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资料

2024-10-09

闪电资料(共7篇)

闪电资料 篇1

近些年社会各行各业遭受雷电影响不同程度的加大, 气象部门利用雷电相关监测仪器记录雷电发生信息量不断地积累, 科学合理地分析和运用, 加快对雷电的研究, 找到相关规律, 提出科学合理防范措施, 为防雷减灾贡献一份力量。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 闪电定位监测系统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起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已经于2002年启动, 并于2003年底在气象部门建设拥有90个闪电探测子站的全国闪电监测网。根据《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中提出的“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全新理念, 通过拓展气象服务领域, 寻找气象经济增长点, 贯彻落实“大气象、大服务、大宣传”精神, 开展面向公共用户与专业用户的雷电预警预报专业服务, 既是促进和保持气象事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需要, 更能够增强防雷减灾能力, 发挥气象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技术支撑和经济保障作用。

Orville等对美国1995—1997年云地闪资料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闪电总数、正闪电百分率、地闪密度的地理分布特征[1];冯民学等利用江苏省46年来13个地面观测站的雷暴日资料、4年的电力部门闪电定位资料以及2年的气象部门闪电定位资料, 分析研究了江苏省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2]。冯桂力等利用1998—2000年山东地区雷电探测网获取的云对地闪电资料, 研究了山东地区闪电时空分布特征, 指出了闪电分布与地形和下垫面性质有关[3]。辽宁地区具有完善的雷电定位监测网, 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但这些资料目前针对辽宁地区应用研究工作还较少, 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探测资料进行客观的雷电规律研究是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对闪电相关分布规律的研究, 可以为以后的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提供技术支持, 对于切实防范雷电灾害有较大的社会效益, 对于许多重点需求的用户来说则可以通过用户定位分析周围闪电分布规律和雷电高发时间段, 让用户合理安排生产时间, 避免雷电高发时段进行生产作业, 保证免受雷击的影响和危害, 从而保证生产顺利进行[4]。

1 资料选择及处理

辽宁省气象部门在覆盖全省的雷电监测网的基础上积累了多年海量的雷电历史监测数据, 本文选取了2006—2011年全省的闪电定位日志文本资料进行资料分析。本次选取的闪电资料所记录的闪电信息包含闪电的时间、经纬度、强度等信息, 缺少闪电所属地信息, 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取闪电所属区市[4,5], 便于对辽宁省各个区市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闪电定位资料应用分析, 针对辽宁地区各个地市的闪电次数分布、月变化规律、逐时变化规律和雷电流分布规律具体分析, 提取闪电定位日志的闪电发生时间、地理坐标、强度[6]和所属地信息, 建立辽宁地区闪电数据库来保存闪电信息。数据库对应的闪电表结构如表1所示。

2 辽宁地区闪电定位资料分析

2.1 闪电基本特征

针对2006—2011年辽宁地区闪电定位资料分析, 共有闪电662 885次, 其中正闪39 500次, 平均强度31.16 k A, 占总闪电次数的6%;负闪623 385次, 占总闪电次数的94%, 负闪占了大多数, 平均强度-22.62 k A, 这也解释了闪电的电荷分布情况, 较多的负电荷在云端底部, 更容易产生负电荷对大地放电。

2.2 闪电月际分布

作为大气中脉冲式的放电现象, 闪电的发生与大气的中强烈对流活动密切相关。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 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地形、地貌较为复杂, 省内各地气候不尽相同, 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每年6—8月作为辽宁地区汛期的主要参照时间, 大气对流运动强烈, 体现在闪电频次月分布特征明显。由图1可见, 分析辽宁地区闪电月均分布情况, 闪电频次分布明显呈现单峰值分布, 6月次数最多, 占30.82%, 其次是7月和8月, 分别占25.27%和18.60%, 这3个月的闪电次数占全年的74.69%。3—5月占14.31%。冬季闪电频次非常少, 这与冬季晴天多、降雨量少、天气干冷的气候特点有关。

闪电强度随着月份不同而有所变化, 具体针对每个月平均强度来分析, 全年闪电平均负闪强度在-20 k A左右, 平均正闪强度在30 k A左右, 平均闪电强度变化不明显。从每个月的最大闪电强度来分析, 4—8月最大闪电强度在250 k A以上, 9—11月最大闪电强度在200 k A以上, 12月至翌年2月最大闪电强度在100 k A以下, 这与闪电月分布规律基本一致。

