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设计规划

2024-08-29

改造设计规划(精选12篇)

改造设计规划 篇1

城区的平房改造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形象、缩小贫富差距。这是一项利国利民, 功在当代, 泽被子孙的伟大工程。在这项浩大的“城市翻新”工程中, 规划设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 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市民的基本利益, 要广开民言, 加强监督, 为平房改造规划设计工作带来“阳光”和“温暖”。

1 平房改造的整体规划方向

目前, 我国的平房改造工程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 很多问题都一一显露, 为了更好地开展平房改造工程必须要明确规划设计的方向, 对规划内容有总体的目标把握。具体来说, 平房改造要有这样几点总体规划方向: (1) 平房改造的整体规划要本着和谐发展的目标, 维持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发展; (2) 改造要合理规划土地, 有效节约资源, 对耕地要大力保护, 避免出现乱占耕地的现象; (3) 做好农村现代化住宅建设, 保证城乡统一规划, 重点发展, 可持续发展。 (4) 对有历史古迹的城市, 在规划设计上要注意保护历史文物, 将平房改造工程与体现名城风貌结合起来。总之, 平房的改造工程, 要在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城市环境的同时, 将市区建设成为现代化高效率都市。规划设计应该立足当前, 着眼未来, 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 量力而行, 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平房的改造工程和设计规划要与市中心区重点建设的大型金融、商贸、文化、信息及服务设施相匹配, 最好确保市中心区内各类公共设施相对集中设置, 有利于住宅功能的高效率运行。

2 平房改造的规划设计策略

2.1 制定政策法规, 保证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在进行平房改造设计之前, 必须要制定相关政策, 通过制度建设来确保城市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 保证规划设计的合理有效, 避免出现住户的逆反心理,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建设与发展, 实现城市化建设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在制定规划改造政策时, 必须要明确平房改造的最终目的是“惠民”, 要将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城市有多大的需求, 在国家经济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城市建设规模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应该相互适应, 城市建设规模超越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就无法承担, 市民的基本利益自然会受到伤害, 而规划制度就是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合理的平房改造规划工程设计要将拆除旧城平房区违章建筑与疏散旧城居民相结合, 恢复城市现代化与历史风貌统一和谐的发展面目, 并有效地降低城市居住人口密度。总之, 规划设计的政策要体现出政府在平房改造工程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展规划设计改造工作。

2.2 规划设计要留有“余地”

在平房改造的规划设计过程中, 设计单位必须要考虑到不同的地域和市民的情况, 要对特殊情况的发生留有协调的“余地”。例如:建立长设机构, 住在旧城平房区的居民随时可向该机构提出申请外迁, 该机构在付给外迁居民补偿款的同时, 将外迁居民原住房收回, 或统一改造或出售给同院留住居民, 由留住居民按要求改造。这样的创新体制创新就体现出了政府的主观能动性, 修正了“双百”方针, 增强了政府在平房改造设计工作中的协调性。

2.3 设计方案要以市民的利益为前提

目前, 在市场的调节下平房改造行为更加有效率, 政府正在逐渐淡出行政命令的“强拆”, 而逐步侧重于实现改造补偿政策的完善, 法制化的平房改造管理正在规范化进行。例如:北京的平房改造规划工作已经初见成效, 其在设计中, 限量改建豪宅大院, 以北京人均居住面积为参考, 将平房院划分为与住户数量相当的几部分, 既较小的院子1户住, 较大的院子2~3户或多户住, 这样即有利于保护市民的利益, 又有格局上的统一和谐。而对于一些“四合院”的保留, 则是有利于对历史文化内涵的传承保护。

2.4 完善廉租房的规划设计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 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在进行平房改造设计时, 要看到城市建设工作的涉及面包括了需要补助的群体, 廉租房的规划必须要考虑到平房改造工程之中, 使得弱势群体得到相应的社会救助, 体现政府人性化的关怀。廉租房的设计标准, 要以不妨碍城市整体规划为主, 又要体现出政府对人民的生活考虑, 可以在旧城周边或新城区建设相当数量的廉租房, 为无经济实力购房的外迁居民提供廉租房, 可使旧城外迁居民有更多的住房选择余地。

3 平房改造的惠民规划意义和展望

城市内的平房大都是基础设施滞后、城市功能不全、人气商气不浓。实施平房改造工程是利民惠民的好事, 在规划设计上必须要体现出这一点来。平房改造其实就是市民生活区的改造, 是市区又好又快发展, 市民生活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产业结构重组。平房改造规划设计会将人民的生活社区打造成为集生活、居住、商贸、科技教育、行政办公和文化服务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居住社区。例如:丹东市的平房改造规划设计在供排水方面就设计了将近10万立方米的日供水量, 并预备修建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另外, 电力、通讯一应俱全, 每户还设有宽带接口, 并按城市标准统一供气, 还会实行用水、用电、购物、生活的一条龙式的惠民政策。总之, 展望平房改造工程设计是以平房改造为依托, 实现对城市的整体设计的完善, 体现了城市自身发展的要求。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平房改造设计规划工作要想得以顺利进行, 必须要整体规划方向, 制定政策法规, 保证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以市民的利益为前提, 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政府的“惠民”政策带来的温暖。

摘要: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平房改造设计规划工作要想得以顺利进行, 必须要明确整体规划方向, 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 保证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以市民的利益为前提, 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政府的“惠民”政策带来的温暖。

关键词:平房改造,规划设计,目标,策略

参考文献

[1]谢熠, 肖丹.中国房地产泡沫成因与对策[J].知识经济, 2010 (1) .

[2]刘维新.论房改中的问题与建立特色社会主义房地产住房供给体系[J].中国房地产金融, 2010 (1) .

[3]魏雅华.中国房地产多方共赢的利益啮合点[J].中国房地信息, 2010 (1) .

改造设计规划 篇2

都江堰是一个集聚历史文化城;自然风光城;以及即将建成的万达水上世界乐园的现代化都市等多种元素的文化城市。

我国目前的古城镇旅游体验设计多处于浅层次,规划情景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特色不强,或走入过度商业化误区,对文化造成破坏。而都江堰古城区则缺乏重量级、显性化核心旅游吸引物。都江堰目前比较明显的问题在于游客滞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个人认为在于以下几点:

1、都江堰的旅游产品以文化和自然观光为主,缺乏休闲、购物、娱乐及深度体验产品,与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2、主城区的商业档次较低,旅游设施缺乏,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由于缺乏吸引游客的文化灵魂,主城区商业主要满足市民群体需求。

3、全国、成都有着数量众多的古城、古镇,大都千篇一律,而都江堰古城缺乏真正吸引游客的亮点.缺乏根本的核心竞争力.4、古城镇对游客的吸引力逐步减弱,对多数中高收入市民而言,均有2-3次的古镇游经历。单一的观光型古镇呈现出千镇一面的情况,古镇对游客的吸引力逐步减弱。

为了尽快实现古城区开发目标,个人认为在坚持“中国古老水文化、古蜀文化博览圣地”的定位下,补充相应商业业态,对都江堰古城杨柳河片区商业改造,从旅游者角度出发,以游客体验为核心,将抽象的旅游情景现实化、具体化,追求差异,产生特色,为旅游者创造全身心的感受,使游客置身杨柳河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历史情景体验,从而达到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目的,以点带面,让都江堰古城区留住游客,吸引中高端客户到古城区消费,创造出四川的丽江古镇。

一丶指导思想:

"活的"古城,在历史情景中的文化体验.依托明清及民国遗存,引入民俗文化元素,通过情景重现,突出杨柳河主题"蜀汉文化"利用主题观光、主题事件、主题服务消费等多种形式塑造体验途径,打造著名都江堰古蜀文化、水文化遗产体验休闲目的地。

二丶杨柳河未来为都江堰古城带来的核心竞争力

将空间、时间、功能相结合。将景观布局、规划项目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布局合理安排,将游览时间、综合旅游消费时间进行合理设计。重现主题特色、虚拟时空、人物场景和历史文化。通过凝练特色、打造主题、探寻历史、挖掘文化、营造场景突出人物,将杨柳河设计成具有四维向度的动感立体画面,置身其中,能使游客获得"穿越"一般永久回忆的深刻体验。

三丶体验设计重点

以都江堰古城的历史故事、人物为线索,以李冰,蜀郡,建堰2270年的都江堰为主题,致力于游客和项目的有效互动。

(1)视觉体验设计:

力求展开一幅“穿越”的画轴,构成“秦代都江堰”。整个杨柳河两岸沿途设置特色视觉体验内容,如穿盔甲的士兵,兵器架,设置当铺更换铜钱,整个古城区的交易用铜钱来完成等。在同类景点设置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视觉特色物,体现历史典故的情景。景点服务人员身着古代服装。

(2)听觉体验设计:打造一条“有声有色”的古街。特色商铺播放古乐名曲作为背景音乐,配以特色声音。再增设银器店,现场制作银器的敲击声、风箱呼啸声,古钱币振动声等。街头全天不间断推出民俗表演,如武术、打把势卖艺,变脸吐火等特色蜀汉艺术。各类老字号店铺悠远的叫卖声,戏院婉转的演唱声,小商摊贩的吆喝声等,共同构成听觉意境体验。

(3)嗅觉体验设计:渲染一座“气韵幽远”的古城,各色设施有独特风味,如药店的药味、古玩店的古香、书店的油墨书香、饭店和小吃铺的酒菜香,客栈里用熏香等传统方式增添香气,在文庙、水利府等历史景点点燃盘香、檀香,形成古老悠远的嗅觉体验。

(4)触觉体验设计:讲述一种“亲切感知”的传统,街道用青石板铺装,游客可以触摸传统民居的门窗、门环、楼梯扶手、日用家具等器物,还可以操作多道门锁机关,与盔甲士兵交谈,拍照,体验传统生活的质感。

(5)商业体验设计:

核心思想:个性化体验方式的恢复吸引各类游客,把都江堰古城打造为休闲、娱乐、度假的地方,让人流连忘返。让大家感受到都江堰是来一次还想来的城市。现代人存在各种压力:生活、经济、疾病、工作、人际关系等等。人们在轻松的环境,才会忘记烦恼。我们通过刺激人们的某一个知觉来让人们处于轻松、自在、快乐的环境:也许它是某一个只言片语;也许是某一个味蕾;也许是某个定格;也许是某个颜色;也学是儿时的游戏;也许前世的一个回懵„„

在饮食体验方面:

重点对都江堰河鲜、养生食品等进行继承创新。推出以古装、古礼服务的“郡守宴”,引入星巴克、老成都茶楼、欧洲房子、皇城老妈、古堰老妈等既能体现现代时尚又能穿插传统与穿越的各类知名品牌。在柳河宾馆背后打造特色小吃街巷,提升设计地方美食,并在街道设流动摊点,鼓励保持传统的配料、制作工艺和售卖方式。如都江堰老字号葱葱卷、开口饺子、甜水面等等。引入各种四川特色小吃:凉粉、冰粉、凉水、泡菜、糖油果子、老式油糕、麻辣烫等等。

在住宿体验方面:

柳河宾馆,明宇快捷酒店,或再打造一家以高端定位的庭院式或客栈式酒店以及各种主题酒店(如熊猫客栈)等特色酒店,按照传统布置,为游客提供各种需求,既满足现代需要,又能有传统体验的住宿。以高中低档各类住宿来满足各类消费层次的游客。

以熊猫酒店为例的主题酒店:以独具四川特点的熊猫为主题,既温馨、又浪漫,更有珍贵的含义;以及商务标间、亲子套房、家庭复式套房、VIP套房等各类特色房间;满足各种需求。独具特!除此之外并可以扩大经营范围:比如

