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论文

2024-05-15

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论文(精选12篇)

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论文 篇1

由于建筑起重机械的广泛应用, 起重机械设备事故也呈现高发状态, 有效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是现阶段建筑行业必须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1 严格建筑起重机械手续的办理

(1) 程序:产权备案—安装告知—安装—法定检验—验收—使用—登记—合法使用过程—拆卸告知—拆卸

(2) 新的或未办理产权备案证的建筑起重机械, 必须先办理产权备案证, 此资料在办理安装告知时必须提交。

(3) 安装单位应在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前2个工作日办理安装告知, 办理安装告知后, 建筑起重机械即可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

(4) 起重机械安装完毕, 尽快到质量、安全监督站办理法定检测检验手续。

(5) 使用单位 (项目部) 应当自建筑起重机械安装验收合格之日起30日内, 向建设主管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办理完使用登记, 机械即进入合法的使用周期。但要注意检验周期, 绝不能超期。

(6) 准备拆卸的前两个工作日, 拆卸单位应当将拆卸告知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即可进行拆卸工作。

2 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法定检验与检测

(1) 列入《特种设备目录》的建筑起重机械在建筑工地常用的塔式起重机 (塔吊) 、施工升降机, 外用施工电梯及其它起重机械等,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 必须经法定检验工作机构 (质监站、安监站) 检测 (检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

(2) 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定期检验周期届满前1个月, 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建筑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周期见表1。

(3) 推广使用和限用、禁用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推广应用的建筑机械有三类:1) SC、SS型施工升降机 (含井字架、龙门架物料提升机) ;2) 群塔作业防止碰撞防护技术;3) 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限制使用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有两类。见表2。

超过年限的塔式起重机和施工升降机, 由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合格, 并应每半年进行一次法定检验。

3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87号文件《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中, 关于建筑起重机械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有三项:1) 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 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 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2) 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3) 起重机械设备自身的安装、拆卸。

《办法》中关于建筑起重机械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有三项:1) 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 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2) 起重量300 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3) 高度200 m及以上内爬起重设备的拆除工程。以上超过一定规模的建筑起重设备根据《办法》要求必须先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并由施工单位 (项目部或公司) 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对该方案组织论证;实行施工总承包的, 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专家论证会应当有下列人员组成:从专家库中抽调的专家成员;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相关人员;施工单位分管机械设备的负责人、分管安全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参与专项方案编制人员、项目机械设备管理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勘查、设计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专家组应当由5名及以上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家组成。

4 非常规起重设备

非常规起重机械设备是指未列入《特种设备目录》内的设备, 以及没有国家或行业制造标准的各类设备, 如竖井提升设备、挂蓝、台车等, 一般选用标准配件, 如卷扬机、电动吊葫芦、钢丝绳、吊钩、安全保护装置、操纵系统等;一般自行设计的部分为钢结构架体。

(1) 设计计算书由有设备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 由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

(2) 设计计算书、安装方案、使用方案经专家组论证, 由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审核。

(3) 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安装设备。

(4) 由地方建设主管部门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 (有效周期定为1年)

(5) 检测合格后即进入合法的使用过程。

(6) 安装、拆卸方案经专家论证, 由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审核。

(7) 安装拆卸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施工。

5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

(1) 在建工程所有使用的起重机械必须列表填写安全技术档案资料目录, 同时上报公司安全科备案。

(2) 在安全技术档案资料目录中还要明确安装拆卸工、起重信号工、起重司机、司索工等特种作业人员, 应持有省级、市级建设主管部门考核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复印件) 。

6 结语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以上几个方面是保证一台建筑起重机械处于安全状态的基本要素, 以及杜绝建筑起重机械群死群伤事故, 保障人身安全的基本条件。相关单位必须重视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有效遏制建筑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戴旗原, 张楚全.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管理[J].起重机械安全, 2010, (11) .

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论文 篇2

(1)在吊装作业前,吊车司机负责检查吊车的力矩限制器和保险装置、卡环、夹具可靠有效,钢丝绳和滑轮应符合要求。起重设备应进行试运转,发现转动不灵活、有磨损时应及时修理。

(2)起重作业时,施索工人应了解被构件的重量、重心等,不得超载作业。参与吊装人员应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好防滑鞋。转运、吊装构件时,严禁在被运输、吊装构件上站人指挥和放置材料、工具。吊装区有明显标志,并设专人警戒。起重机工作时,起重臂杆旋转半径范围内,严禁站人或通过。

(3)防止吊装时落物伤人:吊装时构件绑扎牢固,起吊构件平稳,避免振动或摆动。吊运速度不应过快,不得在高空停留过久,严禁猛升猛降,以防构件落钩脱落。构件就位临时固定前,不得松钩或解开吊装索具。

(4)防止起重机倾翻:起重机行驶的道路必须平整、坚实、可靠,停放地点必须平坦;不允许起重机两条履带或支腿停留部位一高一低或土质一软一硬。当采用双机台吊构件时,吊装重量不得超过两台起重机允许起重重量总和的70%,每台起重机的负荷量不宜超过其安全负荷量的80%,操作时统一指挥,发出的指挥信号必须鲜明、准确;在风力等于或大于六级时,禁止在露天进行起重吊装作业。

(5)防吊装结构失稳:钢构件吊装就位,应经初校和临时固定或连接可靠后方可卸构,最后固定后方可拆除临时固定工具。构件固定后不得随意撬动或移位,如需要重校时必须回钩。

★ 起重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 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 安全管理制度

★ 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 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 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 放射源安全管理制度

浅谈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篇3

关键词: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制度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18-0134-02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起重机械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也日趋重要,成为降低建筑施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必要手段。由于建筑起重机械所引发的安全事故在施工现场机械的安全事故中占较高比例,而且是重特大事故的易发点,使得施工现场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成为建设施工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加强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

1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法规体系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法规,是对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安全性能、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等的规定与要求,是实现依法监管的依据,是完善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实际情况,需建立“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安全技术规范为主要内容、以技术标准为基础”的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法规标准体系。起重机械的法律、法规体系可分为5个层次:①法律;②行政法规;③部门规定;④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范性文件;⑤技术标准和准则。

起重机械安全法律体系要解决的问题:①以法律为总纲,调整各层法律关系,明确各层法律效力,解决各层法律问题;②以条例为依据,解决安全监督制度的建立问题;③以规章制度为管理,要解决安全监督工作程序问题;④以安全技术规范为准,解决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技能的要求问题;⑤以标准为基础,解决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技术基础支持问题。

2建立建筑起重机械制度保障体系

2.1建筑起重机械备案制度

对产权单位所设立的一机一号编号制度,产权单位在购置建筑起重机械时,应购买有国家质监局颁发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和经过检验合格的;并有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监督检验证书的产品,对于国家和地方明令淘汰或禁止使用的、超过使用年限的,必须经具专业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检测,经检测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设备备案机关不予备案,并以报废。

2.2建筑起重机械安拆告知制度

对安拆单位所属告知性报检,必须由具有相当资质的单位承担,安装单位应制定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专项方案,制定安全施工措施;安装、拆卸人员名单、证件;安装拆卸时间、地点等材料报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核,签字盖章后告知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2.3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制度

对使用单位所设立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所颁发使用登记证的制度。使用单位应当自建筑起重机械安装之日起,将建筑起重机械安装资料报有资质的检测部门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将检测合格报告资料、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名单、证件提交给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起重机械使用登记。经主管部门审核,合格后并发起重机械登记证,登记标志置于或者附着于起重机械的显著位置。

2.4建筑起重机械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建筑起重机械档案,是建筑起重机械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产权单位必须发行的法定义务。产权单位应建立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是设备安全技术的历史记录,是管理部门制定规定制度;检测设备安全状态;安全检验、检修计划的第一手资料。

档案资料包括以下内容:①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监督检验证书、安装使用说明书、备案证明等资料;②定期检验报告、自检报告、定期维修保养记录、维修和技术改造记录、运行故障和生产安全事故记录、累计运转时间记录等运行资料;③历史安装验收资料。

安装单位应建立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出租档案,用人单位应建立本单位特种作业人员档案管理。

2.5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针对用人单位的管理制度,建筑起重机械安、拆、司机、信号、司索等特种工人应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是市场准入的一种强制手段。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具有机械专业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安装拆卸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起重设备安装专业项目经理证书,从事安装拆卸的作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岗位证书。

2.6建筑起重机械安拆单位资质许可及安全许可制度

建筑起重机械安拆单位资质许可及安全许可制度是对安装单位制定的制度。安装单位在承揽建筑机械安装、拆卸工程必须依法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资质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严格准入制度:①要从源头上限制管理企业设备和人员基础差、制度不完善、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的企业,在严格审查静态资料的同时还必须对施工现场设备管理情况及安装拆卸人员、安全员、人员管理和业务知识等情况进行实际考核,对达不到标准的企业,不予发给起重安装拆卸资质承包证书;②要对起重承包企业资质动态进行监管。对发生事故的单位进行扣证和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如果整改不到位的不得承揽新业务,与其年检进行挂钩,进一步明确吊销、降低资质等级的具体规定。监管部门应严格监督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企业的日常监管。

