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新创业培训(精选8篇)
互联网创新创业培训 篇1
互联网创业公司口号
1、这个世界并不在乎您的自尊,只在乎您做出来的,然后再去强调您的感受。——比尔·盖茨
2、任何时候做任何事,订最好的计划,尽最大的努力,作最坏的准备。——李想
3、如果公司还未站稳,您就得每天下一次赌注。——TomEvslin
4、等待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事也不做空等,一种是一边等一边把事业向前推动。——屠格涅夫
5、如果大环境小环境都自己去建设的话,我自身的能力、实力不具备。所以当时我们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我把自己有限的资本或者力量聚焦到一个核心——如何去塑造品牌,把相关的交给社会来完成。——周成建
6、业务模式它当然是很容易拷贝的。问题是我们怎么去理解自己的企业,您到底是一种纯粹业务模式的优势,还是有业务模式之外的优势?企业的竞争力,不是简单的一种业务模式就可以取得一切,需要从内质上细化上去挖掘,才有可能保持持续增长和发展。——周成建
7、不要控制失败的风险,而应控制失败的成本。——RobertA.Cooper
8、我现在觉得,像李彦宏那样坚持独立发展是正确的。——周鸿祎
9、企业发展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任正非
10、如果10%的利润是合理的,11%的利润是可以的,那我只拿9%。——李嘉诚
11、财富是猫的尾巴,只要勇往直前,财富就会悄悄跟在后面。——王志东
12、我认为做企业要有这些素质,特别在中国市场上,那就是:诗人的想像力、科学家的敏锐、哲学家的头脑、战略家的本领。——宗庆后
13、必须要有速度,不能像烧开水那样,10度、20度……没有人给您时间。——徐立华
14、孙德良:我还是强调:“激-情澎湃走楼梯”。在这个世界上,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水平比您高的人、厉害的人多得是,要放好心态,不要跟别人比,最后没有在工作上累死,而是被“比”死了,所以年轻人要放准心态。——南方IT沙龙《互联网创业赚钱比拿VC重要》
15、给自己留了后路相当于是劝自己不要全力以赴。——王石
16、创业要找最合适的人,不一定要找最成功的人!——马云
17、做生意应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就叫做获取利润之后的利润,核算成本之前的成本。学会让而不是学会送,商人的最高境界是让,送是慈善。——冯仑
18、心平才能气和,气和才能人顺,人顺才能做事。……我觉得要心平,就是把欲望控制在一个自己能够驾驭的领域内。——冯仑
19、我现在知道一个企业都是从小长到大的,别着急,而且创业大概有一年半到两年是瓶颈期,特别难,然后突破瓶颈组织成长,组织膨胀、业务膨胀,然后陷入经济危机,这时迅速调整,调整过来就好了,调整不过来就死掉。所以我清楚,头两年要克服瓶颈,之后要控制组织,有了这样一套东西以后,我们心平气和了,知道一个企业要做大要有很多年时间。——冯仑
20、公司是个是非地,商场是个是非地,商人是个是非人,挣钱是个是非事,变革的年代是是非的年代,怎么样在这么多是非里面无是非,这就要求人有非常好非常稳定的价值观。是非取于心,很多是非是心不平产生的。——冯仑
21、在取利过程中如果您是依法挣钱,依法纳税,这个取利的过程就是取义,只有取义才能取大利。比如说社会发展方向,股东分红、员工要工资、政府要纳税,这就是义,而且,往往只有您先接受义之后才能挣大钱。——冯仑
22、最大是一个结果,不是原因。不是因为您要做最大就会成为最大,而是我要做最好最后自然发展为最大。——冯仑
23、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得第一天起,您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马云
24、回头看我的创业历程,是不断寻找、不断纠正的过程。——吴锡桑
25、工作上的执著实际上是人的一种意志。——张近东
26、压力是躲不掉的。一个企业家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还要耐得住压力,耐得住冤枉,外练一层皮,内练一口气,这很重要。武林高手比的是经历了多少磨难,而不是取得过多少成功。——马云
27、生活是公平的,哪怕吃了很多苦,只要您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即使最后失败了,您也获得了别人不具备的经历。——马云
28、一流高手是眼睛里面没有对手,所以我经常说我没有对手,原因是我心中没有对手。心中有敌,天下皆为您敌人;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马云
29、我觉得真的是不缺钱,想法也满天都是。中国缺的是有一个想法,并且能够持之以恒把这个想法不断坚持做下去的人。——马云
30、创业前,很多困难您都不会把它认为是困难,当它突然成为您的困难时,很多人会承受不了压力,就放弃了,这样的人一定是不能成功。——史玉柱
31、思路决定出路。——王振滔
32、“创业其实首先就是创新。我们要有一个真正创新的点。这个创新的点,并不是您随便想出来的一个小窍门或是比较有意思的想法,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当您有了创新点后,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您的能力或是企业的能力与创新相结合。”简晶如此说。——李永胜/张思/公维锋《三十而谋》
33、人不能把什么都设计好了才上路。——张若玫
34、互联网上失败一定是自己造成的,要不就是脑子发热,要不就是脑子不热,太冷了。——马云
35、在创业过程中,如果说压力,我认为选择什么不做是非常大的压力。因为在这过程中受到的诱-惑太多了,每一个新的概念都可以做很大的东西。在商业上的策略不是决定做什么,而是决定不做什么。——黄明明
36、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往往是苦尽甘不来的,要随时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人才和资金是所有创业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张本伟
37、阿里巴巴在路上发现小金子,如果不断捡起来,身上装满的时候就会走不动,永远到不了金矿的山顶;还是不管小金子直奔山顶。——马云
38、作企业要讲竞合环境。现在全世界的环境也是一个竞合的环境。得意不可忘形,失意不可丢失信念。——杨宁
39、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都一定是时势造英雄,千万不要英雄造时势。顺流而上,这是手法。形势好了,大家才有机会成为英雄。只有成为英雄后,才有可能去适应时势、改造时势。——朱骏
40、我认为世界上有四种壁垒,第一叫制度壁垒,比如中国移动,别人干不了,需要有牌照;第二是资金壁垒,动辄要几百亿美元,一般人干不了;第三是技术壁垒,有专利保护,别人也不能干 第四是稀缺性资源的占有,这就是我这个行业的壁垒,比如说整个写字楼我把它都占了,签了独家的协议,别人就很难干。——江南春
41、要永远相信:当所有人都冲进去的时候赶紧出来,所有人都不玩了再冲进去。——李嘉诚
42、文学表达与文学思维并不是一回事,前者能让一个有成就的企业家更有魅力,而后者却能让一个有魅力的企业家失去成就。——刘建强《企业家的“文学主义”》
43、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升
44、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能只靠胆大妄为东奔西撞,也不可能是在学院的课堂里说教出来的。他必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摸爬滚打,在风雨的锤炼中长大。——王均瑶
45、事在人为,也就是说,办事就要找人,而且要找对人;人找得多了也不行,少了也办不成事;办不同的事找不同的人。现在,我已经弄清楚了。——陈镇光
46、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员工参与为收入,合作伙伴需赚钱,父老乡亲盼税收。只有消费者、股东、银行、员工、社会、合作伙伴六者的“均衡收益”,才是真正意义的“可持续收益”;只有与最大多数人民大众命运关联的事业,才是真正“可持续的事业”。——牛根生
47、办成改革的产物,而不是改革的对象。——陈慕华
48、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对我们这些男人们,革命才是身体的本钱!您的企业您的事业停步了,您还有什么本钱!——冯仑
49、一个业务出身的领导者,不管他的业务能力有多强,如果创业若干年后他在专业领域的动手能力上仍然是自己的团队中最出色的,那他一定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因为好的领导者是靠判断力、靠制订和管理标准吃饭的,有什么样的判断就会有什么样的产品,有什么样的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才。——刘东华
50、一个人围着一件事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围着您转;一个人围着全世界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抛弃您。——刘东华
创新创业口号集锦
1、倡导自主创业,建设绿色水城。
2、潮起水城,业创天下。
3、崇尚自主创业,缔造美好生活。
4、创新创业新福地,宜商宜居新环境。
5、创新创造创辉煌事业,通江通海通广阔世界。
6、创新改变生活,创业成就你我。
7、创新无处不在,创业只等你来。
8、创新无止境,创业践于行。
9、创阳光事业,展青春风采。
10、创业,改变未来。
11、创业,就从这个想法开始!
12、创业,我们能行;创业,我们同行。
13、创业从行动开始,梦想在青春点燃。
14、创业大舞台,有你更精彩。
15、创业点亮生活。
16、创业艰难百战多,彩虹总在风雨后。
