台数据服务器和一台100M机架式工业级交换机。

SCADA采集现场设备数据,生成整个泵站的工艺流程和变配电系统实时动态,满足日常对泵站各系统的监控、操作和记录,可以遥控各泵启停、变频泵调速、监控温度参数并实时报警、监控泵站水位变化并记录水位。SCADA对各类数据、文件归档,对历史数据进行记录、处理,对数据和画面进行回放,分析和统计进出水流量和能耗,制作各类报表[6]。

1.3 调试方法

首先进行单机调试,即对基本控制柜空载运行,此调试无需开泵,校对柜面按钮指示灯、触摸屏显示和工控机上的显示和操作;接着进行联动调试,按照控制要求和控制流程,对基本控制柜的连锁、互锁、开泵(变速泵开泵流程如图2所示)、停泵、液压闸阀开关等一系列进行测试;然后,带上负载进行测试,对各泵均启停和运行两周,校对柜面按钮指示灯、触摸屏显示和工控机上的显示和操作,保证控制方式与控制要求一致;最后,将前池和高位井液位、各泵开关和流量、雨量信号等数据采集后发送到RTU上,供调度中心查看。

2 更新改造的应用结果

目前,泵站自控系统更新改造已完成,进入维护阶段,运行良好。

2.1 网络架构

现场就地控制单元层主干网络采用星型结构100 Mbps工业以太网;与低压柜智能开关、电力网络仪表、UPS间采用RS485串口通讯,通讯协议为MODBUS RTU;中控室设备之间通过电缆采用工业以太网连接;35 k V变电所监控系统之间采用工业以太网通讯;中控室与调度中心采用无线RTU和现场总线DDN两种方式互备,实现信息互通。

2.2 SCADA应用

SCADA软件实现了对更新改造后的泵站的监控,反映了数据和控制的正确性[7]。

工艺:如图3所示,显示了泵站的三维组态图和运行的相关信号,包括预留闸门的状态及流量、进水闸门状态、前池液位及报警、入流闸门状态、泵组可用信号、泵组状态及报警、泵组后压力、液压闸阀状态、单泵流量和总流量、雨量、出流闸门状态、高位井液位及报警、放空阀状态、出水箱涵和中隔墙闸门状态、泵组加热器开停和报警、冷却风机的开停和报警、循环冷却泵的开停和报警、泵组电机冷却水报警、主泵冷却水报警、主泵冲洗水报警、循环水箱报警、送排风扇状态等。

泵组总览:显示了各个单泵组的基本信号,包括单泵间的切换和运行、流量显示、辅助设备(前池液位、高位井液位、冷却塔、送排风扇、循环冷却泵)状态和操作、泵组的模拟量信号(流量、排量、电压、电流、功率、绕组温度、轴承温度、震动及开停泵时间)、泵组的状态信号和操作(开停泵控制需二次确认)。

还有电力、闸阀状态、设备信号、流程监视、硫化氢、报警总览和弹出报警、运行曲线、操作记录和报表生成。

2.3 数据库服务器

所有收集的实时数据按照类型、名称、属性分类,按时序依次存档,并及时写入硬盘。数据库支持检索随机存储和定期存储的数据,具备统计计算功能[8]。数据库服务器可保存一年以上数据并可拷贝保存。

3 结束语

泵站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调度优化水平能力,增强泵站联合运行能力[9]。现在污水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中,PLC和SCADA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泵站的日常运营成本得以降低,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10]。本文对某泵站自控系统的更新改造进行了方法设计和实际应用,运行结果较好。

参考文献

[1]DG/TJ08-2124-2013排水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规程[S].上海: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2013.

[2]郭子然.污水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理念与实现方法[J].中国科技纵横,2015,24(12):63-63.

[3]梁梦颖.浅议泵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5,2(10):125-125.

[4]杨庆九.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2(8):78-79.

[5]屈运宇,杨攀.泵站节能技术改造与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5,41(2):44-47.

[6]姜海,陈言兵,赵伟.自动化监控系统在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19(12):121-124.

[7]刘继雄.泵站电气自动化改造方案浅述[J].大科技,2012,28(10):101-102.

[8]王学明.泵站自动化的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1,28(23):55-55.

[9]沈玉凤.无人值守泵站自动化技术改造案例[J].自动化应用,2011,52(5):55-56.

[10]陈金法.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2011,30(2):67-69.

改造设计应用 篇2

原有建筑形态比较完整,主要的问题是建筑老化,空调架凌乱,店招形式不统一,还有玻璃窗样式各异。整体建筑没有明显的风格。

改造时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形态,立面上突出竖向线条,对窗户统一样式,改善了原来单调的立面。同时用建筑原有颜色的涂料重新粉刷墙面,空调架用百叶格栅遮挡,店招也统一形式,使立面干净清爽,风格明显。

东街1-21 由于与东街六号的建筑在一个路口,所以存在的问题也一样,建筑老化,空调架凌乱,店招形式不统一等…而且立面比较长,所以整齐简单就是改造它的方法。用白色涂料重新粉刷墙面、规整空调位、统一店招、整合底层的商铺。

工商银行

原有建筑窗户大小不一,而且一些材料也已经过时,立面构图趋于平淡,处理手法单调,没什么起伏感,所以利用现代的材料和手法,塑造规整,简单的建筑。竖向和横向的分隔使得建筑不仅规整而且富有节奏感,中间圆弧曲面采用长方形大面积开窗,之间的分缝使大部分空白不会觉得空荡。由于底层是工厂和银行,所以改动不大。

阳光宾馆

紧邻着工商银行,位于十字路口,原来的立面被突兀的空调和随便的广告位破坏,墙面污染严重。所以结合街道和周围环境,利用百叶格栅和明亮的现代玻璃来改造立面。虽然有大面积的开窗,但是不会影响宾馆的使用和功能,虚实对比以及大面积的窗户让建筑成为地标。

镇大路83-87

原来的建筑立面上防盗窗凌乱的安装,玻璃样式的不统一,颜色也不同,导致立面凌乱,污染严重,老化现象也明显。

所以保持原来的建筑形态,用百叶格栅外包空调位,淡蓝色涂料粉刷墙面,将窗户的样式统一。整个建筑经济环保,整体上非常和谐完整。

镇大路72号

原有立面处理手法陈旧,涂料以及雨水的渗透,窗户随便乱开,而且整体主次不够分明,建筑元素运用比较凌乱,属于工业化时代建筑批量化生产的产物,无法体现建筑的自身属性。与周边的建筑很难协调。

改造设计应用 篇3

关键词:配网工程设计;配网工程建设;配网工程改造;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2-0056-01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电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而且现在经济生产也离不开电能的支持,总之,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稳定可靠的电能供应已经成为必要且迫切的需求。由于配网工程质量问题而产生的供电不及时,用电不安全等问题也屡有发生,如何通过配网工程设计提高配网建设与改造的质量是目前电力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安定生活的重要环节。

1 配网工程建设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1 配电设备老化

配电设备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维护,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之后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老化现象。并且设备的性能也会受到影响,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对电能传输的质量和效率带去很大的不利影响。同时有些设备的系统需要及时的更新,以配合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转,但是工作人员因为疏忽大意,而对其进行升级,这样也会影响到设备的工作效率。此外,变电站的容量需要满足当前电力负荷不断增长而产生的巨大需求,以前传统落后的变电设备根本无法保障电能的及时供应,但是由于更换新的设备需要投入巨大的物力和人力资源,很多供电单位就一直沿用已经老化了的电力设备[1]。

1.2 配网工程可靠性不高

配网工程是否具备可靠性直接关系着电能输送的质量和安全。但是目前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配网工程的可靠性没有保障。

首先是工程设计不合理造成的问题,在工程建设中,一般采用地下埋线的方式,这样虽然比较简单方便,但是设计不够具体和全面,并且在路面上没有对埋线的位置进行清楚明显的标记,或者需要在重点埋线地段进行一定的障碍隔离,防止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

其次是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因为在配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施工架设的方便,一般会选择高压架线的方式,但是这样容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暴风、大雪天气下,高压线受到外力侵袭很容易遭到破坏,更加影响恶劣的是,容易威胁到行人和建筑财物的安全。

最后,在进行配网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施工需要的城市资料,比如哪些路段埋有地下管线不适合进行施工,资料的缺乏很容易导致挖断线路的情况出现,不仅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也不利于城市供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1.3 配电线路设计不够合理

