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与仪器

2024-05-17

设备与仪器(共12篇)

设备与仪器 篇1

仪器设备管理是特种设备检验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 是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实验室资质认定、实验室认可、检验检测机构核准的重要内容。一方面, 检验结论的正确性和检验报告的公正性、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仪器设备的有效性、可靠性,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检验工作的深度和水平。另一方面, 随着检验检测能力的提高和各项技改重大专项项目的实施, 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大量购置了大型仪器设备, 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设备购置、维护、故障修理等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购置成本和维护维修费用越来越高。对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管理, 有利于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升检验质量、降低检验成本等。

传统的仪器设备管理追求的是设备综合效率与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 突出表现在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上, 各高校实验室、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纷纷建立各种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和信息化管理平台, 只侧重于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忽视了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前的配置管理和使用后的维修管理。针对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的前期配置选型和后期使用维修管理中的问题, 提出一些见解。

一、特种设备检验仪器设备的配置与选型

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 仪器设备的选型是仪器设备管理的首要任务。要做好仪器设备的选型, 首先要确定仪器设备的配置。购买某种仪器设备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 主要从仪器效用和效率两方面进行。效用是指仪器设备开展正常检验所必须的, 对检验质量和进度有直接影响, 通常是指常规检验必备的检验仪器设备。对能力提升而言, 就是要求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要达到一定的使用率, 特别是价格高昂的高精尖仪器设备不使用或利用率低, 就是一种浪费。此外, 由于检验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单台仪器设备不可能完成所有工作, 同时特种设备检验不像产品检验那样需要送检, 只能在特种设备使用现场进行, 所以还要考虑设备的配套性和便携性。

随着特种设备检验方式由技术性检验变为验证性检验, 新修订的各类检验规则均取消了对各类特种设备检验必备仪器设备的要求, 这给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特别是小型检验机构配置仪器设备带来了困惑。例如, 武汉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根据电梯、起重机械等机电类特种设备相关检验规则、检验机构核准评审规则和有关技术标准及检验项目要求, 将检验中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进行了归类整理, 分为常规检验用和专项检验用两大类, 并根据仪器设备使用频率、便携性、通用性、原值等因素, 确定出常规检验仪器的配置内容, 每个检验小组配置一套常规检验仪器箱。

常规检验仪器箱共包含26种检验现场常用仪器及工具, 分别是:钢直尺、卷尺、塞尺、游标塞尺、游标卡尺、铅直测定器、交直流钳形表 (万用表) 、接地电阻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转速表、声级计、照度计、红外测温仪、温湿度仪、激光测距仪、秒表、对讲机、螺丝刀、尖嘴钳、老虎钳、活动扳手、手电筒、试电笔和放大镜, 用于现场取证时还配置了数码相机。这类仪器设备的特点是常用和易损耗, 体积小便于携带和价值不高。常规检验仪器箱配有滚轮和拉杆及锁具, 便于检验现场携带、使用及保管。

常规检验仪器设备选型时, 其技术指标必须满足检验项目要求, 还应便于送本地计量检定机构进行量值溯源。一般长度、速度的检测误差应在±1%范围内, 电压电流等检测误差应在±5%范围内。此外, 特种设备检验现场环境恶劣, 电子式仪器虽然方便易用, 但易发生故障, 因需经常更换电池而造成污染, 所以一般常规仪器应选用机械式。例如, 游标卡尺选用机械指针式, 经纬仪选用光学经纬仪。必须用电子式仪器的, 如钳形表等, 宜选用带保护外壳、操作按钮在盒内的, 以免检验人员使用后忘记取出电池, 或在携带过程中因挤压开关使电能耗尽。

专项检验仪器设备和用于提升检验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大型高精尖仪器设备, 其购置选型更为复杂。既要考虑检验机构的级别及经济能力, 又要考虑后期使用管理成本。专项检验仪器设备主要分为电梯专用, 如电梯限速器校验仪、导轨垂直度测量仪、电梯加减速度测量仪等;起重机械专用, 如磁粉探伤仪、涂层测厚仪、硬度计、压力表、经纬仪、称重仪;大型游乐设施专用, 如雷达测速仪;场内机动车辆专用, 如转向参数测试仪、尾气分析仪等, 作为常规检验仪器箱的补充。这些仪器设备的特点是笨重, 不便在检验现场使用, 使用频率低和数量少。

根据检验核准项目及实验室建设要求, 本所还购置了一批大型专用仪器设备, 如电梯导轨安装校准仪、电梯导轨扭曲度测试仪、起重机械挠度测试仪、起重机械制动下滑量测试仪、声发射检测仪、红外热像仪等, 这类仪器设备因具有智能化、精密化和现代化特点, 技术指标一般均能满足检验项目要求, 选型时主要考虑购置成本。这类设备因数量少和专业化强, 市场上可选的规格型号不多, 有些甚至需自行研制或二次开发。因此, 这些设备大部分需要自校准和比对, 以保证使用性能。购置选型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如售后维护及量值溯源等, 应尽量选择在本地机构进行。

二、特种设备检验仪器设备的维修

1. 建立健全仪器档案

(1) 做好仪器设备登记和建档工作, 包括装箱清单、说明书、配套软件等。很多检验机构的大型专用仪器设备可能只有1台 (套) , 资料丢失后很难补齐。有些自行研发或委托制造的仪器甚至没有技术说明书、维修说明等技术资料, 都给后续维修带来困难。这些问题在仪器购买前要充分考虑。例如, 所里1台防爆接地电阻测试仪, 使用说明书为德文, 就提前要求经销商提供中文资料;1台金相显微镜, 数据软件不能正常安装在主流操作系统上, 因此要求制造商及时升级。

(2) 及时更新维修档案, 详细记录维修费用、耗时等信息。健全的档案将为仪器维修成果评定、维修效率评价、使用效益评估、固定资产估值等, 提供可靠依据。如果维修费用高于购买价格或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估值, 则需报废。

2. 配置适当的零配件

大型专用仪器设备数量少、单价高和配件多, 经过多年使用后, 一般主机维护保养较好, 但配件会有损坏或缺失, 如果不能及时提供备件, 就会给维修带来不便。例如, 1台早期购置的动静态测试仪发生故障后, 因配置表丢失, 原厂家停产, 导致整套设备闲置无法使用。有些进口设备因备件申购周期长或维修责任不明确, 造成维修困难等。因此, 前期购置时需备好一定数量的零配件, 既有利于节约成本和提高使用效率, 也可降低报废率。例如, 1台数字称重仪, 因充电器丢失, 又无配件替换, 于是根据相关技术参数组织技术人员研发了一个新件, 解决了问题;激光测距仪、照度计的机身为塑料件, 后盖因更换电池需频繁开启, 使用一定次数和时间后, 后盖卡扣就会断裂或变形而无法使用, 通过自行维修排出了故障。

3. 加强信息化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可将传统仪器管理的静态管理转化为动态管理。目前虽然很多检验机构建立了仪器设备管理数据库, 但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仅局限于仪器信息的简单查询和统计汇总, 没有进行信息化全过程管理。全过程管理应当将仪器设备申购、验收、登记、使用、维修、报停报废、计量检定等流程全部电子化、网络化, 实施网上审批。仪器档案电子化后, 可将各种技术资料扫描备份、数据处理软件刻录共享, 便于查询与保存。既减轻了仪器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又方便进行质量评比、维修与报废评估等, 提升了管理水平。

三、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及科技的进步,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检验需求和法律法规的变化, 确定科学的管理方法, 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 在检验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管理经验, 更好的为检验工作服务。

设备与仪器 篇2

电子仪器泄复压试验与设备研制

文章提出了载人飞船内电子仪器用泄复压试验设备设计方案,并完成了真空机组的`选型和联调工作.通过多项试验证明,该设备满足相关设计要求,可以确保电子设备泄复压试验的顺利开展.

作 者:许忠旭 陈金明 常冬林 柳晓宁 Xu Zhongxu Chen Jinming Chang Donglin Liu Xiaoning  作者单位: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94 刊 名:航天器环境工程  ISTIC英文刊名: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7 24(4) 分类号:V444.3+3 关键词:泄复压   出舱活动   真空试验  

设备与仪器 篇3

一、教学仪器设备闲置的原因

造成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闲置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领导重视不够。首先是学校领导本身对教学仪器设备不会操作,其次是认为使用教学仪器设备会使教师“误时误质”,再次是学校领导不恰当安排合理的场所使设备分类存放,最后是学校领导不合理安排仪器设备管理员。

(二)功能室不足。因办学条件的限制,个别学校无法腾出足够的功能室,导致自然、数学、体育、劳动技术、电教、图书等多学科的仪器设备杂混在一起,挤放在一间20—40平方米的房子里,致使这些仪器不能分门别类地存放,更不能对仪器设备贴上标签,进行对号入座。久而久之,教师或因时间问题,或缺乏耐心,而就放弃使用了。

(三)教师嫌麻烦。常规的教学手段是,语、数、英、音乐、自然课教师仅靠一本书、一支粉笔来上课,体育教师仅靠一个篮球或一副乒乓球拍来上课。现在有了这些仪器设备,教师反而觉得“多此一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仪器设备避而远之。

(四)上级教育部门工作督查力度不够。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到学校进行工作督查时,对于学校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很少过问或根本不过问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而放松管理和具体要求了。

(五)培训机制不到位。因主客观原因,教师对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很可能是很陌生或者是不够熟练。因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来提高教师对教学仪器设备的操作水平。然而,这种培训因为经费不足或其他方面原因往往没有进行或很少进行,导致学校教师在具体使用上不懂其性能、特点,甚至不懂得其使用方法。

二、克服教学仪器设备闲置的根本对策

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要在“建、配、管、用”上下功夫,如果说“建、配”是政府行为,那么 “管、用”则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责任了。

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闲置,不但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给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本人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克服教学仪器设备的闲置。

(一)更新观念,提高学校领导的认识。首先是作为学校领导,对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应充分认识教学仪器设备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带头使用仪器设备。其次恰当安排相关功能室负责人,让其利用一定的时间,多动脑筋、负有责任心地把仪器设备管理好。再次是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使教师能积极使用教学仪器设备来辅助教学,甚至可以制定一些激励措施。

(二)配足专业教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配备专业教师的途径来解决教学仪器设备的闲置问题。比如配备专职的体育、音乐、计算机、劳技、自然、美术等科目的教师。专职教师的配备,可以使该教师在使用时得心应手,还可以指导其他教师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努力争取同级或上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投入相应的基金,建设一些学校仪器设备必须的功能室,如图书室、实验室、体育室、劳技室、电教室、少先队活动室等,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满足功能室的需要,使所有仪器设备能分室、分柜、定位存放。根据仪器的不同结构、性能和特点,做好防尘、防潮、防腐蚀、防蛀、防变质、防磁、防变压工作。这样一来可以避免所有仪器设备集聚一室所带来的麻烦,提高教师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四)完善教师授课手段。上级政府给学校配备教学仪器设备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辅助教师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基于这样的初衷,学校应该制定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明文规定教师必须利用仪器设备来辅助教学,把使用仪器设备作为教学常规工作来加以落实。如有条件使用而不使用的教师,则由学校领导通过谈心等途径,提高教师对使用仪器设备的认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我用仪器设备来上好课”的课堂教学比赛来调动教师使用教学仪器设备的积极性。

