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作文生活化(精选12篇)
观察与作文生活化 篇1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教学的“难”主要集中在于有效性上。为了破解作文教学难题,本人执教作文指导课《观察生活的途径》,在2015年重庆市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受到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表彰;在此基础上,2016年初对教学案例重新设计,重新执教,参加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育德精品课评选,再次入围全市一等奖,并由市教委推荐上报到教育部参加全国中小学学科育德精品课评审。今天,我就以这堂作文指导课为案例,探讨怎样通过作文教学的“四放”理念与“五抓”策略,来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初中语文卓越课堂建设。
一、抓课题解读,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课题解读的准确性、深刻性,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能力,也是语文教师作用的重要体现。《观察生活的途径》怎么解题?是观察生活的路径和方法?什么是观察?怎么观察?一直细细追问下来,我们分解了“多感官细观察、多角度新观察、多用心悟观察”等三个层次来解读观察生活的途径。
二、抓情境导入,激发学生进入状态
任何一种课堂教学在开始之前,一定会有教师的导入活动。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情境:先用多媒体展示屠呦呦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这位科学家在药物学领域的突出贡献以及获得诺贝尔奖的崇高荣誉。然后说:我们的观察不仅仅停留于这张图片,今天我们把观察引入到我们的教室里面,用一个具体的实验来探寻观察生活的途径。现在请注意,老师用这个杯子,如果把它装上水,然后,用一张纸把它盖住,倒过来,然后放开我的手,你们说杯子里面的水会流出来吗?光猜想不行,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现在,请两个男生上讲台来做实验,大家仔细观察。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有三:一是吸引学生注意。注意是学生对某些事物心理上的一种明显的指向,是学生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的基础。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可以使学生优先注意某种事物,向往并渴求去认识该事物,因此,它是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之一,是学生积极探究某项事物的认识倾向。三是启发学生思维。导入情境具有思维张力,它让学生思索,令学生疑惑。疑而生问,有了疑问学生才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三、抓主问题设计,直指重点环环相扣
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学生思维的“生成”?如何在学生的“随机生成”中提炼出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较为深刻地理解,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关键在于问题设计。在本课设计时,实验之后,安排写作“用黑色笔写出你的观察和你想表达的话,可以拟一个题目”时,加入了“看谁写得细致、写出新意、写出体悟”的要求,给了学生写作的提示,也为老师在学生习作中,“看谁写得细致”时“生成”出“多感官细观察”,“看谁写出新意”时“生成”出“多角度新观察”,“看谁写出体悟”时“生成”出“多用心悟观察”做出了铺垫。如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呢?在第一次写作之后,本课设计了“原作提升”环节,提出“看谁改得更细致、改出了新意、提出了新的体悟”的新要求,并通过“使用红色签字笔”与原作进行对比,彰显学习效果。
四、抓二次写作,修改提高增强实效
修改,是写作的延续,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本质上说,修改也是一种写作,而且是一种高级写作,它“力求用尽可能完美的形式去表现构思的成果”,从而写出优秀的作品。只有懂得修改文章的人,才算是会写文章的人。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学生展示交流作文初稿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多角度观察,既观察对象,观察流程,还要观察观众的反应,观察自己内心的体验活动等等,然后,进行认真修改。请看一个学生以“自信与稳重”为题的修改稿:“老师在上课时要求做一个实验,分别叫了两位同学操作。第一位在实验前坚定的选择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走向讲台时步伐稳重,丝毫不乱。实验时,他首先将大杯子直接装在了约半盆水的盆中舀水,后改用黄色小杯逐一加水。共加了三次水,在第三次时水似乎溢了出来。他轻轻甩了三下手,然后,他用一张纸慢慢地从右到左横向盖在了水杯上,等待了一段时间后,将水杯翻转过来。奇迹发生了,水没有倒出来,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第二位同学不服气,大挥手臂走上讲台,也上来做实验。他的方法与前面的同学基本一致,但脸上一直都带着自信满满的微笑,可惜的是他似乎自信过了头,在翻倒杯子时,里面的水先滴滴答答的掉几滴接着哗啦啦倒了出来。在我看来,自信固好,稳重也重要。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想虽没能亲身体会,但依旧感受到了。第二位同学的浮躁,所以,自信应与稳重同行。”这个学生的修改稿通过两个同学的对比来写“自信与稳重”。第二同学有自信,第一位同学稳重,他通过比较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自信固好,稳重也很重要”,后面再加了一句:“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想虽没能亲身经历,但依旧能感受到第二位同学的浮躁,所以,自信应与稳重同行”。这表明这个学生不仅在用心的观察,而且在用心的感悟,从而揭示观察生活的又一条途径----多用心观察。
五、抓首尾过渡,聚焦主题前呼后应
一堂语文课,如一篇作文,课堂导入就是开篇点题,课堂总结就是结尾升华,过渡衔接呼应都必不可少,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做好了,才能有效地展现主题,达成教学目标。导入“我们现在将杯子里装上水后,用这张纸把它盖住,捂紧,松手后,把杯子倒过来,杯子里的水会流出来吗”前加上“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实验结束,布置写作前,我们的过渡可以说:“好。观察时间到!同学们刚才目不转睛地在观察,一定有想说的话,也有同学刚才在凝神思考,也一定有想写的话。”总结时,我们可以说:“生活的过程也是观察、体会、领悟的过程。只有用心,才能享受这个过程。当然,这个“心”应该要包含真心、细心、爱心、良心、宽心、信心、耐心、雄心……生活复杂却又简单,平常中却总还有许多感动,我期盼的是生活中能多留下一些热泪盈眶的时刻!同学们,你们有一样的期盼吗?那我们一起说一遍:我期盼的是生活中能多留下一些热泪盈眶的时刻!这需要我们多感官“细”观察,多角度“新”观察,更重要的是多用心“悟”观察!”围绕“观察”这一主题反复吟咏,起到一唱三叹的效果。
反思作文指导课《观察生活的途径》的教学实践,表明卓越课堂建设的落脚点在于学生的需要,教师就离不开“教学育人”、“以生为本”、“情境教育”、“民主教育”的教育理念,更离不开抓好“课题解读”、“情境导入”、“主问题设计”、“二次写作”、“首尾过渡”等作文指导的“责任田”。理念与策略有机融合,方能充分地满足孩子们对写作学习的“迫切需要”,才能实现卓越课堂的有效性目标。
观察与作文生活化 篇2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察生活的作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察生活的作文 篇1生活中总有一些有趣的事,需要我们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
上午,阳光明媚,天气晴朗,我拿着喷壶给植物喷水。植物个个长得挺拔,好像一群小士兵,等待我检阅。突然,一道彩虹从我眼前闪过。“怎么会这样呢?”我好奇地想。我又试了几次,发现有阳光的地方用喷壶喷水,彩虹就会出现。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决定上网查资料。
原来,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的小水滴,造成光的色散及反射而成。难怪哦,下完雨会有彩虹。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彩虹形成的知识和一个道理: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样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奥秘!
