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眼中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

2024-12-07

95后眼中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共9篇)

95后眼中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 篇1

95后眼中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

日前发表了一篇名为《大学生创业记:在和投资人的斗争中失败》的文章,分享了一个大学生牵手投资人信心满满地开始做电商之后以失败收场的案例,引起了不少读者的互动。小谦是一位95后IT评论作者,此文勾起了他过往“互联网创业”的立体式思绪,就此分享了他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看法。

《大学生创业记:在和投资人的斗争中失败》一文中的小K同学刚刚毕业觉得在电商公司做销售没意思,在投资人的支持下开电商公司。这样的初衷也许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为何创业?创业是需要将我们的激情转为正能量的,如果是因为他方他景的不堪境遇逼着我们创业的话,那么我们的创业是被动的,被动的背后可能就预示着你的创业项目存在着大量的模仿抄袭,事先甚至都没有一个备案,如果这个项目创业失败或者长期不成功,如何让公司生存下去?创业需要我们主动,甚至我们都有机会随时随地的创业。

去公司上班 不是去给别人打工

小谦没有上过大学,但相信读过大学的同学们,在多思路解题的能力上绝对不弱。一件事物处于世上最终的评价,是相对客观的,它是由批评和表扬甚至中立的评价最终平衡综合起来的。我们处于公司之中,会拥有一个复杂的评价体系,其中有认为我们是给公司给老板打工的,也有认为我们只是团队中的一个成员,是在学习技能、经验。

公司上班,特别是在创业公司上班,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一家创业公司是如何创业的。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创业过程很有帮助。如果亲身经历一起创业的过程中,我们还能从中掌握解决创业公司发展遇到的某些问题,学到经验。以学习的心态去上班,不要把自己当做是一名打工的,他人眼中的打工者只要你自己认为你不是打工者,你就不是打工者。

大学生创业要把握保守和激进的平衡

小谦有过网站创业经历,期间的确是学到不少的东西。我觉得无论是要我们保守创业还是激进创业的说法,都是错误的。这是一个合作平衡的时代,不仅是我们人类需要注重团队之间的合作,创业也需要注重平衡。

激进,给我们的创业团队注射强力的生命药剂,让我们能够朝着一个方向打鸡血般地涌进,这对于创业公司这类时间就是生命,事情做得越快越好就越有机会生产的公司来说,是必须需要的。放眼强大的巨头公司,激进所带来的激情如果能够把握好的话,也是一种强大的竞争优势。

而为何在激进的同时又要平衡呢?我们大学生的确年轻,很多人都说年轻的时候多吃点苦,随便“浪费”个几年毫无压力。但如果在我们有意的思考下,少将一些时间花在一个错误的方向的话,我们就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创业啊。

因此,如今我是认为大学生创业在激进的同时也要保守一点。在公司只有一个创业项目的话,想想如果这个创业项目最终失败或者长期没有结果,公司应该如何生存下去,是做服务还是继续做产品。活着就有机会,复生的生命初期即使拥有再多的.能量,也没有机会和一鼓作气的一次性生命那么有经验,有持续的生命延续力。

合伙人决定了公司的发展 大学生创业难度要比乔布斯时代大多了

几十年前,乔布斯时代的整个IT市场都没有如今这么大的规模,真正的IT人才也是屈指可数。能够在当时那个年代就接触到IT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着异于常人的想法,他们天生就具备创业的基因。如果找到趣味相投的几人,拥有同样少数人才有的兴趣,内部矛盾要比如今少很多,而且他们一开始的目的可能也只是兴趣使然,并非直接就抱着发财的目的。

可如今,大学生创业,很多都是看着前人的辉煌战绩,试图成为下一个谁谁谁。我想说无论是马云还是马化腾,他们的成功都是绝对不可复制的。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多,如果不是选择熟悉的同学伙伴一起创业的话,很难对一名合伙人进行真正的了解。

小谦和一位网友做了1年多的网站,当时抱着学习态度的小谦没有学到我想要学习到的众多网站建设技术,对方的背景环境太过复杂,导致有时候都有些把握不了对方是位怎样的人。我们双方的年龄跨越十多岁,用笔者妈妈当时对我说过多次的话说,这样的人是不适合作为我的创业伙伴的。

如今,我明白,跨越十多岁的年龄,代表着两代人。80后是在做和大多数80后相差不大的事情,我这么一个95后的人纵然再不一样,也还是在做着90后的事情。除此之外,网络上可以认识很多真心的朋友,但在结识时间不够长的情况下,他们可以作为我们的朋友,作为我们前辈老师,却不适合作为我们大学生年龄创业者的创业伙伴的。合伙人决定了公司的发展,大学生创业需要异常用心的选择合伙人。

大学生创业不要被模式创业所迷惑

制作项目商业计划书,寻找投资人,组建团队创业,上市成功。这一个路线是民间流传甚广的互联网创业流程。一方面,上市并不代表成功,上市只能说是一家公司刚刚成年,需要担当起社会交予年轻一代建设社会的担子,真正的发展还在上市之后。而另一方面,这样的模式不适合我们大学生。

为何会又流传出这样的创业模式呢?我从来都不相信空穴来风,但相信口口相传会导致原因的转变。互联网圈里,拥有不少的大佬前辈们,他们在资源上真的有能力决定一家公司能否成功。创业的想法,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从来都不缺,为什么你认为某大佬所投资的产品,可能还没有你的项目有前景,你的项目却频繁遭遇投资人的不看好?也许,不是你的项目不好,而是你没资源。

这是一个资源渠道成为王者的时代,不是说有想法就能够成功了。以上市为目的的创业模式,不是大学生年龄创业者们的良配,请直接远离这种诱惑,走在正确的大学生创业道路上。

95后眼中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 篇2

一、高职学校的生源分析

作为北京市高职骨干院校,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的生源主要有三类: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普通高中生;二是通过自主招生招收的应届高中或职高中专生;三是“3+2”中高职衔接招收的中专生。高职生源的文化基础水平和知识结构呈现多样性和一定的层次性, 学生普遍基础学科薄弱, 在以往学习中存在不良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等问题。另外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同程度不高, 就业与继续升学深造的局限使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 对自己人生价值产生怀疑。针对高职学生的生源背景, 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特色, 发挥学生特长, “因材施教”为社会输送优质的劳动者。

