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社区教育

2024-06-30

菲律宾社区教育(精选12篇)

菲律宾社区教育 篇1

东南亚群岛国家之一菲律宾,是一个融合多民族、多信仰的国家,就信仰层面而言,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均有为数众多的信徒。早先菲律宾教育部部长阿明·路易斯楚(Armin Luistrol曾签发命令禁止教师在课堂佩戴面纱,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语言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字母发音时观察老师面部肌肉表情,同时禁令中提到,在目前的体育学科中,允许穆斯林学校女生按照她们的宗教信仰“穿合适的衣服”。

从信仰的比例来看,菲律宾全国的穆斯林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伊斯兰教在十三世纪传至菲律宾,比基督教的传入早二百年,而矿产资源丰富的棉兰老岛南部地区(Mindanao)是伊斯兰教在菲律宾的发源地,居住着五百万穆斯林信徒。一般来说,穆斯林教师佩戴面纱是很普遍的行为,而不是一种显示个人背景的宗教象征,同时,多数的穆斯林学者认可妇女不一定非要戴面纱。教育部的这项针对女性是否佩戴面纱的言论在当地引起争议,教育部对此回应澄清,这项指示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看见老师讲话时的表情,以促进沟通。阿明·路易斯楚再次声明:”教育部的指示并非侵犯回教徒教师的宗教权利。”据了解,菲律宾教育部共聘用了一千六百三十五名穆斯林教师,但是目前并没有提供女教师的具体人数。这些教师负责的是阿拉伯语及穆斯林教育课程,学生人数多达十六万六千人,菲律宾境内共有八百七十九所学校提供这类课程。

菲律宾社区教育 篇2

简介:菲律宾华文教育与经济发展-颜长城 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99年所创办的“小吕宋大清中西学堂”是菲律宾华文教育开始的重要标志。它至今还存在,只不过现改名为中西学院。具

有百年历史的菲...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899年所创办的“小吕宋大清中西学堂”是菲律宾华文教育开始的重要标志。它至今还存在,只不过现改名为中西学院。具有百年历史的菲律宾华文教育,可以划分为初创(1899—1924)、发展(1925—1956)、督察(1956—1975)和菲化(1976—现在)这样四个历史时期。

我们可以感慨地说:菲律宾华文教育的一百年可以说是动荡的一百年。

菲律宾现有华侨华人总计约一百万人,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祖籍为闽南。因此,闽南话成为华人社区的通用语言。华人和华侨虽仅占菲律宾人口比例的百分之一左右,但在菲律宾经济上却占有重要地位。

华校自从菲化以后,已属私立学校。各所华校在招收华裔学生的同时,也招收原住民学生。本着对教育的重视,华校的设备和办学经费长期以来皆由华人族群负担。菲律宾华文教育自创立百年来,正是在华人社区热心人士的慷慨资助和积极支持下,才能不断地发展起来。

菲律宾的私立学校的学杂费都比公立学校高得多,所以一般贫穷家庭的子女就难以进入华校。菲律宾的华人和华侨大多经商。因此,经商收入的好坏,决定了大多数学生家庭的经济收入。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说:“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同样也是华校的基础。”俗话说得好:“水涨船高”。华人社区和家长的经济收入之“水”涨了,华校之“船”也就高了,才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经济对教育,特别是对华文教育,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

一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菲律宾的经济繁荣了,华校才能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相反,什么时候菲律宾经济萎靡了,华校也必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菲律宾社会稳定、经济发达,比索的比值高。那时正是菲律宾华校的黄金时代,学校林立。全菲律宾的华校有166所。那时教师队伍生气勃勃,教学质量很高。可见,经济发达了,教育也就能很快跟上去。

到了七十年代末,菲律宾经济开始滑坡。一些华校也因经济困难而陷入不稳定状态,甚至被迫停办。经济的恶化,也造成华校教师的薪金偏低。教师们越来越支撑不了那昂贵的房租,跟不上那高涨的物价,只好纷纷改行。因而,各华校的华语教师普遍缺乏,导致了教师的素质下降,进一步影响到华语教学的质量。

所幸的是,华文教育的式微,华语教师的流失,学生华文水平的下降,终于引起了菲华社会的纷纷关注。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华人社区展开了“挽救华文教育”的大讨论,就如何提高师资水平、改编教材、改进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到的结论是:虽然华族各界在挽救华文教育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可是为何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就是:华语教学没有随着客观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加上社会经济疲软、市场萧条,以致于华人社区和学生家长都囊中羞涩,教师的待遇以及福利都得不到应有的改善。尽管设立这样或那样的奖教金、助学金,毕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教师生活及穷苦学生上学的问题。华校学生被迫转学公校已越来越多,这些因素都对华校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虽然华人社区的领导机构——“菲律宾商联总会”每年为华文教育的发展投入了相当的资金,带动了许多社团的捐献,还是难以满足目前华校的实际需要。

如今,菲律宾不仅有南部的亚布匪帮作乱,而且中心城市的绑架和抢劫的案件也接连发生。社会治安的恶化,破坏了商业和环境,寒了投资人的心。许多人的生意一落千丈,导致比索大幅贬值。因为菲律宾的经济是外向型的经济,再加上发展经济还是依靠外国投资。如此治安状况,外国人有可能把大量资金注入菲律宾吗?菲律宾经济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吗?市场萧条,商人经营困难,严重地威胁了华校的发展,也动摇了教师们的敬业精神。

面对如此艰苦的困境,仍然有我们的华族同胞在坚持不懈地支持着华文教育。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他们都给予了华文教师和华校当局极大的鼓励。我们更应当找出问题关键的所在,勇敢地去面对,去挑战,去解决,去跨越。

“教育与经济”,就像一把双刃剑。无论哪一面不锋利,这把剑不但发挥不出最大的功效,而且会事与愿违。经济的好坏固然对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教育的好坏对于经济的发展其影响更加深远。教育不光要为着教育而教育,还要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而教育。我们认真地分析了现今国际形势和世界经济形势,不光要抓好华文的基础教育,也要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方面作出我们的贡献。比如:培养在不久的将来与中国建立政治、经济、文化频繁往来懂华语的菲律宾人才。