2.7建筑起重机械维修保养制度

使用单位必须做到对起重机械日常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这就要求使用单位在人力、财力及制度、技术等方面做好必需的安排,把设备的维护保养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一项经常性、制度性工作来抓,不能不做,也不能想起来就做,想不起来就不做,要使企业的安全警钟长鸣,这项制度要常抓不懈。

2.8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及验收制度

为了确保起重机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使设备从进场到退场全程受控,除了设备进场验收,报特检所检测,还要进行使用过程中的定期检验(一年一检)。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现场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检查内容有现场资料、设备状况、日常操作记录、维修、上岗人员证等。

2.9建筑起重机械报废制度

对产权单位制定的制度,对国家明令淘汰或禁止使用的,超过安全技术标准或者超过使用年限的经检验部门检验达不到符合安全技术标准规定的建筑起重机械,产权单位应予报废,并报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单位注销。

设备陈旧,机械事故发生率就会相应地上升,因此设备到一定使用年限必须报废,但如果采取不切合实际一刀切的强制

性报废制度,不但不经济,也不科学,如何处理好安全和效益的关系是一个难题, 建议应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进行有效地控制,明确对使用年限较长的起重机械进行安全技术性能评估。现阶段对整机的鉴定,应检测与综合安全评估相结合。应成立起重机械检测评估专家组,对使用年限较长的起重机械是否继续使用作出权威性评估。这样可使旧设备的安全隐患降低到最低。

3结束语

总之,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在建筑施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保证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是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加强起重机的装备技术素质和作业水平,在施工过程中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预防和控制机械事故的发生。

Discussion o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Crane

Chen Yuanquan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crane, regulate the operation behavior of construction crane, prevent and reduce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s, the author simply explains the safety regulation system of construction crane.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crane, it aims to effectively prevent safety production accident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eer exchange.

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论文 篇4

(1)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施工工程中, 起重设备的质量非常重要。起重设备质量的好坏, 不仅对于施工工程的进度有很大关系, 还对施工安全有着关系密切。起重设备的质量问题对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所以起重设备的质量问题对于事故的发生影响极大。但是, 随着机械行业的飞速发展, 出现了许许多多起重设备制造厂商。有的起重设备产于一些国际品牌大型工厂, 还有许多设备来源于一些小型企业, 缺乏技术支持, 导致起重设备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

(2) 安装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安装质量存在隐患。起重设备出现安全事故, 不仅是因为起重设备的质量层次不齐, 还与起重设备的安装有着密切关系。起重设备的安装作为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 一些企业将起重设备安装承包给一些安装公司。特别是一些资质较低的企业, 对于起重设备的安装和管理更是缺乏足够的认识, 导致出现挂靠、出借的现象。对起重设备的安装的调查显示, 一些中小型企业起重设备的安装因为留不住起重设备的专业人员而将起重设备的安装工作不得不挂靠、出借等, 导致一些没有起重设备安装经验的人也能接到任务, 给企业、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造成严重的损失。另外, 一些起重设备安装人员安装前没有检查起重设备, 安装时使用一些做工残次零件, 安装后没有调试起重设备, 导致起重设备的安全质量存在很多隐患。

(3) 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市场不规范。起重设备的不规范也是造成起重设备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单位, 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往往选择一些结构简单、质量低下的起重设备。而一些管理能力底下, 缺乏专业素质的安装人员更是造成起重设备出现事故的重要原因。一些起重设备租赁时, 起重设备企业缺乏对起重设备的养护和质量检测。保险项目不齐全的一些租赁公司由于缺乏专业维修人员, 导致出现一些有问题的起重设备不能得到有效维修。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起重设备的安全质量问题, 很多租赁公司对起重设备的性能和维修状况不了解, 将进一步导致起重设备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4) 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管理缺位。起重设备的管理对施工现场来讲处于一个附属地位。随着近些年的发展, 企业管理人员对于起重设备的管理处于一个越来越淡化的状态。起重设备管理不能引起企业管理人员足够的重视, 甚至有很多企业已经取消了设备管理这一部门, 导致企业起重设备管理出现了诸多问题。目前, 企业缺乏起重设备的专业人员, 起重设备操作人员缺乏经验, 企业的管理层对设备的管理更是缺乏管理的经验和认识, 而这种现象已愈发严重。

2 建筑起重机械管理对策和建议

(1) 加强设备登记管理, 控制劣质产品进入。改善起重设备的安全问题, 需要加强起重设备登记管理, 避免质量残次, 避免缺乏专业人员的安装公司进行起重设备的安装和拆卸。所有的起重设备需备案等级, 定期请专业人员进行检修。对于出现损坏的一些零件需及时进行更换, 淘汰超过年限的起重设备, 避免因为起重设备质量问题出现安装的施工安全事故。

(2) 建立机械设备特种作业人员的信息化管理。对于起重设备的工作人员, 企业要严格进行管理的等级。对于没有安装拆卸资格证和起重设备资格证的人员, 企业要严格把关, 将企业的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手续到指定的安全监督管理站进行登记。对于企业人员的变革, 工作人员要严格办理相关手续。对于起重设备的司机、指挥和特种工作人员, 企业要不定期检查工作人员的工作证书, 尽量减少起重设备的安全事故。

(3) 加强安装队伍管理力度。面对出现越来越多的起重设备事故问题,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起重设备安装团队, 使每一个安装人员在起重设备的调配、安装、管理制度和拆卸等各个方面必须具有深刻的认识。企业方面要不定期对起重设备安装人员进行考核, 对于考核结果较好的安装人员给予一定嘉奖, 以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起重设备在拆卸和安装的过程中, 必须要以安全至上的原则进行工作, 避免出现因为一些操作问题引发不必要的事故。对于起重设备的操作人员, 坚持持证上岗的制度, 加强起重设备安装人员的管理力度。对于起重设备的检修和维护, 也必须要持证上岗, 减少起重设备的安全事故。

(4) 掌握起重机械设备应急救援处置方式。根据分析近几年起重设备的安全事故发现, 大多数的设备倒塌事故都是因为起重设备操作人员不能够沉着冷静的思考。如果能够及时的正确处理, 完全可以避免设备倒塌的危险。所以, 企业在招收起重设备的操作人员时, 要招收操作熟练技术能力过关的工作人员。另外, 企业还应该对于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应急培训, 避免因为应急操作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 导致出现机毁人亡的现象。

3 结束语

近些年, 随着我国机械行业的飞速发展, 塔机行业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 我国塔机行业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所以, 我们应该加大管理力度,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郭秀梅.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3.

[2]朱继东.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J].基层建设, 2014.

[3]吴瑞勤.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J].科学技术与分析, 2012.

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 篇5

甲方: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乙方:

工程名称: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综合业务楼工程 工程地点:北京市丰台区洋桥12号院

依据《建筑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建筑行业管理规范等相关规定,甲乙双方就本工程的起重机械供应及现场安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乙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一)甲乙双方权力和责任甲乙双方共同的责任

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实施国家和行业管理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规范,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规定和办法,确保封闭管理、确保员工安全、确保安全生产。

(二)甲方的责任

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甲方作为工程总承包单位,对整个施工现场行使安全管理权。制定并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建立安全检查制度。甲方管理人员对乙方供应起重机械交验(装、卸)过程、操作行为、机械设备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下达整改通知单,并督促乙方完成整改事项,纠正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按甲方规定进行安全奖罚。

3.负责对自首次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安全告知,及时向乙方通报现场危险作业环境和危险情况。

4.负责指定乙方进入施工现场的路线,作业区域、卸料地点和作业时间,乙方人员和施工车辆严禁进入施工现场其他区域。

5.有权对乙方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安全防护用品等进行检查和验收,对不符合安全要求和项目管理规定的设施和防护用品有权要求更换。

6.对乙方违章、违纪人员有制止权、下达整改通知权、罚款权、停工权和直至清退出现场权。

(三)乙方的责任

1.杜绝死亡事故和重伤事故、无火灾事故、无重大机械事故、无食物中毒事故、无重大环 1 境污染事故,无一般事故和轻伤事故的发生,对本单位的施工作业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进行管理。

2.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必须严格遵守«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甲方制定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制度»;以防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建立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层层签订按权生产责任书,责任到人。

3.对所供应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资的装卸、使用、存放等安全性方面,书面告知甲方。4.进场作业的施工人员要登记造册,如实向甲方报告,负责组织对施工人人员进行进场前的安全教育,未经安全教育的不能进入甲方施工现场。不得录用无身份证件和未满16周岁的童工。

5.未经甲方书面允许,不得私自使用施工现场的一切设备、临电设施等物资。不得私自雇佣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作业,违者罚款1000元/人。

6.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乙方须立即组织抢救伤员,保护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报告甲方,由甲方安排有关部门报告。

二、事故处理

1.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和«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5号〉等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总包和分包一起组织成立事故调查小组、现场整改小组和事故善后小组。事故调查组,要查清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拟订改进措施,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现场整改小组,要立即对现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组织人员对查出的所有隐患进行整改直至隐患消除,然后包当地安全主管部门前来验收。善后小组负责对伤亡家属的接待、商谈有关赔偿等事宜。