二、培养高职学生的自身认同感

“95后”的高职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 一般都是和家长直接对话, 所以对话语权要求较高。有些学生在以前的学习生涯中, 有过挫败感。原因可能多种多样, “95后”的孩子都比较有个性, 来到高职院校的原因, 未必是智力差, 可能是成长环境比较宽松, 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投入过多精力, 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有分析报告指出, 在初高中阶段男生被淘汰的较多, 现在重点大学女生比例远高于男生。这是与当前应试教育的选拔方式有关, 也与男孩特点有关, 男生更容易沉迷于电子产品和网络游戏。当然, 也有学生更加愿意接受职业教育, 与本科侧重理论教学相比, 他们认为职业教育会培养更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有些学生是由于家庭原因, 父母离异等家庭变故;社会和家庭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些学生是因为智力因素, 学习方法等存在问题。

总之, 高职学生由于以前的经历, 整体对自身认同感较弱。他们由于高考不理想, 来到高职院校, 有的是为了一张毕业证, 也有的是为了不违背家长的意愿。所以外在的表现就是课堂昏昏欲睡, 参加各项活动不积极, 比较自由散漫, 热衷于手机、网络游戏等。而提高学生的自身认同感, 会给学生带来内在动力。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在优势, 通过高职阶段教育, 培养学生自信心, 以及社会责任感。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 要发挥学生特长, 课程教学体现职业特点,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使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有竞争力。通过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发挥学生特长, 培养其自信心, 团队合作以及执行力等。课程学习上调动学生兴趣, 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学生自然会放弃一些不良爱好, 从而会有积极向上的内在驱动力, 对自身才会有认同感。

三、“95后”高职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

“95后”的学生, 基本是衣食无忧的, 所以心理行为上更加多元化。由于信息时代的特点, 学生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性更强, 体现在手机不离手, 与人沟通更倾向于网上交流;善于使用网络语言;有时分不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等。

作为教师要应对学生的现状, 要充分利用科技的发展成果, 作为信息类职业院校, 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搭建网络课堂, 制作微课等教学资源, 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教师课堂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进行多媒体教学等。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答辩等形式参与课堂教学, 培养其表达沟通能力。把学生从自我封闭的网络世界拉过来, 因为很快他们就要面对社会, 走向职场, 沟通交流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95后”的学生家长, 教育方式虽然千差万别。但是由于独生子女的特点, 一般家庭对孩子比较宠爱, 一般是朋友式的相处方式。学生对于家长教师的教训, 一般比较抵触, 更能接受触及内心的教育方式。青年学生心理尚不成熟, 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 这种现状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使其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与建议, 也是教师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四、“95后”高职学生的教育对策

(一) 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影响, 营造积极向上氛围。虽然大多数高职学生是积极向上的, 但是仍有一些学生有自卑心理, 对未来迷茫和焦虑, 对高职教育没有太多信心。因此, 高职学校均需开设必修理论课《大学生心理健康》, 通过课程, 对学生心理进行疏导。定期进行心理普查, 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等。另外, 班里有心理委员, 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班会, 负责与重点同学谈心, 跟踪观察等。高职学校应结合学生特点, 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 在学生中产生积极的效应。以赛促学, 以学促赛。宣传优秀毕业生的事迹, 遴选各行业优秀毕业生, 到校讲述其工作学习的成功经验或创业经历, 起到榜样引领作用, 消除学生消极心理。

(二) 多种教学形式设计, 培养学习兴趣。职业院校需要根据专业特点, 建设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既要适应社会需求, 又要适应高职学生特点。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 鼓励自编教材和选择内容。为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 应根据专业设置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核心课等, 既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 也会在专业上有所擅长, 增加社会竞争力。在三年级设置生产性实训环节, 使学生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 真正接触一些企业的真实项目, 增加就业的砝码。高职学生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 课程内容和形式应当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 作为教师, 应掌握学生的特点, 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体现教学的重点, 突破教学的难点, 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特点一般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中一般采用项目教学法, 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使学生有成就感, 进一步增强专业兴趣。可利用信息学院优势, 进行网络课堂教学、微课教学等, 使学生可以在线学习, 有问题随时随地都能得到帮助。

(三) 学生管理工作体现人文关怀, 严肃活泼。由于学生存在厌学等现象, 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难度。学生工作目标应当是活跃学生课余生活, 引导学生健康的课余生活, 抵制不良爱好等。一般可以根据学生兴趣, 学生自发, 或由教师指导成立各种社团, 定期组织社团活动。组织体育节、科学艺术节等活动, 组织学生志愿活动, 献爱心等。充分发掘学生的长处, 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五、结语

新一代的高职学生, 怎样走出自我, 重塑信心, 是一个值得持续跟踪研究的课题。我们的教育目的, 是教育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培养健康人格, 掌握过硬职业技能, 相信他们必将拥有成功人生。

参考文献

[1]姜玉美, 周晶楠, 国超群.对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预防建议[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8, 3

95后眼中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 篇3

关键词:互联网+;阅读行为;优化工具;学习型;干部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95-01

在“互联网+”时代,物联网、智能化、信息化三者合力,已经让我们全球缩小为一个“村”,传统时代之纸墨书香的物质诱惑,变为虚拟电子信号的暗香浮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应该在勤奋学习的基础上,以更为开放的视野,更为宽广的胸怀,面对网络时代的各种技术利器,大胆拿来,为我所用,确保能够优化组合各种工具之长,提高学习之效率,利用大数据、尽量无纸化、强化愉悦感。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对于当前的95后大学生而言,尤其是对于致力于创造学习型干部队伍的学生而言,有以下工具值得尝试:

第一个比较常见的应用是超星移动图书馆。这是专门为各图书馆制作的专业阅读平台,拥有超过百万册电子图书,海量报纸文章以及中外文獻元数据,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移动阅读服务。超星移动图书馆依托集成的海量信息资源与云服务共享体系,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了资源搜索与获取、自助借阅管理和信息服务定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与技术优势。此外,我们也可以利用Kindle阅读器提供的免费读物功能作为补充。Kindle for Android是一种电子书阅读工具,只要是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都可安装,其在线免费电子图书和杂志数以千计,其中很多杂志非常接地气,对年轻读者而言,很具有吸引力。

