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大赛(共12篇)
“互联网+”创业大赛 篇1
本刊讯9月13日,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省选拔赛在河南大学落下帷幕。从全省高校脱颖而出的2 () 个创意组团队和40个实践组团队分组同台激情“论剑”, 共同唱响“‘互联网+’成就梦想, 创新创业开辟未来”的主旋律。来自我省有关厅局、行业企业、创投风投机构、创客空间、大学科技园和高校的21位专家评委对参赛项目的商业性、创新性、团队情况和带动就业前景情况进行认真评审。经过项目计划书评审、项目展示及答辩、投资人面谈和项目互换互评等环节的激烈角逐, 最终“农二代的0 2 0”“电饭宝”“智慧农业控制系统”等5个创意组团队和“创客电影网”“小蚂蚁高校联盟”“北京三食六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智慧农业物联网云生态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建设”等12个实践组团队晋级全国总决赛。自5月21日教育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启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来, 我省高度重视, 省级选拔赛由河南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商务厅、共青团河南省委员会六部门联合主办, 河南大学承办。省教育厅朱清孟厅长、訾新建副厅长及其他厅局领导分别担任大赛组委会主任、畐往任。各高校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五年以内大学生报名, 共有来自129所高校的2469支团队完成网上报名、审核与确认, 其中, 创意组2242个, 位居全国第六, 实践组227个, 位居全国第三。据悉, 此次大赛旨在进一步宣传贯彻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互联网+”发展战略, 引导全省各高校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助推产业转型发展, 促进“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形成, 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比赛采用校园初赛、省级网络评审和省级现场评审三级赛制。经过比赛选拔出的17个项目将代表河南参加10月份举办的全国总决赛, 展示我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果和水平。
“互联网+”创业大赛 篇2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互联网再次成为社会和业界关注的热点,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关注的重点是“互联网 + 传统行业”,而“互联网 + 医疗”成为其中关注和投资的重点。
云医疗、移动健康、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医疗健康 APP的应用和发展,加之可穿戴医疗健康监测设备的推广使用、云医院的建立,为未来医疗健康服务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手段,也为医疗服务业升级和转型提供了技术保障。然而,此轮“互联网 + 医疗”概念热与投资热并未深入到医疗机构的核心业务—诊疗服务,而是徘徊在诊疗服务的外围,典型如网上挂号、网上医疗服务咨询、网上药店等。
现行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诊疗技术、设施、设备的限制,医患双方的诊疗、就医行为大多局限于医疗机构内部,造成了医患双方的不便,而“互联网 + 医疗”的服务模式能够有效地破解这一难题,极大地改善医疗服务的提供模式和患者接受医疗健康服务的模式。通过互联网和“医疗专业云”,可以有效拓展并延伸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如患者网上就医、居家监护、就近抽血、集中检验、远程提供诊疗建议、远程手术及手术指导、个性化健康管理等,从根本上变革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电子化,诊疗设备的微型化、可穿戴,以及交互式高清视频都为“互联网 +医疗”模式扫清了技术障碍。
“互联网 + 医疗”应用为民众带来的就医便捷以及为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能力拓展是推动现行医疗服务模式升级、转型的动力,但是其中所含的阻碍也是极大的,借用一句俗语来形容“互联网 + 医疗”模式的未来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民众的需求、移动互联网以及技术的发展为医疗服务行业带来了变革的机遇,但如何实现依然有赖于政府、业界和社会各方的努力、探索和创新。
所以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团队致力于开发一款基于“互联网 +医疗”模式的医疗服务型APP应用,重点解决人们在看病过程以及日常生活中身体健康方面所遇到的问题。
2项目内容
项目说明,此APP内所含功能重点分为以下X大模块,分别为
以下为各功能具体详细的说明 2.1常见症状,药品的分析
此功能定义为一项搜索功能,即用户打开APP后可以直接在搜索栏输入自己的症状,系统会根据患者所输入的症状在此APP自带的病理库中搜索多条与之相近的症状,供患者根据自身具体症状来进行选择,同时,在症状的后面便是解决此病的多种详细的用药,用量,周期,价格,供用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此功能还具备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病情的一个列表,用户直接在此列表中输入首字母即可方便快捷的查询此病所包含的症状和解决方案。
同时,此项功能还包含了药品大全,即汇集所有药物于此功能内,用户可直接查询某种药物的主要针对症状,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用药禁忌以及药品价格。2.2医院信息查询
此功能首先要开启定位,将用户定位到所在的城市,定位之后,在下拉列表中可以查看用户自己所在城市的所有的医院,药店的具体信息,可以根据距离远近,等级高低以及好评度来排序查看。
对于药店,APP中提供了药店各药师的介绍,各个药店所擅长解决的症状,以及各药店的联系方式。对于医院,APP中详细介绍了各大医院的基本信息,包括每个医院所含科室,每个科室所含医生的介绍,还有各个医院比较著名的科室或者医生的详细介绍。
在此功能下,对于已经登录的用户,可以在下方对该医院或者药店进行评价,供其他用户参考与选择。2.3在线求医
第三项功能,我们的APP提供的是一项在线咨询的服务,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咨询的某个医院的某个科室的某位医生,如果用户没有明确的选择,也可以直接输入科室,系统会自动推荐符合条件的医生给用户。
在此项功能中,用户可使用多种方式于医生进行沟通,包括图文沟通,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
