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综合安防管理平台

2024-09-22

智能综合安防管理平台(通用8篇)

智能综合安防管理平台 篇1

1 项目概况及目的

沈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五里河体育场(以下简称五里河体育场)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足球分赛场之一,始建于2007年,经过有关部门的验收并成功承办过奥运会足球小组比赛。体育场占地25.33hm2,建筑面积103992m2,共6层,有6万个固定坐席。

鉴于五里河体育场2013全运会期间将承担开闭幕式和田径比赛任务,届时将承担接待国家主席、国际奥委会主席等国内外贵宾任务,该项目属于国内最高级别的安保接待工程之一。奥体中心五里河体育场于2007年建成至今,已面临安保设备的老化、覆盖率不够、系统管理功能有待升级等诸多问题。为保障开幕式及各项比赛的顺利进行,提高场馆配套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必须对视频安防综合管理平台进行升级改造设计。

对该项目的升级改造设计,需将体育场原有的安防系统与改造后的安防系统进行系统融合,构建一个智能化统一管理指挥调度平台。该平台能根据各子系统产生的信息变化情况,使各子系统作出相应协调动作,从而达到信息的交换、共享和处理的目的。

2 设计依据

1)相关规定有:五里河体育场安保改造工程设计任务书、《奥体中心体育场(一级)设施安保配套系统建设需求》、《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一级竞赛场馆设施安保配套系统建设工作规范》、《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沈阳赛区比赛场馆、全运村及周边区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2)国家、相关行业的设计标准及规范有:《体育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T 179-2009、《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A/T669-2006、《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75—94及《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等。

3 设计原则

五里河体育场作为“十二运”开幕式及田径比赛场馆,承担着重要的贵宾接待及田径比赛任务,按安保设施分级属于一级场馆。为改扩建好五里河体育场的安防系统及综合管理平台,实现重要区域的防入侵、防盗窃、防破坏等基本功能,保障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的顺利召开。经与安保部和场方相关领导进行多次探讨与协商,明确了本项目的设计方向和设计原则。

1)正确掌握科学性及发展观的原则

五里河体育场安保系统改造设计上应注重运用现代高科技成果,树立前瞻性与灵活性理念,充分考虑已有设施与新上设备的衔接运用,并兼顾比赛与赛后产业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先进性与继承性

五里河体育场视频安防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的建设应在规划好数字化系统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原有的系统纳入其中,在两者之间寻求无缝连接—系统融合,形成完整的安全防范系统。采用分布式体系和模块化结构设计,以适应系统规模扩展、功能扩充及配套软件升级的需求。

3)实用性与可靠性

各系统均应考虑现有环境条件、系统构成、维护保养以及投资规模等因素,应采用成熟的技术和可靠的设备,对关键设备有备份或冗余措施。系统软件有维护保障能力和较强的容错及系统恢复能力,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4 五里河体育场原有安防系统架构

4.1 原有安防系统的组成

五里河体育场原有安防系统由安防综合管理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周界及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交通管理系统、安检验证设施(临时)及专网通信系统等组成。

4.2 原有安防系统的构架

其原安全防范系统的构架是基于IP网络技术的安防子系统管理平台,采用硬件设备分布式结构,对各个独立的子系统的信号进行控制和存储。北区一层消防监控中心(日常工作的主控制室)设置平台服务器1台、管理服务器1台、转发服务器1台、中心存储柜1台、楼层交换机1台、网络控制键盘1台、1路解码器40台、21"彩色监视器36台、42"等离子监视器4台、报警主机1台、报警键盘1台、各个子系统管理主机各1台。

5 安防综合管理平台改造设计

5.1 改造设计重点

本次改造设计的重点是:改造后贵宾区域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与原系统的融合以及原系统主控室(消防安防监控中心)安防综合管理平台的更新。主要涉及高清网络视频矩阵、高清网络视频服务器、高清解码矩阵及高清监视器等。因为高清只有从前端采集、编码、传输、存储、控制、解码输出,直至中心管理平台等各个环节整体提出解决方案时才有意义。

改造后的安防综合管理平台应是一个标准、开放的平台,允许多系统对接,以提供视频图像资源共享,满足大量用户并发访问的需求,并能提供稳定的实时视频预览、历史图像下载和授权访问控制等服务。当体育场馆在举办重大赛事时,关注场馆安全状况的不仅仅是场馆内部的保安人员,公安、武警、消防及其他政府部门都需要实时了解和掌握场馆内部及周边情况,必要时还需要调用视频录像、入侵报警资料等。

5.2 管理平台结构及系统架构

1)管理平台结构

本次改造设计延用IP网络技术的安防管理平台,采用硬件设备分布式结构,对各个独立的子系统的信号进行控制和存储方式,构建一个崭新的与原系统同步兼容的安防综合管理平台。综合管理平台应该是一种项目型系统性产品,应根据用户的需求去逐步贴近实际,针对用户需求开发出个性化产品,不必拘泥于产品的完整一致性,完全可由擅长此方面的第三方提供。本次改造后的管理平台,实现对该平台管辖区域内所有安防资源统一管理和实现基础业务应用。平台系统从技术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基础平台:

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加密、多媒体协议的封装,屏蔽差异,实现上层应用的平台无关性,提高效率和系统兼容性。服务器端选择J2EE平台,客户端选择NET平台。

(2)平台服务模块:

在平台服务层提供的服务除了认证管理服务、流媒体转发服务、存储服务、报警管理等通用服务外,还提供了电信级系统必须具备的负载均衡、双机热备等服务。可以兼容多厂商、多种类、多协议的各种异构硬件;还可提供第三方系统接入服务。

(3)业务逻辑子系统:

通过常用业务的归纳、封装,该层提供了视频、报警、智能及对讲等监控安防业务,方便应用层调用。

(4)应用子系统:

通过Web Service接口使用平台提供的各种服务,将具体的业务展现给最终的用户。本平台支持C/S客户端、B/S客户端以及手机客户端。

管理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

该平台包括各种前端设备、客户端及各种服务器,其中服务器主要包括中心管理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报警服务器及录像管理服务器等,各部分均接入局域网实现通信。

2)安防系统架构

安防综合管理平台是基于SOA系统架构的集成了多种安防子系统的联网平台,可解决综合安防系统集中管理(设备管理、流媒体转发和存储管理等)、多级联网(权限管理)、信息共享及互联互通等问题。系统平台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适应性,可以管理模数混合、全数字的各类终端;并支持入侵报警、智能分析报警及门禁报警等各种报警信号源的接入,实现视频监控子系统、出入口控制子系统、报警子系统、智能分析子系统和其他安防系统的集成管理;可以部署在各种网络环境下,从局域网到广域网,从有线网络到无线网络。该系统可满足体育场馆安防系统改造统一部署的要求,实现系统整体投资的最优化。

安防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3)平台部署及配置

操作系统:平台软件中各服务器组件全面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

服务器:使用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Server 2008系统。

客户端:使用Windows XP、Windows 7系统。

平台软件支持的数据库有:postgre SQL、My SQL、MS SQL Server、Oracle和DB2数据库。

平台硬件配置:

平台中各个服务器分开部署,即一套服务器软件安装在一台服务器设备中,这样系统整体工作效率及运行稳定性最佳。如果项目规模较小,考虑到经济性,可将某些承载业务量较轻的服务器软件整合到一台服务器设备上运行。

消防安防监控中心的视频联网平台是整个联网平台的核心,所有的信号接入、信号分配、权限管理、级别管理均由该中心完成。按照1600路D1的接入能力、200路重要视频存储(图像存储30天)、300路视频直播、10个客户端浏览的要求,中心配备如下设备(详细配置从略):

●中心管理服务器PVG-2802 1台;

●流媒体服务器PVG-3800 2台;

●存储服务器PVG-3800 2台;

●报警服务器PVG-3800 1台;

●视频综合平台(万能解码器)NP-MD880D4台;

●磁盘阵列PVG-IPSAN2016 4台(配置2T企业级硬盘50块);

●客户端管理软件PE-2 1套;

●管理电脑1台。

6 安保工作用房改造设计

6.1 安保指挥体系

本系统的指挥体系是由警卫、省安保、市安保、国安、交警、武警、现场消防以及消防监控中心等八处指挥室组成。在十二运会期间,警卫和国安指挥室重点为贵宾区域,级别最高;省、市安保指挥室重点为场内观众及比赛区域,级别次之;交警重点为园区内停车场、车辆进出口;武警重点为园区内人员进出口及场内各个通道;现场消防以及消防监控中心重点为园区内及场内各个重要设备间。各级指挥室配备见表1。

6.2 安保工作用房

1)市安保指挥室(原有位于贵宾区5层需改造)

面积:不小于200m2(已有),指挥室和监控室之间设置隔断,位于场馆主席台上部5F,能够观察场内全貌。

安装门禁系统及图像显示系统:可同时显示5个图像信号源的至少15路图像的(3×5)46"超窄边拼接液晶电视墙,可显示高清图像(支持720P),应同时具备模拟(AV和VGA)输入接口和数字(HDMI或DVI)输入接口,监视墙上部设置LED集中显示。

