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的设计及施工

2024-06-20

后浇带的设计及施工(共11篇)

后浇带的设计及施工 篇1

摘要:后浇带是在开展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中为了有效避免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沉降、收缩的均匀度不满足要求而存在形成有害裂缝的可能,故严格遵守施工标准或者设计要求,在墙、基础底板以及梁等相应位置预留出临时施工缝。从功能上看,后浇带和建设结构中经常用到的变形缝、沉降缝是一致的。以功能为划分依据,可将后浇带分成沉降收缩后浇带、伸缩后浇带以及温度后浇带三种。而在具体地施工和设计过程中,后浇带一般可分成阶梯缝与平直缝两种,因此,在使用后浇带的过程中,务必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标准与设计构造要求开展施工工作。

关键词:后浇带,沉降,温度,混凝土,收缩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超长建筑与高层建筑的数量以惊人之速在不断增加,结构形式也在发生着剧变。然而,如今混凝土结构尤其是大体积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经常出现开裂问题,为了防止结构因建筑物本身的原因导致不均匀沉降出现或者因混凝土温度、形状的变化导致裂缝产生等状况发生,当下设计人员应通过对后浇带实施设计的方式避免这一问题,如此既能有效加快施工进程、简化结构设计流程、减少投入资金。

1.设计原则

在设计后浇带的过程中要注重应力的释放,并对应力进行适当地抵抗。尽管在设计过程中基础、裙房结构以及高层建筑之间联合为一整体,但因顾及到地基在建筑物的重力影响下会发生沉降的情况,此时应设定后浇带。然而在设计前应求出裙房基础与裙房结构的强度值,如此才可有效保障结构内部应力能够被准确地计算出来。

2.后浇带概述

后浇带对不适合预留柔性变形缝的结构部位与后期变形状态比较稳定的结构部位比较适用,属于混凝土刚性接缝中的一种。后浇带能有效防止柔性变形缝施工愈渐复杂化、花费较多费用等,还能促使施工更加方便、快捷。然而,一定要对其构造特征形成全方位地认识,科学设定好后浇带,并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施工,从而将设计成效充分发挥出来,以免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形成不利。

通常后浇带可分成三大类,其一为沉降后浇带,其可以成功地将高层建筑的裙房和主楼的沉降差问题妥善地处理好;其二为伸缩后浇带,其可以有效减小甚至防止混凝土出现收缩变形问题,进而对其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其三为温度后浇带,其可以让混凝土在施工状态下可自由伸缩,从而有效降低因温差变化的原因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发生几率。

3.后浇带的设置

(1)选择合理的后浇带断面形式

在对后浇带的断面形式作出抉择时,一般要确保混凝土结构与后浇带的断面形式保持一致。通常而言,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包括阶梯缝、v形缝、平直缝与企口缝,其中阶梯缝和平直缝的使用范围更广。企口缝多在工程内的板与墙的厚度超过0.6m的情况下使用,而平直缝多在二者厚度小于0.3m的情况下使用,当其厚度处于0.3至0.6m范围内时,则可考虑运用阶梯缝。在对后浇带实施浇筑的过程中, 应尽可能地防止直缝产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避免结构因压力的影响下发生变形。 垂直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达到初凝状态时,可以考虑选取压力水进行冲洗, 直到有骨料产生为止,同时要把钢丝网冲洗干净。

(2)合理选择后浇带的浇筑位置

在浇筑后浇带的过程中,应确定受力最小的混凝土构件部位,通常应把后浇带安设于剪力墙的中坚位置,将后浇带安设在板、梁的反弯点附近是最佳选择, 这主要是由于此处不会由于弯矩或剪力等因素的影响给构件形成压力。

(3)合理设施后浇带间距的大小

若未在施工图中具体标注出后浇带的位置,则在施工时就应在充分考虑到工程实际情况和后浇带施工要求的基础上加以设定;若施工图内预留了后浇带的设置位置,则应严守施工图开展施工工作。在进行设置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设定预留缝隙间的距离,也并非一定得严格按照施工图设定的间距预留。但通常情况下, 若建筑物为矩形,则应把后浇带的间距控制在0.4m范围内,它的最小间距应结合建筑物所处区域的气候情况等加以设定,以0.3m及其以上为宜。

4.把握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和施工温度

后浇带的宽度通常处于0.8m至1m的范围内,后浇带不同,其浇筑时间也会有所差异。(1)仅就伸缩后浇带而言,在施工工作结束的60天内混凝土结构的收缩情况大致会超过60%,故一旦超过60天,应立即实施后浇带闭合处理。(2)仅就部分裙楼与高层建筑的混凝土基础与结构而言,这二者是同步施工的,但因高层主体结构的施工难度系数高、施工量大,因此该项施工的荷载沉降更为严重。所以,应等到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沉降工作彻底结束后才可对后浇带实施脚注,当然偶尔也许考虑施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3)仅就温度后浇带而言,应确保浇筑后浇带的保留时间达标,通常要求超过60天。此外,由于施工季节与材料的差异, 会将固定模板运用到地下室,并运用对拉杆以有效确保对拉杆处不发生渗漏情况, 并将止水盘焊接在对拉杆中央。

5.后浇带的施工及注意事项

在开展后浇带施工工作的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立面处于垂直窗台,在实施浇筑振捣时应严格避免出现漏浆的情况,否则不仅会增加下一环节的清理难度, 还会使混凝土的密实度很难得到确保,这就突显出后浇带的支模的重要性。在实施后浇带施工时,可考虑采取如下三种方式:

(1)在后浇带界面部位施工过程中,以小孔径的钢丝网片为模板,有效降低模板开槽或者钻孔的难度系数,由于施工过程中其不支持拆除,故可考虑把它浇筑在混凝土内

(2)在后浇带界面部位的模板以选择塑料泡沫板为宜,如此既能有效保障振捣时不会有漏浆出现,还能便于拆除。

(3)后浇带在对混凝土实施浇筑之前,应针对后浇带结合面实施凿毛处理, 同时清理干净垃圾、杂质、水泥浮浆等等,选取有压力的清水对结合面进行清洗。 此外,要认真振捣接缝部位,确保密实度达标,等到1至2小时后再实施抹压收光处理,以免产生裂缝。

后浇带施工需注意的问题:(1)在实施浇筑前务必要清除全部积水与裂缝, 保障后浇带构件的两侧表层的湿润状态能持续24小时以上,同时后浇带的施工缝一定要严格防止水与杂质长期停留;(2)要严格依据施工图的要求预设后浇带模板,确保模板的强度与稳定性能达标,模板的材料以网格均匀程度较高的钢丝为宜;(3)在保护后浇带的过程中,一般应将挡水砖设置在后浇带缝的两旁,亦或是将防水砂浆涂抹在后浇带内壁上;对于地下室,则采取砌砖的方式实施纵向后浇带保护;(4)待后浇带施工缝清理干净以后,应选择铁皮或其他模板针对其顶部实施封盖处理,同时,以砂浆等建设好一条挡水带,并将临时栏杆设定在其附近从而实施围护,以免在施工过程中给钢筋形成不良影响。

结语:总而言之,建筑工程在开展施工过程中运用后浇带,只需按照相关施工标准与设计规范开展工作,既能有效简化结构设计流程、减少施工时间,又能有效确保施工质量,以从中获取到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1.