在我们的APP中注册的医生必须是具有行医资格证的已经注册的执业医师,他们均为各大医院的在职医师,因而我们所提供的这项在线咨询的业务并非是一项免费的咨询业务,我们会根据各位医师的等级,各位医师的受欢迎程度以及用户与医师之间的沟通方式而制定不同的收费细则,这样在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保障执业医师的利益。
在此功能下,我们为用户提供了反馈功能,即用户在与各位医师沟通的过程中,APP会将沟通的图文、语音或者视频全部保存下来,以避免产生医患纠纷所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此项功能还提供了一个在线预约的功能,即用户可以提前预约各大医院的医生,在约定好的时间直接进行诊断,省去了挂号的麻烦。2.4电子病历
电子病历是我们的APP所着手的一项特色的功能,针对使用我们APP的用户,用户的每一项就诊记录,包含具体症状和解决方法都会存在电子档案中,方便用户日后调用以及在日后的就诊过程中给医生提供一份可靠的参考。
电子档案中还将记录用户每一次的体检状况,可根据多次体检状况进行一个统计,形成走势图,再由执业医师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的不正常的指标,并即时给出解决方案,使用户各项数值尽快恢复平稳。
电子病历中还将记录用户对于各种药物是否有不良反应,为医生用药提供参考,同时,还将记录用户的过敏反应,防止误用药物而产生的医疗事故。
我们还计划将电子病历中的数据与居民身份证相连接,做到在各个医院或者体检中心使用身份证便可读取自己的电子病历,方便快捷,可随时调用。
“互联网+”创业大赛 篇3
决赛第一天上午是红牛能量加油站专场,易游天下甄浩、面包旅行彭韬、穷游网周彤三位行业新锐登场,分别从市场营销、团队建设、资本利用等方面与创业者们进行了经验分享,紧扣当下互联网旅游业发展大趋势。之后是黑马大赛创新设置的“挂号问诊”环节,行业内大师兄当起医师,三十多位选手根据自己在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包括创始人成长、资本利用、团队建设、商业模式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选择自己要问诊的大师兄,进行一对一问答诊断。这是一次让选手袒露自己创业问题的好机会,在这个过程中,选手必须正视自己的缺陷和疑难杂症,才能获得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4月11日下午是封闭式的组内“大逃杀”竞赛,同程网吴志祥、航班管家王江、易到用车周航三位导师,联合十几位知名投资人亲自坐镇,高达50%的淘汰率,让小组内的竞争格外激烈。选手项目路演、组内其他成员提问点评、导师评委质问总结这一连串流程下来,让选手无论是在语言沟通表达,还是行业敏感度方面都接受了全方位考验,并最终选出了得以进入黑马大赛年底总决赛的17名参赛选手,以及9名次日可以上台竞争“最佳师徒”奖项的参赛选手。
领袖分享 师徒携手
4月12日,互联网旅游行业决赛的高潮正式到来。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探路者董事长盛发强、海航旅业CEO杨建红、途牛网CEO于敦德、易到用车CEO周航等担任嘉宾,与约五百名创业者进行了主题分享。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分享的主题是“旅游创业者的春天来了”,直面社会发展大环境下旅游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路者董事长盛发强提醒各位创业者“创业别怕人少,也别怕人多”,并阐述了探路者一路发展过来的成功之道以及战略拓展思路;海航旅业CEO杨建红分析了如今的时代背景,描述在线旅游势不可挡的趋势,也提醒创业者不要迷信互联网,并告诉大家“如何在巨头阴影下生存”。作为本场赛事导师之一的易到用车CEO周航也分享了他所期待的创业——由前瞻性、独创性、普惠度、美好度和价值地位五个维度来决定。周航说:“如果大家都说你的项目好,最好不要干了!”
接下来的互动论坛环节由易游天下创始人甄浩主持,途牛网CEO于敦德与其他四位行业佼佼者共同探讨了“O2O:旅游业的未来”这一话题,全场互动不断,让参会者对互联网旅游的未来有了更好的认识。
“互联网+”创业大赛 篇4
从2007年1月在无锡讨论决定筹备i CAN比赛开始至今, 中国大学生i 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走过了近8年的历程。作为高校教师和大赛发起人、组织者之一, 笔者认为, 总结以大赛为平台的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对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有积极意义。
一、就业困境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反思
笔者在北京大学教授微机电系统课程 (英文简称“MEMS”) , 这本是一门国际前沿的学科, 然而很多相关专业学生本科毕业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业问题解决不了, 谈何创新人才培养?
如何让学生找到适合专业的工作?笔者开始在全国相关企业展开调查。2007年1月, 笔者访问美新半导体公司, 这是行业内为数很少的几个招聘微电子专业毕业生的公司, 其创办者是北大校友赵阳博士。当问及为何企业很少招聘微电子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时, 赵阳博士回答:“我也是大陆培养的学生, 我们在学校学的东西离产业太远, 学生根本不知道企业在做什么, 也不知道他们自己能做什么, 我们怎么招他们?”高科技专业的学生出现就业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对企业产品的深入了解, 缺乏实际创作的真实经验。
找到问题症结所在, 笔者与赵阳博士达成共识, 让学生用企业提供的器件动手做一些有意义的东西, 使他们既了解企业产品, 也锻炼自己的能力。就这样“美新杯”MEMS加速度计应用大赛诞生了。
2007年3月, 各学校开始准备报名, 西北工业大学的苑老师在该校组织了第一次评审会, 选出一部分项目参加比赛, 大赛组委会把传感器发给每个学生队伍, 开始正式制作参赛作品。9月20日, 微纳米专业年会在上海好望角大酒店召开, 参赛的17支队伍在会场外展示了作品, 没想到他们的作品引起了与会者强烈的兴趣, 参会代表们都争着去试用这些作品。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才智震惊和感染了所有人。参赛选手们明白了:创新原来一点都不难;只要去尝试, 去行动, 就会有收获。
比赛结束, 组委会收到很多学生的来信。有学生说:“老师, 我非常非常激动, 从小到大我得过很多奖, 可是只有这一次是我不靠考试得奖, 是我自己和我的团队想了一个新点子并亲手把它实现出来。大家这么喜欢它, 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现在我知道, 我能行!”在应试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千千万万的大学生不都如此吗?除了考试之外, 他们有没有真的为自己感到骄傲过?有没有亲手创造过什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东西?