(五)加大仪器设备使用的督查力度。为了提高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中心小学和县教育局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学校使用仪器设备情况进行工作督查。一是查学校仪器设备的存放情况,看是否存在零乱、受潮等现象;二是查学校仪器是否有使用记录,通过记录反馈教师的使用率;三是查学校仪器设备的新旧程度,通过查看仪器设备的新旧程度衡量教师的使用率。如出现尚未开箱、开包,说明该设备尚未使用,如果出现崭新、“一尘不染”,说明至少使用率极低。四是查看学校仪器设备的清单,看所有仪器设备是否都入账,并查能否做到账物相符。五是查学校仪器设备的报损记录,看学校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否完善。

(六)完善培训机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对学校功能室负责人进行培训,使相关教师掌握各种仪器的功能、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如果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经费有限,可以采取一个乡镇或一所学校培训一个教师,然后由这些教师回去后再组织培训全乡镇或全校教师,最终达到共同掌握、共同提高的目的。

(七)提倡“宁可用烂,不可堆烂”。仪器设备的配备是为教学服务的,只有经常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应该提倡“宁可用烂,不可堆烂”。仪器设备用多了,就会容易受损,甚至破烂。但多次使用,反复使用必将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反之,很少使用或根本不用,教学仪器不但不产生其应有的作用,时间久了,仪器设备同样受损,甚至破烂,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因此我们对教学仪器设备可提倡“宁可用烂,不可堆烂”。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与开放初探 篇4

1.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落后

目前, 高校管理科研仪器设备的主要依据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令第36号) 、《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教【2008】13号) 及《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教财【2012】6号) 等部门规章, 其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安全与完整,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忽视了仪器设备的自身特性和功能, 没有对仪器设备与其他国有资产进行分类和差别化管理。重管理, 轻使用, 闲置浪费现象比较突出。不能充分发挥仪器设备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潜力, 也制约仪器设备对外开放, 服务国民经济建设。

2.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封闭化、部门化较严重

高校普遍设置了仪器设备管理职能部门, 便于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统一管理, 也制定了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普遍实行院 (系) 、校两级管理体制。职能部门负责学校一级的大型仪器设备和共用平台管理, 其他的仪器设备由各院 (系) 负责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便于管理, 但制约了仪器设备在校内的流通和共享, 在使用上缺乏可操作性, 同时存在程序复杂、手续繁多、收费不合理等问题, 影响仪器设备资源的使用效率。即使在一个院 (系) 内, 由于人为因素, 仪器设备也不能共享使用, 甚至一些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由某些研究人员长期占有、使用, 存在部门化、个人化倾向。依托仪器设备, 对外开展有偿科技服务时, 审批过于严格, 有的高校规定须上报主管校领导签字同意, 方可进行相关技术服务和技能培训工作。

3. 科研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

高校建立了仪器设备的信息管理系统, 但是仍然存在明显不足, 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单一, 作用有限。信息管理系统仅体现管理形式和手段的简单变化。只不过由传统的手工、纸质管理变成了计算机管理, 形式发生了改变, 但其内容没有实质性变化, 依然是仪器设备的管理责任人、生产厂家、型号、功能介绍、购买时间、维修次数、单价、保管单位等简单的数据罗列。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客观反映仪器设备的动态数据, 比如, 哪些正在使用, 由谁在使用, 用于什么项目研究, 哪些在院 (系) 流动转移, 哪些处于闲置状态, 闲置原因、闲置时间等等信息。也不能对上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分析, 进而做出科学决策, 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 绝大多数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处于封闭状态, 没有实现与外界互联互通, 仍然是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即使由教育部牵头建立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 也只是全国部分高校的局域系统, 也没有完全实现与外界互联互通, 功能不足, 不能完全解决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和对外开放问题。

4. 高校存在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盲目购置现象

仪器设备是高校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手段, 高校通过仪器设备的购买和更新换代, 提升了办学质量, 促进了学科快速发展, 改善了科学研究的条件和环境。高校科技人员发表了大量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 研究出创新性的科技成果。例如, 中国科技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 利用大型仪器设备, 发挥团队作用, 联合攻关, 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了世界公认的原创性成果, 并引领世界在该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但是, 高校在购置仪器设备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第一, 高校在仪器设备购置方面, 没有结合本校的学科特色、人才引进、教学科研、中长期规划等实际情况, 片面追求高尖新、大而全、小而全, 相互攀比, 重复购置、盲目购置, 致使有限的科技资源被浪费。第二, 在购置仪器设备时, 因人而异, 一些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优先享有购买仪器设备的资源。有些专用仪器设备使用率极低, 甚至存在一次性使用的现象。一旦具体项目结题验收通过, 该仪器设备就被长期闲置。资源分配严重失衡, 学校交叉学科以及新兴学科急需的仪器设备不能及时购买和更新, 影响高校办学的长远健康发展, 也加剧仪器设备的部门化和个人化。第三, 高校在采购仪器设备时, 缺乏科学论证。高校职能部门依据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引进、学科发展等情况制定仪器设备的采购清单和计划, 有时因为某些领导或者科研人员的不当干预, 购置计划可能随时被修改变更。高校职能部门虽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由于校内专家居多, 以及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 论证流于形式, 不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 导致购买了大量无用的仪器设备。例如, 武汉某高校, 为了引进一位海外人才, 匆忙花费150万元购买一台“蛋白质纯化系统”, 因人才引进未成功, 至今该仪器设备原封不动闲置在实验室的走廊。又例如, 华南某高校, 没有充分论证仪器设备的功能属性, 盲目花费450万元巨资采购一台“全自动数字彩印机”, 除印制了几册精致的地图外, 再无任何其他用途。上述现象的存在, 一方面造成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 另一方面不利于对外开放服务。

二、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开放的建议

1. 解放思想、创新制度

2015年1月26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 (国发【2014】70号) , 该文件的出台, 标志着高校的仪器设备应向社会开放, 为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服务。因此,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对原有的规章、文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订。高校应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改变管理制度和观念。首先, 高校对现有的仪器设备管理文件进行清理, 废除不合规、不合适的管理规定, 同时, 制定、修改、补充管理规定。其次, 高校应建立自用与开放并重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既是重要的国有资产, 亦是教学、科研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 在不影响教学、科研的前提下, 积极主动地对外开放, 为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用户服务。最后, 高校严格规范仪器设备的采购制度和强化监督管理机制。规范仪器设备采购程序, 有利于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强化监督管理, 加大监管力度, 保证采购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减少人为因素, 防止暗箱操作。避免重复购置、盲目购置, 杜绝有限的科技资源被闲置和浪费。

2. 建立完善互联互通的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高校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目前, 高校现有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 仍然处于封闭状态, 不能解决仪器设备的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的基本问题。因此, 高校应该高度重视仪器设备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实现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的互联互通, 开放共享。第一, 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 高校应按照应用领域, 对仪器设备进行科学分类。比如, 电子测量仪器、分析仪器、医学科研仪器等等, 有利于社会用户与高校有效对接, 提高使用效率和技术服务水平。第二, 高校仪器设备除了纳入国家统一的网络平台服务体系外, 高校应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的共享网络平台建设, 及时实现仪器设备的数据交换, 积极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同时, 高校要结合学科、人才与仪器设备的存量等具体情况, 加强与全国相关行业的网络互通, 做到仪器设备信息共享。例如, 武汉纺织大学结合自身学科特色, 依托纺织行业, 利用科研基础和仪器设备, 攻克了纺织领域的许多技术难题, 极大促进了我国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最后, 高校应鼓励支持科研人员利用互联网, 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运用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 及时解决社会用户的技术难题, 提高技术服务质量。

3. 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 客观要求仪器设备不仅在校内实现资源共享, 还要对社会用户开放共享, 因此, 高校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首先, 管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 良好的道德操守, 强烈的事业责任心, 遵纪守法, 才能保证在仪器设备使用、采购、培训与维修等管理过程中坚持原则, 排除干扰, 公开透明, 秉公办事, 防止国有资产的损失和流失。其次, 管理人员应具有各自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比如, 化学、物理、电子信息、机械、自动控制等等, 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 准确了解进口仪器设备的厂家和仪器设备的型号、特征、性能、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等情况。再次, 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既要熟悉学校的教学、学科、人才、科研等基本情况, 还要了解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更要跟踪中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同时应洞察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动态。提高管理水平, 准确掌握学科、教学、科研对仪器设备的需求信息, 便于科学规范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购置、调配等。最后, 管理人员应具备组织、协调、培训的能力。高校历来不重视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管理薄弱, 亟待加强。尤其在进口仪器设备的操作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较突出, 甚至存在说明书、操作手册没有对应的中文翻译。管理人员应积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操作培训活动, 要求厂家严格按照采购合同约定履行培训义务。只有熟练操作仪器设备的专家、学者越多, 才能保证其使用效率, 减少人为损坏和降低维修成本, 有效避免仪器设备的闲置和浪费。例如,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管理经验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和学习。该校制定了严格的仪器设备操作培训制度, 要求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全体研究人员必须接受系统的操作培训, 才能操作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极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

4. 建立利用效率的考评和奖惩机制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心应该转移到提高利用率和开放共享水平上来, 把利用效率和开放服务作为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评价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 同时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用户服务。主要做好如下工作。第一, 各级政府在审批高校采购、更新仪器设备时, 重点审查现有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尤其是进口仪器设备) , 作为是否批准的主要指标。第二, 国家和地方科技主管部门, 在科技项目申报、立项时, 对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预算严格把关, 减少重复购置。鼓励与已有大型仪器设备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项目, 促进资源的相互开放与共享, 避免有限科技资源的浪费。第三, 鼓励高校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尤其是满足中小型企业对仪器设备的需求, 提高其创新能力, 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例如, 2015年3月11日, 湖北省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出台《武汉市科技创新劵管理办法 (试行) 》 (武科规【2015】1号) , 该文件鼓励企业与高校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 并给予奖励。高校的研究基地拥有大量的先进科学仪器设备, 为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可以极大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最后, 国家制定开放共享的补贴和奖惩政策。高校在满足教学科研的情况下, 积极推进仪器设备的对外开放, 提高利用效率。对于开放程度高, 社会服务效果好, 用户评价高的高校, 政府部门按照规定给予补贴和奖励。对于限制、抵制仪器设备对外开放以及服务效果差、用户评价低的高校, 政府部门对其在仪器设备采购、更新、科技项目申报、立项等方面予以限制和约束。对于超出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技术服务咨询等范围的行为,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对相关高校和具体责任人予以处罚, 情节严重的, 应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高校的仪器设备是重要的国有资产, 也是科学研究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同时, 仪器设备利用率低, 开放共享程度不高, 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高校应改变观念, 提高管理水平, 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网络化管理体系, 以开放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 为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服务, 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彪.浅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11) .

[2].张国亮.试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理念.山西师大学报, 2014 (41) .