第二个比较常见的资源,是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的相关资源。众所周知,数字文献资源已经成为学术信息创造、出版、传播、利用的主要形态之一,为此国家图书馆以及各地公共图书馆都提供了大量的免费数字资源,且往往建设有地域性突出的特色资源数据库。例如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可以使用中华经典古籍库,这是中华书局首次推出的大型古籍数据库产品,其第一辑收录了近300种中华书局出版的整理本古籍图书,涵盖经史子集各部,包含了“二十五史”、“通鉴系列”、“新编诸子集成”等经典系列,总计约2亿字,后期将不断递增文献数据;又如其中所收“全四库”共收书9000种,都是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

第三个能支持大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工具,如“数字化学习与研究平台”,该软件在CNKI网站上可以免费下载,能帮使用者有效管理学习资料:通过将学习资料按照不同的学习单元进行分类,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地图;该软件能提供多种格式文件的管理、阅读、记录笔记等功能的一站式服务。不仅支持常用的文献格式阅读,还支持其自动转换为PDF或WORD文件阅读,便于统一管理和记录笔记;使用者可以对多种格式的文献进行深入研读,直接在文献全文上记录笔记和标注,将文献越读越少、越读越精;该软件还提供了各种写作辅助工具,如可以自动生成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提供数千种期刊模板,可以批量参考文献格式修改困难的问题;可以进行论文在线投稿。

第四个软件叫“懒人听书”。这是由深圳市懒人在线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运营的移动APP应用。懒人听书拥有文学名著、有声小说等十几个大类上百个小类上万本正版有声阅读资源,懒人听书有自己的有声阅读录制团队,根据用户的求书反馈,购买文字版权,每天都会发布新的收听资源。懒人听书上所有的书籍都可以免费下载收听,有WIFI的时候把喜欢的书籍下载到手机,在旅行途中、上下班路上随时随地想听就听。这一应用对于那些喜欢看书,学习但是确实没有太多时间正襟危坐看书的人而言,是很不错的福音。尤其是对于大多数将来毕业后每天需要不断花不少时间挤公交、转地铁的大多数在校大学生而言,养成利用一切零碎时间读书、学习的习惯无疑是很重要的。无论如何,听听四大名著,总比拿着手机不断刷朋友圈,抢红包来得更加具有正能量。

第五个软件叫扫扫图书,若发现一本纸质好书,只需要掏出手机扫扫封底的二维码,则这本书的图书简介、价格、评分等应有尽有,直接进入你的手机上,节省你的拍照,储存时间;另外,图书搜索功能支持关键字搜索,查询万千图书不费力,同时还可以浏览读者的笔记,再次体会此书的内容,作为自己阅读之参考。当然,这种图书扫码查询主要是针对开始使用条形码的近20多年的图书的查询,不过这对普通读者已经大大够用了。而另一款名为文轩读享的APP,则能让每位爱书者,将自己家里的书,看到的书,书店的书,通过条码扫描一键收罗到自己的读享书房里,记录阅读足迹,与附近的人分享交换,通过微博微信等分享给朋友,这个APP还能集中线下线上阅读活动,通过读书圈子找到志同道合者,还可提供选题和内容,让使用者在学习,写作等方面取得较快进步。

综上所述,在我们看来,利用好以上网站或手机APP,已经完全能够帮助95后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全天候,二十四小时无间断地随时拿起手机,展开学习。如果能利用好这些工具,我们完全可以说,如果是为了利用手机等学习,低头族是不用担心的;而是那些只顾沉溺于虚拟世界,一味低头玩微信,刷微博,逛淘宝的人,才是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友情提醒的。

作者简介:

肖潇,女,(1997-),重庆南川人,重庆工商大学2015级工程管理专业二班学生,主要学习和研究工程管理以及重庆地方文化;

张瑞瑾,女,(1996-),云南沾益县人,重庆工商大学2015级工商管理专业三班学生,主持“95后大学生经典阅读互助推动小组”发展性资助项目;

樊威,男,(1996-),宁夏银川人,重庆工商大学2015级工商管理专业三班学生,主持“学习型学生干部团队建设”项目;

聂树平,男,(1978-),重庆长寿人,重庆工商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讲师,主要研究巴渝地域文化以及文献学、思想政治教育等。

注:本文是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第二期)学生发展性资助项目“95后大学生经典阅读互助推动小组”(项目编号:2015031305)以及重庆工商大学2015-2016学年度校级学习兴趣小组“学习型学生干部团队建设”(项目编号:2015031311)的阶段性成果。

95后眼中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 篇4

日前,东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联丰创意创业园――蚁巢创业孵化中心圆满落幕,六支参赛队伍现场角逐,从众文化以打造集文化创意体验店实体投资、开发和团队服务于一体的文创服务平台项目胜出。

历经一个月的海选,最终六支大学生创业队伍入围本次决赛,入围决赛参赛队伍的.成员都是由年轻的95后组成。其创业计划项目各具特色和创意,如云菜园项目将“植物工厂”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在社区放置“智能蔬菜柜”,用户可通过移动端的APP对“智能蔬菜柜”中的蔬菜生长、交换等环节进行信息交互,以实现管理、监控等功能。通过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产业链的模式,压缩了蔬菜生长、流通等环节,将蔬菜成本大大降低,可为普通大众提供物美价廉的绿色蔬菜。

本次大赛参选队“从众文化”以个性的创意服务制胜,据其参赛队员郑桂滨介绍,“从众文化”在单做文化衫定制业务就达到200万元的销售额,但这并不是唯一业务,其重在打造一个文化产品的平台,借助平台力量和实体店的拓展孵化本土文化团队,让文化创意落地。

90后互联网创业点子 篇5

以上这6个创业点子都是低成本,不受时间限制,但有些点子却需要你拥有的一定的技术含量,你的技术含量就决定了你的含金量,所以大家可以分享借鉴一下,也许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一定的帮助。

最后说明一下,我并不是什么网赚大咖,自己只是一个个人站长,或者说是致力于互联网创业中近4年的草根投资者,在这里主要给大家分享正在互联网中创业的朋友的,无论你是从业各种短视频,淘宝电商,社群营销,自媒体,区块链等;,开通VIP会员可永久学习的平台内所有项目课程,建立各种赚钱思维,3个月后即可在网上月入过万!还是说目前经济不足想要创业的草根朋友,分享互联网最新项目月入2-3万!