菲律宾现任总统阿罗约女士已着手力拼经济的发展,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来往,特别是注意与中国搞好关系。这是一个太好的时机,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机会。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菲律宾与中国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历届的总统,不管有这样或那样的情况,都力求与中国改善双边关系。阿罗约上任不久,已两次访问中国,不愧被称为“中国的老朋友”。她在与中国联合开发南海、发展农业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阿罗约总统已充分认识到“筑巢引凤”的重要性,她已宣布将放宽欲赴菲律宾投资的中国人的签证。阿罗约总统真诚地说道:“一方面,菲律宾与中国地理相近,两国保持长久的贸易关系,华裔菲人活跃在菲律宾商界,对菲国极为有益;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后,关税的降低及中国销售管道的改善将激发贸易量的增长。”

千岛之国物产丰富,除了水果资源,还有矿产资源、海洋渔业资源等等,都值得利用和开发。除了传统的出口商品早已在中国立足市场,随着中国的“入世”,菲政府决心迈开更大的步伐。菲政府不仅将天然纤维、椰子打进中国市场,还把有关教育和市场经营的专业服务人员打进中国市场。最近,菲国外劳进军中国深圳,就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无疑,中国的“入世”将为菲律宾经济开辟一条新生之路,有助于菲国尽快地摆脱经济困境。

菲律宾社区教育 篇3

关键词:菲化;华校;华文教育

菲律宾这个有着“椰子之国”别名的热带国家,有7000多个岛屿,90多個民族,70多种语言。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历史

1899年,大清中西堂的设立标志着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开端,至今已有117年。此后,华文教育迎来了第一阶段即1899年到1973年的华侨教育,其教育目标是将华侨及其子女培养成为能适应中国社会、华侨社会、菲律宾社会的中国公民。这一阶段的侨校实际上就是当时中国学校的复制,侨校的课程和教材完全遵照中国的体制,侨校学生都是当地的华侨,学生回国升学衔接不成问题。

在经历过西班牙、美国的殖民统治及二战日本的侵略后,1946年菲律宾独立建立菲律宾共和国,独立后的菲律宾一直推行“菲化”。1973年,菲律宾时任总统马科斯颁布178号法令,该法令规定所有侨校一定要在在1976年底实现全面的菲化。法令规定,华语只能作为选修语言,每周上五天,每天不得超过两个小时。1975年,马科斯颁布270号法令,降低华人入籍的要求。大部分华人转为菲律宾国籍,从“菲律宾华侨”转为“菲律宾华人”,华人逐渐融入菲律宾大社会成为菲律宾的少数民族之一。

因此,华文教育的第二阶段是从1973年至今的华人教育,其教育目标变成了培养具有中华文化气质的菲律宾公民。

菲律宾华文教育组织概况

菲律宾华文学校多为私立学校,政府无人专门管辖。菲律宾华人圈的领导人士便自发成立菲律宾华文教育组织,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菲华商联总会、菲律宾华教中心和菲律宾华校联合会。

菲华商联总会是一个菲律宾华族民间商业机构的领袖组织,自2003年起,商总就与中国国家汉办合作,安排汉语教师志愿者在菲律宾的工作,这个合作曾派出最高达400多人。菲律宾华文教育中心成立于1991年,是一个专业民间组织,华教中心与中国国家侨办合作,从中国的在职、在编教师中选派出外派教师赴菲任教。菲律宾华文学校联合会成立于1993年,是一个华校组织机构。

菲律宾华校华文教育的主要问题

华校是华文教育最重要的载体。近20年以来,在中国国家汉办、国务院侨办及菲律宾当地华人华侨的支持下,170多所华文学校遍布菲律宾,菲律宾华文教育进入振兴时期。但是总体上来看,华校华文教育的现状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笔者曾于2013年在菲律宾中部米沙鄢的怡朗华商学院任教一学年,就笔者与当地学生、家长、教师、领导及华校董事会和别的华校接触中发现了诸多问题。

第一,华文教育经费投入有限

由于菲律宾华校属于私人经营,自负盈亏,政府没有经费投入,学校的日常开支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和华人华侨的捐助。学生人数多、规模大的华校还能有效经营,但学生人数少、规模小的学校经济上就捉襟见肘了。

第二,华校行政管理不完善

菲律宾华校的董事会享有对学校的决策权,校长等校方行政人员只是受聘于董事会,拥有管理权而无决策权。决策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必将造成管理的低效率和决策的偏误。特别是在董事会成员大多不懂得教育,又要硬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指导”管理的情况下,失误往往很多。

第三,师资力量薄弱

在菲律宾,华语教师待遇、地位普遍不高,大部分是中老年教师,女教师居多。尽管目前部分华校在实行“造血计划”,即和中国国内高校合作,向高校推荐优秀中学毕业生。毕业生们在中国完成大学学业后,再回到菲律宾,以老师的身份教学。但是这些年轻的老师们完成“造血计划”合同中规定的五年教学后,很多便会改行、另谋出路。

针对师资短缺问题,中国国家汉办、国务院侨办出钱出力,从2003年起向菲律宾各华校派遣汉语教学志愿者,这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菲律宾华文教育师资不足的难题。但是,这些志愿者通常都不打算久留,最多呆三年。而且,2014年,汉办志愿者项目曾一度触礁。2015、16年有所缓和,但派出人数已大不如前。

第四,华文教材短缺

当前菲律宾的华文教材不能满足华文教育的需要。这些教材来源不一,有的来自菲律宾华教中心的,有的来自中国国家汉办、国务院侨办的,还有的来自台湾地区的。这些教材本身就有一些问题,如听说类教材缺乏,综合类教材内容缺乏趣味性,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内容等等。

第五,教学方法落后

菲律宾很多华校基本上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老师教学方法落后,多让学生死记硬背或重复抄写,不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由上可知,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想使华文教育在菲律宾有着更光明的前景,这些问题亟待有效解决,只有这样,菲律宾的华文教育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菲律宾社区教育 篇4

拉布斯认为, 禁止使用手机将有助于学生专心学习。他指出, 手机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尤其是对那些喜欢用手机玩游戏的学生。

拉布斯说, “一些学校禁止学生在教室内使用手机, 但并不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到校园内, 现在应彻底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彻底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倡议由菲众议员鲁弗斯·罗德里格斯提出, 这位议员对一些学生在考试时用手机交谈感到震惊。该议员表示, 还有一些学生用手机拨打恶作剧电话, 如发布炸弹威胁, 结果导致学校停课。

