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型高速公路

2024-09-28

海绵型高速公路(精选3篇)

海绵型高速公路 篇1

0前言

高速公路作为自然环境的外来物, 对自然环境变化表现出一定的不适性, 在建设、运营中对雨水问题的不适性尤为突出。现有研究对绿色高速公路的建设, 通常以全寿命周期为理念, 从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对如何降低能源消耗、减小碳排放以及改善环境效益等方面着手[1,2,3], 而雨水处理问题作为建设绿色高速公路重点, 现有研究对高速公路抵御雨水风险, 综合利用雨水, 如何建设富有“弹性”的高速公路探讨稍有不足。

海绵型城市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抵御城市洪涝灾害的特性, 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规划设计理念, 将城市变为一块具有应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良好“弹性”的“海绵”, 对雨水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需要时将存储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4]。

与城市雨水所引起的问题有所不同, 高速公路是一种带状结构, 路线里程长, 周围环境变化较大, 与雨水相关的问题呈现出差异化、分散化, 常见诸如路面积水、服务区供水不协调、边坡水毁等现象, 主要存在路面排水能力弱, 服务区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边坡抗雨水冲刷能力弱等方面问题。并且高速公路更注重行车安全、环保节约、环境融合, 因此有必要提出海绵型高速公路的概念, 以期提升高速公路应对不同路域环境的“弹性”。

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上, 提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恢复自然”的海绵型高速公路建设理念, 以建设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环保节约, 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高速公路, 使高速公路具有绿色智慧的特性。

1 高速公路典型雨水问题分析

1.1 路面积水

路面积水是高速公路常见现象, 路面排水不及时, 易破坏路面结构, 降低路面正常使用寿命, 影响行车安全。

在路面自身排水能力弱情况下, 以下几种情况将加剧路面积水情况发生:因施工控制不当, 变坡点前后衔接不理想, 易造成路面积水;高速公路车辆超载现象严重, 易使路面形成车辙凹槽, 使凹槽内积水;中分带渗沟设计施工不合理, 难以满足排水要求, 导致超高段内侧车道积水;高速公路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 对泄水孔、伸缩缝等清理不及时、不到位, 雨水不能及时排出;另外径流雨水流量大, 超出路面排水能力, 也会使雨水难以及时排出。

1.2 服务区供水不协调

高速公路服务区所处位置较偏远, 供水系统难以与城市用水系统相连接, 更强调水资源的自给自足, 用水成本较高。另外高速公路服务区用水使用的是地下水, 对地下水系统较为敏感, 在雨季地下水得到很好补充, 水资源供应较为充足;在旱季地下水位下降较为明显, 服务区水资源供应往往难以满足日常用水需求, 易出现供水不协调现象, 若对水资源综合利用率达不到一定程度, 此类供水不协调现象将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1.3 边坡水毁

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 难免会有一定数量的边坡, 必然会对原地貌和自然植被的造成一定破坏, 降低或丧失原有山体的稳定性和水土保持功能。一旦防护措施不到位, 在雨水不断冲刷情况下, 易引起水土流失, 甚至出现山体滑坡, 对生态环境和行车安全都极为不利。

2 海绵型高速公路建设思路

通过分析高速公路典型雨水问题特性, 可从排水降噪路面、海绵服务区、海绵边坡三方面着手建设海绵型高速公路。

2.1 排水降噪路面

高速公路路面积水, 出现水雾大、路面摩擦系数低、行车视线不佳等现象, 加之高速公路行车速度快, 极大影响行车安全。长时间路面积水将降低路面使用寿命, 影响行车舒适性和增加运营养护成本。另外高速公路直接将雨水排放至道路两侧, 对道路两侧环境造成不好影响。而排水降噪路面 (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可借助面层、基层、垫层对雨水收集、存储、释放, 实现路面快速吸水, 缓慢放水, 减少雨水对路面结构的损害, 并且可对雨水过滤, 让优质水回归自然, 有效提升行车体验和环保效果, 保障行车安全[5]。

