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跨平台论文(共4篇)
跨区跨平台论文 篇1
随着新媒体及新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 我们先前的学习模式受到了冲击, 原来以教师为主的灌输性学习模式开始向以学生为主的自主性学习模式转变。尤其在网络带宽经过极大改进之后, 基于网络的多元化学习模式已经成为可能, 这就需要教师作为资源开发者和整合者, 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有益的平台。本文从学习的本质、怎样学习及如何为学习服务来谈笔者对跨区域协作学习平台构建的一点思考。
桑新民在《学习在你身上真的发生了吗?》有这样的描述:知识不同于信息, 无法传递, 也不可能依靠教师从外部输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必须以个人的兴趣和意愿为前提;必须以问题来引导;必须有内在动机和自我驱动力;必须有对话和交流;必须充分利用教育技术创设高效的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并取得真正的学习成效和美好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学习, 最终还是要学会学习, 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 怎样从茫茫资源中找到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并利用这些学习资源来提高自己, 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是新时代背景下每位学生要面临的问题。
就学生的学习方法来说, 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思路。其中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提倡建构主义学习模式, 建构主义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为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只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在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中, 通过创设情境和协作学习来达到知识的建构是其核心要素, 其中协作知识建构是个体在特定的组织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 最终形成某种观点、思想、方法等智慧产品的过程。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 为学生创造建构的环境, 按照“共享—引导—协作—创作—反思”的模式来帮助学生学习。
那么, 如何通过创设环境, 为学生的协作学习构建平台, 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环境的支撑呢?这就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云计算”技术是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通过技术, 集中优秀资源, 通过网络平台的形式, 把资源进行分层管理, 并通过技术的动态更新, 让资源成为学习者最适合的资源;另外, 通过分析学习者数据特征, 为学习者带来智能化的指导, 让学习行为真正发生。作为教师, 要改变观念, 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为学生协作学习提供条件和指导, 这样的学习才真正有效果。
跨区域信息技术协作学习平台设计
2005年开始, 笔者就开始探索网络课堂的建设。通过近几年的试验,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开发的信息技术学习网站“银河网络课堂” (图1) 在2006年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评比中获得全国二等奖, 围绕该平台进行的示范课和公开课, 也取得不错的效果。
只有当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 运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新型课堂中迎接各种学习挑战, 充分施展创造性才华时, 学习主体的地位才有可能确立。随着应用的不断开展, 原先的网站功能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学习需求, 为了完善网络课堂功能, 我们通过调查、研讨的形式确立了新网站的改进计划, 呈现立体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管理模式。立体化是相对于传统教育中的平面化、纸质化、教师主体化或学生主体化而言的, 不再是教师主讲式教学, 而是注重教与学互动, 使教学资源多层次、多维度地组织与呈现, 不再是单方面、单资源结构, 而是通过网络技术把不同位置、不同网点的资源立体化, 方便学生学习与利用。该模式分为三个方面, 其网站功能模型如图2。
1.学生与教师
虽然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学生协作学习平台的构建, 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不能缺少。一位会学习的学生懂得抓住教师这一“百科全书”, 来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在这一板块设计中, 主要是以教师提供的学案及教辅资源和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指导为主, 对不能解决的问题, 可以通过教师的在线视频及答疑空间进行学习。这一板块同时设置了对学生平时出勤、课堂表现等进行记录, 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依据。