观察生活的作文 篇2一天,我在濮上园里,在小鸟儿“唧唧喳喳”的啼啭声中,观察了两只螳螂有趣的生活。
我目光追随着这对螳螂“夫妻”冤家,见证了它们有喜有悲的生活。
草丛,突然在我眼里扩大了,我似乎变成了一个小人。一只螳螂,一只被赐予两把“绿镰刀”的螳螂,正沿着蚂蚁的土路慢慢爬行着。我想,它一定是将军吧!你看它昂首挺胸,气宇轩昂,三角形的头看着天,往下瞧都不瞧一眼,跌倒了都有蚂蚁帮它站起来。
突然,从草丛中跑出来一位“女刺客”!它也是螳螂,只不过是雌的。你看它饿绿了眼,没准既想篡位,又想尝尝螳螂肉的味道呢。“将军”一见“刺客”,大惊失色,一边往回跑一边叫卫士“卫——士,卫——士,快——来,救——驾!”呵呵,谁曾想“身经百战”的“将军”声音里居然出现了哭腔。蛐蛐卫士们连忙把“将军”围在中间,但是“刺客”不怕这些吃草的家伙,“吹胡子瞪眼睛”张牙舞爪地冲将过来。小小蛐蛐们见了它那凶相,一个个都“哭爹喊娘”着一蹦一蹦地“抱头蛐窜”。“将军”一看卫士们都“树倒猴孙散”了,知道“刺客”马上就要追上自己了,就转过身来准备做最后的反击。可惜“刺客”狩猎技术娴熟,直接把“绿光闪闪”的刀刃探向“将军”的薄弱处——腹部,十分凶狠地搅动着。过了一会儿,“将军”就停止了呼吸。真是胜者王侯败者寇啊。
观察生活的作文 篇3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新水杯,我看水杯上有一个标签,于是我就把标签撕掉了,谁知水杯上还有一层胶,我便用刷子刷,用盐搓,用肥皂洗都没弄掉,最后我又用风油精试了试,结果奇迹发生了。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杯上的标签很难弄掉,而且就算弄掉了也有一层胶在水杯上粘着,为此许多人都很苦恼,不过今天你们就可以不再为此烦恼了。
首先把风油精涂到标签上,但是不能马上把标签弄掉,要等大约5至6分钟,让风油精把标签浸湿了,再用手一搓,标签就轻而易举的掉了,最后再用清水一冲就ok了。但是有人问了为什么不用开水呢?因为风油精里有柳酸甲酯,柳酸甲酯可以去胶,而开水里没有,所以开水不能用。
这一件事告诉了我,只要处处留心,再难的问题都能解决。
观察生活的作文 篇4我家阳台宽敞,种了许多植物:高雅舒展的君子兰、绿茵挺拔的文竹、花香四溢的康乃馨……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株枝繁叶茂、青翠欲滴的芦荟。
芦荟比较大,大概是没有了花盆的限制,愈发生长得蓬蓬勃勃。碧绿是它生命的色彩,肥厚是它生活的优越,满满当当的枝叶是繁茂最形象的解释。如果细瞧,也不是满株深翠如翡,宽宽绿绿的枝叶边缘有些小刺,看似光滑的叶片上还映衬着一些嫩绿色的小斑。这让我情不自禁地联想起“瑕不掩瑜”一词,可哪里是瑕疵,分明是点缀在翠玉上的小可爱呀!
我从前一直以为芦荟是无花植物,在亲手种养、长期观察后才幡然明白:芦荟其实是会开花的。前些日子,我新奇地发现芦荟中间长出了一根长长的花干,一天比一天高,像一个日益升高的小山峰。我就纳闷了:难不成它要开花?没过几天,芦荟真的开花了!淡红色的长条形小花,簇拥着花干,向四面八方伸展开来。盛开的花朵微微下垂,末端就像张开的小喇叭,似乎在吹奏一曲生命的`赞歌。每当微风吹过,数十朵长短不一的花儿迎风轻摇,散发出淡淡清香……花姿摇曳,花香醉人,让我越发喜欢它了!没有观察,没有等待,就没有发言权,还真是这样。
有一天,我观察芦荟时不小心被刺儿扎了一下,不禁暗暗埋怨:哼,这芦荟好端端地为什么要长刺呢?痛死我了!我带着疑惑翻开《百科全书》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芦荟和仙人掌还是并不疏远的亲戚呢!它们都是热带沙漠中的植物,芦荟长刺是为了自我保护,不然早就被饥渴难耐的动物啃得灭绝了。它的生命力也很顽强,用手将一片叶子掰下,插到另一个地方,用不了多长时间它就会变成一株新的芦荟,重新长出嫩芽来。
芦荟的作用很多,可以做成清香可口的菜肴,汁液不仅能治愈伤口,还可以美容……从芦荟身上,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要像芦荟一样毫不张扬,随遇而安,充满活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观察生活的作文 篇5清晨,阳光透过窗户,鸟儿叽叽喳喳的歌声把我从睡梦中拉了出来。啊!一个星期天!没有作业,没有辅导班,我应该去外面走走。
走出家门,脚步不由自主地来到了广场花园,本想好好在这花香中沉醉一下的。可是,我的脚步停了下来,竟是如此一幅景象!
花都谢了,满地的落花使人好生惋惜。旁边的小草们呢?也无精打采的,一切都没了生机,秋天来了吗?
是啊,秋天来了。一个令人心生悲伤的季节来了,我捧起几片落花,也不禁为它们叹惋。春天,她们是那样娇艳夺目,夏天,也开得灿烂夺目,可这一到秋天.........抬头,旁边的几棵果树也纷纷地落下叶子,漫天的落叶,使我的心情更加悲凉,就在上星期,第一次英语考试的成绩使我震惊。以前高坐领头宝座的我,如今,也被残忍地拉了下来。我多像这落花落叶啊!曾经是多么高高在上,今日,却如此残不忍睹。
想到这里,内心的酸楚不禁涌上心头。老师对我没了以往的热情,同学们也冷嘲热讽。我再也没了以往的骄傲劲了。我就像这个季节一样,枝折花落。
我刚想离开这个悲凉之地,目光落在了其中一棵果树的枝头上,竟然结了一个果子。小小的,还透着些青涩。对呀!这还是个丰收的季节!
