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鹅技术

2024-06-16

夏季养鹅技术(共3篇)

夏季养鹅技术 篇1

1) 降低饲养密度。夏季, 鹅最适宜的饲养密度为6~7只/m2。

2) 做好降温。鹅舍温度不宜超过26℃, 保持通风透气, 同时地面上撒1 cm厚的细沙;舍外活动场搭遮阳凉棚;天气炎热时, 向鹅舍周围地面喷洒凉水, 并用凉水对鹅体进行喷雾。

3) 圈牧结合。30日龄至翼羽长出前, 要充分利用夏季早晚气温较低的时间, 选择草质好、草量足的地方放牧。其余时间则圈养, 适当补喂糠麸、稻谷、玉米等精料;尤其在肉鹅背部、腹部绒毛开始脱换新羽时, 更要注意补喂优质精料, 以免影响其生长发育;一般每天补饲2~3次, 每次8~9成饱为宜。

4) 疫病预防。雏鹅出壳后严格按程序免疫, 由经免疫的种母鹅产蛋孵出的雏鹅, 出壳24 h内可直接注射小鹅瘟疫苗;来源不明种蛋孵出的雏鹅, 出壳24 h内先注射高免血清, 7日龄再注射小鹅瘟疫苗。搞好环境卫生, 建立定期消毒制度;垫草要经常暴晒、更换, 防止发霉;要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科学搭配, 讲究科学饲养;同时, 还应注意适当活动, 让鹅多下水游泳以增强体质, 减少疾病的发生。

夏季养鹅技术 篇2

一、雏鹅选择应选择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禽场或孵坊生产的雏鹅作为养殖品种。

二、场址选择

鹅场场址(舍)的选择应根据鹅场性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后再决定。地点应与公路、农药厂、化肥厂、屠宰场及其它养殖场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声光应激,防止疫病传播,但以交通方便为原则。选择地势较高、平坦或缓坡地带,坐南向北或向东南,土质以透水性能好的沙土或壤土为宜,冲洗消毒或雨后排水及时。利用有天然水域的地方,也可人工修建一人工浅水池,使用自来水或地下水。场地附近最好有可供放牧的草地。

三、育雏准备

1.清洗消毒 进雏前2周对育雏舍内外消毒,在进雏前几天,先全面检查,及时修补破损处,并用福尔马林与高锰酸钾混合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30克、福尔马林15毫升)。

2.工具准备 准备好育雏的加温设备和育雏用具。饲养用具如是木质或竹质的,可用2%的氢氧化钠喷洒或洗涤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3.垫料准备 应准备好垫料或垫草,如锯末或干稻草。垫料厚度不少于5厘米,垫料应洁净。

4.雏鹅运输 目前多采用竹篾编成的篮筐装运雏鹅,1只直径为60厘米、高23厘米的竹筐约放50只雏鹅。装前筐与垫草均要进行暴晒消毒。装运时温度保持在25~30℃,雏鹅胎毛干后即可装筐,最好在34小时内抵达目的地,途中防止拥挤,注意保温,减少震动。

四、育雏饲养管理

(一)雏鹅的饲养

初期应实行舍饲,逐步向放牧过渡。舍饲主要喂给水、草、料,应遵循精细加工、少给勤添的原则。

1.及时给水 雏鹅运回后,在育雏室内适当休息,当绒毛已干并能站立时,便可饮第一次水,俗称“潮口”。这是雏鹅饲养的第一关。饮水器内水深3厘米为宜,饮水要清洁,最好是凉开水,水温以25℃为宜,水内应添加0.05%的高锰酸钾,连饮7天,可防止消化道疾病。

2.适时开食 开食必须在潮口后雏鹅起身有啄食行为时进行。出壳后24~36小时内开食。适时开食还能促进胎粪排出,刺激食欲。开食饲料常用碎米和小米,经清水浸泡2小时左右沥干再用。青饲料(除去烂叶、黄叶、泥土和茎秆)切成1~2毫米的细丝。开食时可先青后精、先精后青或青精混合。由于雏鹅对脂肪的利用能力很差,饲料中应忌油。饲喂以八成饱为宜。

3.适时放牧 雏鹅初次放牧的时间,可根据气温而定,最好在外界气温与育雏室温度接近、风和日丽时进行,通常热天在出壳后3~4天,冷天在出壳后10~20天进行初次放牧。放牧前喂少量饲料,并让雏鹅在水池边草地上自由活动半小时,让其下水活动几分钟,再赶上岸让其梳理绒毛,待毛干后赶回育雏室。放牧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①选择好头鹅和训练“语言信号”。②选好放牧场地,要求离鹅舍近、道路子坦、水质干净无污染、草鲜嫩、噪音小。③合理组群,放牧鹅群以300~500只为宜,并且日龄相同。④迟放早收,上午在草上露水干后放牧,下午收鹅时间要早些。20日龄后,雏鹅开始长大毛毛管,即可全天放牧,只需夜晚补饲1次。

(二)雏鹅的管理

1.盖好鹅棚 雏鹅体小娇嫩,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强,一定要做好保温降湿工作。保温工作尤为重要。规模养鹅必须有专用鹅棚,附近应有水塘和草地。鹅棚应能防止鼠患和兽害。

2.分群饲养 1~15日龄时应放在鹅篮内或芦席折成的圈内饲养,以防止扎堆引起伤亡或受热出汗而成僵鹅。每个鹅篮内可放1~5日龄的雏鹅50只,6~10日龄时减少到35只,11~15日龄减少到25只,20日龄后可采用大的芦席折成圈饲养,每圈可放80~100只。

