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思想

2024-10-14

家属思想(精选7篇)

家属思想 篇1

1 做好外派员工家属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1.1 外派员工家属思想直接影响外派员工思想的稳定性及工作的积极性

工作与家庭是人生的两个基点, 油田职工除了过职业生活外, 同时还在经历家庭生活。工作压力与来自家庭的压力是员工最重要的压力来源。一方面, 企业要求员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工作中, 这使得员工面临着更高的工作强度和更大的职业压力;另一方面双职工家庭的数量日益增多, 家庭中的事务安排也愈来愈脱离传统的性别角色, 夫妻双方都有照顾家庭的责任。员工处理家庭与工作压力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导致员工工作与家庭冲突出现。而外派员工配偶的牺牲精神、忍耐承受程度都是解决这一冲突的关键因素, 只有做好外派员工家属思想政治工作, 帮助外派员工处理好家庭工作冲突才能保证员工思想的稳定性及工作的积极性。

1.2 外派员工家属思想间接影响和谐油田的建设

油田是由千万个员工小家庭组成的, 每一个家庭都是社会的细胞, 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 也是传承中华美德、吸纳时代精神、给家庭成员以知识启迪和道德升华的社会最小单元, 同时又是构建和谐油田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这些家庭是职工群众保持旺盛工作活力的源泉, 是生活高质量的孵化器, 也是避风避风遮雨的温馨港湾, 遇到困难挫折, 家庭都会给每个成员以温暖和力量。正所谓“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所以要构建和谐油田必须构建和谐家庭, 家庭和谐能给社会, 给企业传递健康的情绪, 这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有利于家庭成员自由、平等和健康、全面地发展, 有利于和谐油田的建设。而影响员工家庭和睦的原因有很多, 员工本身的状态、员工配偶的思想状况等。总之, 要做好外派员工家属思想政治工作, 及时消除员工家庭和睦隐患是和谐油田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2 影响外派员工家属思想的因素

2.1 外派员工家属素质层次不齐

一般来说, 企业外派人员主要以高层管理者、财务审计人员、核心技术人员、销售人员也包括负责工程的一线员工, 这些外派员工本身素质也存在层次不一, 高低不齐的情况, 相应而言其家属素质层次不齐的情况也是现象或多或少、程度不同的存在。特别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转型急剧变化、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新形势下, 职工群众中呈现出思想空前活跃、文化需求多样、价值取向多元等方面的趋势, 给家庭这个社会结构最小单元带来冲击, 少数职工家庭也程度不同的出现了一些价值观念扭曲、道德行为失范、子女家庭教育失误、婚姻稳定性下降、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犯罪时有发生等现象, 这些问题解决不好, 势必影响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影响家庭及其成员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 也影响和谐油田建设。

2.2 外派员工家属生活压力大、面临困难多

外派人员长期在外工作, 会给自己的家庭生活造成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夫妻两地分离、家属留守;这种情况下家属不仅要独自承担起照顾老人、孩子, 处理家庭事务的重担, 对双职工家庭来说外派人员家属还要承担来自本职工作的压力;另一种情况就是配偶随行;这样外派人员家属就不得不放弃属于自己的工作事业、社交圈, 还要承受对外派工作环境的陌生感、放弃原有生活规律重新建立并适应新生活规律以及承担负责孩子教育及引导工作;另外, 还要接受外派人员因工作繁忙紧张自身被忽视的情况。