鉴于原监控系统管理软件部分不兼容高清系统,因此应一起进行更换。系统在所有图像实时存储、分辨率为D1标准、帧率为25帧/路/s的条件下,其存储时间为30天,回放分辨率达到4CIF。存储设备支持RAID技术。

2)警卫指挥室(位于贵宾区4层、需增加)

面积:不小于90m2(已有)。监控室面积不小于40m2,指挥室和监控室之间设置通透式玻璃隔断(带门),位于主席台区后上方(4F),以保证从监控室与指挥室均能观察到主席台座席区、两侧相邻区及对面看台区全貌。安装门禁系统。

图像显示系统:在监控室北墙体安装大屏幕组,面积不小于4m×1.6m,(3×5)46"超窄边薄体高清液晶屏,按照3×5形式排列,可单一或组合显示。图像输出可控,达到对主席台区的无盲点、不间断全程监控。设备包括大屏幕的矩阵控制主机、遥控器、及监控操作台(规格不小于长3m×宽1m×高0.75m)等。

3)武警指挥室(在东北区1层附属用房、需增加)

面积:不小于120 m2。设置在奥体中心场馆东北角武警驻勤区。预留220V交流电源插口10个、市话接口1个、公安专电接口1个、公安信息网接口1个、全运组委会专网接口1个和有线电视信号接口1个。

4)交警指挥室(原有在西区1层中部、需改造)

面积:不小于140m2(已有),其中,指挥调度室面积不小于80 m2,会议室面积不小于60 m2。指挥调度室和会议室之间设置玻璃隔断。位于场馆内紧邻要员贵宾通道,出入便利、无屏蔽、无电磁干扰,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安装门禁系统。

图像显示系统:指挥调度室设置由8块(2×4)46"超窄边液晶显示屏拼合的电视墙,指挥会议室设置由4块(2×2)46”超窄边液晶显示屏拼合的电视墙,用于视频会议、信号配时、各类交通信息显示、勤务方案显示、控制方案显示、视频监控道路及停车场车辆等情况。整体设计方案须经交警支队确认。

5)现场消防指挥室(为临时用,在西南区一层附属用房、需增加)

建设地点在场馆南一号通道1层新闻发布厅附近。铺设从场馆内消防控制中心连入现场消防通信指挥室的火灾报警系统和安保监控图像系统的信息显示设备的传输线。

6)国家安全机关指挥室(在贵宾区4层、需增加)

与赛场安保总指挥部沟通联络;与局指挥部沟通联系;与国家安全机关赛场安保工作进行指挥调度;对现场突发事件进行处置。拟建于体育场内主席台旁(4F包厢北侧)、能够观察体育场主体建筑内全貌。

面积:60~80m2。出入便利、无屏蔽、无电磁干扰,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配备电视墙:4台(2×2)46超窄边液晶显示器做主显示器及控制台(用于控制电视墙和指挥调度),控制键盘。安装门禁系统。

7)省安保指挥室(在贵宾区4层需增加)

与赛场安保总指挥部沟通联络;与局指挥部沟通联系;对现场突发事件进行处置。面积:60~80m2。出入便利、无屏蔽、无电磁干扰,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配备电视墙:4台(2×2)46”超窄边液晶显示器做主显示器,2台46”液晶LED电视及控制台(用于控制电视墙和指挥调度)。安装门禁系统。

8)消防安防监控中心(原有在北区一层需更换设备)

原显示设备已经老化、原监控系统管理软件部分不兼容高清系统,本次一并进行改造。

建一套由18块46”专业液晶监视器组成的3×6拼接的电视墙,解码设备采用1080高清解码,保证图像解码的质量,同时也为以后整系统升级到数字高清监控系统做出预留。

7 结束语

视频安防综合管理平台是安防系统的核心,采用成熟、主流技术构建综合管理平台,充分兼顾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有效整合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资源,将视频安防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成稳定、强大、可扩展的开放式平台,将大幅提升安防系统的社会应用价值。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保障及平安城市的建设是各级政府创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标,视频安防综合管理平台是积极贯彻和实施科技强警、科技兴国战略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刘杰峰,周志强.珠江新城海心沙公园工程建筑智能化设计[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2(2).

[2]辽宁省2013年全运会组委会.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竞赛场馆设施安保配套系统建设指导意见[R].

智能综合安防管理平台 篇2

ETC技术倾力高速公路综合信息平台建设-高速公路,信息平台我国智能交通建设刚刚起步,从标准规范到基础系统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就ETC不停车收费应用来说,目前还处于推广阶段,像上海、北京等发达省市,ETC车流量也不到整个高速公路车流量的20%,其ETC基础设施的建设、用户的发展和ETC使用率还不能满足综合信息平台应用的要求。本文就ETC技术的高速公路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进行简单的现状解析。

目前飞速发展的电子收费(ElectronicTollCollection,ETC)系统给了我们实现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的突破口。ETC是近年来许多国家积极开发并大力推广的用于路桥隧及城市道路收费的先进技术,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2007年我国正式颁布了ETC国家标准GB/T20851一2007《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规定了用于电子收费(ETC)的专用短程通信(DSRC)的技术要求。随着京津冀、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的开展,电子不停车收费用户数量稳步增长,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逐步完善,ETC不停车收费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发展的主流。对现有ETC技术予以改进,在ETC系统基础上本着科学发展、技术先进、合理规划、投资较小等原则对其进行拓展是ETC乃至智能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高速公路行业管理、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ETC技术提供的高效、准确、及时、丰富的数据信息可以辅助交通部门对车辆进行管理,改进运营商的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目的。从更长期的角度看,ETC技术除了服务于电子收费及车辆管理外,完全有潜力扩展到高速公路交通信息发布、车辆定位、交通诱导、紧急事件处理等等领域。

1、高速公路综合信息平台概念

美国IVHS对智能运输系统ITS的定义为: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有效、综合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并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ITS可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交通检测技术: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车辆和道路进行检测,收集交通数据和信息;

交通控制技术:交通信号控制等技术;

通讯技术:光纤传输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

数据处理:车流数据、收费数据、监控信息数据等数据的处理;

信息提供:提供出行信息,如交通状况、最佳行车路线等;

其中,ITS的核心和基础则是信息化。对于我国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管理来说,在基本手段、基本数据资源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体制、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信息共享不充分,导致信息利用程度比较低,综合集成专业化技术水平落后。为此,我们提出建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从以下几方面解决高速公路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的问题:

完善基础性标准,统一数据信息格式,服务于交通信息的共享应用;

统一的通信协议、接口规范,促进信息互通、共享;

建立标准应用体系,避免信息应用研发和建设中存在重复交叉、关系失调、制定顺序不合理等问题。

2、基于ETC技术的高速公路综合信息平台

ETC技术在国外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美国、欧洲、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收费系统已经局部联网并形成规模效益。目前,我国各省市高速公路正在大力发展ETC系统,ETC用户数量稳步增长,ETC交易占全路网交易总量的比例逐步提高,北京、上海等省市的ETC交易率已经超过10%,其规模效益初显成效。

由于ETC系统中车辆信息和用户信息在发行时已写人车载设备,ETC系统中获取的数据信息要比通过牌照识别、地感线圈等手段采集的数据更为全面和准确。ETC技术所提供的高效、准确、及时、丰富的数据信息可以辅助交通部门对车辆进行管理,改进运营商的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目的。此外,ETC系统的核心技术一5.8GHz微波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Shortrangecommunication,DSRC)先进的通信功能,为ITS领域中实现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车辆与车辆之间提供单向或双向交互式通信服务,从而使车辆能够享用交通信息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同时也为交通信息中心提供行驶车辆的有关数据等功能提供了技术手段。

为此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ETC系统,拓展其在智能交通信息服务领域,建立高速公路综合信息平台是目前发展高速公路智能信息管理的快捷、有效途径。

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外基于ETC技术的高速公路信息平台的研究

随着交通状况的日益恶化,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开展了智能交通系统共用信息平台的研究和建设,以实现信息共享、综合交通信息服务、交通辅助决策、重大事件管理等功能目标。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ETC电子收费系统,尤其是多车道自由流(Multi一LineFreeFlow,MLFF)电子收费系统,拓展其在智能交通信息服务领域的应用,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在ITS领域研究的重点科目,其中美国以IVIProject及VIIProgram为国家ITS研发的重点项目,日本则以VICS、ASVI、ASVZ、ASV3及Smartway等计划成果最受到注目,欧洲则提出了跨国、应用多样性的Easyway计划。以上各个项目研究中,都把基于5.8GHz的DSRC通信作为核心技术,并且都非常注重信息相关的应用,如此一来除可有效提高驾驶安全及整体通讯系统稳定性之外,亦可实现诸如移动电子收费、交通与道路信息提供以及其它车载通讯的应用等,达到安全、便利与效率的目的。