在配网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工程建设需要的原材料、施工技术、自然和人文环境等,这些都会对施工进度和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带来严重后果,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是因素,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选择一套科学合理且经济性较强的设计方案。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着线路布局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比如线路设计过长而导致的供电半径太大,进而产生供电不及时的情况,再加上原有的接线方式比较混乱,增加了配网设计的难度。

2 配网工程设计应用的意义

2.1 有助于配网工程改造与建设的全面规划

通过配网工程的设计能够配有效提高配网工程改造与建设工程的质量,对于促进其全面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重要帮助。在配网工程设计的内容中,包含对配网工程改造与建设的路线规划、电网结构构架、电网设备选择等,通过这些环节能够有效避免配网改造与建设过程中发生的配网结构布置不合理、配网设备选用出错、配网供电能力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等问题的出现[2]。

2.2 有助于配网改造与建设工程选择合适的电压等级

通过配网工程设计工作,能够对城市当前运行状态下的电网情况展开一次全面的调查,了解各个地段的线路布局,避免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对原有的线路造成破坏,也有利于在原来线路布局的基础上进行更加科学化合理的工程设计。同时能够及时发现当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更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电网运行调查,可以不同地区的电压等级进行划分,从而简化配电网中的电压等级限制和需求,逐步提高电压等级,有利于配电网的合理布局,简化配网的组成结构,减少配网中变电层次和电能损耗,增强城市配网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运行水平。

2.3 有效缩短配网改造和建设工程施工的工期

在配网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工程进度会受到很大影响。比如中低配电线路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供电区域交叉重叠、接线过程复杂,会导致配网工程的任务量十分繁重。通过配网设计工程设计工作,能够对改造区域的电路线路进行调查,确定其分布情况,以及对电力的大概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配网方案的设计,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供电质量和效率,也避免在工程改造和建设过程中浪费不必要的施工时间,并能够帮助节省资源,降低成本[3]。

3 提高配网工程设计质量的有效措施

3.1 做好配网设计的准备工作

配网工程设计的准备工作包含的内容:涉及配电网工程的基础资料、预期的电力需求、电压等级、电力负荷、线路长度、导线型号、变电站中变压器的型号、容量等,以及新增规划的电厂位置、单机容量、装机容量。在这所有的内容当中,预期的电力需求是保证配网工程设计工作科学合理的基础,而其它内容则是为工程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3.2 合理分布配电网点

在配网工程设计工作中,要考虑到配电网点的基本要求是“点多面广”,通过对供电区域内的地理和人文环境等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城市现有的具体设计规划,以保证配网工程的设计与其相协调。

在设计过程中,要加强与城市规划部门的沟通,明确划分供电区域,确定配电容量和导线截面,以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后期运行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3.3 配网结构的优化

在对配电网工程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一般会受到工程施工地点多目标、非线性、动态以及离散等特点的影响,这样就增加了设计工作的难度。通过分析电厂和变电站之间的连接问题,能够优化对电力输送和分配结构的设计,同时要根据具体的电力负荷,优化配电网的结构,进而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结 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在目前的配网工程建设与改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并且难以保障后期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对电的需求量和质量日益提高,需要供电单位通过配网工程设计工作,对配网建设与改造進行合理的规划,为后期的工程施工提供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监督施工人员切实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保证配网建设与改造工的布置结构合理,以保证电能供电质量和后期运行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付木佳.配网工程设计在配网工程建设与改造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 技术,2014,(23).

[2] 董健,郭锋.配网工程的设计优化措施探讨[J].民营科技,2014,(12).

改造设计应用 篇4

关键词:节能改造,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电力能效监测终端,需求响应

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电力需求快速上升,同时对节能环保的要求逐渐提高,电力供应因地域发展速度、季节性需求等情况而呈现的供需矛盾日益严峻和紧张。在能源资源、环境约束日渐增强的态势下,高耗能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加强企业用能管控及能源管理信息化,实行有序用电、合理电力消费,遏制不合理电力需求,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是每家企业应尽的责任。

本文通过讨论一铜管加工企业实施节能改造:优化资源结构,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安装无功投切设备以及有源滤波仪,安装监测终端监控重点耗能设备,以及安装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测企业重点能耗设备用能情况以及设备异常情况,分析设备经济运行以及提供设备能效分析和能效对标,实现企业用能数据自动采集、负荷分析、线损管理、综合能效技术分析、电能质量监测和管理、负荷预测及控制、需求响应等内容。为企业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实现了企业电能效益最大化的管控目标。

1 某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用电现状

1.1 企业用电现状

某有色金属加工行业以加工钢管为主,属于重要耗能企业,其主要的用电特征如下:

1)该企业主要的耗电设备是热加工用电设备。其中,熔炉耗电功率较大,工作持续时间较长,占用工厂较大用电负荷。

2)产品种类决定生产用电。根据产品加工深度、材质、成品尺寸不同,决定生产工序及耗电量。

3)设备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熔炉等设备要求不间断供电,一旦生产过程停电,损失很大,电压不稳定往往影响到产品质量。

4)生产加工对电网谐波污染较大。市场变化规律性对生产的影响导致负荷变化很大,需要大量应用变频设备和调速传动装置,这些会对电网产生不同程度的谐波。

1.2 企业用电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期调研,该企业的用电存在如下问题:

1)电能管理意识不强。重生产、轻管理,没有形成有效的电能管理体系。

2)电能管理方法手段落后。主要采用人工抄表方式进行记录,采样数据间隔长,不能实时反映设备用能情况和负荷情况。

3) 变压器、开关、线路负荷分配不均衡,容易产生三相不平衡告警。

4)配电网络运行可靠性低,线路损耗大。

5)电能质量不稳定,电压变动范围大,谐波含量较大。

2 节能改造前企业重点耗能设备分析和配电网结构分析

根据该厂用电现状,对工厂用电设备、配电结构等进行重点排查,并对78个重点耗 能设备( 总功率10000k W)进行统计分析。

2.1 重点耗能设备统计(见表 1)

改造前,实测耗能设备功率因数较低,部分设备只有0.60左右,企业主变压器功率因数是0.95左右;熔铸设备谐波含有率高,最高达到12%,最低也超过5%;设备空载情况严重,电能损耗厉害,一天内有功电能消耗约7.6万k Wh,无功电能消耗约0.4万kvarh。

2.2 配电结构

该企业有6台10k V变压器,2段母线。变压器总容量为10500k VA,其中有4台变压器的容量为2000k VA,2台变压器的容量为1250k VA。

3 节能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1 方案设计

根据对该企业重点耗能设备用能情况分析以及企业配电结构分析,归纳出6点建议性节能改造方案。

1)建设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加强对该企业用能精细化管理,准确掌握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情况,合理安排生产工序,提高管理节能效益,建议在该企业安装实时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在主要生产工艺环节重点耗能设备安装电力能效监测终端,实时采集各生产工艺环节的水、电、气(汽)用能情况,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和能源转换效率,分析设备经济运行。

2)高耗能设备节能改造。针对某 些大功率 机电设备, 如大功率液 压机、螺杆 空气压缩 机、冷却水泵等存在空载或低负载运行情况, 对这些大 功率电机, 采用容量、工 作方式和 负载特点 相匹配的YE3系列超高效电机进行替换, 可合理降 低电机额 定功率,达到节电目的。

3)设备就地无功补偿和消谐处理。针对部分设备功率因数过低情况,对其实施就地无功补偿;对熔铸设备等产生谐波高的设备安装有源滤波器,并要避免电容器对谐波的放大,可通过改变电容器的串联电抗器,将电容器组的某些支路改为滤波器,或限定电容器组的投入容量等措施,有效减小电容器对谐波的放大。以此提高用电品质及功率因数。

4)配电结构以及老线路改造。对负载不平衡、供电线路老化等问题进行处理,调整部分负载,改变接线模式,对产生老化的电缆、电线进行更换,减少线损,提高用电效率。

5)提高生产管理能力。目前该企业采用较为粗放的生产管理模式,没有相关系统对生产原料的产量与耗能情况进行关联。为了解单位能耗信息,建议开发生产能源互动模块,可收集主要原料的进料量与最终成品产量等信息,结合产品的电能消耗情况,为管理者提供单产单耗信息进行决策支撑,提高用户班组管理能力。