2.3 闪电时段分布

由于闪电分布季节规律特征明显, 针对辽宁地区闪电按照春夏秋冬四季进行分析。由图2可见, 春季闪电主要集中在夜间发生, 比较集中的时段是20:00—23:00;夏季闪电主要集中在后半夜和早上, 秋季则在13:00—20:00时间段内发生闪电比较多, 冬季闪电规律不是很明显。结合全年的时间来看, 夜间发生闪电的概率比白天大, 18:00—23:00、3:00—5:00等2个时间发生的闪电次数最大、概率最大。在日常施工过程中, 闪电易发时段要特别注意防范, 降低雷电引起的危害。

闪电强度随着时间分布变化分析得出, 具体针对每个时间段内平均强度进行分析, 一天24 h的闪电平均负闪强度在-22 k A左右, 平均正闪强度在30 k A左右, 平均闪电强度变化不明显。从最大闪电强度来分析, 每个时段内的闪电最大强度集中在200 k A以上且变化成锯齿状, 规律不明显。

2.4 闪电空间分布

闪电活动时空分布关系比较密切, 正如天气系统地域相关性一样, 受地域影响较大。辽宁地区闪电时空分布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和黄海区域, 这与半大陆半海洋性气候对辽宁地区的影响有关。辽宁地形组成为东、中、南分别为山地丘陵、辽河平原、山地丘陵, 基本各占1/3。由图3可见, 各个地区受不同的气候影响, 导致雷电分布相对不一, 但总体趋势是沿海大于内陆。基于闪电数据库查询提取辽宁各个县区的平均闪电次数,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空间连接功能提取各个县区对应的闪电次数, 然后对次数分区间段进行渲染, 得出各个县区的闪电级别分布情况。由图3可见, 整个辽宁地区年均闪电次数分布情况东南沿海和环渤海地区闪电发生次数明显多于内陆地区。

为了验证上述结论, 利用Arcmap软件加载辽宁地区面图层, 对辽宁地区进行格网化分析, 同时加载辽宁地区年均闪电资料分析验证, 统计5 km×5 km格网内的辽宁地区年均闪电密度空间分布情况 (闪电密度等于一个区域发生的闪电总次数除以区域的面积和统计闪电的年份) 。由图4可见, 闪电密度分布比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区域, 同时阜新市闪电密度较大, 这与阜新本地某年闪电发生次数较多有关。基于GIS空间分析来统计辽宁地区闪电强度分布, 由辽宁地区闪电数据库分析辽宁地区闪电强度, 平均闪电强度23.05 k A, 正闪最大电流为288.67 k A, 负闪最大电流为-314.71 k A。由表2可知, 闪电在30 k A以下的占了总闪电次数的79.33%, 50 k A以下占了总闪电次数的95.90%。然后利用Arcmap加载辽宁地区面图层对辽宁地区各个地市的闪电平均强度予以加载, 利用克里金插值[6]对整个辽宁地区空间分析 (图5) 。插值结果显示, 辽宁地区平均闪电强度和实际情况一直分布在20~30 k A之间。辽西地区和辽东地区的闪电强度分布总体上大于沿海地区的闪电平均强度。

3 结语

通过分析可知, 辽宁地区沿海地区闪电发生次数大于内陆地区, 东南地区大于西北地区。总闪电发生比例中, 正闪发生概率占6%左右, 负闪发生概率占94%左右。辽宁地区闪电集中高发月份集中在6—8月, 闪电发生频次按照季节特征分布, 闪电最大强度的出现和闪电季节特征分布相同;集中高发时段主要集中在夜间。各个地区雷电流强度以20~50 k A为主, 平均闪电强度23 k A左右。50 k A以下的闪电占95.9%。正闪的平均强度大于负闪平均强度, 内陆地区强度平均值大于沿海地区, 同时在指导施工安装浪涌保护器时应予以参考电流参数。

摘要:利用辽宁省闪电定位系统的日志文本资料, 结合GIS空间分析提取闪电数据的发生区域, 利用数据库组合查询方式对雷电活动相关规律加以研究和分析, 结合GIS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对辽宁地区闪电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加以处理, 为辽宁地区雷电的相关监测、预警预报提供合理的依据和支持。

关键词:雷电,GIS,闪电定位资料,应用,辽宁地区

参考文献

[1]许小峰, 郭虎, 廖晓农, 等.国外雷电监测和预报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

[2]冯民学, 焦雪, 韦海容, 等.江苏身雷电分布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 2009, 29 (2) :246-251.

[3]冯桂力, 陈文选, 刘诗军, 等.山东地区闪电的特征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 2002, 13 (3) :347-355.

[4]庞古乾.GIS在雷电业务系统中的应用[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9.