17、创业路千条,创新加速跑。
18、创业路书写新人生,小买卖成就大事业。
19、创业起飞,梦圆水城。
20、创业全方位,创新无止境。
21、创业是船,创新是帆,成功是岸。
22、创业水城,创新中国,创意未来。
23、创业天不负,立志事竟成。
24、创业要敢拼,创新才能赢。
25、创业一起来,水城更精彩。
26、创业赢天下,创新强中国。
27、创业有益,梦想向阳。
28、创业与时代同行,创新携梦想齐飞。
29、创业转变观念,创富敢为人先。
30、创意·创业·创新,融智·融资·融合。
31、点燃创业激情,成就人生梦想。
32、点燃创业梦想,崛起和谐水城。
33、点燃创业星火,建设魅力都市。
34、点燃创业之火,照耀创新之城。
35、耕耘银土地,收获金世界。
36、和谐水城,创业舞台。
37、机会稍纵即逝,创业只争朝夕。
38、崛起新形象,创业我添辉。
39、开创事业,青春有为。
40、绿色城市,全民创业。
互联网创新创业培训 篇2
2015年4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5]23号) , 部署进一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 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 稳就业惠民生助发展。
国办发[2015]36号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了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中存在的弊端, 并提出了2015年到2020年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明确阶段目标。
政策的支持、政府的重视推动全国各地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但无论是创业者、投资者还是政府管理机构, 在创业及其管理上仍然因经验不足而存在诸多盲点。
一、存在弊端
1.缺乏创业指导。大学生初出校园对社会当前就业创业行业形势缺乏了解途径, 对创业项目风险、未来前景等缺乏认知。创业仅凭自己的一腔热血难免会走弯路。
2.创业者对申报创业园缺乏了解。创业园的建立给创业者提供了创业平台, 对创业大有裨益。但受创业园展示手段限制, 创业者对申报创业园的条件、流程及政府对创业的扶持政策认知不足。
3.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创业园成本加大。大量创业者申报创业项目一方面加大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 另一方面政府在审批创业项目时对项目了解不深入造成评估分级困难。既加大了政府职能部门的人力成本, 又容易造成对创业项目误判。
4.政府职能部门发放创业扶持资金困难。政府职能部门对申报成功的创业项目进行资金扶持时需要逐一与创业者沟通并发放扶持资金, 无形中加大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量和人力成本。
5.政府统计创业信息繁重。创业项目的增多导致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大量人员对创业项目进行统计, 数据统计容易出现误差。政府职能部门缺乏准确有力的数据分析当前创业热门行业、未来创业趋势、创业成功率等。
6.创业者和投资者互动困难。创业者缺乏展示创业成果平台, 无法让投资者了解创业成果。双方缺乏信息交流互动的平台。
二、解决方案
河南讯丰公司针对目前创业国情, 针对创业者和创业管理机构的刚性需求建立公共创新创业服务综合管理平台, 建立健全了一套完善、规范的运行和操作流程, 扫除创业及管理过程中的盲点。
1.众创空间管理系统。众创空间管理系统是顺应创新2.0时代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趋势, 把握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 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发展众创空间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 有效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 着力发挥政策集成效应, 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 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众创空间管理系统是对省内总创空间的综合管理系统, 包括对创业园、创客空间、创新工厂等各种形式的创业服务载体的管理;省、市级创业示范基地的管理;并提供对众创空间的各类统计、查询的功能。
2.创业项目管理系统。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2014年实施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意见的通知 (豫政办[2014]33号) 中对省级公共创业项目库提出了建设要求, 按照集中建设、分级管理、全省共享的原则, 逐步建立全省统一的创业项目库, 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完善创业项目征集、开发和评估发布机制, 多渠道开发创业项目, 重点围绕承接产业转移、产业集聚区建设以及重点项目和企业发展需要, 开发一批配套项目。创业项目管理系统是围绕创业项目库的管理系统, 通过系统的使用, 对创业项目进行管理, 通过评估体系对创业项目进行评估, 通过公共创新创业服务综合管理平台丰富的发布渠道发布创业项目, 为社会大众提供创业指导。
3.创业培训管理系统。创业培训是对具有创办小企业意向的人员和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企业创办能力、市场经营素质等方面的培训, 并对他们在企业开办、经营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政策指导, 其目的是通过提高企业创办者创业的心理、管理、经营等素质, 增强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 使小企业创办者在成功地创办企业, 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 创造和增加社会就业岗位, 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或再就业。创业培训管理系统包括对创业培训课件、视频等培训材料进行管理和使用;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创业培训的记录;参加培训人员的管理;以及丰富的统计查询功能。通过系统的使用, 可以规范创业培训的工作流程, 做到对培训工作的标准化管理, 并对培训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4.创新创业大赛管理系统。创新创业大赛管理系统用于对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流程进行管理, 包括项目的提交、初审、公示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5.创投机构管理系统。创投机构管理系统用于对省、市各级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人进行记录, 统计各创投机构投资的创业项目等相关信息。政府管理机构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 为创投机构推荐创业项目, 为创业项目引荐创投机构。
6.创业专家库管理系统。创业专家库是对全省创业领域的专家进行综合管理的平台, 是更好地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的基础。创业专家库管理系统包括专家申报、评审、分级, 创业园、项目等评审活动专家组名单出具等功能。
7.综合管理系统。综合管理系统提供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字典管理、系统初始化管理、数据管理等基础功能。
8.决策分析系统。系统通过对众创空间、创业项目、创业培训等信息的采集, 为数据分析和挖掘奠定了基础, 为更真实地把握创业形势和方向, 更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创业规划提供了依据。
9.公共创新创业服务网。公共创新创业服务网是公共创新创业服务综合管理平台信息发布的主要窗口, 提供众创空间、创业项目、培训园地、政策法规、通知公告、下载中心等板块;同时公共创新创业服务网也是各级政府创业管理机构、创业园区、创业企业、创业人员登录公共创新创业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办理各项业务的主要入口, 通过公共创新创业服务网可以进入平台的各个子系统。
10.创新创业信息发布系统。创新创业信息发布系统采用自助查询机和信息发布屏的方式, 通过在社区、院校、众创空间等位置布置设备, 为大众提供创新创业服务, 比如发布通知公告、发布创业政策、推荐优秀创业项目等。
11.创新创业服务手机客户端。创新创业服务手机客户端是公共创新创业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创新服务的体现方式之一, 用户除了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了解创业政策、创业知识、创业辅导、相关通知公告之外, 平台还通过推送机制, 为客户提供办理事项的及时通知, 便于用户及时处理相关事务, 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12.创新创业服务微信平台。创新创业服务手机客户端是公共创新创业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创新服务的体现方式之一, 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微网站了解创业政策、创业知识、创业辅导、相关通知公告。