我们的大学教育难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的症结就是因为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创新实践的平台。学生自己动手创造新事物的过程才是对其创新精神最好的培养, 才是培养能力和自信的最好途径, 也唯有如此才能够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大学需要这种鼓励实践的教育, 而不单单是专业考试。
二、了解行业前沿, 开阔专业视野
有了2007年的第一次成功亮相, 2008年的比赛报名者很踊跃, 参与的高校也多了起来。微电子专业是个小专业, 不是每个高校都开设, 了解的人也不多。i CAN创新创业大赛要求参赛者不是做微电子器件, 而是应用创新, 作品可以涵盖各行各业。为了让更多行业外的同学和老师了解并支持比赛, 2008年春, 大赛组委会成员到处去做讲座推广。在大家的积极努力下, 2008年, 参赛高校增加到了40多所, 报名的队伍也增加到了100多支。为了保证比赛效果, 加深学生对该行业的感性认识, 组委会赛前预筛选出50支队伍到无锡去参加比赛的夏令营, 让学生与企业面对面深入探讨, 让企业的技术人员给学生作品更具体的意见和技术支持。
这一年的比赛历程让参赛学生得到两个收获:一是触摸到物联网行业前沿;二是得到国际同行认可。
2008年7月4—5日, 在无锡新区政府的支持下, “百名科技新星看无锡新区”的活动顺利举办, 来自全国各地的50支队伍100多人参加。活动中, 学生们不但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沟通, 还参观了无锡新区的高科技展览。同学们看完以后无比兴奋。
2008年的总决赛于2009年1月初在深圳举行, 与纳米微米工程及分子系统国际会议 (IEEE-NEMS) 同期举办, 这样做一则是因为组织起来比较方便, 二则也想观察国际同行的反应。学生们的作品在会场外面依次排开, 接受所有会议代表的投票和专业人士的评审。决赛来了20多支队伍, 作品有“电子鱼漂”“世博会的地球仪”……各类创新作品精彩纷呈。
从这次比赛开始, i CAN国际比赛就顺理成章地开始筹备起来, 国内外的很多知名教授都成为i CAN的志愿者、组织者和传播者, 每次在相关的国际会议上都会有一个特别的i CAN聚会, 这已成为惯例。
三、公平公开, 自由创新
有了前两年的努力, 2009年的i CAN创新创业大赛就吸引了更多的选手参赛, 一些中西部高校也纷纷加入进来。例如,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 优质高校资源却十分有限, 那里有潜力的优秀学子更需要平台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于是笔者三下河南, 终于在郑州大学做成了宣讲报告, 这一年i CAN比赛也终于迎来了来自河南的团队。此外, 还有来自山西、陕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地的团队, 报名参赛的学生第一次超过了千人。
2009年国内总决赛于8月在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广场举行, 那是哈尔滨最热闹的中心区。来自全国各地的50支队伍进入最后的决赛, 他们在大广场上一字排开, 接受来自大众的检验, 整整两天的展示和投票, 共接待了5万名观众, 多家媒体都在现场进行了采访, 每个队伍的展位前都是人潮涌动, 学生们有条不絮地做着各种展示和推销, 投票群众络绎不绝。有参赛学生感言:“我自从高考失败以后, 就感觉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和那些名校的学生同台竞争了, 可是今晚, 我感觉我跟他们一样棒!”
这一年, 由大赛孵化的第一个创业团队出现了:复旦大学的复翔公司。之后, 第二家创业公司就在比赛之后成立了:黑龙江金泰公司。
当时业内德高望重的王立鼎院士宣布获得比赛第一名的是黑龙江大学团队。4个大小伙子激动得不知所措:“老师, 我们做到了, 但是我们没想到、也真的没敢想我们可以得到这个奖!”有多少比赛和评奖存在着幕后操作和利益平衡, 而i CAN创新创业大赛从一开始就杜绝了所有高校教师参评, 专门邀请企业评审并将投票平台开放给大众。保持公平竞争、给每个人机会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 是在i CAN比赛中倡导并坚持的原则。这也使得i CAN比赛在广大学生中深受欢迎。
单一的人才选拔体制让一大批有独特天赋的孩子过早地失去了自信, 其实只要有机会让他们来施展才华, 开拓和挖掘他们的创新精神、重新找回自信, 他们都是创新的主力军, 都能成为社会的栋梁。所以, 教育, 尤其是大学教育一定要多样化、差异化, 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评价、去要求大学生, 不能粗暴地打击和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走向国际, 开阔视野
2008年的两个意外惊喜在两年以后都转化成i CAN的发展契机。2010年i CAN比赛迎来了第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这一年第一届国际比赛正式举行, 这一年是无锡物联网的元年, 也是比赛正式更名为“中国大学生i 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一年。
到2010年, 国内参赛的规模就有了跨越式的发展, 随着参赛师生对比赛“公平公正”的口碑相传, i CAN比赛就在国内迅速传播开来。参赛省份增加到了20多个, 涵盖87所学校, 近3000人报名, 成长为一个大型科技创新活动。
2010年一个最大的进步是比赛进一步发展成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前文提及的第二届比赛在IEEE-NEMS国际会议上举行, 当时国际同行们就商定要做国际比赛, 把i CAN的火种传播到全世界去。于是由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几个主力国家的老师为核心的国际组委会成立了, 开始在各自的国家和地区宣传i CAN比赛。由于中国大陆地区是发起单位, 可以有5支队伍参加国际赛, 其他国家各派3支队伍, 这也作为国际比赛规则传承下来。
考虑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参赛队伍师生的行程便利, 第一次国际比赛还是和IEEE-NEMS国际会议相结合。2010年的1月, 比赛在美丽的厦门举行, 来中国 (包括香港、台湾地区) , 美国, 德国, 日本的17支大学生代表队和10支中学代表队齐聚厦门。德国队万里迢迢背来了智能手套和智能烧烤架, 美国队带来了智能医疗检测装置, 日本队则带来了炫酷的游戏, 中国台湾队是智能药盒, 中国香港队是泥石流救援装置。每一个队都有一个故事, 每一个队都是一个传奇。
比赛第一次采用英文作为工作语言, 厦门大学的志愿者担当翻译, 答辩现场异常激烈, 每个队都采用了独特的出场方式和表现形式。评委们开始坐不住了, 德国大使馆的科技参赞就提醒大家:“我们也提一些有创意的问题吧!”比赛的颁奖活动成了一场学生秀, 美国队跳下领奖台的第一句话是:“老师, 我明年的参赛题目有了!”