6)加快企业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改造。保证企业仍对能源计量配置实行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验收发放,实行测量器具使用前的质量确认制,建立和完善能源消耗的日报、月报、季报和年报制度,定期分析计量数据,确保电力需求侧管理计量措施有效性。按电力需求侧管理DSM主要目标是降低高峰负荷,错峰填谷以及余热回收等要求,可结合峰谷电价对企业给予用电指导,结合生产系统可优化排班,充分利用低谷电价生产高耗能的工艺流程,降低企业高峰负荷,错峰填谷,帮助企业实现产能和电力成本之间的优化,对余热和其他能源尽量采取本地化应用措施,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回收利用率。

3.2 方案实施

3.2.1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布局企业级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实施节能改造项目的核心。针对生产工艺环节中重点耗能设备、配电网主干线、分支回路线、锅炉、中央空调等安装电力能效监测终端(IV型谐波电量型监测终端以及II型热工电量型监测终端),所有重点耗能设备及配电网主干线用能情况可通过监测终端实时数据采集接入到中钰科技ZY-1000EMS企业级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中。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实时采集的设备能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能效对标,及时发现设备能耗异常并发信息给对应设备负责人。

ZY-1000EMS企业级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系统主站层、数据传输层、数据采集层三层结构,见图1。

(1)系统主站层。

ZY-1000EMS企业级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主站层是企业能源数据应用层,系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展示和分析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子系统。

1) 企业能源 管理子系 统(EMS):为企业用户提供终端能耗数据采集、实时数据统计、能源使用计划、能耗统计分析、运行状态监测、管理决策支持、用户管理等功能。

2)用能质量控制子系统(ECS):为企业用能人员提供数据异常辨识、计量监察管理、负荷分析预测、负荷控制管理、事件管理功能、报警控制管理、用户负荷控制、能量损耗分析、谐波分析及控制管理、线损管理功能、电压合格率管理、电能平衡率管理等功能。

3)节能服务管理子系统(ESS):为企业用户提供能源信息检索、能源审计服务、能效对标服务、能源利用状况和能源数据统计、能效折标系统等功能。

4)用能设备管理子系统(UES):为企业用户提供重点耗能设备管理、设备运 行管理功 能。主要包括: 设备资产 管理、设备 基础参数管 理、生产计 划管理、设 备评级管理、 设备缺陷 管理、生产 事故管理等。

5)设备经济运行子系统(EES):为企业提供设备可靠性管理、技术监督管理、设备经济运行方式、设备负荷经济调度、越限报警功能、设备经济运行等功能。图2为ZY-1000EMS企业级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主站层总体架构。

(2)数据传输层。

包括数据传输设备采集器、集中器、配电变压器终端、负控终端、电力能效监测终端以及通信网络230MHz无线专网、GPRS/CDMA无线公网、PSTN、ADSL、RS-232专线、电力线载波、光纤、HFC。实施现场数据二次采集或一次采集以及数据传输到主站系统。

(3)现场数据采集层。

包括水、电、气、煤等物理量的取样,经过智能传感器等数字仪表信号、电压互感器 / 电流互感器、直流模拟量信号、开关遥信信号、脉冲信号等可测量物理设备以及通信接口连接到数据传输层的采集设备中。

3.2.2 其他节能改造项目

在建立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对该企业实施的其他节能改造措施如下:

1)对现场高耗能机电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全部采用YE3系列高效电机,共43台大功率电机需要替换,总装机容量约为7825k W。

2) 对现场无 功很大、功 率因数很低 的设备( 总负荷约 为2877k W),安装了就地无功补偿装置,提高了设备用电功率因数,减少了无功消耗。

3)对现场产生谐波严重的设备进行消谐处理,安装了有源滤波器,减少了谐波污染,提高了功率因数,减少了无功消耗。

4)结合生产管理系统调整了生产作休时间,对高耗能的生产工艺尽量利用低谷电量进行生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 节电效益分析

该企业于2012年6月~ 2014年5月实施了节能改造,通过采取前文所述措施取 得了明显 的节电效益。

1)企业安装了在线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可实时监 测每个重 点能耗设备 耗能情况, 系统对每 个监测设备 可做能效 分析、经济 运行曲线分 析和能效 对标分析, 及时发现设 备能耗异 常, 设备负责人员可根据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减少因设 备能耗异 常浪费的能源消耗。

2)将高耗能电机替换成节能电机,总替换容量为7825k W,按国家标准,电机节电率按最低2%计算,一天可节省电量1252k Wh,一年节省电量2.5万k Wh。

3) 对2877k W的设备安 装了就地无功补偿装置和有源滤波器后, 设备功率 因数提高 到0.99,减少了无功电能的消耗,一天节省电量276k Wh,一年节省电量71.7万k Wh。

4 ) 对配电线路的改造和对企业负载进 行调整, 降低了线 路损耗,减少了三相不平衡等问题,直接给企业每年节省电量不少于30万k Wh。

5)加强了企业精细化管理,能及时发现设备用电异常,对设备进行调整和检修,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并减少了设备的电能消耗;同时有助于管理者实时掌握生产工艺流程中各主要环节的电能消耗情况,加强对班组考核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单产单耗,便于企业结合生产管理系统合理安排产品生产工序。可提高8% 的管理节能效益,一天节省电量6400k Wh,一年节省电量167万k Wh。

6)企业对班组的调整和工艺的改正, 充分利用 低谷电价。 每年给企业 也带来不 少的经济 利益,对余热利用企业采取加热源铜方式, 再进入熔 炉工序, 减少铜在熔炉工作时间,达到减少熔炉工序能 耗目的 , 因对余热 采取直接利 用方式,不存在其他能源转换中间环节,充分利用余热加热功能, 提高了能 源回收利用 效率。

总体来看,企业在安装了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以及对重点能耗设备进行节能改造、余热回收、配电线路重新规划、调节三相分布负荷等节能措施后,可永久性节约电力负荷1024.0k W,节约成本8%。总体节省电量是301.2万k Wh,按照平均电价0.85元 /k Wh(广东省工业电价),可直接减少电费开支255万元左右。

5 结语

旧城改造规划设计论文 篇5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逐渐加快,旧城改造如雨后春笋般“袭来”。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甚至于县级市,旧城改造已经成为各大中小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内容之一。不可否认,旧城改造对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旧城改造而爆发的一系列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这对我们的旧城改造“工程”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其中,建筑规划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就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地方政府、开发商等利益相关者为了谋求政绩或者是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在旧城改造中往往不考虑建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盲目地增加楼座、加盖楼层,忽视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或者是盲目地投入巨资,导致旧城改造工程问题频频出现。实践中,旧城改造首要的就是要做好建筑规划设计,绝对不能单纯的为了“造城”而进行旧城改造,否则,旧城改造就极易“迷失方向”。

改造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发展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业 设计 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023

一、高中语文作业现状观照

尽管普高课改已经进行了多轮,但当下的高中语文作业仍然存在着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情况。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不是晨读暮诵、“微博”谋篇,就是合作研究、“迅雷”成文,缺乏听、说、表演、制作、参观访问等练习形式;知识拓展,不厌其烦:音、形、义、句、段、篇之类的题目,课内、课外反复做;新授,复习,巩固,再检测,换汤不换药。忽视个体差异,让所有学生在相同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潜质生吃不了,优秀生吃不饱。

二、回归语文学科教学本真

上述问题的存在,根源在于部分教师观念老套,对语文作业的本质及其作用认识不足,疏于精心设计。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语文是一门兼有工具性、人文性、生活性和综合性的学科,仔细深入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课标》)和《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

三、多管齐下设计语文作业

《课程》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这个理念不仅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而且也应该体现在作业设计中。

1.立足高考、课改方案,加强综合训练

毋庸置疑,瞄准高考是所有普高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学科也不例外。2014年9月,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在上海、浙江这两个试点省市出台、实施,新版《教学指导意见》也同步下发。新高考方案无论是考试模式、考试内容还是志愿填报、高校录取方式,都呈现出明显不同于以往的诸多变化,并且2017年后这一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推向全国。这就意味着高考语文考试的内容、方法、题型都将会有新的变化。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认真研究考试,注意收集最新信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深入研读《考试说明》,分析近年来本省的高考试卷和相关地区的调研卷,精心选择教辅资料,综合设计与高考“接轨”的作业练习,让学生通过模拟练习,了解考查的要点、题型,特别是掌握应试的方法、技巧,以便考试时能够从容应试,考出理想成绩。