2.2 海绵服务区

服务区在空间结构和功能用途等方面与城市有诸多相近之处, 可视作海绵城市的缩小版。屋顶、非机动车道、行车道、绿地等是构建海绵城市的重要模块[6,7], 因此可以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屋顶、路面、绿化等模块, 并结合相应配套设施, 构造一种具有收集、存储、净化、回用的海绵服务区, 以有效解决服务区路面积水问题,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提升服务体验。

2.3 海绵边坡

传统高边坡防护采用工程防护形式不仅造价高, 而且存在持续效果不理想、环境不友好、景观效果差等缺陷, 缺乏水弹性和生态弹性, 即对于雨水调节能力和生态恢复能力差。借鉴“海绵城市”所具有的弹性特点, 让高速公路边坡具有海绵弹性, 即赋予高速公路边坡水弹性和生态弹性双重特性, 是做好边坡防护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式。

采用生态防护能够让高速公路边坡成为“海绵边坡”。“海绵边坡”具有水弹性是因绿色植物根系能吸收水分, 有截留水分作用, 一定程度上延缓土壤基质吸附力下降, 当蒸腾作用时, 植被根系水分将被释放。“海绵边坡”具有生态弹性是因绿色植物根系能锚固至岩土深处, 与岩土构成整体, 提高土地强度, 保持边坡稳定, 减少水土流失, 有条件持续改善土壤质量, 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恢复;并且“海绵边坡”使裸露边坡恢复绿色生态面貌, 重构裸露边坡生态系统, 使之与周边生态系统相协调也是生态弹性主要体现。

3 具体应用

3.1 广吉高速概况

广昌至吉安高速由广吉主线和吉安支线组成, 途经江西省三市六县区, 路线总长约189 km。其中广吉主线约155 km, 吉安支线约34公里。路线所经区域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热量丰富、降雨充沛, 平均年降水量达到1 447~1 778.4 mm。并且路线区域内地单元复杂, 尤其是丘陵岗地地貌单元和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单元分布较广。

3.2 具体应用措施

3.2.1 排水降噪路面应用

广吉高速吉安支线、青原枢纽至泰和北枢纽为吉安绕城段, 该区段车流量大, 环保要求高, 因此选取该段约50 km修筑排水降噪路面。

排水降噪路面面层采用大空隙沥青混合料, 孔隙率在15%~25%之间, 以便雨水顺利通过面层, 经级配碎石基层过滤, 流至排水沥青垫层进行滞留存储。

为防止道路标线堵塞沥青面层孔隙, 减弱路面排水效果, 路面设置专用透水标线。同时做好路床防水措施 (如铺设土工织物) , 以防雨水直接渗入路基, 降低路基使用寿命。此外, 还要注意盖板边沟与排水降噪路面之间协调, 防止盖板边沟堵塞排水降噪路面的侧面空隙, 影响排水效果[8]。若道路条件适宜情况下, 可考虑在路基挖方段设置植草沟, 既使雨水自然渗透与净化, 也可为高速公路增添几分自然视觉美感。

3.2.2 海绵服务区应用

广吉高速公路沿线设有3处服务区, 其中泰和北服务区靠近吉安城区, 并且与泉南高速石吉段较近, 驻足停留的车辆多, 人流量大, 对用水需求和环保设施要求较高, 因此选择泰和北服务区作为海绵服务区示范点。

为收集雨水, 增加雨水滞留几率和雨水滞留量, 减少路面雨水径流量, 可在服务区屋顶选用当地不同植物进行搭配, 在小车停车区和室外人行道设置透水砖, 在大车停车区和行车道设置排水沥青路面, 并集中规划绿化带, 将功能区、停车区以外的绿化区域修筑成下凹式绿地。

借助设置的绿色屋顶、透水砖、排水沥青路面和下凹式绿地的物理特性及生物特性, 去除雨水污染物, 经初步过滤后的雨水可存储至蓄水池。同时在服务区设置中央雨水回收系统, 使净化处理的雨水与一般处理的污水共同回用于服务区绿化灌溉、道路清扫、消防、冲厕、车辆冲洗等方面, 以期实现服务区用水自给率达到50%以上。

