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2024-05-22

爱心是一个城市的灵魂(通用3篇)

爱心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篇1

情感教育是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学生通过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不仅能提高审美能力, 还能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形成创新意识, 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协调发展。情感教育自然而然会贯穿于美术课堂教学, 可以这么说, 美术教育即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核心又是爱心教育, 所以还可以说, 审美和爱心教育是美术教学的灵魂。本文就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入审美和爱心教育作一些探讨。

一、美术课教学中要突出审美和爱心教育

美术教育应该“授业”, 教会学生一些创造美的技能, 还要“传道”, 进行审美和爱心教育。这一点应该是美术同行们都认可的。实施审美和爱心教育, 美术课堂有着优越性。美术课程内容非常丰富, 存在着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许多不同的课程类型。成功的美术课应将审美和爱心教育教学贯穿于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美术课不单是一门学习技能的学科, 而且是一门强调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人文学科。我们应该认识到, 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将来并不是从事美术专业的从业人员, 他们是一个个有着个性特征的即将走进社会的成员。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他们变得更富于创造力, 有审美情趣, 并富有爱心。教师要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 针对美术作品和学生生活体验的实际, 凭借有效的教学手段, 把自己和作品的情感传达给学生, 让学生体验对生活、社会、自然的热爱情感, 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只要我们把美术教学与爱心教育相结合, 把育人放在首位, 让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的教育, 并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 就一定能为祖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二、要通过有效途径实践审美和爱心教育

审美和爱心教育要靠教师自觉的意识, 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 当成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 利用美术课程资源去熏陶学生, 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往, 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得到审美和爱的情感体验。

实现审美和爱心教育,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途径:

途径之一:要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

多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 加以引导分析, 让学生学会欣赏, 在美术作品中学会审美。让学生与优秀艺术品对话, 促使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并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

我在上《雕塑》一课时, 尽量收集一些雕塑工艺品, 然后精选一部分有侧重地进行讲解。通过讲解,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了东汉古墓文物的陶制品、秦陵仪容威严的兵马俑、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岁月和莫高窟精美的彩塑。雕塑后面的故事, 雕塑所具有的外在形式美, 深深吸引了学生。随着学生对高超技艺的惊叹, 他们的对雕塑作品认识程度加深了, 爱国主义情感也增强了。

途径之二:要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去表现对爱的体验。在一个是“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 我设计了一节以《妈妈的节日》为题的绘画手工制作课。从开始让孩子说妈妈对她们爱的倾注、妈妈的辛苦等事例, 引到“三八”妇女节你要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然后我要求学生用作品的形式制作出来, 让妈妈看到。通过这堂课,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学生的妈妈后, 产生了不错的反响, 深化了学生对父母感恩的情感。

途径之三: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美术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爱惜纸张、不随地扔纸、妥善保管自己的用具、正确使用美术用具、不浪费、不损坏等等。这些好习惯不仅是学习的习惯, 也会对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好习惯的养成将伴随他们一生, 甚至会引导他们成为健康、文明、向上、有道德的人。

途径之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美术课堂上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使他们通过积极的课堂学习, 感受到教师的爱, 同学之间的爱。

在美术教学中, 要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尤其对于个别美术素质不佳的学生, 或是身心有缺陷的特殊生, 应多设计让他们参与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长处, 教师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给予鼓励。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对美术怀有强烈的渴望, 但又害怕被嘲笑, 不敢大胆的表现自己和发表见解。所以, 在美术教学中, 不要忽视他们在美术表现中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行为, 寻找一切机会表扬、鼓励他们,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可能有的学生在一、两次活动中还找不到自信, 教师更应该用爱心包容学生的表现, 循循善诱, 逐步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感受到关爱, 就会很幸福快乐地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

途径之五、教师善于正确的评价。教师往往重视对教学的引入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而忽视对学生习作评价方法的优化。小学美术教学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旨在培养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审美能力。“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的肯定的评语能使学生增加学生的信心和热情。评价不仅仅表现在作业上, 在教学活动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两者结合的评价形式, 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一方面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技能进步, 另一方面也要肯定学生爱的思想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使教师的肯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正能量。

总之, 小学美术课应该充分重视审美和爱心教育, 通过有意识的审美和爱心教育, 促进学生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 培养出有艺术涵养、美好生活态度和良好思想品德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

爱心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篇2

--------------新开中学教师论坛发言材料

我认为做一名好教师,要具备的条件很多很多。一个教师应该具备责任心和爱心。教师应把责任心与爱心带到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一个老师的责任心是最重要的。责任心对教师而言,是师德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师德的外在表现。教师的教育责任心,体现在对待教育事业、对待学校、对待学生的工作态度与教育实践中,体现在自身的教育业绩中。没有教育责任,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我们教师来说,一届学生未教好,还会有下一届,还可以重头再来;而对于家长,只有一个孩子,根本不可能重头再来。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百分之一,可对于家庭来说他就是百分之百。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就对我们报有希望。我们要想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社会的赞誉,实现学校的发展和老师的自身价值提升,就必须把我们的责任心分解在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的日常教学每一个细节之中去,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手中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成功。

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去掉高高在上的架子,从学生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关心学生,爱护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歧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是真心对待他们,对他们没有失望,真诚帮助他们进步,学生便会解除思想上的自我封闭和对教师的逆反心理,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帮助。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理解到学生是人也是学生,他们更需要关心、关爱。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谈心,真正了解他们所想,深入他们思想,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师生关系。面向全体,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我们当教师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对学生未来负责。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该承认,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重复性劳动单调而缺乏新鲜感,刺激性。但是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教师的另外一个必备条件是爱心。爱心,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条件。教师的爱心,就是胜过父母之爱,长辈之爱,兄弟姐妹之爱.有了这种爱心,才能更好地体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与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容要求和必然要素。在当今的社会中,教师必不可少的,其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关爱学生。而关爱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由于教师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影响师生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和组织关系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有了爱心和责任心,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而良好师生关系又能产生积极教育效果,也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体验

教师爱心和责任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没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教师的活动就失去内在的动力。当爱心与责任心结合在一起时,一个人就会以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在完成社会使命的同时获得个人多种高级社会性需要的满足,这样社会责任和个人价值也就很好地统一起来了。因此,爱心与责任心作为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爱心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篇3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语言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真诚与谦逊。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这样说到:“从教20余年,我可以这样说,我一直在不停地阅读,这已经成了我的生存方式之一——或者干脆说,“阅读欲”就是我的“生存欲”!这种“阅读欲”源于自身的危机感。学问的功底,学识的功底,使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李镇西老师无疑也给我指出了一条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一条“捷径”。阅读此书,我在激动、赞叹、折服的同时,受到了激励、鼓舞,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李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这与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在不断追求“更好”。“但是,能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感受着这份“最好”,我开始每天审视自己,看今天的课上的比昨天进步了没有,今天处理学生的问题比昨天冷静了没有,今天为学生做得每一件事尽力了没有。同时我也引用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自己”来教育我的学生,并告诉他们凡是做一件事就必须尽心尽力,凡是做一件事就必须尽善尽美,凡是做一件事今天就要比昨天尽如人意。“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拢。”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话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如果恨铁不成钢和急功近利的矫正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们不妨向李镇西学习,手持爱的灯盏,用我们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给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分鼓励,为他的每一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的孩字一点宽容吧,让我们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因为,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在教育实践中好的做法,以及教师素质提升的方法。读后,心里极不平静,这不正是我所急需的吗,他像一盏明灯,引导我向做最好的我不断探索!前行!

上一篇: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下一篇:生命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