[5]孟青, 葛润生, 朱小燕.SAFIR闪电监测和预警系统[J].气象科技, 2002, 30 (3) :135-138.

[6]黄嘉佑.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4.

揭秘球形闪电 篇2

球形闪电出现在夏季的雷雨天,它一般可持续几秒钟乃至几分钟的时间,大小在高尔夫球和足球之间,亮度相当于100瓦的灯泡,颜色有白、绿、黄、橙之分,常常在近地低空随气流的起伏而飘飞。

新西兰的这两位科学家说,他们的新理论,对球形闪电的各种怪异特征都可以解释清楚。他们认为,球形闪电主要是由微型含硅颗粒组成的网络球体燃烧形成的。

据他们的分析,是因为雷雨天我们常常看到的那种叉形闪电,击中土壤以后,土壤中的矿物质会转换成微型纯硅和硅化合物颗粒。这些大小不足0.1微米的微型颗粒,会在闪电的能量作用下,从土壤中蒸发进入大气,这一过程似乎像个吸烟者吐出的烟圈一样。进入大气的硅颗粒,会自动连接成链,然后组成球形细丝网随气流飘动。这种球形细丝网中的颗粒,都具有很高的活性,能在特定的条件下慢慢燃烧,同时释放出光和热,形成球形闪电。

这两位科学家还认为,球形闪电之所以能穿越建筑的门窗,是因为建筑的门窗一般都有缝隙。含硅颗粒组成的球形细丝网极具弹性,只要空气能通过的地方,球形细丝网也能通过。也就是说,如果空气能穿过门窗,进入室内,那么球形细丝网也能过去,登堂入室后,它能迅速地恢复球状。

闪电资料 篇3

关键词:闪电定位资料,雷达生产,雷电危害,防护措施

前言

雷电, 已被联合国国际减灾委员会确定为对人类造成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并被联合国确定为电子化时代的一大公害。雷电对精密仪器生产活动的危害越来越大。航空雷达属于精密仪器, 其生产过程需要的电磁环境较为严格。雷电所产生的磁场、电场对雷达的生产活动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山东省闪电定位资料体现的针对性、区域性、时效性对于航空雷达的生产活动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1 山东省闪电定位系统简介

山东省闪电定位系统主要由13个闪电定位仪 (分别布设在章丘、龙口、荣成、即墨、日照、东明、东平、沾化、夏津、鱼台、蒙阴、郯城和昌邑) , 一个中心数据处理系统和图形显示终端构成, 采用磁定向时差综合法进行闪电定位, 各个定位仪将接收到的闪电信息和GPS时间信息, 通过业务通信网络传送到中心站计算机, 通过中心数据系统的计算处理, 得到闪击的时间、位置、极性、强度等参数。该系统时钟同步精度可达到0.1μs, 山东省内大部分地区闪电探测效率理论值为95%, 定位精度可达到300m。

2 项目所在地闪电定位资料的抽取

利用GPS定位系统取得中航工业集团某雷达生产厂房 (以下简称厂房) 的经纬度值 (考虑到保密原则, 此处不予公布经纬度值) , 对经纬度值进行处理, 利用专业工具抽取其所在区域 (5km范围内) 地闪活动6年 (2006.07~2012.07) 的地闪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

3 闪电资料分析

对以厂房所在区域雷电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该区域发生地闪4838次, 其中负地闪4810次, 正地闪28次。

3.1 雷电活动月变化规律

以厂房所在区域3、4月份有微量雷电活动, 5月份开始增强, 6月份雷电活动明显加强, 8月份雷电活动最为强烈, 进入9月份, 雷电活动迅速减弱, 10月份仍有微量雷电活动, 而11月份至次年2月份基本没有地闪发生。

夏季 (6、7、8月) 为雷暴活动的高发期, 闪电次数约占全年总数的87.54%, 仅8月份发生的闪电次数就占全年的45.93%, 春季 (3、4、5月) 和秋季 (9、10、11月) 雷暴活动较少, 分别占全年的11.14%和1.2%, 冬季 (12、1、2月) 基本没有雷暴天气。如图1所示。

3.2 雷电活动日变化规律

以厂房所在区域闪电活动表现为4个高峰期, 分别为02时前后、07时前后、18时前后和20时前后, 对应的分别有8.81%、9.2%、15.09%和9.9%的地闪发生在这四个时段;其余时段地闪活动相对较为平均, 约在2%~6%之间;08时~15时地闪活动相对较少, 如图2所示。