3.2.3 海绵边坡应用

广吉高速公路高边坡较多, 防护任务重, 本文选取在挖方深度大于30 m的高边坡修筑海绵边坡。

海绵边坡生态防护植物应从植物特性和坡面表层稳定需求入手, 不应仅仅为追求建植速度、景观效果等表象, 而选择大量非乡土物种 (如马棘、马甲子、藤本类植物) , 造成生态退化或生态入侵不良后果, 应注重乡土植物的筛选和物种多样性, 选取耐干旱能力强、耐土壤贫瘠的本土植物, 以求做到“尊重自然”和“恢复自然”。

同时充分发挥圬工和生态防护各自的优势, 从系统角度对圬工措施和生态措施进行协调优化;并在高边坡设计和施工开挖时保证边坡坡度在25°~40°之间[9], 保证边坡防护效果。

4 结语

海绵型高速公路在应对自然环境变化方面具有良好弹性, 在解决路面积水、边坡水毁,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今后将借鉴海绵城市打造海绵型住宅小区的思路和经验, 进一步探究高速公路沿线海绵型所站的建设, 为高速公路职工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另外对于“海绵”所包含的内容不应仅以雨水作为出发点、突破点, 来研究探讨高速公路的海绵弹性, 而应进一步延伸拓展“海绵”所包含的内容:任何能够被弹性的事物均可用来建设海绵型高速公路, 如对太阳能的利用, 可在屋顶加设太阳能设施, 设计开发更多的高速公路太阳能交通附属设施产品并加以利用, 真正将高速公路打造成一个绿色智慧的海绵型高速公路。

参考文献

[1]王冀, 张毅, 陈绍辉.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低碳公路建设[J].交通标准化, 2014, 42 (3) :27-30.

[2]周红萍.绿色低碳理念在公路设计中的体现[J].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4 (22) :53-56.

[3]罗根传, 黄伟宏.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公路规划与实践[J].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5 (12) :31-36.

[4]仇保兴.海绵城市 (LID) 的内涵、途经与展望[J].建设科技, 2015, 1 (3) :11-18.

[5]何定举, 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性城市道路路面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 2015, 41 (17) :112-113.

[6]陈小龙, 赵冬泉, 盛政, 罗睿.海绵城市规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 2015, 31 (19) :121-125.

[7]孟永刚, 王向阳, 章茹.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J].生态经济, 2016, 32 (4) :224-227.

[8]邵建汇, 杭飞.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排水构造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3, 9 (9) :33-43.

[9]Der G L, Bor S H, Shin H L.3-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soil-root system of Makino bamboo and its effect on slope stability[J].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0, 36 (8) :992-1006.

浅析“海绵型”画家——克里姆特 篇2

1、生平经历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奥地利画家。作品吸收东方、古埃及及中世纪诸艺术要素,将强调轮廓线的面和古典主义镶嵌画的平面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富有感染力的绘画样式。代表作为《死亡与生命》、《吻》、等。他认为“只有通过艺术,不断渗透到生活中去,艺术家才能得到基础,以得到进步。”

2、克里姆特与分离派

克里姆特创办了维也纳分离派,“维也纳分离派”意思是艺术家从各自的协会中退出,共同推进现代艺术。他被推举为分离派的第一位主席,秉承为年轻的非传统创造者发表作品的目标。他所作的尝试和达到的成就,启发了奥地利表现主义的画家席勒等人,并对20世纪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的艺术家产生影响。

二、克里姆特·肖像

1、影响绘画风格的因素

1)自身因素

克里姆特从幼年开始就展现了艺术天赋,青年时期进入维也纳工艺美术学校学习,打下坚实的绘画功底。在他的早期壁画作品中,使用鲜艳的色彩,是具有装饰性艺术的最初实践。随后他潜心研究典籍、古埃及以及拜占庭时期的艺术,创作出了独特并具有象征意味的作品。

2)外在因素

①野兽派的影响

从他的作品《乔安娜·斯塔德肖像》、《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画Ⅱ》中可以明显看出他的绘画风格受到野兽派的影响。《乔安娜·斯塔德肖像》中,女主角身穿青绿色树叶图案的外套,和背景明亮的橙黄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色的头发和围巾衬托出哀愁的面容。《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画Ⅱ》他受到野兽派风格影响,转变黄金风格后的灵感之作。其红绿色对比的背景,让我想到了马蒂斯《红色餐桌》,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奇妙的和谐之感。