2010年初, i CAN在发展成为一个国际赛事的同时, 在比赛的发源地无锡, 也传来了更为令人振奋的消息。创建微纳园发展微纳产业的建议得到落实, 无锡创建了微纳园并引进做传感器智能感知和传感网的企业与研究单位。2009年8月7日, 温家宝总理到访无锡, 在微纳园听取汇报后当时就提出创建“感知中国”中心。i CAN比赛也从此更名为“中国大学生i 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并沿用至今。
五、从创新走向创业
2011年6月5—7日, 2012年7月7—9日, i CAN国际比赛的两次总决赛都选在中国科技馆举行, 盛况空前, 不仅有数万名青少年和市民参观了比赛, 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众多媒体都关注了该项赛事, 引发了一股高科技创新的热潮。i CAN大赛与中国科技馆的美好结合, 推进了创新教育事业的发展, 培养了很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即将培育出很多创新企业。
2012年, 最让人感动的是从比赛中成长起来的创业团队, 例如, 黑龙江大学的郑涵及其团队成立黑龙江金泰公司。他们被2012年8月16日《新闻联播》报道。郑涵是2009年参加i CAN大赛获得冠军并创业成功的黑龙江大学的学生。他第一次参加比赛是2008年, 在朱勇老师指导下, 他和师兄们一起做了一个“电子鱼漂”, 想法很新颖, 产品也做得很好。比赛经历不仅打开了郑涵的创新思路也为他推开了创业梦想的大门且一发不可收拾。2009年, 郑涵作为队长带着黑龙江大学的师弟师妹们做了很多作品, 团队展示作品是“All in One手势遥控器”, 这个作品在全国的总决赛上获得一等奖。在那次比赛中, 有很多人来谈比赛作品的产业化转移。受到鼓舞后, 郑涵就和他的团队在学校的科技园里开始创业, 那一年他们大四。
从创新出产品到着手创业的路上, 刚出校园的郑涵及其团队经历了很多艰辛。做产品是他们熟悉的, 而找业务、开发产品、找场地、找投资、找市场等事情, 是他们最不熟悉的而又必须学会的。在“Yes, I Can!”理念的鼓舞下, 创业团队坚持着, 努力着, 克服了无数困难, 逐渐做成一些项目, 创业成功的路子越走越宽, 被央视报道后, 郑涵更是成了当地大学生创业的明星, 如今, 他的新公司已经在北京开张, 即将迈入新的发展时期。
六、走出国门, 在国际交流中提升
2013年比赛进入第七个年头, 国内比赛报名空前火爆, 有万余名学生组队报名参加初赛, 组委会的工作虽然繁忙但是井然有序。这一年最大的挑战是i CAN国际赛在巴塞罗那举行, 虽然得到了西班牙巴塞罗那当地大学和研究院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013年6月19—21日, 来自中国 (包括香港, 台湾地区) 、美国、德国、新西兰、瑞士、日本、新加坡等世界各地的学生代表队在会议现场进行了两天的展示和比赛, 气氛异常热烈。来自世界各地的千余名专业人士参观了学生的作品, 比赛赢得了全世界同行的关注和支持。i CAN创新创业大赛终于从一个源自中国的梦想逐渐发展成世界青年“展示才华、追求梦想”的舞台。在会上还遇到了不少以前参加i CAN比赛的同学, 特别是颁奖的晚上, 这些同学 (包括第一届国内比赛的冠军和第一届国际比赛的冠军) 主动聚集过来, 大家聚在一起高喊:“We are i CAN Family! (我们是i CAN大家庭!)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普普通通的大学生, 已经从当初稚嫩的参赛选手成长为在最重要的国际会议上报告自己研究成果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富有创新梦想和创业理想的青年。
2013年参赛的选手中还有中学生以及在中学参加过比赛的大学生, 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执著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有一个日本学生, 名叫桥元佑真 (Hashimeto Yuma) , 他们队做的是一个新型的机器人玩具。从周日下午报到开始, 他就穿着一套专业装备给大家演示, 答辩的时候, 他还是穿着这套行头, 像机器人一般跑来跑去地演示, 他的敬业精神让所有人都感动。
2014年, 第八届中国大学生i 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规模达到18000人, 普及到了全国各地的数百所学校, 成为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平台之一;2014年第五届i CAN国际比赛作为日本仙台“科学日”的重要活动顺利结束, 参赛国家达到20余个;2015年i CAN国际赛事将移师美国, 2016年则由法国承办。如今i CAN已经成长为国际上青年创新的重要赛事和展示舞台。这8年“长征”的实践表明, 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付诸实践创新, 为他们搭建展示梦想和与社会交流的舞台, 会培育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要: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创新型国家不可缺少的环节。高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就在于学生的创新潜质没有被激发出来。据此, 中国大学生i 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着力于传递“相信自我、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们用专业知识创新产品, 点燃创业梦想。八年的推广发展, 大赛影响范围逐渐扩大, 从国内走向国际, 从中涌现出的无数创新成果和创业公司无不诠释着最好的创新教育模式。
“互联网+”创业大赛 篇5
今日,第四届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北大学召开,来自全省68所高校的300余人参加了此次启动仪式。本届大赛由山西省教育厅等7家单位共同主办,中北大学承办。
参赛项目要能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
首届创业大赛圆满落幕 篇6
本刊讯(通讯员 黄华晶)7月30日,由百色市人民政府主办,百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以“红城创业,梦想起航”为主题的百色市首届创业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在百色举行。至此,历时近2个月的大赛圆满落幕。百色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春庭出席决赛暨颁奖典礼现场并为获得一等奖选手颁奖。
本次大赛经过初赛和复赛专家评审团的综合评定,共有10个创业团队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决赛分为3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为VCR视频短片展示,介绍团队和创业项目的基本情况,展现团队风采和项目状况。第二环节为项目阐述,团队以多种形式阐述创业历程和项目特色。第三环节为评委提问和评分,评委根据自身经验和对创业项目的了解,对团队进行现场提问,考察团队的管理运营能力和应变能力。
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广西百色红谷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获得一等奖,百色市展宇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广西田阳至恒门业有限公司获得二等奖,百色市右江区福金芒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樂业县张家湾红心猕猴桃产销合作社、百色市右江区红谷慢生活休闲农庄获得三等奖,广西康辉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百色市全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百色市领风文化有限公司、靖西县驼峰葡萄专业合作社获得优胜奖,广西田阳至恒门业有限公司还获得最佳人气奖。