2.学生与学生
同伴之间的互助学习, 是学习型社会中比较重要的途径之一。我们通过主题讨论、辩论、实践小组及互相评价等形式, 为学生互相提高创造条件。我校是“视像中国”项目组香港和内地六省市的先进学校之一, 已经开展了多次不同省市之间的网络辩论赛和主题演讲比赛, 收获颇丰, 使得我们今后在这方面的交流探索更有经验。在这一板块中, 我将对主题讨论进行创新设置, 灵活多变的分组形式及个性化主题设置, 将使讨论更有成果;通过创建丰富的实践活动小组, 让不同地区有着共同兴趣的学生成为活动的参与者, 变被动为主动, 分享各自的成果与心得, 达到学习的另一效果。
3.学生与媒体
除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同伴之间的学习以外, 依靠互联网、图书 (包括电子图书) 及在线资源网站等不同媒体进行自主学习, 是当代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这一板块设计中, 如何帮助学生在茫茫网络海洋中, 快速精确地找到他们需要的资源, 如何为学生提供按需学习的资源, 是平台要解决的问题。
跨区域学生协作学习活动设计
除了通过网站, 为不同地区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也通过平台开展跨地区的校校交流互动, 初步打算启用的活动有:网上辩论、网上主题讨论、网上主题演讲、网络多点课堂、不同区域的网络学习小组等。
通过联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 进行校与校的协作学习与交流, 捕捉各个实验学校的亮点, 进而不断地完善和丰富平台的特色资源建设。
跨区域教师协作教研活动设计
对现行信息技术教材进行梳理, 形成系统性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及教学微视频, 通过收集不同地区的资源, 集中网上备课, 达成共识, 最终形成有关该课内容的教学设计, 同时形成相配套的学案, 以便学生根据学案进行网上自主学习。
对于平台的开发, 我们以高校来引领, 实验学校来进行需求设计, 寻找有技术实力的公司来参与, 采用服务外包的全新模式。通过多区域合作研究信息技术平台, 然后推广, 有效避免单个学校重复研究的经费问题、思路狭窄问题以及平台的局限性, 也可以带动更多区域的信息技术教师交流、不同区域学生的互动, 为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提供一点参考和有力的实验数据。
跨区跨平台论文 篇2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各城市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跨区域突发事件日益增多,多个区域之间的应急管理协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2005年11月的松花江沿岸区域水污染事件、2008年的南方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三聚氰胺事件、2009年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台湾8.8水灾、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2012年“7.21”北京暴雨水灾、强台风“苏拉”“达维”双登陆等。这些突发事件损失惨重,关键在于缺乏完善的监测监控和预测预警系统,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早进行分析预测,在早期进行预警发布,则可极大地减少伤亡和损失。
从以上案例,我们不难看到,这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失败,很大程度上都是缺乏有效的平台,跨区域的预警机制不健全,跨区域的联动不得力等一系列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构建跨区域应急联动平台,及时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应对突发的灾难和事件,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现在区域合作应急平台的作用越来越显现,跨区域的政府应急合作成为了当今处置突发事件的最重要的方式。
1.1政府应急管理的区域合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现代应急管理通常不是一个政府部门就能有效完成的,在很多情况下突发紧急或灾难事件的应对和处置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管辖甚至整个社会,这对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应急联动机制,既是完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建立应急联动响应机制,组织开展跨省区的应急联合演练,探索跨区域应急联动响应机制,提高跨区域应急救援和应急物资支持能力。一旦发生跨区域的重大突发事件,根据事发地省(区)应急办的请求,合作方在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设备、应急救援物资、应急管理专家等方面给予支援。