2.3 做好外派员工家属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建立外派员工及家属关爱长效机制, 帮助其解决生活压力困难;油田政工队伍要建立外派员工及家属关爱长效机制, 由工会牵头成立以服务外派人员及家属为主的外派人员服务中心, 集沟通、协调、促进和保障等服务功能为一体, 依托工会小组, 切实为外派人员解决后顾之忧;在公司现有志愿服务队资源基础上, 积极招募热心志愿者, 建立一支志愿者服务队, 完善工会小组志愿服务机制, 按家庭地址就近原则, 做好外派人员的“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帮扶工作;建立外派人员个人信息资料档案库, 动态了解和掌握外派人员工作调动情况、家庭人员信息及需要关注的特殊情况等, 完善家庭档案, 定期对库内信息核实更新;开设外派人员服务中心24小时热线电话, 方便外派人员及家属随时联络, 为外派人员及家属解决燃眉之急。定期问候外派人员及家属, 及时了解其工作生活及思想状况等;设置一个专属电子邮箱——设置一个为外派人员及家属服务的专属电子邮箱, 由专人定期收集、汇总和整理外派人员信息反馈, 随时掌握外派人员及家属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及时协调落实。总之要努力为外派员工及家属办实事、做好事切实帮助外派员工及家属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 调动员工积极性, 营造企业大家庭温馨友爱的氛围, 构建和谐企业。

第一, 开展丰富的文教、竞赛活动, 提高凝聚力, 归属感;外派人员家属多为女性, 所以油田工会要多多开展以女性为主题的活动, 广泛发动, 组织引导女职工积极参与带动外派人员家属参与活动的开展通过采用女性感兴趣的方式对外派人员家属进行思想教育、思想引导, 以达到提升其思想素质的实效。比如通过为职工购买优秀读物、进行读书心得交流、举办理论征文等, 大力提高职工家庭成员的素质。第二加大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举办家庭才艺展示以及广泛宣传典型家庭的事例, 大力倡导文明和谐的家庭文化理念。同时, 将家庭美德教育纳入油田班组学习当中, 使文明、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第三, 增加与外派员工外派人员家属的沟通, 节假日或者定期向他们问候, 让他们及时了解公司的动态, 减少外派员工及家属产生“被公司抛弃”的感觉。

参考文献

[1]张兴发.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建设初探——以江汉采油厂为例[J].商业经济, 2011 (15) .

[2]汤洪波, 肖海丽.企业员工队伍思想状况调查[J].大庆社会科学, 2006 (4) .

[3]荆智慧.浅议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中员工素质的提高[J].科学之友, 2011 (5) .

[4]陈克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外部市场队伍稳定[J].价值工程, 2010 (2) .

[5]李延廷, 丰伟.当前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J].大庆社会科学, 2010 (4) .

[6]邵志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N].中国改革报, 2011.

家属思想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6月—2007年12月我科住院患儿的家属90例,其父母均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能够读写并知情同意,被调查的患儿家属父亲50例,母亲40例,年龄20岁~25岁20例,25岁~30岁49例,30岁~35岁21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儿及家属在年龄、性别、居住地和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支持护理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运用人文关怀相关理论和沟通技巧与患儿及家属相互交流、相互关怀,了解家属的心里感觉及需要支持的信息。有资料显示[2],患儿家属需求未得到重视和满足的项目有:①帮助我了解照料我孩子的医务人员的姓名和角色;②与我谈论与我有关的感受,我的担忧和我关心的问题;③在决定孩子的医疗护理方案时,让我参与讨论。根据家属的需求有所侧重的向家属介绍主管医生和护士名字,耐心倾听家属的叙述,加强家属的心理护理,缓解家长心理压力,在给孩子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信息,让其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子女是在接受最好的治疗和护理,并明白方案的可行性,从而增强治疗的信心,提高应对能力,减轻焦虑,创造一个和谐的人文关怀氛围。

1.2.2 评价标准及方法 采用自制的0分~10分心里感觉表对两组家属进行心理主观测试,并主要在知道照料我孩子的医务人员的姓名,与我谈论与我有关的感受;我的担忧和我关心的问题,知道孩子的病情、治疗和护理方面进行比较。评价标准:每份问卷>80分为优,71分~80分为良,≤70分为差。采用我院自编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共有7个项目,每个项目分5个等级,分数从5分~1分,分别代表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在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家属心里感觉比较(见表1)

