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鱼病防治

2024-08-01

夏季鱼病防治(共12篇)

夏季鱼病防治 篇1

鱼病防治具有“三难”, 即发现难、隔离难、治疗难, 要采取防重于治、全面预防、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策略。尤其是夏季天气炎热, 水温高, 鱼类新陈代谢旺盛, 水体中有机物增多, 发酵分解速度加快, 致使水质发生改变。水体中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大量繁衍, 感染侵袭鱼体, 造成病害的大量发生。因此抓好夏季鱼病的防治, 是保证鱼产量的关键。

1 调节好水势

1.1 适时适量进行追肥

一般应使用化肥, 可直接促使浮游植物的繁殖生长, 并避免增加水中的有机质。水中的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溶氧量, 并可吸收氨气、氮气以降低对鱼类的危害。所以, 池水中应保持一定种群数量的浮游植物。追肥量要根据水色、鱼的浮头及吃食、天气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以少量多次为好。水色浓不施, 晴天多施, 阴雨天少施, 雷雨前不施, 中午、晚上不施。保持水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 透明度控制在20~30 cm之间。在水色很浓的情况下, 可以配合防病定期使用漂白粉, 降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

1.2 经常加注新水

要经常向池塘注入新水, 不仅可以增加溶氧、营养盐及微量元素, 冲淡代谢毒物的浓度, 还可以扩大鱼类的生活空间, 相对降低鱼类的密度, 防止池水的老化。所以, 向池塘注入新水, 是改善池塘环境、保持良好水质最有效和最主要的措施。一般每5~7 d注新水一次, 每次可注水10~20 cm。也可以根据池水的肥度、鱼类浮头情况和池塘水位的变化等, 灵活掌握具体的注水时间和注水量。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情况下, 多加注几次新水, 最好能定期换水, 对调节池塘的水质和提高鱼产量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1.3 调节池水的酸碱度

保持pH值在7.5~8.5之间。定期向池塘泼洒生石灰水, 可直接调节池水的pH值, 增大水的硬度, 破坏池水和底泥的胶体结构, 释放所吸附的营养元素。同时能沉淀水中有机物, 降低池水中有机物的耗氧量, 提高池水的肥度, 增加透明度, 也提高了二氧化碳的储备, 增加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促进浮游植物生长, 形成适合高产的池塘生态环境。同时对预防鱼病的发生也有一定作用。根据池水pH值的变化情况, 一般每10~15 d泼洒一次, 每次用生石灰剂量约为0.67~1.68 kg/hm2, 化成石灰乳后全池泼洒。但要注意同施用化肥或防治鱼病洒药的时间错开。

1.4 合理配置, 使用增氧机

有条件的可根据设计产量面积0.007~0.012 hm2配备一台叶轮式增氧机, 既能调节水质, 又可增氧防止鱼类浮头。增氧机的使用应按照水中溶氧变化规律和增氧机的作用, 科学确定开机时间和机器的运转时间。要坚持晴天中午开, 阴天清晨开、傍晚不开, 浮头以前开, 连绵阴雨半夜开的原则;运转时间要根据天气、水质、鱼类的浮头情况、增氧机负荷面积等情况, 确定开机时间的长短。

2 合理投饵

坚持“四定”投饵的原则, 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饵料必须新鲜, 不投喂腐败变质发霉的饵料, 青草要鲜嫩洗净。夏季投喂以八成饱为好, 每次投饵时间掌握在20 min左右。投喂量过大, 残饵会使水

夏季鱼病防治 篇2

夏季气候主要的变化特点是紫外线照射量增多、气温上升、湿度也有升高,此外各种昆虫也开始大量繁殖。夏季常见的皮肤病常常与上述因素有密切关系。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夏季皮肤病的防治常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痱子:是由于环境中的`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能及时地蒸发,致使汗孔堵塞,汗液淤积或破裂所致,有的表现为为小米粒大小浅表水疱。很容易蹭破,轻度脱屑而愈,多见于婴儿、孕妇,称为白痱;有的为散在红色小丘疹,但与毛囊无关,称为红痱,多见于小儿,有的为小脓疱,称为脓痱。

防治:① 伏暑季节室内应注意环境通风降温,避免环境过湿,温度过高。②衣着应宽大,减少出汗且利于汗液蒸发。勤换衣服。③ 尽量保持皮肤干燥,用干毛巾擦汗。肥胖者、婴儿及产妇应勤洗浴,但不用冷水。揩干后扑痱子粉。

治疗可用清凉、收敛止痒药物。温水洗净擦干后,保持皮肤干燥及清洁。外用痱子粉。若发生脓痱要到医院就诊,做综合治疗。

2、日晒伤和光敏性皮炎:日晒伤常由突然过度日晒造成,表现为日晒后3-6小时于日晒部位出现红斑、严重时可形成水疱,有明显灼痛、可有全身不适。

预防日晒伤首先应避免在强烈阳光下暴晒,应当循序渐进,逐步增加照射量。治疗一般对症即可,可外用保护剂如各种润肤剂、炉甘石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等,严重者可口服泼尼松15-20mg/日,连续2-3天。

光敏性皮炎是由于一些人对紫外线过敏所致,仅见于少数人,这些人通常在日晒后1-2天后发病,皮疹多发于面部、颈部和颈前“V”形区、手背及上肢伸侧,表现为小丘疹、小水疱、自觉瘙痒,严重时非光照部位也可起皮疹,不疼痛,瘙痒明显,消失很慢。如不积极治疗,可形成慢性光敏性皮肤病。因为发病与过敏体质有关,因此这些人应当在每个夏季都注意防光,每天的9点到下午5点最好不外出,必须外出时要穿长袖衣、戴宽缘帽、打阳伞、另外可用各种防晒霜。一旦发生皮疹,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种软膏或霜剂,口服抗组胺药如仙特明等,较重时还可服用氯喹或羟氯喹。

3、丘疹性荨麻疹:本病与蚊虫叮咬有关,如臭虫、跳蚤、虱、螨、蚊等昆虫叮咬皮肤后注入唾液,诱发的过敏反应。皮疹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带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损害,顶端常有小水疱,有的为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水疱,皮疹多发于躯干、四肢,可成片或散在,瘙痒明显。预防措施主要为尽量少到草丛、树荫下或潮湿、蚊虫多的地方,室内可熏蚊香,发生皮疹后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种软膏或霜剂,口服抗组胺药如仙特明等,严重者可肌注地塞米松5mg, 一次即可, 或服用泼尼松15-20mg/日,连续3-4天。注意最好不用红花油等,因为有时会致敏,使病情加重。

