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照明接地

2024-09-28

室外照明接地(共3篇)

室外照明接地 篇1

1 引言

室外照明系统的接地形式是采用TN-S系统还是采用TT系统,一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根据新颁布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以下简称新《民规》)第10.9.3规定“安装于室外的景观照明中距建筑物外墙20m以内的设施,应与室内系统的接地形式一致,距建筑外墙大于20m宜采用TT接地形式”、“室外分支线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由此推广到室外道路照明、庭院照明等也可参照此规定。

为什么规定20m的界线?为什么室外照明推荐采用TT接地形式?TT接地形式实施中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2 规定20m界线的原因

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原因一:根据新《民规》条文说明第12.7.1条可知:两个接地系统在电气上要真正分开,在地下必须满足一定的距离,否则两个接地系统形式上是分开了,而电气上实际仍未分开,理论上两个接地系统互不影响的距离为无限远,实际工程可取20m。故要求室外照明距建筑物外墙20m以内的设施,应与室内系统的接地形式一致,多为TN-S系统。

原因二:室外照明距建筑物外墙20m以内时,配电线路较短,阻抗较小,当线路末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故障电流往往也较大,容易使断路器或熔断器动作。故此时采用与建筑物接地形式一致的TN-S系统也较为安全。

3 室外照明系统采用两种接地形式的比较

3.1 TN-S系统

如图1,TN-S接地形式是把中性线N和专用保护线PE严格分开,当系统正常运行时,专用保护线上没有电流,只是中性线上有不平衡电流。PE线对地没有电压,所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保护是接在专用的保护线PE上,安全可靠。但其缺点也很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室外照明线路容易遭到损坏,如果PE线断开,就起不到保护作用,可能导致电击事故;二是建筑物内部通常采用TN-S或TN-C-S接地形式,能保证安全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建筑内部均作了等电位联结,室外照明环境却难以实现等电位联结,当别处或其中某台灯具发生接地故障时,引自电源的PE线还可能将故障电压传导至室外照明装置外壳而造成危险,王厚余先生编著的《低压电气装置的设计安装与检验》第六章已对此问题详尽论述;三是室外照明一般负荷比较分散,配电线路较长,当线路末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故障电流往往也较小,难以使线路首端的断路器或熔断器动作,不能切断故障电路,而导致危险;四是供电回路增设了PE线,提高了工程造价。

3.2 TT系统

如图1,TT接地形式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当系统内发生接地故障时,其故障回路阻抗除部分线路电阻外,还串联有电源侧的系统接地电阻RE和电气装置外漏导电部分的保护接地电阻RA。故其故障回路阻抗较TN系统的故障回路阻抗大,故障电流相对较小,一般不能用熔断器或断路器的瞬时过电流脱扣器兼做接地故障保护,而应使用剩余电流保护器作接地故障保护,其保护灵敏度更高,更为安全可靠。但由于户外潮湿等因素,如果线路过长,其泄漏电流较大,如果整定电流不当(整定值过小),将会导致误动作,所以要求正确合理整定其动作电流。

3.3 小结

由上述比较,笔者认为当室外照明配电线路较短,距建筑物外墙20m以内时,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满足断路器或熔断器动作要求时,可采用TN-S接地形式。但考虑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等因素,距建筑物外墙20m以外的室外照明接地形式宜优先采用TT系统。

3.4 实例分析

3.4.1 例一

图2是笔者曾经见到的某设计院室外道路照明的配电系统图及说明。乍一看,图纸没什么问题,PE线、重复接地、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都有,好像很安全。但仔细琢磨,还是有不少问题。首先是设计者概念不清晰,系统混乱,不知是TN-S系统,还是TT系统。说是TN-S系统,却要求每盏灯具单独接地;说是TT系统,配电回路却带了PE线。其次是其未指定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动作电流整定值I△n。另外本实例采用三相断路器控制三个单相回路灯具,不符合新《民规》10.7.7条“在照明分支回路中,不得采用三相低压断路器对三个单相分支回路进行控制和保护”的规定。