新增特色酒店,如以秦汉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设计主题酒店,让所有员工身着汉服,所用器皿、工具都为秦汉时期所用„„

交通工具方面:

以各个时代的交通工具为背景,主要以观光车、鸡公车、三轮车、黄包车、马车、马队、马帮等等。打造各种时代感。令喜欢各种年代的人,在这里有种穿越的浪漫情怀。

在娱乐体验方面:

根据历史情境演绎文化活动,扶助民间艺术团体发展,除了常见表演外,还通过民间娱乐如:两岸选择楼阁搭建戏台,打造古时候的听戏、说书、杂技等;趣味性的投壶、斗蛐蛐;街头卖艺、猜灯谜等等,使游客能参与民俗活动,在与居民互动中获得个性化娱乐体验。

在观赏性方面: 主要有5条线路:

1).根据都江堰水利文化、历史背景为导线,参观水利府、都江堰博物馆、县衙等等;

2)文庙 3).玉垒山; 4).城门洞; 5).南桥; 购物体验方面:

对传统商业街进行改造,不拘泥于其原有主题,而注重其表演性、展示性与经营交易的结合,同时融入具有古蜀文化代表性的商品购物,如: 1).茶叶,设计马队,让游客上马绕河一周,体验古代茶马文化,在触觉体验之后完成产品购买,为其带来一次愉悦的古城之行;

2).增设丝绸点店,效仿锦里,桑蚕现场抽丝作纺,在购买丝绸成品的时候体验丝绸的制作过程;

3).银器:百年老银坊,4).黄龙玉:

5).土特产:猕猴桃及猕猴桃制品,汶川牦牛肉等等。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将设计“美丽邂逅自由行”,“简单时尚二/三日游”“高端大气私人游”。

改造设计规划 篇3

关键词:配电线路 建立 改造

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需要简单经济,又要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是国务院确定加快六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配电线路的建设与改造工程对扩大内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保证基础配电线工程的建设质量,勘察设计首当其中。配电线路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新建线路,更改线路的路径;确定杆位;选择杆型、导线截面、配电装置;确定杆型组装方式、各种金具加工方式;并要绘制设计图纸,编制材料计划,做出工程预算等。配电线路设计应确保施工后的配电线路安全无故障运行、确保用户人身财产安全。

1、配电线路设计所考虑的气象条件

在进行配电线路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应根据当地的有关气象资料和当地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进行综合考虑。配电线路设计主要考虑下列气象条件:

最高温度:用于计算导线的最大弧垂,保证线路对地面及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最低温度:做为确定导线最大应力的基本条件。

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用于验算导线的安全载流量。

最大风速:用于确定导线、电杆、拉线等受力部件的外负荷,以及验算导线与所接近的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

导线覆冰:用于计算导线、电杆等部件的机械强度。

雷电日数:用于防雷保护方面的设计考虑。

2、做好负荷预测,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容量

在基础配网建设与改造中,尤其是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配网设计要在现有负荷基础上,对以后3~5年内可能增加的照明、动力负荷以及工业厂房进行预测和规划,合理确定配电变压品质容量及台数。用于农业灌溉或工副业的配电变压器一般按规划负荷容量的1.3倍选取;用于照明等综合使用的配电变压器一般按实际可能出现的高峰负荷的1.35倍选择配变容量。

3、配电线路路径的选择

路径的选择是配电线路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配电线路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路径选择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工程整体建设投资,而且会直接影响线路的运行和维护。路径选择应根据规程要求,做到:

①能满足计划年限内(一般为5年)各负荷点的用电要求。农村配电线路的路径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结合,应注意方便机耕,少占耕地,并要与农业机械化、水利、道路规划相结合。城市配电线路的规划也应该注意选线安全、环境稳定、检修方便等原则,并与城市相关配套用电设施相结合。

②要求配网路径要短,避免迂回线路,减少交叉和无谓的转角,以减少建设投资和维护运行费用,并尽量靠近道路,便于运输和施工。

③配电线路的路径应选择平坦地势,避开易受山洪、雨水冲刷的地带,避开易燃、易爆场所,避开有严重污秽和化学污染的地方,以满足安全运行条件。

根据以上几点,确定两、三个供电方案,并对供电方案进行经济、安全、技术比较,选择出最佳路径,然后对所选择的路径进行勘测。

4、配电线路的勘测、定位

勘测常用工具有标志杆、测绳(百米绳或皮尺)及相应的测量仪器。勘测时首先确定起始电杆和终端电杆的位置,并打好标桩作为坑基标识。下面对配电线路设计的一般要求介绍如下:

1)导线型号及截面的选择

配电线路所采用的导线,应符合国家电线产品技术标准,为节约建设投资和保证导线安全系数,宜选用LGJ型钢芯铝绞线。导线截面的选择,一般是按允许电压损耗确定,同时满足发热条件和机械强度的要求。在选择导线截面时,要根据负荷情况留有发展裕度。为了确保运行和人身安全,严禁使用破股线和铁线。

2)绝缘子的选择

配电线路绝缘子的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10kV配电线路直线杆一般采用P-15T针式绝缘子,耐张杆宜选用X4.5型悬式绝缘子串。绝缘子机械强度的使用安全系数为:针式绝缘子2.5,悬式绝缘子2.0;0.4kV配电线路直线杆一般采用P-6或PD-1T型针式绝缘子,耐张杆宜选用E6碟式绝缘子或X4.5型悬式绝缘子串(根据导线截面而定)。低压绝缘子机械强度的使用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且中性线、保护中性线应使用与相线相同的绝缘子。绝缘子的稳定电阻值不应小于20MΩ。

3)拉线的选择

配电线路的转角杆、分支杆、耐张杆、终端杆和跨越杆为了防止电杆的倾覆,均应装设拉线。拉线方式分为:普通拉线、V型拉线、水平拉线和弓型拉线。拉线的底把应采用拉线棒,拉线棒直径视导线截面而定,但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6mm。拉张盘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拉线盘,其规格不应小于150mm×250mm×500mm(视线路长度和导线截面而定)。拉线采用U、T楔型线夹连接,同时必须安装与电压等级相同的拉紧绝缘子,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0。

4)对地距离与交叉跨越

导线对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的距离,应根据最高气温情况求得最大弧垂计算对跨越物的垂直距离,根据最大风速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计算对跨越物的水平距离,计算时要计及导线的初伸长和施工误差。配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时,电力线路应架设在弱电线路的上方,电力线路的电杆应尽量靠近交叉点,但不应小于弱电线路的倒杆距离。

5)配电设备

变压器及变台:变压器应选用S9系列节能型变压器,其容量视负荷情况和计算结果而定。400kVA及以下变压器(非企业专用变压器)柱上变台宜选用井式安装方式。

配电装置:160kVA及以下变压器应选用具有防雷、漏电保护、计量、过流保护、无功补偿等多功能为一体的JP柜进行配电。200kVA及以上变压器宜选用成套低压开关柜配电,而且必须装设具有自动跟踪补偿功能的无功补偿设备。对于改造的配电装置,必须装设一级漏电保护装置。

开关设备:10kV配电线路较长的主干和分支,应根据具体情况装设分段或分支开关设备。环型供电网络应装设联络开关设备。

电容器:线路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容量应根据线路cosΦ等数据计算确定。电容器台架上应装设高压交流熔断器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进行控制、保护。

根据上述勘测、定位、计算及选择情况,绘制出线路施工平面图、杆型图、杆型组装图、金具加工图等施工图纸。并按国家对预算标准的规定编制工程预算。经过各项审核、审批后予以实施。

探索城市改造设计规划中的重点 篇4

关键词:城市改造,设计规划,基础设施,环境保护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是现代文明的聚焦点,也是文化传承的保存者。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交通堵塞、环境恶化、空间拥挤和治安混乱等问题接踵而来。所以,城市改造是势在必行的。

1 基础建设的要点

1.1 便捷、安全的目的

通常,人们评价一个城市的发展,是以交通便利、治安稳定作为衡量标准的,因为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居民的生活更加方便、居住环境更为安全。

在城市改造规划中,首先要注重道路的设计。

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近十年才有所发展,但是仍然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因此,城市的整体规划要与道路设计相结合,在完善交通主干线的同时,设快、慢分道,多建辅助道路,设置必要的立交桥、高架桥、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等。此外,要完善城市交通工具的建设,比如地铁、轻轨和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可以使居民的出行更加方便。

在城市安全问题上,要先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性、人口分布和事故高发区等情况,对这类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确定比如医院、消防站和政府办公大厅等主要服务性单位的位置,让居民生活更加便捷。此外,排水系统对城市的安全影响也很大,需要合理设计,不断完善并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

1.2 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城市改造不能只注重发展城市的建筑设施,配备好齐全的公共设施和基础的市政服务也是城市改造中的一部分。

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公共服务。可是,有些城市盲目兴建密集的商住楼宇,造成改建后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严重失调,比如中小学、幼托和医疗卫生等设施过少,人均比例偏低,使居民综合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城市改造中应该树立“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基础设施并作出适当的改进;同时,合理确定建筑面积率、人口密度和环境控制三者之间的指标,以此作为改造城市的参考。

城市的公共设施还包括城市公共艺术和景观环境。

城市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城市的大型建筑上,还体现在城市的公共设施上,例如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的公共艺术品,把一些类似拉洋车、街头剃头等情景表现出来,激起人们的怀旧情怀,同时增加了城市的艺术性,给城市平添一份魅力。此外,风景优美、设施齐全的公园,街道两旁的绿化和路灯的设置,都是城市的景观环境。建设优美的景观环境,可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也能给城市带来更多的活力。

2 城市改造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城市改造要杜绝“形象工程”

我国很多地方在城市改造中存在“形象工程”问题,比如盲目地扩大城市规模、修建广场、修宽马路和花重金建造标志性建筑等。这种“形象工程”的建设,严重脱离了城市的实际情况,造成城建资金不足和拖欠大量工程款等问题,给城市今后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旧城区改造上只重视建设速度,却忽略了原有居民的安置问题,使居民利益受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2.2 城市改造要注重民众的参与问题

在城市改造的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在开阔渠道和筹措资金上倾注全力,却忽视了“社会参与者”的决定性作用。事实上,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规划者和决策者,城市居民才是城市的真正主人。在城市的改造中,例如土地征收、房屋拆迁、住户安置和维护管理等诸多方面,都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关系,也与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城市居民参与到城市的改造计划中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公众参与对城市改造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不仅可以为城市改造提供思路和建议,还可以使城市居民逐渐拥有城市主人翁的意识,为以后的城市管理提供方便。

2.3 城市改造要保护历史文化建特色城市

在生活中,城市不仅是现代文明的聚焦点,也是文化传承的保存者。

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律铭说过,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因此也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文化底蕴是一个城市的特色,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每个城市都有其一定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底蕴,这也是中国城市的魅力所在。

然而,随着城市改造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城市逐渐失去其原有的文化。

老城墙被拆了、胡同被改造了、小巷消失了,城市中历史的痕迹渐渐被抹去,留给我们的记忆也越来越少了。南京一—六朝古都,十里秦淮,年风雅,可是自1992年开始,以“旧城改造”为名,南京城开始开发房地产项目,大量的文保单位和历史街区被改建甚至拆除。2002年,历史上真正的乌衣巷被悄无声息地拆除,改建成了高档的住宅小区。杭州城北的良渚,风光优美,景色宜人,是一个带有完整古国形态的大遗址,是大量精美玉器的祭坛墓地,可是现在却建起了别墅和排屋,土地被大量占用的良渚却变成了只为游客观光的“文化村”。河南的隋唐洛阳城遗址,1988年就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随着洛阳城市化的推进,那供后人凭吊追忆的遗址也渐渐被改占。据文物界估计,中国近20年对旧城的破坏超过了以往的100年。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经济发展只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繁荣才是发展的最高目标。