4、足癣和股癣:足癣和股癣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肤病,由于真菌喜好温暖和潮湿,因此常常在夏季加重。足癣表现为足趾间脱皮、浸渍糜烂,或足侧缘出现多数水疱,可有瘙痒,也可不痒,如不治疗,皮疹可逐渐向外扩大。股癣表现为大腿内侧、臀裂部的环状红斑脱屑,呈离心性扩大,周围常可见小丘疹,自觉瘙痒或疼痛。无论是足癣还是股癣,都有一定传染性,因此应避免共用卫生用具如毛巾、拖鞋等,勤换鞋袜、内裤。治疗可选用不同方法如经常在趾间、股部扑痱子粉或达克宁粉,选用各种抗真菌药物如达克宁、兰美抒、环利等外用,严重时配合口服抗真菌剂(如伊曲康唑每日200mg顿服连服1周,特比萘分片每日250mg顿服,连续2周)。

夏季防治鱼浮头 篇3

2.鱼浮头的判定。鱼浮头的轻重程度,可通过鱼类活动情况进行判定:若浮头从黎明开始,太阳升起后即下沉,或鱼仅在池塘中央浮头,受惊后即下沉,这样的浮头一般属于轻度浮头;若浮头发生在夜间,到中午后还不消失,且不怕惊动,这样的浮头就是严重浮头。各种鱼类耐受低氧的能力不一样,浮头出现的先后次序也不一致,只有鲢鱼、鳙鱼、罗非鱼浮头,可判定为轻度浮头;若草鱼、鲮鱼浮头,则说明浮头比较严重;若鲤鱼浮头,则说明池塘溶氧极少,此时池塘中的鲢、鳙可能会有死亡的危险;若鲫鱼浮头,则说明极度危险,此时池塘中的鱼已经出现大批死亡。

3.鱼浮头的治疗。发现鱼有浮头的迹象时,首要的措施是打开增氧机,增加池塘内的溶解氧含量。若无增氧机,可泼洒过碳酸钠、鱼氧灵、速氧精、颗粒氧等增氧剂进行急救。每亩1米深的水面使用明矾3~5千克,溶解后全塘泼洒,能使水中悬浮的有机微粒及胶体凝结沉淀进入池底,减少氧气的消耗。每亩1米深的水面用1~1.25千克食盐溶解后泼洒,也有较好的效果。及时换水,排出有毒有害物质,提高水中溶氧含量,改善水质环境,也是解决鱼浮头的必要措施。待鱼群稳定之后,仔细进行检查,若判断浮头由疾病引起,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可选用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磺胺类药物、杀虫剂等有效药物,配合池塘消毒,效果将更好。

浅析夏季鱼病防治 篇4

1.1 水质调控问题

夏季高温季节鱼类新陈代谢加快, 鱼类排泄物剧增, 使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 在这种情况下, 养殖户仍使用肥水养殖的方法来调控水质, 水体的有机质污染加剧, 而且夏季持续高温会使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降低而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含量上升, 造成水质不良, 导致鱼病增多。

1.2 鱼病防治问题

在高密度精养以及夏季高温的情况下, 鱼类养殖管理上存在误区, 养殖人员通常采用"先杀虫, 后消毒, 无病则防, 有病则治"的方法进行鱼病防治, 这种方法不但不实用, 而且由于用药方法的错误, 许多养殖户频繁使用一些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消毒剂, 使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死亡, 水质变坏, 同时鱼体肝脏功能受损, 引发肝胆综合症, 导致鱼类疾病暴发。

1.3 养殖密度问题

当鱼类养殖密度上升时, 鱼类排泄物增加, 有机质污染超过池塘自净能力, 造成池塘水质不稳定, 容易暴发各种鱼病。

1.4 饲料问题

使用低质饲料, 容易造成鱼类营养不良, 在高温季节鱼体因抵抗力差而感染各种疾病, 鱼类长期摄食劣质饲料后, 也容易造成机体组织病变, 在环境突变的情况下会诱发各种疾病或出血性死亡。

2 鱼病防治

2.1 夏季鱼病防治特点

在针对鱼病施药时, 施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2.1.1 鱼塘鱼类发病率低于5%时, 可进行药物挂袋, 或区域性施药;当发病率大于10%时, 要全池泼洒药物, 水体估量要准确, 用药浓度要低于常现量, 且24小时巡塘。

2.1.2 鱼塘平均水深不到80cm, 水温在30℃以上以及鱼在浮头或浮头刚结束时, 不宜全池泼洒。

2.1.3 泼洒时间一般宜在下午或傍晚, 中午时不能施药。水质较肥、温度较低时, 药量要加大、反之降低。

2.1.4 泼药时不能同时投料, 一般是先喂食后施药, 但投喂内服药前应停食1~2天。泼药后的1~2天内不要拉网。

2.1.5 施药遇风时要从上风处向下风处泼, 但在使用硫酸铜杀湖靛时, 只能在下风处集中泼洒。

2.2 水体消毒

做好水体杀菌消毒可以有效减少鱼病发生, 水体常见杀菌消毒药物如下:

2.2.1 漂白粉用量为1~2ppm, 每10~15天全池泼洒一次;

2.2.2 二氧化氯用量为0.25~2ppm;

2.2.3 漂粉精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 用量为0.1~0.2ppm;

2.2.4 优氯净主要成分为二氯异氰尿酸钠, 用量为0.3~0.6ppm;

2.2.5 强氯精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 用量为0.1~0.5ppm;

2.2.6 苯扎溴铵与高锰酸钾则联合泼洒, 用量分别为0.5~1ppm和5~10ppm;

2.2.7 此外还有部分中草药杀菌消毒制剂

2.3 常见鱼病及防治

2.3.1 传染性出血病

外部症状一般暗黑而微带红色, 皮下充血, 口腔、头顶部或眼眶周围充血, 甚至眼球突出, 鳃盖、鳍条基部充血, 鳞片松驰, 肠道充血无食物。

防治方法:

(1) 给鱼种注射灭活疫苗, 注射过灭活疫苗的鱼种对出血病的免疫力增强, 至少可维持14个月以上。

(2) 每万尾鱼种用大黄或枫树叶0.25~0.5km, 研成粉末, 经煎煮或用开水浸泡过夜, 与饵料混合投喂, 连服5天, 接着再全池遍洒杀菌消毒剂。

(3) 4ppm的敌菌灵全池泼洒。

2.3.2 肠炎病

肠炎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等吃食性鱼类。症状为腹部膨大, 呈现红斑, 肛门红肿突出, 肠道发炎、充血、腐烂、无食物。

防治方法:

(1) 用20~25ppm的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泼洒。

(2) 按0.3~0.4ppm将强氯精 (含有效氯85%) 溶化后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 同时投喂内用药。

(3) 每100千克鱼用富氯50~60g拌入饲料中进行投喂, 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

(4) 每千克鱼每天用大蒜头 (捣烂) 10~30g或大蒜素0.02g, 食盐2g, 拌入饲料中配制成药饵, 分上下午两次投喂, 连喂5天为一个疗程。

(6) 每千克鱼每天用25~75mL喃唑酮 (痢特灵) 呋, 拌饵投喂, 连用20天。

2.3.3 烂鳃病

又称乌头瘟、开天窗, 每年4~10月流行。症状是病鱼常独游, 行动缓慢, 鳃部粘液增多, 头部血液淤积, 头、背部呈褐色。

防治方法:

(1) 生石灰使用浓度为20~25ppm, 化水后全池泼洒。

(2) 漂白粉 (含氯量25~30%) 使用浓度为1ppm, 用水溶解后全池泼洒。

(3) 禽用红霉素按浓度0.3ppm, 用水溶解后全池洒遍, 次日再用此药拌饵内服, 每10kg鱼用药4g, 6天为一个疗程。

(4) 用0.4ppm的杀菌灵全池泼洒, 严重者隔天再泼洒1次。

2.3.4 暴发性流行病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病鱼体表充血发炎, 有的还见到眼珠突出, 鳃丝因失血形成白腮。

防治方法:

(1) 全池泼生石灰水, 使用浓度为 25~27ppm, 3天内施用2次。内服磺胺类或呋喃药物, 配以病毒灵、喹乙醇等, 疗程为3~5天。

(2) 全池泼洒杀菌剂, 病情重的可连用两次。

参考文献

[1]杨秀雄.高温伏旱季节常见鱼病防治[N].内江科技, 2006-07-30.

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篇5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我们日常的饮用水及食物,如果被病原体所污染,那么这些被污染的水和食物,经过口腔进入肠道,这些病原体在肠道内繁殖且散发毒素,破坏肠粘膜组织,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和损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一旦被传染,患者由粪便中排出病原体,病原

体将再次污染他人,这样的传染病就是肠道传染病。

二、夏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哪些?有哪些常见的临床症状?

夏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包括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以及食物中毒等;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痢疾;相关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

(小儿麻痹)等。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表现为水样便、米泔水样便或黏液脓血便,多伴有恶心、呕吐,呈现上吐下泻的典型症状,有些还伴有腹痛、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迅速出现脱水,并引起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下面介绍几类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急性胃肠炎多由被细菌及其毒素或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致病菌主要为致性大肠杆菌群、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等。其媒介食物主要为肉类、蛋类、水产品、凉拌菜等。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病菌通过日常生活接触、食物、水、蝇传播。由于很少的菌量即可感染本病,因此,人与人接触传播最为常见。发病后患者出现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脓血便、里急后重感等。有的病情凶险,特别是儿童,可出现高热、惊厥、休克和呼吸衰竭,而此时肠道症状常不明显,但生理盐水灌肠液可见大量红、白细胞,称之为中毒型菌痢。细菌性痢疾的表现轻重不一,易形成慢性化, 故要及时就诊。

霍乱由霍乱弧菌所致,经饮用水传播是其重要的途径。 河水、井水、池塘水、泉水与自来水均可经地面或地下被人或动物的粪便污染而成为传播媒介。病人可出现无痛性腹

泻、呕吐、“淘米水”样大便、脱水等。如不治疗,迅速出现休克、甚至死亡。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休克等。

伤寒和副伤寒主要由饮用水受污染所引起,也可经食物传播。此种散发病例主要由接触传播引起。可出现发热、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皮疹、血白细胞减少等,血液及大便可见沙门氏菌生长。后期可出现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 治疗主要是抗菌治疗,并发症防治等。笔者近期收治的 1 例甲型副伤寒患者,入 院前无正规治疗,发热超过 1 个月以上。

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以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水源污染或生吃水产品可造成局部地区的爆发流行。患者急性起病,出现乏力、纳差、厌油,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肿大、肝功能检查异常等等。治疗上主要是适当休息、营养、护肝等。

三、肠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流行的?

传染源:病人与带菌者。

传播途径:在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粪便(有的包括尿液)和呕吐物中,携有大量病原体。病原体通过病人的排泄物排出体外,污染水、食物及手,还可借助苍蝇、蟑螂等污染食物和用具,当健康人是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就可以发病,

病后又可能传给其他的人。

发病季节: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主要集中在每年4月至10月,受感染的病例更多。

四、为什么夏季容易多发肠道传染病?

这是因为: 1、夏季温度高,使细菌繁殖速度加快; 2、夏季饮水量增加,大量喝水常常会冲淡胃酸,使胃酸酸度降低,病原体乘虚而入,使之得病。3、瓜果、夜市、小摊贩多:瓜果在生长、采摘、运输、销售过程中难免会染上大肠杆菌,人生食用了未经清洗的瓜果可引起发病。至于晚上街头夜市小摊贩,烹调不注意卫生,食具消毒不严,从业人员未经健康检查,甚至有肠道传染病人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更易传播疾病。4、夏季苍蝇大量繁殖,到处乱飞,污染了食物,人吃了以后就易感染肠道传染病。

五、哪些人容易得肠道传染病?