②拜占庭风格的影响

克里姆特画作中出现拜占庭风格和黄金画风,是受到了拉文纳宗教镶嵌画的影响。这可以从他的《阿黛尔·布洛赫·鲍尔的肖像画Ⅰ》中看出。除了女主写实的脸和手臂,整个画面都笼罩在金色的装饰中,巧妙的将自然主义的元素和抽象几何装饰图形结合起来。

③东方绘画的影响

《拿扇子的女士》、《弗里德里卡·玛利亚·比尔的肖像画》中充满了东方韵味。《拿扇子的女士》画作中中国的莲花、凤凰和仙鹤的装饰元素,鲜黄的背景营造出富丽堂皇的气息。用中国画扇遮住胸部,表现出了传统中不曾有的诱惑和美丽。

2、绘画风格的表现

1)强烈的寓意性

生与死。在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中有许多表现生与死的主题绘画。赋予生命阶段不同的象征意义,表现对人生苦短的感叹和生命自然的轮回的无奈。《维也纳分离派》中有这样一句话:克里姆特的作品可以被称为“梦幻的死亡之花”,华丽、冷艳是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死亡与生命》,死亡被描绘成画面左边包裹十字架长袍的骷髅,它手拿短棒讥笑着蜷缩在一起的人类,人们由各个年龄阶段的不同性别的人组成,表现的是生命的自然轮回。

2)符号在绘画中的运用

克里姆特的人物肖像,除了人物面部和肢体部分采用写实手法表现,背景和其他部分的处理大多采用平面的符号和图案来装饰。《弗莉莎·雷德的肖像画》,画中女主身坐的椅子,用情色意味的“眼睛”图案来表现空间。头后半圆形的图案装饰,是受到拜占庭镶嵌画的影响,运用了菱形、圆形等符号。背景几何色块的处理让我想到荷兰蒙德里安几何抽象画,平涂的颜色加上马赛克般的方形图案来加以区别,生动地表现了画面的空间感。

三、克里姆特·风景

影响绘画风格的因素: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的影响;在画家《卡默城堡公园的林荫道》、《奥地利农舍》这些画作中表现出印象派画作的风格特点。《林荫道》描绘的是画家最喜爱的场景之一,画家运用点彩派的手法来表现大自然,城堡被隐藏了,看到的是具有绿色系色彩的林荫道。《奥地利农舍》这幅画同样采用的是点彩派的手法来表现。他们与传统的运用单色的点彩派不同的是,他采用了无数个渐变色来组成画面。

四、结论

克里姆特是象征主义绘画中维也纳分离派的杰出领袖,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又以强烈民族风格见长的绘画大师。

克里姆特追求画面风格的装饰性,艺术手法上的象征性。他感兴趣的是人的精神与肉体的痛苦,生命的繁殖、生长、死亡这些主题。他在画面上忧郁地倾诉性爱,流露的晦涩与神秘,很难用语言去传达这些人生的色彩,但可以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和画面主题感受到。

克里姆特融东方情趣于欧洲传统绘画的探索,对于欧洲现代绘画发展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作为二十世纪伟大的维也纳分离派艺术大师,他的绘画风格具有强烈的平面装饰性,人物的面部和身体采用自然写实主义的手法表现,而人物的衣着和背景则采用平面符号化的方法,两者的结合使画面具有超强的视觉冲击力。作品吸收东方、古埃及及中世纪诸艺术要素,将强调轮廓线的面和古典主义镶嵌画的平面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富有感染力的绘画样式,所以说他是一位“海绵型”画家。

