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

2024-05-09

洋垃圾(共6篇)

洋垃圾 篇1

近几年,尽管国内传统零售百货市场一直不景气,但奥特莱斯却发展异常繁荣,甚至有种大跃进的趋势。当一件东西多得泛滥的时候,它就变味了,奥特莱斯也一样。

以往人们提起奥特莱斯,最直白的感受就是可以“低价买奢侈品、买名牌”,可现在很多人对其已经不感冒,很失望,甚至有的感觉像是去农村大批发市场买东西一样。可见奥特莱斯在中国已经变形了,失去了它原有的味道…….

数据说了真话:大多奥特莱斯生存环境堪忧

早前一份业绩数据,彻底揭开了奥特莱斯在中国发展泛滥的暗潮汹涌。

据相关数据介绍,2013年全国奥特莱斯总业绩约才220多亿,而前十强就占了大约164亿,可以说全国奥莱成绩的大半江山都在这十强手里。其余百余家奥莱只分一小杯羹,差距极其明显。经营良好的奥特莱斯多背靠大型百货集团。但这一模式,也让其角色多被视为处理百货公司的库存。大部分奥特莱斯有名无实,只是折扣店而称不上是名品折扣店。

由此可见,如果单纯从那前十强来看,还是可以的,但是对比我国目前的那么多奥特莱斯项目来看,奥特莱斯情况不是很乐观,甚至可以说正身陷泥沼不能自拔,泡沫破裂一触即发。

九成山寨,如何高大上?

奥特莱斯究竟是什么?

事实上,奥特莱斯不是一家连锁商场的名字,而是一种零售业经营业态。在全球零售业态中,我们通常把其划分为购物中心、百货、超市三个基本业态。根据其体量与经营模式,奥特莱斯属于购物中心的一款。奥特莱斯(OUTLETS)最早诞生于美国,当初的形式就是“工厂直销店”,专门处理工厂尾货。后来逐渐汇集,慢慢形成专门销售名牌过季、下架、断码商品的商店组成的高端品牌折扣购物中心。

奥特莱斯适时应运而生,凭借自身独特武功,“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在中国遍地绽放。虽然国内奥特莱斯号称在数量上已超越美国,但是这些自称为奥特莱斯的项目中,有几个是真正呢?名不副实的太多。据研究数据统计显示,国内冠名奥特莱斯的卖场已超过500家,但真正的奥莱不超过20家,近九成都是山寨和赝品。因此有人认为,“奥特莱斯”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概念的炒作,而非奥莱本身的建设。

众所周知,“奥特莱斯的理念就是‘品牌+折扣’,如果没有品牌就形不成奥特莱斯。它和特卖场、折扣店的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品牌,它和正价店最直接的交战是折扣,可是如今泛滥的“山寨”趋势已经使得这种品牌优势不受到保障,折扣真假难辨。

今年4月份一则消息爆出,“号称沪上最大的金山枫泾奥特莱斯开业5年多来4000余间商铺目前超8成空置,顾客寥寥无几,除青浦赵巷的百联奥特莱斯较成熟外,其余几家奥特莱斯人气均不容乐观”。近六成网友认为经营不好原因是奥特莱斯折扣力度低,品牌杂乱。看来非名牌或者质量没有保证的商品是不能吸引持久的客流的,这样笼罩在奥特莱斯身上“高大上”的光环自然也黯淡了许多。

是什么偷走了奥特莱斯那大半江山?

奥特莱斯在欧美有成熟的运营模式,但在现阶段的中国,许多奥特莱斯开发商盲目地认为,“只要盖好,人就会来”,纷纷打出奥特莱斯的概念,却因种种原因不得其精髓。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行业乱象丛生,生存风险逐渐升级。

首先在中国市场大环境下,就没有摸清情况。奥特莱斯的消费群体多是中产阶级,这类群体在美国是主要阶层,而在中国,符合这类阶层的人仅占20%的群体,国内还是以传统零售终端为主流,支撑奥莱消费的中产阶级发育还不成熟,郊区购物的消费习惯有待培养。

而且在美国的奥特莱斯项目多是在旅游观光地带,意思就是以旅游带动消费,多是投机性消费;而我们的多是单纯性商业项目,光靠私家车这种刚性带动明显是不行的,缺少一种真正吸引人的东西。另外,美国式奥特莱斯建筑形态也不一定全部都适合中国各城市,中国土地资源是有明显的刚性约束,盲目照搬欧美“乡村式”建筑是有问题的。

其次,打折奢侈品不好请,想赢得市场的认可,还是需要拿出点诚意来。通常来讲,大家去奥特莱斯一是看中折扣,二是品牌,但是实际上在中国,开发商缺乏强势资源的支持与管理,在品牌招商上缺乏优势,拿不到众多的一线国际奢侈品牌,也拿不到有竞争力的折扣。因此很多奥特莱斯项目就变成了一些国际小品牌和国内名牌的尾货堆积场。

一方面,奢侈品牌对是否进入奥特莱斯这类业态态度谨慎。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奢侈品市场很多仍是类似买手制的代理商经营运作模式,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招商的难度。

因品牌招商不足而经营失败的案例实则比比皆是。如北京活力东方奥特莱斯在开业之初,以古琦、普拉达和迪奥等国际大牌为宣传重点,日销售额曾超过600万元,但消费者很快发现其进驻品牌多是不知名的本土品牌——它们根本无力在高档百货商场开设店面或专柜。而古琦、普拉达的LOGO只是出现在太阳镜的专柜上,事实上只引入了一个经销商而已。

近日更是有报道称大多数奥特莱斯项目被指名不副实,不再是以名品为主,而是如专业市场那样,变成淘便宜货的店铺。品牌小、价格贵,很多中国奥特莱斯演变成“二道贩子”,从其他门店进货再降价销售,有些项目甚至沦为假货和水货市场。

最后,许多奥特莱斯开发商真实目的不是发展商业,而是画大饼圈地。无心经营,这可是商业大忌。

在国内,不是纯粹的商业企业在做奥特莱斯,而是开发商将奥特莱斯当做城市综合体中的一种业态,用于提升其他业态的价值;由于奥特莱斯占地面积大,一些开发商借着建设奥特莱斯的名义,按照商业地产来低价拿地,即使商场本身盈利状况欠佳,但有大片低价地块在手,开发商也不会吃亏。

同时,奥特莱斯的建设还能拉升周边住宅价格,依靠出售住宅和部分散铺快速回笼资金。因此,无论是否有名品,只要是卖不出去的尾货店甚至卖场,都挂上了奥特莱斯的名号。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通过调查发现:“除了打着奥特莱斯旗号营销外,更多的则是以神化奥特莱斯来低价圈地。”

事实上,用奥特莱斯概念行低价拿地的做法在业内早就被人所熟知,这其中,首创置业的做法就被业界广为非议。资料显示,以首创置业房山的奥特莱斯项目为例,首创于2010年2月获取该项目土地时的平均地价仅为3150元/平方米,而同期,万科在该区域获得的另一块住宅用地,地价成本却已经逼近6000元/平方米的水平。

没吃猪肉,看猪跑,多少会付出代价的。

中国的奥特莱斯从2002年北京燕莎集团建立中国第一家开始至今,已经走过了近十年的历程。但是奥特莱斯作为一个衍生的业态,必须有一定的零售商业的积累,才有发展条件。在中国最早经营奥特莱斯的一些商家,比如燕莎奥特莱斯亦苦撑5年才扭亏转盈,去年其销售额虽突破25亿元人民币,但净利润率只有3%左右。

上海百联青浦奥特莱斯2009年净利润仅有3867万元。2010年初,美国最大的奥特莱斯运营商西蒙地产集团(SIMON PROPERTY GROUP)转让了其合资公司的股权,黯然退出中国。此外青岛第一家康城奥特莱斯开业一年后便失意撤场;重庆温莎奥特莱斯运营一年半后转成了茶叶卖场;宁波奥特莱斯广场经营失败后被强制清场……

目前中国的奥特莱斯发展还不成熟,还有段距离要走。我们不否认奥特莱斯可以有中国的特色,但如果完全变形,只是单纯偷换了其概念,沦为开发商的工具,就失去了奥特莱斯最核心的本质,这与中国传统的批发市场有什么区别。

傍上尾货的“洋垃圾” 篇2

从西北小城一路坐长途客车又转火车,整整折腾了两天一夜,秦颜才赶到了在国内享有盛名的羊毛衫名镇大朗镇。高中毕业后,她在家乡的小城开了一家服装店,生意还不错。2007年底,一个在外打工回乡过年的顾客跟她聊天的时候说:“在广东大朗镇,一件针织衫才一二十元。”这让秦颜动心了,过完年,她就把店交给家人看管,带着货款赶往大朗镇。

衣服整包卖

一路打听到大朗批发便宜毛衣的两条街,秦颜被眼前的状况吓了一跳。各式各样的毛衣散乱地堆在门面里,没有一点正式做生意的样子,来来往往的人也不多。

老板跟她解释:“老客户都是电话联系,不用亲自来。我们的毛衣都是厂家存货,每个月拿几千件的人都有。这些衣服除了分薄厚,价格什么的都一样。多要几包就三块钱一件。如果打开包挑货的话,就二十块钱一件。”

来大朗之前,秦颜就打听过了,金融风暴吹垮了不少沿海小厂,一些服装厂家按包清理存货,价格极低,看来真的没错。

秦颜要了六百件,老板叫伙计拿给她二十个大包,每包三十件。给了钱之后,秦颜忍不住开了一包衣服。从款式上看还不错,只是旧旧的,袖口还有些脏。老板见她在门口开货,又一脸疑惑,干脆告诉她实情:“这是走私过来的旧衣服,伙计用吸毛器处理过一遍了,你回去再处理一下,说是外贸货就行了。价这么低,怎么可能拿到新货嘛!”