因此,城市改造要保留历史文化,不能让城市变成钢筋混凝土的集合,失去原有的灵魂,要在改建的同时,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把历史文化和现代建筑合理结合,建设具有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城市。

2.4 城市改造要注重环境保护

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既是当代人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改造工作的基本原则。然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当地和个人的政绩,一味地追求建设速度,只注重形象工程,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甚至破坏环境来改造城市。绿化用地被占用、废弃用料不能及时处理、工场污水不经处理就胡乱排放等问题,都严重影响着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给城市的未来带来严重危机。所以,在城市改造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把城市的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能因过分地追求城市的发展而破坏城市的环境。

3 结束语

合理的城市改造规划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改造是一项科学性、区域性、政策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需要能够结合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安排排各项建设,使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共同发展,为居民的居住、生产、学习、交通、休息和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所以,城市改造的规划要从全方位考虑,并根据城市的发展及时作出调整,才能为城市的美好发展发挥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淇.旧城改造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改造设计规划 篇5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一、区位

东关南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碑林区,南起咸宁西路,北至东关正街,其西边为环城东路。明代是东关的主要街道之一,清代称为南大街,是传统的中药材集散地。解放后改称东关南街,1966年改为挺进街,1972年恢复市药材仓库和批发部等,2005年重新拓宽改造,是东关商业集中的街道。整条街道以商业餐饮服务业为主,周边与兴庆公园、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东门、西安事变纪念馆相邻,是一处沉淀了上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宝地。

二、现状概况

(一)土地利用

街道两侧用地结构不合理,布局凌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街道两侧大多为居住用地,有兴庆熙园、佳铭、卧龙巷、古迹岭等多个住宅小区,沿街多为商业和办公建筑,其商业服务基本满足;街道两侧没有开放性空间,缺乏供居民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没有集中地街头绿地,绿化面积少且单一,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没有足够的停车用地,致使车辆在车道旁和人行道上停泊,给交通带来很大不便。

(二)道路交通

东关南街是连接咸宁西路和东关正街的主要干道,整条街道全长912.1米,两侧大多数为居住用地,沿街多位商业用地。经2006年改造后,道路采用沥青路面,其断面车行道为16米,两侧人行道各宽4.5米,宽度不统一,有多种形式。车流量不大,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停车位,致使车辆停泊在车道旁,且整条街面丁字路口多,有多处机动车出入口,故导致交通不畅。人行道本不宽敞,且多处被道旁商业小吃店所占用,导致市民行走多有不便。小巷道路狭窄,路面坑洼不平,铺装年久已损。公交车少,市民出行多有不便。

(三)建筑质量

东关南街两侧建筑大多质量较好,沿街多为商住混合体,有一小部分建筑,质量较差,需改造。周边居住小区大多为新建高层住宅,质量好,立面形式也较为丰富。街巷内多为底层破旧建筑,历时已久,大多需拆除重建,部分需整治改造。经现状调查统计:质量好予以保留的建筑占总建筑70%,质量一般需进行整治改造的占25%,质量差,需拆除重建的占5%。

(四)环境卫生

整个街道环境不佳,卫生条件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居民生活区缺乏固定的垃圾收集箱,致使垃圾堆置在街巷之中,严重影响市民生活;没有专门的污水排放管道,迫使污水只能被倒入雨水收集口,夏季室外温度升高,街道上便弥漫着一股“臭烘烘”的气味,严重影响市民生活质量;街面上随处可见碎屑,给人一种零落不整洁的感觉;街巷内诸如旅馆、小餐馆等商业服务建筑陈旧,设施不全,环境脏、乱、差;街道旁的小食品店服务设施不齐全,致使人们在人行道上进行餐饮活动,这一方面对人们健康饮食不利,另一方面影响市容,有待提升改造。

(五)街道立面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东关南街建筑立面天际轮廓线清晰,建筑高低错落有致,街巷口打破其连续性,少了一些封闭感,多了一些活泼感。但沿街建筑立面风格单一,形式色调零落,缺乏统一的风格和基调。部分建筑年久失修,立面破旧,严重影响街道整体景观。路西枣园巷以北建筑占用人行道,一方面影响街道交通,另一方面使得沿街立面缺乏整体性。

(六)家具小品

街道小品陈旧、形式单调,风格没有特色,缺少文化地域元素。小品布置上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人性化,诸如在无障碍设施、道旁座椅等设计上考虑欠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垃圾箱、公交站牌、指示牌、路灯等设施陈旧,脏乱不堪,影响道路城市景观效果;公交站牌旁一般都设有垃圾箱和路灯,影响市民等车,且无供市民等车可用的休息座椅;道路两旁无供市民休息的座椅;指示牌摆放混乱,且造型无地域特色;报刊亭等公共设施数量太少,不能满足市民日常需求;道路上的标识性牌仅仅满足了它的标识作用,而没有考虑到景观需求,其位置摆放也没有一定的规则,给人一种混乱的意象!

(七)绿化景观

街道绿化不足,视觉景观不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没有集中的街头绿;道旁行道树树种过于单一;街道两侧缺少可观赏性植物。

(八)东关南街现状综合评价

1.该街商业自古发达,现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内有卧龙巷、古迹岭等多处颇具文化历史韵味的遗迹。2.道路断面不统一,车辆路旁随便停放,交通易造成堵塞。3.街道两侧用地布局不合理,结构零落。

4.建筑质量好予以保留的占总建筑70%,质量一般需进行整治改造的占25%,质量差,需拆除重建的占5%。5.整个街道环境不佳,卫生条件较差。

6.建筑立面天际轮廓线清晰,高低错落有致,有活泼感。但缺乏统一的风格和基调。7.街道小品陈旧、形式单调,风格没有特色,缺少文化地域元素。8.街道绿化不足,视觉效果不佳。

四、整治改造规划

(一)街道定位——信步闲庭 美食中心 文脉印迹

东关南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商业自古发达,明代时期是东关的主要街道之一,清代称为南大街,是传统的中药材集散地。这次整治改造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突显街道特色,重新给街道定位。

1.信步闲庭:该街区现新建兴庆熙园、卧龙巷、古迹岭、佳铭、大宇等多个住宅小区。为此,街道应该为居民提供一个集散步、休闲、游憩、购

物、娱乐等于一体的优良环境,如同信步闲庭,恰似听水花园。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2.美食中心:街道原有多处餐饮居住,只是比较分散,缺乏整合。在该规划中,将把靠近东关正街的区段打造成为一段集各种特色美食于一体的美食街,一方面吸进东关正街人流,另一方面为居民服务。此外,由于卧龙巷东接兴庆公园西门,巷道人流量大、有活力,故将该巷打造成为一条集各种小吃于一体的夜市小吃街。

3.文脉印迹:该街有两处颇具文化韵味的地名——古迹岭和卧龙巷。溯其由来,颇有历史渊源,现述如下:

古迹岭:东关南街现被称作古迹岭的片区,在唐代被叫做“狗脊岭”,因为那一带地形特别,沿东西方向地势明显高起,好似一条狗的脊梁,因此而得名。据陕师大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李令福教授介绍,关于“狗脊岭”这个名称,在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中都有提及。后来,在古人经年累月的称呼中,大概是觉得“狗脊岭”太不好听,于是将它根据谐音雅化,才写成了现在看上去很有文化色彩的“古迹岭”三个字。这条“岭”,查阅《明清西安词典》可知,正是龙首原隆起的一条支脉。西北大学历史系退休教师张永禄教授介绍,这条支脉大致位于长安城六道高坡的第四坡道,根据解放后的考古测量显示,当时古迹岭的海拔在415米,高出周边十来米。作为龙首原隆起的一条支脉,在一千多年前,古迹岭为自然脊岭地带,岭呈西南向东北走势,隆起的岭地东起今兴庆宫公园西侧,西至西安城东南角,长约550米,宽200多米。

卧龙巷:唐代时,今天卧龙巷这个位置横跨了胜业坊和隆庆坊两个坊里,本来是普通的老百姓居住之地。到了武则天大足元年(公元701年),临淄郡王李隆基和他的兄弟宁王宪、申王、岐王范、薛王业等五王来到长安,被赐宅居住在隆庆坊一带,也就形成了后来历史上有名的“五王子宅”。后来,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李隆基即帝位。隆庆坊避讳改名为兴庆坊。而李隆基登基前的王宅所在地理所当然成为“龙潜”之地,这一带便开始有了“龙”的说法。其他诸王也纷纷献出府宅搬离。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李隆基开始在兴庆坊修建兴庆宫。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兴庆宫又进行了一次扩建,向西占去了胜业坊的东半部,至此,今卧龙巷一带完全包括进扩建后的兴庆宫之中,临近水域面积18万平方米的兴庆池。兴庆池原名隆庆池,本是隆庆坊中一块低洼之地,下雨积水而成池,后引龙首渠水灌入,池水日丰。在我国古代,与皇帝有关的地方从来不乏龙的传说,相传兴庆池曾云气缭绕,有黄龙出现,故又称“龙池”。开元十六年(728年),李隆基正式搬入兴庆宫居住,常与杨贵妃在园中赏景娱乐,那一带也成为开元天宝年间的政治活动中心。

综上所述,该街道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沉淀,被定位为文脉印迹,一点也不为过。

(二)设计理念

在整个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毫不夸张的说,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我国各大、中、小城市都在不停的建设改造,使城市变得更美丽、更适合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大背景条件下,城市中街道的改造成为美化城市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城市街道的改造中,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城市为大前提,以以人为本为原则,以彰显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精神,构筑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为目的,对其空间进行形态与环境设计并对其结构功能进行合理布局。

(三)改造原则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1.生态低碳——在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我们在城市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一切建设原则,以打

造生态低碳生存环境为终极目标。

2.节约实用——现今资源不断匮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一切环境建设都应以实用、节约为原则,而万不可铺张浪费、追求奢靡浮

华!