三、建设原则
平台建设遵循“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认证、统一应用”的原则, 保证系统建设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开放性、可扩展性, 以及技术上的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
1.安全性原则。根据行业要求, 必须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 因此本方案的建设以安全性为首要建设原则。
2.先进性原则。在保证实用性的前提下, 尽可能考虑方案、技术和产品的先进性, 虽然IT技术更新迅速, 但至少需要考虑保持三年的先进性。
3.管理集成和系统开发的互动原则。按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要求对现有流程进行优化和业务重组, 在进行管理集成时充分挖掘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潜力, 使先进技术为管理集成服务。
4.需求与实现的互动原则。即技术开发人员懂得如何实现工作业务的电子化, 而业务人员知道正确地提出实现业务电子化的需求。
5.实用化原则。在公共创业服务中采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可以使服务管理机构做到以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如倍增的效率、巨大的管理幅度、充分的管理授权等。
6.可靠性原则。系统作为公共创业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系统, 将服务于服务机构、管理机构、企业、求职者, 因此应具有极高的运行质量, 需能够提供7*24小时连续不断的工作。
7.可扩展性原则。软件、硬件平台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扩展能力, 能够方便进行系统升级和更新, 以适应各种不同业务需求的不断发展。
8.易维护性原则。公共创业服务需求会随着业务的发展而不断变更, 平台的易维护性一方面会提高需求变更的响应时间, 另一方面可降低维护成本。
四、建设目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建设以“互联网+公共创业服务”为指导思想的“公共创新创业服务综合管理平台”是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提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宏观引导、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服务的必要手段。
1.拓展公共创业服务渠道。平台整合电脑、手机等移动智能设备等资源, 为大众提供网站、手机APP、微信平台等多种公共创业服务渠道, 进一步方便大众。
2.完善公共创业服务体系, 打造公共创业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该平台是公共创业服务的专业平台, 作为专业的渠道为大众提供系统的创业政策、创业指导、创业监管等服务。
3.持续完善创业项目库。创业项目库是各级公共创业服务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系统为大学生、城乡劳动者提供创业项目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 对于完善本系统的公共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4.简化管理机构创业服务管理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平台将创业园申报、管理, 创业项目申报、管理, 创业培训等工作纳入到信息化管理中, 通过信息化手段, 提供创业服务的日常管理和各种查询、统计以及分析功能。
五、建设意义
公共创新创业服务综合管理平台的实施将促进公共创业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推动公共创业服务管理方式的规范与创新, 降低公共创业服务行政和管理成本, 降低公共创业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与工作时间。另外, 本项目统一规划和建设, 可避免重复投资, 节约资金,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互联网+就创业指导培训思路浅析 篇3
关键词:互联网;就业指导培训
一、背景情况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是对创新2.0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 在2012年11月14日的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先生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目前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找到若干这样的想法。而怎么找到你所在行业的“互联网+”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概念是以信息经济为主流经济模式,体现了知识社会创新2.0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重塑。可以说,习近平提出的“新常态”是信息经济发展的起步,依托信息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转型和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而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知识社会创新2.0模式是创新驱动的最佳选择。“互联网+”不仅意味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演进的新形态、也意味着面向知识社会创新2.0逐步形成演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推动开放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中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
“新常态”。
互联网有五个显著特点:第一,及时、便捷,即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和获取比传统方式更快、更丰富。第二,表达的自由度,即互联网、自媒体的出现让人们更有可能,也更愿意表达或表现自己,第三,免费,可定制,即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免费信息推送机制。第四,大数据思维,移动互联网为大数据的搜集提供了可能,数据的获取更便捷,数据分析预测的重要价值更为凸显。第五,注重用户体验,互联网有更友好的界面,更快捷的功能链接,更强的互动设计。扫一扫,摇一摇成为客户喜闻乐见的典型互动体验方式。总言之,互联网思维强调细分客户群、个性化服务和重视人的价值,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诉求,最大限度实现人的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互联网以其独特的功能和互动体验特色吸引着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群体。截止2013年底,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三种上网设备的比例分别为86.3%、71.2%和51.2%。其中青少年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2.21亿,较2012年同期增长了12.8个百分点。青少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0.7小时,较2012年,大学生每周上网时增加了2.3小时[1]。可见,作为在网络影响下成长起来“90后”大学生,其思维模式及求职行为均体现出互联网思维。顺应他们的变化,就创业指导也应符合互联网的新形势。
二、江苏省高校就创业指导现状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于1908年首次提出“职业指导”这一概念。我国的职业指导可追溯到20年代初期,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首次将心理测试的手段应用在学生选择职业中,标志着职业指导在我国开始建立。现在职业指导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社会科学。
职业指导是指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高校职业指导作为职业指导的一个分支,是指使学习者顺利进入职业社会,帮助个人实现职业发展,提高学习者将来在职业生活中自我充实与自我实现所必需的能力和素质的教育活动[2]。
职业指导在高校中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客观对待就业形势,积极就业,合理择业;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锻炼职业技能;有助于高校大学生转变观念,积极创业。