又拉出来一件衣服,上面似乎有呕吐的痕迹,秦颜一阵恶心。回去在表姐的干洗店把衣服全部处理了一遍,秦颜才敢把衣服挂出来。

这批衣服款式新奇,有些还是毛料的,卖得热别火。除去一些破得没法补的毛衣被丢掉了,扣掉干洗费,每件衣服卖50元左右,秦颜还是赚了一大笔。她早就听说过服装洋垃圾,但是没想到,它们现在又披上了“金融风暴中倒下的工厂的存货”的外衣,还打上了大朗这个羊毛衫名镇的旗号。大朗羊毛衫名镇的名头,她是再也不敢轻易相信了。

暗处的大朗

第二次来大朗的时候,秦颜显得有经验多了。她花了半天时间,把做洋垃圾毛衣批发的两条街考察了一遍。在荔湾西路与长塘新街交界的地方,集中了四五十家打着“毛衣存货”牌子的毛衣店,店面几乎没有什么装修,衣服也是堆成一堆一堆的。店门口无一例外的挂着“存货”、“底货”等标牌来迷惑人。

这次任那些老板说是尾单、存货,秦颜都不相信了。她发现大朗的这些所谓“库存毛衣”,质量都差不多,区分也就是去毛的、没去毛的和去毛之后打上大朗本地羊毛衫商标的三种。想要商标的话,几乎每一家店都可以帮你加,一件毛衣也就多两三毛钱。而这些毛衣在大朗真正的批发价是2元左右,上次自己拿贵了。

据秦颜观察,实际上这些毛衣是可以挑的,看你怎么跟老板谈了。而所谓的加工也只是用去毛器将毛衣上起的毛和毛球刮掉而已,衣服上的污渍、霉味、混合香水味、断线头……根本没有做任何处理,想要拿回去当外贸毛衣卖,还要自己好好想法处理一番才行。

秦颜在大朗住了两天,想着找一个可靠的商户,长期合作,以后就不用亲自来了。她在第一次进货的时候就看到老板在填一个发往西安的货单。伙计说,这个老主顾在西安专门搞批发,每个月发好几次货,多的时候上万件。

旅店老板建议秦颜先去碣石镇看看再定。大朗的店不直接从走私船上拿货,大部分垃圾毛衣都是从汕尾市碣石镇用卡车拉来的。

头包货、二次货、三次货?

“你是要头包货、二次货还是三次货?”

在碣石镇下了车,秦颜拉住一个路人问哪里有批发毛衣的店面,反而被那个路人给问住了。那位路人自我介绍姓杨,就是做毛织买卖的。他叫来了一辆三轮车,带着秦颜七拐八绕来到一片铁皮搭建的棚户区。在一间被他称为“仓库”的铁皮屋内,堆满了破旧的毛衣,刺鼻的酸腐味道扑面而来。杨老板告诉她,这些是挑剩下的货,很便宜,一般情况下都处理到大朗镇去。

原来,碣石镇才是真正的洋垃圾毛衣批发的起点。走私船会在不固定的夜里,趁着浪大风急停靠在碣石镇的海岸。得到消息的“一级批发商”派小船把那些硕大的包裹运到岸上来,拿到钱的走私船立刻开走。“一级批发商”在没开包之前就付了钱,至于包里面的毛衣式样和折旧程度只凭运气。他们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便把风险转嫁到了开包的买家身上。

第一次被打开外包装的货称为头包货,每件的价格在十元左右。运气好,可能一包三四百件里有大半是七八成新的,稍微处理一下,就能批发给外贸店,直接当外贸尾单出售,最终的零售价格甚至能卖到三四百元一件。运气不好,也有可能整包都是无法处理的烂货,只能自认倒霉。在头包货之后,就有二次货、三次货,批发价格依次下降。最后剩下的,以一件几毛钱的价格交给一个中间人,处理到大朗的批发商那里。

全国各地过来的批发商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去碣石镇或者大朗镇。拿着货回到家,再继续往县、乡镇发货。

杨老板最终出的价格是1元一件,从这些货里随便挑,但是总量不能少于2000件。秦颜推脱考虑一下,找了一个旅馆住了下来。她在打另外一个小算盘,相较于这些批发回去处理之后才能卖几十块钱的衣服,她对头包货的兴趣更大。

封杀

向旅馆老板打听到了几家有头包货的老板的电话,秦颜一一联系他们看了货。实际上,看货也只是看到包扎严实被铁丝捆着的一个个大包。老板介绍的内容,无非是这包是从美国走私来的,这包来自日本,这一包是韩国来的……选择了一个陈姓老板的货,秦颜跟他达成了长期供货的协议。她还打算拉开干洗店的表姐入伙,这样,给这些毛衣进行再加工也有固定而保密的地点了。

货处理过之后,秦颜挑出一部分充当“外贸尾单”,挂在装修时尚的小店里,显得特别高档。秦颜把价格定在了150元以上,“外贸尾单,仅此一件”成了她最好的借口,也往往哄得顾客动心。

剩下的毛衣又被分成了三个档次,好一点的批发给城里其它的服装店,次一点的在城里的夜市地摊上卖,另一部分带到各个乡镇上去抛售。赶着经济危机带来的沿海服装厂的倒闭潮,这一批毛衣被当成库存货很快就处理掉了一大部分。剩下实在太烂的,秦颜雇人丢到了城外的垃圾场。

2009年2月,秦颜没有从“上家”陈老板那里接到货,打过去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秦颜从广州的朋友那里得知,最近广东媒体追洋垃圾追得紧,引起了工商部门的主意,已经有好多家店被查抄了。陈老板也在被查抄的名单里,还罚了一大笔钱,连带他经营的服装店的执照也被工商部门吊销了。

洋垃圾 篇3

然而, 走私到国内再进行翻新销售的“旧洋货”, 来源复杂, 当中甚至还有童装。由于逃过海关的疫病检查, 又没有经过专业的消毒处理, 极有可能存在细菌、病毒等物质, 对消费者, 尤其是老幼妇孺的健康安全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廉价“洋垃圾”备受追捧

我国对进口“固体废物”实施分类管理, 在管理目录上分为禁止、限制和自动许可。其中, 国家明令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 如废矿渣、废催化剂、废轮胎、废电池、电子垃圾等工业废物以及旧服装、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和危险废物等, 是通常所说的“洋垃圾”。

近年来, 打着外贸服装旗号的商品似乎特别符合年轻人的胃口。在广东省陆丰市石碣镇经营服装的陈先生表示:随着韩剧韩星等文化的流行, 时下的年轻人特别喜欢款式新颖独特的“日韩风”, 而欧美风因为本身型号比较大件, 在广东本地卖得并不是很好。

2013年, 为了冲击销量, 陈先生于是也在网上开起网店, 并总结出经验:“只要在网上打出‘日韩货源’、‘仅此一件’等字眼, 销量一般都会很高。”

不过, 陈先生似乎并不愿意提及“旧衣服”、“洋垃圾”、“走私”等字眼, 最多只提到“库存翻新”。因为近年来, 走私入境的旧服装, 在未经过处理的情况下, 源源不断地被当做新衣服销往全国各地。“洋垃圾”成为国家海关部门严厉打击的对象, 一经发现, 则将被立即销毁查处。

陈先生告诉记者, 自己在碣石地区经营服装生意多年, 有自己的档口和仓库。“我们的产品多是日韩货, 主要是秋冬类的服装, 以毛衣、羽绒、皮衣等为主, 当然了, 还有巴宝莉、LV等大品牌”。

据陈先生介绍, 自己的仓库非常大, 各种衣服都分门别类摆放好。“但基本上所有款式跟码数都是只有一件的。”这是因为, 这些服装是来自海外的二手货, 因此, 服装的型号、码数自然不可能齐全。

“货里面也分好坏, 好一点的是库存货, 每件是五、六块到几十块不等, 如果是旧货就更便宜了, 最低的是两三块, 多的也就十二、三块。如果是羽绒, 一件也就五十块钱左右。”

陈先生透露:“我的货一般是销往广州、深圳、汕头等地, 这些服装在市面上都非常好卖, 随便一件能卖几十块甚至两三百块钱。那些老板来批发, 转手至少能赚好几倍!”

根据陈先生的介绍, 其倒手翻新旧衣一年的销量就能达到几百万元。而据知情人士透露, 仅在碣石当地, 从事翻新二手服装生意的商户就有一万家, 每年总销量至少在一亿件以上!