科技创业大赛的品牌传播 篇7
1 导入CIS系统策划大赛
CIS系统是企业统一识别系统, 目前已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适用, 是对事物对象从整体进行建设和发展。CIS系统包括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 三者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理念识别系统是灵魂和核心, 行为识别系统是在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的具体工作, 视觉识别系统是与受众最直接接触的标识等符号。CIS系统可以从整体和统一的层面上系统地对事物对象进行策划和建设。
创新创业大赛要努力打造成品牌大赛, 须进行系统地策划和运行。首先, 必须明确大赛的理念和主题, 以及举办的目的和意义, 需要达到的目标。其次, 围绕着理念和主题开展一系列与创业有关的工作和活动, 阐释主题、深化主题。第三, 在视觉识别系统上必须要设计与大赛有关的标识、宣传色、主题曲等。
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为例, 活动主题是科技创新、成就大业, 大赛开设了专题网站, 设计了绿色的豆芽形状的大赛LOGO, 寓意着成长;大赛宣传推广的主题色为绿色。江苏科技创业大赛主题是科技创业、梦想成真, 大赛LOGO以英文单词S (代表江苏) C (代表创业) 为基本元素, 宣传推广的主题色也为绿色。但是从CIS系统角度考虑, 仅有上面的内容还不全面, 在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中还有大量的内容有待开发, 这两大块内容的开发不仅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比如行为识别系统开发, 可以围绕大赛开展一系列和创业有关的专题活动, 如行业专题研讨会、高端论坛、项目对接会、精英讲座、导师培训等。视觉识别系统还可开发内容, 如大赛主题曲、户外宣传广告、宣传手册、大赛纪念品、名片、服务用品等。
2 进行大赛媒介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是传播学理论中的传播效果研究, 是美国学者在上个世纪70年代研究发现的, 主要内容是:受众对社会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频次之间, 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媒介报道的频次越多, 受众的关注重视程度就高。
根据这个理论, 反向思考,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全国的一项重要赛事, 联动28个省市一起举办, 要想达到一定的社会影响和效果, 就必须借助媒介的力量进行宣传推广, 所以有效的媒介议程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 全媒体多角度整合报道。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广播、杂志、音像等多种媒介集合报道, 营造一种创新创业氛围。在媒体报道的过程中, 不仅要请媒体来, 更多地还要调动媒体的主动性, 以媒体采写新闻为主。如果媒体报道虽多, 但对大赛报道都千篇一律采用通稿, 受众看到的是一种景象、听到的是一种声音, 这样的效果也不一定好。
其次, 有所重点地“制造”新闻。这里的“制造”新闻不是凭空捏造新闻的意思, 而是对大赛进行谋划, 组织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新闻价值包括: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和趣味性。活动当中包含的新闻价值要素点越多, 媒体的关注度就越高, 传播的效果就越好。这就需要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 从媒介议程设置的角度出发, 比如邀请国内知名的创业者当创业导师参与到活动中来, 可以提升大赛的权威性和关注度;创业励志歌曲、大赛标识等征集, 邀请更多人深层次地认识和理解创业大赛;邀请往届获奖选手进高校、园区等进行宣传, 扩大活动的知名度。
第三, 处理好高端性和可看性之间的关系。科技创业大赛涌现出的优质项目往往代表某一领域最高端的技术水平, 科技含量相当高, 但是用媒介来表现的时候可能会遇到难懂、不生动等一系列的问题, 如果处理不好高端性和可看性之间的关系, 将直接影响传播效果。第一, 报道创业故事。以人物为主线, 挖掘人物的创业经历、讲述人物研发的产品, 传播人物的创业精神, 而不是单纯就产品或者企业进行报道, 任何报道因人而生动。江苏科技创业大赛结束后, 江苏广电总台《新财经》栏目连续两周报道大赛, 每天选取1-2个团队或企业的主创人员的故事进行讲述, 其中还穿插点评和背景资料介绍, 可看性强, 让本身比较生硬的技术显得生动了很多, 节目收视率高。第二, 多用比喻、比拟等表达方式进行叙述, 增强报道的易懂性, 将高新技术真正推广到社会, 让更多人关注。
3 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赛事程序
科技创业大赛最吸引人的除了相关奖励政策外, 赛事本身的设置是一个最核心的要素, 赛事设置合理、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团队和企业报名参赛, 参赛者可以在比赛当中取得更多收获。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赛事流程是:各省辖市分赛区进行初赛, 然后将优质项目推荐到国家比赛。分赛区比赛先是在当地广泛组织报名, 报名项目通过专家初评后推荐进入全省复赛, 复赛采用现场答辩的方式, 评选出优秀项目进入决赛。国家赛的流程与地方赛基本一致, 各赛区推荐的项目专家进行初评, 遴选出的优秀项目进入全国半决赛, 以现场答辩的方式为主, 最后各个组别比赛的前十名推荐晋级全国赛决赛, 争夺一、二、三等奖。这个流程的设置没有大的问题, 但是需要思考以下几点内容:第一, 走入国家决赛的团队和项目, 全程参与下来要经历至少4次现场答辩, 是否会给参赛者带来疲倦感?团队和企业是否有那么多的时间投入到持续半年的大赛中去。第二, 赛事流程设置目前仅仅是现场答辩和点评, 没有变化感, 是否具有吸引力?第三, 比赛只是一个平台, 选手参加比赛取得奖励和政策支持是一个方面, 更多地是希望在这个专业化的平台上能学习和收获到更多信息。仅仅做一个比赛, 获奖的毕竟是少数, 而大赛需要持续举办, 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如何保证。
鉴于以上情况, 需要明确的是:第一, 作为全国性的比赛, 精简流程, 优化流程, 同时可增强比赛的参与度和趣味性。比赛需要严谨, 但不能呆板, 过于呆板和没有变化的赛制也不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第二, 大赛仅仅是一个平台, 应在大赛平台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附加值, 如科技金融的对接、专业的培训、与风投的对接等。不仅要关注大赛的获奖项目, 对更广泛的报名参赛者同样给予关注, 同样为他们提供服务帮助, 助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第三, 将季赛和年度赛结合, 将比赛的影响力扩大到全年不间断的赛事中。江苏科技创业大赛目前正在探索这种模式, 每个季度举办比赛, 将季赛的优质项目推到全省年度赛中继续比赛, 季赛冠军项目建议直接进入年度赛决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规避前面所提到的流程问题和附加值低的问题。
“互联网+”创业大赛 篇8
一、大学生创业大赛几个特点
首先, 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 敢于想象———有梦想才能飞翔。经过各教学单位与学院层层选拔, 进入当晚决赛的8个创业小组在决赛赛场上面对专家评委与现场观众, 侃侃而谈, 激情飞扬, 既表现了当代高职学生敢于直面就业困难, 勇于创业的大无畏精神, 又展现了当代大学生阳光、朝气、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 通过被围挤得水泄不通的学术报告厅, 也足以看出目前大学生对创业的热情, 正所谓“有梦想才能飞翔”!