近几年,江苏省越来越重视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各大高校相继设立了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或是在原有的招生就业处新增职业指导功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开展职业指导过程中,高校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校职业机构不成熟,大部分高校职业指导机构主要为大学生提供招聘信息发布、就业协议签等方面的服务,侧重单一的就业指导,并没有把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摆在重要的优先地位。又如,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不够完善,大部分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是由各年级的辅导员、校学生管理处工作人员负责,他们背景知识迥异,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理论知识不足,在实际职业指导工作中捉襟见肘。加之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由于缺乏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缺乏有效职业信息的搜集,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发展思路
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环境面临新的变化,外有“互联网+”的宏观经济背景,内有“90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的变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用互联网思维破解就业指导的困境,建立高度信息化、互动、便捷的立体式就业指导体系。
省级招就中心作为省级就业主管部门,应在继续做好高校服务工作的前提下,提升就业科研指导能力,成立江苏省高校就创业指导研究所,依托智慧就业平台,充分利用已在省内高校推广的91Job APP媒介,直接提供相应的就创业指导服务。
该研究所服务对象分为高校就创业指导教师和高校大学生两个类别。负责制定大学生就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和教学考核标准;负责培养省内讲师队伍,通过各类竞赛打造特色示范课,遴选核心导师团;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全程指导服务。
就教师而言,帮助他们提升就业指导能力,提高就业指导效率。建立大数据库,挖掘数据在就业指导中的价值;实现高校、政府和社会组织三方的数据联动;注重对行业、岗位的数据调查、研判,增强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有效搜集职业信息,切实提升自身职业指导能力。利用91Job APP推送真实有效的就业信息,实现就业信息的私人定制;细分学生群体,如构建生涯教育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中教师个性化授课、课后学生自主完成在线作业的全程就业指导模式。一年级,通过网络课堂激发兴趣,普及职业生涯发展理念。二、三年级通过规划大赛、创业大赛引导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网络自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四年级学生可参与就业能力提升的团体辅导和现场模拟。抢占学生碎片化时间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如时下招聘的新潮流“微招聘”“微简历”“微求职”,开展职业生涯发展的“微辅导”,实现就业指导“微而精”“小而美”。
就大学生而言,提供大学生职业发展在线分析,帮助大学生明确出国深造和在国内就创业2个路径。相关培训中心对接有出国深造需求的大学生,量身定做培训服务,保证顺利出国;相关学院对接在国内就创业的大学生,根据个性化要求,提供素质、能力等职业培训。通过职业发展分析,职业生涯发展服务,重点训练大学生聚焦思维、平台思维、职业思维等三种就业的思维
方式。
“90后”大学生对新事物、新媒体、和新技术的适应和接受能力较强,但面对海量的信息冲击没有前别和选择能力将是一张巨大困扰。在市场越来越细分,社会分工越来越精专的背景下,成功不仅重在把握机会,还在于拒绝诱惑,更要有聚焦坚守的定力和专业主义精神。到底是毕业选择出国深造,还是留在国内就业,创业,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明确的事。
互联网世界里有黄沙也有黄金,有陷阱也有馅饼,当他们有了明确的职业定位和合理的生涯规划,就可以在万能的互联网世界淘课、淘金,通过互联网平台聚集和整合资源,培养塑造优势特长和专业功底。如金山网络CEO傅盛说,“互联网带来的是一个极客时代,而不是以前的好学生时代。互联网特质不要求全面,只需你在某一点上很特别。一旦找到这个点,它就会像一把小锤子一样,在很平的世界上一下子让你突显出来。”
职场的本质就是交换和交易,付出才能杰出、有为才能有位、有价值才能有资格,有资本才能有资格。“90后”大学生要树立一种长远的职业发展思维,而不仅仅是“先就业,再择业”的权宜之计的考虑。可以互联网平台进行专业化积累、社会化适应与职业化修炼,加强自我营销和自我管理能力,丰富职业体验,逐步与职场对接,提升职业形象,打造职业品牌[3]。
省级高校就创业指导研究所担负着为全省大学生提供甄别互联网、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和服务模式。它是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即要便于高校老师教学研究,更要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修炼素质。它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才能适应新时代下高校的不同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璐.《互联网思维下的“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04)—0036-05.
[2]王晓霞.《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02)—0025-05.
[3]叶心宇.《新生代大学生就业的互联网思维》.《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
互联网创新创业培训 篇4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李薇薇 通讯员 于英焕 季洪涛
访谈嘉宾: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 李元元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刘益春
延边大学校长 朴永浩
长春理工大学校长 于化东
长春工业大学校长 张会轩
北华大学校长 李延忠
吉林农业大学校长 秦贵信 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 宋柏林
吉林财经大学校长 宋冬林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张湘富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倡“互联网+”概念,正式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十月,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吉林大学举行。作为一项全新的赛事,比赛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标志着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进一步融合与连接。对于创新源头的高等院校而言,如何融合、怎样连接,重塑高等教育的内部结构,放大创造力,孕育更多的创意,激活校园每一个创新创业细胞呢?为此,本刊特约吉林省部分高校校长一起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融合连接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引擎
旁白: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说:‚今年总理的报告提‘互联网+’,下一个风口我感觉是互联网走出我们所谓的新经济这个圈子,走到更广阔的天地,跟所有行业结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风口。‛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中国传统行业之一的高等教育,知识的封闭性、权威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主持人:有学者认为,以前大家把互联网当作轮胎,但其实它是发动机。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再是并列关系,而是信息化驱动工业化的关系。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正确认知“互联网+”时代?需要做出哪些应变?