(2)国内基于ETC技术的高速公路信息平台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智能交通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道路运输、GPS安全监管系统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处于智能交通发展的初级阶段:

a.ETC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还处于初期。各地所建设的ETC系统是单车道有栏杆的低速ETC系统,多车道自由流模式的ETC系统和关键设备还处于研发和功能测试验证阶段;

b.ETC系统目前功能单一。仅限于高速公路电子收费,以缓解目前高速公路收费口拥堵的问题。目前日、美两国大力发展的DSRC技术在高速公路智能交通通信系统中车一车和车一路的通信应用,国内还处于技术研究、设备试制、实验室测试阶段;

c.ETC国标目前仅支持单车道低速模式的ETC标准。

需在实际建设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以跟上国际ETC的新发展,为国内ETC系统在智能交通信息领域的拓展应用提供技术标准;

d.国内在ITS领域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起步。特别是在道路交通信息服务方面还处于跟踪调研阶段,没有深人研究与实际应用,需要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以期快速赶上发达国家,满足我国智能道路应用的需求。

当ETC发展到一定规模,综合应用信息平台的整合拓展才真正具有价值。因此,在目前这一阶段,我们应一步一步把基础工作做实。尤其是标准规范的制定,要适应我们智能交通建设的自身需求,更应考虑到先进性、可持续发展性和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智能安防信息化平台设计 篇3

1 智能安防信息化平台设计的方案

1.1 系统总体设计内容

根据智能安防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情况, 系统设计的目标就是提高智能化的控制管理水平, 可以实现统一的信息化监控平台, 这种功能要求的设计内容必须要满足基础数据管理。同时智能安防信息化还具备统一的平台, 实现了各个系统的有机整合, 监控系统可以在此基础上有机联动, 最后系统可以通过创新, 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能平台应用效果, 智能化安防监控设备, 通过模式的转换, 最终实现全面的控制目标。本文研究的智能安防信息化平台设计主要包括:监控及信息采集子系统、告警及监控子系统、系统管理和用户管理子系统, 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系统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在应用技术的基础上, 对安防信息化平台进行优化设计。

1.2 视频监控智能设备设计

视频监控智能设备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智能平台的应用效果, 同时智能监控设备通过技术的改良, 具备和优化了传统监控设备的功能, 视频监控智能设备可以实现自动检测功能, 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基于这种设计要求, 技术人员采用运动检测和目标跟踪等技术, 对系统进行了优化, 使得系统可以及时捕获到有效的信息, 并发出警告信号, 视频监控智能设计的功能可以实现全天候的监控。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安防信息化平台设计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持, 所以技术人员一定要充分发挥出现代技术的优势和特点, 通过技术的融合, 实现全面的智能管理, 提高技术应用效果, 使视频监控智能设备可以更加适应应用的环境。

2 智能安防信息化平台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2.1 数据设计的规范化原则

数据设计原则一定要满足数据库的规范性, 通过范式的运用, 实现数据设计目标, 技术人员需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 建立对应的数据逻辑模型。数据逻辑模型用数据流图来表示, 要求技术人员要能熟练应用范式, 按照用户的实际需求去建立数据库系统, 确保系统可以具备相应的功能。数据库结构设计应根据第三范式的指示内容调整内部结构, 所以第三范式的结构变化, 必须要满足系统联机处理的要求。如果在CRUD操作过程中, 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效率会降低, 这是因为关联表数量多引起的, 说明技术人员在设计表时, 没有按照第三范式的指示内容去设计, 大量数据的冗余不能保存在主关键字中, 这种设计的要求也满足工业等企业的管理目标, 可以使技术人员掌握到有用的数据信息。

2.2 数据库系统管理技术的选择

针对智能安防信息化平台设计的目标, 可以选择SQL Server 2012数据库或者Oracle11G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可以呈现出灵活的扩展性, 可以提供高效的数据整合功能和高可靠性保证, 只有加强了可靠性, 才能展现出数据库的性能, 所以技术人员要通过相关要求的内容, 在性能分析的基础上, 可以对数据库进行扩展, 进而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数据库可以实现分布式的数据处理功能, 针对大型的企业来说, 有很多机密的信息, 运用合理的数据库既可以对信息进行高效的处理, 也可以简化企业的工作内容。可见, 数据库系统管理技术的选择, 可以促进企业、单位应用智能控制平台的效果, 技术人员也可以更加便利的操作平台, 实现了合理使用数据库系统目标。

3 智能安防信息化平台的发展趋势

3.1 视频监控设备的优化

根据社会对信息化平台的使用需求, 视频监控设备已经可以兼容数字化功能, 深入到企业使用的内部, 通过对监控设备的优化, 进而实现更全面的控制水平。未来视频监控设备的使用, 一定可以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结合的控制模式, 还可以根据系统的监控功能, 对一些较为简单的异常行为进行分析, 在应用层面上, 监控设备也可以体现出优质的视频效果, 通过安全相关应用和非安全相关应用来对系统的监控内容进行检测。

3.2 智能安防信息化平台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带动了智能化的应用水平, 给予其足够的发展空间, 智能安防信息化平台的设计已经为很多企业的信息保护提供了便利, 所以在未来使用的过程中, 一定可以结合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水平, 减少用户的重复建设, 缩小经济开支。同时技术的优化也可以扩展系统功能, 网络拓扑结构的建设和设计, 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 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对于安防行业来说, 信息保护和处理非常重要, 所以智能安防信息化平台的设计和应用, 一定也可以加强控制管理的能力。

4 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带动我国整体的经济水平,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发展既带来了机遇, 又带来了挑战, 所以我国要想提高综合实力, 就必须重视技术水平的发展。智能安防信息平台的设计提高了数据处理功能, 也可以提供及时监控技术, 发出警告, 基于社会和企业的使用需求, 技术人员还是需要对系统平台进行不断的优化, 使智能安防信息化系统可以应用在更多不同的领域中。同时在视频监控设备应用时, 技术人员也要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 对系统进行维护, 这样才能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漏洞。

参考文献

[1]周永红.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及应用[J].中国安防, 2011 (3) .

[2]阎迅.ADSL宽带自动测试系统数据库设计[J].科技资讯, 2010 (06) .

[3]陈智华.浅谈数字化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安防, 2009 (10) .

智能综合安防管理平台 篇4

楼宇智能化 (安防布线与调试) , 是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置的一个中职建筑工程技术类比赛项目。采用浙江天煌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THBCAS-2型实训系统, 竞赛考核的内容包括对讲门禁、视频监控系统、室内安防与周界防范系统玫巡更系统4个子系统。采取团队比赛形式, 由2名选手组成参赛队在指定的THBCAS-2型智能楼宇安防布线实训系统上共同完成比赛任务, 主要考核选手的设备安装、设备接线、设备调试能力和职业素养。从我校专业发展角度出发, 网络专业新增智能安防模块, 配置THBCAS-2型智能楼宇安防布线实训系统, 现总结两年来实训课经验, 从设备的三大系统出发, 将实训平台的研究与设计做如下总结。

1 对讲门禁系统接线标准 (实现基本功能)

1.1 系统连接示意图

1.2 接线顺序

①可视主机及各探测器连接步骤:紧急按钮开线、燃气探测器开线、红外探测器开线、门磁开线、层间分配器到可视室内主机开线、开声光报警器到可视室内主机的线, 并且相连。接以上开好的线缆, 与各设备相连;②联网器及其连接设备接线步骤:室外主机开线、管理中心机开线、层间分配器开线、从联网器开始, 向其他设备进行连线;③管理中心机到RS通信转换模块接线:管理中心机到通信转换模块开线与接线、通信转换模块电源线从监控系统引入;④室外主机与电磁锁、楼道出门按钮模块接线:室外主机到电磁锁和出门按钮控制线开线、出门按钮COM-电磁锁12V开线;⑤层间分配器与普通室内主机接线步骤:层间分配器到普通室内主机开线、层间分配器到普通室内主机接线;⑥从电源箱向联网器开18直流电源线。

1.3 接线规范 (基本功能接线)

(1) 可视室内主机及各探测器连接步骤

①紧急按钮出2根线到可视室内主机 (NO, C) ;NO-HP黄, C-G黑;②可燃气体探测器出应4根线到可视室内主机 (电正、电负、NO、C) ;NO-GA黄, C并GND-G黑, 12V-12V红;③红外探测器出应4根线到可视室内主机 (NC、C、12V、GND) ;NC-SA蓝, C并GND-G黑, 12V-12V红;④门磁出2根线到可视室内主机 (NC、C) ;NC-DA蓝, C-电负黑;⑤可视室内主机应应出5根线 (其中V和GND用一根视频线代替) , 接入层间分配器的USER1或者USER2 (D、Z、A、V、G) ;D-D红, Z-Z黄, A-A蓝, V和G-V和G视频线;⑥声光报警器出2根线到可视室内主机 (12V、GND) ;12V-JH红, GND-G黑。