2.满足不同学习需求,分层分类设计作业

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性格习惯、兴趣爱好、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可在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寻找他们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必做、选做类作业。就学习的范围来说,对少数潜质生,可要求他们只掌握必修模块的讲读重点篇章中的重点词句和最基本的内容,努力通过高中的学业水平测试;对多数中等生,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必修模块,还得学习限定选修模块,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对部分尖子生,除了学习必修模块、限定选修模块外,还有必要补充学科知识拓展内容甚至部分大学知识。

3.接轨现实生活,着眼能力提升

《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所以,语文教师要确立大语文学习观,在设计文本作业的同时,也要通过其他多种形式的作业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家庭,走向自然,融入社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感悟语文学科的魅力。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学习不应拘泥于课堂内,语文作业也不完全是对课文的检测,更多的应是再思考,再感悟,再拓展,再延伸,再创造,允许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认可学生自主精神,激发学生的自由创新意识。精心设计作业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于一体,那将是一份“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富有生机的语文作业。

[ 参 考 文 献 ]

[1]肖川.名师作业设计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改造设计应用 篇7

随着制造业自动化发展的要求, 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组合形成自动化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多。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集中于手爪设计、示教程序的编制以及与外围设备的输入/输出接线或通信连接, 一般无须修改机器人控制软件。相比较而言, 数控机床需要进行自动化改造设计, 增加液压夹具、自动门等控制功能, 同时还应能够接受上位控制系统 (PLC控制器或工业控制计算机IPC等) 的调度指令, 实时反馈机床运行信息等, 因此需要进行机床PMC程序设计与调试。文中以配置FANUC 0i D数控系统的车床、加工中心为例, 给出了一种通过修改机床PMC程序, 以数控编程方式“读/写”用户宏程序变量, 最终实现机床自动化改造的方法。

1 系统开发

1.1 技术路线

系统由两台数控加工设备与一台工业机器人以及物料输送装置等组成。机器人位于两台机床中间, 其作用是通过接收PLC控制器的信号, 实现从上料到加工完成所有工序的自动搬运功能。机器人不直接与机床通信, 它接受PLC的控制指令, 并反馈运行的状态。传统的模式都是采用PLC为调度控制器, 数控机床与机器人一样接受控制指令, 包括:开门、关门, 松/紧夹具等, 并实时地将运行状态信息:门开、门关, 夹具松/紧等反馈至控制PLC。

基于控制可靠性、运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 本系统采用了一种新的调度模式, 机床的运行由数控加工程序控制, 按程序执行的顺序控制门开/关, 调度机器人上/下料, 控制工件的顶/松, 以及夹具夹紧等动作, 而机器人的示教程序, 主要完成工件的抓取、移位以及夹具的松开控制等。以加工中心为例, 其控制时序如图1所示。

为了实现机床自动化改造中所要求的基本动作, 包括自动门开/关, 卡盘松/紧, 工件顶/松, 夹具松/紧等, 需分为手动、自动控制两种情形修改机床PMC程序。手动控制时, 由操作人员通过机床组合按键, 例如JOG模式下, 同时按下上、下方向键开门, 左、右方向键关门等。自动控制时, 即在AUTO模式下执行数控程序, 一方面可以通过读/写用户宏程序系统变量, 完成CNC与PMC的信息交互, 达到以数控编程方式实现机床基本动作控制的目的。另外机器人在上/下料过程中, 也可发出松开夹具等指令, 说明系统具备由机器人控制器发送指令的功能。

1.2 设备改造

设备改造主要包括一台配置FANUC 0i mate TD系统的数控车床和一台配置FANUC 0i D系统的立式加工中心。车床改造增加了气动门;立加的改造除增加自动门外还有顶/松机构与夹紧机构。除门控制采用气动外, 其余均由液压驱动, 液压站系统的控制原理如图2所示。工件“顶/松”由两位电磁阀1控制, 断电时松开, 通电时顶紧。“夹紧/松开”由两位四通电磁阀2控制, 夹紧信号由压力继电器检测并输入机床PMC。顶松控制液压缸、卡盘控制液压缸以及门控制气缸均有到位检测信号, 作为机床侧PMC的输入信号。以加工中心改造为例, 输入/输出信号的定义如表1所示。

P M C程序设计可与外部输入/输出接线同步进行。车床出厂的PMC程序比较长, 自带的输入/输出点数几乎全部用完, 在改造过程中新增了一块I/O板, 型号为A20B-2002-0521 (不带手轮) , 有关I/O模块的扩展方法详见文献[1, 2]。模块连接需按照I/O LINK连接顺序要求, 将上一模块 (I/O板) 的JD1A口接至本模块的JD1B, 上电后板上的LED灯正常点亮。在PMC程序修改后机床运行时, 曾一度出现“ER03 PROGRAM SIZE ERROR (OPTION) ”报警, 主要在于车床配置了FANUC 0i mate TD系统, 其PMC型号为0i-D PMC/L, 修改后的梯形图程序超出了PMC规定的最大长度, 后经程序优化, 删除不必要的网络, 报警解除。加工中心的PMC型号为0i-D PMC, 梯形图程序长度容量大, 改造设计中没有出现类似的报警。

PMC程序设计时考虑到手动与自动两种控制方式的要求, 如图3所示, 自动运行时串接了F3.5 (MMEM) 的常开触点, 而手动运行时则串接了F3.5的常闭触点。

1.3 软件编程

以加工中心为例, 编写的数控程序包括主程序O100、用户宏程序O9020和加工子程序O1001, 其中O100编写较为简单, 程序结束用M99而非M30 (或M02) , 可以确保程序的循环执行, 如需停机调试, 应按下机床面板上的RESET (复位) 按键。用户宏程序O9020由M100指令调用, 用于实现机床基本动作的控制, 零件的加工则由子程序O1001完成。不难发现:上述程序功能的分离有利于系统开发过程中人员的分工与协作, 便于提高系统开发的效率。其中O100程序编写如下:

为了应用M100代码调用用户宏程序O9020, 必须在编程之前将数控系统6080号参数设为100, 有关数控参数的设置方法详见文献[3]。自动模式下机床基本动作的实现由O9020宏程序读/写系统变量完成, 代码如下:

以“开门”控制为例, 梯形图程序如图3所示。O9020用户宏程序中先将系统变量#1108置‘1’, 而#1108变量对应于CNC输出至PMC的接口信号F55.0[4], 接着在PMC程序中读取该信号以控制机床开门, 机床门开到位 (X7.0) 后, 门开信号作为机床侧信号输入至PMC, 经处理后驱动G55.0信号, 而G55.0状态对应于系统宏变量#1008的值, 因此可在宏程序中调用语句IF[#1008 NE 1]GOTO 2来判断门是否打开, 若门开则继续执行下段程序, 否则处于等待状态。其他动作的控制与“开门”动作类似, 不再赘述。

机器人上/下料有一固定位置, 为了安全起见, 先调用G90G53G01Z0F50, 回Z轴零点, 接着调用G90G53G01X-333.624Y32.794A324.720F50, 回机器人上下料位置。

机器人上/下料过程中需要具备松开夹具功能, 该指令由机器人控制器发送至西门子PLC, 然后由西门子PLC输出至机床侧 (X10.4) , PMC程序设计如下:

自动模式下时, F3.5常开触点闭合, X10.4接通后, 输出驱动Y6.4线圈并保持, 电磁阀2 (如图2所示) 松夹具电磁铁得电, 经4号固定定时器 (TMRB) 延时5秒后置位Y7.4, 输出夹具处于松开状态信息。

2 结束语

文中介绍的方法已成功实施于无锡职院智能工厂自动生产线、上海高级技工学校自动生产线。实践表明:通过修改机床PMC程序, 辅以数控编程的方法进行自动线上数控机床改造设计具有开发周期短、开发成本低, 便于现场人员的分工协作与调试等优点, 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随着制造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 数控机床在自动生产线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根据自动生产线控制要求需要进行数控机床改造设计。文中以配置FANUC 0i D系统的数控机床为例, 给出了一种通过修改机床PMC程序, 并以数控编程方式“读/写”用户宏程序变量的方法, 最终成功实现了机床联机自动化控制。

关键词:数控机床,机床可编程控制器,宏程序

参考文献

[1]BEIJING-FANUC PMC梯形图语言编程说明书[Z].BEIJING-FANUC, 2003:316-318.

[2]FANUC Series 0i-MODEL D/0i Mate-MODEL D维修说明书[Z].BEIJING-FANUC, 2008:227-228.