李元元:18世纪中后期以来,每个世纪之交的前后四十年间,都是生产力推陈出新、升级换代的深刻变革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的时代,第二次是“电气+”的时代,第三次是“电子计算机+”的时代,进入21世纪则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意味着互联网由工具变为主导,关键是要思考和明确通过互联网平台,“+”什么和如何“+”的问题。对于高校而言,必然是“互联网+教育”。如何“+教育”便是需要深入思考与探讨的重要议题。吉林大学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将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学校深化综合改革三者相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一是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通过实施慕课建设计划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分类指导,构建层级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面培养塑造学生创新能力和互联网思维。三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吉林大学承办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以大赛为抓手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培养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朴永浩:今年政府将“互联网+”纳入国家行动计划,我理解是重点推进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与融合,努力促进深层经济结构转型。在推进高等教育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上,延边大学注重结合多元文化、民族特色和地域优势,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第一,改革大学外语教学模式。我们在原有“大学英语”“大学日语”两门必修课的基础上,增设零起点“大学英语”“大学日语”“大学朝鲜语”“大学俄语”4门必修课程,“高级英语”和零起点“基础日语”两门选修课程,发挥地方综合性院校的民族优势和东北亚的区域优势,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第二,在课程建设上,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新生研讨课、多元文化课、核心通识课,内容或与前沿领域有关,或与学校民族特色相连,带领学生走进一个更加精彩的学术空间。
于化东:“互联网+”的主要特质之一是跨界融合,对高等教育来讲,我认为首先必须跨越思维观念之“界”。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其带给我们启示: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培养大批有创新能力的教师。事实上,教师的创新能力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我们应该从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入手,以科研项目为切入点,使其在参与交叉学科和综合发展学科研究的过程中受到创新训练。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学校将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主干学科的青年教师安排在空间激光通信、纳米操纵与制造等多个领域不同的研究中心,由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校内的资深专家亲自指导,参与多项前沿课题研究。
刘益春:我与于化东校长的观点基本一致,“互联网+”背景下,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培养尤为重要。作为一所师范类院校,我们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能够传播创新创业精神和知识的师资方面进行了多年持续不断的探索。2007年,在东北地区建立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在国内率先提出并践行“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U-G-S)三方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构建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非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借鉴了U-G-S模式的成功经验,自2013年开始积极探索“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U-G-E)三方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此外,我们还在基础学科以“基地班”的形式,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顺势而为
营造开放式创新生态
旁白:良好的生态系统是可以实现自循环的。‚微信之父‛、腾讯公司副总裁张小龙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让所有的生物能够在森林里自由生长。高校是社会创新的‚森林‛,创意、创新、创业的生态循环离不开阳光、水分和空气。
主持人:“互联网+”究竟能“+”多少,我们无法想象,这取决于人们基于实践的创新能力。事实证明,大学生这个思维活跃、创新能力极强的群体一旦投入到实际中,便能迅速燃起创意的火苗。今天是创新创业的最好时代,高校如何塑造创新教育生态?
宋柏林:《易经》有言:“倾否,先否后喜。”意指人由自我封闭的状态,转变为开放的状态,最后达到欣喜的状态。目前,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配置基本依照专业和专业化人才培养目标而定,由此带来的专业人才在知识广度上相对薄弱的弊端日益显现。“互联网+”时代,高校必须打破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固有的结构和边界,建立跨专业、交叉选课、按需选课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开放式课程体系。目前,长春中医药大学正在通过实行校园网络全覆盖,尝试将中医学、中药学经典课程的核心知识点、重要衔接点,移至互联网、移动终端以及各类在线课程平台上,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放,实现知识学习生活化。同时,构建形成性、追踪式新型评价体系,将学生课内外学习、师生互动作为主要观测点进行系统考核。
秦贵信:我完全赞同宋柏林校长“先倾后喜”的观点,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需要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把“互联网+”思维融入高校育人的全过程。以我校毕业生张家琦创办鲜花速递同城淘宝店为例,经过3年多的经营,与国内300多个城市3140家花店建立合作关系,交易额达到700万元。虽然这种创业模式并非始于“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但他充分运用了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思维。再者,高校更应该作为一个社会的知识源,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延伸外部创新生态。在历届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上,我校在菌菜基地展馆设计、布展时,突出其创业创新、科学研究及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特点,将其打造成了一个集自然博物、历史传承、科普教育、休闲体验、产业示范于一体的精品展馆。今年,菌菜基地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为一个非常好的知识辐射源。这些都是“互联网+”思维带给我们的改变。
张湘富:知识是信息的子集,信息是数据的子集。“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愈加重要,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可以使人才培养实现“精确制导”。我校与长春市政府联合建立了全市区域卫生信息交互平台,采集全市各医疗网点的医生信息、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信息,实现医疗机构间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以此平台为基础,学校开设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政校联合培养,充分发挥软件应用、职业环境和实训场所的优势,培养具有统计分析、计算机技术、医院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现已成为学校特色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医疗、护理、药学、口腔等工作站的数据和电子病例等信息,提高了课程安排的科学性和课堂教学的精细化、精准化,为学生打造最优学习路径,为教师提供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大数据智能解决方案。
智慧校园
全力发展众创空间
旁白:‚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2014年,新加坡提出‚智能之国‛计划,把全世界年轻的创业人聚集在一起,提高整体创造力水平。被称为‚创新国度‛的以色列,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兴企业总数超过欧洲的总和,源于大都以技术为驱动。
主持人:给年轻人机会就是给未来以梦想。如今,在政府主导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国内一大批以创新工场、创业咖啡、创客空间为代表的新型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校打造众创空间,如何发力与借力?