设计者不惜成本的将PE线、重复接地、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都用上了,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增加了投资,却失去了TT系统应有的安全性。

3.4.2 例二

图3是笔者推荐采用的室外照明配电系统图,采用带剩余电流保护的TT系统。

4 TT系统实施中的注意问题

4.1 TT系统接地电阻要求

当室外照明采用TT接地形式时,其单灯接地电阻如何确定呢?笔者发现相关规范资料均未明确。下面来详细分析一下其接地电阻要求。

4.1.1 理论依据

根据新《民规》第12.4.6条规定:

当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时,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RA——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电阻和PE线电阻(Ω);

I△n——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电流(mA)。

而对于TT接地形式,PE线一般很短,电阻很小,可忽略不计,故RA即可当作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电阻,如图1所示。

由(1)式可知,要确定的RA大小,只需确定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I△n即可。

4.1.2 I△n的确定

由《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第十一章第三节“接地故障保护”章节内容可知,为避免误动作,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整定值I△n应大于正常运行时线路和设备的泄漏电流总和的2.5~4倍,即

式中IL——正常情况下,线路和灯具可能产生的最大泄露电流。

根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章节,配电线路的泄露电流估算值可见表1。

mA/km

根据《灯具一般安全要求与试验》(GB7000.1-2002)第10.3节要求,室外I类灯具最大泄漏电流约1mA/套。当室外照明为单相配线时,其灯具等总泄露电流为各灯具设备泄漏电流之和。

根据(2)式及表1等,笔者将不同截面、不同长度的聚乙烯绝缘和聚氯乙烯绝缘室外线路总泄露电流计算如下:

注:1、表中室外灯具泄露电流按1mA/套估算;2、表中室外灯具间距按25m计算。线路RCD动作电流宜取值为30mA线路RCD动作电流宜取值为100mA线路RCD动作电流宜取值为300mA

注:1、表中室外灯具泄露电流按1mA/套估算;2、表中室外灯具间距按25m计算。线路RCD动作电流宜取值为30mA线路RCD动作电流宜取值为100mA线路RCD动作电流宜取值为300mA

由表1~3可看出,对于一般室外照明回路,为防止正常运行时误动作,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电流I△n不宜只取30mA,而应根据线路材料、长度、所带灯具数量等的不同,取值30mA、100mA或300mA等。

4.1.3 TT系统接地电阻计算

由上述分析及(1)式可知:

当I△n=30mA时,RA≤25V/0.03A=833Ω;

当I△n=100mA时,RA≤25V/0.1A=250Ω;

当I△n=300mA时,RA≤25V/0.3A=83Ω。

根据上述计算可知,为保证可靠性,当单灯接地电阻不大于83Ω时,可满足上述I△n的各种取值要求。实际工程中,为保证可靠性,单灯接地电阻可适当减小。

4.1.4 其它结论

由表1可知,室外照明线路宜采用聚乙烯绝缘的电线、电缆(如YJV型),而不宜采用聚氯乙烯绝缘的电线、电缆(如BV型、VV型),因聚氯乙烯绝缘的电线、电缆单位长度泄漏电流大得多。

4.2 TT系统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灵敏度校验

现在来校验一下,当回路I△n为300m A,单灯接地电阻为75Ω,发生接地故障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的灵敏度、可靠性。按《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规定,剩余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I△n应符合:

式中Id——接地故障电流(A)

如图4所示,当发生接地故障时,忽略系统阻抗及变压器阻抗,则相保回路总电阻:

式中RE——电源重复接地电阻,一般不超过4Ω;

RL——相保回路线路总接地电阻,本情况下一般也只有几Ω;

RT——人体接地电阻,而在潮湿环境人体接地电阻主要由人体内阻抗决定,由《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第一部分:常用部分》(GB/T1380.1-1992)可知,此种情况下人体内电阻约为1000Ω。

由式(4)可知,RA取值为75Ω时,对Rphp值起决定作用的即为RA,故当发生接地故障时:

接地故障电流Id=U0/Rphp,

可近似看作

当I△n=30mA、100mA时,更满足灵敏度要求。

所以当回路发生接地故障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能够迅速动作,切断故障回路,保证安全。

4.3 TT系统室外照明保护电器的选择性配合

根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第6.1.6条要求:为避免单灯故障造成大面积灭灯,尽可能减小故障影响范围,道路照明配电回路应设保护装置,每个灯具应设有单独保护装置。

对于配电线路保护装置为断路器的TN-S道路照明回路,因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回路短路电流较大,单灯保护装置可选用熔断器。

采用TT接地形式的道路照明回路可否选用熔断器作为单灯保护装置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还是用3.4.2例二(图3),假设选用熔体额定电流In为4A的熔断器作为单灯保护装置,校验配电回路保护电器是否满足选择性配合要求。

(4)先计算当回路末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短路电流大小。

由图3及式(4)可知,短路回路电阻为:

由已知条件可知:

参照《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表4.4.8-1及表4.4.8-2可知:

切断接地故障回路时间小于或等于5s的Id/In最小比值4.5;

切断接地故障回路时间小于或等于0.4s的Id/In最小比值8。

本实例Id/In=6.3/4=1.6,远不能保证在5s内切断接地故障回路。

而本实例支线剩余电流保护器I△n=100mA,

由式(3),1.3×0.1=0.13A<6.3A可保证在不大于1s时间内迅速切断故障回路。

故本实例选用熔断器作为单灯保护装置无法满足选择性配合要求。

即使将灯具接地电阻降为10Ω,

也不能满足选择性配合要求。灯具接地电阻再降低对满足选择性配合的帮助也不明显,且成本增加较快。

换一个思路,将室外照明回路首端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改为带延时功能且作用于信号,而用单灯熔断器来切断接地故障电流。由新《民规》第12.4.6条可知,当单灯接地电阻满足公式RA≤50/Ia时(Ia为熔断器在规定时间内的有效熔断电流),即可保证用电回路安全。

由此可知上例中,RA≤50/4=12.5Ω,可取RA=10Ω。

故为保证选择性,采用TT接地形式的道路照明回路可采用延时作用于信号的RCD与熔断器结合的接地故障保护方式。也可采用两级RCD保护方式,即照明回路首端RCD选用100mA或300mA延时型(延时0.3~0.4s),末端灯具RCD选用30mA无延时型,不过这种方式成本较高。

当然对于供电连续性要求不高的室外景观照明、庭院照明则不配置单灯保护装置。

5 结论

1)采用TT接地形式室外照明线路宜采用聚乙烯绝缘的电线、电缆(如YJV型),而不宜采用聚氯乙烯绝缘的电线、电缆(如BV型、VV型),否则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的I△n应整定得更高;

2)室外照明回路宜采用带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的TT接地形式,其动作电流宜根据回路线路长度、灯具数量进行估算,一般不宜取30m A,而应取100m A或更高;

3)为保证选择性,采用TT接地形式的道路照明回路可采用延时作用于信号的RCD与熔断器结合的接地故障保护方式。也可采用两级RCD保护方式,即照明回路首端RCD选用100mA或300mA延时型(延时0.3~0.4s),末端灯具RCD选用30mA无延时型。

限于笔者水平和资料来源,以上结论不一定正确,希望得到同行批评指正。

摘要:本文分析了室外照明采用TN-S和TT两种接地形式的优缺点,并探讨了TT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取值要求、剩余电流保护器动作电流取值要求、灵敏度校验及选择性要求。

关键词:TN-S系统,TT系统,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接地电阻,灵敏度,选择性

参考文献

[1]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王厚余.低压电气装置的设计安装与检验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室外照明接地的研究 篇2