[3]FANUC Series 0i-MODEL D/0i Mate-MODEL D参数说明书[Z].BEIJING-FANUC, 2008:2-3.

改造设计应用 篇8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南屯电力分公司装机容量2×50MW, “三炉两机” (3×220t/h+2×50MW) 配置, 电气系统的控制还停留在常规的表计、光字牌、手操站水平, 改造完成后, 南屯电力分公司4#发变组、5#发变组、110k V系统、高低压厂用电系统实现集中控制, 各系统相关开关、状态指示、电流、电压显示, 各类报警信号等功能在集控系统中实现。

南屯电力分公司电气控制系统 (ECS) 改造采用南瑞继保电气公司的RCS-9000系统, 该系统具备“五遥”功能。该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CANBUS现场总线技术, 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 间隔层装置按一次设备为对象布置, 以变电站层、间隔层两层设备结构构成, 硬件系统作为间隔层设备的通用硬件, 远动与监控系统共用间隔层信息采集装置, 专用远动主站从测控网络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直接远传至调度中心, 满足调度自动化信息直采直送要求, 系统能实现远方故障分析、装置故障诊断和定值管理。

2 改造范围

将4#发变组、5#发变组、中央信号、110k V母联及南铝Ⅱ线、110k V宿屯线南铝Ⅰ线控制屏共5面控制屏拆除并进行集控改造;将7面高低压厂用电控制屏移位并进行集控改造;新安装110k V线路及发变组测控屏、6k V厂用电测控屏、自动准同期控制屏、远动通讯屏、测控线缆转接箱、厂用电控制柜线缆转接箱、电源分配柜、集控操作台等多面屏柜, 实现集中控制。

3 改造施工

3.1#4发变组、#5发变组及110k V系统控制屏控制改造

将4#发变组、5#发变组、中央信号、110k V母联及南铝Ⅱ线、110k V宿屯线南铝Ⅰ线控制屏共5面控制屏全部拆除, 在原屏柜下方电缆夹层室内相对应位置安装线缆转接箱, 将原屏柜内线缆全部接至转接箱内, 再将ECS控制所需线缆从转接箱接至测控屏及同期屏。

原有手操式开关分合闸均通过电气控制系统 (ECS) 实现, 通过ECS发出指令至同期装置, 同期装置根据指令选择相应所要操作断路器的同期点进行同期判别, 发出同期合闸指令;原屏柜测量表计、光字牌全部接入ECS系统, 各保护装置发出的报警信号及其他数据通过网线经远动通讯屏接入ECS系统, 就地硬接线报警信号通过测控装置接入ECS系统。

3.2 高低压厂用电控制屏移位及控制改造

根据集控室总体布局, 需要将7面高低压厂用电控制屏按原排列顺序全部移位, 保留原有手操控制, 并同时实现ECS控制。在原屏柜下方电缆夹层室内相对应位置安装线缆转接箱, 将原屏柜内线缆全部接至转接箱内, 再从转接箱接至原厂用电控制屏, 同时将ECS控制所需线缆从转接箱接至测控屏及同期屏。

改造后厂用电系统同期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ECS控制, 通过ECS发出指令至同期装置, 同期装置根据指令选择相应所要操作断路器的同期点进行同期判别, 发出同期合闸指令;另一种是原屏柜手动操作, 操作方式不变, 通过原中央信号继电器屏同期继电器进行同期监测。

改造后原屏柜测量表计、光字牌全部接入ECS系统, 各保护装置发出的报警信号及其他数据通过网线经远动通讯屏接入ECS系统, 就地硬接线报警信号通过测控装置接入ECS系统。

4 设备配置及功能

本次改造将110k V线路、主变、发电机、电抗器以及6k V进线及厂变的显示、控制系统进行统一改造, 通过增加测控装置和智能通讯设备及后台监控系统, 采集电流、电压、开关状态等电气量信息, 实现后台系统对现场开关设备的远方分合闸, 电流、电压等电气量的监视, 达到综合自动化控制水平。

设备配置分成两个层次, 即变电站层和间隔层。变电站层及站级主站层, 由监控系统主站、远动主站构成, 监控系统由一台工控机和监控软件组成。间隔层及继电保护、测控装置层, 通过以太网直接接到交换机上跟后台相连, 后台对相关设备进行保护、测量和控制各间隔单元保留应急手动操作跳、合闸手段, 各间隔单元互相独立、互不影响。

4.1 测控装置

本次改造共配置了4台测控装置 (型号RCS9704C) , 分别接入原110k V线路及发变组控制屏、6k V室I段厂用电控制屏、6k V室II段厂用电控制屏、6k V室III段厂用电控制屏相关电气量。通过测控装置交流采样回路采集每台现场设备的电流、电压等数据, 在后台中实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以及有功、无功电度脉冲的统计计算;通过测控装置内遥信开入采集每台断路器位置、手车位置及刀闸位置, 在后台中能够准确反映出目前供电回路的开关及刀闸状态;通过测控装置内的遥控回路结合后台系统, 实现远方对开关的分、合控制。

4.2 自动准同期屏

采用RCS-9659数字式准同期装置, 配置20个点的同期功能, 通过该装置对发变组、110k V配电装置、电抗器、6k V厂用电系统等共计13路同期点进行检同期或检无压合闸操作。

4.3 远动通讯屏

配置了集规约转换、远程调度、GPS对时于一体的远动通信装置 (型号为RCS-9698N) , 4台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型号为PCS-9882C) 。

RCS-9698N远动通信装置用于收集全站测控单元、保护装置以及智能电子设备的数据, 经规约转换后通过模拟通道、数字通道或网络向变电站当地或者远方的监控系统传送, 同时接收监控系统的遥控、遥调命令并向变电站设备转发执行。

PCS-9882C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负责采集整个站内保护装置数据, 实现保护信息资源共享。支持24个100Mbps快速以太网接口和四个100Mbps千兆以太网接口。

4.4 后台计算机监控系统

4.4.1 硬件配置:DELL 790MT商用机 (主机) , 10/100M网卡、声卡, 音箱, 语音报警, 打印机HP LJ5600 A3系列2套。

4.4.2 后台软件PCS9700

运行画面显示功能:显示站点一次系统接线图, 并通过点击设备显示相应设备规格型号等参数和电量参数, 实时显示各开关的工作状态;显示站点一次系统潮流图, 显示检测到的各电量和非电量参数, 以表格方式显示报警信息等显示功能。

遥控功能:具备就地/主站/远方三级控制, 能完成对开关的分合控制, 具备保护功能压板的投退、信号复归等控制功能。为确保控制的正确性, 系统提供延时控制、返校检查、拒动重发、成组控制等功能。系统经过键盘和鼠标的控制输出相应的操作记录, 此记录为加密记录, 其属性为只读。系统能对主设备的电气操作实现闭锁。对各断路器和开关, 在后台计算机上通过鼠标 (键盘) 进行操作时可设置不同身份的操作员密码和具有操作确认功能, 以防误操作。

PCS9700系统还具备运行记录功能、报警功能、报表功能、运行管理功能、计算功能、事故追忆功能、事件顺序记录功能 (SOE) 、数据转发功能、打印等功能。

5 结语

通过本次改造该厂实现电气系统的集控操作、监视、自动报表生成等功能, 提高了自动化水平, 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摘要:南屯电力分公司4#发变组、5#发变组、110k V系统及高低压厂用电系统的监控操作仍然停留在常规的表计、光字牌、手操站水平, 控制逻辑通过继电器及受控开关的辅助触点用硬接线方式实现, 自动化水平较低。通过本次系统改造, 该厂实现了电气系统的集中控制与监视, 提高了自动化水平。

关键词:电气控制系统,改造方案,设备配置及功能

参考文献

[1]陈良根, 张进, 田兰.ECS在巴蜀江油电厂的应用[J].四川电力, 2003.

[2]高伟.计算机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0.