2.由于乙方或乙方作业人员个人责任造成的的伤、残、亡事故,由乙方参照国家现行规定负责处理,并由乙方负责作业人员个人及其家属的全部经济补偿和善居事宜。

3.由于甲方责任造成乙方作业人员伤、残、亡事故的,除对其责任人进行处理外,并参照国家现行规定给与乙方一次性经济补偿,其善后具体事宜的处理由乙方协助甲方予以处理。

4.乙方雇佣的作业人员未经安全培训、考核和登记进行现场发生工伤事故,其责任和费用由乙方负全责。

三、需要说明的事宜

1.甲方向乙方下达整改通知书乙方必须立即确认签收,并立即执行且按时完成达到要求,不签收或不执行或不按时完成,则每迟一天罚款1000元。

2.凡因乙方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除由乙方成全部经济责任外,乙方还应按事故的大小向甲方交纳罚金:

1)死亡事故罚款20~50万元人民币; 2)重大伤亡事故每人次罚款10万元人民币; 3)轻伤事故每人次罚款3千元人民币;

3.上述罚款甲方可以从乙方任何所得的款项中扣除,若当乙方任何应得的款项不足罚款时,将视为乙方欠甲方的到期债务,甲方保留随时追讨该到期债务的权利。对乙方违规的处罚只要事实存在不一定必须征得乙方确认,甲方处罚即可生效。

四、其他

1.奖罚按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和总包企业制定的有关规定进行。罚款由甲方安全人管理人员下达并签字,由甲方财务负责收款并出具收款单;奖励,由甲方安全管理人员书面建议,甲方项目经理签字同意后,由乙方据此到甲方财务取款。

2.奖励的标准:按《中建八局安全生产和环境管理奖罚规定》中的有关规定办理。3.乙方对甲方的处罚有异议时,可书面向甲方项目经理提出复议;对项目经理的决定仍然有异议时,可向甲方上级安全管理部门书面申请复议。甲方上级安全管理部门的决定是最终决定。

4.本协议适应范围

人员:甲乙双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

区域:工程地点围墙以内,大门处门外边3米以内;

时间:自本协议书签字起至总包书面通知租赁单位现场起重机械退场的第三天止。五:甲方现场安全负责人: 六:乙防现场安全负责人:

七:本协议一式八份,甲方执六份,乙方执二份。

甲方项目经理: 乙方负责人: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企业所在地: 企业所在地: 联系电话: 甲方现场安全负责人: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论文 篇6

关键词:大型起重机械;电力建设;机械管理

中图分类号:TU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154-02

电力建设施工现场的大型起重机械的管理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大型起重机械自身的控制和管理、大型起重机械作业的监督管理,前者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的入场管理、安装管理、机械设备的检查与监督管理、退场与拆除管理以及起重机械的档案管理,而后者的主要内容有大型起重机械专项施工方案的评审及其作业前的检查工作与作业过程中的监督等。在电力建设施工现场对大型起重机械进行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研究怎样做好大型起重机械的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大型起重机械安全控制与管理

1.1 大型起重机械入场时的管理

大型起重机械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必须要先填写入场申请表进行申报,使用单位首先必须要自查,自查合格之后再由管理方和监理对其进行复查。

就一般情况而言,对于使用年限已经超过规定的老旧设备或者国家及地方政府明令淘汰的机械设备应该坚决杜绝其入场。

此外,在入场的时候施工企业还必须提供机械设备相应的型式试验报告(新型设备)、监督检验证明、检验合格报告、操作人员证书、租赁合同(租赁机械)、质量合格证等。然后监理人员在复检合格之后,由相关管理部门批准以后这些大型的机械设备才可以进入施工现场,同时还应该给其发放机械入场编号和入场通知单。

1.2 大型起重机械安装时的管理

在大型机械设备入场之后,使用机械的企业需要及时的提供安装企业的资质、安装人员的资质、安装合同以及资格证书等,同时告知当地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建设安全管理部门,并上报大型机械安装施工方案。对于大型起重机械设备所涉及到的烟囱滑模提升系统、拆除、安装等重大方案,如果工程的危险性比较大就需要由五名以上的专家对其进行论证,在论证之后还需要提供有专家组签字的论证报告。机械入场由监理复检合格之后经管理者和业主批准以后才可以开始安装。监理人员需要在安装之前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仔细检查安装企业和人员的数量、资质、技术、质量、安全、安装人员到位与否、安装使用起重机械、施工步骤、安全措施、锚定装置等是否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对于出力较大或者使用十年以上的大型起重机械设备还必须要做现场无损检测。

1.3 大型起重机械的安全检查和监督管理

大型起重机械的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专项安全检查、日常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定期安全检查等。日常安全检查主要是指日常的巡查与监督,为了能够及时的发现施工安全隐患并解决这些问题,进行日常检查的时候重点应该关注起重交叉作业、重大起重吊装作业、重要部位、一般性的起重操作及作业、机械安装与拆卸作业、场地变化所造成的新情况、机械附件的实际使用状态、索具吊具在吊装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司索等特殊工种人员的持证情况(随时抽检)等方面。专项安全检查是针对某一项进行单独检查,如限制器、限位、轨道、人员持证情况、责任落实情况、销轴以及吊具及索具等。而定期安全检查的频率应该是按照季、月、周来进行,它是一项综合性检查,因此必须要由安全、机械、电气等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可能存在的专业性、隐蔽性、阶段性危险源能够及时的发现。

在检查的过程中应该以机械设备的全面性、安全性、可靠性作为检查重点,对位置较偏僻、起重量大、使用频率高或者是之前出现过问题的起重机械进行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是根据季节性的天气变化来展开安全检查,如大风、大雾、雨雪天气等,主要是检查防碰撞、防风、防雨雪等安全措施的可行性,机械设备是否有诸如防滑措施、固定措施以及基础沉降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1.4 大型起重机械退场与拆除时的管理

在电力建设的施工现场,除了少数租用的大型起重机械设备可以随时进入和退出施工现场,其他机械设备的退场和拆除大部分都是在施工的后期。因为在这个时期存在机械缺少、专业人员匮乏、管理比较松散、人心浮动、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很容易就发生机械拆除事故。据不完全统计,拆除阶段与安装阶段相比发生事故的概率偏高20%~50%。

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对大型机械设备的退场和拆除阶段的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在拆除起重机之前,施工企业必须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严格进行施工并及时上报相关施工程序,并且经过工程监理、业主、管理方都批准后才可以进行施工。对于重大的拆除方案必须进行论证和评审,切不可在没有施工方案的前提下私自拆除机械设备。

在拆除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施工队伍的资质、施工人员的资质、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缆风的锚定、施工步骤、安全措施、安全设施、安全用品、危险源预控等方面进行重点的监控。

1.5 大型起重机械档案的管理

在电力建设施工现场对大型起重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起重机械设备相关软件资料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施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性质的不同而建立相应的软件资料,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管理方、业主方需要建立的资料主要有起重机械采购、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进退场、监督检查、机械设备的使用、报废、租赁等方面的制度,还应该建立机械出厂合格证、监检证书、检验合格证、型式检验报告、告知书、检验报告、施工方案、统计台账、旁站记录、交底记录、起重机械监理细则、监理规划、检查记录等原始机械资料及过程使用软件档案等。

2 大型起重机械作业监督管理

2.1 大型起重机械作业专项施工方案的评审

施工企业在将重大施工方案上报之后,相关的监理单位需要组织对该施工方案进行评审,参与评审的主要由建立单位、施工企业、管理方、业主方、外聘专家等组成。在对施工方案进行评审的过程中必须彻底的掌握评审方案的难点和重点,对于评审的疑点进行深度剖析,切勿含糊、不懂装懂。

在评审方案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审查负责施工方案的审核、编制、批准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编制施工方案的依据是否科学合理;

②审查施工方案中的施工人员分工是否明确,是否确立了有针对性的组织机构;

③根据起重机械的起重高度、工作幅度、工作环境、特性、最大起重量及其他重要参数、吊具配套设施、起重机械的选型等对相应的材料进行确认、校核、计算,并对校核结果是否在安全系数的范围之内进行审查;

④对实际施工步骤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审查,检查其是否充分的考虑到了各种破坏性、干扰性因素以及天气、季节性变化因素等;

⑤施工方案是否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和危险点设置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及该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如果在施工方案中的吊装及起重机械作业超过了相应的规模、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施工企业就应该提供专家验算结果、评审意见并签字。

2.2 作业前的检查工作与作业过程中的监督

在进行重大吊装起重作业之前,监理单位还必须组织施工企业、建立单位、管理者、业主等相关单位以及专业人员对吊具、大型起重机械设备、及其他安全设施、作业环境、配套设施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大吊装作业,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以及负责起重吊装的领导人员必须对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首先,在大型起重机械进行吊装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关的复检工作,仔细确认该大型机械设备是否符合机械入场相关的要求并提供了机械检验合格证、监察合格证、制造许可证等证明资质的相关文件,确认施工方案中的所校核计算出的机械是否与实际进场的机械相符;