3.及时起身 所谓起身,即用手抄动驱散雏鹅,使之活动,以调节温度、蒸发水气,确保雏鹅健康成长。自开食后,应每隔1小时起身1次。在夜间和气温较低时,更应经常观察,防止扎堆。

4.适时放水 7日龄后,在气温适宜时,可在清洁的浅水塘内第一次放水。天冷时可在15日龄后放水,在夏季3日龄后即可在放牧时放水。水温22~30℃为宜。放水时间应在下午三四点时进行。

5.安全放牧 15日龄后应在放牧地搭一临时鹅棚,长5米,宽3米,可供500只雏鹅过夜用。为避免兽害,棚上可罩一张大鱼网,棚内用芦席隔成若干小栏,以防拥挤和扎堆。20日龄后小栏可逐步拆除,进行统棚管理。夜间应有专人值班看守。

1000只雏鹅1天的饲料量(参考数量)单位:千克、次

│日龄 │ 青料量│精料量│日喂次数│ 备注 │

│ 1 │ 5 │ 2.5 │ 6~10 │其中夜晚2~3次│

│ 3 │ 12.5 │ 5 │ 6~10 │其中夜晚2~3次│

│ 7 │ 37.5 │ 15 │ 6~10 │其中夜晚2~3次│

│10 │ 77.5 │ 21 │ 6~8 │其中夜晚2~3次│

6.接种疫苗 注意饲料、垫草的卫生,及时接种疫苗。如母鹅未接种小鹅瘟疫苗,则应用小鹅瘟血清0.1毫升对出壳后24小时内的雏鹅进行预防。15日龄建议注射鹅二联苗(鹅副粘和鹅流感灭活苗)每只小鹅0.5毫升。

五、中鹅的饲养管理

1.中鹅的饲养 大体有三种方式,即放牧饲养、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关棚饲养。我国大多采用放牧与舍饲相结合这种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所用饲料与工时最少,经济效益较好。中鹅的放牧场地要有足够的青绿饲料,草质要求比雏鹅低些。放牧时间越长越好,早出晚归或早放晚宿,以适应鹅多吃快拉的特点。放牧时鹅呈狭长方阵队形,出牧和回棚时赶鹅速度宜慢,特别是吃饱以后的鹅。实行舍饲,可使用全价配合饲料。

2.中鹅的管理 中鹅常以野营为主,故而要用竹、木搭架作为临时性鹅棚,能避风遮雨即可,一般建在水边高燥处,采用活动形式,便于经常搬迁。如天气炎热,中午应让鹅在树荫下休息,防止中暑。50日龄以下的中鹅羽毛尚未长全,要避免雨淋。由于水草上常有剑水蚤,将驱虫药拌在饲料内晚上喂给(用硫双二氯酚驱虫,每千克体重200毫克)。

六、育肥仔鹅的饲养管理

中鹅经过放牧饲养后,已基本完成第一次换羽,具有一定的膘度,通常把60日龄或10周龄以上、70日龄或12周龄以下的用于育肥的商品仔鹅叫作育肥仔鹅。其特点是消化道的容量已与成年鹅大体相同,虽可以上市,但没有达到最佳体重,膘度不够,肉质不佳,肉色发黄。因此,要经过短期育肥,以达到改善肉质、增加肥度的目的。

1.放牧育肥 主要适用于有较多的谷实类饲料可供放牧的情况,如野草的种子、收获后的稻田或麦田内的落谷等。如谷实类饲料少,则必须补饲谷类饲料,否则鹅生长不快,达不到育肥的目的。1只仔鹅育肥10天约需667平方米大麦茬田,小麦茬田掉粒较少,面积要相应扩大或酌情补饲。

2.舍饲育肥 这种方法应用不如放牧育肥那么广,但有发展的趋势。该方法生产效率比较高,育肥均匀度比较好,适于集约化饲养。日粮参考配方是:玉米40%、稻谷15%、麦麸19%、米糠10%、菜籽饼11%、鱼粉3.7%、骨粉1%、食盐0.3%。也可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实类为主,再加上一些蛋白质饲料。给育肥仔鹅创造安静、少光的环境,并限制其活动,让其尽量多休息。一般育肥密度为每平方米4~6只,让其自由采食、饮水。3.育肥程度的掌握 一般来说,该期如放牧育肥可增重0.5~1千克;自由采食育肥可增重1~1.5千克。鹅膘检查:根据鹅的尾椎骨盆部连接的凹陷处(俗称敏子)的丰满程度来确定。其方法是用手触摸该处,如没有凹陷感并感到肌肉丰满,说明膘情良好;如凹陷处摸到肌肉,说明膘情较差。还可以根据体况的丰满程度来判断,膘情好的仔鹅胸部平满,胸骨不突出,摸不到肋骨,从胸部到尾部上下一般粗,摸不到趾骨。膘情好的鹅可直接上市出售,膘情不好的应继续育肥。

七、兽药使用

使用国家允许使用的兽药,最好使用中药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并注意规范用药。,朗德鹅养殖技术

2004-11-8

鹅是节粮型家禽,可以利用稻田、麦茬地、草滩、草

坡以及田间路旁房前屋后疏林隙地,湖滩河边等零星草地放牧鹅群,鹅不与人争粮,又不与牛、羊争草,发展养鹅业对调整我国畜牧生产结构和人民的肉食结构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饲养肉用仔鹅,投入少,成本低,生产周期短,饲养设备简单,饲养技术容易掌握,是农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郎德鹅,原产于法国西南部的朗德地区,是大型的托罗士鹅和体形较小的玛瑟布鹅经过长期杂交选育而成。朗德鹅,体型中等,羽毛灰褐色,颈部接近黑色,腹部毛色较浅呈银灰色,体重7-8千克,是当今世界上最适于生产鹅肥肝的鹅种。朗德鹅,适应性强,成活率高,抗病易养,雏鹅成活率高达90%以上,能适应各种生活环境。出生70天左右即可作为商品鹅出售,90-120天即可获得多种产品。朗德鹅耐粗饲料,饲养周期短,肥肝质量好,平均肝重750克,是其它家禽所不具备的,因此养殖朗德鹅将会带来很高的经济收入。