据估计, 菲律宾全国约有5000万手机用户, 每天发送约10亿条短信。

菲律宾鹰 篇5

中文名称:菲律宾鹰 拉丁名:Spizaetus philippensis 英文名:Philippine Hawk Eagle 物种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隼形目->->->鹰科->->鹰雕属-

分布范围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物种简介

菲律宾鹰是菲律宾的“国鸟”,被人们赞为世界上“最高贵的飞翔者”,有“鹰中之虎”的美誉,主要猎食各种树栖动物,如猫猴、蝙蝠、蛇、蜥蜴、犀鸟、灵猫、猕猴及野兔、田鼠等。在啄食猴子时十分凶残,故有食猿雕、食猴鹰之称,但这种珍稀鸟类目前已经濒临灭绝。

生存现状

菲律宾纪行 篇6

顺便在此强调下我个人的的意见:北京奥运会过后,中国政府对外宣传无论是外文组别或是外交人员的口中或文字中,都应名正言顺地使用"西藏"这个字眼.不可再陷入英国人套设已久"tibet"这个乾坤袋中而不能跳出来。循堕彀囿,只显浅薄,且损尊严。非单是一个英文词明哓与否如此简单,而实是原则及国体关重问题,绝对不能马虎混淆。

随团参与在马尼拉召开的第四届文汇报与合作伙伴举行的研讨会,会议完毕后,抓紧剩下不多的时间,叨赖当地主办单位的安排,到处游览观光一下,总算是一件赏心如愿之事。

菲律宾,由数字7105(潮涨时)或说是7107(潮退时)个海岛围绕组成的国家,冠称为千岛之国;绝对是实至名归。皓白美丽如银线般的沙滩,到处都找得到,由于道路建设不太完善,交通隔涉,故尚未全部被旅游业发掘出来。

若是华人旅游者,有两处地方应该去游观一趟。奢富豪华的华人义山,美仑美奂的坟墓建筑,周围算是一幅侈俗的静景,也不应再去炫耀宣扬:因为容易衅煽穷富对比之民族隙怨。

再有我们应该参观一下菲华历史博物馆,除了缅怀华人初期抵达此间时,其艰苦扎根、奋斗、融入社会中的历史过程,确是令人感慨不已。谨以和谐永远为祝颂。

大雅火山及其湖中缀景,足以令人推想死活火山爆发前后不同的演绎。百胜滩之巨瀑激流溅筏,当然是最热门的旅游点,若没有前往一游,等于是没有来过菲律宾。清凉恬静的碧瑶松风,很自然会勾起中国逸士般的悠然隐淡意念。殊殊银海中潜水观赏鲸鲨,可以最近距离活生生地与凶悍鱼类接触,那种刺激的挑战感受,真是难以形容。

SUBIC稣碧湾除了是一处风光美丽的度假胜地外,更有如野放的马来亚虎,族群猕猴,稀有的犀鸟,时会出现。两翼展开逾一公尺的巨型蝙蝠,日间总是懒洋洋地倒挂在树枝桠端上睡觉,也有其可爱祥瑞的一面。珍贵憨寞的眼镜猴和炯悍的菲律宾鹰,既不属于是SUBIC产物,碍于篇幅,顺笔于此介绍便算了。爱妮岛有海上桂林之称。石怪水清形影相互荡漾,处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徜徉不已!厌倦了喧嚣的城市生活,有机会往DAVAO地区的伊甸自然公园一游,足可令你身心舒畅。

音乐与舞蹈是菲律宾40多个民族的演绎特色,衣着彩色缤纷,表演者沿街舞蹈,各种民族节日巡游的热闹气氛,观看者也身同感受。特别是西班牙式的舞蹈,热情奔放,激赏之余,心悦更神怡。

菲律宾社区教育 篇7

亚洲比较教育学会(the Comparative Education Society of Asia)2016 年年会1 月28 日-30 日在菲律宾马尼拉德拉萨大学(De La Salle University)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教育政策与实践的多元性:挑战与机遇”(Diversity in educational policy and practice: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尼泊尔、巴基斯坦、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菲律宾以及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 位代表,从不同角度对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研讨。同时,代表们还参观访问了圣·托马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o. Tomas)和马卡帝大学(University of Makati)。

亚洲比较教育学会于1995 年成立。该学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学术年会,2016 年学术年会是第十届。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将于2018 年在柬埔寨举行。

在1 月27 日亚洲比较教育学会理事会工作会议上,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教授被推选为新一届会长。这是亚洲比较教育学会自1995 年成立以来,第一次由中国比较教育学者担任此职务。

行摄菲律宾 篇8

马尼拉和迷人的海湾落日

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 在我看来是一个“纠结”的城市——它拥有大都市的繁华, 广厦林立、商铺如云, 豪车美女穿梭于灯红酒绿与富丽堂皇, 而低矮的棚户、凌乱泥泞的小巷、随处摆摊的商贩、拥挤的交通、轰鸣并带着浓烈汽油味急速驶过的“摩的”也充斥其中, 使人感到勃勃的活力, 以及浮华与焦虑。

从北京出发经4个小时的飞行后, 便置身于这座城市之中。马尼拉 (Manila) 市面积达626.58平方千米, 人口约800万, 被称为“亚洲的纽约”;而现今的马尼拉更被评为世界级城市, 也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之一;马尼拉也是菲律宾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 地处菲律宾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吕宋岛西岸, 也称“小吕宋”。马尼拉湾 (Manila Bay) 位于菲律宾吕宋岛西南, 面积1.94平方千米, 距市区55.5千米, 海湾长8.3千米, 是南海东岸的重要天然港湾, 为世界大港湾之一;马尼拉港港阔水深, 现代化设施齐备, 是菲律宾进出口的要地和贸易中心, 也是1898年5月1日美军在美西战争决定性海战“马尼拉湾战役”的遗址。

马尼拉湾的落日被当地人视为引以为傲的风景。早在下午时分, 滨海大道的椰林下就已经码放好桌椅板凳, 随着日渐西陲, 暑热慢慢消退, 操着不同语言的各地游客与悠闲的当地人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酒吧台亮起霓虹灯, 杯光交错伴着歌手弹起吉他浅吟低唱, 售卖水果饮料的摊位将不同水果榨成各色果汁或拼成五颜六色的水果拼盘, 煞是美味诱人。在金红色的夕阳下, 伴着徐徐的海风, 这一切是那样的美妙和谐——我甚至开始怀疑, 吸引人们的究竟是这里的夕阳, 还是这里迷醉的气氛。