(2) 联网器及其设备连线

①联网器应出6根线到室外主机 (D、G、V和G、A、Z) 4根RV线和1根视频线。D-D红18V, G-GND黑, Z-Z黄, A-A蓝, V和G-V和G视频线;②联网器应出8根线到管理中心机 (其中视频G和音频G相并, 视频V和G采用视频线相连, 即5根RV, 1根视频, 实处6根线) 。CH-CANH黄, CL-CANL蓝, A-AI蓝, V和VG-视GND并音GND和VI、视频线;③联网器应出5根线到层间分配器 (V、G、D、A、Z) 采用视频线连接V和G及出4根线。V和G-V和G、视频线, A-A蓝, Z-Z黄, D-D红。

(3) 管理中心机到RS232通信转换模块

①管理中心机出两根线到RS232通信转换模块 (CH、CL) 。CH-CH黄, CL-CL蓝;②RS通信转换模块出2根电源线接入监控12电源。电正红, 电负黑。

(4) 室外主机与电磁锁、楼道出门按钮模块接线

①室外主机出2根线 (GND、LKM) 。GND-电磁锁GND黑, LKM-按钮NC红;②出门按钮COM-电磁锁12V, 红。

(5) 层间分配器与普通室内分机

①层间分配器出4根线到普通室内分机。D-D红, Z-Z黄, A-A蓝, G-G黑。

(6) 从电源箱向联网器开18直流电源线

①正红, 负黑。

2 视频监控系统接线标准 (实现基本功能)

2.1 系统连接示意图

2.2 视频监控接线顺序

①截取5根80厘米视频线, 做好视频头后接入相应的端口。用于连接CRT、硬盘录像机、矩阵;

②截取从矩阵到各个摄像机的视频线, 在机柜端接整齐, 并端接视频头, 在摄像机端进行截取长度;

③所有12V电源线在两间屋子中间上部槽汇总。

1.3 视频监控系统接线

(1) 矩阵主机到各摄像机接线:

①高速球出5根线, 2电源、2控制、1视频。RS+到硬盘录像机A、黄;RS-到硬盘录像机B、蓝;AC24V交流电到电源箱24V交流;②枪式摄像机出3根线, 2电源、1视频。 (视频线到相应的矩阵通道接口;12V直流电到电源箱12V直流, 需要和其它摄像机的12V直流电相并, 再接入电源箱, 相并处选在两房间中的屋梁上。 (摄像头引线:白黑为+、全黑为-, RV线:+用红、-用黑) ;③红外摄像机出3根线, 2电源、1视频。接线标准和枪式摄像机相同;④半球摄像机出3根线, 2电源、1视频。线标准和枪式摄像机相同。

(2) 矩阵主机和硬盘录像机接线:

①矩阵主机和硬盘录像机之间用4根80厘米视频线连接。

(3) 硬盘录像机到液晶监视器和CRT监视器:

①硬盘录像机到液晶和CRT各跑1根视频线, 根据题目要求接入相应的通道。

3 防盗报警系统接线标准 (实现基本功能)

3.1 系统连接示意图

3.2 防盗报警系统接线顺序

(1) 小型报警主机及各个探测器

①将所有探测器的线开好;②连接探测器的线, 即由远到近的连接;③在探测器跑到小报的一端, 电源线相并, NC和C端要在一起做标记, 以区别各探测器;④各探测器的NC接入对应防区, C相并接入COM;⑤+极相并, -极相并, 接入12V直流, 电源可以由监控引

(2) 以大型报警主机为中心接线

①将所有探测器和相关设备的线都开好;②端接探测器端, 要在探测器的NC端串一个2K电阻;③端接声光报警器端;④端接各探测器的大报端, 不用的防区要在Z和COM间并一个2K电阻;⑤端接液晶键盘通信转换模块。

3.3 防盗报警系统接线规范 (基本功能接线)

(1) 小型报警主机及各探测器接线

注:各探测器接入小型报警主机遵守"开并闭串"原则。各探测器的所有线均跑到小型报警主机下方, 然后统一电源相并, NC和C接入相应防区, 每个探测器的线要扎好打标。

①红外对射探测器接线:发送端出两根线到小报下方 (+红, -黑) 接收端出4根线到小报下方 (+红, -黑, NC黄, C蓝) 并接入相应防区NC-Z, C-COM。两防区探测器共用一个COM。探测器NC接口处串一个10K电阻;②玻璃破碎探测器接线:出4根线到小报下方 (+红, -黑, NC黄, C蓝) 并接入相应防区NC-Z, C-COM, 两防区探测器共用一个COM, 探测器NC接口处串一个10K电阻;③幕帘探测器的接线规范和玻璃破碎探测器相同:出4根线到小报下方 (+红, -黑, NC黄, C蓝) 并接入相应防区NC-Z, C-COM, 两防区探测器共用一个COM, 探测器NC接口处串一个10K电阻;④感温探测器的接线规范和玻璃破碎探测器相同:出4根线到小报下方 (1红, 2黑, 3黄, 4蓝) 并接入相应防区3-Z, 4-COM, 两防区探测器共用一个COM, 探测器NC接口处串一个10K电阻;⑤振动探测器的接线规范和玻璃破碎探测器相同:出4根线到小报下方 (+红, -黑, NC黄, C蓝) 并接入相应防区NC-Z, C-COM, 两防区探测器共用一个COM, 探测器NC接口处串一个10K电阻。

(2) 小报到大报接线

从小型报警主机引两根线即BUS和总线。 (小报MUX正———接大报BUS正, 小报MUX负———接大报BUS负) 。

(3) 电源到小报接线

从电源箱引2跟电源线 (12V直流) 到小报 (红正黑负) 。

(4) 大型报警主机与液晶键盘和通讯转换模块接线

(1) 大报出4跟根线到液晶键盘 (R-R、B-B、G-G、Y-Y, R红、B黑、G蓝、Y黄) ; (2) 大报出4跟根线到通讯装换模块 (R-R、B-B、G-G、Y-Y., R红、B黑、G蓝、Y黄) 。

(5) 大型报警主机到各个探测器和声光报警器的接线

(1) 大报出2跟线到声光报警器 (BEEL+———生光报警器+红BEEL-———生光报警器-黑) ; (2) 红外探测器出四根线 (+, -, NC, C) 其中电源和监控系统在上方并, 然后接入大报, 电源有监控系统引出12V直流电; (3) 感烟探测器的接线方式与红外相同, (+红, -黑, NC黄, C蓝) NC接入相应防区, C共用接入相应防区的COM, 在探测器的NC端要串入10K电阻。

4结束语

楼宇智能化工程实训系统是由实训房间模型、对讲门禁子系统及室内安防子系统、防盗报警及周边防范子系统、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巡更子系统等组成。整体结构采用开放式和拆装式设计, 使学生能对上述的各子系统进行组装、接线、调试运行和维护。通过以上的系统接线, 可以符合工程施工规范, 较好提高工作效率,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摘要:系统以建筑模型为结构基础, 包括现场区域和管理中心两部分。系统可进行对讲门禁及室内安防、防盗报警及周边防范、闭路电视监控、巡更等项目的训练, 可检验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楼宇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力、工程实施能力、职业素养和交流沟通能力等。根据平时教学和技能大赛集训经验, 从施工的角度出发, 谈谈系统中实现智能安防功能的相关设计与研究。

关键词:系统接线,对讲门禁,视频监控,防盗报警,施工

参考文献

智能综合安防管理平台 篇5

1.1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智慧城市是通过智能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共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加互联、高效和智能。同时,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促进城市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重大举措和综合性措施。作为城市组成的基本单元,建筑物的智能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部分之一。智能建筑可以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并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

1.2 智能建筑行业的安防市场容量

智能建筑通常以通讯自动化(CA)、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OA)、消防自动化(FA)和安防自动化(SA)为5大基本构成。安全防范自动化(SA)作为智能建筑核心构成之一,使智能建筑产业的飞速发展驱动了安防产业的蓬勃发展。据《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正在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2013年市场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大关。按照安防占智能建筑20%的国际平均投资建设比例估算,最近5年,智能建筑行业将带来200~300亿的安防市场需求容量。

2 海康威视智能建筑安防综合解决方案的特征

2.1 海康威视智能建筑安防综合解决方案的介绍

智能建筑在我国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当前,各个自动化系统的一体化整合应用正在智能建筑行业逐渐兴起。作为国际领先的安防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海康威视根据智能建筑行业和安防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前瞻性地提出了智能建筑安防综合解决方案,并提出大集成“七星”价值体验。

海康威视智能建筑安防综合解决方案以iVMS-8700综合管理平台为核心,将视频监控、门禁管理、入侵报警、停车场管理、访客管理、考勤消费、电梯层控、在线巡查、消防报警等安防子系统以及智能分析技术深度融合,全面实现对各个安防子系统的大集成与综合管理,为客户带来非凡的“七星”价值体验:

(1)网络化整合,轻松体验系统集成与综合管理;

(2)可视化感知,轻松体验实施监管与事后追踪;

(3)一次性授权,轻松体验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

(4)大数据挖掘,轻松体验决策调度与资源优化;

(5)智能化分析,轻松体验自动控制与联动响应;

(6)业务化融合,轻松体验安全防范与价值挖掘;

(7)定制化设计,轻松体验特殊功能和个性服务。

海康威视智能建筑安防综合解决方案首先利用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把建筑物内各个安防子系统整合在同一网域上来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流交换,并以此对智能建筑安全防范自动化(SA)所涉及的各个安防子系统进行一体化整合和综合管理,进而实现各个安防子系统基于同一套软件管理平台进行直接、高效的联动与响应。该方案的优势在于: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机制在物理层级即被创建起来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使各个单独的安防子系统组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技术联防、统筹管理”的一体化安防综合管理系统。

海康威视智能建筑安防综合解决方案以iVMS-8700软件作为智能建筑的安防综合管理集成平台。这套软件平台具有“模块化”、“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功能特征,它通过多系统的整合、跨区域的级联实现了各个安防子系统的“集中管理、多级联网、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业务融合”,如图1所示。

2.2 海康威视智能建筑安防综合解决方案的优势

海康威视智能建筑安防综合解决方案打造的一体化安防综合管理系统可以让用户得到更高级、更人性化的“控制、管理、应用”的用户体验。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一的管理平台

如图2,安防综合管理系统不但可以提供设备管理、存储管理、网络管理等基础设备管控功能,还可以通过架构优化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使平台对各个安防子系统的管理更加灵活、高效。各个安防子系统的统一管理与管理部门之间权责界定也实现了有机的统一。

(2)开放的体系架构

海康威视iVMS-8700综合管理平台软件是基于SO A架构设计的,并可以通过Web Service接口与第三方系统相互集成。同时,该平台还采用基于J2EE的企业业务中间件技术来轻松实现与第三方厂商设备的对接。

(3)安防子系统一体化集成

安防综合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综合体内各个安防子系统的统一监管。各个安防子系统按照标准中间件接口与中心平台进行信息和信令交换,完美实现各个独立子系统在同一软件平台上的状态控制和集中管理。

(4)数字化与智能化

安防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在各类数字传输网络上以非常低的带宽占用实现远距离图像传输,并且以网络化传输、数字化处理为基础,以各类功能与应用的整合与集成为核心,实现单纯的图像监控向报警联动、智能手机、行为分析、人流量统计、人脸分析等业务应用的拓展与延伸。

(5)高清监控

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全面支持高清图像的采集、传输、预览、存储、回放,进而真正实现对任何细节不失真的预览与还原。

3 海康威视智能建筑安防综合解决方案的业态化

3.1 五大业态化安防整体解决方案的应用特征

针对各种建筑物安防系统建设的差异化需求,海康威视把智能建筑安防综合解决方案的总体思路与各类建筑物的独特业态和场景特征巧妙结合,并且分别打造出住宅、综合体、酒店、写字楼、工地五大业态化安防整体解决方案,如图3所示。

(1)住宅安防整体解决方案注重安防系统与小区物业管理、人员车辆管控、消费增值业务、家庭安全防护等住宅业态的特征需求相结合。

(2)综合体安防整体解决方案注重安防系统与客户消费体验、停车场管理、商铺运营管理、经营状况分析等综合体业态的特征需求相结合。

(3)酒店安防整体解决方案注重安防系统与客户授权管控、人员行为分析、食品安全监管、节能环保管理等酒店业态的特征需求相结合。

(4)写字楼安防整体解决方案注重安防系统与员工考勤验证、访客授权管控、物业经营管理、公共区域监管等写字楼业态的特征需求相结合。

(5)工地安防整体解决方案注重安防系统与施工现场安全、工程车辆管理、施工质量监管、政府安监管理等工地业态的特征需求相结合。

同时,海康威视依托完善的安防产品体系、雄厚的研发制造实力、高效的技术服务网络,可以针对各种智能建筑安防系统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并量身定制适用于其建筑物业态和特征需求的各系列安防产品和一揽子解决方案。

3.2 安防综合解决方案的应用案例

十多年来,海康威视楼宇安防产品及智能建筑安防综合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国内外10000多个智能建筑项目中,并且塑造了一系列经典案例:

(1)住宅:贵州花果园、郑州建业总部港、大连红星海……

(2)综合体:上海世纪城、北京诺德广场、青岛海信广场……

(3)酒店:天津香格里拉酒店、中山希尔顿酒店、扬州喜来登酒店……

(4)写字楼:重庆财信广场、南京新城大厦、成都东方希望中心……

(5)工地:万科全国工地、恒大全国工地、嘉绿苑建德工地……

3.3 安防综合解决方案与民用安防的应用融合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海康威视针对家庭和小微企业用户打造了“萤石”品牌的微视频业务和民用产品体系,很好地解决了智能建筑安防系统建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海康威视智能建筑安防综合解决方案正在对“萤石”微视频业务和民用产品应用进行逐步整合,以实现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庭”、“智慧企业”的技术嵌套和业务融合,进而使智能建筑安防系统触及到家庭、小微企业等更细微的安防应用末端。

4 公共安全建设的有力保障

当前,国内公共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各种恐怖袭击和暴力冲突事件层出不穷。政府为保障公共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尤其重视加强城市“技防”体系建设,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

近期,发生在餐饮场所的几起暴力事件表明,公共安全问题已经由城市公共区域蔓延到室内公共区域。在当前安全趋势下,海康威视智能建筑安防综合解决方案应该是最适合各种建筑物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实际需要的。我们相信,海康威视智能建筑安防综合解决方案及其各个业态化应用方案所打造的“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的智能建筑安防综合管理系统,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维护有序的社会秩序,保障安全的生活环境方面发挥出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北京:前瞻产业研究院,2012年

[2]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报告(2013-2018).北京: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2013年

[3]胡洪刚.海康威视智能建筑安防综合解决方案.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

智能综合安防管理平台 篇6

关键词:智能式,国土资源,综合,管理平台

在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之后, 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已进入了深层次精细化发展的阶段。在数据建设方面, 通过长期的国土资源规划、调查与评价工作, 已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在国家的相关重大专项和信息化工作的推动下, 这些土地、矿产、地质等专题数据纷纷通过数据库的形式, 实现了专题管理。数据支撑能力薄弱成为了制约国土资源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瓶颈问题, 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对这些分散的庞大数据进行高度整合与集成管理, 同时具备高度灵活的扩展能力。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讨论了综合管理系统与单一专题系统的差异性, 提出了智能式数据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和解决方案。

1 建设目的

国土资源信息综合管理平台 (以下简称综合平台) 建设目的是实现基础地理、土地、矿产、地质等多源海量空间数据及系统的全面整合和高度集成, 形成科学规范、全面共享的国土资源综合数据库, 做到资源状况“一览无余”;通过系统建设, 切实提高信息资源的灵活调配和综合管理能力, 为今后全面实现国土资源监测监管奠定丰厚基础。

2 综合平台与单一专题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差异性分析

2.1 共同特点分析

(1) 两类系统管理的数据均是空间数据, 须具有海量空间数据存储管理能力和空间数据快速检索能力。 (2) 具有空间数据的通用性管理功能, 包括数据批量输入输出、空间查询定位、统计分析、图形数据浏览漫游、专题制图等功能。 (3) 具有多级数据目录组织管理、图形界面为主的管理界面。 (4) 具有数据维护、用户授权、日志监控等系统维护及安全管理功能。

2.2 差异特点分析

(1) 对省级而言, 综合平台通常需要管理多达50多个专题数据库, 加上多年度历史数据的累积, 数据图层和要素数目巨大, 对数据的分类检索和统计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需要能够根据不同的专题要求作出快速的检索和统计。 (2) 综合平台建设首先面临大量专题数据库的整合迁移问题。如何实现快速的海量数据迁移建库, 数据快速组织和繁多的符号化配置, 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工作量, 是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3) 综合平台实际上是支撑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的软件主体, 必须具备能够适应未来新类型数据无限扩展的强大管理能力, 因此从功能设计和数据承载能力上均要求能够平滑扩展。 (4) 由于涉及的数据类型众多, 要求能够满足多专题多类型的专题图件快速制作输出的要求, 特别是能响应应急制图的工作需要。 (5) 作为数据集中管理的系统, 必然要肩负起数据按需抽取, 快速重组衍生新数据的责任, 以适应各类应用系统的需要。

3 智能式综合平台的建设与实现

3.1 总体架构

平台采用SOA架构的技术体系分层设计, 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服务层、应用服务层、服务总线层和政务门户层。在具体实现上, 采用成熟稳定的C/S结构, 服务器端采用ORACLE+ArcSDE实现空间数据的存储, 客户端采用Visual Studio.NET 2008和ArcObjects实现数据的前端管理和应用。