设备与仪器 篇5

编制说明

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承担了义务教育阶段盲校、聋校和培智学校教学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配备标准(以下简称三类特殊学校配备标准)的编写工作。为此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组,领导小组负责编写工作中关于政策、方向和时间进度等重要问题的整体把握,由教育部基础司李天顺副司长、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刘诗海副所长以及教育部基础司特教处、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科研处和综合室等部门的领导组成;工作组承担具体编写任务,由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综合室4位研究人员组成。三类特殊学校配备标准编写工作的基本进程、编写思路和一些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法如下。

一、基本进程

三类特殊学校配备标准初稿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调研阶段

2006年12月至2007年10月期间,编写人员认真学习了党中央关于发展教育、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各项文件,认真学习我国最新发布的有关发展教育和保障残疾人基本权利的各项法规、制度,领会其精神实质,从以人为本出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三类特殊学校配备标准的编写工作。在此期间,工作组先后在北京市、上海市、吉林省、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等地,与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教研人员座谈,参观考察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特殊教育研究专家,查阅特殊教育理论书籍以及国内外特殊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资料,调研特殊教育教学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市场现状。

在本阶段,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各种途径从不同角度了解了我国各类特殊教育教学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了特殊教育学校在仪器设备配备方面的基本需求、装备现状和发展方向,了解了特殊教育教学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市场供应现状、近几年出现的新产品,从而使编写工作建立在正确理解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功能和基本教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建立在准确了解各类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与康复训练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建立在明确当前我国各类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基本配备要求和较高目标的基础上,建立在准确判断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仪器设备配备现状与特殊教育先进的国家、地区的主要差距的基础上。

此间接待工作组参观考察或派人参加座谈会的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有:

北京市盲校,上海市盲童学校,天津市盲校,重庆市盲校,山东省淄博市盲人学校,江苏省南京市盲人学校;

北京第二聋校,北京市第三聋校,上海第四聋校,江苏省南京市聋人学校,浙江省杭州市聋哑学校,北京市东城特殊教育中心;

北京市宣武区培智学校,北京市海淀培智学校,上海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上海卢湾区辅读学校,大连市中山区培智学校,江苏省南京市育智学校,浙江省杭州市杨凌子特殊教育学校。

2.设计体例框架阶段 2007年10月至2008年2月期间,在对各方面信息进行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在系统分析教学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着手起草三类特殊教育学校配备标准,标准由普通教室教学设备、学科教学仪器、康复训练仪器设备三部分组成,设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功能、单位、数量、配备要求、备注等栏目。其中“学科教学仪器”部分以课程方案中所列的课程为一级标题,以仪器种类为二级标题;“康复训练仪器设备”部分以训练项目为分类标题,按照康复训练项目分类叙述仪器设备。

2008年2月底,工作组就结构、基本内容、编写依据和测算结果向领导小组、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进行了汇报。领导小组基本肯定了初稿的基本内容,提出了修改要点和进一步征询各方面意见的要求。标委会秘书处从体例、标准化原则、采用标准的要求等方面对编写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

3.完善初稿

2008年3月至2008年5月期间,按照领导小组和标委会秘书处的修改意见,工作组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项工作是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各类学校配备标准中有关资源中心的配备要求,并独立成为一部分,同时增加了各类学校有关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器材设备的配备要求,标准从三个部分扩充为五个部分。另一项工作是将修改后的三类特殊教育学校配备标准在更广泛的范围征求意见,特别是征求教育领域以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重点听取对康复训练仪器设备配备要求方面的意见。本阶段所作的调整主要有:1.增加功能相近、价格较低的仪器设备供不同经济条件学校选择,如有线语训系统,简易隔声室;2.减少使用效果欠佳或主要针对低龄儿童或对使用难度高的设备,如便携式听力评估仪,实时助听器分析仪,听觉统合训练仪器;3.增加康复训练评估设备,如平衡功能评定及训练系统,运动功能测量系统,角度尺等;4.增加部分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项目。

本阶段咨询单位主要有: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聋儿康复中心,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北京市宣武区培智学校,黑龙江省哈尔滨燎原学校,广东省广州市聋人学校。

2008年5月,工作组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对标准修改后,提交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二、三类特殊教育学校配备标准编写思路 1.支持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课程目标

特殊教育学校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各类教师演示及学生操作实验仪器设备,各种用于观察的标本、模型、挂图,各种康复训练仪器设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化呈现图像、播放语音、收集信息、编辑文字的设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仪器设备对促进残疾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特别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所以,特殊教育学校仪器装备应该全面,涉及各个学科各个领域,保障国家规定开设的所有课程都能顺利进行;所装备的仪器设备应该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能够提供丰富的、适合于多种学习方式的教育资源,从而保证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程目标、课程理念、学习方法能够实现,能促进残疾儿童少年全面发展。

由于残疾儿童感官存在缺陷,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加需要借助仪器设备来呈现、模拟、放大教学内容,创造更多的观察、触摸等亲身体验感知的机会,积极开 发潜能,缺陷补偿;特别需要借助仪器设备进行康复训练,这种康复训练是专业医学康复训练的延伸,并容纳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与文化课学习、学校日常生活有机结合,使康复训练活动中含有一定的教育因素,某些教育目标通过康复训练来实现、巩固。所以,特殊教育学校应装备有助于潜能开发和补偿缺陷的仪器设备,应装备具有明显的学校特征的康复训练器材。在盲校,以影像放大、有声阅读、低视力康复训练和定向行走为主。在聋校,以听力-言语康复训练、助听为主;在培智学校,以培养生活基本技能、运动功能康复、言语-语言康复训练、心理干预为主。

许多残疾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将走向社会,从事生产劳动。所以,应该遵循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特殊教育学校装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在劳动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初步的、有特色的职业技术方面的训练,促进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能够自食其力、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盲校主要是钢琴调律和针灸推拿等专业,聋校主要是服装裁剪、烹饪面点、动漫制作、园林花卉等专业,培智学校主要是服装裁剪、面点制作、种植养殖等专业。

2.指导特殊学校装备

三类特殊学校仪器设备配备标准是以技术文件的形式对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提出规范性要求,同时,标准也承担着指导特殊教育学校添置仪器设备的任务,其使用对象主要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特殊教育学校领导、教师、仪器管理者。据了解,在各地政府招标采购活动中,配备标准常被作为制订招标计划、编写标书的重要参考文件,所以配备标准具有间接地引导教学仪器设备的研究、生产、销售方面的作用。基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三类特殊学校仪器设备配备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应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科学性 教育部2007年颁布了《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它规定了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原则和各类校所设置的具体课程,把握住“课程方案”就把握住了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任务。现盲校学科部分涉及了18个学科、5个康复训练项目;聋校部分涉及了20个学科、7个康复训练项目;培智学校部分涉及了9个学科、6个康复训练项目,覆盖了各类学校的基本教育教学内容。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精神,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运用现代特殊教育理论,遵循残疾儿童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尊重个性发展,开发潜能,补偿缺陷。本标准通过提出普通教室视听设备要求,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提出各种有一定趣味性、符合残疾儿童特点和年龄特征的演示实验仪器、学生操作器材,为他们创造丰富的观察、体验、实践、探索的机会;通过提供各种有教育教学功能的康复训练器材,为实现教育教学与康复有机结合创造条件。

义务教育阶段,盲校、聋校有关文化知识方面的课程设置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与普通学校的有关要求基本一致。为了保证技术要求准确、科学,标准尽量采用已颁布的政府文件或最新标准,对重要问题、关键问题进行充分调研,甚至进行专题研究。

采用的标准、文件主要有:《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2006年发布),《初中 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2006年发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2002年印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2002年印发),《小学、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2002年印发)。

三类特殊学校配备标准中普通教室教学设备部分,提出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等视听设备、电子白板等设备的配备要求,满足了特殊教育教学活动中放大展示教学内容的要求,为教师提供了呈现丰富有趣教学资源的平台;资源中心器材设备部分,提出信息化文字、图像处理手段和网络信息查询收集方面的配备要求,提出简单的教具自制设备配备要求,为教师设计制作个性化、多样化教学素材,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2)可操作性

标准所提出的技术要求主要通过名称、规格型号功能、单位、数量、配备要求(基本、选配)、备注等栏目呈现,标准的可操作性,即便于用其制定装备计划、选购产品,便于用其检查验收学校装备达标情况,这些栏目起着决定性作用。主要栏目的编写原则如下: “名称”栏编写原则是,准确表达用途、产品性质,尽量采用社会公认的产品名称,明确必要的用途指向,不出现品牌、产地。

“规格型号功能”编写原则是,写明核心、关键技术指标或核心功能要求,提出此项产品的最低要求,对于不易产生选择错误的产品可不提出具体指标或功能要求。

“数量”栏编写原则是,以每个年级1个班、每班8~12人为模型提出各项产品的数量要求,教师演示项目一般要求配1~2个(套),学生分组活动项目要求2~4人一组,要求配3~6个(套)。

“配备要求”分为“基本”“选配”两档,编写原则是,在基本教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仪器设备,重点内容、关键内容所需的仪器设备,属“基本”配备要求。为同一教学内容配置功能相近的仪器设备,相对次要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仪器设备,价格相对贵的仪器设备,属“选择”配备要求。

3.促进均衡发展

本标准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落实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为目标,以保障课程方案所规定开设的各种课程顺利进行并达到课程目标为基本任务,本标准通过配备项目的取舍、仪器设备品种的选择、技术指标或功能要求的设定,提出适用、适度、注重效率的一种科学的配备方案。标准设定了配备最低要求,不鼓励盲目选配高指标仪器设备。按照本标准要求配备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功能方面、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所需的办学条件方面,不同地区的学校差距不大,其差别主要体现在所购置的仪器设备材质不同、所购置的仪器设备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不同、仪器设备的某些指标功能不同。这样在我国地域条件差异大、文化背景差异大、经济发达程度差异大的现实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效果的均衡发展。三、一些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法 1.选择编写体系

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的编写体系可归纳为四种,即以教学活动为线索、以专用教室装备为线索、以各学科教学仪器设备整体需求为线索、以学校总体配备的各种仪器设备为线索。各种编写体系的特点如下:

以主题活动需求为线索编写方法的特点是,从各个主体教学活动内容层面分类提出所需仪器的品种要求、规格要求和数量要求。此方法对各个主题活动来说易做到器材配备全 面、充分、恰当,所配仪器设备的用途指向明确,但学科内各主题活动之间、各学科之间易造成重复配备,标准叙述较繁长。

以专用教室需求为线索编写方法的特点是,从各个专用教室应具备的功能层面分类提出所需仪器设备的品种要求、规格要求和数量要求。此方法明确所配仪器设备的使用范围和存放位置,考虑了器材配备的整体性,特别是有利于指导学校专用教室建设,对保障为学生创设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条件非常有利。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关于中小学应具备专用教室的种类、数量、大小以及设施条件的统一要求,所以此种方法在确定专用教室种类方面缺乏依据,并且本标准不涉及专用教室如面积要求、设施设备要求、采光通风要求等方面,没能形成对专用教室形成完整要求。

以学科需求为线索编写方法的特点是,从学科教学内容层面分类提出仪器设备的品种要求、规格要求和数量要求。此种方法突出了学科装备的整体性,提高了仪器装备的效率,有利于器材的统一管理,但仪器设备用途指向不明确,容易造成忽视对使用场地、环境设施等方面的要求,易出现同时开设多项活动时缺少器材的现象。