第一章 雏鹅的培育

鹅是指从出壳到30日龄以内的小鹅。雏鹅的培育是养鹅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养鹅生产中一定要重视雏鹅的培育工作,为鹅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一. 雏鹅的特点。雏鹅有许多重要特点。

1、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与抵抗力也较弱。

2、雏鹅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较弱。因此给饲时要少给多餐,宜喂给易消化的全价配合饲料。

3、雏鹅生长发育快。为保证雏鹅快速生长发育营养需要,在培育中要及时饮水,喂食。

4、雏鹅易扎堆,饲养密度要适当。特别是20日龄内的雏鹅,当温度稍低时易发生扎堆现象,常出现捂压伤,易成―小老鹅‖。

5、雏鹅体温高,呼吸快,新陈代谢旺盛,需水较多,育

雏时水槽不可断水。

二. 雏鹅的保温形式和育雏方式

1、雏鹅的保温形式,一般分为人工给温和自温育雏两种。

(1)人工给温育雏依据供热方式不同可分为(A)敷设煤气管道(B)以电热丝为热源,接上自动控温装置,用铝合金或木板,纤维板制的保温伞(C)地下烟道防火炕(D)煤炉

(2)自温育雏,通常可用箩筐、木桶或纸箱作为育雏用具,内铺垫草,依靠雏鹅自身的热量,使温度在小范围内不散失。一般通过增减覆盖物,调整垫草厚度等来调节温度。但此法不适于大群育雏。

2、育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A)平养育雏,即将雏鹅养在铺有垫料的地面或箩筐内。(B)网上育雏,将雏鹅养在高于地面50—60厘米高的铁丝网上。三. 雏鹅的饲料与饲养

1、雏鹅的饲料。雏鹅的饲料包括精料、青料、矿物质、维生素和添加剂。刚出壳的雏鹅,消化功能差,要喂一些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的饲料。一般多用小米和碎米,经过浸泡或稍蒸煮后喂给。为了爽口不粘嘴,蒸煮过的饲料,最好用水淘过以后再喂。当然,一开始就喂混合饲料更好。

鹅是食草水禽,最好用细菜叶切成细丝喂给。青绿多汁饲料约占饲料的60-70%。缺乏青料时,要在精料中补充0.01%的复合维生素。

2、雏鹅的饲养方法。饲养雏鹅首先要适时―三开‖。所谓―三开‖就是开水、开食和开青,第一次饮水叫―开水‖,第一次喂食叫―开食‖,第一次喂青叫―开青‖。―三开‖时间的早晚和好坏对雏鹅以后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

出壳1-3天内,一定要使雏鹅学会饮水和吃食。雏鹅出壳或运回后,开食越早越好。一般当雏鹅毛干后能站立时。蛋黄吸收良好的雏鹅,约在出壳后12-16小时内就有啄食行为,这时便可调教采食,及时―三开‖。―三开‖过晚,往往有一部分雏鹅不会采食、饮水而死亡,即使蛋黄吸收不良的大肚皮雏鹅,也应在24小时内―三开‖。这样做可促进蛋黄吸收和胎便排出体外。―三开‖的方法是:开食前,应先让雏鹅开水(俗称潮口),先把盛有清洁饮水的水盆放在栏的角落,把一部分雏鹅的嘴多次按入水盆中让其饮水。只要有个别雏鹅到饮水处饮水,其它雏鹅就会跟着饮水。然后把切成细丝形状的青菜放在手上晃动,并均匀的撒在草席或塑料布上。也可将少许菜叶撒在雏鹅身上,或将半熟的小米或碎玉米糁过水后,把切碎的青菜丝

均匀的撒在草席或塑料布上,用水轻轻扣打草席或塑料布,引诱和训练雏鹅采食。2-3天后逐步改用饲料槽喂给饲料。大群饲养时,也可将切碎的青菜放在饲料盆中自由采食,让雏鹅每天的采食次数和喂料量也应逐步增加。

4-10日龄,每天可喂6-8次,其中晚上喂2-3次,每次喂青饲料时,可加入适量的米饭粒。米饭粒不能粘糊,喂前用清水浸泡,然后在草席上摊开,稍晾干后再喂,以免粘喙。如喂混合饲料,日粮配合比例为青料60-70%,配合饲料30-40%。

11-20日龄的雏鹅,应以喂青绿料为主,并由喂饭粒过渡到碎米。如喂配合饲料,日粮配合比例为青饲料80-90%,配合精料10-20%。每天喂6次,其中晚上2次。如天气暖晴,可以开始训练放牧。放牧前不喂料,促使雏鹅在放牧地多采食青草。

21-30日龄,日粮内可适当加入煮至开的谷料(又称―开口谷‖)并逐渐加喂湿谷。放牧时间可适当延长。舍内饲养时,日粮配合比例为青饲料90-92%,配合精料为8-10%。每天喂5次,其中晚上1-2次。此期为转入以放牧青饲料为主的中鹅阶段打好基础。雏鹅饲养要注意以下五项:

1. 雏鹅用的饲料,特别是青绿饲料,必须新鲜、清洁。

2. 喂饲要做到定时定量,先青后精,少放勤添。每次喂完料后即将饲料槽拿开,让小鹅安静休息。15日龄内的鹅每次喂八成饱为宜,病弱雏要分开饲养。3. 要有足够的清洁饮水。每次喂料时,要更换新鲜饮水。

