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爱情名句(精选4篇)
文学中的爱情名句 篇1
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在整个中世纪里, 基督教在文化、教育、哲学、文艺乃至整个精神领域里, 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 成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定基督教为国教, 在奴隶主意识形态中即开始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宗教教义就是政治信条, 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当时《圣经》的词句在任何一个法庭上都具有法律效力, 一切学术科学都成了神学的奴婢, 一切文化艺术都被染上了宗教色彩。但是, 在基督教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过程中, 它与世俗文化之间形成了两种交融关系。在中世纪出现的很多世俗作品里, 都包含着宗教性的内容, 有些作品宗教的因素还很强烈。例如, 中世纪后期产生的民间文学、骑士文学乃至城市文学中, 都显示出了与基督教文化的强烈的融合关系。
可以说, 正是在上述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和融合过程中, 经过中世纪独特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中世纪新质文化和文学。例如宗教文学。它是直接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文学, 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作者是僧侣, 又称僧侣文学。其基本内容是译歌上帝的英明伟大, 普及教义, 宣扬宗教思想, 赞美圣徒的高尚德行。城市文学。11世纪出现了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 形成了市民阶层。随着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新型市民阶级思想情感的文学。还有英雄史诗等文学类型。其中最有特色文学类型非骑士文学莫属。
骑士文学产生于12世纪至13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它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盛行时代的产物, 作者是骑士, 反映骑士的生活理想, 追求世俗生活的享乐和世俗爱情, 属于世俗贵族阶级的文学。
起初, 骑士是由骑兵发展而来, 而其先决条件就是只有骑兵取代步兵, 骑士阶层才能兴起。第一次使骑兵们大显身手的无疑是日耳曼击败东罗马之战, 这一役, 令骑兵确立了优势。但是骑士并不等于绝对意义上的骑兵, 骑士其实是西欧把军事力量纳入封建体制的产物。一开始, 因为有大量的自由民存在, 因而实行了自由人服义务兵役的制度。但是随着土地的兼并, 大地产制导致了自由民数量大减, 使得义务兵役难以实行, 能被征入伍的人范围日益狭窄, 而且自由民也无力负担军事装备, 于是骑士开始成为领主的特权。
12-13世纪之后的和平时期, 骑士军事只能开始削弱, 在经济、政治领域提高地位, 逐渐与贵族融合。那个时候骑士的培养已经必须从出生开始, 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程:出生时便由父亲监督实行洗礼, 从小由乳母养到7岁, 不可和家人同住。7岁后, 真正走上骑士的道路。离开住处到一个高于自己家庭地位的贵族家族, 开始学习成为骑士的必备知识, 如养猎鹰、各种宗教知识和礼仪。14岁起担任贵族的贴身随从, 为礼仪性质, 可从中学到很多经验知识, 直到21岁长大成人。21岁时, 必须经过一种特殊的仪式, 才能脱离领主家庭成为自主独立的骑士。仪式很隆重, 这种授封礼被认为是过去成年礼的延续或变形:在第一天中要进行沐浴和祈祷两个仪式, 为的是净化肉体和灵魂。第二天正式授封:接受战马, 并举行象征性的比赛, 成为骑士的外在标志。所以, 当时的骑士具有固定的特点, 并有专门的称呼为“兵”。
中世纪骑士的爱情观也有其独特之处。与现代人的观念并不相容, 可说是独树一帜。当时的婚姻以财产为基础, 骑士们追求爱情, 但对象都是贵妇人, 且不以结婚为目的, 这种观念成为中世纪后期宣扬的主题, 吟游诗人用诗歌在各地歌唱, 对以后的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这种爱情观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骑士文学作品中的骑士把“忠君、护教、行侠、尚武”视为“骑士的信条”。把勇敢、冒险、在战斗中取得胜利视为“骑士的荣誉”。骑士们还有一种“荣誉”是我们所不太理解, 而在西方的骑士文学中常常加以表现的是骑士应该有一位女恩主。女恩主通常是贵族的已婚的妇女。骑士同她约会, 效忠于她。为她做各种事情, 甚至为她牺牲。除了骑士的信条、骑士的荣誉外。还有“骑士的风度”。骑士们比较讲究礼仪。比如说, 在西方, 甚至在我们国家也快要成为一种规范的所谓“女士优先”, 就是骑士时代的遗风。一个骑士在给他所喜欢的女人写信的时候, 落款往往是“你的忠实的仆人”。这样一种习惯直到现在, 在西方依然相当地流行。骑士在吻一个女人手的时侯, 能不能保持优美的姿势, 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风度上的要求。哪怕在发生热烈的爱情的时候, 也应该注意保持一种优美的姿势。骑士的信条、骑士的荣誉、骑士的风度加起来叫“骑士精神”。