适合90后的创业项目有哪些?

一、手工定制DIY店

追求时尚、个性化的手工产品是目前在90后和00后之间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这类店铺开在学校周边肯定大受欢迎,DIY类定制产品也逐渐迎合了国人的消费品味,我们国家许多人的消费状况都由过去注重价格转变为注重品质,价格已经不再是消费者购物唯一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90后和00后,所以开一家DIY礼品店非常具有发展前景。

二、动漫店

自从动漫进入到我们国家以后,许多青少年都为之风靡,比如宫崎骏的系列的漫画已经在许多90后、80后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动漫店对于目前而言,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即便是90后已经进入了社会,但是动漫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极具意义和价值的,因此开一家以怀旧为主题的动漫店,同时也要结合当下动漫的流行趋势,自然会受到一大批动漫爱好者的追捧。

三、桌游轰趴馆

轰趴馆一般比较适用于同学聚会、公司团建等许多大型的活动,大家聚在一起玩狼人杀、扑克牌等游戏。开轰趴馆的人需要遵循当下的社会发展潮流,善于活跃气氛,追求个性时尚,从这一点来说就比较适合90后,当然开轰趴馆肯定要开在大学附近、年轻人较多的社区,才会有比较好的生意。

四、开宠物店

95后眼中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 篇6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通过整体取样, 从合肥某高校理工科学院抽取2015级入校新生460名, 年龄结构为16-24岁, 其中男生为353名, 女生107名。

1.2研究方法

根据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对460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SCL-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主要测评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人际敏感、敌意、偏执、恐怖、精神病性共九个方面的心理状况[1], 采取五级评分标准, 根据严重程度“没有、较轻、中等、较重、严重”分别记 “1、 2、 3、 4、 5”分。2分以上的项目记为阳性。在被试不知情并且问卷有效的情况下, 对军训前后同一组被试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比较其差异性。

1.3数据分析

两次测量问卷均采用Epidata3.0录入, 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均分采用±s记分, 若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则说明差异不显著性。

2研究结果

表1可以看出, 整体比较, 军训后大学新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六个方面的均分较军训前有显著降低, 并且P< 0.01;而在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三个方面SCL-90未发生显著性降低, 其中P<0.05。 这说明军训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男、女生在军训前后的SCL-90症状量表特征显示, 军训对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男生在军训前后除焦虑和抑郁症状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外, 其他症状都有所减轻但是差异不显著 (P<0.05) 。 女生在军训前后, 其在躯体化、 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方面均有降低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 (P<0.05) 。 这一结论说明军训对女生心理状况的改善作用明显高于男生。

3军训对“95后”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

心理健康是实现个体与环境良性功能作用的反映[2]。 当代“95后” 大一新生由于突然脱离父母的怀抱, 进入大学独立生活, 不可避免要面临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人际关系方面等各种心理适应问题。而军训是他们需要面对的第一课, 在这种艰苦的军训生活中, 各种不适应便随之而生, 而随着军训时间的延长直至结束, 这些不适应又呈现出一定的减轻趋势。 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3.1光环的消失导致的心理失落感

许多新生带着对大学的美好憧憬和较高的人生期望走入大学校园, 他们满怀热情、意气风发, 准备以最好的姿态迎接新的开始。 可一旦接触了真实的大学生活他们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头顶的光环已经褪去, 自己和别人一样都在同一起跑线, 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 他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特长, 这难免会让一些新生产生心理失落感。

3.2训练条件的艰苦造成的身体不适

每年新生军训都在9月份, 天气相当炎热。 因为从小缺乏锻炼, 大学新生普遍感觉体力较弱、身体素质较差。 高强度的训练难免让部分新生身体透支, 特别是女生, 她们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胸闷、四肢酸痛、头晕、昏厥等症状, 再加上风雨日光等自然因素的考验, 新生普遍感觉压力过大并且身体不适。

3.3背井离乡导致的生活环境不适

新生不远千里来到大学, 他们脱离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在学校生活中既要学会自理又要处理人际关系、制定学习计划, 这些事情可能是他们之前从未做过的, 这就导致他们对新的生活环境极不适应, 心理上产生自卑感、孤独感和盲目感。

军训开始阶段的这些不适应导致新生精神状态由兴奋期向疲劳期的过渡, 部分学生产生厌倦和逆反心理, 逃避军训、不去上军事课、 沉迷于过去, 有的甚至产生退学念头。不过随着军训时间的推移, 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 同学之间逐渐熟悉, 个人也逐渐融入社会, 这些不适应慢慢消失, 进而对军训体会更加深刻, 对军训产生留恋并进行反思, 自身也更加勤奋, 目标更加明确。

4拓宽利用军训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4.1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在军训之前应向学生阐述军训的意义和重要性, 通过开展军事理论课来了解国家军事政治, 树立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观看抗战记录影片、70周年大阅兵视频、军事与国防安全讲座等形式, 引导学生铭记革命先烈、培养艰苦奋斗精神;通过内务评比、军歌嘹亮赛、军事体育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合作意识。

4.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军训期间, 学校会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调适, 并通过心理普查来评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4]。 通过讲座, 新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校园生活, 而心理普测则为新生心理异常判断提供了依据。一经发现心理异常者, 立即采取预警措施, 对问题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防患于未然。

4.3学校应加强辅导员军训及心理辅导知识技能培训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者、 实施者和领导者, 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 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 因此加强辅导员军训及心理辅导员知识技能培训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改善适应不良, 顺利完成大学生涯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 辅导员应了解军训相关知识, 能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做到及时应对和处理。

4.4教官应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不同军训方案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男、女生在相同军训强度下, 心理状况差异较显著, 体质水平差异也比较明显, 这给以后的军训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教官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军训活动, 以身心利益最大化为基础, 做到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 军事训练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提高学生适应学习、生活能力, 而且对自身体能素质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 学校、教官、辅导员应积极对待学生军训工作, 上好学生入学教育第一课。

摘要:本文通过对合肥某高校460名大一新生进行为期两周的军训并采用SCL-90量表来探讨军训对95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测试其军训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SCL-90检测后发现其躯体化、强迫、焦虑、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因子总均分较军训前有极显著变化;精神病性、恐怖性、偏执都有显著变化;而不同性别的大学新生中, 军训对女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高于男性。

关键词:军训,95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影响

参考文献

[1]许定国, 关丽静.从“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谈心理评价指标的筛选[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7 (5) :24-39.