我又低头看着满地的落叶,它们的下一代不就是果实嘛!还有那些腐烂的落花,葬在泥土中,也是为了果实更好地生长呀!
顿时,我心头的委屈烟消云散。尽管我心灵的秋天已到来,但我如果放弃,就取得不了珍贵的果实。因为,这也是个丰收呀!此刻,我已明白了这个季节,还有满满的希望。
观察与作文生活化 篇3
由于初一学生年龄小,还贪恋玩耍,不善于积累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因此想通过本节课,帮助学生树立“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积累生活”的意识,克服写作时下笔无物、东拉西扯、胡编乱造的毛病。读学生的作文还有一个问题即常常有枯燥乏味之感,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抓不住典型的细节,缺少细腻逼真的描写,因此还想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学会抓住细节来刻画所描写的对象,使之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教学目标:
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积累生活,学会抓住细节。
教学准备:
PPT一份。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3-5分钟)
在课前10分钟的时间里我让学生朗读朱自清的《春》。
正式上课时,我问学生:“今天我们上哪一课呀,大家猜猜?”
学生答:略(大家肯定会异口同声说上《春》)
我让学生都把书合上,然后叫一个同学站起来,对他说:“其实今天我们不上《春》。我想请你把流沙河的《理想》背诵一遍。”(特别说明:在上《理想》时,我只是鼓励学生把它背下来,但没有强行要求,也没检查,而到现在又两个多星期过去了,我估计没有几个学生能背下来)
根据现场情况,我会叫五、六个同学,很严肃地对他们说,你们要是背不下来,就把这首诗抄写3遍,这样做的目的是故意制造一种紧张的空气。等到叫起来的学生大都不会背时,我对他们说:“大家都别紧张,不会背的同学请坐下,现在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把刚才的情境描写下来。”
大屏幕展示:
根据刚才现场的情境,请你把它写出来,让人读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100字左右。
学生写作,5分钟后教师开始巡视,督促、指导,并阅读已写好的作文。
作文讲评(20分钟)
四人一组,互评互学,画出描写得特别精彩的地方。
集体评议:
①请举手的同学朗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认真听。
这个同学的作文刚才是哪位同学评改的?请你说说在他的这篇文章里有没有你画出来的地方?如果有,你为什么欣赏他写的这一部分呢?这一部分属于什么描写?如果没有,你能不能给他提出修改意见?
这个同学发言完后,其他同学还可以发言。最后请朗读者本人谈一谈感受和收获。
相继评议5个同学的作文。
②小结:围绕“他是否写出了刚才现场的气氛?”“是否有精彩的细节描写?”来总结。根据情况可老师总结,也可学生总结。
③总结:
其实像刚才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但同学们都没有下意识地把这些东西积累下来,有的同学认为,这些事太不值一提了,就是写作文也搬不到台面上来,积累它有啥用?其实你们错了,同学们刚才写的不是很精彩吗?否则那么多的掌声是从哪里来的?因此,我希望同学们今后应该有意识地多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大屏幕展示:
学会观察生活
学会积累生活
刚才同学们为什么写得那么精彩呢?这是因为他们抓住了细节,只有细节抓住了,描写细腻了,所写的东西才会形象逼真,引人入胜。因此,我们在写作文时应该学会抓住细节。
大屏幕展示:
学会抓住细节
佳作欣赏:(10分钟)
欣赏著名作家余华先生描写他一岁零四五个月大的儿子漏漏第一次喝可乐时的情景,大屏幕展示:
余华没有笼统地写四个嗝,而是很有耐心地写儿子漏漏“打了一个嗝”“又打了一个嗝”,直到“打出了第四个嗝”;在嗝声中,漏漏的神情也从“发呆”到“目瞪口呆”,从“惊奇”“慌张”到“害怕”,再从“害怕”到“哭泣前的扭動”,一路变化下来,加上一系列动作,可乐对一个孩子的感受彻底被放大了,显出罕见的生动和逼真。
作业布置,大屏幕展示:(略)
作业:每个同学回家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并注意观察,然后写一篇一二百字的小练笔。(住校生回家后给爸爸或妈妈洗了脚后再写)
附:学生现场写出来的作文。
上课时,老师居然让我们背诵一篇我不熟悉的课文,这时,我的心像被电击了一样,不禁打了一个冷战。时间一秒秒过去了,老师的目光又移向了别处,我的意识才回到了我身上,当老师说让所有人坐下时,我的心才随着活动结束而平静了下来。(作者:初一B4班 朱佳彤)
(作者单位 陕西省杨凌高新中学)
观察生活 真情作文 篇4
一、帮助学生真实选材, 使作文成为“有米之炊”
(一) 培养观察能力, 让学生学会发现和思考
1. 观察实物。
除了指导学生们观察要有顺序, 要有重点, 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认真观察之外, 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情感体验, 情绪变化, 还要引导他们调动眼、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到观察的活动中来。学生通过看一看, 摸一摸, 闻一闻, 尝一尝等多种方式, 使观察的过程成为自己体验的过程。这样不但会逐步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而且会使学生们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记录, 积累自己的心态、情感变化, 从而增强自己的切身体验。
2. 观察生活。
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 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 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找出一点使人心动的东西来, 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为此, 我们可以在班级中开展“每天议事”活动。规定一个专门的时间, 请孩子讲述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件, 要说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当时的人物都有哪些表现, 周围的环境如何等。然后, 请其他同学谈一谈对这件事情的想法和感触。坚持一段时间, 我们一定会发现孩子们开始关注生活, 并且不由自主地开始积累生活了。写观察日记也是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的方法, 鼓励学生记录生活中的事物、人物、景物, 写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想, 写头脑蹦出来的灵感、闪现的火花。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那些没有观察意识的学生慢慢培养观察的兴趣, 逐步形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 创设活动情境, 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
在学生自找“米”的同时, 教师还可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米”———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景, 使学生有话可写。
有一次, 要求学生在作文中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怎么才能让学生写好呢?我没有急于讲解如何写, 而是上课时自带一只小白兔走进教室。让学生给这只小兔起个好听的名字, 再近距离地观察它。使学生和小动物有了亲密的接触, 在充分了解小动物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一只小白兔, 面对大家进行自我介绍;又要求他们把自己当成动物学校的老师, 小白兔是新转学的学生, 请他向其他同学介绍小白兔。最后, 教师适时指导, 让学生用各种形式写下自己想说的话。对于不知道写什么或怎么写的学生, 教师以各种角度的命题给予提示, 如《我是一只小白兔》、《给小白兔的一封信》、《小白兔我对你说》、《介绍我们的新同学———小白兔》等。
这样的情境创设, 既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使学生有话可说, 又帮助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减少了写作的束缚, 使学生能够自由表达, 畅所欲言, 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二、激发学生真情作文———巧妇也要有真情
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 自由表达, 这是对习作指导的重大改进, 是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中主体性的重要举措。自由表达应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 抒发真情实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 使习作言之有物。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 我想写什么, 就写什么, 想怎么说, 就怎么说, 造成轻松和谐的写作氛围, 减轻学生对写话习作的心理压力。