那这么多的旧衣服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谈及货源的问题, 陈先生表示:“淘汰的旧衣物在日韩地区经回收公司回收后, 像垃圾一样低价卖出, 凑够一货柜就启运。一年四季都有, 一货柜一货柜地运过来。”

走私旧衣竟成“产业链”

依据我国《进口废旧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 废旧服装、旧麻包属于我国明令禁止进境物品。但走私旧衣服早已形成了地下产业链, 屡禁不止。据媒体报道:2013年4月, 广州海关下属南海海关曾连查2批无合法来源的旧服装, 共计230吨。海关以此为线索, 发现了一条“越南-广西-广东”偷运走私旧服装的产业链。

经查, 不法商贩通过广州市某进出口贸易公司向韩国订购旧衣服, 然后通过越南某外贸公司运输到越南芒街, 并由偷运团伙将旧衣服从中越边境非设关地闯关走私偷运进入广西境内, 再组织大货车经陆路运输到广东南海等地, 最后运输到广东碣石等地。

一位执法人员透露:走私旧服装的运输手段越来越隐蔽。海运查得很严格, 不法分子就钻陆路运输的空子, 用大货车运送, 货物通常伪装成布料等, 还带有完备的手续。

在打击“洋垃圾”走私的高压态势下, 旧服装市场也化整为零、分散经营, 并开辟新的走私路线, 通过分段实施、专业操作, 实施跨境跨关区“迂回”走私, 以逃避海关打击。

由于通往碣石镇的主要路口设有关卡, 专门查大货车偷运走私旧服装, 不法分子就采取“蚂蚁搬家”的方式, 分散运输, 规避检查。

这些旧服装被运到碣石镇后, 经过家庭式小作坊分拣、洗烫、包装后, 相对整洁的旧衣服经不法商贩之手流入国内市场, 直接卖给消费者, 一些残破的衣服则被分拣出棉布卖给一些不法厂家, 纽扣和拉链等辅料则卖给废品回收企业。据介绍, 这些小加工作坊利润非常微薄, 每个工人每月只能挣两三千元, 大部分利润是被走私团伙及境外合伙人拿走的。而这种家庭式小作坊, 执法人员多次现场搜查, 也难以彻底查封, 增加执法难度。

据《人民日报》报道, 国外供货商并不赚取垃圾本身的钱, 而是赚取当地政府支付的垃圾处置补贴。对于国内走私商而言, 出售“洋垃圾”, 可以赚取高达数倍的利润。同时, 分拣人力成本低, 也是这些人赚取暴利的另一要素。

广州海关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道, “洋垃圾”是明令禁止进口的, 但是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 钻空子的手段非常多。

“首先是绕过海关, 通过不设海关关卡的海域上岸, 偷偷运进来。其次, 是通过伪报商品名称, 还有就是通过夹藏偷运, 将非法货品藏在其他货物里, 而海关抽检货柜的验柜率一般是7%, 不法分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鱼目混珠、铤而走险的。”

“外贸原单”:不是“二手货”就是“山寨货”

据了解, 辨识走私旧服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查看衣服的成色, 旧服装的纽扣、拉链大多没有光泽、金属涂层脱落;商标、洗标卷曲, 号码和规格字迹模糊、泛黄;袖口、领口、腋下的面料有磨损或起球;有些服装有难以消除的污渍。二是辨别服装的味道, 旧服装大多存在异味。三是看款式, 进口旧服装一般以单件出现, 很少有相同的款式和型号。此外, 旧服装无吊牌和合格证, 少数旧服装衣兜内还会发现个人的姓名或其他属于个人物品的标记。

“外贸尾单”、“断码服装”清仓大甩卖, 在街头, 您经常可以看到这些让您心动的衣服, 但这些服装很可能是黑心商贩从外国贩运过来的“垃圾货”。

傍晚时分, 南京夫子庙附近不少商贩支起一个简易的衣架就开始卖起服装来, 而且花样繁多, 但基本上没有重复的款式, 可以用清一色的“断码服装”来形容。

一位商贩高声对过往的行人吆喝, “清凉夏装, 断码服装, 25元一件!”商贩们低价出售的服装基本上都以女士服装为主, 很少有标签, 即使有标签的, 大多以英文标签为主。

记者询问这些衣服都是从哪进来的。一位商贩告诉记者是从广州进过来。但对于为何这些衣物都是不同牌子, 款式不一, 该商贩回答就比较含糊。有的商贩解释说是批发过来的货。

购买这些疑似“洋垃圾”服装的消费者, 不少都是外地游客, 他们构成了夫子庙一带路边摊销售的主力, 不少外地游客不经挑选, 就付钱拿起衣服走人。

在一些外贸服装店里也发现一些“外贸尾单”和“断码服装”, 不过店主对这些衣服的来历说法也是含糊不清。

网上很多服装店都喜欢以“外贸原单”为噱头, 当中不乏耐克 (Nike) 等知名品牌, 价格极为便宜, 多为正品的一到三折, 但这些货源的库存动辄却有成百上千件。

实际上, 国外大品牌通常是提供面料、版型, 再在国内寻找代工厂家生产的。如果产品质量合格, 自然而然就成为专卖店里的正品正货。而“外贸原单”, 是指生产厂家从计划报废物资中偷偷加工的成衣, 它与“真货”的区别就在于它不在原订单计划之内。

在汕头经营服装生意的王小姐解释说:以前, 在市场上的确有不少外贸原单或者尾单流出, 这是因为国外品牌提供的原材料较多, 同时对代加厂商的加工流程把关不严。但是近年来, 无论原单还是尾单, 都非常少见了, 因为外国品牌对产品的控制和把关越来越严, 样板和原料几乎是精准提供的, 加工、运输过程也受到严格的控制。这样一来, 大量原单货, 甚至有瑕疵的尾单货流入市场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了。

东莞市某鞋类代工厂的跟单员告诉记者, 该厂为美国品牌卡文克莱 (Calvin klein, 简称:CK) 代工制造鞋子, 而产品代工有一定的耗损率, 一批货, 最多只有两三双是多出来的原单。而根据协议的规定, 这类国际大品牌的原单货必须压两三年才能出售, 绝不能随便流入市场。

因此, 对于正规品牌来说, 市面上热销的大批量、低折扣的所谓外贸原单、尾单, 大多都是仿冒品。也可能是代工厂的高仿货, 甚至可能是小工厂的山寨货。消费者须明眼辨识。

我们的旧衣服也“漂洋过海”

你今夏淘汰的牛仔裤, 有可能明年穿在某个非洲人身上。在一个相当成熟的产业链的运作下, 大量旧衣服成为“出口商品”飘洋过海。

一件旧衣服辗转多个回收公司, 被翻新处理, 从北到南逛了一圈之后, 最终的目的地是出口到国外, 某旧衣服网创始人方晓东表示:“中国的旧衣服很大一部分出口到非洲。我们网站的每天访问量中, 几乎有15%的访问来自非洲。”这个数据的采集主要根据访问者的IP地址。除此之外, 记者在网站的国际订单中还发现了来巴基斯坦、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的采购信息。

国外的旧衣购货渠道曾经是炙手可热的资源, 以前基本垄断在广东贸易公司的手中, 现在有所改变, 开始现身在网络销售平台。“非洲的旧衣服收购商在网上‘踩点’, 他们会直接在网站上跟‘上游’卖家联系买货。”方晓东说。

据了解, 因为国内没有相关的标准, 目前这个行业是按照国际市场上的惯例, 出口的二手衣服分为A类、B类、C类。A类的衣服成色比较新, 量少, 最受欢迎, 价格也比较高。B类成色一般, 数量最大;而C类就不太好卖。从一个网上收购商的“经验贴”中, 记者了解到, 在国际市场上, “不同品种衣服的价格也不一样, 为了平衡总体的价格和出货量, 这个环节的销售会采取搭配的方式。男装上衣、女装连衣裙、牛仔裤、童装, 每批都搭配着卖。一吨出口二手衣服的价格, 大约在5000-8000元, 成色和配比不同, 价格相差也比较大。”从天津回收公司给出的一公斤4毛钱 (一吨400元) 的收购价, 到走出国门, 一件旧衣服的身价翻了10多倍。

然而, 这项生意虽然红火, 在中国却完全属于灰色状态, 没有说允许, 也没有说不允许。被称为“洋垃圾”的进口旧衣服在中国禁止销售, 但目前还没有相关法规对二手服装出口交易进行规范。在出口程序中, 这项生意也遭遇尴尬, 海关报关没有旧衣服这一项目, 只能以纺织品类或废旧类报关。

“洋垃圾”上身危害多

在网上搜索“翻新衣”, 翻新再售二手服装的供应商信息并不少见。翻新的二手童装, 款式时尚, 颜色鲜艳, 但每件售价甚至不到十元钱。

经营服装的陈先生透露, 这些穿过的旧衣服一般都不经过消毒处理。“这些都是成捆打包进来的, 数量太大, 如果还要消毒杀菌那就太麻烦了, 根本没必要。但如果客人有需要, 我们也有专门的加工工人, 去毛球、烫直这两项简单的处理, 每件每项各加5毛钱, 加工完衣服看起来就很新了。另外如果客人不是按批拿走, 需要自己挑选货品的, 每件要加两到三块钱。”

专家指出:这些从国外走私入境, 有可能携带大量病菌的“垃圾衣”, 被当做新衣服销往全国各地的现象,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经出现了。这些被使用过的服装上面, 含有各种各样的人体代谢物, 尤其是大肠杆菌、汗渍、血迹、粪便、呕吐物、分泌物等。

按照陈先生的介绍, 这些旧衣物是经回收站、废品处回收的, 实际上相当于国外的“废品”, 卫生条件自然恶劣。此外, 这些旧衣物在运输过程中, 由于没有相关的保障措施, 还很容易沾染鸟类的粪便等物质, 而且因为是走私入境的, 躲避了海关的疫病检查, 还有可能存在不明确的病毒以及疫情, 安全隐患不可想象。

东莞纺织服装协会秘书长潘日辉表示:因为来源复杂, “洋垃圾”的危害非常大。如果原主人患有疾病, 则很有可能将病菌进行传染, 对于老人和小孩等这些抵抗力较弱的人, 则更加危险。

合理利用才能真正变废为“宝”

我们在不断的购买新衣服, 那些旧衣服怎么处理的呢?送给亲戚朋友、扔进垃圾桶还是低价卖给收废品的呢?这些旧衣服最后去了哪里?哪里才是它们的好归宿?