儿童、中青年患者较多。这些病人大部分有在外就餐的经历,多是由于不洁饮食引起。有些病人是在就餐时大量饮用啤酒或者饮料,冲淡了胃酸,破坏了对付细菌的第一道屏障,再食用不干净的食物,就容易感染肠道传染病。因此,会出现同一个饭桌吃饭,有的人生病,有的人无事的现象。

六、如何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关键是管好“手”与“口”,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并搞好环境卫生。预防措施很简单,

养成“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点: 1、洗手是最重要的个体预防措施。学习、工作结束、外出归来、饭前便后等洗洗手,可以将手上 90%左右的微生物洗干净,大大减少污染的机会。2、不喝生水、不洁之水,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不饮用“三无”食品饮料,即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的`产品。尤其软包装的冰水、冰块更易引起腹泻病发生。3、吃熟食,少吃凉拌菜,吃时应洗净;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食品不要购买;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食用时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淹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凉拌菜不妨加点醋和蒜。 4、注意家庭饮食卫生,食物制作要加热3分钟以上。夏季不宜举行家宴,饭菜应现做现吃,尽量不吃剩饭菜。如有剩余,第二天应煮透再吃。但即使煮透,有些细菌的毒素仍不能被破坏,如葡萄球菌肠毒素在煮沸后30分钟仍保存其致病性。冰箱不是“保险箱”,冰箱内储放的直接入口食品,经卫生处理后才能进食,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 5、加工凉拌菜时,加工者要把双手清洗干净,一定要用专用的熟食案板和刀具,不要和生肉刀具和案板混用,将生菜在加工前用开水过一下,盛放凉拌菜和色拉的容器要专用;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在外尽量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食物; 6.生食瓜果也要洗净,最好用

小儿夏季热防治有对策 篇6

小儿夏季热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以致排汗不畅,散热慢,难以适应夏季酷热的环境。其中尤以营养、发育较差或病后失调(致气阴两虚)的小儿发病率较高。目前尚无发现“夏季热”有传染性和免疫性。但孩子今年患此病后,下一年往往会复发,有的小儿会持续2年〜4年,不过症状会有所减轻,病程也较短。虽然此病可以不药而愈,但若不加强防治,不但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由于患儿抗病能力下降,还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如消化不良、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等。所以,重视对患儿的家庭护理和治疗是极为必要的。

小儿夏季热属中医“暑湿”范畴。本病外因暑热之气内侵,内因脾胃虚弱而生。祖国医学认为,婴幼儿属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不耐暑热熏蒸。若暑热乘虚侵袭肺胃,肺气失宣则汗闭,汗闭则热不能泄;暑热内蕴,耗伤肺胃阴液,致口渴喜饮;暑热伤气,气不能化水,故尿清长而频。汗尿同源,汗闭尿更多,尿多津液更伤。治疗小儿夏季热以中药疗效较好,一般多用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之剂,方用竹叶石膏汤、王氏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等加减治疗。此外,六一散、金银花露、下火王颗粒等也很合适。由于对小儿夏季热缺乏特效药,所以预防比治疗显得更重要。

小儿夏季热预防保健须知

1.加强居室防暑、降温、通风、散热,让居室保持凉爽、空气新鲜。若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不超过7℃),并要注意定时通风换气。

2.加强锻炼,多带孩子到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玩耍,提高孩子身体素质和适应气候的能力。

3.给患儿适当多饮水,以凉(温)白开水为佳,果汁和蔬菜汁亦可。体弱多病的幼儿,不宜在酷暑盛夏断乳,应加强营养和护理。

4.要给小儿穿宽松、柔软、透气、吸汗性能好的衣服,保持小儿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洗手,勤换衣服和尿布。

5.小儿少汗或无汗时,可洗温水浴(一般宜选用比孩子体温低3℃〜4℃的温水洗浴),每天2次〜3次,每次洗15分钟〜20分钟,以促进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对发热较高的孩子,可用酒精擦浴,但不宜用冷水擦浴,以免闭汗使体温更加上升,甚至引发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等。

6.忌滥用抗生素。夏季热并非细菌入侵引起,滥用抗生素不仅无益,反而会招来肠胃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损害孩子健康。此外,滥用退热药也没好处。

夏季热的饮食疗法

对小儿夏季热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选用食疗方法既经济,效果也不错。总的原则是,饮食宜清淡,少吃或不吃油腻与刺激性食物。宜多给孩子吃高蛋白、高维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品。西瓜、冬瓜、黄瓜、苦瓜、绿豆汤(粥)、菠萝、西红柿、鲜藕、酸梅汤、水果汁、粥食以及高蛋白食品如瘦肉、鱼等均很适宜。

*绿豆莲子粥:绿豆30克、莲子(去心)30克与粳米适量(60克左右)煮粥,粥熟加糖调味,分2次〜3次服。

*山药扁豆粥:大米适量(60克左右)、炒扁豆10克,加水适量煮粥,至八成熟时加入山药粉15克〜20克,再煮至粥熟软,加少量白糖调味,食粥。适用于夏季热脾阳不振的小儿,其表现为面色苍白、气短懒言、食欲不振、肢软乏力、尿少清长甚至大便溏薄。

*瘦肉丝瓜汤 :瘦猪肉50克〜100克,切丝,加盐、香油并勾芡备用(亦可先用油炒熟);丝瓜适量切片或块,加水、葱、姜丝适量,煮开锅后加入肉丝,然后加醋、味精(鸡精)等调味,吃肉喝汤。

*绿豆红枣饮:取绿豆100克,大红枣10枚,煎汤后加白糖适量,温服。

*三鲜饮:鲜荷叶、鲜薄荷、鲜竹叶各30克,加水煎煮约10分钟,加入适量蜜蜂或冰糖,搅匀,冷却后代茶饮。

*荷叶粥:切碎的鲜荷叶一张,加水适量煮10分钟左右,取其清汁加入粳米适量、冬瓜200克,共煮粥,粥熟早晚食用。适用于尿少或有暑湿泄泻表现者。

夏季养鱼日常管理及鱼病防治措施 篇7

1日常管理

(1) 注意调节水质。水为鱼类生存环境, 要养好鱼, 必须要先管好水, 池塘水色上午呈绿、下午黄绿色最好。控制措施有: (1) 适时换水或加注新水, 为水量1/4~1/5。 (2) 每个月用二氧化氯或其他消毒剂全池泼洒2次。 (3) 适量施肥, 一般根据水色确定, 要求量少、次数多, 在晴天施肥。 (4) 控制大型浮游动物发生。如果池水水色清瘦, 鱼又经常浮头, 下风处肉眼能看到浮游动物时, 先用杀虫药全池泼洒, 3~5d后, 再根据池塘水体肥瘦情况, 及时补施肥料, 最好是鱼用生物肥料。施肥时间最好是晴天上午10时左右, 因为此时是池塘肥料的饥饿期。 (5) 充分使用增氧机, 增加水体中溶氧量, 改善水质。 (6) 定期泼洒生物调水剂, 定向培育有益微生物及浮游生物。