碧海晴空美艳长滩岛

长滩岛 (Boracay) 曾被誉为拥有世界七大美丽沙滩之一的岛屿, 位于菲律宾阿尔坎省, 整座岛为狭长型;由于属于热带海洋气候, 全年常夏, 任何时候都可游泳, 清澈碧蓝的海水、细如脂粉的细沙也使这里成为世界著名的潜水胜地。从1970年末开发旅游至今, 长滩岛一直是东南亚地区深具吸引力的度假胜地, 每到旅游旺季, 渴望享受阳光碧海的游客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 在这里度过一段慵懒与欢乐的假期时光。

一到岛上, 我便迫不及待买上一杯芒果冰饮, 坐在沙滩的遮阳伞下, 碧波帆影立时映入眼帘, 彷如天上人间。这里的芒果汁可绝非用香精和色素调和的饮料, 而是用整个的芒果去果核与冰块打碎而成, 喝上一口, 浓浓的芒果甜香融化于唇齿之间, 以至于我在若干年后仍十分怀念。载客的游船别具一格, 细细的船身外伸出几只好像触角的支撑物, 被游客们形象地叫做“蜈蚣船”;“蜈蚣船”行驶起来远远看上去好像不是漂在海面, 而是在海面上轻巧飞行一般, 有些稍大的船上还建有船舱, 五颜六色的, 好似海上的童话小屋。

作为旅游胜地, 热带岛屿惯有的碧海、蓝天、白沙、椰林等, 在长滩岛上一样也不少, 各种游乐设施应有尽有, 还可以乘坐独特的“蜈蚣船”在碧海上的小岛间做一次跨岛旅行。值得一提的是, 细软的沙滩上有很多风格迥异的沙雕, 引来游客驻足围观拍摄;售卖纪念品的小商贩聚集在沙雕旁, 操着流利的英语向游客兜售各种手工艺品。而我选择在海滩上躺下来, 花400比索做一个舒服的沙滩椰油SPA——长滩岛上有很多按摩师在海滩为游客提供按摩服务。

海洋开发与管理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蓝色视界

到了夜晚, 海滩变身“世界美食之窗”, 丰富的当地小吃、别样的异域佳肴成就了夜色中的长滩岛另一番繁华与盛宴。200余家不同价位、不同特色的度假饭店遍布岛上, 或临海热闹, 或隐于椰林中静谧, 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最吸引游客也最实惠的是逛海鲜市场, 灯光摇曳, 人头攒动, 见过或没见过的各类海鲜让人眼花缭乱;海鲜市场里是可以砍价的, 一只肥硕的大龙虾花2000比索就可以拿下, 再加上几种其他海鲜和一瓶法国红酒, 完全够10个人一顿美餐了, 算上加工费这一切的价格也只有6000比索左右, 性价比极高。

菲律宾中等理科课程特点及其启示 篇9

一、理科课程在中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1. 理科课程占总课时比例高

GPHS、PSHS和RSHS三类学校理科课程占总科目的课时比例都比较高, 特别是两类科学中学 (见表1) 。

注:这里的理科课程是指除数学、人文科学、体育外的所有课程。

2. 宪法条款规定优先发展科学技术教育

另一方面, 菲律宾早在1987宪法条款II (Philippine 1987 Constitution Article II) 中明确地阐释为了使学生获得一个本土的、适宜的、独立的科技能力, 并且应用这些科技能力提高国家的生产力和菲律宾人民的生活水平, 各州优先发展科学技术教育。[1]

二、理科课程设置适应学生需求

这是菲律宾中等理科教育改革的最突出的特点。GPHS提供了适于每一个学生的课程体系, 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自律和自我规划能力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PSHS旨在给有天赋的孩子提供高质量的科学和数学教育, 以培养各学科学者。RSHS继承了PSHS的宗旨, 为国家培养科技行业的人才。这三类中学具体课程科目设置见表2[2]。

从表2看出, PSHS和RSHS的理科课程内容较为丰富, 这与GPHS存在明显差异, 且两类科学中学都在一年以后开设了选修课。RSHS把“研究基础”作为一年级的必修内容, 侧重学生的研究素养, PSHS把“技术入门”课作为一年级必修课, 侧重学生技术素养。三类中学的不同课程体系设置各具特点, 这有利于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的成长。

三、体现科技教育的课程观

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各具其能。前者具有认识功能, 后者具有应用功能;前者重在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后者重在发展学生的动作技能。随近年科学与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相互依存性的加强, 和现代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国际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学校科学教育已不再是以往的“纯”科学教育了, 而是融技术教育和注重科技应用于一炉的新的科技教育。[3]这说明国际理科教育发生了范式转变。PSHS的课程设置中, 充分体现了这种转变。中学一年级同时开设了“技术入门”和“综合科学”课程, 使科学教育的认识功能和技术教育的应用功能都得到了发挥。从中学二年级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入科学和技术两个不同的分支领域学习, 并在两个分支领域里设置了丰富的、各有侧重的课程内容, 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着重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或者动作技能。PSHS的科学选修和技术选修课程见表3[4]。

四、综合与分科理科相结合的课程形态

在科学课程发展史上, 科学课程有分科理科和综合理科两种形态。从表2可以看出, 菲律宾的理科教育具有明显的综合性。三类中学都把一年级的化学、物理、生物和地学等理科课程整合成一门综合科学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后高年级又都以分科的形式开设科学课, 旨在培养专门的科技人才。这种先以综合后以分科的理科教育方式, 既能发挥分科理科的特点又能发挥综合理科的特点, 更好地进行理科教育。

五、课程内容蕴涵丰富的地学和环境知识

在GPHS中学一年级的综合科学课程中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学的课程内容。而PSHS和RSHS均把地学作为必修课程。可见地学教育在菲律宾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 把环境教育以及社会、经济、伦理等相关的教学内容并入地学, 这使得菲律宾的地学内容非常丰富。地学课程总体上包含了地球的起源、特征、构成及其周围环境等内容 (见表4[5]) 。

六、启示

通过上面对菲律宾理科课程特点进行分析与归纳, 结合我国理科课程改革现状, 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