3.3 雷电流强度分布

厂房所在区域雷电流强度主要集中在0~25kA, 约占地闪总数的97.32%。其中雷电流强度在5KA~10kA的地闪占地闪总数的比例最大, 为34.60%, 其次为10KA~15kA的地闪, 所占比例为33.59%。最大闪电强度出现在2012年7月15日09:28, 电流强度达到81.653kA。

3.4 雷电过程分布

典型闪电过程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

(1) 雷暴持续时间长。

(2) 雷击点密度大。

(3) 雷云移动轨迹中心点经过厂房所在区域。

通过对2006年至2012年期间32次典型闪电过程分析, 厂房所在区域闪电由西南方向进入所占比例最高, 达41.1%, 由正西进入的闪电过程占18.98%, 西北方向进入的为10.3%, 由正南进入的约占8%, 由东南方向进入的为9.62%, 由东北和正北进入的闪电过程均为5%左右, 由正东方向进入的约占2%。

4 雷电对生产活动的影响及建议

在分析了厂房5Km范围内闪电定位资料的基础上,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 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4.1 工作时间的建议

依据第3.1及3.2节的分析, 5、6、7、8四个月份的02时前后、07时前后、18时前后和20时前后出现闪电的几率远远大于其他月份时间段, 因此, 再上述时间段内, 闪电所产生的电磁脉冲强度大且频繁, 对高精密仪器的生产测试影响较大, 容易使高精密仪器的电圈等产生感应电流, 影响甚至击毁高精度仪器设备。

建议在航空雷达的生产过程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尤其是5、6、7、8四个月份的02时前后、07时前后、18时前后和20时前后, 当有雷暴天气时, 应在上述时间段内停止某些高精度仪器的生产及测试活动, 以防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对精密仪器产生较大的影响, 且应该在上述时间段内停止工作人员的户外活动, 以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4.2 防护措施的建议

4.2.1直击雷防护

雷云的移动规律主要与当地的地理位置及地面建筑有关。由第3.4节可看出, 雷云的移动来向主要集中在西及西南方向, 因此建议该航空雷达厂房的直击雷防护措施优先采用避雷网格进行防护, 同时也可采用接闪杆进行防护, 接闪杆应优先安装在建筑物的西侧

4.2.2跨步电压防护

当雷电流通过避雷针泄入大地时, 由于大地存在一定的电阻 (大小取决于土壤电阻率) , 在雷电流入地点附近的区域将形成电压降的分布。在这个电压分布的影响下, 地面上任何两点之间都将出现电压, 如果一个人的两只脚分别踩在两个分开的点上, 两只脚之间的电压称为跨步电压, 工程上一般以0.8m作为步距。计算跨步电压公式为:

式中:ΔU-跨步电压 (kV) ;

ρ-土壤电阻率 (Ω·m) ;

i-雷电流幅值 (kA) ;

s-跨步步距 (m) ;

d-雷击点与靠近雷击点的脚的距离 (m) 。

经现场勘查, 该区域土壤电阻率ρ=36.6Ω·m。如图3所示, 厂房所在区域雷电流强度主要集中在0~25kA, 约占地闪总数的97.32%, 故选取雷电流幅值i=25kA, 两脚之间的距离s=0.8m。产生的跨步电压值见表1。

由此可见, 随着与避雷针、引下线间距离的增大, 跨步电压迅速减小。因此, 在室外时, 为减小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的危害, 在雷雨天应远离避雷针及引下线, 至少离开55m。室内地面采用水泥等高电阻率硬化设施, 不存在跨步电压的危害。

5 结语

综上所述, 厂房区域内复杂的雷电活动对生产活动及人员安全将产生巨大的危害, 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可减少其危害。本次闪电定位资料的分析仅针对该航空雷达生产厂房, 但对相类似的高精度仪器生产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林维勇.建筑物防雷安全距离计算方法研究[A]

银黑色的闪电 篇4

纵观11年的F1职业生涯,米卡·保利·哈基宁为我们的精神之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61场跌宕起伏的大奖赛诞生了赛车界的一座高峰(2个世界冠军头衔,20个分站胜利,26个杆位,25个最快圈速)。还有关于97年赫雷兹的首胜,98-99背靠背世界冠军,令人百感交集的瞬间,战胜舒马赫的灵感等说不完的话题。

地狱到巅峰

很多时候灾难的来临也只是虚张声势。哈基宁在1995年澳大利亚大奖赛周五练习赛所受的伤非常严重,但他并未因此留下永久幽的脑损伤。他的恢复也很顺利。如今,你已经很难将眼前这个精力充沛的身影,和当时在阿德莱德被人从一辆与护栏严重相撞的迈凯轮MP4/10B中拖出的那个流着血,难有生命迹象的人联想到一起。

回想起那次事故,在那之前哈基宁还未在F1领域里获得任何成功,而且18个月前两位车手(罗兰德·拉岑伯格和阿亚顿·塞纳)在赛道上丧命。而另一位车手卡尔·温灵格也因为赛这事故头部受重伤而结束了个人最好的一段职业生涯。哈錾宁吞起来即将步上前者的后尘:能活着就不错了,别奢望能重回赛道再创佳绩了,是吧?