其次,还应该仔细的对实际作业的环境和施工前施工方案的技术交底工作进行确认,监理人员需要有效的监督重大吊装作业的施工方案是否进行合理的交底工作,并对参与交底工作的总人数、签字人、交底人进行仔细的确认,保证其分工明确,对于施工方案与实际交底不相符的内容应及时指出并责令其进行整改。

在确认作业环境是否安全的时候主要是对吊装线路基本情况、安全设施的设置及投入情况等方面进行主要的检查,确认其是否存在影响吊装作业的阻碍因素;

再次,还需要对主要受力部位、吊索具、吊钩、制动、卸卡、钢丝绳、基础设施、附属起吊设施等进行重点检查,确认这些方面是否与施工方案中的要求相符合;

最后,相关管理人员还必须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并实行动态管理,对于非常重大的吊装作业必须要组织监理单位、施工企业以及相关人员召开施工安全确认会议,全面细致的分析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将其在萌芽状态消灭。

3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常规的电力建设施工现场,因为参与建设的企业的资质、归属等不同,大型起重机械设备的管理模式、来源、规格等不同,管理人员的经验、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不同,导致施工现场对于大型起重机械设备的管理方法参差不齐,在实际施工中出现很大问题。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建立统一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来保证电力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最大限度的规避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实现电力建设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谈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篇7

1 安全

所谓安全, 就是在人们的生产、科学实验、生活乃至一切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中都不发生人身伤害、物资损失和生态与环境破坏的状况。

安全是与危险相对立的概念,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知危险, 二是消除危险, 二者缺一不可。安全是对能量和危险物质进行了完全的约束。安全不仅是一种目的, 更应该是一种手段。安全具有系统性, 起重机安全是一种系统安全。

2 起重机安全

现实中, 人们只能实现与当前社会、科技、经济等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相对的机械系统本质安全化。

起重机本质安全化的源头是设计:应体现于其“全寿命”的各阶段, 包括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查找故障和维修、拆卸及运输等, 还应考虑系统的各种状态, 包括正常作业状态、非正常状态和其他一切可能的状态。

2.1 起重机安全工作特点

(1) 势能高, 动能大, 高空悬吊运动过程复杂而危险。 (2) 结构体形高大, 机构构造复杂, 使危险点多而分散, 给安全防护增加难度。 (3) 带重载覆盖作业场地及设施和人员, 影响范围大。 (4) 机上机下群体作业, 多道工序顺次组合, 多人参与协调工作, 信息交流困难, 相互配合难度很大。 (5) 作业环境复杂多变, 人员集中, 气候影响, 场地限制, 常伴有热、电、燃、爆等多种危险因素, 对设备和作业人员形成较大威胁。

2.2 起重安全事故类型

(1) 重物坠落。 (2) 金属结构破坏、垮塌、失稳倾翻。 (3) 夹挤和碾轧。 (4) 人员高处跌落。 (5) 触电。 (6) 其他机械危险。 (7) 由物料导致的危险

2.3 起重伤害事故特点

(1) 事故呈现大型化、群体化、恶性化。 (2) 事故的突发性和集中性。 (3) 事故后果严重性。 (4) 事故发生时环节上的全面性。 (5) 事故发生具有行业性。 (6) 事故类型与起重机机种相关。 (7) 事故伤害涉及的人员范围广而集中。

2.4 起重机组成与安全的关系

(1) 工作机构、驱动装置和取物装置 (搬运物品的执行机构) 集中了起重机所有的可动零部件, 是起重机工作的危险区。 (2) 四大机构中各机构的危险程度有所区别。起升机构是起重机最主要最基本的机构, 也是起重机的重点危险区之一。其他机构是仅次于起升机构的又一重点危险区。 (3) 起升机构中的制动器、卷绕系统和取物装置直接与作业对象物发生作用, 并需要相关作业人员不断介入, 成为机械伤害的高发区, 也成为安全防护的重点和难点。 (4) 运动着的高大金属结构上的作业人员及司机室内的工作人员, 面临着坠落、夹挤碾压、紧急状态逃生等潜在危险, 是应该关注的另一个危险区。 (5) 移动式支承装置的安全防护较固定式更应引起注意。 (6) 操作控制系统是作业人员最容易发生操作失误的一个环节, 应该加以重视。 (7) 某些起重机的辅助机构对起重机的正常工作和移动非常重要, 同样应该加以重视。 (8) 起重机与作业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又一个应该重视的环节。 (9) 为了实现起重机及其各部分能够安全工作, 还必须科学地设置门类齐全的安全防护装置, 这是构建起重机安全系统的另一个重点环节。

3 安全保护装置

起重机是大型装卸设备, 工作繁忙, 工况恶劣, 工作范围大, 司机处于高空作业, 视力等容易产生疲劳。根据起重机的这些工作特点, 安装限位、限量等安全装置就显得更为重要。起重机上主要的安全保护装置有:限制运动行程和工作位置的安全装置、防超载的安全装置、防倾翻和抗风防滑的安全装置、起连锁保护作用的安全装置和措施及其他安全防护装置等5类26种:

3.1 限制运动行程和工作位置的安全装置

(1) 起升高度限位器。 (2) 运行行程限位器。 (3) 幅度限位器。 (4) 幅度指示器。 (5) 防止臂架向后倾翻的装置。 (6) 回转限位。 (7) 回转锁定装置。 (8) 支腿回缩锁定装置。 (9) 防碰撞装置。 (10) 缓冲器及端部止挡偏斜指示器或限制器水平仪。

3.2 防超载的安全装置

(1) 起重量限制器。 (2) 起重力矩限制器。 (3) 极限力矩限制装置。

3.3 防倾翻和抗风防滑安全装置

(1) 抗风防滑装置。 (2) 防倾翻安全钩

3.4 起联锁保护作用的安全装置和措施

3.5 其他安全防护装置

(1) 风速仪及风速报警器。 (2) 轨道清扫器。 (3) 防小车坠落保护。 (4) 检修吊笼或平台。 (5) 导电滑触线的安全防护。 (6) 报警装置。 (7) 防护罩。 (8) 防起重机零件掉落的措施。

4 安全管理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起重机械使用单位设备管理混乱, 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健全;相当一部分起重机械作业人员未经培训, 从单位领导到操作人员安全操作意识淡薄,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除此之外, 不认真遵守起重机械管理和维修保养制度, 不对起重机械进行定期检查和及时的维修保养, 造成设备零部件损坏、老化, 带病运行的情况也普遍存在;为了方便, 任意短接、拆除安全回路和安全装置也时有存在。

辽宁铁岭“四·一八”事故所涉及的钢铁企业就是未选择专用铸造起重机, 错误选用了普通桥式起重机。运行中由于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及设计缺陷, 接触器失电造成电动机失电, 制动器不抱闸, 钢水包失控下坠。当司机操作制动后, 由于制动衬垫磨损严重, 致使制动力矩严重不足, 未能有效制止钢水包下坠, 导致32人死亡。事故证明, 该厂除无正规设计之外, 还存在违规设置交接班点、管理混乱、维护不善、培训缺失、生产组织不合理等问题;4月26日, 重庆发生一起事故, 事故发生企业在起吊渣盆作业中, 本应使用四根吊环, 但只用了两根, 起吊中发生摆动, 使渣盆一端吊环脱出, 导致在场的车间主任被烫死。

由此可见强化企业安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操作规程、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

5 总结

为使起重机械安全可靠的工作, 除起重机本身质量要好之外, 还必须装设有关各种安全装置和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单位领导要重视在用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树立安全促进生产、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 健全起重机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王昕.起重机安全关系[J].2003 (2) .[1]王昕.起重机安全关系[J].2003 (2) .

预防工程机械起重设备安全事故 篇8

建筑施工项目应认真汲取事故教训, 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堵塞各类起重设备安全管理漏洞, 在项目现场严格落实吊装作业“十不准”, 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有效防范吊装作业等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起重设备司机必须持合法证件上岗, 严禁无证人员动用起重设备;起重作业前必须检查各操作装置是否正常, 钢丝绳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制动器、液压装置和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和灵敏可靠, 严禁机件带病运行;作业场地必须地面平整、密实, 设备机身必须固定平稳, 支撑必须安放牢固, 作业区内要有足够的空间和场地, 并在周边设置人员警戒, 在靠近人员密集区域吊装作业时, 必须有专职安全人员现场监控;起吊较重物件时, 应先试吊, 在确认设备状态正常的情况下, 方可开始吊装作业。

加强作业过程安全管理。吊装作业过程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按照吊装作业十不准进行吊装, 吊装必须有人指挥;起重机在作业时, 作业区域、起重臂下、吊钩和被吊物下面严禁任何人站立或停留;严禁斜吊、拉吊和快速起落。不准吊拔埋入地面的物件, 严禁在高压线下进行作业;严禁乘坐或利用起重机载人升降, 工作中禁止用手触摸钢丝绳和滑轮;起重机作业时, 不准进行检修和调整机件。作业过程中, 上、下吊装作业时必须同时设置上、下信号工。必须加强现场起重吊装过程管控, 对于大型吊装要严格按照专项方案组织实施, 一般吊装作业要坚决杜绝“三违”现象。