2.2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给予家属支持护理的重要性

有研究显示[3],患儿家属的消极应对不仅影响其本人的身心健康,且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影响患儿的治疗和康复效果。护士给予家属良好的支持护理,有效的心理沟通,会直接影响患儿及家属对护士的感知,营造亲切友好的氛围,融洽护患关系,缓解患儿及家属的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能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完成患儿的治疗和康复。并能真正体现儿科病房护理工作的内涵,使其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不断延伸扩大,也促使儿科护士不仅要具有临床疾病护理知识和技能,也要不断加强学习,扩大知识领域,如沟通技巧、人文学科、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建设和谐的社会。因此,认为给予家属支持护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

3.2 给予家属支持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护士更新传统的护理业务,在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运用人文关怀的理念,照顾家属的感受,给予支持护理,不仅增强了家长及患儿治病的信心,给予他们以良好的主观心理感受,消除了后顾之忧,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有关研究显示[4],人文关怀教育可以促进护士人文素质的提高,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只有具备完善人格,甘于奉献,做一个具有爱心,善良周到的人,才能学会关心人和理解人,并将信念转化为自觉行为,并适用于临床,扩展到家属的支持护理。本研究显示,给予家属支持护理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有利于护理事业的发展,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霍世英.急重症患儿家属焦虑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3,18(6):59-60.

[2]万学英,刘化侠,徐迎春,等.护士对患儿家属支持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68.

[3]刘苓,汪昌玉,宋道岚,等.儿科住院患儿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92.

窃电家属“变形”记 篇3

是什么原因让韩某对保护电力设施工作如此上心呢?事由还得从一起窃电案说起。

韩某和其丈夫魏某原本在当地一家效益不错的企业打工, 每月都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但其丈夫魏某不满足现状, 竟打起了盗窃电能、牟取利益的歪主意。凭着擅长维修电气设备的技艺, 魏某私自改装电能表并教唆他人盗窃电能量12 583 k Wh, 2014年12月用电大检查时被查获。经公安部门调查取证和人民法院公开审理, 魏某被判处七个月有期徒刑, 并处8 000元的罚金。

案发后, 韩某的丈夫魏某被单位开除, 韩某也受其影响被单位辞退, 村民们在背后纷纷指责, 年迈的双亲不敢出门, 就连上学的儿女也被同学们拒绝来往。面对家庭翻天覆地的变化, 韩某备感羞侮和愤怒。她怒气冲冲地跑到供电所哭闹不停, 甚至提出让供电所养老扶幼、赔偿损失等无理要求。

为此, 西寺庄供电所所长王海向多次主动到韩某家走访, 心平气和地对她讲道理, 宣传电力法律法规, 并关心其家庭困境。经过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沟通交流, 韩某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悔恨当初未能及时制止丈夫的违法行为, 并表示今后要当好义务护电宣传员, 以实际行动协助丈夫早日释放回家。

家属思想 篇4

“这是我孩子叠的被子吗?简直不敢相信, 以前他在家从来不收拾自己的东西!”参观监舍时, 服刑人员李某的母亲找到了儿子的床铺, 叠的有棱角的被子, 洁白的床单, 整洁的房间, 清新的空气, 她不断地摸着被子激动地说“我儿子听话了, 自理能力强了, 在家里做不到的, 在这里改造我很放心。”现场负责警察解释说, 监狱全方位规范化管理, 这样监舍在监狱中只能算得上中等水平。

在服装车间里, 服刑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 一位年长的父亲在车间里来回走了三趟, 口中不停地念叨:“我儿子在这里能学到技术, 我放心了。”一位服刑人员的亲属禁不住脱口而出:“未进监狱前, 总担心他吃不饱、穿不暖, 可是, 百闻不如一见, 他们的生活比想象的好得太多了, 亲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改造, 我们非常放心。”

一位从外地赶来参加活动的某服刑人员父亲:“第一次较为直接、全面了解到儿子在监狱服刑的情况, 我儿子在电话和信中说, ‘在这里接受教育改造长了见识, 不用担心’。我都有点不相信, 今天一看, 这里住的、学的、管的、教的真的和我儿子说的一样好。我一定会更好地配合监狱做好我儿子的教育改造工作。”