3.以人为本——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是人在建设,也是为了人在建设,切不可为了建设而建设。

4.传承历史——一切文明都是文化的沉淀,离开历史谈文化,就如同镜中花、水中月。所以,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当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美德。5.立足未来——城市是发展的,尤其现在的中国城市更是日新月异,所以,应该以动态的眼光看城市建设,以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弹性变化。6.多改少拆——在街道改造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制定改造措施,尽可能做到节约。

(四)改造措施

1.道路:重新进行断面形式和宽度设计,使之给人以统一感。2.绿化:选择不同树种,灌木、乔木、地被次第配置种植。

3.街道立面:结合街道定位,统一建筑风格,合理进行改造。建筑质量好、立面整洁的予以保留,陈旧的进行美化,年久失修、风格老套的进行

重新设计。

4.环境卫生:在不同位置布置不同类型的垃圾箱; 5.交通:增设立体停车场,减少沿街机动车出入口。6.市政设施:增设报刊亭、电话亭、公交站点等候厅等。7.开放空间:建设广场,为居民提供休闲游乐场所。8.家具小品:对垃圾箱、标识牌、路灯等进行重新设计。

(五)土地利用规划

1.土地利用:东关南街道路两侧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同时配有各类市政设施、商业金融、行政办公等用地。各类用地布局合理齐全,结构明晰,并在古迹岭巷道空地旁规划一广场,供居民休闲娱乐。原有的部分建筑过于陈旧破烂,需拆除重新规划设计。

2.结构布局:整个结构规划为三段、五区、七节点。五区:商住区、创业市场区、生活区、住宅区和南部入口的行政办公区;三段主题:美食、商

业服务、行政办公;七节点:北门户、美食街雕塑、立体停车、卧龙巷雕塑、古迹岭遗址、龙脊广场、南门户。

(六)功能区规划

1.美食街段:该段主要以美食为主题,该地段需要创造人性化的空间,入口节点设计以鲜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七个节点:北门户、美食街

雕塑、立体停车、卧龙巷雕塑、古迹岭遗址、龙脊广场、南门户。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2.商业服务街段:该段位于东关南街中,主要为内部居住所服务,沿街为商铺、餐饮,建筑风格以灰色调为主,体现西安古朴的特色。3.行政办公段:该段处于整条大街的南端,大街入口的行政广场为市民提供了一块休憩活动场所,建筑采用现代简洁的风格。

(七)景观节点设计

1.北门户:东关南街的门户空间,该节点设计主要结合美食街段的特色,以形象的标识结合艺术空间设计。2.美食街雕塑:是美食街段与商业服务街交汇节点,意在分隔两段街区,并起过渡引导作用。3.立体停车:内部立体停车场空间。

4.卧龙巷雕塑:东关南街文化要素的一部分,以符号承载文化。

5.古迹岭遗址: 该段为古迹岭遗址的保留段,节点设计以牌坊结合部分文化建筑为主。6.龙脊广场:为居民提供游憩休闲场所。

7.南门户: 主要体现东关南街东部现代感的行政办公气息,具有现代的雕塑感。8.广场设计

(1)广场名:龙脊广场。该广场名取自唐玄宗李隆基名字的谐音,因该街有一条小巷名曰卧龙巷,曾是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的住所,故取“隆基”谐音。其次,由于该广场位于古迹岭和卧龙巷之间,且两条巷道皆历经千年沧桑,故“龙脊”二字也有“龙迹”之意。广场立意联系历史,在广场中心设有标志型的龙雕塑,在历史铭苑设有历史纪念雕塑墙。

(2)广场位置:该广场位于东关南街与古迹岭形成的“丁”字路口处,其两侧分别为古迹岭和卧龙巷支路。(3)广场面积:7000平方米=70*100米

(4)广场设计理念: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彰显街道文化;提高人居适宜度。

(5)广场结构:本广场规划结构为两轴、两中心、三入口、五片区。该广场一方面为周边居民提供休憩娱乐场所,另一方面为其旁边幼儿园提供方便。并且还有美化道路,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

(八)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秉着以人为本、低碳生态、节约适用、美观大方的设计理念,通过对现状诸多问题分析,对其分布凌乱的土地进行整合,对结构功能进行重新规划,使之分区明晰、结构合理;通过对古迹岭、卧龙巷等颇具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使街区在现代主义气息中彰显文化底蕴;充分利用街道旁空地进行广场等开放空间的设计,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环境; 在平面布置上,街道被规划为三段功能区——美食段、商业段和办公段,五个片区——商住区、创业市场区、生活区、住宅区和南部入口的行政办公区。另外,为了提升街道形象,使之更有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还设计了颇具特色的卧龙巷和古迹岭雕塑以及龙脊广场等多个节点。

(九)立面设计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沿街两侧建筑整体上采用现代风格,旨在表现时代特有的气息。整条街在保持统一风格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功能街段,在建筑色彩、材质等元素上略有变化。整街分美食、商业服务和行政办公三个区段,其各段建筑风格也略有变化,分别给人以热闹、繁华、宁静的感觉。整条街以西安特有的灰色为主色调,再辅以红色作为对比,以期达到古朴简洁的风格。

1.风格定位:据资料记载,东关南街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自古至今,该街皆以商业服务著称。因此,该街采用现代主义风格以彰显商业为主。2.天际轮廓线:沿街两侧建筑高低错落有致,开场封闭适宜,沿街行走,常给人以眼前豁然开朗的舒畅感。

3.建筑色彩:在以灰色为主、红色为辅的大基调下,根据其各街段功能的不同,其建筑色彩也略有变化,在同一中求对比:美食街色彩较为丰富;商业街多以灰色为主调,再辅以色彩丰富的广告牌以烘托商业氛围;办公段主要以灰白色为主色调,体现宁静简洁的风格。

(十)道路交通设计

1.道路断面:原有道路断面形式不一,为了使之具有统一感,特将该街干道规划设计为两种断面形式,分别为A断面(24=4.0+6.5+3.0+6.5+4.0)和B断面(24=4.0+3.0+10.0+3.0+4.0)。

2.交通:原街道由于缺乏停车场,致使车辆在车道、人行道到上随意停放,严重影响道路通畅性。故此,特在该街北段设计立体停车场以解决交通问题。

(十一)街道家具设计

街道家具小品分为标识牌、广告牌、垃圾桶、电话亭、报刊亭、公共候车站铺装、路灯等几类,整个家具小品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小品设计与该街的文化内涵相呼应,把历史文脉渗透到小品家具的设计中,使其成为古今文化的连接枢纽;小品家具的改造要以解决现状存在的问题为首要目的,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在设计过程中体现人性化;在尺度、材质、色彩上要寻求统一;在把握历史文脉的同时,要尽可能的表现现代气息。1.标识牌

主要分为两大类,特殊的和一般的。特殊标识牌主要用以彰显该街文化气息,有卧龙巷、古迹岭标识牌等。其余的标识牌风格基本统一,主要表现现代商业气息。(1)卧龙乡标识牌

卧龙巷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时,李隆基登基前曾在此处居住,故其名有 “龙潜”此地之意。因此,该指示牌设计主要就是结合古典、彰显文化。(2)古迹岭标识牌

古迹岭原属龙首山脉的一部分,曾高出地面十余米,因形象狗脊而得名“狗脊岭”,后雅化而成古迹岭。故该设计也暗含历史韵味,简单的牌坊设计,以群岭为背景,再辅以简单的文字加以说明,古典风韵、得体大方。(3)一般标识牌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一般的标识牌风格相似、体型相当,根据街段功能不同在色彩上略有差异。设计主要体现现代商业氛围,其色彩明亮鲜艳,其形简洁大方,并与其他小品相得益彰。2.路灯设计(1)路灯

路灯设计颇具特色,灯柱采用古典风格,柱框架为黑色,中间为白色底,其上辅以诗词。而灯的设计则采用现代风格,以期在古典与现代间找到结合点。

(2)街头座椅:由于石材和金属受气温影响大,冬天很冷,夏天很热,均不宜用于街道坐凳,而木材相比较而言更符合人生理需求。故此,街道坐凳皆用木质材料,其色彩为暗红色,给人以温馨感。3.市政设施

(1)垃圾桶:垃圾桶是一条街的环境保卫神,直接关系到这条街的环境质量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此次设计的垃圾桶,主要以白色和橘色为主,颜色鲜亮干净,简洁大方。

(2)报刊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咸宁路与东关南街的接口处,其形酷似地铁头的报刊亭,该设计主要是为迎合未来的发展,据资料了解,此处正在规划地铁出入口的建设。另外一种报刊亭设计完全采用现代简洁新颖的风格,旨在改变原有设施杂乱无章、破旧脏乱的现实面貌,体现多功能、体现现代,以期与街道旁建筑取得统一。

(3)公交站等候休息厅:该亭设计主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站牌与人的休憩相结合,候车厅除座位外,还带有一个挑檐,可以供人遮阳避雨。(4)电话亭:电话亭充分体现现代的气息,与公交站牌选用统一材质和色调,在差异中寻求统一。

(5)洗手池:洗手池的设计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因为该街有美食段的规划,为给市民进餐前提供净手方便,故在此段设置洗手池方便市民使用。另一种是在幼儿园周边设计洗手池,形似卡通,尺度适宜幼儿使用,其目的主要是引起小朋友注意,使之养成经常洗手的良好习惯。(6)铺装:铺装主要分为三大类——主干道为柏油马路,人行道为规整的方格型铺装,另外广场内有碎石和鹅卵石铺装。

(十二)绿化设计

城市广告牌匾改造管理与规划初探 篇6

【关键词】城市;广告牌匾;改造管理;规划

广告牌匾设立的位置具有一定的特点,为了凸显其中的内容,其一般都设在比较醒目的地方,本文对城区中街道两旁以及城中广场周边位置的广告牌匾改造进了分析与讨论,首先对城市中广告牌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城市的广告牌匾改造管理以及规划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城区中设置不合理的广播牌会占用街道,污染广场的环境,还会使城区显得过为拥挤,随着市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城区中广告牌匾的建立提出了一定的美学要求,这也可以有效的提升城市的品味与形象。

1.城市广告牌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我国某一城市街道两侧以及广场中广告牌匾的现状为例,分析了该地区广告牌匾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为城市广告牌匾的改造以及城市形象的提升提供一定帮助。该城市广告牌匾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多个城市的问题,其具有很多的相似处,笔者希望本文相关内容的介绍可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可以为城市间广告牌匾改造的交流工作提供一定价值。

(1)城市街道旁以及广场中,各类广告牌匾的数量较多,而且杂乱不堪,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城市各基础设施的布局显得非常不协调。

(2)这些广告牌匾的设计比较雷同,设计模式缺乏创新性,而且设计水平较低,与城市部分街道以及建筑没有做到统一的协调,而且与城市的色彩显得并不协调,个别广告牌匾过于突兀,破坏了城区的美感。

(3)各种不同类型的广告牌匾色彩、大小并不合理,而且设立的位置较为随意,有的廣告牌匾色彩搭配较为混乱,容易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造成视觉污染;还有的牌匾设立在街道的中心,严重影响交通通行,而且也为交通事故埋下了隐患,对城市的环境以及市容造成的了不良的影响。

(4)有的广告牌匾存在更换不及时的问题,很多内容已经过期,还有的广告牌以及严重破损,这些广告牌并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以及更换,不但造成了广告内容的失效性,也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5)城市繁华地段以及显眼位置的公益广告牌匾较少,这对城市景观的亮化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6)广告牌匾的设置缺乏规范性,影响了城市文化的传承,而且占用的城市的绿地,减少了城市景观的面积。还有的地方广告牌匾设置过于密集,个别牌匾的尺寸过于庞大,而且字体大小也并不合理,这也给广告牌匾的阅读带来了很多不便,有的尺寸过大的广告牌遮挡了周围建筑的立面形象,也对其采光造成了一定影响。

(7)有的市中心建筑楼顶的广告牌匾设计质量较差,有的尺寸不合理,还有的形式比较陈旧,严重损坏了城市现代化的形象。

(8)城市关于广告牌匾的管理缺乏规范性,很多管理部门缺乏统一性,各自为政,缺乏合作精神。城市广告牌匾的管理与规划需要多个部门配合,不但需要城市建设部门的规划,还需公安执法部门的监督,但是这些部门并没有意识到城市广告牌匾管理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其之间沟通合作较少,这不利于广告牌匾改造工作的开展与进行。

2.城市广告牌匾改造管理与规划的具体做法

(1)规范严格的管理体系。发达国家在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方面都有明确的法规规章,对违章广告设施处罚较为严厉,违规设置广告的除没收非法赢利外,还要进行高额罚款。

(2)科学完善的户外广告规划。国内外先进城市一般都编制了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对户外媒体总量严格控制。同时对牌匾、户外广告设施的形式、大小、色彩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国外广告大部分形式小巧精致,以透空字体形式为主。