4. 饲料变换要逐渐进行。一般由熟至生,由软至硬,由舍饲到放牧要逐渐过度。5. 日粮中应给予1-2.5%骨粉,1%贝壳粉,0.25-0.3%食盐。

四. 雏鹅的管理。雏鹅的管理是育雏成败的关键之一,对保证雏鹅的生长发育,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和增重有着直接影响。

1. 保温与防湿。大群育雏的育雏舍应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通风设施,以每平方米育雏30-36只为宜。1-5日龄,如育雏室温度在15℃以上时,白天可将雏鹅放在地面柔软的垫草上,一般用30厘米高的竹栏围成0.3平方米的小栏分栏饲养,每栏10-20只。若室温低于15℃时,除饲喂时间外,白天晚上均须放在育雏笼内保温。5日龄后,温暖天气可昼夜放在室内地面铺草的小栏内饲养,或者白天拆小栏变为中栏,夜间再恢复小栏。20日龄后白天用大栏,晚上用中

栏。整个育雏期内,要注意防止发生扎堆现象,发现雏鹅扎堆应及时驱散,以免压伤、压死。雏鹅既怕冷又怕热,适宜温度约在25℃左右。育雏期间所需的湿度可按雏鹅的日龄、体质情况进行调整。如下表: 鹅 龄育雏温度相对湿度1-5 日28-27℃室 温 15-18℃60-65% –10日26-25℃15-18℃60-65%

11-15日 24-22℃ 15℃ 65-70%

16-20日 22-18℃ 15℃ 65-70%

育雏温度是指育雏箱内高于垫草5-7厘米处的温度(相当于雏鹅背部高度),室温是指育雏室内距地面 1.5米处的温度。还可根据雏鹅的动态表现观察温度高低,温度适宜时,雏鹅安静无声,吃饱后不久就睡觉,彼此虽依靠,但无扎堆现象,有时散开单个睡觉;如果育雏箱或室内温度过低,雏鹅聚一角互相挤压,叫声频频而尖,严重时发生扎堆。温度过高时雏鹅向四周散开,张口呼吸,叫声高而短,表现口渴大量饮水。当观察到雏鹅表现出温度过高或过低的行为时,应立即调整温度。

注意适时脱温。一般雏鹅的保温期为20-30日龄,适时脱温可以增强鹅的体质。过早脱温,雏鹅容易受凉而影响发育,保温太长,则雏鹅体质弱,抗病力差容易得病。

当外界气温高时,雏鹅在3-7日龄可以结合初次放牧与放水活动逐步外出放牧,开始逐步脱温。但在夜间,尤其在凌晨2-3时,气温较低时,应注意适时加温,以免受凉。冷天10-20日龄,可外出放牧活动。一般20日龄左右时可以完全脱温,冬季育雏可在30日龄脱温。完全脱温后,要注意气温变化,在脱温的头2-3天,若外界气温突然下降,也要适当保温,待气温回升后再完全脱温。

潮湿对雏鹅的影响很大。雏鹅有―三怕‖,即怕冷、怕热、怕潮。可以说潮湿的环境是育雏的大敌。一般高

湿、低温时,雏鹅容易引起感冒和下痢;高湿、高温时,会因闷热而造成代谢与食欲下降,抵抗力减弱,发病率增加。因此,育雏室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兴建,育雏室要注意通风透光。门窗不宜紧闭,注意勤换垫草,保持地面干燥。2. 密度与隔离。应根据雏鹅的大小和体质的强弱定期调整饲养密度。(单位:每平方米)育 雏 箱 或 箩 筐 火 炉 或 地 下 烟 道

1-5日龄 22-25只 1-10日龄 20-15只

6-10日龄 20 只

11-20日龄 15-10只

11-15日龄 16 只

21-30日龄 10-5 只

16-20日龄 12 只

31-60日龄 5 – 4只

60日龄以上 3 – 2 只

3. 卫生与防鼠。育雏期中所用的各类饲料要经常保持卫生、新鲜;育雏室和运动场地要经常清扫,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垫草要勤换,饲料槽、饮水盆要每天清洗,定期消毒。育雏室晚上要有专人守夜,掌握灯光照明,观察雏鹅动态与防鼠害。

4. 放牧与放水。雏鹅7日龄左右可逐渐开始放牧,北方可在15-20日龄以后开始在室外温暖向阳地方活动。放牧应选择晴天,气温不低于15℃,露水蒸发后再放,20-30日龄后可整天放牧。第二章 中鹅的饲养与管理

中鹅是指4周龄以上到转入育肥前的青年鹅。中鹅的觅食力、消化力、抗病力都已大大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很强,是肌肉、骨骼和羽毛迅速生长阶段。此期间食量大,耐粗饲,以放牧为主,才能最大限度地把青草转化为鹅产品,同时适当补饲一些精料,满足鹅高速生产的需要。放牧技术。一般上下午各一次,中午赶鹅回舍休息两小时。天热时上午要早出早归,下午要晚出晚归,中午在凉棚或树荫下休息,天冷时则上午晚出晚归,下午要早出早归。鹅的采食高峰在早晨和傍晚。因此,放牧要尽量做到早出晚归,同时把青草茂盛的地方安排在早晚采食高峰时放牧。鹅群在吃到八成饱时,应及时赶到水池让其自由饮水、洗澡、排便和整理羽毛。经放水后鹅的食欲大增,又会大量采食青草。一天中至少放水三次。放牧的场地应具备四个条件:一要有鹅喜食的优良牧草;二要有清洁的水源;三要有树或其它荫蔽物供鹅群遮阳或避凉;四是道路比较平坦。