整洁的监舍, 有序的车间, 如果不是墙上的“罪犯计分考核表”、“减刑公示表”、“假释公示表”等公示内容在提醒是在监狱里, 如果没有威严的警察, 到处布控的监视探头, 这里比社会的工厂更规范, 比社会学校更整洁。参观人员都很震撼。

ICU患者家属探视分析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1~12月在我院ICU入住的脑外伤、腹部闭合伤或开放伤、胸腹联合伤、多发性骨折、创伤性休克、电击伤及溺水等急性创伤患者中,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患者家属126名, 男72名, 女54名, 平均年龄43.8岁。文化程度:初中48名, 高中63名, 大专或以上15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急危重患者家庭需要量表”共包括8个主题, 45个条目, 即了解患者治疗与预后的需要8条, 了解患者护理的需要6条, 保证患者安全的需要5条, 探视的需要4条, 能够给患者以支持的需要2条, 熟悉环境的需要4条, 情感支持的需要11条及身体支持的需要5条。问卷应用1~4的等级量表, 得分越高, 证明需要程度越高。

1.2.2 指定一名护士应用问卷对126例ICU患者亲属进行调查, 调查者将问卷中的研究问题及答案逐条读给研究对象, 由研究对象选择性的回答, 最后由专门调查的护士填写问卷。当场收回。

2 结果

本次调查的126份问卷均有效, 问卷回收率100%。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 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根据各主题需要的得分以均值±标准差 (x¯±s) 记录。对ICU急性创伤患者家属需要的重要性按降序排序结果 (见表1) :保证患者安全的需要、了解患者治疗与预后的需要、探视的需要3个条目排在前面, 且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U急性创伤患者家属的探视需求与保证患者安全的需要、了解患者治疗与预后的需要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目前的探视制度不能满足急性创伤患者对探视的要求。

3 讨论

入住ICU的急性创伤患者病情发生突然、急、重, 预见性低, 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可能还存在病情复杂多变, 随时面临死亡, 这些患者家属都遭受巨大的心理打击, 不能接受家人突然病危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现实, 感受的压力比普通家属更大, 甚至有些家属出现心理失调症。我们通过的“急危重患者家庭需要量表”对急性创伤患者家属的研究分析, 在保证患者安全的需要、了解患者治疗与预后的需要、探视的需要3个条目排在前面, 且两两比较无差异。要求探视、陪护亲人这个条目是和患者的安全是同等的重要, 是家属需求最强烈的内容, 表明家属在面对亲人危重病突发时都有强烈在身边陪护的想法, 陪他们一起走过艰难的时期, 随时了解到他们的病情是否好转。而且在亲人突然从一个正常人到面临死亡这个危险状态下, 家属们都完全陷入混乱状态, 严重影响到他们对疾病的应对能力。有报道[1]此时约3%的家属发生攻击性行为。但ICU的住院患者病情危重、机体免疫力差易遭受获得性感染。同时ICU内各种各样仪器、管道对患者进行着监控。从医疗的角度上来说, ICU禁止探视可以减少医院感染、减少医护干扰, 有利于集中精力进行危重患者的监护和抢救。权衡行利弊我们认为采用限制性探视能平衡这种冲突。允许每天下午护理前集中30 min为探视时间, 每位患者可以来2名家属探视10 min, 在探视后在对病区集中消毒。实行限制性探视后急性创伤患者家属与患者每天均能够彼此交流。“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 亲眼目睹亲人疾病康复情况, 缓解家属对患者的担忧;患者通过家属来访, 体会到亲人的关心和帮助也利于安心养病, 促进疾病的恢复。限制性探视制度可以明显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ICU医护人员承担着繁重的医疗、护理工作, 拒绝探视制度时, 尽管医护人员向家属做了详细的解释, 由于家属心情焦急, 仍然不断地向医护人员询问, 花费医护人员本应该用于监测病情的时间, 而限制性探视仅集中在30 min, 使他们有更多时间用于治疗、护理工作, 减轻了医护人员的额外工作量。家属不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2], 而且采用这种限制性探视制度不影响医院感染率, 闫雅风等通过比较探视前后感染数据认为固定时间探视带来外界空气中的各种物质可以通过有效的开窗通风起到了净化空气的目的。ICU护士必须充分认识患者家属的需要, 帮助家属应对其危机状态。适当放宽探视条件, 采用限制性探视能部分满足家属的心理需求, 既可以满足家属对探视的需求, 又可有效促进ICU病房的合理化管理, 促进医患间和谐关系的建立。