改造设计应用 篇9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三矿原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单翼通风系统, 随着西五、西六采区的陆续投产, 矿井需风量增大, 且矿井主要用风地点将更加远离矿井进、回风井 (主副井) , 通风路线愈来愈长, 通风阻力亦随之大幅增加, 目前主井安设的两台2K56NO24轴流式主扇已经不能满足矿井供风需要。鉴于此, 新集三矿对矿井通风系统做了优化改造, 在井田西部增加一西回风井, 并施工-340m井底车场和总回风道与回风巷沟通形成通风系统, 只利用-550m进风巷进风, 利用-340m水平和-200m水平两巷道并联回风, 即将原副井进风、主井回风的单翼通风系统改改造成主副井进风、西风井回风通风系统。该通风系统的优化有效的减少矿井通风路线, 降低通风阻力, 也彻底解决了新集三矿“主井兼回风井”问题。

2通风系统调整方案

2.1通风系统调整

2.1.1矿井通风方式由副井进风、主井回风改为主副井进风、西风井回风。

2.1.2-200m水平由回风水平通方式改为“半进半回”, 西三石门以东为进风, 确保巷道维护风量;-200m水平西三石门以西为回风, 分流-340m西六采区、西五采区部分回风, 缓解-340m西三~西五回风巷通风压力。

2.1.3由于主井提煤且副井风量可满足全矿井需求, 为满足矿井防尘要求, 在主井各进风巷内设置风门。

2.1.4-550m水平为矿井主要进风水平, 进风由-550m总进风巷进入各采区石门, 经用风地点后由各级上山及生根系统进入-340m总回, 各采区实现分区通风。

2.2改造后各采区通风系统

西一采区:新鲜风→副井、主井→-550m中央石门→-550m13煤皮带巷→-550m~-470m西一进风上山→各用风地点→-470m~-340m各生根系统→-340m总回→西风井→地面。

西三采区:新鲜风→副井、主井→-550m中央石门→-550m11煤轨道巷 (13煤皮带巷) →-550m~-410m西二二级上山→-410m8煤进风巷→各用风地点→-410m~-340m西三8煤生根眼→-340m总回→西风井→地面。

西四采区:新鲜风→副井、主井→-550m中央石门→-550m11煤轨道巷 (13煤皮带巷) →-550m西四石门→各用风地点→-550m~-340m西四各级上山 (生根系统) →-340m总回→西风井→地面。

西五采区: (1) 新鲜风→副井、主井→-550m中央石门→-550m11煤轨道巷 (13煤皮带巷) →-550m西五石门→各用风地点→-550m~-340m西五各级上山 (生根系统) →-340m总回→西风井→地面。 (2) 新鲜风→副井、主井→-550m中央石门→-550m11煤轨道巷 (13煤皮带巷) →-550m西五石门→各用风地点→-550m~-340m西五各级上山 (生根系统) →-340m西五石门→-340m~-285m西五上山 (部分回风) →-285m西五石门→-285m~-200m西五3煤生根眼→-200m西五石门→-200m西五~西三3煤回风巷→-200m西三石门→-340m~-200m西三13煤生根眼→-340m新西三石门→-340m11煤回风巷→-340m西三主回风石门→西风井→地面。

西六采区: (1) 新鲜风→副井、主井→-550m中央石门→-550m11煤轨道巷 (13煤皮带巷) →-550m西六石门→各用风地点→-550m~-340m西六各级上山 (生根系统) →-340m总回→西风井→地面。 (2) 新鲜风→副井、主井→-550m中央石门→-550m11煤轨道巷 (13煤皮带巷) →-550m西六石门→各用风地点→-550m~-340m西六各级上山 (生根系统) →-340m西六石门→-340m西六~西五回风巷→-340m西五石门→-340m~-285m西五上山 (部分回风) →-285m西五石门→-285m~-200m西五3煤生根眼→-200m西五石门→-200m西五~西三3煤回风巷→-200m西三石门→-340m~-200m西三13煤生根眼→-340m新西三石门→-340m11煤回风巷→-340m西三主回风石门→西风井→地面。

3通风系统改造效果分析

在新集三矿为通风系统改造前,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单翼通风, 一进一回, 即:副井为进风井, 主井兼作回风井;西风井投入使用后矿井通风系统为中央混合式通风, 由一进一回变为两进一回, 即:副井、主井为进风井, 西风井为专用回风井。改造前后主要进、回风巷道通风能力见表1所示。

新集三矿新增西回风井, 增加了矿井的通风能力, 彻底解决了主井提升兼回风的安全问题, 同时也减小了通风阻力, 解决部分采掘工作面风量不足的问题, 缩短了避灾路线, 提高了矿井的抗灾能力。完成新集三矿的通风系统改造, 主要有以下几点优点: (1) 提高矿井通风和抗灾能力, 确保安全生产; (2) 增加了矿井总风量, 确保“以风定产”; (3) 优化矿井通风线路设计, 减少矿井通风阻力; (4) 解决主井提升兼回风的安全问题。也为矿井开采提供了一个人员安全出口, 极大地改善安全生产状况。

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新集三矿西风井投入使用后, 矿井的进风量有了明显提高, 满足了各个工作面的风量要求。同时, 在调整过程中有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在实际生产中问题如下: (1) 西风井西翼-340m水平总回风巷回风断面不足, 目前在13煤底板施工一条专用回风巷; (2) -550m水平进风大巷内局部巷道来压, 巷道变形, 影响进风断面, 目前矿正安排队伍进行刷扩; (3) 由于新集三矿为急倾斜煤层, 水平之间多布置生根小眼通风, 故西四采区生根系统漏风较大。生根系统堵漏工作应为下一步新集三矿研究课题; (4) 通风系统调整后, 主井所有风门将打开, 风量随之增大, 致使进风大巷内粉尘浓度增大, 粉尘防治将作为重点工作。

摘要:科学、合理、完善的通风系统是风量有效利用的基础, 也是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是保障。随着矿井采掘的不断延续, 新集三矿原有的通风系统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为了保证矿井正常通风, 决定对原通风系统进行改造。在增加西回风井的基础上通过对通风系统的调整和优化, 实现了矿井各采区通风要求, 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改造设计应用 篇10

棒材生产线中平托移钢机布置在冷剪后, 用于将辊道上的定尺钢材转移到链式输送机上, 原用剪后平托移钢机为机械传动的偏心轮—连杆结构, 整个设备由传动系统、平托机构、平托槽组成 (图1) 。

移钢机传动系统 (图2) 包括电机、蜗轮减速机、传动轴, 每根传动轴上安装有两件偏心轮。平托机构由平托板、支撑杆、连杆、三角架组成, 三角架两侧的轴承可以在平托槽内上下移动, 支撑杆通过三组滚轮安装在偏心轮上;当传动轴回转时, 在偏心轮作用下, 支撑杆和连杆带动平托板在平托槽的约束下, 做近似椭圆运动, 将钢从辊道转移到链式移钢机上。

偏心轮—连杆结构平托移钢机偏心距150mm, 移钢最大行程为750mm。整套平托移钢机系统有8套平托机构, 每相邻两套间距为1.5m, 可收集12m及12m以内尺寸的定尺材。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 莱钢棒材厂的发展日新月异, 2009年二轧车间进行全线设备的工艺改造。随着产能的增加, 原用平托移钢机已经不能满足车间生产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

(1) 工艺改造后, 产能增加, 冷剪由原来的400t改为850t, 剪刃宽度从710mm增加到1300mm, 冷床输出辊道及冷剪后辊道的辊身长度由750mm增加到1200mm, 原用平托移钢机的行程不能满足工艺改造后的使用要求。

(2) 原用平托移钢机采用偏心轮—连杆机构, 零部件较多, 结构复杂, 磨损件较多, 并且安装部位隐蔽, 点检、维修不方便, 每次零部件的损坏都将带来较长时间的热停工时。

(3) 原用平托移钢机动作速度慢、输送钢材循环周期长, 收集能力不足, 不能满足轧线生产节奏, 经常出现轧机停下来等待平托收集的情况。

为此必须对平托移钢机进行重新设计, 使之能够与工艺改造后的剪前、剪后辊道配套使用, 并能满足产能需求。

三、改造设计

针对原用平托移钢机上述存在的问题, 进行全面分析, 如果仅对平托移钢机在原结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改造, 则设备零部件尺寸需相应增大, 设备的稳定性将降低, 安装需要的空间也将加大, 使用和维护起来会更加不方便。相比较机械传动, 液压传动具有结构简单, 速度快、易于维护等优点, 在反复论证后, 决定将平托移钢机改为液压传动, 来满足工艺改造后产能增加对设备的要求。

1. 机械设计

新设计的平托移钢机由两组带连杆的轴和平托臂组成 (图3) , 结构较为简单。前一组轴为支撑轴, 支撑轴在升降液压缸的伸缩带动下摆动, 轴上的支撑杆就将平托臂抬起或落下;后一组轴为平移轴, 平移轴在平移液压缸的伸缩带动下摆动, 轴上的拉杆将平托臂向前或向后拉动。支撑杆末端装有滚轮, 可有效减小平托臂前后移动时的摩擦力。两组连杆均为行程放大机构, 根据生产需要, 平托臂升降高度300mm, 行程1500mm, 设计升降油缸行程为280mm, 平移油缸行程为640mm。