第一, 课程设置应该适合不同学生的特点, 体现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目前我国尚无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特点的学校以及理科课程设置体系, 而菲律宾三种类型的中学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理科课程, 在课程开发上融合了学生、社会、学科三方面的因素, 同时突出了学生本位的思想, 使课程设计具有人性化的特点。

第二, 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是理科教育的两个方面, 不应该有所偏重。我国初中阶段的技术教育是渗透在科学教育中的;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要求学校开设专门的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 但因为技术课的学习内容与高考无关, 所以两门技术课程在实际中并没有认真开展起来, 这使得我国的理科教育有偏重于科学教育的倾向。而在PSHS中学的选修课程中, 专门开设了科学或技术课程领域, 便于不同的学生选择学习, 体现出对技术教育的重视。

第三, 重视环境教育, 在理科课程中开设环境教育的一级主题。我国的环境教育内容分别零散地渗透在地理、化学和生物课程中, 并没有设置单独而明确的学习主题, 这使得环境教育的开展受教师教学的影响很大, 不利于环境教育的开展。而在菲律宾的地学课程中, 把“环境科学”作为单独的一级主题开设, 环境教育的内容比较明确, 更易于进行环境教育, 体现了对环境教育的重视。

第四, 综合与分科相结合的课程形态。我国理科课程的综合性不明显。虽然, 新课改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了“科学”课, 但内容不充实, 学校重视不够。现实中没有起到对以后分科学习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Ibe.M.D.and Ester B.Ogena (1990) .Science Edu-cation in the Philippines:An Ovetview.National Science EdueationCongress.

[2][5]DIGNACABARDO.SecondaryScienceEduca-tionCurriculumln ThePhilippines.鸣门教育大学学校教育实践中心纪要[Z], 2004 (9) .

[3]丁邦平.论国际理科教育范式的转换——从科学教育到科技教育.比较教育研究[J], 2002 (01) .

菲律宾农产品贸易政策浅析 篇10

尽管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基础设施的改善, 世界农业市场已经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倾斜;但是,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以及农业供应链一体化的趋势, 使得农产品贸易流转向深加工产品发展。贸易壁垒及与食品安全、与环境关注相关的法规监管的继续存在, 使得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正视农产品贸易方面出现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加入WTO后的菲律宾农产品贸易政策、制度发展的研究, 分析菲律宾农产品自由贸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及相应的贸易政策、制度的制定等, 从而对中国农产品贸易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一、加入WTO后菲律宾农产品贸易现状

自1986年起, 菲律宾取消进口替代战略, 降低关税和大规模排除非关税保护, 促进贸易自由化, 确立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在1995年加入WTO时, 菲律宾政府通过贸易自由化来扩大农产品出口、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新就业机会的预期。但从菲律宾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实践看来, 这一预期并没有达到, 甚至由于在实践上的拖沓, 导致该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下降。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下降的结果是, 菲律宾农业人口的失业率的上升。从亚洲开发银行的一次调研中发现, 在菲律宾七个省的农村地区和十七个城镇中, 农村地区50%的人口是没有土地、没有固定工作的贫困人口, 20%的人口是土地拥有者, 其他30%属小块土地拥有者。

1. 农产品尤其是粮食进口规模扩大

地处东南亚热带的菲律宾, 是个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光照充足, 雨量丰沛, 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优越。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分别占农产品产值的53%和47%。近十年来, 菲律宾农、牧、渔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2%~1.4%;粮食自给率为水稻91%, 玉米82%, 禽和猪肉近于自给, 椰子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即使这样, 菲律宾的农产品仍然进口大于出口。

粮食作物是菲律宾第一进口农产品。由表1可见, 菲律宾人连自己的主食大米 (菲律宾人70%以大米为主食) , 每年都需要用进口来维持国内的粮食需求, 并且每年的进口额稳步上升, 2004—2007年大米的年均产量为991.9万吨, 从2004年的948.1万吨到2007年的1 062.1万吨, 涨幅仅为12%。同时, 年均进口量达到158.6万吨, 并且与日俱增, 从2004年的100.1万吨增加大2007年的180.5万吨, 增长80.3%。而四年来的年出口量, 竟没有一年达到1 000吨的水平[1]。

表1菲律宾大米进出口状况 (单位:万吨)

注:......表示少于一千吨。数据来源:Bureau of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http://www.bas.gov.ph/。

就菲律宾大米年产量 (表2) 来看, 在1986—1995年间 (菲律宾加入WTO前) , 菲律宾大米产量增长已低于人口增长。如今, 这一情况就更为严重。以2000—2001年的人口数量与大米产量为基数, 2004—2005年的增长率分别为7.5%和1.6%。其中, 人口与大米产量在2004—2005年人均消费的大米消费量甚至低于1986年的水平[4]。

数据来源:Bureau of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Bureau of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basic data from National Statistics Office (NSO) , National Statistics Office, http://www.nationmaster.com/time.php?stat=peo_pop-people-population&country=rp-philippines。

2. 农产品价格不断下滑, 农业出口收入下降

菲律宾是世界主要椰子生产国和椰油供应国, 每年都提供世界市场椰油需求的一半左右, 并且全国约有1/3的人以椰类产品贸易所得收入为生。并且据1997—2001年统计资料, 年均出口值6.3亿美元, 占菲律宾农产品出口值的30.9%。

但作为菲律宾竞争力最强的出口农产品, 椰类产品的出口收入并没有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有所上升。就菲律宾第一创汇农产品椰油来看, 1998—2002年年均出口101.6万吨, 其中粗油出口共80.7万吨, 占80%;精炼油出口20.9万吨, 占20%。出口额年均4.56亿美元, 其中粗油出口额3.47亿美元, 占76%;精炼油出口额1.09亿美元, 占23%。1998年出口额高达7.05亿美元, 占当年菲律宾农产品出口额的32%。尽管近年来菲律宾椰子油出口量没有大幅减少, 但出口额减少较大, 表明椰子油的价格在逐步降低。

此外, 随着世界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下降, 使得菲律宾本不具有比较优势的水稻和玉米等进口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暴跌;就反应一国生产者物价指数的PPI来看, 具有比较优势的诸如可可豆、椰类产品等传统农产品, PPI指数的波动在近几年并没有明显起伏。