我国2006年新近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把“推进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列为“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的首要工作,明确指出“加快国务院应急平台建设, 完善有关专业应急平台功能,推进地方人民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形成连接各地区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应急平台建设成为应急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至今,我国部分省市两级已基本构建了联通上下级政府,横向连接各专业应急平台系统,提升了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
1.2政府应急管理的电子政务平台组成
应急管理技术平台通常由信息资源平台、网络通讯平台、应急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安全保障系统和运行系统组成。 基层政府机构在在搭建平台时,由于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资金以及技术方面的限制,受到一定的制约。
电子政务借助信息与通信技术,把各级政府各类信息有机地整合,建立了一个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的互动系统。基层政府应急管理平台的架构完全可以基于电子政务平台,电子政务系统承载着政府与各界网络之间的信息沟通,使政府应急管理服务项目转向网络服务的模式。
2跨区域政府应急合作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区域应急管理合作十分紧迫。在政府应急管理的合作中,事实上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实践探索。从省内、省际、国际三个层面着手,全方位加强应急管理区域合作与交流,应对区域突发事件能力不断提高。
2.1港澳台四地的政府应急合作交流
2007年粤港澳灰霾预警工作小组研讨会在广州市召开,三方交流了三地共建大气环境监测、城市污染检测等统一监测机制的经验与做法,形成了港澳气象部门天气预警预报的合作。2009年广东省卫生厅、香港卫生署和澳门卫生局签署《粤港澳三地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应急合作备忘录》,确定粤港澳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家小组名单,为三地联防联控甲型H1N1流感建立了更紧密、具可操作性的合作机制。
2.2珠三角地区应急管理区域合作机制的建设
2009年3月30日,珠三角地区9市应急管理合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暨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广州南沙区举行,9市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在《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背景下全面开展应急管理方面的合作。2011年闽粤赣毗邻三市应急联动合作第一次联席会议暨粤东北六市应急联动合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在梅州市举行,形成了粤东北六市应急管理区域联动合作机制。实践证明,9省(区)地域相邻,突发事件关联性强,加强应急管理区域合作对共同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全国应急管理区域合作开了先河。
全国其它各地区政府跨区域合作也越来越多。2011年3月重庆市武隆县、 南川区,贵州省绥阳县、湄潭县、凤冈县、 务川县、道真县和正安县签署应急管理跨区域合作协议;2011年5月20日,我国首届黄渤海区域海上应急处置合作联席会议在大连召开,黄渤海沿线13个城市的会议代表参加会议并签署《黄渤海区域海上应急处置合作协议》,正式建立了我国黄渤海区域海上应急处置合作机制; 2011年8月,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六省政府应急办在咸宁签署《中部地区应急管理合作协议》,标志着中部6省应急合作机制正式建立;2011年9月29日, 2011年黄河中游4省(区)应急联动工作座谈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陕、晋、蒙、 豫四省(区)政府有关领导及代表出席会议,审议通过并联合签署了《黄河中游四省(区)应急管理合作协议》。
2.3高风险领域的区域应急管理合作平台建设
2006年10月25日,辽宁中部七城市安监局长联席会上签订《辽宁中部城市群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合作协议》;2009年1月,长三角推进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联控机制建立;2010年7月,晋冀蒙6城市商务经济区域合作会议在呼市举行,会议上对晋冀蒙6城市跨区域应急救援机制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2010年12月,安徽、 江西、河南、湖南、湖北中部五省署合作协议构建区域警务一体化。
3跨区域政府应急合作电子政务平台的推进
当今政府区域合作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第一,平台目前的建设缓慢,层次低,达不到为处置突发事件服务的要求;第二,现在平台建设各自独立,共同的平台小;第三,平台合作机制单一,合作模式差;第四,平台的建设合作效率低,资源整合较差。