3.2 综合数据库设计

3.2.1 数学基础

统一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矢量数据采用大地坐标, 栅格数据采用高斯平面坐标,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空间数据组织采用GeoDatabase的数据模型。

3.2.2 数据库内容

国土资源数据按专业可分为四大类, 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土地类数据、矿产类数据、地质类数据。综合数据库的建设是指按照统一的数学基础和有关技术规范, 对各类型国土资源数据进行统一的格式转换、坐标转换、数据检查等整合处理工作, 最后进行批量入库, 形成综合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包括。

(1) 基础地理数据:由1∶100万、1∶25万、1∶5万、1∶1万四种比例尺的数据构成, 数据类型包括数字线划图 (DLG) 、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 、数字高程模型 (DEM) 、地名数据 (PN) 、元数据 (MD) 。 (2) 土地类数据:包括第一次土地详查以来的土地更新调查成果 (2005年至2007年) 、第二次土地调查以来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2009年至2011年) 、基本农田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数据库等。 (3) 矿产类数据:包括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储量空间数据库、矿业权数据库和矿产地数据库等。

3.3 智能式特色功能设计

系统按照功能模块划分, 共有8个方面:数据检查与入库、数据维护与管理、数据制图与输出、数据查询与分析、数据统计与汇总、数据转换与处理、功能定制与管理、用户管理与安全审计。空间数据库系统的常规功能在多年的发展中已比较成熟, 以下主要列出综合平台在设计上有别于传统数据库系统的特色功能。

(1) 规则化目录命名及符号管理。

系统提供数据组织规则管理界面, 允许数据管理员根据各题数据的要素特点, 为每层数据要素分别建立物理名称与逻辑目录命称、专题符号库的对照表, 从而建立起各专题数据库的逻辑目录与物理库的自动化关联, 以及各专题数据库与对应符号库的匹配关系。通过这种方式, 大量减少数据逻辑配置工作, 快速建立起数据库的逻辑目录视图, 批量化实现符号化展示。这个功能尤其在以县为单位进行存储的全省范围数据库 (例如全省土地利用数据库) 的逻辑配置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 核心功能的灵活定制与管理。

系统在核心功能设计方面优先遵循交互式模板灵活定制的前卫思想, 大量采用了定制策略、定制模板等技术思路, 全面覆盖数据查询、综合统计、专题制图、专题数据提取等各类功能。在查询分析和统计分析方面, 可以定制各种专题查询和统计模板, 自由选择所需的数据源、字段、范围和统计方法, 从而为各类专题数据定制出各种各样的快速查询和统计功能, 突破了专题系统的功能局限, 满足了数据不断扩展和综合管理的需要。

(3) 功能的弹性扩展管理。

在系统功能方面, 底层功能模块采用插件式开发, 所有功能既可插装, 也可卸载, 伸缩性强。用户可以利用标准的插件接口不断扩展个性功能, 有效解决了系统功能平滑扩展的实际难题。

4 结语

综合平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巨大、和复杂的信息化工程, 涉及到政策、人力、物力和跨部门资源收集整合等方方面面。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多源、多专题国土数据的一体化集成管理, 有效解决了国土信息化工作中的数据瓶颈问题。同时在系统设计上全面贯彻灵活扩展的技术思路, 使得平台具有高效、智能的特点。在下一步的工作中, 重点是需要建立各类数据及时更新和统一汇交的工作机制, 在长期的工作中逐步消除各专题数据间的相互矛盾, 建立正确的逻辑关系, 这是一项需要大量协调的难点工作。

参考文献

[1]全国国土资源“一张图”及核心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

智能综合安防管理平台 篇7

“智能建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的内涵与外延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提供“用户感知的智能建筑环境”是我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重点。在智能建筑的运维领域,运维工作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随着大楼越建越高,越来越复杂,这就使建筑物对智能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使得运维管理系统成为信息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远来看,运维管理必须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手段,来进一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智能建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是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企业用户为目标,集呼叫中心、设备管理、运行监控、报警管理、能耗管理等功能模块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于快速发展的公众互联网络,基于云计算技术,通过“云”服务平台对分散、独立的企业建筑运维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实时监控数据、音视频数据、管理数据、空间地理信息以及其他图纸、资料信息进行集中存储、集中处理、集中分析。

2国内外发展现状

2.1国内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图形图像显示技术的发展,建筑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建立整体、综合运维管理与服务体系已势在必行。目前智能建筑管理平台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子系统的纵向集成,目的在于各子系统具体功能的实现,如对BA子系统而言,制冷站、换热站、变配电系统等智能化设备需要与整体BA协同工作,以保证BA的正常工作。第二层次为横向集成,主要体现各子系统的联动和优化组合,在确立各子系统重要性的基础上,实现几个关键子系统的协调优化运行,报警联动控制等增值功能。第三层次为一体化运维管理,通过信息集成使得各应用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信息、组织、管理之间实现高度融合和协调运行,使得不同应用项目可以满足与建筑内的设备、办公、信息沟通、管理和服务的全面需要。

国内约有十余家系统集成商或专业智能化管理软件开发商在研发推广建筑智能化管理平台,国内市场上也出现了几个较为成功的系统平台,但多为单一的运行监控功能,强调智能化系统的堆砌,忽略用户的实际需求,其系统无建筑能耗统计分析以及建筑设备运维管理的功能,无法对智能建筑内所有设备的能耗、档案、运行、维护、保养进行管理。建筑机电设备的运行监控只有二维的组态图,一旦设备发生故障报警,在监控系统上无法及时发现故障设备的所在位置。虽然也有企业在推广功能单一的建筑信息管理系统或建筑物业管理系统,但一般皆为不同企业研发,难以在统一的综合运维管理平台上进行管理。此外,目前大多数产品采用单个工程研发、实施的方法,平台产品通用性较差。

2.2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的建筑智能化监控主要是以BA系统为核心的建筑物自动化与管理系统,具体做法是以楼宇自动化系统为平台,利用开发硬件网关技术将各系统进行互联,形式上为业主完成了一体化管理方案。但是由于受到基础软件平台的限制,许多功能无法实现,内容也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实现运维管理的目的。另外,由于目前楼宇自动化系统的通讯速率问题、网关协议的专用性问题,在使用效果、与未来新技术衔接上也存在着弊端。

3 平台现存问题分析

目前,公共建筑机电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 智能建筑信息化程度较低

重硬件、轻软件是当前智能建筑行业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客户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买一大堆“高大上”的设备,企业运维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自然就有了,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就自然提高了。其实不然,现在大多数企业运维保障工作主要以人工纸本做记录,事件处置过程无法做到全程、实时掌控。事件从接收、分发、处置至用户反馈各个环节,都没有找到一种有效方法进行监督和管理,经常出现处置遗漏、虚报、瞒报等各类问题。

3.2 智能建筑运维管理机构臃肿

企业后勤管理有动力、总务、安保、保洁等部门,不同单位其后勤管理团队大小不一样,但在整个公司占有的比例都不小,小则几十个人,大则几百人,这些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高,越来越不适应企业运维管理,建筑运维管理机构越来越庞大,管理方式也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发展,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

3.3 智能建筑运维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后勤人力资源、设备维修保养、设备升级更新、能源消耗等各方面成本,对一家企业来说,历年居高不下,而且随着环境的恶化、极端气候变化多端,这些成本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其根本原因是员工的文化水平、管理思想、专业技术水平没有与时俱进,仍停留在十多年前的水平,尽管设备变得高档了,信息化程度变得更发达了,但是管理理念没有变化。所以,设备故障处理不及时、设备维修保养不善、设备运行调度管理不合理、节能降耗不落实,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建筑安全性降低、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加重等严重后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大多数企业的处理方式是设备更新换代,推陈出新,直接导致企业的运维管理成本越来越高。

4 平台架构及主要功能

应用GIS、3D、管控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基于云计算技术,通过“云”服务平台对建筑运维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实时监控数据、音视频数据、管理数据、空间地理信息以及其他图纸、资料信息进行集中存储处理分析,将建筑能耗分户计量数据、建筑环境参数监测数据存储于实时数据库,以数据作为建筑能耗统计分析的基础,形成各类直观形象的柱状图、饼图或曲线图等,展现建筑能耗统计的可视化结果,从而达到智能建筑运维综合管理目的,实现节能降耗。

4.1 系统架构

智能建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按照标准的SOA架构模式进行设计:

4.1.1 数据层

包括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基础数据库、综合业务数据库、2D/3D空间数据库等。其中,从自动化监控设备采集到的实时数据,一部分通过专门的数据通讯协议,经过加解密操作后,直接与前端的HTML网页、GIS地图、三维模型、Flash组态等进行交互,实现远程管理与控制目的(仅限于按行业标准,远程可控的设备),同时,将实时运行信息保存到历史数据库,用于后期数据查询分析。另外,根据业务需要,一部分实时信息经过数据传输交换协议与综合业务数据库进行交互,便于运维管理。