在《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里有一位最有名的骑士兰斯洛特。这个人武艺非常高。非常受亚瑟王的重视。但是, 他一方面和亚瑟王的妻子桂内维尔偷偷地约会, 另外又接受一个叫阿斯特拉特的少女送给他的礼物。他为了王后桂内维尔, 可以不骑马坐小车, 这对于一个骑士来讲是有伤荣誉的事情。但是为了自己的女恩主, 他毅然这样做。为了桂内维尔, 他曾经非常勇敢地从两座悬崖之间在像剑刃一样薄的桥上爬过。在和别人比武的时候, 完全按照桂内维尔的眼色行事, 要进就进, 要退就退。完全被一个女人的意愿左右, 这样的人能算做一个英雄吗?当亚瑟王发现了自己的妻子和兰斯洛特之间的隐情的时候, 兰斯洛特非常果断地把亚瑟王的妻子虏到自己的房间里, 然后站在门口要和亚瑟王决斗。这种事在我们的剑侠小说里, 是不可能出现的, 是有背于伦理道德的, 但是在西方的骑士传奇里蔚为时尚。骑士对待女人的态度很谦卑, 但也包含着某种虚伪, 因为他所重视的是骑士的个人荣誉, 对待女人的态度是他个人荣誉的一个方面。对于“风度”, 他们所重视的是外表而不是内涵。
但是, 也有一些骑士传奇表现了很有震撼力的真实情感。有一部在德国、法国很流行的骑士故事, 叫《特利斯坦和绮瑟》。特利斯坦是一个年轻的骑士, 他的叔叔马克是国王, 特利斯坦受他叔叔马克的委托, 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接准备婚配给马克国王的女人, 叫绮瑟。绮瑟长着一头美丽的金发。两个人在船上, 由于喝了一种魔汁, 发生了热烈的爱情。马克国王发现以后, 把两个人都赶出宫去, 把特利斯坦发配到很远的地方。特利斯坦感到很对不起自己的叔叔, 但又无法消除自己对金发绮瑟的恋情。过了不久, 马克又把金发绮瑟接回自己的宫里。而特利斯坦在那遥远的地方又结识了一个女人, 也叫绮瑟, 但是她的头发不是金色的, 她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皮肤非常之白, 特利斯坦管她叫做玉手绮瑟。特利斯坦和玉手绮瑟结了婚。不幸.他被毒蛇咬伤, 生命垂危。特利斯坦告诉玉手绮瑟说, 现在只有金发绮瑟有办法治好我的伤。玉手绮瑟答应派人去接金发绮瑟。特利斯坦跟她说好, 如果接到金发绮瑟, 就在船上挂白帆;没有接到, 就挂黑帆。过了不久, 船回来了。玉手绮瑟到岸边去看, 船上挂的是白帆, 但是出于嫉妒, 她告诉特利斯坦, 船上挂的是黑帆。特利斯坦在绝望中死去。当金发绮瑟弃船登岸, 来到自己的身边时, 发现他已经死去, 自己也绝望而死。原诗这样写道:
在这尘世间茫茫的生命之海中。
沉没了,
沉入无知无觉之中。
沉入极乐之中。
这个故事, 我们听起来很像中国的梁山泊与祝英台。一对忠贞不渝的恋人死了, 但是爱情没有死亡。他们用自己的殉情, 宣告了爱情诗不可战胜的。
在宗教专权, 禁欲思想禁锢世人黑暗的中世纪。骑士文学像一面旗帜。它积极的肯定了尘世生活幸福, 追求世俗享乐与个人尊严。骑士们用对上帝的爱对待他所追随的女人。骑士们也用最崇高、谦卑的爱谱写着一篇篇动人的乐章。
参考文献
[1]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中的爱情名句 篇2
二: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难爱)
三: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爱萌芽)
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相思)
五:青青子衿,幽幽我心。纵我不在,子宁不嗣音?(怨)
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相爱)
七: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许诺)
八: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爱的人太远)
九: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出嫁)
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婚誓)
十一: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待嫁)
十二:女也不爽,土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多情)
更多诗经名句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诗经》中的经典名句。描写了一位男子对女子的爱慕和追求。