这么想你就错了。尽管左眼仍留有异常,且因为耳中的碎骨作崇使他尚未找回最佳的平衡感,然而哈基宁很快就重返赛道,于1996赛季开赛前1个月在保罗‘里卡德赛道做出了惊人的圈速。年终的队内排位赛比拼,哈基宁以12比4战胜队友。

哈基宁的身体看起来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但留在心里的创伤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抚平的。哈基宁相信,这段经历一直影响着自己之后的职业生涯。而过去的15年里,他说每天都会回想起那次让自己心有余悸的事故。

“显然,是这样的。”他说道,“这在我心中留下了阴影。但现在我要说它就是我职业生涯的一部分,就是赛车运动的一部分。因为你没有办法规避这次事故。”(事后经过调查,认为可能是因为赛道上的瓦砾使得哈基宁的赛车突然爆胎,在时速130英里的状态下失去控制。)

全力

当2000赛季只剩下最后3场比赛时,哈基宁在积分榜上领先舒马赫2分,但稳定性问题毁了他的总冠军帽子戏法“赛车故障让我们损失了很多分数,这让人感到挫败。”

正如哈基宁用他带有口音却流利而富有节奏感的英语所说,这对他而言显然是个难以言说的话题。虽然米卡并不忌讳,但看得出他在努力地堆砌语言:“这么说吧:我是个乐观的人,所以我想如果不是这次事故或者自己无法成为两届世界冠军。也许它帮助我领悟了很多东西,让我变得更加成熟,使我能够用更为轻松的心态看待一切,所以我认为这对我而言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

在之后缓慢康复的几个月里,哈基宁得到了来自迈凯轮车队如父亲般的保护和关怀。领队罗恩·丹尼斯的身上更是闪耀着父爱般的光辉,事故发生后他就置身阿德莱德皇家医院,在哈基宁的床边守夜直到米卡恢复知觉。罗恩的妻子Lisa,也在米卡醒来时紧握着他的手。

丹尼斯曾经说过,正是米卡的这次事故及事后恢复的这段岁月帮助他们的心灵互相贴近,比他与其他任何车手的联系都更为紧密。米卡也承认,自己与迈凯轮无间的合作关系是他们共同获得1998和1999年总冠军的基石。“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与罗恩的第一次顷谈——只有我们两个人,互相面对着彼此。他问我:‘米卡,你觉得你自己是最好的吗?你认为自己能否获得胜利?’当时我看着他的眼睛说:‘当然,我就是最好的。’这创造了一段梦幻般的合作关系,即使在这商业气息浓重的F1圈子里,我们依然深知彼此是一体的。”

“我记得当我进入F1时,我认为自己是最出色的车手。但第一场比赛我的排位赛成绩仅列第13位,落后杆位的阿亚顿4秒之多。那一刻我意识到:哦……看来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做出这种成绩的不只我一个,你必须拥有一辆快车才有获胜的希望。很高兴看到莲花回归了,但无疑他们需要付出很多艰辛。

一切都不作数

曾经哈基宁距离回归Fl仅一步之遥,而他在2005至07赛季为悔赛德斯征战DTM也是为了一解心头之痒。但如今他面对这个话题却显得有些讳莫如深:“呃……对此我真的不能说得太多。实话跟你说吧,过去我确实对一些¨车队产生过兴趣,他们也或多或少对我表示了欢迎。但要回答你的问题‘是否一度接近回归?’……哈哈,在签字之前一切都不作数。”