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项目部要严格按照起重吊装安全操作规程组织吊装作业, 操作司机、司索工、信号工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定期对钢丝绳和限位、限重、限速等安全附件进行检查, 发现隐患及时整改。要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和现场劳动纪律, 提高其安全意识和现场按规操作意识。教育操作司机做到无人员指挥绝不进行吊装作业。

聚焦建筑起重机械安全 篇9

2008年1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166号令) , 明确了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职责, 建立了起重机械的备案管理制度, 规范了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管理。

2009年1月24日国务院做出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 修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款修改为“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场 (厂) 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装、使用的监督管理, 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进一步明确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职责范围, 对减少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塔式起重机》GB/T5031-2008、《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JGJ/T189—2009等一批新的标准、规范相继出台, 为建筑起重机械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管理和安全检测提供了技术指导和依据。2009年2月1日开始实施国家新标准GB/T5031-2008《塔式起重机》, 新标准针对我国塔式起重机事故多发的情况, 提高了制造、安全的要求, 新增加了“安装及爬升”、“使用检查”两章关键内容。为确保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使用, 减少事故, 规定建筑起重机械使用年限的呼声已有多年。2008年, 河北省建设厅发布了省市标准《建筑起重机械报废规程》DB13 (J) 73-2008, 以地方标准的形式规定了建筑起重机械使用年限。2009年11月24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第446号公告, 批准《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 自2010年8月1日起实施。《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对目前大量存在的老旧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如何处理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明确了不同设备的使用年限, 规范了评估方法, 统一了评价标准。

毫无疑问, 以上的规定、条例、标准初步构建了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法规体系, 对减少事故, 保障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使用必将起到积极地作用。但是, 近几年我国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频发, 重大事故时有发生, 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2008年10月30日, 福建霞浦“10.30”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死亡12人;2008年12月27日, 湖南省长沙市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死亡18人。此外, 据不完全统计, 2009年我国死亡3人以上的建筑起重机械较大事故有以下几起:

2009年1月14日, 山西吕梁市柳林县发生一起龙门架拆除过程中钢丝绳断裂事故, 造成4人当场死亡, 主要原因是无资质施工, 无证上岗, 违章作业。

2009年4月2日, 山东青岛发生一起塔机拆除过程中上部结构失稳坠落事故, 造成5人死亡。

2009年4月9日, 江苏省苏州塔机拆卸中, 发生失稳坠落, 造成4人死亡。

2009年7月4日, 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一工地在拆卸塔机过程中发生吊臂坠落事故, 5名作业人员从高处坠落, 造成4人死亡, 主要原因是无拆除方案, 违章指挥作业。

2009年12月4日, 广东省东莞台商大厦发生一起大型动臂塔机坠落事故, 造成3人死亡, 5人重伤。

2009年12月28日, 广东省深圳一工地塔机进行顶升加节时, 现场工作人员操作不当, 塔机上部结构严重失衡, 造成上部结构坠落, 造成6人死亡、1人受伤。

分析以上事故, 多数事故发生在建筑起重机械拆卸、顶升加节环节, 违章操作, 反映出施工现场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管理缺位, 深层次原因何在?我国建筑行业安全事故接连不断,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事故快报, 坍塌和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是事故多发领域。如何减少建筑起重机械事故, 行业内人士也在不断探索。在跨入2010年之际, 我们约请部分行业领导、专家发表感言, 讲述自己对起重机械安全方面的观点和感受。

行政管理与科技管理相结合减少塔机事故

塔式起重机是建筑施工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 目前我国在用塔式起重机总量已多达20多万台, 并且每年以2万多台的增量在增加。本世纪初我国已成为塔式起重机在用量大国, 但令业内人士痛心疾首的是事故频发, 伤亡不断, 事故率是世界发达国家的10倍之多, 我国又无可奈何地成为了全球事故大国。每年数百条宝贵的生命被事故吞噬, 造成的财产直接损失多达4亿多。虽然政府高度重视, 多次进行专项治理, 但收效甚微, 其恶性发展势头难以遏制。塔式起重机事故已成为多年久治不愈的顽疾!

原因何在?业界人士苦苦探索, 总结出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我国对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一直是单一的行政管理, 缺乏实时的科技管理手段, 这是被国际起重机安全管理先进国家的实践所证实的。上世纪90年代初以前, 欧美等国家塔机事故率也是一直居高不下, 但到了1996年, 德国首先推出了先进的监控管理系统, 2年后, 事故率下降了88%;到了1998年, 欧洲、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将此项装置列为强制性标准, 使事故率得到有效的遏制和降低。我国在2008年修订的《塔式起重机》GB/T 5031-2008中列入了此项条款, 但目前执行力度不够。所以, 我认为必须采用行政管理与科技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取代目前单一的行政管理, 是彻底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减少机械事故须从重视设备管理工作做起

近几年来起重机械伤亡事故频发, 2008年四季度连续发生几起建筑起重机械的伤亡事故, 包括塔机、施工升降机、吊篮, 仅湖南长沙发生的一起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 就造成18死1伤;2009年12月又连续发生几起塔机倒塌事故, 造成多人伤亡……。这些事故的发生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也给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造成巨大压力。为此, 这些年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下了很大功夫,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采取了若干措施, 并颁布了《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166号令) , 对减少建筑起重机械伤亡事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我认为, 这远远不够。要减少建筑起重机械伤亡事故的发生, 必须从加强设备管理这一基础性工作抓起;必须从加强设备管理这一技术性工作抓起;必须从培养懂机械、懂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抓起;必须从加强日常对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抓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中, 我国政府体制改革, 实行政企分开, 政府管理职能着眼于宏观管理, 把更多的职能下放给企业, 让企业有更多的自主权, 政府主管部门不再设置诸如材料、设备等管理职能的部门, 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施工企业“上行下效”, 将机械设备管理职能随之再“下放”, 以各省市建工集团及下属的建筑公司为例, 原来的动力处、机械科现在基本撤消了, 有的还有一个人, 有的连一个人也没有了, 原有的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也随之消失。工程项目“以包代管”、“只租不管”的现象严重。不得不说, 这是造成施工机械伤亡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建筑起重机械施工是建筑施工行业内相对技术含量较高的作业, 建筑起重机械又是特种作业、高危作业, 稍有忽视, 就会发生意外。各级部门都要重视设备管理工作。

重视设备管理工作, 政府主管部门可不干涉企业的经营和机构设置, 但可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建立一套科学、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机制。

重视设备管理工作, 施工企业、机械租赁企业责无旁贷。政府职能的转变, 不再“管设备”, 并不说明“设备管理工作”不重要, 恰恰相反, 企业的责任应该是更重了!企业要有健全的设备管理机构;要培养懂行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要对机械设备实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重视设备管理工作, 施工现场是重中之重。一定要配备懂机械、懂技术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监理人员, 严格遵守机械操作规程。

加强起重机械租赁企业监管减少安全隐患

2008年1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166号令) , 这是关于建筑起重机械管理的首部专业法规,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规定》明确了起重机械使用单位、总承包单位、拆装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 建立了起重机械的备案管理制度, 规范了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管理工作, 为加强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 近几年我国建筑工地起重机械安全事故频发, 重大事故时有发生, 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 已经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究其原因, 有多年的管理欠债累积的问题, 同时也存在产品质量差、操作人员素质偏低以及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问题, 这些方面需要我们加强管理和教育, 但我个人认为当务之急是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租赁企业的监管。

首先对“起重机械租赁企业”的认识上存在误区。目前把“起重机械租赁企业”等同于“汽车租赁企业”, 将其划归服务性企业, 这是个严重的误区。“起重机械租赁”与“汽车租赁”有着本质的区别:起重机械使用时受力复杂、危险性较大;起重机械的安全涉及到制造、租赁、安装、使用等多个环节;起重机械安装、使用频繁。由于塔机等起重机械专业性很强, “起重机械租赁企业”理应划归建筑业“专业承包企业”。

其次对起重机械租赁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管。目前北京共有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等起重机械12162台, 租赁企业500多家, 80%以上的起重机械均实行了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租赁, 这对加强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管理是个好事。但管理上存在两个问题: (1) 对租赁企业没有设置相应的“门槛”, 近几年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 租赁企业的数量猛增, 导致企业间互相压价, 恶性竞争严重, 租赁费回收困难, 企业管理投入严重不足; (2) 在这些租赁企业中存在大量的小型企业, 例如仅有1台起重机械的就有50多家, 仅有5台以下起重机械的有100多家, 这些小型租赁企业规模小、实力差, 专业人员缺乏, 维修保养不到位, 设备带病运转。租赁企业是设备的提供单位, 具有相应的专业人员, 理应负责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修保养, 若想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必须加强对租赁企业的监管, 才能从源头上减少起重机械的安全隐患。

建议将建筑起重机械租赁企业纳入建筑业“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管理, 或设立租赁企业备案管理制度, 设置相应的“门槛”,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确保人员、设备、管理制度等条件都要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逐步引导企业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加强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建设确保安全生产

当前建筑起重机械事故特别是造成多人伤亡的机械毁损事故时有发生, 各级管理部门和广大企业都针对事故可能发生的环节做了大量的工作, 虽取得不少成效, 但从总体上来看, 还看不到从根本上扭转事故高发势头的效果, 我们不得不思考长期以来所不断加强的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实际效能和节症所在。