爱情是人们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一种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我们的一种自我选择。而《诗经》是我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爱情文学圣典,留下了许许多多古代社会青年爱情的印证。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岁月,创造了许许多多灿烂文化,《诗经》是这些灿烂文化中的一颗耀眼明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
《诗经》的出现,就像初燃的火焰,照亮了华夏人诗歌的渊源,《诗经》中的爱情故事被称为“色而不淫,哀而不伤”,诗歌没有过于刻意的雕凿,只是用一只平时的笔写下一些平实的事平实的情感,把先民的喜怒哀乐就此鲜活的表现出来了。《诗经》可谓“五经之首,文学之源”。更多诗经名句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诗经》中的爱情诗,紧贴现实生活,歌咏了礼制完善之初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感情真挚自然,毫不掩饰的歌颂了对爱情的渴望,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强烈追求。
《诗经》中描写的爱情,感情真挚自然,质朴纯真,《诗经》中这些感人的爱情故事,共同铸就了《诗经》的爱情核心:自由和专一。
《诗经》倡导自由恋爱。《诗经》时代,男女在恋爱、婚姻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自由,特别是下层社会,男女恋爱和婚姻自由的程度就更大一些。诗经中的爱情往往是简单的、真挚的、纯粹的.爱,爱我所爱,无怨无悔。他们不会娶考虑什么地位、名分、金钱或者社会舆论的谴责,虽然他们懂礼、知礼、守礼,为了真爱,他们可以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比如《诗经》中有一位姑娘,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她不惧怕别人的议论和嘲讽,勇敢地同她所爱的男子一起“私奔”。由于男女双方都很坚决,他们把封建礼教远远地抛在脑后,最终获得了幸福的爱情。
诗经中的男女,不管如何恋爱,最终只有一个目的:结婚,这说明《诗经》中男女爱情的专一。如果两个人分开了,就想念着要在一起,如果在一起了,就祈祷着永不要分开。他们可以一见钟情,马上就结合,比如《野草 蔓草》中的男子,行走在春天的田野上,迎面碰到一位素不相识的姑娘。他被姑娘的外貌美迷住了,于是,他大胆地向姑娘求爱,并同她结为伴侣。《周南 关雎》就是一首炽热感人的情歌。一位男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醒时梦中不能忘怀,而又无法追求到。面对悠悠的河水,目迎水流中浮动的荇菜,姑娘美丽的身影时时闪现在眼前,这更增添了他的痛苦,以致出现了幻觉,仿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协谐欢乐的婚后生活。“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廖?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女子在家盼望丈夫,结果丈夫真的回来了,女子非常高兴,以至于连身上的疾病都好了。恋爱中的男女,大概看到爱人出现在自己身边,都是快乐无比的。
追求爱情,千年如斯。但对于追求爱情的男女来讲,要做到“自由和专一”的统一确实难上加难。顽强的追求婚姻爱情自由,宁肯以死殉情,表达了古代男女在爱情受到阻挠时的极端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强烈愿望。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甚至在爱人不幸辞世后,他们仍牢记旧情,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相爱。《绿衣》中的一位男子,沉痛的悼念逝去的妻子。夫妻情投意合,相亲相爱,如今妻子不在人世了,他感到失去妻子的痛苦,永远也不会完结。他看到自己身上穿的衣服,是妻子亲手缝制,他想到自己一有什么差错,是妻子在身边好言相劝。
《诗经》的单纯与朴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邶风 静女》描写男女约会:“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悦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个男子在城中的一个角落等待自己的恋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恋人来了,送给他彤管、茅荑,他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是美人所赠,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表现了男子对于爱情的甜蜜和酸涩,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当时女子对爱情的美好期盼。更多诗经名句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文学中的爱情名句 篇3
【关键词】称名句 语义分类法 N1 结构-语义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37-02c