放牧群的大小要根据放牧地情况及放牧人员的经验程度而定,一般以250-300只为一个放牧群为宜,由两人负责放牧。

放牧时,要注意防中暑、防雨淋,防止外界干扰引起惊群,防跑伤,防止农药中毒。

合理补饲。在刚结束育雏期进入中鹅期的鹅群,如牧地草源质量差、数量少,则需要补饲精料。以下提供的配方仅供参考:玉米粉46%,小麦次粉20%,碎大麦21%,干青草粉1%,豆粕粉11%,石粉1%,饲养户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地置宜补给精饲料。

第三章 鹅病的防治

鹅与其它家禽比较,具有抗病性强的特点。只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注意清洁卫生和消毒防疫就可防止疾病的发生。鹅病发生的一般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鹅群的健康水平。鹅舍、运动场要每日清扫,定期消毒,勤换、勤晒垫草。用具也要每日清洗,定期消毒。为增强鹅的体质,提高其抗病能力,在以放牧吃草为主的同时,根据鹅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加喂精饲料,特别是蛋白质饲料十分重要。此外微量元素、铁、锰、碘、钴等以及维生素的补充也同样重要。同时注意不要让鹅吃霉变和被污染的饲料和青草,以防止中毒病发生。

2. 消毒和隔离工作是重要的防病措施。病鹅要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鹅舍要定期消毒、清扫,其目的在于消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阻

止传染病的蔓延。

鹅场常用的消毒方法是喷雾消毒法。消毒液的浓度,可按各种药物的说明书配制。用农用喷雾器喷洒,用量可参考。每平方米铁笼,木条30-50毫升,木质建筑50-70毫升,砖质结构70-80毫升,混凝土表面40-80毫升,粘土砖建筑物90-100毫升,土地运动场100-300毫升的标准。

常用的消毒药有(A)煤粉皂溶液(又称来苏尔)主要用于鹅舍、笼具和排泄物以及人们洗手消毒。(B)新洁尔灭(或洗必泰,消毒净,度来芬等)主要用于浸泡消毒。(C)漂白粉(又称氯化石灰)主要用于鹅舍、运动场、排泄物和饮用水的消毒。(D)百毒杀,适用于鹅舍、环境、场地、种蛋、饮水等,也可用于笼具、饲槽器等的消毒。

3.不要将鹅、鸡、鸭混养,以避免将鸡、鸭的瘟疫传染给鹅。

鹅的生活习性和饲养管理技术

2005-01-14 14:54:56

一、生活习性

1、喜水性

鹅习惯在水中嬉戏、觅食和求偶交配,每天约有1/3的时间在水中生活,只有在产蛋、采食、休息和睡眠时才回到陆地。因此,宽阔的水域、良好的水源是养鹅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

2、合群性

家鹅具有很强的合群性,行走时队列整齐,觅食时在一定范围内扩散。鹅离群独处时会高声鸣叫,一旦得到同伴的应和,孤鹅会循声归群。若发现个别鹅离群久不归队,其发病的可能性很大,应及早做好防治工作。

3、食草性

鹅觅食活动性强,饲料以植物性为主,能大量觅食天然饲草,一般无毒、无特殊气味的野草和水生植物等都可供鹅采食。每羽成年鹅每日可采食青草2公斤。雏鹅从1日龄起就能吃草,因此,要尽量放牧,若舍饲,要种植优质牧草喂鹅,保证青绿饲料供应充足。鹅没有嗉囊,食道是一条简单的长管,容积大,能容纳较多的食物,当贮存食物时,颈部食管呈纺锤形膨大。鹅没有牙齿,但沿着舌边缘分布着许多乳头,这些乳头与咀板交错,能将青绿饲料锯断。鹅的肌胃强而有力,饲料基本在肌胃中被磨碎。在饲料中添加少量细砂,或在运动场放置细砂,有助于鹅对饲料的磨碎消化。

4、耐寒性

成年鹅耐寒性很强,在冬季仍能下水游泳,露天过夜。鹅在梳理羽毛时,常用喙压迫尾脂腺,挤出分泌物,涂在羽毛上面,使羽毛不被水所浸湿,形成了防水御寒的特征。一般鹅在0℃左右低温下,仍能在水中活动;在10℃左右的气温下,仍可保持较高的产蛋率。

5、就巢性

大多数鹅种具有就巢性,在一个繁殖周期内,每产一窝蛋(约8-12个),就要停产抱窝,直至小鹅孵出。

6、警觉性

鹅的听觉很灵敏,警觉性很强,遇到陌生人或其它动物时就会高声鸣叫以示警告,有的鹅甚至用喙啄击或用翅扑击。育雏室内可用公鹅作警戒,以防猫、狗和老鼠等动物进入舍内骚扰。

7、夜间产蛋性

母鹅通常在夜间产蛋。夜间鹅不会在产蛋窝内休息,仅在产蛋前半小时左右才进入产蛋窝,产蛋后稍歇片刻离去,有一定的恋蛋性。多数窝被占用时,有些鹅会推迟产蛋时间,这样就影响了鹅的正常产蛋,因此鹅舍内窝位要足,垫草要勤换。

8、生活规律性

鹅具有良好的条件反射能力,活动节奏表现出极强的规律性。如在放牧饲养时,放牧、交配、采食、洗羽、歇息和产蛋都有比较固定的时间。而且每羽鹅的这种生活节奏一经形成便不易改变,如原来的产蛋窝被移动后,鹅会拒绝产蛋或随地产蛋,因此,饲养管理程序不要轻易改变。

二、饲养管理

(一)雏鹅(出壳至4周龄)