关键词:ICU,急性创伤,探视

参考文献

[1]韦晓君, 徐燕敏, 余炎.ICU患者家属对限制陪护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南方护理学报, 2002, 9 (4) :53-55.

现役军人家属法律地位探析 篇6

现役军人家属, 依军人及其家属优待条例的规定, 是指现役军人的配偶、直系血亲以及其他依法受其扶养而共同生活之人。现役军人家属权益, 是现役军人家属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所应该享有的不容侵犯的合法权益, 主要涉及对于现役军人家属奉献与牺牲的一些利益的补偿以及特殊保护, 是对现役军人家属特殊法律地位的承认。

在我国现行的立法中, 对于军人家属权益的保障,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军人服役期间, 军人家属的优抚优待规定。《军人优抚优待条例》第二条规定了现役军人家属属于我国优抚优待的对象。第三条规定, 军人的抚恤优待, 实行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方针, 保障军人的抚恤优待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保障抚恤优待对象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第二、当现役军人残疾或者牺牲时, 军人家属的补偿问题。《军人优抚优待条例》分为两章专门介绍了关于现役军人的死亡抚恤和残疾抚恤问题。这两章的内容, 主要是对符合条例规定条件的残疾或者死亡的现役军人的家属, 进行经济上的补偿。

第三、军婚的特殊保护。在我国的民法通则、婚姻法以及刑法中都对现役军人的婚姻作了特殊规定, 总结起来, 核心精神为, 为保障军队内部的和谐安定局面, 与一般社会公民相比较, 现役军人的婚姻受特殊保护。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在现役军人的结婚与离婚手续方面, 要比一般社会主体的手续繁杂。第二, 刑法中规定了破坏军婚罪, 而对于一般社会公民, 则无此规定。

第四、军人家属的休假探亲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休假探亲规定》规定了现役军人的探亲休假问题, 而对于军人家属的探亲休假问题却没有具体的规定。

二、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对军人家属权益保护存在多方面的不足

第一、我国现行相关立法, 对现役军人出现伤残以及死亡, 确实作出了抚恤军人家属的规定, 但是却忽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1.在现役军人正常服役期间, 军人家属承担着比一般社会群体更加沉重的负担。2.我国现行立法仅仅侧重对于军人的身体伤残及死亡情况的规定, 而对于军人心理出现疾病后如何处理, 则没有涉及。

第二、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军人特殊地位的保护, 反而导致军人家属作为一个弱势群体, 权益受到限制。如对现役军人婚姻的特殊规定, 无疑是可以保障军人婚姻的安全性。但是, 从基本人权的角度出发, 婚姻关系属于人身权法律关系, 当事人双方都应该有选择结婚与离婚的自由, 不能将现役军人离婚的条件简单概括为军人有明显的过错, 军人的配偶才可以主张离婚。

第三、我国没有统一的关于军人家属探亲待遇的规定。考察各个省份关于军人家属探亲的相关法规, 也存在多反面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仅仅规定军人配偶有休探亲假的权利, 但却没有规定军人配偶所在单位应承担的配合义务以及不履行义务所引发的具体法律责任。2.仅仅对军人配偶的探亲给予了经济上的保障, 而对于军人未成年子女及父母的探亲补助未有涉及, 即使是对军人配偶探亲差旅费的报销, 也仅仅是给予来回硬座的待遇, 而对于现役的年轻力壮一级士官, 部队尚承担探亲来回的卧铺差旅费用。