关键词:绘画风格,女性,点彩

参考文献

[1]王刚.小提琴的奏鸣:维也纳分离派[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7

[2]丛才.克里姆特·肖像[M].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9

[3]丛才.克里姆特·风景[M].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9

海绵型高速公路 篇3

海绵城市是指像海绵一样吸纳、净化和利用雨水的功能,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通俗地讲,海绵城市建设就是在下雨时蓄水,把雨水收集起来,统一管理和处理,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近年来,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一旦出现雨涝灾害天气,所造成的内涝频发、生态破坏、径流污染、雨水流失等,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危害着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典型海绵城市可以截流80% 以上的雨水,较好地解决城市内涝隐患。因此,在三亚市推广海绵型建筑小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结合相关知识和经验,对三亚市推广海绵型建筑小区的可行性进行了相关思考和研究。

1 概述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

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了解:

一是海绵城市的规划背景; 二是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 三是海绵城市的发展目标; 四是海绵城市的预期效果,其具体的内容如下。

1. 1 海绵城市的规划背景

海绵城市可以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从海绵城市的规划背景上看,早在2012 年,“海绵城市”概念就已提出。其代表性事件是在《2012 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对“海绵城市”的概念做了相关阐释和解读,“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 从海绵城市的发展进程上看,有两篇文章的发表极大地促进了海绵城市的推广,分别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试行) 》以及仇保兴发表的《海绵城市( LID) 的内涵、途径与展望》。

1. 2 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规划引领,就是在规划上为海绵城市发展做好统筹管理,设定海绵城市规划目标,引领海绵城市发展实现。

二是生态优先,海绵城市的发展应遵从生态发展规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机融合城市建设和雨水管理,做到源头减排和末端调蓄融合发展。

三是安全为重,在海绵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

四是因地制宜,不同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各不相同,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切不可盲目照搬其他城市的发展路线,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开展建设性研究。

五是统筹建设,海绵城市建设不是一个独立的内容,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参与,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唯有站在城市的战略发展的基础上,统筹建设海绵城市,才能使该地区海绵城市发展落到实处。

1. 3 海绵城市的发展目标

从海绵城市的发展目标上看,主要有四个发展目标:

一是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发挥“海绵”的弹性作用,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城市水环境的开发、利用、保护,都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依据城市发展的规律,本着环保治理的原则,在划定城市的蓝线、绿线等开发边界和保护区域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划分标准最大限度地保护水资源,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系统,确保城市自然水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恢复被破坏水生态环境,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很多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对城市绿地、水体和湿地等,都不同程度造成了破坏,海绵城市目标的实现,要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技术手段,尽快修复被破坏的水生态环境,促进城市水环境的发展,使城市水环境为城市化发展服务。

三是推行低影响开发,在开发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尽可能降低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对于生态用地要充分重视和保护,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建筑小区的过程中,可以用先进的设计手段避免城市建设对水环境的破坏,如采用屋顶绿化、可渗透路面、人工湿地等促进雨水积存净化等,促进雨水的综合合理利用。

四是有效减少地表水径流量,暴雨对城市的影响较大,也是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我们要综合采取多种手段减轻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1. 4 海绵城市的预期效果

海绵城市有利于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从海绵城市的预期效果上来看,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也不尽相同,正因为如此,不同阶段的预期目标也存在差异。但总的来说,在建设海绵城市时,我们可以预见海绵城市的预期效果,以三亚市为例,三亚市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通过渗透、储存、调节、转输、截污、净化等组合技术,提升城市雨水管渠系统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服务水平,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改善河湖生态系统和水环境质量。因此,探索三亚市推广海绵型建筑小区的可行性势在必行。

2 三亚市城市雨洪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三亚市位于海南岛最南端,地表水资源多,但城市雨洪管理建设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亚市水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内涝问题突出和水生态环境恶化三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2. 1 三亚市水资源分布不均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三亚市水资源分布不均是三亚市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三亚市的河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顺应地势形成了东、中、西三个水系。具体说来,三亚市全市水资源利用率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的水资源相对丰富,中部水资源相对较少,存在区域性缺水的问题。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程度,致使三亚市城市雨洪管理建设陷入困境。

2. 2 三亚城市内涝问题突出

三亚城市内涝问题突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三亚市盛水雨洪管理建设。由于连续暴雨引起的城市积水困扰,致使城区短期内城市内涝严重,极大影响了城市交通和人们出行安全,更有雨水管道堵塞,路段短路等问题频发。究其原因,造成易发内涝的原因有很多,迫切需要寻求三亚市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办法,尽可能减少内涝事件的发生。