综合分析各层次句法单位及其结构-语义功能是进行语篇研究的基础。各种句法单位的相互作用也是不同类型语篇中作者表达意志、营造环境及承接上下文的重要手段。
俄语称名句理论研究广泛,区别在于研究范围不同。俄语言学家认为,将句法理论普遍性与研究对象特殊性相关联作为称名句研究的基础,是非常切实有效的。然而,在称名句词形变化、句段划分及语义功能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和分歧亟待解决。
本文以文学语体为例,全面探索称名句简单结构所蕴含的巨大表义潜能。称名句传统理解为:由名词第一格形式充当句子主要成分,用来称谓事物、现象、状态,并肯定其存在的句子。称名句分类多样,本文采用Е.И.Диброва的语义分类法作为理论支持,结合文学语体的特点(即形象性与情感性的有机统一),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探究。
作家对语言手段的选择有自己的偏好,而契诃夫的创作风格质朴、语言精悍、篇幅简短,“避免一切无用的东西,力求达到简单、相称、和谐”。称名句在契诃夫作品中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由于结构本身的简洁性,可最大限度缩减篇幅;另一方面,称名句的可扩充性使句子表义获得各种可能,不受语体限制。
本文将对契诃夫39部作品(35篇小说,4篇戏剧剧本)共84个称名句进行结构-语义分类研究。所选例句为符合传统意义,即句子主要成分为N1(名词第一格形式)的称名句结构类型,并表达以下几方面含义:1)自然状态。/Ночь.(夜晚。)2)事件、场景。/Война.(战争。)3)物品。/Стол.(桌子。)4)行为、动作。/Шёпот.(窃窃私语。)
研究材料中共42例表达自然状态。例如:1)Знойный и душный полдень.(炎热沉闷的正午。)《猎人》2)Вечерние сумерки.(暮色黄昏。)《苦闷》等。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故事展开的前提。用于此含义的称名句,主要刻画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地点,将读者带入特定的环境氛围,更好地推动情节的发展。例如,在1)句中,前置形容词修饰语“炎热沉闷”暗示了所述行为的消极性及负面情绪。从位置来说,此类称名句通常位于作品开端或描述开始,例如:Ночь.Нянька Варька, девочка лет тринадцати, качает колыбель.(夜晚。保姆瓦力卡,13岁左右的小姑娘,在轻推着摇篮。)《渴睡》
契诃夫作品中使用频率第二位的称名句为表示具体物品的称名句,共计25个。它们主要在戏剧剧本中对细节进行描述,营造出直观形象的事件背景,因此多用于情景说明中。例如:...горшочки со сметаной, кувшины с молоком...(装着酸奶皮的罐子,装着牛奶的罐子......)《跳来跳去的女人》等。
第三类称名句描述人和动物的行为或活动,材料中共12个。此类称名句的主要成分多由动名词承担,表示一些被名词化了的行为、状态或过程。例如:Смех, говор и приплясыванье.(笑声、说话声、舞蹈般扭动的双腿。)《化妆》等。此类称名句的使用增加了语篇的动态性,使画面感增强。
分析材料中仅有1例描述事件、场景。尽管用于此意的称名句可使语篇更为清晰,逻辑性得到加强,但契诃夫很少在自己的创作中使用。例如:Скудные урожаи.(很少的收成。)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存在一类特殊的称名句,其主要成分不是由N1,而是N2(名词第二格)充当。它们通常在表示存在意义的同时,还附加一定数量意义,感叹号的使用增加了句子的感情色彩。例如:Смеху-то, смеху!(笑声啊,笑声!)《决斗》为了增强数量意义,可以使用语气词“то”,或者重复名词。
此外,表人或表物名词一格形式可用于句子开端,引起联想。材料中,共有两处。例如:Милое, дорогое, незабвенное детство! Отчего оно, это навеки ушедшее, невозвратное время... (亲切的、珍贵的、难忘的童年!为何这是一段已消逝而不可回头的时光......)《大主教》。语言学界对这种句子结构是否属于称名句存在分歧,它们主要起深化主题、突出交际重点等作用,不具备普通称名句表达事物“存在”的含义。但可帮助表达作者观念,构建文章结构,引发读者思考。
综上所述,称名句可划分为多种结构-语义类型,在文学创作中得到积极应用,成为契诃夫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成为作家创作的标签,使他在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Диброва Е.И. 《现代俄语》,第二卷,语言单位分析,莫斯科,科学出版社,2002.
[2]Розенталь Д.Э.,Теленкова М.А. 《语言学专业术语词典》,莫斯科,教育出版社,1976.
[3]Сиротинина О.Б. 《功能语体与语言形式》,萨拉托夫,萨拉托夫国立大学,1993.
[4]Татарникова Г.Ф. 《契诃夫的文学创作》,顿河畔罗斯托夫,罗斯托夫大学,1988.
[5]《契诃夫小说集》,莫斯科,教育出版社,1984.