1、育雏环境

(1)育雏室整修与消毒:育雏室要求温暖、干燥、保温性能良好,空气流通,无贼风。进雏鹅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检查育雏室,整修门窗及育雏设备。进雏鹅前2-3天,清扫育雏室并用消毒药液消毒,墙壁用20%石灰乳涂刷;地面用5%漂白粉悬混液喷洒消毒;密封条件好的育雏室可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5克、福尔马林30毫升,密闭门窗熏蒸48小时);饲料盆、饮水器等先用2%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或洗涤,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垫料(草)等使用前在阳光下暴晒1-2天。

(2)温度:适宜的温度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育雏温度是否合适,可根据雏鹅的活动及表现来判断。温度过低时,雏鹅靠近热源,集中成堆,挤在一起,不时发出尖锐的叫声;温度过高时,雏鹅远离热源,张口喘气,行动不安,饮水频繁,食欲下降;温度适宜时,雏鹅分布均匀,安静无声,食欲旺盛。育雏期间切忌温度时高时低,以免雏鹅患病。育雏保温应遵循以下原则:群小稍高,群大稍低;夜间稍高,白天稍低;弱雏稍高,壮雏稍低;冬季稍高,夏季稍低。

(3)湿度:育雏室要保持干燥清洁,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高湿是育雏大忌,为防育雏室湿度过高,要经常更换垫料,喂水切勿外溢,加强通风。

(4)分群:在雏鹅开水、开食前,应根据出雏时间迟早和体质强弱,第1次分群,给予不同的保温制度和开水开食时间。开食后第2天,根据雏鹅采食情况,第2次分群,将不吃食或吃食量很少的雏鹅分出来另外喂食。育雏阶段要定期按强弱、大小分群,及时淘汰病雏。每群雏鹅以100-150羽为宜,群内再分若干小栏,每栏25-30羽,安排适宜的饲养密度。雏鹅喜欢聚集成群,温度低时会挤堆,易发生压伤、压死现象。出现挤堆时,饲养人员要及时赶堆分散鹅群。

2、饲养管理

(1)开水和开食:雏鹅出壳后第一次饮水称“开水”或“潮口”。一般在雏鹅出壳后 24-36小时,育雏室内有2/3雏鹅有啄食现象时“开水”。“开水”的水温以25℃为宜,可用0.05%高锰酸钾液或5-10%葡萄糖水和含适量复合维生素B液的水。“开水”时轻轻将雏鹅头按至水中蘸一下,让其饮水即可。“开水”后即可开食。开食料可用雏鹅配合饲料,或颗粒破碎料加上切碎的少量青绿饲料(比例为1:1),或蒸熟的籼米饭加一些鲜草。开食时,可将配制好的全价饲料撒在塑料薄膜或草席上,引诱雏鹅自由吃食。也可自制长30-40厘米、宽15-20厘米、高3-5厘米的小木槽喂食,周边插一些高15-20厘米、间距3-5厘米的竹签,以防雏鹅跳入槽内弄脏饲料。第一次喂食不要求雏鹅吃饱,只要能吃进一点饲料即可。过2-3个小时,再用同样方法调教,几次以后雏鹅就会自动采食了。

(2)饲喂次数和方法 育雏阶段要充足供应饮用水,少量多餐饲喂。1周龄内,每天喂6-8次。头3天,喂的次数可少一些,每天喂6次左右;4日龄后,每天喂8次;10-20日龄,每天喂6次;20日龄后,每天喂4次(其中夜间1次)。喂料时,应将精料和青绿饲料分开喂,先喂精料,再喂青绿饲料,这样可避免雏鹅专挑食青绿饲料,少吃精料,使雏鹅采食到全价饲料,满足雏鹅对营养的需要,防止吃青绿饲料过多引起腹泻。

(3)雏鹅饲料:育雏前期,精料和青绿饲料比例约为1:2,以后逐渐增加青绿饲料的比例,10日龄后比例改为1:4,精料应是全价饲料。

(4)放牧与放水:春季育雏从5-7日龄开始放牧。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将喂料后的雏鹅放在育雏室附近平坦的嫩草地上,让其自由采食青草。开始放牧时,时间要短,一般在1小时左右,以后逐渐延长。阴雨天或烈日下不能放牧。放牧赶鹅时要走得慢些。放牧1周后,气温适宜时,可以结合放水,把雏鹅赶到浅水处,让其自行下水、戏水,切勿强行赶入水中,以防风寒感冒。开始放牧、放水的具体日龄应视气温情况而定,夏季可提前1-2天,冬季可推迟几天。放牧时间和距离应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加,逐渐过渡到放牧为主,以锻炼雏鹅的体质和觅食能力,减少精料补饲,降低饲养成本。

(5)卫生防疫:经常打扫场地,更换垫料,保持育雏室清洁、干燥,每天清洗饲槽和饮水器,消毒育雏环境,按免疫计划接种疫苗。同时,要防止鼠、蛇等敌害动物伤害雏鹅。

(二)中鹅(4周龄以上至育肥前)

1、放牧饲养

(1)放牧时间:放牧初期,上午和下午各放牧1次,中午赶鹅回舍休息。天热时,上午早放早归,下午晚放晚归;天冷时,上午晚出晚归,下午早出早归。随着鹅日龄的增加,逐步延长放牧时间,中午不回鹅舍,选阴凉处就地休息、饮水。鹅一天中采食最多的时间是在早晨和傍晚,故放牧要尽量早出晚归,使鹅群多采食青草。

(2)适时放水:鹅群在吃至8成饱时,大多数鹅会蹲下休息。此时,应将鹅群赶到水中,让其自由饮水、洗澡、理羽。放水后,鹅的食欲大增,又会采食青草。一般每天放水3次,夏季应多放水。