在指导学生完成写景的文章时, 除了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热悉的景物, 确定描写的对象之外, 教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引导学生回味参观、游览时自己的内心体验, 要在作文的字里行间写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这样, 作文才会感人。
尤其是老师要引领学生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想告诉读者什么, 与读者交流什么。虽然, 我们并不强调作文中要讲述什么大道理, 但是写作文首先是学做人, 文章中流露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对生命、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对人生哲理的顿悟, 却是我们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体验的情怀, 所以, 我们必须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将写作与做人融合起来,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观察生活作文 篇5
早上,我们带它去楼下散步、大小便。记得它第一次坐电梯时,它蹲在电梯一动不动,全身瑟瑟发抖,慌张的小眼神看起来有点无助,不知道是因为冷还是因为害怕。到了外面,只见它东瞅瞅,西闻闻,似乎在用它的鼻子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终于,它找到了一块空地,不动了。接着,它四条腿微微弯曲,蹲下来,尤其是后面两条腿,弯得很低,最后真的拉出了粑粑。妈妈赶紧用纸巾盖住,捡走粑粑,装进随身携带的垃圾袋,再用消毒水喷好。
白天,“小可乐”饱餐了一顿狗粮之后,变得懒洋洋的。它会自己找到阳光最温暖的角落,在它的小沙发上睡觉。有时,它侧着睡,小手小脚放在一旁;有时它就趴着,像小猪一样;有时它就索性肚皮朝天,保持着微笑,看起来享受极了。如果不打扰它,它能一直睡到天黑吃晚饭,真是一只贪睡的小狗。
晚上,照常遛狗回来,“小可乐”就会回到自己的笼子,蜷缩在角落里面睡觉。它非常乖,晚上不吵也不闹,一点声音都没有,一觉睡到大天亮。
观察生活 让作文“有米可炊” 篇6
一、走进生活,激发观察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驱使学生进行观察的“酵母”,也是推动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动力。很多时候,欲望的产生,都是外界刺激的结果。“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虽然才高八斗,但没有酒的刺激,也是写不出诗歌来。小学生对新颖、鲜明、形象的事物特别敏感,有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而生活的千姿百态在许多时候就能拨动学生这些特点的琴弦,激发他们观察的欲望,从而弹奏出积累习作素材的美妙琴音。所以,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和作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
例如,我上《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时是这样做的:上课伊始,我问学生:“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他们异口同声。“今天我带了一种很特别的水果。”孩子们的眼睛充满了热切的期待。我趁热打铁:“这个苹果特别在哪儿呢?马上揭晓。”孩子们聚精会神,瞪大了眼睛。我拿起水果刀,将苹果横着切成两半,孩子们的目光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他们看到平时习惯竖着切的苹果,当横着切的时候居然是这样的:五粒小籽像五角星一样聚在一起。“啊,没想到苹果里还有个小五星!”大家叽叽喳喳。有了如此重大的发现,孩子们也纷纷拿起手中的水果细致地观察起来,那样子生怕错过每一个细小的发现。
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对观察感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乐于观察,主动投入,那专注的神情告诉我们,这时的观察是最有效的。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观察的乐趣,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找到新奇,生活素材也就自然会不断充裕起来。
二、走进生活,引导观察顺序
观察是通过视、听、感觉来对事物获得认识,积累材料。对一个事物要有一个准确、完整的认识,观察时就必须使学生学会有序地观察,才能言之有序。常见的观察顺序有:(1)时间顺序: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过程,要观察清楚,就要按时间顺序,如观察景色的变化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观察事情的发展就注意事前、事中、事后或者早、中、晚等。(2)方位顺序:可以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内到外,从左到右,从中间到四周,从整体到局部,从部分到整体。在观察时还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方面全方位地了解事物。
三、走进生活,注重观察特点
我们生活的世界之所以多姿多彩,是因为每种事物都有它自身的特点。观察时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把被观察的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读者才能确切地了解作者所观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努力发现事物的特点,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去观察。如写一段人物的外貌,我让一男一女站在讲台上,然后请一位同学给他们“画像”。结果把俩人的外貌描述得差不多,分不出男女,其他同学一听都笑了。我说:“先别笑,现在我们把这两位同学的五官进行对比,看看异同再说”。学生们进行了认真地观察,并描述了出来。这次基本上抓住了不同人物的特点,说出那男生是国字形的脸,略有胡须,而女生脸较长而瘦,扎着马尾辫。
四、走进生活,鼓励多思多想
观察来自外部刺激,思考是对刺激的反映。古今中外,凡是成就大事者都善于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瓦特看到水开了,在不懈的思考中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因为思考,才有了苏轼眼观绵亘,灵思妙笔而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真知灼见的人生妙谛;因为思考,才有了曹雪芹身遭人事沉浮,谱写巨著《红楼梦》入木三分的精彩剖析。有观察,有思考,这样观察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我们除了教会学生有序观察,抓特点观察外,还应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如写《保护环境》的习作之前,我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先让学生到所在社区了解环保情况,会摄影的摄影,喜欢画画的学生自由写生,或者走访社区居民,了解环境的变化;接着,我引导学生结合手中的资料深入思考:我们学校附近有哪些污染?环境污染有什么危害?造成环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解决的办法?你理想中的家园是怎样的?并把想法记录下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不但用眼睛去观察,还用心灵去感受,用头脑去思考,习作充满了生活气息,跳动着时代脉搏,折射出时代的光辉,让人欣喜至极。
生活是作文之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就在生活中。
观察与作文生活化 篇7
1 生活特点与饲养管理的相关性观察
1.1 鹅喜欢吃夜食
因鹅的胃肠消化力强, 消化食物快, 鹅又有清晨起早产蛋的特点 (鹅的产蛋时间大约在每天的03:00~08:00) , 所以鹅吃夜食长的快, 产蛋多、产时早、产蛋大。
饲养要求:雏鹅2日龄, 每天喂4~5次, 最后一次在21:00;8日龄每天喂5~6次, 每天晚上喂2次;11日龄以后, 日喂6次, 每天晚上喂1次。
1.2 雏鹅怕冷、怕热
温度过冷雏鹅易起堆, 过热易喘且有流涎的表现, 持续过热便可引起中暑。在自然条件下对鹅只进行观察发现:42日龄雏鹅在36.5℃的室外背荫条件下有发喘现象;而11日龄和8日龄的鹅雏, 在相同条件下, 没有发喘现象。说明鹅龄越小需要温度越高, 反之, 鹅龄越大需要温度越低, 适应性越强。42日龄雏鹅若在34℃, 阳光直射下发现喘急, 而在背阴处61日龄的鹅雏也轻喘, 30日龄鹅放于背阴处仍喘, 经身泼水止喘。
42日龄鹅, 2008年6月24日18:00, 29℃进棚休息, 到21:00时又出外休息, 当时温度25℃, 这说明中鹅在25℃生活条件下白天需在背阴处, 夜间需在通风处才觉舒适。等清晨气温降到19℃时, 又从棚外回到棚内。中鹅早晨在19℃棚内休息, 晚上日落后29℃在棚内, 中午36℃在棚内乘凉休息, 高于29℃就不愿在棚内而愿意在通风的背阴处, 低于19℃时因感凉意而不愿在棚外, 回到棚内休息。