有关人士提出:如果在政府有关部门主导下, 对旧衣服交易有严格规范的标准出台, 所有旧衣服有合法、规范的组织机构回收、清洗、消毒处理, 再准予上市, 操作上类似于英国的“义卖商店”、“二手服装商店”, 同时倡导改变对旧衣服的固有观念, 将大大减少社会上处理旧衣服的成本, 减轻环境压力。实际上, 还完全可以鼓励人们对自身的旧衣服“改造”后成为回到自己身上的“新衣服”, 既节俭、环保, 也可以打造独一无二的“时尚”。这也可能带来从事“旧衣服改造”的新型裁缝职业出现。

武汉“洋垃圾”服装市场调查 篇4

在范先生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道。这里是一条不太宽、略有些弯曲的巷子,在巷子中间,两男两女正在遮阳伞下悠闲地打着麻将。稍远处,一位老太太蹒跚着从巷子的另一端慢慢踱来。一切看上去都十分平静。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巷子靠近中间的位置——武昌区“比家好”敬老院内,一排排各式衣服赫然悬挂其中。记者走进院内,随意挑了_一家门头走了进去。

刚一进门,一股说不出来的怪怪的、有些刺鼻的味道就迎面袭来,令人很不舒服。原本斜倚在凳子上、无精打采、肤色黑黑的女老板见来了客人,连忙热情地起身招呼。

“买上衣还是裤子?”

“先看看。”

“随便看,慢慢挑好了。”

这家店面的服装挺全,男女外套、皮衣都有,还有领带和皮鞋。应季的男式T恤和女裙摆放在最醒目的位置。记者注意到,这些服装的商标大都是韩文、日文和英文,还有一些像是人为把商标撕掉了口另外,这些衣服都是单件出现,款式和规格相同的一件也没有。

“怎么卖呀?”记者指着一件样式较为新潮的印有韩文字母的T恤问。

“6元,很便宜的。”

“这都是旧衣服吧,能穿吗?”

女老板的眼光变得像看外星人一样,似乎在责怪记者明知故问:“当然是旧衣服,新衣服哪有这么便宜!回家再洗一下就可以穿了嘛。”

或许是因为记者的外地口音,她突然注意到记者肩上背的皮包,警惕地问:“你这包挺贵的吧?看上去蛮沉的。”

“百十元钱吧,”记者岔开话题,“我把这些男式T恤全买了,要多少钱?”

“这一竿子你全要了?”女老板略一思索,伸出3个手指比划了一下。然后开始数T恤的件数,一共65件。

“65件300元钱,优惠得也太少了吧?”

女老板摇摇头,歪着嘴角乐了:“你呀,我的意思是3元一件,不是一竿子300元!”

记者表示听说卖垃圾服装挺赚钱,这次主要是来摸一下市场行情,准备带点货回去。这才开始和女老板真正攀谈起来。女老板姓江,本地人,已经在这卖垃圾服装几年了,“挣点小钱,糊口”,“金融危机影响有钱人,哪能影响我这行呢?”

记者和老板谈话期间,有一个女孩进来看衣服,刚进门就被呛得大声咳嗽,连续打了几个喷嚏,好像是对店里的特殊气味过敏。结果什么衣服也没买就匆匆出去了。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垃圾服装都是女老板去南方沿海地区看货、订货,然后托运过来的,但南方沿海具体什么地方她却不肯说。当记者表示担心托运中途会不会有相关部门查验时,女老板对这个问题嗤之以鼻:“怕个鬼呀,又不是贩毒!没有人管的,都懒得理你。”

“工商管理部门来店里查怎么办?”

“我在这里开店也有几个年头了,不也什么事没有吗?谁有那个闲心管你,放心吧。”女老板不停地给记者打气。

她还善意地提醒记者:“你一开始不要进太多货,可以先进点‘成品回去卖卖试试。”她说的成品指的是,经过洗涤、熨烫之后,挂在店里出售的衣服。而就在她店面的里间,堆满了大包大包托运回来还没有“加工”的衣服。记者略略翻看了一下,这些所谓的洋品牌服装,大都脏不拉叽,有些甚至还有血渍,触目惊心。

“你刚入行还是带成品回去稳妥些,等打开市场了再考虑自己加工吧。”女老板劝说记者。

“那你都是怎么加工啊?用洗衣机洗吗?”

“全是手洗。洗干净之后熨烫平整就可以了。”

“消毒吗?”

女老板犹豫了一下说:“客人不放心,拿回去自己再消毒好了,反正没有拿回去直接穿的。”

拿到联系电话后,记者准备离开,恰巧这时女老板成交了一笔生意。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给“侄女”买了一条裙子,两件小上衣,3件共20元,中间基本上没讨价还价。

中年妇女出门后,记者随即跟了上去。“你知道你买的是洋垃圾服装吗?”

“知道。”她狐疑地看着记者。

“这种服装可能有病菌、传染病之类的,很危险啊,你不担心么?”

“有钱谁买这个!我回去会处理的……”

“我们这儿的货都是从碣石进的”

像这样的洋垃圾服装集散地,武汉市不止一家。记者随后又赴江汉区清芬路华德里、汉池里、积庆里进行了调查。这些地方十分隐蔽,紧挨着的大街是繁华而又有些油腻的“五金一条街”,要拐进弄堂里面才能发现洋垃圾服装的踪迹。

记者在迷宫一样的弄堂来来回回走了几趟,感觉空气中都弥漫着浑浊的、有些发霉的气味。这里几乎每一个店面都在经营洋垃圾服装,并且,这些服装就堂而皇之地摆在大街上。在弄堂每个拐角处的店面,都有人坐在店门口,看上去无所事事的样子。后来记者才明白,这是在“把风”。

事实上,这里可称得上是洋垃圾服装的“大杂烩”。男装、女装、童装、鞋帽、箱包、皮带、领带一应俱全,甚至还有胸罩。价格也从5元、10元、12元、15元、20元不等,价格的高低主要看质量、款式、新旧、颜色等;皮鞋通常贵一些,大致在50~200元之间,全是国外名牌。而各个店主营的项目也不一样,有的主营男装,有的主营女装,还有的主营童装。当然,也不乏混合销售的,但总体感觉分工还是比较细。

在弄堂里的一个黄金位置上,是一家水洗店,专门负责洗涤未经分拣的垃圾服装,完成“初加工”。门前的晾衣架上,晒着一溜五花八门的衣服,有些还不住地滴水,看起来生意还不错。

记者以也想在这里开店经营的名义与几位店主攀谈,没想到他们均持“欢迎”态度。一位女店主向记者介绍说,在这里开店是不需要营业执照的,当然更不需要缴税,就是一个租房的费用。当记者问如果执法部门来查怎么办时,她暗示“给了好处的”,一般不会来查,即便来查,及时把卷帘门拉下来也就万事大吉了。

一位男店主干脆直接领记者“上道”,“我们的货基本都是从碣石进的”。据他介绍,进货通常是到深圳,然后转道广东陆丰市碣石镇,那里有“能人”把大量垃圾衣服从海上偷运过来,大部分是韩国货和日本货,也有的是从中国台湾地区走私过来的,“多得很”,看好货之后现金交易,然后托运回来。慢慢熟悉了,人脉建起来了,可以和当地村里的一些档口建立长期供货关系,就免得老出去跑了。

“我手头资金不是很多——”记者话说了一半就被他打断了,“很便宜的,一般一元钱一斤,一个包裹一般200斤,不需要多少投资的。另外,进货时,这里这么多店铺可以联合起来,只要进一个货柜的衣服,联系好交货的时间地点,就可以到海上直接提货,如果运气好顺路,我们可以从最近的水路提货,省一大笔路费。”

当记者问他现在每月能赚多少钱时,他惋惜地直叹气:“人行太晚了,10年前开

始干的第一批人早就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他们现在绝大多数都转行了,像我们现在只能打游击,一年能挣七八万就烧高香了。”