2004—2007年可可豆及椰类产品的PPI指数并没有大幅的上升, 直到了2008年才开始出现增幅较大的增长。从经验性研究来看, PPI增速的的加快意味利润增速的上升。也就是说, 从2004—2007年, 菲律宾农产品的利润增速一直相当缓慢, 直到2008年才有所好转[2] (见表3) 。

数据来源:Bureau of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http://www.bas.gov.ph/。

2008年, 菲律宾农业产量增长3.92%。所有农作物的产值增长19.31%, 达12 000亿比索。农产品产量整体于2008年扩张了4.05%, 其中稻米产量增长3.54%, 玉米产量增长2.82%, 菠萝产量增长9.57%, 香蕉产量增长16.06%, 甘蔗产量增长22.62%。总体产值比2007年增长23.95%。畜牧产量增长1.06%, 家禽产量增长4.71%, 渔业增长5.78%。 (1)

二、菲律宾农产品贸易政策的浅析

农产品对外贸易是调整本国农产品供求的重要手段之一, 也是推动国家优势农产品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农产品贸易政策上出现的问题, 不仅是直接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萎缩的元凶;更是乌拉圭回合后,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中获得预期受益的根本原因。

在面临这些问题时, 菲律宾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农产品贸易政策, 以减轻贸易自由化带给农业的负面影响, 试图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

1. 削减农业投资

理论上, 要提高一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的竞争能力, 就应增加对农业的投资, 使农产品转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商品;通过对相关农产品投资力度的推动, 来提高农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同时, 世贸组织的相关条款也允许使用不包括在削减计划内的绿箱政策和蓝箱政策。并且, 在发达国家农业补贴规模没有实质性削减的大环境下, 菲律宾政府完全有理由利用这些政策取代生产支持与出口补贴。

虽因限于国情国力, 菲律宾不能采取与发达国家相比拼的补贴水平, 来进行农业支持政策, 但作为一个农业消费大国, 菲律宾政府非但没有警觉世界农产品市场环境的动向 (各国政府对农产品的补贴规模日益递增) , 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农业补贴与保护的水平, 反而在加入WTO后放松农业管制, 实行私有化改革, 不断减少对农业的干预。

从1995年开始, 政策性银行停止对农业的贷款, 政府对农业的预算、价格信贷、研发及基建等方面的支持不断减少, 农业预算份额逐年递减。从2008年菲律宾对农业部门的财政预算来看, 2008年菲农业部217亿比索, 相较于教育部预算的1 450亿比索, 国防部预算560亿比索, 内政部预算525亿比索, 在财政预算当中农业部的预算最低, 仅占总预算的7.96%。

这一系列对农业投资方面的削减, 使得发达国家高补贴的农产品, 得以冲击菲律宾国内脆弱的农业部门, 使国内廉价农产品进口激增, 而菲律宾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也由于农产品价格下降及进口产品的出现而萎缩, 从而阻碍了菲律宾农业的发展。随着菲律宾人口增长使得其对食物的需求也迅速增加, 由于国内资源、技术、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长期以来农业的发展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只能靠进口来平衡国内农产品的供给[6]。

2. 引导农产品转型

一般而言, 为提高本国农产品贸易的优势, 政府都会出台相应措施让农民从土地上逐渐转移出来, 减少农民数量, 提高农民的人均土地拥有量, 同时提高农民的多种经营能力, 让农民的收入不再主要依靠土地的收入。

然而, 从菲律宾引导农产品转型的政策以及金融支持来看, 所出台的政策以及制度上的改进并不能满足农产品贸易的需求。

菲律宾将35万种植粮食作物的农民转移到种植高附加值的作物。但只有较大规模的农场能够相对轻松地转型, 比如切花, 厄瓜多尔的数据表明其初始投资高达每公顷20万美元, 每年的农药花费成本也高达每公顷18 900美元, 而其他经济作物每公顷成本也在几千美元, 而种玉米每公顷成本才200美元左右。因此, 这类高投入的转型意味着相对富有的农民才有可能进行, 而小农户则面临巨大的困难。而且, 这些作物的比较优势只有在强大的技术和研发支持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而小农户缺乏技术、资金, 几乎没有能力达到进口国的质量标准。由于缺乏获得转型所需资金的渠道, 小农户被迫出租土地。

3.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为缩小收入差距, 菲律宾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 设立各种农业信贷补贴项目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然而, 由于低利率补贴不足以补偿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 而当时的固定利率也未考虑农业贷款的风险和交易成本, 大银行不愿发放农业生产性贷款, 导致农业贷款所占比例不断下降, 反而损害了农村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717号“农业耕种法”要求商业银行把25%的增量贷款发放给农业部门, 1987—2002年间商业银行发放给农林渔业的贷款总额虽略有增加但比例却不断下降, 从1987年的12%下降到2002年的5%。实际上, 所有对农业贷款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为农业生产性贷款, 其余贷给了非农生产活动。2002年农业生产性贷款1 498.6亿比索, 约占农业贷款总额的31%, 占所有贷款的2%[3]。

金融自由化改革后, 菲律宾中小金融机构数目不断增加, 但银行密度分布不均, 首都马尼拉与农村两极分化, 农户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据Israel和Orbeta对1993—1998年菲律宾小农贷款供求的研究, 1993年小农资金需求约为410亿比索, 而小农贷款仅160亿比索, 1998年小农资金需求上升至880亿比索, 贷款供给上升为470亿比索。

2003年底, 整个金融体系资产总额5 246.14亿比索。其中, 商业银行32 971.71亿比索, 占资产总额的72.87%;储蓄银行资产2 741.71亿比索, 占6.06%;农村银行840.11亿比索, 占1.85%;农村合作银行56.61亿比索, 占0.13%[5]。

据农村信贷政策委员会对年农户和渔民的调查, 农户和渔民从规范金融机构借款的份额虽略有上升, 但非正规金融机构仍是他们的主融资渠道, 约占60%, 渔民和农户继续依赖非正规金融。

在菲律宾引导该国农产品转型时, 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农产品转型所需的成本。在该国银行形成成熟的农业资金调控能力前, 高估了市场的小农户在农产品转型时的融资能力, 完全将该国农产品开放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农业产品融资的渠道的不通畅, 不仅冲击了农产品市场上缺乏融资能力的小农户, 更紊乱了银行体系的正常秩序。