[3]白竣竹.《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

后浇带的设计及施工 篇2

在目前的建筑中,后浇带技术发挥重要作用,它主要是在临时施工缝方面设置适当的时间,便于以后浇筑与施工,较好应对不同的构筑物间所带来的沉降不均匀问题,从而有效地控制其收缩情况,实现没有永久的变形缝目标。文章分析了后浇带在施工工艺中的技术要点和控制要点,期待可以为建筑工程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普遍应用的施工材料是钢筋混凝土,由于其自身的特性,硬化中发生收缩或者是膨胀等变形的情况,如果超过自身的承受力,那么将会出现混凝土的破裂问题。后浇带这项设计就可以成功地应对这一问题,它在墙体、底板以及梁柱等部分进行预留一定的施工缝,从而达到缓解以及消除建筑中构件所出现收缩、膨胀情况而产生的应力,进而更好地保障建筑物的完整。因此,建筑工程需要在后浇带的施工中科学地设计且预留一定的缝,选取恰当的材料实施浇筑,保证建筑物中的各个部分不会出现裂缝问题。

1 后浇带在施工工艺中的技术要点分析

1.1 选择适当的时间施工

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建筑构件中一般在整个工程完成之后两个月的时间中成功收缩。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在后浇带处理方面选择主楼以及裙楼沉降后再实施浇筑施工,尽管建筑中的主楼以及裙楼同时开工,而二者之间的工程量具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所需要的工期不同,通常情况下是裙楼早于主楼,即裙楼沉降的时间比主楼早完成,而进行后浇带施工则需要等待主楼也沉降后再进行施工。

1.2 遵循后浇带中浇筑工艺的相关规定

后浇带在浇筑前,需要对即将进行施工的部位清理干净,尤其是不能存在积水的情况,同时还需要对其中的杂物材料彻底清除,然后把施工缝的两侧构件用水润湿表面,此时需要的时间为24小时以上。在浇筑材料方面,可以通过无收缩性的混凝土作为后浇带施工的原料,此外还可以运用普通的水泥,但是需要在水泥中增加一定量的膨胀剂,同时对混凝土的浇筑要在之前加入一定量的早强减水剂,从而可以保证建筑在后浇带中能够拥有较高的强度。

1.3 控制浇筑的温度和保护后浇带

应用后浇带的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因为在浇筑施工中,控制好温度可以把混凝土所出现的收缩以及膨胀情况控制好,所以根据热力学相关知识,在实际施工中,后浇带需要在建筑中做出一定的预留施工缝,这能够在浇筑中对建筑物形成保护作用。除此之外,在浇筑中还需要加强对浇筑中的施工缝要进行适当的保护,施工缝的两侧可以设置一定数量的挡水砖,同时在内壁加强防水措施,如运用砂浆涂层进行保护,在其顶端可以用加盖,如铁皮盖或者是木板盖。

2 后浇带技术的控制要点分析

2.1 对断面的处理

在后浇带施工中,断面需要充分地考虑经过混凝土材料浇筑之后的牢固性,尤其是连接缝的位置,需要按照建筑结构中的构件厚度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中所要求的断面厚度低于300mm时,可以采用直缝;而对于厚度大于300mm同时低于600mm时,混凝土的构件中需要做成上下对称的缝或者是阶梯缝;当遇到厚度大于600mm时,构件则需要做成凹缝或者是多边的凹凸缝。然后再进行二次浇捣,首先是检查施工前的浇带钢筋断开与否,可以通过后浇带断面来确定,一般情况下,观察沉降的后浇带,可以对应地保持建筑中钢筋具有较好的连贯性;其次,处理伸缩缝时,后浇带需要断开钢筋,这是涉及到后浇带配筋的计算,这可以通过差异沉降中所发生的变形量进行计算,更好地强化配筋,如果钢筋已断开,那么在二次浇筑中混凝土在施工前确保焊接牢固;最后,在后浇带施工后,需要保持一段时间的封闭,根据构件两侧所浇筑的施工,一般在一月后可以实施封闭,若遇到建筑工程的特殊要求,则应另外计算。

2.2 对混凝土实施二次浇筑

在后浇带中,二次混凝土实施浇筑施工,需要做好对应的准备工作,更好地保证建筑物具有完整的结构。首先,选择材料,在混凝土中需要选择一些无收缩性的材料,同时在混凝土中强度也需要比之前所使用的混凝土浇筑标号更高一级;其次,对于主楼建筑以及裙楼建筑中主体的结构进行施工,观察其在完毕之后所发生的变形情况,通过微膨胀的混凝土实施封闭,然后再浇筑其中的沉降带,通过这样的做法可以使高层建筑和低层建筑所出现差异沉降情况得到较好的释放。因为建筑中较高层在施工完成之后,一般沉降量能够达到大约80%,所以在施工中需要对这些差异沉降进行补齐,然后再在后浇带中通过混凝土较好地弥补差异沉降量,这就可以较好地在建筑结构中分担一定的负荷量;最后,在后浇带的二次浇筑中,需要较好地处理其中已松动部分的混凝土或者是清除浮浆,同时彻底地排除后浇带中的杂物,可以运用高压水枪来冲洗后浇带中的表面物质,同时保持润湿,用清水较好地处理一些残积水,从而能够在后浇带中进行混凝土振捣施工。此时需要注意的是,新、旧混凝土在一定面积中的接触情况,然后后浇带施工结束之后,就可以对其表面加以覆盖物,一方面是保持表面的湿润,另一方面需要定期的洒水,充分地做好保养工作,在混凝土没有达到一定的强度前,其表面不可以任意堆放一些重物或者是碾压。

2.3 搭设模板

在建筑中对所预留的缝隙,在实施后浇带施工之前需要在两侧搭建牢固的模板,更好地支撑后浇带的施工牢固性,但在搭建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工程拆除中的简易性。因此,在搭建模板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次性单层的钢板网,但是它具有一定的缺点,如易引起建筑中的混凝土浆误入问题,为了较好地防止出现这一问题,在实际的施工中,需要通过以下的措施进行规避,如在处理梁构件以及板构件中,在它们的底筋部位可以用一些防水砂浆进行搭建模板,从而形成一道良好的阻拦坝,其宽带大约为0.05m,这就可以较好地防止在施工中混凝土的浆液出现误入的情况。除此之外,对于厚度以及深度较大的情况,不宜清理梁板的构件,此时可以运用双层钢网来搭建一次性的`模板。在双层网中,需要确定的是定性钢筋,它可以较好地发挥支撑作用,因此在钢筋定型、底筋以及面筋处理方面需要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尤其是后浇带中的跨内梁板构件,进行二次浇筑中,需要在两侧结构面中找到一个均匀受力的悬臂状态,从而更好地在施工中发挥支撑作用。在后浇筑的施工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后浇带中模板和支撑系统做好准备,同时对这些周边结构、模板以及支撑体系进行区别清楚,从而防止拆除中出现混淆的情况。在后浇带中二次浇筑完成之前,还需要确保在一段时间内做好观察工作,如其中是否出现沉降问题,同时把施工后的各种情况做好对应的笔录与检测工作。2.4 控制间距

建筑工程中进行后浇带施工,可以较好地保证建筑物具有牢固性,尤其是高层建筑而言,它需要承受的压力非常大,在施工中通过预留一定的缝隙,可以更好地防止建筑物出现变形的情况。因此,建筑物中在受力较小位置的结构面可以设置多处梁构件以及板构件,从而较好地应对变形或者是返弯的作用点,但是在该位置所受到弯矩以及剪切的作用较小时,也可以在中间位置布置一定的板构件以及梁构件,当建筑物遇到一些位置所需要承受较大的弯矩压力时,就可以在剪切方式设计合理的距离,一般在高层建筑的后浇带施工中,间距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例如40~70m之间,而在宽度方面,主要考虑的是在施工中可以具备更好的便利性,因此可以要求建筑物在构造方面把宽度严格地控制在800~1000mm之间。

3 结语

后浇带的设计及施工 篇3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后浇带;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6-0031-02

后浇带是一种混凝土刚性接缝,适用于不易留置柔性变形缝的结构部位,以及后期变形趋于稳定的结构部位。后浇缝可以避免柔性变形缝的施工繁琐、费用大、不易保证接縫质量等缺点,而且施工简便易行。但必须合理地设置后浇缝和正确组织施工,方可达到预期效果,否则会结合不良、渗水漏水,或者是不能防止沉降、伸缩,对结构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结构安全。

1后浇带的分类

(1)收缩后浇带,为防止混凝土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

(2)沉降后浇带,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

(3)温度后浇带,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

2后浇带的功能

2.1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会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就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大部分可以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2.2解决沉降差

高层建筑如果持力层的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如以承载力高、稳定性好的基岩或卵石层作为持力层)或采用桩基础时,其沉降变形量将较小且沉降基本能在施工期间内完成,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要采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 %以上)以后再浇筑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

2.3后浇带的设计

后浇带的设置必须根据工程类型、结构受力情况、工程部位、现场施工情况来具体确定,一般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

(1)后浇带的设置应满足规范对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后浇带的设置要同时考虑结构的收缩变形和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后浇带的间距通常为30 m左右。通过大量的工程验证,主楼的压力一般都会平稳的扩散到第二柱距内,因此后浇带位置宜设置在距主楼边柱外的第二跨内,如设在框架梁和楼板的1/3跨处、设在剪力墙洞口上方连梁的跨中或内外墙连接处,后浇带平面布置图见图1。

(2)后浇带的宽度,理论上10 mm~70 mm已足够保证收缩和不均匀沉降等变形的影响。但考虑到施工方便,并避免结构应力集中,后浇带的宽度应根据其位置及混凝土的厚度确定,通常取0.8 m~1.2 m。