液压缸、拉杆、平托臂间用销轴连接, 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PLC系统的控制下, 液压缸交替动作, 从而实现钢材转移的目的。

整个平托系统共有8件平托臂, 2件平移液压缸, 2件升降液压缸, 相邻平托臂间距为1.5m, 可根据生产需要, 收集12m及12m以内的定尺材。

2. 液压系统设计

平托移钢机工作要求速度快、动作平稳, 而柱塞泵效率高、流量大、体积小、自吸能力强, 在矿山机械等大功率液压系统中应用广泛, 故选择柱塞泵作为托移钢机液压系统的动力源。

由于平托移钢机动作速度较快, 液压缸在启动或停止时会产生较大的压力波动, 冲击压力较大, 使得整个平托移钢机系统动作不稳定。针对这个问题, 在柱塞泵与换向阀之间安装一组蓄能器, 以吸收或缓解换向阀突然换向、油缸突然停止或启动时产生的冲击压力, 使整个系统运行平稳。

当生产需要时, 平托移钢机要作相应的速度调整, 并且当平托移钢机将钢材放至链移输送平台上时, 执行元件负荷会突然减少, 为此, 液压系统采用双向回油调速回路 (图4) , 将调速阀安装在回油路中, 适用于工作执行元件产生负的负荷或负荷突然减少的情况。泵输出压力为溢流阀的调定压力, 与负荷无关, 背压防止负的负荷产生和突进, 保证动作平稳。

液压系统工作压力选取10~12MPa。车间主要生产Φ16~Φ36mm螺纹钢, 以Φ25mm规格螺纹钢计算, 当定尺12m时, 每剪剪切40支, 螺纹钢重量总计约为1.8t, 加上平托臂重量, 则油缸负载约为2.5t, 则油缸的有效工作面积为24.5×10-4m, 缸体的有效内径为56mm, 根据GB2348—80规定的油缸内径系列, 并考虑一定的安全性, 选取油缸内径63mm, 活塞杆直径45mm。

辊道线速度1.5m/s, 链式移钢机宽12m, 所以钢材移送到平托移钢机前的时间为8s, 因此确定平托移钢机完成上升和前进动作时间6s, 升降油缸行程为280mm, 平移油缸行程为640mm, 则液压缸最低工作速度0.153m/s, 单个液压缸所需最小流量0.46L/s, 四个油缸两两交替动作, 所以系统最小流量55.2L/min。

电机选择6级电机, 转速975r/min, 泵最小排量57mL/r, 因此恒压变量柱塞泵选用63MCY14-1B, 泵排量为63mL/r, 额定流量1024×10-6m3/s。

根据柱塞泵的实际使用情况, 计算其驱动功率14.2kW, 故电机功率选用15kW。

平移油缸和升降油缸活塞杆的伸出或收缩长度由限位开关控制, 当活塞杆到达指定位置后, 限位开关将发出电信号, 从而控制电磁换向阀得电或停电, 进而控制油缸活塞杆伸出或收缩, 运动开始或停止。

整个工作流程由PLC系统控制, 用接近开关控制部件行程,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自动操作的模式, 操作简单方便, 在检修中采用手动操作模式, 可使平托移钢机单步骤动作, 从而使检修人员能够快速、合理、有效地进行设备检修, 维护快捷方便。

四、应用效果

(1) 液压传动平托移钢机移钢距离增加到1200mm, 与850t冷剪机输出辊道相适应。

(2) 结构简单, 维修点少, 设备安装空间大, 便于点检、维修, 因零部件损坏造成的热停工时大幅度减少。

(3) 移钢循环周期由25s缩减到12s, 完全能够满足车间年产100万t的生产要求, 为生产顺行提供保障。

(4) 整个工作流程由PLC系统控制, 可手动单步操作, 也可自动操作, 操作简单方便。

老屋改造中的收纳设计 篇11

设计单位春雨时尚空间设计

项目地址台北市

项目面积约89m2

主要材料茶镜、木作、壁纸、木地板、乳胶漆

下面以我今年设计的一个老屋改造方案为例,详细向大家讲解其中的改造和收纳方案。这间位于台北市中心的老屋,室内幽暗、天花板低、格局改的很复杂、梁大又厚、柱子多、畸零空间也多,不但不符合生活动线,也造成空间零碎。都在工作的两夫妻,常常需要将工作带回家,因此对于书房有强烈的需求,想要拥有一个舒服且宽敞的工作环境。在沟通之初,男主人提出他有藏酒的喜好,希望他所收藏的洋酒与红酒,可以有个展示与收纳的地方。因为屋主早已选定了一系列的柚木家具,所以在重新规划的时候,配合家具设定在休闲与温暖风格,也要把原有家具的尺寸考虑进去。

这些对于设计师而言都是挑战,跟屋主沟通讨论的过程,前前后后更换了很多配置方式,斜走道的设计就是为了克服直走道所造成的动线不顺。我也不断力求突破,将畸零空间转化为收纳空间、将柱子作为主墙对称的效果、利用斜天花板让更多采光进来、拉高视觉感 成功为老屋进行大变身的过程,让我对空间规划更有把握。

空间规划:前屋主有大改过格局,使得客厅旁边就是厕所、洗衣间,采光都被遮住了,室内非常昏暗。原本的洗衣间位于现在的书房,移除后改成透明玻璃拉门的开放式书房,不但让客厅的深度拉长,采光也增加了一半,让右侧的走道不会太过于阴暗。梁柱、天花的改造:由于楼层高度仅260公分,老房子原本的粱又大又低、柱子又多,我利用动线跟天花板的重整,以及将粱柱隐藏、美化,然后利用它去创造机能,达到屋主想要的温馨舒适的风格。以斜型走道隐藏柱子,并利用空间创造收纳机能。用倾斜的天花板去包覆,让更多采光进来、拉高视觉感,大幅降低压迫感。玄关:玄关墙面使用洗石子让空间有休闲感、地砖则使用度假氛围的铜锈砖。而玄关右侧一整片的折叠式茶镜,打开之后就是偌大的储藏室,所有的大型家电用品及工具都收纳在这个空间之中。原本只能放小鞋柜的玄关,没有任何遮蔽与收纳的功能,我在玄关正前方作鞋柜,同时又当屏风,由于玄关有一处小型畸零空间,为了善用坪效,并做出弧形的鞋柜,让收纳量增加了一半以上,玄关也因此变得宽敞、舒适。

客厅与书房:贯穿客厅与书房的大片对外窗引入户外光源,以穿透玻璃门板呈现开放式书房加大公共空间坪数,暖色的日光自然流溢于两个内室空间,搭配上屋主原有的休闲风格家具,南洋悠闲风不需外求。原有的柱子多、梁也很低,在电视主墙处,利用乱纹板及烤漆去修饰,使它成为主墙造型的一部份。再利用梁下的空间,在下方木作出造型书架,不但让大量的书籍有藏身之处,柜体的造型也成为客厅的装饰。另外应屋主对音乐的热情,我为一整套高级音响安排了理想位置,更利用客厅大梁下的空间木作设计出造型书柜与CD收纳柜。

改造设计应用 篇12

氮氧化物NOX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通常所说的NOX有多种不同形式,如N2O、NO、NO2、N2O3和N2O5等。除NO2外,其他NOX均极不稳定,遇光、湿或热变成NO和NO2,NO又变为NO2。因此,脱硝工艺中所指的NOX一般指NO和NO2。中国NOX的排放量中,70 % 来自于煤炭的直接燃烧,而电力工业又是燃煤大户,因此火力发电厂是NOX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1]。近年来,随着NOX减排指标要求的不断提高,控制燃煤电厂锅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X成为NOX排放控制的关键[2]。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烟气脱硝工艺( 下文简称SCR) 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多、最为成熟的一种烟气脱硝技术[3 - 4],SCR与其他技术相比,技术成熟,运行可靠,脱硝效率可以达到90% 以上,NOX排放浓度可降至100 mg /m3左右。