第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有关条款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 以及中央军委批准、总政治部规定的军官家属随军条件, 军官、文职干部符合一定条件, 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 经师 (旅) 级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批准, 可以随军。各个地方也相应制定了随军家属的安置条例。但是, 综观各省市的安置条例, 可以看到, 大多数规定都泛于形式, 责任没有具体落实到部门。

三、军人家属权益法律保护的完善

(一) 在对现役军人伤残及死亡的优抚规定中, 应该考

虑到时代发展的特点, 心理健康也是现代健康的重要标准, 心理疾病也是导致学习、工作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修改及完善, 将对现役军人出现心理疾病时, 给予家属的优抚待遇补充到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去, 使从事特殊职业工种的军人与他们的家属能够得到注重实效的保障。

(二) 在考虑到军婚的特殊性的同时, 亦应做到以人为

本, 充分考虑现役军人配偶作为一般社会公民的实体权利及程序权利, 分析具体情况, 将现行法律法规中的义务本位思想转变为权利本位思想, 对于符合婚姻法离婚条件的军婚, 只要并非对军人身份本身的排斥, 可以准予离婚, 而不是一概要求取得军人一方的同意始得离婚。

(三) 在现役军人家属探亲方面, 充分考虑现实, 本着

人性化的精神, 注重实际, 务求实效, 对于可以探亲的家属成员、物质保障及假期保障进行统一的、具体的规定, 责任落实到单位, 落实到人。

(四) 军人作为一种特殊职业, 工作性质特殊, 所以,

对于随军家属的安置问题, 应该从全局出发, 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

解决好军人家属的法律权益保障问题, 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为军人家属阶层提供合理的就业保障, 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尊重她们关于权利、民主及公证方面的诉求, 使其各得其所、各享其成, 才能使这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真正的与其它社会成员和谐相处。

摘要:现役军人家属群体, 在我国的国防建设中起着毋庸忽视的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 关于现役军人家属权益及社会地位的立法却相对滞后, 已经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理念相差甚远。笔者针对当前军人家属群体权益保障现实, 分析了现役军人家属权益法律保护和法律地位立法的现状及其不足, 并针对其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拙见。

关键词:军人家属,法律权益,法治,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2009中国民政事业发展报告》, 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

[2]陈衍船:军人社会地位初探, 法制与社会, 2009 (1)

对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 篇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儿科护理已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为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身心集体护理[1]。患病及住院不仅给小儿的身体带来痛苦, 而且极易使其身心受到影响, 同时对小儿及其家庭也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应激源。按心理应激理论, 患儿亲属在患儿住院期间将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2]。本文以住院患儿亲属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 并针对心理症状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 达到以人为本的护理效果。

1. 患者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

患儿入院后对陌生的环境不适应, 情绪不稳定多数患儿哭闹厉害, 家长对此非常担忧, 情绪紧张激动, 患儿住院期间由于病情的变化家长的情绪也随着过度焦虑, 有些患儿需要做些带有创伤性的检查, 家长对此非常心疼担忧, 有些家长由于知识有限表现出无助心理, 相同疾病的患者家属之间亲和力极高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尤其是绝症或重症新人入院患者家属对老病人的经验信任程度超过医生[3]。有很多家长在家里对孩子非常宠爱, 入院后对患儿更加过分溺爱也是许多家长共同的表现。

2. 护理措施

家长的心里活动对患儿的治疗有很大的影响力, 而大多数家长由于对患儿的过度疼爱、关心、担忧都存在着一些情绪紧张焦虑, 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有效沟通缓解家长的一些怀疑、恐惧、焦虑等影响患儿康复的情绪, 并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