4.1.2 业务支撑层

包括通用的组件和服务,如:安全服务、通讯服务、数据服务、流程服务、消息服务、文件服务等。

4.1.3 基础服务层

将智能建筑运维管理平台的各种功能模块,按照SOA标准封装成一个个的服务,如:设备档案管理服务、报警管理系统、自动化监控服务等,上层的业务管理系统只需将这些服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调用、整合、连接,成为功能完整的业务管理系统。

4.1.4 业务层

将下层的基础服务按照用户的业务需求进行组装、整合、连接,包含的业务子系统有:运维监控管理、设备管理、报警管理、报表管理以及其他子系统。

4.1.5 UI层

充分利用网页开发技术、二维GIS技术、三维建模技术、Flash动画技术等,将系统的各种信息形象、直观、动态地展示出来,为系统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

4.2 系统的主要功能

智能建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应用系统包括运行监控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巡检系统、报警管理系统、能耗管理系统、应急指挥系统、数据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客户服务系统。

4.2.1 运行监控系统

通过信息交换和共享,将智能建筑内若干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统,按照建筑智能化的要求,集成到一个带有实时数据库的、统一协调的运行监控平台,对各子系统设备的运行数据和运行状态进行高性能的实时监测、采集、整理、分析和储存,并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

4.2.2 设备管理系统

设备管理系统将设备管理的各种工作要素有机地组成一体,把设备管理的组织体系、设备资产管理、设备运行和维护、备件管理等纳入一个优化的管理体系中,高效地建立设备完整的基础档案和技术档案,实现建筑设备从设备建档、设备安装调试,到设备运行监测、定期的维护保养,再到设备报警/故障维修,最后到设备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设备档案管理、故障维修管理、巡查养护管理、备品备件管理等功能。

4.2.3 巡检系统

巡检系统基于GIS地图、Web网络、移动端智能手机以及GPS定位技术为建筑后勤管理部门提供一套全流程、精细化、标准化的设备巡检业务管理模式,实现巡检、养护工作的高效执行和管理人员对整个巡检工作的统一监管。

4.2.4 报警管理系统

报警管理系统是定义、监控、确认、处理报警信息的一套管理系统,系统以报警信息定义、报警类别、报警级别为基础,分析处理不同的信息,明确每条报警信息的处理方式和信息通知发布方式。系统按照柔性化的设计原则,针对不同职能机构的岗位职责划分,灵活制定不同的报警处理流程。此外,系统可以智能地处理重复报警、误报等常规报警管理难于解决的问题。

4.2.5 能源管理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从能源计量规划到优化控制,实现建筑能源运行监控管理、建筑能耗统计分析、初级用能策略管理等功能,并在建筑能耗模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建筑用能策略管理、能源审计评估管理、能源优化控制管理平台。

4.2.6 应急指挥系统

当建筑内出现火灾、踩踏等突发性事件或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应急指挥系统全面提供现场的图像、声音、人员、应急物资、应急预案等各类信息,并依据采集的信息对建筑内的设施进行统一调度,对人员进行统一指挥,实现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具备风险评估、监测监控、预测预警、智能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价等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性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

4.2.7 数据分析与决策辅助系统

数据分析与决策辅助系统是对数据的搜集、融合、挖掘和分析过程,将分析后的数据以动态、直观的多维报表、图形形式展现给用户,为用户决策提供数据依据,以保证建筑设备高效、安全、经济地运行。

4.2.8 客户服务系统

运维管理系统的信息门户网站、IP呼叫中心提供基于Web技术和系统应用集成技术的统一物业服务信息接口,用户可以通过多种联络媒体和物业服务部门进行交互,包括投诉、保修、建议、查询、申请等各项业务服务,同时为用户提供多渠道信息交流和反馈平台,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5系统关键技术

5.1 基于云平台的运维管理

云服务平台是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企业用户为目标,集呼叫中心、设备管理、运行监控、报警管理、能耗管理等功能模块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于快速发展的公众互联网络,基于云计算技术,通过云服务平台对分散、独立的企业建筑运维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实时监控数据、音视频数据、管理数据、空间地理信息以及其他图纸、资料信息进行集中存储处理分析。

5.2 海量多源异构数据挖掘

海量多源异构数据挖掘是将智能建筑的各种业务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及深层次分析,以得出对决策有参考价值的知识,具体包括:

多源数据预处理:从来自不同运行系统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并按数据类型和有效性进行清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此环节中,以异构数据源的识别与转换装箱,高速并发处理海量数据,高效准确的过滤引擎为研究重点。

海量数据仓库是决策支持系统和数据挖掘应用数据源的结构化数据环境。其关键技术点为统一、可扩展的元数据模型,海量数据的存取及数据安全。

数据挖掘使用诸如神经网络、规则归纳等技术,用来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做出基于数据的推断。数据挖掘的关键点在于可动态配置的规则引擎、自我学习能力、数据捕捞过滤能力。

多源海量动态信息知识的发现和非规范知识的处理分析与演化,从多源异构、复杂内联和动态演化的角度构建新的知识发现策略与方法,对海量知识进行提炼、排疑、融合、重组等处理,结合信息的动态变化规律定性和定量地分析知识的演化规律。

5.3 分布式实时柔性计算

提供面向云计算和虚拟化架构的分布式多任务调度及并行处理模型,根据任务处理量和优先级自动增加、减少服务来满足实时性需求。当超大任务的计算复杂性超出单台服务器性能时,将任务按多维度拆分为细颗粒子任务,由多个服务实例并行处理。

5.4 物联数据服务模型

物联网底层实时信息的获取是构建智能建筑的根基,物联网信息来源、格式、去向各异,需要对物联信息进行分类采集、数据汇聚、传输、协议适配、节点管理等处理。物联数据服务模型对智能建筑感知层的多种数据来源进行识别和采集,并自动对同类信息进行分类汇聚、定向传输、协议适配,最终存入基础平台所构建的城市基础平台各类数据库中,为上层应用提供可靠的实时信息支撑。

6 结束语

智能建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是在建筑运行的各种子系统的基础上,打通上层管理系统与底层控制子系统连接,形成一个建筑的核心和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对建筑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对设备实时运行信息的管理,特别是对报警和故障信息产生、维修、复原的自动化处理,保证了建筑的健康和安全;通过对主要建筑设备的用能统计分析,用能预警,利用一定的控制和管理手段达到建筑节能目的;通过业主服务支持监督系统,受理业主的服务要求,接受业主的服务监督,为业主提供舒适、温馨、便捷、高效的工作和商业活动环境。

摘要:科学合理的智能建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是解决智能建筑信息化程度低、智能建筑运维管理机构臃肿等问题的关键。本文对智能建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系统架构、功能、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意在利用管控一体化、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立智能建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

关键词:智能建筑,运维管理

参考文献

[1]胡硕兵.加强运维管理推动智能建筑产业发展[J].智能建筑.2007,第11期:P10-12

[2]胡硕兵.建筑智能化系统运维管理探讨[J].智能建筑.2010,第01期:P47-49

智能综合安防管理平台 篇8

随着计算机、通信、控制和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安防软件平台作为安防的关键组成部分,必然成为行业内的一个重要研究发展领域。

目前,国内各企业在安防信息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许多企业都成功实施了视频监控系统、身份识别系统、报警系统等安防子系统。但这些应用系统之间彼此独立,缺乏信息的沟通与共享,严重影响着企业安防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在安防系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企业迫切要求实现各个安防子系统的整合,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通过整合资源,对各个相对独立的安防子系统的数据对象,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和重组,形成一个效率更高的整体[1]。

为满足企业级安防系统的新需求,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SOA架构体系和中间件技术的企业级综合安防平台。

1 相关研究

1.1 SOA架构

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种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2],包含运行环境、编程模式、架构风格和相关方法论在内的一整套新的分布式软件系统构造方法和环境,涵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建模-开发-整合-部署-运行-管理。体现在安防平台,是搭积木式的高度模块化结构,任务功能、服务的增减和新设备的加入只在相应的模块上进行,不影响总系统的正常运行。

SOA体系结构的组件中共有3种角色[3]: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服务中介(Service broker)、服务请求者(Service requestor),如图1所示。

服务请求者(Service requestor)指查找和调用服务的客户端程序,利用SOAP消息向Web服务提供者发送请求以获得服务。

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指提供服务的平台,耐心等待为其它服务和用户提供自己已有的功能。

服务中介者(Service Registry)是指用来存储服务描述信息的信息库。服务提供方在这里发布他们的服务,服务请求方在这里查找服务,获取服务的绑定信息,充当管理者的角色。