室外照明系统的接地形式是采用TN系统还是TT系统, 一直以来都是大家争论的热点, TN系统的PE线自中性点分支引出, 发生对地过电压时, 设备绝缘承受的应电压较小, 而TT系统的PE线引自就地的零电位接地极, 设备对地绝缘较易受过电压损害;在同一变压器供电范围的TN系统内PE线都是连通的, 任一处发生接地故障, 其故障电压可沿PE线传导从而引起危害;而TT系统内可视情况就地设置互不联系的、单独的接地极和PE线, 消除或减少故障电压的蔓延;TT系统可就地接地引出PE线, 而TN系统则须自电源端引来PE线, 因此TN系统设置PE线的投资往往较大。

1 TN接地系统

1.1 配电箱装于建筑内的TN接地系统

目前大多数的室外景观照明电源都是引自室内某个配电小间, 而非直接引自变配电室, 且大多数均在配电小间内做等电位联结。

图1所示为TN-C-S系统, 设备A安装在建筑物内, 做了等电位联结 (MEB) , 设备B为室外景观照明灯具。故障电流Id按式 (1) 计算:

式中, RB为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接地电阻, RE为相导体在户外接地故障时的基地电阻。

Id通过RB产生电压降UN, 即N点对地电位, 如果UN>50V, 将通过PEN、PE线传到设备 (A、B) 的外露可导电部分, 造成不安全因素, 主要是设备B在户外没有等电位联结, 承受50V以上电压可能造成电击, 因此要求:

由于

将 (1) (2) 式代入 (3) 式, 得

整理后得:

式 (4) 即GB 50054-2011的第5.2.11条的规定。

为使, 应采取的措施:

(1) 采用TT系统, 特别是无等电位的户外设备, 避免UN通过PE线传递到设备外壳。

(2) 如用TN系统, 应尽量降低RB值, 最好RB<2Ω。

1.2 配电直接引自变配电室TN接地系统

如图2所示, 变电所分设接地的TN系统中, 假定室外照明路灯杆处均采用自然接地体 (灯杆外壳及基础, PE线与外壳及基础连接) 作为接地装置, 但没有设置MEB总等电位联结。因为室外照明路灯的配电导体缆截面一般不会超过50 mm2, 所以低压接地故障回路可以仅考虑其配电线缆电阻而不考虑其电感。

假定低压处的额定相电压U为220V, 变压器至室外照明灯具接地故障处的这段距离的相导体电阻为RL (导体截面为SL) , PE导线的电阻为RPE (截面为SPE) ;室外照明灯具灯杆处的保护接地电阻为R1;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阻为R2;在忽略部分阻抗 (变压器及母排) 后, 因为R1+R2RPE, 则低压接地处的故障电流I为:

室外照明路灯灯杆处预期接触电压U′为:

式中, 若取的最小比值即, 且取, 则U′出现最大值, 也就是最危险的情况, 此时:

依据《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查表得知, 147V对应允许最长持续通电时间约为0.1s, 所以, 当采用TN接地系统配电而室外照明路灯灯杆处没有设置等电位联结时, 除了变配电所应分设接地外, 路灯回路必须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且保护器比须在0.1s以内切除故障才能不对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由式 (6) 知, 当室外照明路灯灯杆处无MEB总等电位联结时, 若增大PE导体截面和增大比值, 也有利于降低室外照明路灯灯杆处的预期接触电压。

2 TT接地系统

如图3所示, TT系统室外照明路灯灯杆处只有保护接地装置, 当发生低压接地故障后, 在保护电器动作之前, 路灯灯杆处的预期接触电压U为:

因采用TT系统的室外照明路灯末端保护电器一般采用瞬时动作型RCD, 本文取其动作时间为0.04s, 依据《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查表得知, 允许最大预期接触电压限值约为200V。于是U′<200V, 即:

由式 (9) 可知, 变配电室中心点接地电阻R2大小一旦确定, 为使外照明路灯处的预期接触电压值不超标, 灯杆处的保护接地电阻R1必须满足式 (9) 要求。若取, 则须。

3 结束语

为降低室外照明灯杆处的预期接触电压值, 应尽量减少PE导线的距离, 通过对以上三种情况的比较, 室外照明最好采用TT系统, 在室外照明灯杆处发生漏电的情况下, 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陈车, 李蔚, 刘敏.室外照明系统接地形式与接地电阻浅析[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10 (2) .