文学中的爱情名句 篇4
关键词:爱情婚姻观,英美文学,独立性,价值观
《飘》作为一部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 描述了女主人公斯嘉丽的一生, 其中, 重要的线索就是斯嘉丽的三次婚姻, 以及她在社会变化过程中爱情婚姻观念的转变。
一、《飘》
(一) 故事发生背景. 在《飘》这本小说中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描述了一位热情、迷人、大方、可爱的贵族姑娘斯嘉丽, 在赞美斯嘉丽对艾希礼执着的爱情的同时, 也批判斯嘉丽对婚姻的随意和盲目, 这使《飘》成为一部难得的上乘之作。它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 讲述贵族上流社会的纯真爱情, 同时也揭露婚姻关系中背叛、利用的丑恶。美国南北战争最终以北方的胜利、南方的惨败而终结, 也正是在这种独特的社会背景下, 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巨大偏差, 婚姻和爱情观念也随之改变, 斯嘉丽的爱情婚姻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造成的。
(二) 小说对斯嘉丽爱情婚姻的描述。美丽的斯嘉丽小姐是一个生活在南方庄园, 拥有两百多名黑奴的塔斯庄园千金小姐。小说以斯嘉丽的一生为主线, 描述了她不同时期的婚姻选择, 少女时期的斯嘉丽爱上了另外一个庄园主儿子艾希礼, 这种偏执的爱情信仰支撑着斯嘉丽对艾希礼表白, 遭到拒绝后, 她为了报复艾希礼而跟查尔斯结婚, 这一场婚姻完全没有爱情的因素。第二次的婚姻是由于在战争中难以维系自己的生活, 为避免庄园被毁, 维持生存而与一个年长自己的商人弗兰克结婚, 这一次的婚姻非但没有爱情的影子, 还存在着赤裸裸的利用关系和金钱关系。第三次的婚姻是和深爱着自己的白瑞德力排众议结的婚, 这一次的婚姻最开始依旧是一种利用, 斯嘉丽在心底里还是深爱着艾希礼, 但是随着生活的继续, 斯嘉丽逐渐明白自己爱上了白瑞德, 但此时的白瑞德已经因为心灰意冷而离开了斯嘉丽。
在作者的妙笔之下, 通过斯嘉丽的人生为人们真实地展示了南北战争时期贵族女子的爱情婚姻观, 斯嘉丽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环境多重复杂的因素造就了她在自己的婚姻中的选择,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境造就人生的选择。
二、斯嘉丽在爱情婚姻中的盲目冲动与情深意重
斯嘉丽的爱情故事发生在南北战争时期, 这一时期的美国南方是典型的男权主义社会, 斯嘉丽作为大庄园的继承人, 从小过着奴役别人的生活中, 这让斯嘉丽的人生观里不存在“被拒绝”的字样。同时, 作为贵族小姐的斯嘉丽也具有“反叛”性格, 内心深处存在着强烈的叛逆精神。
(一) 斯嘉丽在爱情婚姻中的盲目冲动。受生活环境的影响, 斯嘉丽成为纯粹的爱情理想主义者, 斯嘉丽的婚姻爱情观念中既有对爱情的专一, 又有对婚姻的盲目。因此, 当斯嘉丽对艾希礼表达爱慕之意被拒绝时, 对斯嘉丽的人生是一种巨大冲击, 这为斯嘉丽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14 岁那年斯嘉丽对艾希礼一见钟情后就一直幻想自己能与艾希礼走进婚姻的殿堂。这种执着的爱情观是理想化的, 也是盲目的。以致在艾希礼表达了对媚兰的爱意后, 斯嘉丽企图通过引诱和私奔等方式挽回艾希礼的心, 当这些手段都不能奏效时, 斯嘉丽却先一天跟媚兰的哥哥查尔斯结婚, 这场盲目的婚姻根本就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为报复而做的选择。斯嘉丽希望通过这次结婚激起艾希礼对自己的关切和爱意, 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为博得艾希礼的爱盲目选择结婚是斯嘉丽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 也说明斯嘉丽身上存在不成熟的一面。而斯嘉丽的第二次婚姻更是一场赤裸裸的交易, 嫁给富商弗兰克只是为了继续以往奢靡生活, 因此, 这一次斯嘉丽的选择是带有目的性的, 也是盲目冲动的。