(2) 严格做好“四定”投饵, 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一般晴天饲料多投, 阴雨天饲料少投或不投, 投饲料总量为总鱼量的3%~5%, 并保证饲料质量, 腐烂变质的饲料绝对不投;投饲料切忌过量, 以鱼吃8成饱为宜, 这样既避免造成饲料浪费, 又不会败坏水质。对于草鱼塘口, 应保持鱼类生长期不缺饲草, 可有效预防草鱼的肝胆综合症。

2常见鱼病防治

鱼类生活在水中, 一旦生病, 要及时正确地诊断和治疗。

(1) 病毒性鱼病。淡水鱼类的病毒性鱼病主要是草鱼出血病。病鱼鳃盖、鳍基处、口腔出血, 鱼鳃出现白鳃。现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2) 细菌性鱼病。淡水鱼类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有暴发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细菌性赤皮和打印病等。 (1) 暴发性出血病。鱼患病早期, 从外观观察, 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内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 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 骨肉呈现出血症状, 眼眶周围充血, 眼球突出, 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 由于内脏器官 (肝、脾、肾等) 受到损害, 导致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 肝、脾、肾肿大, 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 有时呈紫色且肿胀, 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 (2) 细菌性烂鳃病。病鱼体色发黑、鳃丝尖端腐烂, 常带有污泥, 鳃盖内表皮充血、腐蚀, 出现所谓“开天窗”症状, 鳃上黏液增多。 (3) 细菌性肠炎病。病鱼肛门外突红肿, 用手轻压腹部有带血的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 (4) 细菌性赤皮病。病鱼鳞片容易脱落, 腹部出血并伴有体表溃疡。 (5) 打印病。患病部位在肛门附近上方的腹部两侧, 极少数在鱼体。发病初期, 患处皮肤、肌肉发炎, 接着开始腐烂。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 边缘充血, 好象在鱼体表皮盖1个红色印章。病情进一步发展, 病灶直径及深度均逐渐扩大, 形成锅底形小洞;严重时, 肌肉烂穿, 露出骨骼和内脏, 病鱼很快死亡。

以上细菌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1) 全池泼洒二氧化氯; (2) 全池泼洒聚维酮碘; (3) 全池泼洒戊二醛; (4) 全池泼洒苯扎溴胺; (5) 如为寄生虫引起的出血病, 可用辛硫磷复合制剂拌饲料投喂, 5d为1个疗程。

(3) 有害藻类。池塘中大量繁生微囊藻时, 在下风水面漂1层翠绿色的膜, 藻体死亡后, 蛋白质分解, 产生羟胺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 会引起鱼类死亡。1m深水体用5.25kg/hm2硫酸铜溶液泼洒, 同时10~15d泼洒生石灰150~225kg/hm2。

(4) 寄生虫病。病虫害主要有锚头鳋、鱼鲺、指环虫、复口吸虫寄生在鱼鳃或体表, 严重时可以引起养殖鱼类死亡。治疗方法:用杀虫药全池遍撒, 过7d后再用1次, 最好第1次杀虫药全池遍撒后, 第2天遍撒1次杀菌药。

(5) 注意事项。 (1) 注意正确测量鱼池面积、水深, 计算鱼池水量; (2) 泼洒药物时应在晴天, 鱼浮头时不能用药, 用药时如遇阴雨天气, 可用增氧机增氧1h后泼洒; (3) 用药时, 如果水位浅、水质瘦, 药效作用快, 可适当减少药量, 特别是硫酸铜, 瘦水池应特别注意减少用药量, 避免产生药害。

参考文献

[1]辛丰.夏季养鱼高效管理措施[J].水产科技, 2008 (1) :22, 27.

[2]张明, 李为学.夏季养鱼池管理要点[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2009 (3) :41.

[3]陈付坤.夏季常见鱼病防治法[J].科学种养, 2008 (6) :48.

[4]薛玉华.夏季养鱼的强化管理环节[J].新农村, 2009 (6) :23.

[5]郭银环, 石国志, 赵双燕.夏季池塘养鱼管理技术措施[J].河北渔业, 2008 (5) :38.

夏季科学养猪防治 篇8

关键词:科学养猪

一、应用疫苗防御猪高热病

在免疫前, 可以将猪场分为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的阴性猪场和阳性猪场, 根据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流行状况可分为疫区和非疫区。在非疫区的所有猪场不建议使用PRRS活疫苗 (CH-1R株) , 种猪群可以使用PRRS灭活疫苗。在疫区的阴性猪场, 种猪群使用PRRS灭活疫苗每头4毫升, 保育猪免疫PRRS活疫苗 (CH-1R株) 每头1头份。疫区的阳性猪场可分为稳定不活跃猪场、稳定活跃猪场和不稳定猪场三类。稳定不活跃猪场:种猪群使用PRRS灭活疫苗每头4毫升, 保育猪免疫PRRS活疫苗 (CH-1R株) 每头2头份。稳定活跃猪场:建议全群免疫PRRS活疫苗 (CH-1R株) , 种猪群免疫PRRS活疫苗 (CH-1R株) 每头3头份, 保育猪免疫PRRS活疫苗 (CH-1R株) 每头2头份。后备猪分别在配种前7周和2周各免疫1次, 每次每头2头份。不稳定猪场:对不稳定猪场和正在暴发该病的猪场应采取PRRS活疫苗 (CH-1R株) 紧急预防接种, 可以缩短病程, 控制疫情的扩大。种猪和育肥猪免疫PRRS活疫苗 (CH-1R株) 每头3头份, 保育猪免疫PRRS活疫苗 (CH-IR株) 每头2头份。