李元元:吉林大学把深化“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学生自主创业作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实施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六个一”工程,即组织一个创业论坛、评聘一批创业导师、设置一门创业课程、举办一项创业竞赛、建立一批创业基地、树立一批创业典型,构建支撑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同时,结合学生创业特质,构建三种创新创业模式:高科技成果转化型、“互联网+”产业型、公益创业型,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更好地激发学生创业意识。目前,我们正在筹建“大学生创业基金”,准备引入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启动学生创新创业园和“互联网+”产业集聚园园区建设;成立创客空间,打造一站式创业服务,努力让学生的创业成果走出赛场,进入市场。此外,校友也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以我校重庆校友会为例,他们自主筹资选择支持来渝寻求发展的年轻校友创业。
宋冬林:受到创新工场、创业咖啡等众创空间的启发,吉林财经大学围绕“理实交融,知能并重”的特色,正在构建“招生—教学—实践—就业”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学生结合金融、会计、物流、营销等专业知识,组建创业团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2015届毕业生王佐文的创业项目“宅窝窝”,以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服务为切入点,充分满足“足不出户,收发快件”的终极服务需求,获得北京天使投资500万元。项目的启动,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互联网+”创新创业,不是直接解决一个问题,而是通过解决一个问题搭建一个平台,服务一个更大的目标。
于化东:尊重人性是互联网最本质的文化,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教育永恒的追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倡导的“本科生研究工作机会计划”和“独立活动计划”强调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整体推进创新教育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就长春理工大学而言,学校在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借助光电技术特色优势,与海信集团、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等分别共建“光电显示联合实验室”“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联合研究中心”,为本科生、研究生提供科研工作机会,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以教师科研背景为支撑,以创新创业竞赛为引领,采用创新和创业相结合、孵化和投资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打造科研型众创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群体智能。以学校和某科技公司近期开展的合作为例,公司在学校大学科技园内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举办线上及线下创意竞赛,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对创业团队提供技术服务、资金支持,学生创新成果优先在公司实现转化,是科教融合模式的一个有益探索。
张会轩:创新创业竞赛是激发大学生群体智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日常工作中,长春工业大学比较注重搭建学生竞赛平台,“一院一赛”“金点子”“创青春”等创新创业竞赛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学校与地方、行业合作紧密的特点,以大学科技园为核心,在校区周边构建了集教育实训、孵化转化、加速发展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发展带,实现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有效连接。各学院选择创新竞赛中具有较强转化能力的项目进入大学科技园孵化,辅以教育实训、创业培育基金,完成创业项目的试运行和集中展示,引入风险投资,最终实现赛场项目最优转化,从集中“校园智慧”走向“智慧校园”。
李延忠:张会轩校长的观点印证了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北华大学在“一主多样性,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以项目库、创业中心为基础,重点打造众创型科技园、创业园。以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实践项目库为例,项目资源经常保持在300个以上,大部分是由师生向社会和企业征集而来,其中涵盖了学生自选项目、科技创新竞赛项目、实验室设备改造项目、教师的科研项目和教研项目等,蜂王浆挖掘机、智能护理床等创新实践项目完成创业园的论证、科技园的孵化,目前得到成功转化,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榜样。
寻求突破
创新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旁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4年报告认为,互联网已经重构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正迈向数字化转型的新时代,而互联网经济潜力的释放取决于政府举措和行业接受度。一场数字革命正在中国风起云涌,企业拥抱互联网技术的程度越高,他们的运营就越高效,并最终转化为生产效率的提升。
主持人:当前,“互联网+”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慕课为代表的教育细分领域愈发清晰,高等教育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撬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支点?
李元元:社会发展与技术变革一定会倒逼人才培养的体制与机制改革。“互联网+”背景下,高等院校需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加速学科交叉融合,构建校内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首先,兴趣是选择的第一步。为实现以兴趣为导向的专业融合,我们将全校大
一、大二的学生集中在基础教育园区,突出开展宽口径的基础教育培养之后,大
三、大四返回各校区并自主选择分专业。其次,深入推进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改革,打通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方案,整合线上和校园学习优势,以问题和现象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塑造批判思维,培养学习能力。最后,就是努力让教师为学生导航。鼓励跨学科双导师制,尤其是鼓励有条件的学科开展与国内外一流学科的联合培养,聘请校外人员担任合作导师。
刘益春: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创新型教师。今年年初,东北师范大学制订了“本科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计划”,启动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建设举措,其核心指导思想就是“建立健全与信息化社会发展和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办学定位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对卓越教师、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型精英人才,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通过适当压缩学分总量(135-155学分之间)、提升选修课程比例(不低于毕业学分的三分之一)、部分课程实行免修制度等措施,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单独列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供全校学生选修。学校还一次性拿出1800余万元支持学院开展本科教学综合改革,重点推进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改革,如混合式教学、教考分离等。
李延忠:近年来,跨界融合理念逐步为国内学术界、教育界学者所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必须依靠学科交叉力量。作为综合性大学,北华大学具有学科专业交叉整合的先天优势,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是相近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学校将计算机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和电气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以及机械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部分整合,进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二是以项目为引领,跨学科、跨行业交叉融合,如计算机学院与医学相关学院联合开发的大数据背景下疾病预防诊疗平台和移动医疗大数据终端项目;三是与互联网边界较远的学科专业,如教师教育、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依托计算机学科和信息传媒技术,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掌握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形成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心得 篇5
——“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
《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教材首期师资培训班”
2016年4月6-11日,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梦溪宾馆成功举办了“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教材首期师资培训班”,在这里黑龙江省所有本科高校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同仁们齐聚一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认真学习。
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意见》精神和省政府第七十九次专题会议部署,根据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和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需要,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编写完成本土化的能够反映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最新经验的教材。为有效提升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确保本教材在2016年春季学期推广全省各高校使用。黑龙江省教育厅决定举办了这次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教材首期师资培训班。
在本次的学习培训中,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一、收获
在这一周中,有欢乐,有兴奋,也有郁闷。开心的是借助这个平台结识了各个高校负责创新创业的教师们,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了解了各个兄弟院校创业教育的进展情况,学习了先进的经验,同时也对比自己所在学习在创业教育方面的不足,为以后更好地在本校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积累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懂得了教好创业课程真的需要付出很多的代价,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业尝试。另外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对从事创业教育的我们而言,危机与挑战并存。一般高校的创业教育几乎一片空白,我省做的比较好的有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通过这次学习对这些创业教育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学校创业教育的模式有了全面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性。我们要做好创业教育这件事情,应该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意识,即关注用户(大学生),吸引粉丝(大学生、企业方面、政府等各方面人士),众筹思维(可以是课程、更可以是创业项目),无边界的联系(不必受地域的限制,通过虚拟团队,为创业团队提供机会),社会化传播。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方面更加深入,听取了教材编写组成员对教材的深入解析和教学指导,亲眼目睹和聆听了哈尔滨商业大学程健博的“做好创业准备 等风来”、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天的“我的创业情怀”等大学生创业者的精彩演说,更加体会到创业的艰辛和不易,对教材中的创业政策把握更加准确,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方法,拓展了视野,认识到了创业教育任重而道远,创业教育要对自己负责,要对学生负责任,要对省政府负责,要对国家负责,所以创业教育魅力是无穷的。
4月9日在哈尔滨商业大学体育馆举办了“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推进会议”,陆昊省长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省长的讲话接地气,振奋人心,为龙江创业者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的重要部署和工作要求,黑龙江省根据省情提出《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从启发大学生创业意愿,帮助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降低创业准入门槛,提供创业场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实施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公共服务八个方面,深入详实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帮助。
二、期待和建议
但是对于这次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教材首期师资培训班我还有更好的期待和建议:
1.在以往我所参加的其它各类会议中,但凡有讨论环节,都会设置一个半小时或者两个小时的时间,因为讨论的重要性不亚于教师授课,只有在讨论中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才能深刻分享各高校的经验,才能加深同行们的沟通与联系,才能建立一个组成员间更紧密更频繁的学习与交流。此次培训,将近六个整天时间,留给大家的讨论时间微乎其微,且都匆匆忙忙的放在了晚饭前,导致还没有熟知几个人,还没有听上几句话,时间就到了,这就使得这样的讨论未免显得过于形式化,同时带来的遗憾就是没有与同行们好好认识一下,我们的培训就被宣布结束了,对我们而言,也就只有期待以后有机会再相聚了;