(二) 斯嘉丽在爱情婚姻中的情深意重。斯嘉丽的三次婚姻选择与她的性格相关, 在盲目和冲动情绪的主导下经历了三次没有爱情的婚姻, 在三次悲剧的婚姻中, 斯嘉丽都没有对自己的丈夫付出爱意。然而, 除了爱情婚姻上的盲目与冲动外, 斯嘉丽身上还有很多令人称赞的闪光点, 例如, 她的善良、执着、坚强和智慧, 还有她对艾希礼的情深意重。即使经历过两次婚姻, 两次成为寡妇, 在第三次与白瑞恩结婚时, 斯嘉丽依旧爱着艾希礼, 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支撑这艾希礼, 在媚兰去世后答应照顾艾希礼和他们的孩子, 在生活上, 支持艾希礼做生意, 尽管艾希礼不善经营, 斯嘉丽依然能够倾其所有进行帮助。对艾希礼的用情至深导致她爱屋及乌, 媚兰作为斯嘉丽的情敌, 在接受了艾希礼“照顾我的爱妻”的托福后, 对媚兰照顾备至, 还在战火纷飞的时候, 在毫无接生经验的情况下, 为媚兰接生并将其母子送到安全的亚特兰大。
三、英美文学中的爱情婚姻观
英美文学中以爱情婚姻为主线的作品很多, 例如, 在《傲慢与偏见》中有为了利益而成就的婚姻生活, 也有《巴黎圣母院》中矢志不渝的爱情, 但无论是何种手法的小说描述, 英美文学中对于女性爱情婚姻观总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进行描述。在英美文学中有很多的文学作品以女性角色为主线, 这也成为了英美文学中爱情婚姻观的一个特色。
(一) 女性独立的爱情婚姻观念。英美地区尤其是美国强调自由和独立, 在这样的国度, 文化自由、选择自由和个性自由是一种普遍现象, 表现在作者的思想上就是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上也最求人物思想的自由和独立。因此, 在《飘》中斯嘉丽的历次选择都是独立自主的选择。无论是冒险的婚姻选择, 还是执着的爱情选择, 都是一种斯嘉丽自身独立意识的象征。尽管在战争的年代, 年轻的贵族小姐斯嘉丽依旧能在动荡生活面前保持积极的态度, 以乐观的眼光看待生活, 并主动承担起照顾家庭和庄园的重任, 这也是女性独立意识的象征。在爱情上, 斯嘉丽对自己心爱的男人竭尽全力支持和资助, 而作为本应承担生活重担的男性角色艾希礼则是一个纯粹的贵族形象, 温文尔雅但在生活上完全依赖别人的帮助, 这种对比更能显得作者对女性独立意识和独立爱情婚姻观的赞美。斯嘉丽的爱情婚姻观突出地显示出女性独立的观念, 是英美文学中的女性爱情婚姻观念的突出代表。
(二) 爱情至上的婚姻观念。在英美文学作品中, 爱情和婚姻是一种天然的人生形态, 在文学作品中都毫无保留地对爱情和婚姻进行了歌颂和赞美。小说《飘》通过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贵族小姐斯嘉丽的婚姻爱情选择, 为读者展现了女性爱情至上的婚姻观。在斯嘉丽的三次婚姻选择中, 尽管前两次的婚姻都不存在爱情的因素, 纯粹是斯嘉丽盲目冲动的选择, 但, 对于艾希礼的执着, 说明爱情是斯嘉丽一生的追求。斯嘉丽将她对艾希礼的爱融化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将自己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对艾希礼的爱慕与追求中。三次失败的婚姻给了斯嘉丽更多的思考, 人生的磨难也让斯嘉丽明白了谁是她真正需要的, 但是, 尽管白瑞德的离开让斯嘉丽顿悟, 她依旧说“世界伤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可见, 在现实面前斯嘉丽选择坚强生活, 但在婚姻面前爱情是至上的。婚姻的选择应该以爱情为基础, 爱情至上是英美文学中婚姻观念的突出表现。
参考文献
[1]张楠.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形象对21世纪女性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
[2]董丽敏.冰火两重天——从《飘》中郝思嘉的恋爱启示解读现代女性爱情观[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
[3]谢景芝.《飘》中郝思嘉形象魅力解读[J].河南大学学报, 2005.
【文学中的爱情名句】推荐阅读:
文学常识、文学名句10-22
经典爱情名句09-06
日语爱情名言名句06-01
文爱情名言名句07-02
感悟爱情名言名句07-20
关于爱情名人名句08-11
关于爱情名言名句伤感08-23
爱情名句经典短句英文09-09
最简单最美话爱情名句10-20
扣扣爱情经典名言名句台词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