2.1 对紧张和焦虑的心理护理:患儿入院后, 热情主动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 让患儿及家属熟悉医院环境, 消除陌生环境所带来的不适与紧张;家属携儿就诊, 其最大的心理需求就是医务人员能“手到病除, 妙手回春”。让家属感到诊治患儿的医务人员是可以信赖的, 而护士是对患儿直接采取诊治措施的, 护士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家属的情绪, 这就要求每位护士举止端庄, 着装整洁, 语言亲切, 态度和蔼, 热情接待每位患儿, 按病情妥善安排患儿就诊、抢救治疗。为患儿进行各种检查与治疗护理时, 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动作轻柔、敏捷, 操作准确, 技术精湛, 考虑周到, 让家属放心, 以增加其安全感。让患儿亲属享有知情权, 向其讲明患儿的病情、可能的病因、正在采的治疗方案及预后, 帮助他们接受现实, 认识疾病。对患儿亲属的反复提问要耐心倾听、解释, 减轻其心理负担, 正确面对现实。除尽量满足他们一般的生活需求外, 重要的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即给予更多的关心、理解、尊重。对于濒死的患儿要给予更多的临终关怀。医护人员诚恳、真挚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对患儿及其亲属都是莫大的安慰。另外还要注意到焦虑是可以感染的, 通过人际间交流感染给他人。医护人员必须留心自己的焦虑程度, 在对别人提供帮助前, 要降低自己的焦虑水平。

2.2 克服恐惧感对患儿, 护士应多关心体贴, 避免呵斥, 责备患儿, 可通过与患儿一起做游戏如将故事, 玩玩具, 看图画等建立良好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 帮助患儿克服对医院的恐惧感。护士着装干净整洁, 面带笑容和蔼可亲。对于家属对疾病预后产生恐惧感护士应对家长进行更多的健康教育, 跟家长耐心讲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 解答家长的疑问。对预后会比较好的疾病, 对家长多些鼓励的语言, 使家长情绪平稳;对预后会比较差的, 用词委婉不可用过于直截了当的语言刺激家长情绪, 对于病情恶化的患儿应准将确信息传达给家长, 告知医护人员会尽最大努力, 让家长做好心理准备。

2.3 对家长不信任与怀疑的心理护理家属心理失调, 往往会把这种异常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 甚至无理取闹, 而护士更要沉着、冷静、稳重, 否则就会与患儿家长争吵, 进而影响正常医疗程序。护士应该给予患儿及家长很好的第一印象, 要做到着装整齐, 干净美观, 仪表大方, 对患儿及家长语言贴切, 消除患儿及家长焦虑紧张等不安情绪, 建立好感, 赢得家长及患儿的信任及认可。

2.4 对家长感同身受的心理的护理, 当患儿患病时许多家长会有种感同身受的心理, 他们会想如果自己也患这种疾病应该如何处理, 基于这一心理可以向家长解释患儿的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 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赞同和支持将会对治康复有很大帮助。

2.5对于于患儿家长对医护人员过度依赖的心理护理, 基于此心理问题可以加以利用,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指导家长进行基本的日常护理, 比如告知家长患儿住院期间的饮食护理问题, 哪些食物不宜吃, 哪些食物适合吃等。还可以指导家长对如何喂养患儿, 保持患儿皮肤清爽, 如何鼓励患儿等,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推进护理工作进展。

2.6 对于家长对患儿过度溺爱和容忍的心理护理, 应该告诉家长患儿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不能让患儿在住院期间养成被溺爱等不良习惯, 影响日后心理健康, 患儿住院期间家长应该给予关心爱护但是不能发展成纵容。

3. 讨论

患儿亲属的各种心理反应直接影响着患儿。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障碍的症状就越少。如果患儿亲属心身健康, 积极应激, 给患儿很好的心理支持配合治疗对患儿恢复健康有益。而患儿亲属消极应激, 不仅影响其本人的心身健康, 而且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 从而影响医嘱的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11]。作为一名儿科的护士, 应更好地体现对患儿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 赢得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通过此项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支持和心理护理, 很大程度的缓解了家长的怀疑和焦虑情绪, 极大程度的消除了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疑问, 家长能够理解和支持治疗和护理计划并且能够有效的配合, 增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 同时对患儿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正确引导, 有利于病情康复治疗, 对儿科开展整体护理有很大的推进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清玲.儿科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6 (8) :6-8.

[2]绽雁翎.儿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探析[J].实用护理, 2010, 6 (24) :6-6.

上一篇: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下一篇: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