[2]苏源.军训对大学新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12, 31 (3) :97-99.

[3]张金健.某大学军训前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 2006, 20 (2) :635-637.

“95后”大学生的“亲情烦恼” 篇7

挂断电话,吴凡顺势将手机往桌子上一扔,“我爸这周又给我下了‘死命令’。”所谓的“死命令”,无非是让吴凡周末回家,可“周末回家”这4个字犹如那压在孙悟空身上的五指山一般,令他好不痛快。

本以为进入大学之后,终于可以摆脱父母的“魔爪”,能够过上自由的日子,可世事不尽如人意,大学二年级的吴凡并没有享受到他所畅想的应有的自由。生活上的时间安排还是父母为他做主,不仅如此,吴凡的父母更关注儿子的学业,打算在其毕业后,将吴凡送到国外读研,可这件事并没有征求过他的意见。

回想起高中時代父母对于他的管束,吴凡至今还记忆犹新。“可我现在已经成人了。”吴凡边用手指敲击桌子边抱怨。可对于父母的约束,吴凡束手无策,想和父母谈一谈,却总被父亲驳回来。到头来,吴凡还是相信了“顺其自然”4个字。

《海底总动员》是吴凡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他多么希望自己的父亲和小丑鱼玛林一样,能够相信儿子有能力照顾自己,而不是过度的保护。吴凡无数次地想告诉父母,他早已不是他们眼中唯命是从的小孩子,可惜吴凡并非勇敢执拗的小丑鱼尼莫,而他的父亲也不是开明的玛林。

为了避免争吵,我只好—直忍耐

在吴凡眼里,他的父亲是一个严厉而又古板的人,平日里对待吴凡更是严格。他将自己比喻成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想飞却有重重困扰。

吴凡从小就被严格要求,甚至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提前给安排好了,“从小就知道以后的路要怎么走,这是何等的悲哀。我反抗过一次,不仅无果,反而引发了一场争吵,为了避免争吵,我只好一直忍耐。”久而久之,吴凡也失去了反抗的勇气和动力。

吴凡回忆起自己曾经的反抗经历,“偷偷出去打篮球,没料到父母提前回来了。”结果被父母训斥,吴凡一气之下便与父亲争吵起来,可最终的结果还是顺服,几乎很少出去打球了。在吴凡眼里,篮球是他的朋友,可是他却没有因篮球结交到更多的朋友。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会产生影响。”在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曹惠民看来,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比较广,除了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社交之外,还会影响大学生对大学环境的适应,甚至会令学生没有足够的动力和良好的态度去完成自己的学业,更严重的会令这些学生对自我无法自我定位,从而产生性格障碍,甚至有的学生很偏执,会出现神经症状。

在他看来,诸多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家庭环境或者教育不当所导致的。

吴凡透露道,自己曾经想过逃避,可总是逃不掉自己内心的胆怯,想倾诉却又无人可诉。难受的时候,他就去打篮球,能陪自己的只有篮球。与其说吴凡现在不想去思考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如说是不敢去想,“我也自己反思过,可总是钻牛角尖儿。”他越想越不明白,不知道该做什么,“体会过孤独的人最怕的就是回忆”。

在北京从事心理辅导教育多年的高校老师张菲(化名)表示,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与父母早年对待他们的方式有关。有的孩子的父母态度可能过于严厉,甚至对孩子进行身体上的处罚或是情绪上的处罚,这些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创伤,而这种创伤大多会影响到孩子对情绪的处理。“相对而言,这些孩子对父母肯定会有负面情绪,比如,愤怒或者是不满。”她还强调,有的孩子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愤怒,甚至不敢去承认这个愤怒,那就可能会转变成一些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焦虑等,甚至会出现人格障碍。

吴凡对自己的家庭和父母都比较失望,可作为独生子的吴凡一直担负着为家庭幸福而努力的重任,但他厚实的肩膀却无力承担父母吩咐的一切。

很多家长会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曹惠民对此有着独特的见解,如果家长的方式不当或对孩子的预期过高的话,他们会寻求某种方式缓解或消解他们的心理压力,网络、恋爱或其他方式就成为他们采用的方式,这对于孩子发展的积极作用有限,同时也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家庭的关系发展。

当问到吴凡是否希望有兄弟姐妹来与他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时,一句简单的“我有球就够了”道出了他内心不敢渴望亲情的无助,“多个手足又能怎样呢?还是别和我一样的好。”

二孩政策放开,给她带来一个小弟弟

不知何时,吴凡的眼眶有些湿润,哽咽的声音略带沙哑。可最终吴凡还是把眼泪强忍回去,他的眼神里没有丝毫愤怒,更多的是说不出的难受与辛酸。他觉得自己仿佛机器一般,即便多了一个兄弟,可出现在自己的家庭里也如同多了一个废人。

现在的大学生在小时候大多没有体会过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1998年出生的袁兰刚步入成年,同时也走进了大学校园,在她成人礼那天,她暗自发誓,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自给自足了。

袁兰的母亲22岁便生下了她,尽管上世纪90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不是很严重了,但是思想保守的爷爷奶奶依旧希望能有一个孙子来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

天不遂人愿,大伯和父亲生下的都是女儿,而大姑却生了一个儿子。袁兰小时候经常听到爷爷坐在小院树下独自叹息:“哎,我们老袁家造了什么孽,绝后了,绝后了。”

袁兰清楚地记得,尽管父母在她小时候并不常表现出重男轻女的思想,但是对于大姑家的弟弟,父母总是抱着他的时间更多一些。

去年,国家二孩政策的放开,给17岁的袁兰带来一个小弟弟。今年的国庆节,袁兰并没有回家,至于为什么,袁兰给的解释是不想回一个没有存在感的家。自从有了这个弟弟,袁兰就一直认为自己生下来就是个错误。弟弟是老袁家的“独苗儿”,无论是祖辈还是父辈,都对这个小家伙宠爱有加,这让袁兰有些“眼红”。

对于类似袁兰的境况,曹惠民表示,由于“95后”的孩子与放开二孩政策出台后出生的一代之间的年龄差距相对比较大,而且“95后”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初步确立,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多子女环境的影响还很难说。即便有影响,这种影响作用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nlc202309090627