以学校需求为线索编写方法的特点是,从学校层面分类提出仪器设备的品种要求、规格要求和数量要求。此种方法高度突出了学校仪器设备的整体性,有利于掌握各类仪器设备的品种、数量、现状,但仪器设备用途指向极不明确,容易造成使用、保管等环节的混乱,易造成忽视对使用场地、环境设施等方面的要求,易出现同时开设多项活动时缺少器材的现象。

根据各学科教学仪器配备要求以及各种编写体系的特点,本标准各部分分别采用了不同编写方法。普通教室部分、资源中心部分分别以一间教室、一间资源中心工作室(学校)的基本需求为线索提出教学设备配备要求,学科部分以一个学科的基本需求为线索提出教学仪器配备要求,康复训练部分、职业技术教育部分以一个项目需求为线索提出仪器设备配备要求。

2.适应不同经济条件的学校个性化发展

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但办学目标、课程种类、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要求是一致的,所以标准应该适应这种差异,同时通过标准缩小这种差异,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品种名称为类别名,规格型号功能栏只提出核心要求和最低要求。这样学校选择仪器时,可根据各自的经济条件选择适合的产品。如选购三角板时,经济条件相对好的学校,可以购置透明塑料的,经济条件相对差些的,可以购置木制的。这两种三角板从功能、教学效果角度差距不大。

提出基本和选配两种配备要求。标准提出了两种配备要求,“基本”要求是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仪器设备,不同经济条件的学校都应达到“基本”要求。“选配”要求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多种仪器或较高教学要求所需的仪器设备,供有条件的学校自主选择。

提供功能接近、但价格差距明显的仪器设备。有些教育教学活动或康复训练使用功能相近的不同仪器设备可达到十分接近的使用效果,但这些仪器设备在价格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本标准利用这种情况为不同经济条件地区的学校确在选择仪器设备方面创造了较大的空间。如在提出普通教室配备彩色电视机的要求的同时,也提出了选择配备液晶投影仪的要求;在提出小学科学配备高倍数显微镜的要求的同时,也提出选择配备显微投影装置的要求;在提出聋校康复训练配备纯音听力计的要求的同时,也提出了选择配备便携式听 力检测仪的要求。

3.适应新产品发展和技术进步

适应新产品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尽量将新产品和利用新技术的情况反映在标准之中,二是为今后出现的新产品预留空间,不要使标准称为选购新产品、采用新技术的障碍。

对于前者,我们通过充分的调研、慎重的论证,尽量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到标准编写之中,尽量将新产品和运用新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情况反映在标准之中。因为科学研究是永恒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成果将不断涌现出来,对于某项新产品、新技术是的“新”相对的,而产品的不断进步是绝对的,所以对于后者,我们无法做到准确的预测,所采取的策略是,在名称、规格型号功能等方面减少限制性或指向性,留出尽可能大的空间,避免造成因为不符合标准的要求而使新产品新技术无法进入学校。

4.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现今社会发展速度很快,新的教育理论、新的科研成果、新的使用技术不断进入到教育实践之中,而作为行业标准一般有3~5年的使用周期,为了保持标准的指导性、实用性,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有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为拓展学校拓展功能提出配备要求。

特殊教育,特别是康复训练,越早开始康复训练越有效、效果越好,我国幼儿阶段专业从事特殊教育的幼儿园数量很少,专业教师数量不多,专门设备配备能力不高,目前许多特殊教育学校利用现有资源,开设了学前阶段的特殊教育班,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特殊教育体系的缺陷,提高了学校装备的效率,更重要的是,由于抓住了康复训练关键期、实施了正确的康复训练,许多残疾儿童获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极大地改善了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这些将使他们受益终身。所以特殊学校的教育功能有必要向学前延伸,这需要装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做保证。

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轻、重度残疾儿童进入到普通学校,这些学生仍需要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和专业的指导。所以特殊教育学校同时承担着为区域内残疾儿童提供相关服务的任务,也需要装备这方面的仪器设备。

对于不少残疾学生来说,义务教育结束就意味着正规学校教育结束了,他们将走向社会就业,转变为以劳动谋生的社会人。所以学校教育有必要为其就业提供实用技术,帮助他们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应在劳动技术课基础上,提出符合残疾学生特点的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仪器设备。

基于以上情况,本标准所提出的配备要求在以义务阶段特殊学校仪器设备要求的基础上,向学前、向中学后作了适当延伸,为开展特殊教育区域服务作了适当扩展。如盲校的低视力康复训练设备,感统训练设备;聋校的听力言语康复设备,感统训练设备;培智学校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设备,感统训练设备,音乐治疗设备,心理干预设备;各类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设备等等。

为新产品预留产品发展空间。

对于教育教学需求明确、产品运用技术成熟的项目,在标准中提出产品要求,通过标准实现引导产品发展。如盲校用的触摸图,各类学校需要的模型和挂图等等。

有些项目名称设计使用范围,“规格型号功能”只提出核心即使指标或核心功能要求,不规定材质、方式、技术手段,为产品开发预留发展空间。5.实现“缺陷补偿”理论和“医教结合”的原则

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蕴含康复训练内容,如何在康复训练具有教育教学价值,这是现代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些研究涉及基本理论的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但特殊教育仪器设备是这些研究的工具、研究成果的载体、成果实施的途径,在本标准中充分吸纳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如盲校的语音类教具,触摸类教具,体育运动类教具;聋校的认知类康复训练仪器设备;培智学校生活技能训练器材等等。

设备与仪器 篇6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 模块式 一体化教学法

一、引言

汽车已经成为各种高新技术的载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子汽车”。由于功能和结构的日益复杂化,维修时使用的电子设备检测仪器特别的多。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学习知识时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知识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但汽车电气与电子设备检测仪器的教学是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用不同的检测仪器检测汽车并快速诊断出故障。学生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只能学习到电子设备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难学易忘,厌学心理严重,大部分人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法在汽车电气与电子设备检测仪器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以往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或的“填鸭式”课堂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让学生“动”起来,在技能训练中掌握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操作技能;多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所谓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依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最终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的转变。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模块,通过对不同模块的学习,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法在《汽车电气与电子设备检测仪器》教学中的应用

《汽车电气与电子设备检测仪器》不能局限于讲解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而应该通过对各种检测仪器模块式一体化,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结合实际故障案例的诊断,最终引导学生在参与中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首要环节。学校应该建设一体化的教学中心,一体化教室应具有实际情景和氛围。使学生在进入到教学中心后就能感受到像在汽车维修厂,从而很好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使他们对学习知识有了强大的动力。例如,在讲解“汽车专用示波器”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会讲到许多传感器和初次级点火正常、故障波形以及怎样通过故障波形诊断故障。学生在学习课本上的波形时,感到十分枯燥,十分难懂。而在一体化教室,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把各种波形做成动画形式加以对比,学生直接看到两种波形的不同,加深了记忆。当学生对知识有了初步认识后,为了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教师要通过发动机实训台,操作汽车专用示波器对发动机电子器件的波形进行检测,并且通过模拟故障部位检测电子器件的故障波形。最后让学生们操作,对比自己检测到的实际波形与在老师上课时多媒体上看到波形进行比较是否一致。学生动了起来,从而对知识产生了兴趣。

2.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自主思考问题能力

(1)模块式一体化的教学应该开放,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构建学习型的小组。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小组交流活动,打破拘束呆板的学习氛围。教师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习。汽修班人数较多,一般按照不同学习层次和性格组成4-6人的学习小组,使组员之间没有怨言,促进全组成员学习进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的潜力都得到发挥。

(2)模块式一体化的讲台应该开放,成为构建学生展示能力的平台。传统讲台是教师一人独占,让讲台变成学生展示能力的“舞台”,主角是学生,人人都能上讲台,个个都开口。例如,在讲解“废气检测仪”中的废气分析装置工作原理内容的时候,先在黑板上挂置彩色的原理图,然后给学生时间阅读课本,让他们走上讲台对废气分析装置工作原理进行自己的理解。最后老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学生的不足,提高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能力。

3.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最后环节。在传统教学中,因为学生平时知识没有学牢固,考试时又十分紧张,所以害怕考试,更谈不上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中的考核形式也是开放和多种形式的,考核形式由过去的一次性终结考试转变为以过程考核为主,每节课个人的“一分钟”表演就是考核;每个模块的训练就是考核;也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疏漏设计一个模块进行考核。考试时可以查阅资料,在愉快的训练活动中进行,避免了过去紧张可怕的考试,在训练中学生具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们理解了废气分析装置工作原理后,在实训台上操作废气分析仪检测尾气中主要分析的参数CO、HC、CO2和氧(O2)的含量。这时,先提出问题:尾气中CO、HC、CO2和氧(O2)的含量变化各自由什么原因引起?教师先分析一种气体含量变化的原因,HC是未燃燃料、可燃混合气不完全燃烧或裂解的碳氢化合物及少量的氧化反应的中间产物。汽缸压力不足、活性碳罐泄漏、混合气过浓或过稀、点火正时不准确、点火间歇性不跳火、温度传感器不良等因素都会导致HC读数过高。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分析剩余三种气体变化的原因。例如学生自己思考后,得出CO的含量过高,表明燃油供给过多、空气供给过少,燃油供给系统和空气供给系统有故障;CO的含量过低,则表明混合气过稀,故障原因有燃油油压过低、喷油嘴堵塞、真空泄漏、EGR阀泄漏等。学生具有了独自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独自解决问题打好了基础。

然后通过在实训台上模拟故障,让学习小组操作仪器检测并计量汽车尾气CO、HC、CO2和氧(O2)的含量,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查找故障部位并加以排除,学生排除故障就算通过考核。例如,一辆北京现代索纳塔2.O,冷机启动困难,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动机出现抖动现象,行驶时加速无力。学生用尾气分析仪检查,发现CO为0.23%、HC高达1100×10-6、CO2为13.2%、O2为2.35%,HC、O2的数值偏高。通过自己分析发现,是由点火不良或混合气过稀失火而引起的。对点火系统部件进行全面检查,未发现异常。重点检查供油系,首先检测燃油压力,检测结果正常;逐缸断油试验,将1、4缸断油时发动机转速无明显下降,推断1、4缸喷油器可能处于堵塞状态。换上两个新的喷油器,发动机工作恢复正常,冷机启动迅速、热机工作稳定、加速有力,尾气中HC下降至150×10-6。学生通过模块式一体化训练考核,解决了汽车故障,具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法在运用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双师型教学队伍不够强大

要做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是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实操技能。现有教师都是从高等院校毕业,直接进入教学岗位的,生产实践经验都较欠缺,实际操作技能有待提高。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只有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操作。

2.缺乏与“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

必须尽快组织精兵强将编写出“模块式”教学的教材。在每一模块里,可能涉及多个知识点、多门学科知识。任课教师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及时将最新的汽车维修知识传授给学生,需花费大量精力,上网查阅资料,翻看专业书籍,精心编写教案,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通俗易懂。

3.一体化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由于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法,动用了许多教学设备,所以管理比常规的课堂管理要困难得多。故其管理的内容也比常规课堂管理要多,比较明显的是多了设备的管理和安全操作的管理。一般一体化教室应在明显位置挂置“一体化教室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等规章制度,并在学生进入一体化教室之前进行适当的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其树立安全概念,防止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4.教学方法使用不够灵活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汽车电气与电子设备检测仪器的运用。

五、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法的一点收获

1.从教师角度:教得轻松,课堂效益高

在这一教法中,教师是导演,教授学生们学习方法;学生是演员,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角色转变,课堂教学有序进行,课堂效益自然提高。

2.从学生角度:学得愉快,学习效果好

这一教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精神,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式变了,学生学会了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贺应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5.13.