2.培训的理论性太强,全是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很难将老师们所讲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以后的培训应采取理论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建议应带领老师们去哈工大、黑大、理工等比较成型的创业园区或孵化基地去参观或实践;
3.建议教育厅带领各高校创新创业骨干教师到江浙一带比较有典型创业成果的地区去集中考察学习,为老师们换换思维、洗洗脑,这样才能将真实的案例引入到教学中来(如果教育厅带领大数量人群出行有难度,也可以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对各高校校长书记提出要求,每个高校在一个具体的时间段内由学校具体负责创业工作的校领导带领本期培训班上自己学校的老师们去考察学习一次); 4.建议在昨天省长主持召开的会议上几名创业成功典型代表来一个全省各高校巡回演讲,以拓宽创新创业的宣传层面,提升龙江大学生整体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5.本次为我们做培训的老师授课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老师讲课内容空洞、有的老师缺乏激情,建议以后此类培训在老师的选择上做好甄别,不要盲目选择,否则会影响大家听课的积极性和受众群体的领会效果。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心得 篇6
心得体会
作为大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运兴衰、民族昌盛。高度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努力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是我们祖国历来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我很荣幸参加海南州就业局主办的海南州高校毕业生能力提升培训活动,感悟颇深,我觉得此次培训 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今后的工作生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掌握社交技巧,提高社交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密切,礼仪也愈加突显出了它的重要性。然而现在的大学生似乎并没有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有些大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准,但其礼仪修养、道德品质却不如人意。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在校园里到处可见:经常有人穿着拖鞋去上课,尤其在夏天;经常有人在校园里大喊大叫,不顾他人的感受;经常有人早上边走边吃早饭,一点也不注意形象。还有其他不讲礼仪的行为,比如关门的时候总是声震如雷,打电话从来不自我介绍,这些不良现象已不再是个别,而是一种普遍趋势了。学习生活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礼仪,这是为人处世所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我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所要面临的首要工作,对刚走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一项必修课,如何搞好与领导和上下级的关系,做好同事间和睦相处,做好本职工作,积极与其他人交流,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在听课期间,我不但认识到社交礼仪的重要性,还对今后自己的工作作风方面有一定的警醒作用,我将沿着哲人先贤的脚步,待人接物坚持平等、尊重、诚信的原则,不断加强自己的自身道德修养,积极以“三严三实”严格要求自己,在基层工作中发挥自身特长,实践自身价值。在这竞争的时代,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人际关系不论在生活关系还是工作处理中都相当重要,听了老师生动活泼的讲述,深受启发,也对如何创造双赢的人际关系有了更深的领悟。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从加强自身修养开始,交往中必须遵守真诚的原则、互助的原则、信任的原则、理解的原则、谦和的原则。“人无信,不可交”,真诚、诚实是待人的根本,谦和、宽容是美德,是真正的待人之道。但在交往中还必须要把握一定的是非标准,要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正如丁远峙老师所讲的人际交往中的“方圆”,“方”既处事原则,“圆”是处事技巧,圆润有序。不断培养和提升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你的周围会慢慢的形成一个磁场,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和你交往,自然就会处在一个健康、快乐的人际关系氛围中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成就事业。
二、加强职业教育,提高职业素质。
大学生职业素质近年来一直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具备了入职的敲门砖。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职业素养越高,获得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学生个人职业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是否能被自己和他人的认可,直接影响到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甚至对家庭和社会生活也有重要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用人单位对人才选择自由度的提高,用人单位的择人观发生着变化,不再考虑“名牌高校”效应、户籍等因素,取而代之的则是专业技能、工作经验、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范围内的因素。通过老师的讲解,首先我明白了什么是职业素质。所谓职业素质就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而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只要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两个主要方面,职业技能包含了职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三个主要因素;而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两个主要因素。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一般情况下,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越多。职业素养在今后将是人才竞争的最大焦点,一个拥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将具有较大的社会竞争力。
三、调整工作心态,提高工作效率
正所谓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调整好心态,树立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建立融洽的同事关系。我们必须和不同年龄、经历、职位的人一起工作,同事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造成磨擦,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就会形成大矛盾,进而影响工作质量。在与同事发生矛盾时,要主动忍让,从自身找原因,换位为他人多想想,避免矛盾激化。如果自己的确不对,要放下面子,学会道歉,以诚心感人。同事之间交往要有集体意识,以大局为重,形成利益共同体。因此在职场人际关系交往中应从内心建立“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观念,友善对待每一位同事,逐渐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互相受益,这就是双赢。现今社会学习已成为一项自觉性要求,终身性要求,即“活到老,学到老”,坚持学习,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唯一途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稍有懈怠,你将落后于他人,落后于社会,甚至落后于整个时代。
互联网创新创业培训 篇7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正式提出,这种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各种传统行业为支撑的新兴业态的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引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互联网+”形式的不断发展,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被赋予了更加充实的内容,人才培养方向、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面向“互联网+”推动自身教育教学改革,使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适应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
1“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机遇
1.1 可以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难得机遇
随着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的激增,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面向互联网+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对互联网+这种新兴业态具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互联网+带给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新机遇有一个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和主动性,并主动投身到互联网+行业中。与此同时,通过大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也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更多的毕业生实现就业。
1.2 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互联网+形式,一方面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和手段,另一方面连接各个传统行业,极大地颠覆了这些传统行业的营销运作方式,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面向互联+,大力实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出大批熟悉互联网+业态的人才,对互联网+业态的良好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极大地促进互联网+业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
2“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路径选择
2.1 建立完善面向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要清醒认识到未来互联网+模式强劲的发展趋势,面向互联网+发展,重新构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是要重新设置课程体系。面向互联网+发展,对当前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行大胆变革和调整,不断增加互联网+发展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一步夯实高职学生认识互联网+、适应互联网+、投身互联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二是重新设定人才培养目标。要调整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将培养出更多适应互联网+发展的人才作为新目标,要从教学管理、教学考核、人才输出等各个角度集中发力,不断增强学生适应互联网+发展的综合能力。三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面向互联网+实施从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专业教师的选拔培养力度,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鼓励教师面向互联网+加强教学科研,不断总结互联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2.2 不断提高大学生面向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随着互联网+业态的不断发展,电商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大学生要想在互联网+模式下,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不仅仅对互联网+业态发展有清醒认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一是要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面向互联网+,不断加强高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等方式,为学生们提供创新创业场所,最大限度地模拟互联网+创业环境,给学生们面向互联网+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载体。二是加强创新创业扶持。广大高职院校要立足互联网+发展特点和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客观条件,为学生们制定各方面扶持政策,让学生们可以集中更多精力和智慧,投身到互联网+创新创业活动当中。三是与大型电商企业建立合作,通过输送学生到电商企业实习,邀请电商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等方式,利用大型电商的资源进行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们增强对互联网+业态的了解,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2.3 努力营造面向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氛围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面向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宣传引导力度,为学生们面向互联网+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业态的不断发展,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面向互联网+、适应互联网+,围绕互联网+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为学生面向互联网+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专业服务,打造实践平台,不断提升大学生面向互联网+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综合素质,推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勇.“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02).