袁兰一时还是不能接受这种变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眼下来说,弟弟的到来的确影响了她的生活,瓜分了原本只属于她的小世界。

袁兰整个国庆假期都没有给父母去过一个电话,不幸的是,他的父母也因弟弟的到来而忽略了袁兰的感受。

“有时候我就骗自己,他们不管我正好,还能更自由一些。”袁兰现在只想远离那个家,她并不想让弟弟融入自己的生活。自从得知妈妈怀孕之后,她的不知所措在全家欢庆的气氛下显得更加迷茫。

“作为父母,必须把握度。”这是曹惠民给出的意见,正确处理不同代际之间的子女之间的关系,否则会对“95后”的大学生的心理产生逆效应,使其产生对于家庭的逆反心理。

和袁兰一样,陈薇也是一名大一新生,不同的是,陈薇是独生女。“我一直跟我妈开玩笑说再生一个妹妹吧。”这仿佛是陈薇在跟自己的姐妹开玩笑一般,“我爸这时候就开玩笑说,有你一个就让我们够烦的了。”

陈薇的家庭关系非常和睦,甚至有些让人心生羡慕。她的家境并非特别充裕,但父母有时间就会带着她去外出旅行或附近郊游,甚至连逛街都是一家三口一起。同样是女孩,袁兰却从未有过像陈薇般的生活。自袁兰记事起,父母就一直在为了工作奔波,她自幼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一辈子节俭,也不懂得享受生活,所以袁兰小时候从未有过陈薇那样的生活。

但是,袁兰的弟弟却被全家宠上了天,可以说是“呼风唤雨”,这不仅让袁兰羡慕,更让她生气、自闭,有意无意地反驳父母,甚至一度想远离他们。

有家不回,并非她想要的生活状态

袁兰还记得刚进大学的第一天,她的爸爸把她的行李放到宿舍后,就匆匆坐火车回去了。袁兰自己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地收拾,可看到舍友都有父母帮衬,心里的滋味别提有多难受。

几家欢喜几家愁,吴凡与袁兰不同,他非常不想父母跟他一起走进大学,他越是想证明自己有能力处理好这一切,他的父母越发觉得他还不成熟。为此,吴凡也懒得再和父母争辩。“都已经麻木了。”吴凡表示随父母决定吧。

大一的时光匆匆而过,吴凡却远远没有做到自己想象的那样。父母这边高压不断,而自己从小以来的生活环境也令他无法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大部分困难和挫折。反观袁兰,自小以来不得不独立处理身边发生的大小事情,顺理成章地早已具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可即使这样,袁兰打心眼儿里还是对那些“乖宝宝”心生羡慕。

陈薇绝对值得袁兰羡慕一番,和谐的家庭关系、独立的思想以及强大的能力令陈薇在大学生活得“风生水起”。

在张菲看来,父母关心和支持,并且孩子犯了错误后不进行处罚,同时能理解、关心孩子内心的一些想法,具有这些的孩子会更加有安全感。一方面,这类孩子习惯与父母相处,并且相处得也比较愉快;另外,他们也不怕和父母分开,因为从不需要担心会被父母抛弃。不仅如此,他们在生活上也能够做到独立,而这种独立并非被迫的,而是有安全感的一种独立。

与陈薇的情况恰恰相反,袁兰的独立就是被迫独立。“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不够,孩子就会担心被父母抛弃,然后经常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张菲进一步表示,像这种安全感不足的大学生,容易产生嫉妒心理。父母的冷落甚至可能影响他们之后的人际关系。

“从小父母就没怎么管过我,但是却对新出生弟弟呵護有加。”袁兰时至今日仍旧无法接受父母对自己和弟弟的差别待遇。相较于自己的家,袁兰更喜欢呆在校园里,而这种“有家不回”,并非是她想要的生活状态。

每逢节假日,空荡的校园再没了往日的热闹与欢腾。“我永远不会忘记国庆假期自己在校园踱步的时光。”透过她低落的语气,可以看出袁兰的生活状态并不是很好。袁兰有时候自己会胡思乱想,她说如果有一天自己生下一个女儿,一定把她宠上天,并且一定不会再要一个儿子。

总有一天,袁兰要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弟弟,也要不得不融入自己的家庭。正如袁兰表示,她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接受这个事情,同时,她也希望父母能够更关心她,多陪伴她。即便袁兰口口声声地说想逃离这个家,可是不论年纪几何,家永远是袁兰心中无法取代的存在。

有愿景,只是恐惧占据了他的内心

不仅是袁兰,吴凡对家的感情也是纷繁多杂、难以言喻,“想逃避、想反抗,可是道德伦理观束缚着我。”吴凡格外地认真,他心里很清楚对自己的父母还是存在感情的,为此他也寻求过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老师建议他心平气和地和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吴凡知道,自己不敢去和父母公平地聊天,更不敢告诉父母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父母眼中的他一直都是一个不成熟、不自立的孩子。而吴凡眼中的父母一直都是独断、执拗并且不开明的家长。对于他来说,心理老师的建议固然有用,可他实在没有勇气迈出和父母谈心的第一步。

“和自己的爸爸做哥儿们?”吴凡反讽道,这对于他的爸爸来说就是个笑话,“在他眼里,老子就是老子,儿子始终是儿子。”吴凡有时候会气自己怎么会成为如此冥顽不化、古板父亲的儿子。而他也知道,想去和父母交朋友的话,自己身上最缺少的就是勇气。

说起和父母做朋友,陈薇应该是做得最好的一个,她始终把父母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我们也需要有很多的耐心,让他们了解一些新鲜事物。”陈薇同时也强调道,“父母也得学会和孩子平等地相处,得教会孩子独立地去处理身边的各种问题。”

在家庭关系中,家长所扮演的角色似乎更加重要。

“家长要强化学习,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曹惠民还强调,家长也需要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尤其重要。同时还要注重教育孩子的方式,因为教育方式影响着孩子成长的过程和内容。

武汉理工大学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长雷五明已经做了23年心理咨询,他曾做过一个分析,“80后”孩子的父母是中国历史以来第一代给独生子女做父母的一代,他们非常缺少经验。经验是可以传递的,到了“90后”的父母,雷五明认为是一代比一代更强。

另外,曹惠民还表示,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受到孩子的严重抵制时,这种方式本身对于家庭和孩子都是一种“伤害”,家庭的关系更加“孤立”。尤其是对于孩子,他们需要感情和精神的寄托。