3.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4.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

5.涂清林.浅谈专业一体化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2001,6(2).

论高校仪器设备招标与监督工作 篇7

针对高校仪器设备采购的特殊性, 各个高校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 都相应制定了一套适用于本学校的政府采购运作办法。招标采购方式是一种科学高效、有组织、有规范和透明度较高的交易运作方式, 是运用竞争方式通过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定标等一系列运作程序来确定最终中标单位并签订商务合同的制度, 是提高采购资金使用效率, 保证采购项目质量的主要采购方式。招标采购方式因其特有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高等院校的仪器设备购置工作当中。

一、监督机制是规范招标过程的有力保证

招标工作必需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 使得招标活动有章可循, 引导各参与主体按章办事。在制度中通过对具体条文的规定, 各参与主体均能了解到招标工作的程序, 明确自身行为职责和行为规范。我国于2000年1月1日正式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它是指导和规范招标投标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据。各高校应在理解和掌握该法律的基础上, 遵守法律条文规定,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条款清晰、职责分明、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总结经验, 使其日趋完善。

规范有序的招标制度是实现招标采购方式效率高、节约资金率大等优势的前提, 而严格的监督机制是实现该优势的强有力的保证。“再好的法规制度, 如果不去执行, 也会形同虚设[1]。所以制定了规范的招标管理制度,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应该严格遵守, 按章办事, 这就需要有力的约束机制来保证招标工作严密的组织性和固定的程序性, 确保整个招投标过程中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这也正是监督工作的意义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七条明确规定:“招标投标活动及当事人应当接受依法实施监督。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 依法查处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2]。从法律上确立了监督工作在招标投标采购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二、监督工作在招标过程各环节的作用

目前, 高校仪器设备招标采购工作主要由招标采购工作小组负责, 小组组长为设备采购部门负责人, 小组成员为设备采购部门工作人员, 招标采购基本程序是:由仪器设备申购单位提出采购申请, 经由学校采购与招标领导小组审批后, 由招标办公室在校园网上发布招标公告或发出投标邀请书, 招标工作小组编写招标文件, 在邀请招标中选择供应商, 接收投标人投标, 抽取专家, 在规定的时间进行开标评标和商务谈判工作, 确定中标厂商后签订合同, 再由申购单位组织验收, 最后入学校账户并进行商务付款。

招标采购监督工作主要由招标采购监督工作小组负责, 小组组长为监察处长, 小组成员为监察和审计工作人员, 主要责任是:负责对申报的采购项目的采购方式进行审核, 参与采购预算的审批;对招标文件的制定的合理性进行审核;会同招标管理办公室及招标工作小组建立采购项目评审专家库并抽取项目评审专家;监督邀请招标中供应商的选择;监督执行招标活动程序和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对重大采购合同的签订进行监督;参与合同项目完成后的验收监督。

监督工作必须贯彻整个招标过程, 不能仅仅局限于其中几个环节, 要保证监督的全面性, 但同时也不能普遍撒网, 失去重点, 要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督, 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由于在招标过程中开标、评标过程是确定中标厂商, 形成招标最终结果的环节, 所以很多高校往往比较注重这两个过程的监督, 而忽视了招标前期的投标人的引入、招标文件的编制、评标专家的选择等其他可能对招标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环节, 从而形成了监督工作的盲点, 影响到监督效能[3]。所以, 监督工作在整个招标过程中既要做到纵观全局, 保证全面监督, 又要做到抓住关键环节, 严格重点监督。以下分别就招标采购中几个关键环节的监督工作进行论述:

1. 招标文件的制定

招标文件是对招标人和投标人均具有法律约束的纲领性文件, 具有法律效力, 是在整个招标过程中招标人、投标人共同遵循的游戏规则, 是招标评标定标的和签订商务合同的重要依据, 招标文件的质量对招投标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 所以编制人员必须具备应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在招标文件中体现公平、公正的要求。

招标文件应由使用单位和设备采购小组共同完成, 它应当包括招标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 以及拟定合同的主要条款, 它涵盖两部分内容:技术部分和商务部分。技术部分主要是仪器设备的用途、功能和技术参数, 由使用单位具体编写。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具有多方面专业人员的优势, 细致地做好该部分的编制工作。由于使用单位往往只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技术参数, 而对招标采购的商务要求和相关法律不甚了解, 所以商务部分内容应由仪器设备采购部门具体编写, 内容应包含资格要求、投标文件格式要求和合同主要条款等。目前一些高校不太重视招标文件的制定, 招标文件往往编制得不太科学、不够合理、带有倾向性或含有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内容以及通过特定的技术参数简介指定某种品牌。还有一些技术参数在开标、评标过程中被经常改动, 使得投标文件无法响应, 投标厂商有所抱怨, 致使评标工作经常陷于被动局面。为此监督部门重点以下几个方面监督:

(1) 招标文件应系统、完整和规范;

(2) 招标文件所应涵盖内容如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投标人的资格审查标准、评标标准和办法和拟签订商务合同的主要条款等所有实质性要求的文字表述是否准确、清楚;

(3) 技术标书中的技术指标应以有关特性和性能为基础, 提出具有竞争性的技术参数, 应合理、正确、满足需要, 不应含有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内容。有的用户, 特别是应用型用户制定的技术指标往往具有倾向性;

(4) 评标标准和评标方法应公平合理;

(5) 商务合同的主要条款如合同签署地点、付款方式、安装调试、验收方案、售后服务等应完整、严密、合法等[4]。

2. 邀请招标时供应商的选择

在邀请招标时, 应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厂商。在很多高校的招标活动中, 考虑到仪器设备专业性以及用户单位对该专业领域较为了解, 所以供应商往往是由用户单位推荐, 而一些供应商恰恰利用这个机会, 与用户的关系变得比较复杂, 这就需要监察部门加强监督, 力图排除人情因素、人为干扰, 建立具有良好信誉、能提供高质量产品、经营作风好、售后服务态度好以及售后服务质量好的供应商库, 剔除不良供应商, 保证招标活动的公平和公正。此外, 在经济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浪潮中, 有如大浪淘沙般, 经营不善的厂商将被淘汰, 实力雄厚, 有竞争力的厂商将被留下, 供应商库也应与时俱进, 及时更新, 保证招标采购时供应商的备选需求。

3. 评审专家的抽取

评标过程是整个招标工作的关键环节, 是产生最终招标结果的环节。而合格的评标专家和完备的专家库是进行科学、公正评标的保证。最终中标人是由专家组投票决定, 所以, 评标专家的素质、能力和敬业精神会直接影响到评标结果, 对于招标活动的公平、公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招标采购工作小组应根据学校所设专业分类建立相对完善的专家库, 专家应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应的专业水准。有些高校专家库人员较少, 同一类项目的评标活动总是邀请固定的几个专家, 几乎没有隐秘可言, 这无疑给外在因素的干扰提供了可趁之机, 影响到招标公正。所以, 监督办公室应从专家库的建立到在不同招标项目中从专家库名单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项目评标专家组, 应全过程进行监督, 并且保证评标专家组名单在定标前处于保密状态。

4. 开标评标定标

开标评标定标阶段应邀请使用单位代表共同参与, 该阶段是完成招投标工作的实质性阶段, 监察部门应对如下几点重点监督:

(1) 投标人应具备投标资格, 资质证明完整、有效;

(2) 投标文件应在招标公告规定的时间停止接收;

(3) 当场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

(4) 按规定程序公开唱标、评审;

(5) 专家组的评审应依据学校的有关规定和学校发展规划、专业设置、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的需要及经费情况分轻重缓急而进行;对于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市场和用户调研, 对仪器设备的性能、技术参数、规格型号、售后服务等是否进行了认真的论证等;

(6) 评标定标应在参考使用单位意见的基础上, 由评审专家组决定最终结果。

5. 合同的签订

监督部门应对合同金额较大的合同文本进行审查, 审查内容有:合同中所列仪器设备的数量、型号、规格及技术参数指标是否与招标文件要求一致;付款方式、技术培训、售后服务条款等承诺是否与询标时确定的内容相符;履行合同时出现违约现象时职责的界定与处理方式是否明确等。合同经审查后由设备采购部门与中标厂商履行签订手续。

6. 招标活动中的行为

监督工作的内容不仅要注重程序上的规范, 还要对所有参加招标和投标的人员的行为表现进行监督。所有参与学校招标采购活动的人员是否能够遵守保密纪律, 有无以某种方式泄漏应当保密的、与招标活动有关的信息和资料的行为。对于在招标过程中出现的不当言行要给予及时制止, 并进行纠正, 对于拒不改正的, 监督部门有权要求立即停止。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纪律的招标采购工作人员, 监督部门进行调查, 并将调查结果移交相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对违规违纪的投标人, 要给予严重警告, 重则取消其本次投标资格, 并将其列入不良供应商之列, 情节严重者则永久性停止其参加本校投标活动或供货资格。

三、结束语

招标采购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高校自身利益, 提高教育投入的经济社会效益, 保证招标项目的质量, 满足高校各项事业的需要。所以招标采购活动要做到严格程序、规范操作, 同时又要做到注重效率和实际成效;一方面要严格遵守招标程序和行为规范, 另一方面又不能过于追究程序形式, 这就需要招标采购部门和监察部门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秉承研究探索的科学态度, 并勇于实践, 不断完善招标采购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保证采购项目的质量,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 确保学校的教育投入达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资力度的增加, 大量资金投入到高等院校仪器设备的采购当中, 具有高效率、节约资金等优势的招标采购方式已广泛应用于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中。而要使招标采购活动能够规范有序的进行和其优越性得到充分的体现需要严格有力的监督机制。本文就怎样做好招标采购中的监督工作、如何对主要环节进行重点监督了做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投资,招标采购,规范,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办公厅通报》, 2004, 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S].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

[3]朱同发, 朱赣生. 高校招标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工作[J].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8, 1

设备与仪器 篇8

关键词: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共享平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和高等院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都在逐年增加。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是高等学校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重要的基础,也是实验室建设及学科建设的重点投资对象,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水平。[1]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于2010年成立了分析测试中心,该中心是我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和进行各类科学研究任务的重要测试基地。该分析测试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500 m2,仪器设备40多台套,总价值1 000多万元。中心成立初期遇到了许多问题,作为大型仪器的管理人员,现对我中心成立四年来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建议做如下探讨。