最终哈基宁的n职业生涯未能开启后迈凯轮篇章。直到2001年底退役之前,他曾在莲花车队效力2年,为迈凯轮效力9年,获得了两个世界冠军头衔。不过这也让他得以维系与迈凯轮的关系,当他光临大奖赛现场时,我们一定能够在迈凯轮的车房里找到他。或许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但对于一个出了名的粘液质性格的人,不是只有胜利的香槟能够让他流露出真情实感。1999年蒙扎大奖赛哈基宁在赛道边流下的眼泪让人记忆犹新。当时他在领先的位置上冲出赛道退赛,对他而言这是一段苦涩的记忆。十年过去了,谈到那场比赛究竟发什么,为何库特哈德要让车,米卡的话匣子变得机警起来。“好吧,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成笑话来说。但当时存在着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我们——我希望我没有说错什么——大卫和我达成过共识:谁能领先第一弯将能够冲击胜利。你知道的,当时我们的优势很大。我错进了站,当然这都怪我(哈基宁搞错了指挥台台的指令进站,这让队友席押哈德得以领先)

米卡一下子沉默了,但随即又大笑起来:“这里你可以写‘米卡突然消失了’。当然,我是最后的胜利者,而我们只是做了身处这个位置所应该做的事,因为车队的工作是如此梦幻。所以这是一个君子协定。”

“对大卫而言他的处境也不好过,所以我要说我们在巴林共进晚餐了,当然是我付的帐。”

闪电资料 篇5

1 制氧厂振动探头、PLC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

马钢制氧厂氮压机房设备是由美国提供, 其中的振动探头是设备的传感器, 当传感器检测到设备电压发生波动时, 会出现振动跳车现象, 该设备通过PLC (可编程控制器———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无线装置发往控制主机, 发出警告 (图1) 。马钢制氧厂采用的是3300 XL 8mm本特利振动探头 (电涡流传感器系统) , 该设备由探头、延伸电缆和前置器组成, 振动探头设备是通过-24Vdc电源供电, 10KΩ负载。无安全栅时要求17.5Vdc至-26Vdc, 电流最大为12m A, 有安全栅时要求-23Vdc至-26Vdc, 当在高于-23.5Vdc电压下工作时, 将导致线性范围减小。供电电压每变化1伏时, 输出电压变化2m V, 输出阻抗50Ω, 工作频率0-1MHZ。PLC额定冲击耐压为24V。

2 雷灾事故的调查与分析

2.1 运用GPS测量雷灾发生的地点:

采用手持式GPS测量仪, 测得马钢制氧厂氮压机房 (遭雷击PLC) 的经纬度为118.471°E、31.686°N。

2.2 雷灾事故发生的时间:

从马钢制氧厂实时监控 (振动探头) 显示器中看出 (图2) , 共发生四起雷灾事故, 其时间分别为:2012年8月19日19:57分、2012年8月21日16:08分、2012年8月28日15:21分、2012年9月9日1:41分。

2.3 闪电资料查询:

通过对中国防雷网查询, 得知2012年8月19日至9月9日, 马钢公司所在位置4次闪电定位图和闪电定位资料 (图3) 。在2012年8月19日20时天气图上, 马鞍山处于高空槽前, 西南暖湿气流活跃, 对流云团旺盛, 出现了强雷暴天气。

2.4 在GIS地理信息图上, 标注闪击点与氮压机房的位置 (图4) 。

利用Arc GIS软件, 计算雷闪点距离:2012年8月19日19:57, 雷闪点位于31.699°N、118.481°E, 雷电流强度-27.738KA, 氮压机房距离雷闪点1725.3米。2012年8月21日16:08, 该时段雷闪点为6个, 最近的一个雷闪点位于31.723°N、118.53°E, 雷电流强度-21.908KA, 氮压机房距离雷闪点约6871.3米。2012年8月28日15:21, 雷闪点位于31.717°N、118.491°E, 雷电流强度-29442KA, 氮压机房距离雷闪点约3925.5米。2012年9月9日1时41分, 该时段雷闪点位于118.469°E、31.696°N, 雷电流强度-97773KA, 氮压机房距离雷闪点1124.9米 (见表1) 。

2.5 闪电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对PLA等设备的影响

标准的雷电波形为1.2/50us, 其中波头时间T1=1.2us;半波峰值时间 (波尾时间) T2=50us, 通常雷电流波的前沿一般为2.5us, 对于10m×10m的机房来说, 通过以上公式计算, 得出闪电感应电压数值 (见表1) 。