紧急预防接种时, 对发病猪可先行隔离, 高热便秘的猪应采取退烧和通便等对症疗法, 待有所缓解时, 再实施免疫, 这样会减少损失。紧急预防接种时, 可能会加速感染猪和发病猪的死亡。疫苗免疫时, 进行合理的药物保健有利于保证疫苗的效力。在猪瘟疫苗免疫后1周-2周进行PRRS活疫苗 (CH-1R株) 的免疫, 以免干扰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在猪高热病的防疫中, 活疫苗明显优于灭活疫苗, 但活疫苗在发病猪群用有一定的风险, 要慎重。

二、中药治疗

栀子30克, 连翘30克, 浮小麦60克。水煎取汁, 加蛋清5个, 一次灌服。藿香、香薷、佩兰、青蒿各30克, 薄荷 (后下) 30克。水煎取汁, 一次灌服。

蒲公英、马齿苋各40克, 青蒿30克, 地骨皮、玉竹各20克。水煎取汁, 一次灌服。

香薷、青蒿、佩兰、杏仁、知母各25克, 陈皮20克, 滑石、石膏 (后入) 各30克, 水煎灌服。

鱼腥草、野菊花、淡竹叶各100克, 橘皮25克, 水煎服。

桅子30克, 生地、天竹黄、黄芩、天门冬、茯神各25克, 朱砂3克 (后入) , 水煎灌服。

六月霜、车前草各100克, 香薷、藿香各25克, 水煎灌服。

鲜苇根100克, 青竹叶80克, 鲜荷叶3张, 焦大麦100克, 水煎灌服。或鲜苇根、青竹叶、绿豆各100克, 水煎灌服。

鲜凤尾草500克, 鱼腥草250克, 水煎取汁, 一次灌服。

三、调整日粮

应降低日粮中能量饲料比例, 相应提高蛋白质水平;多喂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青绿饲料和果皮如西瓜皮等清凉饲料;在混合料中适当添加咸味、鲜味或香味等调味剂, 以提高饲料适口性, 增加猪的采食量;饲料要新鲜, 忌喂霉变质饲料。

四、调整饲喂时间

喂猪应避开午间最热的时段。一日喂四次, 凌晨4时、上午10时、下午4时、晚上9时各喂一次。这样可减少猪在最热时段的活动量。每天给猪饮1次0.5%的淡盐水, 供给充足的青绿多汁饲料, 保持食槽内有充足的清凉饮水。

五、圈舍内降温

打开猪舍所有通风孔, 及时清除粪尿, 并用凉水喷洒和冲洗圈舍, 最大限度地降低圈舍内的污浊气体, 减少粪便的生物热效应, 给猪创造一个凉爽舒适的生长环境。注意不要用凉水直泼猪体, 以防发生疾患。有条件的养猪场可在圈舍壁安装换气扇或电风扇, 以加速空气流通, 达到降温效果。

六、防暑预防用药

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药物。车前草100克, 水煎取汁拌料喂服;绿豆加水煮烂成稀粥, 待凉后喂服;白扁豆20克-25克, 水煎取汁喂服;新鲜西瓜皮2000克, 捣烂加白糖100克, 搅拌均匀喂服;醋或酸菜汁250毫升-500毫升, 拌入饲料中饲喂, 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七、中暑后的急救

猪发生中暑后突然发生精神沉郁, 步态不稳, 全身出汗, 结膜充血或暗红, 心跳增强, 呼吸急促, 体温升高至41℃-42℃。重症者兴奋不安, 全身颤抖, 痉挛, 虚脱死亡。

八、患猪降温

迅速将患猪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 用凉水浇或用冷湿毛巾敷头部, 冷敷心区, 也可以用凉水喷洒全身或进行冷水浴。

九、保护好猪的“三条管道”

猪有三条管道, 即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猪正是通过消化道摄入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通过呼吸道呼入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俗话说“病从口入”, 大多数疾病是通过猪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入侵猪体, 有的直接造成呼吸、消化和生殖器官的疾病, 有的则通过这三条管道侵袭其他组织器官。

夏季鱼病防治 篇9

1 鱼塘管理

1.1 日常管理

一是要注意调节水质。要养好鱼, 必须要先管好水, 因水是鱼类的生存环境。适时加注新水或换水, 水量为1/4~1/5。适量施肥, 通常按照水色确定要求, 应次数多、量少, 晴天施肥, 并控制大型浮游生物发生。如果池水水色清瘦, 有风肉眼能看浮游生物时, 鱼又经常浮头, 可适当增加鳙的放养量或者用鱼虫清每667m2平均水深1m用20mL全池泼洒, 能预防虫害发生。如想增加水体中溶氧量, 改善水质, 有条件可使用增氧机。二是定期换水, 保持水质清新。若鱼塘水中的浮游生物组成不良、含氧量下降, 各类生物和有机物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 将会影响养殖鱼类的生长。三是严格做好“四定”, 即:定位、定质、定量、定时。通常雨天少投饲料, 施肥时间最好在晴天上午, 投饲料总量为总鱼量的5%、3%, 还应避免过量投饲料, 不但败坏水质也会导致饲料浪费, 同时应确保饲料质量。

1.2 肥水性鱼和吃食性鱼的混养关系

在精料少的情况下, 肥水性鱼 (鳙鱼、鲢鱼等) 和吃食性鱼 (鲤鱼、青鱼、草鱼等) 的混养比例大致为1∶1;在大量投饲、精料充足的情况下, 吃食性鱼的混养比例要相应加大, 可调整为2∶1, 可使鱼产量增加。关注青鱼和草鱼的混养关系。青鱼较耐肥水, 草鱼喜清新水质。青鱼与草鱼混养, 通常以草鱼喂养为主, 青鱼喂养为辅;草鱼上市后, 方可重点进行青鱼的饲养。鲢鱼、鳙鱼的混养比例一般以 (3~5) ∶1为宜。但如果能长期投喂大量的粉状饲料, 则两者比例可实行1∶1。

1.3 突出主养鱼品种

实行池塘混养应突出主养鱼品种, 而不是混养的种类越多越好。通常混养1~3种, 不应太多。要选择效益好、易饲养、产量高、市场畅销、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进行混养。

1.4 混养池塘面积

混养池塘要深且大, 每个池塘水深2m以上, 面积最好在3333m2以上, 方可考虑配套下、中、上层鱼混养。饲料种类比较单一的、新开挖的、水深1.5m以下浅而小的、面积667~1333m2的池塘, 通常不宜混养。