“你店里这么多服装,能卖出去吗?没见几个人买啊。”记者怀疑地问。

“零售赚不了几个钱的,主要靠批发,有些转到北方的小城市去了,有关系、有钱的从这里批货回去,再加工一下就当作外贸服装挂在专卖店里出售了,也有些人运回去以挤压库存的名义廉价处理掉了,还有些头脑活络的年轻人直接从这里取了衣服去网上开店卖……”

洋垃圾服装危害多多

令人担心的是,“洋垃圾”服装大都是走私入境,逃过了检验检疫部门的疫病检查,因而极可能携带病毒、疫情。

据了解,洋垃圾服装多是从国外医院、垃圾场收集的废旧衣物,这些旧衣物携带有大量病菌,可以传播肺结核、霍乱等多种疾病,而一般的清洗、熨烫并不能消灭其携带的病菌,因此存在极大的健康隐患。一些抵抗力相对较弱的人,如老人、小孩和病人穿上这样的服装就更加危险。在中国,旧服装属严禁入境之列。

洋垃圾服装的消费主体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民工和贫困市民,在城市电子、日用品垃圾向农村转移的过程中,也有一部分扩散至农村。

北京服装学院轻化工程教研室主任王建明指出,洋垃圾服装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经出现了,大都是不法分子走私的未经消毒处理的垃圾服装,这些服装都是消费过的含有人体各种代谢物的服装,本身就可能携带多种病菌,在运输途中又会或多或少染上其他病菌,走私到国内无疑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很大危害。譬如大肠杆菌,其在代谢物、粪便、呕吐物中普遍存在。服装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碳,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些微生物可以把它作为碳源来维持生长,最后就可能导致病毒的传播。

事实上,对于贩卖、销售洋垃圾服装者来说,既害人又害己。知情者透露,“可以肯定地说,确实有经营者或消费者因洋垃圾服装被传染了严重的皮肤病,但消费者为了保面子,只好自认倒霉,经营者更是不敢公开自己的身份。”

此前外媒报道,“人口庞大的中国俨然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洋垃圾消化市场,国外一直有一些专门向中国出口垃圾的公司,他们是有组织的。英国官员说,那些向中国出口垃圾的公司可以两头拿钱。英国地方政府要向这些垃圾处理公司支付每吨35英镑的费用,而垃圾公司根本不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就装进集装箱,省下了大笔的处理垃圾费用。此外,他们还能从中国进口商那里获得另一比可观的出口收入。”

“太糟糕了,这对国人的心理和自尊也是一种无形的伤害,尽管看不见、摸不着”,王建明认为,洋垃圾服装的这种危害还没有引起人们广泛的、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它侵蚀的是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文明基石”。

“国外避之不及、花钱也要处理掉的洋垃圾服装,我们却再花钱买回来,再贩卖给自己人穿,实在是太可笑、太可恨了!”举报者范先生说。

另外,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黄鹤楼道还是清芬路,对于贩卖洋垃圾服装的业户来说,火灾也是潜在的一个威胁,特别是藏匿在社区的那些不法商贩。大堆大堆的垃圾服装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很多人就在不远处用煤气罐做饭,而且都没有任何的灭火设备。一旦出现险情,后果不堪设想。

为何打而不死?

武汉洋垃圾服装从在地摊上出售,到开“专卖店”,再到“网上开店”,手法不断翻新,一方面是为了逃避执法人员的打击,另一方面也释放出这样的一个信号:洋垃圾服装正死灰复燃,且有蔓延之势。

利益驱动当然是洋垃圾服装贩卖者前仆后继的最主要原因。

事实上,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武汉市工商、公安部门,曾多次围剿洋垃圾服装,但就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不知何时又冒出一茬。

律师陈茂平称,对于贩卖垃圾衣服产业链上的各从业者来说,违法将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口处置,损害了中国国家的环境主权,对公众的健康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害。故此,其行为已违反了中国签署的《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的规定,也直接违反了《刑法》第339条规定,构成“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嫌疑。

中国《刑法》第339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将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伤害人体健康的,处5年以上1O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法规虽严,洋垃圾服装何以打而不死?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洋垃圾服装从业者大都是租房经营,而出租房屋者多数也知道租房者在贩卖垃圾衣服,但为了房租,他们宁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业内人士指出,明知道经营者没有合法手续、违法经营,还租房给他们,无疑是一种纵容犯罪的行为。如租房者所从事的非法行为,对消费者造成了重大损失或伤害,更或危害了整个社会的安全,盲目出租房屋者也得承担相应责任。

而一些消费者也同样对洋垃圾服装采取漠视的态度。或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闻不问;或者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买几件穿穿没什么大问题。

武汉市“12315”的一位工作人员,呼吁消费者不要因为贪图便宜去购买洋垃圾服装。她认为,洋垃圾服装没有了市场,自然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消费者如果误买了洋垃圾服装,或者一旦发现洋垃圾服装的影子,就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要形成人人喊打的态势,让洋垃圾服装无处藏身。

北京市消协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釜底抽薪的办法是堵住洋垃圾服装的源头。这就需要打私办、海关、环保局、工商部门等通力合作,联手打击。

洋垃圾 篇5

根据相关统计分析, 每年全世界约有80%的电子垃圾被出口到亚洲地区, 而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进口国家的中国, 如今已近成为受其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已成为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危害尤其是不容忽视, 我国更不例外。旧服装、废旧电脑、塑料废品, 源源不断的“洋垃圾”入侵国门。走私废物犯罪严重污染国内环境, 损害人民身心健康, 并冲击我国的废物管制制度, 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

“洋垃圾”到底是如何进入我国的呢?根据相关行政部门披露的情况, 绕关走私入境是“洋垃圾”进入我国的主要方式, 其渠道主要利用海上和沿边非设关地偷运, 并非是通过国家规定的允许进出的口岸。据悉, 在查获的相关走私废物的案件里, 约有45%的是经由海上走私进入中国境内大陆地区。除此种情况外, 通过夹藏以及伪装瞒报等手法进行走私进口的方式, 在货运渠道方面比较突出, 例如将国家禁止进口的废弃化学物品 (如废催化剂) 伪报为铂精矿;在进口的废旧五金件中夹藏废复印机、废电脑等。

2“垃圾走私”的治理现状

目前, 我国海关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配套措施和相关制度, 开展了许多专项行动制止此类案件的发生, 但“洋垃圾”走私却屡打不绝, 原因主要是暴利诱使, 在部分工业基础薄弱, 经济发展缓慢的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另外, 此类走私及非法经营一般具有完整的走私和非法流通链条, 往往是供应、运输、销售一条龙作业。由此, 也凸显出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进境固体废物的管理在我国涉及5个主要政府部门, 即:国家商检总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环保部和商务部。目前, 由于进口固体废物的具体管理办法仍处于尚未制订实施极端, 在日常行政管理中存在部门对法律条文理解不一、职责分配不清等问题。然而口岸管理相关部门职责不明确, 极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另外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对法律条文理解有歧义, 加工利用单位、运输单位、经营单位三者之间承担的责任必须要有进一步明确。与此同时海关在监管中遇到诸多困难, 总结为以下四点:第一, 企业管理欠严格、规范;第二, 海关对废五金金属含量的申报尚未实现完全监控;第三, 海关审价环节与查验环节存在脱节现象;第四, 媒体宣传造成的定义混淆和区别对待“洋垃圾”, 给海关监管带来不少压力。如今, 在已经走私进入我国境内的固体废物处理方面同样存在“三大难”, 即对固体废物退运的实施困难、由收货人或承运人承担固体废物处置费用困难、对于解决查获固体废物的方式方法困难。因此, 我国在对待非法走私“洋垃圾”方面应完善打击走私的法律体系;加强海关执法;整合执法资源;加强司法保护。

3 非法废物走私的综合治理

目前看来, 综合治理废物垃圾的非法入境和管理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3.1 继续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

遏制废物走私活动, 将罪刑条款具体归位, 统一划分废物的标准, 进一步明确国家禁止进口的废物范围, 保证立法一致性, 科学明确废物的认定标准, 探讨新的定罪量刑标准。行政主管部门也要制定相关的行政规章, 对有害废物处理中的各环节、各部门的处理权责、规范和时限进行明确规定。

3.2 海关加强执法

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拓展获取情报的渠道, 从源头、重点抓起, 抢占缉私工作的制高点。开展多种专项行动, 继续保持打击走私的高压态势, 惩治震慑走私分子。

3.3 增强国际合作

整合执法资源, 利用WTO相关规则和国际通行的做法, 制定限制不合格固体废物进口的规则。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相关环保活动, 充分利用国际会议和其他公众平台, 要求有关国家加强管理废物出口, 防止我国禁止进口的废物以各种方式转移至我国境内。同时, 与接壤国家及地区开展执法互助与合作, 从多个方面入手。

3.4 增强国民意识

近年来, 随着我国文化水平的提高, 公民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民众的维护、监督、举报等自发性的行为也为我国的执法带来了许多便利。对于一些沿海偏远村落的文化渗透更要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为打击绕关走私奠定基础。