管理要求:雏鹅饲养环境温度, 1~5日龄温度为28~27℃, 6~10日龄26~24℃, 11~15日龄24~22℃, 16~20日龄20~18℃。
1.3 雏鹅的吃食状况
2008年6月24日11:00时开始喂鹅, 观察了7只鹅雏的采食情况如下:其中有2只5分30秒吃完, 1只7分30秒吃完, 2只10分30秒吃完, 2只13分30秒吃完, 吃完后均先后趴于荫凉处。先吃完的2只雏鹅隔13分钟又开始寻食, 采食不到1分钟又休息, 以后每隔2~3分钟出去采食, 只吃几口并少量喝水后又休息, 这样继续1小时后, 全部起来寻食, 但表现对食不亲, 12:30再次喂时才表现出愿意吃食。
通过实践证明, 雏鹅的采食时间最快的需5分30秒, 最慢的13分30秒, 平均9分29秒。雏鹅吃食不同雏鸭, 雏鸭吃食表现争先恐后, 抢饱后才罢休, 雏鹅吃食则表现吃的速度慢, 吃点食再喝水, 吃七八分钟就停食运动, 运动后又吃, 表现出不慌忙的状态。
饲养要求:喂雏鹅要以勤喂为佳, 每隔2个小时喂1次。喂饮应同时进行, 既有食又有水, 拌食比鸭食干些为好。雏鹅并有吃零食习惯, 平时应注意喂给, 使雏鹅尽快长大, 发挥其生长快的优越性。
1.4 出壳三日内育雏温度
育雏的关键是温度, 特别是3日龄内的雏鹅温度必须掌握好, 温度低易引起幼雏抽风、消化不良、拉稀及雏体硬化症;过热可引起雏鹅大蒙眼, 背毛脱落症, 特别在广大农村孵鹅, 缺乏先进的孵化设备和育雏设备, 采取火炕取暖, 室内温度又很难恒定, 所以摸索出一个适宜温度是必要的。
管理要求见表1。
1.5 鹅喜水怕湿
鹅喜欢游水, 游水的鹅比不游的羽绒生长快, 体重增长快, 性欲旺盛, 同样的公母比例, 游水鹅比旱鹅受精卵比例大, 并且羽绒洁净, 绒朵整齐, 含杂质少。虽然鹅喜欢游水, 但栖息之地, 需要干燥。鹅属鸟类, 择木而栖, 若鹅栖息之地过潮, 则易引起消化不良、风湿腿拐和腹毛不长等疾病。
管理要求:防潮避湿。育雏室要宽敞明亮、通风良好、地面干燥, 垫草要勤换, 一般每2~3 d换一次为宜, 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水槽要经常保持卫生, 这样可以避免环境潮湿, 又可预防疾病的发生。
1.6 鹅食小草叶
牛羊吃不上来的草地可以放鹅, 鹅爱吃刷帚头子草、牛毛草、水葱、曲木菜、水稗草、小黄蒿等的幼芽阶段。其采食习惯是:春天愿吃嫩叶、夏季爱吃草尖, 秋天爱吃草穗。鹅不爱吃回头草, 采食时边吃边走。出牧初吃得快, 归牧时吃得快, 一般时候吃七八分饱后便开始游走。
1.7 中鹅、雏鹅怕日晒雨淋
暴雨时, 小鹅易死, 阴雨天气不要将鹅群赶得太远, 以防损失。烈日当头鹅易中暑, 表现发喘, 口中流涎, 所以牧鹅时应选择有水有树荫的牧场较为合适。
2 鹅的习性与饲养管理的相关性观察
鹅有“五快、一大、一小、一散漫”的特点。
五快:一是雏鹅长的快, 如饲养得法, 七周可长为成年鹅体重的80%, 任何一种畜禽都长的快, 而肉用鸡7周可长为成年肉鸡体重的60%左右;二是吃草快, 在放牧季节鹅每天要吃七八分饱, 饱后饮水, 之后休息, 排便后起来又吃, 6~7 min即可吃饱;三是消化快, 鹅肌胃的压缩力比鸡大一倍, 比体长长10倍, 这些特性能更好的消化纤维素, 也就是说, 能尽快大量的消化青纤维饲料。据观察, 鹅吃饱草后经2 h左右就排出体外;四是鹅胖得快, 实践证明瘦弱的鹅每日食玉米350 g加白菜500 g, 经2周便可由2.7 kg增长到3.05 kg;五是瘦得快, 鹅一旦患病, 或经运输后掉膘很快, 经证明, 如鹅因病不食, 体重可减轻40%, 如装车经运输5 h, 体重可减轻10%。
一大为食量大:在正常情况下, 鹅一顿可食1 600 g食物, 其中包括玉米面50 g, 谷糠150 g, 玉米糠50 g, 玉米酒糟750 g, 水600 g的混合饲料。
一小是鹅胆小, 鹅群被奇异的东西冲撞后, 易炸群、乱跑、易丢失, 牧鹅人应注意。
一散漫是:鹅集群性不强, 吃饱后便各奔东西, 应注意看管。合群性不强, 生鹅进群不易合群, 常被咬得狼狈不堪, 不得不离去。
观察与作文生活化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n=30) 和对照组 (n=30) 。纳入标准: (1) 患者经胃镜检查诊断明确诊断为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 (2) 患者无重要器官 (心、肝、肾等) 的严重损伤;没有意识障碍发生;无恶性疾病以及出血性疾病等。排除标准: (1) 伴有肝、肾、脑等重大器官的疾病或有意识障碍患者; (2) 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整个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 并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6]。观察组患者年龄32~62岁, 平均 (43.4±11.3) 岁, 男13例, 女1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1~61岁, 平均 (44.4±10.6) 岁, 男12例, 女1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以及简单的消化性溃疡知识宣教,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每天25 min的系统全面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在患者入院时由相应专业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区的环境, 医生通过和患者、家属的沟通, 充分了解患者病情以及知识水平、社会文化背景、健康需求等。以后每天由主管医生与责任护士进行25 min健康教育, 并在出院以后需要进行随访的健康教育。具体方法: (1) 集体教育以及单独指导相互结合, 给患者发放宣传材料, 并观看相关VCD的影像资料。 (2) 耐心向患者、家属介绍有关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病因、疾病的类型、临床表现以及常见并发症和治疗原则等。 (3) 饮食指导:者养成良好卫生饮食习惯, 定量, 并不吃过热、过冷、过硬以及刺激性的、难以消化的食物。 (4) 心理指导:指导并引导患者建立正确疾病观, 减少焦虑以及抑郁情绪。 (5) 健康生活:指导患者进行健康的生活, 进行戒烟戒酒以及适量运动, 并且避免劳累以及精神紧张。总的干预时间为6个月 (包括患者在住院时间以及出院以后的随访时间) 。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SF-36生活质量健康调查量表 (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精神健康) 与依从性 (复查依从性、饮食依从性、日常生活依从性、服药依从性以及运动治疗依从性)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 (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精神健康)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分
2.2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复查依从性、饮食依从性、日常生活依从性、服药依从性以及运动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例 (%)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通常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 不良的饮食习惯, 缺乏自我保健知识等因素共同引起[7,8,9]。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树立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正确认识, 并树立健康的观念、信念, 以期患者采用积极健康生活方式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以及依从性, 从而有效减少疾病的恶化及复发, 达到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10]。消化性溃疡在经过积极的药物规范治疗以及预防以后, 现已经可以对该疾病进行彻底地治愈。但在治愈以后, 患者会因为季节、年龄、情绪波动、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刺激以及不规律生活等的不良因素的影响, 非常容易导致患者复发消化性溃疡。
健康教育为整体护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能够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以及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来有效指导患者及患者的家属充分了解疾病相关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和预防等, 从而促进患者建立以及形成健康的生活以及行为方式, 保护自己的健康。依从性指个体对于医疗的认可程度以及执行力, 个体行为 (患者行为) 对医务人员的治疗以及健康相关指导的一致的程度的高低。消化性溃疡疾病病程长、其病情反复发作不定, 且症状重, 很容易让患者产生焦虑、紧张以及恐惧的心理[11]。为减少不良心理因素、不良生活方式、行为方式, 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自我保健知识缺乏对消化道溃疡疾病患者的影响, 笔者所在医院分析健康教育对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生活质量及依从性效果。对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每天25 min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依从性。本研究发现, 进行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精神健康) 评分均高于未进行系统全面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显示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 获得更好的心身健康状态。