其次, 创业团队选题新颖, 能紧扣时代脉搏, 富于时代精神。8个创业小组中, 经管学院代表队《简约旅行社创业计划》体现了“现代生活、低碳旅游”的理念, 并紧扣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设计了“三国文化———农家乐游”、“家庭温馨亲子游”、“孝敬父母夕阳游”等系列服务产品;生物工程学院大学生村官班《绿之源生态茶场》创业团队围绕“健康生活, 有机食品”理念, 推出了有机茶、农家土鸡等经营产品, 提出鸡茶共生的生态茶场经营模式;医学院《沁馨杏———药妆》创业项目团队则很好地把目前全球“中医热”和“时尚生活与美丽同行”紧密结合, 赚足噱头;汽车工程学院《完美汽车服务行》创业项目代表队则充分利用“现代生活、有车一族”对汽车的狂热, 针对高速发展的汽车市场做足文章;还有人文、外语及医学院另一支代表队等3个代表队充分利用现代家庭“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教育理念, 选取了幼教市场进行创业设计;化工学院代表队选取了环保主题的创业项目。应该说, 8个小组选题都很新颖, 能够把握最新市场需求, 有一定的卖点。
最后, 大学生能深入学习国家有关政策, 富有企业家的责任意识。通过各创业团队的创业计划陈述, 我们看到各代表队在创业项目设计上富有社会责任感, 在计划实施的资金筹措上基本上都利用了目前国家有关大学生创业贷款政策, 生物工程学院村官班还利用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相关政策, 较好地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政治觉悟。
二、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几点不足
(一) 大学生创业感性多于理性, 缺乏市场经验, 项目脱离实际
参加决赛的8个创业项目中, 绝大多数项目的创业团队都自信满满地宣称项目能在头两年内有回报, 均计划创业第1年就开始盈利且每年能以30%左右的比例增长, 这些都是设计的理想状态, 也许更象是表决心。而与此同时, 项目组对创业所需的奖金、管理经验等缺乏有效沉淀, 对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性缺乏清醒的认识, 更缺乏热情后的冷静思考, 市场经验的缺乏导致项目盈利模式设计不贴近市场, 项目财务分析脱离实际, 给人以浮燥、急功近利之嫌。
(二) 创业小组的组建大多处于自发状态, 缺乏可行性
8个小组中, 只有经管学院代表队成员是由旅游、会计、营销等多专业的学生组建而成, 另外生物工程学院村官班则较好地利用了成员各自的工作经验 (他们中有村主任、村会计等) , 由此出现了专业组合, 优势互补,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增强。而其余6队的成员基本上都来自一个专业或是一个班, 专业知识结构的单一也直接导致了项目陈述阶段的被动。所以比赛最终结果 (这两支代表队并列得分相同, 并列第一) 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三) 项目设计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 创业计划书不完善
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于“人、财、物及信息的管理”, 而创业小组成员知识结构的单一化, 必然导致公司管理的松散化、随意化, 这一点由各小组项目陈述时对账务问题的一笔带过及面对评委财务询问时的尴尬神态可见一斑。
项目设计中漏洞很多, 论证也不严密, 有些还是常识性错误, 反映出指导还不够细致的缺陷。如生物工程学院村官班创业小组在项目设计时就犯了常识性错误:按该项目创业计划书设计, 公司提供的产品仅为有机茶和土鸡, 那么土鸡蛋算不算产品?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主产品, 而且是紧俏货, 其所带来经济效益可比卖土鸡强多了。而这点不仅项目组成员没有挖掘, 而且指导教师也疏忽了。
(四) 项目陈述面面俱到, 重点不突出
项目组在陈述过程中对评委需要重点了解的项目经营模式缺乏分析,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想当然地进行理想化设计, 对项目前期的市场调查缺乏深入, 论证不严密, 这些都导致项目创业计划书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可操作性不强。从这个角度而言, 项目组陈述效果并不算好。
三、要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
(一) 创业大赛比的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 我以为创业计划大赛比的是项目的科学性, 计划的可行性, 论述的严谨性。组织大赛的目的是从创业的高度来引导当代大学生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设计, 培养的是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市场意识与追求成功的人生态度。其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并不在于比较各教学单位对大赛的组织和学生比赛工作的结果, 但通过比赛来看, 大多数教学单位只是单纯地把这项工作当成了一个比赛, 为了比赛而比赛, 为了给系 (院) 争光而组织, 因而缺少了对创业项目科学性的论证, 缺少了对组建创业团队的指导, 导致出现了不少比赛性、应试性的项目。
(二) 如何进行项目陈述
如前所述, 既然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比的是项目的科学性, 赛的是计划的可行性。那么项目组在陈述时, 必须围绕这两点进行重点阐述, 严密论证。所以各创业小组在论述及指导教师指导时应该遵循以下思路。
首先, 通过市场调查, 我们了解了市场需求及市场容量———发现了潜在的商机。这一点必须是论证科学严密, 不能授人以柄, 但我们有几个小组都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如外语系“宜城小星星培训学校”在市场分析时, 对目标市场的估算就有问题;还有汽车工程学院《完美汽车行创业项目》对襄樊市汽车装饰市场容量分析时“以每辆小汽车每年维护费1000元, 企业利润率40-60%估算出市场蛋糕为6.3亿之多”,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倒推一下, 就可得到襄樊市小汽车的数量不低于100万辆, 以襄樊这个城区120万人口的城市而言, 显然不靠谱。这个问题应该是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能够避免的。
其次, 进行技术论证。针对潜在的市场需求, 本项目能提供什么样的针对性产品或有效服务, 且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和市场上竞争对手相比有什么优势和特色。这是按本项目创业计划书实施开办企业的立足之本, 因此论证必须严谨。