三、菲律宾农产品贸易政策的经验与教训

2007年, 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为2 918.3亿美元, 人均GDP为1 592.58美元。2007年失业率7.30%, 全年通货膨胀率5.10%。农业、工矿业和服务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09%、31.31%、54.60%, 就业人口为14.09%、31.31%、48.59%。农业人口生产率为3 382.60美元, 工矿业人口生产率为17 972.46美元, 服务业人口生产率为9 697.48美元。农业占总人口的36.48%。 (1)

中国与菲律宾一样, 是在WTO中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农产品贸易的问题上, 中国有很多方面可以借鉴菲律宾的政策和措施, 从菲律宾农产品贸易的得失, 来评估本国制度的优劣, 从而有所改进。

1. 在WTO的框架下寻求国际贸易的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发展中国家只有在WTO贸易体系框架下, 寻求贸易利益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像中国、菲律宾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农业贸易政策和制度对一国农业贸易的指导和影响意义重大。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本国农业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体系中的地位, 制定出真正有利于自身农业发展的国内农业政策与对外贸易政策, 才有可能促进本国农业的发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 既受国家经济实力的制约, 又受WTO诸多条款的限制, 不可能对农业实施高补贴与高保护。另外, 发展中国家农业存在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与劳动生产率较低, 更难与国外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的农业相抗衡。

与此同时, 在很多发达国家通过转移支付、价格支持、农业补贴、优惠贷款、贸易保护等手段, 对农业生产和经营者给予直接或间接利益补偿的情况下, 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 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菲律宾农产品贸易的教训中可知, 在当前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对于发展中国家没有实质性改善的大环境下, 贸然执行WTO的农业协议与推进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必然会导致国内廉价农产品进口越来越多, 使得原来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农产品出口也随农产品价格下降及替代产品的出现而萎缩, 从而阻碍农业与经济的发展。

因此, 全面评估中国对WTO的承诺以及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将此作为制定政策的基础, 作为保护遭受贸易自由化巨大冲击的产业的依据;积极创新制度, 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正确处理发展出口与国内粮食自给的关系问题。

2. 积极推进农业贸易自由化

同样是农业大国, 中国的农业政策制定有很多方面可以吸取菲律宾农业政策发展的教训。诸如在加入WTO后要注意控制粮食产品进口的扩张速度;维持本国稳定的农产品结构, 不因国际农产品的供需结构而贸然进行大规模调整, 对大规模农产品转型成本进行核算, 在建立成熟的农业融资机构及体系的前提下, 出台转型政策以增加农业出口收入。

因此, 在发展本国农产品贸易的相关政策上, 也要尽可能地在原有水平基础上做相应提升。

菲律宾在农业转型时, 低估了农业转型的成本, 过高估计了转型后可得的收入。在损害本国可供自给的粮食产品的同时, 也抑制了本国所预估的经济作物的投资回报效率。因此, 中国应该吸取教训, 选择性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领域。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 中国在蔬菜、水果、畜产品、花卉等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国家应该扶持这些领域, 从生产投入、运输成本到出口退税等各个方面降低农民负担, 增强生产积极性, 让这类产品优势更加突出, 能在更大程度上占据国际市场[7]。

对建立农产品种植、养殖履历和质量可追溯体系予以资助, 对龙头企业产品的国际标准认证、企业信用投保等提供补贴。此外, 还要大力培育中国农产品在国外的知名品牌, 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而对于一些土地密集型的、缺乏竞争力的诸如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 在保证安全供给的条件下, 进行适当调整以减少生产。

3. 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

鉴于菲律宾在农业投资上的削减、国际大环境对发展中国家农业贸易的抑制政策, 阻碍了菲律宾农产品竞争力的发展。因此, 对中国来说, 建立一个应对国外农业高额补贴的应急机制, 对那些得到高额补贴的国外农产品, 实现进口限制政策, 将发达国家增加农业补贴对本国的冲击控制在最低程度是十分有必要的[8]。

由于中国农产品出口存在运销难度大、成本高、获益面分散、利益驱动不足、企业缺乏创立品牌、开拓市场的动力和积极性的问题, 因此, 需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 加强农产品贸易促进方面的公共服务, 加强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在当前主要农产品贸易国普遍重视并继续以高额补贴支持农产品出口, 而中国在加人世贸组织时承诺取消所有形式的出口补贴情况下, 充分利用有限的农产品贸易促进手段, 加强政府农产品贸易促进方面的公共服务, 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农产品贸易向来是国家关乎民生的恒久议题, 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各国政府为开放农产品贸易, 需要制定各种政策使农产品贸易更为顺利地进行。从研究菲律宾农产品贸易政策着手, 以实证角度研究菲律宾农产品贸易相关政策对该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效应, 分析政策的时间性、功能性;联系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 对于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优势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补贴,贸易政策,菲律宾

参考文献

[1]胡迎春, 余佶.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看农产——兼评菲律宾农业贸易自由化的负面影响[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3, (3) .

[2]胡迎春, 李彦敏.WTO与菲律宾农业贸易自由化的负面影响和启示[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3, (4) .

[3]朱云贞.菲律宾的“747经济计划”及其前景[J].亚太经济, 2004, (2) .

[4]朱振明.菲律宾经济的恢复与发展[J].印刷世界, 2003, (5) .

[5]范香梅, 彭建刚.菲律宾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现状、政策与问题[J].国际金融研究, 2005, (5) .

[6]顾尧臣.菲律宾有关粮食生产、贸易、加工、综合利用和消费情况[J].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6, (11) .

[7]江维, 王丹.从多哈回合农业谈判看中国农业发展的新挑战[J].经济问题, 2007, (5) .

[8]王培志, 李林.多哈回合农业谈判对中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影响[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6, (4) .