我们把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政治路线确定以后, 干部是决定因素”套用为“管理措施确定以后, 员工是决定因素”来说明员工素质的提高对于起重机械的有效管理是何其重要!这里说的员工既包含了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的管理人员, 也包含了在第一线实际操作维修起重机械的技术工人。要使管理层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 切实减少事故的发生, 加强建筑起重机械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是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起重机械事故多发生在安装、拆卸环节, 使用阶段事故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前者涉及到安装、拆卸方案的制定适当与否, 并涉及到承担安装拆卸的工人是否具备了相应的技术积累。后者则涉及操作工人的遵章守纪意识和技术的熟练程度, 也涉及到使用环境中外界迫使违章操作的压力。因而建筑起重机械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是安全生产防护体系中应当长期坚持的任务。

近十年内组建的民营资产背景的中小型建筑机械租赁公司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其管理表现为二少一低, 即专业人员少, 中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少, 管理水准低。在操作员工队伍中也存在二少一低现象, 即自有固定操作员工人少, 合格持证上岗工人少, 文化程度低。员工队伍不稳定, 文化低, 就很难有效理解起重机械种种管理规定并贯彻。这是许多针对性的措施最终仍不能避免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中小型建筑机械租赁公司出租的起重机械大约占全部在用建筑起重机械使用量的七成以上, 以上问题解决的迫切性自不待言。以上问题的解决途径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考虑。

1) 大力发展和组建大型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公司, 以提升租赁公司的市场能级。大型国企、外资背景组建的大型租赁公司, 特别是外资背景的租赁公司, 管理水准起点高, 重视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遵纪守法理念强, 在机械技术管理、制度安排、员工培训教育上都领先于中小型企业。这样的企业往往成为行业龙头标杆或旗帜, 成为众多同类企业的榜样, 对规范租赁市场行为有深远意义。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各方都要积极推动大型国企通过资产重组、并购、分立、改制等途径把企业集团内部的机械设备单位组建为独立的大型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公司, 实行专业化管理、对外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建立和塑造品牌形象。

2) 规范建筑起重机械租赁企业的用工制度, 特别督促企业与机械管理、操作员工建立长期劳动关系。要按劳动法规定与从业者签订劳动合同以利稳定队伍, 引导租赁企业合法用工, 合理用工, 善待员工, 创造文明、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3) 提倡和推行大型租赁企业输出管理, 托管、代管小型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公司。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在建筑起重机械管理上往往达不到要求, 而大型企业正好相反。因而, 在市场化原则下大型企业输出管理有了可能, 其内涵是小企业与大企业订立委托管理合同, 依托大公司管理优势提高自身管理。也可以由若干个小公司成立联合管理机构, 集中各公司分散的弱小的管理力量为集中的相对较强的管理力量, 对所属起重机械进行有效管理。这是针对众多“微型”租赁公司采取的措施, 因情况各异, 需按个案制定管理办法, 其管理效能需要在市场上探索实践。

4) 引导企业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在这方面, 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已经做了大量工作, 也取得了不小的效果, 如设立了多种荣誉奖项, 对激励企业加强队伍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些措施应加以扩展。在培养教育上要有针对性措施, 要改变操作员工中初中以下文化占大部分的队伍结构现状, 政府部门应支持和帮助行业协会等各类社会团体以及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机构, 招收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员进行中长期培训, 通过系统培训使其掌握一定机械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成为建筑起重机械管理、操作的骨干人员。如能坚持数年必然会有令人一振的成效。

起重设备安装资质挂靠贻害无穷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资质挂靠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是高危作业, 不同作业环境、气候条件、不同机型带来很多危险因素, 特别是作业队伍, 其组织、方案、人员是特种作业的决定因素。而资质挂靠, 造成作业队伍组织的不确定性、作业人员素质技能的不确定性, 进而造成安装工程的巨大风险。根据近年200余起塔式起重机事故案例的统计, 仅顶升作业事故就达40起, 死亡126人, 平均每起3.15人;某大城市由安装资质挂靠造成死亡人数达8成, 在全国范围也占很高比例。

“挂靠”是起重设备安装工程重要危险源, 行政主管部门、相关单位应堵住监管漏洞。另一方面, 主管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取得“安装资质”, 尤其应鼓励有产权、有规模的设备租赁公司取得“安装资质”, 只要满足实际安装能力要求, 就应该及时发放相应的资质证。《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应根据新时期起重设备和建筑工程的现状进行调整, 引导企业加大资本投入、加大设备专业管理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投入, 培育一批满足建筑市场急需的专业队伍。只有这样, 才能够把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挂靠”挤出市场, 清除建筑工程的重要危险源。

建筑起重机械管理的喜与忧

喜:回顾2009年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独领风骚, 建筑市场一片繁荣, 全世界建筑施工量的50%在中国, 我看到我们的建筑施工机械在这宏伟的建筑工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机务系统的一员, 深感自豪和骄傲!我看到《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技术规程》J G J/T187-2009、《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JGJ/T189-2009等一批新的标准、规范相继出台, 建筑施工机械使用更加科学、高效;安全保障更有希望;我还看到我们天津市成立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队”, 其下设立了专职设备管理部门, 将建筑起重机械及大型施工机械纳入管理范畴, 并正在起草全国首个省级《建筑施工机械管理规定》, 不久的将来, 将形成以设备管理为基础、以安全管理为目标、以网络应用为手段的全新的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新模式。

忧:建筑起重机械事故还时常发生, 工人的鲜血还时有流淌, 机械作业人员的低素质与技术含量不断增高的机械设备和高速、高难度机械化施工的矛盾日显突出, 机械管理人员的短缺、作业人员的不稳定, 以及机械设备管理基础还不扎实, 时常让人忐忑不安。

盼:有关部门应对建筑施工机械管理进一步加强, 探索出一条适合国家现行建筑体制的设备安全使用与管理新路子。

安全控制关口前移

春回地暖, 万象更新,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即将迎来新的一年。回眸2009, 全行业在抵御经济危机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这个更为严峻的事实。教训和损失应当让我们警醒, 总结经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强化质量管理、将安全的重点从处理安全事故转移到如何防范安全事故上, 把安全控制从解决安全问题变为控制安全隐患;同时, 不断引入有效的、科学的技术手段, 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安全控制水平也是全行业努力的方向。

建筑起重机械管理思考 篇10

一、建筑起重机械事故现状

2012年, 我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事故487起, 死亡624人, 其中有107起事故与建筑起重机械有关。全国发生的29起较大以上事故中, 起重机械事故就占了10起, 死亡52人, 分别占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4.48%和42.98%。

2013年, 我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事故500起, 死亡644人。发生较大以上事故26起, 死亡105人, 起重机械较大事故9起, 死亡35人, 分别占比34.6%和33.3%。

从事故发生的比例可以看出, 建筑起重机械在房屋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较大, 而且造成群死群伤的较大以上事故三分之一是由建筑起重机械引起的。

二、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

2012年9月13日, 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东湖景园还建楼C区7-1号楼建筑工地, 发生一起施工升降机坠落造成19人死亡的重大建筑施工事故,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800万元。

1. 事故发生经过

9月13日13时10分许, 由于司机尚未到岗, 现场提前上班的19名工人擅自将施工升降机左侧吊笼打开, 携施工物件进入左侧吊笼, 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强行操作施工升降机上升。该吊笼运行至33层顶楼平台附近时突然倾翻, 连同顶部4节标准节一起坠落地面, 造成吊笼内19名工人当场死亡。

2. 事故直接原因

事故发生时, 事故施工升降机导轨架第66和67节标准节连接处的4个连接螺栓只有左侧两个螺栓有效连接, 而右侧 (受力边) 两个螺栓的螺母脱落, 无法受力。在此工况下, 事故升降机左侧吊笼承载19人和约245公斤物件, 上升到第66节标准节上部 (33楼顶部) 接近平台位置时, 产生的倾翻力矩大于对重体、导轨架等固有的平衡力矩, 造成事故施工升降机左侧吊笼倾翻, 并连同67至70节标准节坠落地面。

类似的事故还有2008年12月27日, 湖南长沙市井湾子韶山南路643号上海城19栋发生的一起造成17人死亡1人重伤的建筑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2010年8月16日,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医院住院部大楼工地在进行外墙装饰施工作业过程中, 发生的一起造成11人死亡的升降机吊笼脱齿坠落事故;2013年5月21日湖北远安县鸣凤镇双利村南门安置小区工地塔吊拆除过程中发生的造成5人死亡的塔吊倾覆事故等。

三、产生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从多起起重机械事故调查分析可以看出,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管理方面的原因

(1) 机械使用单位不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对机械安全检查和验收走过场, 流于形式, 对起重机械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改。 (2) 设备产权及安装、维护单位管理能力低下,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履行, 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主要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等安全意识淡薄, 起重机械安装不规范、维护不到位。 (3) 监理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对起重机械安全监理不到位, 不履责。 (4) 建设单位不关心现场使用设备的安全性能, 不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5) 安全监管单位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 监督不得力。