虽然不像陈薇父母那样经常给陈薇电话,袁兰的父母还是很挂念自己的女儿。“前几天接到了我妈的电话。”袁兰的语气透露着惊奇,“我妈竟然问我为什么好久不给家里打电话,还说她和我爸都挺挂念我的。”

在雷五明看来,现在的通讯方式更多也更方便,能为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提供多种渠道,所以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相比,现在的孩子与父母交往、交流更多。

这次通话让袁兰开始反省自己的“霸道”究竟是为了什么。虽然她还是刻意地逃避自己的家,但自从有了这一次妈妈的电话,袁兰倒是很愿意听到电话铃再次响起的声音。(资料来源:《法治周末》)

95后眼中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 篇8

关键词:就业心理;就业困难;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困难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们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就业困难的直接结果。分析就业困难现象能帮助我们直接深刻的理解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就业困难的几种人群及所表现的心理问题解读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49万人,而预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在770万以上,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的约30万海归,以及之前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计2016年全国将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工作岗位。这个庞大的数字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严峻的就业问题。一部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回家啃老,另一部分大学生拿着比农民工还低的薪水。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类毕业生存在就业困难。

(一)是对薪资和工作地存在较高要求

高等教育扩招已持续很多年,大学生早已不是曾经的天之骄子,但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因此都导致毕业生对就业值期望较高。根据一项全国数据调查,超过四成的毕业生期望起薪为8000元以上。种种原因都导致大学生认为只有到大城市大单位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味追求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沿海经济活跃地区就业,都希望自己工作体面光鲜,薪资优越,然而这些地方人才济济,就业竞争压力极大,往往造成求职不顺到处碰壁。

(二)是盲目追求铁饭碗不愿意到社会上打拼

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思想仍然没有很大的改变,大部分学生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仍然抱有极高的期望,公务员考试愈演愈烈,催生一大批“考碗族”,他们往往考不到饭碗不罢休。很多学生毕业后一直坚持考,不愿意到社会上找一份职业谋生。白白错过很多可能更加适合他们人生发展的机会。

(三)是学生缺乏长远规划导致有业不就

毕业生年龄往往不大,社会经验缺乏,很多学校偏重于知识技能的教授,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许多学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这样一来有一部分学生会先找一个工作落脚点,比如带家教或者电脑设计等临时性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为了能尽快就业,先找一份要求不高的工作,然后再慢慢过渡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根据最新的职业满意度调查,有50%左右的人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实际上这两类学生都有共同的特点,眼高手低,缺乏职业规划。

二、就业困难的几种人群及所表现的心理问题解读

(一)急功近利

当前社会普遍浮躁,作为社会一份子的大学生难免受到影响,这导致了众多大学生在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下被企业拒之门外,进一步造成自信的缺失[1]。主要表现为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看重直接工资,忽视上升平台,导致后续求职困难。年轻人要沉的下去才能浮的上来。

(二)盲目求稳

年轻人往往是最有活力和闯劲的时候,但是很多学生不管自己适不适合都一味追求稳定和安逸,纷纷加入考碗一族,将高风险行业排斥在外。制造业和传统工农业的人才缺口逐年扩大,与此同时数量庞大的大学毕业生却无工可做。大学生求稳的心态也急剧增加了一般意义上“稳定行业”的竞争程度激烈,毫无疑问只有非常少量的学生能够进入。

(三)自卑自负

部分大学生缺乏自信心容易自卑。表现在对人际交往和踏入社会的畏惧,这些学生往往来自农村家庭和贫困家庭,全家举家之力供自己上完大学,他们身上背负着家庭的期望,面对强烈的工作岗位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为不能从事理想的职业或找不到工作而情绪低落、沮丧甚至对未来绝望。缺乏自信除成长环境和家庭因素之外,个体自身和学校提供的教育都能导致这一结果[2]。自负心理又多见于名校毕业生和能力素质较突出者,他们往往会高估自己,过分夸大自己的优势,忽视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经常是“签约”就“违约”,不仅损害了自身的信用,而且干扰了稳定有序的就业市场[3]。

三、缓解就业心理问题的措施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仍将长期存在。然而缓解调适就业心理却刻不容缓,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初步探讨解决方案。

(一)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随着就业市场门槛逐年提高,提高学生就业实力是缓解心理问题的关键一环。大学生应该对自身就业能力的培养负责,从迈入大学校门开始,大学生就应该学会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及价值观等因素,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就业能力,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二)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看,由于大中专院校持续扩招降低了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使大学文凭含金量大打折扣。另外持续的扩招也催生了一大批不成熟专业的设立,这些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培养方案欠合理,最后的毕业生往往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我国的教育结构中,传统的教育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毕业生缺乏将所学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高校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为此,学校应该在学生一入学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启蒙教育,另外广开就业渠道,多设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以多种新理念新方法来培养人才。例如中南大学的“4+1+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自本科开始就要到大中型企业顶岗,部分与企业联系紧密的课程聘请企业专家主讲。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实行双导师制,除学校指导教师外,还聘请企业导师共同指导。这些举措有力的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使他们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三)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意志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应该着力扫清不利于大学生求职的各种障碍,要出台相关政策,改变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而导致的就业机会不均的现状。加快就业市场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协调,对高校开设专业做合理规划和引导,坚决淘汰那些师资力量弱,学生就业率低的专业。政府应出台稳定、长效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建立相应的创业风险基金、创业的保险保障项目,以切实的举动来扶植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新一轮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科研课题《基于全面收费研究生考试招生现状及改革发展研究》(编号:1547)。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优秀辅导员的内在特质及培育机制研究——以江西省为例》(项目编号:16YB079)。2015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优秀辅导员成长规律与培育机制研究——以江西高校为例》(项目编号:MKS1522)。

参考文献:

[1] 李文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

[2] 孟晚耕.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及其调查[J].宿州学院学报,2012(11).