1 资金投入不均衡 购置前论证不充分

众所周知,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重点学科,各个院系也都有自己优先发展的学科,因此各高校各学院在资金投入上都有一定的倾斜。我校也不例外,在购置仪器设备资金投入上不能很好地平衡重点学科和弱势学科的分配比例,未能形成较好的分配原则,在资金分配上过于偏重重点学科,而使弱势学科缺乏发展的资金[2]。我院的特色专业是矿物加工专业,因此对矿物加工专业在仪器设备购置上投入较多,有些矿物加工方面的仪器设备出现重复购置,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如Zeta电位仪、煤质分析仪等出现闲置情况。而化学学科等一些弱势学科的资金投入较少,至今没有配置较好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基础仪器,甚至不能保证我院应用化学等专业本科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购置仪器设备方面,存在购置前论证不充分的情况。

( 1 ) 购置仪器设备前,不仔细考察仪器设备的性能,也没有全面细致的咨询同行专家关于仪器设备的具体情况,仅凭经销商的一面之词草率订购,当使用时才发现仪器设备的使用功能与论证功能相悖。如我院购买的硫元素分析仪,论证结论是该仪器具有分析固态、液态、气态等样品硫元素含量的功能,而事实上仪器设备质量存在很大问题,只能测定固态样品的硫元素含量,且所得结果极不可靠,目前已闲置不用。

( 2 ) 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前,只考虑某个科研课题的专门需要,没有全面调查仪器设备使用的普遍性,没有分析仪器设备购置后的利用率,一旦科研任务完成,该仪器设备便闲置不用。如我院购买的薄层色谱扫描仪,科研任务完成后,就一直闲置。

(3)有些大型仪器设备的放置需要专用地方和特殊环境,而我们在购置前根本没有考虑仪器设备的存放问题,待仪器设备到位后,造成无处放置的现象,长时间不开箱,错过了最好的试运行和保修时机,最终造成仪器设备贬值浪费。或者是放置的地方不能达到仪器设备所需要的特殊条件,如热重分析仪需要一个能抗干扰的实验台,这样可以保护仪器的天平,而我们的仪器放在普通试验台上,抗干扰能力差,数据易出现波动。

鉴于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在仪器设备购置经费的分配上,应该既保证重点学科,又要扶持弱势学科,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

(2)购买大型仪器设备前,应根据实际需求情况进行规划,并在购买前进行合理、积极的可行性论证,包括仪器设备使用的普遍性、价位、同行认可的品牌、配置、附件、放置仪器设备所需要的条件等。

2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薄弱

我院分析测试中心的实验技术队伍存在以下一些情况。目前,分析测试中心共有专职工作人员名,测试、维护工作量非常大。有些仪器设备可以让学生自己测试,而大型仪器设备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有的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可能会因使用者责任心不强、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设备仪器损坏,也可能由于学生不按操作规程操作,造成人身伤害。有些仪器是教师兼管,由于教师有教学科研任务,没有过多时间和精力管理和操作仪器设备,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降低使用效率。[3,4]由于管理人员工作量大,没有精力开发仪器设备的新功能,只能使用其最简单、最基本的功能,仪器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鉴于以上问题提出建议:

(1)学院定期举行大型仪器设备培训班,对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进行培训,学生经过培训测试合格后持分析测试中心发放的合格证方能使用仪器。

(2)实验设备与管理处应有计划地安排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外出培训和交流,以掌握各种大型仪器设备的新技术以及探讨测试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学习其他单位先进的仪器设备管理经验。

(3)实验技术人员之间应该相互交流,实验技术人员不仅应熟练操作自己负责的仪器设备,而且对其他仪器设备也应有所了解,拓展业务技能。

(4)学校应该立项拨款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仪器设备新功能的开发或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 5 ) 积极招募一些优秀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加入到实验技术队伍当中,他们既能掌握一些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为日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又能减轻实验技术人员的负担,还可以改变实验技术队伍素质偏低的状况,使人员结构更趋科学合理。

3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不完善

由于我院测试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不完善,导致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分散。有些仪器设备仅对产权学院或实验室人员开放,对其他学院以及社会开放使用不够,谁的产权谁使用,形成封闭式管理,使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下。对仪器设备所属学院或实验室人员实行免费开放,造成学生送样前不加选择,盲目送样,使测试人员工作量加大,对仪器设备也造成了浪费。

鉴于以上问题提出建议:

(1)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5,6],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积极加入陕西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以及西安市科技大市场等共享平台,通过省市一级的共享平台,为全市乃至全省的高校以及科研单位服务,有效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

(2)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集中管理大型仪器设备,优化资源配置,并制定相关的共享管理制度,如提前预约制度、有偿使用制度等,或者采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网上预约、网上计时收费等增加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程度,提高使用率,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为教学、科研服务,改变“仪器私有化”的封闭模式。

(3)加强对外宣传、对外交流,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服务,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努力做到有偿服务提供维护仪器设备所需费用,减少学校对于仪器设备维护和耗材费用的支出,减少资源的浪费。

4结束语

设备与仪器 篇9

当前的大部分医疗车只是从对医疗手术和抢救的基本层面出发,满足其配套设施。但随着医疗移动车现代化程度需求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天灾人祸不断增多,国内很多地方地震处于高发期,在抢险救灾的紧急现场环境中,单一的功能性医疗设备已不能满足医疗专业人员的使用需求,需要提升设备相关使用性能以满足现场病患宝贵的黄金抢救期。医疗手术车和急救车正在从单一的提供手术、抢救设备平台向全面的一体化车载手术医疗系统发展。这其中就需要多种医疗临床设备基础的提升,并升级与之相配套的多媒体智能化信息控制系统。

1 医疗悬挂技术及系统设计

1.1 悬挂技术介绍

悬挂系统(吊塔)是现代化手术室和ICU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悬挂系统主要与顶壁固定板相连,通过各级转轴实现横臂旋转,带动气电供应的箱体进行多方位旋转,并通过箱体上搭载的各种附配件实现对医生临床医疗功能的实施支持。

目前医疗悬挂系统(吊塔、吊桥)在医院中按使用科室划分主要有手术室吊塔,包括麻醉塔、外科塔、腔镜塔;按功能划分有单一性质吊塔和复合功能吊塔,如麻醉、外科一体复合塔等;按照具体机械结构可分为吊柱型、悬臂型、横梁结构。

1.2 悬挂系统的主要功能

悬挂系统用来承载科室仪器,提供气源、电源、输注泵设备、IT设备支持,集中布设气、电线路,使手术室、抢救室环境整洁规范。

1.3 结构

当前悬挂系统(吊塔)的主体材料主要采用铝合金,内腔结构通过专用软件的力学分析和设计,满足强度力学的要求,并可根据医疗车内部的实际结构和承重要求进行长短、外形结构的调整,使之更加满足医疗车的使用。回转机构采用定制的轴承机构,经过多次负载试验满足挂载重物的需求。

1.4 整机质量、配件、安全用电、医用气体、固定

1.4.1 整机质量

由于医疗移动车整车的负重及框架结构顶棚受力的特殊要求,悬挂系统的整机质量应控制在移动医疗车可承受载重范围之内,具体数值应根据不同车型进行调整。

悬挂系统在满足医疗设备平台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减少自身质量,可考虑从柱体、悬臂、托盘等处着手,减去不必要的材料,加强内部承重结构,从而达到既满足承重拉力的要求又减轻车辆整体载重的要求。

1.4.2 配件

应满足用户提供及市场常规供气及零件固定连接、转接的相应规范,不能使用特殊规制的街头连接产品。应能提供非标件的转接零配件供应需求。不同种气体输送应有防插错安全措施,以防出现危险事故。

1.4.3 安全用电

应满足用户使用的电器设备形式及功率的插座,不应大于本设备额定总限用电流值(≤25 A),设备整机的漏电电流须符合医疗电器绝缘安全要求。

1.4.4 医用气体

方舱中的医用气体目前主要是氧气和压缩空气,氧气通过方舱车载氧气瓶或制氧机提供,利用连接管道输送至悬挂系统中,悬挂系统通过内部专有的结构,合理地将气电进行分离输送,保证了用气的安全性[1,2]。压缩空气目前主要通过车载的小型压缩机提供。呼吸机用压缩空气主要采用电动电控的方式提供[1,2]。

1.4.5 固定

主体应在不破坏车辆整体框架结构和密封性能的情况下进行设计安装,并应考虑设备整机使用位置是否满足临床使用。其余设备的固定应充分考虑车载移动的要求进行全面化设计。

悬挂系统的安装固定设计应从车内整体承重出发进行考虑,应尽可能地通过结构件的安装,使向上的托举力抵消设备质量对车辆顶部的拉力,从而达到最小限度地对车辆顶棚结构的影响。相关结构如图1、2 所示。

2 医疗悬挂系统的应用与分析

移动式方舱医疗车搭载悬挂系统(吊塔、吊桥)在医疗车上的设计安装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2.1 应用范围

该定制系统应用于移动方舱(特殊的定制结构也可应用于急救车中),主要安置于方舱框架结构中间部位,不应影响方舱扩展和收拢状态的正常使用。

2.2 应用环境

2.2.1 使用环境

环境温度范围:+10~+40℃;

相对湿度范围:30%~75%;

大气压力范围:700~1 060 h Pa[3]。

2.2.2 贮存及运输环境

环境温度范围:-40~+70℃;

相对湿度范围:≤93%;

大气压力范围:700~1 060 h Pa[4]。

2.3 在方舱中的应用

根据医疗方舱不同类别的需求,共性的方面需要统一进行相关参数确认,如表1 中的项目可以按照统一的参数进行设定,使得方舱中安装的相关设备都能得到承载方面的参数满足。

2.3.1 现有移动方舱布局设计

目前移动扩展方舱的手术舱设计主要为间壁式,即以车辆中轴线为基准设置一道隔断,将方舱分为左右2 个部分,在隔断内腔或外部进行各种气体、电路的敷设,如图3 所示。此种结构的优缺点各半,缺点主要是固定的间壁结构一经设置即不可再行调整,对于室内空间的利用就固定了相应的位置,一些设备在舱内的移动及摆放灵活机动性比较差。

2.3.2 手术方舱

手术方舱内部总设计考虑2 台手术同时进行、并且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满足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的实际临床应用,实现舱内A床位的术野显示及生命体征监护显示,并与舱内专用麻醉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手术舱展开与合拢时能够很好地利用空间,便于快速展开与合拢。在展开时麻醉医生能够进行机器调整,方便对伤者的手术麻醉。在其他配置方面需要考虑到给伤者输液,需要配置输液支臂。基于以上要求,我们进行了全新的吊塔设计,采用单臂回转吊塔,可在病床头部实现350°旋转,并将麻醉机与吊塔进行整体固定设计,满足舱体行进中的固定结构需求。手术方舱内悬挂系统平面布局图如图4 所示,手术方舱吊塔工程设计方案如图5、6 所示,手术方舱内悬挂系统与麻醉机连接实景如图7 所示。

2.3.3 急救方舱

急救方舱内部总体设计考虑4 张病床,需要满足4 张病床的输液、病患抢救呼吸和监护,吊塔提供供电、供气及设备的固定平台。在方舱行进中要考虑结构的固定及对整舱的结构支撑, 并考虑塔中央间隙空间的利用,满足医生穿过及病患换床的空间。基于以上要求,我们为急救方舱设计配置了全新的医用吊塔设备,满足急救方舱内的临床实际使用需求。急救方舱内悬挂系统平面布局图如图8 所示,急救方舱吊塔方案如图9、10 所示,急救方舱内悬挂系统实景如图11、12 所示。