4“洋垃圾”的区别对待

把所有境外的固体废物都叫“洋垃圾”是不合适的。根据目前全球科学水平的发展, 对于“垃圾”的理解也有了更深一层次的阐释——垃圾是被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目前, 再生资源利用在国际上是一个朝阳产业, 把一些可作为资源的固体废物进口进来,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型循环改造和再利用, 不论从自然环境还是经济收益反面都是利大于弊的。因此“洋垃圾”真正指的应该是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口国外的资源性固体废物, 如何正确看待固体废物的进口, 合理调整可再生固体废物进口的管理政策, 防止有害废物污染环境, 促进可再生固体废物进口,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成为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能源越来越贵, 垃圾已经变成越来越有用的东西了。在瑞典全国只有4%的垃圾会最终进入垃圾填埋场。由于把垃圾转化为可再生能源的效率很高, 瑞典近年来开始从国外进口垃圾, 每年的进口量约为80万吨。我国资源总量欠缺, 人均资源严重不足, 但消费速度惊人, 经济高速发展与自然资源枯竭矛盾日益突出, 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更为迫切。新闻媒体甚至个别地方官员至今仍然没有分清“废料”与“垃圾”的差别, 由此可见我国提出发展循环经济任重道远。

我国对于废物再利用已出台和实施相关的管理条例, 废旧垃圾回收再生利用产业主体利益分配的多变性、主体责任的复杂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法制体系的滞后性等制约着产业链健康、有序运行, 基于产业链价格下废旧物品生产、销售、消费、回收、再生、利用各方主体的社会责任体系, 探究产业链主体社会责任, 已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有利于提升产品的生态竞争力, 有利于以法律为基准规范产业链各方主体的回收处理的行为, 遏制回收物品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 以提升产品环境品质而减少制造成本, 促使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合理与协调。构建废旧垃圾再生利用产业链主体责任体系, 解决废旧垃圾回收利用产业链运行过程的二次污染问题, 全面落实产业链各方主体的社会责任, 促进废旧垃圾回收再生, 利用产业链高效、健康、有序运行。

5 成功案例——天津子牙循环经济区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是国家批准的天津市省级开发区之一, 成为目前我国北方规模较大的经营进口废弃机电产品集中拆解加工利用的专业化园区。也是我国对“洋垃圾”循环再利用的成功案例。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 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命名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园区设有进口废物监管区和海关、检验检疫验放中心, 实行封闭式管理。因此形成了海关、检验检疫、环保、园区“四位一体”的联合监管体制。对园区内的废弃机电产品从拆解、加工, 到拆解后各种成份的去向实行全程监管。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口“洋垃圾”, 不仅有严格的进口审查制度, 还设有监管机构进行日常管理, 所有进入静海子牙海关监管机构监管场所的废物必须凭检验检疫局正式通关单, 办理实货放行或其他相关手续。对于需要退运的废物, 由自有海关监管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转关货物监管办法的操作规程》办理相关退运手续, 并在实施密封和办理完结相关手续后, 负责将待退运货物由海关指定车队, 原箱运输至港口指定海关监管场所, 海关核查密封后负责监管货物装船离境。对定点单位的加工利用, 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实行封闭化管理。定点加工利用单位进口的废物办理报关手续后, 必须全部进入园区, 由园区过磅登记, 核准废物的进口单位、品种、成分、数量等相关参数。与此同时, 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园区企业制定合理合法的惩罚细则, 防止浑水摸鱼, 妨害公共利益的不法行为出现。

6 结语

现如今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建立节约型社会, 我们将可以转变为资源的回收物视为垃圾, 也是违背节约初衷最大的浪费, 建立节约型社会, 我们需要正确的媒体宣传和舆论导向, 这一切便当然也要从区分“垃圾”和“废料”开始, 从“质”出发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 切勿暴殄天物, 从而实现我们“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的经济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兴瑞.海关进境固体废物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2]张印贤, 郭汉丁, 王磊, 踪程.废旧电器回收再生利用产业链主体责任体系构建[J].天津:生态经济, 2013.

[3]周珂, 尹兵.我国走私废物罪的构成分析及立法建议[J].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4]余领, 于立新.贸易可持续发展与我国进口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J].国际商务, 2009.

寿光等地区成了洋垃圾的堆放场 篇6

垃圾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而全球一体化进程,带来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资本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发展的不平衡,不可避免把原本属于一国的垃圾问题转嫁到另一国,从而导致所谓的“洋垃圾”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并非所有的" 洋垃圾" 都能得到回收,还有很多其它的垃圾最终会被抛弃在垃圾场里一烧了之。如焚烧塑料产生的滚滚浓烟,连同上千家工厂同时在排放的塑料烟气,让这整个地区笼罩在多氯联苯类致癌物的毒雾之中。无论华北还是华南,任何一个废旧塑料的集中加工区无不又是当地有名的癌症及心脑血管类疾病的高发区。

长期以来,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一直把发展中国家当作自己的废品处理厂,来自这些发达国家的垃圾被倾销到非洲国家、东欧国家、印度及中国等国。在众多世界公害中,“洋垃圾”已经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噩梦。

流经华北某塑料园区的一条河流,河水早已不再清澈,鱼虾死绝,甚至河水都不能用来浇灌庄稼。

“洋垃圾”是一个俗称,而非专业用语,既可以指代可用作原料的进口固体废物,也可以指非法入境的固体废物。那些国外的废弃物来到我国民间,并由此产生了以分拣垃圾维生的“洋垃圾生活者”,但遗憾的是,镜头很少关注那些让这些洋垃圾漂洋过海的始动者——在国际市场的大风大浪中呼风唤雨精明算计的盈利企业或公司。我们在同情和担心“洋垃圾生活者”生存健康的同时,也由衷地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受到了玷污:洋垃圾为什么到我们国家,我们的同胞——那些“洋垃圾生活者”,为什么愿意这样谋生活,这公平、公正吗?“洋垃圾”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汇,常见于报纸网络,人们谈“洋垃圾”则色变,可见其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之大。

这种正义的声讨,是我们自发地产生的一种感觉,而事实是“洋垃圾”不等于国外进口的固体废弃物原料。进入中国的“洋垃圾”种类繁多,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钢铁、废电子产品、废旧衣服等等,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其中一些是循正规途径进入,属于政府允许进口的固体废物;而有些则是国家严禁进口,属于不能用作原料或不能以无害化方式利用的固体废物。

2014年,国家质检总局共发布废物原料警示通报13次,其中山东局被国家质检总局采用9次;2015年第一季度,总局共发布了5次警示通报,山东局占4次。“洋垃圾”的禁止性界定,有两个不可分割的特征:一是洋垃圾是国外舶来的生活垃圾,二是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进口的国外城市垃圾等低品质固体废物。但这个界定没有关于环境污染方面的限制。事实上,有一些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容许进口的废弃物,是作为再生资源,但是如果在变废为宝的工艺处理过程中污染超标,或再次产生的废弃物造成二次污染,这样的国外废弃物我们认为,仍然可以界定为洋垃圾。如山东检验检疫局检验鉴定监管处副处长雒书鸿介绍说:2014年山东省进口的废物原料中,共检出环保项目不合格原料56批、重2601.7吨,全部移交海关做退运处理,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

上图:垃圾遍地的工厂,浓烈的烟气、不洁净的环境让这名工人的孩子皮肤受到了严重的病菌侵袭(黄水疮)。中图:被扎了脚的孩子,“洋垃圾”的危险还不仅仅限于医疗废物,更能造成直接伤害的是里面的尖锐物品以及有毒或腐蚀品。下图:废旧塑料的回收设备非常简陋且十分危险,一名有着20多年塑料厂工作经历的熟手,也在一次通宵达旦的“造粒”工作中被机器中突然冒出的甲醛烟气熏晕,以致被机器“吃”掉了左手。采访时他说:“我愿意用这20多年赚的所有钱买回我这只手,可这又怎么可能呢?”