暗杀笼罩菲律宾 篇11

母亲一夜间失去亲儿,女孩忽然被掳走,从此音讯杳然。在菲律宾的土地上,有人跳着乐天知命的快乐舞步,但也有人坚毅而痛苦去追寻理想,然后突然被暗杀。

菲律宾人权组织统计,从2001年阿罗约执政到2006年中旬,已经有700多人被暗杀,包括农民、工人、学生、教师、教会工作者、律师、法官、新闻从业员及地方议员等。

政治暗杀在菲律宾近代史上一直纠缠着苦难的菲律宾人民,其中尤以20世纪60年代军人独裁政权马科斯时代及当前执政的阿罗约时代最猖獗。暗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两名乘摩托车的蒙面杀手,或是突现于清晨的候车亭,或是突现于月黑风高四周一片黑漆漆的农村小屋,或是在夕阳西照高速大道回家途中、艳阳高照闹市大街上出击,人民惶惶不可终日。这些人或是法律上赋予武装的军人、警察、民兵,或是地方庄园霸主雇用的职业杀手,只需100美金,就可以瞬间夺走手无寸铁敢于抗争的平民百姓的生命。

400年前,菲律宾开始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也承袭了西班牙封建庄园制度,全国土地由少数家族拥有,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也是大庄园主的后代。直到今天,虽然阿罗约政府提出土地改革措施,但距离人民能真正分享这片土地的日子仍然遥远,不少被暗杀者,就跟争取土地权有关。

母亲亲睹凶手

71岁的农村妇女马茜玛,一直与41岁的儿子迪卡罗.住在菲律宾吕宋岛中部一个农村。迪卡罗是名画家,15年来依靠画户外广告及T恤维生。他与妈妈的生活虽然艰苦,不过还是充满欢乐。

2005年9月的一個下午,马茜玛在屋里看电视,迪卡罗则在屋外画画。突然,马茜玛听到一声枪声,赶忙走到屋外,惊觉儿子躺在地上。马茜玛急忙抱起痛苦呻吟的儿子,迪卡罗脖子上有个枪伤口,正抬头看着凶手离去。不久,迪卡罗便丧命。

警察很快抵达,匆匆拍照后离开,没有深入的调查。邻居告诉马茜玛,她的儿子被杀是因他是菲律宾某武装组织新人民军的支持者。然而马茜玛怀疑,她的儿子可能是因成为左派压力组织劳动群众党的成员,参与解决当地市集被拆事件而被暗杀。警方至今并未逮捕任何嫌犯,迪卡罗案不了了之。

卡琳是著名的菲律宾大学社会学系学生,22岁的她多才多艺,也是一名活跃的学生领袖。卡琳在事发时正着手进行贫农问题研究,同时参与农民联盟,协助处理农田被厂房污染的问题。2005年6月26日凌晨2点,10多名军人乘坐卡车来到卡琳的租房,军人命令房东开门,然后冲进屋内把卡琳及其同学瑟琳掳走。至今两人毫无音讯,人们普遍相信她们已被杀害。

类似迪卡罗被暗杀、卡琳被掳绑的事件,在菲律宾经常发生。根据促进人民权益联盟在菲律宾收集的数据显示,2001~2006年8月间,已有730人被暗杀。大部分暗杀事件发生在马尼拉以外的地区。

记者、律师、法官成暗杀目标

就在2006年5月22日,支持人权分子的新闻记者费尔南多·巴图尔,在公主港市被两名骑着摩托车的杀手枪杀。巴图尔是2006年第三名被暗杀的新闻记者;2005年共有七名记者被暗杀。

维护自由律师组织(CODAL)发言人科墨纳斯指出,2001-2006年,共有15名律师及12名法官被暗杀,这些案件大部分都没有破案。此外,仍有众多律师被掳绑或被骚扰。2005年12月31日,当大部分菲律宾人沉醉在迎新年的庆典时,曾经负责审判多起贪污案件的法官金俄荣被暗杀。金俄荣出任法官前曾是人权律师,他较早时裁决政府收回阿奇诺国际机场第三终站工程不当,必须赔偿菲律宾国际机场公司6200万披索(约合121万美元)。

同样莫名丧命的还有著名人权兼维护工人权益律师达谷。他在出席会议途中为孩子买奶粉时,两名骑摩托车的枪手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朝他开枪,然后扬长而去。身中多枪的达谷当场毙命,警方至今仍然无法确定凶手身份。

在菲律宾,所有的政治暗杀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模式:枪手蒙面,两人一组,共乘摩托车;案件往往不能破案。面对越来越横行无阻的暗杀行动,没有能力阻止暗杀行动却也不愿向军法行为低头的菲律宾左派组织,向国际组织发出求救讯号,邀请各国司法、记者、工会、农民等组织前来进行调查,向菲律宾政府施压。

国际关注菲律宾

国际特赦组织在菲律宾完成人权情况调查后,不久前发表一份厚达51页的调查报告,谴责菲律宾政府不力,并要阿罗约总统采取有效的行动阻止暗杀行动继续发生。

在强大的国际舆论声中,菲律宾国内安全及地方政府部长普诺在2006年5月指示警方成立以副警察总长拉松为首的项目小组,负责调查在2001年至今被暗杀的政党领袖、记者及激进组织成员的案件。

2006年7月,阿罗约在总统献词中首次公开谴责暗杀行动。不过,她也在同个场合上公开赞扬有争议的第七旅指挥官巴巴兰将军。巴巴兰是吕宋岛中部的军事指挥官,自从他派驻这个地区后,当地的暗杀事件就层出不穷。

菲律宾社区教育 篇12

菲律宾基础设施条件薄弱, 远远落后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东盟国家, 较大程度上制约了菲律宾的经济增长。通过落实PPP项目, 公私合作修建道路、港口及通讯设施, 在减少成本的同时, 有利于改善经贸环境, 促进投资、贸易, 支撑经济持续增长。

PPP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 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 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主要是在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 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菲律宾房屋城市发展委员会负责人曾于2015年12月中旬表示, 菲律宾将启动最大的公私合作 (PPP) 社会住宅项目, 以弥补住房不足问题。该项目将在提交闲置土地情况后进行, 包括国有公司和国家控股公司的所有政府机构。该社会住房项目将在马尼拉15个选点建设四层到五层的社会住房。由于土地有限, 拟建设包括10万套到15万套住宅的中层建筑, 但需要国有机构首先提交其闲置的土地。

而在2014年, 菲律宾即开始启动多项PPP项目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当年11月, 菲律宾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PPP) 中心进行10个PPP项目招标的前期调研工作, 其中三个项目基本预算为圣费尔南多机场项目 (81亿比索) 、南北铁路项目 (37亿比索) 和大型环线交通系统 (1350亿比索) 。其他7个项目包括:轻轨一号线延长线项目、八打雁-马尼拉天然气管道项目、马尼拉湾-帕西格河-内湖轮渡系统、5环交通改造项目、克拉克国际机场项目、综合交通系统项目北段以及尼诺伊阿基诺国际机场改造项目。

上一篇:动态影响力下一篇:行政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