互联网创新创业培训 篇8
摘 要: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以创业促进就业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随着“互联网+”技术成熟和工业制造4.0时代的到来,高校急需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对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128-2
0 引言
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随之,中国掀起了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融合,促进各行各业的产业发展[1]。引导大学生抓住“互联网+”这个新的经济形态和机遇,为自身就业创业做好准备,用创新实现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是每个高校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也是时代的要求[2]。“互联网+”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特征,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解决创业启动资金不足、创业知识不足、创业指导服务不到位、创业门槛高、创业风险大等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探索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各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1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还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与专业设置,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较低。我国于1997年由教育部牵头在部分高校开始探索创业教育,2002年教育部正式将九所高校列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08年教育部立项了30个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验区,扩大了创业教育试点范围。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进一步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改革传统的教育体系,包括体制、理念、课程、师资、实践等,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虽然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在政府的支持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
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意识的培养。而很多高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学校领导把创新创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同看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而非指导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大多数教师只重视专业课程的教授,而忽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只是帮助学生就业的辅助课程。并且,多数大学生毕业之后,只想得到一份工作,而没有想过为别人提供工作,学与不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无关紧要。这些认识上的偏差,说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意识淡薄。
2.2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匮乏
与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相比,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相对匮乏,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由资深专家、成功人士、政府官员组成,其经验丰富,对创业的流程清楚,还熟悉企业的发展变化和运营规律。在我国,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是从事管理专业教学管理的教师和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团委的教师以及辅导员。他们均缺少创业经历和创业经验,难以在教学实践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只是纸上谈兵。
2.3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不连续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还处在摸索过程中,高校的创业教育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零散性导致教学过程不连续。绝大多数学生仅凭参加一些创业方面的讲座或创业大赛来获取创业知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高校纷纷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应课程,并且将其纳入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中。但是,理论教学课程的开设仅限于部分创业基础知识,而对基础课之后的实践课程的开设少之甚少。如,开设《创业学概论》、《创业基础理论》、《创业辅导》等基础课程,没有开设《创业法律基础》、《创业案例研究》、《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学校的教学课程、时间、内容很少根据教学情况和市场变化规律不断调整。如创业培训程主要是SYB、SIYB、KAB培训;创新创业设计大赛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参加。对于实践活动,主要是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培训、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业孵化园项目孵化等。教学过程的不连续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不紧密。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
针对上述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特点,对高校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
3.1 树立“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而根生蒂固的传统教学理念仍然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融入互联网的优势,构建“层级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使全民教育、优质教育成为现实,使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成为必然。高校的管理体系结构主要是层级式,即学校、学院、学生,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院、不同学生的特点,全面普及互联网知识,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质和量”的宣传,提高各层各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并对创新创业进行准确定位。
3.2 完善“互联网+”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开设
高校对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不到位,甚至是对一些培训课程的定位不准,没有根据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对课程的开设进行的分析与定位,只是一味地仿效发达国家的课程体系,跟从式的开展相应基础课程。构建“立体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根据不同高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对大一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基础课程,转变学生观念、提高学生思想意识,对大二学生进行创业指导教育,对大三、大四学生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和实战训练。除了开设创业教育基础课程之外,完善创业实践课程的开设,对SYB,KAB培训课程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微课、慕课、创客等基于互联网在线学习的方式,开展相应理论教学与创业案例教学,让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更完善。
3.3 增强“互联网+”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构建“一级和二级”创业导师模式。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大部分教师从来没有接触过互联网创业,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创业特点的认识含混不清。很多创业教育老师没有创业经验和实战经验,只能泛泛而谈。因此,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要求和特点,发挥创业导师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实时跟踪和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进行交流。此外,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让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学生分阶段的进行经验交流和创业指导,同时,积极号召成功的企业家、创业教育专家、政府领导参与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中,组建“线上+线下”的精英导师团队,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
3.4 完善“互联网+”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
构建“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从“理论知识+模拟实践+实地实战”的角度完善“互联网+”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等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点和特点,借助互联网平台对信息进行实时交换、交流及共享。通过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实践平台,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理论课程教学为途径,通过模拟实训和实践等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尝试创业、走进创业基地、完成创业项目的孵化,提高创业实战经验。
4 结语
“互联网+”行动计划不仅掀起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热潮,而且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高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互联网的特点,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韩明丹.“互联网+”背景下的研究生创业教育新模式[J].卷宗,2015(7):129-130.
【互联网创新创业培训】推荐阅读:
互联网创新创业论文08-15
“互联网+”创业大赛09-07
奢侈的互联网创业09-21
互联网创业名言名句08-18
互联网教育创业计划09-05
互联网创业扶持政策具体08-01
市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07-03
互联网时代创业的方向论文06-19
互联网创新转型08-31
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