2.6 结论

2.6.1 四次雷灾事故为非直击雷危害, 距最近的雷闪点约1125米, 雷电流强度为-97.773KA。

2.6.2 磁场强度H最大为13.8 (A/m) (2012年9月9日) , 均小于800 (A/m) , 所以磁场对于氮压机房设备影响可以忽略。

2.6.3 静电感应电压对于氮压机房设备影响可以忽略, 因为信号屏蔽电缆一端接地, 虽不能屏蔽电磁场, 但对静电感应有作用。

2.6.4 四次雷灾事故主要是闪电感应电压造成。

由于信号屏蔽电缆为一端接地, 不能屏蔽电磁场, 从计算的结果上看:4次信号线上出现的闪电感应超过25V的电压 (PLC等设备的绝缘耐受雷电冲击电压的能力为24V) 故被雷击坏。此时的传感器 (振动探头) 输出电压变化超过50m V (振动探头变化达24×2=48m V时, 会出现线性下降) , 于是就出现上述四次振动跳车现象。

3 防雷整改

3.1 防直击雷整改:由于氮压机房房顶无防直击雷装置, 根据氮压机房的重要性和发生雷灾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 应按二类防雷标准进行防护、整改。

3.2 防闪电感应整改:

由于信号线路采用是屏蔽电缆, 只有一端接地, 只能防闪电的静电感应, 但不能防闪电的电磁感应, 故二端都需要接地。

3.3 防闪电电涌侵入整改:

由于电源和信号线路无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 故在设备的配电系统中, 设置3级保护。在4个振动探头的电缆终端 (前置器) , 安装4个信号SPD。在氮压机房的室外设置水平均压环 (30×3热镀锌扁钢) , 每隔5米设置2.5米的垂直接地极, 将进入氮压机房的所有金属管道、金属构件、金属门窗、金属桥架均与均压环就近连接, 接地电阻小于1Ω。

3.4 等电位连接整改:在氮压机房内设置M型5m×5m (30×3热镀锌扁钢) 的水平均压环, 所有电气设备就近连接。

3.5 屏蔽整改:所有的电源和信号线路均采取屏蔽措施, 采用1 0×5×1.2热镀锌金属桥架, 首尾接地, 中间用4mm2的铜芯线跨接。

3.6 电源配电制式整改:将配电柜供电TN制式, 改造成TN-S制式。

4 整改效果

通过整改后, 马钢制氧厂设备运行稳定, 至今未发生雷灾事故。

5结论

在雷灾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 利用闪电定位实测资料, 采用GPS定位, 在GIS信息图上, 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出雷闪点与受损设备之间的直线距离, 通过计算受损设备的磁场强度和闪电感应电压, 从中分析导致雷灾事故的原因, 提出防雷技术方案。通过实践检验, 闪电定位实测资料能很好地运用在雷灾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 使雷电防护效果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闪电资料 篇6

前不久, 东莞扫黄事件可以说是沸沸扬扬, 一度成为抢人眼球的爆炸新闻。但很快这个新闻就销声匿迹了, 没有人再去过多讨论东莞小姐们的生活, 也就是说作为新闻她们淡出了民众的视野, 但是作为人, 她们被遭到了忽略。作者余一鸣是最早迅速将东莞小姐作为主人公之一来进行文学创作的, 他不仅是一位长着敏感触角的作家, 更是具有大情怀的作家。

如果说媒体的高度发达和快速传播造成了信息的泛滥, 这在相当程度上钝化了我们的感觉, 因为毕竟新闻是对事件的记录和再现, 感染力和文学不可同日而语。本雅明曾对文学和新闻在题材的规定性、写作方式、阅读效果等方面进行过区分。他认为文学就内涵而言, 其容量要大于新闻。假如新闻是一杯水, 那么文学的水一定会从杯沿溢出来。新闻是可以即时消耗的, 文学则不会被阅读所穷尽。换句话说, 新闻在文学的书写中获得了一种“生长性”。这种“生长性”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自我成长, 而是一种复杂的态势。它不仅指作品自身的蓬勃生机, 而且还指它介入社会的有效性。

《闪电》是属于具有茁壮生长态势的文学作品, 但作者叙事的开始却是低调而传统的。小说从和生满师那天开始讲起, 他认真地等待着师傅最重要的一手, 没想到师傅的叮嘱竟然是不能用刀挑客人的脚筋。貌似玩笑, 却是微言大义。和生在高扬州店里干了五年, 春花的到来打乱了他的计划, 因为他着迷于春花的美脚。然而, 春花却是南边扫黄逃散的败兵。宽容的和生认下了她。表面上看, 春花有解脱或超越的契机, 但因受到强大欲望和惯性的支配, 依然故我, 选择了当王总短暂的情人, 然后用捷径得来的财富与和生在老家过上了貌似滋润的幸福生活。其实这一切和生是心知肚明的, 因为“闪电”的到来告知了他一切。“闪电”是广告牌中女人的代号, 也是王总的情人。她选择死亡, 是因为她无法接受王总和春花在一起。和生、春花、闪电不同的选择映照出了他们的灵魂所在。作者在文本叙事上没有离开日常生活本身, 字字句句落在实处, 见闻之常。但对作品而言, 一种超越性的力量却弥漫于字里行间, 发人深省。“闪电”以死亡来证明她的自尊和高贵, 然而却被观者误认为是没有肚量的女人;春花以撤出的方式完成了她规划中的生活, 变成了神气的老板娘;和生以忍受的态度向春花妥协, 学会了应酬, 可却得了闪电恐惧症。