世界各国都鼓励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中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经济发展对资源和原材料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国内的一些企业开始从国外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利用国外进口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可以缓解我国资源的短缺,也可以减少对自然矿产和森林资源的依赖,是属于循环经济范畴的好事。

中国进口固体废物行业目前形成了由环境保护部牵头,商务部、发改委、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审批、检验检疫、通关查验、后期监管等的管理体系,监管从无到有,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

固体废物的概念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有明确的定义,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进口废塑料共1702万吨;废五金562万吨;铝废碎料186万吨;铜废碎料97万吨;废船88万吨;废钢铁37万吨。

2014年底,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对2009年发布的《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和《自动许可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进行了调整和修订。公告自2015年1月1日起执行。

按照新规,禁止进口的废物包括废动植物产品;矿渣、矿灰及残渣;废药物;杂项化学品废物;废橡胶、皮革;废特种纸;废纺织原料及至制品;废玻璃;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的废物;废电池;废弃机电产品和设备及未经分拣处理的零部件、拆散件、破碎件、砸碎件,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其他等十二大项九十四小项。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原料包括动植物废件;矿产品废料;金属熔化、熔炼和精炼产生的含金属废物;硅废碎料;塑料废碎料及下脚料;橡胶、皮革废碎料及边角料;回收(废碎)纸及纸板;废纺织原料;金属和合金废碎料(金属态且非松散形式的,非松散形式指不包括属粉状、淤渣状、尘状或含有危险液体的固体状废物);混合金属废物,包括废汽车压件和废船十大项五十五小项。自动许可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废废物目录包括木及软木废料;金属和金属合金废碎料两大项十八小项。

政府发布新规的目的是针对大量不可再生的固体废物鱼目混珠流入中国,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对固体废物进口的乱象进行管理,加强对固体废物进口的控制。经过记者调查发现,“洋垃圾”之所以进入我国企业生产和底层百姓的谋生活动,有多种渠道。

首先,企业隐藏或伪报进口固体废弃物,导致洋垃圾蒙混过关,流入国内。2013年,北京一家贸易公司的报关代理来到烟台海关,以保税仓库货物贸易方式向海关申报一批从中亚某国进口的“低品位黄金矿砂”,货重5.37万吨,价值约1353.1万元人民币。但经烟台海关现场查验及取样送检,确定该批货物实际为“金矿氰化后的尾渣”,为国家禁止进口固体废物。而同年,在北方的另一个大港口——天津港,拦截了一批重达105吨的“洋垃圾”。这些集装箱以废塑料的名义进口,但当海关缉私人员打开时,愕然发现里面是爬满虫子的旧塑料奶瓶、满是污物的生活垃圾袋等,刺鼻的气味让人喘不上气来。这仅仅是已经查处的瞒报、伪报进口“洋垃圾”的一部分,事实上远远不止这些。

在固体废料进口过程中,由于夹杂物超过国家环控标准的限值、废塑料未有效破碎或清洁、放射性超标、夹杂禁有物等诸多原因进口“洋垃圾”。以青岛大港为例,经记者调查,从2005年到2011年,废物原料进口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与此同时,进口废物原料卫生环保不合格检出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五年累计检出卫生环保不合格进口废物原料183批次、13564.817吨,质量问题不容忽视。“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青岛大港口岸废物原料进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进口废物原料价格增速过快。5年上涨 86%,即使去掉物价上涨因素,仍然让作为进口方的我国企业感到盈利空间在变少”。采访中,港口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而对于巨额利润的来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外供货商赚取的是政府支付的垃圾处置补贴。对国内进口企业而言,一吨成本在1000元至1100元人民币的废物原料,从中分拣出的废纸市场销售价格在2000元人民币/吨左右;牛奶瓶、矿泉水瓶等塑料制品,市场销售价格在7000元至10000元人民币/吨;铝制易拉罐等市场销售价格也在4000元人民币/吨左右。而国内分拣人力成本低,因此凡是有国外进口废弃物需要分拣的地方,就有“洋垃圾生活者”在工作。

其次,非法走私入境的洋垃圾。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进口固体废物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允许进口的固体废物,加工过程中没有毒害;第二类是限制进口,包括塑料、废五金等,循环利用过程中会释放有毒物质,需要环保部门的进口批文才能进口;第三类是禁止进口的,主要是废旧电脑、电池、手机、线路板、打印机等。电子垃圾、废旧电池以及废旧衣服等属于我国明令禁止进口的“洋垃圾”。但禁止进口并没有阻挡这些“毒洋垃圾”的涌入。这些禁止进口的垃圾一般都是靠走私或者其他商品夹带等方式进入中国。有资料显示,全球每年产生5000万吨电子垃圾,其中80% 运到亚洲,而其中90%进入中国。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俨然成为全球电子垃圾的集散地。

除了电子垃圾,来自日本和韩国的旧衣服也在禁止之列,但各地仍频频爆出国外旧衣服流入中国的新闻。有些打着“外贸尾单”旗号销售的衣服,往往是“白菜价”。记者在网上与一位出售这类衣服的人取得了联系,一条牛仔裤只要两块钱。这些衣服除了运输费用外,“成本几乎为零”。而这些穿过的旧衣服没有经过检验检疫,很有可能携带大量病菌,也可能是来自国外殡仪馆分拣死人穿过的衣服。

再次,除了按照法律法规可以分为自动允许进口、限制进口和禁止进口固体废物三类外,“洋垃圾”也可以指那些国家法律允许进口的固体废弃物再利用后最终剩余的有毒固体废弃物。实质上,从国外进口的无论怎样可以再生利用的固体废物,最终还是以“废热污染”环境的形式,或以“富集各种复杂毒素”的固体废弃物的形式投放在我国的土地上,这是一种对子孙后代可能产生忧患的“洋垃圾”。可以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垃圾。

符合国家固体废弃物进口的规定,但企业为逃避环保责任,把变废为宝的上游生产活动留给自己,下游分拣则分散发放到愿意“回收利用”的居民手中,这些居民则成为被这些废弃物危害的直接人群——“洋垃圾生活者”,最终剩下的不能再生利用的垃圾——洋垃圾往往被简单地填埋或丢放。

据《中国周刊》记者何义涛调查,在天津港口附近形成了一个围绕着进口国外废塑料导线进行塑料造粒的居民区,这些居民家家户户都从企业拉来废塑料导线,在自己家的院落中进行简易的热融化后,制造出塑料颗粒。记者暗查,这些废塑料导线,来源于某企业,该企业进口国外废弃的铜芯或铝芯的导线,在企业内把铜或铝金属抽出再加工,而对污染较大、获利少的塑料外皮则委托给周边的居民。记者在调查中询问这些居民,是哪个企业给你们的塑料导线,这些居民守口如瓶,都说不知道。

据天津市环保局固体废物与物理污染管理处处长袁倩介绍,我国对废五金类废物加工利用企业实行“圈区管理”,“国家不允许进口废物在露天场所堆放,或在不具备资质的企业加工。”然而,在广东清远市华清循环经济园区外龙塘镇的几个村落,《中国周刊》记者看到废旧电线拆解小作坊林立,不少拆解户凌晨焚烧电线的塑料提取金属,甚至将附近居民熏醒。在天津塘沽森林公园旁,记者发现了一座大型的露天进口废塑料堆场,堆场仅靠木质篱笆与外界阻隔,紧挨堆场的小河已呈黑色,不具备任何资质的买主可以在此随意买货。

由此,记者疑惑:一是这些家家户户处理废塑料的人为什么不顾自己的健康,还冒着环境污染违法的危险,明知故犯呢?二是那些唯利是图的企业,或把这些进口的废弃物利用完了又产生的废弃物转包给他人或民众,怎么就没有人追究呢?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这些居民每家都成了大大小小的废塑料回收厂,正是为了利润而忽视了健康和环保法律。

上图:垃圾场里,一名小男孩披着一张报纸做成的斗篷正在垃圾中寻找玩具。这是一张来自英国的报纸,内容是一名英国皇室成员的婚礼。下图:“洋垃圾”分拣作坊的工人戴着一块儿印有圣母玛利亚图像的头巾,头巾是工人从垃圾堆中捡到的。

上图:孩子的母亲在分拣垃圾时捡到一些气球,气球上标示的“99P Stores”是英国的一家廉价商品连锁超市,这些气球很自然地成了孩子们的玩具。下图:垃圾中也能找到许多可用的东西,比如这家塑料厂老板家的烟灰缸是韩国的,老板娘的香水是阿迪的。家里的玻璃破了,随手就能从垃圾里找来胶带沾上。胶带上的文字显示的是一家德国的超市名称。

事实上,这种废弃塑料导线引发的健康和环保法律问题,仅仅是“冰山的一角”。在从国外进口的废纸、废塑料制品,被企业分拣和再利用后剩余下来的废弃物,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地把它们外包给其他企业,其他企业再分拣再利用,再把废弃物堆放某处,开始是任凭老百姓再分拣,后来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还是不少,就开始包给周边的老百姓,一传十、十传百,来分拣的百姓越来越多,就形成了所谓“洋垃圾生活者”。可以发现,凡是有洋垃圾堆放的地方,就有“洋垃圾生活者”。这些人都是来自周边村庄的农民,大多是妇女,为了每个月几百块钱的收入,常年接触塑料制品,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其中有人的手关节每一节都是变形的。不仅仅是这些工人,因为并不是所有垃圾都能被处理,剩下的多是被随意丢弃,侵蚀着周边的河流以及农田。还有那些被焚烧的垃圾,可想而知,就为PM2.5升高做了“贡献”。这些靠“洋垃圾”生活的人多是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出卖健康换取眼前的微薄收入是他们的唯一出路。

2015年8月18日,福州长乐市警方报道,该市一个用“洋垃圾”为原料生产塑料颗粒的窝点日前被端掉。民警当场查扣己制成品的伪劣塑料原材料2300多袋和几十堆塑料原材料,涉案价值近百万元。警方向媒体介绍案情时称,经初步审查,该原生产塑料袋的加工厂生产的却不是塑料袋,其提供的海关进口证书显示是废纸进口,而实际却是“洋垃圾”。在“废纸”的包装下,一堆堆“洋垃圾”得以入境,而且工厂无任何环保、质检证书和产品商标。记者联想到在调查中那些居民都有保护企业的警觉,怀疑这个案子是迷惑警方的一种托词,意在掩护真正把洋垃圾进口的唯利是图的企业。