2 常见鱼病防治

鱼类生病想马上、正确地治疗和诊断都会有一定困难, 尤其是生病后的病鱼已无食欲, 即使特效药也难以进入鱼体内, 故应严格控制好鱼病的预防工作。用生石灰消毒后一般经过7d后方可投放鱼苗, 下池之前每667m2用100kg生石灰彻底清池, 以消灭病原体。在饲养过程中, 对于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各种传染性疾病, 通常平均水深1m每15d用稳定性二氧化氯70g左右化水泼洒一次, 会有很好预防效果。

2.1 细菌性鱼病

淡水鱼类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有细菌性烂尾病和赤皮、细菌性肠炎、细菌性烂鳃等。细菌性烂尾病的主要症状:病鱼的尾柄, 发生“蛀鳍”现象, 躯干腐烂;细菌性赤皮病的主要症状:病鱼体表溃疡并伴有腹部出血, 鳞片容易脱落;细菌性肠炎病的主要症状:用手轻压腹部有带血的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 病鱼肛门外突红肿。细菌性烂鳃病的主要症状:病鱼常带有污泥、鳃盖内表皮充血、腐蚀, 鳃丝尖端腐烂、体色发黑, 鳃上黏液增多, 出现所谓“开天窗”症状。以上是养殖鱼类在夏季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主要治疗方法如下: (1) 用“鱼菌清Ⅱ号”或者“鱼菌清Ⅰ号”拌饲料投喂, 5d为一疗程。同时, 每667m2平均水深1m用70g稳定性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间隔1d, 连续2次。 (2) 用“鱼安清”或者“鱼安康”拌饲料投喂, 5d为一疗程。同时, 每667m2平均水深1m用生石灰40kg全池泼洒, 连续2次。

2.2 病毒性鱼病

淡水鱼类的病毒性鱼病主要是草鱼出血病。出血病的主要症状:鱼鳃出现白鳃, 病鱼口腔、鳃盖、鳍基处出血。淡水鱼类的病毒性鱼病可用稳定性二氧化氯来处理。

2.3 寄生虫病

病虫害主要有复口吸虫、指环虫、鱼鲺、锚头鳋寄生在体表或鱼鳃, 严重时可以引起养殖鱼类的死亡。治疗方法:每667m2平均水深1m用强力“鱼虫清”20mL全池泼洒, 5d用药一次, 连续用药3次。

2.4 有害藻类

池塘中大量繁生水花微囊藻, 铜绿微囊藻等, 在下风水面漂着一层翠绿色的膜, 藻体死亡后, 产生硫化氢和羟胺有毒物质, 蛋白质分散, 将引起鱼类死亡。每10~15d泼洒生石灰10~15kg, 同时每667m2水面平均水深1m用250g硫酸铜溶液泼洒。

3 鱼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夏季猪高热病防治 篇10

1发病特点

1.1猪高热病多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发生, 其病程长, 一般在5~20 d左右, 病死率高。

1.2不重视防疫工作, 没有严格封闭、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保健的猪场本病发生严重。

1.3发病猪的体重一般在20~80 kg, 此类猪的发病率最高。

1.4本病易复发, 复发猪一般预后不良。

2临床症状

猪突然发病, 其畏寒、扎堆, 体温达40~42.5℃, 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或废绝, 皮肤发红, 耳后、耳边缘发绀, 腹下或四肢有紫红色疹块, 呼吸困难, 喜卧, 有的呈犬坐式。有的病猪咳嗽, 打喷嚏, 流泪, 大部分病猪眼部有泪斑, 结膜炎症状明显。有的猪先便秘后腹泻, 其尿黄而少, 病程稍长的猪皮肤发白、消瘦, 呈贫血状态。

3剖检变化

病死猪胸腔、腹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液和纤维素性渗出物, 胸膜粘连, 呈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变化。肺脏水肿, 呈大理石样变化, 间质性肺炎病变明显, 肺间质增宽。淋巴结明显肿大。部分病死猪肾脏肿大, 呈褐色或土黄色, 皮质有针尖状的出血点。肝脏、脾脏肿大、质脆。消化道有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个别病死猪肠黏膜淋巴滤泡肿大、隆起, 肠后部及回盲口部可见轮层状溃疡。膀胱、喉头黏膜有许多出血斑点, 膀胱内有暗红色尿液。

4防治

4.1预防制订科学的预防接种程序, 搞好养殖场的环境卫生, 加强消毒。加强饲养管理, 喂给猪只优质全价饲料, 给猪饮用清洁饮水, 高温、高湿季节搞好通风、降温和灭蚊、灭蝇工作。降低饲养密度, 避免猪只发生应激。

4.2治疗对猪高热病要及早治疗, 应做到正确诊断, 对症用药。

夏季羊常见传染病害的防治 篇11

【关键词】 腐蹄病 羔羊大肠杆菌病 传染性角膜 羊痘 防治

1.腐蹄病

腐蹄病是羊蹄受伤后感染了坏死杆菌等致病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东北地区每年6月份进入高发期。

1.1症状 患病部位不同其表现症状也不同。病初,羊频繁用蹄刨地,一肢或双肢跛行,蹄抬起不敢落地,甚至站着不动。蹄间隙、蹄踵、蹄冠等部位红肿热痛,逐渐形成溃疡,挤压肿烂部位有腐臭脓样液体流出。重症病例可引起深层组织坏死,蹄匣脱落,坏死部位也可蔓延至腱、韧带和关节。病羊行走困难,或长期卧地不起,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治疗不及时会继发其他疾病,甚至死亡。

1.2 预防 关键在避免蹄部损伤,经常保持圈舍及羊体清洁卫生,并定期消毒;圈舍积存的粪水、脏水、草料要及时清除;养殖内密度要合理,防止过度拥挤产生外伤;发现蹄部有伤,要及时治疗;不要在低洼潮湿的地方长时间放牧。

1.3 治疗 将蹄部用碘酊消毒,除去坏死组织,如脓肿未破,应切开排脓,到出现干净的创面后,再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在患部撒上磺胺粉或者涂抹青霉素鱼肝油乳剂,深度腐烂者用纱布包扎,严重者可使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全身治疗。