第三, 项目实施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分析 (含政策风险、财务风险、自然灾害等) 以及公司应对策略等。所谓“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对项目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企业今后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困难, 并事先拿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以提高项目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第四, 在营销策略组合及盈利分析基础上, 对企业未来发展做出规划。盈利分析时必须科学、严密, 符合行业经营常识及企业成长规律, 不能盲目求大、求快。企业开创初期事先作好头2年预亏的准备, 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
四、几点建议
第一, 在比赛内容引导上, 可先在全院组织“创业项目策划”选拔赛, 寻求好的创意和“金点子”。要创业、要投资, 必须有好的项目。通过举办“创业项目策划”选拔赛, 引导更多的同学去深入社会, 分析市场, 开展调研, 寻找创业灵感, 发现商机, 更好地培养学生市场意识。
第二, 在创业团队的组建上, 打破项目组成员班级、专业及系 (院) 界限, 以项目为载体, 促进创业小组成员自由组合, 完善组织内部知识结构, 提高执行力, 促进管理的科学化与专业化。
第三, 在项目实施上, 强调盈利模式的设计与论证。确定好了一个项目, 商业计划书写好了, 接下来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你对自己盈利模式的一个实践论证, 这个非常重要, 当你发现商业计划书写好了, 团队正在创业中, 然后却达不到盈利状态你就没法生存了。所以必须强化项目实施前的项目选拔及论证工作, 只有具备了好的项目, 再由项目策划人 (或各系院创业办公室) 去物色志同道合的同学或老师、或去游说企业来参与投资, 提高项目的实施性。这样, 好的创意就有可能变成真实的创业行动, 我们学生中也有可能出现象比尔·盖茨那样放弃大学学习、或半工半读出去创业的成功人士。
第四, 在项目启动资金上, 可考虑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 每年通过创业计划大赛选择资助好的项目 (1-3项) , 培养未来企业家。通过基金会给好的项目和创业团队以资金支持;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给予大学生创业团队以技术支持。在企业走入正轨后返还启动资金, 在企业发展壮大后回馈学院。目前国外高校一般都建立有校友捐赠基金会, 而且数额庞大, 也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创业基金的来源可以以学校适当投入点、社会捐赠点、还可将创意或项目卖给企业等多种方式, 也可适当改变目前对学生的资助方式, 变单纯的输血为造血, 提高学生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
第五, 建立创业项目跟踪机制。通过创业基金会, 把好的项目、可操作性强的项目推向社会, 跟踪管理, 提供服务。在进一步把创业大赛引向深入的同时, 促进了大学生就业, 提高了学院声誉。
河南省首届创业大赛复赛成功举办 篇9
日前, 由河南省政府主办、省人社厅承办、郑州市人社局具体协办的河南省首届创业大赛复赛在郑州市培训就业指导中心成功举办。在两天的比赛中, 全省18个地市共有135名选手参赛, 选手通过1分钟短片展示、3分钟创业项目陈述及产品实物展示、5分钟评委提问等环节完成创业项目展示, 评委根据参赛选手计划书、现场答辩、现场展示等情况, 当场打分。郑州市推荐了10名优秀选手参加了此次比赛, 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复赛共决出河南省促进全民创业带头人103名, 其中, 郑州市占9名。
郑州市人社局高度重视大赛的组织工作, 专门安排局信息处田雪处长担任大赛主持人, 市人社局就业办全程进行服务协调。该市培训就业指导中心 (市创业指导中心)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做好诸如赛场布置、音频设备配备、摄像人员的聘请、评委和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的食宿安排及复赛过程的现场服务组织等工作, 使创业大赛复赛活动得以顺利举办, 得到了省人社厅的充分认可。
近期, 省人社厅将综合复赛过程中的排名和后期项目实地考察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从中确定20名选手参加7月中旬在河南电视台举办的总决赛。
“互联网+”创业大赛 篇10
4月27日,“2015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暨世界电商生态大会启动会”(以下简称“启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大会就“一带一路”国际战略下的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和大众创新创业,进行了广泛讨论和积极探索。
近些年来,在出口贸易低迷的情况下,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额却以30%以上年增速高速增长,在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已占到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2%。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产业带日趋成型,“网上丝绸之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必将进一步提速,“互联网+”理念下的传统制造业和外贸业升级转型,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直面全球竞争,也将是更多企业的必然选择。
但是,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却遇到难以解决的人才瓶颈问题。据深圳网贸会胡新振会长介绍,在深圳,跨境电商企业常常几个月都无法招聘到合适的跨境电商人才;而与此相对的是,有些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却难以找到工作。这种现象的产生,根源就在于产学之间的脱节。
基于此,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联合全国数百个商圈商会数万家跨境电商企业和全国院校,正式举办“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暨世界电商生态大会”,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商圈商会和跨境电商企业与院校广泛接触,深度合作。
“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悖论,必须立足于产业。只有立足于产业的教育,才能够与产业无缝衔接,实现学生的高满意度就业和高成功率创新创业。”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顾明说。
顾明认为,创新创业是一个长期的、常态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各方协同参与、着力推进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要在各行各业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人才。