(3)后浇带的接缝形式有直缝、企口缝、凹凸缝等。直缝用于没有防水要求的结构构件,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梁、板。有防水要求和露天的结构构件的后浇带必须设计成企口缝、凹凸缝或加止水钢板的直缝。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在结构设计图纸上用详图明确表示,当墙、板厚度小于300 mm时,可做成直缝;当厚度大于300 mm小于600 mm时,可做成凹凸缝;当墙板厚度大于600 mm可做成企口缝。

(4)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后浇带处的钢筋应连续贯通。一般不宜断开,而应让钢筋连续通过,即只将后浇带处的混凝土临时断开。但有时工程具体情况不允许留后浇带,例如某工程地下车库通道的顶板、底板均与主楼相连,但是由于施工场地狭小,无法留设后浇带,于是要求施工单位先施工结构主体,待主体完成后再施工车道部分,要求施工单位对与主体相连的钢筋必须预留,后期采用焊接连接,同一截面的钢筋焊接连接率不得大于50 %。有的工程将后浇带内钢筋全部断开,这时为避免在同一截面钢筋100 %连接,宜将后浇带曲折布置,而不要沿一直线布置。

(5)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应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止新老混凝土接缝处收缩开裂。无收缩混凝土可在混凝土掺加微膨帐剂,也可直接采用膨胀水泥配制,如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先浇混凝土高一个强度等级。

(6)后浇带后浇部分混凝土的浇灌时间,不同类型后浇带的浇灌时间是不同的。通常后浇带内后浇混凝土的浇灌时间间隔在2个月以上。伸缩后浇带应根据先浇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不同水泥、水灰比、养护条件的混凝土,一般应控制在施工后6 d进行。如工期非常紧迫,也应在2周以上。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再浇注后浇带;沉降后浇带宜在建(构)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再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

2.4后浇带的施工

后浇带的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质量事故,轻则开裂渗漏,重则危及结构安全,所以在施工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1)后浇带接缝形式必须严格按施工图施工,施工时应用堵头板,根据接口形式在堵头板上装凸条。由于后浇带混凝土后浇,钢筋搭接,其两侧结构长期处于悬臂状态,所以模板的支撑在本跨不能全部拆除。为了避免搭接长度过程而产生施工困难,也为了防止悬臂状态下产生不利的内力和变形,当框架主梁跨度较大时,梁的钢筋可以直通而不断开。有些施工单位不按图施工,接口处不支模,留成自然斜坡槎,使施工缝处混凝土浇捣困难,造成混凝土不密实,达不到设计强度等级。如果是地下室底板还易产生渗水现象。

(2)后浇带后浇部分混凝土的浇灌时间,不同类型后浇带的浇灌时间不同。伸缩后浇带应根据先浇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不同水泥、水灰比、养护条件的混凝土,一般应控制在施工后60 d进行。如工期非常紧迫,也应在2周以上。当后浇带是为了减少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温度应力时,后浇带的保留时间不宜少于两个月。当后浇带是为调整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时,后浇带中的混凝土应在两侧结构单元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后再进行浇筑。浇筑时将两侧的混凝土凿毛,再浇灌比设计的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混凝土和采用同等级或提高一级掺加微膨胀剂的方法。

(3)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钢筋不被污染、踩弯、弄乱、堆积建筑垃圾等。后浇带先浇混凝土完成后应进行防护,局部应覆盖,四周用临时栏杆围护。有些工地后浇带不设围护,致使钢筋被严重踩弯、钢筋杂乱、建筑垃圾较多,不易清理。

(4)后浇带内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将整个截面按照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拆除模板后清除建筑垃圾、水泥薄膜,凿除表面松动的砂石或软弱混凝土层,同时将两侧混凝土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充分保持两侧混凝土湿润,一般不少于24 h。在表面涂刷水泥净浆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后,及时浇筑混凝土。有些施工单位两侧混凝土不凿毛就浇注后浇带内混凝土,使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难以保证,处理不好会在后浇带两侧造成两条贯空裂缝,极易渗水。

(5)后浇带后浇混凝土一定要用无收缩混凝土,掺用同品种水泥掺微膨胀剂或直接用微膨胀水泥机械拌制;浇筑的间隔时间通常在2个月以上,且选择在气温低于本体混凝土浇筑温度时浇筑,浇筑时应仔细振捣密实,做好养护。有些单位施工不按设计要求使用无收缩混凝土,用普通混凝土应付,还有一些施工位由于后浇混凝土用量较少,在后浇带旁人上拌制混凝土,随拌随浇,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6)后浇带跨内的梁反在后浇带混凝土浇注前,两侧结构长期处于悬臂受力状态,有些施工单位,施工期间模板准备不足,或考虑资金等因素,提前拆除后浇带跨内的模板和支撑,造成板边开裂,使结构承载能力下降。因此,在施工期间,本跨内的摸板和支撑不能拆除,必须待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值的75 %以上后,方可按由上向下顺序拆除。

(7)对于高层建筑应采用可靠措施加强主楼与裙房的侧向约束,保证施工期间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此外,后浇带的混凝土一般采用提高一个强度等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且后浇带的混凝土因一次浇筑量小,因而通常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方法,所以应适时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试配,施工中应提前做好水泥、砂、石和外加剂及掺合料的进场检验和试验工作,及时申请混凝土配合比。浇筑时认真计量,在混凝土浇筑时按规定留置标准养护试块和同条件养护试块,用以检验和证明后浇带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浇筑后应重视其养护工作,及时的养护可使混凝土在潮湿的环境中硬化,水泥水化生成物堵塞毛细孔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

3结束语

总之,施工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做好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以确保结构安全可靠,消除质量隐患。

参考文献

1 周希文.谈混凝土结构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J].福建建材,2009(2)

2 于文君.浅谈混凝土建筑后浇带的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0(3)

3 敖海根.混凝土结构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J].江西冶金,2009(4)

4 吴自枫.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设计和施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民营科技,2010(1)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oured Concrete

Structure with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Wu Zijuan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lassification after the pouring and function, and describes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points to be aware of the problem, for the peer reference.

后浇带的设计及施工 篇4

关键词:后浇带,约束拉力,抗裂,设计,施工

0 引言

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了,要求在结构设计中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我国常用的方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但长期以来后浇带的设置方案比较混乱,因后浇带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结构开裂的事件屡见不鲜。

不同的后浇带设置方案会在穿越后浇带的钢筋中导入不同的约束拉力,从而影响后浇带的抗裂效果。约束拉力越小,抗裂效果越好。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分析模型,从而确定合理的后浇带设置方案。

1 后浇带中连续钢筋的约束拉力及各因素对约束拉力的影响

当贯穿后浇带的钢筋全部采用搭接时,后浇带中的钢筋不会产生约束拉力。但事实上梁底纵筋数量较多时,全部截断采用搭接方法也不合理,尤其当梁底钢筋数量较多时将难于操作。因此,下面针对具有一定纵向连续钢筋的情况进行讨论。

假定在后浇带内钢筋全部截断的情况下,由于相邻分区的楼面收缩(包括自身收缩和温度收缩)使后浇带所在跨的跨距被拉开的距离为Δ(此Δ只包含直接引起约束拉力的跨度变化,不包含相邻楼层的同向收缩),可以建立如图1所示的分析模型。在该模型中考虑了实际可能采取的反拱值δ。为便于分析,假定后浇带处于跨中位置。

由于模型的对称性,可以简化为如图1b)所示的受力情形,即偏拉杆件模型。连续钢筋总面积用As代表,钢筋总拉力为T,其作用点在总钢筋的重心位置,距离梁底的距离为as,总拉力T的值可以由力法求解。

拉力Tx位置处混凝土截面的偏心距为:ex=c+(δ/a)x-δ-as

则梁段内产生的偏心弯矩为:

M(x)=T·ex=T[c+(δ/a)x-δ-as] (1a)

而与T对应的单位力产生的偏心弯矩为:

Μ¯(x)=c+(δ/a)x-δ-as(1b)

至此,可写出如下力法方程:

Δ=ΤbEsAs+2ΤaEA+20aΜΜ¯EΙdx (2)

将式(1)代入式(2)整理后可得连续钢筋的约束拉力T的计算式:

Τ=Δ2aEA+bEsAs+2aEΙ[(c-as)2-(c-as)δ+13δ] (3)