“闪电”是小说的核心意象。它既是广告牌上模特美女的绰号, 也是当下流行语中“瘦成一道闪电”的审美标准。可最终闪电指向的是照彻世界和灵魂的象征和隐喻。“闪电”来到高足店, 和生应该替客人拖鞋袜, 但作者忽然笔势一宕, 闪电要求自己来, 细细回味, 则是锦绣传彩之笔。正因如此, 才能明白“闪电”对人的尊严的追求。在传统文学中, 不管是日月所照, 还是风雨所至, 皆充满了情致。尤其是月亮已经成了一个被赋予无数情感意义的典故, 但闪电作为意象更是暗藏力量, 是小说中秘密的容器。作者在写作中的情感控制以及种种复杂情感的呈现方式非常得体而有分寸, 如果说其作品《不二》是一场暴风雨的疼痛, 如同东牛在疯狂和痛苦中砌了一夜的墙, 那么《闪电》就是僧庐下听雨式的凄凉, 暴风雨的击打有急有缓, 但雨后的平静却酝酿着诸多不安, “鲸鱼的妩媚”就此闪现。

日产“闪电侠” 篇7

在纷繁喧闹的都市中,拥挤不堪的交通环境让人担忧,日产最新一代PIVO 3概念车型正是为应对这种局面而设计的。它不仅仅是零排放汽车的代表与先进科技的体现,更是对城市交通方式的全新定义。

不要以为只有高档服务场所才有代客泊车服务,PIVO 3配备了智能代客泊车系统(AVP)。驾驶者不再需要寻找停车位、亲自停车和记住自己的车位,PIVO 3可以在配有特殊装置的停车场进行自动泊车。在驾驶者前往购物或处理其他事情时,PIVO 3可以自行充电,或向电网出售剩余电力,之后,驾驶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呼唤PIVO 3,使其来到身边。

日产 PIVO 3设计异常紧凑,车身仅3米长,驾驶员的身边可以左右各坐一名乘客。车身布局紧凑,轮距很短,这种设计使得车辆转弯半径极小,同时不存在转弯距离差。当驾驶员一不小心驶入狭窄胡同时也不须担心,PIVO 3灵活的操控性可以帮助驾驶者不需要倒车,便可在4米宽度内实现U型转弯,也就是说PIVO 3借助最少2米的转弯半径,可以随时实现掉头行驶。

与前几代概念车型相同,日产 PIVO 3采用电力驱动和线束控制技术,实现了更为自由的功能布局,减小并取消了很多机械部件。同时,与PIVO 2相同,PIVO 3轮毂电机(IWM)使得车轮移动更为自如,并在底盘上创造了更大空间。

未来跑车的模样想必在汽车迷心中各有千秋,但是未来的零排放跑车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什么样的未来跑车能够做到既环保又动力十足呢? 也许日产 ESFLOW能给你答案。

日产 ESFLOW车身的颜色设计灵感来自冰川,周身呈现高度反光并带有一种幽蓝的神秘色彩。明快、简练的车身线条不仅突出了跑车的特性,更加展现出电动汽车的特质,从它身上,我们已然看到未来电动跑车的影子。

日产 ESFLOW不是一款由内燃机汽车改造而成的电动汽车,而是自始至终一直作为零排放车型设计的纯电动跑车。ESFLOW带有两个电机并采用后轮驱动模式,两个电机分别独立控制左右车轮,以实现最佳扭矩,从而确保卓越的稳定性和操控性以及高效率的能源再生。

跑车爱好者们似乎都对纯电动跑车的动力持有怀疑态度,然而ESFLOW的电机可以瞬间输出强大扭矩,0到100公里的加速时间不到5秒。它还采用了层叠式锂离子电池,其电池组安置在前、后轮的悬挂上。这使得车身质量更加集中,车身重心以及旋转点更加接近驾驶员臀部位置。这些安置巧妙的电池组在一次充电后,可以驱动车辆行驶超过240公里的时速。

上一篇:电流直接控制下一篇:高校商业贿赂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