2.3.4 悬挂系统固定措施———主体与承载的医疗仪器

医疗车上常用的手术和急救设备可以分别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2.3.4.1 与方舱顶板的固定

首先要了解方舱顶板的负载系数、具体能够负载的质量[5]。需要配合方舱制造厂家在布局图结构确定后对承重点的结构加强设计。顶板设计加强后期,定制合适的法兰盘通过螺栓与顶板固定(固定中,一定要穿过顶板及顶板内预先埋置的钢梁),之后通过专门定制的回转机构与法兰盘相连接,如图13 所示。

注:为了便于现场安装,从吊塔顶端处所有线路(气路和电路)预留8 m长度

2.3.4.2 呼吸机

通过设计专属托盘,使托盘的外形承载尺寸一定要满足呼吸机码放的尺寸要求,之后通过对具体呼吸机型号的测绘或厂家说明书指导数据,取得呼吸机底盘固定点位尺寸及相应固定方式,最后通过吊塔托盘的改造设计使之与呼吸机进行固定连接。车辆移动时为了设备更加牢固可靠,可辅助使用绑带进行固定。

2.3.4.3 麻醉机

麻醉机主要用在手术医疗车上,通过自身的底盘脚轮可以在车内地板上进行移动,相应的有脚轮锁定结构。在采用悬挂系统的医疗车上,通过对麻醉吊塔的改造设计,使麻醉机和麻醉塔可灵活地绑定在一起进行移动和固定,在展开时可满足医护人员的临床使用,当收拢时可满足移动车辆稳定可靠的要求。

2.3.4.4 输注泵

输注泵是当前为病患输液的主要医疗设备,其操作的灵活性及精准性、无人看守等特性使其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不同厂家的输注泵主要的固定采用了国际通用标准规范,悬挂系统也应以此标准规范为准则,在牢固稳定性上进行着重改造即可,如图14 所示。

2.3.4.5 监护仪

监护仪是当前手术和抢救时不可缺少的医疗仪器设备。该设备为医护人员监控病患的生理特征提供了实时的数据显示,对它的安置是悬挂系统的一个重点,要考虑从临床实际使用出发,满足医护人员采集数据高度的需要及各种体位连接数据线的角度。并且其固定必须牢固可靠,通过设计专属的监护仪托盘及固定结构使之可在悬挂系统上进行高度调整,并与监护仪进行牢固的结构绑定。监护仪连接实景图如图15 所示。

2.3.4.6 监视器

监视器主要在舱内显示病患数据及医疗手术开展时的相关医学影像,对此设备的安装需要考虑临床医生的实际使用问题,使得监视器可以进行水平旋转及垂直角度的调整,另外需要考虑监视器外壳的防撞保护,加装防撞外壳。监视器连接结构如图16 所示。

2.4 应用效果分析

与急救方舱和老式方舱结构相比,采用了医疗悬挂系统的新式手术方舱具有如下特点:

(1)大幅度提高了空间的使用率,提高了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手术和抢救时的操作空间。

(2)为搭载更多新式医疗设备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使得外围医疗仪器设备的设置、连接更加快速、便捷,并能满足同类设备不同厂家的安装互换性。

(3)提高了设备的可维修性,降低了设备的风险故障率,提高了移动医疗设备的机动性。

3 结语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将悬挂系统应用于医疗方舱,可以大大提高医疗方舱内部医疗临床使用空间,通过医疗悬挂系统将各种手术、急救临床医疗设备有效地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大大地方便了方舱展开和收拢状态下的空间利用。使用整体化的布局设计,在实际医疗操作中真实地展现了医学临床科室实际手术和急救操作的环境,为医护人员开展工作创造了与其在医院中工作相一致的环境,大大提高了其救助患者和伤员的操作效率。下一步我们将加深在此平台上与医疗方舱集群的信息化整合,提高平台搭载远程会诊设备的支持,解决紧急救助情况下的专家会诊工作,从而提高救治患者的成功率。我们认为在今后的移动医疗车载设备上可更多地采用医疗悬挂系统,并可根据不同种类的车型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设计装备。

摘要:目的 :研究悬挂系统在医疗方舱中的应用技术,提高医疗方舱内部医疗临床使用空间。方法 :针对移动车载医疗车的使用用途及其对医疗仪器操作固定、空间设置和相应功能的特殊要求,分析移动手术车和急救车上电力、医用气体、信息系统链路的供应情况,提出了医疗悬挂系统(定制化吊塔)与呼吸机、麻醉机、输液泵、监护仪等相关医疗仪器一起固定的措施。结果:通过医疗悬挂系统将各种手术、急救临床医疗设备有效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展现了医学临床科室实际手术和急救操作环境,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与在医院中相同的工作环境。结论:使用整体化的布局设计,拓展了车载方舱展开和收拢状态下的使用空间,提升了战时及灾难救治卫生保障效能。

关键词:车载,医疗仪器,医疗悬挂系统

参考文献

[1]GB 50751—2012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S].

[2]HTM—202健康医疗设备标准规范-英国[S].

[3]GB 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S].

[4]GJB 870—1990军用电子设备方舱通用规范[S].

设备与仪器 篇10

1 系统分析

明确系统设计的目的、作用, 从用户观点出发建立系统用户模型, 全方位表达系统需求及系统与用户的相互关系。系统分析内容包括系统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系统业务流程分析以及系统数据流程分析等内容。

系统可行性分析管理可行性、技术可行性以及经济可行性。对于高校而言, 不论是人才结构、管理水平、技术条件还是经济实力, 都能满足设备共享管理系统各方面可行性的要求。

系统的需求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用B/S模式进行结构化系统化开发;二是开发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设备共享管理信息系统, 以实现跨校、跨地区的设备浏览、预约、审批等操作;三是系统开发面向系统管理员 (审核和管理注册用户信息) 、主管领导 (设备管理、设备维护、收益情况等) 、设备管理人员 (负责新设备的添加、用户登记、设备状态的管理) 、普通用户 (可注册、浏览信息、预约设备) 和普通浏览者 (无需注册、可可浏览网站的基本信息可) 的5 个对象, 并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权限;四是系统能够实现对编号、名称、技术指标等仪器设备基础参数的增加、删除、查询、等常规操作。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涉及系统各面向对象的操作权限设计和流程分析。系统业务流程为:用户注册—用户经管理员审核登录系统、预约设备并填写预约单—设备主管领导对预约单进行审核后确认预约单—用户登录并打印预约单—用户缴纳相关的设备使用费用—用户使用预约设备—设备使用后登记使用记录—管理人员打印使用记录并存档。

系统数据存储包括用户表、设备表、预约单表、使用记录表等。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总体设计

根据以上对系统的分析情况, 对系统的前台和后台进行设计。系统的总设计主要包括系统功能结构设计和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设计系统的前台功能结构包括网站信息、用户管理、设备浏览、预约管理以及打印等功能模块;系统的后台功能结构包括网站信息、用户管理、设备管理、预约管理、查询统计以及打印等功能模块。

在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中, 以个人电脑和服务器作为计算机硬件支持, 软件配置方面采用微软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即可;办公软件采用Microsoft Office2013 最新版本;用Excel软件进行收益统计和效益统计, 采用普通浏览器即可;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作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本系统采用ASP语言开发;所设计系统无需购买单独IP地址, 挂靠于学校相关部门的网站即可。

2.2 系统数据库设计

该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主要有管理员表的设计、使用记录管理表的设计、设备信息表的设计、用户登录记录表的设计、预约单表的设计、设备维护表的设计、设备效益统计表的设计等。管理员表包括用户名、ID、以及密码和权限;使用记录管理表包括ID、记录编号、所属单位、预约单编号、设备使用时间等;设备信息包括ID、设备编号、设备厂家、设备型号、设备规格、设备所在单位、设备负责人等;用户登录记录表包括ID、用户ID、登录时间等;用户信息表包括ID、用户名、登录密码、用户单位、用户真实姓名、用户联系方式、用户地址等;预约单表包括预约单ID、设备ID、设备信息、预约编号、预约人信息、设备使用时间、使用费用情况、审核时间等;设备维护表包括ID、设备编号、设备名称、型号、维护时间、维护内容、维护人员信息、故障原因、维修方式、验收情况等;设备效益统计表包括设备取得专利数、承担科研项目数、指导指导下发表毕业论文的人数、发表科研论文数的人数等。除了系统数据库设计外, 系统的详细设计涉及到代码设计、用户界面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内容, 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3 系统的实现

3.1 数据库连接

本系统采用conn.asp的文件格式保持数据库链接的代码, 以更方便地完成编程。文件中需要体现出数据库的类型、数据库连接方式、是否为本地数据库、数据库的名称、数据库的登录密码设置、数据库用户名等具体信息。文件的内容为:

在页面中把代码“<!--#include file="Connections/conn.asp" -->”加入该数据库链接字符串就可以访问数据库, 即通过进入Connections目录下的conn.asp文件, 访问web_data数据库。

3.2 系统的功能实现

系统的首页可分为三栏, 显示新增的用户注册、设备和预约单等一些需要管理员进行审核的信息、动态新闻以及设备介绍。设备浏览功能的实现可以采用列表或者图片的方式显示设备, 并链接设备详情。用户点击预约“按钮”即可进入设备预约页面, 填写预约信息即可实现设备预约。用户访问“预约管理页面”可以浏览预约情况, 并打印、修改和删除预约单。系统的后台功能实现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功能、预约管理功能、设备审核功能、查看设备维护功能、设备效益统计功能、用户管理功能、数据库备份与下载功能、友情链接功能以及其他。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在普通电脑配置、Window XP或者Win 7 系统、IE7 或者360 安全浏览器、SQL Server 2005、Microsoft Office 2013环境下运行系统。经测试, 所设计系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各功能模式实现良好, 所有基本测试满足要求。

4 结语

本文在系统分析基础上开发的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 经测试各个模块功能实现良好。根据高校目前的仪器设备管理现状, 该设备投入使用后有利于改善以往粗放式的保管方式。通过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实施, 可有效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和效能。该系统的实践应用在时效性、效益性和经济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仪器设备面向对象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 设计了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 旨在通过优质资源的共享, 提高高校贵重仪器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经测试, 该系统具有一定可行性, 具有极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关键词:仪器设备,利用率,共享,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邱伟强, 王锡昌, 谢晶, 等.浅谈提高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3 (2) :87-89.

[2]黄黎玲, 俞兰.地方高校贵重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11) :206-210.