其中,EA,EI分别为梁段的抗拉刚度和抗弯刚度;Es,As分别为钢筋的弹性模量及连续贯穿后浇带的钢筋总面积。

对式(3)进行分析可以知道,穿越后浇带的连续钢筋面积越大,则约束拉力T越大;总钢筋的重心位置as越高,约束拉力T也越大;后浇带宽度b越小,约束拉力T也越大。约束拉力的大小反映了后浇带的抗裂效果,T越大,则后浇带的抗裂效果越差,T越小,则设置后浇带后结构开裂的风险越小。

因此,应尽量减少穿越后浇带的连续钢筋总量,对于楼板内钢筋,由于便于焊接或者允许采用搭接方案,均应作断开处理;在施工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后浇带的宽度;连续钢筋重心位置as越低,导入的拉力越小,应将梁腹纵向钢筋和梁顶纵向钢筋尽量截断,只保留梁底钢筋连续贯通,以使拉力减至最低。

2 后浇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后浇带按其作用分为两种:1)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称为沉降后浇带;2)为防止混凝土自身凝结收缩开裂或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称为收缩后浇带。对于前者,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根据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时,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应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对于后者,采用设置收缩后浇带的方法可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地上结构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伸缩缝间距不宜超过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措施,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方法,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筋配筋率。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可以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同时提高地下室顶板及外墙的配筋率。

必须指出,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代替伸缩缝,二者的作用并不相同,不能等同起来。

后浇带的位置,应根据基础和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不能搞一刀切,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跨度的1/3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不宜错开。

3后浇带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或混凝土疏松,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并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应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并将两侧混凝土凿毛,用水冲洗干净,涂刷界面剂,及时浇筑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应比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大一级,并且采用掺加了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防止新老混凝土接缝收缩开裂。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宜控制其环境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并应有专人负责。浇筑完毕后,应注意做好养护工作。

后浇带跨内的梁板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两侧结构处于悬臂受力状态,不能拆除本跨内的模板和支撑,必须待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方可由上向下顺序拆除,提前拆除后浇带跨内的模板和支撑,会造成板边开裂,承载力下降。

后浇带的封闭时间,对收缩后浇带一般不宜少于两个月,通常认为这时候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已完成60%以上,对沉降后浇带,应待高层建筑主体封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释放一部分差异沉降。

4结语

后浇带可以有效地减少收缩应力,在施工后期,浇后浇带混凝土,使工程变成整体,以利用后浇带控制裂缝并达到不设置永久伸缩缝的目的。通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认真设计,精心施工,一定能在工程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谈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 篇5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方法お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建筑面积为140431.6m2,其中住房97329.34m2,地下室面积为27341.4m2;共33幢建筑,其中高层(11—17层)15幢;工程总概算约5亿元。自地下室底板至顶板纵向设有一条、横向设有多条后浇带。合同工期为600日历天。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烈度为六度,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砼强度一层、二层柱为C30,其余为C25。基础采用承台、地梁相结合。结构为框架剪力墙体系。

2. 后浇带构造及施工方法

后浇带的划分给地下室施工区的划分带来方便,但施工中后浇带的支模、钢筋连接、保护及封闭浇筑必须精心施工才能保证施工质量,施工难度有所增加,也是工程施工节点处理的难点之一。

2.1后浇带的设置。因后浇带施工遇梁断梁、遇板断板一般不设置在有桩处。地下室底板、剪力墙及梁、板后浇带宽度一般为800~1000mm,本工程后浇带为1000mm;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底板钢筋拉通不断;在后浇带下设加强混凝土垫层,厚度为25Omm,垫层上做防水卷材防水层,以增强其止水能力。楼面梁、板、墙处的后浇带,沿用原有梁、板、墙模板支架,采用钢梁吊挂结构,避免采用落地支架结构。

2.2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2.2.1钢板网法。梁、板墙的后浇带处采用双层钢板网封堵浇筑混凝土,其作用除能阻挡混凝土流动外,还可以在钢板网处形成均匀的混凝土凸缝,以提高后浇带缝处混凝土的粘结力和咬合力。

2.2.2补偿收缩法。后浇带施工缝在二次浇筑混凝土前,将后浇带内杂物清理干净,凿去模槽内混凝土及疏松砂浆等,然后冲水洗净,再用掺有微膨胀剂的混凝土进行浇筑(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这样可以基本或大部分抵消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变形对施工缝的不利影响。

2.2.3后浇带的混凝土在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施工。ィ1)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处在二侧支设牢固的支护设施,以确保混凝土不致外漏。为确保钢板止水带及侧模的施工,方便后浇带补浇前清理,可在底板钢筋上设一80O×400的施工孔洞,该孔洞处主筋截断,纵向筋暂不绑扎;后浇带二侧采有双层密目钢板网支护,采用L30×3角钢框,二侧支护设方木对撑;在补浇后浇带混凝土前,先清理好后浇带,下皮加强筋纵向筋先绑扎,上皮主筋采用等强直螺纹套筒连接成整体,加强筋采用焊接;后浇带补浇混凝土时,后浇带二侧面应人工凿毛,清洗干净,清除所有积水后方补浇混凝土。补浇时混凝土坍落度尽可能小,浇筑时需仔细振捣使其密实。ィ2)后浇带穿越地梁时,要求与上面基本相同,钢板网不用角钢框,直接固定于梁钢筋上,支设时在后浇带一侧采用短方木竖向支护,确保其牢固,使混凝土不致流淌到后浇带中。ィ3)楼面梁板处后浇带施工。楼面梁、板处后浇带施工,沿用原有梁、板模板支架,采用钢梁吊挂结构,因落地支架在混凝土的重力作用下产生压缩变形,从而使得后浇的梁板底模低于接缝处已浇筑成型混凝土梁板的标高和接口处漏浆,达不到所要求的外观效果。梁板后浇带混凝土浇捣的吊挂结构采用两根紧固螺栓,使得梁板底模与原混凝土结构底面紧密贴牢,防止混凝土浆的渗漏,后浇带梁板混凝土重量通过吊挂螺栓传递到楼板面的吊挂钢梁上,钢梁通过垫高的垫木传递到已成型的混凝土结构上,从而保证梁板后浇带混凝土的安全浇捣和浇捣成型后的外观质量。

3.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3.1施工预留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

3.2后浇带成型拆模后,应先清理好浮浆与垃圾,并加盖盖板,防止垃圾掉入和安全事故的发生;补浇后浇带前,应将二边接触面凿毛,清洗干净,排除积水,对有锈蚀的钢筋除锈,扎上

所有绑扎的钢筋与加强钢筋,经检查无误,方可施工浇筑。

3.3后浇带混凝土宜坍落度小,并掺微膨胀剂混凝土,保证振捣质量,确保新老混凝土交接密实。

3.4加强养护,浇捣后12小时开始养护,保湿养护不少于14天。

3.5后浇带处的排水处理。后浇带浇筑宜安排在主体结构封顶后进行,在此期间相隔时间较长。为此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以防止地下水和雨水、地面污水对后浇带槽内的钢筋的锈蚀;在基础底板与基坑边之间,与后浇带相对应的坑底部位,预设一集水坑,可埋设380或500的混凝土管,深度不小于5Ocm,周围砌筑砖墙挡土。

3.6剪力外墙后浇带留设,外墙厚度比地下室底板薄,后浇带留设时混凝土结合面与一般施工缝处理相同,需要回填土时,需对后浇带用砖砌井保护。

3.7梁板后浇带留设,梁板后浇带支模可采用木模。其主要技术措施的重点是后浇带两侧的承重支撑不能拆除,在后浇带未浇部位及浇筑后混凝土养护期间,对后浇带两侧的承重支撑应加以认真保护,并涂以油漆加以区分,严禁拆除。

4. 结束语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应在施工前进行确定,一般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选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因为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浇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 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或根据设计进行配置。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800~1000mm为宜。

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的探讨 篇6

1 后浇带的设计

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混凝土规范第9.1.1条) 时, 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 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 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 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 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 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 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除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外, 应该加强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外墙的配筋, 建议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5%, 钢筋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小的, 一般12到16即可, 间距尽量选择较密的, 宜不大于150mm, 细而密的钢筋分布对结构抗裂是有利的。

必须指出的是, 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 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 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 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 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 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采用这种方法, 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 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 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但应注意, 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时, 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温度应力集中部位, 并应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 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 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明确要求。