1.2 中间件技术

随着IT业的发展,中间件技术在综合安防集成软件平台中的应用显得十分重要。中间件屏蔽了底层设备的多样性、复杂性,使程序员面对一个简单而统一的开发环境,减少程序设计的复杂性,将注意力集中在业务上,不必再为程序对不同设备,模块而重复工作,从而大大减少技术上的负担[4]。对于安防平台,中间件体现了不同的分工,是大安防必由之路,但目前安防平台中间件还缺乏标准,涌现的产品还不多。

2 综合安防平台系统结构

2.1 系统结构

根据综合安防系统特点,本文采用了如图2所示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该系统平台主要由外围设备、应用管理服务、中心管理服务和客户端等四部分组成。其中外围设备负责实时采集各类目标区域信息与执行相关操作指令,采集信息主要包括视频流、周界传感信息、刷卡信息等,操作指令主要包括报警指令、云台控制指令等。应用管理服务主要包括视频监控服务、周界传感服务、报警服务、出入口管理服务(门禁和身份识别)等,主要负责接收及处理各类外围设备上传的数据信息,向外围设备发送相关指令,并响应中心管理服务的设置。中心管理服务负责各应用管理服务的配置,统一指挥各应用服务之间的联动与数据共享,并进行相应的系统管理。客户端负责为用户提供易操作的监控操作界面,对目标区域进行实时监控。

2.2 系统总体框架

本文设计的基于SOA和中间件技术的综合安防平台系统总体框架如图3所示。

该系统以公共业务组合中间件和公共数据交换中间件为核心。公共业务中间件接入行业网络视频监控子系统服务,以及周界、报警、巡更、门禁、对讲、公共广播等其子系统服务,统一编排业务服务,实现综合安防平台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业务流程的集成。公共数据交换中间件在安防子系统之间建立一个松耦合的公共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了各子系统异构数据的交换与数据共享。通过综合安防平台实现所有子系统的整合与集成,统一协调各子系统间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并实现监控图像与其它安防业务的实时联动与直观对应。

3 基于SOA的中间件设计

SOA架构和中间件技术可以满足综合安防软件平台的以下特点:第一是广泛的设备兼容性,第二是高度的可靠性设计,第三是卓越的系统扩展能力,一次投资长期保障,第四是强大的资源管理能力,降低系统运维成本,第五是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拓展应用价值,第六是独特的人性化设计,应用灵活操作简便。

和其他行业平台软件不同,综合安防软件平台非纯软件系统,它的信源来自于传感,不仅包括了视频、音频、报警、门禁,还包括各厂家千差万别的设备,这就需要通过SOA和中间件技术实现设备兼容,达到设备整合的效果。将中间技术应用于本系统,设计了公共业务组合中间件和公共数据交换中间件。

3.1 公共业务组合中间件

公共业务组合中间件主要采用分布式对象技术和消息向导技术[5],信息以消息的形式从一个程序模块传送到另一个程序模块,依据各个业务要求,以XML文件格式定义各个传输内容。将各应用系统通过业务建模分解业务流程,识别出相关的业务服务,定义消息类型,派生并实现服务,然后将服务注册到服务库中。实现服务间的串联以构成企业的关键业务流程。业务组合以面向公共业务应用的组合服务模型形式存在,通过服务间灵活的组合,实现跨系统的业务流程,且能适应业务变化的需求[6]。

公共业务组合中间件是安防业务和服务的具体实现,包括:网络通信、消息队列、适配器服务、服务总线、任务引擎、业务服务等模块。其组成结构如图4所示。

网络通信为安防平台提供信息传输的快速通道,所有设备的信息交换有赖于通信网络的数据可靠传输;消息队列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持久性分布式消息队列,是一种异步通讯模型,保证消息的可靠交付;适配器实现了不同类型、不同厂家、不同接口设备的信息获取与交换;服务总线提供了报警与事件管理服务、录像存储与检索服务、视频交换与转发服务等;任务引擎是任务执行的驱动器,完成安防平台内部各种业务流程的控制,支持工作流组态;业务服务是对安防业务的具体实现。

3.2 公共数据交换中间件

公共数据交换中间件可满足系统内各种数据交换与共享,并能解决应用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集成问题,消除信息孤岛。在企业级安防体系中,主要是为了实现企业各个独立应用系统之间的资源整合。依据一定的要求,对各个相对独立的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资源体系[7]。

公共数据交换中间件基于SOA思想,利用组件技术分别实现了统一的消息服务和数据传输服务。消息服务控制数据交换过程中复杂的控制信息交互,数据传输服务实现数据交互过程中各种数据高效、准确地传输,消息协议和数据交换协议统一标准,实现数据交换的通用性。

公共数据交换中间件的主要功能包括信息标准管理和数据交换管理,如图5所示。

信息标准管理设置数据标准、代码标准,构建与维护企业安防平台系统信息标准,为公共数据交换提供依据;维护元数据,构建与维护企业安防平台系统中心数据库,为公共数据交换提供安全、可靠的中枢。

数据交换管理首先需要设置数据提供者,确定每一项需要交换的数据由哪个应用系统提供。其次设置数据使用者,确定每一项需要交换的数据由哪些应用系统使用。另外还提供自动交换数据和辅助交换数据的功能、数据跟踪组件、数据同步组件、数据交换日志恢复功能等。

4 企业级综合安防平台系统设计

4.1 功能设计

本文设计的企业级综合安防平台以视频监控系统为主,集成了报警系统(含入侵报警、周界报警等)、出入口控制系统(含门禁系统、身份识别系统等)、保安电子巡更系统等;支持模拟量和数字量的采集与监测;方便与视频会议系统、指挥调度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融合。平台功能如图6所示。

通过自顶向下的方式对综合安防功能进行分解,从而获得其对应的服务。实现应用管理员对综合安防平台内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统一资源配置,统一管理、分布应用。(如图6)

4.2 系统层次设计

本文对企业级综合安防平台采用分层设计模式,分层设计模式有以下设计原则:(1)“高内聚、低耦合”原则,此原则可以使开发人员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有利于标准化;有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2)逐层调用原则及单向调用原则,第M(1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SOA),对系统进行分层设计,包括应用层,业务接口层、服务层、协议层,如图7所示。

◇协议层

该层主要设计了通用设备访问中间件、分布式数据库访问中间件、数据通信接口。通用设备访问中间件主要包括串口访问模块、网络访问模块、串口转网口访问模块、SDK调用模块等,提供对各种设备的访问,对不同厂家的设备统一封装后提供统一接口,方便以后对不同类型设备的动态增加,即随时可以增加不同厂商设备。分布式数据库访问中间件主要负责各种异构数据库的操作,实现各子系统的数据共享,包括直接执行SQL语句和存储过程完成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以及以只读方式和更改方式获取数据。数据通信接口采用系列标准协议,负责设备间通信及各模块间通讯消息描述,按照规定的消息格式提供对消息的生成,并提供对消息的解析以得到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

协议层封装设备和数据库操作,屏蔽不同硬件设备的差异性和不同数据库的异构性,向服务层提供统一接口,相对于服务层是透明的。(如图7)

◇服务层

根据综合安防平台功能模块,建立面向设备服务和非面向设备服务。面向设备服务主要包括存储服务、流媒体服务、各子系统服务、系统备份等,非面向设备服务主要包括级联服务、网关服务、消息管理等。各服务通过SOAP进行服务注册、认证,实现各服务之间松耦合集成。

在协议层的基础上完成业务接口层需要的所有操作和服务功能。接收业务接口层的请求,在协议层的基础上完成相应操作或者直接独立完成请求,并将执行结果返回给业务接口层。

◇业务接口层

本层将用户的业务需求组织起来,并向服务层发出请求,服务层响应请求并进行处理,业务接口层将业务处理结果提交给应用层。

◇应用层

负责将各个业务应用整合在一起,以图形界面的方式统一呈现给用户。

5 结束语

本文采用SOA架构和中间件技术,研究和设计了一种企业级综合安防平台。该设计大大提高了系统平台的扩展能力、集成能力,采用标准的接口协议,方便集成新的子系统,并实现各子系统的联动,不断扩展应用空间。为开辟安防业务和新市场领域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撑,使安防系统达到“分级布控,集中管理,事件闭环”的总体目标。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对安防新技术发展的需求,有效降低用户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柳慧敏.SOA架构在光电监测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安全播出与监测,2012,(1):120-123.

[2]王涛.基于SOA架构的中间件应用集成技术[J].通信系统与网络技术,2009,35(4):14-16.

[3]刘翔,刘家红.吴泉源.基于SOA架构的公安应用集成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8):4519-4525.

[4]邓新莉,张四平,刘珊.基于中间件平台的异构数据交换与集成[J].四川兵工学报,2011,32(3):61-63.

[5]刘红义,赵方,李朝晖.一种基于中间件的温室远程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0.8,27(8):361-365.

[6]王兴武,章权兵,徐颜.基于SOA机场防入侵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19(10):152-155.

上一篇:传播思路下一篇:建筑工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