(3)大规模的清理整顿活动。我国很多发达城市,都先后开展了户外广告清理整顿活动,拆除了大量不规范户外广告,并对户外广告媒体设置权进行了公开招标拍卖。这样不仅保证了城市的景观和市容,也使城市的户外广告行业从无序向有序方向发展。

(4)编制专项规划和技术规范。如编制《重点街路区域户外广告设施整治规划》,对火车站广场、机场路、大直街等20余个重点区域及街路的户外广告设施提出具体的整治要求;起草《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技术规定》,对广告禁设区、各类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具体技术要求都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在征求各有关部门意见后进行修改完善,并向社会公布。

(5)制定《城市户外广告设置推荐形式设计范例》。在借鉴了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城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原则,例:楼体广告相对集中设置。在设置形式上以通透字体为主,强调小巧精致。尽量采用标准样式,鼓励运用铁艺装饰、欧式传统建筑符号作为边框、花饰。在照明方式上内透光、程控霓虹灯及LED光源照明为主。

(6)进一步规范城市牌匾、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行为,整合城市空间资源,净化城市景观环境。

(7)制定广告牌匾整改的通则及牌匾样式选型再对某市重点街道的广告牌匾改造规划时,将两侧建筑按其所属性质,分为行政办公、企事业单位、大型商业、金融保险业、医疗卫生、旅馆、商住综合楼等。行政办公、企事业单位类建筑牌匾要简洁、严肃、便于识别,不得设置商业广告;大型商业建筑针对每一栋建筑具体情况提出保留、拆除或改造等整治意见。对需改造的广告牌匾的设置位置、尺寸、背板材质、文字、色调、照明方式等提出具体的规划设计要求。原则上不得遮挡上层窗口。建筑造型复杂的,通过平面、立面及节点示意等细化,使表达更直观、便于实施。

3.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广告牌匾的改造管理与规划需要城市多个部门的配合与监督,这些户外广告的设立需要工商部门、城市规划部门以及公安执法部门等机构的监督与管理,但是由于这些部门的个别管理者综合素质不高,没有意识到城市广告牌匾规划的重要性,而且这些部门在平时的工作中,各自为政,缺乏交流与沟通,对城市中广告牌匾的改造没有起到监督与管理的作用。加强对城市广告牌匾的管理与规划,不但能美化周围的环境,还能提升城市的形象,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史红梅.浅议户外广告的存在问题与治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22).

[2]廖秉宜.城市景观中的户外媒体广告趋势研究[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0(05).

改造设计规划 篇7

1 路径的选择

线路路径规划必须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结合山、水、田、林、路、村庄等自然条件通盘考虑, 科学选择路径, 合理布局。要充分考虑河流改道、山洪冲刷、山体滑坡、地基塌陷等自然灾害对线路构成的威胁和损毁。如果采用地埋线进行地下敷设时, 还要考虑尽量选择在地边、路边和渠边, 避开易受山洪、雨水冲刷的地方, 要避开集中堆肥和沤肥的场所, 考虑冻土厚度及地下其他电缆、管道和设施对线路的影响和破坏。要合理地选择T接点和新建线路的导线截面积, 尽量避免或减少迂回供电。

2 配电网布局的选择

中、低压配电网应合理布局, 接线方式灵活、简洁。宜采用放射状结构, 根据负荷需要逐步建设“手拉手”配电网。公用线路应分区分片供电, 供电范围不应交叉重叠。重要乡镇的主干线可选用绝缘导线。对于特殊地段、具有高危和重要用户的线路、重要的联络线路, 可实行差异化设计, 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线路宜采用单回路架设。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应根据负荷密度来确定, 一般中压线路供电半径城镇不宜超过3 km, 乡村不宜超过10 km;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城镇不宜超过250 m, 乡村不宜超过400 m。用户特别分散地区和偏远山区供电半径可适当延长, 但应采取适当措施, 满足电压质量要求。应适度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 重点开展新能源分散接入、配电自动化、智能台区、农村用电信息采集等试点建设。配电变压器应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安装。配电变压器应布置在负荷中心, 尽量把供电半径控制在400 m以内。一般采用柱上安装方式, 配电变压器底部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2.5m。对人口密集、安全性要求高的地区可采用箱式配电站。在有排灌等较大季节性用电负荷的村组, 尽量考虑设置母子配电变压器或可调容变压器。

3 勘测定位

勘测定位时, 一定要确保导线对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要充分考虑到定位误差、施工误差以及各种因素的加工误差、装配误差等, 对要求保证的安全距离应留有余地。沿街道架设线路时, 要注意档距尽量控制在50m以内。

配电变压器应尽可能安装在负荷中心或重要负荷附近, 且便于更换和检修设备的地方, 同时还应尽量避开车辆、行人较多的场所。位置选择前, 应对现有和未来10年内的负荷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和预测, 使配电变压器安装位置居于负荷中心。要选择能使该台区内低压电网的线损、低压线路的投资和消耗的材料最少的位置, 从而使低压供电线路投资最省, 电压降最小, 低压线路损耗最小。

410 k V配电变压器的选择

新装及更换配电变压器应选用S11型等节能配电变压器, 负荷变化较大时可采用非晶合金变压器。安装在高层建筑、地下室及有特殊防火要求地点的应采用干式变压器。在选择配电变压器容量时, 应按实际负荷及5~10年电力发展计划来选定。另外, 考虑到农村用电季节性、时间性强及用电负荷波动大的特点, 有条件的村庄可采用母子变压器或调容变压器供电, 以满足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用电需求。

5 电杆的选择

在选择电杆时要根据现场具体情况, 主要考虑导线架设后导线对地和建筑物的安全距离是否足够, 横担对相邻建筑物或其他设施的安全距离是否合格等。当架设双层线路时, 还要考虑上下两层导线间的距离及下层导线对地的安全距离是否符合标准;如遇跨越其他弱电线路及房屋、树木和柴草垛时, 还要考虑导线对其安全距离。一般电杆高度可用以下公式来确定:

式中L——电杆高度, m;

S——导线对地安全距离, m;

fm——对应于选择一档距导线最大弧垂, m;

h——横担至杆顶距离, 一般取0.15 m;

L1——电杆埋深, 一般取L/6, m。

城镇和人口密集地区的低压架空线路宜采用12m及以上混凝土电杆, 其他地区宜采用10 m及以上混凝土电杆, 梢径不小于190 mm, 防止车撞等原因意外断裂。城镇线路档距一般不宜超过50 m, 乡村线路档距一般不宜超过70 m。低压线路可与同一电源10 k V配电线路同杆架设。当10 k V配电线路有分段时, 同杆架设的低压线路不应跨越分段区。

6 导线的选择

导线截面积大小应根据电流指标与经济条件来确定。对于较长线路, 在满足电流以及电压降要求的情况下, 可使导线的截面积加大1~2级。

中压线路县城和产业聚集区, 主干线采用240mm2绝缘导线;分支线采用185 mm2和120 mm2绝缘导线, 最终成为主干网互连线路的分支线宜选用240mm2绝缘导线。县城城区和工业区周边的线路可用裸导线。重要乡镇和农业区主干线采用185 mm2或120mm2, 分支线采用95 mm2, 特别偏远地区可选用50 mm2裸导线。重要乡镇的主干线也可选用绝缘导线。

低压主干线路裸导线截面积应结合供电区域饱和负荷值选定。城镇低压主干线路导线截面积185 mm2, 分支120 mm2或95 mm2, 乡村低压主干线路120 mm2或95 mm2, 分支70 mm2或50 mm2。

城镇和人口密集地区、穿越林区低压架空线路应采用绝缘导线。

7 低压接户线及户表的选择

改造设计规划 篇8

华阴市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西岳庙是国家公布的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是华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往华山主峰的起点。西岳庙古建一条街位于西岳庙景区内,在西岳庙的西南侧,是一条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街区。

1 概述

1.1 西岳庙简介

1.1.1 西岳庙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

西岳庙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南距华山5 km,占地186亩,始建于西汉,发展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和扩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风格,是陕西省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其形制、布局和气势如同北京故宫,故素有陕西故宫之美誉,又由于其在五个岳庙中建庙时间最早、占地面积最大,因此还被称为“五岳第一庙”(见图1,图2)。

1.1.2 西岳庙现状概括

西岳庙是华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山文化的轴心。西岳庙建筑群的中轴线偏向西南,正对华山主峰,西岳庙南侧为亭子巷村,西岳庙门前广场向西为岳庙街。

1.2 岳庙街概况

1.2.1 岳庙街的区域位置

岳庙一条街详细规划的范围为西起华岳路,东至西岳庙前广场,街道全长700多米,现状道路宽度12 m,规划用地面积约4.5 hm2。

1.2.2 岳庙街现状概况

岳庙街位于西岳庙门前广场,其道路形成时间较长,现状即为斜向道路,沿街建筑形式具有传统民族特色,多为一、二层建筑。建筑与道路不是平行或垂直走向,而是与道路有一定的夹角,沿道路为错列式,称为“歪门邪道”,为岳庙街的一大特色。整个岳庙街区地形较为平坦,两侧现状用地大多为民居,少数为公共建筑(政府管理部门),如街道办事处、俱乐部,西岳庙邮电支局、商业局家属院、岳庙初中等等,沿街有少量建筑为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其余大部分建筑均为明清古式建筑,只是建筑质量较差,有一些已成为危房;同时在街区中还有少量文化遗址,有的有残留部分,有的已经完全损坏。用地性质较为复杂,有集体用地,农村私人用地,城市居民用地,政府用地等。

2 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和设计原则

2.1 指导思想

保护和整治是城市有机生长的一部分,是城市新陈代谢的过程。不可能完全割裂过去重建新城,若说保有历史的印迹来体现城市连续性,以现代人的生活需要来注入古建就是体现城市的间断性。我们这里所提改造不是单纯的改造,是与城市更新结合的改造。

1)传统风貌的保护——保护和传承街区的历史风貌、立体空间结构及整体景观和风貌,体现华阴市的地域文化特色。

2)街区格局的保护——保护和延续锯齿形的街区平面格局、多维复合的街巷空间,融物质环境与历史场所和民俗生活的保护于一体,展现街区传统风貌。

3)历史建筑的保护——保护原有古建特色自由生长的建筑空间和质朴素雅的建筑形态,对材料色彩等方面提出建筑保护和更新的具体办法。

2.2 功能定位

岳庙街要建成集购物、旅游、办公、展示和文化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商业步行街。

2.3 设计原则

2.3.1 整改方针

本着“整旧如旧”的基本原则,对该地段整改的方针为:该地段定性为传统风貌的商业步行街。保留恢复其传统风貌及内部结构,延续其原有的商业功能,立面整改尽量保留原有构件,新增构件风格与原有构件相统一,保持街区风貌的完整性。拆除搭建的危棚简屋,恢复原有天井或增设天井,改善采光通风条件。增加厨卫设施,使传统住宅适应现代的生活需要。

2.3.2 修复原则

1)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为景区内住户、单位的居住和经营创造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公共厕所,开敞的休闲场地,市政管线的通畅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工作人员的办公环境。

2)改善街道立面:处理好街道空间,丰富街景层次,保持一定的古建色彩和风格,设计传统店面招牌,控制沿街建筑高度在1层~2层,保持传统街道的轮廓线,充分体现旅游景区的特色。修建仿古建筑,丰富建筑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之自然成为整个景区的组成部分。

3)改善建筑质量:对于价值较高的建筑应采取修缮的手段加以保留,而对于已无历史价值的建筑,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要进行必要的改建或拆除。