推进跨区域政府应急合作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应把握几个方向:第一,全国应强力统一应急平台建设;第二,加强区域平台力量的推进与动力机制的建设; 第三,着力加强对如气象领域、危险化学品领域、流域管理领域、卫生防疫领域等相邻领域的应急平台的完善;第四,云计算应急管理模式,云应急有助于实现异构信息无缝集成,有助于对应急资源信息的汇聚统一管理, 有助于对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的情景感知、分析和智能决策。云应急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随需调用各种应急资源,实现应急联动部门统一调度、 协同工作,共同向应急需求方提供灵活高效、及时的应急服务。
推进跨区域政府应急合作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当前最需要完善平台建设与跨区域的合作机制,制定突发事件状态下政府合作的具体规范,强化统一政府电子政务应急技术平台的建设,避免浪费。加强强调平台的日常合作模拟,防患于未然。 跨区域政府应急合作应加大应急系统建设投入,制定政府强制、引导与补偿政策,
全面整合跨区域应急平台建设。
摘要:在当今全球风险社会里,加强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升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与水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当今社会也正处于一个电子政务在全球蓬勃发展的时代,公共危机日益呈现出跨区域的特点。本文在分析了跨区域政府应急合作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需求和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从几个方面探讨了该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跨区跨平台论文 篇3
十年前, 头脑精明的赵佃相瞅准了跨区机收作业这个新的营生, 拿出家里全部积蓄购买了一台福田谷神小麦联合收割机, 随后参加了诸城市农机局组织的联合收割机操作培训班, 并掌握了联合收割机操作要领、机械构造、维修保养和作业市场行情。“充电”后的赵佃相首次“驾机”走出家门, 开始了跨区域作业。河南驻马店, 安徽的临泉、肖县和省内的枣庄、临沂一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当年收入近3万元, 赚到了他跨区机收的第一桶金。首次出征老赵就积累了不少跨区作业的“实战”经验, 熟悉了安徽、江苏及鲁西南地区的小麦机收情况。
初战告捷, 尝到甜头的赵佃相更坚定了做大跨区机收这块“蛋糕”的信心。随后的几年里, 赵佃相不断为自己的作业队强筋壮骨, 每年都增添一台联合收割机, 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以从事小麦跨区机收为主的农机大户。由于赵佃相能吃苦、脑子活、懂技术、服务又好, 收割的小麦损失小, 脱粒净, 因此他的收割机队伍很快就被评为了山东明星服务队。几年下来, 老赵也有了一些“回头”客, 河南、安徽的许多农民都愿意找他的队伍收割小麦, 而诸城的一些机手也愿意跟老赵一起南下。经过几年跨区作业的实践, 他对跨区作业有着更成熟的认识。赵佃相深知, 跨区作业效益不仅仅取决于机收的价格, 同时还要受作业时间、作业地域和作业环境等很多因素的影响。随着跨区作业市场格局的变化, 跨区作业急需提供全方位作业信息的中介服务组织以及“带机人”提供的配套服务。2004年省市农机部门根据农业部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 出台了跨区作业中介组织管理办法, 对中介组织进行了规范。赵佃相抓住时机, 报名参加了诸城市组织的跨区作业中介组织培训班, 系统地学习了有关法律法规。随后, 便着手组建跨区机收作业“联合舰队”, 向前几年一起跨区作业的同伴宣传有关政策, 分析跨区作业发展趋势, 他正式组建的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组织, 取得了省市农机管理部门的资格认证。
赵佃相不但能驾驭作业市场各种因素的变化, 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进行技术革新, 使小麦收获机由单一作业向多功能改进。他与技术人员成功地对联合收割机进行了改装, 秋季到安徽天长第一次收获水稻, 经过几天的调整和实践摸索, 基本掌握了机收水稻的操作要领, 为跨区机收水稻打下了基础。在东北沈阳地区他就大胆收获大豆, 经过多次实践, 收获大豆也初步成功。这样, 他们的福田谷神联合收割机既能收获小麦, 又能收获大豆和水稻, 实现了一机三用。
赵佃相连续5年组织机手到江苏、辽宁等地跨区机收水稻和大豆。前年麦收期间, 赵佃相组织36台联合收割机先后到河南、安徽、苏北、鲁西南和胶东地区跨区机收小麦。三秋期间, 又组织了23台联合收割机北上辽宁跨区机收大豆和水稻。2008年他组织的跨区作业机械达40余台, 增加收入170多万元。几年来, 他带出了23名徒弟, 有的成为联合收割机操作技术能手, 也有的成为跨区作业队的骨干。
他们这支跨区作业服务队, 是农机户之间自愿合作、单户核算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目前参与的农机户有43家, 其中农机资产超过20万元的农机大户36家, 大型联合收获机械达51台。
小麦跨区作业三必须 篇4
一、手续必须齐全。
一必须持有农机监理机关核发的小麦联合收割机驾驶证或操作证,并按时参加了年审,否则不准驾驶。二联合收割机号牌和行驶证必须齐全,并随机携带,否则车不准上路。三必须到当地农机管理部门领取《跨区作业证》。
二、必须了解跨区作业对象。
跨区作业前必须了解所去作业地区的麦收时间、联合收割机收费标准、适用机械类型、农机维修服务保障等具体事宜。个体联合收割机手要积极参加当地农机部门组织的跨区作业队,既可减少盲目性、确保有活干,又能保障后勤服务。
三、必须注意安全。
【跨区跨平台论文】推荐阅读:
跨区域管辖05-08
农机跨区作业09-28
跨区域创新合作07-01
跨区域旅游协作09-26
跨区域协同治理11-14
跨区域考核办法06-16
跨区域环境污染07-23
上海税务跨区迁移程序08-12
办理跨区经营地址变更流程05-14
2022年北京小升初跨区政策细节10-10