(3)放牧场地选择:优良放牧场地应具备4个条件:一要有鹅喜食的优良牧草;二要有清洁的饮用水源;三要有树荫或其它荫蔽物,供鹅群遮阳或避雨;四要道路平坦。放牧场地应划分成若干小区,按小区有计划轮放,保持每天都有适于采食的牧草。农作物收割后的茬地也是极好的放牧场地。

(4)鹅群编组:放牧鹅群大小要根据牧地情况及管理人员的放牧经验而定,一般250-300羽鹅组成1个放牧群,每群由两人负责放牧。牧地开阔平坦的,鹅群可增加到500-1000羽。鹅群过大,不易管理。

(5)放牧鹅补饲:放牧场地条件较差,牧草贫乏,牧地采食的营养物质满足不了鹅生长发育需要的,要给予充足的补饲。补饲料以青绿饲料为主,拌入少量糠麸类粗饲料和精饲料,于晚上供鹅群自由采食。

(6)舍饲养鹅

规模化集约养鹅,放牧场地受到限制,一般采用栏舍饲养。舍饲养鹅要多喂青绿饲料。解决青绿饲料来源的最佳途径是种植牧草。舍饲时,要保持饮水池的清洁卫生,勤换鹅舍垫草,勤打扫运动场。舍饲育成鹅的饲料,要以青绿饲料为主,精、粗饲料合理搭配。运动场内需堆放砂砾,供鹅选食。尽量扩大运动场面积,使鹅能有较充足的运动场地。

(三)仔鹅上市前的肥育

中鹅养成后,应短期育肥。以放牧为主饲养的中鹅,骨架较大,但胸部肌肉不丰满、膘度不够、出肉率低、稍带些青草味,经短期肥育,可改善肉质,增加肥度,提高产肉量。

一般可利用收割后的麦地、稻田放牧肥育,或在光线较暗的鹅舍内舍饲肥育,每天喂以玉米、稻谷、大麦等精料,一般每羽鹅每天喂8两左右,经8-10天肥育后出售。舍饲肥育,饮水应充足,光线要暗些,适当供给青饲料。

(四)后备种鹅

后备种鹅是指70日龄以后至产蛋或配种之前,准备留作种用的鹅。

1、生长阶段饲养:青年鹅80日龄左右开始换羽,经30-40天换羽结束。此时的青年鹅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宜过早粗饲,应根据放牧场地的草质,逐步降低饲料营养水平,使青年鹅体格发育完全。

2、控制饲养阶段:后备种鹅经第2次换羽后,应供给充足的饲料,经50-60天便开始产蛋。此时,鹅身体发育远未完全成熟,群内个体间常会出现生长发育不整齐,开产期不一致等现象。故应采用控制饲养措施来调节母鹅的开产期,使鹅群比较整齐一致地进入产蛋期。公鹅第二次换羽后开始有性行为,为使公鹅充分成熟,120日龄起,公、母鹅应分群饲养。

在控制饲养期间,应逐渐降低饲料营养水平,日喂料次数由3次改为2次,尽量延长放牧时间,逐步减少每次喂料量。控制饲养阶段,母鹅的日平均饲料用量一般比生长阶段减少50-60%。饲料中可添加较多的填充粗料(如粗糠),以锻炼鹅的消化能力,扩大食管容量。后备种鹅在草质良好的草地放牧,可不喂或少喂精料。弱鹅和伤残鹅等要及时挑出,单独饲喂和护理。

3、恢复饲养阶段 经控制饲养的种鹅,应在开产前30-40天进入恢复饲养阶段。此期应逐渐增加喂料量,让鹅恢复体力,促进生殖器官发育,补饲定时不定量,饲喂全价饲料。

在开产前,要给种鹅服药驱虫并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根据种鹅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小鹅瘟、禽流感、鹅副粘病毒病和鹅蛋子瘟等疫苗。

(五)产蛋期种鹅

母鹅的产蛋时间大多在下半夜至上午10时以前,故产蛋母鹅上午10时前不要出牧。产蛋鹅的放牧地点应选在鹅舍附近,以便于母鹅及时回舍产蛋,避免在野外产蛋。鹅产蛋时有择窝的习性,形成习惯后不易改变,为便于管理,提高种蛋质量,必须训练母鹅在种鹅舍内的产蛋窝产蛋。初产母鹅还不会回窝产蛋,发现其在牧地产蛋时,应将母鹅和蛋一起带回产蛋间,放在产蛋窝内,用竹箩盖住,逐步训练鹅回窝产蛋。放牧时,若母鹅神态不安、急于找窝(如匆忙向草丛或隐蔽的场所走去),应予检查。早上放牧前要检查鹅群,发现鹅有鸣叫不安、腹部饱满、尾羽平伸、行动迟缓、不肯离舍等现象时,应捉住检查,如有蛋,就不要随群放牧。

(六)休产期种鹅

鹅的产蛋期一般只有5-7个月,还有4-5个月都是休产期。特别在南方,每年的6-9月份几乎全群停产。休产期,鹅只消耗饲料,不产蛋,管理上应以放牧为主,停喂精料,任其自由觅食青草,此期可人工拔毛,增加经济收入。

一、生产肥肝鹅的品种选择

品种是影响肥肝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鹅品种肥肝性能差异很大,不是所有鹅都能生产肥肝。比如我国的小型鹅种以产蛋为主而肥肝性能很差,不宜生产肥肝。可用于肥肝生产的有大型鹅种如狮头鹅,平均肥肝重600克,最大达1400克;中型鹅溆浦鹅平均肥肝重600克,最大达1330克;世界著名的肥肝专用种法国朗德鹅平均肥肝重836克,最大1780克;法国的图卢兹鹅又叫茜蒙鹅平均肥肝重1000--1200克,最大1800克。上述几种大型鹅虽然产肝性能较好,但繁殖性能很差,不论产蛋率还是种蛋受精率以及有精蛋孵化率都比较低。因此利用杂种优势这一特性培育肉肝毛兼用高产配套系生产肥肝是提高肥肝生产水平的有效方法。所以要生产鹅肥肝除选择肥肝专用品种外,就是从种鹅场购买经杂交培育的生产肥肝的高产配套系。