[2]曾碧阳.景观照明配电系统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探讨[J].福建建筑, 2011 (11) .

道路照明接地系统的若干问题探讨 篇3

在道路照明配电系统设计和施工中, 由于经济因素和做法等各种原因, 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因素。如供电线路较长的情况下, 电缆截面过小, 线路末端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 断路器不能及时动作;接地系统与RCD的选择不合理导致误跳而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等。合理的配电设计方案能有效防止安全事故, 也能避免项目维护和改造而造成的不必要浪费。

2 道路照明接地系统分析

依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45—2006) , 道路照明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宜采用TN-S系统或TT系统, 金属灯杆及构件、灯具外壳、配电及控制箱屏等的外露可导电部分, 应进行保护接地, 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1]。

2.1 TT接地系统

TT接地系统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道路照明中常规的做法是配电线路全线敷设一根40m×4m的镀锌扁钢作为PE线, 每座路灯杆基础旁打角钢接地极 (L50m×5mm, L=2.5m) , 并在路灯线路的始、末端及分支处增设角钢接地极, 将PE线与金属灯杆、箱变外壳、灯具外壳、基础内地脚螺栓、穿线钢管和人工接地极连成一个整体。

2.2 TN-S接地系统

TN-S接地系统是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时电器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零线接地的接零保护系统。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严格分开, 系统正常运行时, 专用保护线上没有电流, 只是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PE线对地没有电压, 所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零保护是接在专用的保护线PE上。道路照明中常规的做法是每座路灯杆基础旁打角钢接地极 (L50mm×5mm, L=2.5m, 并在路灯线路的始、末端及分支处增设角钢接地极, 将PE线与金属灯杆、箱变外壳、灯具外壳、基础内地脚螺栓、穿线钢管和人工接地极连成一个整体。

3 配电线路电缆截面和断路器的选择

在设计和施工中, 存在一些电缆截面选择过大造成浪费或过小不能满足电压降要求及断路器灵敏度校验等问题, 配电线路电缆截面和断路器的选择应结合负荷大小、配电线路长度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

在道路照明配电系统设计中, 存在着仅按照导体计算电流选择电缆的现象;事实上, 供电线路长且负荷较大时, 线路电压降损失的校验十分有必要, 由于气体放电灯具可能产生谐波电流, 设计阶段难以获得设备参数等准确数据, 一般电压降损失宜控制在5%以内;而路灯单相接地故障灵敏度校验最为重要, 由于计算复杂也容易被忽视, 在配电线路过长、电缆截面过小或断路器整定电流过大时, 都可能存在线路末端单相接地故障时断路器不能及时脱扣, 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4 工程实例分析

以某城市次干道道路照明工程为例, 变压器型号SCB10-100/10, (10±2) ×2.5%/0.4kV, D, yn11, Uk=4%, 箱变内自带硬铜母线, 规格为TMY-4 (50×5) , 长度为5m。供电半径分别选取500m, 600m, 700m, 800m进行计算。低压配电电压为380V/220V, 低压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 采用三相电源供电, 电缆选用1kV交联聚乙烯铜芯电力电缆, 截面分别选取5×16mm2, 4×25mm2+1×16mm2, 5×25mm2, 4×35mm2+1×16mm2进行计算。标准路段采用双臂钢杆路灯, 高压钠灯150W+高压钠灯70W, 标准灯杆间距为31.5m, 每回路所带路灯负荷根据回路长度进行计算。本工程路灯照明配电回路设置于箱变低压柜中, 未单独设置路灯照明配电箱, 低压母线至低压柜电缆忽略不计。

4.1 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保护灵敏度校验

根据计算经验, 取最不利情况, 线路末端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 如果能满足断路器瞬时或短延时脱扣, 一般也能满足电压损失的要求。本案例仅对线路末端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 断路器灵敏度进行校验。经计算, 本案例中断路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值取16A较为合适。

在TN-S系统中, 当利用低压断路器作接地故障保护时, 保护灵敏度的校验应符合式 (1) :