3 规划布局

3.1 整体布局

西岳庙用地性质复杂,形成了以现状用地范围为主,道路两侧后退2 m为建筑红线,修建范围在8 m左右,根据具体情况做调整的修建方案,入口部分两侧以绿化为主,以两处对称点状建筑作为对称空间。中间设置一处天然石头,作为入口处的点睛之笔。

进入岳庙街中,两侧均以一两层仿古建筑为主,呈锯齿形布置,基本上以原住户用地范围为主,道路交叉口附近以转角建筑作为街区的延续,与岳庙街相连的路口用牌楼等形式作为界定空间之用,除详规中所规划道路外,根据现状又增加了多条次级道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的同时,也解决了过去不符合城市消防要求的问题,在末端石牌楼地区则以绿化为主,注重突出历史遗迹,沿街还有玉皇庙,娘娘庙等遗址,均通过绿化点缀修复或者立碑以文记等手段加以强调,使之整个街区更具文化特色。另外在街区中原有税务、邮电、银行等设施较为完善,不再另设。

3.2 道路设计

1)横断面——路面布局打破传统的横断面形式,采用一块板的形式,无上、下街沿之分。道路宽度按12 m确定,道路横坡0.8%。

2)纵断面——由于沿街建筑室内标高参差不齐,根据建筑室内标高来调整纵断面标高,尽量保证室内地坪高出室外地面。

3)路面结构——尽量保留原道路基础,路面铺设与古建筑的风格协调的石板路,除去以前的破旧路面和水泥路面,以使路面空间完整。

3.3 广场设计

在街道两侧增设几个小广场,铺设带草皮的硬质铺地,设一些石凳供人们休息,种植树木纳凉,可供居民休息聊天。靠近西岳庙的街道两侧对称布置两个广场,增设喷泉,成为进入西岳庙广场的一景。

3.4 入口设计

在连接城市主干道华岳路的地方设置牌坊等作为步行街的入口,大量的人流由此进出,不许机动车辆进入,入口处设灵活性路障或踏步,并设管理标志符号。由于它起着组织空间、引导空间的作用,街道形成了第二个没有屋顶的内部空间,既起到了框景作用,其本身也是街道空间中的重要景观,它是整个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见图3)。

3.5 建筑平立面整治

1)平面设计:岳庙街中每户均是原地安置,大小不变,但是均为“前店上宅”或者“前店后宅”,每单元基本上后退红线2 m,这种布局既满足经营管理上的方便,也能满足居住行为的私密和安静,厨卫等设施也考虑在其中,既符合传统建筑的风格,又能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锯齿形凹进部分自然形成港湾,成为商业经营的集散之处。

2)立面设计:岳庙街建筑以仿古形式出现,硬山坡屋顶,1层~2层不等,高低错落,形成较为丰富的天际轮廓线,整个建筑风格为青砖灰瓦,木制窗户,屋顶门窗等部分采用仿古形式的构配件,例如屋脊挂落等。青砖灰瓦坡顶的形式延续了传统建筑的古朴风貌。

4 结语

在本次改造规划设计中,始终把握历史与现代能密切结合的原则,做到两者兼顾,不忽视任何一个方面,从而使历史的传统风貌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并且保留下来,维持了街区原有的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周金萍,王冉.MATLAB6实践与提高[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

[2]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晓鸣.新时期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思考[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2.

[4]单霁翔.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5]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改造设计规划 篇9

1 农村电网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村电网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来说:第一,农村电网的结构相对薄弱。农村电网大都是辐射网,供电范围比较小且负荷转移的能力比较差,供电的可靠性比较低,出现事故或者进行检修时的停电范围相对较大。第二,电能的质量偏低,线损率相对较高。随着农村电网的用电负荷不断增加,又因为现有的中压的配电网存在着回路数较少,导线较细等问题,导致农村电网的电能质量偏低且线损率相对较高。第三,设备陈旧。目前,我国农村电网所使用的设备大都比较老旧,降低了农村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威胁到了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第四,电气化的水平相对较低。虽然这些年来,农村的电气化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是,相较于城镇居民来说,电气化的水平依然比较低。第五,缺乏进行综合管理的意识和水平。电工的素质和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第六,缺乏长远的规划。由于长远规划的缺乏,目前农村的电网设计不合理,增加了农村的电网损耗。第七,缺乏资金。我国农村的人口众多且分布广泛,农村的电网改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2 对低压电网进行规划设计的原则

2. 1 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型号和位置

第一,在选择变压器的容量时,应该进行科学的计算和分析,以5 ~ 10 年内农村电力的发展计划和实际的负荷为依据进行选择。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农村的用电负荷会根据季节和时间变化的特点。第二,在选择变压器的型号时,应该关注市场上的新材料和新工艺,采用最适合的变压器。第三,在选择变压器的位置时,应该考虑到农村的用电特点,并避开危险地区,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到未来的变化,尽量避免重复性的建设。

2. 2 选择低压配电线路的路径、供电方式以及导线截面

第一,针对配电线路的路径选择,必须要结合农村经济的发展计划进行设计,不仅要方便农民的使用,还要考虑到施工以及之后的运行和维护问题。第二,针对农村的供电方式,可以使用 “三条线”的供电方式,根据不同地区的负荷需求设计低压电网的结构,针对不同的用电领域,设置相应的用电价格。第三,要以用电负荷为依据选择不同的导线截面,在进行选择时还应该考虑到用电负荷在5 ~ 10 年内的增长和变化,与此同时还必须要满足相应的机械强度、电压损失等条件。

2. 3 选择三相负荷的接入方式

三相负荷的接入方式对于电能损耗以及中性点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对低压电网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尽量保持三相负荷的平衡。要保持三相负荷的平衡,关键就在于选择三相负荷的接入方式,在进行接入时,要对所有的负荷点都进行三相引入,并将负荷调整到平衡位置,这样的做法会降低线路的损耗,提高电压质量。

2. 4 选择电网安全的保护方式

首先,要对电网进行防雷保护,由于农村电网的绝缘等级相对较低,因此,农村电网在雷雨天气很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导致断路器的跳闸,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降低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因此,要加强电网的防雷保护。雷击一般分为两种,即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直接雷击指的就是雷云会对地面上的物体进行直接放电,而感应雷击则是指雷云在对地面放电的时候,会因为电磁感应产生电动势冲击电网的送电线路。因此,在对低压电网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加强防雷保护,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2. 5 无功补偿

所谓的无功补偿,指的就是各级的电力网络以及输电配电设备在送电过程中都会消耗一些无功功率,因此,为了减少传输过程中的无功功率的消耗,应该在电网中配置无功补偿的设备,进行分级补偿。首先,应该将总体的平衡与局部的平衡结合起来,尤其要以局部的平衡为主。其次,要将用户补偿与电力部门的补偿相结合。此外,还要将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结合起来,主要是以分散补偿为主。最后,要将调压和降损结合起来。

3 农村电网改造的相关技术措施

3. 1 合理安排网络布局,统一规划

在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时,首先应该合理安排电网的网络布局,使其趋于合理化。因此,在进行农网改造时,应该对电管站的综合物价以及线损承包进行综合考虑,使电网的网络结构更加利于对线损进行测算和考核。此外,在对电网的供电方式进行勘察设计以及论证时,应该对电网进行统一规划,避免因为迂回供电或者线型的选择不当导致电网内的线损过大。

3. 2 对变压器的位置、容量以及型号进行合理选择

在进行变压器的选择时,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变压器进行合理地选择。在对变压器的位置、容量以及型号进行选择时,不仅要考虑电网的现有负荷,还要考虑到未来五年内可能会增加的农业用电、照明用电以及乡镇企业用电所带来的负荷变化,对变压器的容量和数量进行合理选择。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当地的用电实际,根据用电负荷之前的增长速度对5 年后的高峰负荷进行预测,并结合政府的具体发展规划来选择容量和型号。

3. 3 相关设置的安装

在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时,首先应该安装变压器的台架,其次还要安装跌落式的熔断器,此外,还要安装避雷器和接地装置。在进行农网改造时,要使用台架将变压器固定在电线杆上,与此同时,还要在变压器的高压柱头上安装防尘罩并悬挂相应的警告牌。除此之外,还要在变压器的低压侧和高压侧安装上熔断器。另外,为了防止雷电事故,还要安装上避雷器和接地设置。

3. 4 加大电网中无功补偿的力度

农村使用的低压电网指的就是十千伏的电网,在十千伏的电网中,全部线路的损耗大都是由变压器造成的,而由变压器引起的损耗主要有铁损和铜损两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变压器的铁损。在进行无功补偿的时候,应该根据变压器容量的10% 进行无功补偿。此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用电负荷也随之不断增加,再加上负荷的季节性比较强,在用电量比较集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因为变压器的过负荷导致变压器被烧坏,因此,要加大电网中无功补偿的力度。

3. 5 合理选择农村电网安全的保护方式

在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时,应该合理选择农村电网安全的保护方式,保证用电安全。因此,必须要确立中性线是一种带电体的概念,避免中性线触电事故的发生。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家中使用的电器也越来越多,导致了电压电网中的用电负荷随之不断增加,很容易出现停电事故,低压的线路停电之后,电动机就会因为惯性转动和励磁变成发电机,反而向线路中送电,导致中性线通电。

3. 6 简化电压的等级

电压电网的布局大都是放射状的,一般都是采用单向供电的方式,在小城镇以及人口密集的农村很难保证安全的间隔距离,因此,要增加配变容量,与此同时,还要采用开环运行以及环网设计的方式,以此来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以及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还可以在相邻的两个配电变压器的低压干线间装置一个接电箱,方便负荷的调整。

3. 7 选择合适的电能表和接户线

低压电网中的接户线大都是使用BVV的铜芯导线,与此同时,还要根据户数来选择接户线的导线截面,以此来保证三相负荷的平衡。至于电能表,一般来说都是采用一户一表的形式。只有根据实际的用电状况选择合适的电能表和接户线,才能够降低用电事故的发生,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研究低压电网中的问题以及对低压电网进行规划设计的原则,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技术措施。我国的农村人口众多,且村落的分布比较广泛,要对农村的电网改造是一项宏大且复杂的工作,而低压电网又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要重视低压电网的规划设计,避免进行重复性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梁建芳,施桥.农村低压电网改造规划与设计技术论析[J].管理观察,2011(18):201.