2.大肠杆菌病

羔羊大肠杆菌病,俗称羔羊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2.1症状 该病潜伏期1~2天。按临床表现分为败血型和肠炎型。败血型主要见于2~6周龄的羔羊,病羊体温升高到41℃~42℃,虚脱、精神沉郁、轻度腹泻,有的运动失调、磨牙、视力障碍,还有的出现关节炎、胸膜炎等症状。病羊在濒死期从肛门流出稀粪,多在4~12小时后死亡,死亡率达80%以上;肠炎型多发于2~8日龄的羔羊,主要症状是下痢。病羊初期体温升高到40℃~41℃,腹泻后体温下降,粪便稀薄恶臭,带有气泡,由黄色逐渐变为淡白色,含有乳凝块,严重时混有血块,常污染后躯及腿部。病羊腹痛、弓背、虚弱、脱水、衰竭、卧地不起,有时出现痉挛,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死亡。

2.2 预防 重点是加强怀孕母羊和新生羔羊的饲养管理。要保证怀孕母羊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做好母羊临产的准备工作;搞好新生羔羊的环境卫生,做好羔羊的保暖工作,且吃到足够的初乳;有病的羔羊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并对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3个月以下的羔羊要接种疫苗。

2.3治疗 每kg体重注射乳酸环丙沙星0.1ml,一日两次,连用2~3天;每kg体重注射磺胺嘧啶0.1ml,一日一次,首次使用剂量加倍,连用2~3天;土霉素按每日每kg体重20~50mg,分2~3次口服,连用3~5天;磺胺甲基嘧啶,首次1g,以后每隔4~6小时口服0.5g。另外,对严重脱水的患病羔羊可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50~100ml。

3.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红眼病,由衣原体引起,一旦发病迅速传播给全群。柄羊眼结膜和角膜有明显的炎症,伴有大量流泪,继而发生角膜混浊、白斑,严重者失明。

3.1 症状 该病潜伏期为1周。病羊先是一只眼患病,然后另一只眼也患病。病初患眼流泪、怕光,眼睑肿胀、疼痛。其后结膜潮红,眼睑半闭,眼内角流出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一段时间后变成脓性分泌物。随着病情发展,炎症蔓延到角膜和虹膜,角膜周围血管充血,角膜中央有灰白色小点,严重的角膜增厚、溃疡,角膜上出现白色或灰色斑点或浅蓝色云翳,甚至角膜破裂,晶状体脱出,造成永久性失明。病羊眼球化脓后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离群呆立。放牧时病羊觅食困难,行动不便。该病病程一般为25天,绝大多数病羊能够自愈,很少引起死亡。

3.2 预防 目前尚无理想的疫苗,主要是加强羊群的饲养管理。圈舍要清洁卫生,并定期消毒。

3.3 治疗 将病羊立即隔离,早期治疗。用3%~5%硼酸水浴液冲洗患眼,拭干后涂红霉素或四环素软膏,每日2~3次。严重者可每日1 次眼底注射氯霉素。

4.羊痘

由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特征是皮肤和粘膜发生特殊的丘疹和疱疹。绵羊比山羊易感病,羔羊发病较重,病死率高。病羊的呼吸道分泌物、痘疹渗出液、痘痂及脱落的上皮都含有病毒,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传播速度很快。

4.1 症状 该病潜伏期为5~6天。发病初期羊的体温升高到41℃~42℃,精神和食欲不振,眼潮红发炎,流粘液性鼻涕。2~4天后,在身体无毛或少毛处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的小丘疹,质地坚硬,以后扩大成为顶端扁平的水疱,继而发展成为出血性疱或脓疱。疱破裂后表面形成淡褐色痂皮,痂皮四周有较特殊的灰白色或紫红色晕。最后变平、干燥、结痂而自愈。

4.2 预防 日常注意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群抗病力。每年定期注射鸡胚化羊痘弱毒疫苗,免疫期可持续一年。

夏季碧桃常见病害的防治 篇12

防治方法:秋冬季剪除病枯枝, 清理病落叶, 并集中销毁, 减少侵染源。及时排水, 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 以增强树势, 提高植物抗病力。萌芽前, 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120的波尔多液, 消灭越冬病源。发病期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每两周一次。

(二) 桃缩叶病。该病除危害叶片外, 还危害嫩梢、花和果, 感病叶片皱缩卷曲, 颜色变为红褐色, 叶片质地变脆, 最后叶片干枯脱落;感病嫩梢节间变短, 有些肿胀, 病枝上的叶片多成丛生状, 严重时病枝梢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 及时摘除病叶、剪除被害枝条, 并集中销毁, 减少侵染源。及时合理浇水施肥, 以增强植株的抗性, 减少病害的发生。早春桃芽膨大抽叶前, 喷洒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1∶1∶160的波尔多液预防病菌侵染, 桃树落叶后喷洒3%硫酸铜, 以杀死越冬、越夏的孢子。

———摘自湖北林业网

(一) 桃疮痂病。该病主要危害桃树的枝梢和叶片, 感病叶片在发病后期病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感病枝梢在发病后期病部往往流胶, 使树势衰弱。

防治方法:避免在低洼潮湿地种植, 注意及时排水, 合理整形修剪, 增强通风透光, 不为病害发生创造条件。植株发芽前, 喷施1∶1∶120的波尔多液、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0.3%~0.5%五氯酚钠预防病原菌的侵染。落花后半个月至六月间, 喷施65%代森性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0.3~0.4波美度石硫合剂、或0.5∶1∶100波尔多液, 每10~15d喷一次, 喷2~3次, 各种药剂要交替使用。

(二) 碧桃流胶病。该病可危害碧桃每个部分, 易发生在主干和主枝上, 从枝干的伤口处渗出胶状物, 初为半透明稀状物体, 被危害部位逐渐变成褐色而腐烂, 引起叶色变黄, 树体长势衰弱, 甚至导致整株死亡。一般5~6月为第一次发病期, 以后随气温下降病情有所减轻, 秋末停止发病。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适当施肥, 合理控制氮、磷、钾肥比例, 多施有机肥。适当浇水, 防止土壤过干过湿, 合理修剪。及时防治经常发生的病虫害, 尽可能避免霜害、冻害、雹害等伤害, 以免造成伤口。发现病症后, 用利刀刮除发病部位胶状物, 并用5~10波美度石硫合剂或0.1%的升汞涂抹消毒, 也可在花谢后喷施多菌灵1000~15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 每10~15d1次, 连喷4~5次。

上一篇:有效理解下一篇:低周疲劳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