式中, ld为单相接地短路电流, A;ln为断路器长延时动作电流, A;kn为脱扣器的短延时或瞬时动作电流倍数, 本案例kn取6。

在TN-S系统中, 线路末端单相接地短路电流计算式为:

式中, Rphp为配电回路中高压系统、变压器、低压母线和低压电缆的电阻之和, m A;Xphp为配电回路中高压系统、变压器、低压母线和低压电缆的电抗之和, m A。

高压侧系统阻抗 (归算到400V侧) :因路灯箱变远离发电机组, 根据《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中的相关规定, 可设本系统短路容量Sd=300MV·A, 查《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2]表4-21可取高压侧系统阻抗0.03 mΩ, 高压侧系统电抗0.35mΩ。

变压器的阻抗:查相关厂家资料可取变压器阻抗33.68mΩ, 变压器电抗63.64mΩ。

低压母线的阻抗:查《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表4-24可取低压母线阻抗5×0.238=1.19 mΩ, 低压母线电抗5×0.423=2.115 mΩ。

低压电缆的阻抗:查《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表4-25, 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计算。

配电线路末端单相接地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见表1。将计算结果带入式 (1) 进行验算。得出保护灵敏度校验结果表2。从计算和校验结果可以看出, 配电线路越长, 线路末端单相接地短路电流越小, 越难满足断路器灵敏度的校验条件;增大电缆截面能显著增大末端单相接地短路电流, 且增大PE线截面比增大相线界面更为有效。不难看出, kn的取值对校验结果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kn越大越难满足校验条件;断路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值的不同一样会对校验结果产生影响, 而这项取值由不同工程项目配电回路的计算电流决定, 取值越大越难满足校验条件。

4.2 RCD保护的选择

当配电线路末端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不能满足线路首端断路器保护灵敏度的要求时, 配电线路需加装RCD保护。参照《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表11-43, 当电缆截面选取16~35mm2时, 聚乙烯绝缘电缆埋地敷设泄漏电流约为26~33mA/km;配电线路长500~800m时, 单纯电缆的泄漏电流约为13~26.4mA;考虑路灯设备泄漏电流和环境因素, 正常运行泄露电流按照25~40m A进行估算, 配电线路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电流应不小于正常运行泄露电流的2.5倍, 即62.5~100m A。

依据《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 [3], 为减少接地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危险而装设的剩余电流检测或保护电器, 其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0mA。当动作于切断电源时, 应断开回路的所有带电导体。由于线路泄露电流受限于电缆敷设施工质量、电缆接头绝缘水平、雨天潮湿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实际测量会较为准确。根据多家市政路灯维护部门的经验, 配电线路首端RCD动作电流可取300mA, 用于防止电气火灾。

为保护人身安全, 每座路灯杆分支线路还应设置单灯保护装置 (熔断器) 和高灵敏度RCD, RCD动作电流取30mA。

5 结论

道路照明配电系统中, 考虑经济因素, 通常配电回路大于500m, 甚至可能长达800m。如果采用TT接地系统, 需正确整定RCD保护电流, 避免误跳闸的同时躲过线路正常泄漏电流。如果采用TN-S接地系统, 是否能满足线路末端单向接地短路时断路器及时动作是必要的校验步骤。不能满足时, 可采用以下方法:1) 适当缩短配电线路长度;2) 适当加大电缆截面, 尤其是PE线截面;3) 选择合适的断路器整定电流, 可选择Kn取值较小的电磁脱扣器产品或能够整定为短延时脱扣的电子脱扣器;4) 配电线路首端加装合适的RCD保护装置。

设计阶段可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经济等因素来进行配电系统的合理优化, 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摘要:目前, 在道路照明配电系统设计和施工中, 由于经济因素和习惯做法等各种原因, 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因素。论文针对道路照明工程接地的做法和配电线路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提出了不同接地方式下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道路照明,接地系统,RCD (漏电保护)

参考文献

[1]CJJ45-200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S].

[2]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 (第三版) [K].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国内外高校下一篇:地理课堂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