改造设计规划 篇10

1. 农村电网中的技术参数分析

在进行10k V农村电网的改造之前要对于农村电网的技术参数进行分析, 以确定电网是否可以承受20k V的电网变化。在农村电网中, 主要的电压损失中, △U%与U2是成反比的, 10k V农村电网中最大的输送功率P=3V2UIco-sφ, 所以如果在农村电网的建设中, 保证电流和功率因数都不发生变化, 功率与电压是呈现正比的关系。同时我们假设在农村电网在进行升压的前后输送功率数值不变, 就可以发现功率的损耗△P=3I2R, 所以就可以证明在农村电网的电压升高之后, 通过的电流就会变小, 其中电网的功率损耗也就和I2呈现正比关系。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 当农村电网的技术参数发生变化时, 从10k V变为20k V以后, 其许多其他的技术参数也发生了变化, 所以在农村电网进行改造之前, 需要对于改造区域的参数进行测试, 以确保当电压升高的时候, 不会引起电网整体瘫痪, 提升电网的应用效果, 更要确保电网的使用安全。

2.10k V农村电网存在的问题

2.1 使用时间过长

在农村现有的电网中, 大部分是10k V农村电网, 这些电网的布线一般使用年限都已经很长,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老化问题, 从而导致整个电网的网线强度降低, 不再能满足农村的用电需求, 也会很容易在输送电的过程中引起问题出现。

2.2 电网线路规划问题

在农村的10k V农村电网进行布线的过程中, 由于进行布线的时间较为久远, 人们在布线之前并没有对于电网线路进行合理地规划, 所以就导致现在农村电网的接线复杂, 很容易出现各种电线缠绕在一起的问题, 影响用电过程的安全。

2.3 防雷接地设计不合理

在农村电网的布设过程中, 施工人员并没有对于防雷以及接地进行合理地规划设计, 所以就导致现有的10k V农村电网, 在雷雨天气很容易出现跳闸现象, 严重影响用户用电感受, 还会影响用电安全。

2.4 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在进行农村电网的铺设中, 需要对于不同区域进行不同地规划, 但是大多数的农村电网并没有依照环境, 对于电网建设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 所以就很容易导致电网容易受到环境影响, 出现短路等现象。

3.10k V农村电网改造为20k V的可行性分析

依据农村电网的工程技术指标比较判定, 可以看到:如果20k V线路比10k V线路在投资时只会增加约35%的成本, 而作为农村电网配电变压器和开关等设备的投资总增加30%~40%的造价成本。如果只从我国现代发展的需要来考虑, 农村这种电网的总体投资效益和供电质量来进行比较, 在农村改造电网时可以选用20k V作为改造农村电网的方案之一来使用, 应该值得对农业电网的供电方式来大力推广。目前, 大多是采用选择20k V的电网。

4. 改造具体实施方法

4.1 10k V农村电网改造依据

近些年,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越来越高, 农村原有的10k V农村电网供电效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所以进行电网改造可以更好的改善农村电网的现状, 提高电能的利用率, 并且改善输电质量。在对于农村电网的改造过程中, 使用的10k V的高耗能变压器, 所以如果进行电网改造, 还可以很好地降低电能损耗。

4.2 电网设计标准

在进行10k V农村电网改造施工的时候, 需要对于电网中涉及到的所有材料进行严格地检查, 避免出现不合格设备影响农村电网安全。在进行电力线路的导线选择时, 要注意选择使用年限更长, 更加适用于电网改造区域环境条件的材料。依照进行电网改造区域的自然环境、用电需求合理地选定电网设计的标准。

4.3 10k V农村电网改造时候注意事项分析

(1) 20k V过电压保护。在进行电网改造的时候要注意对电网进行保护, 整个电网并非是直接接地系统, 所以要在中性点进行消弧线圈的设置, 最好可以接一个30W的灯泡, 以减少电网过压现象的出现。

(2) 设置防雷措施。在电网中要采取避雷针进行避雷保护, 对于接地区域也要重点进行关注, 确保铁塔等部分合理进行接地处理, 以保护用电安全。

结论

在10k V的农村电网建设中, 进行铺设之前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 可以有效地减少10k V农村电网铺设中出现的问题, 并且随着各种电学技术的出现, 在10k V农村电网铺设的时候, 引进先进技术, 可以更好地维护10k V农村电网的建设安全, 并且可以提高电网建设的时间, 同时保证不会对于电网质量造成影响。

摘要:10kV电网在农村占据了很大的市场, 为农村电能的运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人们用电量的提高, 10kV农村电网已经开始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 在使用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问题。本文主要对于10kV农村电网的改造升级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10kV,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陈亚.郓城县农村电网改造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5.

改造设计规划 篇11

关键词:高速公路;绿化改造;景观

中图分类号:S7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3-0059-04

1背景

汉宜高速公路是湖北武汉与宜昌之间的公路交通大动脉,也是沪渝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汉宜高速通车后,在高速公路两侧栽植了10~50m宽的绿化林带。经过多年的生长和养护,两侧意杨和水杉林带已形成江汉平原上长长的绿色通道,为平原上的农田路网镶崁上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随着社会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原来简单绿化已不再适应新时期高速公路绿化规范及景观要求;杨树已进入近熟林和过熟林阶段;病虫害时有发生;沿线林木配置简单粗放,对高速公路的营运逐渐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汉宜高速的绿化予以改造十分必要。

2环境特征

2.1自然条件

(1)气候。本项目区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h,全年平均气温15.4~17℃,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温度多变,秋季温度下降迅速。

(2)降雨。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多,冬季少。适宜的气候、优质的土壤为各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3)植物。路线所经区域植物种类丰富,除大量意杨林和水杉林外,主要乔灌木有苦楝、泡桐、樟树、杜英、乌桕、臭椿、马尾松、油茶等树种。

2.2文化特征

汉宜高速途经湖北省域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地区,楚文化、三国文化、巴人文化等多种文化沿线交汇、交融,文化底蕴极其深厚。

3规划原则

3.1安全第一的原则

该公路经过长期的建设和管护,各项交通设施比较完善,绿化改造必须在充分考虑并保护现有公路交通设施基础上进行;高速公路,顾名思义,交通运输是其首要功能,绿化改造必须服从、服务于有利行车安全这一总原则,在固坡护堤的同时,避免绿化改造后期给道路带来安全隐患。

3.2可操作性原则

本次绿化改造规划是在原有绿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而非新建。需要对沿线植物进行详细的调查,保留该保留的植物,并详细标注保留植物的路段坐标及具体位置;该道路全长278km,因线路较长,投资较大,不可能一促而蹴,需要在一次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分期分部实施规划,以确保道路景观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同时,在绿化改造规划上,还应充分考虑在确保道路正常营运的前题下,做好工程的施工规划,让规划不止美在纸上,更重要的是安全科学地落实到地中。

3.3可控性原则

植物不同于道路硬质景观,它有一个生长完善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植物,其生长习性、树高、冠幅、产生的绿化景观效果各不相同,规划时,在各新栽植物之间、新栽与原有植物之间的配置上,应有较强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绿化近期和远期效果合理可控。

3.4文化性原则

该高速公路是湖北省域经济和旅游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交通走廊,是国家近期布局的长江重庆-上海经济带在我省的重要通道,是展示湖北重要窗口,在绿化改造规划上,除必须考虑的生态环保外,更加应该注重和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设计亮点。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在三国文化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沿线景观资源十分丰富,虽然狭长的空间不足以展现,但应充分发挥主要景观结点的点缀和引导作用。以点带面,全面宣传并促进湖北旅游业的发展,展示荆楚之地,鱼米之乡的文化底蕴。

3.5经济性原则

以大尺度景观为基本格调,以可视范围为重点,造景与借景相结合。在植物配置上,结合高速公路环境特征,选择以有一定抗汽车尾气、灰尘及耐瘠薄的乡土植物为主,利用与改造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衔接,便于后期管护,以合理成本获得最佳效果。

4现状分析

4.1有利条件

(1)基础良好。汉宜高速公路路界之内的绿化和线外林带经过多年的生长,已融为一体,形成了一条绿色廊道。特别是夏季绿量大,为司乘人员提供了难得的舒适环境。

(2)行式多样。针对多种绿化地段:中分带;站区、所绿化;边坡生物防护等,采取了多种绿化形式和养护措施,丰富了绿化内容,展现了良好绿化路容景观形象。

(3)特色鲜明。尽管该绿化规划较为粗放,但在特色营建上,还是有所考虑,水杉是湖北省省树,在道路沿线绿化中大量种植,体现了湖北的地方特色;行驶在高速公路,农田林网交织,线内线外景观交融,一幅幅江南鱼米之乡的画卷跃然在大地上,特别是互通区,成为体现沿线文化景观亮点。

(4)空间充备。坡脚的加固,为绿化创造了更多的空间;沿线大部分路段,利用废弃的混凝土块料,对路基挡墙进行了加固处理,减缓了路堤边坡坡度,稳定了边坡,扩大了可视植物种植面。有利于沿线植物景观的营造[1]。

(5)底蕴深厚。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公路沿线高效农业、农田林网、城乡工业开发区、新农村建设等都得到了良好发展,沿线所经市、县,楚文化、三国文化底蕴浑厚,为本项目建设创造了更多的规划及组景、借景的源泉。可以极大地丰富沿线景观。

(6)经济基础良好。公路管理单位经过多年经营,资本积累逐年扩大,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财务支撑。

4.2不利条件

(1)沿线隔离栅外侧通道的绿化主体是意杨林带,在部分路堤较低地段,尤其弯道内侧,意杨树冠已经沿伸至路面,挤占车行路面,影响司机视线,给行车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

(2)高速公路车流量大,速度快,绿化施工和正常营运存在矛盾。

(3)高速公路建成早,原来的建管措施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部分路段路权不清,难以改造,给整体效果带来影响。

(4)植物老化已成隐患,公路沿线绿化大部分树种是意杨。由于意杨为速生树种,按用材林分级标准,造林10~12a为近熟林,13~15a为成熟林,16a以上为过熟林。沿线大部分路段的意杨已进入近熟和成熟林阶段,步入砍伐期。再加上意杨病虫害较多,一旦虫蛀空心,容易被大风折断。虽然可以采取一定措施保留部分意杨林带,但大范围的砍伐不可避免。

(5)公路绿化权属体系不够完善。虽然汉宜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已成规模,而其林地产权较大部分不属公路路权范围,隔离栅外大量乔木是意杨林带,因林地权属问题,在利益驱使下,终将被砍伐更新,届时路侧绿化将残缺零碎,绿量稀少,景观凋零。

5改造方案

5.1改造目标

全线绿色通道植物配置结构合理,可实现持续发挥生态、防护、美化功能,消除因绿化带来的安全隐患。在突出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同时,实现路侧景观与线外自然景观的协调融合,展现道路沿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新成就。

5.2填方路段边坡绿化改造方案

5.2.1低填方路段

将隔离栅与路面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6m的填方段均纳入本类规划。

此类路段的意杨距路面较近,对行车构成安全隐患,必须更新改造。逐步缩减现有意杨所占空间,扩大路权范围内的绿化种植面积,最大限度地建立路权范围之内的绿化体系。方案如下:①砍伐隔离栅外侧第一排意杨(保留水杉和常绿乔灌木),腾出更新植物生长空间,在原地补植常绿乔木,更新品种根据立地条件可选择香樟、广玉兰、女贞、杜英等,作为较持久的绿化背景,其间可按景观需要点缀落叶开花乔木。②砍伐隔离栅内意杨,改种低矮灌木,消除安全隐患。③边坡种植观花或观叶灌木,常绿和落叶品种交叉,形成带状景观。④坡面较宽路段,可在坡脚挡墙上种植灌木(或小乔木)搭配。

5.2.2高填方路段

将隔离栅与路面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6m的填方段均纳入本类设计。

此类路段路堤较高,路侧绿化带距路面较远,对行车难以构成危险,故不做大量处理,改造方案如下:①护坡道栽小乔木,以常绿为主,落叶树作景观点缀,主要解决冬季景观单调的问题。②土路肩栽开花灌木,形成带状景观。③坡面混播多花木兰和白三叶草籽,兼有护坡功能。

5.2.3绿化断链路段

沿线有多处路侧长距离无乔木和线外林带的地段。改造方案如下:若路外环境较差,则补植乔木作遮挡处理;若线外景观良好,则作通透式处理,只在路侧以开花小灌木为诱导,坡下间隔以乔木组团种植,为中景点缀,构成近、中、远相结合的大画面。

5.2.4零填方路段

有些路段紧靠村庄,或因坡脚增设挡墙后抬高了坡面,形成零填方形式的路外种植地,整个坡面大部分已进入视线范围之内。此路段适当敞开路侧观景空隙,将线外景观引入视线,做景观节点细部设计处理,以植物为景观元素,构成管理粗放的小景点,提高全线的景观水平。对于外环境背景较差的,作遮挡式密植处理。