本研究还发现, 进行过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的复查依从性、饮食依从性、日常生活依从性、服药依从性以及运动治疗依从性的依从比率均高于未进行系统全面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显示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更有效地让患者了解和支持医生的治疗意图以及方法, 更能遵照医生的医嘱, 有更好的依从性, 进而能够更好地实施遵医嘱行为, 达到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有效的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生活质量有十分积极作用, 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生活质量与依从性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n=30) 和对照组 (n=30)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以及简单的消化性溃疡知识宣教,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每天25 min的健康教育,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 (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精神健康)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复查依从性、饮食依从性、日常生活依从性、服药依从性以及运动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有效的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生活质量有十分积极作用, 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观察与作文生活化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间, 我院收治的这8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当中, 男性患者49例, 女性患者39例。患者的最高年龄为74岁, 最低年龄为49岁, 平均年龄为 (62.3±11.2) 岁。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诊断符合WHO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患者的最长病程为36个月, 最短病程为11个月, 平均病程为 (22.4±8.3) 个月。分组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主要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测, 并行有效的干预指导。具体来说主要从生活指导和舒适护理两个方面进行。生活指导方面为患者予以低盐、低脂且易消化的清淡流质或半流质的饮食。食物不鞥过热或过冷, 进食的速度应该适当, 不宜过快或过慢, 患者应该少食多餐, 避免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指导患者忌烟酒, 不宜喝浓茶, 要保持大便通畅, 适当的吃一些新鲜的水果, 为患者口服缓泻剂或利用开塞露进行通便。舒适护理主要对患者的环境进行保持, 提高患者的心理质量, 为患者进行体位选择和吸氧护理, 静脉输液保持舒适自然。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因为患者长时间受疾病的困扰和影响, 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感, 患者会产生悲观情绪, 对生活质量陈胜严重影响。对患者进行关心和关爱, 了解患者的心理焦虑的原因, 为患者进行对症干预, 为患者讲述相关病症治愈的病例, 树立起患者战胜病魔的决心;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主要为患者就自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原理进行讲述, 为患者指导一些自我干预和预后的措施, 使患者以正确的生活方式生活, 避免因为不正确的生活方式使得疾病加重。
1.3 评价指标:
本研究采用Karnofsky评分法 (卡氏评分法)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主要从患者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周围环境等4个方面进行评分, 评分采用10分制, 共10个项目, 每个项目最高10分, 最低0分。≤50分, 表示患者生活无法自理, >51分表示患者生活可自理, 其中0分为患者死亡, 100分为痊愈。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IBM 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涉及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 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 并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 P<0.05表示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有效护理40例, 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0.91%, 对照组有效护理27例, 护理有效率为61.36%, 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健康评分为 (87.34±7.32) 、心理健康评分为 (92.34±4.63) 、社会关系评分为 (95.36±2.14) 、周围环境评分为 (93.24±4.56) ;对照组的生理健康评分为 (67.24±6.87) 、心理健康评分为 (75.46±6.68) 、社会关系评分为 (79.86±7.83) 、周围环境评分为 (75.49±7.22) 。观察组的生存质量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因为临床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狭窄发生, 使得患者的观众动脉供血不足、心肌出现缺血和缺氧状况, 并因此而引发多种心血管综合征。该疾病的发病一般都和患者的脂质代谢异常相关, 患者的脂质代谢异常主要会导致患者的脂质沉着等情况产生, 最终导致患者动脉腔狭窄, 从而阻滞了正常的血流, 导致心脏供血不足, 引发心绞痛发病。在治疗该疾病的同时需要为该疾病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这样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从结果来看, 效果显著,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说明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分析可以得出, 因为疾病自身的特点等原因, 患者的难免会有一些心理困扰, 而这也是影响冠心病心绞痛生活质量和康复的一大重要因素。所以配合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是对症护理, 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心态对其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干预, 并指导患者掌握一定的疾病知识, 学会一定的预后和自我干预措施, 因此通过本研究能够得出, 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能够提高护理有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8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4例。为两组患者例行常规的对症治疗, 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0.91%, 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61.36%, 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周围环境等生存质量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能够提高护理有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冠心病心绞痛
参考文献
[1]刘锦屏.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23) :42-44.