95后眼中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 篇9

1. 思想活跃, 乐于接受新事物。

“95后”学生思维十分活跃, 发散度高。如果跟“95后”的同学沟通一个话题, 他们可以联系到这个话题的方方面面。又如在课上提问, 90%左右的同学都乐于回答问题, 答案丰富多彩。更有同学能回答出一些老师都想不到的意料之外的答案。因为“95后”生长在一个信息更新飞速的年代, 他们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好奇, 并乐于去接触、学习、接受。这个特点在实验课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学的实验课不同于高中时代的实验课, 大学实验课所接触的新奇东西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的东西较少, 并且很多实验技术是非常前沿的, 所以对于“95后”学生来说, 上实验课是一天的学习中最有意思的事情。在实验课上, 听课效率非常高, 在实验课期间, 学生非常乐意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2. 创造力较强。

在“80后”的学生刚进大学时, 我们国家曾经对我国大学生与外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差距产生了激烈的讨论, 因此从那时候起, 学校、老师、家长经常把创造力培养挂在嘴边。所以相比起“80后”、“90后”, “95后”大学生无疑是最有创造力的, 他们敢于突破传统, 敢做敢为, 有了想法乐于付诸实践。他们不欣赏陈旧的东西, 非常乐于自我更改和创新。正是因为他们拥有很高的创新精神, 他们不仅要求自己不断创新, 潜意识下也会对老师的创新能力有一定要求。比如说, 如果一个老师的课件、例子或者多媒体材料一直很陈旧, 没有更新, 那么“95后”学生会在课间甚至课上给老师提意见, 希望老师更换一些新的课件内容等。

3. 自信张扬, 善于表现自己, 勇于竞争。

家庭生活中“95后”学生的父母通常都赋予孩子民主选举的权利, 有很多事情都由孩子自己决定, 并且教育孩子要敢于发表自己看法, 所以这些从小就善于抒发自己观点的“95后”学生自信心很强, 在举手投足间都表现出很好的自信和乐观。他们能够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并且有非常强的表现欲, 渴望得到众人的认可和认同。另外, “95后”的学生有很强的竞争意识, 无论是在私底下通过考试成绩偷偷较劲, 还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是分组展示争取取得高的分数, 他们潜意识里都会把这些成绩看得比较重。课前, 老师布置的是分组用课件展现所选章节的内容。一些“95后”同学的想法就非常独到, 课件里的动画不用flash来显示, 而是自己的组员自导自演了一系列的小动画。这一组的同学刚结束就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自己的分数, 并且询问自己是不是最优秀的。

4. 自我中心意识强, 不善于团队合作。

“95后”学生小时候,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围着一个儿子、一个孙子转, 所以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强, 不太会考虑他人的感受。他们团队合作精神薄弱, 在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 后者通常是优先的。注意, 这个合作的能力是相对的。“95后”学生的高效率合作范围通常局限于2~3人的小团体, 一旦合作范围扩大至6人甚至更多人以上, 这个团队通常合作效率不高。实验课上, 2个同学合作得到的实验结果通常很好, 而且实验花费的时间有效缩短。但是一旦人数增多, 比如分组展示学习内容, 通常只有2~3位同学真正参与到整个展示的准备的过程中, 其他同学基本没有任何与这几位同学合作、互动的活动。

5. 依赖网络, 受网络影响大。

“95后”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网络, 在校使用电脑、手机上网的频率非常高。网络的普及使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方式。当课堂上老师提问, 学生发现无法回答时候, 他们不是直接在书本上找答案或是向老师请教, 而是利用搜索引擎, 比如百度、google, 或是上相关专业网站、论坛等来获取答案和相关资料。特别是当课上老师布置一篇读书笔记或是小论文的时候, 更多的“95后”选择直接在网上搜索出相应内容, “凑”出一篇作业。

二、提高“95后”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方法

1. 抓住“95后”的“喜新”特征, 创新教学方法。

大学和高中的教学方法完全不同, “95后”也会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专职任课教师必须结合“95后”学生学习观念实际, 调整以老师自居的高高在上的心态, 改变传统的、简单的灌输式教育, 做到用“95后”学生欣赏的真正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 比如像我们学校教改班用的PBL教学法。在课堂上可以多提问,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调节课堂气氛。也可以上课由学生来提问, 鼓励学生多思考。

2.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专职任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更新自己的上课课件、多媒体资料和教学实例, 根据“95后”学生的各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 分析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改动课件, 更新课件内容, 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专业实际, 解决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多用新的动画、视频等教学材料, 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更享受学习的过程。所以这就对我们专职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要求我们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 还要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与更新, 做到全面拓展、与时俱进。

3. 利用“95后”学生的竞争意识, 增强学生们的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选一节课, 让学生自己为自己授课:自己准备课件、教案, 自己讲课。之前就说好, 这节授课是占期评分数的, 这样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就会被激发, 他们都想取得好成绩, 有好表现。同时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上讲台进行授课, 这样就保证了组员之间的合作, 并使每个学生确实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来。这个方法就可以充分利用“95后”学生的竞争意识, 增强学生们的合作能力。

4. 利用网络, 拓展教学新空间。

与现实相比, 网络使学生开阔了眼界, 更便于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拥有更多平等交流的机会, 比如可以登录国外名牌大学网站学习自己需要的课程, 提高学习的深度和高度。但是有时候“95后”大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 主动搜寻对自己有用的相关资料和课程, 这种便捷达到学习目的的方法也会非常容易使他们形成依赖心理。网络上现成的答案让“95后”大学生懒于自己思考, 长此以往, 他们的逻辑分析、思辨等能力必会大大下降。

针对学生不愿和老师当面沟通问题的情况, 大部分情况通常是因为专职教师与同学们私下接触的机会比较少, 学生们会有一些惧怕老师。这种情况下老师不必强求学生一开始就能很自然地与老师交流, 开始时, 老师可以把自己的邮箱、QQ或者微博留给学生, 向学生说明如果对课上的知识有问题, 找老师比自己上网能更快知道答案。这样, 初步的信任就建立了, 过一段时间, 学生就更愿意与老师交流问题, 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也可以把自己认为对学生有用的学习资料通过网络传给学生。针对一些学生在完成小论文等课后作业时, 因为确实无法时时刻刻监督学生不让他们上网直接下载, 可以选择让他们手写, 因为就算下载资料, 让他们抄一遍也会使他们多少对这个内容有些熟悉。所以,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为大学生们的学习带来各种便捷的同时, 也带来一些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专职任课教师的耐心引导和指点。

参考文献

[1]沐牧, 李红斌.客观认识“9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 .

上一篇:月考复习计划下一篇:数控车论文数控车工技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