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 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 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 例如高层建筑基础做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 或采用桩基时, 高层建筑沉降 (日本东变形量较小, 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 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 (或地下室) 连成整体。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 且厚度较大, 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 高层建筑荷载较大, 则由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 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 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为好。当高层建筑与相邻的裙房之间设置永久变形缝时, 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一般应大于裙房基础埋深至少2米, 不满足此要求时应计算高层建筑的稳定性, 并采取可靠措施防止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发生相互倾斜。

近年来, 复合地基得到了广泛应用, 复合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 提高土体弹性模量, 有效地控制建筑物沉降。不论采用哪种方法, 如果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 都应依据相关规范计算裙房和高层建筑的整体倾斜。当采用地基处理时, 在结构设计图纸上, 应明确规定采用地基处理后, 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变形要求。

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 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 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 且宜自上而下对齐, 竖向上不宜错开, 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米到50米。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 后浇带宜处于裙房一侧, 且在结构设计上, 应注意加强高层建筑与裙房相连部位的构造, 提高纵向钢筋配筋率, 用以抵抗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为减小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 尚应采取其他措施, 通常可考虑以下方法:

(1) 高层建筑采用桩基或其他地基基础处理方法, 或补偿基础, 尽量扩大高层建筑基础与地基接触面积, 减小高层建筑基础底面接触压力, 而裙房则采用埋深较浅的独立柱基或条形基础等, 调节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2) 尽量减小裙房部分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 即尽量增大裙房部分的基础底面接触压力, 加大裙房的沉浸量。

(3) 结合高层建筑埋置深度要求, 调整高层建筑地下室高度, 使地基持力层落在压缩性小、地基承载力高的土层上, 可有效地减小高层建筑的沉降量。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 结构设计者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 多方面对比, 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后浇带部位的钢筋一般不宜断开, 而应让钢筋连续通过, 即只将后浇带处的混凝土临时断开。但有时工程具体情况不允许留后浇带, 例如某工程地下车库通道的顶板、底板丽碳纤维补强布) 均与主楼相连, 但是由于施工场地狭小, 无法留设后浇带, 于是要求施工单位先施工结构主体, 待主体完成后再施工车道部分, 要求施工单位对与主体相连的钢筋必须预留, 后期采用焊接连接, 同一截面的钢筋焊接连接率不得大于50%。有的工程将后浇带内钢筋全部断开, 这时候, 为避免在同一截面钢筋100%连接, 宜将后浇带曲折布置, 而不要沿一直线布置。连接方式建议首选机械连接或焊接, 但要注意施工质量。采用搭接连接时, 应注意后浇带宽度要满足按混凝土规范计算的钢筋搭接连接长度。

基础后浇带的断面形式, 应于结构设计图纸上用详图明确表示出来, 而不应推给施工单位。当地下水位较高时, 宜在基础后浇带下设置防水板并增设一道附加防水层。

2 后浇带的施工

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 防止漏浆, 或混凝土疏松。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 并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 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 地下室后浇带不宜留成直槎。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 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 或钢筋被压弯、踩弯。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 应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 并将两侧混凝土凿毛, 涂刷界面剂, 后浇带混凝土应比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大一级, 并且采用掺加了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

施工后浇带的封闭时间, 一般来讲, 对于收缩后浇带, 不宜少于两个月, 通常认为这时候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已经完成60%以上;对于沉降后浇带, 应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 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或者根据沉降观测, 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 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 预估高层与裙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量处在控制范围之内时, 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在封闭后浇带之前, 结构设计者应在图纸上明确提出后浇带附近一定范围内不应允许施工堆放材料, 限制施工荷载, 并做好后浇带两侧的临时支护。特别是目前很多工程中, 施工采用快拆体系的模板, 这时候更要注意后浇带附近的支护质量, 防止在拆除模板过程中, 由于支撑松动、移位等造成结构开裂。

房建工程后浇带的设计施工探讨 篇7

关键词:后浇带,设计要求,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

深圳某大型写字楼工程, 总建筑面积75000m2, 其中地下2层地上32层。本工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结构, 其中地下室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地下室为二层结构, 地下室底板、侧墙和顶板均设置纵横两道后浇带, 后浇带宽度为1000mm, 位置在一轴和 (5) - (6) 轴成十字形设置, 后浇带长度合计约为700m, 厚度同梁板厚。

1 后浇带设计注意事项

1.1 后落带的设置遵循的是“抗放兼备, 以

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 后浇缝的设置就是把大部分约束应力释放, 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的应力。

1.2 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 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

1.3 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 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 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方认可。

1.4 后浇带间距应合理, 矩形构筑物后浇带

间距一般可高为30~40m, 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 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 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

1.5 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不许断开, 必

须贯通。如果梁、板跨度不大, 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 可按规定断开, 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

1.6 后落带在未浇筑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 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 造成变形。

1.7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

小的部位, 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 此位置弯矩不大, 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 弯矩虽大, 但剪力很小。

1.8 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

后连接牢固, 一般宜避免留直缝。对于板, 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 可留企口缝, 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 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2 后浇带施工工艺要求

2.1 模板支设

根据分块图划分出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段支设模板 (钢丝网模板) , 并严格按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

2.2 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

2.2.1 混凝土浇筑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

工方案进行, 以免因浇筑厚度较大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 造成尺寸偏差。

2.2.2 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 在混

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 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 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了防止混凝土搅拌中水泥浆流失严重, 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采用于φ50振捣器时不小于40cm;采用φ70振捣器时不小于50cm。

2.2.3 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2.3 浇筑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2.3.1 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 当

混凝土达到初凝时 (用手压混凝土表面能出现指纹) , 用压力水冲冼 (水应呈雾状) , 清除浮浆、碎片并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 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 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

2.3.2 对木模板处的垂直施工缝, 可用高压

水冲毛;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和规范要求, 尽早拆模并及时用人工凿毛。

2.3.3 对于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 要使用凿毛机处理。

2.3.4 对较严重的蜂窝或孔洞应进行修补。

2.3.5 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喷枪 (用水和空气) 清理表面。

2.4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保护措施

2.4.1 对于底板后浇带, 在后浇带两端两侧

墙处各增设临时挡水砖墙, 其高度高于底板高度, 墙壁两侧抹防水砂浆。

2.4.2 为防止底板周围施工积水流进后浇

带内, 在后浇带两侧50cm宽处, 用砂浆做出宽5cm, 高5~10cm挡水带。

2.4.3 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

后, 顶部用木模板或铁皮封盖, 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 四周设临时栏杆围护, 以免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 堆积垃圾。

2.4.4 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 应采取保

护措施, 防止垃圾杂物掉入后浇带内。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板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 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mm以上。

2.5 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

2.5.1 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

不同:伸缩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 一般为施工后42~60天;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在一些工程中, 设计单位对后浇带的保留时间有特殊要求, 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保留。

2.5.2 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 用水冲洗施工缝, 保持湿润24h, 并排除混凝土表面积水。

2.5.3 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 宜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2.5.4 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

土, 可采用膨胀水泥配制, 也可采用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配制, 混凝土的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 宜掺入早强减水剂, 且应认真配制, 精心振捣。由于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因此, 要求膨胀剂的称量由专人负责。所用膨胀剂和外加剂的品种, 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 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 并适当延长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 以使混凝土搅拌均匀。

2.5.5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仍应浇水养护, 养护时间不得不于28d。

2.6 地下室底板、侧壁后浇带的施工

地下室因为对防水有一定的要求, 所以后浇带的施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在GB502082-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也有专门的要求, 其中第4.1.9条规定:防水混凝土的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 均须符合设计要求, 严禁有渗漏。该条为强制性条文。另外, 4.5.7条施工对后浇带的防水措施也作了如下要求:

2.6.1 后浇带应在其两面三刀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后再施工;

2.6.2 后浇带的接缝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

4.7.4条施工缝的防水施工的规定

2.6.3 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

2.6.4 后浇带混凝土养成护时间不得少

28d。在地下室后浇带的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

2.7 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要求

2.7.1 后浇带施工时模板支撑应安装牢固,

钢筋应进行清理整形, 施工的质量应满足钢筋混凝土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 以保证混凝土密实不渗水和产生有害裂缝。

2.7.2 所有膨胀剂和外加剂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资料, 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2.7.3 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必须按规范上

试件留设的要求留置试块。有抗渗要求的, 应按有关规定制作抗渗试块。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采用钢丝网模板封堵竖缝,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允许有少量水泥浆外漏。混凝土初凝后, 终凝前用压力水冲洗施工缝表面, 清除浮浆、碎片, 露出石子, 同时也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 混凝土终凝后再将钢丝网片拆除。经处理的垂直施工缝, 表面粗糙干净, 凹凸不平, 新旧混凝土粘结力很强, 能较好地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