“举办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就是希望利用市场机制整合资源,力图在跨境电商领域为全社会提供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协同平台,为创新创业系统工程做积极尝试。”顾明说。
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副院长毛居华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真实的企业和产业环境、需要熟悉产业商业规则,不能只是“纸上谈兵”,更不能建“空中楼阁”。因此,毛居华强调,本次大赛的最大特色是“三个真实”,即“真实的技能公益培训,真实的企业运营竞赛,真实的就业创业机会”。
真实的技能公益培训,是指通过各地商圈组织进入院校的集中面授培训,结合线上平台,完成对学生以跨境B2B推广、数据分析和外贸谈判的技能公益培养。
真实的企业运营竞赛,是指各分赛区承办商圈将提供真正跨境B2B的企业账号,让参赛大学生团队以真正的商品、真正的操作环境、面对真正的国际客户,去进行跨境B2B运营。
真实的就业创业机会,是指参与大赛的企业将提供真实的就业岗位,招聘合适的人才。
据悉,在大赛期间,将以公益培训、带薪实习、创业导引等方式,解决企业用人难、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以互联网方式,搭建与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并行的“网上丝绸之路”,推动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促进国际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以实现李克强总理期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
“赛会期间,我们还将组织1千名以上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并发起成立大学生创投基金,以真正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毛居华强调。
创业大赛里的演员 篇11
这已经非常像新东方针对托福和GRE考试开发出的应试技巧训练,他们的最终目的不再是创业而是拿创业大赛的奖金,实际上整明白了路子他们就发现拿奖金比创业容易多了。而我作为一个经常被邀请去做创业大赛评委的人士就变得格外敏感自己是否被参赛者当傻冒玩弄了。
在以下情况下,某个创业计划书是很容易引起我的怀疑:一是选手的背景是在多个创业大赛中获奖还在继续参赛的;二是以前在其他赛事中出现过或者类似的项目计划书;三是创业项目的创业核心成员不从事具体工作而做所谓“管理方向把握”的;第四种也是我最忌讳的一种,就是用家庭不幸或者个人悲惨的出身换眼泪的,而这类表现在电视或者视频类大赛中常常能获得观众或者某些八卦评委的认同,我也因为有人跳不出这样的框框,曾经明确拒绝了一位我本有意投资而最终决定放弃的项目,那是一个媒体创业大赛的优胜奖获得者的项目。
实际生活中的创业其实是个残酷的游戏:艰辛、麻烦、缺少资源、不确定的危险,有钱进去没钱出来才是更经常的情况,简单的姿态、个人背景或者所谓感人故事不能打动市场,人们是非常功利地看你能给大家什么,最好是给的东西好而价钱还便宜,创业者最严峻的考验是能不能获得第一批顾客的欣赏,而顾客出于安全的原因往往不会很青睐小小的、不成熟的、刚起来的创业企业,因此在商业活动中竞争失败的可能远大于总是成功的可能。
当然开始创业并不难,只要有一点点技术、一点点产品、一点点资金、一点点商业模式知识、一点点协调能力、一点点服务精神就可以开始创业,但是坚持创业就很难,因为创业的过程是对于个人身体健康程度、心理承受能力、勤劳投入度和朋友交往能力的很大考验。而真正的创业成功则来源于对于清晰的目标的坚持,来自于在不断学习中的自我否定与构建新模式能力,来自于不断扩展的整合资源的能力。
“互联网+”创业大赛 篇12
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和科技创业环境,提升开发区、孵化器对科技企业的服务功能,利用社会资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人才、技术和资本的结合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要措施。受宁波市政府邀请,风险中心、火炬中心每年举办一次科技创业融资培训活动,活动从2002年开始,当时以面向宁波地区的科技企业为主,覆盖江浙及国内部分地区,随着几年来培训活动的深入,越来越受到科技企业、创业者、地方政府、风险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人的欢迎,在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特别是近两年各地国家级孵化器和风险投资机构的积极参与下,活动范围及影响力都有了迅速的扩大,为了适应这一发展变化,从今年起将以往使用7年的“中国(宁波)科技创业计划大赛”更名为“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为了帮助更多的孵化器内科技企业参加培训活以及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今年共有全国2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的几十位投资专家赴华南、华中、东北、西北、华东等地对,南宁、昆明、襄樊、芜湖、杨凌、郑州、邯郸、临沂、哈尔滨、吉林等1 0家国家级孵化器,就科技企业发展、商业计划书撰写、国家扶植科技企业的政策措施等科技创业企业最关心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对不能参加现场培训的创业者还通过网络进行了网上培训。风险投资专家们对科技企业提交的《商业计划书》逐一进行审阅,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并与创业者们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交流,有针对性的解决科技创业者普遍存在的缺乏创业经验及融资知识、投融资双方信息渠道不通畅等问题。今年共有3152个科技企业及创业者参加了创业融资培训活动,共提交748份商业计划书,它们分别来自国内24个省市以及开发区、孵化器、中科院等系统,其中还有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多个国家的海外留学生项目, 与往年相比参赛项目数量及质量均有较大提升。
为了解决培训活动的时限性, 利用网络优势使培训及投融资服务活动经常化、可持续化, 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 宁波市政府与风险中心、火炬中心今年共同设立了“中国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网站, 丰富并加强了中国科技创业大赛的的培训服务功能、辅导交流功能、融资推荐功能、项目评价及投融资服务等功能, 满足了投融资双方多方面的需求。
【“互联网+”创业大赛】推荐阅读: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01-16
市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07-03
互联网营销大赛01-17
互联网大赛策划方案01-09
互联网加大赛获奖范文09-22
“互联网+”创业教育12-17
奢侈的互联网创业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