5.3挖方路段边坡绿化

5.3.1土质边坡

此类边坡以生物防护为主,采用坡面播撒紫穗槐或多花木兰种子,以常绿小乔木为点缀,有条件的在边坡顶上加植开花乔木。

5.3.2采用工程防护处理的边坡

本类边坡以片石墙面进行防护,植物稀少。改造方案如下:①挡墙上沿植云南黄馨。②坡面以草本植物作防护种植。③若坡脚平台较宽,构筑浆砌片石种植池,植花灌木。

5.3.3岩石边坡

此类边坡较少,坡陡,坡脚以高挡墙作防护处理,挡墙与岩石之间留下较窄的种植空间。改造方案如下:①挡墙背后可种植空间回填种植土。②以云南黄馨镶边种植,小灌木自然式种植点缀。

5.4互通立交区

互通立交区按以下基本思路进行改造规划:①尊重地形,巧妙布置,因形就势,能水则水,能坡则坡。②尽量保留原有乔灌木和种植形式,添加自然式植物群落,疏密相间。③增加乔木,扩大生物群落。④结合地域特色和当地文化,强化文化特色。

仙桃互通改造方案:保留现有种植格局,用樟树、桂花、水杉等沿着水体进行点缀。沿匝道坡面、坡脚片植紫叶碧桃,点缀“仙桃”地名由来的动人传说。

潜江互通改造方案:保留现有水体,改变水边和坡脚规则式绿化为自然式种植,三五成群,增加水杉及常绿植物点缀。突出体现“潜江”植物王国活化石——水杉的故乡

丫角互通改造方案:该互通是通往古城荆州的互通,现有洼地改造成湿地景观,用吸尘能力强的植物形成片林作防护分隔。圆形匝道围合区的水沟扩大成水塘,改造成自然式水景。在植物色块图案上,注重将楚文化如编钟图案的引入,点缀荆州古文化城市名片。

安福寺互通改造方案:该互通是通往枝江的互通,互通内樟树片植较大,为纯林布局,改造增添紫花泡桐和梨、李及杨梅等在当地较有特色的观果等乔木灌木,以体现和突出地域特色。林缘以地被植物做自然化处理。

5.5停车区、服务区

沿线停车区、服务区数量少,因建成时间较早,受当时理念限制,占地面积小,绿化用地少,绿化遮掩更是缺乏。改造方案如下:①现有绿地增植乔木,起到隔离防尘作用。②条件允许的地方,构筑种植池,植高大乔木,创造遮荫空间。③以孤立式乔木与围护性群植灌木相搭配。

5.6植物配置

高速公路的景观是处在高速行车的动态情况下被司乘人员所欣赏,景观构图以大画面、大色块为佳[2]。规划减少落叶植物种植比例,增加常绿植物的选植,增加开花植物和四季叶色变化植物的配置,调剂沿线景观。

在种植尺度上的控制:①乔木种植间距5~6m。②路侧景观变化不宜频繁,景观布局要延续5km左右距离再做变化。③尽量考虑植物的多样性。

6对高速公路绿化改造规划的启示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从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实现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到2014年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2万km,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高速公路系80~90年代所建,局限于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绿化行式比较简单,管理比较粗放,不太适应新时代要求和发展,亟需改造,通过汉宜高速公路绿化改造规划实践,我们总结高速公路绿化改造应注意的问题如下,以资借鉴:①严格遵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1997,确保高速公路行车通顺、视线通畅,消除隐患,保障行车安全。②充分尊重现有绿化基础,在充分进行现场详细现状的基础上,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注重并突出近期与远期效果的有机统一。③充分展现地域文化。高速公路是一个省、市、县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宣传及展现一个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特别是在景观结点的组景上,注重文化特色的揉合,体现设计特色,同时,对互通区附近,存在的历史文化景区或景点,起到点缀和引导作用。有力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④绿化设计更应因地制宜,结合立地条件,多措并举,充分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发挥生物护坡、立体绿化功效,应绿尽绿,将绿地率最大化。并针对不同的绿化措施,制订完善、补缺、更新等养护方案,提高全线绿化质量和路容整体景观形象。⑤在道路景观组织上,做到张弛有度,开合有致。善于将线外能体现当地经济建设、生产特色或优美景点通过借景方式,组织到道路沿线景观之中,将不美观的地方,通过绿化遮挡的方式,进行屏蔽,以增加道路景观的丰富性,做到绿化有界,而景无边。⑥在植物选择上,针对高速公路特征,选择以有一定抗性、后期管理粗放的乡土植物为主,注重乔灌草的有机结合,常绿与落叶的合理搭配,力求在品种多样化的前题下,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景观效果。⑦注重尺度的把握。高速公路,里程较长,皆是一晃而过的动态欣赏景观,构图不宜过于零碎,应采用大尺度的方式来完成。但也不宜过于单一,避免司乘人员视线疲劳[3]。

总之,高速公路绿化改造规划不是一门简单的种植设计,而是集科学、艺术、文化、生态于一体的一项综合性工程,只有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起道路沿线经济、文化发展的符号,因地制宜,推陈出新,综合利蔽,才能创作出特色鲜明、无愧于时代的精品杰作。

参考文献

[1]薛春泉.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探讨[J].广东林业科技,2012,28(2):9699.

[2]张国育.连霍高速公路商郑州段绿化改造[J].河南林业科技,2008(9):1819.

[3]陈尖,黎明.浅析营建生态景观林带的效益和设计路径[J].广东林业科技,2012,28(4):7073.

改造设计规划 篇12

哈尔滨文庙 (现为省民族博物馆馆舍) , 始建于1926年, 落成于1929年。现占地2.3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为5674平方米, 由政府和中外人士募捐集资73万余银币修建的。当年由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题写碑记, 是我国解放前最后建造的一座孔庙。是哈尔滨市唯一的仿清代建筑风格古建筑群, 是黑龙江省文化品味最高的旅游资源之一, 具有特定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2 现状分析

本项目位于哈尔滨南岗区南通大街和宣化街交叉点上的文庙街,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的院内。规划边界为文庙建筑红线外30米范围, 改造面积约2万平方米。规划用地现状分析如下:

2.1 激活历史资源:

规划项目处在文庙、极乐寺、普照寺及哈尔滨游乐园历史渊源相近的三点一片的历史文化旅游区域中, 处在激活历史资源, 弘扬民族文化, 丰富创造城市新中心的背景条件下。

2.2 改善生态环境:

文庙周边被随意搭建的其它用房大量占用, 杂草丛生, 生态环境差, 脏乱零散的环境使文庙内外风貌极不协调, 严重破坏了景观的整体环境, 已失去了昔日文化殿堂的雄伟壮观。

3 设计理念

3.1 生态理念———植物

在继承先人“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基础上, 规划采用生态设计方法, 以植物景观要素为主, 文化景观要素为辅, 设计上突破传统植物造景理论框架, 力求利用多样的植物种类和复层的植物结构来改善文庙周边生态环境。

3.2 文化理念———文化历史

在挖掘地域历史文化, 构建文化传承新景观的背景下, 通过文庙场所精神和地域特色的解读, 运用景观规划展现中国古代文化和孔子思想精髓。

3.3 市场理念———仿古商铺

在最大限度改善文庙生态环境和创造生态效益前提下, 根据周边环境条件、绿地结构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结合建设仿古商铺。以商业的繁荣带动文庙周边的人气, 提高文庙周边绿地的利用率, 满足游人的需求, 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

4 设计内容

规划以孔子教人学的“六艺”为主要内容和“无状元门”为主要特色, 运用植物、雕塑、空间等景观要素构建杏坛礼学、琴乐流金、箭射追梦、战车述古、画笔生花、古人计数六个景观结点和影壁猎奇、古塔颂德两个特色空间。

4.1 主要景点

4.1.1 杏坛礼学———礼:

此景区以孔子教人礼学为构思来源, 以树阵作为杏坛的表达符号, 树下阵列着整齐的花坛、绿篱并附以仿古座椅, 前置孔子执书雕塑来共同营造古朴、庄重的休闲空间, 当游客驻足于此, 在树木的浓荫下跨越时空来感受孔子礼学的场景。

4.1.2 琴乐流金———乐:

场地内构建了以古代乐器代表的琵琶雕塑的观赏空间, 通过自由流畅的道路将其与上下空间贯穿起来, 同剪型的灌木色块、五彩缤纷的草花和早春花灌木连翘一起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4.1.3 箭射追梦———射:

提炼弓箭构形应用于道路、场地的平面和立体设计中, 体现传统与时尚的设计思想。为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 临近道路处以花坛群来组织入口开敞空间, 经过自然的植物带进入“箭柱题字”空间, 孔子名句跃然柱上, 同时立面的弓箭雕塑在另一个空间与其的遥相呼应来表达射箭技艺的主题, 同时让游人默读孔子名句来领略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思想。

4.1.4 战车述古———御:

御 (驾车) 以战车难驾御和设计最复杂。设计选用古代战车雕塑来表达主题。在此区划分战车雕塑空间和入口停留空间两部分。

4.1.5 画笔生花———书:

设计以古代书画为主题, 将用于书法绘画中文房四宝中的砚运用假山石表达于此, 并在铺地中央设计大型莲花浮雕。以期通过层峦叠嶂, 浑然天成的假山砚台和栩栩如生的石莲花, 来展现我国古代书画艺术。

4.1.6 古人计数———数:

古代人计算方法作为此景点的构思来源, 为展现两种不同时代的计算方法分划两个大小不一的空间, 同时划分动静两类空间, 大空间中央立古代算盘石雕, 以游览观赏为主, 小空间平铺绳扣雕塑, 兼为座椅, 为游览者临时休息的静态空间。

4.1.7 影壁猎奇:

因哈尔滨修建文庙为民国年间, 帝制废除, 没有状元推影壁修正门。故哈尔滨文庙未开正门, 只开侧门。影壁墙的赫然而立成为哈尔滨文庙一景。

4.1.8 古塔颂德:

此景区为一入口景区, 根据周边环境条件、绿地结构和经营收入的需要划分为入口景观区和仿古商铺区。

4.2 交通组织

规划区域内设置二级道路, 主路2.5米宽联系各个景观结点, 支路1.5米, 辅助主路交通。为满足观光需求, 在入口东侧设置停车场一处, 并将原有入口集散空间拓宽, 适当位置辅以休息座椅, 以满足游人停留需求。

4.3 种植设计

结合文庙所孕育的历史文化及区域气候特点, 设计上以传统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思维, 运用现代的植物群落种植的手法处理好花木与建筑, 红墙, 山石, 铺装的关系。植物品种上与文庙庭院内植物种类相呼应, 乔木选用紫椴, 油松, 旱柳为基调树种, 花楸, 红皮云杉, 红松为辅助树种点缀。花灌木主要选择紫丁香, 榆叶梅, 连翘, 黄刺玫等。特色景区根据主题选用火炬树、桧柏等树种。

5 结论

项目设计通过景观营造达到历史文脉的延续和继承, 实现过去和未来的衔接, 使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有机融合。改善文庙周围环境, 提高文物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满足现代人对环境的要求。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梁思成, 林洙.凝动的音乐[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8, 4.

[2]顾坚.城市特色对城市规划的影响[J].岳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 3.

[3]王向荣, 林箐.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J].中国园林, 2003 (1) 5-12.

上一篇:希腊古典文明论文下一篇:采访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