2. 操作方面的原因

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安全生产技能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操作人员没有接受专业培训, 不具备特种设备操作资格, 对机械性能不熟悉, 不能及时发现机械异常, 对机械带病运行视而不见, 不清楚操作规程, 经常性误操作, 有的甚至违规野蛮操作, 这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3. 机械安全性能方面原因

目前, 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性能都不太高。机械设备上很少有应用现代高科技技术保证设备使用安全的装置, 机械设备出现异常和故障不能自动报警提示, 有些机械设备工艺老化落后。起重设备流通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 市场上供应的设备质量参差不齐, 有些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安全性能没有保障。一些质量低劣的起重机械由于价格便宜被不法商人带入建筑施工现场, 为建筑施工安全埋下隐患。

四、减少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每年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应该加以防范。要减少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 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才能取得成效。

1. 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现阶段, 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管理还比较混乱。各地、各企业管理模式不一, 有的是建筑施工企业自有设备, 有的是租赁设备, 安装拆卸单位又是独立资质, 设备管理的责任不清, 管理缺失。要将起重设备管理到位, 必须彻底改变当前这种乱象, 严格落实各个责任单位安全生产职责。推行起重机械租赁、安装、拆卸、维护保养由一家单位总负责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一体化”管理可以比较清晰划定单位责任, 有利于提高起重机械管理专业化程度。同时, 要加强起重机械安装、使用、拆卸过程管理, 严格审查安装、拆卸专项方案, 按照相关规范认真做好机械设备的检查验收, 不让设备带病运行。

2. 加强起重机械操作人员管理

严格执行起重机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杜绝蛮干误操作。引导企业将特种作业人员吸纳为自有固定岗位职工, 加强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尽量减少人为失误造成事故。

3. 不断提高机械设备安全性能

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论文 篇11

[关键词]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使用管理

2007年全国发生的几起恶性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在全国建筑行业影响极坏,引起国务院及住建部的高度重视,迅速地下发了住建部第166号文件《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从2002年~2010年,媒体曝光的120起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责任事故的统计来看: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呈群死群伤特征。120起事故死亡总人数232人,平均每起约2人;使用单位74起占59%,安装单位42起占35%,制造厂家4起占3.5%;现场作业人员违章操作事故96起占80%。主要问题集中在:无证上岗;超负荷使用;违规安装拆卸;基础不符合要求;垂直运输机械附着不规范;自行加工起重机结构;安全技术方案错误;载货升降机违规载人等。起重设备原因造成事故18起占15%,问题集中在主要结构严重锈蚀、主要结构裂纹;连接螺栓松动;销轴脱落;钢丝绳断裂;安全装置损坏等。可见如何做好建筑起重机械的安装拆卸和使用管理工作已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应根据每一个工程的特殊性,其建筑起重机械的布置须结合本工程特点、地质情况,可利用的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如高压线、邻近建筑物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要有全局的概念

不合理的平面布置会对施工现场机械的安装拆卸和操作使用造成安全隐患。塔机、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除选用参数性能满足工程需要外,平面布置中起重机械之间的距离与相邻建筑的距离是施工单位首要考虑的问题。除了考虑施工时互不干涉、不碰撞之外。还应考虑安装和拆卸时有否妨碍,安装拆卸中附墙杆或缆风绳设置能否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起重機械的安全使用。有时对先拆的建筑起重机械未留下足够操作空间,造成拆卸困难并对拆除工作留下安全隐患。

例如:某工程在塔吊平面布置中仅考虑吊臂的工作范围,未仔细对总平面进行优化设计,把塔吊布置在靠近高压线一侧,由于该高压线为该地区35kV主要输电线路,离地距离很高,对高压线进行埋地敷设、改道或采取防护措施均存在较大的难度,给塔吊操作使用管理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该塔吊只好拆除。又如塔吊基础布置在深基坑侧面,须充分考虑塔吊基础对基坑支护的影响,避免基坑滑移造成塔吊基础的倾斜、倾覆;塔吊布置在离建筑物较远处,塔身与建筑物水平距离大于说明书规定时。则须根据附墙以上塔吊最大使用荷载、当地最高风压等对附墙杆重新进行设计、制作,并经技术部门确认,主管部门验收,确保附墙杆的压弯稳定性。

二、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须抓住的几个主要环节

塔吊安装拆卸事故中常有塔机折臂、上部结构坠落等事故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在拆除第一个标准节时安装人员为求进度,提前把顶升套架支撑的二、三节标准节之间的连接螺栓部分拆除,造成重心失稳引起;有的是在没有拆除平衡臂配重的情况下,就将起重臂吊起,致使平衡臂及配重对塔身形成不平衡力矩,造成塔身破坏,上部结构坠落;也有的是起重司机操作等失误,造成汽车吊倾翻,吊臂折断等事故。塔吊和施工电梯使用过程中也常有塔吊倒塌、施工电梯冲顶、物料提升架吊篮坠落等事故发生。这些问题都暴露了安装拆卸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我认为垂直运输机械安装拆卸中须抓住的几个主要环节为:

1.安装拆卸队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

起重机械的安装及拆卸工作,应由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起重机械)承包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且安装拆卸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安装拆卸资格证书》;塔式起重机必须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塔式机重机安全规程》及说明书规定,安装起重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幅度限制器、起升高度限制器、回转限制器、行走限位开关及夹轨器等安全装置。施工升降机处于安装工况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施工升降机检验规则》依次进行不少于两节导轨架标准节的接高试验;应安装限速器、安全钩、制动器、限位开关、笼门联锁装置、停层门、底层防护栏杆、缓冲装置、地面出入口防护棚等安全装置;吊笼顶部应装安全开关,当人员在吊笼顶部作业时,安全开关应处于吊笼不能启动的断路状态。

2.必须编制施工方案

严格按照原机械图纸及说明书规定。并根据现场环境条件编制详细的专项安全作业方案。安装拆卸前必须了解机械的独特性能,熟悉其机械和电气原理,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这样才能保证安全、快速和高质量地完成安装拆卸工作。安装拆卸方案须对具体的步骤作详细的描述,按照架设程序分工负责,统一指挥。以四川XX集团公司生产的SC系列施工升降机为例,主要的步骤有:外笼与吊笼的安装及调整、电缆安装、电气装置检查、导轨架安装、附墙安装、配重安装、大轮和钢丝绳安装、限位开关及极限开关碰铁安装等。安装现场做好清理围栏工作,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及时掌握当天天气情况,风速超过说明书规定的,不能进行作业。

3.强化验收

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后须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整机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验收时着重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运输机械与建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多塔作业架体之间的安全距离、运输机械与输电线的安全距离、金属结构状况、吊钩缺陷及危险断面磨损、钢丝绳选用、制动装置、漏电保护、零位保护、架体接地、防雷、各种限位装置、额载试验载试验等。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施工单位往往忽略了对标准节顶升、接高后的二阶段、三阶段验收.这是非常危险的,特别对于超高层建筑。塔吊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上部自由悬臂高度及后期安装的质量、金属结构状况直接给塔吊使用带来安全隐患。某工程在塔吊接高后出于上部自由高度过高,塔身标准节焊缝存在严重缺陷,在浇筑屋面混凝土时。附墙处以上塔身断裂产生塔吊倒塌,造成一死三伤的严重事故。所以,施工单位应抓好垂直运输机械分阶段安装验收工作,强化垂直运输机械的安装验收。

三、使用管理中应重视的几个方面

在计划经济时期,机械设备价值昂贵,属于稀缺物资,各企业在选择设备操作人员上均经过再三挑选,要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时代不同了,机械设备市场相对已供大于求,其价格相对不再昂贵,企业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在逐渐降低,合同工、临时工、甚至农民工已成为起重操作 、设备维修人员的主要力量,专业培训、岗前教育时间少、技术素质差。又由于建筑施工作业流动性大.人员不易管理,在客观上造成了重大事故难以消除的局面。施工单位应面对客观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对建筑起重机械的日常使用管理工作,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实行安装拆卸前告知制度.确保安装拆卸的事前控制

从事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活动的单位必须办理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告知手续,同时将以下资料报送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审核:①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告知书;②建筑起重机械备案证明;③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安装单位资质证、安全生产许可证;④安装单位特种作业人员证书;⑤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专项施工方案;⑥安装单位与使用单位签订的安装拆卸合同及安装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的安全协议书;⑦安装单位负责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名单及特种作业人员证书;⑧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⑨标定建筑起重机械安装位置和作业半径的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安装单位应当在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前2个工作日内通过书面形式告知工程所属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同时提交经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审核合格的有关资料。未告知工程所属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不得实施安装拆卸作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安装单位的告知书后,应对提交资料的齐全性、程序性进行审查,必要时可到施工现场查看。符合规定要求的,应在告知书上签字,并做好台账登记。

2.完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建筑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施工升降机检验规则》及说明书规定等,制定、完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施工现场应有“施工机械安全管理维修制度”、“塔式起重机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电梯安全管理制度”、“物料提升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施工机械设备交接班制度”等。司机室内应有针对各种型号运输机械特点制定的起重重量曲线图和操作规程。多塔作业应制定详细交叉作业操作规程;机械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坚决杜绝违章指挥、野蛮作业;严禁操作人员酒后或疲劳作业;明确作业条件、做好作业前的检查、遵守作业中的安全事项和作业后的操作程序。施工企业和项目部须定期或不定期对现场设备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各种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3.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职工自身安全素质