2. 3 三亚市水生态环境恶化

三亚市城市雨洪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水生态环境恶化方面。目前,三亚市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局部工程性缺水、水污染、用水效率低等问题,这些都是由于水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近年来,中心城区人口和工矿企业比较集中,一些工程垃圾和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入河废水造成污染,影响水生态循环系统,导致水质变差,对河道水环境安全构成不良影响,三亚市水生态环境需进一步改造完善势在必行。

3 三亚市推广海绵型建筑小区的可行性研究

三亚市推广海绵型建筑小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有助于保障用水安全、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改善和提升水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基础建设水平。

因此,为进一步推广海绵城市的发展,在了解海绵城市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现结合三亚市的基本情况,三亚市推广海绵型建筑小区的可行性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3. 1 树立海绵型建筑小区的建设理念

在三亚海绵城市建设中,树立海绵型建筑小区的建设理念是三亚市推广海绵型建筑小区的关键。要推广三亚市海绵型建筑小区的实施,在具体做法上,我们应鼓励新建小区主动在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使新建小区在建设初期就融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思想,如建设地下蓄水装置、屋顶绿植、改造升级公共绿地等,为三亚市推广海绵型建筑小区提供保障。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三亚市海绵型建筑小区的构建,需要多部门多专业高度协作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应全面贯彻海绵型建筑小区建设理念,使海绵型小区建设理念深入人心,才能发挥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

3. 2 规划海绵型建筑小区的控制目标

三亚市海绵型建筑小区建设,有利于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因此,规划海绵型建筑小区的控制目标是三亚市推广海绵型建筑小区的重要环节。对三亚市海绵型建筑小区而言,在具体做法上,有目标、有步骤地开展海绵型建筑小区建设,无疑对三亚市的发展大有裨益。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等,将是规划海绵型建筑小区的控制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径流污染、径流总量控制和雨水资源化,要实现径流峰值控制目标,可以从对源头总量的减排措施,来规划三亚市海绵型建筑小区的控制目标,因地制宜地开展三亚市海绵型建筑小区建设。

3. 3 加大海绵型建筑小区的资金投入

要把三亚建设成为一个生态自然的海绵城市,加大海绵型建筑小区的资金投入对三亚市推广海绵型建筑小区至关重要。三亚市海绵型建筑小区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如何招商引资促进海绵型建筑小区的建设,成为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在具体做法上,可以采取政府和企业合作模式为主,政府直接融资为辅的模式,有优惠的政策积极引进企业投资海绵城市建设,为三亚市海绵型建筑小区做好资金保障,以便促进三亚市海绵型建筑小区的发展。

3. 4 加强海绵型建筑小区的监督管理

三亚海绵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监督管理工作,加强海绵型建筑小区的监督管理,在三亚市推广海绵型建筑小区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具体说来,三亚市加强海绵型建筑小区的监督管理,要从制度上肯定海绵型建筑小区的监督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一整套评估指标体系,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海绵型建筑小区的建设情况。不仅如此,还要对示范区、项目或地块、具体设施3 个层次进行实时动态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三亚市海绵型建筑小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落实与推广。

4 结语

三亚市推广海绵型建筑小区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推广海绵型建筑小区的过程中,三亚市要做好对推广海绵型建筑小区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从树立海绵型建筑小区的建设理念、规划海绵型建筑小区的控制目标、加大海绵型建筑小区的资金投入、加强海绵型建筑小区的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三亚市推广海绵型建筑小区的发展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在三亚市城市水环境中发挥海绵型建筑小区的作用,进而促进三亚市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论述了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基于三亚市城市雨洪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建设理念、规划目标、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在三亚市推广海绵型建筑小区的可行性,有助于解决雨涝灾害的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筑小区,雨洪管理,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袁弘,等.“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6):79-81.

[2]车生泉,谢长坤,陈丹,等.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中国园林,2015(6):172-174.

[3]董淑秋,韩志刚.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2):13-15.

[4]彭明.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建材与装饰,2016(5):43-45.

上一篇:诗歌教学的人文内涵下一篇:手术室查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