参考文献

浅谈框架结构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篇8

关键词:后浇带,设计,施工

后浇带, 也称施工后浇带。按作用分可分为三种: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者, 称为后浇沉降带;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 称为后浇收缩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 称为后浇温度带。目前, 在建筑工程中, 为了功能的需要和解决高层主体与裙房间的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等问题, 后浇带法在建筑工程中已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突出表现在对后浇带规定的不一致方面。由于后浇带是通过施工过程来解决设计中考虑沉降或伸缩的调整办法, 所以, 只有从设计到施工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 才能使后浇带 (缝) 满足设计意图, 从而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1 对目前后浇带做法的分析

目前的高层建筑设计中, 大多采用后浇带的做法。不同的是设计出的后浇带施工图不尽相同。我国现行规范如:《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J108-87)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3-91) 和《高层建筑箱形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6-80) 及不同版本的建筑结构构造资料图集中, 对后浇带的构造和要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但由于这些是由不同规范组编的, 其内容和要求多处不同, 各有己见, 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差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后浇带的缝宽有800mm、1000mm两种规定;b.后浇带的接缝有平直缝、阶梯缝、槽口缝等几种规定;c.后浇带内的钢筋, 有断开搭接, 有贯通不断、增加附加钢筋等规定;d.后浇带的后浇混凝土, 有普通混凝土提高一级强度等级、采用同等级或提高一级的无收缩混凝土等规定;e.后浇带的后浇混凝土的浇灌时间, 有的规定不少于2周, 有的规定不少于6周。

上述差异给设计与施工带来诸多不便。因此, 只有了解各种规范的差异和根据工程的性质、特点及作用, 灵活套用规范, 才能提高设计及施工质量。

2 根据工程性质与规范, 合理设计与施工后浇带

2.1 按后浇带的不同作用设计施工图

2.1.1 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间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 应明确按“沉降后浇带”进行设计。

2.1.2 为防止混凝土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 应明确按“收缩后浇带”进行设计。

2.1.3 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 应明确按“温度后浇带”进行设计。

2.1.4 为防止结构因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

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 应明确按“伸缩后浇带”进行设计。

2.2 按后浇带的类型、工程部位及施工条件

进行设计, 同时在设计图中附后浇带详图

2.2.1 因后浇带的缝宽与墙、板的厚度密切相关, 在设计后浇带的缝宽时应作如下考虑:

对墙板厚度小于200mm的, 缝宽取800mm, 大于200mm的, 缝宽取不超过1000mm;对地下室的底板, 缝宽一般取1000mm, 当底板厚度超过1000mm、小于1500mm时, 缝宽取1000mm;底板厚度大于1500mm时, 缝宽取1200mm即可。

2.2.2 对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 应根据墙板厚度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一般对厚度小于300mm的墙板, 可做成直缝;对厚度大于300mm (但不超过600mm) 的墙板, 可做成阶梯形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大于600mm的墙板, 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形式。

2.2.3 后浇带内的钢筋处理, 钢筋断开贯通与否, 在于后浇带的类型。

对于沉降后浇带, 钢筋应贯通;对伸缩缝后浇带, 钢筋应断开;对梁板结构, 板筋应断开、梁筋应贯通, 如果钢筋不断开, 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 产生拉应力出现开裂, 从而降低了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2.2.4 根据规范对钢筋的接头允许百分率

设置后浇带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断面上, 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应曲折连通。同时, 后浇带宜设置在结构内力较小的部位, 而不要在一个断面上。

2.3 对后浇带混凝土施工的要求

2.3.1 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 应使用无收缩的混凝土灌实。

无收缩混凝土可以采用膨胀水泥拌制, 也可以采用掺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与普通水泥拌制。混凝土的强度至少与先浇混凝土相同或提高一级。

2.3.2 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的浇灌时间,

应采取不同类型的后浇带采用不同的浇灌时间。伸缩后浇带根据先浇灌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时间而定。不同水泥品种、不同水灰比、不同的温度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要区别其收缩完成的时间而定, 一般以施工后60d进行浇筑, 在工期要求紧迫和有特别困难时, 也不应少于30d。沉降后浇带一般宜在建筑物沉降稳定后, 再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

3 对施工后浇带的具体要求

3.1 后浇带的接缝形式, 必须严格按施工图

施工, 施工缝施工时要用堵头板, 根据接口形式在堵头板上装凸条。在后浇混凝土前要进行认真清理、洗刷、凿毛, 对该处的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以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标准。尤其是地下室底板更要注意按要求施工, 以提高其自防水能力, 避免渗水现象。

3.2 后浇带的先浇混凝土完成后, 应进行设

法防护, 顶部应遮盖, 四周用临时栏杆或围护砌体围护, 防止后浇带内杂物堆积难以清理与钢筋被污染、踩踏。

3.3 后浇带后浇部分混凝土一定要用无收

缩混凝土, 有条件的最好掺入一些早强减水剂, 施工前应试配比, 拌制要认真, 精心浇捣密实, 事后还要注意浇水养护。

3.4 后浇带跨内的梁板在后浇混凝土尚未

浇筑前, 两侧结构长期处于悬臂受力状态, 在施工期间本跨内的模板及支撑不能拆除, 必须待后浇混凝土实际强度达到设计值75%后, 由上往下顺序进行拆除。

4 后浇带施工的注意事项

4.1 后浇带两侧的隔断做法。

后浇带两侧宜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 钢筋支架的钢筋直径及间距设置视构件断面大小而定, 以支撑稳定为原则, 铅丝网的网眼一般不宜过大, 以避免灌注混凝土时跑浆, 如网眼偏大, 可在网外粘贴一层塑料薄膜, 并支挡固定好, 以承受灌注混凝土时的挤压力, 并保证不跑浆, 待混凝土凝固后, 薄膜即可撕去, 钢筋支架亦可除去, 而铅丝网则留在后浇带两侧, 即永久留在后浇带内。

4.2 采取措施确保后浇带处钢筋的准确位置。

后浇带一般预留700~1000mm, 常用者为800mm宽, 是考虑施工操作的需要, 钢筋应保证准确位置而连续不断, 对于板, 单层钢筋下应设置垫块, 双层钢筋应设置支架, 对于梁, 底部钢筋亦应加垫块, 上部钢筋一般直径较大, 可不用支架, 但应注意的是在后浇带部位应设马道通过, 不应直接踩钢筋。

4.3 后浇带补齐混凝土后的整体连接问题。

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隔断, 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应局部干硬一些, 即水灰比小一些, 既保证搓捣密实, 又不跑浆, 使侧面混凝土强度和其它混凝土一致。在浇注混凝土前, 应将后浇带处侧面混凝土凿毛, 清刷干净, 底部碎屑清除彻底。

4.4 后浇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

当高层采用天然地基, 或以摩擦为主的桩基时, 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大, 应待高层主体结构完成后, 再浇注后浇带;当高层主楼基础座在卵石层或基岩上, 或以端承桩为主的摩擦桩时, 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小, 可根据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 确定在高层主体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 灌注后浇带。

4.5 后浇收缩带, 后浇温度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

前述后浇带主要是指后浇沉降带, 或者同时也是收缩带和温度带, 即同时起到三种作用。如果后浇收缩带单独设置, 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在设带后的两个月之后, 这样估计可以完成混凝土收缩的60%以上, 如确有困难时也不宜少于一个月;如果后浇温度带单独设置, 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选择在温度较低时, 不要在热天补齐冷天留下来的后浇温度带。

结束语:总之, 在施工中要采取有力措施, 加强监督与检查, 以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后浇带的设计及施工 篇9

1 后浇带设计注意要点

后落带的设置遵循的是“抗放兼备, 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 后浇缝的设置就是把大部分约束应力释放, 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的应力。结构设计中, 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 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

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 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 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方认可。

后浇带间距应合理, 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高为30~40m, 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 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 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不许断开, 必须贯通。如果梁、板跨度不大, 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 可按规定断开, 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落带在未浇筑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 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 造成变形。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 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 此位置弯矩不大, 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 弯矩虽大, 但剪力很小。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 一般宜避免留直缝。对于板, 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 可留企口缝, 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 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2 后浇带施工设计要求

在模板设计方面, 应根据分块图划分出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段支设模板 (钢丝网模板) , 并严格按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