建立企业和施工现场的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和档案,明确教育岗位、教育人员、教育内容。建立职工安全教育卡,新工人进场实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操作岗位。企業对职工特别对专职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年度安全培训,培训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4.加大处罚力度

从历次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情况分析,塔吊超载、斜拉、吊钩保险装置失效、小车行程限位不灵或失效比较普遍: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笼门联销装置损坏、物料提升机楼层停靠联运装置不工作普遍存在;司机离岗或代岗现象偶有发生;维修人员更换零部件不与原垂直运输机构零部件上的材料、性能相同,维修后未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试验检查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所有这些现象均存较大的安全隐患。施工企业应加大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较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5.切实落实机械设备的年检工作

由于各种建筑起重机械的特点是多次重复使用,它随着工程建设的开复工不断地转移位置,而每次转移都要进行作业,并随着工程的进度变化而改变设备作业工况。设备经过多次安装拆卸及不断运输装卸后,钢结构连接部位及连接件尺寸公差均会发生变化。其安全性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安装质量也受到很大的影响。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或设备租赁企业往往对设备年检不重视,年检流于形式甚至不进行年检.有的设备带病工作给工程建设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四、结束语

如何做好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和使用管理工作是多方面的,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也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作为各级管理人员和一线的具体工作人员,都应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保证工程建设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第166号文件《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J33—2001)

起重机械公司现场服务安全管理 篇12

关键词:起重机械,现场服务,安全管理

1. 桥式起重机事故的案例分析

1.1 事故简介

时间是在2015年5月20日, 在某个船舶制造企业的码头上, 一台型号为QD250的大型桥式起重设备在对型号为YB302#7S50MC-C8的柴油机实施起吊工作, 当把这个柴油机吊起大概1.5m的时候, 用于起吊的主要钢丝绳陡然崩断, 造成了坠落的重物将下方的两名工作人员当场砸死以及一名相关工作人员受伤, 坠落的柴油机也出现了一些部件损坏的严重事故。

1.2 资料审查情况

这个大型桥式起重设备是由我国的某个重型机械生产公司进行生产与安设的, 此种类型设备规定起重的重量是250t/10t, 其横跨长度有27.5m, 设定的工作等级是A5, 这个设备是在2008年的3月制成出厂, 在同年的5月15日正式实施安设, 对安设过程实施监测的是当地相关部门, 并且是在2010年的10月12日实施了首次定期检测, 而接下来的一次检测应该是两年后的同一日期。但是, 起重机械的使用单位并未根据这些规定去实施定期的相关检测, 属于超期性质的应用。

另外, 对于这个起重设备的相关资料、载荷性能以及被悬吊柴油机的相关资料实施全方位的查验得出, 所有的检查项目全都符合相应的设计规范。

1.3 事故原因分析

为找寻造成事故的根本因素, 从而针对下列几部分实施了相关资料的检查、取证以及技术检测等。

1.3.1 发生事故时的荷载情况

发生事故时被悬吊的柴油机总重量为242.7t。这些年以来, 这个起重设备实施吊运的器件均没有出现超载的现象。

1.3.2 对于损坏的滑轮进行有关检测

对于事故中造成的损坏滑轮实施全方位地检测, 并且各项检测结果均是符合相关要求的。

在对于事故中损坏滑轮的轮缘磨损程度实施检测的时候, 得出这个滑轮的轮缘损耗程度是10.90-7.93=2.97mm, 如果用百分比去显示的话, 也就是约占初始厚度的27.25%, 也就是说大于了20%的初始厚度。

1.3.3 对于起重设备的应用不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

其一, 此起重设备未依照规定实施相应的检测。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 像这样的桥式起重设备必须是每隔两年进行一次检测。但是这个桥式起重设备在应用过程中并未进行按时的报检和检测, 属于超期限的违规操作。

其二, 此次事故中的相关操作存在着违反规定的工作。其违反的规定有:在GB 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中规定对于悬停的荷载下方不允许有人员通过和滞留;在GB/T18453-2001《起重机维护手册第1部分:总则》中规定了如果有人员停留于悬吊物件下方的时候, 需要在合适的位置用支撑柱或者是垫块的方式予以防护。

而这个起重设备在出现事故的应用中并未采用相关的规定要求, 因此是违章的工作和运行。

2. 桥式起重设备现场服务的安全管理措施

2.1 设备方面

2.1.1 车轮和轨道出现问题

起重设备在使用中, 其车轮和轨道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车轮出现啃轨现象和小车出现不等高以及打滑的现象。前一种现象的形成是有很多因素的, 并且其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 比较轻的时候会缩短起重设备的使用寿命, 非常严重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大的事故, 因此说相关的管理者应该对此现象给予充分地重视。啃道形成的关键性因素为设备安设时存在误差、不均衡的摩擦和各种原因的大车传动体系制动不统一。通常, 起重设备的车轮与轨道之间的距离是有相应要求的, 多为30mm~40mm, 若不按照要求进行安设则很易导致不均衡的摩擦出现, 最终会因制动方面的不统一而损坏设备。所以说, 对于这些设备的安设与维护必须让相关资质机构来实施, 并进行相关的后期检测。另外, 如果小车出现车轮不等高的时候也容易导致起重设备发生问题。在使用设备的时候, 若出现某个车轮的悬空或承压过小的时候就可能导致“三条腿”的情况发生, 而此现象的形成多是因为安设时出现的误差太大以及小车自重分布不均衡。起重设备在检测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地进行, 对于所有可能会导致故障发生的隐患都要进行有效的消除。

2.1.2 制动设备问题

制动设备属于桥式起重设备中的主要组成零件, 也是安全方面的重要配件, 其功能是防止被吊起的物体下落, 也就是达到停车的效果, 制动设备的正常运转才是起重设备使用更安全、更具精准性的保障。当前, 最多见的制动设备可分为:带式、块式和盘式3种形式。当起重设备正在工作的状态时, 制动设备有可能会发生下列问题:制动能力不够、猛然出现的制动设备失灵、滑轮升温太高、制动垫出现冒烟现象以及制动臂无法伸开等。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有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2.2 管理方面

在各类管理体制方面应该有效的完善和强化, 根据桥式起重设备的相关安全规范体制去实施。应用起重设备的企业一定要严格依照《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程》与《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6067) 中的有关要求, 应该专人专管, 责任到人, 对于起重设备的定期检测、保养以及维修等各类体制都要认真的、全面的制定, 并且要不断地总结各种现实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并上升成为安全生产的相关制度规章条例, 这些高效执行的措施必定会降低事故的发生率。综合来讲, 此类管理措施主要有: (1) 依照生产需求、生产场地以及规定荷载等情况对起重器械的型号进行挑选; (2) 为了保障设备能够安全使用, 应该每隔两年进行一次静负荷测试, 且能够进行超负荷的测试; (3) 应将责任真真正正的落实, 根据“四检制”的规定对各种设备实施检测, 一旦查出有隐患存在就必须进行及时地维护, 谨防带病运行的现象发生。

2.3 环境方面

第一, 在防尘方面应该落实好。通常情况下, 各类车间和厂房中的粉尘是比较多的, 严重威胁到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因此对于防尘应当重视起来, 并且积极地使用各类方法去防尘。

第二, 在现场的各方面秩序应该维持好。对工作场所中的物品应当进行合理性的摆放, 尤其是在进行整体大修的时候, 更是应该做好全方位的警示与防护工作, 从而让维护人员能够更安全的工作。对于室内或者是夜晚工作的环境, 应当合理的增加照明设备, 只有在保障了光线良好、视野清晰的前提下才能会更加安全的去工作。

第三, 在粉尘的处理方面应该积极和有效。因为粉尘问题, 通常需要对工作场所实施打扫, 而很多单位采用的是风管吹扫, 可是此方法是不合理的, 应当选用吸尘的方法, 对于尘土颗粒过大的则选择扫成堆再处理的方式。另外要注意的是, 对工作场所的噪声实施相应的降噪处理, 则会有效地改善施工工人的自我感觉, 从而以保持工人的良好心情为基础去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结论

综上所述, 对于桥式的起吊工作也属于事故多发的工种, 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与以外事件预防管理均为较为烦琐的管理工作。而有关工作人员也一定要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专业技能, 要有比较强的责任意识, 能够熟练地操作起重设备的各种运行以及掌握相关的规范章程。应当始终如一的遵循关于安全生产而倡导的“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八字准则, 应当真真切切地落实以人为本的概念, 积极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若发生事故则要及时处理, 要用正确的态度去保障人员与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辉, 艾月飞, 陈胜.浅谈监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J].建筑, 2015 (2) :80-81.

[2]张顺瑜.施工现场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和对策探讨[J].四川建材, 2015 (3) :252-253.

[3]余桂爱.浅析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多发原因及预控措施[J].浙江建筑, 2015 (8) :60-63.

[4]秦亚邦.浅谈电建公司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体系[J].建筑机械化, 2012 (1) :92-93.

上一篇:任务目标定向下一篇:大学生安全感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