在国外,法律规定企业必须承担“生产者延伸责任”,又称企业延伸责任、产品延伸责任,指的是生产者必须承担其产品变成废品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的责任,以及废弃后的处理责任。在这一原则下,电子电器产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可能就需要建立回收系统,处理废弃产品或者设备。生产者延伸责任在很多西方国家落实得较为到位,英国1995年出台的《环境法》规定,为了促进或保证增加产品或材料的再利用,对有关产品或材料的生产人员施加生产者的责任义务。挪威的《废电子电机产品管理法》将收集及回收废电子电器产品的义务,扩及到进口商与制造商所设立之机构。然而,可以想见的是,越是严苛的国内法律,越容易催生一些企业将垃圾运至国外以规避法律。有英国官员曾说,那些向中国出口垃圾的公司可以两头拿钱,英国地方政府要向这些垃圾处理公司支付每吨35英镑的费用,使垃圾公司省下了大笔的处理垃圾费用;此外,他们还能从中国进口商那里获得出口收入,又不对处理结果负责任。

烟台海关向《中国周刊》记者揭露了境外100余美元一吨的“洋垃圾”如何获利,他们通过伪报品名、伪装货物、伪造单据等手段使“洋垃圾”走私进入中国,分拣加工过程可产生10倍以上利润即1000余美元,其中可利用的部分占总量的8%左右,交给有处理资质企业,也只需要每吨60元人民币左右的费用;不可利用的垃圾再进行分拣后分别出售会产生暴利。

以废旧电缆为例,中心部分经过物理分离可以得到高纯度的铜丝,外层的PVC等废塑料可以回收为再生塑料,可利用率可以达到98%,甚至更高。一集装箱当作废物买回来的废旧电缆可以获得十几吨高品质的铜,按目前的市场价就是几十万的价值。人们看到的仅仅是经济上有大利可图,但忽视“洋垃圾生活者”的健康和环保法。

我国目前正在制定类似国外的以“生产者延伸责任”为特征的相关法律,这个法律一旦发布,无论是进口国外的废弃物进行的再生利用产生的废弃物,还是企业生产产品本身产生的废弃物,都要有义务跟踪并保证对环境无害化处理。

“洋垃圾”已成为阻碍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障碍。中国在“洋垃圾”资源利用得到福利的同时,还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处理垃圾的代价,而且有的垃圾处理的代价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赔本的,有些还有剧毒排放,所以,那些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上游,我们在下游,他们把危机转移给我们,这是今天有人把我们中国说成“洋垃圾堆放场”的本质所在。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谨慎开展“可再生的固体废物的利用”。强调“谨慎”,是由于在进行这些固体废物变成固体原料的过程中必然产生环境污染,要追究产生怎样的环境污染,以及污染的可承受能力。有人认为,要抓住机遇多快好省地进口可再生的国外固体废弃物作为我国资源储备,这似乎是一个节约我国自然资源、保护我国环境的一个战略举措。有人就提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消费后形成的‘汽车坟墓 ‘轮胎大山 ‘钢铁城市 ‘塑料矿山等废旧物资,能否变成资源需求大国中国的再生资源”的问题。事实是我们把那些发达国家想的太简单了。有资料显示:“这场始于2004年的中国资源‘储备大行动,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国际社会关于‘谁来供应中国 ‘中国能源威胁论等疑问和争论;而且还影响了国际市场资源型商品价格的疯狂上涨,如铁矿石价格上涨了200%、国际原油期货连续创下近30年来历史新高且已达65美元、铜价也翻番上涨……”。那些污染相对小的可再生固体废物,如废钢铁、废金属等,我们今天看上了,人家早就看上了。人家不要的,或污染环境严重的,那些废电池、废电路版,还有塑料压膜和套印烫金的高档纸礼盒和礼箱、奢侈品包装、高档书籍、杂志和报纸等,他们处理起来都头痛,我们愿意要,才能拿来。

上图:塑料厂工人的女儿,11岁了,但从未上学,因为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的父母没有足够的钱送她在当地借读。此时,她正对着那些外语字母学习汉语拼音。外语字母表示的是著名的意大利户外品牌——泰尼卡。下图:年仅10岁的工人的儿子,没能上学,正在辨识德国国旗的颜色,他甚至连颜色都不认识。这块包装垃圾上的文字信息:货品是服装;品牌是德国第二大服装零售商P&C;货物的生产地是中国宁波;货物的到达地是德国多塞尔多夫。也就是说,中国产的衣服到了德国,而包装这些衣服的垃圾却又从德国回到了中国。

天冷了,工人家的房子四处漏风。工人的女儿捡来一块块的塑料布,粘连起来糊在墙上。这些塑料布上印刷的是雀巢、卡夫、达能等等食品的包装,看起来,这家人的生活空间被这些品牌包围了。

上述那些进口的纸类废弃物统称为国外废纸原料。在山东寿光等地区的造纸企业,包括晨鸣纸业集团,还有距寿光不足五十公里的华泰纸业、阳光纸业,还有淄博的博汇纸业、济宁的太阳纸业,形成国内最大的进口国外废纸原料造纸的企业集群,他们的生产主要以进口国外的废纸原料生产再生纸为特征,进口废纸本来就夹杂着一些洋垃圾,将废纸再生利用变成新的纸张的同时,还排出大量的含塑料、含油墨渣的毒性复杂的固体废物,塑料拣出来是可以卖钱的,在国外人工分拣费用高昂而在国内廉价,这就是为什么凡是有造纸厂的地方,肯定主要都以进口国外废纸为原料并总伴生“洋垃圾生活者”的原因,也都伴生最后的不能用的废物——洋垃圾被散落堆放在中国的大地上。怪不得有人说:“寿光等地成了洋垃圾的堆放场!”

罪过不在这些“洋垃圾生活者”而在那些内外勾结唯利是图的精明算计的造纸企业!据记者近日在山东晨鸣纸业等造纸集团周围百公里勘察,发现有多个上百或上千亩堆放造纸洋垃圾的堆放场,深不可测,还在表面盖上表土以作伪装。有学者指责说:“寿光市就在这样的洋垃圾的怀抱中,竟然还以国家环保模范城自居,还要申请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大凡有一点良知的人,都不会投它的票”。据记者调查,当地的居民都不敢吃寿光的蔬菜。记者担心,作为国家重点蔬菜基地的寿光蔬菜,面临食品安全的严重问题,难逃被污染的危险。这是谁给闹的?洋垃圾!联想公益组织和热心环保人士盯上寿光,抓住晨鸣纸业等多家造纸企业,指控的事实清楚,洋垃圾简单的堆放,掩盖也掩盖不住,更为严重的是转移风险,试图逃避企业延伸责任。这不能不令人感到痛恨。

我国2011年开始出台政策严查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禁止洋垃圾走私。就算此举有望斩断洋垃圾产业链,但过去十几年间,就山东寿光等地区而言,进入国门的废纸原料造成的洋垃圾累计有百万甚至上千万吨,还将世代流毒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这些进口废纸导致的洋垃圾流毒的危害直接表现就是污染饮用水甚至地下水,可以推断,寿光等地区乃至整个山东和华北水污染形势严峻。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800个国家级监测点的数据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未受污染的地下水仅占采样点的55.87%,华北平原可直接饮用的地下水仅占22.2%。造成水污染的直接帮凶不能排除洋垃圾。那些洋垃圾最终违法填埋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根源。2013年5月9日,国家环境保护部通报的华北六省市排污企业地下水污染专项检查结果显示,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5省(市)共55家企业存在利用渗井、渗坑或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排放、输送或者存贮污水的违法问题。其中天津5家、河北6家、山西1家、山东14家、河南29家,山东位居全国第二。

2015年1月我国新环保法开始实施,其中对于传统工业包括重化工业、造纸工业等排污严重的企业提出更高的环保要求。以山东造纸业为例,山东是我国造纸第一强省。山东纸和纸板年产量占全国15%以上,经济效益连续20年位居全国第一。但以往企业环保检查主要指标是COD排放量,现在按照新环保法,还要求公开污染物的种类、处理方法和最后废弃物的处理结果,是焚烧,还是填埋等。我国造纸行业主要分布在山东和广东。玖龙纸业公司董事长张茵表示,在造纸行业,用废纸造纸已经是通行做法。美国依然是我国废纸的最大进口来源地,进口数量占我国废纸进口总量的43%,其他主要来自欧盟27国和日本。我国允许进口的废纸包括杂质含量不超过1.5%的废纸,像(废碎)瓦楞纸、纸板以及废报纸、杂志等都是允许进口的,但其中经常夹杂像(废碎)墙纸、涂蜡纸、复写纸等杂质含量高、利用率低、回收成本高、环境污染危害大禁止入境的废纸。

尽管我国早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十多部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对“洋垃圾流向”的规范还较少,也没有完整的监管配套细则,这无疑为“洋垃圾”在国内横流提供了便利。过去在处理“洋垃圾”上,无论是企业还是当地有关部门,一直对环境问题抱着淡漠的态度,恐怕才是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要加强对进口废物加工利用单位的监管,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加工企业不予审批;堵住下游,也是控制“洋垃圾”进口的有效方式。

上一篇:保险公司的品牌建设下一篇:转型发展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