在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方面, 混凝土浇筑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 以免因浇筑厚度较大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 造成尺寸偏差。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 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 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 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了防止混凝土搅拌中水泥浆流失严重, 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采用于φ50振捣器时不小于40cm;采用φ70振捣器时不小于50cm。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在对浇筑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缝的处理的问题上, 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 当混凝土达到初凝时 (用手压混凝土表面能出现指纹) , 用压力水冲冼 (水应呈雾状) , 清除浮浆、碎片并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 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 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

对木模板处的垂直施工缝, 可用高压水冲毛;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和规范要求, 尽早拆模并及时用人工凿毛。对于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 要使用凿毛机处理。对较严重的蜂窝或孔洞应进行修补。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喷枪 (用水和空气) 清理表面。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保护措施方面, 对于底板后浇带, 在后浇带两端两侧墙处各增设临时挡水砖墙, 其高度高于底板高度, 墙壁两侧抹防水砂浆。为防止底板周围施工积水流进后浇带内, 在后浇带两侧50cm宽处, 用砂浆做出宽5cm, 高5~10cm挡水带。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 顶部用木模板或铁皮封盖, 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 四周设临时栏杆围护, 以免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 堆积垃圾。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 应采取保护措施, 防止垃圾杂物掉入后浇带内。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板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 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mm以上。

在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上, 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伸缩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 一般为施工后42~60天;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在一些工程中, 设计单位对后浇带的保留时间有特殊要求, 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保留。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 用水冲洗施工缝, 保持湿润24h, 并排除混凝土表面积水。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 宜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 可采用膨胀水泥配制, 也可采用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配制, 混凝土的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 宜掺入早强减水剂, 且应认真配制, 精心振捣。由于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因此, 要求膨胀剂的称量由专人负责。所用膨胀剂和外加剂的品种, 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 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 并适当延长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 以使混凝土搅拌均匀。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仍应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不于28d。

在地下室底板、侧壁后浇带施工时, 地下室因为对防水有一定的要求, 所以后浇带的施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在GB502082-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也有专门的要求, 其中第419条规定:防水混凝土的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 均须符合设计要求, 严禁有渗漏。该条为强制性条文。另外, 457条施工对后浇带的防水措施也作了如下要求:后浇带应在其两面三刀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后再施工;后浇带的接缝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474条施工缝的防水施工的规定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养成护时间不得少于28d。在地下室后浇带的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

在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方面也有如下要求:

a.后浇带施工时模板支撑应安装牢固钢筋应进行清理整形, 施工的质量应满足钢筋混凝土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 以保证混凝土密实不渗水和产生有害裂缝。

b.所有膨胀剂和外加剂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资料, 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c.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必须按规范上试件留设的要求留置试块。有抗渗要求的, 应按有关规定制作抗渗试块。

3 结论

综上所述, 采用钢丝网模板封堵竖缝,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允许有少量水泥浆外漏。混凝土初凝后, 终凝前用压力水冲洗施工缝表面, 清除浮浆、碎片, 露出石子, 同时也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 混凝土终凝后再将钢丝网片拆除。经处理的垂直施工缝, 表面粗糙干净, 凹凸不平, 新旧混凝土粘结力很强, 能较好地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我国在当前的房建工程后浇带设计施工中, 也应以此为例, 做好设计工作以及施工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吉人.建筑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国振喜.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第三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3]史润涛.后浇带设计和施工问题的初步探讨[J].才智, 2010 (7) .

[4]王福元.浅谈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J].山西建筑, 2007 (3) .

[5]张志勇.后浇带设计施工的分析及建议[J].平原大学学报, 2003 (2) .

后浇带的设计及施工 篇10

【关键词】后浇带;设计;施工;基础;取消

高层建筑在保证结构安全,经济合理等问题上要比低层建筑突出,而有些建筑结构设计或者给施工带来不便,或者存在影响施工质量因素,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后浇带问题就属于这类问题。

1.后浇带施工的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中后浇带设置构造要求如下:施工时把结构分成30-40m长的区段,各区段之间留出70-100cm宽的带,暂不浇灌混凝土,待大部分混凝土收缩完成后再浇灌这部分混凝土,把结构连成整体,这就是后浇带。后浇带要选择在受力较小的部位上,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一个月,并选择在气温较低的时候浇灌混凝土。缝内的钢筋要用搭接方式,使缝两边的混凝土自由收缩,必要时可在浇灌混凝土前再加以焊接。

高层建筑的重量大,倾覆力矩也较大,为了保证结构稳定,在天然地基上,基础埋深不宜小于高层建筑物高度的十二分之一。因此,高层建筑物的基础一般都在5米以上。而且规范规定,后浇带要从基础一直设到结构的顶层,而后浇带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施工中,基础面临着诸多问题:

(1)地下水位上升,地下室进水,造成施工困难。

(2)后浇带处钢筋锈蚀,容易引起应力集中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3)地下室侧壁剪力墙不能回填土,雨季泥水等容易侵入地下室。

(4)后浇带的施工中,容易造成混凝土接槎处不密实,防水性能不好。

2.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高层建筑基础能一次性浇注完毕,最好的办法是不设置后浇带。这就要解决混凝土的收缩对结构的破坏问题,可以采取下面的几项措施:

2.1要控制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因为水灰比越大,收缩就越大

实验室所出的配合比必须要满足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的要求,而且是在保证泵送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配制较小的坍落度;条件允许下,现场设搅拌站或尽可能地选择距离较近的搅拌站;混凝土必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均匀无离析地排出,出料干净、方便,能满足施工的要求,如与混凝土泵联合输送时,其排料速度能相匹配;从搅拌输送车运卸的混凝土中,分别取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处试样进行坍落度试验,两个试样的坍落度之差不得超过3cm;控制水灰比的措施:为了降低水灰比,减少收缩,可考虑加入减水剂。

2.2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加强养护,最好覆盖贮水养护或塑料薄膜养护

(1)二次振捣:即第一次振捣完成后,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次振捣,以清除混凝土中的气泡,达到密实的效果。

(2)加强养护:对基础底板,可采用贮水养护;塑料薄膜养护是将塑料溶液喷洒在混凝土表面上,溶液挥发后,塑料与混凝土表面结合一层薄膜,使混凝土表面与空气隔绝,封闭混凝土中的水分不再被蒸发,而完成水化作用,这种养护方法一般适用于表面积大的混凝土施工。

2.3塑料薄膜养护施工工艺

喷洒工具及设备:高压容罐以钢板焊接,喷具用喷漆枪或农药喷枪。塑料薄膜的喷洒:当空压机工作压力0.4-0.5N/mm2,容罐压力0.2-0.3N/mm2时,喷出的塑料溶液呈较好的雾状,喷洒速度较快,工效15-20m2/min;喷洒时间,应掌握混凝土水分蒸发情况,在不见浮水,混凝土表面以手指轻按无指印时即可喷洒;溶液喷洒厚度以2.5m2/kg为宜,厚度要求均匀一致。

3.加入补偿收缩性能的外加剂,配制补偿收缩混凝土

补偿收缩混凝土是用膨胀水泥,或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适量膨胀剂配置而成的一种微膨胀混凝土。

3.1补偿收缩混凝土抗渗原理

补偿收缩混凝土硬化初期,由于水泥水化作用生成的水化物结晶体体积增大而产生膨胀,以常用的硫铝酸钙类膨胀水泥为例,其水化过程中生成柱状或针状的水化硫铝酸钙,又称“钙矾石”,它的固相体积可增大1.22-1.75倍。在钙钒石晶体生长过程中,将水泥石中的孔隙填充,并堵塞、切断连通的毛细孔道,使混凝土内部的总孔隙率变小,抗渗性提高。补偿收缩混凝土以自身适度膨胀抵消收缩裂缝,使抗渗性较普通混凝土提高,减小因开裂导致渗漏的可能性。

补偿收缩混凝土避免或减少开裂的作用,可从应力和应变两方面解释。应力方面: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最低,相当于抗拉强度的7-11%,混凝土的开裂主要是由于内部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所致。在限制条件下,补偿收缩混凝土自身的膨胀,对限制体产生拉应力;与此同时,限制体给混凝土产生压应力,正是这种压应力不同程度地抵消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的拉应力,从而避免或减少混凝土裂缝。应变方面:补偿收缩混凝土主要有膨胀和收缩两种变形,它们在自由、限制两种条件下,结果不同。自由膨胀是“背向变形”,它使混凝土受拉,质点间距加大,可以导致混凝土开裂;自由收缩是“相向变形”,它使混凝土受压,质点间距缩小,不会引起混凝土开裂。限制收缩是背向变形,它可以抵消一部分自由收缩产生的相向变形,使混凝土质点间距增大,内部组织结构拉伸,导致混凝土开裂。