[2]王寒冰.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4) :463-465.
观察与作文生活化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15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且均行针对性的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无认知障碍的患者。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性障碍的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75例。对照组中,男46例,女29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2.71±5.43)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18例,高中34例,初中16例,小学及以下7例;干预组中,男45例,女30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3.12±6.37)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19例,高中34例,初中17例,小学及以下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给予针对性的乙型肝炎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严格按照医师要求进行用药护理,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做好饮食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认知护理: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进行抗病毒治疗,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力;其次指导乙型肝炎患者了解正确的乙型肝炎治疗方法,当患者的肝细胞表现为炎症性损伤时进行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准确把握治疗时机,坚持治疗。第三,由于乙型肝炎的治疗时间比较长,患者在长期用药后会产生一些烦躁、厌烦的情绪,甚至拒绝服药。对此,护理人员要通过张贴每日用药表格,监督核对患者用药情况。要组织专业的心理医师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此外,还要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让患者对乙型肝炎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增加患者对疾病的重视。
1.3评价标准。①观察指标:以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为观察指标。②治疗依从性判断标准:根据调查总结自制治疗依从性判断标准,具体内容包括按照医嘱用药,饮食合理,作息规范,情绪乐观,心态平和,戒烟戒酒等6项,符合以上6项中至少5项的为完全依从,符合3~4项的为依从,符合2项及以下的为不依从。③生活质量评价标准:通过采用WKOQOL-100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包括独立性、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健康总评、社会关系等进行评分,每项为10分,满分为50分,得分越高的患者,其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展开分析,总结,计量资料表示为(±s)形式,计数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法,计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若P<0.05则二者差异显著,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干预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完全依从44例(58.7%),依从27例(36.0%),不依从4例(5.3%);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完全依从21例(28.0%),依从34例(45.3%),不依从20例(26.7%)。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14,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前,对照组独立性、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健康总评、社会关系等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3.71±0.13)分、(2.11±0.27)分、(3.13±0.12)分、(4.37±1.47)分、(3.12±1.33)分、(20.37±4.34)分;干预组独立性、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健康总评、社会关系等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3.84±0.23)分、(2.23±0.34)分、(3.12±0.21)分、(4.12±0.12)分、(3.11±1.31)分、(21.03±3.75)分。护理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对照组独立性、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健康总评、社会关系等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7.11±2.31)分、(6.41±2.10)分、(8.23±2.31)分、(6.97±3.12)分、(7.14±2.07)分、(35.13±3.17)分;干预组独立性、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健康总评、社会关系等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9.39±1.76)分、(8.98±3.14)分、(9.47±3.18)分、(8.73±2.87)分、(8.98±3.37)分、(45.87±7.53)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升高,其中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为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s Ag、HBV DNA和HBe Ag呈阳性,抗-HBe呈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4]。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学特点为明显的汇管区及其周围炎症,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少数为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大量炎性细胞的聚集会引起汇管区扩大,从而破坏界板引起界面肝炎[5]。因此临床上常采用抗病毒治疗的方式治疗该疾病。但由于该疾病的病程比较长,药物治疗周期长,在长期的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会降低。此外,大部分患者对乙型肝炎及抗病毒治疗并不是很了解,因此也会影响治疗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因此在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
认知护理是根据患者的认知能力进行综合干预护理的一种护理模式[6]。通过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有效依据;通过指导乙型肝炎患者了解正确的乙型肝炎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通过张贴每日用药表格,监督核对患者用药情况,能够提高患者的用药效率;通过心理干预护理及健康教育,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本文研究,干预组治疗完全依从44例(58.7%),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45.87±7.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5.13±3.1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行乙型肝炎治疗的患者实施认知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缩短康复时间,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认知护理在改善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50例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75例。两组均给予针对性的乙型肝炎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认知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治疗完全依从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45.87±7.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5.13±3.1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乙型肝炎治疗的患者实施认知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缩短康复时间,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认知护理,乙型肝炎,依从性,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党得珺.探讨认知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9(27):177.
[2]万利.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28-29.
[3]段春青,景育娟.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190.
[4]李艳.护理干预对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现代养生,2014,7(14):82.
[5]杨玉梅,安华.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8):227-228.