二、生产肥肝鹅的饲料

我们已经知道鹅肥肝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要想使肝内大量贮积脂肪,就必须喂给高能量的饲料,使高能量饲料转化为脂肪。经国内外大量试验研究证明玉米是最理想的高能量饲料,分析结果发现每公斤玉米含胆碱约400毫克,含磷0.25%,均低于其他高能量饲料。因为胆碱在动物体内有维持正常肝脏功能的作用,有助于肝脏中脂肪的转移,防止脂肪在肝脏中沉积过多,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因此,饲料中胆碱含量愈高愈能防止肝脏中贮积脂肪而影响填肥效果。另外玉米由于胆碱含量低,对肝脏保护能力差,所以脂肪容易沉积形成脂肪肝。所以用玉米做肥肝填饲饲料,肥肝平均重比用其他任何高能量饲料提高20%--45%,是目前国内外生产肥肝的首选饲料。

在用玉米作填饲饲料时,要用玉米粒而不用粉碎的玉米,因为玉米粉碎后空隙多、体积大、影响填饲量。为了增加填饲量,增加肥肝重量,在料型上必须用玉米粒。

玉米粒加工方法有3种,即水煮法、干炒法和浸泡法。3种方法比较起来以水煮法最为适用。将挑选好的干玉米(颗粒最好小一点的为佳)倒入开水锅内,使水面高出玉米10厘米,煮沸8分钟,捞出沥干并趁热拌入2%的动物油脂,加入0.5%的盐、0.02%的多种维生素和适量的微量元素添加剂与玉米充分拌均即可。

三、预饲期的饲养管理

在填饲前必须经过2--3周的预饲,通过预饲进一步让鹅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增加肥肝均匀度,提高肥肝质量。同时通过预饲锻炼鹅的消化能力,让鹅采食大量饲料,使消化道膨大、柔软,以便在强制填饲时承受大量饲料。预饲前期可喂全价配合饲料,10天后日粮中逐渐减少配合饲料增加玉米粒含量。预饲后期基本喂玉米粒,以适应填饲期的全部用玉米粒填饲,这里要强调的是预饲期要尽量多喂青绿饲料以增大消化道容量。

预饲开始前对鹅要进行防疫和驱虫,要接种禽霍乱疫苗,每公斤体重喂10--25毫克丙硫苯咪唑驱虫。预饲期要求舍饲,可每天上午下午各放牧1次。鹅舍要清洁、平坦、干燥、环境安静。每平方米地面饲养2--2.5只,供水充足而清洁。预饲期结束前3天要停止放牧。

四、填饲期的饲养管理

夏季如何提高养鹅效益 篇3

1 一抓防暑降温

通风降温。夏季日夜都要适当打开门窗, 让空气畅通。在鹅舍外活动场所搭盖遮阳挡风的凉棚。刚出壳的雏鹅绒毛比较稀, 自身调节温度的能力也较差, 应特别注重保温和防暑, 一般1~5日龄的雏鹅温度要求在26~30℃, 以后每隔7天降低1~2℃, 夏季中午不宜放牧, 防止中暑, 在饮水中加些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等抗热应激性的添加剂。

控制湿度。夏季鹅舍内不仅温度高, 而且湿度也很大, 往往影响鹅体热的散发, 造成病菌大量繁殖。鹅舍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0%, 如相对湿度大于75%, 可引发雏鹅关节炎。可安装电扇, 这样除湿散热的效果更好。

降低密度。夏季鹅群密度不宜过大, 肉用鹅的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5~6只为宜, 以防因拥挤而造成中暑。

喷水降温。高温时, 可用凉水喷洒地面、墙壁和鹅体进行降温。

2 二抓饲料搭配

35日龄前。刚出壳的小鹅胃肠道和消化吸收功能还不健全, 不能只喂生菜, 否则, 易引起胃肠炎, 应和配合饲料等搭配饲喂, 随着鹅日龄的增大, 日粮中的青饲料可逐渐增加到9%, 精饲料的比例可逐渐下降至10%。10日龄后的雏鹅可选择气温适宜、晴天无风的中午喂好食后, 缓慢地赶到附近草地上活动。活动1小时左右, 再把雏鹅赶到清洁的浅水池塘中, 放水不宜长, 几分钟即可。然后将鹅赶上岸理羽, 待毛干后赶回鹅舍。可在饮水中加些庆大霉素。放牧和放水时问可随着日龄增长而延长, 一般以上午6~9时, 下午6~8时放牧为宜, 其余时间则可圈养。适当补饲精料。

35~50日龄。将鹅圈养, 减少运动, 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5只为宜。每天每只用100~150克配合饲料与切细的青饲料混匀饲喂, 配合饲料与青饲料按3:7的比例混合成半干半湿的饲料喂给, 供足饮水。对少数食欲差的肉鹅, 可用混合料填喂, 每天填3~5次, 并供给充足的饮水。圈舍每天清扫1次。

51~60日龄。每天用800克左右配合饲料喂5~6次, 一般经过60天左右的精心饲养, 中型肉鹅体重可达4~5千克, 大型肉鹅体重可达6~7千克。

3 三抓保健与预防

上一篇:移动媒体设备下一篇:应对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