在工程结构中,实际上几乎不存在自由条件下的变形情况,混凝土的变形总是在限制条件下出现。从上述各种变形情况判明:混凝土的收缩是产生裂缝的因素。然而限制条件下的膨胀,却可避免或减少混凝土开裂。因此,补偿收缩混凝土是以改善孔隙结构、降低孔隙率,和减少开裂而获得较高抗渗性的。

3.2常用膨胀剂有

明矾石膨胀剂、硫铝酸钙膨胀剂、氧化钙膨胀剂、氧化钙-硫铝酸钙复合膨胀剂。

3.3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注意事项

(1)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坚固性、稳定性,使模板所有接缝严密,不得漏浆,并宜将模板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先行湿润或保潮,且保持清洁。

(2)严格掌握混凝土配合比,并依据施工现场情况的变化,及时正确调整。

(3)补偿收缩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大,如现场施工温度超过30℃,或混凝土运输、停放时间超过30-40min,應在拌合前采取加大混凝土坍落度的措施;混凝土拌合后,不得加水搅拌。

(4)补偿收缩混凝土无泌水现象,使用于泵送工艺。但应注意早期养护,并采取挡风、遮阳、喷雾等措施,以防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5)若因为客观因素导致停工间歇时间较长,应按规定留置施工缝。

(6)浇筑温度不宜大于35℃;也不宜低于5℃,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

(7)要加强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常温下,浇筑后8-12h,即可覆盖浇水,并应保持湿润养护至少14d。

4.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输送混凝土之前,应先压水洗管,再压送水泥砂浆;夏季高温施工,应注意输送管道的温度,可以设冷水池冷却输送管,覆盖湿草袋子并及时浇水,或包裹隔热材料,以防止坍落度损失过大,影响泵送。按照规范要求留置混凝土基础的测温孔,注水观测,既观测温度变化,又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通过以上措施,既能很好地解决混凝土因水化热而产生的温度变化,减少收缩产生的不利影响结构,又能方便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5.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崛起。随着高层建筑的普及,建筑技术的发展,既有利于结构,又有利于施工的经验会越来越多。因此,关于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取消后浇带的施工方法也会越来趋于完善。

后浇带的设计及施工 篇11

后浇带是建筑施工中为避免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而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后浇带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可用一句话概括, 抗放兼施, 先放后抗。根据设计要求, 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施工缝, 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 经过构件内部收缩, 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 将结构连成整体。

解决沉降差。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 但是高层建筑地基会由于重力因素的影响, 需要进行后浇带施工。即通过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个小部分, 填充混凝土, 从而把多个分开的结构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由于主楼和裙房的差距, 因此要通过计算, 主楼标高和裙房标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预留两者的沉降差, 最终使两者的实际标高相一致。

减小温度收缩影响。浇筑过后的混凝土会发生硬结, 建成的部分同样会因为外部条件发生一定的改变, 受热膨胀, 受冷收缩。这样不可避免的因素会影响到建筑结构产生裂缝。通过后浇带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小温度造成的影响。通常情况下, 在建筑物中流出后浇带后, 混凝土就可以伸缩, 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要注意, 后浇带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月, 在收缩变形完成30%~40%的情况下进行, 同时要注意选择后浇带浇筑时的气候温度。

2 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2.1 新旧混凝土的接缝处理

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后浇带处理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 只用这样才能保证发挥后浇带的作用。新旧混凝土接缝面的处理有多种方式:高压水射法、喷砂法、人工凿毛法、酸侵蚀法。

高压水射法。通过使用高压水枪对新旧混凝土接缝面进行处理, 一方面去除接缝面松动的混凝土块, 另一方面湿润黏合结合面。根据目前的研究显示, 高压水射法处理新旧混凝土接缝面的黏合强度大于人工凿毛法, 是其效果的2倍。采用高压水射法, 不仅接缝面干净整洁而且有良好的湿润效果, 也不会造成人为的新裂缝。对于大面积接缝的处理, 通过采用高压水射法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工作效果也好。但是, 高压水射法费用高且要求有专业的喷水设备, 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喷砂法。将一定速度的砂子通过喷射设备向新旧混凝土接缝面喷射, 砂子的的粒径可以是1.0mm、1.2mm、1.4mm等。

人工凿毛法。相比与高压喷水法人工凿毛法不需要机械化专业设备, 但是需要大量的人力, 通过使用钻头等工具对接缝处凿毛。这种接缝面的处理方法不仅消耗人力同时会造成新的裂缝的出现, 导致周围混凝土的黏合强度大大降低。

酸侵蚀法。通过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接缝面的处理, 可以达到很好的表面粗糙度。但是, 由于酸侵蚀液中含有的某些成分会腐蚀钢筋。所以工程中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法。

2.2 后浇带防护

后浇带浇筑完成后要及时采取临时覆盖保护措施, 在周围设置栏杆以防止其他的施工杂物带入后浇带, 避免后浇带出的钢筋因为人为因素被踩踏弯曲。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 将会造成后期施工的困难, 影响工期。

在基础后浇带的两端设置挡水墙, 防止地下水侵入基础底板混凝土后浇带。防水墙的高度应高于底板, 在墙的两侧应涂抹防水砂浆。同时后浇带的两侧500mm左右用砂浆做出宽50mm, 高50~100mm的防水带, 防止雨水等的流入。

2.3 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

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直接影响到后浇带发挥作用。后浇带混凝土在浇筑时温度要低于两侧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 尽量选择在温度较低 (不低于10℃) 的时间里进行施工。因为混凝土温度过高会造成凝结过快, 会出现早凝或者假凝的现象, 影响施工的进行。而且, 混凝土凝结时过高的浇筑温度会产生温度应力, 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问题。

后浇带完成浇筑后, 要及时浇水养护。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 气温低时采取保温措施, 气温高时采用隔热措施。

2.4 后浇带处的模板支撑体系

模板支撑体系是经过专门设计以保证后浇带的结构安全, 模板支撑体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施工后浇带宜采用钢筋支架快易收口网模板或者铅丝网、也可以采用模板隔断做法。该模板支撑体系在后浇带混凝土达到设计值后才可以拆除, 否则会影响到后浇带的质量, 危及到结构的安全。

2.5 地下室后浇带的防水处理

地下室后浇带的防水处理是后浇带施工的关键。外墙和底板后浇带以及两侧混凝土接缝可以采用设置钢板止水带的方法。钢板止水带厚3mm, 宽300mm, 留150mm在已浇筑的混凝土中, 漏出150mm。在施工后, 外墙后浇带还需要做外防水处理, 墙外预制挡板采用与底板相同的规格和配筋, 防水卷材的两侧要求出预制板各500mm, 在涂上1.2mm聚氨脂防水涂膜, 50mm厚聚苯板保护层。

3 后浇带施工注意事项

3.1 后浇带的设置

根据《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规定, 后浇带的设置间距是30到40米, 一般控制在30米, 同时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一般不少于40天, 可以根据工程特点灵活运用。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 施工单位往往为了经济利益, 通过缩短后浇带间距来释放结构后浇带封闭前的混凝土收缩应力, 达到提前封闭结构的目的。但是施工方如何把握后浇带的间距, 这是施工方要解决的问题。

以55m结构在相同布置、相同温差作用下的温度和收缩应力为基准, 计算工程结构中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混凝土后浇带填充封闭后的收缩应力, 初步拟定具工程结构的后浇带间距, 求出具体工程结构的混凝土后浇带封闭前的混凝土板的收缩应力。最后确定工程结构的后浇带间距。

3.2 后浇带内钢筋的处理

一般情况下, 预留长0.6m到1m, 宽0.8m的后浇带, 根据施工的需要, 确保钢筋位置的准确性。在墙板、单层钢筋的下面设置好垫块, 若采用双层钢筋方式就应设置支架, 在梁和底部钢筋位置设置垫块。视情况而定, 如果上部钢筋的直径足够大, 可以不采取支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要按照一定的施工要求, 做好后浇带的预留工作, 防止建筑施工中的裂缝出现。施工人员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通过合理施工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建筑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25) :237.

[2]杜述德.建筑后浇带的功能作用及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 2014, (20) :78-79.

上一篇:电力高压试验变压器下一篇:绿色居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