国内某大型钢铁公司自备电厂1、2 号机组建成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锅炉采用煤、煤气( 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 等多种燃料混烧,设计最大能力为混烧30% 以上的高炉煤气。为满足环保要求,于2013 年和2014 年采用SCR技术分别对1、2 号锅炉系统增设脱硝装置。

1工艺流程

本工程脱硝系统由液氨泵站、氨蒸发区以及每台机组的SCR反应区组成。

1 . 1液氨泵站

从3 个液氨罐出口接三通管引出液氨至母管后输送到两台液氨泵前。泵出口设有逆止门、脉动阻尼器、安全阀和背压阀,该背压阀设定需确保高于罐压一定压力才能打开,并确保液氨在长输管中以液相输送。

系统设有液氨泵旁路回路,如果两台泵全部故障,并且罐内压力高于设定值时可以临时使用。常规方式时用盲板堵住。

所有泵与旁路的液氨管道出口设有一个气动截止门,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快速关断液氨在管道内的输送。

泵出口与总管均设有安全阀,超压时安全阀动作,液氨进入氨洗涤器。

1 . 2氨蒸发区

液氨泵中的液氨( 约1. 5 ~ 2 MPa) 经过第2个背压阀到达氨蒸发区。氨蒸发区配置两个液氨蒸发器和两个氨气缓冲罐。液氨用水浴法低压蒸汽加热( 液氨在盘管内,热水在盘管外部) 后进入氨气缓冲罐( 罐内压力稳定至0. 25 MPa左右) ,再从缓冲罐通过氨气长输管送至两台锅炉。氨蒸发区现场配有专用废水池、水箱、洗眼器、消防、喷淋、电子室、仪表与控制等装置。

1 . 3SCR反应区

每个锅炉设置3 台稀释风机,其中1 台备用。风机为离心风机,按烟气最大量时稀释氨气所需风量考虑,设计裕度为10% 。稀释风机不设置流量控制,在风机出口设置流量检测装置,以检测风机的工作状态; 同时,在出口设置气动蝶阀,以实现风机的自动启停。

来自氨站区的氨气与来自稀释风机的空气在氨/空气混合器充分混合,稀释成5% 浓度的混合气体,进入氨注入格栅,通过氨喷射系统( 在此设置多个手动阀调节各支管氨的流量) 使混合气体均匀进入SCR反应器,并与烟气充分混合,在SCR反应器内通过安装在其中的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使氨与烟气中的NOX在此迅速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在氨- 空气混合器前设置氨气调节阀,根据烟气流量、NOX含量调节氨气的喷入量。

SCR内设置声波吹灰器,吹扫介质为压缩空气,进口压力0. 6 ~ 0. 8 MPa。

2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液氨泵区与氨蒸发站区各设置一套独立的PLC系统,两者选用同一品牌的PLC,通过光纤连成一体,完成整体调节控制。液氨泵站与蒸发站区PLC均有操作界面,两地的PLC可以就地形成对本区系统的保护动作,在通信正常时,也能通过远程的比较诊断执行保护动作。

锅炉SCR区纳入机组现有DCS,实现与机组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统一,每台机组新增1 对控制器,通过机组DCS操作员站对SCR系统进行启/停控制、正常运行的监视和调整以及异常和事故工况的处理。

3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包括主要监测点设置、控制方式确定、控制逻辑设计和干烟气量计算。

3 . 1主要监测点设置

液氨泵区和氨蒸发站主要监测点包括泵站氨泄漏、氨气缓冲罐压力、泵站液氨流量、泵站液氨输送泵进出口温度/压力、泵站液氨切断阀后压力、疏水池液位、蒸发槽水浴温度、蒸发槽气氨出口温度、蒸汽总管压力等。

SCR区主要监测点包括SCR系统喷氨流量和进口烟气流量,SCR反应器进出口烟气NOX和O2体积分数,SCR反应器压力、入口温度以及进出口烟气差压。

3 . 2主要控制方式确定

脱硝喷氨系统控制通常采用两种方式: 固定摩尔比控制方式和出口NOX定值控制方式。

固定摩尔比控制方式由SCR反应器进口的NOX体积分数乘以烟气流量得到NOX总量,该信号乘以NH3/ NOX( 摩尔比) 得出所需的氨气流量,此信号作为PID控制器的给定值并与实测氨气的流量信号比较,由PID控制器运算后发出调节信号控制SCR入口氨气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以调节氨气流量。

出口NOX定值控制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控制反应器出口NOX为定值。

本工程DCS应用软件中对两种控制方式均编制了相关程序,经调试效果比较,运行过程中采用固定摩尔比控制方式。

3 . 3部分控制逻辑

3 . 3 . 1喷氨流量调节

喷氨流量调节控制逻辑见图1,本工程中,为了调试方便及可选择性,控制系统应用软件编制了固定摩尔比控制方式和出口NOX定值控制方式两种方法,可供运行人员选择。

氨管道快速切断阀关断条件: ( 1) 脱硝入口温度小于280 ℃ 或者大于420 ℃ 。在脱硝入口烟道上设置了3 个热电偶,当3 个数值均正常时取均值,当2 个数值正常时取2 个数值的均值,当2 个以上的数值不正常时认为该测点失效,联锁关闭阀门并发出警告。( 2) 锅炉MFT( 锅炉主燃料跳闸) 。( 3) 稀释风机停机。( 4) 稀释空气管道的出口气动蝶阀关闭。( 5) 氨气和空气的稀释比例。当氨气与空气体积比例高于10% 时,联锁关闭快速切断阀。( 6) 稀释空气流量低。当稀释空气流量低于额定流量的80% 时,认为稀释风机出现故障,联锁关闭快速切断阀。( 7) 机组所有引风机停机。( 8) 机组所有送风机停机。

3 . 3 . 2吹灰器控制

本工程SCR每台反应器各设置6 台吹灰器,分两层布置,每层3 台。1 号反应器1 号、2 号、3号吹灰器吹扫10 s; 间隔140 s,2 号反应器1 号、2 号、3 号吹灰器吹扫10 s; 间隔140 s,1 号反应器4 号、5 号、6 号吹灰器吹扫10 s; 间隔140 s,2号反应器4 号、5 号、6 号吹灰器吹扫10 s。以此循环。

3 . 3 . 3液氨泵区和氨蒸发站控制

主要控制逻辑包括: ( 1) 氨罐温度及压力联锁。当液氨储罐温度升高或储罐内压力高时,打开雨淋阀降低储罐温度; 当储罐温度或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关闭雨淋阀。( 2) 蒸发器蒸汽调节阀。PID自动调节,当蒸发器温度下降时,蒸汽调节阀开度增大; 温度过高时,蒸汽调节阀开度减小。( 3) 蒸发器液氨进口调节阀。PID自动调节,根据蒸发器出口气氨压力调节,当出口压力下降时,进口调节阀开度增大; 当出口压力增加时,减小调节阀开度。

3 . 4干烟气量计算

由于SCR烟道形状复杂,因此很难得到满足测量要求的大断面烟气量实测值。而SCR对烟气的精度要求不是太高,常规机组脱硝控制中的烟气量一般由主蒸汽流量换算得出。但本工程中的机组为混烧机组,燃料种类之多在国内比较罕见,传统的烟气量计算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控制要求。因此,根据其燃料量特性,参考锅炉相关资料,作者运用以下算法,使烟气量计算的准确率在 ± 10% 以内。

根据机组设计中煤、高炉煤气( BFG) 、焦炉煤气( COG) 的相关数据,可分别计算每单位煤、BFG、COG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理论干烟气量为V0coal、V0BFG、V0COG; 每单位煤、BFG、COG完全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为V0coal. gd、V0BFG. gd、V0COG. gd。

则过剩空气下单位煤产生的干烟气量为

其中,α = V /V0= 0 . 21 / ( 0 . 21 - φ( O2) )

上述式中: α 为省煤器出口过剩空气系数; V为燃烧时实际送入的空气量,即在环境空气中的氧体积分数; V0为燃烧需要的理论空气量; φ( O2) 为烟气中的氧体积分数,本工程中为6% ,故 α 为1 . 4 。

单位BFG产生的干烟气量( % ) 为

单位COG产生的干烟气量( % ) 为

即,对6% 标准状态,有

单位燃料产生的总干烟气量( m3/ h) 为

式中: Csd为设计煤量估计值; FBFG为设计BFG量估计值; FCOG为设计COG量估计值。

折算到6% 氧量状态的总干烟气量( m3/ h)为

4结论

上一篇:消失的琴声下一篇:室外工程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