如何选购实验室仪器设备 篇11

关键词:实验室 仪器设备 选购

中图分类号:O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091-01

当今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型的检验检测实验仪器设备不断的更新换代,目前由于许多实验室仍然使用着一些陈旧的实验仪器设备,所以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检验检测的要求,随着我国对外检验检测市场的逐渐放开,国外一些检测机构已进入我国国内市场,势必造成现有实验室都存在着不同的危机感,况且目前很多陈旧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已经没有厂家生产和维修,配件也无法寻找。因此,实验室要想在今后的检测检测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获得更多的客户,必须紧跟新时代步伐,勇于创新,充分调动实验室的活力和竞争力,从而使实验室的检验检测能力不断在创新中取得更大的提升。

实验室不断地投入资金,以维持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更新,同时为避免出现只重视购买高精尖的检验检测设备,而忽视对新的检验检测设备的培训的现象(即在招标采购前没有充分考虑检验项目所对应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环境要求、使用功能和技术参数,以及今后的仪器升级和同现有实验室仪器的兼容性),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因此,以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双赢目标的前提下,需要恰当地使用有限的资金购买适用检验检测仪器的设备。下面就本人在国家农作物收割机械设备监督检验中心筹建过程中对实验设备的立项选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家共同商榷。

1 性能的价格比对

在检验项目的实验仪器设备都确定购买后,要对其技术参数相同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生产厂家和供应商进行咨询,这是应该比较容易做到的。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不要只看到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样本及宣传材料,目前生产企业和供应商越来越多,一些厂家为宣传自己的产品性能指标而言过其实,实验设备的优点尽力夸大,而隐瞒其不足,特别是使用寿命、产品升级、技术培训、保修期和售后服务方面就一言带过。二是在对等的条件下,应优先考虑售后服务体系是否完善,是否是实力公司的产品,因为在若干年后,这家公司存在与否,取决于当时的产品升级能否更得上时代的进步,售后服务是否还能提供(包括配件和耗材的供应)。因此,比较出最优的性能价格比,需要多个生产厂家或者供应商的检验检测实验仪器。另外生产厂家和供应商的实验设备的合格的前提条件是:要有相应的资质证明并能提供相应的计量检定证书。

2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使所投入的资金得以尽快的回报,或者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效益,因此对目前的检验项目要做好细致的调查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最重要的问题是检验项目的立项、仪器设备选型。但是,现在的市场情况无法满足今后的市场需要,这是必须要考虑的。因为,如今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实验室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如果能在短期内能收回投入、获得效益,或者所选购的实验室仪器设备有相应的提升空间才能使用该设备,否则,应谨慎考虑。新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虽然目前没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的,但可以带来新的用户、提高实验室的社会知名度,并提升实验室整体形象,体现了用于食品安全、人身健康等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检验检测项目,并提高客户对实验室检测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认可的项目。虽然这些效益不是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也不能就此忽略。

3 仪器的可靠性是否能达到使用要求

现在大多数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都要用到电脑技术支持智能界面。这也说明,需要用到大量的电子元器件与超大规模集成芯片及继电器等机械设备相互衔接。我们都明白组成的模块数量越多,仪器出现的故障率就越高,整体的可靠性就相对降低,优质量的产品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可靠性、自动保护功能(如过载保护、限位保护等),并应采用高质量、寿命长、经过老化实验成型的元器件,且在出厂前通过严格的环境试验、振动、耐候实验等可靠性形式试验。因此,操作人员可放心移动设备并进行现场实验。综上所述,采买检验仪器设备时,应了解实验仪器的可靠性,并对生产企业或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例如:制造商工艺设计、生产条件、储存运输和出厂检验等环节)。

4 重视运行费用

由于运行费用里有些是不可预见的,采购仪器设备前我们应重视运行费用。因为,这关系到实验仪器是否能正常运转(包括人员培训、低值易耗品、配件卡具和维护仪器设备正常运转时所发生的费用,如仪器的折旧费用、实验仪器设备的检定费用、仪器设备今后扩展升级的费用、维修费用、必备的耗材费用和维护养护费用,以及水电气等费用),以上费用不能小看,有时甚至使用费用是仪器设备售价的数倍,所以应该特别给予重视。另外,还应考虑检验检测设备的工作效率,时间也是金钱呀。

5 使用环境的要求

是指采购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现有实验室是否能满足。在采购前,详细询问生产企业或供应商关于仪器设备的使用环境的要求,只有满足仪器设备所需(合适的电源和水源、排水、空间、温度、相对湿度、通排风、照明等保障,并消除有害和影响数据准确度的电场、磁场的干扰、控制灰尘粒子数目和减小振动等干扰因素)的要求,才能得到可靠的检测数据,如果现有实验室无法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就必须对其实验室提前进行改造以满足实验室设备对环境的要求。特别指出的是实验室仪器设备占地空间及高度和安装调试时应必备的技术保障:如新采购的实验室仪器设备能否方便的进出实验室的大门和过道,电梯间空间和承载能否满足实验设备的搬运,实验室的地面承重能否达到使用要求,需要地脚螺丝的应进行预留,供电电源的配电容量是否足够,实验室仪器设备放置能否满足维修和维护,以及设备需要避光等。

以上仅是对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在实际操作中还有遇到一些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总之,要想尽量避免购置不适用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风险,使购置的实验室仪器设备能够满足检验检测需要,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检验检测在当今社会的价值所在,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才能为早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设备与仪器 篇12

1 转变观念, 以整体观念看待仪器设备管理工作

仪器设备的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制订计划、计划论证、设备采购、验收入账、日常管理、报废出账[1]。仪器设备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整体观念来进行。在仪器设备购置之前应与各二级学院充分沟通并论证, 以有限的经费优先购买最需要的、使用率最高的东西, 将现实性和前瞻性有效结合起来,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设备到货后应及时验收入账, 登记在册, 更新原有的设备资料库并按照价值进行评估分类, 贴上相应的设备标签。详细制定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分类进行管理。在日常中做好仪器设备的相关资料管理工作, 编写仪器设备的标准操作规程 (SOP) , 以规范使用者的操作行为、降低设备损坏的风险, 同时做好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工作, 注意反馈, 有故障及时维修。定期清点检查仪器设备, 对闲置和无法修复的仪器设备做好调剂和报废工作, 避免国有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流失。因此,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仪器设备管理是充满智慧的主动的科学管理而不是简单机械地被动管理。

2 仪器设备管理要以人为本

仪器设备是没有生命的东西, 要让他们有效地运转、发挥最大的作用离不开先进的管理模式。叶秉良[2]提出在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中应用TNPM模式的思路, 树立“全员参与、全程规范、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管理理念。在仪器设备的管理中应人人参与, 层层落实, 上有领导, 下有分工, 每人有明确的职责, 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查明原因, 从而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共同把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做好。只有每个人都参与到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来, 才能加强日常管理, 重视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功能开发、改造升级、延长寿命的工作, 从而挖掘仪器设备的潜力, 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效益[1]。

另外, 对初次使用仪器设备的人员, 特别是使用贵重仪器设备的人员, 不论是任课教师、实验技术人员还是学生都要做好培训工作, 使他们对仪器设备大致的使用方法、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都有所知晓, 从而减少因为不熟悉或不了解操作方法而导致的不必要的损耗和故障, 杜绝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同时还要做好模拟医院的“文化上墙”工作, 利用大量的展板将模拟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如《实验室安全守则》、《贵重仪器管理办法》等置于醒目位置, 随时给人以警示。

3 做好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

3.1 引入ABC分类法, 提高管理效益

ABC分类法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首创的, 1963年杜拉克将其进一步推广, 使其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它将管理对象按影响因素或属性或所占成本比重划分为A、B、C 3类, 根据这3类的特点, 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程序和力度, 以达到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目的[3]。

目前, 模拟医院引入了这样的管理方法。首先, 将不同的仪器设备按照价值进行分类并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以示区别。A类仪器设备价值在10 000元以上, 贴红色标签;B类仪器设备价值在1 000元至10 000元之间, 贴黄色标签;C类仪器设备价值小于1 000元, 贴蓝色标签。其次, 对A类仪器设备 (如ECS、心肺听诊腹部触诊训练系统、呼吸机、除颤器等) 重点管理, 每周检查清点一次并做好记录。对B类仪器设备 (如微量注射泵、电脑输液泵、洗胃机等) 一般管理, 每月检查清点一次并做好记录。对C类仪器设备 (如超声雾化器、红外线烤灯等) 从简管理, 每学期检查清点一次并做好记录。这种管理方法可以利用有限的人力最大限度地管理好大量的仪器设备, 特别是保证了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3.2 做好仪器设备相关资料管理工作, 拓宽信息获取和反馈渠道

模拟医院的仪器设备众多, 应完善与仪器设备相关资料的管理工作, 以便让每一位使用者在最短时间内基本知晓该仪器设备的大致使用方法、性能、特点等。将每台仪器的基础知识介绍、使用方法和规程及注意事项贴在墙上或放在手边, 以供使用者随时查阅[4]。我校模拟医院已经自行编写完《模拟医院实验指导手册 (仪器设备篇) 》, 将几十种仪器设备的概述、性能特点、使用方法、维护保养都收录在内, 同时配上大量的操作插图并印刷成册, 摆放于各实验室供仪器设备使用者随时参考, 获得了师生的好评。

使用者使用贵重仪器设备前后都应填写相应的实验记录本, 以了解它们的使用情况, 确保它们都在功能状态。而实验室相关人员应定期查看记录本, 及时发现情况, 使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及时得到检修, 从而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4 利用高科技手段, 加强实验室建设

4.1 加强实验室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为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高科技的保证。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访问仪器设备管理网站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 从而使账目查询、账目调整、仪器设备处置工作经常化成为可能[5]。我校教学实验中心模拟医院目前应用的实验室管理系统中就有仪器设备管理模块, 只要登录就可以对仪器设备的购置、借用、维修、报废等进行网上操作, 并且可以对模拟医院的仪器设备进行登记、分类和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段的运用可以降低手工登记的错误发生率, 提高更新速度, 从而使工作人员得到最新的数据, 便于了解仪器设备使用的最新情况。

4.2 加快虚拟实验室建设步伐

由于模拟医院的场地有限, 面对近几年学校扩招, 虽然已经实行了全天候开放, 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学生实验实训的需要。随着开放性实验室工作的推进, 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损坏后及时维修问题、资源分配公平问题等逐渐暴露出来, 我们也在积极寻找既能满足学生需要又能减少设备损耗的办法。近年来, 虚拟现实实验室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该项技术在网站建立虚拟实验室, 学生可以在不同地域、不同终端上同时进行相同科目的虚拟实验, 拓宽了实验室的空间, 提高了实验效率。由于互联网用户可以共享数据、软件、硬件等相关资源, 避免了设备的重复购置, 减少了重复投资, 提高了办学效益[6]。虚拟现实技术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 (如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减低耗材成本, 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等) , 必将成为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方向。虽然初期投资比较大, 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很有前景的。

5 小结

综上所述,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是一项科学的工作。如果我们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就能使各种仪器设备物尽其用, 管理者人尽其责。展望未来, 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应采用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办法, 使资源合理配置, 减少实验室危险事故的发生, 降低成本, 解决实验室使用空间和时间有限的问题, 借助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使实验实训工作能随时随地展开, 使实验室真正开放。

摘要:在医学教学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功能不断强大、数量不断增多的新形势下, 笔者就模拟医院自身情况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办法进行研究和探讨, 并对临床技能实训室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模拟医院,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孙继萍.把仪器设备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对待[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1, 20 (5) :124.

[2]叶秉良.TNPM模式在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7) :186-189.

[3]张淑玲.ABC分类法在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 (5) :118.

[4]王莹.拉瓦尔大学医学研究中心运营及管理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11) :170.

[5]刘毅, 王定基.高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特点及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4, 21 (5) :147.

上一篇:聚四氢呋喃废水下一篇: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