观察生活练习课 篇11
拉面馆子、猪肉铺子、烟酒小店⋯⋯甚至满是涂鸦的断壁颓墙,其实都是比实物小了上百倍的微缩模型。它们都是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2010级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同学们,在观察生活练习课上做的作业。仅用建材市场里物美价廉的板材和从垃圾堆里淘来的破铜烂铁,就完美再现了一组组真实的生活场景。
《开水房》 (制作:李东方 主要材料:PVC板、垃圾堆里捡来的牛奶瓶)
“学校周围有一个这样的开水房,看起来旧旧的,质感很好,很适合做模型。开水房里的炉子做起来比较复杂,我做了非常多的细节,包括计量表、炉门等等,要把这些小细节做旧是件很麻烦的事,颜色一点点地刷,刷完了还要磨。可惜做了这么多的细节,都藏在了模型的最里面,相机都拍不到。”
《清真小店》(制作:马超英 主要材料:纸板、木板、菜市场买的菜花)
“之所以选择这个场景,是因为我真实见过这样的小店,觉得非常有生活气息。做模型的时候最难的是把铝合窗和卷帘门做出铁的质感。直接用铁的话很难做细致,所以我只好用纸质和木质的材料,然后用高锰酸钾沾水一遍遍地刷,让高锰酸钾反应产生黄色,这样就做出了旧旧的效果。”
《猪肉铺子》 (制作:阴东方 主要材料:硅胶、橡皮泥、旺仔瓶子、石膏)
“其实我是站在猪的角度来构思这个场景的。菜市场里是个买卖生命的地方,所以我就把色彩都调得浓烈了一些。做五花肉是最难的,因为要做出一白一红肥瘦相间的效果。最开始我直接拿颜料画,但是效果太假,后来我把颜料混到硅胶里,就调出了非常自然的颜色。”
《门卫室》(制作:赵惠颖 主要材料:木板、PVC板、砂纸、吸声板)
“这间门卫室是我觉得非常有西安气息的地方,所以就选择做这样一个模型。制作的过程中最难的是做墙面,为此我花了足足两个星期。为了把墙面做出水沙石的质感,我曾经试过淘不同大小的沙子黏上去,但结果都不理想,直到最后我找到砂纸,才做出我想要的感觉。”
《涂鸦墙》(制作:殴谭凯 主要材料:石膏板、PVC板)
“这是我们学校原来的清真食堂,我很喜欢吃这里的拉面,可这个食堂被拆了,我就做了个模型怀念它。虽然现在只是个废墟,甚至早晚有一天连废墟也会被拆掉,但能留住一点就留住一点吧。做这个模型最难的是楼梯部分,本来我已经用PVC管子把楼梯做好了,但楼梯不规则,在安装的时候没法把每一根栏杆都准确地插到楼梯底座上,所以我只好拆了重来,花了我好多天时间。”
《画室》(制作:刘圣、张鑫、唐文芝 主要材料:KT板、PVC板、木条)
“我们是唯一一个小组合作做模型的。小组成员张鑫最先提出要做画室的主意,因为大家都是艺术生考进西安美院的,本身都学过画,对画室特别有感情,做画室的模型也让大家很有共鸣。墙面是最难做的,一开始我们用的是石膏,但石膏容易碎裂,模型一碎,我们的心都碎了。后来我们尝试了各种材料,最终确定使用PVC板固定墙面,轻便又稳固。”
《烟酒小店》 (制作:张静思 主要材料:PVC板、镜面板)
“这间小店的原型是我上下学路上常会经过的一家店,我跟老板很熟,量尺寸也方便。最折腾的是找柜台镜面的材料,我用了很多相似的材料,包括玻璃纸,但是做出来都不真实。后来我发现肯德基用了一种很像镜面的材料装修,去建筑市场里的时候竟然真的被我找到了,又薄又好看,做成模型毫无压力。”
观察与作文 篇12
看眼下学生的作文, 无话可说、无从下笔者有之;内容空洞、索然无味者有之;胡编乱造、千篇一律者有之。究其原因, 大多与学生不注意观察, 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关。身边发生的事情, 学生如果学生不去观察, 就熟视无睹;眼前人物的活动, 学生如果学生不去留意, 便视而不见。因此,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力呢?
一、激发学生乐于观察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是认识兴趣。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要进行观察前的兴趣激发, 教师或以法布尔、莫泊桑等名人观察的奇闻趣事引路, 明确观察的重要性, 明白“生活不是没有美, 只是缺少发现”的道理, 激发观察的动机, 引发观察的欲望, 树立长期观察主动观察的意识。
或创设直观形象的观察情境, 调动他们观察的兴趣。如, 我曾将一节作文课变成“哑剧表演课”。课上, 我和善于表演的学生先后表演了“跳绳”、“举重”、“吃辣面”等有趣的生活片段, 同学们在“只准用眼睛看, 不准出声, 否则黄牌警告, 取消参与游戏的资格”的要求下, 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表演的同学, 猜测着、思忖着。疑惑不解、恍然大悟、会心一笑, 答错了捶胸顿足, 笑得捂着肚子、趴在桌子上……神态不一, 各具情态, 也成了大家观察的对象。其后的习作, 无需我多费口舌, 个个一气呵成、挥笔而就, 写成的作文形神兼备, 栩栩如生。
二、培养有效观察的方法
1. 目的明确、循序渐进地观察
众所周知, 小学生以无意识的随意注意居多, 他们常常易被别的事物所吸引, 离开观察目标, 以致观察所得不全, 粗略笼统、杂乱无序。因此, 观察活动前一定要明确观察目的, 定好观察对象, 布置观察任务, 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时刻集中到所观察的事物上来。
对于小学生来说, 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活泼的目标、色彩鲜艳的形象, 最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宜为观察初始阶段的观察对象。待有意注意强化后, 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观察范围、增加观察难度, 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 可先观察单个的静态的事物, 再观察多个的动态的事物;先观察熟悉的, 再观察陌生的。
2. 全面细致、抓住特征的地观察
实践证明:观察得越仔细、越准确, 才能了解事物的全部, 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才能捕捉事物的特点, 印象才会更鲜明深刻, 作文才能写的具体生动、准确传神。要全面细致地观察事物, 就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参与, 要眼观形色, 耳闻声响, 鼻嗅气味, 手摸质地, 体察动静;要视其形, 察其神, 知其意。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征。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 不同的人, 从不同的角度, 其形态各异、情状不一。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在观察过程中要细致而有条理, 要“观”得入微, “察”得周密, 发现他们的特点。
要想细致深入了解人、事、景的本真面目, 还要关注各种细节。俗话说:“于细微处见精神, 于平凡中见伟大。”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表现文章主题, 这是文学创作常用的表现形式。小学高级段可逐步让学生了解尝试这种写法。语文教材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如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册《爱如茉莉》一课, 正是让我们通过一个个看似平淡而感人的生活细节描写, 感受到父母间如茉莉般淡淡的温情, 浓浓的爱。生活处处有真情, 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成功引导学生养成时时留心身边的人和事, 拥有敏感细腻的心灵, 捕捉带有温情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 真切感受到每一个细节, 这样表达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才能写出藏在平淡之处的真情来。
3. 带着感情和想象进行观察
不可否认, 人在观察事物的时候, 总会伴随着一定的情感, 都会产生相应的感受。如面对旭日东升、朝霞万丈, 会增添无穷信心和力量, 面对秋风渐起、落叶纷飞, 会生发一种凄凉和无奈;对身陷困境、遭遇不幸的人同情, 对谋财害命、图谋不轨的小人只会憎恨。所以, 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事物交融, 深刻体验自己的感情变化及心理活动, 并有意识地审视自己的观察感受。再将这样的情感感受诉诸笔端, 方能解决学生作文中“无病呻吟, 毫无真情”的困惑。
其次, 小学生天真活泼, 好奇心特强, 富于想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 应针对此特点, 给孩子插上联想和想象的双翼, 冲破思维的定式, 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进行积极的思维, 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 创造出新的形象。这样, 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新意, 才真正“活”起来。
三、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观察与作文生活化】推荐阅读:
有关观察生活的优秀作文:捏鸡蛋08-22
观察生活与素材积累08-15
高考满分作文用心观察与记录06-14
高考满分作文:用心观察与记录08-17
观察为话题的作文:观察小鱼07-18
观察牵牛花小学生观察作文06-26
观察类作文06-30
观察作文教学07-11
观察苹果-作文08-15
生豆芽-观察作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